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68343U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68343U
CN202868343U CN2011900003419U CN201190000341U CN202868343U CN 202868343 U CN202868343 U CN 202868343U CN 2011900003419 U CN2011900003419 U CN 2011900003419U CN 201190000341 U CN201190000341 U CN 201190000341U CN 202868343 U CN202868343 U CN 202868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ducting member
recess
light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900003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水泰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68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683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91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source relative to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22Mechanical guidance or alignment of LCD panel support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在照明装置中抑制亮度不均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其是光源;导光构件(19),其中LED(17)相对于导光构件(19)的端部相对状地配置;以及定位部(23),其能使导光构件(19)在其面方向上定位,在导光构件(19)中的LED(17)侧的端部,形成有使定位部(23)插通的插通凹部(24),该插通凹部(24)朝向远离LED(17)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这样的话,与假定将插通凹部设为恒定宽度的情况相比,来自LED(17)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内。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作为照明装置的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设置在液晶面板的里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具备:底座,其液晶面板侧的面开口;光源,其收纳在底座内;以及光学构件(扩散片等),其配置在底座的开口部并使光源发出的光有效地向液晶面板侧放出。在该背光源装置中,已知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光学构件在其面方向上的定位的内容。根据该内容,在支承光学构件的支承构件上设置定位销,使该定位销插通形成在光学构件中的插通孔,由此在面方向上实现光学构件的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139572号公报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实际情况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容涉及在光学构件的正下方配置光源的、所谓的直下型背光源装置,而对于具备导光构件且在其端部配置有光源的、所谓的边光型背光源装置则未充分地进行考虑了该构成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亮度不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导光构件,上述光源相对于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相对状地配置;以及定位部,其能使上述导 光构件在其面方向上定位,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侧的端部,形成有使上述定位部插通的插通凹部,该插通凹部朝向远离上述光源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 
这样的话,使定位部插通在导光构件中形成的插通凹部,由此能使导光构件在其面方向上定位。由此,能使导光构件与光源的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因此,能使从光源向导光构件入射的光的入射效率实现稳定化,因而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优选的。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形成在导光构件中的光源侧的端部的插通凹部设为朝向远离光源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因此,与假定将插通凹部设为恒定宽度的情况相比,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构件的端部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在此,当假定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构件的端部的光朝向插通凹部内时,在插通凹部的界面发生反射(包括全反射)、折射等,因此,在导光构件内传播的光的分布中产生偏差而成为不均匀的光,由此例如导光构件的一部分局部地成为光量较少的暗部,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亮度不均。关于该点,根据本实用新型,从光源入射到导光构件的端部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因此,在导光构件内传播的光的分布中难以产生偏差,因而能防止在导光构件中产生暗部,即亮度不均。 
优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下面的构成。 
(1)上述光源沿着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间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在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配置在从上述光源离开的位置。这样的话,来自沿着导光构件的端部间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的光源的光向导光构件的端部有效地入射。定位部和插通凹部在光源的并列方向上配置在从光源离开的位置,因此,来自光源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由此能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 
(2)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配置在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这样,如果在相邻的光源之间配置定位部和插通凹部,则对例如无法确保在导光构件中的光源的并列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插通凹部的空间的情况等是优选的。而且,插通凹部成顶端变细状,因此,与假定将插通凹部设为恒定宽度的情况相比,即使缩窄相邻的光源之 间的间隔,也能维持来自光源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的状态。能通过缩窄光源之间的间隔来提高光源的设置密度,因此,能实现高亮度化等。 
(3)设为相邻的各上述光源与配置在其之间的上述定位部及上述插通凹部的距离相等。这样的话,来自相邻的各光源的光分别难以进入配置在其之间的插通凹部,因此,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 
(4)上述插通凹部相对于经过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的中间位置的对称线成线对称形状。这样的话,将插通凹部设为线对称形状,由此相邻的各光源相对于插通凹部的界面的位置关系成为同等。由此,对抑制亮度不均是更进一步优选的。 
(5)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以相互成组的方式各设有多个,相邻的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的组之间的间隔设为比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的间隔大。这样的话,设置多组定位部和插通凹部,由此导光构件的定位变得更可靠。而且,将可能成为暗部的原因的插通凹部和定位部配置为比光源疏,因此,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 
(6)上述插通凹部配置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的端侧。这样的话,在光源的并列方向的端侧配置可能成为暗部的原因的插通凹部,因此,与假定在光源的并列方向的中央侧配置了插通凹部的情况相比,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 
(7)上述插通凹部分别配置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的两端侧。这样的话,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且导光构件的定位变得更可靠。 
(8)具备覆盖上述导光构件中的光出射面的光学构件,在上述光学构件中,形成有与上述插通凹部连通并且使上述定位部插通的第2插通凹部。这样的话,使定位部插通插通凹部和第2插通凹部,由此光学构件也能与导光构件一起实现定位。 
(9)上述第2插通凹部成在上述光学构件的板厚方向上贯通上述光学构件的孔状,其孔缘能被上述定位部在竖直方向上支撑。这 样的话,当使定位部插通第2插通凹部时,第2插通凹部的孔缘被定位部在竖直方向上支撑。即,能由定位部悬挂并支撑光学构件,因此,即使在例如光学构件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也难以因为光学构件本身的重量而发生皱褶、弯曲等变形。因而,能更有效地抑制亮度不均。 
(10)上述第2插通凹部形成在上述光学构件中的上述竖直方向的上端部。这样的话,能由定位部悬挂并支撑光学构件中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因此,难以在光学构件的竖直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内发生皱褶、弯曲等变形,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 
(11)上述光源与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和上述竖直方向的下端部分别相对状地配置。这样的话,对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部分别相对状地配置光源,由此能实现高亮度化。换言之,即使在该照明装置实现了大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充分的亮度,对大型化是优选的。 
(12)上述插通凹部为朝向上述光源侧开口的形态。这样的话,与假定插通凹部在整个外周成闭合的孔状的情况相比,易于对插通凹部插通定位部,因而组装作业性优异。 
(13)上述插通凹部为向上述光源侧的开口宽度朝向远离上述光源的方向连续地逐渐变小的形态。这样的话,来自光源的光进一步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 
(14)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三角形。这样的话,插通凹部的界面相对于光源和导光构件的并排方向成倾斜状,由此,来自光源的光更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 
(15)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等边三角形。这样的话,插通凹部成为对称形状,因此,对例如在夹着插通凹部的位置配置了2个光源的情况等是优选的。 
(16)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梯形。这样的话,在插通凹部的界面包括相对于光源和导光构件的并排方向成倾斜状的部分,因此,来自光源的光更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 
(17)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大致半圆形。这样的话,插通 凹部的界面成圆弧状,由此,来自光源的光更难以进入插通凹部内。 
(18)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大致半椭圆形。这样的话,能根据光源和插通凹部的位置关系来将插通凹部的界面的形状容易地设为适当的形状。 
(19)上述插通凹部为在上述导光构件的板厚方向上贯通上述导光构件的形态。这样的话,能在导光构件中容易地形成插通凹部,在导光构件的制造上是优异的。 
(20)具备收纳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构件的底座,上述定位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底座。这样的话,定位部一体地形成于收纳光源和导光构件的底座,由定位部来定位导光构件,因此,能将光源与导光构件的位置关系保持为适当的状态。 
(21)具备:底座,其收纳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构件;和框架,其装配于上述底座并且能从光出射侧按压上述导光构件,上述定位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框架。这样的话,定位部一体地形成于框架,框架装配到收纳光源和导光构件的底座,由定位部来定位导光构件,因此,能将光源与导光构件的位置关系保持为适当的状态。 
(22)上述定位部成圆柱状。这样的话,能容易地进行对插通凹部插通定位部的作业,组装作业性优异。 
(23)具备覆盖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反射构件,在上述反射构件中,形成有与上述插通凹部连通并且使上述定位部插通的插通孔。这样的话,能用反射构件使在导光构件内传播的光向光出射侧反射,能使光有效地从导光构件出射。使定位部插通插通凹部和插通孔,由此反射构件也能与导光构件一起实现定位。 
(24)具备安装有多个上述光源的光源基板。这样的话,能使光源的设置和与光源相关的配线等变得简单。 
(25)上述光源包括LED。这样的话,能实现高亮度化和低功耗化等。 
下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具备上面记载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该显示装置,对显示面板提供光的照明装置难以产生亮度不均,因此,能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可以示例液晶面板。该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各种用途,例如电视、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中使用,特别适用于大型画面。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抑制亮度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背光源装置的底座、导光构件以及光学构件的关系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在构成背光源装置的底座内收纳有导光构件和LED基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v-v线截面图。 
图6是图4的vi-vi线截面图。 
图7是图4的vii-vii线截面图。 
图8是示出LED、导光构件(插通凹部)以及定位部的详细的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LED、导光构件(插通凹部)以及定位部的详细的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LED、导光构件(插通凹部)以及定位部的详细的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LED、导光构件(插通凹部)以及定位部的详细的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的LED、导光构件(插通凹部)以及定位部的详细的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的LED、导光构件(插通凹部)以及定位部的详细的位置关系的放大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在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背光源装置的底座内收纳有导光构件和LED基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示出沿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在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背光源装置的底座内收纳有导光构件和LED基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在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1)的背光源装置的底座内收纳有导光构件和LED基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沿着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示出X轴、Y轴以及Z轴,各轴方向被描述为在各附图中所示的方向。其中,Y轴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X轴方向与水平方向一致。另外,只要无特别限定,在上下的记载中以竖直方向为基准。另外,将在图2中所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下侧设为里侧。 
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夹着而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调谐器T;以及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形成为横长(长条)的方形(矩形),以其显示面11a沿着竖直方向(Y轴方向)纵置的状态被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如图2所示,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它们被框状的外框13等一体地保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沿着竖直方向”是指不限于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11a成为与竖直方向平 行的样态,而表示在比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相对地更沿着竖直方向的方向上设置,表示包括例如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0°~45°,优选倾斜0°~30°的样态。 
液晶面板11如图2所示,为以下构成:俯视时成横长(长条)的方形(矩形),一对玻璃基板在隔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被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液晶。在一方玻璃基板中,设有:连接到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的开关元件(例如TFT);连接到该开关元件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方玻璃基板中,设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按照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此外,在两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振板。 
背光源装置12如图2所示,具备:具有向光出射面侧(液晶面板11侧)开口的开口部的成大致箱型的底座14;和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而配置的光学构件15群(扩散板(光扩散构件)15a以及配置在扩散板15a和液晶面板11之间的多个光学片15b)。而且,在底座14内,具备:作为光源的LED17(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表面安装有LED17的LED基板18;将来自LED17的光进行导光而导向光学构件15(液晶面板11)的导光构件19;以及能从表侧按压导光构件19的框架16。并且,该背光源装置12为在其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部(长边侧的两端部)分别具备具有LED17的LED基板18并且在被两LED基板18之间夹着的竖直方向的中央侧配置导光构件19而成的、所谓的边光型(侧光型)。下面,详细地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各构成部件。 
底座14由金属制成,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与液晶面板11同样地成横长的方形的底板14a;和从底板14a的长边侧的两外端分别立起的一对侧板14b。就底座14(底板14a)而言,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竖直方向)一致。另外,框架16和外框13能被螺丝固定到侧板14b。 
光学构件15如图2所示,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地在俯视时成横长的方形。光学构件15载置于导光构件19的表侧(光出射侧) 并介于、配置在液晶面板11和导光构件19之间。光学构件15包括配置于里侧(导光构件19侧、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扩散板15a和配置于表侧(液晶面板11侧、光出射侧)的光学片15b。扩散板15a为以下构成:在具有规定厚度的、由大致透明的树脂制成的、成板状的基材内分散设有多个扩散颗粒,具有使透射光扩散的功能。光学片15b与扩散板15a相比为板厚较薄的片状,层叠配置有3张。作为具体的光学片15b的种类,存在例如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可以从它们之中适当地选择使用。此外,在图3、图5~图7中,简化光学构件15的图示,具体地说,将包括多张(4张)的光学构件15归纳为1张来图示。 
框架16如图2所示,形成为沿着导光构件19的外周端部延伸的框状(边框状),能在导光构件19的大致整个外周上从表侧按压导光构件19的外周端部。该框架16设为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表面例如呈黑色的形态,由此具有遮光性。在框架16中的两长边部分的里侧的面,即,在与导光构件19和LED基板18(LED17)相对的面中,如图5所示,分别装配有使光反射的第1反射片20。第1反射片20具有在框架16的长边部分的大致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大小,直接抵接到导光构件19的LED17侧的端部并且从表侧一并覆盖导光构件19的上述端部和LED基板18。另外,框架16能从里侧支承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 
LED17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为以下构成:用树脂材料将LED芯片密封到基板部上,上述基板部固定于LED基板18。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为1种,具体地说,使用发出蓝单色光的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荧光体,上述荧光体被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光激励而发出规定颜色的光,作为整体发大致白色光。此外,作为荧光体例如可以从发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以及发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中适当组合而使用,或者单独地使用任一个。该LED 17是与对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成为发光面的、所谓的顶发光型。从该LED17发出的光以用图8的双点划线示出的光轴A为中 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辐射状地扩散,该照射区域LA成为在图8中夹着光轴A而配置的一对单点划线之间的区域。此外,图8的单点划线示出照射区域LA的最外位置。 
LED基板18由合成树脂(环氧树脂等)或陶瓷制成,如图2和图4所示,成沿着底座14的长边方向(导光构件19的LED 17侧的端部、X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板状,以使其主板面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并行的姿势,即,以与液晶面板11和导光构件19(光学构件15)的板面正交的姿势收纳在底座14内。即,该LED基板18为以下姿势:主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短边方向与Z轴方向分别一致,而且,与主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 
LED基板18如图2和图4所示,在底座14内以夹着导光构件19的方式在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上下两端部分别配置,被螺丝等分别装配到在竖直方向的上下所配置的长边侧的侧板14b。在LED基板18中的朝向导光构件19侧(与导光构件19相对的面)的主板面中,多个(在图2中是13个)LED17沿着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导光构件19的LED17侧的端部、X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间断地并列配置。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之间的间隔,即,LED17的排列间距大致相等。在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配置有一对的LED基板18以LED17的安装面相互成相对状的姿势收纳在底座14内,因此,分别安装在两LED基板18的各LED17的发光面成相对状,并且各LED17的光轴与竖直方向(Y轴方向)大致一致。换言之,安装于一对LED基板18的各LED17各自相对于导光构件19的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部(长边侧的两端部)分别相对状地配置。此外,作为LED基板18所用的原材料,设为例如与底座14相同的铝类材料等金属材料,也可以设为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而形成有配线图案的构成。 
导光构件19包括折射率比空气的折射率高且大致透明(透光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丙烯酸等)。导光构件19如图2所示,为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地在俯视时成横长的方形的板状,其主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水平方向、LED17的并列方向)、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竖直方向)分别一致,且与主板面正交的板厚 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导光构件19如图5所示,在底座14内配置在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正下方位置,以在竖直方向上被夹在一对LED基板18之间的方式配置,上述一对LED基板18配置在底座14的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部。因此,LED17(LED基板18)与导光构件19的并排方向与Y轴方向(竖直方向)一致,而光学构件15(液晶面板11)与导光构件19的并排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两并排方向相互正交。并且,导光构件19具有导入从LED17向Y轴方向发出的光,并且在内部使该光传播且朝向光学构件15侧(Z轴方向)立起并出射的功能。此外,导光构件19设为:其在俯视时的大小与上述光学构件15大致相同,其外周端部隔着光学构件15间接地被框架16从表侧按压。 
导光构件19的主板面中朝向表侧的面(被光学构件15覆盖的面)如图3所示,成为使内部的光向光学构件15和液晶面板11出射的光出射面19a。换言之,成为光学构件15介于导光构件19的光出射面19a和液晶面板11之间的配置。导光构件19的与主板面相邻的外周端面中的、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面(沿着X轴方向成长条状的长边侧的两端面)分别与LED17(LED基板18)空出规定的间隔而成相对状,其成为从LED17发出的光所入射的光入射面19b。在该LED17和光入射面19b之间所保留的空间的表侧,如图5所示,配置有已述的第1反射片20,而在该空间的里侧,以在和第1反射片20之间夹着该空间的方式配置第2反射片21。两反射片20、21以除了上述空间以外还夹着导光构件19的LED17侧的端部以及LED17的方式配置。由此,使来自LED17的光在两反射片20、21之间反复反射,由此可以有效地向光入射面19b入射。另外,光入射面19b为沿着X轴方向和Z轴方向(LED基板18的主板面)并行的面,为与光出射面19a大致正交的面。另外,LED17与光入射面19b的并排方向与Y轴方向(竖直方向)一致,与光出射面19a并行。 
在导光构件19的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面19c中,以覆盖其整个区域的方式设有导光反射片22,上述导光反射片22能反射导光构件19内的光并使其向表侧立起。换言之,导光反射片22以被夹 在底座14的底板14a和导光构件19之间的方式配置。此外,在导光构件19的光出射面19a或与其相反的一侧的面19c中的至少任一方中,进行图案化,使得反射内部光的反射部(未图示)或散射内部光的散射部(未图示)具有规定的面内分布,由此,来自光出射面19a的出射光被控制为在面内成为均匀的分布。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底座14、导光构件19分别设有用于定位导光构件19的定位部23、定位部23所插通的插通凹部24,由此能使导光构件19在沿着其主板面的方向(面方向),即,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相对于底座14和固定到底座14的LED17(LED基板18)定位。这样,当在导光构件19中切开插通凹部24时,担心插通凹部24对在导光构件19内传播的光带来不良影响。即,当假定从LED17入射到导光构件19内的光朝向插通凹部24内时,有可能在插通凹部24的界面发生反射(包括全反射),或者发生折射,因此,有可能在导光构件19内传播的光的分布中产生偏差。这样的话,例如导光构件19的一部分局部地成为光量较少的暗部,有可能产生亮度不均。为避免该事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插通凹部24朝向远离LED17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下面,按顺序详细地说明插通凹部24和定位部23。 
插通凹部24如图3和图4所示,设置在导光构件19的短边方向,即,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上端部(图4的上端部)。插通凹部24在导光构件19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LED17的并列方向)的两端侧配置有一对。一对插通凹部24之间的距离(间隔)设为:比导光构件19的长边尺寸稍小,但比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之间的间隔(LED17的排列间距)大很多。即,可以说插通凹部24为比LED17疏的配置。各插通凹部24配置于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之间。详细地说,插通凹部24配置在沿着X轴方向并列配置的LED17群中的、位于最端部的LED17和在其中央侧相邻的LED17之间,更详细地说,插通凹部24配置在这些相邻的LED17之间的中间位置,即,离夹着插通凹部24而相邻的各LED17的距离相等的位置。换言之,插通凹部24配置于相对于LED17在X轴方向(LED17的并列方向) 上偏离(偏置)的位置,设为非正对配置,进一步换句话说,设为斜向配置。 
插通凹部24如图7所示,为以下形态:在导光构件19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在板厚方向(Z轴方向)上贯通导光构件19且朝向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上侧(在图4和图7中所示的上侧),即,朝向LED17侧开口。并且,插通凹部24如图8所示,为以下形态:俯视时成三角形,向LED17侧的开口宽度(X轴方向的尺寸)朝向竖直方向的下侧,即,朝向从LED17远离的方向连续地逐渐变小。即,可以说通过将导光构件19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光入射面19b)局部地切开为V字型沟状来形成插通凹部24。插通凹部24在俯视时为等腰三角形,相对于对称线成线对称形状,上述对称线沿着经过相邻的LED17之间的中间位置的Y轴方向。因此,插通凹部24所具有的一对侧面(界面)24a相对于Y轴方向,即,相对于LED17的光轴A(LED17与导光构件19的并排方向)成倾斜状,其倾斜角度设为相互相等。该插通凹部24的侧面24a成为与外部空气层的界面。 
并且,插通凹部24的侧面24a为以下配置:与夹着插通凹部24相邻的各LED17的照射区域LA(图8的单点划线)不重叠。换言之,插通凹部24为以下配置:其整个区域存在于从夹着插通凹部24相邻的各LED17的照射区域LA离开的非照射区域NLA内。而且,插通凹部24的侧面24a相对于LED17的光轴A倾斜,其倾斜角度设为比在图8中示出照射区域LA的最外位置的单点划线与上述光轴A所成的倾斜角度小。由此,极难产生以下事态:来自夹着插通凹部24相邻的各LED17的光进入插通凹部24内。此外,在此所说的“LED17的非照射区域NLA”是从各LED17的照射区域LA中的任一个均离开的区域,在图8中为相互相邻且交叉的一对单点划线(照射区域LA的最外位置)之间的大致V字型的区域。该成大致V字型的非照射区域NLA的角度范围设为比成V字型的插通凹部24的角度范围宽。 
下面,说明定位部23。定位部23如图3和图4所示,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中的、与导光构件19的各插通凹部24匹配的位置,即,在竖直方向的上端部且在成为靠近X轴方向的两端的位置配置有一 对。定位部23成从底板14a沿着Z轴方向而朝向表侧突出的大致圆柱状,其突出尺寸如图7所示,设为比将导光构件19的板厚尺寸和光学构件15的板厚尺寸相加的大小还要大的尺寸。该定位部23如图8所示,插通到插通凹部24并且抵接到插通凹部24的侧面24a,由此能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相对于底座14和固定到底座14的LED17来定位导光构件19。特别是定位部23和插通凹部24相互成组并且在导光构件19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配置有2组,因此,能准确地定位导光构件19并且还能防止导光构件19转动。该定位部23的直径尺寸设为比插通凹部24的向LED17侧的最大开口宽度(导光构件19的竖直方向的上端位置的开口宽度)小。另外,该定位部23与底座14的底板14a一体地形成。 
在此,在相对于导光构件19层叠配置在光出射侧的光学构件15中,如图3所示,形成有与上述插通凹部24连通并且使定位部23插通的第2插通凹部25,由此能使光学构件15与导光构件19一起相对于底座14和LED17在沿着主板面的方向(面方向),即,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定位。详细地说,第2插通凹部25在光学构件15中的、与2组插通凹部24和定位部23匹配的位置,即,在竖直方向的上端部且在成为靠近X轴方向的两端的位置上配置有一对。第2插通凹部25如图7所示,为以下形态:成在板厚方向(Z轴方向)上贯通光学构件15的孔状,仅在Z轴方向上开口,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不开口。第2插通凹部25仿照定位部23的外形而在俯视时成大致圆形,其直径尺寸设为比定位部23的直径尺寸稍大,由此能进行定位部23的插通。 
并且,在对第2插通凹部25插通了定位部23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第2插通凹部25的孔缘能抵接到定位部23的外面,如果将光学构件15的板面设为沿着竖直方向的姿态,则能在竖直方向上由定位部23来支撑第2插通凹部25的孔缘。即,能由定位部23将光学构件15支撑为在竖直方向上悬挂的状态,因此,能防止由于光学构件15的自重而在光学构件15中发生皱褶、弯曲等变形。而且,第2插通凹部25形成在光学构件15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能由定位部23 来悬挂并支撑该上端部,因此,在光学构件15中,难以在竖直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内发生皱褶、弯曲等变形。此外,上述第2插通凹部25分别形成于光学构件15所包括的全部扩散板15a和光学片15b,在各光学构件15中形成的各第2插通凹部25彼此相互匹配(连通)。 
另外,在导光构件19的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面19c中装配的导光反射片22中,如图7所示,形成有使从底板14a向导光构件19突出的形态的定位部23插通的插通孔26。插通孔26在导光反射片22中的、与一对插通凹部24匹配的位置,即,在竖直方向的上端部且在成为靠近X轴方向的两端的位置配置有一对。插通孔26与第2插通凹部25同样地,为以下形态:成在板厚方向(Z轴方向)上贯通导光反射片22的孔状,仅在Z轴方向上开口,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不开口。插通孔26与第2插通凹部25同样地,仿照定位部23的外形而在俯视时成大致圆形,其直径尺寸设为比定位部23的直径尺寸稍大,由此能进行定位部23的插通。 
本实施方式是上面的结构,接着说明其作用。为了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0,组装分别另外制造的液晶面板11、背光源装置12以及边框13等。下面,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制造步骤。 
首先,进行将第2反射片21、LED基板18以及导光构件19组装到底座14内的作业。其中,在导光构件19中,预先一体地装配有导光反射片22,插通孔26与插通凹部24相互匹配。当将该状态的导光构件19收纳到底座14内时,对形成在底板14a中的一对定位部23对准一对插通凹部24(插通孔26)。随着导光构件19被收纳在底座14内,各定位部23插通所对应的各插通孔26和各插通凹部24。在该插通时,由于插通凹部24是在板厚方向上贯通导光构件19且还向LED 17侧开口的形态,因此,作业性极优异。此时,将定位部23抵接到插通凹部24的侧面24a,由此导光构件19和导光反射片22相对于底座14在沿着其主板面的方向(面方向),即,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定位。在组装有导光构件19的状态下,定位部23为贯穿导光构件19并且顶端部向导光构件19的表侧突出的状态(图7)。 
接着,进行对导光构件19的光出射面19a层叠配置光学构件15的作业。将光学构件15按照扩散板15a、光学片15b(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的顺序层叠到导光构件19的光出射面19a。当进行该作业时,使形成在各光学构件15中的各第2插通凹部25与一对定位部23对准位置。随着光学构件15层叠到导光构件19,各定位部23插通各第2插通凹部25。由此,光学构件15相对于导光构件19和底座14在沿着其主板面的方向(面方向),即,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定位。另外,此时还将第2插通凹部25与插通凹部24和插通孔26匹配。之后,将框架16装配到底座14,再按照液晶面板11、边框13的顺序组装,由此得到液晶显示装置10。 
当打开如上所述制造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时,由未图示的控制电路控制液晶面板11的驱动,并且对LED基板18的各LED17供给来自未图示的电力供给基板的驱动电力,由此控制该驱动。来自各LED17的光被导光构件19导光,由此经由光学构件15向液晶面板11照射,因而在液晶面板11中显示规定的图像。下面,详细地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作用。当点亮各LED17时,从各LED17出射的光如图5所示,向导光构件19的光入射面19b入射。在此,在LED17和光入射面19b之间保留规定的空间,但该空间被表侧的第1反射片20和里侧的第2反射片21光学地封闭,因此,来自LED17的光被两反射片20、21反复反射,由此几乎不向外部漏出地有效地向光入射面19b入射。 
在此,来自各LED17的光对导光构件19的入射效率取决于LED17和光入射面19b的位置关系,当该位置关系变化时,上述入射效率也会变化。关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定位部23实现导光构件19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相对于底座14定位,因此,导光构件19相对于固定到底座14的LED基板18的各LED17也间接地定位。由此,各LED17和光入射面19b的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被维持为恒定并且来自各LED17的光的入射效率也变得稳定,因而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优选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光构件19中形成的插通凹部24 如图8所示,设为朝向远离LED17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且配置在X轴方向上与LED17离开的位置,即,配置在与LED17非正对的位置。换言之,就插通凹部24而言,其整个区域存在于LED17的非照射区域NLA内并且为仿照形成大致V字型的非照射区域NLA的形态,即,俯视时为三角形。假定在将插通凹部的朝向LED17侧的开口宽度设为恒定的情况下,插通凹部进入LED17的照射区域LA内,因此,来自LED17的光易于进入插通凹部内,由此在导光构件19内传播的光的分布中产生偏差而有可能产生局部暗部。为了避免该情况,需要扩大相邻的LED17之间的间隔来扩大非照射区域NLA,但那样的话LED17的设置密度变低,实现高亮度化变得困难。另外,在假定将插通凹部配置在与LED17正对的位置的情况下,来自LED17的光直接进入插通凹部内,因此,在导光构件19内传播的光的分布中有可能产生大的偏差。 
关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插通凹部24采用上述构成和配置,因此,来自LED17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内,由此,在导光构件19内传播的光的分布中难以产生偏差而成为均匀的光。因此,能防止在导光构件19中产生局部暗部,因而能抑制在来自光出射面19a的出射光中产生亮度不均。而且,能如以往那样维持非照射区域NLA,因此,无需扩大相邻的LED17之间的间隔,由此能将LED17的设置密度保持为较高的状态,对实现高亮度化是优选的。而且,可能成为暗部的原因的插通凹部24配置在导光构件19的X轴方向的两端侧,因此,与假定配置在中央侧的情况相比,进一步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但是,当如上所述使用液晶显示装置10时,对背光源12内的各LED17进行点亮或熄灭等,因此,内部的温度环境发生变化,与此相伴地,液晶显示装置10的各构成部件有可能热膨胀或热收缩。各构成部件中的、光学构件15伴随着热膨胀或热收缩而伸缩时,假定在光学构件15中发生褶皱、弯曲等变形时,在光学构件15的透射光的分布中产生偏差,有可能成为亮度不均的原因。关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23插通在光学构件15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形成 的第2插通凹部25,由定位部23在竖直方向上支撑第2插通凹部25的孔缘,由此光学构件15以悬挂的状态被支撑,因此,即使在光学构件15产生了与热膨胀或热收缩相伴的伸缩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因为光学构件15本身的自重而在光学构件15的大致整个区域内发生皱褶、弯曲等变形。由此,能将由光学构件15的热膨胀或热收缩导致的亮度不均的发生防于未然。 
如上面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其作为光源;导光构件19,其中LED17相对于导光构件19的端部相对状地配置;以及定位部23,其能使导光构件19在其面方向上定位,在导光构件19的LED17侧的端部形成有使定位部23插通的插通凹部24,该插通凹部24朝向远离LED17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 
这样的话,使定位部23插通在导光构件19中形成的插通凹部24,由此能使导光构件19在其面方向上定位。由此,能使导光构件19与LED17的位置关系保持为恒定,因此,能使从LED17向导光构件19入射的光的入射效率实现稳定化,因而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优选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导光构件19的LED17侧的端部的插通凹部24设为朝向远离LED17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因此,与假定将插通凹部设为恒定宽度的情况相比,从LED17入射到导光构件19的端部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内。在此,当假定从LED17入射到导光构件19的端部的光朝向插通凹部24内时,在插通凹部24的界面发生反射(包括全反射)、折射等,因此,在导光构件19内传播的光的分布中产生偏差而成为不均匀的光,由此,例如导光构件19的一部分局部地成为光量较少的暗部,其结果是,有可能产生亮度不均。关于该点,根据本实施方式,从LED17入射到导光构件19的端部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内,因此,在导光构件19内传播的光的分布中难以产生不均,因而能防止在导光构件19中产生暗部,即,亮度不均。 
另外,LED17沿着导光构件19的端部间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定位部23和插通凹部24在LED17的并列方向上配置在从LED17离开的位置。这样的话,来自沿着导光构件19的端部间断地并列配置 有多个的LED17的光向导光构件19的端部有效地入射。定位部23和插通凹部24在LED17的并列方向上配置在从LED17离开的位置,因此,来自LED17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内,由此能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 
另外,定位部23和插通凹部24配置在相邻的LED17之间。这样,如果在相邻的LED17之间配置定位部23和插通凹部24,则对例如无法确保在导光构件19中的LED17的并列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插通凹部24的空间的情况等是优选的。而且,插通凹部24设为成顶端变细状,因此,与假定将插通凹部设为恒定宽度的情况相比,即使缩窄相邻的LED 17之间的间隔,也能维持来自LED17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内的状态。通过缩窄LED17之间的间隔能提高LED17的设置密度,因此,能实现高亮度化等。 
另外,设为:相邻的各LED17与配置在其之间的定位部23和插通凹部24的距离相等。这样的话,来自相邻的各LED17的光分别难以进入配置在其之间的插通凹部24,因此,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 
另外,插通凹部24相对于对称线成线对称形状,上述对称线经过相邻的LED17之间的中间位置。这样的话,将插通凹部24设为线对称形状,由此相邻的各LED17相对于插通凹部24的界面的位置关系成为同等。由此,对抑制亮度不均是更进一步优选的。 
另外,定位部23和插通凹部24以相互成组的方式各设有多个,相邻的定位部23和插通凹部24的组之间的间隔设为比相邻的LED17之间的间隔大。这样的话,设置多组定位部23和插通凹部24,由此导光构件19的定位变得更可靠。而且,将可能成为暗部的原因的插通凹部24和定位部23配置为比LED17疏,因此,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 
另外,插通凹部24在导光构件19中的LED17的并列方向上配置在端侧。这样的话,在LED17的并列方向的端侧配置可能成为暗部的原因的插通凹部24,因此,与假定在LED17的并列方向的中央侧配置了插通凹部的情况相比,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 
另外,插通凹部24在导光构件19中的LED17的并列方向上分别配置在两端侧。这样的话,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且导光构件19的定位变得更可靠。 
另外,具备覆盖导光构件19中的光出射面的光学构件15,在光学构件15中,形成有与插通凹部24连通并且使定位部23插通的第2插通凹部25。这样的话,使定位部23插通插通凹部24和第2插通凹部25,由此光学构件15也能与导光构件19一起实现定位。 
另外,第2插通凹部25成在光学构件15的板厚方向上贯通光学构件15的孔状,其孔缘能被定位部23在竖直方向上支撑。这样的话,当使定位部23插通第2插通凹部25时,第2插通凹部25的孔缘被定位部23在竖直方向上支撑。即,能由定位部23悬挂并支撑光学构件15,因此,即使在例如光学构件15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也难以因为光学构件15本身的重量而发生皱褶、弯曲等变形。因而,能更有效地抑制亮度不均。 
另外,第2插通凹部25形成在光学构件15中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这样的话,能由定位部23悬挂并支撑光学构件15中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因此,在光学构件15中,难以在竖直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内发生皱褶、弯曲等变形,对亮度不均的抑制是进一步优选的。 
另外,LED17与导光构件19中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和竖直方向的下端部分别相对状地配置。这样的话,对竖直方向的上下两端部分别相对状地配置LED17,由此能实现高亮度化。换言之,即使在该照明装置12实现了大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充分的亮度,对大型化是优选的。 
另外,插通凹部24为朝向LED17侧开口的形态。这样的话,与假定插通凹部在整个外周成闭合的孔状的情况相比,易于对插通凹部24插通定位部23,因而组装作业性优异。 
另外,插通凹部24为向LED17侧的开口宽度朝向远离LED17的方向连续地逐渐变小的形态。这样的话,来自LED17的光进一步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内。 
另外,插通凹部24在俯视时成三角形。这样的话,插通凹部24 的界面相对于LED17和导光构件19的并排方向成倾斜状,由此,来自LED17的光更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内。 
另外,插通凹部24在俯视时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话,插通凹部24成为对称形状,因此,对例如在夹着插通凹部24的位置配置了2个LED17的情况等是优选的。 
另外,插通凹部24为在导光构件19的板厚方向上贯通导光构件19的形态。这样的话,能容易地在导光构件19中形成插通凹部24,在导光构件19的制造上是优异的。 
另外,具备收纳LED17和导光构件19的底座14,定位部23一体地形成于底座14。这样的话,由定位部23来定位导光构件19,上述定位部23一体地形成于收纳LED17和导光构件19的底座14,因此,能使LED17与导光构件19的位置关系保持为适当的状态。 
另外,定位部23成圆柱状。这样的话,能容易地进行对插通凹部24插通定位部23的作业,组装作业性优异。 
另外,具备导光反射片22,上述导光反射片22是覆盖导光构件19中的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反射构件,在导光反射片22中,形成有与插通凹部24连通并且使定位部23插通的插通孔26。这样的话,能用导光反射片22使在导光构件19内传播的光向光出射侧反射,能使光有效地从导光构件19出射。使定位部23插通插通凹部24和插通孔26,由此导光反射片22也能与导光构件19一起实现定位。 
另外,具备安装有多个LED17的LED基板18。这样的话,能使LED17的设置和与LED17相关的配线等变得简单。 
另外,光源包括LED17。这样的话,能实现高亮度化和低功耗化等。 
上面,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还包括下面的变形例。此外,在下面的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附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图示和说明。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用图9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在此,示出改变了插通凹部24-1的形状。 
本变形例1的插通凹部24-1如图9所示,在俯视时成三角形,其侧面24a-1为与示出LED17的照射区域LA的最外位置的单点划线大致一致且并行的形态。根据该构成,来自LED17的光也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1内。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用图10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在此,示出改变了插通凹部24-2的形状。 
本变形例2的插通凹部24-2如图10所示,在俯视时成梯形,插通凹部24-2具有:一对侧面24a-2,其相对于Y轴方向和X轴方向均成倾斜状;和侧面24b,其将两侧面24a-2的与LED17侧相反的一侧的端彼此连接并且与X轴方向并行。根据该构成,来自LED17的光也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2内。 
如上面所说明的,根据本变形例,插通凹部24-2在俯视时成梯形。这样的话,在插通凹部24-2的侧面24a-2(界面)中,包括相对于LED17和导光构件19的并排方向成倾斜状的部分,因此,来自LED17的光更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2内。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 
用图11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在此,示出改变了插通凹部24-3的形状。 
本变形例3的插通凹部24-3如图11所示,在俯视时成半圆形。就插通凹部24-3而言,其侧面24c在整个区域内形成为具有恒定曲率的圆弧状。插通凹部24-3的向LED17侧的开口宽度与形成插通凹部24-3的圆的直径相等。根据该构成,来自LED17的光也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3内。 
如上面所说明的,根据本变形例,插通凹部24-3在俯视时成大致半圆形。这样的话,插通凹部24-3的侧面24c(界面)形成圆弧状,由此,来自LED17的光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3内。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 
用图12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4。在此,示出改变了插通凹部24-4的形状。 
本变形例4的插通凹部24-4如图12所示,在俯视时成半椭圆形。插通凹部24-4为以下形态:将长轴方向与Y轴方向、短轴方向与X轴方向分别一致的椭圆沿着短轴方向分割为一半。插通凹部24-4的向LED 17侧的开口宽度与形成插通凹部24-4的椭圆的短轴尺寸相等。根据该构成,来自LED17的光也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4内。此外,适当地改变形成插通凹部24-4的椭圆的长轴尺寸和短轴尺寸中的至少任一个,由此能根据与LED17(照射区域LA)的位置关系来将侧面的形状设为最佳的形状。 
如上面所说明的,根据本变形例,插通凹部24-4在俯视时成大致半椭圆形。这样的话,能根据LED17和插通凹部24-4的位置关系来容易地将插通凹部24-4的侧面24c-4(界面)的形状设为适当的形状。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 
用图13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5。在此,示出改变了插通凹部24-5的形状。 
本变形例5的插通凹部24-5如图13所示,包括:第1部24A,其朝向LED17侧的开口宽度设为恒定;和第2部24B,其朝向LED17侧的开口宽度发生变化,第1部24A配置在LED17侧,第2部24B配置在与LED17相反的一侧。第1部24A的朝向LED17侧的开口宽度设为与定位部23的直径尺寸大致相同。第2部24B为朝向LED17侧的开口宽度朝向远离LED17的方向连续地逐渐变小的形态,在俯视时为等腰三角形。根据该构成,来自LED17的光也难以进入插通凹部24-5内。 
<实施方式2> 
根据图1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改变定位部123和插通凹部124的设置数。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定位部123和插通凹部124如图14所示,在底座14和导光构件19 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在X轴方向上空出规定的间隔的位置上配置4组。各定位部123和各插通凹部124均配置在相邻的LED17之间的中间位置(非照射区域内)。这样增加定位部123和插通凹部124的设置数,由此能使导光构件19的定位更可靠。此外,定位部123和插通凹部124的设置数除了图示以外,能设为5组以上,另外也能设为3组。 
<实施方式3> 
根据图1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使定位部223形成于框架116。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定位部223如图15所示,一体形成于框架116。定位部223为从包围导光构件19的外周端部的成框状的框架116中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长边部分)向里侧突出的形态。定位部223从表侧顺序插通在光学构件15中形成的第2插通凹部25和在导光构件19中形成的插通凹部24。 
如上面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底座14,其收纳LED17和导光构件19;和框架116,其装配于底座14并且能从光出射侧按压导光构件19,定位部223一体地形成于框架116。这样的话,由定位部223来定位导光构件19,上述定位部223一体地形成于框架116,上述框架116装配到收纳LED17和导光构件19的底座14,因此,能将LED17与导光构件19的位置关系保持为适当的状态。 
<实施方式4> 
根据图16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改变插通凹部324。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插通凹部324如图16所示,通过分别切掉导光构件19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中X轴方向的两端的角部来形成有一对。插通凹部324配置在X轴方向上从LED17进一步向端部离开的位置,上述LED17位于在X轴方向上并列配置的LED17群中的最端部的位置。与上述插通凹部324对应地改变定位部323在底座14中的配置。 另外,虽省略图示,但优选在光学构件中形成的第2插通凹部也伴随着上述插通凹部324的配置变更来改变设置位置。 
<其它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述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竖直方向的上下(两长边侧)配置有一对LED基板,但可以适当改变LED基板的设置数。例如,如图17所示,也可以采用仅在竖直方向的上侧配置1张LED基板18,在竖直方向的下侧不设置LED基板18的构成。该构成特别适用于画面尺寸为小型的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源装置),能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此外,除了图17以外,也可以是,将LED基板的设置数设为3张或4张,除了竖直方向的上下以外,配置在水平方向的左右中的至少任一方。另外,能在水平方向的左右分别配置LED基板,除此以外,也能在竖直方向的上下中的至少任一方配置LED基板。 
(2)作为上述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如图18所示,插通凹部24′也能设为在导光构件19的板厚方向上不贯通导光构件19的形态。该插通凹部24′成仅在表侧,即,定位部223′侧和LED17侧开口的凹陷状。插通凹部24′在Z轴方向上具有与LED17不重合的凹陷深度。另外,定位部223′从框架116突出的尺寸设为比实施方式3短。 
(3)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还示出在导光构件的两长边侧配置了LED基板,但也可以在导光构件的两短边侧配置LED基板。此时,能将LED基板的设置数变为1张,也能仅在导光构件的两短边中的任一方配置LED基板。 
(4)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将插通凹部和定位部(第2插通凹部)配置在背光源装置的长边方向的端侧,但将插通凹部和定位部(第2插通凹部)相对地配置在同一长边方向的中央侧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5)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将插通凹部和定位部(第2插通凹部)配置在背光源装置的竖直方向的上端部,但将插通凹部 和定位部(第2插通凹部)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中央部、下端部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6)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和各变形例以外,能适当地改变插通凹部的具体的形状。例如,还能将插通凹部设为三角形、梯形等且设为非对称形状。另外,定位部的具体形状、大小等也能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也能设为棱柱状、圆锥状、棱锥状等。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插通凹部朝向LED侧开口的形态,但也能设为插通凹部不向LED侧开口的孔状。 
(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2插通凹部的孔缘在整个外周上闭合的形状(无端环状),但将第2插通凹部的孔缘设为局部地开放的形状(有端环状)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9)除了上述(8)以外,第2插通凹部设为不贯通光学构件的凹陷状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10)在上述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定位部相对于底座或框架一体地形成,但将定位部形成为与底座和框架不同的部件,将该定位部用粘接等固定方法相对于底座或框架实现一体化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1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光学构件设为包括扩散板和3张光学片的情况,但能适当地改变光学构件的种类和张数。 
(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光学构件中形成有第2插通凹部的情况,但省略了第2插通凹部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同样地,也能省略在导光反射片中形成的插通孔。 
(1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内置发出蓝单色光的LED芯片、通过荧光体而发出白色光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但是使用内置发出单色紫外光(青紫光)的LED芯片、通过荧光体而发出白色光的类型的LED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1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内置发出蓝单色光的LED芯片、通过荧光体而发出白色光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但是使用内置分别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单色光的3种LED芯片类型的LED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除此以外,使用了内置分别发出单色C (青)、M(品红)、Y(黄色)的3种LED芯片类型的LED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1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LED用作光源的情况,但作为其它种类的光源,也能使用例如有机EL等。 
(1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液晶面板设为使其短边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但液晶面板设为使其长边方向与竖直方向一致的纵置状态也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1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TFT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也能在使用了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除了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还能在进行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 
(1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使用了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示例为显示元件,但是也能在使用了其它种类的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中使用本实用新型。 
(1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也能在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中使用本实用新型。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底座;15:光学构件;16、116:框架;17:LED(光源);18:LED基板(光源基板);19:导光构件;19a:光出射面;22:导光反射片(反射构件);23、123、223、323:定位部;24、124、324:插通凹部;24a、24c:侧面(界面);25:第2插通凹部;26:插通孔;TV: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29)

1.一种照明装置,
具备:光源;
导光构件,上述光源相对于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相对状地配置;以及
定位部,其能使上述导光构件在其面方向上定位,
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侧的端部,形成有使上述定位部插通的插通凹部,该插通凹部朝向远离上述光源的方向成顶端变细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沿着上述导光构件的端部间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
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在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配置在从上述光源离开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配置在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
设为相邻的各上述光源与配置在其之间的上述定位部及上述插通凹部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相对于经过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的中间位置的对称线成线对称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以相互成组的方式各设有多个,
相邻的上述定位部和上述插通凹部的组之间的间隔设为比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的间隔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配置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的端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分别配置在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光源的并列方向上的两端侧。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覆盖上述导光构件中的光出射面的光学构件,
在上述光学构件中,形成有与上述插通凹部连通并且使上述定位部插通的第2插通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第2插通凹部为在上述光学构件的板厚方向上贯通上述光学构件的孔状,其孔缘能被上述定位部在竖直方向上支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第2插通凹部形成在上述光学构件中的上述竖直方向的上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与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上述竖直方向的上端部和上述竖直方向的下端部分别相对状地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3、4、5、8、10、11、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为朝向上述光源侧开口的形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为向上述光源侧的开口宽度朝向远离上述光源的方向连续地逐渐变小的形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三角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等腰三角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梯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大致半圆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在俯视时成大致半椭圆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插通凹部为在上述导光构件的板厚方向上贯通上述导光构件的形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2、3、4、5、8、10、11、12、14、15、16、17、18、19、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收纳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构件的底座,
上述定位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底座。
22.根据权利要求1、2、3、4、5、8、10、11、12、14、15、16、17、18、19、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底座,其收纳上述光源和上述导光构件;和框架,其装配于上述底座并且能从光出射侧按压上述导光构件,
上述定位部一体地形成于上述框架。
23.根据权利要求1、2、3、4、5、8、10、11、12、14、15、16、17、18、19、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定位部成圆柱状。
24.根据权利要求1、2、3、4、5、8、10、11、12、14、15、16、17、18、19、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覆盖上述导光构件中的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反射构件,在上述反射构件中,形成有与上述插通凹部连通并且使上述定位部插通的插通孔。
25.根据权利要求1、2、3、4、5、8、10、11、12、14、15、16、17、18、19、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具备安装有多个上述光源的光源基板。
26.根据权利要求1、2、3、4、5、8、10、11、12、14、15、16、17、18、19、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包括LED。
27.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面板为在一对基板之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29.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27或权利要求28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1900003419U 2010-03-11 2011-02-03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683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4876 2010-03-11
JP2010054876 2010-03-11
PCT/JP2011/052211 WO2011111444A1 (ja) 2010-03-11 2011-02-03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68343U true CN202868343U (zh) 2013-04-10

Family

ID=44563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90000341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68343U (zh) 2010-03-11 2011-02-03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14141A1 (zh)
CN (1) CN202868343U (zh)
AU (1) AU2011225540A1 (zh)
MX (1) MX2012009374A (zh)
SG (1) SG184001A1 (zh)
WO (1) WO20111114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9764A (zh) * 2013-09-26 2016-05-11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73458A1 (ja) * 2011-11-18 2013-05-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3094508A1 (ja) * 2011-12-20 2013-06-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SE536491C2 (sv) 2012-03-26 2013-12-27 Bionicotine Ab Påse innehållande nikotin och en tuggummikomposition
CN104487761B (zh) * 2012-08-03 2016-08-24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2015230741A (ja) * 2014-06-03 2015-12-21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発光装置および車両用灯具
CN206162015U (zh) * 2016-11-17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
KR102293607B1 (ko) * 2017-06-07 2021-08-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7108484B2 (ja) 2018-07-18 2022-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0361A (ja) * 1995-09-27 1997-04-04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3998810B2 (ja) * 1998-05-28 2007-10-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84493A (ja) * 2002-11-29 2004-07-02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TW566564U (en) * 2003-01-29 2003-1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2005071610A (ja) * 2003-06-26 2005-03-17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TWI241142B (en) * 2004-08-03 2005-10-01 Jemitek Electronics Corp Flat display module
CN100412573C (zh) * 2005-04-15 2008-08-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面导光板、面光源装置及显示装置
TWI327666B (en) * 2006-03-17 2010-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4912222B2 (ja) * 2007-06-01 2012-04-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4930399B2 (ja) * 2008-02-05 2012-05-16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00077677A (ko) * 2008-12-29 2010-07-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9764A (zh) * 2013-09-26 2016-05-11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5579764B (zh) * 2013-09-26 2019-04-12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2009374A (es) 2012-10-01
WO2011111444A1 (ja) 2011-09-15
AU2011225540A1 (en) 2012-08-09
SG184001A1 (en) 2012-10-30
US20120314141A1 (en) 201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68343U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667310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72442B (zh) 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725578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741608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72451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13270049A (zh) 显示装置
CN106292057A (zh) 包括边界荧光结构体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6731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72436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844610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8955997B2 (en) Display device,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housing
CN102667312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49381A (zh) 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以及光源单元用反射片的制造方法
CN102597604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7244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206895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2884366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49379A (zh) 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以及光源单元用基板的制造方法
JP2012004114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CN103189680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3052840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211644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637522B (zh) 液晶显示器件的背光结构
CN102460752A (zh) 发光模块、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