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31448U - 承载件及影像扫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承载件及影像扫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31448U
CN202931448U CN2012205190899U CN201220519089U CN202931448U CN 202931448 U CN202931448 U CN 202931448U CN 2012205190899 U CN2012205190899 U CN 2012205190899U CN 201220519089 U CN201220519089 U CN 201220519089U CN 202931448 U CN202931448 U CN 202931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edestal
plate face
level boar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5190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良
李达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5190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31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31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31448U/zh
Priority to US13/933,188 priority patent/US8854705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39Movement of the main 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9Mounting or support of components or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1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remaining positionally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04N1/1026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using a belt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46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mounting of scanning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影像扫描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该底座上的导杆,罩设在该底座上的透明平板,光学感测器模块及设置在该导杆上,用以承载该光学感测器模块的承载件,其包含供该光学感测器模块设置的第一支架,与该第一支架一端相枢接的第二支架,以及设在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的弹性元件,其恒提供向上支撑力顶抵该第一支架,使该光学感测器模块恒与该透明平板保持接触。

Description

承载件及影像扫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接触式影像感测器(CIS)模块的影像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式影像感测器(Contact type Image Sensor,以下简称CIS)模块为高模块化的光学感测器模块,其中包含光学镜头、感测元件及光电转换电路等。CIS模块由于体积小,被广泛应用于平台式影像扫瞄器内,借以缩小整体机台体积。
但因为CIS模块的有效景深(D.O.F)只有+/-0.3mm,故在平台式影像扫瞄器中,如何使CIS模块能够平稳地在扫瞄移动过程中,保持与其上方放置待扫描文件的透明玻璃板稳定接触,成为扫瞄影像品质良好与否的主要关键,也因此产生许多不同的发明与设计,例如台湾TW364709、TW381801及TW420335专利等。这些专利主要使用承载盒体来容置CIS模块,再透过设置在承载盒体与导引承载盒体移动的传动装置之间的弹性结构,或者设置在承载盒体与CIS模块之间的弹性结构提供向上支撑力量,使CIS模块在扫瞄移动过程中保持与透明玻璃板接触。然而承载盒体不但占用平台式影像扫瞄器的内部许多空间,使得整体机台体积无法有效缩小,且增加组装程序及组装零件数量,不易达到降低成本及轻薄短小的目的。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影像扫描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影像扫描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影像扫描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影像扫描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能有效缩小影像扫瞄器整体机台体积,简化组装程序及减少组装零件数量,以降低成本同时达到轻薄短小的影像扫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承载件,设置在平台式扫描装置的导杆上,用以承载光学感测器模块,其中该承载件包括:第一支架,包括供该光学感测器模块放置的承载部,由该承载部的第一侧边向外延伸的第一枢接部,以及由该承载部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部;第二支架,设在该第一支架下方并包括可沿该导杆滑动地设置于该导杆上的基座,由该基座的第一座端向外延伸并与该第一枢接部对应枢接的第二枢接部,以及设在该基座的与该第一座端相反的第二座端,并与该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且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相配合会限制该第一支架相对该第二支架水平移动;以及弹性元件,设在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并恒向上顶抵该第一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承载件,其中所述的该光学感测器模块是为接触式影像感测器模块,而该承载部包含第一水平板及由该第一水平板的该第一侧边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直立板,该第一水平板上设有螺孔供该感测器模块螺锁固定,该第一枢接部设在该第一直立板上且朝远离该第一水平板方向突伸,并包含第二水平板,两个由该第二水平板的相反两侧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直立板,以及两个分别形成在各该第二直立板的轴孔,且该第二支架的第二枢接部包含两个由该基座向上间隔凸伸并位于该第一轴枢部的各该第二直立板外侧的枢接板,以及两个分别由各该枢接板朝相对应的各该轴孔内凸伸,以与各该轴孔枢接的枢轴。
前述的承载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水平板上邻近各该螺孔处还分别设有定位孔,且该感测器模块的底面还设有对应各该定位孔的定位柱。
前述的承载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支架的基座有开口朝下,可跨设在该导杆上,使该第二支架可沿该导杆滑动,该基座具有顶壁,由该顶壁的两相反长边侧向下延伸的两侧壁,以及由各该侧壁向外凸伸的固定柱,且该弹性元件是双扭簧,其具有提供扭力并分别固定在相对的各该固定柱的两扭力端,以及由该两扭力端朝该基座的第二座端方向向上斜向延伸并恒向上顶抵该承载部的中间段。
前述的承载件,其中所述的该双扭簧的各中间段连接该两扭力端,且该两个中间段的末端高于该第一支架的承载部的第一水平板并形成定位段,该光学感测器模块设置在该承载部与该定位段之间,且该光学感测器模块的靠近该定位段框的侧边还凸设伸入该定位段而与该定位段产生干涉的定位块。
前述的承载件,其中所述的该弹性元件是压簧,其一端固定在该第二支架的基座的顶壁,其另一端恒向上顶抵该第一支架的承载部。
前述的承载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并包含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一直立板连接,该第二板面与该第一板面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连接,且该第一限位部是由该第二板面底面靠近该第二侧边处向下凸伸的凸肋,该第二限位部是形成在该基座且配合该凸肋的限位孔。
前述的承载件,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并包含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一直立板连接,该第二板面与该第一板面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连接,且该第一限位部包含两个由该第二板相反两侧边的末端向下凸伸的凸肋,该第二限位部包含两个由该基座相反两侧壁向外凸伸的凸耳以及两个各别形成在各该凸耳上且配合各该凸肋的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影像扫描装置,其中包括底座、导杆、放置平台、光学感测器模块及承载件。
该底座具有底面及围绕该底面周缘的侧壁;该导杆设置于该底座及该透明平板之间,该放置平台罩设在该底座上,并包括对应该底座的透明平板;该承载件设置在该导杆上,用以承载该光学感测器模块,并包含:第一支架,包括供光学感测器模块放置的承载部,由该承载部的第一侧边向外延伸的第一枢接部,以及由该承载部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部;第二支架,设在该第一支架下方并包括可沿该导杆滑动地设置于该导杆上的基座,由该基座的第一座端向外延伸并与该第一枢接部对应枢接的第二枢接部,以及设在该基座的与该第一座端相反的第二座端,并与该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且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相配合会限制该第一支架相对该第二支架水平移动;以及弹性元件,设在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并恒向上顶抵该第一支架,使该光学感测器模块恒与该放置平台的透明平板保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的该光学感测器模块是为接触式影像感测器模块,且该承载部概呈L形并包含第一水平板及由该第一水平板的该第一侧边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直立板,该第一水平板上设有螺孔供该光学感测器模块螺锁固定,该第一枢接部设在该第一直立板上且朝远离该第一水平板方向突伸,并包含第二水平板,两个由该第二水平板的相反两侧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直立板,以及两个分别形成在各该第二直立板的轴孔,且该第二支架的第二枢接部包含两个由该基座向上间隔凸伸并位于该第一轴枢部的各该第二直立板外侧的枢接板,以及两个分别由各该枢接板朝相对应的各该轴孔内凸伸,以与各该轴孔枢接的枢轴。
前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水平板上邻近各该螺孔处还分别设有定位孔,且该光学感测器模块的底面还设有对应各该定位孔的定位柱。
前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支架的基座跨设在该导杆上,使该第二支架可沿该导杆滑动,且该基座具有顶壁,由该顶壁的两相反长边侧向下延伸的两侧壁,以及由各该侧壁向外凸伸的固定柱,且该弹性元件是双扭簧,其具有提供扭力并分别固定在相对的各该固定柱的两扭力端,以及由该两扭力端朝该基座的第二座端方向向上斜向延伸并恒向上顶抵该承载部的中间段。
前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的该双扭簧的中间段连接该两扭力端,且该中间段的末端高于该第一支架的承载部的第一水平板并形成定位段,该光学感测器模块设置在该承载部与该定位段之间,且该光学感测器模块的靠近该定位段的侧边还凸设伸入该定位段而与该定位段产生干涉的定位块。
前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的该弹性元件是压簧,其一端固定在该第二支架的基座的顶壁,其另一端恒向上顶抵该第一支架的承载部。
前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并包含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一直立板连接,该第二板面与该第一板面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连接,且该第一限位部是由该第二面板底面靠近该第二侧边处向下凸伸的凸肋,该第二限位部是形成在该基座且配合该凸肋的限位孔。又或者,较佳地,该第一限位部包含两个由该第二面板相反两侧边的末端向下凸伸的凸肋,该第二限位部包含两个由该基座相反两侧壁向外凸伸的凸耳以及两个各别形成在各该凸耳上且配合各该凸肋的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承载件及影像扫描装置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借由承载件的第一支架承载光学感测器模块,较以往用以容置光学感测器模块的承载盒体,不但可有效缩减整体机台的体积,减少组装程序及组装零件数量和成本,达到轻薄短小的目的外,设置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弹性元件恒提供向上支撑力量,将第一支架连同光学感测器模块向上顶抵,使光学感测器模块恒与透明平板保持接触,同时第一支架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支架的第二限位部相卡合,可限制第一支架相对第二支架水平移动,使光学感测器模块在扫瞄移动过程中不会左右摆动,以提供良好的扫瞄影像品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影像扫描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影像扫描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影像扫描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其主要显示承载件与导杆及CIS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4是本实施例的承载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2的影像扫描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其中主要显示承载件与导杆及CIS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6是本实施例的承载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承载件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承载件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承载件及影像扫描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影像扫描装置可应用于使用光学感测器模块的接触式影像感测器的平台式扫描器(FB Scanner)或多功能事务机(MFP)。以下将以应用在平台式扫描器(FB Scanner)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影像扫描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底座11,罩设在底座11上的放置平台12,设置于该底座11上的导杆13,接触式影像感测器(Contact type Image Sensor,以下简称CIS)模块14,以及承载件2,其可沿导杆13滑动地设置在导杆13上,用以承载该CI S模块14沿着导杆13移动。
底座11具有底面111及围绕该底面111周缘的侧壁112。放置平台12包括与底座11的侧壁112以例如嵌接的方式相组合的框架121,以及固定在框架121上的透明平板122,例如透明玻璃板。
导杆13与底座11的长边平行地设在底面111上位于中央处,其两端固定在侧壁112的两相对短边或者底面111上。
CIS模块14包含光学镜头、感测元件以及光电转换电路等,并固定在承载件2上而与底座11的短边平行并与导杆13概呈垂直地设置在导杆13上方。此外,如图3及图5所示,CIS模块14的壳体上表面的侧边通常会设置一个以上的耐磨片(skip pad)140,用以与框架121上的透明平板122的下表面以定点滑动磨擦方式直接接触,其材质通常为塑胶或金属,亦可以一体成型在CIS模块14的壳体上。此外,耐磨片亦可以滚珠或滚轮取代而以定点滑动磨擦或滚动磨擦方式与透明平板122的下表面直接接触。
参见图3至图5所示,承载件2包括第一支架21、第二支架22以及弹性元件23。
第一支架21包括供CIS模块14放置的承载部24,由承载部24的第一侧边241向外延伸的第一枢接部25,以及由承载部24的与第一侧边241相反的第二侧边242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部26。
较佳地,承载部24概呈L形并包含供CIS模块14放置其上的第一水平板243,以及由第一水平板243的长边(即第一侧边241)向上垂直延伸,并供CIS模块14的长边侧靠抵的第一直立板244。而且较佳地,第一水平板243概呈T形,并包含第一板面245及第二板面246,第一板面245是长条形板体,且其一条长边(即第一侧边241)与第一直立板244连接,第二板面246概呈矩形并与第一板面245的另一条长边连接,又第一板面245上设有螺孔247供CIS模块14螺锁固定。
此外,为进一步定位CIS模块14,第一板面245上邻近各该螺孔247处还分别设有定位孔248,且CIS模块14的底面还设有对应各该定位孔248的定位柱141(请参见图5),当CIS模块14被放置在第一水平板243上并使定位柱141穿置于相对应的定位孔248时,CIS模块14即被定位在第一支架21上,以便于螺锁固定在第一水平板243上。
较佳地,第一枢接部25设在第一直立板244上且朝远离第一水平板243方向突伸,并包含第二水平板251,两个由第二水平板251的相反两侧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直立板252(图4只显示一个),以及两个分别形成在各该第二直立板252的轴孔253。
且较佳地,第一限位部26是由第二板面246的底面靠近第二侧边242处向下凸伸的凸肋。
再参见图4及图5所示,第二支架22设在第一支架21的下方,并包括可沿导杆13滑动地设置于导杆13上的基座27,由基座27的第一座端271向外延伸并与第一枢接部25对应枢接的第二枢接部28,以及设在基座27的与第一座端271相反的第二座端272,并与第一限位部26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29,且第一限位部26与第二限位部29相卡合会限制第一支架21相对第二支架22水平移动。
较佳地,基座27是为开口朝下而概呈ㄇ形设计,可跨设在导杆13上,使第二支架22可沿导杆13滑动,并具有顶壁273,由顶壁273的两相反长边侧向下延伸的两侧壁274(图4中只显示一侧),以及由各该侧壁274靠近第一座端271处向外凸伸的固定柱275。
第二枢接部28包含两个由基座27的两侧壁274向上间隔凸伸,并位于该第一枢接部25的各该第二直立板252外侧的枢接板281,以及两个分别由各该枢接板281朝相对应的各该第二直立板252上的轴孔253内凸伸,以与各该轴孔253枢接的枢轴282(图4只显示一个)。
第二限位部29是形成在基座27的顶壁273且配合第一限位部(凸肋)26的限位孔。当然,相反地,第一限位部26也可以是限位孔,而第二限位部29则是可穿置于该限位孔内的凸肋。
如图4及图5所示,弹性元件23设在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之间,并恒向上顶抵第一支架21,使CIS模块14恒与放置平台12的透明平板122保持接触。本实施例的弹性元件23是采用双扭簧,其两扭力端231提供扭力并分别固定在基座27的两相反侧壁274的固定柱275上,并具有由该两扭力端231朝基座27的第二座端272方向向上斜向延伸,而恒向上顶抵第一支架21的承载部24的中间段232。该中间段232连接该两扭力端231,且中间段232的末端向上弯折形成高于第一支架21的承载部24的第一水平板243的定位段233,CIS模块14设置在承载部24的第一直立板244与定位段233之间,且CIS模块14的靠近定位段233的侧边还凸设伸入该定位段233的定位块142(参见图5),其与定位段233产生干涉以限制CIS模块14向上脱离承载部24。
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影像扫描装置还包括设在底座11的底面111上,靠近导杆13一端的马达传动组件31,以及输送带32,其套设在设置于导杆13两端外侧的滑轮15与齿轮16之间。其中与马达传动组件31位于同一侧的齿轮16受马达传动组件31驱动而带动输送带32在滑轮15与齿轮16之间绕行。又参见图5所示,基座27的侧壁274还设有输送带固定部276,用以将第二支架22固定在输送带32上,使承载件2能被输送带32牵动而带动CIS模块14在导杆13的两端之间滑动以进行文件扫瞄作业。
借此,承载件2透过设置在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之间的弹性元件23提供向上支撑力量,将第一支架21连同CIS模块14向上顶抵,使CIS模块14被透明平板122向下抵压时,设置在CIS模块14顶面周边的耐磨片140恒与透明平板122保持接触,以提供良好的扫瞄影像品质,同时第一限位部(凸肋)26穿入第二限位部(限位孔)29中,限制第一支架21相对第二支架22水平移动,使CIS模块14在扫瞄移动过程中不会左右摆动。
再参见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影像扫描装置的承载件2’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唯一不同处在于弹性元件23’是压簧,其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架22的基座27的顶壁273,其另一端恒向上顶抵第一支架21的承载部24,而提供向上支撑力量将第一支架21连同CIS模块14向上顶抵,以使CIS模块14顶面的耐磨片140恒与透明平板122保持接触,以提供良好的扫瞄影像品质。
另参见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影像扫描装置的承载件2”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第一支架21’的第一限位部26’包含两个由第二板面246相反两侧边的末端向下凸伸的凸肋261,且第二支架22’的第二限位部29’包含两个由基座27相反两侧壁274向外凸伸的凸耳291以及两个各别形成在各该凸耳291上且配合各该凸肋261的限位孔292。借此,当CIS模块14被透明平板122向下抵压时,第一支架21’的第一限位部(凸肋)26’的两凸肋261会穿入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限位孔)29的两限位孔292中,而可以更稳定地限制第一支架21相对第二支架22水平移动,使CIS模块14在扫瞄移动过程中不会左右摆动。
又参见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影像扫描装置的承载件2’’’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中显示上述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弹性元件(双扭簧)23可被图6的弹性元件(压簧)23’取代。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借由承载件2(2’、2”、2”’)的第一支架21(21’)承载CIS模块14,较以往用以容置CIS模块的承载盒体,不但可有效缩减整体机台的体积,减少组装程序及组装零件数量和成本,达到轻薄短小的目的外,设置在第一支架21与第二支架22之间的弹性元件恒提供向上支撑力量,将第一支架21连同CIS模块14向上顶抵,使CIS模块14恒与透明平板122保持接触,同时第一支架21的第一限位部26与第二支架22的第二限位部29相卡合,可限制第一支架21相对第二支架22水平移动,使CI S模块14在扫瞄移动过程中不会左右摆动,以提供良好的扫瞄影像品质,确实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承载件,设置在平台式扫描装置的导杆上,用以承载光学感测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承载件包括:
第一支架,包括供该光学感测器模块放置的承载部,由该承载部的第一侧边向外延伸的第一枢接部,以及由该承载部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部;
第二支架,设在该第一支架下方并包括可沿该导杆滑动地设置于该导杆上的基座,由该基座的第一座端向外延伸并与该第一枢接部对应枢接的第二枢接部,以及设在该基座的与该第一座端相反的第二座端,并与该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且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相配合会限制该第一支架相对该第二支架水平移动;以及
弹性元件,设在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并恒向上顶抵该第一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光学感测器模块是为接触式影像感测器模块,而该承载部包含第一水平板及由该第一水平板的该第一侧边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直立板,该第一水平板上设有螺孔供该感测器模块螺锁固定,该第一枢接部设在该第一直立板上且朝远离该第一水平板方向突伸,并包含第二水平板,两个由该第二水平板的相反两侧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直立板,以及两个分别形成在各该第二直立板的轴孔,且该第二支架的第二枢接部包含两个由该基座向上间隔凸伸并位于该第一轴枢部的各该第二直立板外侧的枢接板,以及两个分别由各该枢接板朝相对应的各该轴孔内凸伸,以与各该轴孔枢接的枢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水平板上邻近各该螺孔处还分别设有定位孔,且该感测器模块的底面还设有对应各该定位孔的定位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支架的基座有开口朝下,可跨设在该导杆上,使该第二支架可沿该导杆滑动,该基座具有顶壁,由该顶壁的两相反长边侧向下延伸的两侧壁,以及由各该侧壁向外凸伸的固定柱,且该弹性元件是双扭簧,其具有提供扭力并分别固定在相对的各该固定柱的两扭力端,以及由该两扭力端朝该基座的第二座端方向向上斜向延伸并恒向上顶抵该承载部的中间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双扭簧的各中间段连接该两扭力端,且该两个中间段的末端高于该第一支架的承载部的第一水平板并形成定位段,该光学感测器模块设置在该承载部与该定位段之间,且该光学感测器模块的靠近该定位段框的侧边还凸设伸入该定位段而与该定位段产生干涉的定位块。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弹性元件是压簧,其一端固定在该第二支架的基座的顶壁,其另一端恒向上顶抵该第一支架的承载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其中任一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并包含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一直立板连接,该第二板面与该第一板面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连接,且该第一限位部是由该第二板面底面靠近该第二侧边处向下凸伸的凸肋,该第二限位部是形成在该基座且配合该凸肋的限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其中任一所述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并包含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一直立板连接,该第二板面与该第一板面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连接,且该第一限位部包含两个由该第二板面相反两侧边的末端向下凸伸的凸肋,该第二限位部包含两个由该基座相反两侧壁向外凸伸的凸耳以及两个各别形成在各该凸耳上且配合各该凸肋的限位孔。
9.一种影像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影像扫描装置包括:
底座,具有围绕周缘的侧壁;
放置平台,罩设在该底座上,其包括对应该底座的透明平板;
导杆,设置于该底座及该透明平板之间;
光学感测器模块;及
承载件,设置在该导杆上,用以承载该光学感测器模块,并包含:
第一支架,包括供该光学感测器模块放置的承载部,由该承载部的第一侧边向外延伸的第一枢接部,以及由该承载部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第二侧边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部;
第二支架,设在该第一支架下方并包括可沿该导杆滑动地设置于该导杆上的基座,由该基座的第一座端向外延伸并与该第一枢接部对应枢接的第二枢接部,以及设在该基座的与该第一座端相反的第二座端,并与该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且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相配合会限制该第一支架相对该第二支架水平移动;以及
弹性元件,设在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并恒向上顶抵该第一支架,使该光学感测器模块恒与该放置平台的透明平板保持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光学感测器模块是为接触式影像感测器模块,而该承载部包含第一水平板及由该第一水平板的该第一侧边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直立板,该第一水平板上设有螺孔供该光学感测器模块螺锁固定,该第一枢接部设在该第一直立板上且朝远离该第一水平板方向突伸,并包含第二水平板,两个由该第二水平板的相反两侧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直立板,以及两个分别形成在各该第二直立板的轴孔,且该第二支架的第二枢接部包含两个由该基座向上间隔凸伸并位于该第一轴枢部的各该第二直立板外侧的枢接板,以及两个分别由各该枢接板朝相对应的各该轴孔内凸伸,以与各该轴孔枢接的枢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水平板上邻近各该螺孔处还分别设有定位孔,且该光学感测器模块的底面还设有对应各该定位孔的定位柱。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支架的基座跨设在该导杆上,使该第二支架可沿该导杆滑动,该基座具有顶壁,由该顶壁的两相反长边侧向下延伸的两侧壁,以及由各该侧壁向外凸伸的固定柱,且该弹性元件是双扭簧,其具有提供扭力并分别固定在相对的各该固定柱的两扭力端,以及由该两扭力端朝该基座的第二座端方向向上斜向延伸并恒向上顶抵该承载部的中间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双扭簧的中间段连接该两扭力端,且该中间段的末端高于该第一支架的承载部的第一水平板并形成定位段,该光学感测器模块设置在该承载部与该定位段之间,且该光学感测器模块的靠近该定位段的侧边还凸设伸入该定位段而与该定位段产生干涉的定位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弹性元件是压簧,其一端固定在该第二支架的基座的顶壁,其另一端恒向上顶抵该第一支架的承载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其中任一所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并包含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一直立板连接,该第二板面与该第一板面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连接,且该第一限位部是由该第二板面底面靠近该第二侧边处向下凸伸的凸肋,该第二限位部是形成在该基座且配合该凸肋的限位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其中任一所述的影像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该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并包含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的该第一侧边与该第一直立板连接,该第二板面与该第一板面的与该第一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连接,且该第一限位部包含两个由该第二板相反两侧边的末端向下凸伸的凸肋,该第二限位部包含两个由该基座相反两侧壁向外凸伸的凸耳以及两个各别形成在各该凸耳上且配合各该凸肋的限位孔。
CN2012205190899U 2012-10-11 2012-10-11 承载件及影像扫描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31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190899U CN202931448U (zh) 2012-10-11 2012-10-11 承载件及影像扫描装置
US13/933,188 US8854705B2 (en) 2012-10-11 2013-07-02 Carrier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carri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190899U CN202931448U (zh) 2012-10-11 2012-10-11 承载件及影像扫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31448U true CN202931448U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21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1908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31448U (zh) 2012-10-11 2012-10-11 承载件及影像扫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854705B2 (zh)
CN (1) CN202931448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6846B2 (en) * 2011-07-22 2014-08-19 Lankota Group, Inc. Stem deflector
JP6607518B2 (ja) * 2015-07-17 2019-11-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7085299A (ja) * 2015-10-27 2017-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8071905B (zh) * 2016-11-11 2019-10-18 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装置
TWI628946B (zh) * 2016-11-11 2018-07-01 東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撐裝置
US11128771B2 (en) * 2019-02-11 2021-09-21 Eugene Stephens Portable scanner assembly
JP7243336B2 (ja) * 2019-03-18 2023-03-2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88695B1 (fr) * 1992-09-17 1998-05-27 Internationale Des Jeux Dispositif perfectionné d'analyse de supports d'informations
US5864410A (en) * 1997-04-01 1999-01-26 Storm Technology, Inc. Peripheral bus powered document scanning device
JP4011700B2 (ja) * 1997-12-03 2007-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ーユニット及びこのユニットを取り付けた画像読取装置
TW491439U (en) * 2001-01-08 2002-06-11 Avision Inc Guiding mechanism of image capturing device
JP4636699B2 (ja) * 2001-01-19 2011-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74185B2 (ja) * 2001-01-19 2008-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07593A (ja) * 2001-09-28 2003-04-0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のキャリッジ支持構造
US7532371B2 (en) * 2004-08-06 2009-05-12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tructure of a carriage module
KR100636226B1 (ko) * 2005-03-09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독취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438713B2 (ja) * 2005-07-25 2010-03-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067810A (ja) * 2005-08-31 2007-03-15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7194820A (ja) * 2006-01-18 2007-08-02 Brother Ind Ltd イメージセンサ、保持部材、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KR101095564B1 (ko) * 2007-05-14 2011-12-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정착유닛
JP4867839B2 (ja) * 2007-07-30 2012-02-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9205134A (ja) * 2008-01-30 2009-09-10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JP5652103B2 (ja) * 2010-10-08 2015-0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8537436B2 (en) * 2011-02-16 2013-09-17 Eastman Kodak Company Obliquely mounted motor on scan ba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04660A1 (en) 2014-04-17
US8854705B2 (en) 2014-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31448U (zh) 承载件及影像扫描装置
CN201446392U (zh) 镜头模组组装机
CN207748510U (zh) 一种光伏接线盒用导电片的传送取料装置
CN208429356U (zh) 托盘
CN114113697A (zh) 一种电路板检测工装及检测方法
CN202759511U (zh) 影像扫描装置
CN116518892B (zh) 一种电子显示屏平整度检测器
US20130105281A1 (en) Conveying device
CN103978802A (zh) 一种高速批量图书电子化机构
CN104541704B (zh) 自动对中式穴盘压稳机构
CN203193001U (zh) 电连接器
CN103945085B (zh) 图像读取器
CN209177591U (zh) 电芯模组组装上料机构
CN202652340U (zh) 手持便携式扫描仪平行扫描器
JP3127210U (ja) 昇降装置
CN207759292U (zh) 一种电池片防破碎承运箱
TWM452396U (zh) 承載件及影像掃描裝置
CN217335633U (zh) 手机支架
KR101311579B1 (ko) 문서관리를 위한 자동 제어 서랍 시스템
CN215685612U (zh) 建筑工程用便携式绘图桌
CN211193598U (zh) 一种电池固定装置
CN210244973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技术推广活动宣传板
CN22025276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箱标识牌
CN215826365U (zh) 一种木挂画制作用画板
CN201156850Y (zh) 具有定位功能的滑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