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33808U - 减振衬套、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振衬套、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33808U
CN202833808U CN201220483728.0U CN201220483728U CN202833808U CN 202833808 U CN202833808 U CN 202833808U CN 201220483728 U CN201220483728 U CN 201220483728U CN 202833808 U CN202833808 U CN 202833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amping
damping bush
elastic
liner tube
b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837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兰远锋
赵鹏
谷慧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837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33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33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338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衬套(1),包括外衬管(5)、内衬管(4)和连接于该外衬管(5)与内衬管(4)之间的弹性减振体,其中,所述外衬管(5)的一端形成有环向翻边(7),所述环向翻边(7)上连接有沿所述外衬管的轴向凸出的弹性减振台,因此能够对轴向和径向所承受的载荷进行减振。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包括固定件(11)和被固定件(8),和两个上述的减振衬套(1),能够使所述被固定件(8)保持在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环向翻边(7)之间,从而能够对轴向和径向所承受的载荷进行减振。

Description

减振衬套、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衬套。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的各方面性能也不断得到提高。良好的驾驶操作性能、舒适的驾乘环境、低振动和低噪声渐渐成为现代汽车的重要标志。而要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度的性能,对于载货汽车还包括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必须减轻汽车行驶时,由于路面不平等因素激起汽车的振动。
所以汽车上应用了越来越多的减振衬套,用于改善汽车的NVH性能。但是现在的减振衬套只能在径向进行减振,而无法满足对那些在轴向和径向都要求承受较大载荷的部件进行减振,而通常要在轴向设置限位机构,这给衬套的生产工艺和装配都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既能满足刚度要求,又加工方便的减振衬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够对轴向和径向所承受的载荷进行减振,还能够满足刚度要求,而且加工方便,易于组装的减振衬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衬套,包括外衬管、内衬管和连接于该外衬管与内衬管之间的弹性减振体,其中,所述外衬管的一端形成有环向翻边,所述环向翻边上连接有沿所述外衬管的轴向凸出的弹性减振台。
优选地,所述弹性减振体为弹性橡胶体,所述弹性减振台为弹性橡胶台,所述弹性橡胶体与所述弹性橡胶台形成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外衬管的另一端形成有倒角。
优选地,所述弹性减振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凹状空间。
优选地,所述弹性减振台沿所述环向翻边呈环向分布的齿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包括固定件和被固定件,其中,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包括两个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衬套,该两个减振衬套对称布置为使得各自的所述外衬管的具有所述环向翻边的一端彼此相反且另一端彼此相对,所述被固定件保持在所述两个减振衬套的环向翻边之间,并且所述两个减振衬套的内衬管内穿过有紧固件,该紧固件紧固到所述固定件上。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该螺栓穿过所述两个减振衬套的内衬管以及所述固定件上的安装孔并通过螺母紧固。
优选地,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还包括垫片,所述两个减振衬套中的一个的弹性减振台支撑在所述固定件上,另一个的弹性减振台与所述垫片接触,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垫片上的通孔和所述两个减振衬套的内衬管而紧固到所述固定件上。
优选地,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中的所述两个减振衬套的弹性减振体处于变形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衬套安装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衬套,能够利用设置在该减振衬套的外衬管的环向翻边上连接有沿所述外衬管的轴向凸出的弹性减振台,来进行轴向方向上的减振;能够利用连接于该外衬管与内衬管之间的弹性减振体,来进行径向方向的减振。而且由于所述外衬管的一端形成有环向翻边,也就是与现有技术的减振衬套的外衬管为普通的筒状结构相比,用于形成弹性减振体和弹性减振台的减振材料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到外衬管和内衬管之间,使成形加工更加容易。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衬套安装结构,通过两个减振衬套对称布置为使得各自的所述外衬管的具有所述环向翻边的一端彼此相反且另一端彼此相对,从而使所述被固定件被保持在所述两个减振衬套的环向翻边之间。由于所述两个减振衬套具有能够进行轴向减振的弹性减振台和能够进行径向减振的弹性减振体,所以能够实现对轴向和径向所承受的载荷进行减振。另外,由于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所使用的两个减振衬套是同样的结构,也就是同样的部件,所以加工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减振衬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所述减振衬套呈相对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衬套安装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省略了紧固件、固定件、被固定件)的剖面示意图(未紧固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衬套安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紧固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减振衬套              2垫片
3弹性橡胶体            4内衬管
5外衬管                6弹性橡胶台
7环向翻边              8被固定件
9紧固件                10螺母
11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衬套1,包括外衬管5、内衬管4和连接于该外衬管5与内衬管4之间的弹性减振体,其中,所述外衬管5的一端形成有环向翻边7,所述环向翻边7上连接有沿所述外衬管5的轴向凸出的弹性减振台。
如图1所示,所述环向翻边7上连接有所述弹性减振台,因此能够对施加于环向翻边7上的轴向载荷进行减振,并且由于连接于所述外衬管5与内衬管4之间的弹性减振体能够对施加于外衬管径向载荷进行减振。也就是使被固定件放置于所述环向翻边7上,利用如下所述的垫片2来限制该被固定件8的轴向自由度,以实现对轴向和径向所承受的载荷进行减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减振体为弹性橡胶体3,所述弹性减振台为弹性橡胶台6,所述弹性橡胶体3与所述弹性橡胶台6形成为一体。橡胶是一种优良的减振材料,而且易于加工生产,而且硫化后能够具有优异的粘结性能,从而能够可靠牢固地粘结于内衬管和外衬管。具体地,使所述弹性橡胶体3硫化在外衬管5与内衬管4之间,使弹性橡胶台6硫化于所述环向翻边7上。由于所述弹性橡胶体3与所述弹性橡胶台6形成为一体,所以两者所受的载荷能够相互传递,以使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能够较平均地分布于所述弹性橡胶体3和所述弹性橡胶台6中(也就是橡胶体内部应力较为平均),同时也能够比较好的应对来自于其他方向的载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衬管5的另一端形成有倒角。该倒角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所述减振衬套更加容易地插入到被固定件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减振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凹状空间。通过设计该弹性减振体及凹状空间的形状能够调整减振衬套的刚度,也就是调整该减振衬套径向方向上的减振性能。该凹状空间能够是各种形状,比如环状空间,或者是波浪状起伏的环状空间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减振台沿所述环向翻边7呈环向分布的齿状(参见图2)。该齿状能够进一步地加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衬套在轴向上的减震性能,而且能够根据所需要的减振性能来调整所述齿状的形状及齿的分布密度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包括固定件11和被固定件8,其中,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包括两个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减振衬套1,该两个减振衬套1对称布置为使得各自的所述外衬管5的具有所述环向翻边7的一端彼此相反且另一端彼此相对,所述被固定件8保持在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环向翻边7之间,并且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内衬管4内穿过有紧固件9,该紧固件9紧固到所述固定件11上。
通过该结构,除了具备所述减振衬套的优点之外,由于所述被固定件8保持在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环向翻边7之间,也就是该结构能够对被固定件8在沿轴向的两个方向上所受的载荷进行很好地减振,而不单单只是一个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紧固件9为螺栓,该螺栓穿过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内衬管4以及所述固定件11上的安装孔并通过螺母10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还包括垫片2,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中的一个的弹性减振台支撑在所述固定件11上,另一个的弹性减振台与所述垫片2接触,所述紧固件9穿过所述垫片2上的通孔和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内衬管4而紧固到所述固定件11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中的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弹性减振体处于变形状态。
使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减振体处于变形状态,也就是如图3所示的那样,由于两个减振衬套1的所述环向翻边7之间夹有刚性的被固定件8(未图示),所以在两个减振衬套1之间形成有缝隙a。而通过使紧固件9穿过所述的两个减振衬套1,并通过螺母11进行紧固后,如图4所示,由于螺母螺栓的紧固作用使得内衬管4之间的间隙消失,从而使弹性减振体处于变形状态,也就是该弹性减振体处于预压紧的状态,能够提供更好的减振效果。
另外,还可以使两个减振衬套1的彼此相对的面上的内衬管4形成的比外衬管5稍短,从而能够在内衬管4之间形成间隙a,而通过使紧固件9穿过所述的两个减振衬套1,并通过螺母11进行紧固后,如图4所示,(区别在于此时外衬管5之间没有间隙)由于螺母螺栓的紧固作用使的内衬管4之间的间隙消失,从而使弹性减振体处于变形状态,也就是该弹性减振体处于预压紧的状态,能够提供更好的减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包括根据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衬套安装结构。由于其使用了上述减振衬套安装结构,所以具有同样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衬套1能够对轴向和径向所承受的载荷进行减振,而且由于所述外衬管5的一端形成有环向翻边7,也就是与现有技术的减振衬套的外衬管为普通的筒状结构相比,用于形成弹性减振体和弹性减振台的减振材料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到外衬管5和内衬管4之间,使成形加工更加容易。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衬套安装结构,除具有上述减振衬套1所具有的优点之外,还具有下述优点:由于使用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时,所述被固定件8保持在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环向翻边7之间,也就是该结构能够对被固定件8在沿轴向的两个方向上所受的载荷进行很好地减振的同时,也能够比较好地应对来自于其他方向的载荷;由于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包括有两个减振衬套以上下对称的方式安装,所以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所包含有不同的部件的个数较少。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减振衬套(1),包括外衬管(5)、内衬管(4)和连接于该外衬管(5)与内衬管(4)之间的弹性减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管(5)的一端形成有环向翻边(7),所述环向翻边(7)上连接有沿所述外衬管的轴向凸出的弹性减振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振体为弹性橡胶体(3),所述弹性减振台为弹性橡胶台(6),所述弹性橡胶体(3)与所述弹性橡胶台(6)形成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管(5)的另一端形成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振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凹状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减振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减振台沿所述环向翻边(7)呈环向分布的齿状。
6.一种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包括固定件(11)和被固定件(8),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包括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衬套(1),该两个减振衬套(1)对称布置为使得各自的所述外衬管(5)的具有所述环向翻边(7)的一端彼此相反且另一端彼此相对,所述被固定件(8)保持在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环向翻边(7)之间,并且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内衬管(4)内穿过有紧固件(9),该紧固件(9)紧固到所述固定件(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9)为螺栓,该螺栓穿过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内衬管(4)以及所述固定件(11)上的安装孔并通过螺母(10)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还包括垫片(2),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中的一个的弹性减振台支撑在所述固定件(11)上,另一个的弹性减振台与所述垫片(2)接触,所述紧固件(9)穿过所述垫片(2)上的通孔和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内衬管(4)而紧固到所述固定件(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衬套安装结构中的所述两个减振衬套(1)的弹性减振体处于变形状态。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衬套安装结构。
CN201220483728.0U 2012-09-20 2012-09-20 减振衬套、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和车辆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33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83728.0U CN202833808U (zh) 2012-09-20 2012-09-20 减振衬套、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83728.0U CN202833808U (zh) 2012-09-20 2012-09-20 减振衬套、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33808U true CN202833808U (zh) 2013-03-27

Family

ID=47945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83728.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33808U (zh) 2012-09-20 2012-09-20 减振衬套、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3380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669A (zh) * 2016-09-14 2018-03-2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衬套和摆臂衬套组件
CN110273955A (zh) * 2019-06-21 2019-09-24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拉杆节点、横向拉杆节点组件及其刚度调节方法
CN114623177A (zh) * 2020-12-10 2022-06-14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防振衬套
CN115158468A (zh) * 2022-09-06 2022-10-11 诺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橡胶衬套及车辆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669A (zh) * 2016-09-14 2018-03-2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摆臂衬套和摆臂衬套组件
CN110273955A (zh) * 2019-06-21 2019-09-24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拉杆节点、横向拉杆节点组件及其刚度调节方法
CN110273955B (zh) * 2019-06-21 2021-01-22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横向拉杆节点、横向拉杆节点组件及其刚度调节方法
CN114623177A (zh) * 2020-12-10 2022-06-14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防振衬套
CN115158468A (zh) * 2022-09-06 2022-10-11 诺博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橡胶衬套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33041B1 (ko) 외부 시어-허브 아이솔레이터
CN202833808U (zh) 减振衬套、减振衬套安装结构和车辆
CN104228503A (zh) 用于车辆悬挂系统的下摆臂
JP6343535B2 (ja) 筒型防振装置
CN101265955A (zh) 减振衬套和减振衬套组件
KR20160073183A (ko) 다이나믹 댐퍼
CN108223643A (zh) 管状减振装置
KR102131754B1 (ko) 마이크로 전단 허브 이중 링 아이솔레이터
CN102745056A (zh) 一种发动机悬置支架
KR20130100363A (ko) 밀고 돌리는 마운트 구조를 갖는분리체
JP2003294084A (ja) 防振ブッシュ
CN202200822U (zh) 减振悬置总成
CN113022284A (zh) 一种动力总成悬置衬套
CN105365560A (zh) 一种带中间支承的车辆两段式传动轴总成
CN103542028A (zh) 一种缓冲减震通用件
CN203974525U (zh) 用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支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汽车
CN207648029U (zh) 一种衬套总成及减震器
CN202768702U (zh) 一种隔振块总成
CN202326898U (zh) 发动机液阻悬置结构
CN202278950U (zh) 汽车横向稳定杆衬套装置
CN115614431A (zh) 一种悬置减振用球铰的限位方法及限位装置
CN104613122B (zh) 减震装置及包含其的车载设备
JP6934345B2 (ja) 防振マウント及びその組付け方法
RU193193U1 (ru) Сайлентблок
KR100622505B1 (ko) 반경방향 고강성 부시 조립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8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Beijing, Shahe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Road, sand Yang

Patentee before: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31

Address after: 102206, Beijing, Shahe, Changping District Town, Sha Yang Road, Lao Wan Village North

Patentee after: BEIQI FOTON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reasure Ca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