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61222U - 合成树脂制容器 - Google Patents

合成树脂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61222U
CN203461222U CN201320570691.XU CN201320570691U CN203461222U CN 203461222 U CN203461222 U CN 203461222U CN 201320570691 U CN201320570691 U CN 201320570691U CN 203461222 U CN203461222 U CN 203461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ircumference
heel
synthetic resin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706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浦正树
松清和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eikan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eikan Kaisha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61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612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合成树脂制容器。该合成树脂制容器即使在为空的状态下作用了垂直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垂直载荷而导致的压曲变形。该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特征在于,底部(5)具有位于底面侧的中央的圆形的底中央部(51)和位于底中央部(51)的周围的环状的周缘部(52),在周缘部(52)沿周向形成有自周缘部(52)的内周缘延伸至外周缘的、沿径向和周向弯曲的、与接地面相抵接的踵部(521),并且,外周缘的踵部(521)的外周宽度为6mm~9mm。

Description

合成树脂制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形为瓶状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这样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即使在被填充并密封之后作用了垂直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垂直载荷而导致的压曲变形。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PET瓶等各种液体用的合成树脂制容器。该种合成树脂制容器通常是通过对作为中途成形品的预成形体实施拉伸吹塑成形等而制造的。而且,公知有这样的内容:在这些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底面形成多个以确保刚性、吸收减压为目的的槽(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或者形成以防滑为目的的凹凸(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59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平9-5101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607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最近的节省资源、削减成本的要求,也对该种合成树脂制容器(以下仅称作“容器”)实施了以削减树脂的使用量为目的的薄壁化处理。但是,仅使容器薄壁化会产生强度降低、吸收减压功能降低、进而拉伸吹塑成形困难化等其他问题,因此提出了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示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是以在内部填充并密封有液体的情况为前提,在容器受到载荷而产生了变形时,因容积的减少而使容器内正压化从而产生抵抗载荷的刚性。因此,在该技术中,当作用了纵向上的载荷时,使容器的底板部的高度的变化量(上升量)大于容器的高度的变化量(下降量)。而且,该技术中的容器在其底部形成有较深的槽部。但是,在这样的容器中难以进行追随于接地面的较细微的台阶的可逆变形。
而且,专利文献2所述的技术用于防止因被堆摞保管、因被填充后的液体内容物的内压变化而导致容器的底面产生变形,但是,在使容器轻量·薄壁化了的情况下,无法使被填充·密封后的容器产生刚性,从而难以抑制压曲变形,其中,该刚性是指像专利文献1那样的、利用了底板部的高度变化而导致的正压化所产生的刚性。
而且,专利文献3所述的技术是:作为具有防滑、防倒功能、自支承稳定性的构造的中空容器,在其靠接地面的部位刻设多个较细的条纹状的槽,或者突出地设有多个较细的突条,进而形成为表面能够变形的、具有柔软性的形状,但是,能够变形的、具有柔软性的底部形状存在改善的余地。
然而,在输送·保管已填充并密封的容器时使用纸箱,通常的纸箱是这样的纸箱:在被组装成长方体状时,长边侧的挡板(外挡板)与短边侧的挡板(内挡板)以局部重叠的状态位于上下位置,通常被称为A式纸箱。在该种纸箱内存在被折叠后的内挡板夹着而内部的高度变低的区域。因此,在将已填充并密封的容器竖立地收纳于整个纸箱的情况下,呈这样的状态:位于该区域内的容器与纸箱的上表面(内挡板)相接触,相对于此,位于该区域外(纸箱长边方向中央)的位置的容器未与纸箱的上表面(外挡板)相接触。
因而,在堆摞时自纸箱的上表面作用的载荷集中地作用于与上表面相接触的容器,因此,会在与上表面相接触的容器产生压曲、褶皱等不可逆的变形。而且,就以将底部的一部分载置于折叠后的挡板的方式配置的容器而言,其底部无法通过可逆变形追随于该挡板的台阶,而对底部作用不均等的载荷,因此产生压曲变形的情况特别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树脂制容器,该合成树脂制容器即使在填充并密封后作用了垂直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因垂直载荷而导致的压曲变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即,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特征在于,该合成树脂制容器包括:筒状的主体部、设于上述主体部的一端侧的口部、以及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侧的底部,
上述底部具有:位于底面侧的中央的底中央部、位于上述底中央部的周围的环状的周缘部、以及自上述周缘部的外周缘连接于上述主体部的侧面部,
在上述周缘部沿周向交替地形成有自上述周缘部的内周缘延伸至外周缘的踵部和自上述周缘部的内周缘延伸至外周缘的槽部,并且,
上述外周缘的踵部的外周宽度为6mm~9mm。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周缘部的内径与上述周缘部的外径之比为0.7~0.9。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外周缘的踵部的外周宽度与上述踵部的脚长之比为0.8~1.0。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周缘部的外周缘与上述侧面部之间形成有台阶。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在填充并密封有液体内容物后作用了垂直载荷时,周缘部整体向容器内侧可逆地变形,从而能够向容器内侧推上底中央部。因而,被填充·密封后的容器的体积减少而使容器内正压化,因此,容器的抵抗垂直载荷的刚性增大,能够有效地抑制产生压曲等不可逆的变形。
而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形成在周缘部的各踵部在周向和径向上具有较高的刚性,并且能够有效地使作用的载荷分散。因而,即使在对处于空的状态的容器作用了垂直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踵部产生不可逆的变形,并且能够促进周缘部整体的可逆的变形,因此,整个底部以凹陷的方式变形,能够降低容器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仰视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底部,右半部分为主视图,左半部分为剖切部端面图(图2中的C-C剖切部)。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踵部与槽部之间的关系的图,图4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2中的A-A截面的说明图,图4的(b)是图2中的B-B向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底部的形状可逆地变化前后的状态的示意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底部的一部分落在A式纸箱的内挡板上地被载置的状态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吹塑成形模具的主视剖视图。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底部,右半部分为主视图,左半部分为剖切部端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5、50、底部;51、底中央部;511、上翻底部;512、斜面部;52、周缘部;521、踵部;522、槽部;100、吹塑成形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后的内容中,沿着图1所示的那样的、容器1直立于接地面G的状态下的容器1的中心轴线方向定义上方和下方。
容器1是利用公知的双轴拉伸吹塑等方法将通过注塑成形等预先成形的预成形体成形成瓶状而成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制的容器。能够使用的热塑性合成树脂优选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芳酯、聚乳酸、或者这些物质的共聚物等热塑性聚酯、这些树脂的共混物或者它们与其他树脂的共混物等。特别是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热塑性聚酯。而且,也能够使用丙烯腈树脂、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等。
如图1所示,容器1自上方开始按顺序包括:圆筒状的口部2、朝向下方扩径的肩部3、筒状的主体部4、以及底部5。在具有开口部的口部2形成有螺纹牙,能够通过安装未图示的盖体来将被填充后的液体内容物密封起来。而且,在主体部4设有多个内压调整板40,从而能够发挥这样的功能:吸收处于密封状态的容器1的内部的压力发生变化时的减压。
底部5是自主体部4的下端缘缩小的、位于下方的部分,能够将开始缩小的部位作为主体部4与底部5的交界。如图2所示,底部5在底面侧(下端侧)的中央具有中心位于底部5的中心轴线上的圆形的底中央部51,并且具有位于底中央部51的周围的环状的周缘部52和自周缘部52的外周缘连续至底部5与主体部4的交界的侧面部53。
在底中央部51的中央形成有向容器1的内侧(上方)凹入的、具有多个肋的圆顶状的上翻底部(日文:上げ底部)511。而且,在上翻底部511的周围形成有随着朝向容器1的内侧去而朝上倾斜的环状的斜面部512。此外,上翻底部511具有多个肋而刚性较高,相对于此,斜面部512由平缓的斜面形成,因此刚性较低。因此,在对底中央部51的周围作用了载荷的情况下,斜面部512产生挠曲,从而,上翻底部511几乎不用变形就能够产生向上方抬起等的移位。
在周缘部52交替且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自周缘部52的内周缘延伸至外周缘的踵部521(在图2中为32个)和多个自周缘部52的内周缘延伸至外周缘的槽部522(在图2中为32个)(花纹)。如图3所示,周缘部52以环绕至容器1的侧面侧的方式形成。而且,所有形成在周缘部52的踵部521均抵接于水平的接地面G,从而稳定地支承容器1。
踵部521和槽部522分别延伸至周缘部52的外周缘,从而在周缘部52与侧面部53的交界处形成弯曲部526。由此,周缘部52整体容易以外周缘或者外周缘的附近为支点向容器1的内侧挠曲。同样,踵部521和槽部522分别延伸至周缘部52的内周缘,从而在周缘部52与斜面部512的交界处形成弯曲部527,因此,底中央部51容易以内周缘或者内周缘的附近为支点向容器1的内侧挠曲。
在此,优选的是,形成在周缘部52的踵部521的外周宽度b为6mm~9mm。
通过这样地设定踵部521的外周宽度b,能够确保周向上的长度较短的各踵部521的抵抗周向上的压曲变形的刚性,并且,在对容器作用了垂直载荷时,能够使周缘部52整体以周缘部52与侧面部53的交界或者该交界的附近为支点向容器内侧可逆地变形,从而向容器内侧推上底中央部51。而且,各踵部521的抵抗周向上的压曲变形的刚性增加,而且,容易在踵部521与槽部522之间产生周向上的挠曲,抑制周缘部52因在周向上的压缩而导致产生褶皱。
但是,当踵部521的外周宽度b小于6mm时,踵部521在周向上的长度过窄,因此,会影响向容器内侧推上底中央部51的可逆的变形。而且,当踵部521的外周宽度b大于9mm时,各踵部521的宽度变宽,抵抗压曲变形的刚性不充分,并且难以进行追随于接地面的凹凸的可逆变形。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周缘部52的内径与外径之比为0.7~0.9。由此,各踵部521在径向的长度形成得较短,因此径向上的刚性增加,即使是容器1为空的状态,也能够抑制产生压曲等不可逆的变形,并且能够容易地使周缘部52整体进行追随于接地面的较细微的凹凸的可逆变形。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踵部521的外周宽度b与踵部521的脚长QR(与周缘部52的外周半径减去内周半径得到的值相等。此外,点Q、点R的定义见后述。)之比为0.8~1.0。由此,踵部521的底面以更接近于正方形的形状形成,因此,作用于踵部521的载荷借助沿径向和周向弯曲的面被更有效地分散。因而,即使是容器1为空的状态,也能够抑制在各踵部521产生压曲等不可逆的变形,并促进周缘部52整体的可逆变形。
接着,参照图2~图4,更详细地对踵部521和槽部522进行说明。如图4的(a)所示,将踵部521与侧面部53的交界设为L,将踵部521与斜面部512的交界设为M,并且将容器1以空的状态被载置时的、踵部521与接地面G接触的接地点设为N。而且,将槽部522相对于踵部521的谷深(从槽部522的槽底线LM上的点O’至该槽底线LM在该点处的垂线与踵部521的踵部顶端曲线LNM的交点P’之间的长度)为最大时的槽底曲线LM上的点设为O,将此时的踵部顶端曲线LNM上的点设为P。而且,分别将点L、M的向接地面G的沿铅垂方向的射影设为Q、R,而且,分别将点Q、N、R的相对于容器1的中心轴线(未图示)对称的点设为Q’、N’、R’(未图示)。而且,将线段QR定义为踵部的脚长,将线段LQ定义为脚高,将线段MR定义为内径高,将线段OP定义为谷深。而且,将线段QQ’定义为周缘部52的外径,将线段RR’定义为周缘部52的内径,并且将线段NN’定义为周缘部52的接地直径。在此,优选的是踵部的脚长QR为7mm~10mm。而且,优选的是,脚高为2mm~4mm,内径高度为0.3mm~2.0mm,谷深为2mm~4mm。而且,优选的是,踵部顶端曲线LNM为圆弧状,若将其圆弧半径定义为顶端半径,则顶端半径优选为6mm~9mm。通过满足这些条件,使上述周缘部52的可逆变形以及踵部521的压曲抑制更有效。
而且,如图4的(b)所示,槽部522具有槽底,该槽底被两个相邻的踵部521的各自的侧面夹着,且周向上的宽度为d,由沿径向延伸的曲面形成,两个侧面呈角度α。此外,优选的是,槽部522的槽底523与踵部521的侧面连接的连接部、和踵部521的侧面524与顶端面525连接的连接部由曲面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槽部522的槽底的宽度d为0.5mm~2.0mm,角度α为80°~100°。而且,优选的是,槽底523与踵部521的侧面524的交界为半径0.3mm~1.0mm的圆弧面,踵部521的侧面524与顶端面525的交界为半径0.5mm~2.0mm的圆弧面。而且,优选的是,槽部522的槽底523如图4的(a)所示那样由沿着径向的平缓的线(曲线或者直线)形成。通过做成以上那样的结构,容易在彼此相邻的踵部521与槽部522之间产生挠曲变形,并且能够抑制在槽部522的中途产生弯曲那样的变形,因此能够使周缘部52沿径向和周向产生可逆的变形。
通过使底部具备以上那样的结构,即使在对处于空的状态的容器1作用了垂直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在周向和径向上具有较高的刚性的踵部521有效地使作用的载荷分散。因而,能够抑制在踵部521产生不可逆的变形,并且能够促进周缘部52整体的可逆的变形,因此,底部5整体以凹陷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不用使容器1压曲变形就能够降低高度。
接着,参照图4和图5,详细地说明在对容器1作用了垂直载荷时的、底部5的变形。在图5中,在对容器1作用了垂直载荷时,用虚线表示变形前的底部5,并且用实线表示变形后的底部5。当对直立在接地面G上的容器1作用垂直载荷时,对与接地面G相抵接的踵部521作用了作为反作用力的朝上载荷。如上所述,在周向和径向上刚性形成得较高的踵部521不产生压曲等不可逆的变形就能够使作用的载荷分散。于是,周缘部52主要因沿径向分散的载荷而以外周缘或者外周缘附近为支点使周缘部52整体向容器1的内侧挠曲变形。与此同时,在周缘部52也产生周向上的变形,相邻的踵部521之间的间隔较窄,但是,通过使槽部522可逆地变形,抑制在周缘部52产生除了预先设置的棱线以外的新的褶皱等。这样,通过使周缘部52挠曲变形,从而在斜面部512与周缘部52的交界处产生挠曲变形,并能够借助斜面部512将上翻底部511向容器2的内侧抬起。通过产生这些一系列的变形,如图5所示,利用以外周缘为支点挠曲变形了的周缘部52使底部5的高度(脚高LQ)降低,从而使容器整体的高度降低,比上翻底部511、斜面部512、周缘部52的接地部靠内侧的部分向上方移位。此外,在卸除载荷之后,利用底部5的各部位的恢复力恢复成原始形状。
如上,通过使底部5整体可逆地变形并且凹陷,从而使容器1整体的高度降低。因而,在将容器1收纳于上述A式纸箱内并堆摞时,收纳在被内挡板夹着的、高度较低的区域内的容器1能够利用更多作用的垂直载荷可逆地变形从而减少高度。当这些容器1的高度减少时,纸箱的上表面(内挡板和外挡板)进一步向下方移位,而使外挡板也与收纳在纸箱的中央的不与内挡板相接触的容器1相抵接。因而,自纸箱上表面作用的载荷被分散给更多的容器1,因此,减轻对已经受到载荷而变形的容器1进一步作用的载荷,从而避免该容器产生压曲变形。
接着,参照图6,对容器1在输送·堆摞保管时、被收纳在上述A式纸箱内时底部5的一部分位于纸箱的底面的内挡板的情况下的底部5的变形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仅区域X所示的底部5的一部分位于纸箱的内挡板F1上的情况下,垂直载荷未均等地作用于底部5的周缘部52。在该情况下,与垂直载荷作用于整个周缘部52的情况相比,对区域X内的踵部521作用了相对大的载荷,但是,如上所述,踵部521的刚性形成得较高,因此,踵部521自身几乎不变形就能够使作用的载荷沿径向和周向分散。而且,在该情况下,在踵部521和与其相邻的槽部522的交界处产生周向上的挠曲,位于内挡板上的踵部521以依次向容器内侧挠曲变形的方式抵接于内挡板,从而使更多的踵部521抵接于内挡板F1。因而,避免在区域X内载荷集中于特定的踵部521的状态,并且减少区域X内的底部5的高度。而且,在区域Y内的抵接于外挡板F2的踵部521也产生同样的变形,因此,避免载荷集中的情况,并且减少区域Y内的底部5的高度。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周缘部52可逆地沿周向变形并且凹陷,也能够增加接地面积从而抑制载荷的集中。而且,就自纸箱上表面作用的载荷而言,通过使区域X或者区域Y内的容器1的高度降低,能够使纸箱的上表面(内挡板和外挡板)向下方移位,从而能够利用纸箱的上表面(外挡板)更多地抵接纸箱内的特别是靠纸箱中央的容器1,因此,能够将自纸箱上表面作用的载荷分散给更多的容器1。
接着,参照图7,简单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进行说明。吹塑成形模具100包括:左右成一对的分割模具101、102,预先利用注塑成形等成形的合成树脂制预成形体设于该分割模具101、102内部;以及底模具103。此外,利用分割模具101和分割模具102成形容器1的从肩部3至底部5的周缘部52之间的部分,利用底模具103成形底部5的底中央部51。在本实施方式的容器1中,由于形成在周缘部52的槽部522的谷深小于1mm,因此,能够利用像吹塑成形模具100那样的、被称作“双开模具”的吹塑成形模具成形周缘部52。而且,通过能够利用“双开模具”的吹塑成形模具成形周缘部52,从而周缘部52也能够与主体部4同样地利用温度高至热定型温度的分割模具101、102进行吹塑成形,因此能够提高周缘部52的耐热性。此外,在将谷深远大于1mm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吹塑成形的情况下,在成形之后打开分割模具101、102并将合成树脂制容器取出时,用于形成容器底的槽部的模具的凸状部分较深地干涉容器底的槽部,因此,在打开分割模具时,容器底部会产生异常变形。
接着,参照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进行说明。此外,另一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仅是与上述的容器1的底部5有所不同,因此,在说明中对与已经说明过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合成树脂制容器的特征在于,该合成树脂制容器包括具有与上述容器1的底部5相同结构的底部50,而且,在周缘部52的外周缘与侧面部53之间形成有台阶54。在此,就容器1的底部5而言,在作用了过量的垂直载荷的情况下,在踵部521与槽部522的交界处过度地产生挠曲变形,有可能会导致能够目视的程度的折痕自该交界形成至侧面部53的下方。相对于此,另一实施方式的底部50如图8所示那样在周缘部52的外周缘与侧面部53之间具有台阶54,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这样的折痕到达至侧面部53。
实施例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实施例,示出具有表1所述的尺寸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在容量为1升的容器上以7.6mm的间距(图2中的P)形成有32个踵部521,在实施例2中,在容量为4升的容器上以9.4mm的间距形成有40个踵部521。由于在周缘部52形成了多个槽部522,因此,与接地面G接触的接触面积变少,相对于接地面G的滑动性提高。
相对于此,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比,比较例1、比较例2是除了均未在周缘部52设置踵部521、槽部522以外、分别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同形状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对于周缘部的外径、内径、外径周长、接地直径,如在表中用括弧括起来的方式所示,是分别与实施例1、实施例2相同的尺寸。)
此外,实施例1中的踵部宽度b为6.6mm,实施例2中的踵部宽度b为8.4mm,实施例1中的周缘部52的内径与外径之比(内径/外径)为0.80,实施例2中的周缘部52的内径与外径之比(内径/外径)为0.85。而且,实施例1中的踵部的外周宽度b与踵部的脚长QR之比(踵部外周宽度/脚长)为0.85,实施例2中的踵部的外周宽度b与踵部的脚长QR之比(踵部外周宽度/脚长)为0.94,均为接近1的值,因此形成为接近于正方形的形状。
接着,就填充并密封了内容物后的满瓶的纵向压缩强度而言,压曲载荷在比较例1中为320N、在比较例2中为540N,相对于此,压曲载荷在实施例1中为430N、在实施例2中为570N,实施例的值明显高于比较例的值。而且,就压曲之后的压曲位移量而言,在比较例1中为4.6mm、在比较例2中为5.5mm,相对于此,在实施例1中为7.2mm,在实施例2中为7.5mm,实施例的值大于比较例的值,从而能够确认,实施例中的容器不产生压曲就能容易沿纵向弹性地挠曲。
表1
Figure BDA000038211380000013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例如口部2不限于采用螺纹牙的螺纹式盖用口部,也可以做成压盖用的口部,利用压盖来密封的方式。而且,肩部、主体部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形状变更。

Claims (5)

1.一种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
该合成树脂制容器包括:筒状的主体部、设于上述主体部的一端侧的口部、以及设于上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侧的底部,
上述底部具有:位于底面侧的中央的底中央部、位于上述底中央部的周围的环状的周缘部、以及自上述周缘部的外周缘连接于上述主体部的侧面部,
在上述周缘部沿周向交替地形成有自上述周缘部的内周缘延伸至外周缘的踵部和自上述周缘部的内周缘延伸至外周缘的槽部,并且,
上述外周缘的踵部的外周宽度为6mm~9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周缘部的内径与上述周缘部的外径之比为0.7~0.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缘的踵部的外周宽度与上述踵部的脚长之比为0.8~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周缘部的外周缘与上述侧面部之间形成有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树脂制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周缘部的外周缘与上述侧面部之间形成有台阶。
CN201320570691.XU 2012-09-13 2013-09-13 合成树脂制容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12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1906 2012-09-13
JP2012201906A JP6060576B2 (ja) 2012-09-13 2012-09-13 合成樹脂製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61222U true CN203461222U (zh) 2014-03-05

Family

ID=50173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70691.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61222U (zh) 2012-09-13 2013-09-13 合成树脂制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60576B2 (zh)
CN (1) CN2034612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3110A (zh) * 2014-12-04 2017-09-29 莱克斯诺弗莱托普欧洲有限公司 塑料瓶的输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21890A1 (ja) * 2015-01-29 2016-08-04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2016199294A (ja) * 2015-04-10 2016-12-01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71015A (en) * 1990-12-11 1991-12-10 Hoover Universal, Inc. Blow molded PET container with ribbed base structure
JP2571372Y2 (ja) * 1992-04-02 1998-05-1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壜体
JPH0858759A (ja) * 1994-08-19 1996-03-05 Denki Kagaku Kogyo Kk 耐熱及び耐圧性自立容器
JPH1159646A (ja) * 1997-08-12 1999-03-02 Toyo Seikan Kaisha Ltd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
US20070267384A1 (en) * 2006-05-16 2007-11-22 Patrick Frank Field Plastic Bottle
JP2008030817A (ja) * 2006-07-31 2008-02-14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合成樹脂製ボトル
JP4858698B2 (ja) * 2006-09-14 2012-01-18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
JP5024168B2 (ja) * 2008-03-25 2012-09-12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2012513943A (ja) * 2008-12-31 2012-06-21 プラスチパック パッケージング,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基部が可撓性の特徴を備えた高温充填可能なプラスチック容器
JP5424100B2 (ja) * 2009-07-13 2014-02-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耐圧用ボト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23110A (zh) * 2014-12-04 2017-09-29 莱克斯诺弗莱托普欧洲有限公司 塑料瓶的输送
US10526147B2 (en) 2014-12-04 2020-01-07 Rexnord Flattop Europe B.V. Conveying of plastic bottles
US10870540B2 (en) 2014-12-04 2020-12-22 Rexnord Flattop Europe B.V. Conveying of plastic bott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55025A (ja) 2014-03-27
JP6060576B2 (ja)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8409B2 (en) Lightweight plastic container and preform
CN101977819A (zh) 合成树脂制容器
CA2811710C (en) Bottle
CN203461222U (zh) 合成树脂制容器
CN101815650A (zh) 瓶子
CN103402878A (zh) 由塑料材料制成且尤其是用于水和饮料的瓶口结构和相对盖
CN106255645B (zh)
CN1505580A (zh) 合成树脂制容器主体和预成形件金属模装置
US8998026B2 (en) Bottle formed of synthetic resin material into cylindrical shape with bottom
US9403625B2 (en) Bottle
CN109071060B (zh) 合成树脂制容器
US11136159B2 (en) Container with vacuum resistant ribs
AU2011272394A1 (en) Synthetic resin container
US11091289B2 (en) Lightweight container base
CN105228908A (zh) 包括带有可变底座的拱形底部的扁平容器
US11161667B2 (en) Plastic container with pivotable base portion
RU40741U1 (ru) Бутылка
JP2020152434A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
JP2010076821A (ja) 合成樹脂製ブローボト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