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8228U - 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08228U
CN203208228U CN 201320057485 CN201320057485U CN203208228U CN 203208228 U CN203208228 U CN 203208228U CN 201320057485 CN201320057485 CN 201320057485 CN 201320057485 U CN201320057485 U CN 201320057485U CN 203208228 U CN203208228 U CN 203208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sheet material
shaping dies
support component
form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574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笠原吉一
石川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riority to CN 2013200574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08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08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0822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成形模具内层叠液体吸收性原材料、连续地成形吸收体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该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可以抑制液体吸收性材料的层叠状态的偏差。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100)具有:形成有凹部的多个成形模具(121)、构成成形模具的底面的多孔性的板材(123)、以及支撑板材的支撑部件(124)。成形模具的凹部在和成形模具的输送方向垂直的交叉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在输送方向上被连续形成,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成形模具的凹部和另一方的成形模具的凹部连通。在凹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端部,支撑部件与凹部的规定宽度内的板材的一部分抵接。

Description

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成形模具内层叠液体吸收性原材料而成形吸收体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吸收体成形装置,其具有旋转滚筒,该旋转滚筒向规定方向输送形成有从规定面凹陷的凹部的成形模具,液体吸收性原材料层叠在凹部内成形吸收体。该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具有:滚筒主体;式样环,该式样环装拆自如地固定在滚筒主体的外周面上,构成成形模具凹部的内壁面;底面板,该底面板配置在滚筒主体和式样环之间,形成凹部的底面。底面板由多孔性的板形成。 
在式样环中,多个凹部沿着滚筒的周向空出间隔地配置。滚筒主体的外周面上,多个式样环以沿着周向相邻的状态由螺栓等固定部件固定。专利文献1的成形装置构成为在滚筒主体内部处于负压的状态下,通过向旋转滚筒的外周面供给飞散状态的液体吸收性原材料,从而在凹部内层叠液体吸收性原材料。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54219号公报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具有以下问题。 
专利文献1的旋转滚筒的底面板的支撑面上形成有多个与滚筒主体内部和凹部连通的贯通孔。贯通孔被在滚筒的径向延伸的壁面包围,该壁面的径向外侧端部上配置有底面板。设置有壁面的部分不与贯通孔连通,不会通过旋转滚筒的负压状态被吸引。因此,在包围贯通孔的壁面和底面板重叠的部分,会出现吸收性材料难以层叠的情况。 
另外,根据吸收体的形状或制造装置的不同,各式样环的凹部在周向连续地设置,连续进行吸收体的成形,切断成形后的吸收体而成形单个的吸收体。为了连续成形吸收体,各式样环的凹部需要在周向连续设置。在周向相邻的式样环的交界,为了支撑相邻的式样环,式样环或底面板需要通过壁面保持。但是,如果在周向相邻的式样环的交界设置壁面,则该部分的层叠状态不稳定,存在吸收体的外形或重量产生偏差的担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成形模具内层叠液体吸收性原材料、连续地成形吸收体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该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可以抑制液体吸收性材料的层叠状态的偏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第1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具有:多个成形模具,该成形模具形成有从规定面凹陷的凹部;多孔性的板材,该板材构成所述成形模具的底面;以及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板材,该吸收体的成形装置输送所述多个成形模具,使液体吸收性原材料层叠在所述凹部内而成形吸收体,所述成形模具的所述凹部,在和所述成形模具的输送方向垂直的交叉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连续形成,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成形模具的凹部和另一方的成形模具的凹部连通,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凹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凹部的所述规定宽度内的所述板材的一部分抵接。 
本公开的第2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板材以及所述成形模具配置在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滚筒的外周面上,随着所述滚筒的旋转沿着周向被输送。 
本公开的第3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所述支撑部件具有沿着所述交叉方向延伸的第1支撑部和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第2支撑部,所述第1支撑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不连续。 
本公开的第4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第1支撑部和所述第2支撑部交叉的部分上,形成有沿所述凹部的凹陷方向凹陷的支撑凹部。 
本公开的第5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在所述支撑部件的沿着所述凹部的凹陷方向的剖面中,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板材侧的宽度比所述支撑部件的和所述板材相反的一侧的宽度短。 
本公开的第6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在所述凹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端部,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板材抵接的区域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的长度是所述凹部的所述规定宽度的50%以上。 
本公开的第7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所述支撑部件配置为跨设于所述一方的成形模具的输送方向端部和所述另一方的成形模具的输送方向端部。 
本公开的第8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还具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的和所述板材相反的一侧的面接触,并且与所述成形模具的和所述规定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接触,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成形模具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 
本公开的第9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在所述成形模具的所述凹部内还具有式样部件,该式样部件配置在与形成于所述吸收体的狭缝对应的位置上,所述式样部件通过所述板材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成形模具内层叠液体吸收性原材料、连续地成形吸收体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该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可以抑制液体吸收性材料的层叠状态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包含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吸收体的成形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吸收体的成形装置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A-A线的剖面图。 
图6是图4所示B-B线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俯视图中的成形模具的图。 
图8是表示图4所示俯视图中的板材的图。 
图9是表示图4所示俯视图中的固定部件的图。 
图10是表示支撑部件的图。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从图10(a)所示C向看的部分侧视图。 
符号说明: 
1:吸收性物品 
10:表面片材 
30:吸收体 
33:连续吸收体 
41:固定部件 
51:第1片材 
52:第2片材 
100: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110:吸收性原材料供给机构 
120: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120B:模具机构 
121:成形模具 
122:凹部 
123:板材 
124:支撑部件 
124A:第1支撑部 
124B:第2支撑部 
124C:支撑凹部 
125:固定部件 
130:输送机构 
131:第1片材输送部 
132:第2片材输送部 
140:压力机构 
141,142:压力辊 
150:片材接合机构 
160:切断机构 
161:切割辊 
162:砧辊 
L:长度方向 
W:宽度方向 
CD:交叉方向 
MD:输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成形装置。具体地说,对(1)吸收性物品的结构、(2)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3)吸收体的成形装置、(4)作用和效果、以及(5)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下面的附图的记载中,对于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上相同或类似的符号。但是,附图是示意图,应注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是不同的。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参照如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附图相互间当然也包含互相的尺寸关系和比例不同的部分。 
(1)吸收性物品的结构 
首先,参照附图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是敞开式的一次性尿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敞开式的尿布,不是预先成形短裤式的尿布,而是在使用前的状态下呈展开的状态、通过用固定带等将产品的规定部分之间予以固定而穿着在使用者上的尿布。另外,本实施方式,虽然构成为制造敞开式的一次性尿布,但也可制造短裤式的一次性尿布。 
吸收型物品1,在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L具有:与穿用者的前腰(日文:前胴回り)对应的前腰区域S1;与穿用者的后腰(日文:後胴回り)对应的后腰区域S2;以及与穿用者的下档对应、并位于前腰区域S1与后腰区域S2之间的下档区域S3。吸收性物品1具有表面片材10、吸收体30以及未图示的背面片材和外装片材。 
表面片材10设在与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一侧。表面片材10由亲水性无纺布或织物、开口塑料薄膜、开口疏水性无纺布等透液性的片材形成。表面片材10配置在吸收体的皮肤抵接面侧的面上。 
外装片材是配置在一次性尿布的外表面上、与穿用者的衣服抵接的片材。背面材配置在吸收体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的面上。背面片材由用防水薄膜(例如聚乙烯)等形成的非透液性的薄膜(以下称为背侧薄膜)构成。 
吸收体30设在表面片材10与背面片材之间。吸收体30吸收穿用者的体液等排泄物。吸收体30由作为纤维的粉碎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等吸收性芯材形成。 
后腰区域S2设有固定在前腰区域S1的外装片材上的固定部件41。固定部件41与外装片材接合。固定部件41由面搭扣或粘接带等形成。 
(2)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00的结构。图2是表示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构成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120的立体图。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100具有吸收性原材料供给机构110、吸收体的成形装置120、片材输送机构130、压力机构140、片材接合机构150、以及切断机构160。 
吸收性原材料供给机构110,将作为液体吸收性原材料的纸浆和高吸收性聚合物(以下称为SAP)供给到后述的吸收体成形装置120。具体来说,对原料纸浆片材进行粉碎而生成粉碎纸浆,将粉碎纸浆(以下称为纸浆)供给到吸收体成形装置120并供给粒状的SAP。 
吸收性原材料供给机构110具有粉碎纸浆的粉碎机构(未图示)、供给SAP的聚合物供给机构(未图示)、以及将粉碎纸浆和SAP向吸收体的成形装置120的成形模具引导的供给管道111。 
吸收体成形装置120,对液体吸收性原材料进行层叠而连续成形吸收体。在吸收体成形工序中,不成形单个的吸收体30,而成形沿长度方向使吸收体连续的连续吸收体33(参照图5)。吸收体成形装置120是以旋转轴120a为中心进行旋转、外周面配置有层叠吸收体的成形模具121的层叠滚筒。关于吸收体的成形装置120,后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片材输送机构130供给作为背面片材的第1片材件和作为表面片材的第2片材件,由该片材件夹持连续吸收体33。具体来说,对第1片材件51进行连续输送,在该第1片材件上配置连续吸收体33。接着,以覆盖连续吸收体33的状态供给第2片材件52,并由二片连续的片材件夹持连续吸收体33。 
片材输送机构130具有将第1片材件输送到吸收体成形装置120下方的第1片材输送部131。吸收体成形装置120将连续吸收体33配置在第1片材件51上。 
片材输送机构130对连续吸收体33向厚度方向进行推压。在吸收体成形装置12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具有输送第2片材件52的第2片材输送部132。第2片材输送部132以覆盖第1片材件上的连续吸收体33的状态配置第2片材件。通过供给第1片材件及第2片材件,从而可由片材件保护连续吸收体33,可防止连续吸收体33的走形。 
压力机构140对连续吸收体33向厚度方向进行推压。压力机构140具有位于第2片材输送部13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相对配置的一对压力辊141、142。具体来说,压 力机构140,使由第1片材件和第2片材件夹持的连续吸收体33通过一对压力辊之间,对连续吸收体向厚度方向进行推压。 
片材接合机构150对夹持连续吸收体33而配置的片材之间进行接合。本实施方式中,第1片材件和第2片材件的接合由热熔型粘接剂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有在第1片材件的吸收体侧的面及第2片材件的吸收体侧的面中至少任一方上涂布粘接剂的粘接剂涂布机构(未图示),构成为,借助由该粘接剂涂布机构涂布的粘接剂而将片材件之间接合。 
切断机构160位于片材接合机构15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具有相对配置的切割辊161和砧辊162。切断机构160,将由第1片材件及第2片材件夹持的连续吸收体沿宽度方向予以切断,并切断成一个产品的大小。由此,制造单个的吸收体30。 
(3)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接着,对吸收体的成形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吸收体的成形装置120具有成形吸收体的模具机构120B。模具机构120B是与一个吸收体30对应的形状,该模具机构120B在输送方向MD被连续地配置。由于模具机构被连续地配置,故能成形吸收体30在输送方向连续的连续吸收体。各模具机构120B相对层叠滚筒主体分别装拆自由。由此,与连续的模具机构120B被一体化的结构相比较,维护或更换等时更加容易卸下。 
模具机构120B具有成形模具121、板材123、支撑部件124、以及固定部件125。成形模具121、板材123、支撑部件124、以及固定部件125沿着层叠滚筒的周向配置在层叠滚筒的外周面上。模具机构120B在厚度方向,从层叠滚筒的外周面侧层叠有成形模具121、板材123、支撑部件124、以及固定部件125。层叠滚筒向规定方向输送模具机构120B,从吸收性原材料供给机构110供给的纸浆以及SAP层叠在凹部122内而成形连续吸收体33。 
模具机构120B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吸引层叠在凹部122内的液体吸收性原材料、使成形模具内处于-0.5KPa~-2.0KPa的负压状态的吸引机构(未图示)。层叠滚筒的直径是800mm~1600mm,被层叠在凹部内的纤维的流速是10m/S~35m/S。滚筒内部(吸引)负压的空吸负压是-5~-14KPa。 
图4是各模具机构120B的俯视图。图5是图4所示A-A线的剖面图,图6是图4所示B-B线的剖面图。另外,在图4中,在支撑部件124的配置区域上标上了斜线来进行表示。图7在图4的俯视图中的成形模具121的配置区域标上了斜线来进行表示。图8在图4的俯视图中的板材123的配置区域上标上了斜线来进行表示。图9在 图4的俯视图中的固定部件125的配置区域上标上了斜线来进行表示。图10是表示支撑部件的图,图10(a)是俯视图,图10(b)是从图10(a)的C向看的局部侧视图。 
成形模具121形成有从规定面凹陷的凹部122。成形模具121的凹部122在和成形模具121的输送方向MD垂直的交叉方向CD上具有规定宽度W121,在输送方向上连续形成。吸收体的成形装置120的成形模具设置有多个,沿着层叠滚筒的周向相邻。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成形模具的凹部和另一方的成形模具的凹部连通。成形模具121的凹部122的外形与吸收体30的外形对应。 
板材123位于成形模具121的径向内侧,构成成形模具121的凹部122的底面。板材123是多孔性板,通过板材123的孔利用吸引机构使凹部内处于负压状态。板材123可通过由例如合成树脂纤维形成的网格件或金属丝网件构成。 
支撑部件124位于板材123的层叠滚筒的径向内侧,支撑板材123。固定部件125与支撑部件124的和板材相反的一侧的面接触,并且与成形模具的和规定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接触。支撑部件124以及成形模具121通过螺栓等装拆自如地固定在固定部件125上。 
支撑部件124具有沿着交叉方向CD延伸的第1支撑部124A和沿着输送方向MD延伸的第2支撑部124B。第1支撑部124A沿着交叉方向延伸,并在输送方向空出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第1支撑部124A配置在各成形模具的凹部的至少输送方向的端部附近。另外,凹部122的输送方向的端部的概念不仅是指凹部122的输送方向的外端122E(参照图7),也包含从外端122E到凹部122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的5%的范围内。 
另外,如图5所示,在沿着支撑部件的凹部的凹陷方向的剖面中,支撑部件124的板材侧的宽度W1241比支撑部件的和板材相反的一侧的宽度W1242短。 
在凹部的输送方向上的端部,支撑部件124不与凹部的规定宽度内的板材的全部抵接,而只与凹部的规定宽度内的板材的一部分抵接。第1支撑部124A在交叉方向CD上延伸,在第1支撑部124A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凹陷的支撑凹部124C(参照图10)。在图10(b)中,在支撑凹部的区域上标上了斜线来进行表示。由此,第1支撑部124A在凹部的规定宽度内的板材内,在交叉方向上不连续。在凹部的输送方向上的端部,支撑部件和板材的抵接区域(图4所示Rl+R2)在交叉方向上的长度是凹部的规定宽度的50%以上。另外,在图4中,虽然未图示,Rl和R2之间的区域形成有支撑部件124的支撑凹部124C。 
第2支撑部124B配置在与各成形模具121的凹部的交叉方向中央和交叉方向两端 部对应的位置。第1支撑部124A和第2支撑部124B被格子状地配置。支撑部件在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的交叉的部分上,形成有沿凹部的凹陷方向凹陷的支撑凹部124C。 
(4)作用和效果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其构成模具机构120B的成形模具121、板材123、支撑部件124以及固定部件由不同的部件构成,并且可以相互分离。从而,各部件的装拆和维护很容易进行。另外,由于各部件可以进行个别的更换,一部分损坏或者设计变更时,可以只更换一部分的部件。由此,和更换模具机构整体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容易地进行设计变更等。 
由于支撑部件与成形模具的输送方向上的端部抵接,故能够支撑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多个成形体的交界,使成形模具能够稳定地固定。另外,由于支撑部件与凹部的规定宽度内的板材的一部分抵接,故可以在凹部的规定宽度内设置支撑部件和板材不接触的区域。 
由此,在凹部的输送方向上的端部,在凹部的规定宽度内的板材上存在不接触支撑部件的部分。例如,如果凹部的输送方向上的端部,支撑部件和凹部的规定宽度内的板材的全部接触,则无法通过吸引机构对该部分进行吸引,存在该部分的层叠状态不稳定、吸收体的外形或重量有产生偏差的担忧。 
但是,由于在凹部的规定宽度内设有支撑部件和板材不接触的区域,故能稳定地层叠吸收性原材料。从而,在周向相邻的成形模具的交界上能够使层叠状态稳定,可以抑制吸收体的外形或重量的偏差。 
从稳定地支撑板材等的观点来看,在凹部的输送方向上的端部,支撑部件和板材的接触区域在交叉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凹部的规定宽度的50%以上。由于支撑部件和板材以凹部的规定宽度的50%以上的长度接触,可以通过支撑部件稳定地支撑板材。另外,在凹部的输送方向上的端部,凹部的规定宽度内的板材上存在不接触支撑部件的部分,故可以通过该部分吸引层叠吸收性原材料。 
在支撑部件124的沿着凹部的凹陷方向的剖面中,支撑部件的板材侧的宽度比支撑部件的和板材相反的一侧的宽度短,支撑部件的剖面积向凹部的规定面侧变小。由此,液体吸收性原材料飞散的规定面侧可以形成较大的开口面积,将液体吸收性原材料吸入凹部内变得容易。 
由于支撑部件124具有沿着交叉方向延伸的第1支撑部124A和沿着输送方向延伸 的第2支撑部124B,因此在沿着交叉方向以及输送方向的双方延伸的一定区域中,可以稳定地支撑成形模具以及板材。另外,例如,如果第1支撑部124A在交叉方向上连续,则液体吸收性原材料难以层叠的部分在交叉方向上连续地被设置。但是,由于第1支撑部124A在交叉方向上不连续,故可以抑制在交叉方向的全部区域上形成连续的难以层叠部分,能作为整体平衡地层叠。 
由于在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的交叉部分形成有向凹部的凹陷方向凹陷的支撑凹部124C,故可以确保该部分的通气性。另外,在支撑凹部的周围形成有和吸引机构连通的孔部,通过该孔部使成形模具的凹部内呈负压状态。另外,如果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不交叉地设置,则有彼此的位置发生偏离的担忧。但是,在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交叉的部分可以抑制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的位置偏离。由此,在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交叉的部分可以抑制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的位置偏离,并且可以确保该部分的通气性。 
通过将成形模具以及支撑部件固定在固定部件上,可以抑制成形模具以及支撑部件的位置偏离。另外,由于相对于固定部件接合支撑部件以及成形模具材两者,两者可以容易地装拆。 
(5)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上述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根据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毫无疑问地得到各种各样的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 
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凹部内的整个空间区域层叠吸收性原材料,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在成形模具的凹部内,在与形成在吸收体上的狭缝对应的位置上配置的式样部件,在与狭缝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层叠吸收性原材料。另外,在具有式样部件的情况下,吸收体的成形装置优选为通过板材固定在支撑部件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容易地固定式样部件,成形具有狭缝的吸收体。 
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件对应地配置为与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成形模具对应的支撑部件、以及与另一方的成形模具对应的支撑部件,但不限于此结构。例如,支撑部件也可以配置为跨设于一方的成形模具的输送方向端部和另一方的成形模具的输送方向端部。由此,和分别设置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使支撑部件的面积变小,能够减少液体吸收性原材料难以被层叠的部分。 

Claims (9)

1.一种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成形模具,该成形模具形成有从规定面凹陷的凹部;多孔性的板材,该板材构成所述成形模具的底面;以及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支撑所述板材,该吸收体的成形装置输送所述多个成形模具,使液体吸收性原材料层叠在所述凹部内而成形吸收体,
所述成形模具的所述凹部,在和所述成形模具的输送方向垂直的交叉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在所述输送方向上连续形成,
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一方的成形模具的凹部和另一方的成形模具的凹部连通,
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凹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端部,与所述凹部的所述规定宽度内的所述板材的一部分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板材以及所述成形模具配置在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滚筒的外周面上,
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板材以及所述成形模具随着所述滚筒的旋转沿着周向被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沿着所述交叉方向延伸的第1支撑部和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的第2支撑部,
所述第1支撑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不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第1支撑部和所述第2支撑部交叉的部分上,形成有沿所述凹部的凹陷方向凹陷的支撑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部件的沿着所述凹部的凹陷方向的剖面中,所述支撑部件的所述板材侧的宽度比所述支撑部件的和所述板材相反的一侧的宽度短。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的所述输送方向上的端部,所述支撑部件和所述板材抵接的区域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的长度是所述凹部的所述规定宽度的5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件配置为跨设于所述一方的成形模具的输送方向端部和所述另一方的成形模具的输送方向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的和所述板材相反的一侧的面接触,并且与所述成形模具的和所述规定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接触,
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成形模具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形模具的所述凹部内还具有式样部件,该式样部件配置在与形成于所述吸收体的狭缝对应的位置上,
所述式样部件通过所述板材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CN 201320057485 2013-01-31 2013-01-31 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08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7485 CN203208228U (zh) 2013-01-31 2013-01-31 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57485 CN203208228U (zh) 2013-01-31 2013-01-31 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08228U true CN203208228U (zh) 2013-09-25

Family

ID=49197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57485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08228U (zh) 2013-01-31 2013-01-31 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082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4081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TWI566760B (zh) Fiber stacking device
JP5097423B2 (ja)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29108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CN102665626A (zh) 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103857368A (zh) 积纤装置
CN101815487A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3957853B (zh) 截断装置
KR20110127731A (ko) 흡수체 성형 전사 기구 및 흡수성 물품 제조 방법
CN103327942A (zh) 制造吸收体的设备
TW201336480A (zh) 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CN104981225A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和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2112080B (zh)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装置及方法
CN203208228U (zh) 吸收体的成形装置
US7553146B2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air-laid structures
CN102341075A (zh) 纤维网输送机及制造吸收性物品的方法
JP5475434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6386350B2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JP2009232959A (ja) 吸収体の積繊装置及び吸収体
JP4786746B2 (ja) エアレイド構造を製造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03169432U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
JP2013255554A (ja) 積繊装置
US7704439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ir-laid structures
JP5457507B2 (ja) 積繊装置
WO2015079964A1 (ja)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