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36480A - 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36480A
TW201336480A TW101131013A TW101131013A TW201336480A TW 201336480 A TW201336480 A TW 201336480A TW 101131013 A TW101131013 A TW 101131013A TW 101131013 A TW101131013 A TW 101131013A TW 201336480 A TW201336480 A TW 20133648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layer
sheet
absorber
absorp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1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tomo Mukai
Takaya Arayama
Original Assignee
Uni 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 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 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336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648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 A61F13/15658Forming continuous, e.g. composite, fibrous webs, e.g.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pulverulent material on par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804Plant, e.g. involving several st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99Forming webs by bringing together several webs, e.g. by laminating or folding several webs, with or without additional treatment of the we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 A61F13/49001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having preferential bending zones, e.g. fold lines or groo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 A61F13/53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inhomogeneous in the plane of the pad, e.g. core absorbent layers being of different siz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07Mechanical treatment, e.g. notching, twisting, compressing, shaping
    • A61F2013/15715Shaping or making outer lay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2013/4512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lded in special shape during use
    • A61F2013/454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lded in special shape during use with a special transverse s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5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cutting, punching, tearing or seve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tany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提供一種,一面確保吸收性能,一面使吸收體變形而可提昇貼合性,且將吸收體適當配置在胯間部,可抑制穿用感的惡化、洩漏的發生之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解決手段,本發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是製造具有形成有構成可朝向內方向或前述外方向呈凸的彎曲的曲部之吸收體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要旨為:具有形成構成吸收體的第1吸收層的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以及形成構成吸收體的第2吸收層的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是一面形成曲部一面形成第1吸收層,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是在抵接在穿用者的胯間部的胯下區域不設置曲部而形成第2吸收層。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具有可彎曲吸收體的曲部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在短褲型紙尿褲等的吸收性物品,為了謀求穿用者的安裝感提昇、排泄物的洩漏防止,而進行各式各樣的加工。例如,已知有使吸收體成為朝穿用者側彎曲的基點的曲部形成在吸收體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在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3記載有在吸收穿用者的排泄物的吸收體形成有沿著吸收體的前後方向的溝部、非積纖部的吸收性物品。
專利文獻1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體,是構成疊合有各別獨立的兩層的吸收層。如專利文獻1的圖7所示,在上方的吸收層,在寬方向外側端部附近形成有一對的溝部,在下方的吸收層,在寬方向中央部形成有溝部。吸收體是沿著3個溝部彎折,而構成在穿用者側也可彎曲。
又,在專利文獻2記載有在由1層構成的吸收體形成有溝部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該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是將構成吸收體的吸收材料堆積在形成有成為吸收體的形狀的反轉形狀的凹陷的成形模具凹陷內,來製造吸收體。成形模具是底面的一部分突出,且設有不會吸引吸收材料的非吸引區域。與該非吸引區域對應的部分是構成溝部,且該溝部不會堆積吸收材。
再者,在專利文獻3記載有在由1層形成的吸收體形成有相當於溝部的非積纖部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該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將構成吸收體的吸收材料堆積在形成於旋轉滾筒的外周面的許多個聚集用凹部構成吸收體。在聚集用凹部的底面形成有凸部,與該凸部對應的部分沒有堆積吸收材料而構成非積纖部。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許4092319號公報(圖7等)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273842號公報(圖16等)
[專利文獻3]日本特許4587909號公報(圖3及圖4等)
然而,關於上述的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具有以下的問題。
根據記載在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可在由1層形成的吸收體設置成為吸收體的變形的基點的溝部、非堆纖部。可是,由1層構成的吸收體以溝部等作為基點而變形時,成為變形的基點的溝部等中的吸收體的基重與沒有形成溝部等的部分比較為低,會有吸收性能低下的情況,因此,如專利文獻1記載的吸收 體,在由複數個吸收層構成的吸收體的各吸收層形成溝部等,可考慮以該溝部為基點使吸收體變形。
可是,專利文獻1記載的用後即棄式的吸收性物品,在上方的吸收層與下方的吸收層分別形成有溝部,且上方的吸收層與下方的吸收層因獨立設置,所以形成於上方的吸收層的溝部與形成於下方的吸收層的溝部的相對位置會有偏移的情況。形成於各吸收層的溝部的相對位置偏移時,會有吸收體整體中的溝部的配置偏離,或溝部彼此的間隔偏離,使吸收體在寬方向形成對稱而不會變形的虞慮。吸收體以非對稱變形時,穿用者會有安裝時的不舒適感產生的情況。
尤其,對應穿用者的胯間部的胯下區域的吸收體,因為配置在成為穿用者的腿間的比較狹窄的空間,所以溝部的位置偏離吸收體以非對稱變形時,穿用者的不舒適感會顯著出現。再者,胯下區域的吸收體因為與排泄口抵接,所以胯下區域以非對稱變形時,會有體液的側漏發生的虞慮。
於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提供一種,可製造可一面確保吸收性能一面使吸收體變形提昇貼合性,且在胯間部適當配置吸收體可抑制安裝感的惡化、洩漏的發生之吸收性物品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本揭示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是一種具有吸收體 (吸收體40)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該吸收體具有:朝穿用者的身體前側與身體後側延伸的前後方向;正交於前述前後方向的寬方向(寬方向W);朝向穿用者的內方向(內方向IN);以及朝向與前述內方向相反側的外方向(外方向OUT),其要旨為,具有:形成構成前述吸收體的第1吸收層的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S101);以及形成構成前述吸收體的第2吸收層的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S103),前述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是相對於將前述寬方向的前述吸收體的長度尺寸分成兩等分朝前述前後方向延伸的假想的中心線(假想中心線EL),一面對稱形成前述曲部一面形成前述第1吸收層,前述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是在抵接於前述穿用者的胯間部的胯下區域(胯下區域S3)不設前述曲部而形成前述第2吸收層。
根據本揭示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一面形成曲部一面形成第1吸收層,且在胯下區域不設曲部形成第2吸收層,重疊第1吸收層與第2吸收層製造吸收體。因為僅將形成於胯下區域的曲部形成在一方的吸收層,所以即使疊合複數個吸收層製造吸收體時,也可抑制曲部的位置偏離,並可抑制吸收體的洩漏。
又,藉由防止曲部的位置偏離,可將吸收體小巧地配置在胯間部,並可抑制穿用者安裝感的惡化。
〔實施發明用的形態〕
接著,一面參照圖面一面針對作為本揭示的吸收性物品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此外,以下的圖面的記載中,在同一或近似的部分標示同一或近似的符號。可是,圖面為模式者,必須留意各尺寸的比率等與現實者不同的情況。因此,具體的尺寸等必須參酌以下的說明進行判斷。又,在圖面相互間也得以包含互相的尺寸的關係、比率不同的部分。
本實施形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的吸收體,其特徵為,形成有:第1曲部、第2曲部及第3曲部,而構成可使吸收體呈凸狀彎曲。
(1)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的整體概略構成
圖1是在本實施形態構成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概略立體圖。圖2為本實施形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展開俯視圖。圖3為沿著圖2所示的X1-X’1線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寬方向剖視圖。圖4為沿著圖2所示的X2-X’2線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長方向剖視圖。圖5為沿著圖2所示的X3-X’3線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寬方向剖視圖。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為短褲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褲。
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是如圖2所示,在吸收性物品1 的長方向L具有:對應於穿用者的前腰圍的前腰圍區域S1;對應於穿用者的後腰圍的後腰圍區域S2;以及對應穿用者的胯下,位在前腰圍區域S1與後腰圍區域S2之間的胯下區域S3。胯下區域S3具有:在穿用者的胯間部合著腿的時候寬幅變的最窄的寬幅狹窄區域S32;位在寬幅狹窄區域S32與前腰圍區域S1之間的中間胯下部(腹側)S31;以及位在寬幅狹窄區域S32與後腰圍區域S2之間的中間胯下部(臀部側)S33。
位在前腰圍區域S1的吸收性物品1的寬方向W外側的前腰圍緣部4與位在後腰圍區域S2的寬方向W的外側的後腰圍緣部6接合,且藉由前腰圍緣部4’與後腰圍緣部6’接合,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形成短褲型。
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具備有:表面薄片10、吸收體40、側部薄片60、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外裝中央薄片100、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及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等,該等互相藉由接著劑、熱熔著等接合。
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及外裝中央薄片100是構成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外裝部分的外裝薄片。在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外裝中央薄片100的內側(肌膚抵接面側)設有由棉狀紙漿與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所構成的吸收體40。
表面薄片10是形成得以直接接觸穿用者的肌膚的肌 膚抵接面的薄片。表面薄片10是藉由親水性不織布、織物;開口塑膠薄膜;開口疏水性不織布等的液透過性的薄片所形成。本實施的形態的表面薄片10,是藉由由聚丙烯形成的基重20g/m2的親水性紡黏不織布所形成。
在表面薄片10的非肌膚抵接面側接合有第二薄片15。第二薄片15是配置在表面薄片10與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20之間。藉由設置第二薄片15可加速體液的吸收速度,且可抑制吸收後的體液的回流。
本實施的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體,因為是緊貼在穿用者的胯間部的構造,所以藉由抑制吸收後的體液的回流,可使排泄後的舒適性提昇。第二薄片15例如可使用氣流不織布、開孔薄膜等。本實施的形態的第二薄片15,是藉由氣流不織布50g/m2(親水性)所形成。
此外,本實施的形態中,將第2狹縫46的寬幅設為10mm,將後述的一對的第2狹縫46的寬方向內側端部彼此的間隔設為76mm,將第二薄片的寬幅設為80mm。
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20是設在表面薄片10與吸收體40之間。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20是藉由親水性不織布、織物;開口塑膠薄膜;開口疏水性不織布;薄紙等的液透過性的薄片所形成。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30設在吸收體40的非肌膚抵接面側。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30是藉由液不透過性薄膜等(例如聚乙烯)的薄片所形成。
吸收體40配置在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20及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30之間。吸收體40具有:從前腰圍區域S1 朝向後腰圍區域S2的長方向L;以及正交於長方向L的寬方向W。再者,吸收體40具有:朝向穿用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穿用者的內方向IN、以及朝向與內方向相反側的外方向OUT。吸收體40是由粉碎紙漿、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等的混合粉體所形成。
吸收體40具備有:在胯下區域S3形成有曲部的第1吸收層41;以及與第1吸收層41重疊,且在胯下區域S3沒有形成曲部的第2吸收層42。本實施的形態的吸收體40,在穿用者的非肌膚抵接面側配置有第1吸收層41,在穿用者的肌膚抵接面側配置有第2吸收層42(參照圖7)。
在吸收體40的第1吸收層41形成有在寬方向W的中央構成第1曲部的第1狹縫45。在第1狹縫45的寬方向中的兩外側,形成有構成第2曲部的一對的第2狹縫46。在一對的第2狹縫46的寬方向中的兩外側,形成有構成第3曲部的一對的第3狹縫47。
吸收性物品1具有: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T以重疊於第1狹縫45的方式被配置的第1彈性材44;以及在厚度方向T以與第3狹縫47的至少一部分重疊的方式被配置的第2彈性材48。
藉由形成在吸收體40的該等的彈性材、狹縫等,在穿著有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之際構成吸收體40彎曲。在本實施形態,第1彈性材44及第1狹縫45構成第1曲部,第2狹縫46構成第2曲部,第3狹縫47及第2彈性 材48構成第3曲部。
此外,在本實施的形態,吸收體中的曲部,雖是被形成在構成吸收體的第1吸收層41及第2吸收層42的狹縫,可是,吸收體中的曲部,在構成吸收體的第1吸收層41及第2吸收層42也可是作為比周圍的第1吸收層或第2吸收層的基重更低的基重的低基重區域。再者,本實施的形態的曲部,雖藉由形成於吸收體的狹縫與彈性材所構成,可是也可不設彈性材,而僅由形成於吸收體的狹縫、低基重區域構成曲部。
此外,本發明中的低基重區域為相對於構成周圍的吸收體的吸收層的平均基重,基重比率在50%以下的區域。基重是例如可藉由以下的方法進行測量。首先,在成為製品的對象的區域,在表面薄片上標示寬幅10mm、長度50mm的尺寸,以該尺寸對按每個薄片構件切取吸收體,測量初期的重量。並將該重量設為A(g)。
接著,用甲苯等的有機溶劑洗淨一起切取的薄片構件(表面薄片、第二薄片、裏面被覆薄片等),乾燥後測量重量,求取薄片構件總重量。將該重量設為B(g)。
使用初期的重量(A)與薄片構件的重量(B),依據「(A-B)÷採取尺寸」算出吸收體的基重。具體而言,本實施的形態中的基重X,可藉由(A-B)/(10×50/1000/1000)(g/m2)算出。此外,上述重量雖成為含有熱熔型接著劑的重量,可是因為與吸收體的重量等比較極微小,所以也可以無視。
依據藉由上述方法所求取的吸收體的基重算出基重比率。
基重比率=(低基重區域的吸收體的基重)/(周圍的吸收體的基重)×100
低基重區域,是基重比率成為50(%)以下的區域。
亦即,將適合以下的條件者設為低基重區域。
(低基重區域的吸收體的基重)/(周圍的吸收體的基重)×100≦50(%)
此外,低基重區域位於沒有與其他的吸收層重疊之處(例如形成於第1吸收層的曲部,即沒有用第2吸收層覆蓋之處)時,藉由上述方法求取成為對象的低基重區域的吸收層的基重與其吸收層的周圍的基重。
又,低基重區域位於與其他的吸收層重疊之處(例如形成於第1吸收層的曲部,即用第2吸收層所覆蓋之處)時,因為測量一吸收層的低基重區域的基重不易,所以藉由求取成為對象的低基重區域的吸收層的重疊的部分的基重X1,接著求取周圍的重疊的部分的吸收體的基重X2,並進一步求取沒有重疊的單獨層的部分的基重X3,測量低基重區域的基重。
再者,此時(1)在具有低基重區域的吸收層與上述單獨層一致時,低基重區域可是符合(X1-X2+X3)÷X3×100≦50(%)者。
另一方面,(2)在具有低基重區域的吸收層與上述單獨層不一致時,低基重區域可是符合(X1-X3)÷(X2- X3)×100≦50(%)者。
亦即,依據低基重區域的構造,可用上述3個方法測量基重。
狹縫等的曲部,只要在胯下區域S3,相對於將寬方向的吸收體的長度尺寸分成兩等分朝前後方向延伸的假想中心線EL呈對稱配置即可,在胯下區域S3以外的前腰圍區域S1及後腰圍區域S2。也可相對於假想中心線EL呈非對稱配置。此外,關於吸收體40的構成,在後述詳細地說明。
側部薄片60是設成在吸收體40的寬方向W的兩側端,將表面薄片10、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20及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30包裹成一體。側部薄片60是藉由液不透過性的不織布等的薄片所形成,藉由側部薄片60與側彈性材90構成防止排泄物的側漏的防漏壁。
外裝頂面薄片具備有:形成在前腰圍區域S1及中間胯下部(腹側)S31的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以及形成在後腰圍區域S2及中間胯下部(臀部側)S33的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在厚度方向T,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配置在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與吸收體40之間。在厚度方向T,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被配置在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與吸收體40之間。在長方向L,在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與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之間配置有外裝中央薄片100。
外裝中央薄片100的前端部與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 的後端部接合,外裝中央薄片100的後端部與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的前端部接合。外裝中央薄片100是跨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與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被配置。外裝中央薄片100是藉由連續以狹縫塗佈被塗佈的熱熔型接著劑對外裝頂面薄片的表面側接合。
外裝中央薄片100是藉由不織布等所構成。本實施的形態的外裝中央薄片是藉由由聚丙烯形成的基重15g/m2的SMS不織布所構成。外裝中央薄片100在穿用時比外裝頂面薄片更位於內側(肌膚抵接面側)。
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及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在前腰圍區域S1及後腰圍區域S2,寬方向W的寬幅比其他的區域形成的更大。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及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可藉由氣流不織布、紡黏不織布、SMS不織布、防水薄膜等形成。本實施的形態的外裝頂面薄片是藉由由聚丙烯形成的基重15g/m2的SMS不織布所構成。
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在前腰圍區域S1被設在比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更位於非肌膚抵接面側。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在後腰圍區域S2被設在比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更位於非肌膚抵接面側。長方向L中的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的一端是被設成朝肌膚抵接面側被折返而包住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的長方向L中的端部。
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及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可藉由氣流不織布、紡黏不織布、SMS不織布、防水薄膜等形 成。本實施的形態的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及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是藉由由聚丙烯形成的基重17g/m2的紡黏不織布所構成。
此外,作為外裝薄片的外裝中央薄片100、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及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也可為液透過性,也可為不液透過性。
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30對於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及外裝中央薄片100部分被接著。
在前腰圍區域S1及後腰圍區域S2設有腰部皺褶3及腰圍皺褶7。腰部皺褶3及腰圍皺褶7是具有:以沿著吸收體40的寬方向W伸縮的方式被配設的合成橡膠等的細長的腰部彈性材3A及腰部彈性材7A。腰部彈性材3A及腰部彈性材7A相對於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寬方向W以被伸長的狀態藉由接著劑(例如熱熔接著劑)接合在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與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及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與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之間。
腰部皺褶3及腰圍皺褶7是從位在前腰圍區域S1中的吸收性物品1的寬方向W外側的一方的前腰圍緣部4連續到另一方的前腰圍緣部4’,且從位在後腰圍區域S2中的吸收性物品1的寬方向W外側的一方的後腰圍緣部6連續到另一方的前腰圍緣部6’。
在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的中間胯下緣部8形成有腿 部皺褶。腿部皺褶是沿著穿用者的腿部的方式被形成。腿部皺褶是藉由以伸縮的方式被配設的合成橡膠等的細長的腿圍彈性材5所形成。腿圍彈性材5是藉由從前腰圍區域S1被配置到中間胯下部(腹側)S31的前腿圍彈性材5F、以及從後腰圍區域S2配置在中間胯下部(臀部側)S33的後腿圍彈性材5R所構成。
側部薄片60的寬方向中的端部,是側部薄片彼此疊合。在側部薄片彼此疊合的部分,以沿著長方向L伸長的狀態設有側彈性材90(參照圖3)。側彈性材90從中間胯下部(臀部側)S33經寬幅狹窄區域S32連續到中間胯下部(腹側)S31。側彈性材90藉由具伸縮性的合成橡膠等所形成。
第1彈性材44沿著長方向L而設,在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厚度方向T被設在與第1狹縫45重疊的位置。第1彈性材44朝內方向IN凸,亦即,吸收體40以朝向穿用者呈凸的彎曲方式,形成沿著長方向L與吸收體40重疊。第1彈性材44在吸收性物品的寬方向中心沿著長方向以伸長狀態被配置。第1彈性材44以寬幅狹窄區域S32為中心,從中間胯下部(腹側)S31朝向中間胯下部(臀部側)S33被配置。
第2彈性材48在長方向L,被設在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厚度方向T中與第3狹縫47重疊的位置。第2彈性材48在寬方向W以兩條並列的狀態被配置。第2彈性材48朝向內方向IN凸,亦即,吸收體40以朝向穿用者 呈凸狀彎曲的方式,形成沿著長方向L重疊於吸收體40。
第1彈性材44是以被伸長的狀態設在彈性材被覆薄片43、與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30之間。第1彈性材44是以1.2~2.5倍的伸長倍率被配置。本實施的形態的第1彈性材是620dtex的粗細,且是7條以1.8倍的伸長倍率被伸長固定。第1彈性材的間隔是5mm。第1彈性材44的長方向L的長度約120mm。
第1彈性材44為彈性纖維,以V狹縫方式塗佈有熱熔型接著劑。在第1彈性材44也可使用伸縮性不織布等。彈性材被覆薄片43是由不織布等的薄片所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使用由聚丙烯形成的基重15g/m2的SMS不織布(疏水性)。
第2彈性材48是藉由接著劑接合在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30與側部薄片60之間。實施的形態的第2彈性材48是620dtex的粗細,且是兩條以2.0倍的伸長倍率被伸長固定。第2彈性材48為彈性纖維。在第2彈性材48以縫式噴嘴塗佈所為的直接塗佈方法塗佈熱熔型接著劑。
此外,第2彈性材48是構成在吸收體40呈凸狀彎曲前的狀態,形成比第1彈性材44更低的伸長應力。吸收體呈凸狀彎曲前的狀態是換言之圖2所所示將穿用物品拉伸成平面的狀態。構成第2彈性材48比第1彈性材44更低的伸長應力,使藉由第1彈性材44所形成的凸狀部分的高度比藉由第2彈性材48所形成的凸狀部分更高。藉 此,在穿用時,可使中央區域的凸狀部分緊貼在穿用者的排泄口側。
在第1彈性材44及第2彈性材48的素材例如可舉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二烯等的合成橡膠;天然橡膠;EVA;伸縮性聚烯烴;彈性纖維;發泡聚氨酯等。其他,作為第1彈性材44及第2彈性材48的材料,也可使用伸縮不織布等的彈性薄片。
側端部彈性材49在吸收體的寬方向中的兩側部,藉由接著劑接合在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30與側部薄片60之間。側端部彈性材49沿著長方向L被配置,且跨胯下區域S3的中間胯下部(臀部側)S33及寬幅狹窄區域S32被配置。側端部彈性材49被配置在比第2彈性材48更後方且位在寬方向外側。側端部彈性材49朝穿用者側拉起比寬幅狹窄區域更位於後方的吸收體的側部,使吸收體變形包住穿用者的臀部。如此使吸收體變形,藉此可防止來自中間胯下部(臀部部)的洩漏。實施的形態的側端部彈性材49是780dtex的粗細,且是兩條以2.3倍的伸長倍率被伸長固定。
此外,彈性材的伸長應力是例如可如以下方式進行測量。
(1)切出在寬方向全部含有形成凸狀部分的彈性材的夾著彈性材的每個資材。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的穿用物品,在夾著以5mm間隔各配置有3條的第1彈性材、第2彈性材及側端部彈性材的資材不會鬆弛的伸長的狀態 下,切出寬幅13mm×長100mm。同樣在被伸長的狀態從長方向兩端部分別在10mm內側作上標記。在伸長應力的測量,使用英斯特朗社製的拉伸試驗機(例如型式:5564)、或株式會社島津製作所製自動立體測圖儀(例如型式:AGS-1kNG)。
(2)將(1)的試料以標記部成為夾具內側端部的方式,用上部夾具夾著,並且以另一方的標記部為夾具內端部的方式用下部夾具夾著。夾具間的試料的長度尺寸為80mm。此外,作為彈性材的摺邊的有效的長度短於100mm時,將作為摺邊的有效的彈性材的長度中比最短的長度更短20mm的長度設定成夾具間的試料的長度。初期的夾具間距離為了初期不對試料施加張力,而設定成比試料縮收時的長度(自然長)更短。以100mm/min的條件使該等夾具互相分離而朝上下方向拉伸試料,來伸長試料。
(3)將夾著彈性材的資材沒有鬆弛的伸長時的試料的夾具間的長度尺寸設為100%,使試料的夾具間的長度尺寸到90%為止伸長試料,並測量此時的試料的伸長時應力,作為彈性材的伸長應力。亦即,在上述本實施例測量相對於試料的100%長度尺寸80mm將試料伸長到90%的72mm為止時的伸長時應力。
又,吸收體40的厚度,是在吸收體40的製品長及製品寬幅被伸長的狀態(亦即,不會產生皺紋的平坦的狀態)下將想要測量的部分夾入厚度測量器進行測量。作為可使用的測量裝置,例如可使用PEACOCK製厚度計(測 量部:直徑5mm、測量時壓力:163g/cm2)。
此外,構成上述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各構件,例如也可使用記載於日本特開2006-346439號公報的材料。
(2)吸收體的構造
圖6為吸收體40的俯視圖,圖7為吸收體40的立體圖。如圖6及圖7所示,吸收體40具有:形成有曲部的第1吸收層41;以及與第1吸收層41重疊,且沒有形成曲部的第2吸收層42。第1吸收層41位在穿用者的非肌膚抵接面側,第2吸收層42位在穿用者的肌膚抵接面側。第1吸收層41的長方向的長度比第2吸收層42的長方向的長度更長。第1吸收層41從前腰圍區域S1跨後腰圍區域S2被配置。
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是由綿狀的紙漿纖維與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SAP)所構成。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是例如可將紙漿0~500g/m2與SAP0~500g/m2予以混合所形成。
本實施的形態的第1吸收層41是將紙漿250g/m2與SAP150g/m2予以混合所形成,厚度約2.5mm。本實施的形態的第2吸收層42是將紙漿200g/m2與SAP90g/m2予以混合所形成,厚度約2.0mm。
第2吸收層42具有:朝向寬方向W的中央凹陷,在寬方向W具有預定的寬幅的寬幅狹窄部42N;以及形成在長方向L中的寬幅狹窄部42N的兩端,寬幅比寬幅狹窄部 的寬幅更長的寬幅寬部42FL及寬幅寬部42BL。寬幅狹窄部42N形成在胯下區域S3的寬幅狹窄區域S32。寬幅寬部42FL形成在中間胯下部(腹側)S31,寬幅寬部42BL形成在中間胯下部(臀部側)S33。寬幅狹窄部42N的側端、寬幅寬部42FL的側端、及寬幅寬部42BL的側端由曲線連結,第2吸收層42具有砂漏型的平面形狀。
此外,在第2吸收層的胯下區域S3沒有形成構成曲部的狹縫及低基重區域。可是,只要是第2吸收層在胯下區域沒有形成曲部的構成即可,也包含在胯下區域以外的前腰圍區域S1及後腰圍區域S2形成有曲部的概念。
第1吸收層41,是寬方向的長度從中間胯下部(腹側)S31朝向寬幅狹窄區域S32變短,且寬方向的長度從中間胯下部(臀部側)S33朝向寬幅狹窄區域S32變短。
在第1吸收層41的中間胯下部(腹側)S31及中間胯下部(臀部側)S33,形成有從吸收體40的寬方向外側端部朝向寬方向內側凹陷的凹部55。
在第1吸收層41形成有第1狹縫45、一對的第2狹縫46及一對的第3狹縫47。第1狹縫45形成在寬方向W的中央部。第1狹縫45具有沿著長方向L延伸存在的縱長的形狀,且跨寬幅狹窄區域S32、中間胯下部(腹側)S31及中間胯下部(臀部側)S33被形成。如此藉由形成第1狹縫45,可使中央部分40C容易朝向作為穿用者側的內方向IN呈凸狀彎曲。又,提高往吸收體的前後方向的體液等的擴散性,可使體液等在大範圍擴散,使吸 收性能提昇。
第2狹縫46及第3狹縫47形成在比第1狹縫45更位於寬方向外側。第2狹縫46及第3狹縫47具有沿著長方向L延伸存在的縱長的形狀,且形成於寬幅狹窄區域S32。
一對的第2狹縫46是朝向外方向OUT呈凸狀,亦即,沿著長方向L形成於吸收體40,而使吸收體40與第1狹縫45呈朝相反凸狀彎曲。一對的第3狹縫47是朝向內方向IN凸,亦即沿著長方向L形成於吸收體40,而使吸收體40與第1狹縫45同樣呈凸狀彎曲。
吸收體的寬幅在前腰圍區域S1及後腰圍區域S2為120~250mm為理想,在胯下區域S3為120mm~250mm為理想。本實施的形態的吸收體的寬幅即使在任一區域也為196mm。
第1狹縫45的長方向中的長度比第2狹縫46的長方向中的長度更長,且比第3狹縫47的長方向中的長度更長。第1狹縫45的寬方向中的長度比第2狹縫46的寬方向中的長度更長,且比第3狹縫的寬方向中的長度更長。在本實施的形態,第1狹縫的寬幅為40mm,第2狹縫及第3狹縫的寬幅分別10mm。
在本實施的形態,以第1狹縫45的寬方向中心到第2狹縫46的寬方向內側端部為止的距離為a,以第2狹縫46的寬方向外側端部到第3狹縫47的寬方向內側端部為止的距離為b,以第3狹縫47的寬方向外側端部到吸收體 的寬方向外側端部為止的距離為c時,a=38mm、b=20mm、c=20mm。
亦即,構成第1曲部的第1彈性材44與構成第2曲部的第2狹縫46的寬方向中的距離比構成第2狹縫46與第3曲部的第3狹縫47的寬方向中的距離更長。因此,第1曲部的凸狀部分的高度比第3曲部的凸狀部分的高度更高。因此,在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穿用時,朝向穿用者的排泄口形成凸狀的第1曲部容易與排泄口緊貼。又,第2曲部因為形成凹部,所以排泄物容易進入該凹部,可抑制穿用者的肌膚與排泄物直接接觸的情況。
在胯下區域S3,第2吸收層42的寬方向中的外側端部42W是沿著前後方向被配置。比吸收體40的外側端部42W更位於寬方向外側,是僅藉由第1吸收層41所構成,比外側端部42W更位於內側是除了形成有第1狹縫45的部分之外,藉由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所構成。因此,以第2吸收層42的外側端部42W作為邊界,吸收體40的剛性及厚度產生變化。在本實施的形態,以剛性等產生變化的第2吸收層的外側端部42W作為邊界,吸收體彎曲。
第2吸收層42的外側端部42W是與形成有第2狹縫46的第1吸收層的端部41W在厚度方向重疊。吸收體是以第2吸收層42的外側端部42W及第1吸收層的端部41W為基點朝向外方向成凸形狀彎曲。此外,第2吸收層42的寬方向中的外側端部42W及第1吸收層的端部41W 是沿著前後方向的邊。藉此,第2曲部沿著前後方向被形成。
藉由這樣的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所構成的吸收體40如圖3所示具有:中央部分40C、中間部分40M、及側端部分40S。中央部分40C形成在寬方向W中的吸收體40的中央部。中間部分位在中央部分40C與側端部分40S之間。在中央部分40C形成有第1曲部所為的凸狀部分。在中間部分40M形成有第2曲部所為的凸狀部分。在側端部分形成有第3曲部所為的凸狀部分。
在本實施形態,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是藉由沿著厚度方向T被按壓而形成一體。此外,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也可藉由接著劑、熱熔著等被一體化。又,吸收體40雖是第1吸收層41位在非肌膚抵接面側,第2吸收層42位在肌膚抵接面側,可是也可第2吸收層42位在非肌膚抵接面側,第1吸收層41位在肌膚抵接面側。
(3)吸收體的形狀變化
圖8是模式表示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穿用狀態的剖視圖(圖1的X1-X’1線基準)。如圖8所示,穿用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時,吸收體的胯下區域S3抵接在穿用者的胯間。藉由穿用者的腿等,在吸收體從寬方向外側朝向寬方向內側施力。吸收體40是以第1彈性材44及第1狹縫45;第2狹縫46;以及第3狹縫47及第2彈性材48 為基點使吸收體40彎曲,沿著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寬方向W的剖面形狀是呈波狀的變形。因此,吸收體40的胯下區域S3的寬幅狹窄區域S32形成規則性折疊的狀態。
吸收體40,是藉由第1彈性材44使朝內方向IN呈凸狀的吸收體40的頂面抵接在穿用者的胯間部。又,中央部分40C比將變形的狀態的吸收體40的高度40T分成兩部分的假想線M更位在接近穿用者的身體的上側區域40U。另一方面,中間部分40M、及側端部分40S比假想線M更位在從穿用者的身體隔離的下側區域40D。
形成有第1曲部所形成凸狀部分的中央部分40C,是僅由第2吸收層42所構成,且厚度比較薄。中間部分40M中的第1曲部所形成的凸狀部分與第2曲部所形成的凸狀部分之間,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重疊,且厚度比較厚,剛性高。藉由第1曲部與第2曲部之間的剛性高的部分可支撐第1曲部所形成的凸狀部分,且可使第1曲部所形成的凸形狀的穩定性提昇。
此外,含有側彈性材90的側緣部(腿部立起皺褶),在圖中的厚度方向T,比構成第3曲部的第3狹縫47位在更高的位置,亦即,位在穿用者側為理想。
圖9為模式表示穿用者合著腿的時候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穿用狀態的剖視圖(圖2的X1-X’1線基準)。此外,圖中的假想線表示穿用者的胯間部及兩腿部。
穿用者合著兩腿時,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剖面形狀 是從圖8表示的狀態變化成圖9所示的狀態。穿用者合著兩腿時,吸收體在第1曲部、第2曲部及第3曲部折疊,在互相緊貼的狀態下,小巧地配置在胯間部的下方。
此時,藉由第1彈性材44及第1狹縫45所形成的第1曲部是位於與穿用者的胯間部抵接的狀態。另一方面,藉由第2狹縫46所形成的第2曲部,在非肌膚抵接面側為凸狀,而成為不會與穿用者的排泄口抵接的位置。再者,藉由第3狹縫47所形成的第3曲部,比第1曲部更低,且成為穿用者的胯間部的下方的位置。
由於吸收體緊貼在穿用者的胯間部,所以即使排出傳達到肌膚這類的尿速慢的尿時,也可防止體液的洩漏。又,在折疊的狀態下,在吸收體從肌膚遠離的部分的曲部,因為形成有朝長方向延伸的凹處,所以可使體液往長方向外側擴散,可防止側漏。
又,穿用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時,對應於吸收體40的側端部彈性材49的部分朝穿用者的身體側被抬起。在寬方向W中的側端部彈性材之間,沒有設置第2彈性材48。因此,吸收體40不會藉由第2彈性材48等呈凸狀變形,而成為沿著臀部的曲線形狀。
因為可以形成在吸收體的第1狹縫45、第2狹縫46及第3狹縫47為基點彎折,所以與在吸收體40形成厚度薄的部分並作成凸狀部分時相比,即使吸收體40吸收液體而膨脹時吸收體40也容易彎曲。又,穿著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吸收體40變形時的剖面形狀是從非肌膚抵接面 側朝向肌膚抵接面側變窄的錐形狀。具體而言,從比將變形的狀態的吸收體40的高度40T分成兩部分的假想線M更位於下方的下側區域40D朝向比假想線M更接近上側(穿用者側)的上側區域40U變窄的錐形狀,容易收在穿用者的胯間部的間隙而不易給予不舒適感。
又,藉由第1曲部所形成的凸狀部分,僅藉由第2吸收層42構成,且厚度比層積有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所構成的部分更薄。亦即,藉由第1曲部所形成的凸狀部分,因為厚度薄且高度高,所以容易插入胯間部的狹小的間隙,而容易與排泄口緊貼。因此,例如因為排尿口與吸收體緊貼,所以可迅速吸收被排泄的尿。又,在接近穿用者的胯間部的肌膚的部分,吸收體的厚度薄,因為折疊而使從肌膚遠離的部分厚度變厚,所以可沒有不舒適地貼合。
(4)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的製造方法
接著,參照圖10~圖12,針對本實施形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的製造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此外,關於在本實施的形態中沒有說明的方法,可使用已存在的方法。又,以下說明的製造方法為一個例子,也可藉由其他的製造方法進行製造。
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的製造方法是例如至少具備:作為吸收體形成工程的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S101及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S103;裏面薄片形成工程S105;表面薄片形 成工程S107;第二薄片配置工程S109;吸收性本體形成工程S111;形成外裝薄片的外裝薄片形成工程S113;接合吸收性本體與外裝薄片的接合工程S115。
吸收體形成工程具備:形成第1吸收層41的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S101;以及形成第2吸收層42的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S103。此外,關於吸收體形成工程在後述詳細進行說明。
在吸收體形成工程所形成的吸收體40,是以第1吸收層41的第1狹縫45、第2狹縫46及第3狹縫47與搬送方向MD平行的方式被搬送。
裏面薄片形成工程S105是形成構成裏面薄片的側部薄片60及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30。在作為構成防漏壁的側部薄片60的兩個連續體的側部薄片網,安裝作為構成防漏壁的兩個側彈性材90的連續體的連續側彈性材。接著,折返側部薄片網的兩端部捲入連續側彈性材,而藉由熱密封等接合折返的部分。
接著,在相對於搬送方向MD幾乎正交的交叉方向CD中的中央沿著搬送方向MD分割側部薄片網。在交叉方向CD隔著預定的分開區域沿著搬送方向MD搬送分割的兩個側部薄片網。
對側部薄片網黏貼作為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30的連續體的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網;以及作為第2彈性材48的連續體的連續第2彈性材。
連續第2彈性材夾在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網與側部薄 片網之間而被固定。此外,在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網與側部薄片網對面的面,且在連續第2彈性材以預先決定的模樣塗佈熱熔型接著劑等的接著劑。
表面薄片形成工程S107形成表面薄片10連續的表面薄片網。第二薄片配置工程S109是在搬送方向MD的預定長度切斷作為第二薄片15的連續體的第二薄片網而形成第二薄片15。並且將第二薄片15間歇性地黏貼在表面薄片網。
吸收性本體形成工程S111是將吸收體40黏貼在作為側部薄片60的連續體的側部薄片網及黏貼有作為第2彈性材48的連續體的連續第2彈性材的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網上。
接著,從吸收體40的上面側重疊作為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20的連續體的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網,並將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網黏貼在吸收體40。
再者,從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網的上面側重疊黏貼有第二薄片15的表面薄片網,並將表面薄片網黏貼在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網。
接著,將側部薄片網的交叉方向CD中的兩側部捲到上面側予以固定形成防漏部。接著,沿著搬送方向將作為第1彈性材44的連續體的連續第1彈性材以伸張狀態進行搬送,並黏貼在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網的交叉方向CD中的中央部。接著,黏貼作為彈性材被覆薄片43的連續體的彈性材被覆薄片網來被覆連續第1彈性材。
如此,形成吸收性本體1A連續的吸收性本體網。然後,藉由按每1個製品的長度切斷吸收性本體網,形成吸收性本體1A。此時,第1彈性材44、第2彈性材48、及側彈性材90成為非連續狀態,且配置在塗佈有熱熔型接著劑的部分。又每個纖維往成為被切斷成1個製品的非連續體。
外裝薄片形成工程S113是形成配置在吸收性本體的裏面側的外裝薄片。此外,形成吸收性本體之前,也可構成形成外裝薄片。外裝薄片形成工程,首先沿著搬送方向MD分割外裝頂面薄片網,形成設在前腰圍區域S1的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的連續體;以及設在後腰圍區域S2的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的連續體。
同樣,沿著搬送方向MD分割外裝背面薄片網,形成設在前腰圍區域S1的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的連續體;以及設在後腰圍區域S2的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的連續體。該等的連續體是一面空出朝交叉方向CD分離的分離區域一面沿著搬送方向MD被搬送。
一面將作為腰部彈性材7A的連續體的連續腰部彈性材、作為腰部彈性材3A的連續體的連續腰部彈性材、作為前腿圍彈性材5F的連續體的連續前腿圍彈性材、以及作為後腿圍彈性材5R的連續體的連續後腿圍彈性材分別朝搬送方向MD伸張一面安裝在外裝背面薄片網。
此時,連續前腿圍彈性材與連續後腿圍彈性材的一部分位在外裝背面薄片網上,將其他的部分以位在分離區域 內,亦即位在外裝背面薄片網外的方式安裝。
接著,對外裝背面薄片網分別重疊外裝頂面薄片網,將各彈性材配置在外裝頂面薄片網與外裝背面薄片網之間。接著,切斷位在分離區域內的連續前腿圍彈性材及連續後腿圍彈性材。
在此狀態,藉由壓製外裝背面薄片網與外裝頂面薄片網,形成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與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的層積體;以及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與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的層積體。
以跨前側外裝頂面薄片70F與前側外裝背面薄片80F的層積體、以及後側外裝頂面薄片70R與後側外裝背面薄片80R的層積體之間的分離區域的方式黏貼外裝中央薄片100。藉此,形成作為外裝薄片的連續體的外裝薄片網。
接著,在搬送方向MD的每個預定的間隔切斷外裝薄片網。藉由沿著腿圍彈性材5R、5F切斷外裝薄片網,形成腿圍開口。
接合工程S115接合吸收性本體1A與外裝薄片。具體而言,將吸收性本體1A 90度旋轉,將吸收性本體1A黏貼在外裝薄片網上。
接著,沿著順著搬送方向MD的折疊線,將外裝薄片及吸收性本體予以折疊。此時,折疊線也可在交叉方向CD的中心,也可從中心偏移。並且在搬送方向MD分開間隔部分接合前腰圍側緣部4、4’及後腰圍緣部6、6’,在該接合部分藉由沿著交叉方向CD進行切斷,可形成圖1 所示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此外,上述的第二薄片配置工程S109是以第二薄片15的寬方向中的兩端部位在第2曲部或第3曲部的附近的方式配置第二薄片15。
例如,在本實施的形態,第二薄片15的寬方向的兩端部以位在與第2狹縫46幾乎相同位置(期望為比第2狹縫46更位於內側端部)的方式被配置。配置有第二薄片15的區域;以及沒有配置第二薄片15的區域(比第二薄片15的寬方向的兩側部更位於寬方向外側的區域)剛性不同。藉由設置第二薄片的有無產生的剛性差,容易以藉由第2狹縫46所構成的第2曲部為基點進行彎曲。
接著,依據圖11及圖12,針對吸收體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圖11是含有吸收體40的製造裝置200的製造工程的部分立體圖,圖12為表示製造裝置200的內部的製造裝置200的側視圖。圖中,MD表示搬送方向,CD表示與搬送方向MD正交的交叉(橫斷)方向,HD表示正交於該等的方向MD、CD的上下方向。
吸收體的製造裝置200具備有;層積構成第1吸收層41的吸收材的第1層積裝置210;層積構成第2吸收層42的吸收材的第2層積裝置220;搬送帶230。
此外,本實施的形態的吸收體40的製造裝置200,因為將第2吸收層42層積在具有曲部的第1吸收層41上,所以在相對於第1層積裝置210的搬送方向MD的下游配置有第2層積裝置220,並藉由搬送帶230朝向第2層積 裝置220搬送藉由第1層積裝置210所形成的第1吸收層41。
第1層積裝置210具備有:第1層積滾筒211、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以及第1收受輥213。第2層積裝置220具備:第2層積滾筒221、第2吸收材供給通道222、以及第2收受輥223。此外,以下的說明中,關於在第1層積裝置210與第2層積裝置中的同樣的構成省略說明。
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是將構成吸收體的紙漿纖維與SAP供給到第1層積滾筒211。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被配置在第1層積滾筒211的上方。在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的下部形成有下部開口212a。下部開口212a與第1層積滾筒211的外周面對向。
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形成有纖維供給口212b、與聚合物供給路212c。纖維供給口212b是將紙漿纖維供給到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的內部的部分,且位在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的頂部。
聚合物供給路212c是將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供給到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的內部的管路,且具有朝向第1層積滾筒211吐出高分子吸水性聚合物粒子的吐出口。
第1層積滾筒211是中空圓筒狀,而構成可以旋轉軸211a為中心朝搬送方向MD旋轉。在第1層積滾筒211的外周面配置有複數個成形模具215。成形模具215沿著搬送方向MD以所要的間距排列。
成形模具215形成有朝第1層積滾筒的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凹部216;以及朝徑方向外側突出的凸部217。凹部216是相當於第1吸收層41的立體的形狀的形狀。凸部217是對應第1狹縫、第2狹縫及第3狹縫的形狀。形成有凸部217的部分,因為沒有層積吸收材,所以形成有第1狹縫45等。凹部216是藉由底部216a、與從底部216a立起的壁部216b所劃成。凸部217從底部216a朝徑方向外側突出。
底部216a是沿著第1層積滾筒211的外周面,且配置成朝吸收體的前後方向及寬方向延伸。壁部216b是沿著第1層積滾筒的徑方向,且配置成朝向吸收體的內方向及外方向延伸。成形模具是三次元的模板。
在壁部216b與底部216a形成有連通第1層積滾筒211的內部與外部的複數個透孔。再者,在凸部也形成有透孔。在第1層積滾筒211的內側配置有吸引機構(未圖示)。吸引機構在與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對向的位置吸引凹部內的吸收材。藉由吸引機構吸引被供給到第1層積滾筒211的凹部216內的吸收材,藉此一面狹縫一面形成第1吸收層。在如此所構成的第1吸收層,形成有5處作為曲部的狹縫。
藉由第1層積滾筒211所形成的吸收體40,是隨著第1層積滾筒的旋轉移動,而轉移到第1收受輥213。吸引機構在與第1收受輥213對向的位置經由透孔朝向成形模具215的凹部216噴出加壓空氣。因此,第1吸收層41 被轉移到第1收受輥213。
搬送帶230具有:帶式機構231;懸架帶式機構231的驅動輥232及從動輥233。帶式機構231是通氣性者,且捲繞在驅動輥232、與從動輥233。在帶式機構231形成有複數個透孔(未圖示)。
在驅動輥232與從動輥233之間,將隔著帶式機構231吸入帶式機構231的上方的空氣的吸引機構234僅配置有適當的數量。
此外,在本實施的形態雖未圖示,也可藉由壓製裝置等對第1吸收層及第2吸收層個別進行壓製加工。
接著,針對如此所構成的吸收體的製造裝置200所進行的吸收性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進行吸收材供給工程S1011作為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S101。具體而言,在第1層積滾筒211的凹部216內層積構成第1吸收層41的吸收材。
接著,進行吸引工程S1012作為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S101。具體而言,藉由第1層積滾筒211的吸引機構,經透孔吸引凹部216內的空氣。藉由吸引機構吸引吸收材,藉此可一面形成第1狹縫45、第2狹縫46及第3狹縫47,一面形成第1吸收層41。
將藉由第1層積滾筒211層積而成形的第1吸收層41轉移到第1收受輥213之後,從第1收受輥213轉移到搬送帶230上。第1吸收層41是藉由第1層積滾筒的吸引機構及搬送帶的吸引機構轉移到搬送帶230上。第1吸收 層41配置在搬送帶230的帶式機構231上,朝向第2層積裝置220被搬送。
接著,藉由第2層積裝置220,與第1吸收層41同樣形成第2吸收層42。此外,在形成第2吸收層42的成形模具的凹部沒有設置凸部。因此,在第2吸收層42構成不會形成有構成曲部的狹縫。而且,經由第2收受輥223將藉由第2層積滾筒221所成形的第2吸收層42層積在第1吸收層41上。
此時,藉由第2吸收層42覆蓋形成在第1吸收層的第1狹縫45、第2狹縫46及第3狹縫47之中的一部分的狹縫(例如第1狹縫45),且以不會藉由第2吸收層42覆蓋其他的狹縫(例如第3狹縫47)的開放方式配置第2吸收層42。
接著,使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合體形成吸收體40。吸收體是如上述在藉由搬送帶等被搬送的過程中與表面薄片等的薄片材接合,且雖未圖示,製造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如此所製造的吸收體40,藉由搬送帶230搬送位在下方的第1吸收層41之際,藉由搬送帶230的吸引機構均等地吸引。另一方面,位在上方的第2吸收層42,因為隔著第1吸收層41被吸引,所以不會均等地被吸引。因此,例如在第2吸收層42形成有狹縫等時,因為沒有藉由吸引機構均等地被吸引,所以會有狹縫間的吸收體切斷或被彎折的虞慮。
可是,位在下方的第1吸收層41,因為是藉由搬送帶230的吸引機構均等地被吸引,所以即使形成有狹縫等的時候,吸收體也不易切斷、或走樣的情況。因此,將形成有狹縫等的第1吸收層41配置在下方為理想。
另一方面,在第2吸收層42因為沒有設置成為曲部的狹縫,所以沒有第1吸收層41的狹縫間這類寬幅短的部分。因此,在轉移第2吸收層42之際,吸收體不易切斷、或歪扭,可穩定地轉移,並可防止吸收體走樣。
又,在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的兩方設置狹縫時,會有疊合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時的位置偏移的產生。例如,在寬方向位置偏移產生時,配置在左右的一對的狹縫的寬幅變窄,而無法規則性的變形、或成為左右不平均的吸收體,會有對吸收性、穿用感造成不良影響的虞慮。
再者,第2吸收層42在形成有第1吸收層41的狹縫的胯下區域S3,配置有第2吸收層42的端部42W重疊在第2狹縫46。因此,藉由比胯下區域S3中的第2狹縫46更位於寬方向內側與寬方向外側的剛性差,吸收體40變的容易彎曲,更穩性穿用使的變形,可降低穿用不舒適感。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參照圖13及圖14針對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進行詳細的說明。圖13是包含吸收體40 的製造裝置200A的工程的部分立體圖,圖14表示製造裝置200A的內部的製造裝置200A的側視圖。此外,第2實施形態的說明中,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構成,是使用同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體的製造裝置200A具備:層積構成第1吸收層41的吸收材的第1層積裝置210;層積構成第2吸收層42的吸收材的第2層積裝置220;搬送帶230;壓製裝置240;以及切斷裝置250。
第1層積裝置210具備:第1層積滾筒211;以及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第2層積裝置220具備:第2層積滾筒221;第2吸收材供給通道222;以及第2收受輥223。
在第2實施的形態的第1層積滾筒211,形成有相當於在前後方向連續配置有第1吸收層41的立體的形狀的凹部216。因此,藉由第1層積滾筒211形成有第1吸收體連續的連續體。
又,在比第1層積裝置210更上游側及第2層積裝置220的下游側,配置有供給包裹第1吸收層41及第2吸收層42的薄紙層95的薄紙供給裝置260。
藉由第1層積滾筒211所形成的連續體轉移到連續的薄紙層95上。此外,在薄紙層95預先塗佈熱熔型接著劑,而構成經由熱熔型接著劑接合第1吸收層41與薄紙層95為理想。
又,如第1實施形態的第1層積滾筒,藉由間歇性被 配置的凹部間歇性形成吸收層時,凹部中的吸收材料的吸引態樣不會成為均一,會有吸收材料的層積分布不穩定的虞慮。可是,如第2實施形態的第1層積滾筒,藉由連續的凹部連續形成吸收層,藉此可穩定吸收材料的層積分布。
在第2層積裝置的下游側的薄紙供給裝置260的更下游側配置有壓製裝置240、與切斷裝置250。壓製裝置240是藉由壓製輥對配置在薄紙層95間的第1吸收層41及第2吸收層42進行壓製加工。此外,圖14中,雖未圖示,可是藉由施予壓製加工,第1吸收層41及第2吸收層42的厚度變薄。又,施予壓製加工之際,藉由在壓製輥與吸收體之間配置薄紙層95,可防止紙漿纖維、SAP附著在壓製輥的情況。
此外,在本實施的形態,雖構成將薄紙層95配置在第1吸收層41的下方,且將薄紙層95配置在第2吸收層42的上方,可是例如設置任一方的薄紙層95,藉由其薄紙層95捲入第1吸收層及第2吸收層42,藉此也可構成包裹第1吸收層41及第2吸收層42。
又,在第2層積滾筒221的吸收材供給工程的更上游,藉由將薄紙層95等的薄片供給到形成在第2層積滾筒221的外周面的許多個成形模具的凹部上,也可將構成第2吸收層的吸收材料堆積在薄片上成形吸收體。如此藉由成形吸收體,將第2吸收層按每一薄片配置在第1吸收層的上部,可獲得在第1吸收層與第2吸收層之間設有薄 片的吸收體。
在薄紙層等的薄片的上面及下面預先塗佈熱熔型接著劑,藉由貼合各吸收層與薄片,可防止吸收層與薄片的分離,可獲得更不易走樣的吸收體。
切斷裝置250是將施予壓製加工的第1吸收層及第2吸收層42一片一片切斷。
接著,針對如此所構成的吸收體的製造裝置200A所為的吸收性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進行吸收材供給工程S1011作為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S101。具體而言,將構成第1吸收層41的吸收材層積在第1層積滾筒211的凹部216內。
接著,進行吸引工程S1012作為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S101。具體而言,藉由第1層積滾筒211的吸引機構經由透孔吸引凹部內的空氣。藉由吸引機構吸引吸收材,藉此可一面形成第1狹縫45、第2狹縫46及第3狹縫47,一面形成第1吸收層41的連續體411。
將藉由第1層積滾筒211所成形的第1吸收層41的連續體轉移到搬送帶230的薄紙層95上。第1吸收層41的連續體411是藉由搬送帶230朝向第2層積裝置220被搬送。
接著,藉由第2層積裝置220成形第2吸收層42。此外,第2層積裝置220是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將吸收性物品成形呈每個。經由收受輥223將藉由第2層積滾筒所成形的第2吸收層42層積在第1吸收層41的連續體411 上。
接著,藉由薄紙供給裝置260將連續的薄紙層95供給到第2吸收層42上。藉由薄紙層95夾著第1吸收層及第2吸收層的狀態下,朝向壓製裝置240搬送第1吸收層41及第2吸收層42。藉由壓製裝置對薄紙層95、第1吸收層41及第2吸收層42進行壓製加工之後,藉由切斷裝置250切斷成1片而形成吸收體40。
此外,在第2實施形態,雖是形成第1吸收層的連續體並一片一片地形成第2吸收層,可是第2吸收層也作為連續體成形,且藉由與第1吸收層一起切斷、或與第1吸收層個別切斷而成形吸收體40亦可。
又,在第2實施形態的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的內部,形成有位在搬送方向MD上游側的第1可動區隔壁212d、與位在下游側的第2可動區隔壁212e。第1可動區隔壁212d及第2可動區隔壁212e是以朝交叉方向CD延伸的軸(未圖示)為中心,構成各自的上端部212f、212g可朝向以雙頭箭頭印A、B表示的方向旋轉。
第1可動區隔壁212d及第2可動區隔壁212e實現上端部212f、212g從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的內壁分離的第1狀態;以及上端部212f、212g抵接於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212的內壁的第2狀態。
在第1狀態,從纖維供給口212b被供給的紙漿纖維是一面分散到第1可動區隔壁212d與第2可動區隔壁212e之間的主徑路R1;比第1可動區隔壁212d更上游側 的上游徑路R2;以及比第2可動區隔壁212e更下游側的下游徑路R3一面落下,而被供給到第1層積滾筒211的外周面。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與紙漿纖維被混合的狀態下,理想是在被同樣被混合的狀態供給到成形模具內的整體。
另一方面,在第2狀態,從纖維供給口212b被供給的紙漿纖維沒有被供給到上游徑路R2及下游徑路R3而僅被供給到第1可動區隔壁212d與第2可動區隔壁212e之間的主徑路R1。
又,聚合物供給路212c是可朝上下方向HD移動地被構成。在聚合物供給路212c接近第1層積滾筒211的狀態下,沒有將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供給到上游徑路R2及下游徑路R3,而降低含在吸收體40的表側及裏側的表層部分的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的量。
如此,藉由將第1可動區隔壁212d及第2可動區隔壁212e設成可動,或朝上下方向移動聚合物供給路212c的位置,調整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的供給徑路,可減少含在吸收體40的表側及裏側的表層部分的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的量。因此,在吸收體40的表側及裏側的表層部分可設置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的比率少的吸收纖維層。
(變形例)
接著,一面參照圖面一面針對變形例1~5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的吸收體40G、40H、40I、40J及40K的構成 進行說明。此外,在與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同一部分標示同一符號,以不同的部分為主進行說明。圖15為變形例1~5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的吸收體的俯視圖。圖16表示變形例的吸收體的變形前的狀態與變形後的狀態的模式剖視圖。圖16表示吸收體的寬幅狹窄區域S32中的長方向中心的剖面。此外,圖15中,以實線表示位在上側的吸收層,並藉由一點鏈線表示位在下側的吸收層。
變形例1的吸收體40G是如圖15(a)所示,與第1實施的形態的吸收體40比較,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的配置變成相反。亦即,第1狹縫45、第2狹縫46及第3狹縫47、形成有凹部55的第1吸收層41被配置在上側(表面薄片側),在下側(裏面薄片側)配置有沒有形成狹縫等的砂漏形狀的第2吸收層42。
前述實施形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雖是接合位在下方的第1吸收層與位在上方的第2吸收層之後,從位在上側的第2吸收層側接合表面薄片,且藉由從位在下側的第1吸收層側接合裏面薄片而被形成,可是例如藉由將表面薄片與裏面薄片設成相反的配置而接合在吸收體,可形成將第1吸收層設在表面薄片側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具體而言,接合位在下方的第1吸收層與位在上方的第2吸收層之後,從位在上側的第2吸收層側接合裏面薄片,從位在下面的第1吸收層側接合表面薄片,且將外裝薄片接合在裏面薄片側,藉此,可形成將第1吸收層設在 表面薄片側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變形例2的吸收體40H是如圖15(b)所示,第1吸收層位置在下方,第2吸收層位置在上方。第1吸收層的凹部55僅被形成在比形成在胯下區域的第2狹縫46更前方,在比第2狹縫46更後方沒有被形成。在第1吸收層形成有3條的狹縫。
變形例3的吸收體40I是如圖15(c)所示,在第2狹縫46的寬方向中的內側端部附近配置有第2吸收層的寬方向中的外側端部。再者,在第3狹縫的寬方向外側形成有第4狹縫56。
變形例4的吸收體40J,是在下方配置形成有狹縫的第1吸收層,第2吸收層位在上方。變形例4的第1吸收層在俯視觀看呈長方形狀,藉由第2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被製造。
此外,關於其他的變形例的吸收體,也可藉由第2實施形態的製造方法進行製造。例如,切斷連續體之際,藉由沿著吸收層的外形切斷,可製造其他的變形例的吸收體。
變形例5的吸收體40K,是對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體40進一步追加吸收層的例子。在第2吸收層的上側層積有沒有形成曲部的上層吸收層57。圖15中,藉由兩點鏈線表示上層吸收層57。
上層吸收層57與其他的吸收層比較,增加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的構成比率而構成。上層吸收層57是配置在 抵接於穿用者的臀部的後腰圍區域S2。藉由將上層吸收層57配置在對應於穿用者的臀部的部分,藉此,減少往臀部的排泄物的回流量,可使肌膚的舒適性提昇。
〔其他的實施形態〕
如上述,雖經由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揭示本發明的內容,可是成為該揭示的一部分的論述及圖面,並不應理解為限定本發明者。由該揭示該業者可明白各式各樣的替代實施的形態、實施例及運用技術。
例如,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以短褲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褲進行說明,可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也適用於展開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失禁用墊片及生理用衛生棉等。
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使用狹縫、彈性材或剛性變化的邊界部分構成吸收體彎曲,可是也可將吸收體的厚度作薄,或對吸收體施予壓花加工來構成使吸收體彎曲。
又,本實施的形態的吸收性物品雖具備側端部彈性材49,可是也可不具備側端部彈性材49。又,防漏壁雖為了防止來自胯間的側漏而具有起立部(側彈性材90),但也不一定要具有側彈性材90。
在本實施形態,吸收體40雖是第1吸收層41與第2吸收層42的兩層構造,可是本發明的穿用物品的吸收體40也可由3層以上所構成。此外,即使藉由複數個吸收層構成吸收體40時,僅第1吸收層具有胯下區域中的曲 部,其他的吸收層也可構成不具有胯下區域中的曲部即可。因此,第1吸收層以外的其他的吸收層也可具有胯下區域以外的區域中的曲部。
此外,本實施的形態中的吸收體的成形模具,雖是在底部及壁部形成有透孔的3D網眼構造,可是例如也可僅在底部形成有透孔的2D的網眼構造。
可是,藉由使用3D網眼構造的成形模具,可在形成於吸收層的狹縫的側面設置只有紙漿纖維的層。藉由在狹縫的側面設置僅有紙漿纖維的層,在混合紙漿與粒狀的SAP的吸收體,在製造中、使用中可抑制粒狀的SAP往狹縫脫落的情況。因此,可減少製造時的損失,且可使作為狹縫的功能的彎折效果、排泄物的擴散吸收效果發揮。
又,形成在吸收體的狹縫的數量並沒有限制。具體而言,在吸收體的胯下區域S3,只要相對於朝將寬方向的吸收體的長度尺寸分成兩部分的前後方向延伸的假想中心線EL呈對稱被配置即可,也可為7個以上。
此外,本實施的形態的吸收性物品,雖在吸收體40的外方向側配置有裏面薄片與外裝薄片,可是不限於該構成,也可在吸收體40的外方向側僅配置有外裝薄片,也可僅配置有裏面薄片。
如此,本發明當然也包含在這裡沒有記載的各式各樣的實施的形態等。因此,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僅藉由來自上述的說明的妥當的申請專利範圍的發明特定事項予以決定。
1‧‧‧用後即棄式紙尿布(用後即棄式紙尿布)
3‧‧‧腰部皺褶
3A‧‧‧腰部彈性材
4、4’‧‧‧前腰圍側緣部
5‧‧‧腿部皺褶
5F‧‧‧前腿圍彈性材
5R‧‧‧後腿圍彈性材
6、6’‧‧‧後腰圍緣部
7‧‧‧腰圍皺褶
7A‧‧‧腰部彈性材
8‧‧‧中間胯下緣部
10‧‧‧表面薄片
15‧‧‧第二薄片
20‧‧‧吸收體表面被覆薄片
30‧‧‧吸收體裏面被覆薄片
40、40G、40H、40I、40J、40K‧‧‧吸收體
40C‧‧‧中央部分
40D‧‧‧下側區域
40M‧‧‧中間部分
40N‧‧‧寬幅狹窄部
40S‧‧‧側端部分
40U‧‧‧上側區域
41‧‧‧第1吸收層
41BL、41FL‧‧‧寬幅寬部
41N‧‧‧寬幅狹窄部
42‧‧‧第2吸收層
42N‧‧‧中央部
42W‧‧‧外側端部
43‧‧‧彈性材被覆薄片
44‧‧‧第1彈性材
45‧‧‧第1狹縫
46‧‧‧第2狹縫
47‧‧‧第3狹縫
48‧‧‧第2彈性材
49‧‧‧側端部彈性材
50A‧‧‧側緣部
55‧‧‧凹部
56‧‧‧第4狹縫
57‧‧‧上層吸收層
60‧‧‧側部薄片
70F‧‧‧前側外裝頂面薄片
70R‧‧‧後側外裝頂面薄片
80F‧‧‧前側外裝背面薄片
80R‧‧‧後側外裝背面薄片
90‧‧‧側彈性材
95‧‧‧薄紙層
100‧‧‧外裝中央薄片
200‧‧‧製造裝置
200A‧‧‧製造裝置
210‧‧‧第1層積裝置
211‧‧‧第1層積滾筒
212‧‧‧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
212a‧‧‧下部開口
212b‧‧‧纖維供給口
212c‧‧‧聚合物供給路
212d‧‧‧第1可動區隔壁
212e‧‧‧第2可動區隔壁
212f、212g‧‧‧上端部
213‧‧‧第1收受輥
215‧‧‧成形模具
216‧‧‧凹部
216a‧‧‧底部
216b‧‧‧壁部
217‧‧‧凸部
220‧‧‧第2層積裝置
221‧‧‧第2層積滾筒
222‧‧‧第2吸收材供給通道
223‧‧‧收受輥
230‧‧‧搬送帶
231‧‧‧帶式機構
232‧‧‧驅動輥
233‧‧‧從動輥
234‧‧‧吸引機構
240‧‧‧壓製裝置
250‧‧‧切斷裝置
260‧‧‧薄紙供給裝置
411‧‧‧連續體
S1‧‧‧前腰圍區域
S2‧‧‧後腰圍區域
S3‧‧‧胯下區域
S31‧‧‧中間胯下部(腹側)
S32‧‧‧寬幅狹窄區域
S33‧‧‧中間胯下部(臀部側)
[圖1]為實施的形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概略立體圖。
[圖2]為實施的形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展開俯視圖。
[圖3]為沿著圖2所示的X1-X’1線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寬方向剖視圖。
[圖4]為沿著圖2所示的X2-X’2線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長方向剖視圖。
[圖5]為沿著圖2所示的X3-X’3線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寬方向剖視圖。
[圖6]為實施的形態的吸收體的俯視圖。
[圖7]為實施的形態的吸收體的立體圖。
[圖8]為沿著模式表示實施的形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穿用狀態的X1-X’1線的剖視圖。
[圖9]為模式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穿用狀態的剖視圖(合腿時)。
[圖10]為說明吸收體的製造方法中的製造工程用的圖。
[圖11]為包含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體的製造裝置的製造工程的部分立體圖。
[圖12]表示第1實施形態的吸收體的製造裝置的內部的製造裝置的側視圖。
[圖13]為包含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體的製造裝置的製造工程的部分立體圖。
[圖14]表示第2實施形態的吸收體的製造裝置的內部的製造裝置的側視圖。
[圖15]為變形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吸收體的俯視圖。
[圖16]為變形例的用後即棄式紙尿布1的吸收體的剖視圖。
200‧‧‧製造裝置
222‧‧‧第2吸收材供給通道
220‧‧‧第2層積裝置
221‧‧‧第2層積滾筒
42‧‧‧第2吸收層
232‧‧‧驅動輥
234‧‧‧吸引機構
223‧‧‧收受輥
41‧‧‧第1吸收層
40‧‧‧吸收體
42‧‧‧第2吸收層
212b‧‧‧纖維供給口
212c‧‧‧聚合物供給路
212‧‧‧第1吸收材供給通道
212a‧‧‧下部開口
210‧‧‧第1層積裝置
213‧‧‧第1收受輥
231‧‧‧帶式機構
211‧‧‧第1層積滾筒
230‧‧‧搬送帶
233‧‧‧從動輥
47‧‧‧第3狹縫
55‧‧‧凹部
45‧‧‧第1狹縫
46‧‧‧第2狹縫
HD‧‧‧上下方向
MD‧‧‧搬送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係具有:朝穿用者的身體前側與身體後側延伸的前後方向;正交於前述前後方向的寬方向;朝向前述穿用者的內方向;以及朝向與前述內方向相反側的外方向,且具有吸收體,該吸收體是形成有構成可朝前述內方向或前述外方向呈凸的彎曲的曲部之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形成構成前述吸收體的第1吸收層的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以及構成前述吸收體,且形成與前述第1吸收層層積的第2吸收層的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前述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是相對於將前述寬方向的前述吸收體的長度尺寸分成兩等分朝前述前後方向延伸的假想的中心線一面對稱形成前述曲部一面形成前述第1吸收層,前述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是在抵接於前述穿用者的胯間部的胯下區域,不設置前述曲部而形成前述第2吸收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曲部是藉由:構成前述吸收體的前述第1吸收層或形成於前述第2吸收層的狹縫;及在前述第1吸收層或前述第2吸收層,比周圍的前述第1吸收層或前述第2吸收層的基重更低的基重的低基重區域中的至少一方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是層積前述第2吸收層而形成藉由前述第2吸收層覆蓋形成在前述第1吸收層的前述曲部的一部分的區域,且藉由前述第2吸收層以開放的方式不覆蓋前述曲部的其他的區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是在前述胯下區域中的前述寬方向中央形成朝前述前後方向延伸的第1曲部,且在比前述第1曲部更位於寬方向兩外側形成朝前述前後方向延伸的第2曲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2吸收層形成工程,是形成前述第2吸收層並藉由前述第2吸收層覆蓋形成在前述第1吸收層的前述第1曲部,且藉由前述第2吸收層不完全覆蓋前述第2曲部,而開放前述第2曲部的一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是在比前述第2曲部更位於寬方向兩外側形成朝前述前後方向延伸的第3曲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具有在前述前後方向以伸長的狀態設置彈性材以使該彈性材在前述吸收體的厚度方向重疊於前述曲部之彈性材配置工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 的製造方法,其中,包含:吸收材供給工程,該吸收材供給工程是前述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及前述第2吸收層工程之中至少任一方形成有相當於前述第1吸收層或前述第2吸收層的立體的形狀的凹部,且形成有可吸引前述凹部內的空氣的透孔的成形模具,供給構成前述吸收體的吸收材料;以及吸引工程,該吸引工程是吸引前述吸收材料,形成前述第1吸收層或前述第2吸收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包含:吸收材供給工程,該吸收材供給工程是前述第1吸收層形成工程及前述第2吸收層工程中的至少任一方,形成有相當於前述第1吸收層或前述第2吸收層朝前後方向連續被配置的立體的形狀的凹部,且形成有可吸引前述凹部內的空氣的透孔的成形模具,供給構成吸收體的吸收材料;吸引工程,該吸引工程是吸引前述吸收材料,形成連續有前述第1吸收層或前述第2吸收層的連續體;以及切斷工程,該切斷工程是沿著前述寬方向切斷前述連續體,形成前述第1吸收層或前述第2吸收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成形模具的前述凹部具備有:朝前述前後方向及前述寬方向延伸被配置的底部;以及從前述底部立起朝前述內方向及前述外方向延伸的壁部,在前述壁部形成有前述透孔, 前述吸引工程至少經由前述壁部的前述透孔吸引前述吸收材料,形成前述第1吸收層或前述第2吸收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記載的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其中,具有:形成比前述吸收體更位於前述內方向側的表面薄片的表面薄片形成工程;形成比前述吸收體更位於前述外方向側的裏面薄片的裏面薄片形成工程;在前述表面薄片與前述吸收體之間配置第二薄片的第二薄片配置工程;以及在前述第二薄片與前述裏面薄片之間配置前述吸收體,分別接合前述表面薄片、前述第二薄片、前述裏面薄片及前述吸收體,將前述表面薄片、前述第二薄片、前述裏面薄片及前述吸收體予以一體化的接合工程,前述第二薄片配置工程是配置前述第二薄片,使前述第二薄片的寬方向中的兩端部位在前述曲部的附近。
TW101131013A 2011-08-29 2012-08-27 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TW2013364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5850A JP6005916B2 (ja) 2011-08-29 2011-08-29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6480A true TW201336480A (zh) 2013-09-16

Family

ID=47755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1013A TW201336480A (zh) 2011-08-29 2012-08-27 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38822A1 (zh)
EP (1) EP2750646B1 (zh)
JP (1) JP6005916B2 (zh)
CN (1) CN103781447B (zh)
AR (1) AR087702A1 (zh)
TW (1) TW201336480A (zh)
WO (1) WO201303115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4071B2 (en) 2013-08-14 2021-03-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52839B (zh) * 2021-03-02 2022-01-11 三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環保衛生棉的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86346B2 (ja) * 2010-02-27 2014-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PL3028687T3 (pl) * 2014-12-05 2017-09-29 Fameccanica.Data S.P.A. Urządzenie oraz sposób do wytwarzania kompozytowej uelastycznionej wstęgi z przerywanymi elastycznymi sekcjami
US9913763B2 (en) 2015-10-30 2018-03-1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channels
IT201800002181A1 (it) * 2018-01-30 2019-07-30 Gdm Spa Apparato e metodo di formatura di una imbottitura assorbente
US11850129B2 (en) 2019-04-10 2023-12-26 Zuiko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core used in disposable wearable article
JP7402147B2 (ja) 2019-12-23 2023-12-20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4149403A4 (en) * 2020-05-14 2024-01-24 Essity Hygiene & Health Ab ABSORBENT PANTY-TYPE ARTICLE
EP4149404A4 (en) * 2020-05-14 2024-01-03 Essity Hygiene & Health Ab ABSORBENT ITEM WITH A LUBRICA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34268C (en) * 1994-06-13 2005-10-04 Frederich Oma Lassen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 body-accommodating absorbent core
SE504147C2 (sv) * 1994-10-19 1996-11-25 Marlene Sandberg Blöja eller liknande hygienprodukt, innefattande en absorptionskropp med en urtagning, som består av en central del och från dennas kant i olika riktningar utskjutande kanaler
JP3909953B2 (ja) * 1998-05-12 2007-04-25 ユニ・チャームペットケア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2001190581A (ja) * 2000-01-12 2001-07-17 Nippon Kyushutai Gijutsu Kenkyusho:Kk 失禁用吸収パッド
JP3811000B2 (ja) * 2000-11-30 2006-08-16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US7795492B2 (en) * 2001-08-31 2010-09-14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openings in the absorbent body
JP4229309B2 (ja) * 2001-09-07 2009-02-25 株式会社日本吸収体技術研究所 吸水により中央部で立体化する吸収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吸収体製品
US20030135177A1 (en) * 2002-01-16 2003-07-17 Andrew Baker Absorbent articles containing multi-component core composite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US6982052B2 (en) * 2002-09-26 2006-01-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air forming an article having a plurality of superimposed fibrous layers
JP3959339B2 (ja) * 2002-11-12 2007-08-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US6888044B2 (en) * 2002-12-23 2005-05-03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High capacity absorben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WO2004080361A1 (ja) * 2003-03-12 2004-09-23 Livedo Corporation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US20040193127A1 (en) * 2003-03-26 2004-09-30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n absorbent structure
US20050124953A1 (en) * 2003-12-04 2005-06-09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Absorbent article with segmented and separated absorbent structure
US20050148258A1 (en) * 2003-12-31 2005-07-07 Jayant Chakravarty Absorbent structures having enhanced flexibility
JP4261420B2 (ja) * 2004-05-12 2009-04-30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092319B2 (ja) * 2004-09-06 2008-05-28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455241B2 (ja) * 2004-09-14 2010-04-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生理用ナプキン
JP4683892B2 (ja) * 2004-09-30 2011-05-18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パッド
JP4459013B2 (ja) * 2004-10-20 2010-04-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4580740B2 (ja) * 2004-11-26 2010-11-1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パッド
US20060135933A1 (en) * 2004-12-21 2006-06-22 Newlin Seth M Stretchable absorbent article featuring a stretchable segmented absorbent
US20060173434A1 (en) * 2005-02-02 2006-08-03 Zoromski Paula K Ultra thin absorbent article including a hot melt superabsorbent polymer composition
JP4557914B2 (ja) * 2005-03-23 2010-10-06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おむつ
US20070078422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Tyco Healthcare Retail Services Ag Absorbent article configured for controlled deforma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8198506B2 (en) * 2006-04-21 2012-06-1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Stabilized absorbent composite
AU2007329938B2 (en) * 2006-12-07 2013-07-04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ing article
EP2092918A4 (en) * 2006-12-13 2012-06-27 Uni Charm Corp ABSORBENT ARTICLE
JP5224400B2 (ja) * 2007-03-01 2013-07-03 株式会社大貴 吸収体及び該吸収体を使用する衛生用品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652387B2 (ja) * 2007-10-03 2011-03-16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折り返し部を有する吸収体製品
JP5164602B2 (ja) * 2008-02-25 2013-03-21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386123B2 (ja) * 2008-07-31 2014-01-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JP5215819B2 (ja) * 2008-11-14 2013-06-19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個包装体
JP2010227543A (ja) * 2009-03-02 2010-10-14 Uni Charm Corp 吸収体成型転写機構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351617B2 (ja) * 2009-06-05 2013-11-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5581034B2 (ja) * 2009-10-19 2014-08-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5404379B2 (ja) * 2009-12-28 2014-01-29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486346B2 (ja) * 2010-02-27 2014-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5486348B2 (ja) * 2010-02-27 2014-05-0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5623828B2 (ja) * 2010-08-31 2014-11-12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939773B2 (ja) * 2010-12-22 2016-06-22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吸収層
JP5783719B2 (ja) * 2010-12-28 2015-09-24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体液吸収性のコアを含む体液吸収性物品
US9216116B2 (en) * 2012-12-10 2015-12-2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channels
EP2740449B1 (en) * 2012-12-10 2019-01-2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high absorbent material conten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4071B2 (en) 2013-08-14 2021-03-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752839B (zh) * 2021-03-02 2022-01-11 三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環保衛生棉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31150A1 (en) 2013-03-07
US20140338822A1 (en) 2014-11-20
EP2750646A1 (en) 2014-07-09
EP2750646B1 (en) 2018-01-31
AR087702A1 (es) 2014-04-09
CN103781447A (zh) 2014-05-07
JP6005916B2 (ja) 2016-10-12
JP2013046663A (ja) 2013-03-07
EP2750646A4 (en) 2015-02-25
CN103781447B (zh) 2016-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336480A (zh) 吸收性物品的製造方法
JP5897829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CA2977982C (en) Disposable absorbent core and disposable absorbent assembly including sam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EP2654649B1 (en) Absorbent layer for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W201325571A (zh) 用後即棄式穿著用物品
AU2010221060A1 (en) Absorber forming and transferring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bsorbent article
WO2013035317A1 (en) Disposable wearing article
JP5996448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3719975B2 (ja) 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WO2013187265A1 (ja) 吸収性物品
JP4461094B2 (ja)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の吸収用積層体および該吸収用積層体を備えた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
JP6038456B2 (ja) 吸液層を有する使い捨て着用物品
JP6029734B2 (ja)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吸収層の製造方法
JP5993591B2 (ja) 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
JP6314069B2 (ja)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