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2913U - 双体车 - Google Patents
双体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42913U CN203142913U CN201320005650.6U CN201320005650U CN203142913U CN 203142913 U CN203142913 U CN 203142913U CN 201320005650 U CN201320005650 U CN 201320005650U CN 203142913 U CN203142913 U CN 2031429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binary
- car
- handrail
- bicy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双体车由左右各一辆分体车组成,左右分体车之间用柔性连接,达到提高转向性与平稳性的目的。在两辆分体车之间无连接或用弹性、柔性材料制作的柔性连接件连接,加上用人的双腿和双手作为连接件的人体柔性连接;如双体滑板车,通过人体的双脚和双手实现柔性连接,达到骑车时双脚跨度的调整,重心的调整更自由、使得转向性及刹车性更好。柔性连接的双体车,两脚的开合、扭转、前后、都不受限制,更自由,需要双手双脚需要配合并用,提高了健身、娱乐效果。易学性,安全性也得到提高。柔性连接的双体车可制作出“双体滑板车”、“双体自行车”、“双体式摩托车”、“双体电动车”,“双体汽车”,“双体平衡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体车,尤其是柔性连接的双体车。涉及“双体滑板车”、“双体自行车”、“双体式摩托车”、“双体电动车”,“双体汽车”,“双体平衡车”。本实用新型所指柔性连接的双体车是由一对左右分体车组成,成对使用的车。双体车可用于健身、娱乐,体育,交通,或作为助行车,竞赛车,或作为运动员训练器材。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94204452.5带有轻武器射击架的双体自行车,它通过前把拉杆,中连杆和后连杆构成连接件,将两辆普通自行车连为一体。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308516.1双体车,本双体车,包括两个左右并列设置的单体车即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主单体车和从单体车能够完全分离且独立运行,主车体与从车体之间是通过一个机械联接机构固连在一起的。上述两种双体车在左右车体之间都是采用刚性连接,而本实用新型目的不一样,实现双体车的方法也不一样。市场上的滑板车都是整体式的,例如最常见的滑板车,前面有一个车把连接到前转向轮,后轮用一个滚轮,使用者站在一个车桥上骑行。而蛙式滑板车的左右脚踏板是通过铰连接在一起,骑行时通过脚的开合来实现向前滑行,两脚的自由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减少了骑行的健身效果与趣味性。还有本人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09103004520《两轮与多轮的无把摇摆自行车》,虽然不用将车体束缚在双腿上,利用“腿靠”来保持人与车体的平衡,这种利用“腿靠”的车较为简洁,本实用新型后面还将提到这种结构,但是这种车双脚也是站在同一个车身上,同样有腿脚伸展不开的感觉,如果将车体分开,让一只脚使用一辆车,滑行时双脚自由多了,如此简单的一步,但本人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的完善双体车系列,本实用新型力图提供一种双体车,是同时左右用一辆分体车,通过人体的双脚和双手实现柔性连接,达到骑车时双脚距离的调整,重心的调整更自由、使得转向性及刹车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对于“双体滑板车”、或者“双体自行车”、或者“双体式摩托车”、或者“双体电动车”、或者“双体平衡车”的双体车,由左右各一辆分体车组成,左右分体车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柔性连接是:在两辆分体车之间无连接或用弹性、柔性材料制作的柔性连接件连接,加上用人的双腿和双手作为连接件的人体柔性连接;也就是左脚站在左分体车的脚踏板上,左手握住左分体车的扶手或单把手,或者是左分体车的左腿靠顶住左腿,反之,右脚站在右分体车的脚踏板上,右手握住右分体车的扶手或单把手,或者是右分体车的右腿靠顶住右腿。双体车不使用时两辆分体车之间是柔性连接或无连接,使用时要加上人体的柔性连接,在刚开始学车时,可在两辆分体车之间增加弹簧、橡筋带等,用弹性、柔性材料制作的柔性连接件。或用连杆机构实现柔性连接,例如用双摇杆机构或平行四连杆机构连接两辆分体车的车身;如双体滑板车,采用柔性连接能使得两个分体车之间的开合距离、前后位置、甚至是速度都是可变的,使操作者感到双脚更自由,重心更易控制。并不是所有的车都能拿来直接作为双体车的分体车使用,要对双体车进行商业运作,必须做些专门的设计。组成双体车的分体车是用单手与单脚控制的,所以要专门为之设计扶手、转向把,脚踏板及车轮的配置。本实用新型所指柔性连接的双体车是包括有扶手、手把、腿靠及方向盘的车子,不包括双脚采上去的滑板,以及车体都被束缚在双腿上的各种轮滑鞋。
双体车有一对扶手或一对单把手,或者有腿靠,或既有扶手或单把手又有腿靠,它们分别被左右手控制,或左右腿控制,它们之间的转角,摆动角度是分别控制的,可同步或不同步。分体车有一个扶手或一个单把手,这里的扶手指不能直接带动轮子转向的手柄,而单手把是指能用单手控制的,能直接带动轮子转向的手柄,如将自行车前把手只保留一半就可以了。扶手或单把手可安装在车体的前部或后部、或者中部。扶手制成直的或弯的,或在直扶手上增加横向的副扶手,甚至扶手可做成半环型的两端都固定在车身上。扶手是固定式或者铰连接式的,固定式的扶手是:扶手直接固定在车身上与车身刚性连接,采用焊接、螺钉紧固扶手等都是固定扶手的方式。铰连接式的扶手是:车身与扶手通过铰连接在一起,铰轴与地面平行,扶手可绕铰转动,车身与扶手之间夹角的大小是可变的,扶手的长度是固定的或者是可调的。扶手的高度是固定的或者是可调的,可调高度的采用拉伸式或者采用折叠式,拉伸式的是用不同粗细的扶手杆做成的套筒形的,折叠式的在扶手中间部位设置铰,通过铰将扶手折叠变短或展开变长。
分体车的轮子采用单排轮或多排轮,全部采用万向轮或全部采用滚轮,或者前面采用万向轮,后面采用滚轮,或者后面采用万向轮,前面采用滚轮,或者前面采用转向轮后面采用滚轮或万向轮,这里的转向轮是指在车把的控制下轮子能直接产生左右转向的轮子。前轮与后轮之间采用刚性结构或柔性结构,轮子安装在车桥的下面或侧面,轮子数量多于一个;前后轮的轮径可以是相等或不相相等,如前轮可用自行车轮后轮可用滑板车轮;这里提到的万向轮是有一个立轴和有一个横轴的轮子,极限滑板专用的组合轮,它包抱基座、主架、悬轴、底座、桥、对轮、轴承等,也归为万向轮;滚轮是只有横轴的轮子,无轮毂的车轮有一个转动横轴线,这里也归为滚轮,安装到车上滚轮的横轴线可与地面平行或倾斜;全部采用万向轮时其立轴与车桥是倾斜的,即立轴与地面不是垂直的,立轴向前进方向倾斜。用滚轮在滑行转向时需要通过扶手配合将车身上提,配合转向。
前轮与后轮之间可采用刚性连接或柔性连接,刚性连接的结构就是前轮与后轮都安装在一个刚性物体上,柔性连接的结构是,前轮与后轮虽然连接在一起,但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仍然能使前轮与后轮相对扭转,可以用不同的结构实现,例如,前轮被车把控制用扭压车把的方法;再例如,双体滑板车用柔性结构车桥,对于结构简单的车,车桥也是指车身车,前轮与后轮被安装在上面,将车桥分为两段,两段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柔性连接件可以用专用弯扭回弹件,也可以用与车桥同样的材料制作为一体,例如塑料,利用其截面和材料本身的弹性实现柔性连接,再例如采用弹性钢板连接两段车桥,一段车桥上连接有扶手,另一段车桥上连接有脚踏板,每段下面都安装有轮子。当用力将扶手绕车桥转动时,脚踏板会形成一个反向的力矩,使车桥的两段发生相对的扭转,两段车桥下的轮子也被迫反向扭转,能使双体车的转向性更好。
双体车在一个分体车上安装左脚踏板,在另一个分体车上安装右脚踏板,或者在分体车上安装左右脚踏板。这里的左脚踏板与右脚踏板是相对的,左右脚踏板可做成对称形的,使用时可左右互换。脚板板为固定式或折叠式,固定式的脚板板是:脚板板被刚性的安装在车身上,折叠式的脚踏板是:脚踏板通过铰,被柔性的安装在车身上;前轮与后轮之间有脚踏板;脚踏板可在车桥的中部间、左边或右边;脚踏板可设置在车桥的中部。如果只将一对分体车作为双体车使用,可配置只需踩一只脚的、较窄的、固定式的脚踏板;如果还想将分体车作为每辆车都能单独骑行的车时,可以在车桥上配置较宽的脚踏板,或两边配置左右脚踏板,并制作成折叠形的,单独使用时将左右脚踏板都打开,两辆车作为双体车同时使用时,不用的两个脚踏板可折叠收拢。从众多自行滑板车的机械式脚踏板可以归纳出,脚踏板可以分为:承重式脚踏板和动力式脚踏板,承重式脚踏板只承受重量,动力式脚踏板即承受重量又要传递动力。而动力式脚踏板又分为,滑轨平移式脚踏板和铰接转动式脚踏板,它们都是利用脚踏板被踩踏后产生的运动,来带动链条或齿条,带动飞轮及主动轮旋转。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包括承重式脚踏板和动力式脚踏板。
双体车可增加动力机构,使双体车能自动进退,作为动力双体车时,至少有一辆分体车上至少有一个轮子为动力驱动轮,驱动轮作为主动轮,能带动双体车进退。这里所指的动力驱动轮,是轮子被链轮、齿轮、或滑轮等传动机构驱动,动能可来自人力,电机,发动机等动力机械,通过减速机构传到轮子的转轴。例如,制作一辆电动双体自行车,它的一个分体车带动力机构,这辆分体车的车桥内侧面设有脚踏板,外侧面安装一个自行车轮,在该轮的后面车桥下设置一个万向轮,扶手设置在车轮的上方,另一端连接到车身上,自行车轮轴处安装一个电动自行车专用的中置电机,该电机内有专用减速机构,只要通上电就行了,双体车的电控开关安装在扶手或单手把旁边,如果将这种车的后面万向轮去掉再加上平衡车控制系统,就成为一辆双体平衡车。另一个分体车结构一样但可以不安装电机的驱动部分,在两轮分体车之间采用人体作柔性连接。反之,分体车也可以前轮用单手把控制的转向轮,后轮配置用电机驱动的滚轮。本实用新型对于柔性连接“双体汽车”,是用连杆机构连接左右分体车。汽车没有扶手或把手,只有方向盘,可以是一个方向盘用人控制,另一个用电器控制。脚踏板就在驾驶室。柔性连接的双体汽车,可通过连杆机构的实现两个分体车之间相对的、六自由度的柔性连接,加上智能控制,控制两分体车之间的距离,前后位置,车体倾斜角度,达到与双体车的转向、速度的最佳配合。可以是一辆分体动力车和一辆分体驾驶车组成双体赛车其转向性与平稳性都会很好。
双体车的刚性连接,通过刚性连接件,将两辆双体车连接成一辆组合式双体车,可以作为整体式滑板车或小推车使用,连接方法是,连接件的一端连接到一辆双体车上,另一端连接到另一辆双体车上。本实用新型的双体车可选择地安装各种刹车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柔性连接是指被连接的两物体之间还可以作相对的运动。一般的专业人员见到本人的样品车或本章的内容都能制作出双体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双体车由左右各一辆分体车组成,左右分体车之间用柔性连接,达到提高转向性与平稳性的目的。在两辆分体车之间无连接或用弹性、柔性材料制作的柔性连接件连接,加上用人的双腿和双手作为连接件的人体柔性连接;如双体滑板车,通过人体的双脚和双手实现柔性连接,达到骑车时双脚跨度的调整,重心的调整更自由、使得转向性及刹车性更好。柔性连接的双体车,两脚的开合、扭转、前后、都不受限制,更自由,需要双手双脚需要配合并用,提高了健身、娱乐效果。易学性,安全性也得到提高。柔性连接的双体车可制作出“双体滑板车”、“双体自行车”、“双体式摩托车”、“双体电动车”,“双体汽车”,“双体平衡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体车的示意图。
图2两辆分体车被刚性连接成双体车的示意图。
图3前轮与后轮之间采用柔性结构的双体车示意图。
图4连杆柔性连接的双体汽车示意图。
图5电动双体自行车示意图。
图中1. 车桥,2.轮座,3. 万向轮,4. 脚踏板,5.铰,6.扶手,7.柔性接件,8. 分体车,9.斜连杆,10. 横连杆,11. 腿靠,1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体车的示意图,图中的双体车是一种双体滑板车,操作人员只要左右脚各踩一辆车身上的脚踏板(4),左右手各握一个扶手(6),就组成为两辆分体车之间柔性连接的双体车,是以人体作为柔性连接件,可以体验旱地双体式滑雪,图1中的双体车是全部采用的万向轮。在车桥(1)的下面安装有轮座(2),轮座(2)下安装有万向轮(3),万向轮(3)的立轴与车桥(1)是倾斜的,前后万向轮(3)之间有脚踏板(4),车桥(1)上连接有扶手(6),车桥(1)与扶手(6)是通过铰(5)连接在一起的,扶手(6)可绕铰(5)转动到需要的角度,铰(5)的轴线与地面平行,铰(5)是安装在车桥(1)的前端,也可组装到车桥(1)的后端,扶手(6)是伸缩式的可调节长短。前轮与后轮之间采用刚性结构。脚踏板(4)是相对的,可不要脚踏板(4)直接踩在车桥(1)上,照样能骑这种双体车。这种双体车的转向性非常好,几乎可原地转,可正滑也可倒着滑行。脚踏板(4)与车桥(1)可用同种材料做为一体。扶手(6)安装在车桥(1)的后部,操作者手握扶手(6),扶手(6)从车桥(1)的后面要经过操作者的双腿内侧,这时是不需要双手握住扶手(6)也能控制滑行,因为扶手(6)这时可以作为腿靠来控制滑行,扶手(6)也可从车桥(1)的后面经过操作者的双腿外侧。扶手(6)安装在车桥(1)的前部,有助于提高转向性。
图2两辆分体车被刚性连接成双体车的示意图。图2中将一对分体车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更加平稳的四轮滑板车,这种滑板车也可作为小推车使用。图2中的组合方式是,将原分体车的车桥上左右的脚踏板(4)拆下,再将脚踏板(4)作为两辆分体车之间的横向连接件,将脚踏板(4)的一端连接到一辆分体车上,另一端连接到另一辆分体车上,使两辆车连接到一起形成一辆被刚性连接的双体车,可用作滑板车或小推车。
图3前轮与后轮之间采用柔性结构的双体车示意图。图3中车桥(1)被分为两段,两段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柔性连接件可以用专用弯扭回弹件,也可以用与车桥(1)同样的材料制作为一体,例如用塑料,利用截面和材料本身的弹性实现柔性连接,本例中的柔性连接件(7)是采用弹性钢板连接两段车桥(1),一段车桥(1)上连接有扶手(6),另一段车桥(1)上连接有脚踏板(4),每段下面都安装有万向轮(3)。当用力将扶手(6)向左或右下压,使其绕车桥(1)纵向转动时,与脚踏板(4)形成一对反向的力矩,使车桥的两段发生相对的扭转,迫使前后万向轮(3)的立轴作相对的反向扭转,能使双体车的转向半径减小,提高转向性能。
图4连杆柔性连接的双体汽车示意图。图中,斜连杆(9)与横连杆(10)用活塞杆及缸体作为连杆,由气动或液压控制伸缩。斜连杆(9)、横连杆(10)与车身组成可调节分体车倾斜角度的连杆机构,图中,分体车(8)向左倾斜,配合双体车向左转向。左右分体汽车(8)之间的车身可由揺杆机构或者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连接在一起,双体车开动时,横连杆(10)的伸缩可调节两分体车之间的跨度。该柔性连接的双体车,可增加两车之间的跨度增加运行平衡性,减少两车之间的跨度有利于减少停车位。能调节车体倾斜角度,提高转向性能。将柔性连接件去掉,分体车能单独使用,多人同行或作为赛车时两车连接一起使用。
图5电动双体自行车示意图。图中,电动双体自行车,它既有扶手(6)又有腿靠(11)。两辆分体车的车身内侧面各设有左右脚踏板(4),外侧面安装一个自行车轮,在该轮的后面车身下设置一个万向轮;也可以是轮子放置在双脚中间,左右脚踏板(4)在外侧面。车轮轴处安装一个电机(12),是自行车专用的中置电机,分体车的电控开关安装在扶手旁边。本例去掉后轮,大前轮采用无毂车轮,脚踏板可以设在轮的中间位置,能成为一辆性能优良的双体平衡车。
Claims (3)
1.双体车,其特征是:对于“双体滑板车”、或者“双体自行车”、或者“双体式摩托车”、或者“双体电动车”、或者“双体平衡车”的双体车,由左右各一辆分体车组成,左右分体车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柔性连接是:在两辆分体车之间无连接或用弹性、柔性材料制作的柔性连接件连接,加上用人的双腿和双手作为连接件的人体柔性连接;双体车有一对扶手或一对单把手,或者有腿靠;或既有扶手或单把手又有腿靠;扶手或单把手可安装在车体的前部或后部、或者中部;扶手是固定式或者铰连接式的;固定式的扶手是:扶手直接固定在车身上;铰连接式的扶手是:车身与扶手通过铰连接在一起,扶手可绕铰转动,车身与扶手之间夹角的大小是可变的;扶手的长度是固定的或者是可调的;分体车的轮子采用单排轮或多排轮;全部采用万向轮或全部采用滚轮,或者前面采用万向轮,后面采用滚轮,或者后面采用万向轮,前面采用滚轮,或者前面采用转向轮后面采用滚轮或万向轮;前轮与后轮之间采用刚性结构或柔性结构;轮子安装在车桥的下面或侧面,轮子数量多于一个;前后轮的轮径可以是相等或不相相等;
双体车在一个分体车上安装左脚踏板,在另一个分体车上安装右脚踏板,或者在分体车上安装左右脚踏板;对于柔性连接“双体汽车”,是用连杆机构连接左右分体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是:双体车可增加动力机构,至少有一辆分体车上,至少有一个轮子为动力驱动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车,其特征是:脚踏板包括承重式脚踏板和动力式脚踏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005650.6U CN203142913U (zh) | 2013-01-07 | 2013-01-07 | 双体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005650.6U CN203142913U (zh) | 2013-01-07 | 2013-01-07 | 双体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42913U true CN203142913U (zh) | 2013-08-21 |
Family
ID=48970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00565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42913U (zh) | 2013-01-07 | 2013-01-07 | 双体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42913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0009A (zh) * | 2013-01-07 | 2014-07-09 | 许昌义 | 双体车 |
CN104859769A (zh) * | 2015-05-27 | 2015-08-26 | 济宁学院 | 可组合的独轮平衡车 |
CN105197150A (zh) * | 2015-10-09 | 2015-12-30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可报警的组合电动滑板车 |
CN105216933A (zh) * | 2014-06-10 | 2016-01-06 | 扬顶(天津)商贸有限公司 | 一种两轮自平衡电动车的车架总成 |
CN110063878A (zh) * | 2019-05-17 | 2019-07-30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可组合成电动小车的双拐杖 |
-
2013
- 2013-01-07 CN CN201320005650.6U patent/CN20314291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10009A (zh) * | 2013-01-07 | 2014-07-09 | 许昌义 | 双体车 |
CN105216933A (zh) * | 2014-06-10 | 2016-01-06 | 扬顶(天津)商贸有限公司 | 一种两轮自平衡电动车的车架总成 |
CN105216933B (zh) * | 2014-06-10 | 2019-04-16 | 扬顶(天津)商贸有限公司 | 一种两轮自平衡电动车的车架总成 |
CN104859769A (zh) * | 2015-05-27 | 2015-08-26 | 济宁学院 | 可组合的独轮平衡车 |
CN105197150A (zh) * | 2015-10-09 | 2015-12-30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可报警的组合电动滑板车 |
CN110063878A (zh) * | 2019-05-17 | 2019-07-30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可组合成电动小车的双拐杖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20080193A (ko) | 2륜형 왕복운동 페달 구동 스쿠터 | |
CN203142913U (zh) | 双体车 | |
AU2007315449A1 (en) | Vehicle with three wheels | |
CN104321245A (zh) | 具有独特的驱动组件的自行车 | |
CN101380987A (zh) | 两轮与多轮的摇摆自行车 | |
CN103910009A (zh) | 双体车 | |
WO2007131427A1 (fr) | Procédés de fabrication et d'utilisation d'un dispositif à roulettes et d'un véhicule de marche à roulettes | |
CN100448737C (zh) | 一种能兼作自行车的运动型滑板车 | |
CN202518415U (zh) | 跑步健身多用自行车 | |
CN201201699Y (zh) | 一种健身运动车 | |
CN205327270U (zh) | 一种自平衡电动滑板车 | |
CN203780683U (zh) | 一种踏板式滑板车 | |
CN201405995Y (zh) | 一种具有倾斜度踏板的踏板车 | |
CN200995743Y (zh) | 娱乐健身车 | |
CN104494745A (zh) | 一种无座式多功能健身脚踏车 | |
CN102381415A (zh) | 用体力驱动的器械 | |
CN103482002B (zh) | 手驱动式燕尾形踏板车 | |
KR102174690B1 (ko) | 3개의 구동부를 구비하고 조향과 동시에 자연각에 의한 틸팅기능을 구사하는 역삼륜 자전거 | |
CN102126535A (zh) | 前轮驱动转向自行车 | |
CN205440735U (zh) | 一种手臂驱动自行滑板车 | |
CN201062073Y (zh) | 轻便自行车 | |
CN204979105U (zh) | 健身自行车 | |
CN206068064U (zh) | 踏步自行车 | |
CN102381421A (zh) | 用体力驱动的器械 | |
CN202011453U (zh) | 一种可折叠踏板驱动轮滑式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