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48806U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48806U CN202848806U CN 201220474805 CN201220474805U CN202848806U CN 202848806 U CN202848806 U CN 202848806U CN 201220474805 CN201220474805 CN 201220474805 CN 201220474805 U CN201220474805 U CN 201220474805U CN 202848806 U CN202848806 U CN 2028488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rope
- track adjusting
- support beam
- winding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装置,具备:卷扬机支承梁,悬架在井道的上部,绳索卷扬机设置在其上面上;以及第一和第二导向轮,支承在该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面上,将悬吊轿厢的绳索引导到上述卷扬机的曳引轮;上述卷扬机被设置为,其大致长方形的设置面沿着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的长度方向,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轮,在与沿着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的长度方向而设置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对应的位置上,支承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面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装置,能够减轻对悬架在井道上端部的卷扬机支承梁施加的过大载荷。
背景技术
电梯的卷扬机为,通过在电动机输出轴的一端同轴地安装的曳引轮,来旋转驱动其上所卷绕的绳索,由此使绳索所悬吊的轿厢和平衡锤在井道内反向地升降。上述卷扬机设置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上,该卷扬机支承梁悬架在井道上部,例如悬架在沿铅垂方向引导轿厢的轿厢导轨的上端部和沿铅垂方向引导平衡锤的锤导轨的上端部之间(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184791号公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4791号公报
在上述卷扬机的下方设置有一对导向轮,该一对导向轮将悬吊轿厢的绳索的移动路径弯曲成S字状而引导到上述曳引轮。该一对导向轮的支承板固定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面上。在利用这种导向轮来变更绳索的方向时,由于对一对导向轮的各自作用的张力,而对上述卷扬机支承梁施加过大载荷。因此,作为卷扬机支承梁被要求较大的强度,而存在必须增大重量、体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考虑到这种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能够减轻对卷扬机支承梁施加的载荷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轿厢,由绳索悬吊而在井道内升降;平衡锤,由上述绳索悬吊而在上述井道内向上述轿厢的相反方向升降;卷扬用电动机,旋转轴上连结有上述绳索的中央部所卷绕的曳引轮,在其底部设置有沿着上述旋转轴而分离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卷扬机支承梁,悬架在上述井道的上部,上述卷扬用电动机通过上述固定台设置在其上面上;以及第一和第二导向轮,支承在该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面上,将悬吊上述轿厢的绳索引导到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曳引轮,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轮,在与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对应的位置上,支承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面上。
并且,上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轮,通过对各自的旋转轴进行支承的第一和第二绳轮支承脚,而支承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面上,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轮的各旋转轴,分别配置在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的正下方。
并且,上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轮被配置为,其一部分存在于通过设置在上述卷扬用电动机下部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的铅垂线上。
并且,上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经由防振部件安装在沿着升降方向分别引导上述轿厢以及平衡锤的导轨的上端部。
并且,上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卷扬机支承梁沿着上述井道内的一侧壁面配置。
并且,上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绳轮支承脚由长条的钢材构成,该钢材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并具有截面为“コ”字状或者截面为H状的形状,其一端固定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部。
并且,上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在上述卷扬用电动机下部的第一固定台,是在相对于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几乎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一对固定台,上述第二固定台是在相对于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几乎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一对固定台。
并且,上述电梯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导向轮将来自轿厢下部绳轮的绳索从轿厢导轨的上部向锤导轨的下部方向折回,上述第二导向轮将上述绳索从上述第一导向轮向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折回。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采用了上述构成的绳索支承构造的电梯装置,经由第一和第二绳轮支承脚支承在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部的第一和第二导向轮的旋转轴,分别配置在将卷扬机固定到卷扬机支承梁上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的正下方,因此对设置在上述卷扬机设置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中的曳引轮侧的固定台施加的向下的力,被经由第一和第二绳轮支承脚中的一方而施加的、由上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导向轮中的一方施加的向上的力抵消。此外,对上述第一和第二固定台中的与曳引轮相反侧的固定台施加的向上的力,被经由上述第一和第二绳轮支承脚中的另一方而施加的、由上述第一和第二下部导向轮中的另一方施加的向下的力抵消。因此,对卷扬机支承梁施加的来自电梯的轿厢以及平衡锤的载荷被缓和,不会施加过大载荷、力矩。因此,不会对卷扬机支承梁要求过大的强度,还能够减小其整体的容积。
并且,还能够减轻对插入在卷扬机支承梁与其所固定的轿厢导轨以及锤导轨的上端之间的防振部件施加的载荷,因此对其材料强度的要求也不会过大,还能够延长其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梯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梯装置中所组装的绳索支承构造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绳索支承构造中的电动机和下部导向轮的配置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电梯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图,轿厢1由绳索2悬吊而在井道内升降。平衡锤3由上述绳索2悬吊而在上述井道内向上述轿厢1的相反方向升降。上述轿厢1由在井道的两侧壁面上对置并铅垂地铺设的一对轿厢导轨4引导,而在上述井道内升降。此外,上述平衡锤3由在井道的后壁面上铅垂地铺设的一对锤导轨5引导,而在上述井道内升降。
此外,在上述井道内的上部,例如在上述轿厢导轨4的上端部和上述锤导轨5的上端部之间,经由后述的防振机构而架设有卷扬机支承梁6,在该卷扬机支承梁6上固定有细长圆筒型的电动机8,在该电动机8的输出轴的端部安装有曳引轮7。该电动机8和曳引轮7构成卷扬机9,该卷扬机9驱动其上所卷绕的上述绳索2而使上述轿厢1和平衡锤3相互反向地升降。
如图2所示意地表示的那样,上述绳索2例如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悬架部(系结部)11、12上,该悬架部(系结部)11、12分别设置在上述井道的侧壁部以及后壁部的各个上部。然后,从侧壁部上部的悬架部(系结部)11沿着侧壁向下方延伸的绳索2,经由设置在上述轿厢1下部的一对轿厢下部绳轮13a、13b,而沿着另一个侧壁被导向井道的上方,进一步经由一对导向轮14a、14b而被导向上述卷扬机9的曳引轮。该一对导向轮14a、14b起到如下作用:将从上述卷扬机9垂下的绳索2的移动路径弯曲成S字状,而引导到上述轿厢11的轿厢下部绳轮13a、13b。
此外,从另一个悬架部(系结部)12沿着后壁部向下方延伸的绳索2,经由设置在上述平衡锤3上部的一对锤上部绳轮15a、15b而折回,并沿着后壁部被导向上述井道的上方,而被导向上述卷扬机9的曳引轮7。
另外,在图1中,1a是设置在轿厢1上的轿厢门,10是设置在电梯的层站层而开闭其出入口的厅门。
然而,上述的支承卷扬机9的卷扬机支承梁6为,如图3所示的其绳索支承构造的主要部分概略构成那样,经由以弹性橡胶等为主体而构成的防振机构23、23,架设在从上述轿厢导轨4的上端部向横向伸出而设置的臂状的支承托架21、和从上述锤导轨5的上端部向横向伸出而设置的臂状的支承托架22之间。卷扬机9的电动机8固定支承在该卷扬机支承梁6的上面上,上述绳索2卷绕在上述电动机8的输出轴上所安装的曳引轮7上。
如图4的平面图所示那样,上述卷扬机9由在旋转轴的一端安装有曳引轮7的电动机8构成,在电动机8的底部固定有4个固定台8a、8a、8b、8b。这些固定台8a、8a、8b、8b的底面,形成沿着电动机8的长度方向的长方形的设置面,将电动机8固定在卷扬机支承梁6的上面上。此处,4个固定台中的2个固定台8a、8a,配置在长方形的设置面的与曳引轮7相反侧的短边上,以下将其称为第一固定台8a、8a。此外,4个固定台中剩余的两个固定台8b、8b,配置在曳引轮7侧的短边上,以下将其称为第二固定台8b、8b。卷扬机支承梁6由长方形的钢板体形成,卷扬机9优选固定在其大致中央部。
一对导向轮、即第一和第二导向轮14a、14b,分别由上述的固定在卷扬机支承梁6下面侧的第一和第二绳轮支承脚24a、24b轴支承。这些绳轮支承脚24a、24b由长条的钢材制造,该钢材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并例如具有截面为“コ”字状或者截面为H状的形状,其一端固定在卷扬机支承梁6的下部。此处,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导向轮14a经由第一绳轮支承脚24a而配置在卷扬机9的第一固定台8a正下方的位置上。同样,第二导向轮14b经由第二绳轮支承脚24b而配置在卷扬机9的第二固定台8b正下方的位置上。即,第一和第二绳轮支承脚24a、24b的上端,相对于上述卷扬机支承梁6的下面即其长度方向的位置,分别被固定在与卷扬机9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8a、8b对应的位置上,另一端分别向下方延长。此处,所谓上述卷扬机9的第一固定台8a正下方的位置,意味着如下那样的位置:上述第一导向轮14a的水平的旋转轴,存在于通过上述卷扬机的第一固定台8a、8a中的任意一个固定台8a的底面的中心部的垂线上。但是,并不仅限于此,还意味着如下那样的位置:第一导向轮14a的水平的旋转轴,存在于通过将构成第一固定台8a、8a的2个固定台的底面之间连接的水平线的中心的垂线上。此外,第一固定台8b正下方的位置,也具有同样的含义。即,由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轮的旋转轴,分别位于设置在上述卷扬机设置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的底面的正下方,因此能够得到以下说明的作用效果。
根据采用了上述构成的绳索支承构造的电梯装置,在卷扬机支承梁6上支承卷扬机9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8a、8b、和经由第一和第二绳轮支承脚24a、24b而支承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6下部的第一和第二导向轮14a、14b的旋转轴的、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6的长度方向上的位置,被设置为在垂直方向上对齐,因此经由设置在卷扬机9的设置面上的第二固定台8b而对卷扬机支承梁6施加的向下的力A,被经由第一绳轮支承脚24b而施加的、由上述第二导向轮14b施加的向上的力C抵消。此外,对于设置在卷扬机9的设置面上的第一固定台8a,由于对第二固定台8b施加的向下的力A导致的转矩而施加有向上的力B,但是该向上的力B,被经由上述第一绳轮支承脚24a而施加的、由第一导向轮14a施加的向下的力D抵消。因此,对卷扬机支承梁6施加的来自电梯的轿厢以及平衡锤的载荷被缓和,不会被施加过大载荷、转矩。因此,不会对卷扬机支承梁6要求过大的强度,还能够减小其整体的容积。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卷扬机支承梁6作为整体由一块板构成,但也可以为,平行地配置在卷扬机的长度方向上延长的两块宽度较窄的板状的梁,并在其上分别固定卷扬机的第一、第二固定台。
此外,关于固定在卷扬机支承梁6下面侧的、对第一和第二导向轮14a、14b进行支承的支承脚24a、24b的长度,考虑从绳索2经由导向轮14a、14b而施加的力来决定即可。并且,关于支承卷扬机支承梁6的防振机构23,例如也能够使用液压减震器,不特别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轿厢,由绳索悬吊而在井道内升降;
平衡锤,由上述绳索悬吊而在上述井道内向上述轿厢的相反方向升降;
卷扬用电动机,旋转轴上连结有上述绳索的中央部所卷绕的曳引轮,在其底部设置有沿着上述旋转轴而分离配置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
卷扬机支承梁,悬架在上述井道的上部,上述卷扬用电动机通过上述固定台设置在其上面上;以及
第一和第二导向轮,支承在该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面上,将悬吊上述轿厢的绳索引导到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曳引轮,
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轮,在与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对应的位置上,支承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轮,通过对各自的旋转轴进行支承的第一和第二绳轮支承脚,而支承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面上,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轮的各旋转轴,分别配置在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的正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导向轮被配置为,其一部分存在于通过设置在上述卷扬用电动机下部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台的铅垂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经由防振部件安装在沿着升降方向分别引导上述轿厢以及平衡锤的导轨的上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扬机支承梁沿着上述井道内的一侧壁面配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和第二绳轮支承脚由长条的钢材构成,该钢材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并具有截面为“コ”字状或者截面为H状的形状,其一端固定在上述卷扬机支承梁的下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上述卷扬用电动机下部的第一固定台,是在相对于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几乎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一对固定台,上述第二固定台是在相对于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几乎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一对固定台。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导向轮将来自轿厢下部绳轮的绳索从轿厢导轨的上部向锤导轨的下部方向折回,上述第二导向轮将上述绳索从上述第一导向轮向上述卷扬用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折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32753 | 2012-02-17 | ||
JP2012032753A JP5317039B2 (ja) | 2012-02-17 | 2012-02-17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48806U true CN202848806U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7980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47480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48806U (zh) | 2012-02-17 | 2012-09-17 | 电梯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317039B2 (zh) |
CN (1) | CN202848806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9360A (zh) * | 2015-08-13 | 2017-05-10 |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对重架 |
JP7035365B2 (ja) * | 2017-08-08 | 2022-03-15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モータ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
KR102023983B1 (ko) * | 2018-12-21 | 2019-09-23 | 김진영 | 엘리베이터 설치 방법 |
CN112707271B (zh) * | 2021-01-18 | 2025-01-28 | 浙江班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升降机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17553B2 (ja) * | 2001-08-23 | 2011-11-16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装置の据付け方法 |
JP2010184791A (ja) * | 2009-02-13 | 2010-08-26 |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 エレベータ |
-
2012
- 2012-02-17 JP JP2012032753A patent/JP5317039B2/ja active Active
- 2012-09-17 CN CN 201220474805 patent/CN20284880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3170010A (ja) | 2013-09-02 |
JP5317039B2 (ja) | 2013-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989C (zh) | 驱动装置下置的牵引绳轮式电梯 | |
CN105939955B (zh) | 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 | |
CN202848806U (zh) | 电梯装置 | |
JP4748207B2 (ja) | 油圧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リニューアルされた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 | |
JP2001039645A (ja)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 |
WO2005121008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3523638A (zh) |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井道布置结构 | |
CN101670968B (zh) | 电梯设备 | |
JP2004083231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104428235A (zh) | 电梯装置 | |
JP5278364B2 (ja) | 油圧エレベータ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リニューアルされた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 | |
KR102367807B1 (ko) | 와이어 로프 호이스트를 위한 저-구조 트롤리 | |
JP4216252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02848808U (zh) | 背包式家用电梯 | |
CN207792434U (zh) | 无机房直角开门电梯曳引驱动装置 | |
CN205367499U (zh) | 一种双梁起重机及其起升台车 | |
JP4262805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03020176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05472287U (zh) | 一种悬挂式单梁起重机 | |
CN1689951B (zh) | 电梯装置 | |
CN202717479U (zh) | 一种超高速电梯重量补偿装置 | |
WO2005121009A1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2006016184A (ja) | Cwt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 |
CN201686376U (zh) | 电梯上背包式轿架系统 | |
JP4742606B2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