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72153U - 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72153U
CN203472153U CN201320582340.0U CN201320582340U CN203472153U CN 203472153 U CN203472153 U CN 203472153U CN 201320582340 U CN201320582340 U CN 201320582340U CN 203472153 U CN203472153 U CN 203472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terior trim
connecting hole
junction surface
rear tail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823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岛丰胜
木下悟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72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721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即使两个树脂部件在宽度较窄的部分具有接合部,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卡合强度,不会引起位置偏离,从而能够实现提高外观品质及简化成形模具构造。其具有对宽度较窄的部分进行接合的接合部,并通过彼此卡合对两个能进行组装的后尾门内饰进行接合,其中,在第1后尾门内饰的接合部,设置有卡定爪和配置在卡定爪的基端的第1卡合孔,在第2后尾门内饰的接合部,在同一平面上设置有与卡定爪相对应的第2卡合孔和与第1卡合孔相对应的插入肋,将卡定爪插入到第2卡合孔中,并且,将插入肋插入到第1卡合孔中,由此,第1后尾门内饰的接合部、第2后尾门内饰的接合部以位置被限制的状态卡合在一起。

Description

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在宽度较窄的部分具有接合部,并通过彼此卡合而组装在一起的两个树脂部件进行接合的接合部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存在有一种对在宽度较窄的结构的部分具有接合部,并通过彼此卡合而组装在一起的两个树脂部件进行接合的接合部构造。例如,在车辆的后尾门内饰的玻璃面周边部分,为了提高可视性等,需要尽可能地增大玻璃面的面积,因此,将树脂部件的组装于玻璃面周边的部分设计成宽度较窄的结构。
对这两个树脂部件的宽度较窄的部分进行接合的接合部是位置偏离明显的部分,多成为外观不良的原因。因此,在欲将两个树脂部件的接合部设定在这样的宽度较窄的部分的情况下,需要做成通过具有一定程度的宽度而具有足够的卡合力的卡合构造。作为具有这种卡合构造的接合部构造,提出了一种扶手和立柱装饰之间的接合部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15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中,存在有具有卡合力的卡合构造只能设置在远离接合部的位置的情况,所以,若在宽度较窄的结构的基础上,该部分还突出为锐角的话,尤其,存在有锐角的前端部远离卡合构造,从而在两个树脂部件的接合部产生较大的位置偏离的隐患。因此,在以往的接合部构造中,尽管是特意为了显得尖锐的锐角结构,但产生明显的位置偏离,多导致外观不良,因此寻求能够有效提高外观品质的对策。
另外,采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接合部构造,虽然能够获得必要的卡合力,但是会引起位置偏离,多导致外观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即使两个树脂部件在宽度较窄的部分具有接合部,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卡合强度,不会引起位置偏离,从而能够实现提高外观品质及简化成形模具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对宽度较窄的部分进行接合的接合部,并通过彼此卡合对两个能进行组装的树脂部件进行接合,其中,在上述两个树脂部件中的一方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设置有卡定部和配置在该卡定部的基端的第1卡合孔,在上述两个树脂部件中的另一方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在同一平面上设置有与上述卡定部相对应的第2卡合孔和与上述第1卡合孔相对应的插入肋,将上述卡定部插入到上述第2卡合孔中,并且,将上述插入肋插入到上述第1卡合孔中,由此,上述两个树脂部件的接合部以位置被限制的状态卡合在一起。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插入肋形成为在俯视时呈T字形。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上述插入肋的T字形部的前方设置有引导面。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插入肋的T字形部延伸至上述引导面。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卡定部形成为逐渐朝向与该卡定部向上述第2卡合孔插入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倾斜,上述插入肋的引导面形成为逐渐朝向与该插入肋向上述第1卡合孔侧插入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倾斜。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具有对宽度较窄的部分进行接合的接合部,并通过彼此卡合对两个能进行组装的树脂部件进行接合,其中,在上述两个树脂部件中的一方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设置有卡定部和配置在该卡定部的基端的第1卡合孔,在上述两个树脂部件中的另一方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在同一平面上设置有与上述卡定部相对应的第2卡合孔和与上述第1卡合孔相对应的插入肋,将上述卡定部插入到上述第2卡合孔中,并且,将上述插入肋插入到上述第1卡合孔中,由此,上述两个树脂部件的接合部以位置被限制的状态卡合在一起,因此,在具有宽度较小的锐角部分的两个树脂部件之间的接合部中,能够同时满足确保足够的卡合强度和防止发生位置偏离的要求,能够实现提高外观品质。
另外,在另一方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中,第2卡合孔和插入肋共同设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在树脂部件之间的接合部的端部设置卡合构造,从而能够通过抑制发生位置偏离来更加牢固地进行组装。另外,在具有宽度较窄的部分的两个树脂部件之间的接合部中,有时在高度方向等错开位置地设置卡合构造和防止位置偏离构造。但是,在树脂部件之间的接合部中,尽管卡合力和位置限制都是必需的,但若两个构造的位置错开,则有可能产生虽然能够满足卡合力和位置限制中的一方,但是卡合力和位置限制中的另一方效果较小而无法满足要求这样的结果。
此外,设置在一方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处的第1卡合孔配置在卡定部的作为基部的基端,因此,能够防止树脂部件的成形模具构造复杂化。通常,对于卡定爪等卡合构造而言,通过在与树脂部件的模具成形脱模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增加用于脱模的滑动模具来制作卡定爪等的形状,但是,对于滑动模具而言,由于在成形模具内增加了可动构造,因此使得模具构造复杂化。因此,这种滑动模具尽量少的话较为理想。因此,像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部构造这样,通过在卡定部的作为基部的部分设置卡合孔,能够将该卡合孔埋入到卡定部的滑动模具内,从而能够简化成形模具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部构造中,上述插入肋形成为在俯视时呈T字形,因此,第1卡合孔形成为与插入肋相对应的T字形,由此,能够通过增大插入肋和第1卡合孔的卡合力来提高宽度较窄的锐角部前端的位置限制效果,从而能够将两个树脂部件彼此牢固地组装在一起。即,通过将T字形的插入肋和T字形的第1卡合孔接合,插入肋的突出面与第1卡合孔的内周面相抵接,因此,能够抑制锐角部的由锐角部前端在横向方向的偏离所造成的位置偏离,从而能够在横向方向上对锐角部前端进行位置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部构造中,在上述插入肋的T字形部的前方,设置有引导面,因此,引导面发挥将插入肋导入第1卡合孔的功能,从而能够提高两个树脂部件的组装性。在两个树脂部件的组装状态下,要求具有卡合力和位置限制,但是,若要同时满足这两者,则有在将两个树脂部件组装在一起时组装操作性降低之虞。但是,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部构造,通过在插入肋中增加引导面,实现由引导面引导来组装树脂部件,最终使卡定部及插入肋卡合于所对应的卡合孔这样的引导功能,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两个树脂部件的组装作业。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部构造中,上述插入肋的T字形部延伸至上述引导面,因此,能够实现扩大位置限制方向,能够在插入肋的卡合方向及树脂部件的宽度方向进行位置限制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在高度方向对树脂部件进行位置限制效果,从而能够在所有方向平衡良好地支承两个树脂部件的接合部,并且在所有方向对该接合部进行位置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部构造中,上述卡定部形成为逐渐朝向与该卡定部向上述第2卡合孔插入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倾斜,上述插入肋的引导面形成为逐渐朝向与该插入肋向上述第1卡合孔侧插入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倾斜,因此,能够得到改善两个树脂部件的组装性,并辅助提高宽度较窄的部分的接合部处的卡合力的效果。对于组装两个树脂部件而言,较佳的做法是使面朝向卡合方向,对于卡合力而言,较佳的做法是使其与组装方向正交。因此,像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部构造这样,使面的方向逐渐倾斜地变化,因此,将卡定部插入到第2卡合孔中,之后,在发挥引导面的引导功能的同时将插入肋插入到第1卡合孔中,使它们彼此卡合,由此,能够发挥较大的卡合力来进行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厢内侧观察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的后尾门内饰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方观察图1中的X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组装图1中的上下两个后尾门内饰的接合部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图3中的下侧后尾门内饰的接合部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从斜下方观察图3中的上侧后尾门内饰的接合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放大地表示图3中的上侧后尾门内饰的插入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组装图1中的上下两个后尾门内饰的接合部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翻译
1后尾门;2第1后尾门内饰(一方的树脂部件);2a接合部;3第2后尾门内饰(另一方的树脂部件);3a接合部;11车门主体;12车门开口部;21卡定爪(卡定部);21a卡定面;22第1卡合孔;31第2卡合孔;32插入肋;32a T字形部;32b引导面;33纵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的图。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应用于如下两个后尾门内饰2、3,在汽车的后尾门1中的玻璃面做得较大,且带有圆角的车身面板这样的情况下,该后尾门内饰2在宽度较窄且前端朝向车辆外侧突出为锐角这样的结构部分具有接合部2a,该后尾门内饰3在宽度较窄且前端朝向车辆外侧突出为锐角这样的结构部分具有接合部3a。如图1及图2所示,为了确保车厢内的美观、乘坐的舒适性,该后尾门内饰2、3安装成覆盖后尾门1的车身面板的车厢内侧,构成能够通过使该后尾门内饰2的接合部2a和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彼此卡合来组装在一起的内装树脂部件。即,第1后尾门内饰2(一方的树脂部件)被设置成遍及配置在下侧的车门主体11整体,第2后尾门内饰3(另一方的树脂部件)被设置成分别沿着配置在上侧的车门开口部12的左右两侧的周缘部。
如图3、图4及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后尾门内饰2的接合部2a以组装在后尾门1的车门主体11的状态,形成在车门主体1左右两侧的上端部分,在朝向车辆外侧突出为锐角的V字形的内周壁侧,隔开间隔地设置有朝向车辆内侧延伸的卡定爪(卡定部)21和配置在该卡定爪21的作为基部的基端一侧的第1卡合孔22。
另外,如图3及图5~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以组装在后尾门1的车身面板2的状态形成在车身面板2的下端部分,在朝向车辆外侧突出为锐角的内周壁侧,在同一平面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配置在与第1后尾门内饰2的卡定爪21相对应的位置的第2卡合孔31和配置在与第1后尾门内饰2的第1卡合孔22相对应的位置的插入肋32。
如图3、图4及图7所示,第1后尾门内饰2的卡定爪21形成为逐渐朝向与卡定爪21向第2后尾门内饰3的第2卡合孔31插入的插入方向(图3及图4的箭头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即上方倾斜,从而实现提高向第2后尾门内饰3组装的组装性和提高同第2后尾门内饰3之间的卡合力。而且,为了使卡定爪21具有弹性,卡定爪21的外围部构成为留下前端侧而被切成在俯视时呈U字形的结构,在插入时被第2后尾门内饰3按压而朝向下方弹性变形,在插入后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因此,卡定爪21的中央部朝向上方鼓出,并且,基端侧倾斜,从而形成能够与第2后尾门内饰3的第2卡合孔31的内周缘部相卡合的卡定面21a。
另外,第1后尾门内饰2的第1卡合孔22形成为在俯视时与第2后尾门内饰3的插入肋32相对应的T字形,构成为通过增大处于卡合状态的插入肋32和第1卡合孔22之间的卡合力来提高宽度较窄的锐角部前端的位置限制效果。
如图3、图5及图7所示,第2后尾门内饰3的第2卡合孔31被设置在从接合部3a的下表面朝向车辆下方延伸的纵壁33上,形成为能够供第1后尾门内饰2的卡定爪21插入的大小的四边形。
另外,如图5~图7所示,第2后尾门内饰3的插入肋32具有从接合部3a的下表面朝向车辆下方延伸且形成为在俯视时呈T字形的T字形部32a、和设置在该T字形部32a的前方的引导面32b。而且,T字形部32a由沿与插入肋32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主体部32a1和从主体部32a1的宽度方向的中途部分与主体部32a1正交地突出的突出部32a2构成,通过使主体部32a1的突出面与第1后尾门内饰2的第1卡合孔22的内周缘部相抵接,从而抑制由第1后尾门内饰2的接合部2a及第2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向横向方向的移动所造成的位置偏离。另一方面,引导面32b形成为逐渐朝向与插入肋32向第1后尾门内饰1的第1卡合孔22插入的插入方向(图3的箭头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即下方倾斜,从而具有向第1卡合孔22引导插入肋32的功能,并且实现提高向第1后尾门内饰2组装的组装性。
接着,说明获得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两个树脂部件即后尾门内饰2、3的接合部2a、3a的构造的组装步骤。
首先,使接合部3a朝向下侧的车门主体11的同时将第2后尾门内饰3组装在车门开口部12的左右两侧的周缘部。其次,使接合部2a朝向上侧的车门开口部12并与第2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对准,并且覆盖车门主体11的车厢内侧地配置第1后尾门内饰2。
然后,如图3的箭头所示,若将第1后尾门内饰2的卡定爪21插入到第2后尾门内饰3的第2卡合孔31中,并且,自引导面32b将第2后尾门内饰3的插入肋32插入到第1卡合孔22中的话,第1后尾门内饰2的卡定爪21的卡定面21a与第2后尾门内饰3的第2卡合孔31的内周缘部抵接卡合,构成第2后尾门内饰3的插入肋32的T字形部32a的主体部32a1和突出部32a2与第1后尾门内饰1的第1卡合孔22的内周缘部抵接卡合,第1后尾门内饰2的接合部2a和第2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以彼此在车辆宽度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位置被限制的状态相卡合,从而组装在一起(参照图1、图2及图7)。
这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后尾门内饰2的接合部2a、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的构造中,在第1后尾门内饰2的接合部2a,设置有卡定爪21和配置在卡定爪21的基端的第1卡合孔22,在第2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在同一平面上设置有与卡定爪21相对应的第2卡合孔31和与第1卡合孔22相对应的插入肋32,将卡定爪21插入到第2卡合孔31中,并且将插入肋32插入到第1卡合孔22中,由此,第1后尾门内饰2的接合部2a和第2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以位置被限制的状态相卡合,因此,即使是具有宽度较窄且突出为锐角的结构部分的第1后尾门内饰2的接合部2a和具有宽度较窄且突出为锐角的结构部分的第2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也能够确保足够的卡合强度,且能够以防止发生位置偏离的状态迅速且可靠地组装。另外,在第2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中,第2卡合孔31和插入肋32并设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在接合部2a、3a的端部设置卡合构造,从而能够抑制发生位置偏离,并且能够更加牢固地组装第1后尾门内饰2的接合部2a和第2后尾门内饰3的接合部3a。此外,设置在第1后尾门内饰2的接合部2a处的第1卡合孔22的配设位置位于卡定爪21的基部侧,因此,能够防止第1后尾门内饰2和第2后尾门内饰3的成形模具构造复杂化,从而能够实现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已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
例如,在已述的实施方式中,插入肋32的引导面32b设置在T字形部32a的前方,但是,T字形部32a也可以延伸至引导面32b。由此,能够实现扩大插入肋32在第1卡合孔22的位置限制方向,能够获得在插入肋32的卡合方向与第1后尾门内饰2和第2后尾门内饰3的宽度方向、第1后尾门内饰2和第2后尾门内饰3的高度方向的位置限制效果,从而能够在所有方向平衡良好地支承两个树脂部件即第1后尾门内饰2和第2后尾门内饰3它们的接合部2a、3a,并且在所有方向对该接合部2a、3a进行位置限制。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部构造应用于作为两个树脂部件的一例的第1后尾门内饰2和第2后尾门内饰3,但是,只要是在宽度较窄的部分具有接合部的树脂部件即可,也可以应用于后尾门内饰以外的汽车部件、建筑部件等。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接合部构造应用于第1后尾门内饰2及第2后尾门内饰3这样的两个树脂部件在上下方向组合起来的接合部,但是,也能够应用于两个树脂部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组合起来的接合部。

Claims (5)

1.一种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其具有对宽度较窄的部分进行接合的接合部,并通过彼此卡合对两个能进行组装的树脂部件进行接合,该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两个树脂部件中的一方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设置有卡定部和配置在该卡定部的基端的第1卡合孔,
在上述两个树脂部件中的另一方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在同一平面上设置有与上述卡定部相对应的第2卡合孔和与上述第1卡合孔相对应的插入肋,
将上述卡定部插入到上述第2卡合孔中,并且,将上述插入肋插入到上述第1卡合孔中,由此,上述两个树脂部件的接合部以位置被限制的状态卡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肋形成为在俯视时呈T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入肋的T字形部的前方设置有引导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肋的T字形部延伸至上述引导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和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定部形成为逐渐朝向与该卡定部向上述第2卡合孔插入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倾斜,上述插入肋的引导面形成为逐渐朝向与该插入肋向上述第1卡合孔侧插入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倾斜。
CN201320582340.0U 2012-09-21 2013-09-18 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7215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8073A JP2014061788A (ja) 2012-09-21 2012-09-21 樹脂部品の合わせ部構造
JP2012-208073 2012-09-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72153U true CN203472153U (zh) 2014-03-12

Family

ID=50220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8234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72153U (zh) 2012-09-21 2013-09-18 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61788A (zh)
CN (1) CN20347215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61788A (ja) 201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5226B2 (en) Structural el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corresponding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ne such structural element
US7938474B2 (en) Tailgate for vehicle
CN103717453B (zh) 门内饰
EP3408120B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al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5853860B2 (ja) クリップ取付座の成形方法
CN104514787A (zh) 弹性均化对准系统和方法
CN203246399U (zh) 用于车辆的装饰板保持组件
US9039052B2 (en) Mold structure and bumper
CN1751914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CN203472153U (zh) 树脂部件的接合部构造
CN101387179A (zh) 车门的门内衬板
CN203623554U (zh) 车门内饰
US7918494B2 (en) Assembly type cowl top cover
JP5035539B2 (ja) 車両のテールエンドトリム取付構造
CN107000794B (zh) 组件、机动车辆的技术前端、支撑结构及制造组件的方法
CN103303109A (zh) 车辆用车门结构
JP2016043748A (ja) 車両用内装部品の連結構造
JP4208064B2 (ja) 内装部品の合わせ構造
JP2020040591A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
CN218431159U (zh) 车辆的中网总成及车辆
CN203339368U (zh) 连接器
CN211567843U (zh) 一种装饰板及车辆
CN216002450U (zh) 一种隐藏式上安装板装饰盖及汽车
CN217215737U (zh) 具有线束安装座的汽车内饰件
JP2014213751A (ja) 車体側部の連結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