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5922U - 齿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齿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85922U
CN203285922U CN2013202818896U CN201320281889U CN203285922U CN 203285922 U CN203285922 U CN 203285922U CN 2013202818896 U CN2013202818896 U CN 2013202818896U CN 201320281889 U CN201320281889 U CN 201320281889U CN 203285922 U CN203285922 U CN 203285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arry
eccentric cam
out part
external to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818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健二
内田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85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859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4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16H1/32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the orbital gear being nut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3/00Wobble-plate gearings; Oblique-crank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3/00Wobble-plate gearings; Oblique-crank gearings
    • F16H23/10Wobble-plate gearings; Oblique-crank gearings with rotary wobble-plates with plane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04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8Mechanical movements
    • Y10T74/1836Rotary to rotar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齿轮装置,能够以小型且简易的结构而确保高减速比并传递更大的扭矩。齿轮装置(3)具备:偏心凸轮8,其具有从旋转轴(L1)偏心的支承部(7)并被旋转驱动;内齿齿轮(11),其设置在与偏心凸轮同轴的位置;和外齿齿轮(12),其支承于偏心凸轮(8)的支承部且与内齿齿轮啮合。另外,齿轮装置具备:输出部(17),其与外齿齿轮一体且同轴地旋转;和轴承部(18),其以外齿齿轮及输出部的轴线(L2)相对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交叉的倾斜状态支承该输出部。并且,内齿齿轮及外齿齿轮分别具备在圆锥面(S1a、S2a)形成各齿轮齿(T1、T2)而成的锥齿部(31、32),圆锥面的顶点与轴线与旋转轴的交点(P)重合。

Description

齿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齿轮装置,该齿轮装置具备:偏心凸轮,该偏心凸轮具有相对于旋转轴偏心的支承部并被驱动而进行旋转;内齿齿轮,该内齿齿轮设置在与偏心凸轮同轴的位置;以及外齿齿轮,该外齿齿轮支承于偏心凸轮并与内齿齿轮啮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借助十字头联轴器而将输出轴与外齿齿轮连接。并且,构成为将内齿齿轮设为固定构件,由此能够基于该内齿齿轮与外齿齿轮的齿数差而将偏心凸轮的旋转进行减速来输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6304号公报
然而,通过采用如上结构,虽然能够形成小型且减速比高的减速器,但是因采用了十字头联轴器而存在其结构复杂化的问题。另外,正是由于具有高减速比,从而还导致施加于其啮合的齿轮齿之间的载荷也增大。因而,为了传递大的扭矩,需要通过扩大上述内齿齿轮及外齿齿轮的齿宽(沿着齿线的长度)来增大两者的啮合面积。并且,由此存在其轴向尺寸增大的问题,因此,在这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装置,能够以小型且简易的结构确保高减速比并传递更大的扭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是一种齿轮装置,其将被输入的驱动旋转进行减速来输出,具备:偏心凸轮,该偏心凸轮形成为能够旋转,具有设定在相对于其旋转轴心偏心的轴心上的支承部,并被旋转驱动;内齿齿轮,该内齿齿轮设置在与上述偏心凸轮的上述旋转轴心同轴的位置;以及外齿齿轮,该外齿齿轮被设定成齿数比上述内齿齿轮少,被支承于上述支承部的同时与上述内齿齿轮啮合;输出部,该输出部与上述外齿齿轮一体且同轴地旋转;以及轴承部,该轴承部以上述外齿齿轮及上述输出部的轴线相对于上述偏心凸轮的上述旋转轴心交叉的方式倾斜的状态对上述输出部进行支承,并且上述内齿齿轮及上述外齿齿轮分别具备在圆锥面形成齿轮齿而成的锥齿部,该圆锥面的顶点、与上述旋转轴心与上述轴线的交点重叠。
即,通过偏心凸轮被旋转旋转,支承于该偏心凸轮的外齿齿轮在内齿齿轮的内侧进行自转及公转。并且,输出部以其前端绕偏心凸轮的旋转轴旋转的所谓摆头状态与外齿齿轮一体且同轴地进行旋转。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基于上述内齿齿轮与外齿齿轮的齿数差而能够对输入于偏心凸轮的驱动旋转进行减速,并且,无需借助复杂的联轴器机构就能够将上述减速后的外齿齿轮的旋转(自转)直接从与该外齿齿轮一体地进行旋转的输出部输出。
另外,内齿齿轮及外齿齿轮,以锥齿部彼此啮合的形态啮合,其中,该上述锥齿部的顶点与外齿齿轮及输出部的轴线与偏心凸轮的旋转轴的交点重合。由此,即使是外齿齿轮相对于上述内齿齿轮倾斜的状态,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啮合状态。进而,由于是形成锥齿部的各齿轮齿的齿线在相对于偏心凸轮的旋转轴斜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上述偏心凸轮的沿着旋转轴的轴向尺寸,且能够扩大各齿轮齿的齿宽来扩大两者的啮合面积。其结果,能够以小型且简易的结构确保高减速比,且能够传递更大的扭矩。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上述内齿齿轮及上述外齿齿轮分别具备设置成与上述锥齿部同轴且相互啮合的直齿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进一步扩大各齿轮齿的齿宽,能够确保更大的啮合面积。其结果,能够传递更大的扭矩。并且,在沿着偏心凸轮的旋转轴的方向上,即使外齿齿轮在从内齿齿轮离开的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也能通过上述直齿部之间的啮合维持两者的啮合关系。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上述轴承部具有插通孔,该插通孔配置成与上述偏心凸轮及上述内齿齿轮同轴、且供上述输出部插入,上述轴承部以在上述输出部的外周滑动接触于上述插通孔的内周的状态对该输出部进行支承。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靠近外齿齿轮及输出部的轴线与偏心凸轮的旋转轴的交点的位置可靠地对输出部进行支承。并且,由此能够抑制输出部的轴晃动,即,能够抑制外齿齿轮及输出部相对于与偏心凸轮的旋转轴一致的内齿齿轮的轴线的斜度发生变动。其结果,能够更加适当地维持内齿齿轮与外齿齿轮的啮合状态。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在上述输出部的外周形成有弯曲成球面状的滑动接触凸面,并且,在上述插通孔的内周形成有与上述滑动接触凸面对应地弯曲成球面状的滑动接触凹部。
根据上述结构,输出部以其滑动接触凸面与插通孔侧的滑动接触凹面滑动接触的状态被支承于轴承部。由此能够实现输出部的更加顺畅的旋转及摆头运动。另外,形成于上述输出部与插通孔之间的间隙减小,由此能够实现上述轴承部的防水性的提高。并且,还具有组装时的定位变得容易的优点。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在上述滑动接触凸面及上述滑动接触凹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形成为能够贮存润滑剂的贮存凹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稳定地对轴承部进行润滑。其结果,能够实现输出部的更加顺畅的旋转及摆头运动。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上述贮存凹部为,遍及上述滑动接触凸面及上述滑动接触凹面的至少一方的整周凹设的环状槽。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在上述输出部及上述插通孔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突部,该突部以具有向另一方侧凸出的弯曲的滑动接触面的方式形成。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输出部的更加顺畅的旋转及摆头运动。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具备旋转传递机构,该旋转传递机构具有蜗杆齿轮及蜗轮齿轮并对上述偏心凸轮进行旋转驱动,并且,上述蜗杆齿轮形成为能够传递来自上述蜗轮齿轮侧的反向输入旋转。
即,通过将蜗杆齿轮及蜗轮齿轮用于旋转传递机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而实现更高的减速比。然而,在蜗杆齿轮因自锁而限制反向输入旋转的传递的结构中,当施加输出部的旋转被限制这样的大负载时,在上述外齿齿轮与内齿齿轮之间、以及外齿齿轮与偏心凸轮之间,分别作用有对彼此进行按压的应力。并且,在外齿齿轮的轴线相对于内齿齿轮的轴线倾斜的结构中,因由此产生的摩擦力而存在成为上述外齿齿轮的旋转被限制的所谓的啮入状态的可能性。
然而,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上述蜗杆齿轮的反向旋转(例如,驱动输入的停止后等),能够将上述那样的作用于外齿齿轮与内齿齿轮之间、以及作用于外齿齿轮与偏心凸轮之间的啮入应力释放。并且,由此能够防止上述啮入的产生,从而能够避免装置成为锁止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齿轮装置,该齿轮装置能够以小型且简易的结构而确保高减速比,并且能够传递更大的扭矩。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的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2是具备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的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齿轮装置的剖视图。
图4(a)~图4(c)是示出轴承部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致动装置;2…马达;3…齿轮装置;5…蜗杆齿轮(旋转传递机构);6…蜗轮齿轮(旋转传递机构);7…支承部;8…偏心凸轮;11…内齿齿轮;12…外齿齿轮;13…嵌合部;14…外壳;17…输出部;17a…前端;18…轴承部;20…连结孔;21…插通孔;22…滑动接触凸面;23…滑动接触凹面;25…贮存凹部;31、32…锥齿部;35、36…直齿圆柱齿部;42…环状突部(突部);42a…滑动接触面;L1…旋转轴;L1′、L2、L2′…轴线;P…交点;P1、P2…顶点;S1a、S2a…圆锥面;T1、T2…齿轮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致动器装置1通过对马达2与齿轮装置3进行组装而形成,其中,马达2为驱动源,齿轮装置3对该马达的旋转进行减速来输出。
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3具备:通过马达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的蜗杆齿轮5;以及与上述蜗杆齿轮5啮合的蜗轮齿轮6。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蜗杆齿轮6的轴向一端(在图3中为上侧的端部)设置有偏心凸轮8,该偏心凸轮8具有相对于其旋转轴L1偏心的支承部7,并与蜗杆齿轮6一体且同轴地进行旋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蜗轮齿轮6及偏心凸轮8由树脂形成为一体。同样,蜗杆齿轮5也由树脂形成。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蜗杆齿轮5形成为能够传递反向输入的旋转,即,形成为不进行所谓的自锁,具有能够从蜗轮齿轮6侧被驱动旋转的扭转角(压力角)。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上述蜗轮齿轮6及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上(图3中为上侧)同轴地配置有内齿齿轮11,该内齿齿轮11在其内周形成有齿轮齿T1。并且,在偏心凸轮8的支承部7支承有外齿齿轮12,该外齿齿轮12在外周具有多个齿轮齿T2而与内齿齿轮11啮合。
具体而言,偏心凸轮8的支承部7具有近似圆柱状(轴状)的外形。另外,在外齿齿轮12的轴向端部(图3中为下侧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成近似圆筒状的嵌合部13。外齿齿轮12在其嵌合部13与偏心凸轮8的支承部7嵌合的状态下被支承为旋转自如。
此处,将外齿齿轮12的齿数设定为少于内齿齿轮11的齿数。另外,内齿齿轮11与构成致动器装置1的外部轮廓的外壳14形成为一体。进而,在外部齿轮12的与上述嵌合部13相反侧的轴向端部(图3中为上侧的端部)、且在与该外齿齿轮12同轴的位置,设置有轴状的输出部17。并且,在内齿齿轮11的轴向一端侧(图3中为上侧的端部侧)、且在与该内齿齿轮11及偏心凸轮8同轴的位置,设置有对输出部17进行支承的轴承部18。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3中,内齿齿轮11构成为固定构件。因此,与上述内齿齿轮11啮合的外齿齿轮12,通过对该外齿齿轮12进行支承的偏心凸轮8被旋转驱动,从而在内齿齿轮11的内侧进行自转及公转。
另外,与上述外齿齿轮12设置成一体的输出部17,以其轴线L2相对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交叉的倾斜状态被支承于轴承部18。即,输出部17,通过如上所述外齿齿轮12伴随着偏心凸轮8的旋转而进行自转及公转,由此其前端17a绕上述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旋转的所谓的摆头状态进行旋转。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3,能够基于其内齿齿轮11与外齿齿轮12的齿数差来对输入于偏心凸轮8的驱动旋转进行减速,并且能够将其减速后的外齿齿轮12的旋转(自转)从输出部17输出。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外壳14具有近似箱型的外形,在其内部收纳有马达2及齿轮装置3(包括马达2的控制基板(省略图示)以及内齿齿轮11的齿轮齿T1)。另外,蜗轮齿轮6及偏心凸轮8被形成于外壳14的底部14a的支承轴19支承为旋转自如。进而,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由树脂形成为一体。并且,在输出部17的前端面(前端17a的端面)形成有截面呈多边形状的连结孔(所谓的十二边孔)20,该连结孔20在上述输出部17的轴向上开口。
更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轴承部18具有插通孔21,该插通孔21配置成与偏心凸轮8及内齿齿轮11同轴,且供输出部17的前端17a插入其中。此外,与内齿齿轮11一样,该轴承部18也与外壳14形成为一体。并且,轴承部18构成为,以输出部17的前端17a滑动接触于该轴承部18的插通孔21的内周的状态将该输出部17支承为旋转自如。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偏心凸轮8的支承部7具有使其轴线L2′相对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交叉的斜度。并且,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通过将嵌合部13嵌合装配于上述支承部7,而能够以其轴线L2与支承部7的轴线L2′大致一致的倾斜的状态旋转。
另一方面,在输出部17的前端17a的外周形成有滑动接触凸面23,该滑动接触凸面23以轴线L2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的交点P为中心弯曲成近似球面状。另外,在轴承部18的插通孔21的内周形成有滑动接触凹面23,该滑动接触凹面23与输出部17侧的滑动接触凸面22对应地弯曲成近似球面状。并且,输出部17以其滑动接触凸面22与滑动接触凹面23滑动接触的状态被支承于轴承部1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出部17侧的滑动接触凹部23形成有贮存凹部25,该贮存凹部25能够在内部贮存润滑脂等润滑剂(省略图示)。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贮存凹部25,通过遍及滑动接触凹面23整周地凹设环状槽而形成。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实现了由轴承部18对输出部17的顺畅的支承,并且同时还实现了该轴承部18的密封性的提高。
(内齿齿轮与外齿齿轮的啮合构造)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3的内齿齿轮11与外齿齿轮12的啮合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齿齿轮11具有锥状的内周面(圆锥面S1a),该锥状的顶点P1与交点P重合,其中,交点P是与内齿齿轮11的轴线L1′一致的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与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的轴线L2的交点。另外,内齿齿轮11在相比上述圆锥面S1a更从上述交点P离开的同轴位置(在该图中为下侧),具有圆筒面状的内周面(圆筒面S1b)。并且,内齿齿轮11的各齿轮齿T1遍及上述圆锥面S1a及圆筒面S1b而形成。
同样,外齿齿轮12具有锥状的外周面(圆锥面S2a),该锥状的顶点P2与交点P重合,其中,交点P是外齿齿轮12的轴线L2、与上述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的交点。另外,外齿齿轮12在相比上述圆锥面S2a更从上述交点P离开的同轴位置(在该图中为下侧),具有圆筒面状的外周面(圆筒面S2b)。并且,外齿齿轮12的各齿轮齿T2也遍及上述圆锥面S2a及圆筒面S2b而形成。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3中,内齿齿轮11及外齿齿轮12分别具备锥齿部31、32,该锥齿部31、32通过在上述圆锥面S1a、S2a形成各齿轮齿T1、T2而成。另外,内齿齿轮11及外齿齿轮12分别具备直齿部35、36,该直齿部35、36通过在上述圆筒面S1b、S2b形成各齿轮齿T1、T2而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齿齿轮11与外齿齿轮12,以其锥齿部31与锥齿部32啮合、且其直齿部35与直齿部36啮合的形态啮合。
接下来,对上述啮合构造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齿齿轮11及外齿齿轮12分别具有其顶点P1、P2、与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的轴线L2与上述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这两者的交点P重叠的锥齿部31、32。并且,通过其内齿齿轮11侧的锥齿部31与外齿齿轮12侧的锥齿部32的啮合,从而即使在外齿齿轮12相对于其内齿齿轮11倾斜的状态下也能确保良好的齿啮合状态。另外,能够抑制沿着上述旋转轴L1的轴向尺寸,并能够扩大各齿轮齿T1、T2的齿宽来扩大两者的啮合面积。由此,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装置3能够以小型且简易的结构,确保高的减速比、且能够传递大的扭矩。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如下效果。
(1)齿轮装置3具备:偏心凸轮8,该偏心凸轮8具有相对于旋转轴L1偏心的支承部7且被驱动旋转;内齿齿轮11,该内齿齿轮11设置在与偏心凸轮8同轴的位置;以及外齿齿轮12,该外齿齿轮12支承于偏心凸轮8的支承部7且与内齿齿轮11啮合。另外,齿轮装置3还具备:输出部17,该输出部17与外齿齿轮12一体且同轴地进行旋转;以及轴承部18,该轴承部18以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的轴线L2相对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交叉的倾斜状态对上述输出部17进行支承。并且,内齿齿轮11及外齿齿轮分别具备锥齿部31、32,该锥齿部31、32通过在圆锥面S1a、S2a形成各齿轮齿T1、T2而成,上述圆锥面S1a、S2a的顶点P1、P2与上述轴线L2和旋转轴L1的交点P重合。
即,通过偏心凸轮8的旋转驱动,使被支承于该偏心凸轮8的外齿齿轮12在内齿齿轮11的内侧进行自转及公转。并且,输出部17以其前端17a绕该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旋转的所谓摆头状态与外齿齿轮12一体且同轴地进行旋转。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基于上述内齿齿轮11与外齿齿轮12的齿数差,能够对输入于偏心凸轮8的驱动旋转进行减速,并且,不借助复杂的联轴器机构就能将其减速后的外齿齿轮12的旋转(自转)从输出部17直接输出。
另外,内齿齿轮11及外齿齿轮12以其锥齿部31、32彼此啮合的形态进行啮合,其中,该锥齿部31、32的顶点P1、P2与上述轴线L2和旋转轴L1的交点P重合。由此,即使是外齿齿轮12相对于上述内齿齿轮11倾斜的状态,也能够确保良好的啮合状态。进而,由于构成各锥齿部31、32的各齿轮齿T1、T2的齿线构成为在相对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斜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沿着上述旋转轴L1的轴向尺寸,且能够扩大各齿轮齿T1、T2的齿宽来扩大两者的啮合面积。其结果,能够以小型且简易的结构而确保高减速比,并能够传递大扭矩。
(2)内齿齿轮11及外齿齿轮12分别具备直齿圆柱齿部35、36,该直齿圆柱齿部35、36设置成与上述锥齿部31、32同轴。通过这样构成,能够进一步扩大各齿轮齿T1、T2的齿宽,从而能够确保更大的啮合面积。其结果,能够传递更大的扭矩。并且,在沿着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的方向上,即使外齿齿轮12在从内齿齿轮11离开的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也能够凭借上述直齿圆柱齿部35、36之间的啮合而维持两者的啮合关系。
(3)轴承部18与偏心凸轮8及内齿齿轮11同轴配置、且具有供输出部17插入的插通孔21。并且,轴承部18以在其插通孔21的内周滑动接触输出部17的外周的状态将该输出部17支承为旋转自如。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靠近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的轴线L2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的交点P的位置可靠地支承输出部17。由此,能够抑制输出部17的轴的晃动,即能够抑制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相对于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一致的内齿齿轮11的轴线L1′的斜度发生变动。其结果,能够更加适当地维持内齿齿轮11与外齿齿轮12的啮合状态。
(4)在输出部17的外周形成有滑动接触凸面22,该滑动接触凸面22弯曲成近似球面状。并且,在轴承部18的插通孔21的内周形成有滑动接触凹面23,该滑动接触凹面与输出部17侧的滑动接触凸面22对应地弯曲成近似球面状。
根据上述结构,输出部17以其滑动接触凸面22与插通孔21侧的滑动接触凹面21滑动接触的状态被支承于轴承部18。由此能够实现输出部17的更加流畅的旋转及摆头运动。另外,形成于上述输出部17与插通孔21之间的间隙减小,由此能够实现上述轴承部18的防水性的提高。另外,还具有其组装时的定位变得容易的优点。
(5)在插通孔21侧的滑动接触凹面23形成有贮存凹部25,该贮存凹部25能够在内部贮存润滑脂等润滑剂(省略图示)。由此,能够稳定地对轴承部18进行润滑。其结果,能够实现输出部17的更加流畅的旋转及摆头运动。
(6)贮存凹部25是通过凹设遍及滑动接触凹面23的整周的环状槽而形成。通过形成这种结构而能够确保更加良好的润滑状态。并且,通过使上述润滑剂发挥作为密封剂的功能而能够实现更高的防水性。
(7)轴承部18对输出部17的前端17a进行支承。并且,在其前端17a的端面形成有截面呈多边形状的连结孔(所谓的十二边孔)20,该连接孔20在其轴向上开口。由此,能够在进行摆头运动的输出部17的旋转半径最小的部位将该输出部17的旋转取出。
(8)偏心凸轮8的支承部7具有其轴线L2′相对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交叉的斜度。并且,将开口成近似圆筒状的嵌合部13嵌合装配于上述支承部7,由此将外齿齿轮12支承为旋转自如。由此,能够使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在其轴线L2相对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倾斜的状态稳定地旋转。
(9)偏心凸轮8是经由与该偏心凸轮8设置成一体的蜗轮齿轮6及蜗杆齿轮5所形成的旋转传递机构而被旋转驱动。并且,蜗杆齿轮5形成为能够传递来自蜗轮齿轮6侧的反向输入的旋转。
即,通过将蜗杆齿轮5及蜗轮齿轮6用于旋转传递机构,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实现更高的减速比。然而,在蜗杆齿轮5因自锁而造成反向输入的旋转的传递受到限制的结构中,当施加输出部17的旋转被限制这样的大的负载时,在上述外齿齿轮12与内齿齿轮11之间、以及外齿齿轮12与偏心凸轮8之间,分别作用有对彼此进行按压的应力。并且,在外齿齿轮12的轴线L2相对于内齿齿轮11的轴线L1′倾斜的结构中,有可能因由此产生的摩擦力而成为上述外齿齿轮12的旋转受到限制的所谓的啮入状态。
然而,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上述蜗杆齿轮5的反向旋转(例如,驱动输入的停止以后等),能够将作用于上述那样的外齿齿轮12与内齿齿轮11之间、以及外齿齿轮12与偏心凸轮8之间的啮入应力释放。并且,由此能够防止产生上述啮入,从而能够避免齿轮装置3成为锁止状态。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关于内齿齿轮11侧及外齿齿轮12侧的各圆锥面S1a、S2a(锥齿部31、32)的顶点P1、P2,相对于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的轴线L2与上述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的交点P的“重叠”,未必一定要严格地“一致”,。即,允许内齿齿轮11侧与外齿齿轮12的啮合关系所成立的范围内的误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内齿齿轮11及外齿齿轮12分别具备设置成与其锥齿部31、32同轴的直齿圆柱齿部35、36,但是也并非将不具有这种直齿圆柱齿部35、36的结构排除在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轴承部18具有配置成与偏心凸轮8及内齿齿轮11同轴、且供输出部17插入的插通孔21。另外,在输出部17的外周形成有滑动接触凸面22,该滑动接触凸面22弯曲成近似球面状,并且,在轴承部18的插通孔21的内周形成有滑动接触凹面23,该滑动接触凹面23与输出部17侧的滑动接触凸面22对应地弯曲成近似球面状。并且,输出部17以其滑动接触凸面22与滑动接触凹面23滑动接触的状态被支承于轴承部18。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包括输出部17的形状在内,轴承部18的结构可以任意变更。
例如,如图4(a)所示,可以构成为,在输出部17的外周形成滑动接触凸面22,另一方面,在轴承部18的插通孔21侧不形成滑动接触凹面23那样的弯曲的滑动接触面。
另外,如图4(b)所示,可以构成为,在插通孔21的内周形成作为突部的环状突部42,该环状突部42具有以向输出部17侧(径向内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滑动接触面42a,另一方面,在输出部17的外周不形成弯曲的滑动接触面。此外,还不排除如下结构,即,在输出部17的外周形成滑动接触凸面22并将该滑动接触凸面22作为该输出部17侧的突部,另一方面,还在插通孔21的内周形成环状突部42。
进而,如图4(c)所示,取代具有上述弯曲的滑动接触面42a的环状突部42,还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在插通孔21的内周形成环状突部43,该环状突部43具有截面呈三角形状的外形、且朝输出部17侧(径向内侧)突出。此外,在该情况下,只要构成为将上述截面的三角形状的顶点部43a配置在与交点P大致等同的同轴位置(在该图中,是指与沿着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的上下方向的交点P等同的位置)即可。通过使上述顶点部43a与输出部17的外周滑动接触,使得两者之间不形成大的间隙,从而能够确保良好的支承状态。
另外,还不排除如下结构,即,无论在输出部17的外周还是在插通孔21的内周均不形成特殊的凹部、凸部(突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成轴承部18对与其插通孔21的内周滑动接触的输出部17的前端17a进行支承。然而,并不局限于此,输出部17可以以其前端17a朝外壳14的外部突出的方式插通于插通孔21。并且,还可以是与轴承部18的插通孔21的内周滑动接触的中间部分支承于轴承部18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在插通孔21侧的滑动接触凹面23形成有贮存凹部25,在该贮存凹部25的内部能够贮存润滑脂等润滑剂(省略图示)。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是在输出部17侧的滑动接触凸面22形成同样的贮存凹部的结构,也可以是在滑动接触凹面23及滑动接触凸面22双方形成贮存凹部的结构。另外,该贮存凹部的形状、数量也可以任意地变更。并且,不具有这种贮存凹部的结构也不排除在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偏心凸轮8的支承部7具有其轴线L2′相对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交叉的斜度。并且,形成为如下结构:通过将开口成近似圆筒状的嵌合部13嵌合装配于上述支承部7而将外齿齿轮12支承为旋转自如。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使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在其轴线L2相对于偏心凸轮8的旋转轴L1倾斜的状态下稳定地旋转,由支承部7对外齿齿轮12的支承方式可以任意地变更。例如,可以使偏心凸轮的支承部形成为球形状。并且,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通过将嵌合部13嵌合装配于上述球状的支承部而将外齿齿轮12支承为旋转自如且摆动自如。即使形成为这种结构,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偏心凸轮8经由蜗轮齿轮6及蜗杆齿轮5所形成的旋转传递机构而被旋转驱动。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旋转传递机构的结构可以任意变更。例如,可以是组合除蜗杆齿轮5及蜗轮齿轮6以外的齿轮而成的结构。另外,取代蜗杆齿轮5及蜗轮齿轮6,可以采用例如平面齿轮(face gear)及小齿轮等具有除蜗轮蜗杆机构以外的减速器的结构。并且,不排除不具有特殊的旋转传递机构的结构,即不排除上述偏心凸轮8与马达轴直接连结的结构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蜗轮齿轮6及偏心凸轮由树脂形成为一体,且外齿齿轮12及输出部17由树脂形成为一体,但也可以是将形成为分体的结构组装成一体的结构。并且,对于内齿齿轮11及轴承部18而言,也可以是将形成为分体的结构配置于同轴位置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齿齿轮11及外齿齿轮12分别具备在圆锥面S1a、S2a形成有各齿轮齿T1、T2的锥齿部31、32,其中,该圆锥面S1a、S2a的顶点P1、P2相对于上述轴线L2与旋转轴L1的交点P重合。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不具有这种锥齿部31、32的结构,即内齿齿轮1的齿轮齿T1及外齿齿轮12的齿轮齿T2均形成为直齿的结构。此外,虽然因形成为这种结构而存在易产生上述那样的“啮入”的可能性,但是通过使用能够传递来自蜗轮齿轮6侧的反向输入旋转的蜗杆齿轮5,能够防止上述不良情况。
接下来,对根据以上实施方式而能够掌握的技术思想进行记述。
一种齿轮装置,具备:偏心凸轮,该偏心凸轮具有相对于旋转轴偏心的支承部并被旋转驱动;内齿齿轮,该内齿齿轮设置在与上述偏心凸轮同轴的位置;以及外齿齿轮,该外齿齿轮支承于上述支承部且与上述内齿齿轮啮合,通过将上述内齿齿轮设为固定构件,能够基于该内齿齿轮与上述外齿齿轮的齿数差而将输入于上述偏心凸轮的驱动旋转进行减速并输出,所述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具备:输出部,该输出部与上述外齿齿轮一体且同轴地旋转;以及轴承部,该轴承部以上述外齿齿轮及上述输出部的轴线相对于上述偏心凸轮的旋转轴交叉的倾斜状态对该输出部进行支承,并且还具备旋转传递机构,该旋转传递机构具有蜗杆齿轮及蜗轮齿轮并对上述偏心凸轮进行旋转驱动,上述蜗杆齿轮形成为能够传递来自上述蜗轮齿轮侧的反向输入的旋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特征还在于,通过凹设遍及周面的整周的环状槽而形成上述贮存凹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确保更加良好的润滑状态。并且,通过使上述润滑剂作为密封剂而发挥功能,能够实现更高的防水性。

Claims (8)

1.一种齿轮装置,其将被输入的驱动旋转进行减速来输出,其特征在于,
具备:
偏心凸轮,该偏心凸轮形成为能够旋转,具有设定在相对于其旋转轴心偏心的轴心上的支承部,并被旋转驱动;
内齿齿轮,该内齿齿轮设置在与所述偏心凸轮的所述旋转轴心同轴的位置;
外齿齿轮,该外齿齿轮被设定成齿数比所述内齿齿轮少,被支承于所述支承部的同时与所述内齿齿轮啮合;
输出部,该输出部与所述外齿齿轮一体且同轴地旋转;以及
轴承部,该轴承部以所述外齿齿轮及所述输出部的轴线相对于所述偏心凸轮的所述旋转轴心交叉的方式倾斜的状态对所述输出部进行支承,并且
所述内齿齿轮及所述外齿齿轮分别具备在圆锥面形成齿轮齿而成的锥齿部,该圆锥面的顶点、与所述旋转轴心与所述轴线的交点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齿齿轮及所述外齿齿轮分别具备设置成与所述锥齿部同轴且相互啮合的直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具有插通孔,该插通孔配置成与所述偏心凸轮及所述内齿齿轮同轴、且供所述输出部插入,所述轴承部以在所述输出部的外周滑动接触于所述插通孔的内周的状态对该输出部进行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出部的外周形成有弯曲成球面状的滑动接触凸面,并且在所述插通孔的内周形成有与所述滑动接触凸面对应地弯曲成球面状的滑动接触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接触凸面及所述滑动接触凹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形成为能够贮存润滑剂的贮存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存凹部为,遍及所述滑动接触凸面及所述滑动接触凹面的至少一方的整周凹设的环状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出部及所述插通孔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具有突部,该突部以具有向另一方侧凸出的弯曲的滑动接触面的方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旋转传递机构,该旋转传递机构具有蜗杆齿轮及蜗轮齿轮并对所述偏心凸轮进行旋转驱动,并且所述蜗杆齿轮形成为能够传递来自所述蜗轮齿轮侧的反向输入旋转。
CN2013202818896U 2012-05-23 2013-05-22 齿轮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592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7446A JP5904008B2 (ja) 2012-05-23 2012-05-23 ギヤ装置
JP2012-117446 2012-05-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85922U true CN203285922U (zh) 2013-11-13

Family

ID=48485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8188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85922U (zh) 2012-05-23 2013-05-22 齿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69910B2 (zh)
EP (1) EP2667051B1 (zh)
JP (1) JP5904008B2 (zh)
CN (1) CN20328592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0590A (zh) * 2014-08-25 2017-02-2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阀正时控制装置
CN114364498A (zh) * 2019-11-29 2022-04-15 加茂精工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机器人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66213B2 (en) * 2013-10-04 2016-06-14 978652 Ontario Limited Aircraft starter motor assembly
US9714636B2 (en) * 2013-10-04 2017-07-25 978652 Ontario Limited Aircraft starter motor assembly
CN115352271A (zh) * 2022-10-20 2022-11-18 靖江市三菱暖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减震传动机构的石油机械用电驱轮及其生产加工机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356A (en) * 1890-02-25 Mechanical movement
NL25854C (zh) * 1929-01-05
US4841809A (en) * 1986-12-30 1989-06-27 F. J. Engineering, Inc. Nutating gear positraction differential
JPH07248047A (ja) * 1991-02-25 1995-09-26 Tetsuo Matsuura 傾斜円盤駆動型減速装置
JPH0526304A (ja) 1991-07-16 1993-02-02 Nitta Ind Corp ハイポサイクロイド減速機
JP3071966B2 (ja) * 1992-10-15 2000-07-31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往復回動用歯車減速機
JPH10246293A (ja) * 1997-03-04 1998-09-14 Namu:Kk 変速歯車装置
EP1123826A3 (en) * 2000-02-10 2009-03-04 Mitsuba Corporation Sunroof driving device
EP1270995A1 (en) * 2001-06-28 2003-01-02 Paolo Bonfiglio Speed-reducing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 rotary motion through a toothed member with precession motion
US7530292B2 (en) * 2004-06-07 2009-05-12 Harmonic Drive Systems Inc. Wave gear drive having high ratcheting torque tooth profile
EP1799355A1 (en) * 2004-08-13 2007-06-27 Joseph H. Clearman Spray apparatus and dispensing tubes therefore
DE102004062067B4 (de) * 2004-12-23 2017-06-0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orrichtung zur Veränderung der Steuerzeit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DE202009010093U1 (de) * 2009-07-28 2009-10-29 Hartmann, Werner Exzenter-Differenzgetriebe in 3 Varianten
JP5750936B2 (ja) 2011-02-25 2015-07-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ハイポサイクロイド減速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60590A (zh) * 2014-08-25 2017-02-2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阀正时控制装置
CN114364498A (zh) * 2019-11-29 2022-04-15 加茂精工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机器人手
CN114364498B (zh) * 2019-11-29 2024-02-02 加茂精工株式会社 驱动力传递装置及机器人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67051B1 (en) 2014-12-10
JP2013245694A (ja) 2013-12-09
JP5904008B2 (ja) 2016-04-13
EP2667051A1 (en) 2013-11-27
US9169910B2 (en) 2015-10-27
US20130312552A1 (en) 2013-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5922U (zh) 齿轮装置
JP4574749B1 (ja) 薬剤フィーダ及び薬剤払出装置
CN101512188A (zh) 减速装置
CN103775601A (zh) 差速传动装置
CN102691771A (zh) 减速器、机械手以及机器人
US8419586B2 (e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08019470A (zh) 复合式摆线行星减速器
CN101323113B (zh) 机器人的关节驱动装置
CN204828504U (zh) 两种输出形式的机器人用rv减速器
US4909100A (en) Differential gear device incorporating internal meshing type planetary reduction gear
CN206677985U (zh) 球头铰链式双自由度关节舵机
CN105736642A (zh) 一种三曲柄rv减速器
JPH05296300A (ja) 内接噛合式遊星歯車構造を採用した増減速機シリーズ
CN103775600A (zh) 差速传动装置
CN101960172B (zh) 偏心式减速器
JP2011031878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のための重畳型変速機
CN209925523U (zh) 一种轻型机器人用行星摆线式减速机
CN203847631U (zh) 平行双螺杆挤出机用齿轮箱
JP2014031874A (ja) ギヤ構造
CN207939369U (zh) 多列转子斜槽制造用旋转定位机构及转子斜槽制造装置
JP5152969B2 (ja) 走行車両
JP4681292B2 (ja) 直交伝動装置
CN203410592U (zh) 自行车前齿盘变速器
CN201239548Y (zh) 机械玩具中的齿轮传动机构
CN209925524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用重载高精度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