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52396U - 承載件及影像掃描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承載件及影像掃描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52396U
TWM452396U TW101219630U TW101219630U TWM452396U TW M452396 U TWM452396 U TW M452396U TW 101219630 U TW101219630 U TW 101219630U TW 101219630 U TW101219630 U TW 101219630U TW M452396 U TWM452396 U TW M45239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base
plate
sensor module
optical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219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Liang Liu
Ta-Yi Lee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Priority to TW101219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52396U/zh
Publication of TWM452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52396U/zh

Links

Landscapes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Description

承載件及影像掃描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掃描裝置,特別是指一種使用接觸式影像感測器(CIS)模組的影像掃描裝置。
接觸式影像感測器(Contact type Image Sensor,以下簡稱CIS)模組為高模組化的光學感測器模組,其中包含光學鏡頭、感測元件及光電轉換電路等。CIS模組由於體積小,被廣泛應用於平台式影像掃瞄器內,藉以縮小整體機台體積。
但因為CIS模組的有效景深(D.O.F)只有+/-0.3mm,故在平台式影像掃瞄器中,如何使CIS模組能夠平穩地在掃瞄移動過程中,保持與其上方放置待掃描文件的透明玻璃板穩定接觸,成為掃瞄影像品質良好與否的主要關鍵,也因此產生許多不同的發明與設計,例如台灣TW364709、TW381801及TW420335專利等。這些專利主要使用一承載盒體來容置CIS模組,再透過設置在承載盒體與導引承載盒體移動的傳動裝置之間的彈性結構,或者設置在承載盒體與CIS模組之間的彈性結構提供一向上支撐力量,使CIS模組在掃瞄移動過程中保持與透明玻璃板接觸。然而承載盒體不但佔用平台式影像掃瞄器的內部許多空間,使得整體機台體積無法有效縮小,且增加組裝程序及組裝零件數量,不易達到降低成本及輕薄短小的目的。
因此,本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能有效縮小影像掃瞄器整體機台體積,簡化組裝程序及減少組裝零件數量,以降低成本同時達到輕薄短小的影像掃描裝置。
於是,本新型的影像掃描裝置,包括一底座、一導桿、一放置平台、一光學感測器模組及一承載件。
該底座具有一底面及一圍繞該底面周緣的側壁;該導桿設於該底座及該透明平板之間,該放置平台罩設在該底座上,並包括一對應該底座的透明平板;該承載件設置在該導桿上,用以承載該光學感測器模組,並包含:一第一支架,包括一供光學感測器模組放置的承載部,一由該承載部的一第一側邊向外延伸的第一樞接部,以及一由該承載部的一與該第一側邊相反的第二側邊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部;一第二支架,設在該第一支架下方並包括一可沿該導桿滑動地設於該導桿上的基座,一由該基座的一第一座端向外延伸並與該第一樞接部對應樞接的第二樞接部,以及一設在該基座的一與該第一座端相反的第二座端,並與該第一限位部相對應的第二限位部,且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相配合會限制該第一支架相對該第二支架水平移動;及一彈性元件,設在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並恆向上頂抵該第一支架,使該光學感測器模組恆與該放置平台的透明平板保持接觸。
較佳地,該光學感測器模組是為接觸式影像感測器模組,且該承載部概呈L形並包含一第一水平板及一由該第一水平板的該第一側邊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直立板,該第 一水平板上設有螺孔供該光學感測器模組螺鎖固定,該第一樞接部設在該第一直立板上且朝遠離該第一水平板方向突伸,並包含一第二水平板,兩個由該第二水平板的相反兩側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直立板,以及兩個分別形成在各該第二直立板的軸孔,且該第二支架的第二樞接部包含兩個由該基座向上間隔凸伸並位於該第一軸樞部的各該第二直立板外側的樞接板,以及兩個分別由各該樞接板朝相對應的各該軸孔內凸伸,以與各該軸孔樞接的樞軸。
較佳地,該第一水平板上鄰近各該螺孔處還分別設有一定位孔,且該光學感測器模組的底面還設有對應各該定位孔的定位柱。
較佳地,該第二支架的基座跨設在該導桿上,使該第二支架可沿該導桿滑動,且該基座具有一頂壁,由該頂壁的兩相反長邊側向下延伸的兩側壁,以及由各該側壁向外凸伸的一固定柱,且該彈性元件是一雙扭簧,其具有提供扭力並分別固定在相對的各該固定柱的兩扭力端,以及一由該兩扭力端朝該基座的第二座端方向向上斜向延伸並恆向上頂抵該承載部的中間段。
較佳地,該雙扭簧的中間段連接該兩扭力端,且該中間段的末端高於該第一支架的承載部的第一水平板並形成一定位段,該光學感測器模組設置在該承載部與該定位段之間,且該光學感測器模組的靠近該定位段的一側邊還凸設一伸入該定位段而與該定位段產生干涉的定位塊。
較佳地,該彈性元件是一壓簧,其一端固定在該第二 支架的基座的頂壁,其另一端恆向上頂抵該第一支架的承載部。
較佳地,該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並包含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該第一板面的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一直立板連接,該第二板面與該第一板面的與該第一側邊相反的另一側邊連接,且該第一限位部是一由該第二面板底面靠近該第二側邊處向下凸伸的凸肋,該第二限位部是一形成在該基座且配合該凸肋的限位孔。又或者,較佳地,該第一限位部包含兩個由該第二面板相反兩側邊的末端向下凸伸的凸肋,該第二限位部包含兩個由該基座相反兩側壁向外凸伸的凸耳以及兩個各別形成在各該凸耳上且配合各該凸肋的限位孔。
本新型之功效在於藉由承載件的第一支架承載光學感測器模組,較習知用以容置光學感測器模組的承載盒體,不但可有效縮減整體機台的體積,減少組裝程序及組裝零件數量和成本,達到輕薄短小的目的外,設置在第一支架與第二支架之間的彈性元件恆提供一向上支撐力量,將第一支架連同光學感測器模組向上頂抵,使光學感測器模組恆與透明平板保持接觸,同時第一支架的第一限位部與第二支架的第二限位部相卡合,可限制第一支架相對第二支架水平移動,使光學感測器模組在掃瞄移動過程中不會左右擺動,以提供良好的掃瞄影像品質。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 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本新型影像掃描裝置可應用於使用光學感測器模組的接觸式影像感測器的平台式掃描器(FB Scanner)或多功能事務機(MFP)。以下將以應用在平台式掃描器(FB Scanner)說明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
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新型影像掃描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括一底座11,一罩設在底座11上的放置平台12,一設於該底座11上的導桿13,一接觸式影像感測器(Contact type Image Sensor,以下簡稱CIS)模組14,以及一承載件2,其可沿導桿13滑動地設置在導桿13上,用以承載該CIS模組14沿著導桿13移動。
底座11具有一底面111及一圍繞該底面111周緣的側壁112。放置平台12包括一與底座11的側壁112以例如嵌接的方式相組合的框架121,以及一固定在框架121上的透明平板122,例如一透明玻璃板。
導桿13與底座11的長邊平行地設在底面111上位於中央處,其兩端固定在側壁112的兩相對短邊或者底面111上。
CIS模組14包含光學鏡頭、感測元件以及光電轉換電路等,並固定在承載件2上而與底座11的短邊平行並與導桿13概呈垂直地設置在導桿13上方。此外,如圖3及圖5所示,CIS模組14的殼體上表面之側邊通常會設置一個以上的耐磨片(skip pad)140,用以與框架121上的透明平板 122的下表面以定點滑動磨擦方式直接接觸,其材質通常為塑膠或金屬,亦可以一體成型在CIS模組14的殼體上。此外,耐磨片亦可以滾珠或滾輪取代而以定點滑動磨擦或滾動磨擦方式與透明平板122的下表面直接接觸。
參見圖3至圖5所示,承載件2包括一第一支架21、一第二支架22及一彈性元件23。
第一支架21包括一供CIS模組14放置的承載部24,一由承載部24的一第一側邊241向外延伸的第一樞接部25,以及一由承載部24的一與第一側邊241相反的第二側邊242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部26。
較佳地,承載部24概呈L形並包含一供CIS模組14放置其上的第一水平板243,以及一由第一水平板243的一長邊(即第一側邊241)向上垂直延伸,並供CIS模組14的一長邊側靠抵的第一直立板244。而且較佳地,第一水平板243概呈T形,並包含一第一板面245及一第二板面246,第一板面245是一長條形板體,且其一長邊(即第一側邊241)與第一直立板244連接,第二板面246概呈矩形並與第一板面245的另一長邊連接,又第一板面245上設有螺孔247供CIS模組14螺鎖固定。
此外,為進一步定位CIS模組14,第一板面245上鄰近各該螺孔247處還分別設有一定位孔248,且CIS模組14的底面還設有對應各該定位孔248的定位柱141(請參見圖5),當CIS模組14被放置在第一水平板243上並使定位柱141穿置於相對應的定位孔248時,CIS模組14即被定 位在第一支架21上,以便於螺鎖固定在第一水平板243上。
較佳地,第一樞接部25設在第一直立板244上且朝遠離第一水平板243方向突伸,並包含一第二水平板251,兩個由第二水平板251的相反兩側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直立板252(圖4只顯示一個),以及兩個分別形成在各該第二直立板252的軸孔253。
且較佳地,第一限位部26是一由第二板面246的底面靠近第二側邊242處向下凸伸的凸肋。
再參見圖4及圖5所示,第二支架22設在第一支架21的下方,並包括一可沿導桿13滑動地設於導桿13上的基座27,一由基座27的一第一座端271向外延伸並與第一樞接部25對應樞接的第二樞接部28,以及一設在基座27的一與第一座端271相反的第二座端272,並與第一限位部26相對應的第二限位部29,且第一限位部26與第二限位部29相卡合會限制第一支架21相對第二支架22水平移動。
較佳地,基座27是為一開口朝下而概呈ㄇ形設計,可跨設在導桿13上,使第二支架22可沿導桿13滑動,並具有一頂壁273,由頂壁273的兩相反長邊側向下延伸的兩側壁274(圖4中只顯示一側),以及由各該側壁274靠近第一座端271處向外凸伸的一固定柱275。
第二樞接部28包含兩個由基座27的兩側壁274向上間隔凸伸,並位於該第一樞接部25的各該第二直立板252 外側的樞接板281,以及兩個分別由各該樞接板281朝相對應的各該第二直立板252上的軸孔253內凸伸,以與各該軸孔253樞接的樞軸282(圖4只顯示一個)。
第二限位部29是一形成在基座27的頂壁273且配合第一限位部(凸肋)26的限位孔。當然,相反地,第一限位部26也可以是一限位孔,而第二限位部29則是可穿置於該限位孔內的凸肋。
如圖4及圖5所示,彈性元件23設在第一支架21與第二支架22之間,並恆向上頂抵第一支架21,使CIS模組14恆與放置平台12的透明平板122保持接觸。本實施例之彈性元件23是採用一雙扭簧,其兩扭力端231提供扭力並分別固定在基座27之兩相反側壁274的固定柱275上,並具有一由該兩扭力端231朝基座27的第二座端272方向向上斜向延伸,而恆向上頂抵第一支架21之承載部24的中間段232。該中間段232連接該兩扭力端231,且中間段232的末端向上彎折形成一高於第一支架21的承載部24的第一水平板243的定位段233,CIS模組14設置在承載部24的第一直立板244與定位段233之間,且CIS模組14之靠近定位段233的一側邊還凸設一伸入該定位段233的定位塊142(參見圖5),其與定位段233產生干涉以限制CIS模組14向上脫離承載部24。
此外,如圖1及圖2所示,影像掃描裝置還包括一設在底座11之底面111上,靠近導桿13一端的馬達傳動組件31,以及一輸送帶32,其套設在設於導桿13兩端外側的一 滑輪15與一齒輪16之間。其中與馬達傳動組件31位於同一側的齒輪16受馬達傳動組件31驅動而帶動輸送帶32在滑輪15與齒輪16之間繞行。又參見圖5所示,基座27的一側邊274還設有一輸送帶固定部276,用以將第二支架22固定在輸送帶32上,使承載件2能被輸送帶32牽動而帶動CIS模組14在導桿13的兩端之間滑動以進行文件掃瞄作業。
藉此,承載件2透過設置在第一支架21與第二支架22之間的彈性元件23提供一向上支撐力量,將第一支架21連同CIS模組14向上頂抵,使CIS模組14被透明平板122向下抵壓時,設置在CIS模組14頂面周邊的耐磨片140恆與透明平板122保持接觸,以提供良好的掃瞄影像品質,同時第一限位部(凸肋)26穿入第二限位部(限位孔)29中,限制第一支架21相對第二支架22水平移動,使CIS模組14在掃瞄移動過程中不會左右擺動。
再參見圖6所示,是本新型影像掃描裝置的承載件2’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其與上述第一實施例唯一不同處在於彈性元件23’是一壓簧,其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架22的基座27的頂壁273,其另一端恆向上頂抵第一支架21的承載部24,而提供一向上支撐力量將第一支架21連同CIS模組14向上頂抵,以使CIS模組14頂面的耐磨片140恆與透明平板122保持接觸,以提供良好的掃瞄影像品質。
另參見圖7所示,是本新型影像掃描裝置的承載件2”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其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不同處在於第一 支架21’的第一限位部26’包含兩個由第二板面246相反兩側邊的末端向下凸伸的凸肋261,且第二支架22’的第二限位部29’包含兩個由基座27相反兩側壁274向外凸伸的凸耳291以及兩個各別形成在各該凸耳291上且配合各該凸肋261的限位孔292。藉此,當CIS模組14被透明平板122向下抵壓時,第一支架21’的第一限位部(凸肋)26’的兩凸肋261會穿入相對應的第二限位部(限位孔)29的兩限位孔292中,而可以更穩定地限制第一支架21相對第二支架22水平移動,使CIS模組14在掃瞄移動過程中不會左右擺動。
又參見圖8所示,是本新型影像掃描裝置的承載件2’’’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其中顯示上述圖7所示之第三實施例的彈性元件(雙扭簧)23可被圖6之彈性元件(壓簧)23’取代。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藉由承載件2(2’、2”、2’’’)的第一支架21(21’)承載CIS模組14,較習知用以容置CIS模組的承載盒體,不但可有效縮減整體機台的體積,減少組裝程序及組裝零件數量和成本,達到輕薄短小的目的外,設置在第一支架21與第二支架22之間的彈性元件恆提供一向上支撐力量,將第一支架21連同CIS模組14向上頂抵,使CIS模組14恆與透明平板122保持接觸,同時第一支架21的第一限位部26與第二支架22的第二限位部29相卡合,可限制第一支架21相對第二支架22水平移動,使CIS模組14在掃瞄移動過程中不會左右擺動,以提供良 好的掃瞄影像品質,確實達到本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2、2’‧‧‧承載件
2”、2’’’‧‧‧承載件
11‧‧‧底座
12‧‧‧放置平台
13‧‧‧導桿
14‧‧‧接觸式影像感測器(CIS)模組
15‧‧‧滑輪
16‧‧‧齒輪
21‧‧‧第一支架
22‧‧‧第二支架
23、23’‧‧‧彈性元件
24‧‧‧承載部
25‧‧‧第一樞接部
26、26’‧‧‧第一限位部
27‧‧‧基座
28‧‧‧第二樞接部
29‧‧‧第二限位部
29’‧‧‧第二限位部
31‧‧‧馬達傳動組件
32‧‧‧輸送帶
111‧‧‧底面
112‧‧‧側壁
121‧‧‧框架
122‧‧‧透明平板
140‧‧‧耐磨片
141‧‧‧定位柱
142‧‧‧定位塊
231‧‧‧扭力端
232‧‧‧中間段
233‧‧‧定位段
241‧‧‧第一側邊
242‧‧‧第二側邊
243‧‧‧第一水平板
244‧‧‧第一直立板
245‧‧‧第一板面
246‧‧‧第二板面
247‧‧‧螺孔
248‧‧‧定位孔
251‧‧‧第二水平板
252‧‧‧第二直立板
253‧‧‧軸孔
261‧‧‧凸肋
271‧‧‧第一座端
272‧‧‧第二座端
273‧‧‧頂壁
274‧‧‧側壁
275‧‧‧固定柱
276‧‧‧輸送帶固定部
281‧‧‧樞接板
282‧‧‧樞軸
291‧‧‧凸耳
292‧‧‧限位孔
圖1是本新型影像掃描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圖2是圖1之影像掃描裝置的側視示意圖;圖3是本實施例之影像掃描裝置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其主要顯示承載件與導桿及CIS模組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圖4是本實施例之承載件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圖2之影像掃描裝置的局部放大側視圖,其中主要顯示承載件與導桿及CIS模組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圖6是本實施例之承載件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7是本實施例之承載件的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及圖8是本實施例之承載件的第四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13‧‧‧導桿
14‧‧‧接觸式影像感測器(CIS)模組
26‧‧‧第一限位部
122‧‧‧放置平台
140‧‧‧耐磨片
141‧‧‧定位柱
142‧‧‧定位塊
231‧‧‧扭力端
232‧‧‧中間段
233‧‧‧定位段
244‧‧‧第一直立板
245‧‧‧第一板面
246‧‧‧第二板面
248‧‧‧定位孔
274‧‧‧側壁
275‧‧‧固定柱
276‧‧‧輸送帶固定部
281‧‧‧樞接板

Claims (16)

  1. 一種承載件,設置在一平台式掃描裝置的一導桿上,用以承載一光學感測器模組,並包括:一第一支架,包括一供該光學感測器模組放置的承載部,一由該承載部的一第一側邊向外延伸的第一樞接部,以及一由該承載部的一與該第一側邊相反的第二側邊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部;一第二支架,設在該第一支架下方並包括一可沿該導桿滑動地設於該導桿上的基座,一由該基座的一第一座端向外延伸並與該第一樞接部對應樞接的第二樞接部,以及一設在該基座的一與該第一座端相反的第二座端,並與該第一限位部相對應的第二限位部,且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相配合會限制該第一支架相對該第二支架水平移動;及一彈性元件,設在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並恆向上頂抵該第一支架。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承載件,其中該光學感測器模組是為接觸式影像感測器模組,而該承載部包含一具有該第一側邊的第一水平板及一由該第一側邊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直立板,該第一水平板上設有螺孔供該光學感測器模組螺鎖固定,該第一樞接部設在該第一直立板上且朝遠離該第一水平板方向突伸,並包含一第二水平板,兩個由該第二水平板的相反兩側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直立板,以及兩個分別形成在各該第二直立板的 軸孔,且該第二支架的第二樞接部包含兩個由該基座向上間隔凸伸並位於該第一樞接部的各該第二直立板外側的樞接板,以及兩個分別由各該樞接板朝相對應的各該軸孔內凸伸,以與各該軸孔樞接的樞軸。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承載件,其中該第一水平板上鄰近各該螺孔處還分別設有一定位孔,且該光學感測器模組的底面還設有對應各該定位孔的定位柱。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承載件,其中該第二支架的基座有一開口朝下,可跨設在該導桿上,使該第二支架可沿該導桿滑動,該基座具有一頂壁,由該頂壁的兩相反長邊側向下延伸的兩側壁,以及由各該側壁向外凸伸的一固定柱,且該彈性元件是一雙扭簧,其具有提供扭力並分別固定在相對的各該固定柱的兩扭力端,以及一由該兩扭力端朝該基座的第二座端方向向上斜向延伸並恆向上頂抵該承載部的中間段。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承載件,其中該雙扭簧的各中間段連接該兩扭力端,且該兩個中間段的末端高於該第一支架的承載部的第一水平板並形成一定位段,該光學感測器模組設置在該承載部與該定位段之間,且該光學感測器模組的靠近該定位段框的一側邊還凸設一伸入該定位段而與該定位段產生干涉的定位塊。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承載件,其中該彈性元件是一壓簧,其一端固定在該第二支架的基座的頂壁,其另一端恆向上頂抵該第一支架的承載部。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6項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承載件,其中該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並包含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該第一板面的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一直立板連接,該第二板面與該第一板面的與該第一側邊相反的另一側邊連接,且該第一限位部是一由該第二板面底面靠近該第二側邊處向下凸伸的凸肋,該第二限位部是一形成在該基座且配合該凸肋的限位孔。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至6項其中任一項所述的承載件,其中該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並包含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該第一板面具有該第一側邊,且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一直立板連接,該第二板面與該第一板面的另一側邊連接,該另一側邊與該第一側邊相反,且該第一限位部包含兩個由該第二板面相反兩側邊的末端向下凸伸的凸肋,該第二限位部包含兩個由該基座相反兩側壁向外凸伸的凸耳以及兩個各別形成在各該凸耳上且配合各該凸肋的限位孔。
  9. 一種影像掃描裝置,包括:一底座,具有一圍繞周緣的側壁;一放置平台,罩設在該底座上,其包括一對應該底座的透明平板;一導桿,設於該底座及該透明平板之間;一光學感測器模組;一承載件,設置在該導桿上,用以承載該光學感測器模組,並包含: 一第一支架,包括一供該光學感測器模組放置的承載部,一由該承載部的一第一側邊向外延伸的第一樞接部,以及一由該承載部的一與該第一側邊相反的第二側邊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部;一第二支架,設在該第一支架下方並包括一可沿該導桿滑動地設於該導桿上的基座,一由該基座的一第一座端向外延伸並與該第一樞接部對應樞接的第二樞接部,以及一設在該基座的一與該第一座端相反的第二座端,並與該第一限位部相對應的第二限位部,且該第一限位部與該第二限位部相配合會限制該第一支架相對該第二支架水平移動;及一彈性元件,設在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並恆向上頂抵該第一支架,使該光學感測器模組恆與該放置平台的透明平板保持接觸。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影像掃描裝置,其中該光學感測器模組是為接觸式影像感測器模組,而該承載部包含一具有該第一側邊的第一水平板及一由該第一側邊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直立板,該第一水平板上設有螺孔供該光學感測器模組螺鎖固定,該第一樞接部設在該第一直立板上且朝遠離該第一水平板方向突伸,並包含一第二水平板,兩個由該第二水平板的相反兩側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直立板,以及兩個分別形成在各該第二直立板的軸孔,且該第二支架的第二樞接部包含兩個由該基座向上間隔凸伸並位於該第一樞 接部的各該第二直立板外側的樞接板,以及兩個分別由各該樞接板朝相對應的各該軸孔內凸伸,以與各該軸孔樞接的樞軸。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影像掃描裝置,其中該第一水平板上鄰近各該螺孔處還分別設有一定位孔,且該光學感測器模組的底面還設有對應各該定位孔的定位柱。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影像掃描裝置,其中該第二支架的基座跨設在該導桿上,使該第二支架可沿該導桿滑動,該基座具有一頂壁,由該頂壁的兩相反長邊側向下延伸的兩側壁,以及由各該側壁向外凸伸的一固定柱,且該彈性元件是一雙扭簧,其具有提供扭力並分別固定在相對的各該固定柱的兩扭力端,以及一由該兩扭力端朝該基座的第二座端方向向上斜向延伸並恆向上頂抵該承載部的中間段。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影像掃描裝置,其中該雙扭簧的中間段連接該兩扭力端,且該中間段的末端高於該第一支架的承載部的第一水平板並形成一定位段,該光學感測器模組設置在該承載部與該定位段之間,且該光學感測器模組的靠近該定位段的一側邊還凸設一伸入該定位段而與該定位段產生干涉的定位塊。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影像掃描裝置,其中該彈性元件是一壓簧,其一端固定在該第二支架的基座 的頂壁,其另一端恆向上頂抵該第一支架的承載部。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4項其中任一項所述的影像掃描裝置,其中該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並包含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該第一板面具有該第一側邊,且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一直立板連接,該第二板面與該第一板面的與該第一側邊相反的另一側邊連接,且該第一限位部是一由該第二板面底面靠近該第二側邊處向下凸伸的凸肋,該第二限位部是一形成在該基座且配合該凸肋的限位孔。
  1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4項其中任一項所述的影像掃描裝置,其中該第一水平板概呈T形並包含一第一板面及一第二板面,該第一板面具有該第一側邊,且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一直立板連接,該第二板面與該第一板面的另一側邊連接,該另一側邊與該第一側邊相反,且該第一限位部包含兩個由該第二板面相反兩側邊的末端向下凸伸的凸肋,該第二限位部包含兩個由該基座相反兩側壁向外凸伸的凸耳以及兩個各別形成在各該凸耳上且配合各該凸肋的限位孔。
TW101219630U 2012-10-11 2012-10-11 承載件及影像掃描裝置 TWM452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9630U TWM452396U (zh) 2012-10-11 2012-10-11 承載件及影像掃描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219630U TWM452396U (zh) 2012-10-11 2012-10-11 承載件及影像掃描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2396U true TWM452396U (zh) 2013-05-01

Family

ID=49078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219630U TWM452396U (zh) 2012-10-11 2012-10-11 承載件及影像掃描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52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54705B2 (en) Carrier and image scann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carrier
US7738146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US7746522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JP496200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5908006B2 (ja) 駆動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030534A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US8199382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s
KR20090131925A (ko) 카메라모듈
TWM452396U (zh) 承載件及影像掃描裝置
US7755028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with adjustable glass platform
JP4890799B2 (ja) 走査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146306B2 (ja)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JP201305897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54829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07526868U (zh) 薄型枢纽装置
JP2009027515A (ja)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US20050270593A1 (en) Scanner
TWI832795B (zh) 掃描裝置
EP2051512A1 (en) Device-mounting base
TWM486908U (zh) 掃描裝置及應用其之掃描器
US20080106771A1 (en) Pressing device and sca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132611U (ja) Cisスキャンモジュール構造
JP651314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0221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019071A (ja) 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