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3372U - 自行小车及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行小车及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73372U
CN203173372U CN 201320173216 CN201320173216U CN203173372U CN 203173372 U CN203173372 U CN 203173372U CN 201320173216 CN201320173216 CN 201320173216 CN 201320173216 U CN201320173216 U CN 201320173216U CN 203173372 U CN203173372 U CN 203173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carriage
track adjusting
wheel
support frame
adjust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732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ua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ua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ua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uachangda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7321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73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73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7337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小车,包括:具有两相对侧壁的支撑框架、可旋转设置于所述两相对侧壁内侧的且同轴设置的至少一对行走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底部的吊挂装置;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相对侧壁上且行走轮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侧导向轮;且所述侧导向轮相对于行走轮的设置位置如下:行走轮设于工字型轨的下缘上侧时,所述侧导向轮位于工字型轨下缘外侧,且所述工字型轨下缘外侧对准所述侧导向轮的外周面;侧导向轮的旋转轴线与工字型轨的延伸方向垂直或呈不小于60度的锐角。本实用新型的自行小车能够避免在转弯时发生憋车现象。本实用新型另外还公开一种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Description

自行小车及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自行小车输送系统的自行小车。本实用新型同时涉及应用所述自行小车的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自行小车输送系统是一种自动化输送系统,其通过设置于轨道上的自行小车将生产、仓储过程中需要输送的物料输送到不同的工艺节点,自行小车在可编程逻辑器件(PLC)的控制下,可完成物料的装载、输送、搬运、积放存储、分流合流等操作。
典型的自行小车输送系统包括自行小车、输送轨道、滑触线、电动葫芦、吊具等部件。输送轨道在常规情况下选用标准的工字钢轨,也可以采用H型刚或者铝合金型材的铝轨。自行小车分为具有驱动动力的驱动小车(也称为主车)和不带驱动力的随动小车(也称为副车)。驱动小车一般包括支架、主动轮、从动轮、吊挂装置、驱动电机和减速器等部件,随动小车不含有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滑触线设置方向与输送轨道同向,其主要作用是为驱动小车以及电动葫芦提供工作电源以及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驱动信号。电动葫芦设置于自行小车下方,在电动葫芦下方设置吊具,吊具在电动葫芦控制下起吊物料。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是为驱动小车提供动力的部件,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主动轮连接。
在附图1中提供了一种自行小车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自行小车包括驱动电机1、减速器2、行走轮和支撑框架。其中,所述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与减速器2相连,二者设置于自行小车的支撑框架上。自行小车支撑框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挡板: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两挡板通过螺栓轴5连接在一起。所述减速器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3-1的外侧,驱动电机1设置于减速器2外侧。所述自行小车两行走轮包括驱动轮3-3-1和随动轮3-3-2。两者均为扁圆柱体形结构,在中心位置一体或装配设置有同轴的旋转轴,在一侧边缘设置有凸起的轮缘。如图1中所示,驱动轮3-3a上设置凸起的轮缘3-3-1,随动轮3-3b上设置有凸起的轮缘3-3-2。所述驱动轮3-3a和随动轮3-3b分别通过轴承设置于第一挡板3-1的内侧和第二挡板3-2的内侧相对应位置。其中,驱动轮3-3a的旋转轴与减速器2的输出轴连为一体或通过齿轮连接,其可在减速器输出轴的带动下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轮3-3a转动。上述自行小车应用于工字型输送轨道4上时,驱动轮3-3a和随动轮3-3b分别设置于工字型轨4的下缘上侧,且轮缘刚好位于工字型轨的下缘的外侧一定距离处。
所述螺栓轴5的两端部均设置有螺纹,在上述两挡板通过螺栓轴装配后可通过螺栓固定位置,避免挡板向外移动脱落。
此外,所述自行小车还包括设置于螺栓轴5上的吊挂装置6,其用于吊挂自行葫芦。
上述的自行小车设置于输送系统的轨道上,通过驱动电机1带动驱动轮3-3a沿工字型轨4行走,从而可带动吊挂装置6上部件运行。然而,在制造工厂的厂房中,工字型轨4需要根据厂房的实际位置合理布置,不可避免的需要设置弯道,在有时候需要分道时轨道也设置为弯道。上述的自行小车在弯曲轨道上转弯时,自行小车的车轮轮缘很容易和工字型轨4的边缘相切,从而造成憋车现象。这一方面影响输送效率和输送的稳定性,也造成了轨道的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小车,以解决现有的自行小车的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另外提供一种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行小车,应用于具有工字型轨的自行小车输送系统,包括:具有两相对侧壁的支撑框架、可旋转设置于所述两相对侧壁内侧的且同轴设置的至少一对行走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底部的吊挂装置;
其中,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相对侧壁上且行走轮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侧导向轮;且所述侧导向轮相对于行走轮的设置位置如下:行走轮设于工字型轨的下缘上侧时,且所述工字型轨下缘外侧对准所述侧导向轮的外周面;侧导向轮的旋转轴线与工字型轨的延伸方向垂直或呈不小于60度的锐角。
优选的,每一对侧导向轮之间的距离可调。
优选的,包括U形架、连接螺栓以及与所述侧导向轮同轴设置的转动轴;
所述U形架的两相对侧壁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在每一延伸部上均设置有通孔;
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设置于U形架的两相对侧壁上;
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U形架容纳开口,在所述容纳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延伸部上通孔的连接孔;
所述U形架设置于所述U形架容纳开口中,且其U形开口朝向所述支撑框架两侧壁内侧空间,所述延伸部上的通孔与连接孔相对准,连接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和与之对准的连接孔,通过螺母将U形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上。
优选的,在所述延伸部、支撑框架和/或螺母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或调节螺母,以调节U形架相对于支撑框架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固定设置于所述U形架侧壁上,所述侧导向轮与转动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可选的,所述侧导向轮与转动轴一体设置,所述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设置于所述U形架上。
可选的,所述侧导向轮的旋转轴线、行走轮的旋转轴线以及工字型轨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可选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减速器和与之连接的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减速器设置于支撑框架上其中一侧壁外侧,其输出轴延伸至该侧壁内侧并在端部一体设置有与该输出轴同轴的第一齿轮;
在所述设置减速器的侧壁与该侧壁上的行走轮之间设置有与该行走轮同轴且同步旋转的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行小车输送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自行小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自行小车,通过设置侧导向轮,在自行小车沿轨道转弯时,轨道下缘与侧导向轮之间可形成滚动摩擦,能够避免发生憋车现象,有利于自行小车稳定运行,并使得输送效率和稳定性得以保障,客观上也避免或减少了对轨道的磨损。
此外,通过设置所述的侧导向轮,可不必在行走轮上设置导向轮缘,这简化了行走轮的制造工艺,有利于节约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自行小车上成对设置的侧导向轮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可调结构,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小车转弯的冗余度,并调节自行小车适应不同宽度的工字型轨。使得自行小车具有适应不同规格轨道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自行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小车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小车的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小车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自行小车进行详细说明。下述实施例的说明中,以设置有驱动电机和减速器的驱动小车为例对自行小车进行说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驱动电机和减速器之外的部分,故未设置上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的随动小车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故本说明书中提及的自行小车,应当理解为至少包括驱动小车和随动小车两种类型。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小车的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小车的实施例的右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小车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中的自行小车包括支撑框架以及设置于其上的行走轮、驱动电机和减速器。
其中,支撑框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侧壁: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以及连接所述两侧壁的螺栓轴5。在所述螺栓轴的两端部设置有螺纹,且所述螺栓轴5的两端分别穿过设置于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上的通过孔,通过紧固螺栓5-1将两侧壁与螺栓轴5固为一体。本实施例中,在两侧壁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的螺栓轴5。通过调节垫片5-3和调节螺母5-2可实现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之间的距离可调。
所述的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为板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平行设置,在此定义朝向两侧壁之间的一侧为内侧,远离所述侧壁的一侧为外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处定义内侧和外侧仅仅是为了方便对设置于支撑框架侧壁上的部件的位置进行说明,其不并具有除此之外的其它用意和目的。
此外,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连接所述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可以是除上述螺栓轴5之外的其它部件,例如,连接板、连接柱等任何能够将两侧壁固连并分开固定距离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两侧壁之间也可以为焊接、一体成型等一体式结构。
此外,所述的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也可以为除上述的板状结构之外的其它结构,任何能够支撑设置于其上的行走轮和驱动装置(包括减速器和驱动电机)的结构均可应用于此。
此外,在所述螺栓轴5的下方还设置有吊挂装置6,其用于吊挂自行葫芦。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在所述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的内侧还至少设置有一对行走轮,如图中的第一行走轮3-3a和第二行走轮3-3b。其中,所述两行走轮分设于两侧壁上,且同轴设置。在行走轮上设置有与其同轴的旋转轴,通过旋转轴和轴承设置于相应侧壁上。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对行走轮,如图4中所示。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以驱动小车为例进行说明,故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3-1上的第一行走轮3-3a也称为驱动轮(或主动轮),设置于第二侧壁3-2上的第二行走轮3-3b也称为随动轮(或从动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行走轮均为扁圆柱体,其四个行走轮结构尺寸均相同,且其装配于支撑框架之后,行走轮的形心位于同一平面上。但这不是必须的,但至少每一对行走轮的结构尺寸需相同,且所有行走轮在装配后下缘需位于同一平面上,方能保证在该自行小车设置于工字型轨道之后,行走轮均与轨道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呈扁圆柱体形,在其中心设置有与其同轴的旋转轴,在其中一种情况下,所述旋转轴与行走轮一体设置,旋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设置于侧壁上,使得行走轮可绕其旋转轴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所述第一侧壁3-1上设置的第一行走轮3-3a为驱动轮,故该驱动轮需与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具体为减速器2和与之连接的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至减速器2。减速器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3-1的外侧,其输出轴穿过该第一侧壁3-1延伸至该侧壁内侧,并在其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1为围绕减速器2的输出轴端部外周设置的周向外齿。
在所述第一行走轮3-3a与所述的第一侧壁3-1之间还设置有与该第一行走轮3-3a同轴且同步旋转的第二齿轮3-3-4。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第一行走轮3-3a,在相应于每一个第一行走轮3-3a均设置有所述的第二齿轮3-3-4。两第二齿轮3-3-4分开固定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齿轮11设置于所述两第二齿轮3-3-4之间,并与所述的两个第二齿轮3-3-4均啮合。所述的第一齿轮11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3-3-4的直径,这有助于在自行小车启动或停止时,避免发送“冲击”现象。有利于平缓启动和停止自行小车。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上且行走轮的下方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侧导向轮7。其中,所述侧导向轮7成对设置。且成对设置的侧导向轮7旋转轴线平行,并与所述工字型轨的延伸方向垂直,(其中,工字型轨的延伸方向与上述的行走轮的旋转轴线也为垂直关系。)
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所述的两对行走轮,设置有两对侧导向轮7。其中,所述侧导向轮7和与其同侧的行走轮的位置关系设置如下:在该自行小车设置于工字型轨4上时,成对设置的行走轮分设于所述工字型轨4的下缘上侧,位于两侧壁的成对设置的侧导向轮7则设置于工字型轨下缘外侧,并且所述工字型轨下缘外侧对准所述侧导向轮的外周面;每一对侧导向轮的两轮轮缘最小距离不小于所述工字型轨的下缘宽度。如上所述,侧导向轮7设置于工字型轨4的下缘外侧,在自行小车通过行走轮沿工字型轨4行走时,用于提供侧导向,避免自行小车脱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的侧导向轮7,可不必在行走轮上设置导向轮缘(如附图1中的轮缘3-3-1),这首先简化了行走轮的制造工艺。其次,在自行小车上设置所述的侧导向轮7还可以是的小车在沿轨道转弯时,轨道下缘与侧导向轮之间形成滚动摩擦,可避免发生憋车现象,有利于自行小车稳定运行,并使得输送效率和稳定性得以保障,客观上也避免或减少了对轨道的磨损。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侧导向轮的旋转轴线与工字型轨的延伸方向并非必须为垂直关系,其也可以呈不小于60的锐角。所述侧导向轮的旋转轴线与行走轮的旋转轴线也并非必须为垂直。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自行小车上的成对设置的侧导向轮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可调结构,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小车转弯的冗余度,并调节自行小车适应不同宽度的工字型轨。使得自行小车具有适应不同规格轨道的通用性。其中的一种实现支撑框架两侧壁的侧导向轮间距可调的结构如下:请参考图2,该结构包括U形架9、连接螺栓10、转动轴8、若干调节垫片10-2以及固定螺母10-1。
所述U形架9的两相对侧壁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未标示),在每一延伸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转动轴8与侧导向轮7同轴一体设置,且转动轴8的两端可通过轴承设置于U形架9的两相对侧壁上,当然,也可设置转动轴8与侧导向轮7轴承连接,转动轴两端固定设置于U形架的两相对侧壁。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壁3-1上设置U形架容纳开口(未标示),在所述U形架容纳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延伸部上通孔的连接孔。
所述U形架9设置于第一侧壁3-1上的U形架容纳开口中,且其U形开口朝向所述支撑框架两侧壁内侧空间。所述延伸部上的通孔与连接孔相对准,连接螺栓10穿过所述通孔和与之对准的连接孔,通过螺母10-2将U形架9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的第一侧壁3-1上。在所述延伸部、支撑框架和/或螺母之间可设置调节垫片10-2或调节螺母10-3,以调节U形架相对于支撑框架的距离,从而调节两侧导向轮之间的间距。上述给出了其中一种侧导向轮间距可调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其还可以有其它结构。例如,可在支撑框架的第一侧壁3-1上设置U形架容纳开口,在开口上下沿均设置向外的延伸部,将与侧导向轮同轴设置的转动轴两端设置于所述延伸部,在上下延伸部上沿垂直所述第一侧壁方向设置若干装配孔,通过将转动轴设置于不同的装配孔中,可实现两侧导向轮距离调节。任何的能够实现成对设置的两侧导向轮间距可调的结构均可应用于此。
上述实施例的自行小车可应用于自行小车输送系统中,在此不再对自行小车输送系统展开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行小车,应用于具有工字型轨的自行小车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两相对侧壁的支撑框架、可旋转设置于所述两相对侧壁内侧的且同轴设置的至少一对行走轮;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底部的吊挂装置;
其中,在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相对侧壁上且行走轮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侧导向轮;且所述侧导向轮相对于行走轮的设置位置如下:行走轮设于工字型轨的下缘上侧时,所述侧导向轮位于工字型轨下缘外侧,且所述工字型轨下缘外侧对准所述侧导向轮的外周面;侧导向轮的旋转轴线与工字型轨的延伸方向垂直或呈不小于60度的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小车,其特征在于,每一对侧导向轮之间的距离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架、连接螺栓以及与所述侧导向轮同轴设置的转动轴;
所述U形架的两相对侧壁的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在每一延伸部上均设置有通孔;
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设置于U形架的两相对侧壁上;
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U形架容纳开口,在所述容纳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延伸部上通孔的连接孔;
所述U形架设置于所述U形架容纳开口中,且其U形开口朝向所述支撑框架两侧壁内侧空间,所述延伸部上的通孔与连接孔相对准,连接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和与之对准的连接孔,通过螺母将U形架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行小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延伸部、支撑框架和/或螺母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或调节螺母,以调节U形架相对于支撑框架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固定设置于所述U形架侧壁上,所述侧导向轮与转动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向轮与转动轴一体设置,所述转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设置于所述U形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导向轮的旋转轴线、行走轮的旋转轴线以及工字型轨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自行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减速器和与之连接的驱动电机;其中,所述减速器设置于支撑框架上其中一侧壁外侧,其输出轴延伸至该侧壁内侧并在端部一体设置有与该输出轴同轴的第一齿轮;
在所述设置减速器的侧壁与该侧壁上的行走轮之间设置有与该行走轮同轴且同步旋转的第二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
10.一种自行小车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自行小车。
CN 201320173216 2013-04-09 2013-04-09 自行小车及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3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73216 CN203173372U (zh) 2013-04-09 2013-04-09 自行小车及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73216 CN203173372U (zh) 2013-04-09 2013-04-09 自行小车及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73372U true CN203173372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70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7321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3372U (zh) 2013-04-09 2013-04-09 自行小车及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73372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9123A (zh) * 2015-01-22 2015-05-13 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行小车输送系统的浮动系统
CN104648926A (zh) * 2015-01-19 2015-05-27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可用于直线轨道和圆弧轨道的轨道小车
CN105236089A (zh) * 2014-06-26 2016-01-13 (株)新盛Fa 存储装置的传送机
CN108190398A (zh) * 2017-12-22 2018-06-22 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重力可返回传输系统
CN112249628A (zh) * 2019-10-10 2021-01-22 浙江上格时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水貂大衣带上下料机构的吊挂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36089A (zh) * 2014-06-26 2016-01-13 (株)新盛Fa 存储装置的传送机
CN104648926A (zh) * 2015-01-19 2015-05-27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可用于直线轨道和圆弧轨道的轨道小车
CN104609123A (zh) * 2015-01-22 2015-05-13 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行小车输送系统的浮动系统
CN108190398A (zh) * 2017-12-22 2018-06-22 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重力可返回传输系统
CN112249628A (zh) * 2019-10-10 2021-01-22 浙江上格时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水貂大衣带上下料机构的吊挂系统
CN112249628B (zh) * 2019-10-10 2022-04-15 浙江上格时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水貂大衣带上下料机构的吊挂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73372U (zh) 自行小车及自行小车输送系统
CN105501011A (zh) 公铁两用车铁路走行装置
CN106946161B (zh) 一种搬运汽车零部件的起重机
CN101476407B (zh) 车辆搬运器
CN103895999A (zh) 穿梭车
CN201979278U (zh) 转向架组装台车
CN202880776U (zh) 双螺纹升降转运车
CN209012535U (zh) 一种市政雨污管道铺设装置
CN115783634B (zh) 一种轨道车辆智能生产线的工件限位装置及其限位方法
CN209602033U (zh) Agv小车用楔形提升装置、楔形提升器以及agv小车
CN203486490U (zh) 新型钢卷送料小车
CN201605099U (zh) 冶金桥式起重机大车分别驱动传动系统
CN103466444B (zh) 起重机小车
CN102275851A (zh) 具有托架配重机构的工件升降翻转装置
CN203269097U (zh) 一种圆形堆取料机的端梁行走机构
CN105290778A (zh) 机车驱动单元的组装装置及机车驱动单元的安装方法
CN207158702U (zh) 一种地沟式举升机抬升机构
CN201856079U (zh) 万向轴安装支架
CN204416796U (zh) 绕线轮盘及绕线轮盘支撑件
CN207788885U (zh) 用于锥齿轮箱的装配平台
CN209338034U (zh) 一种立体车库升降机构
CN203283784U (zh) 变压器承载用旋转小车组
CN208008349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管道移动架
CN203359656U (zh) 一种立卧两用恒张力放线车
CN208453082U (zh) 一种机器人底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