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37245U - 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37245U
CN202737245U CN2012203297228U CN201220329722U CN202737245U CN 202737245 U CN202737245 U CN 202737245U CN 2012203297228 U CN2012203297228 U CN 2012203297228U CN 201220329722 U CN201220329722 U CN 201220329722U CN 202737245 U CN202737245 U CN 202737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mentioned
standard
slide uni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3297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坂亮
高崎将充
内藤裕司
富田光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37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372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06K13/0825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being of the push-push kin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构成简单且能可靠地防止卡误插入较深的内部,并且即使卡误插入也能可靠地取出,提高可靠性高。滑动部件包括侧缘保持部和前端保持部,该侧缘保持部朝向壳体的前端边缘延伸,该前端保持部与侧缘保持部的前端相连接,并且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该滑动部件能沿着壳体的底壁部的一侧的侧缘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壳体包括误插入防止凸部,该误插入防止凸部形成于前端边缘的与滑动部件侧相反的一侧,并与误插入的卡的前端或后端相抵接。

Description

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个人电脑、移动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数码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车辆用导航装置等电子设备中,为了利用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MMC(R)(Mu1ti Media Card)卡、SD(R)(Secure Digita1)卡、mini SD(R)卡、xD图像卡(R)(xD-Picturecard)、记忆棒(R)、记忆棒Duo(R)、Smart Media(R)卡、Trans-Flash(R)存储卡、微SD(R)卡等各种存储卡,而具有卡用连接器。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急速小型化,存储卡和卡用连接器有急速的小型化倾向。另外,卡用连接器大多避开显示画面、操作按钮等部件的配设位置,而配置在电子设备的侧面、背面等比较难以观察到的位置。因此,存在正反面颠倒插入卡即误插入的情况。并且,若误插入卡,由于卡外侧的垫以外的部分与卡用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相抵接,该连接端子会弯折、破损。因此,提出了防止卡的误插入的卡用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1是以往的卡用连接器的滑块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在图中,823是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制成的滑块,该部件能滑动地安装在卡用连接器的壳体上,与插入卡用连接器内的卡一起滑动。上述滑块823包括沿卡的侧缘在滑动方向延伸的主体部823b、与该主体部823b的前缘垂直地连接并沿着卡的前端在卡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保持部823c。
另外,在主体部823b和保持部823c的连接部分处,形成有与切去卡的前缘的一端侧的角部而形成的倾斜面部相抵接的倾斜抵接部824。另外,形成有从上述保持部823c沿着主体部823b延伸出的棒状的弹性变形部826。该弹性变形部826的长度形成为,在卡的倾斜面部与倾斜抵接部824相抵接时不与卡的倾斜面部相抵接,但是当卡的前缘的另一端侧的角部沿着主体部823b插入时则与上述角部相抵接。另外,为了使上述角部沿着主体部823b插入时上述角部不与倾斜抵接部824相抵接,在该倾斜抵接部824处形成有与弹性变形部826延伸的方向大致垂直的面825。
于是,当卡以适当的姿势插入时,即在标准插入时,卡的前缘的一端侧的角部处形成的倾斜面部与倾斜抵接部824相抵接,卡的前缘保持在保持部823c,卡的侧缘保持在主体部823b,因此滑块823与卡一起在插入方向滑动。
另一方面,当卡以不适当的姿势,例如正反面颠倒这样的误插入时,卡的前缘的另一端侧的角部与弹性变形部826的前端抵接,与在该前端处形成的倾斜面826a相碰。因此,弹性变形部826的前端向下方弹性变位,在倾斜面826a的相反侧形成的卡止突起826b与未图示的在壳体的底面上形成的卡止凹部卡合。因此,滑块823不能滑动,从而阻止了误插入的卡的进一步前进。由此,能防止由于误插入的卡而使卡用连接器内部的连接端子等受到损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309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卡用连接器中,在作为原本对象的种类的卡,即标准种类卡以正反面颠倒的不适当姿势插入的情况下,卡用连接器能够防止卡的插入,但是,在不是原本对象种类的卡,即非标准种类卡且比标准种类卡更小型的卡插入的情况下,不可能防止卡的插入。
近年来,市场上销售许多种类的卡,并且销售尺寸大致相同而种类不同的卡。因此,存在用户拿错而将不同种类的卡当成标准种类卡插入卡用连接器的情况。特别是,不同种类的卡是与标准种类卡有相同的长度尺寸但宽度尺寸比标准种类卡更小的卡时,由于不与弹性变形部826的前端抵接,不能防止向卡用连接器内的插入。并且,在较深地插入卡用连接器内的内部时,由于卡的姿势不稳定,卡会在壳体等处卡住而不可能取出。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以往的卡用连接器的问题点,构成简单且能可靠地防止卡误插入到较深的内部,并且即使卡误插入也能可靠地取出的高可靠性的卡用连接器。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卡用连接器包括:壳体,其容纳具有端子部件的卡,连接端子,其安装于该壳体,并与上述卡的端子部件相接触,卡引导机构,其具有滑动部件和施力部件,上述滑动部件保持插入到上述壳体内的卡并进行滑动,上述施力部件向与卡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对该滑动部件施力,上述卡保持在锁定位置来维持卡的端子部件与连接端子相接触的状态,在通过向插入方向对保持在上述锁定位置的卡进行推入的推压动作来使卡向插入方向移动到超行程位置时,上述卡借助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来从超行程位置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被排出,盖部件,其安装于上述壳体,至少覆盖上述壳体和插入到该壳体内的卡的一部分;上述滑动部件包括侧缘保持部和前端保持部,上述侧缘保持部朝向上述壳体的前端边缘延伸,上述前端保持部与该侧缘保持部的前端相连接,并且在上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滑动部件沿着上述壳体的底壁部的一侧的侧缘能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上述壳体包括误插入防止凸部,该误插入防止凸部形成于上述前端边缘的与上述滑动部件侧相反的一侧,并与误插入的上述卡的前端或后端相抵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卡用连接器中,上述误插入防止凸部包括倾斜切去而成的倾斜部,上述卡包括形成于上述卡的前端的一端的倾斜部,在标准插入时,该倾斜部与上述误插入防止凸部的倾斜部相对。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卡用连接器中,上述前端保持部的至少前端与以正反面颠倒的姿势误插入的上述卡的前端上的除倾斜部以外的范围内的部分相抵接。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卡用连接器中,上述壳体包括在后端边缘的上述滑动部件侧形成的插入口凸部,在种类与上述卡的种类不同且宽度比上述卡的宽度窄的非标准卡以在宽度方向上倾斜的方式误插入时,上述插入口凸部或上述盖部件的侧板部与上述非标准卡的侧缘相抵接,由此限制上述非标准卡在宽度方向上倾斜。
依据实用新型,卡用连接器构成简单且能可靠地防止卡误插入到较深的内部,并且即使误插入了卡也能可靠地取出,能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拆掉了外壳的状态下的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A、图4B是插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的卡的立体图,图4A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图,图4B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图。
图5A、图5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状态下的第一俯视图,图5A是表示标准插入的动作的图,图5B是表示第一误插入动作的图。
图6A、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状态下的第二俯视图,图6A是表示第二误插入的动作的图,图6B是表示第三误插入动作的图。
图7A、图7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非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顶板部的状态下的第一俯视图,图7A是表示第一误插入的动作的图,图7B是表示第二误插入动作的图。
图8A、图8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非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顶板部的状态下的第二俯视图,图8A是表示第三误插入的动作的图,图8B是表示第四误插入动作的图。
图9A、图9B是表示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非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顶板部的状态下的第三俯视图,图9A为表示第五误插入时超行程位置的图,图9B表示第五误插入时锁定位置的图。
图10是表示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非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顶板部的状态下的第四俯视图。
图11是以往的卡用连接器的滑块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卡用连接器
11壳体
11a内壁部
11b底壁部
11c后侧端子保持凹部
11d前侧端子保持凹部
11e侧壁部
11f前端边缘
11g施力部件容纳部
11h卡引导机构容纳部
11i、23f、826b卡止突起
11j隔壁部
11r后端边缘
13钩接突起
18插入口
21滑动凸轮部
22凸轮槽
23滑动部件
23a卡保持部
23b侧缘保持部
23c前端保持部
23d引导部
23e凸轮卡合部
23g内侧面部
25误插入防止凸部
25a后面部
25b辅助切口部
25c、111c、211c切口部
25d辅助后面部
26插入口凸部
51后侧端子
51a、61a基部
51b、61b接触腕部
51c、61c、63b接触部
51d、61d焊接尾部
51g开口部
61前侧端子
62第一接触点部件
62a、63a安装部
62b、823b主体部
62c抵接部
63第二接触点部件
71外壳
72顶板部
73钩接开口
74侧板部
75销按压部件
81销部件
82施力部件
101卡
111a、211a下表面
111b、211b上表面
111f、211f前端
111r、211r后端
112、212侧缘
151后侧接触垫
161前侧接触垫
201非标准卡
261接触垫
823滑块
823c保持部
824倾斜抵接部
825面
826弹性变形部
826a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拆掉了外壳的状态下的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图44A、图4B是插入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的卡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A、图4B中,图4A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图,图4B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图。
在图中,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卡用连接器,安装于未图示的电子设备中。并且,卡101插入到在上述卡用连接器1的内部,卡101通过上述卡用连接器1安装到上述电子设备中。另外,上述电子设备例如是个人电脑、移动电话、PDA、数码相机、摄像机、音乐播放器、游戏机、车辆用导航装置等,也可以是任何种类的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卡用连接器1作为本来对象的卡,即作为标准种类卡的卡101例如是SIM卡、MMC(R)卡、SD(R)卡、mini SD(R)卡、xD图像卡(R)、记忆棒(R)、记忆棒Duo(R)、Smart Media(R)卡、Trans-Flash(R)存储卡等存储卡,也可以是任何种类的卡,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微SIM(Micro SIM)卡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卡101具有整体大致矩形的板状的形状,在下表面111a的靠近前端111f的部分配设有作为端子部件即电极垫的沿着前端111f排列的多个前侧接触垫161。另外,在下表面111a的靠近后端111r的部分配设有作为端子部件即电极垫的沿着后端111r排列的多个后侧接触垫151。即,电极垫排列成在卡10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两列,其中,前端111f侧的列由前侧接触垫161构成,后端111r侧的列由后侧接触垫151构成。另外,在上表面111b上没有配设前侧接触垫161和后侧接触垫151。另外,前端111f的左右两端与侧缘112结合的角部中的一个,具体地,在上表面111b的前方左角部处形成有倾斜地切去而成的作为倾斜部的切口部111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卡用连接器1和卡101的各部分的构成和动作而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方向的表达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图中所示的姿势时,卡用连接器1、卡101或它们的部件是适当的,但是在卡用连接器1、卡101或它们的部件的姿势变化了的情况下,应根据姿势的变化变更解释。
在这里,上述卡用连接器1包括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一体成形的壳体11、由通过对金属等导电材料构成的板材施加冲切、折弯等加工而一体成形并安装于壳体11的上侧的作为盖部件的外壳71。该外壳71至少覆盖壳体11和插入该壳体11内的卡101的至少一部分的上方。并且,上述卡用连接器1大概具有扁平的长方体的形状并安装于上述电子设备,卡101从后方(图2的左上方)的插入口18插入壳体11内。具体地,卡101插入到壳体11和外壳71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如图所示,壳体11包括大致矩形的平板状部件即底壁部11b、以及沿着壳体11上的卡101的插入方向前方的边缘部即前端边缘11f延伸并从底壁部11b竖立设置的内壁部11a。
在这里,底壁部11b包括:作为端子保持凹部的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保持连接端子中在后侧配设的作为后侧连接端子的后侧端子51;作为端子保持凹部的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保持连接端子中在前侧配设的作为前侧连接端子的前侧端子61。上述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是使底壁部11b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的开口,排列配设成沿着壳体11上的卡101的插入方向后方的边缘部,即沿着后端边缘11r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列。并且,在各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内分别容纳并保持一个后侧端子51。另外,上述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是使底壁部11b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的开口,排列配设成在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和后端边缘11r之间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列。并且,在各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内分别容纳并保持一个前侧端子61。
后侧端子51的基部51a至少一部分埋入底壁部11b,而其他部分在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内露出。具体地,后侧端子51通过所谓的嵌件成形来成形的,即壳体11是通过向在内部预先设置有后侧端子51的模具的型腔内填充绝缘性材料来成形的,基部51a的至少一部分由构成底壁部11b的绝缘性材料覆盖,从而埋入到底壁部11b中并被保持。
同样,前侧端子61的基部61a也至少一部分埋入底壁部11b,而其他部分在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内露出。具体地,前侧端子61通过所谓的嵌件成形来成形的,即壳体11是通过向在内部预先设置有前侧端子61的模具的型腔内填充绝缘性材料来成形的,基部61a的至少一部分由构成底壁部11b的绝缘性材料覆盖,从而埋入到底壁部11b中并被保持。
并且,后侧端子51包括基端与基部51a连接的悬臂状的接触腕部51b、与该接触腕部51b的自由端即前端连接的接触部51c。上述接触腕部51b的基端位于后端边缘11r侧,其前端朝前端边缘11f向斜上方延伸,至少接触部51c的上表面在卡101没有插入卡插入空间内的状态下,位于比底壁部11b的上表面更上方的位置。另外,接触部51c具有弯曲为向上方突出的侧面形状,其前端朝向斜下方。如图3所示,从上方观察,接触腕部51b和接触部51c位于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内。
另外,上述后侧端子51包括:未图示接触腕支撑部,包括朝后方突出的弯曲部,下侧前端与基部51a的后端连接并且上侧前端与接触腕部51b的后端连接;开口部51g,在基部51a的中央形成。并且,该开口部51g、包括弯曲部的接触腕支撑部、接触腕部51b以及接触部51c不埋入底壁部11b,在后侧端子保持凹部11c内露出。即,后侧端子51的前方部分和左右两侧方的部分埋入底壁部11b并被固定,而后方的部分不埋入底壁部11b并且不被固定。
同样地,前侧端子61包括基端与基部61a连接的悬臂状的接触腕部61b、与该接触腕部61b的自由端即前端连接的接触部61c。上述接触腕部61b的基端位于后端边缘11r侧,其前端朝前端边缘11f向斜上方延伸,至少接触部61c的上表面在卡101没有插入卡插入空间内的状态下,位于比底壁部11b的上表面更上方的位置。另外,接触部61c具有弯曲为向上方突出的侧面形状,其前端朝向斜下方。如图3所示,从上方观察,接触腕部61b和接触部61c位于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内。
另外,前侧端子61不具有与包括弯曲部的接触腕支撑部相当的部分,基部61a的比上述前侧端子保持凹部11d的后端更后方的部分埋入到的底壁部11b中,接触腕部61b的基端与上述基部61a的前端连接。并且,接触腕部61b是其前端朝前端边缘11f在斜上方延伸的悬臂状的部件并作为弹簧发挥作用的部件,为了确保充分的弹簧长度,形成为比后侧端子51的接触腕部51b更长。
上述后侧端子51和前侧端子61配设成为接触部51c和接触部61c分别与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内的卡101的后侧接触垫151和前侧接触垫161接触。因此,后侧端子51和前侧端子61的数量和配置形态适宜变更成与卡101的后侧接触垫151和前侧接触垫161的数量和配置形态相适合。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后侧端子51和前侧端子61各为3个,从上方观察,配置成矩形格子状。
另外,未图示的细长的带状连接部的一端与后侧端子51的基部51a连接。上述连接部在壳体1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埋入底壁部11b中。并且,焊接尾部51d从上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朝前方延伸出,露出成为从前端边缘11f向前方突出。并且,焊接尾部51d通过焊接等与上述电子设备中的布线基板等形成的信号线、接触垫、端子等,即配对侧端子部件电连接。另外,各后侧端子51的连接部配置成通过位于前方的前侧端子61的侧方从而到达前端边缘11f。
同样,未图示的细长的带状连接部的一端与前侧端子61的基部61a连接。上述连接部在壳体1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埋入底壁部11b中。并且,焊接尾部61d从上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朝前方延伸出,露出成为从前端边缘11f向前方突出。并且,焊接尾部61d通过焊接等与上述电子设备的布线基板等形成的信号线、接触垫、端子等,即配对侧端子部件电连接。
并且,壳体11具有沿着其一个侧缘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部11e。该侧壁部11e的内侧形成有卡引导机构容纳部11h、滑动凸轮部21以及施力部件容纳部11g。另外,11j是分隔上述侧壁部11e和插入并容纳卡101的空间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隔壁部。并且,卡引导机构容纳部11h处安装有在前后方向上能滑动的用于引导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内的卡101的卡引导机构滑动部件23。由此,上述滑动部件23能够沿着底壁部11b的一个侧缘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另外,上述滑动凸轮部21是在用于进行推/推型动作的心状凸轮的凸轮机构中发挥滑动凸轮的功能的部件,在其上表面形成有凸轮槽22。另外,在上述施力部件容纳部11g内,容纳作为在压缩状态下产生作用力的螺旋弹簧的施力部件82。另外,上述滑动凸轮部21的后端面作为承受施力部件82的作用力的作用力承受部发挥功能,并且形成有卡止施力部件82的卡止突起11i来安装施力部件82的一端。
上述滑动部件23包括用于保持卡101的卡保持部23a、在槽状的卡引导机构容纳部11h内滑动的引导部23d、与一端卡合到上述凸轮槽22的作为凸轮部件的细长销部件81的另一端相卡合的凸轮卡合部23e、卡止施力部件82的一端的卡止突起23f。由此,上述滑动部件23通过施力部件82在卡101的插入方向和相反的方向即卡101的排出方向被施力。另外,上述卡保持部23a包括向前方延伸出的细长带状的侧缘保持部23b、与该侧缘保持部23b的前端连接并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带状的前端保持部23c、从上述卡保持部23a的后端延伸到侧缘保持部23b的前端的内侧面部23g。该内侧面部23g呈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带状的平坦面,位于上述隔壁部11j的内侧(图3中的右侧),覆盖上述隔壁部11j的内侧的一部分。并且,滑动部件23通过卡保持部23a的侧缘保持部23b和前端保持部23c保持卡101,与该卡101一起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这样的具有卡引导机构的卡用连接器1在向卡用连接器1内插入卡101的时候或者从卡用连接器1取出卡101的时候均需要推入卡101的动作,被通称为推入推出型或推/推型。这样的动作与按钮开关领域的交替动作(位置保持型、推进/推出型)是相同的。通过上述销部件81和凸轮槽22的配合,使和卡101一起移动的滑动部件23进行推/推动作。由此,若通过在插入方向上推入卡101的推压动作使卡101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并到达终端点,则上述卡引导机构能通过上述施力部件82的作用力,使上述卡101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终端点移动并排出。另外,在锁定位置,滑动部件23停止,由此,卡101保持在卡用连接器1的内部。
上述销部件81通过外壳71的销按压部件75在从上到下方向上被施力从而被保持。上述销按压部件75是通过将外壳71的一部分折弯加工形成并能在壳体11的底壁部11b的方向上按压的具有弹簧性的板状部件,销部件81位于上述销按压部件75和滑动部件23或壳体11之间,保持成不从滑动部件23或壳体11脱离。
另外,上述外壳71具有大致矩形的顶板部72、从该顶板部72的侧缘的多个位置竖立设置的多个侧板部74。如图2所示,该侧板部74上形成多个钩接开口73,若将外壳71安装到壳体11的上侧,上述钩接开口73钩接在该壳体11的侧壁部11e等的形成于外侧面的钩接突起13上,由此,外壳71固定在壳体11上。
另外,该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的附近配设有检测卡101的后侧接触垫151和前侧接触垫161与后侧端子51和前侧端子61的接触、检测卡用连接器1中卡101的装填的卡检测开关。该卡检测开关由在内壁部11a和其附近安装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大部分埋入底壁部11b的第二接触点部件63形成。
上述第一接触点部件62具有安装在内壁部11a上的安装部62a、基端与上述安装部62a连接且在朝向横向方向上延伸出的悬臂状的主体部62b、以及与该主体部62b的自由端连接的抵接部62c。并且,配置成:上述安装部62a与内壁部11a的侧面大致平行,在卡101没有插入卡用连接器1的状态下,主体部62b相对于内壁部11a的侧面倾斜,抵接部62c在卡101的插入方向朝面前侧即朝后方突出。因此,若插入卡101,则该卡101的前端111f与抵接部62c抵接。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接触点部件63具有埋入底壁部11b靠近内壁部11a的部分的平板状安装部63a、基端连接到上述安装部63a且前端从底壁部11b露出的接触部63b。
并且,如图3所示,在没有插入卡101的状态下,由于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主体部62b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接触,所以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接触,从而卡检测开关成为导通状态即接通(ON)。
但是,若插入卡101,并到达其后侧接触垫151、前侧接触垫161与后侧端子51、前侧端子61接触的位置,则由卡101的前端111f朝内壁部11a的方向推动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变位,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主体部62b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分离。由此,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成为非接触,卡检测开关成为非导通状态即断开(OFF)。
另外,在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上的与侧壁部11e相反一侧(图3中的右侧)的端部处,形成有从底壁部11b竖立设置的作为第一误插入防止部的误插入防止凸部25。该误插入防止凸部25形成为其上表面设定成使其与内壁部11a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高度尺寸,并且比上述内壁部11a更向后方突出。而且,上述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的壳体11的宽度方向内侧(图3中的左侧)角部处,倾斜地切去形成作为倾斜部的切口部25c。
另外,上述后面部25a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即与卡101的插入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但是和切口部25c相比该部分较小,其位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壳体11的宽度方向外侧(图3中的右侧)端。
另外,上述切口部25c的壳体11的宽度方向内侧端处,形成矩形状地切去并作为台阶部的辅助切口部25b。在该辅助切口部25b内,形成有与上述后面部25a平行的作为台阶面的辅助后面部25d。
另外,在壳体11的后端边缘11r的侧壁部11e侧,形成有从底壁部11b竖立设置的作为第二误插入防止部的插入口凸部26。该插入口凸部26的壳体11的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面与卡保持部23a的内侧面部23g大致成为同一平面,划定插入口18的侧壁部11e侧端。
接着,对上述构成的卡用连接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插入标准种类卡即卡101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A、图5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状态下的第一俯视图,图6A、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状态下的第二俯视图。另外,在图5A、图5B中,图5A是表示标准插入动作的图,图5B是表示第一误插入动作的图,在图6A、图6B中,图6A是表示第二误插入动作的图,图6B是表示第三误插入动作的图,
首先,对标准插入动作进行说明。该情况下,用户通过手指等将卡101从卡用连接器1后方的插入口18插入到形成在壳体11和外壳71之间的卡插入空间内。此外,卡101以前端111f朝向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下表面111a与底壁部11b相对、上表面111b与外壳71的顶板部72相对的姿势即标准姿势插入。由此,卡101的没有形成切口部111c的侧缘112沿着内侧面部23g前进。
接着,若用户推压卡101进一步推入,由于滑动部件23的侧缘保持部23b和前端保持部23c保持卡101的侧缘112和前端111f,上述卡101由滑动部件23保持,与该滑动部件23一起朝内壁部11a移动。这时,用户手指等发出的推压力从卡101的前端111f通过前端保持部23c传递到滑动部件23上。并且,该滑动部件23压缩由螺旋弹簧构成的施力部件82,虽然滑动部件23和卡101受到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但该回弹力比用户手指等发出的推压力小,而抵抗上述回弹力而移动。该情况下,滑动部件23沿着卡引导机构容纳部11h滑动,卡101和滑动部件23一起前进。并且,滑动部件23和卡101到达最前方的位置即超行程位置,成为超行程状态。
上述卡101的切口部111c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切口部25c相对,在超行程状态下,上述切口部111c和切口部25c相靠近或者抵接。在抵接的情况下,通过抵接防止了滑动部件23和卡101进一步前进超过超行程位置。另外,与形成于滑动凸轮部21上表面的凸轮槽22配合的销部件81的自由端钩接在凸轮槽22的一部分上,使滑动部件23的动作停止,从而使滑动部件23在上述超行程位置处停止,通过卡101的切口部111c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切口部25c相抵接,从而防止销部件81和凸轮槽22受到过大的负载。
接着,用户停止推压卡101的动作,解除对该卡101的推压力后,通过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滑动部件23和卡101朝着从脱离内壁部11a的方向,即向后方移动。并且,如图5A所示,滑动部件23和卡101停止在卡用连接器1内保持卡101在锁定状态下的锁定位置。这是由于与形成于滑动凸轮部21上表面的凸轮槽22配合的销部件81的自由端钩接在凸轮槽22的一部分上,使滑动部件23的动作停止,从而使滑动部件23在上述锁定位置停止。另外,在图5A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省略了销部件81的图示。
并且,通过将卡101保持在锁定位置,成为能在与安装了卡用连接器1的电子设备的运算装置之间进行数据的信号收发的状态。另外,在卡101保持在锁定位置的情况下,卡用连接器1的后侧端子51和前侧端子61的接触部51c和接触部61c分别与后侧接触垫151和前侧接触垫161接触并导通。另外,卡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由卡101的前端111f向前方推出并变位,主体部62b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分离。由此,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成为非接触,卡检测开关成为断开。
还有,用户在推压卡101时,通常通过手指等推压卡101的后端111r。假如壳体11的底壁部11b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形成,若后端边缘11r的位置处于比在锁定位置保持的卡101的后端111r的位置更靠后的位置,则用户要推压卡101使其前进到比锁定位置更前方的超行程位置时,手指等无法接触到壳体11的后端边缘11r,变得难以进行推压动作。即,降低了操作性。
但是,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中,由于后侧端子51的后方部分没有必要埋入底壁部11b,能将后侧端子51配设在靠近后端边缘11r的位置。由此,缩短了从后端边缘11r到接触部51c的距离,即使从卡101的后端111r到后侧接触垫151的距离很短的情况下,在使卡101前进到超行程位置的时候,没有必要将卡101的后端111r大距离地插入到后端边缘11r的前方。因此,不会降低操作性。
接着,对使卡101从卡用连接器1排出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若用户通过手指等推压卡101并推入,使滑动部件23和卡101从锁定位置朝着内壁部11a移动。并且,若用户推压卡101并进一步推入,滑动部件23和卡101到达最前方的位置即超行程位置,成为超行程状态。
接着,用户停止推压卡101的动作,解除对该卡101的推入力后,通过施力部件82的施加力,位于超行程位置的滑动部件23和卡101朝着从内壁部11a脱离的方向移动,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于是,滑动部件23和卡101通过锁定位置朝向后方进一步移动,卡101从插入口18排出。
接着,对误插入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如图5B所示,作为第一误插入,以卡101的正反面颠倒的非标准姿势对误插入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卡101以前端111f朝向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上表面111b与底壁部11b相对、下表面111a与外壳71的顶板部72相对的姿势插入。由此,卡101的形成切口部111c的侧缘112沿着内侧面部23g前进。
接着,若用户推压卡101进一步推入,由于滑动部件23的侧缘保持部23b和前端保持部23c保持卡101的侧缘112和前端111f,上述卡101由滑动部件23保持,与该滑动部件23一起朝内壁部11a移动。另外,上述前端保持部23c的长度设定为即使以卡101的正反面颠倒的非标准姿势误插入,至少其前端与前端111f的除切口部111c以外的范围的部分相抵接的程度。
但是,如图5B所示,若卡101前进一定程度,卡101的前端111f上与切口部111c相反的一侧(图5B中的右侧)的端部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抵接,从而阻止卡101的前进。即,卡101通过其前端1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相抵接而停止。这时卡101的位置,即由于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抵接卡101的停止位置处在比在图5A所示的锁定位置更加靠插入方向的面前侧,即,更加远离内壁部11a的位置,并处在卡101的前端111f不与卡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抵接的位置。因此,维持了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主体部62b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的接触状态,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接触,从而卡检测开关成为接通。
也就是说,以卡101的正反面颠倒的非标准姿势误插入通过卡101的前端1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抵接来防止。此时,卡检测开关也未检测出卡101的插入。另外,由于卡101未到达锁定位置更未到达超行程位置就被停止,若用户就这样停止推压卡101以解除对该卡101的推压力,卡101将通过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朝向后方移动,从而从插入口18排出。
接着,如图6A所示,对作为第二误插入的以卡101的正反面颠倒且前后颠倒的非标准姿势的误插入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卡101以后端111r朝向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上表面111b与底壁部11b相对、下表面111a与外壳71的顶板部72相对的姿势插入。由此,卡101的没有形成切口部111c的侧缘112沿着内侧面部23g前进。
接着,若用户推压卡101进一步推入,由于滑动部件23的侧缘保持部23b和前端保持部23c保持卡101的侧缘112和后端111r,上述卡101由滑动部件23保持,与该滑动部件23一起朝内壁部11a移动。
但是,如图6A所示,若卡101前进一定程度,卡101的后端111r的与滑动部件23相反的一侧(图6A中的右侧)的端部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抵接,从而阻止卡101的前进。即,卡101通过其后端111r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相抵接而停止。这时卡101的位置,即由于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抵接卡101的停止位置处在比在图5A所示的锁定位置更加靠插入方向的面前侧,即,更加远离内壁部11a的位置,并处在卡101的后端111r不与卡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抵接的位置。因此,维持了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主体部62b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的接触状态,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接触,从而卡检测开关成为接通。
也就是说,以卡101的正反面颠倒且前后颠倒的非标准姿势误插入通过卡101的后端111r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抵接来防止。此时,卡检测开关也没有检测出卡101的插入。另外,由于卡101未到达锁定位置更未到达超行程位置就被停止,若用户就这样停止推压卡101以解除对该卡101的推压力,卡101将通过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朝向后方移动,从而从插入口18排出。
接着,如图6B所示,对作为第三误插入的以卡101的前后颠倒的非标准姿势的误插入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卡101以后端111r朝向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下表面111a与底壁部11b相对、上表面111b与外壳71的顶板部72相对的姿势插入。由此,卡101的形成切口部111c的侧缘112沿着内侧面部23g前进。
接着,若用户推压卡101进一步推入,由于滑动部件23的侧缘保持部23b和前端保持部23c保持卡101的侧缘112和后端111r,上述卡101由滑动部件23保持,与该滑动部件23一起朝内壁部11a移动。
但是,如图6B所示,若卡101前进一定程度,卡101的后端111r的与滑动部件23相反的一侧(图6B中的右侧)的端部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抵接,从而阻止卡101的前进。即,卡101通过其后端111r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相抵接而停止。这时卡101的位置,即由于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抵接卡101的停止位置处在比在图5A所示的锁定位置更加靠插入方向的面前侧,即,更加远离内壁部11a的位置,并处在卡101的后端111r不与卡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抵接的位置。因此,维持了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主体部62b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的接触状态,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接触,从而卡检测开关成为接通。
也就是说,以卡101的前后颠倒的非标准姿势误插入通过卡101的后端111r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抵接来防止。此时,卡检测开关也没有检测出卡101的插入。另外,由于卡101未到达锁定位置更未到达超行程位置就被停止,若用户就这样停止推压卡101以解除对该卡101的推压力,卡101将通过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朝向后方移动,从而从插入口18排出。
这样,由于卡用连接器1的壳体11上形成有误插入防止凸部25,可靠地防止了卡101以非标准姿势误插入。
接着,对插入非标准种类卡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A、图7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非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顶板部的状态下的第一俯视图,图8A、图8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非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顶板部的状态下的第二俯视图,图9A、图9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非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顶板部的状态下的第三俯视图,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插入非标准种类卡的动作并在拆掉了外壳的顶板部的状态下的第四俯视图。另外,在图7A、图7B中,图7A是表示第一误插入动作的图,图7B是表示第二误插入动作的图,在图8A、图8B中,图8A是表示第三误插入动作的图,图8B是表示第四误插入动作的图,在图9A、图9B中,图9A是表示第五误插入的超行程位置的图,图9B是表示第五误插入的锁定位置的图。
存在许多种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1作为本来对象的种类的卡以外的种类的卡,即非标准种类卡。但是,实质上可能误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中的非标准种类卡局限于与标准种类卡相同或以下尺寸的卡。另外,一般认为用户容易拿错当成标准种类卡的非标准种类卡是与标准种类卡有相同尺寸的卡。特别是与标准种类卡有相同的长度尺寸并且有更小宽度尺寸的非标准种类卡,在插入到卡用连接器1的较深的内部时,由于姿势不稳定,会卡在壳体11等之上而不可能取出。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标准种类卡的卡101是采用微SIM卡来说明的,假设非标准种类卡是微SD(R)卡,以其作为非标准卡201来说明。
如图所示,该非标准卡201具有整体大致矩形的板状的形状,在靠近前端211f的部分的下表面211a处配设有作为端子部件即电极垫并沿着前端211f排列的多个接触垫261。即,电极垫排列成在非标准卡20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列。另外,上表面211b没有配设接触垫261。另外,前端211f的左右两端和侧缘212结合的角部中的一个,具体地,在上表面211b的前方右角部处形成有切去而成的切口部211c。
另外,微SD(R)卡即非标准卡201的长度尺寸(前端211f和后端211r之间的距离)与SIM卡即卡101相同,大约为15.0mm,宽度尺寸(左右侧缘212之间的距离)比上述卡101小,大约为11.0mm。
首先,如图7A所示,作为非标准卡201的第一误插入,对非标准卡201以与卡101的标准姿势同样的姿势即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朝向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下表面211a与底壁部11b相对、上表面211b与外壳71的顶板部72相对的姿势,并且靠近滑动部件23侧从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口18插入的情况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非标准卡201的形成有切口部211c的侧缘212沿着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前进,但是由于非标准卡201的宽度尺寸比卡101小,所以在与滑动部件23相反的一侧(图7A的右侧),外壳71的侧板部74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之间产生间隙。即,在滑动部件23这一侧(图7A中的左侧),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与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相抵接或者靠近,与此相对,在与滑动部件23相反的一侧,外壳71的侧板部74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大距离地分离。
接着,若用户推压非标准卡201进一步推入,由于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和前端保持部23c保持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和前端211f,上述非标准卡201由滑动部件23保持,与该滑动部件23朝内壁部11a移动。
但是,如图7A所示,若非标准卡201前进一定程度,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的与切口部211c相反的一侧(图7A中的右侧)的端部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切口部25c抵接,从而阻止非标准卡201的前进。即,非标准卡201通过其前端2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切口部25c相抵接而停止。该情况下的非标准卡201的位置,即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切口部25c相抵接的非标准卡201的停止位置或者保持非标准卡201的滑动部件23的停止位置,处于比锁定位置更位于插入方向面前侧,即更远离内壁部11a的位置。另外,在该位置,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与卡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相抵接。因此,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由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向前方推出并变位,主体部62b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分离。由此,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成为非接触,卡检测开关成为断开。
也就是说,非标准卡201的误插入通过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切口部25c相抵接而防止。另外,由于非标准卡201未到达锁定位置更未到达超行程位置就被停止,若用户就这样停止推压非标准卡201以解除对该非标准卡201的推压力,非标准卡201将通过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朝向后方移动,从而从插入口18排出。
接着,作为非标准卡201的第二误插入,如图7B所示,对在与上述第一误插入同样地插入非标准卡201的过程中,非标准卡201的姿势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倾斜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在上述第一误插入中,在与滑动部件23相反的一侧,由于外壳71的侧板部74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之间产生缝隙,所以因某些原因,例如用户通过手指推压非标准卡201的力中含有图7A中的向右的分力,若在非标准卡201的后端211r上施加了向右方变位的外力,则如图7B所示,非标准卡201的姿势将向右倾斜。
如图7B所示,若非标准卡201以这样的倾斜的姿势前进一定程度,则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的与切口部211c相反的一侧(图7B中的右侧)的端部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辅助切口部25b内的辅助后面部25d抵接,从而阻止非标准卡201的前进。即,非标准卡201通过其前端2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辅助后面部25d相抵接而停止。另外,非标准卡201的倾斜通过其后端211r的与滑动部件23相反一侧的这一端与外壳71的侧板部74相抵接而被限制。即,如图7B所示,如果后端211r的与滑动部件23相反一侧的这一端与外壳71的侧板部74相抵接,则后端211r在右方不会再进一步变位。
并且,停止情况下的非标准卡201的位置,即由于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辅助后面部25d相抵接非标准卡201的停止位置或者保持非标准卡201的滑动部件23的停止位置,处于比锁定位置更位于插入方向面前侧,即更远离内壁部11a的位置。另外,在该位置,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与卡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相抵接。因此,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由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向前方推出并变位,主体部62b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分离。由此,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成为非接触,卡检测开关成为断开。
也就是说,非标准卡201的误插入通过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辅助后面部25d相抵接而防止。另外,由于非标准卡201未到达锁定位置更未到达超行程位置就被停止,若用户就这样停止推压非标准卡201以解除对该非标准卡201的推压力,非标准卡201将通过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朝向后方移动,从而从插入口18排出。
接着,如图8A所示,作为非标准卡201的第一误插入,对非标准卡201的姿势以与卡101的标准姿势同样的姿势即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朝向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下表面211a与底壁部11b相对、上表面211b与外壳71的顶板部72相对的姿势,并且靠近与滑动部件23相反的一侧从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口18插入的情况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非标准卡201的没有形成切口部211c的侧缘212沿着外壳71的侧板部74前进,但是由于非标准卡201的宽度尺寸比卡101小,所以在滑动部件23的这一侧(图8A中的左侧),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之间产生间隙。即,在与滑动部件23相反侧一侧(图8A中的右侧),外壳71的侧板部74与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相抵接或者靠近,与此相对,在滑动部件23的这一侧,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大距离地分离。
另外,由于滑动部件23的前端保持部23c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充分大的范围内延伸,所以即使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大距离地分离,滑动部件23的前端保持部23c与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的至少滑动部件23侧的这一端相抵接并保持。因此,若用户推压非标准卡201进一步推入,由于滑动部件23的前端保持部23c保持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上述非标准卡201由滑动部件23保持,与该滑动部件23一起朝内壁部11a移动。
但是,如图8A所示,若非标准卡201前进一定程度,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的与切口部211c相反的一侧(图8A中的右侧)的端部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抵接,从而阻止非标准卡201的前进。即,非标准卡201通过其前端2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相抵接而停止。这时非标准卡201的位置,即由于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抵接非标准卡201的停止位置或保持非标准卡201的滑动部件23的停止位置,处于比在锁定位置更加靠插入方向的面前侧,即,更加远离内壁部11a的位置,并处于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不与卡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抵接的位置。因此,维持了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主体部62b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的接触状态,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接触,从而卡检测开关成为接通。
也就是说,非标准卡201的误插入通过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相抵接而防止。另外,由于非标准卡201未到达锁定位置更未到达超行程位置就被停止,若用户就这样停止推压非标准卡201以解除对该非标准卡201的推压力,非标准卡201将通过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朝向后方移动,从而从插入口18排出。
接着,作为非标准卡201的第四误插入,如图8B所示,对在与上述第三误插入同样地插入非标准卡201的过程中,非标准卡201的姿势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倾斜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8A所示,在上述第三误插入中,在滑动部件23的这一侧,由于内侧面部23g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之间产生缝隙,所以因某些原因,例如用户通过手指推压非标准卡201的力中含有图8A中的向左的分力,若在非标准卡201的后端211r上施加了向左方变位的外力,则如图8B所示,非标准卡201的姿势将向左倾斜。
另外,由于滑动部件23的前端保持部23c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充分大的范围内延伸,所以即使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大距离地分离且非标准卡201向左倾斜,滑动部件23的前端保持部23c与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的至少滑动部件23侧的这一端相抵接并保持。
如图8B所示,若非标准卡201以这样的倾斜的姿势前进一定程度,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的与切口部211c相反的一侧(图8B中的右侧)的端部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抵接,从而阻止非标准卡201的前进。即,非标准卡201通过其前端2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相抵接而停止。另外,非标准卡201的倾斜通过滑动部件23的这一侧的侧缘212与插入口凸部26相抵接而被限制。即,如图8B所示,如果滑动部件23的这一侧的侧缘212与插入口凸部26相抵接,则后端211r在左方不会再进一步变位。
并且,停止的非标准卡201的位置,即由于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抵接非标准卡201的停止位置或保持非标准卡201的滑动部件23的停止位置,处于比在锁定位置更加靠插入方向的面前侧,即,更加远离内壁部11a的位置,并处于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不与卡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抵接的位置。因此,维持了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主体部62b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的接触,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接触,从而卡检测开关成为接通。
也就是说,非标准卡201的误插入通过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相抵接而防止。另外,由于非标准卡201未到达锁定位置更未到达超行程位置就被停止,若用户就这样停止推压非标准卡201以解除对该非标准卡201的推压力,非标准卡201将通过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朝向后方移动,从而从插入口18排出。
接着,如图9A及9B所示,作为非标准卡201的第五误插入,对非标准卡201的正反面颠倒的姿势即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朝向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上表面211b与底壁部11b相对、下表面211a与外壳71的顶板部72相对的姿势,并且靠近滑动部件23侧从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口18插入的情况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非标准卡201的没有形成切口部211c的侧缘212沿着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前进,但是由于非标准卡201的宽度尺寸比卡101小,所以在与滑动部件23相反的一侧(图9A中的右侧),外壳71的侧板部74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之间产生间隙。即,在滑动部件23这一侧(图9A及9B中的左侧),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与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相抵接或者靠近,与此相对,在与滑动部件23相反的一侧,外壳71的侧板部74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大距离地分离。
接着,若用户推压非标准卡201进一步推入,由于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和前端保持部23c保持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和前端211f,上述非标准卡201由滑动部件23保持,与该滑动部件23一起朝内壁部11a移动。并且,如图9A所示,滑动部件23和非标准卡201到达最前方的位置即超行程位置,成为超行程状态。
由于切口部211c的存在,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的宽度尺寸比卡101小很多,所以在没有形成切口部211c的侧缘212沿着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前进的情况下,前端211f不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抵接。但是,由于与形成于滑动凸轮部21上表面的凸轮槽22配合的销部件81的自由端钩接在凸轮槽22的一部分上,使该滑动部件23的动作停止,由于滑动部件23在上述超行程位置停止,非标准卡201也在上述超行程位置停止。
接着,用户停止推压非标准卡201的动作,解除对该非标准卡201的推压力后,通过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滑动部件23和非标准卡201朝着从脱离内壁部11a的方向,即向后方移动。并且,如图9B所示,滑动部件23和非标准卡201停止在锁定位置。这是由于与形成于滑动凸轮部21上表面的凸轮槽22配合的销部件81的自由端钩接在凸轮槽22的一部分上,使该滑动部件23的动作停止,从而使滑动部件23在上述锁定位置停止。
另外,在非标准卡201保持在锁定位置和超行程位置时,卡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由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向前方推出并变位,主体部62b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分离。由此,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成为非接触,卡检测开关成为断开。
但是,由于被保持在锁定位置,非标准卡201的配设接触垫261的下表面211a处于与外壳71的顶板部72相对的姿势,所以卡用连接器1的后侧端子51和前侧端子61的任一者均不与接触垫261导通。因此,非标准卡201和安装了卡用连接器1的电子设备的运算装置之间不进行数据的信号收发。
并且,由于不进行数据的信号收发,若觉察到插入了非标准卡201的用户通过手指等推压非标准卡201并推入,则使滑动部件23和非标准卡201从锁定位置朝着内壁部11a移动。并且,若用户推压非标准卡201并进一步推入,滑动部件23和非标准卡201到达最前方的位置即超行程位置,成为超行程状态。
接着,用户停止推压非标准卡201的动作,解除对该非标准卡201的推入力后,通过施力部件82的作用力,位于超行程位置的滑动部件23和非标准卡201朝着从内壁部11a脱离的方向移动,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且,滑动部件23和非标准卡201通过锁定位置朝向后方进一步移动,非标准卡201从插入口18排出。
也就是说,即使误插入非标准卡201,也不能进行插入卡101时的动作,非标准卡201、卡用连接器1、安装了卡用连接器1的电子设备也不会进行误动作。另外,通过进行与排出卡101时同样的推压动作,非标准卡201朝向后方移动,从插入口18排出。
接着,作为非标准卡201的第六误插入,如图10所示,对以与上述第五误插入同样地以非标准卡201正反面颠倒的姿势,与上述第五误插入相反在靠近与滑动部件23相反的一侧从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口18插入过程中,对非标准卡201的姿势在宽度方向上发生倾斜的情况进行说明。
该情况下,在滑动部件23的这一侧,由于内侧面部23g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之间产生缝隙,所以因某些原因,例如用户通过手指推压非标准卡201的力中含有图10中的向左的分力,若在非标准卡201的后端211r上施加了向左方变位的外力,如图10所示,非标准卡201的姿势将向左倾斜。
另外,由于滑动部件23的前端保持部23c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充分大的范围内延伸,所以即使滑动部件23的内侧面部23g和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大距离地分离且非标准卡201向左倾斜,滑动部件23的前端保持部23c与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的至少滑动部件23侧的这一端相抵接并保持。
如图10所示,若非标准卡201以这样的倾斜的姿势前进一定程度,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的切口部211c这一侧(图10中的右侧)的端部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抵接,从而阻止非标准卡201的前进。即,非标准卡201通过其前端2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相抵接而停止。另外,非标准卡201的倾斜通过滑动部件23的这一侧的侧缘212与插入口凸部26相抵接而被限制。即,如图10所示,如果滑动部件23的这一侧的侧缘212与插入口凸部26相抵接,则后端211r在左方不会再进一步变位。
并且,停止的非标准卡201的位置,即由于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抵接非标准卡201的停止位置,或保持非标准卡201的滑动部件23的停止位置,处于比在锁定位置更加靠插入方向的面前侧,即,更加远离内壁部11a的位置,并且处于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不与卡检测开关的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抵接部62c抵接的位置。因此,维持了第一接触点部件62的主体部62b与第二接触点部件63的接触部63b的接触状态,第一接触点部件62和第二接触点部件63接触,从而卡检测开关成为接通。
也就是说,非标准卡201的误插入通过非标准卡201的前端211f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后面部25a或切口部25c相抵接而防止。另外,由于非标准卡201未到达锁定位置更未到达超行程位置就被停止,若用户就这样停止推压非标准卡201以解除对该非标准卡201的推压力,非标准卡201将通过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朝向后方移动,从而从插入口18排出。
另外,从以上的说明能够容易理解,即使用户将非标准卡201用以上说明的以外的姿势,例如后端211r朝向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这样的姿势从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口18时,或者,既不靠近滑动部件23也不靠近与滑动部件23相反的一侧从卡用连接器1的插入口18插入时,也能防止非标准卡201的误插入,或者即使误插入也能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卡101的前侧端子61的结构和后侧端子51的结构是不同的来说明,前侧端子61的结构可以和后侧端子51的结构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101包括前侧接触垫161和后侧接触垫151,与此相对应,卡用连接器1具有前侧端子61和后侧端子51,并以此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卡101可以不包括前侧接触垫161而只有后侧接触垫151,卡用连接器1也可以没有前侧端子61而仅有后侧端子51。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卡用连接器1包括:壳体11,容纳至少具有后侧接触垫151的卡101;后侧端子51,安装于壳体11,至少与卡101的后侧接触垫151相接触;卡引导机构,其具有滑动部件23和施力部件82,滑动部件23保持插入壳体11内的卡101并进行滑动,施力部件82向与卡101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滑动部件23施力,卡101保持在锁定位置来维持卡101的后侧接触垫151与后侧端子51相接触的状态,在通过向插入方向对保持在锁定位置的卡101进行推入的推压动作来使卡101向插入方向移动到超行程位置时,通过施力部件82的作用力使卡101从超行程位置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被排出;外壳71,安装于壳体11,至少覆盖壳体11和插入壳体11的卡101的一部分;并且,滑动部件23包括朝向壳体11的前端边缘11f延伸出的侧缘保持部23b、连接到侧缘保持部23b的前端且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前端保持部23c,并能沿着壳体11的底壁部11b的一侧的侧缘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壳体11包括形成于前端边缘11f的与滑动部件23侧相反的一侧且与误插入的卡101的前端111f或后端111r相抵接的误插入防止凸部25。
由此,卡用连接器1构成简单且能可靠地防止标准种类卡101误插入到较深的内部,并且也能可靠地防止和标准种类的卡101有相同长度尺寸且有更小的宽度尺寸的非标准卡201的较深的误插入,即使误插入了卡101或非标准卡201,也能可靠地取出,提高可靠性。
另外,误插入防止凸部25包括倾斜切去而成的切口部25c,卡101包括在其前端111f的一端形成的切口部111c,若标准插入,切口部111c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的切口部25c相对。由此,由于误插入的标准种类卡101或非标准卡201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抵接,防止了其进入卡用连接器1较深的内部并到达锁定位置或超行程位置。另一方面,标准插入的标准种类卡101不与误插入防止凸部25抵接,能到达锁定位置或超行程位置。
另外,前端保持部23c的至少前端与以正反面颠倒的姿势误插入的卡101的前端111f的除切口部111c以外的范围内的部分抵接。这样,由于设定了前端保持部23c的长度,即使是以正反面颠倒的姿势误插入的卡101,滑动部件23也能保持,若用户停止推压卡101的动作,由于施力部件82的回弹力,误插入的卡101被可靠地排出。
另外,壳体11包括在后端边缘11r的滑动部件23侧形成的插入口凸部26,在与卡101种类不同且比卡101宽度窄的非标准卡201以在宽度方向上倾斜的方式误插入时,插入口凸部26或外壳71的侧板部74与非标准卡201的侧缘212抵接,由此限制非标准卡201在宽度方向上倾斜。由此,由于非标准卡201宽度方向的倾斜受到限制,即使是比卡101宽度更窄的非标准卡201,由于没有以过大的倾斜姿势插入,不会在卡用连接器1内卡住而无法取出。因此,即使误插入比卡101宽度窄的非标准卡201,也能可靠地取出。
另外,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基于实用新型的宗旨有各种变形,实施方式并不是将这些变形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排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卡用连接器。

Claims (5)

1.一种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容纳具有端子部件的卡, 
连接端子,其安装于该壳体,并与上述卡的端子部件相接触, 
卡引导机构,其具有滑动部件和施力部件,上述滑动部件保持插入到上述壳体内的卡并进行滑动,上述施力部件向与卡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对该滑动部件施力,上述卡保持在锁定位置来维持卡的端子部件与连接端子相接触的状态,在通过向插入方向对保持在上述锁定位置的卡进行推入的推压动作来使卡向插入方向移动到超行程位置时,上述卡借助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来从超行程位置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被排出, 
盖部件,其安装于上述壳体,至少覆盖上述壳体和插入到该壳体内的卡的一部分; 
上述滑动部件包括侧缘保持部和前端保持部,上述侧缘保持部朝向上述壳体的前端边缘延伸,上述前端保持部与该侧缘保持部的前端相连接,并且在上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滑动部件沿着上述壳体的底壁部的一侧的侧缘能在前后方向上滑动, 
上述壳体包括误插入防止凸部,该误插入防止凸部形成于上述前端边缘的与上述滑动部件侧相反的一侧,并与误插入的上述卡的前端或后端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误插入防止凸部包括倾斜切去而成的误插入防止凸部的倾斜部, 
上述卡包括形成于上述卡的前端的一端的倾斜部,在标准插入时,该倾斜部与上述误插入防止凸部的倾斜部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保持部的至少前端与以正反面颠倒的姿势误插入的上述卡的前端上的除倾斜部以外的范围内的部分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端保持部的至少前端与以正反面颠倒的姿势误插入的上述卡的前端上的除倾斜部以外的范围内的部分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包括在后端边缘的上述滑动部件侧形成的插入口凸部, 
在种类与上述卡的种类不同且宽度比上述卡的宽度窄的非标准卡以在宽度方向上倾斜的方式误插入时,上述插入口凸部或上述盖部件的侧板部与上述非标准卡的侧缘相抵接,由此限制上述非标准卡在宽度方向上倾斜。 
CN2012203297228U 2011-07-06 2012-07-06 卡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72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49635 2011-07-06
JP2011149635A JP5749589B2 (ja) 2011-07-06 2011-07-06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37245U true CN202737245U (zh) 2013-02-13

Family

ID=47438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2972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37245U (zh) 2011-07-06 2012-07-06 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32350B2 (zh)
JP (1) JP5749589B2 (zh)
CN (1) CN2027372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9899A (zh) * 2014-12-15 2015-03-11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自弹式Micro-SIM卡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8689B2 (ja) * 2011-06-21 2015-06-24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KR102045292B1 (ko) 2013-01-21 2019-1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드 오삽입 인식을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것의 운용 방법
JP5852056B2 (ja) * 2013-06-28 2016-02-0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ンタクト
CN203983622U (zh) * 2014-03-03 2014-1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4916993B (zh) * 2014-03-12 2017-06-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JP1553611S (zh) * 2015-11-03 2016-07-11
JP1552812S (zh) * 2015-11-03 2016-06-27
JP1553879S (zh) * 2015-11-03 2016-07-11
JP1552814S (zh) * 2015-11-04 2016-06-27
JP1552813S (zh) * 2015-11-04 2016-06-27
JP1552815S (zh) * 2015-11-06 2016-06-27
US20170287380A1 (en) * 2016-04-05 2017-10-05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Cof structur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JP6776142B2 (ja) * 2017-02-01 2020-10-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5252B2 (ja) * 1999-12-06 2003-03-10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4789654B2 (ja) * 2006-03-02 2011-10-12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09164003A (ja) * 2008-01-08 2009-07-23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コネクタ
TWM392455U (en) * 2009-03-05 2010-11-11 Molex Inc Card connector
JP5578109B2 (ja) * 2011-02-24 2014-08-27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コネクタ
US8262397B1 (en) * 2011-04-19 2012-09-1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rd ejector having a slider and a spring engaging a stopper on a metallic shell
TWM416241U (en) * 2011-05-31 2011-11-11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The terminals stripping Card connector
US8419454B1 (en) * 2012-02-02 2013-04-16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Card connect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9899A (zh) * 2014-12-15 2015-03-11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自弹式Micro-SIM卡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32350B2 (en) 2014-01-21
JP2013016403A (ja) 2013-01-24
US20130012070A1 (en) 2013-01-10
JP5749589B2 (ja)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37245U (zh) 卡用连接器
US9048594B2 (en) Dual SIM card connector
TWI601335B (zh) Card connector and combinations
CN203014023U (zh) 卡用托盘和卡用连接器
US9866249B1 (en) Card holding member and card connector
JP6295159B2 (ja) カード保持部材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5305164B (zh) 卡保持构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JP5818366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4518354B (zh) 连接器
JP4694340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5738689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203013979U (zh) 连接器
JP6457885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5633667A (zh) 卡用连接器
CN204834943U (zh) 端子单元及卡用连接器
CN103222117A (zh) 卡连接器
CN105186156B (zh) 卡保持构件以及卡用连接器
CN101432757A (zh) 卡连接器
JP2015225748A (ja) カード用トレイ及び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201618383A (zh) 卡保持構件以及卡用連接器
JP6034831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3811938A (zh) 按进入/按退出类型的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