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72602U - 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 - Google Patents

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72602U
CN203272602U CN 201320313534 CN201320313534U CN203272602U CN 203272602 U CN203272602 U CN 203272602U CN 201320313534 CN201320313534 CN 201320313534 CN 201320313534 U CN201320313534 U CN 201320313534U CN 203272602 U CN203272602 U CN 203272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axle sleeve
roller
backpitch
handed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3135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劲松
蔡来英
袁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IYUA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AIYU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AIYUA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AIYUA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31353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72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72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726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用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够合理,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本三件套包括销轴,在销轴上套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轴套,在轴套上套有可相对其转动的滚子,所述的销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链板安装区,所述的轴套两端分别设有内链板安装区,在轴套内壁设有当轴套相对销轴转动时能使该轴套与销轴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的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所述的滚子内壁设有当滚子相对轴套转动时能使该滚子和轴套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的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自润效果好,润滑油不易泄露,操作简单,加工成本低。

Description

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用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船推进的主要动力,其具有热效率高、经济性好和起动容易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一般多是通过传动链输出的,传动链由若干节链节组装而成,该链节一般多是包括内链板、外链板、销轴、轴套和滚子,滚子套在轴套上,轴套套在销轴上,传统的链节其在滚子和轴套之间、轴套和销轴之间分别添加有润滑油,其可以防止滚子和轴套之间磨损、以及轴套与销轴之间的磨损,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使用要求,但是该结构的传动链在长时间使用以后,由于储油性能较差,导致润滑效果不理想,容易产生卡死或抱死现象,缩短了传动链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另外,由于润滑效果差导致摩擦系数变大,缩短了传动链的使用寿命;其次,容易生锈,破坏传动链的正常使用,此外,该结构的传动链需要定期的检修,无形中增加了使用成本。
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润滑链条[申请号:97207026.5],由连接链板、销轴、滚轮等构成链条的链节,销轴插进滚轮内,在滚轮的两侧装有连接链板,其特征是滚轮内置有一套筒,套筒与滚轮之间设置一层异质润滑材料。另外,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滞油膜覆式链条[申请号:97240678.6],主要由销、销链板、轴套、滚子及滚子链板组成。特征是轴套及滚子的内、外圆周上满布设有滞油孔。还有,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一种链条[申请号:200420081887.3],由链条节组成。链节分内外链板、销轴、套筒和滚筒。所说套筒和滚筒上制有复合自润滑层。
上述的几种方案是都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的传动链储油性能较差,润滑效果较差等问题,但是上述的这几种方案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传动链储油性能较差,润滑效果较差,漏油等问题,导致各个零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大,大大缩短了传动链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容易生锈,导致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不易被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自润效果好,润滑油不易泄露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包括销轴,在销轴上套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轴套,在轴套上套有可相对其转动的滚子,所述的销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链板安装区,所述的轴套两端分别设有内链板安装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内壁设有当轴套相对销轴转动时能使该轴套与销轴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的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所述的滚子内壁设有当滚子相对轴套转动时能使该滚子和轴套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的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和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具有储油的功能,可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传动链储油性能较差,润滑效果较差,漏油等问题,从而减小摩擦系数,无形中延长传动链的使用寿命,符合当前社会技术发展的趋势。
在上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中,所述的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包括均布在轴套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正螺旋槽和均布在轴套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反螺旋槽,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和第一反螺旋槽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一正螺旋槽和第一反螺旋槽首尾相连;所述的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包括均布在滚子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正螺旋槽和均布在滚子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反螺旋槽,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和第二反螺旋槽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二正螺旋槽和第二反螺旋槽首尾相连。该结构容易制造,另外,其储油效果好,润滑油不易泄露导致完好的润滑效果。
在上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中,所述的轴套两端面内侧分别设有位于轴套内壁的第一环形槽,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和第一反螺旋槽均与所述的第一环形槽相连通;所述的滚子两端面内侧分别设有位于滚子内壁的第二环形槽,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和第二反螺旋槽均与所述的第二环形槽相连通。很显然,第一环形槽具有储油和防止润滑油外漏出轴套的两端面外,其还具有用于沉积污垢的作用,第二环形槽具有储油和防止润滑油外漏出滚子的两端面外,其还具有用于沉积污垢的作用。
在上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中,每个第一环形槽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的槽深与槽宽,每个第一环形槽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一反螺旋槽的槽深与槽宽;每个第二环形槽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的槽深与槽宽,每个第二环形槽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二反螺旋槽的槽深与槽宽。
在上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中,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一正螺旋槽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一反螺旋槽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一反螺旋槽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这里的槽深、槽宽和槽间距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制定;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二正螺旋槽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二反螺旋槽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二反螺旋槽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这里的槽深、槽宽和槽间距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制定。
在上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中,第一正螺旋槽和第一反螺旋槽的交叉处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一储油微孔;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和第二反螺旋槽的交叉处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二储油微孔。该结构进一步增加储油量。
在上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中,所述的轴套外圆表面设有第三毛细储油结构;所述的第三毛细储油结构包括均布在轴套外圆表面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正螺旋槽和均布在轴套外圆表面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反螺旋槽,所述的第三正螺旋槽和第三反螺旋槽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三正螺旋槽和第三反螺旋槽首尾相连,在轴套两端面外侧分别设有位于所述的轴套外圆表面的第三环形槽,所述的第三正螺旋槽和第三反螺旋槽均与所述的第三环形槽相连通。该结构同样具有储油功能,可进一步起着提供润滑油的作用。
在上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中,所述的第三正螺旋槽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三正螺旋槽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三反螺旋槽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三反螺旋槽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这里的槽深、槽宽和槽间距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制定。
在上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中,所述的轴套内壁上设有第四环形槽,且该第四环形槽位于轴套的中部;在滚子内壁上设有第五环形槽,且该第五环形槽位于滚子的中部,所述的第四环形槽槽深和槽宽分别与第五环形槽的槽深和槽宽相等。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的优点在于:1、设计更合理,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和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具有储油的功能,可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传动链储油性能较差,润滑效果较差,漏油等问题,从而减小摩擦系数,无形中延长传动链的使用寿命,符合当前社会技术发展的趋势。2、结构容易制造,另外,其储油效果好,润滑油不易泄露和不易干枯。3、操作方法简单,无形中降低了生产成本,易于被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滚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套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销轴1、外链板安装区1a、轴套2、内链板安装区2a、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21、第一正螺旋槽21a、第一反螺旋槽21b、第一环形槽21c、第三毛细储油结构22、第三正螺旋槽22a、第三反螺旋槽22b、第三环形槽22c、第四环形槽23、滚子3、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31、第二正螺旋槽31a、第二反螺旋槽31b、第二环形槽31c、第五环形槽32、夹具4、刀具5、刀头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包括销轴1,在销轴1上套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轴套2,在轴套2上套有可相对其转动的滚子3,所述的销轴1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链板安装区1a,所述的轴套2两端分别设有内链板安装区2a,在轴套2内壁设有当轴套2相对销轴1转动时能使该轴套2与销轴1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的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21,所述的滚子3内壁设有当滚子3相对轴套2转动时能使该滚子3和轴套2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的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31。显然,本实施例设计更合理,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21和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31具有储油的功能,可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的传动链储油性能较差,润滑效果较差,漏油等问题,从而减小摩擦系数,无形中延长传动链的使用寿命,符合当前社会技术发展的趋势。
具体地说,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21包括均布在轴套2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正螺旋槽21a和均布在轴套2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反螺旋槽21b,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21a和第一反螺旋槽21b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一正螺旋槽21a和第一反螺旋槽21b首尾相连;如图3、6所示,所述的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31包括均布在滚子3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正螺旋槽31a和均布在滚子3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反螺旋槽31b,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31a和第二反螺旋槽31b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二正螺旋槽31a和第二反螺旋槽31b首尾相连。
为了防止润滑油泄漏,如图2、5所示,在轴套2两端面内侧分别设有位于轴套2内壁的第一环形槽21c,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21a和第一反螺旋槽21b均与所述的第一环形槽21c相连通;如图3、6所示,在滚子3两端面内侧分别设有位于滚子3内壁的第二环形槽31c,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31a和第二反螺旋槽31b均与所述的第二环形槽31c相连通。显然该结构(第一环形槽21c和第二环形槽31c)其一作用储油和可以防止润滑油泄漏,其二作用是可用于存贮污垢,例如摩擦产生的铁销。
另外,每个第一环形槽21c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21a的槽深与槽宽,每个第一环形槽21c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一反螺旋槽21b的槽深与槽宽;每个第二环形槽31c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31a的槽深与槽宽,每个第二环形槽31c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二反螺旋槽31b的槽深与槽宽。本实施例的第一正螺旋槽21a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一正螺旋槽21a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一反螺旋槽21b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一反螺旋槽21b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这里的槽深、槽宽和槽间距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制定,本实施例的第一正螺旋槽21a的槽深为0.1mm,槽宽为0.1mm,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1mm;第一反螺旋槽21b的槽深为0.1mm,槽宽为0.1mm,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1mm。
再者,第二正螺旋槽31a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二正螺旋槽31a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二反螺旋槽31b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二反螺旋槽31b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这里的槽深、槽宽和槽间距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制定,本实施例的第二正螺旋槽31a的槽深为0.1mm,槽宽为0.1mm,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1mm;第二反螺旋槽31b的槽深为0.1mm,槽宽为0.1mm,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1mm。
另外,在第一正螺旋槽21a和第一反螺旋槽21b的交叉处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一储油微孔;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31a和第二反螺旋槽31b的交叉处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二储油微孔。进一步增加储油量。
为了进一步延长传动链的使用寿命,如图4、7所示,在轴套2外圆表面设有第三毛细储油结构22。优化方案,这里的第三毛细储油结构22包括均布在轴套2外圆表面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正螺旋槽22a和均布在轴套2外圆表面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反螺旋槽22b,所述的第三正螺旋槽22a和第三反螺旋槽22b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三正螺旋槽22a和第三反螺旋槽22b首尾相连,在轴套2两端面外侧分别设有位于所述的轴套2外圆表面的第三环形槽22c,所述的第三正螺旋槽22a和第三反螺旋槽22b均与所述的第三环形槽22c相连通。所述的第三正螺旋槽22a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三正螺旋槽22a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三反螺旋槽22b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三反螺旋槽22b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这里的槽深、槽宽和槽间距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制定,本实施例的第三正螺旋槽22a的槽深为0.1mm,槽宽为0.1mm,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3mm;第三反螺旋槽22b的槽深为0.1mm,槽宽为0.1mm,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1mm。
作为一种较为优化的方案,如图2所示,在轴套2内壁上设有第四环形槽23,且该第四环形槽23位于轴套2的中部;如图3所示,在滚子3内壁上设有第五环形槽32,且该第五环形槽32位于滚子3的中部,所述的第四环形槽23槽深和槽宽分别与第五环形槽32的槽深和槽宽相等。这里的第四环形槽23和第五环形槽32的槽深均为0.06mm~0.3mm,槽宽均为0.06mm~0.3mm,实际本实施例采用槽深0.18mm,槽宽0.18mm。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的销轴1包括销身11和设置在销身两端的销头12,销身11表面硬度为HRA80~83,其芯部硬度为≥HRC30,销头12的表面硬度为HRC25~35,这里的硬度是通过以下工艺实现的:先在毛坯件的两端进行涂层(涂防渗钢),然后进行整体渗碳,渗碳完成后进行高温淬火,高温淬火后进行切削加工(制得销轴1),切削加工后将销轴1进行的整体淬火处理,淬火处理后将销头12进行退火处理;进一步的,这里的销身11表面硬度与轴套2内壁表面硬度相等,轴套2外壁表面硬度与滚子3内壁表面硬度相等,该滚子3的内壁表面硬度大于其外壁表面硬度。其次,本实用新型的销轴1由20CrNi2MoA材料制成,轴套2由20CrMoA材料制成,滚子3由40CrNiMoA材料制成。作为优选,这里的销身11表面硬度为HRA81.5,其芯部硬度为HRC34,销头12的表面硬度为HRC30。
另外,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船用发动机传动链销轴组件的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定位:将轴套2/滚子3固定在工件夹具4上,将刀具5固定在刀具夹具4上,所述的刀具5呈刀头51能够伸入轴套2/滚子3内的杆状,所述的刀头51上设有若干刃口;本加工方法可以是夹具4转动或者是工件转动的方式进行作业的。
B、加工螺旋槽:使轴套2/滚子3与刀具5之间产生周向相对转动,同时使轴套2/滚子3与刀具5之间产生轴向相对移动,当刀具5从轴套2/滚子3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时,使轴套2/滚子3与刀具5之间产生反向周向相对转动,同时使轴套2/滚子3与刀具5之间产生反向轴向相对移动,且在加工过程中刀头51的刃口始终不超出轴套2/滚子3的端面,从而在轴套2/滚子3内壁加工出第一正螺旋槽21a和第一反螺旋槽21b/第二正螺旋槽31a和第二反螺旋槽31b;
C、成品:将加工完成的轴套2/滚子3进行清洁,去除加工屑,即得成品。清除槽边毛刺。
另外,上述的步骤B至少操作一次;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21a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一正螺旋槽21a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一反螺旋槽21b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一反螺旋槽21b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31a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二正螺旋槽31a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二反螺旋槽31b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二反螺旋槽31b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这里的槽深、槽宽和槽间距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制定,本步骤的第一正螺旋槽21a的槽深为0.1mm,槽宽为0.1mm,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1mm;第一反螺旋槽21b的槽深为0.1mm,槽宽为0.1mm,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1mm;第二正螺旋槽31a的槽深为0.1mm,槽宽为0.1mm,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1mm;第二反螺旋槽31b的槽深为0.1mm,槽宽为0.1mm,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1mm。
本加工方法还包括车环形槽,包括第一环形槽21a和第二环形槽31c,进刀深度为0.06mm~0.3mm,槽宽为0.06mm~0.3mm,这里的进刀深度和槽宽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制定。本步骤的第一环形槽21a的进刀深度为0.18mm,槽宽为0.18mm;第二环形槽31c的进刀深度为0.18mm,槽宽为0.18mm。再者,第三毛细储油结构22的加工方法与该加工方法是同样的加工方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销轴1、外链板安装区1a、轴套2、内链板安装区2a、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21、第一正螺旋槽21a、第一反螺旋槽21b、第一环形槽21c、第三毛细储油结构22、第三正螺旋槽22a、第三反螺旋槽22b、第三环形槽22c、第四环形槽23、滚子3、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31、第二正螺旋槽31a、第二反螺旋槽31b、第二环形槽31c、第五环形槽32、夹具4、刀具5、刀头5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包括销轴(1),在销轴(1)上套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轴套(2),在轴套(2)上套有可相对其转动的滚子(3),所述的销轴(1)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链板安装区(1a),所述的轴套(2)两端分别设有内链板安装区(2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2)内壁设有当轴套(2)相对销轴(1)转动时能使该轴套(2)与销轴(1)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的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21),所述的滚子(3)内壁设有当滚子(3)相对轴套(2)转动时能使该滚子(3)和轴套(2)的接触面之间形成油膜的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21)包括均布在轴套(2)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正螺旋槽(21a)和均布在轴套(2)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反螺旋槽(21b),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21a)和第一反螺旋槽(21b)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一正螺旋槽(21a)和第一反螺旋槽(21b)首尾相连;所述的第二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31)包括均布在滚子(3)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正螺旋槽(31a)和均布在滚子(3)内壁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反螺旋槽(31b),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31a)和第二反螺旋槽(31b)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二正螺旋槽(31a)和第二反螺旋槽(31b)首尾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2)两端面内侧分别设有位于轴套(2)内壁的第一环形槽(21c),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21a)和第一反螺旋槽(21b)均与所述的第一环形槽(21c)相连通;所述的滚子(3)两端面内侧分别设有位于滚子(3)内壁的第二环形槽(31c),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31a)和第二反螺旋槽(31b)均与所述的第二环形槽(31c)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环形槽(21c)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21a)的槽深与槽宽,每个第一环形槽(21c)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一反螺旋槽(21b)的槽深与槽宽;每个第二环形槽(31c)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31a)的槽深与槽宽,每个第二环形槽(31c)的槽深和槽宽分别大于所述的第二反螺旋槽(31b)的槽深与槽宽。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21a)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一正螺旋槽(21a)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一反螺旋槽(21b)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一反螺旋槽(21b)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31a)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二正螺旋槽(31a)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二反螺旋槽(31b)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二反螺旋槽(31b)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正螺旋槽(21a)和第一反螺旋槽(21b)的交叉处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一储油微孔;所述的第二正螺旋槽(31a)和第二反螺旋槽(31b)的交叉处设有径向延伸的第二储油微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套(2)外圆表面设有第三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22);所述的第三内循环毛细储油结构(22)包括均布在轴套(2)外圆表面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正螺旋槽(22a)和均布在轴套(2)外圆表面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反螺旋槽(22b),所述的第三正螺旋槽(22a)和第三反螺旋槽(22b)相互交叉设置,且第三正螺旋槽(22a)和第三反螺旋槽(22b)首尾相连,在轴套(2)两端面外侧分别设有位于所述的轴套(2)外圆表面的第三环形槽(22c),所述的第三正螺旋槽(22a)和第三反螺旋槽(22b)均与所述的第三环形槽(22c)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正螺旋槽(22a)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三正螺旋槽(22a)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所述的第三反螺旋槽(22b)的槽深为0.002mm~0.2mm,槽宽为0.002mm~0.2mm,该第三反螺旋槽(22b)的相邻两个槽之间的槽间距为0.002mm~0.2mm。
CN 201320313534 2013-05-31 2013-05-31 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72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13534 CN203272602U (zh) 2013-05-31 2013-05-31 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313534 CN203272602U (zh) 2013-05-31 2013-05-31 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72602U true CN203272602U (zh) 2013-11-06

Family

ID=4950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313534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72602U (zh) 2013-05-31 2013-05-31 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726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5596A (zh) * 2014-08-15 2016-03-30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电路
CN105757174A (zh) * 2016-04-19 2016-07-13 苏州环球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销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5596A (zh) * 2014-08-15 2016-03-30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电路
CN105445596B (zh) * 2014-08-15 2019-01-11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电池检测电路
CN105757174A (zh) * 2016-04-19 2016-07-13 苏州环球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销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59728U (zh) 一种带有双螺旋沟槽的水润滑轴承
CN203272602U (zh) 船用动力传输链销轴、轴套、滚子三件套
CN203272604U (zh) 船用发动机传动链的销轴组件
CN103277461B (zh) 船用发动机传动链的销轴组件及加工方法
CN202901032U (zh) 一种三环形油槽轴套
CN106838281A (zh) 一种行星齿轮架及其成形工艺
CN206617432U (zh) 一种关节轴承结构
CN2900825Y (zh) 一种活塞裙部外圆表面结构
CN106337616B (zh) 汽车玻璃升降器用滑轮
CN201916405U (zh) 一种汽车车桥减速器传动轴弹性隔套
CN208417222U (zh) 一种齿轮轴
CN207161668U (zh) 一种齿轮
CN107676458A (zh) 一种防锈型齿轮
CN204458821U (zh) 新型双列深沟球轴承
CN104455407B (zh) 一种圆柱内壁网络储油结构制备方法
CN208651564U (zh) 一种改进结构的差速器壳体
CN205013511U (zh) 截割减速机的轴套
CN205639318U (zh) 一种新型内外圈皆为弧锥形轮廓滚道球轴承
CN201487053U (zh) 一种角接触关节轴承
CN205383187U (zh) 一种耐磨轴套
CN208831509U (zh) 一种便于车加工的轮毂单元
CN203532125U (zh) 通油顺畅喷油泵筒体
CN203082032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久的轴承
CN203836161U (zh) 用于车辆驱动桥减速器的突缘、密封总成
CN206268232U (zh) 摩托车启动电机齿轮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