CN203475432U -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 Google Patents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475432U CN203475432U CN201320587376.8U CN201320587376U CN203475432U CN 203475432 U CN203475432 U CN 203475432U CN 201320587376 U CN201320587376 U CN 201320587376U CN 203475432 U CN203475432 U CN 2034754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cramping body
- oil cylinder
- machine
- pi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是桩机的夹持部分,所述夹持外框梁为中空结构,该夹持外框梁的中空部位设有一个内回转夹持体,所述内回转夹持体内固定安装所述夹持油缸,在所述内回转夹持体和所述夹持外框梁之间通过回转轴承相连接,在所述夹持外框梁上固定装有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通过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所述内回转夹持体相对于所述夹持外框梁作回转运动。带有本实用新型的桩机的夹桩部分能够在夹持机构内部轻松回转,而不需要桩机整体在大范围内旋转,只需顺向移动到施工地点对位,内回转夹持体旋转到施工要求位置即可。因而压桩过程快速、便捷,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桩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钢板桩压桩机压桩时常采用鳄式夹持,夹紧钢板桩顶端,通过导向架梁定位后,进行压桩。U型钢板桩可通过锁口互相连接,适用于柔软地基及地下水位较高的深基坑支护,施工简便,止水性能好,可以重复使用。如图4所示,U型钢板桩的连接特点是每相邻的两个U型钢板桩需要方向相对设置连接,该连接结构使得U型钢板桩在压桩过程中需要反复整体回转转动桩机对位,虽然现有的桩机已有整体回转结构,但是整体回转使得桩机需要的占地面积大,回转耗时长,施工进度缓慢,而且带有安全隐患。
现有的桩机加持机构在对称设置的压桩铰座上同时加压,由于两侧所加压力不可能相等,压力不平衡直接对加持机构和钢桩本身可能造成严重损坏,容易造成钢板桩的变形,目前是在两侧分别使用压力传感器来反馈压力,指导两侧压力的施加,但是由于压力反馈和施压动作的滞后,仍然不能很好地解决压力不平衡带来的压桩机损坏问题。
夹持机构在面对不同的钢板桩时,需要配合使用不同的夹持头相对应,现有的机构需要更换夹持总成,操作较为复杂,耗时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免除整机大幅回转的缺陷,解决两侧压桩铰座受力不平衡和夹持头更换复杂的问题。
所述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是桩机的夹持部分,包括压桩铰座、夹持外框梁、夹持油缸、导向滑座,所述压桩铰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夹持外框梁顶部的两侧,所述夹持外框梁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装有导向滑座,其特征是:所述夹持外框梁为中空结构,该夹持外框梁的中空部位设有一个内回转夹持体,所述内回转夹持体内固定安装所述夹持油缸,在所述内回转夹持体和所述夹持外框梁之间通过回转轴承相连接,在所述夹持外框梁上固定装有旋转驱动机构,用于通过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所述内回转夹持体相对于所述夹持外框梁作回转运动。
作为优化方案,在所述夹持外框梁的一对所述压桩铰座下方装有一对压力平衡油缸,并通过液压油路连接成一个压力平衡分配器,所述压力平衡油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外框梁和所述内回转夹持体固定,用于自动平衡作用于一对所述压桩铰座的压桩压力。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内回转夹持体内装有可拆换的一对夹持前板,其中一块夹持前板可拆换地安装在所述夹持油缸的活塞杆前端,另一块夹持前板可拆换地安装在内回转夹持体内与所述夹持油缸的活塞杆前端相对的位置。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一对夹持前板为针对桩体结构形状设置的仿形夹持板。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回转轴承为上回转轴承和下回转轴承,分别安装于所述内回转夹持体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周。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为由液压马达带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回转轴承转动。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夹持油缸在所述内回转夹持体内设有垂直对齐的两个。
本实用新型能满足U型钢板桩施工连接形式的要求,并且:
一、桩机的夹桩部分能够在夹持机构内部轻松回转,而不需要桩机整体在大范围内旋转,只需顺向移动到施工地点对位,内回转夹持体旋转到施工要求位置即可。因而压桩过程快速、便捷,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二、两个压力平衡油缸通过压力平衡分配器工作,保证两个压桩铰座的压力自动平衡及内旋转夹持机构的整体自动平衡,不仅可以防止U型钢板桩的弯曲变形,同时也加强了夹桩机构的整体可靠性,保证了U型钢板桩的施工垂直度。
三、内回转夹持体通过上、下回转轴承在旋转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定位旋转。回转快速、精度高,保证U型钢板桩施工的精确度和垂直度。
四、在进行不同型号、规格的U型钢板桩的转换时,不用更换夹持总成,只需调换夹持仿形前板即可,从而节省了施工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钢板桩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静压桩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桩铰座,2—压力平衡油缸,3—夹持外框梁,4—夹持油缸,5—下回转轴承,6—夹持前板,7—旋转驱动机构,8—内回转夹持体,9—上回转轴承,10—导向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2、3、5中所示,所述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是桩机的夹持部分,包括压桩铰座1、压力平衡油缸2、夹持外框梁3、夹持油缸4、回转轴承5和9、夹持前板6、旋转驱动机构7、内回转夹持体8、导向滑座10,所述压桩铰座1固定安装在所述夹持外框梁3顶部的两侧,所述夹持外框梁3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装有导向滑座10,压桩机构通过静压或其它加压方式直接作用于压桩铰座1上,从而带动夹持机构和所夹持的钢板桩整体移动。
所述夹持外框梁3为中空结构,该夹持外框梁3的中空部位设有一个内回转夹持体8,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内固定安装所述夹持油缸4,在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和所述夹持外框梁3之间通过回转轴承相连接,在所述夹持外框梁3上固定装有旋转驱动机构7,用于通过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7的作用下使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相对于所述夹持外框梁3作回转运动。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回转轴承为上回转轴承9和下回转轴承5,分别安装于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周。上回转轴承9和下回转轴承5分别通过旋转驱动机构7驱动,如图实施例为下回转轴承5的直径略大于上回转轴承9的直径。作为优化方案,所述旋转驱动机构7为由液压马达带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回转轴承转动。驱动轮可通过旋转角度控制器精确控制内回转夹持体8的转动。不需要桩机整体在大范围内旋转,只需顺向移动到施工地点对位,内回转夹持体旋转到施工要求位置即可。因而压桩过程快速、便捷,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作为优化方案,在所述夹持外框梁3的一对所述压桩铰座1下方装有一对压力平衡油缸2,并通过液压油路连接成一个压力平衡分配器,所述压力平衡油缸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外框梁3和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固定,用于自动平衡作用于一对所述压桩铰座1的压桩压力。所述压力平衡分配器的液压管路结构可利用通用的压力平衡分配器结构构成。可保证两个压桩铰座的压力自动平衡及内旋转夹持机构的整体自动平衡,不仅可以防止U型钢板桩的弯曲变形,同时也加强了夹桩机构的整体可靠性,保证了U型钢板桩的施工垂直度。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内装有可拆换的一对夹持前板6,其中一块夹持前板6可拆换地安装在所述夹持油缸4的活塞杆前端,另一块夹持前板6可拆换地安装在内回转夹持体8内与所述夹持油缸的活塞杆前端相对的位置。作为优化方案,所述一对夹持前板6为针对桩体结构形状设置的仿形夹持板。在针对不同的钢板桩时可以通过仅更换夹持前板即可,而不需要整体更换加持总成。使得夹持机构的适配变得简单易行,节省了施工时间和操作的复杂程度。
作为优化方案,所述夹持油缸4在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内设有垂直对齐的两个。保证夹持机构对钢板桩的垂直度和夹持稳定性。
所述的内旋转夹持机构压桩铰座1固定在夹持外框梁上端,与全液压静力压桩机压桩油缸连接。如图1~3所示,16个导向滑块固定在夹持外框梁3的上、下端与全液压静力压桩机龙门导轨接触滑动。2个压力平衡油缸安装在夹持外框梁内与全液压静力压桩机龙门底座连接。回转夹持体8内安装有2个夹持油缸及夹持前板、下回转轴承、上回转轴承。液压旋转驱动机构7安装在夹持外框梁内,当液压旋转驱动机构工作时与下回转轴承联动,从而带动内回转夹持体旋转。夹持油缸及夹持前板在U型钢板桩定位完毕后夹紧U型钢板桩,当压桩油缸工作向下压入U型钢板桩时,2个压力平衡油缸通过压力平衡分配器工作,保证2个压桩油缸压入点的压力平衡及内旋转夹持机构的整体平衡,防止U型钢板桩的弯曲变形,从而保证了U型钢板桩的垂直度。
以上的各个实施例的特征均可相互应用于不同的实施例结构中。
带有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板桩内旋转加持机构的桩机的工作过程是:
1.全液压静力压桩机到达施工地点,吊入U型钢板桩进入内旋转夹持机构内,启动夹持油缸夹紧U型钢板桩。
2.启动全液压静力压桩机压桩油缸向下压入的同时,启动2个压力平衡油缸。2个压力平衡油缸通过压力平衡分配器工作,保证2个压桩油缸压入点的压力平衡及内旋转夹持机构的整体平衡,防止U型钢板桩的弯曲变形,从而保证了U型钢板桩的施工垂直度。直至U型钢板桩完全压入,达到施工要求。
3.全液压静力压桩机顺向移位倒第二根U型钢板桩施工位。
4.启动液压旋转驱动机构使内回转夹持体旋转180°。
5.吊入U型钢板桩进入内旋转夹持机构内,启动夹持油缸夹紧U型钢板桩。
6.启动全液压静力压桩机压桩油缸向下压入的同时,启动2个压力平衡油缸。直至U型钢板桩完全压入,达到施工要求。
7.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整个施工工程。
Claims (7)
1.一种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是桩机的夹持部分,包括压桩铰座(1)、夹持外框梁(3)、夹持油缸(4)、导向滑座(10),所述压桩铰座(1)固定安装在所述夹持外框梁(3)顶部的两侧,所述夹持外框梁(3)的顶面和底面均固定装有导向滑座(10),其特征是:所述夹持外框梁(3)为中空结构,该夹持外框梁(3)的中空部位设有一个内回转夹持体(8),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内固定安装所述夹持油缸(4),在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和所述夹持外框梁(3)之间通过回转轴承相连接,在所述夹持外框梁(3)上固定装有旋转驱动机构(7),用于通过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7)的作用下使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相对于所述夹持外框梁(3)作回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其特征是:在所述夹持外框梁(3)的一对所述压桩铰座(1)下方装有一对压力平衡油缸(2),并通过液压油路连接成一个压力平衡分配器,所述压力平衡油缸(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持外框梁(3)和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固定,用于自动平衡作用于一对所述压桩铰座(1)的压桩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内装有可拆换的一对夹持前板(6),其中一块夹持前板(6)可拆换地安装在所述夹持油缸(4)的活塞杆前端,另一块夹持前板(6)可拆换地安装在内回转夹持体(8)内与所述夹持油缸的活塞杆前端相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一对夹持前板(6)为针对桩体结构形状设置的仿形夹持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回转轴承为上回转轴承(9)和下回转轴承(5),分别安装于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旋转驱动机构(7)为由液压马达带动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回转轴承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夹持油缸(4)在所述内回转夹持体(8)内设有垂直对齐的两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87376.8U CN203475432U (zh) | 2013-09-23 | 2013-09-23 |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587376.8U CN203475432U (zh) | 2013-09-23 | 2013-09-23 |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475432U true CN203475432U (zh) | 2014-03-12 |
Family
ID=50223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87376.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75432U (zh) | 2013-09-23 | 2013-09-23 |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47543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2761A (zh) * | 2013-09-23 | 2015-03-25 | 湖北毅力机械有限公司 |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
CN105133612A (zh) * | 2015-07-23 | 2015-12-09 | 青岛静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静力桩机多功能夹墙装置 |
CN107989041A (zh) * | 2016-10-27 | 2018-05-04 | 上海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 | 一种静压植桩机 |
-
2013
- 2013-09-23 CN CN201320587376.8U patent/CN20347543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52761A (zh) * | 2013-09-23 | 2015-03-25 | 湖北毅力机械有限公司 |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
CN105133612A (zh) * | 2015-07-23 | 2015-12-09 | 青岛静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静力桩机多功能夹墙装置 |
CN107989041A (zh) * | 2016-10-27 | 2018-05-04 | 上海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 | 一种静压植桩机 |
CN107989041B (zh) * | 2016-10-27 | 2023-09-19 | 上海工程机械厂有限公司 | 一种静压植桩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417352U (zh) | 凿岩钻车的自动换钎装置 | |
CN203475432U (zh) |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 |
CN205403842U (zh) | 一种采煤机截割模拟试验台 | |
CN104452761B (zh) | 桩机内旋转夹持结构 | |
CN207806668U (zh) | 一种汽车轴承毂的打孔装置 | |
CN202247863U (zh) | 一种水钻打桩机 | |
CN207787384U (zh) | 一种新型压槽机 | |
CN206397435U (zh) | 一种便携式城市建设钻孔装置 | |
CN206487497U (zh) | 煤矿巷道支护用的锚杆钻车 | |
CN104767158B (zh) | 滚轮式穿线机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 |
CN101660310B (zh) | 一种高速螺旋桨式压桩机 | |
CN217872626U (zh) | 一种易塌边坡锚杆快速施工装置 | |
CN104889969B (zh) | 一种全方位平面机器人支撑装置 | |
CN105458760A (zh) | 框绞机镗床移动支架 | |
CN204657523U (zh) | 一种变速箱壳体粗镗专机 | |
CN214118076U (zh) | 直推式低频液压环保取样钻机 | |
CN205611927U (zh) | 一种制鞋用打孔装置 | |
CN202937283U (zh) | 一种矿用卧式立柱装配机 | |
CN204113313U (zh) | 全液压式单体支柱自动拆卸装置 | |
CN103075613A (zh) | 一种井巷工作面液压接顶装置 | |
CN203547601U (zh) | 夹持轮式连续油管注入头装置 | |
CN203569867U (zh) | 定位导轨装置 | |
CN203184918U (zh) | 一种压销机 | |
CN203010127U (zh) | 一种井巷工作面液压接顶装置 | |
CN106223875A (zh) | 一种新型钻车自动换钎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27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27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