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7315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7315A
CN102667315A CN2010800593971A CN201080059397A CN102667315A CN 102667315 A CN102667315 A CN 102667315A CN 2010800593971 A CN2010800593971 A CN 2010800593971A CN 201080059397 A CN201080059397 A CN 201080059397A CN 102667315 A CN102667315 A CN 102667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ort portion
inserting hole
lighting devic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93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水泰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7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3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Abstract

目的在于在照明装置中防止亮度不均。本发明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其作为光源;底座(14),其具有相对于LED(17)而配置在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底板(14a)并且收纳LED(17);光学构件(15),其相对于底板(14a)空出间隔而配置在光出射侧;支撑部(23),其从底板(14a)侧朝向光出射侧突出并且能支撑光学构件(15);以及作为反射构件的反射片(21),其配置在底板(14a)和光学构件(15)之间并且具有使支撑部(23)通过的支撑部插通孔(21b)并使光反射,反射片(21)具有通过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设置狭缝(28)而形成的片部(29)。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作为照明装置的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设置在液晶面板的里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具备:底座,其液晶面板侧的面开口;光源,其收纳在底座内;反射片,其沿着底座的内面配置并使光向底座的开口部侧反射;以及光学构件(扩散片等),其配置在底座的开口部并使光源发出的光有效地向液晶面板侧放出。
为了在上述构成的背光源装置中实现低功耗化等,有时将LED用作光源,作为其一个例子已知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容。其内容是,沿着底座的底板平面配置多个LED,另一方面,在底板中装配有具有支撑销的支撑构件,上述支撑销支撑光学构件,由此将LED与光学构件的位置关系维持为恒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15210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根据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容,采用在构成支撑构件的基板和底座的底板之间存在反射片的构成,因此,支撑构件中的支撑销和基部均向反射片的表侧露出。支撑构件与反射片相比,表面的光反射率不如反射片,因此,当作为其大部分的支撑销和基部向表侧露出时,易于被视觉识别为暗部,有可能成为亮度不均的原因。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的发明者提出了如下构成。即,采用使反射片覆盖在支撑构件中的基部上的配置,在反射片中,形成用于使支撑销通过的支撑销插通孔。由此,可以避免基部的大部分被反射片覆盖而向表侧露出,因此,可以使支撑构件难以被视觉识别为暗部。
但是,当如上所述在反射片中形成支撑销插通孔时,担心又会发生下面的问题。即,当背光源装置内的温度环境伴随着LED的点亮和熄灭而发生变化时,在反射片中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与此相伴地有时发生伸缩。但是,当反射片中的支撑销插通孔的边缘部碰到支撑销时,在该处限制反射片的伸缩,因此,有可能在反射片中发生弯曲、皱褶。这样的话,在被反射片反射的光中产生不均,其结果是有可能在出射光中发生亮度不均。
为了避免该情况,可以考虑将支撑销插通孔的大小设为预估与热膨胀或热收缩相伴的反射片的伸缩量的充分的大小,但是这样的话,支撑构件中的基部的露出面积变大,因此,支撑构件易于被视觉识别为暗部而无法达到本来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亮度不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底座,其具有相对于上述光源配置在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底板并且收纳上述光源;光学构件,其相对于上述底板空出间隔而配置在上述光出射侧;支撑部,其从上述底板侧朝向上述光出射侧突出并且能支撑上述光学构件;以及反射构件,其配置在上述底板和上述光学构件之间并且具有使上述支撑部通过的支撑部插通孔并使光反射,上述反射构件具有通过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设置狭缝而形成的片部。
这样的话,相对于底座的底板空出间隔而配置在光出射侧的光学构件由从底板侧朝向光出射侧突出的支撑部支撑,由此与光源的位置关系被维持为恒定。从光源发出的光被配置在底板和光学构件之间的反射构件反射等而对光学构件供给,透射过光学构件并向外部出射。
但是,支撑部处于插通在反射构件中形成的支撑部插通孔的状态。因此,担心发生以下事态: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碰到支撑部,由此限制反射构件与热膨胀或热收缩相伴的伸缩。关于该点,在本发明中,在反射构件中的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设置狭缝,由此形成片部,因此,即使在反射构件中发生了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碰到支撑部的片部发生变形或者支撑部进入隙缝内,由此也可以允许反射构件伸缩。由此,难以在反射构件中发生皱褶、弯曲,因此,也难以在被反射构件反射的光中产生不均,其结果是也难以在出射光中产生亮度不均。
另外,与假定将支撑销插通孔的大小设为预估与热膨胀和热收缩相伴的反射构件的伸缩量的充分的大小的情况相比,形成狭缝和片部,由此可以将支撑部插通孔的大小,即,反射构件中的开口面积设为尽量小,因此,进一步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优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下面的构成。
(1)通过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设置多个上述狭缝而形成有多个上述片部。这样的话,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的变形自由度,因此,可以更积极地允许与热膨胀或热收缩相伴的反射构件的伸缩。由此,可以更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
(2)通过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以上述支撑部为中心放射状地配置至少3个上述狭缝而悬臂状地形成有至少3个上述片部。这样的话,以支撑部为中心放射状地配置至少3个狭缝,由此,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被分割为至少3个悬臂状的片部,各片部以包围支撑部的整个外周的方式配置。由此,允许反射构件相对于支撑部在沿着底板的整个方位上移位,因而更难以在反射构件中发生了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产生弯曲、皱褶且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3)通过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大致等角间隔地配置至少3个上述狭缝而形成至少3个上述片部。这样的话,可以将至少3个片部设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因此,可以使各片部的变形容易度、被各片部反射的光量等大致相等。
(4)上述支撑部为从介于上述底板和上述反射构件之间的基部朝向上述光出射侧突出的形态,上述片部以搭乘于上述基部的方式配置。这样的话,可以通过搭乘于基部的形式的片部的外表面而对反射光赋予角度。而且,片部在光出射侧覆盖基部,因此,可以削减基部向光出射侧露出的面积,由此基部易于被视觉识别为暗部并可以更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
(5)上述光源沿着上述底板并列配置有多个,而上述支撑部配置在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上述片部以其外表面指向相邻的上述光源的方式配置。这样的话,可以使来自光源的光在指向该光源的片部的外表面有效地被反射并被赋予角度,因此,可以实现提高亮度。
(6)上述光源沿着上述底板每行多个、每列多个地矩阵状地并列配置,而上述支撑部配置于在与上述光源的行方向和上述光源的列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这样的话,可以避免会在光学上成为暗部原因的支撑部与光源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并排,因此,支撑部进一步难以被视觉识别为暗部,更适合于抑制亮度不均。
(7)通过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设置4个上述狭缝而以分别指向与上述支撑部相邻的4个上述光源的方式形成有4个上述片部。这样的话,在4个各片部的外表面可以使来自与支撑部相邻的4个各光源的光有效地反射并赋予角度,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亮度。
(8)上述支撑部配置于在与上述行方向和上述列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的中央位置。这样的话,各片部和所指向的各光源之间的间隔成为恒定,因此,可以使被各片部的外表面反射的光尽量均匀,进一步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9)至少3个上述片部被设为:与至少3个上述狭缝的深度相同,由此,其外表面与相邻的上述光源正对。这样的话,片部的外表面与相邻的光源正对,因此,可以使来自光源的光更有效地反射并赋予角度,更适于提高亮度。
(10)上述片部通过将上述狭缝设为超过上述基部的外端的深度而配置在俯视时比上述基部宽的范围。这样的话,在俯视时比基部宽的范围配置片部,由此可以易于将片部搭乘于基部。由此,在片部的形状稳定性以及被其外表面反射的光的指向稳定性上是优异的。
(11)上述支撑部和上述基部都是表面呈白色。这样的话,可以在支撑部和基部的表面使光有效地反射,因此,支撑部和基部难以被视觉识别为暗部,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12)在上述底板中形成有装配孔,而在上述基部中设有插入上述装配孔并卡合到其边缘部的固定部。这样的话,向形成于底板的装配孔插入固定部并使固定部卡合到其边缘部,由此可以将具有支撑部的基部固定为装配到底座的状态。
(13)上述狭缝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在夹着上述支撑部的位置形成有2个,并且其一端侧分别向上述支撑部插通孔内开口,而另一端侧分别分支为2个,由此形成有2个上述片部。这样的话,可以通过形成在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的2个片部适当地允许反射构件的伸缩。
(14)上述狭缝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在夹着上述支撑部的位置形成有2个,并且其一端侧分别向上述支撑部插通孔内开口,而另一端侧分别弯曲为折回状之后分支为2个,由此形成有2个成钩型的上述片部。这样的话,可以通过形成于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的2个成钩型的片部来适当地允许反射构件的伸缩。
(15)上述狭缝以俯视时成凹型的上述片部与成凸型的上述片部成为相互凹凸嵌合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上述狭缝中的对两片部的凹凸嵌合部分进行镶边的门形部分构成上述支撑部插通孔。这样的话,成凸型的片部中的与成凹型的片部凹凸嵌合的部分被卷起,由此形成使支撑部通过支撑部插通孔。
(16)上述狭缝形成为漩涡型的曲线状,由此,上述片部以包围上述支撑部的方式形成有1个。这样的话,可以通过包围支撑部的方式的1个片部适当地允许反射构件的伸缩。
(17)上述光源安装到介于上述底板和上述反射构件之间的光源基板,在上述反射构件中形成有使上述光源通过的光源插通孔。这样的话,在假定在光源插通孔的边缘部设置狭缝而形成了片部的情况下,有可能片部覆盖光源而妨碍射出光,但是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形成狭缝和片部,因此,可以不导致该事态地允许与热膨胀或热收缩相伴的反射构件的伸缩。
(18)上述光源基板表面呈白色。这样的话,即使在光源基板通过支撑部插通孔、光源插通孔而向光出射侧露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光源基板的表面使光有效地反射,因此,光源基板难以被视觉识别为暗部,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19)上述光源包括LED。这样的话,可以实现高亮度化和低功耗化等。
(20)在相对于上述LED的上述光出射侧,配置有使来自上述LED的光扩散并出射的扩散透镜。这样的话,可以利用扩散透镜使从LED发出的光扩散并出射。由此,难以在出射光中产生不均,因此,可以削减LED的设置数,因而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下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面记载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该照明装置,对显示面板提供光的照明装置防止亮度不均的产生,因此,可以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可以示例液晶面板。该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各种用途、例如电视、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中使用,特别适用于大型画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亮度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LED基板(扩散透镜)和支撑构件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LED、扩散透镜以及支撑构件的配置构成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截面图。
图7是图5的vii-vii线截面图。
图8是图5的viii-viii线截面图。
图9是示出反射片中的支撑部插通孔(狭缝和片部)和透镜插通孔的放大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反射片处于热膨胀状态的图5的vii-vii线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反射片处于热膨胀状态的图5的viii-viii线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LED、扩散透镜及支撑构件的配置构成以及狭缝及片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截面图。
图14是图12的xiv-xiv线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LED、扩散透镜及支撑构件的配置构成以及狭缝及片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6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反射片中的支撑部插通孔、狭缝以及片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7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反射片中的支撑部插通孔、狭缝以及片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8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反射片中的支撑部插通孔、狭缝以及片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19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反射片中的支撑部插通孔、狭缝以及片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20是示出在底座内装配反射片、使支撑部通过支撑部插通孔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1)的LED、扩散透镜以及支撑构件的配置构成的放大俯视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21)的LED和支撑构件的配置构成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示出X轴、Y轴以及Z轴,各轴方向被描述为在各附图中所示的方向。另外,将在图3中所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下侧设为里侧。
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夹着而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调谐器T;以及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形成为横长(长条)的方形(长方形),在纵置状态下被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如图2所示,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它们被框状的外框13等一体地保持。
下面,按顺序说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其中,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为以下构成:俯视时成横长(长条)的方形(长方形),一对玻璃基板在隔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被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液晶。在一方玻璃基板中,设有:连接到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的开关元件(例如TFT);连接到该开关元件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方玻璃基板中,设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按照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此外,在两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振板。
接着,详细地说明背光源装置12。背光源装置12如图2和图3所示,具备:在光出射面侧(液晶面板11侧)具有开口部14b的成为大致箱型的底座14;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14b而配置的光学构件15群(扩散板(光扩散构件)15a以及配置在扩散板15a和液晶面板11之间的多个光学片15b);以及沿着底座14的外缘部配置且在和底座14之间夹着、保持光学构件15群的外缘部的框架16。而且,在底座14内,具备:作为光源的LED17(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安装有LED17的LED基板18;以及在LED基板18中装配在与LED17对应的位置的扩散透镜19。而且,在底座14内,具备:可以从里侧(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底板14a侧)支撑光学构件15群的中央侧部分的保持构件20;和使底座14内的光向表侧(光出射侧、光学构件15侧)反射的反射片21。下面,详细地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各构成部件。
底座14由金属制成,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与液晶面板11同样地成横长(长条)的方形(长方形)的底板14a;从底板14a的各边的外端立起的侧板14c;以及从各侧板14c的立起端向外伸出的支承板14d,作为整体成朝向表侧开口的大致浅的箱型(大致浅盘状)。在底座14中,其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竖直方向)一致。底板14a相对于LED17和LED基板18配置在里侧,即,配置在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在该底板14a中,开口并设有用于装配保持构件20的装配孔14e,装配孔14e在底板14a中与支撑构件20的装配位置对应地分散配置有多个。在各支撑板14d中,可以从表侧载置框架16和后述的光学构件15。框架16被螺丝固定到各支撑板14d。
光学构件15如图2所示,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地俯视时成横长的方形。光学构件15如图3所示,其外缘部在大致整个四周上载置于各支承板14d,由此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14b,并且配置在液晶面板11和LED17之间。光学构件15与底座14的底板14a、LED基板18以及反射片21之间在Z轴方向上空出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表侧。光学构件15包括配置于里侧(LED17侧、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扩散板15a和配置于表侧(液晶面板11侧、光出射侧)的光学片15b。扩散板15a为以下构成:在由具有规定厚度的大致透明的树脂制成的基材内分散设有多个扩散颗粒,具有使透射光扩散的功能。光学片15b与扩散板15a相比为板厚较薄的片状,层叠配置有2张(图2)。作为具体的光学片15b的种类,例如存在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可以从它们之中适当地选择使用。
框架16如图2所示,成沿着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外周缘部的框状。在该框架16和各支承板14d之间可夹持光学构件15中的外缘部(图3)。另外,该框架16可以从里侧支承液晶面板11中的外缘部,可以在和配置于表侧的外框13之间夹持液晶面板11的外缘部。
下面,说明LED17和安装LED17的LED基板18。LED17如图3和图6所示,为以下构成:用树脂材料将LED芯片密封到基板部上,上述基板部固定于LED基板18。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为1种,具体地说,使用发出蓝单色光的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荧光体,上述荧光体将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光转换为白色光。由此,该LED17可以发出白色光。该LED17是与对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成为发光面的、所谓的顶发光型。
LED基板18如图3和图6所示,与底座14的底板14a同样地俯视时形成为横长的方形板状,在使其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与底板14a一致的状态下收纳在底座14内,由此可以覆盖底板14a的中央侧的大部分。LED基板18以被夹在底座14的底板14a和反射片21之间的方式而存在。LED基板18的基材由与底座14相同的铝类材料等金属制成,为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而形成有包括铜箔等金属膜的配线图案,而且在最外表面,形成有呈白色的反射层(未图示)的构成。LED基板18中的表侧的面(朝向光学构件15侧的面)被反射层覆盖大致整个区域,因此,详细地说,即使在经由在后述的反射片21中形成的开口部分(透镜插通孔21a、支撑部插通孔21b、狭缝28)而向表侧露出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反射光。此外,作为LED基板18的基材所用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陶瓷等绝缘材料。另外,在LED基板18中,在与形成于底座14的底板14a的各装配孔14e对准的位置,开口并分别设有能与各装配孔14e连通的连通孔18a。
在该LED基板18中的形成有反射层的表侧的面中,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17。LED17如图4和图5所示,在LED基板18中将X轴方向(底座14和LED基板18的长边方向)作为行方向,将Y轴方向(底座14和LED基板18的短边方向)作为列方向而矩阵状地并列配置多个,并且与形成于LED基板18的未图示的配线图案连接。具体地说,在LED基板18上,并列配置有在X轴方向上以18个为单位、在Y轴方向上以9个为单位的LED17。在行方向和列方向并列的各LED17之间的间隔,即,配置间距为大致恒定。即,可以说各LED17被等间隔地排列。
扩散透镜19包括大致透明(具有高透光性)且折射率比空气的折射率高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碳酸酯、丙烯酸等)。扩散透镜19如图5和图6所示,具有规定的厚度并且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圆形,以相对于LED基板18从表侧单独地覆盖各LED17的方式,即,以俯视时与各LED17重叠的方式分别装配。并且,该扩散透镜19可以使从LED17发出的指向性较强的光扩散且出射。即,从LED17发出的光通过经由扩散透镜19而缓和指向性,因此,即使较宽地取得相邻的LED17之间的间隔,其之间的区域也难以被视觉识别为暗部。由此,可以减少LED17的设置个数。该扩散透镜19配置在俯视时与LED17大致成为同心的位置。
该扩散透镜19中的朝向里侧、与LED基板18相对的面设为来自LED17的光所入射的光入射面19a,而朝向表侧、与光学构件15相对的面设为出射光的光出射面19b。其中,光入射面19a如图6所示,整体为沿着LED基板18的板面(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并行的形态,但是在俯视时与LED17重叠的区域中形成有光入射侧凹部19c,由此具有相对于LED17的光轴LA倾斜的倾斜面。光入射侧凹部19c成截面为倒V字型的大致圆锥状,并且在扩散透镜19中配置在大致同心位置。从LED17发出并进入光入射侧凹部19c内的光被倾斜面广角地折射并入射到扩散透镜19。另外,从光入射面19a突设有装配脚部19d,上述装配脚部19d是相对于LED基板18的装配结构。光出射面19b形成为扁平的大致球面状,由此,可以使从扩散透镜19出射的光广角地折射并出射。在该光出射面19b中的俯视时与LED17重叠的区域内,形成有成大致研钵状的光出射侧凹部19e。通过该光出射侧凹部19e,可以使来自LED17的光的大多数广角地折射并出射,或可以使来自LED17的光的一部分向LED基板18侧反射。
支撑构件20如图2和图3所示,从里侧,即,从底板14a侧支撑光学构件15中的、除了被底座14的各支撑板14d支撑的外周缘部以外的中央侧部分,由此可以将光学构件15和LED17(扩散透镜19)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维持为恒定。支撑构件20在底座14内与底板14a的四角附近分别对应地分散配置有合计4个。详细地说,支撑构件20配置在从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矩阵状地配置的各LED17(各扩散透镜19)的行和列偏离的位置。即,支撑构件20配置在与X轴方向(行方向)和Y轴方向(列方向)双方交叉的斜向上相邻的LED17之间。更详细地说,支撑构件20如图5所示,在上述斜向上相邻的LED17(扩散透镜19)之间的中央位置,即,与将在斜向上相邻的各LED17(扩散透镜19)的中心彼此连接而成的一对倾斜线的交点同心状地配置。由此,可以避免在光学上会成为暗部的原因的支撑构件20相对于LED17在其行方向或列方向上并排。另外,支撑构件20和相邻的各LED17之间的距离分别成为大致相等。
支撑构件20由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保持构件20如图5、图7以及图8所示,包括: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和LED基板18的成板状的基部22;从基部22(底板14a侧)朝向表侧,即,朝向光出射侧突出并支撑光学构件15的支撑部23;以及从基部22朝向里侧,即,朝向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并固定于底板14a的固定部24。
基部22俯视时形成为成大致正方形的板状,介于底座14的底板14a和反射片21之间。基部22介于LED基板18和反射片21之间,以与LED基板18在表侧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在基部22的表侧的面和LED基板18的表侧的面之间,产生基部22的厚度的量的台阶。基部22在和底板14a之间夹着LED基板18,上述固定部24固定于底板14a,由此可以在和底板14a之间保持LED基板18。即,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支撑构件20除了支撑光学构件15的功能以外,还兼有将LED基板18固定到底座14的功能。该基部22俯视时各边相对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双方成倾斜状,在与支撑构件20和LED17(扩散透镜19和透镜插通孔21a)的并排方向并行的状态下被装配。此外,在图5中,用虚线图示基部22中的各边。
支撑部23从基部22中的表侧的面朝向表侧突出且作为整体成圆锥状。详细地说,支撑部23沿着基部22的板面切断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并且以直径尺寸从突出基端侧朝向突出顶端侧逐渐地变小的方式形成为顶端变细状。支撑部23配置在基部22中的大致中心位置,其最大直径尺寸(突出基端部的直径尺寸)比基部22中的各边的尺寸小。换言之,可以说基部22为从支撑部23的突出基端部的外周端面在整个外周上向侧方伸出的形态,即,形成凸缘状。就支撑部23而言,其突出顶端部可以抵接到光学构件15中的配置在最里侧(LED17侧)的扩散板15a,由此在从反射片21(LED基板18、底板14a)空出规定的间隔的位置支撑扩散板15a。因此,即使在支撑部23例如在伴随着光学构件15热膨胀或热收缩而弯曲的情况下,也可以限制光学构件15以接近LED17侧的方式移位,因而可以将光学构件15和LED17之间的Z轴方向(与光学构件15的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维持为恒定的状态。该支撑部23是支撑构件20中的向表侧突出的部位,因此,在进行对底座14装配支撑构件20的作业时,作业者可以将该支撑部23用作操作部。另外,支撑部23中的突出顶端部为带圆形的R形状。
固定部24从基部22中的里侧的面朝向里侧突出并且向与LED基板18中的支撑构件20的装配位置对应地形成的连通孔18a和与底座14的底板14a中的支撑构件20的装配位置对应地形成的装配孔14e内插入,可以卡合到装配孔14e的边缘部。固定部24通过在其突出顶端部凹设槽部24a而具有弹性卡合片24b。详细地说,槽部24a成大致十字形,由此形成有4个弹性卡合片24b。该弹性卡合片24b可以退避到槽部24a内并发生弹性变形。形成在各弹性卡合片24b的外表面的卡合部24c卡合到底板14a中的装配孔14e的边缘部,由此可以使支撑构件20相对于底座14保持为防脱落状态。该固定部24配置在基部22中的大致中心位置,即,配置在与表侧的支撑部23俯视时重叠且成为同心的位置。因此,当进行对底座14装配支撑构件20的作业时,在将支撑部23用作操作部的情况下,目测向表侧露出的支撑部23,由此可以容易地把握隐藏在其里侧的固定部24的位置。因此,可以提高使固定部24插入连通孔18a和装配孔14e时的作业性。
反射片21由合成树脂制成,表面呈光的反射性优异的白色。反射片21如图3和图6所示,以与LED基板18在表侧重叠的方式配置,换言之,配置在LED基板18及底座14的底板14a和光学构件15之间。反射片21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和LED基板18延伸的中央侧底部25;从底部25的外端部朝向表侧立起的立起部26;以及从立起部26的立起端进一步延伸的延伸部27。底部25与底座14的底板14a同样地成横长(长条)的方形(长方形),其长边方向、短边方向分别与X轴方向、Y轴方向一致。另外,底部25经由粘接层(未图示)固定到LED基板18。立起部26从底部25中的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分别朝向表侧立起,分别相对于底部25成倾斜状。延伸部27在被夹在底座14的支承板14d和扩散板15a之间的状态下被夹持。
在反射片21中的底部25中,如图4所示,贯通(开口)并形成有透镜插通孔21a,上述透镜插通孔21a既能插通配置在底座14内的各LED17,又能插通覆盖各LED17的各扩散透镜19。透镜插通孔21a在底部25中在俯视时与各LED17和各扩散透镜19重叠的位置并列配置有多个,与它们同样地矩阵状地配置。各透镜插通孔21a如图5所时,俯视时成圆形,其直径尺寸设定为比扩散透镜19大。由此,当在底座14内辅设反射片21时,无论是否发生尺寸误差,都可以使各扩散透镜19可靠地通过各透镜插通孔21a。该反射片21如图4所示,在底座14内,覆盖相邻的各扩散透镜19之间的区域和外周侧区域,因此,可以使朝向该各区域的光向光学构件15侧反射。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反射片21如图5和图7所示,以除了与LED基板18以外,还与支撑构件20中的基部22在表侧重叠的方式配置。即,支撑构件20中的基部22被反射片21从表侧覆盖,由此可以实现削减向表侧露出的面积。支撑构件20为其表面呈白色的形态,但是其光反射率与反射片21相比相对低的情况较多,因此,存在向表侧露出的面积越大越易于被识别为暗部的倾向。因此,如上所述,使反射片21覆盖基部22来削减支撑构件20中的向表侧露出的面积,由此可以使支撑构件20本身难以被视觉识别为暗部。
采用上述构成,因此,在反射片21中的底部25,如图4和图5所示,在俯视时与各支撑构件20的支撑部23重叠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使支撑部23通过的支撑部插通孔21b。支撑部插通孔21b如图5和图9所示,仿照支撑部23的平面形状而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圆形,并且其孔径为比支撑部23的突出基端部(根侧端部)稍微大的程度,由此可以插入支撑部23。支撑部插通孔21b配置在从在反射片21的底部25中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矩阵状地配置的各透镜插通孔21a的行和列偏离的位置,即,支撑部插通孔21b配置在与X轴方向(行方向)和Y轴方向(列方向)双方交叉的斜向上相邻的透镜插通孔21a之间。更详细地说,支撑部插通孔21b配置在与上述斜向相邻的透镜插通孔21a之间的中央位置,即,与将在斜向上相邻的各透镜插通孔21a的中心彼此连接而成的一对倾斜线的交点同心状地配置。
但是,当如上所述在反射片21中形成支撑部插通孔21b时,担心发生下面的问题。即,在伴随着背光源装置12内的温度环境的变化而在反射片21中发生了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碰到支撑部23,由此在此处限制(拘束)反射片21的伸缩。这样的话,在反射片21中发生弯曲、皱褶等意料不到的变形,与此相伴地,在被反射片21的表面反射的光中也产生不均,有可能成为亮度不均的原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应允许与热膨胀或热收缩相伴的反射片21的移位,如图5和图6所示,在支撑销插通孔21b的边缘部设置狭缝28而形成片部29。下面,详细地说明狭缝28和片部29。
狭缝28如图9所示,成直线状,在反射片21的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形成有多个,并且其一端朝向支撑部插通孔21b内开口,另一端为封闭状态。由此,片部29形成有多个并且分别成悬臂状。为悬臂状的片部29中的自由端部29b面对支撑部插通孔21b,而基端部29a包括配置在将相邻的两狭缝28的另一端(与开口端相反的一侧的端)之间连接的线L上的部位,片部29能以该基端部29a为支点进行弹性变形(参照图7和图8)。此外,在图9中,用单点划线示出线L。更具体地说,狭缝28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以支撑部23为中心放射状地设置4个,由此形成4个片部29。即,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被4个狭缝28分割为4个片部29。各狭缝28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以等角间隔配置在每隔90度的角度间隔的位置,由此各片部29的形状和大小(表面积)为大致相同。因此,各片部29在刚性,即,变形容易性上为大致相同,并且被其表面反射的光量也大致相同。
狭缝28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的中间位置配置有2个,并且沿着Y轴方向并行,而其它2个配置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的中间位置并且沿着X轴方向并行,作为整体俯视时配置为十字型。因此,形成在各狭缝28之间的各片部29当以基端部29a为支点向表侧立起时,如图7所示,成为其外表面29c分别指向相邻的各透镜插通孔21a(各LED17和各扩散透镜19)侧的形状。各片部29当在LED基板18上敷设反射片21时,搭乘于与LED基板18的表面成台阶状的支撑构件20的基部22,由此设为以基端部29a为支点发生弹性变形并且相对于LED基板18和基部22的表面成倾斜状。各狭缝28如图9所示,其深度尺寸为大致相同,因此,将另一端之间连接的线L与支撑部插通孔21b(支撑部23)和相邻的透镜插通孔21a(LED17和扩散透镜19)的并排方向(已述的斜向)并行。因此,各片部29在以基端部29a为支点立起的状态下,如图5和图7所示,其外表面29c成为与相邻的各透镜插通孔21a(各LED17和各扩散透镜19)正对的形式。此外,基部22在其四角的各角部与各狭缝28一致的状态下被装配,各边与将各狭缝28的另一端之间连接的线L并行(图5和图9)。另外,各狭缝28如图5所示,其另一端为达到超过基部22的外端的位置的深度。由此,各片部29配置在俯视时比基部22宽的范围内,其基端部29a位于比基部22的外端靠外侧,即,位于靠近相邻的透镜插通孔21a(LED17和扩散透镜19)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是上面的结构,接着说明其作用。为了制造液晶显示装置10,装配分别另外制造的液晶面板11、背光源装置12以及外框13等。下面,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装配步骤。
首先,将处于安装了各LED17和各扩散透镜19的状态下的LED基板18收纳在底座14内。此时,使LED基板18的各连通孔18a与底板14a的各装配孔14e位置对准并与其连通。然后,当将各支撑构件20装配到所对应的位置时,固定部25被插入连通孔18a和装配孔14e内。此时,在各弹性卡合片25b一度发生弹性变形并退避到槽部25a内后,复原时卡合部25c从里侧卡合到装配孔14e的边缘部(图7和图8)。由此,支撑构件20相对于底座14被保持为防脱落状态,并且LED基板18被保持为夹持在基部22和底板14a之间的状态。
各支撑构件20的装配结束后,接着进行将反射片21敷设到底座14内的作业。此时,使底部25的各透镜插通孔21a与各扩散透镜19、使各支撑部插通孔21b与各支撑部23分别对准位置并使其插通(图3和图5)。在此,支撑构件20的基部22与LED基板18的表侧的面成台阶状,因此,当底部25达到与LED基板18的表侧重叠的状态时,形成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的各片部29如图5、图7以及图8所示,搭乘于基部22并且以基端部29a为支点发生弹性变形而成为倾斜姿势。在这种状态下,就基部22而言,其大部分被各片部29从表侧覆盖,因此,可以避免除了面对伴随着各片部29的弹性变形而稍微打开的各狭缝28的间隙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向表侧露出(图5)。另外,在这种状态下,各片部29的外表面29c以指向支撑部23和相邻的各LED17以及各扩散透镜19的方式配置(图7和图8)。
如上所述,当在底座14内敷设反射片21时,进行在底座14的支承板14d上按顺序载置构成光学构件15的扩散板15a、各光学片15b的作业。此时,扩散板15a中的外周缘部被各支承板14d支撑,而中央侧部分被各支撑构件20的支撑部23支撑,由此扩散板15a及载置在其表侧的光学片15b和各LED17(各扩散透镜19)之间的间隔被维持为恒定。另外,此时反射片21的延伸部27被夹持在扩散板15a和支承板14d之间。之后,当将框架16装配到底座14时,在框架16和支撑板14d之间夹持光学构件15的外周缘部。如上所述,制造背光源装置12。
当使用具备如上所述制造的背光源12的液晶显示装置10时,点亮各LED17并且向液晶面板11提供图像信号,由此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面中显示规定的图像。伴随着点亮各LED17而发出的光如图6和图7所示,首先入射到扩散透镜19的光入射面19a。此时,光的大部分入射到光入射面19a中的光入射侧凹部19c中的倾斜面,由此与该倾斜角度相应地广角地折射并入射到扩散透镜19内。并且,所入射的光在扩散透镜19内传播后,从光出射面19b出射,但是该光出射面19b成扁平的大致球面状,因此,光在与外部空气层的界面进一步广角地被折射并被出射。而且,在光出射面19b中的来自LED17的光量最多的区域内,形成大致研钵状的光出射侧凹部19e,且其周面成扁平的大致球面状,因此,可以在光出射侧凹部19e的周面使光广角地折射且出射,或者向LED基板18侧反射。其中,返回到LED基板18侧的光由形成在LED基板18的表面的反射层向扩散透镜19侧反射并再度入射到扩散透镜19,由此被有效地利用,因此,可以得到较高的亮度。另外,与各扩散透镜19成相对状的光学构件15被支撑构件20的支撑部23从里侧支撑且与各扩散透镜19之间的间隔被维持为大致恒定,因此,可以使从各扩散透镜19(各LED17)发出的光入射到光学构件15为止的光路长度在光学构件15的面内设为大致均匀,因而适于防止亮度不均。
从LED17发出的光如上所述经由扩散透镜19,由此在广角的角度范围内被扩散并被出射。在此,形成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的各片部29如图5至图8所示,其外表面以指向相邻的各扩散透镜19并正对的方式配置,因此,可以使从各扩散透镜19朝向支撑部23的光由各片部29的外表面29c更有效地反射。而且,各片部29通过搭乘于基部22而成为倾斜姿势,因此,可以对在其外表面29c反射的光赋予角度并使其朝向表侧立起。由此,可以提高从LED17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可以实现提高亮度。而且,包围支撑部23的各片部29的大小设为大致相同,因此,可以使来自相邻的各LED17的光大致均匀且放射状地反射,因而还适于防止亮度不均。另外,各支撑构件20配置在与LED17的行方向和列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LED17之间,而且基部22的大部分被各片部29覆盖而几乎不会向表侧露出,因此,支撑构件20难以从表侧被视觉识别为暗部,因而可以有效地抑制亮度不均。
如上所述,当使用液晶显示装置10时,点亮或熄灭背光源装置12内的各LED17等,因此,内部的温度环境发生变化,与此相伴地,液晶显示装置10的各构成部件有可能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其中,构成背光源装置12的反射片21由热膨胀率高的合成树脂制成且是大型部件,因此,与热膨胀或热收缩相伴的伸缩量特别大,进一步阐述的话,反射片21中的、作为其主要部分的底部25的伸缩量最大。在此,假定当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时,底部25被限制伸缩时,在底部25中不特定的位置发生弯曲、皱褶等意料外的变形,这样的话,有可能在反射光中产生不均。关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部25中的各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设置狭缝28,由此形成片部29,因此,如图10和图11所示,即使在反射片21的底部25中发生了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碰到支撑部23的片部29也变形,或者支撑部23进入狭缝28内,由此可以允许反射片21的底部25在其平面方向上伸缩。由此,难以在反射片21的底部25产生皱褶、弯曲,因此,在被底部25反射的光中也难以产生不均,其结果是,在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中也难以产生亮度不均。此外,在图10和图11中,用两点划线图示各片部29的发生热膨胀或热收缩前的状态。
而且,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所设置的狭缝28以支撑部23为中心放射状地配置有4个,4个各片部29以包围支撑部23的整个外周的方式配置。由此,提高各片部29的变形自由度,而且允许反射片21的底部25相对于支撑部23向其平面方向的整个方位移位,因此,即使在发生了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也难以在反射片21中进一步产生弯曲、皱褶。另外,包围支撑部23的各片部29的大小为大致相同,因此,变形容易度也大致相同,由此可以允许热膨胀或热收缩时的底部25的自由伸缩。如上所示,来自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为无不均的均匀的光,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的显示质量也是良好的。
如上面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具备:LED17,其作为光源;底座14,其具有相对于LED17而配置在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底板14a并且收纳LED17;光学构件15,其相对于底板14a空出间隔而配置在光出射侧;支撑部23,其从底板14a侧朝向光出射侧突出并且能支撑光学构件15;以及反射片21,其配置在底板14a和光学构件15之间并且具有使支撑部23通过的支撑部插通孔21b并使光反射,反射片21具有通过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设置狭缝28而形成的片部29。
这样的话,相对于底座14的底板14a空出间隔而配置在光出射侧的光学构件15被从底板14a侧朝向光出射侧突出的支撑部23支撑,由此与LED17的位置关系被维持为恒定。从LED17发出的光被配置在底板14a和光学构件15之间的反射片21反射等而对光学构件15供给,透射过光学构件15并向外部出射。
但是,支撑部23处于插通在反射片21中形成的支撑部插通孔21b的状态。因此,担心发生以下事态: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碰到支撑部23,由此限制反射片21与热膨胀或热收缩相伴的伸缩。关于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反射片21中的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设置狭缝28,由此形成片部29,因此,即使在反射片21中发生了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碰到支撑部23的片部29发生变形或者支撑部23进入狭缝28内,由此也可以允许反射片21伸缩。由此,难以在反射片21中发生皱褶、弯曲,因此,也难以在被反射片21反射的光中产生不均,其结果是也难以在出射光中产生亮度不均。
另外,与假定将支撑销插通孔21b的大小设为预估与热膨胀和热收缩相伴的反射片21的伸缩量的充分的大小的情况相比,形成狭缝28和片部29,由此可以将支撑部插通孔21b的大小,即,反射片21中的开口面积设为尽量小,因此,进一步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另外,片部29通过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设置多个狭缝28而形成有多个。这样的话,可以进一步提高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的变形自由度,因此,可以更积极地允许与热膨胀或热收缩相伴的反射片21的伸缩。由此,可以更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
另外,片部29通过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以支撑部23为中心放射状地配置至少3个狭缝28而悬臂状地形成有至少3个。这样的话,以支撑部23为中心放射状地配置至少3个狭缝28,由此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被分割为至少3个悬臂状的片部29,各片部29以包围支撑部23的整个外周的方式配置。由此,允许反射片21相对于支撑部23在沿着底板14a的整个方位上移位,因而更难以在反射片21中发生了热膨胀或热收缩的情况下产生弯曲、皱褶且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另外,至少3个片部29通过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大致等角间隔地配置至少3个狭缝28来形成。这样的话,可以将至少3个片部29设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因此,可以使各片部29的变形容易度、被各片部29反射的光量等大致相等。
另外,支撑部23为从介于底板14a和反射片21之间的基部22朝向光出射侧突出的形态,片部29以搭乘于基部22的方式配置。这样的话,可以通过搭乘于基部22的形式的片部29的外表面23c而对反射光赋予角度。而且,片部29在光出射侧覆盖基部22,因此,可以削减基部22向光出射侧露出的面积,由此,基部22易于被视觉识别为暗部并可以更适当地抑制亮度不均。
另外,LED17沿着底板14a并列配置有多个,而支撑部23配置在相邻的LED17之间,片部29以其外表面23c指向相邻的LED17的方式配置。这样的话,可以使来自LED17的光在指向该LED17的片部29的外表面23c有效地被反射并被赋予角度,因此,可以实现提高亮度。
另外,LED17沿着底板14a每行多个、每列多个地矩阵状地并列配置,而支撑部23配置于在与LED17的行方向和LED17的列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LED17之间。这样的话,可以避免会在光学上成为暗部原因的支撑部23与LED17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并排,因此,支撑部23进一步难以被视觉识别为暗部,更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另外,通过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设置4个狭缝28而形成有4个片部29,上述4个片部29分别指向与支撑部23相邻的4个LED17。这样的话,可以在4个各片部29的外表面23c使来自与支撑部23相邻的4个各LED17的光有效地反射并赋予角度,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亮度。
另外,支撑部23配置在与行方向和列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LED17之间的中央位置。这样的话,各片部29和所指向的各LED17之间的间隔为恒定,因此,可以使被各片部29的外表面23c反射的光尽量均匀,进一步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另外,至少3个片部29被设为:与至少3个狭缝28的深度相同,由此其外表面23c与相邻的LED17正对。这样的话,片部29的外表面23c与相邻的LED17正对,因此,可以使来自LED17的光更有效地反射并赋予角度,更适于提高亮度。
另外,片部29通过将狭缝28设为超过基部22的外端的深度而配置在俯视时比基部22宽的范围。这样的话,在俯视时比基部22宽的范围配置片部29,由此可以易于将片部29搭乘于基部22。由此,在片部29的形状稳定性以及被其外表面23c反射的光的指向稳定性上是优异的。
另外,支撑部23和基部22都是表面呈白色。这样的话,可以在支撑部23和基部22的表面使光有效地反射,因此,支撑部23和基部22难以被视觉识别为暗部,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另外,在底板14a中,形成有装配孔14e,而在基部22中,设有插入装配孔14e并卡合到其边缘部的固定部24。这样的话,向形成于底板14a的装配孔14e插入固定部24并使固定部24卡合到其缘部,由此可以将具有支撑部23的基部22固定为装配到底座14的状态。
另外,LED17被安装到介于底板14a和反射片21之间的LED基板18,在反射片21中,形成有作为使LED17通过的光源插通孔的透镜插通孔21a。这样的话,在假定在透镜插通孔21a的边缘部设置狭缝而形成了片部的情况下,有可能片部覆盖LED17而妨碍射出光,但是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形成狭缝28和片部29,因此,可以不导致该事态地允许与热膨胀或热收缩相伴的反射片21的伸缩。
另外,LED基板18表面呈白色。这样的话,即使在LED基板18通过支撑部插通孔21b、透镜插通孔21a而向光出射侧露出的情况下,也可以在LED基板18的表面使光有效地反射,因此,LED基板18难以被视觉识别为暗部,适于抑制亮度不均。
另外,光源包括LED17。这样的话,可以实现高亮度化和低功耗化等。
另外,在相对于LED17的光出射侧,配置有使来自LED17的光扩散并出射的扩散透镜19。这样的话,可以利用扩散透镜19使从LED17发出的光扩散并出射。由此,难以在出射光中产生不均,因此,可以削减LED17的设置数,因而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实施方式2>
根据图12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改变狭缝128和片部129的配置。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狭缝128和片部129如图12所示,采用将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狭缝28和片部29以支撑部23为中心转动45度角度的量的配置。详细地说,成为4个各狭缝128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沿着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双方交叉的斜向,即,沿着与支撑部23相邻的LED17(扩散透镜19)并排的方向并行的形态。因此,当形成在各狭缝128之间的4个各片部129以基端部129a为支点向表侧立起时,如图13和图14所示,成为其外表面129c朝向在X轴方向或Y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扩散透镜19)之间的形式。此外,基部22如图12所示,在其四角的各角部与各狭缝128一致的状态下被装配,各边与X轴方向或Y轴方向并行。
<实施方式3>
根据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改变LED217和扩散透镜219的配置并且改变狭缝228和片部229的设置数和配置。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LED217和扩散透镜219如图15所示,均在LED基板18的面内锯齿状(之字形)地配置。即,在LED基板18上,在沿着X轴方向并排多个LED217和扩散透镜219而成的行在Y轴方向上被配置有多个,但是构成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行的LED217和扩散透镜219彼此在X轴方向上偏置而沿着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双方交叉的斜向并排。
对此,支撑构件220配置在构成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行的各LED217(各扩散透镜219)之间。详细地说,支撑构件220配置在被图15所示的上侧的第1行中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一对LED217A、217B和与该一对LED217A、217B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第2行(在图15中所示的下侧的行)中包含的并且配置在上述一对LED217A、217B的中间位置的LED217C夹着的位置。支撑构件220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与构成第2行的LED217C大致相同的位置(LED217A、217B的中间位置),Y轴方向上配置在构成第1行的LED217A、217B与构成第2行的LED217C的中间位置。
另一方面,狭缝228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以支撑部23为中心放射状地设置3个,由此形成有3个片部229。各狭缝228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以等角间隔配置在每隔120度的角度间隔的位置,由此各片部229的形状和大小(表面积)为大致相同。狭缝228为以下形态: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分别配置在包围支撑部23而配置的3个LED217A~217C的中间位置,并且沿着与相互相邻的LED217A~217C的并排方向正交的方向并行。因此,当形成在各狭缝228之间的各片部229以基端部229a为支点向表侧立起时,其外表面229c分别指向相邻的各LED217侧。另外,各狭缝228设为其深度尺寸大致相同,因此,各片部229在以基端部229a为支点立起的状态下,为其外表面229c与相邻的各LED217正对的形式。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当锯齿状地配置LED217和扩散透镜219时,以3个为单位地形成狭缝228和片部229,且将其配置设为上述内容,由此可以通过各片部229的外表面229c来有效地使来自各LED217的光反射。
<实施方式4>
根据图1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将狭缝328和片部329的设置数设为各1个。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狭缝328如图16所示,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仅形成1个成漩涡型的曲线状的狭缝,由此形成有1个片部329。狭缝328从向支撑部插通孔21b内开口的一端朝向关闭的形态的另一端成顺时针转动状并且逐渐地从支撑部插通孔21b远离。这样当各形成1个狭缝328和片部329时,包围支撑部23的片部329可以变形,由此可以允许整个反射片321的伸缩。
如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狭缝328被形成为漩涡型的曲线状,由此以包围支撑部23的方式形成有1个片部329。这样的话,可以通过包围支撑部23的形式的1个片部329来适当地允许反射片321的伸缩。
<实施方式5>
根据图1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示出将狭缝428和片部429的设置数设置为各2个。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狭缝428如图17所示,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夹着支撑部23的位置形成有2个。各狭缝428的一端侧分别向支撑部插通孔21b内开口,而另一端侧在从支撑部插通孔21b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分别分支为2个。换言之,各狭缝428包括:向支撑部插通孔21b内开口的主狭缝30和从主狭缝30分支的一对分支狭缝31,俯视时整体成大致T字型。一对分支狭缝31与主狭缝30正交并且具有相互大致相同的长度。通过该狭缝428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形成有成悬臂状的2个片部429。各片部429具有沿着将各分支狭缝31的切入端之间连接的线L(在图17中用单点划线示出)的基端部429a,可以以该基端部429a为支点进行弹性变形。另外,两片部429关于支撑部插通孔21b的中心成点对称形状。
如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狭缝428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夹着支撑部23的位置形成有2个,并且其一端侧分别向支撑部插通孔21b内开口,而另一端侧分别分支为2个,由此形成有2个片部429。这样的话,通过形成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的2个片部429,可以适当地允许反射片429的伸缩。
<实施方式6>
根据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在该实施方式6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5改变狭缝528和片部529的形状。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5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狭缝528如图18所示,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夹着支撑部23的位置形成有2个,其一端侧分别向支撑部插通孔21b内开口,而另一端侧分别弯曲为折回状而分支为2个。换言之,各狭缝528包括:向支撑部插通孔21b内开口并且俯视时成大致J字型的主狭缝530和从主狭缝530分支的一对分支狭缝531。主狭缝530为以下构成:向支撑部插通孔21b内开口的短边部与和短边部并行的长边部由与两边部正交的正交边部相连。一对分支狭缝531与主狭缝530的长边部正交并且具有相互不同的长度。通过该狭缝528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形成有俯视时成钩型的2个片部529。各片部529成包围支撑部插通孔21b的形状的钩型,在其自由端部529b形成有支撑部插通孔21b。各片部529具有沿着将各分支狭缝531的切入端之间连接的线L(在图18中用单点划线示出)的基端部529a,可以以该基端部529a为支点进行弹性变形。另外,两片部529关于支撑部插通孔21b的中心成点对称形状。
如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狭缝528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夹着支撑部23的位置形成有2个,并且其一端侧分别向支撑部插通孔21b内开口,而另一端侧分别弯曲为折回状而分支为2个,由此形成有2个成钩型的片部529。这样的话,通过构成形成在支撑部插通孔21b的边缘部的2个成钩型的片部529,可以适当地允许反射片521的伸缩。
<实施方式7>
根据图19和图20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在该实施方式7中,示出从上述实施方式5改变狭缝628和片部629的形状。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5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形成如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俯视时成圆形的支撑部插通孔21b,支撑部23经过通过打开狭缝628而形成的空间来贯通反射片621(图2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628的一部分兼作支撑部插通孔621b。详细地说,狭缝628如图19所示,形成俯视时相互凹凸嵌合的形状的、成凹型的片部629A和成凸型的片部629B,狭缝628中的对两片部629A、629B的凹凸嵌合部分EP进行镶边的门形部分构成支撑部插通孔621b。当在底座14内装配该反射片621时,如图20所示,凸型的片部629B中的至少与凹型的片部629A凹凸嵌合的部分EP被卷起,由此支撑部23经过狭缝628中的上述门形部分(支撑部插通孔621b)。
如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狭缝628形成为俯视时成凹型的片部629A与成凸型的片部629B相互凹凸嵌合的形式,狭缝628中的对两片部629A、629B的凹凸嵌合部分EP进行镶边的门形部分构成支撑部插通孔621b。这样的话,成凸型的片部629B中的与成凹型的片部629A凹凸嵌合的部分EP被卷起,由此形成有使支撑部23通过的支撑部插通孔621b。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述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支撑构件的基部为正方形,但是例如如图21所示,也可以使基部22′俯视时形成为圆形。该基部22′与支撑部23成同心状,并且其直径尺寸设为比支撑部23中的突起基端部的直径尺寸大。
(2)除了上述(1)以外,可以适当改变基部的形状,例如也可以设为长方形、菱形、椭圆形、三角形、五边形等。特别是在如实施方式3那样,以3个为单位地形成了狭缝和片部的情况下,优选将基部设为三角形,在这种情况下,更优选使基部中的各角部在与各狭缝一致的状态下装配。
(3)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示出在矩阵状地配置LED和扩散透镜的情况下以4个为单位地形成有狭缝和片部,但是狭缝和片部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或5个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在多个片部中,外表面指向LED的片部与外表面不指向LED的片部混合存在。
(4)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在矩阵状地配置了LED和扩散透镜的情况下以3个为单位地形成了狭缝和片部,但是狭缝和片部的数量也可以是仅为1个或4个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在多个片部中,外表面指向LED的片部与外表面不指向LED的片部混合存在。
(5)除了上述实施方式1~7以外,可以适当地改变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中的狭缝和片部的配置。
(6)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示出了在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各狭缝被等角间隔地配置并且各片部为大致相同的大小,但是各狭缝以不等角间隔被配置并且各片部的大小不同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7)在上述实施方式1~3、5~7中,示出了狭缝成直线状,但是狭缝成曲线状(弯曲形状)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8)在上述实施方式1、2、4~7中,示出了支撑构件被配置在从矩阵状地配置的LED(扩散透镜)的行和列偏离的位置,但是支撑构件相对于LED在行方向或列方向上并列配置也包括在本发明中。而且,支撑构件相对于LED在行方向和列方向双方并列配置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9)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可以适当改变支撑构件的设置数和在底座的底板(光学构件)的面内的配置。
(1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支撑部成圆锥状,但是除此以外也可以设为棱锥状(三棱锥、四棱锥等)、俯视时成椭圆的圆锥状等。除此以外,将支撑部设为圆柱状、棱柱状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在这样改变支撑部的形状的情况下,只要与此相应地适当改变支撑部插通孔的形状和片部的顶端部的形状即可。
(1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定为将支撑部抵接到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处于笔直的状态下的扩散板,但是设定为支撑部不抵接到处于上述笔直的状态下的扩散板(具体地说,是支撑部的突出顶端部配置在比扩散板中的里侧的面靠LED的位置的构成)的内容也包括在本发明中。根据该构成,即使在扩散板因为例如背光源装置内的热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热膨胀的情况下,也允许扩散板在和支撑部之间所保有的间隙范围内以向LED侧翘曲的方式变形。
(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基部设为比支撑部的突出基端部在俯视时向外侧伸出的形态,但是基部设为与支撑部的基端部大致相同的大小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在这种情况下,片部以不搭乘于基部而沿着LED基板并行的方式配置。
(1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支撑构件具有固定部,但是也可以省略固定部而使基部经由粘接层等直接固定到LED基板或底板。
(1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支撑构件被装配到底座的底板,但是将支撑构件装配到LED基板也包括在本发明中。另外,也可以仅将支撑部一体地设置在LED基板中。
(15)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将支撑部一体地设置在底座中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1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LED基板的表侧的面中形成有呈白色的反射层,但是在LED基板的表侧重叠地配置不同于反射片的基板用反射片,使基板用反射片介于反射片和LED基板之间也包括在本发明中。这样的话,可以更有效地使进入反射片的开口部分的光被基板用反射片有效地向表侧反射,光的利用效率是进一步优异的。
(1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反射片、LED基板以及支撑构件的表面分别呈白色,但是除了白色以外,也可以呈乳白色、银色。另外,也可以无需使反射片、LED基板以及支撑构件的表面颜色全部统一为相同的颜色,而设为按照各构件而不同等。
(1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内置发出蓝单色光的LED芯片、通过荧光体而发出白色光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但是使用内置发出紫单色光的LED芯片、通过荧光体而发出白色光的类型的LED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1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内置发出蓝单色光的LED芯片、通过荧光体而发出白色光的类型的LED的情况,但是使用内置分别发出R、G、B单色光的3种LED芯片类型的LED也包括在本发明中。除此以外,使用了分别发出单色C(靛青)、M(品红)、Y(黄色)的3种LED芯片类型的LED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2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发出白色光的LED,也可以适当地组合使用发出红色光的LED、发出蓝色光的LED以及发出绿色光的LED。
(2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使来自LED的光扩散的扩散透镜,但是也可以省略扩散透镜。具体地说,如图22所示,只要在反射片21′中形成符合LED17的大小的LED插通孔32,使LED17通过该LED插通孔32即可。在图22中,示出了LED插通孔32俯视时成四边形,但是当然也可以将LED插通孔设为仿照LED17的外形的圆形等。
(2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LED用作光源,但是使用LED以外的点状光源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2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作为点状光源的LED用作光源,但是也可以使用冷阴极管、热阴极管等线状光源。在这种情况下,省略了LED基板,因此,设为支撑构件中的基部被直接装配到底座的底板。
(2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TFT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是也可以在使用了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除了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还可以在进行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
(2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液晶面板用作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也可以在使用了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使用本发明。
(2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是也可以在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中使用本发明。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底座;14a:底板;14e:装配孔;15:光学构件;17、217:LED(光源);18:LED基板(光源基板);19、219:扩散透镜;21、321、421、521、621:反射片(反射构件);21a:透镜插通孔(光源插通孔);21b:支撑部插通孔;22:基部;23:支撑部;24:固定部;28、128、228、328、428、528、628:狭缝;29、129、229、329、429、529:片部;29c、129c、229c:外表面;629A:成凹型的片部;629B:成凸型的片部;EP:嵌合部分;TV: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24)

1.一种照明装置,
具备:
光源;
底座,其具有相对于上述光源配置在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的底板并且收纳上述光源;
光学构件,其相对于上述底板空出间隔而配置在上述光出射侧;
支撑部,其从上述底板侧朝向上述光出射侧突出并且能支撑上述光学构件;以及
反射构件,其配置在上述底板和上述光学构件之间并且具有使上述支撑部通过的支撑部插通孔并使光反射,
上述反射构件具有通过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设置狭缝而形成的片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通过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设置多个上述狭缝而形成有多个上述片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通过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以上述支撑部为中心放射状地配置至少3个上述狭缝而悬臂状地形成有至少3个上述片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
通过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大致等角间隔地配置至少3个上述狭缝而形成至少3个上述片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支撑部为从介于上述底板和上述反射构件之间的基部朝向上述光出射侧突出的形态,上述片部以搭乘于上述基部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沿着上述底板并列配置有多个,而上述支撑部配置在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上述片部以其外表面指向相邻的上述光源的方式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沿着上述底板每行多个、每列多个地矩阵状地并列配置,而上述支撑部配置于在与上述光源的行方向和上述光源的列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
通过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设置4个上述狭缝而以分别指向与上述支撑部相邻的4个上述光源的方式形成有4个上述片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支撑部配置于在与上述行方向和上述列方向双方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光源之间的中央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至少3个上述片部被设为:与至少3个上述狭缝的深度相同,由此,其外表面与相邻的上述光源正对。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片部通过将上述狭缝设为超过上述基部的外端的深度而配置在俯视时比上述基部宽的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支撑部和上述基部都是表面呈白色。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上述底板中形成有装配孔,而在上述基部中设有插入上述装配孔并卡合到其边缘部的固定部。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狭缝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在夹着上述支撑部的位置形成有2个,并且其一端侧分别向上述支撑部插通孔内开口,而另一端侧分别分支为2个,由此形成有2个上述片部。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狭缝在上述支撑部插通孔的边缘部在夹着上述支撑部的位置形成有2个,并且其一端侧分别向上述支撑部插通孔内开口,而另一端侧分别弯曲为折回状之后分支为2个,由此形成有2个成钩型的上述片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狭缝以俯视时成凹型的上述片部与成凸型的上述片部成为相互凹凸嵌合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上述狭缝中的对两片部的凹凸嵌合部分进行镶边的门形部分构成上述支撑部插通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狭缝形成为漩涡型的曲线状,由此,上述片部以包围上述支撑部的方式形成有1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安装到介于上述底板和上述反射构件之间的光源基板,在上述反射构件中形成有使上述光源通过的光源插通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基板表面呈白色。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光源包括LED。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相对于上述LED的上述光出射侧,配置有使来自上述LED的光扩散并出射的扩散透镜。
22.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面板为在一对基板之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24.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22或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0800593971A 2009-12-28 2010-11-29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Pending CN1026673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7813 2009-12-28
JP2009297813 2009-12-28
PCT/JP2010/071226 WO2011080979A1 (ja) 2009-12-28 2010-11-29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7315A true CN102667315A (zh) 2012-09-12

Family

ID=44226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93971A Pending CN102667315A (zh) 2009-12-28 2010-11-29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62631A1 (zh)
EP (1) EP2520852B1 (zh)
JP (1) JP5303657B2 (zh)
CN (1) CN102667315A (zh)
WO (1) WO2011080979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6831A (zh) * 2012-02-23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设备以及配置有该照明设备的显示设备
CN104266115A (zh) * 2014-07-21 2015-01-07 景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4712969A (zh) * 2015-03-04 2015-06-1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977753A (zh) * 2014-04-11 2015-10-1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5431674A (zh) * 2013-07-30 2016-03-23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0892318A (zh) * 2017-07-13 2020-03-17 索尼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WO2024040614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4608B1 (ko) * 2012-05-25 2015-08-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JP2014022208A (ja) * 2012-07-19 2014-02-03 Sony Corp 表示装置
JP2015040919A (ja) * 2013-08-20 2015-03-02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910607B2 (ja) * 2013-10-24 2016-04-27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Led照明装置
KR102137135B1 (ko) 2014-01-29 2020-07-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170127166A1 (en) * 2014-06-20 2017-05-0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256232B1 (ko) * 2014-07-08 2021-05-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204100138U (zh) * 2014-09-30 2015-01-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EP3499302B1 (en) * 2014-12-03 2020-03-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hite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EP3263972B1 (en) 2015-02-23 2019-09-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Display device
KR102392994B1 (ko) * 2015-10-30 2022-04-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CN106016129A (zh) * 2016-07-12 2016-10-12 江苏海德莱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led汽车信号灯
CN106773301B (zh) * 2016-12-29 2020-05-0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透镜、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US10795482B2 (en) * 2017-03-07 2020-10-0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279527B (zh) * 2018-01-02 2021-07-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1123565U (zh) * 2019-08-26 2020-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1218478A1 (zh) * 2020-04-28 2021-11-0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442371B (zh) * 2022-01-18 2023-06-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52427A (ja) * 2004-06-14 2005-12-22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763607A (zh) * 2004-10-19 2006-04-26 欧姆龙株式会社 背光灯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6128102A (ja) * 2004-10-29 2006-05-18 Quanta Display Inc 光源の保護構造
JP2006278077A (ja) * 2005-03-29 2006-10-12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153511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source assembly
JP2008152101A (ja) * 2006-12-19 2008-07-03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68304B (en) * 1992-06-26 1994-11-16 Motorola As A display
JP4543813B2 (ja) * 2004-08-04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こ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821442B2 (ja) * 2006-05-31 2011-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330741B (en) * 2006-11-02 2010-09-21 Au Optronics Corp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4968014B2 (ja) * 2007-11-22 2012-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8057059B2 (en) * 2008-03-06 2011-11-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52427A (ja) * 2004-06-14 2005-12-22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763607A (zh) * 2004-10-19 2006-04-26 欧姆龙株式会社 背光灯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6128102A (ja) * 2004-10-29 2006-05-18 Quanta Display Inc 光源の保護構造
JP2006278077A (ja) * 2005-03-29 2006-10-12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070153511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Au Optronics Corp. Light source assembly
JP2008152101A (ja) * 2006-12-19 2008-07-03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6831A (zh) * 2012-02-23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设备以及配置有该照明设备的显示设备
CN105431674A (zh) * 2013-07-30 2016-03-23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5431674B (zh) * 2013-07-30 2017-07-14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4977753A (zh) * 2014-04-11 2015-10-1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4266115A (zh) * 2014-07-21 2015-01-07 景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US9551898B2 (en) 2014-07-21 2017-01-24 Darwin Precision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TWI640819B (zh) * 2014-07-21 2018-11-1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
CN104712969A (zh) * 2015-03-04 2015-06-17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712969B (zh) * 2015-03-04 2017-06-1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892318A (zh) * 2017-07-13 2020-03-17 索尼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10892318B (zh) * 2017-07-13 2023-10-24 索尼公司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WO2024040614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80979A1 (ja) 2011-07-07
EP2520852A1 (en) 2012-11-07
JPWO2011080979A1 (ja) 2013-05-09
EP2520852A4 (en) 2013-04-17
EP2520852B1 (en) 2014-07-02
US20120262631A1 (en) 2012-10-18
JP5303657B2 (ja) 2013-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7315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72442B (zh) 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59992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5292476B2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2667312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72436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202868343U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118293A (zh) 混合散射板、背光组件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2459993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1178231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tile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130517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4583499B2 (ja) 光学部材ユニット、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10212490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1055635A1 (ja) 光源ユニット用母材、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00085732A1 (en) Light source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8657458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1331860B1 (ko)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20314138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KR101380056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CN112445026B (zh) 背光模块及具有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TWI408462B (zh) 背光模組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KR101247508B1 (ko) 백라이트 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5535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2015006500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