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28006U -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28006U
CN202728006U CN 201220439078 CN201220439078U CN202728006U CN 202728006 U CN202728006 U CN 202728006U CN 201220439078 CN201220439078 CN 201220439078 CN 201220439078 U CN201220439078 U CN 201220439078U CN 202728006 U CN202728006 U CN 202728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driving shaft
universal driving
chair fram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390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青年
杜云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HUA YOUNGMA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NG MAN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NG MAN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YOUNG MAN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 2012204390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28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28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280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靠背(4)与坐垫(3)联动的座椅,包括固定椅架(1)、依次叠置在固定椅架(1)上的滑动椅架(2)和坐垫(3);一个联动板(7)联动上述三部件可绕同一中心转动;铰接在坐垫(3)后端的靠背(4)在高于铰接轴(5)的位置上设有一仰俯转动轴(7),仰俯转动轴(7)的向后移动受到滑动椅架(2)的限制;一个定位装置(8)在靠背(4)角度调整完成后固定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来保持调整后的靠背角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由于靠背(4)调整时带动坐垫(3)整体向前移动,减少了侵占后面乘客的空间量。

Description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具体是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座椅是给人提供休息。使人们能够承受长时间的旅行的常见工具。座椅按照与地面或者承载面的连接状态的不同,分为活动座椅和固定座椅两种,其中与地面无固定连接的、可沿地面滑动或移动的成为活动座椅,而座椅下部与地面固定连接,不能脱离地面移动或者不能沿地面滑动的座椅就成为固定座椅,一般情况之下,公共汽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上、会场和剧场里面的座椅大多为固定座椅,而在这些固定座椅的靠背和坐垫也均为固定的,久坐难免会使人产生疲劳的感觉,尤其是对较长时间就坐的,如长途旅行、观看影剧等。为使入坐者更舒适,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很多靠背可以灵活后仰的座椅,但是如果只是靠背后仰而坐垫不动,在靠背后仰时,会侵占后面入座的空间,从而影响他人的入座。
为了解决仅是靠背后仰而坐垫不动影响他人入座的问题,中国专利CN2655740Y公开了一种坐垫与靠背联动的座椅,其同步联动的坐垫与靠背设置有后仰机构,坐垫设有摆轴与设置在扶手中的后仰机构搭接,坐垫与靠背的两侧并联铰接有连杆,按照此专利提供的方案实施的坐垫与靠背联动的座椅,因扶手中装置了可控制靠背后仰的机构,致使该座椅不仅可以调节舒适的后仰姿态,并且又因为坐垫与靠背两侧设置了同步联动连杆,因此,坐垫随着靠背后仰而同步向前移动,使入坐者感觉更为舒适。但是,虽然坐垫可以前移,但是,由于坐垫是随着靠背的后仰而移动的,而靠背是以固定的轴为圆心后仰的,所以,靠背只能围绕轴转动,而不能整体前移,而坐垫也只是由于靠背上位于轴下方的部分的带动而前移,向前移动的距离很短,因此,在此种情况下,靠背后仰时,由于靠背和坐垫不能整体前移,仍会占用后面入座的人的较大空间。这对于因靠背躺倒影响后排的问题的改善不明显,并且靠背躺倒的角度也受到限制,其舒适程度比现有的靠背调整机构大大降低。中国专利文献CN102152747A公开了一种具有易进入功能的座椅,其增加了一套一键式同步解锁结构,通过一键式同步解锁结构操纵手柄即可带动原调角器解锁杠杆转动,实现靠背调角器解锁,同时利用与靠背骨架同步转动的调角器解锁板带动滑移同步解锁板转动,并通过滑轨解锁拉索带动滑轨解锁板转动,推动滑轨锁止机构进行解锁。该现有技术采用同步解锁结构,可同时调节座椅靠背角度和座椅前后行程,但是所述同步解锁结构包括复杂的拉索机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其一方面在动态环境下拉索布置困难,需要避免动态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对拉索或相关部件的磨损,另一方面由于拉索本身的弹性特性,在复杂的结构中会产生操作不灵敏、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因靠背的枢转轴不能前后移动,造成靠背躺倒对后排的影响改善不明显,并且座椅舒适性降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包括
固定椅架,固定在地板上;
滑动椅架,设置在所述固定椅架的上方,可相对所述固定椅架前、后往返滑动;
推拉部件,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的上方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可相对所述滑动椅架前、后往返移动;
靠背,其下端通过一个铰接轴与所述推拉部件的后端枢转地连接;仰俯转动轴,高于所述铰接轴设置在所述靠背上,使所述靠背可相对其旋转;并且受所述滑动椅架约束,在所述靠背绕所述铰接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推拉部件相对所述滑动椅架前后滑动;
联动板,通过推拉联动轴与所述推拉部件枢转地连接,通过滑动联动轴与所述滑动椅架枢转地连接,以及通过固定联动轴与所述固定椅架枢转地连接;通过所述推拉联动轴带动所述推拉部件以及所述滑动联动轴带动所述滑动椅架以所述固定联动轴为支点同步前后往复移动;
定位装置,设置至少一对相对移动部件之间,通过限制并调节相关的两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移来限定所述靠背的倾斜角度。
所述推拉联动轴、所述滑动联动轴及所述固定联动轴中的两个还相对所枢转连接的部件滑动,该滑动的方向与各联动轴所处部件的相对移动方向呈一夹角。
在所述固定椅架与所述滑动椅架之间设有椅架滑轨。
所述推拉部件由与所述滑动椅架分离并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上的坐垫构成,所述铰接轴设置在所述坐垫的后端部。
在所述滑动椅架与所述坐垫之间设有坐垫滑轨。
所述仰俯转动轴以相对所述滑动椅架位置固定的方式被约束;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与所述坐垫之间的所述坐垫滑轨包括:固定在所述滑动椅架前端向上凸出的导板、设在所述导板与所述坐垫前端下表面附近之间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板与所述坐垫上的沿坐所述垫移动方向布置的条形导槽孔和与所述导槽孔相配合的导销。
所述推拉联动轴设置在所述坐垫的前半部;所述滑动联动轴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的前半部。
所述滑动联动轴在所述滑动椅架与所述联动板之间不可滑动地枢转地连接。
所述联动板为一条形直板;在所述条形直板上端部成型有用于滑动地容纳所述推拉联动轴的上滑槽,所述推拉联动轴固定在所述推拉部件上;在所述条形直板下端部成型有用于滑动地容纳所述固定联动轴的下滑槽,所述固定联动轴固定在所述固定椅架上;所述推拉联动轴、所述滑动联动轴及所述固定联动轴保持处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推拉联动轴与所述滑动联动轴之间的垂至于所述滑动联动轴移动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滑动联动轴与所述固定联动轴之间的垂至于所述滑动联动轴移动方向的距离。
所述固定联动轴处于所述推拉联动轴或所述滑动联动轴位移的两端点直线连线的中点垂直线上。
所述靠背的下部的端部为一个与所述靠背下部连接的连接臂板,所述靠背通过所述连接臂板与所述铰接轴连接。
所述定位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铰接轴、所述仰俯转动轴、所述第一联动装置、第二联动装置、第三联动装置之一上的调角器。
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与所述固定椅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包括固定椅架、坐垫、靠背、设置在所述固定椅架上的滑动椅架和铰接靠背和坐垫的铰接轴,还包括联动板、角度限定装置和设置在所述靠背上的受滑动椅架约束的仰俯转动轴。其中所述联动板和设置在所述坐垫、滑动椅架、固定椅架上的联动轴枢转地连接,通过调节角度限定装置使所述靠背绕所述仰俯转动轴转动,当靠背后仰时,仰俯转动轴受到约束,向后或者向下的运动受限,使得所述坐垫相对滑动椅架向前移动,带动联动板以所述固定椅架上的联动轴为支点发生向前的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靠背和坐垫的整体向前移动,减少了侵占后面乘客的空间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坐垫联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所示实施例同样视角下,靠背在立起状态,略去调角器的上、下联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双点划线表示上、下联接板的安装位置;
图3是在图1所示实施例同样视角下,靠背在放倒状态,略去调角器的上、下联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双点划线表示上、下联接板的安装位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坐垫联动座椅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是在图4所示实施例同样视角下,靠背在立起状态的中纵截面图,安装在座椅两侧的调角器以及铰接轴用双点划线表示;
图6是在图4所示实施例同样视角下,靠背在放倒状态的中纵截面图,安装在座椅两侧的调角器以及铰接轴用双点划线表示;
图7显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坐垫联动座椅的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在靠背立起状态的中纵截面图,其中定位装置采用滑槽中销轴与凹槽配合的定位结构;
图8显示图7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定位装置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坐垫联动座椅的第三实施例的立起状态的侧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0在图9所示实施例同样视角下,靠背在放倒状态的侧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坐垫联动座椅的第四实施例的立起状态的略去调角器的上、下联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双点划线表示上、下联接板的安装位置;
图12是在图11所示实施例同样视角下,靠背在放倒状态的侧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定位装置替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定位装置的立体图,为销轴尚未装配的状态;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背坐垫联动座椅中又一种可替换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固定椅架,2-滑动椅架,3-坐垫,4-靠背,5-铰接轴,6-仰俯转动轴,7-联动板,8-定位装置,9-推拉部件,10-连接臂板,11-推拉联动轴,12-滑动联动轴,13-固定联动轴,14-支撑板,15-调角器,16-上联接板,17-下联接板,18-椅架滑轨,19-坐垫滑轨,20-导板,21-导槽孔,22-导销,23-上滑槽,24-下滑槽,25-竖向滑槽,26-中滑槽,27-定位槽,28-约束连杆,29-推拉连杆,30-销轴,31-定位手柄,32-定位凹槽,33-安装部,34-手动操作部,35-定位头部,36-偏压弹簧,37-定位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3所示,其包括固定椅架1、滑动椅架2、坐垫3、靠背4、铰接轴5、仰俯转动轴6、联动板7以及定位装置8。所述固定椅架1固定在地板上;所述滑动椅架2设置在所述固定椅架1的上方,可相对所述固定椅架1前、后往返滑动;所述坐垫3起到推拉部件9的作用,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的上方,可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前、后往返滑动;所述靠背4设置在所述坐垫3的后部上方;所述铰接轴5设置在所述靠背4的下部,通过固定在所述靠背4下端部,并向下伸出的连接臂板10与所述坐垫3的后部后端之间,将两者铰接连接;所述联动板7与固定设置在所述坐垫3上的推拉联动轴11、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的滑动联动轴12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椅架1上的固定联动轴13枢转地连接;所述仰俯转动轴6高于所述铰接轴5设置在所述靠背4上,使所述靠背4可相对其旋转,并通过固定在所述滑动椅架2两侧向上立起的支撑板14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位置固定设置,即所述仰俯转动轴6以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位置固定的方式被约束;所述定位装置8设置在所述仰俯转动轴6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8采用一个通常客车座椅使用的调角器15,所述调角器15的上联接板16仍是连接所述靠背4,而下联接板17连接所述支撑板14。由图1-3中可见,所述仰俯转动轴6就是所述调角器15的转轴,其通过所述调角器的下联接板17与所述支撑板14相对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椅架1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设有椅架滑轨18。在滑动椅架2与所述坐垫3之间设有坐垫滑轨19。其中所述坐垫滑轨19包括:固定在所述滑动椅架2前端向上凸出的导板20,在所述导板20上成型有沿所述坐垫3移动方向布置的条形导槽孔21,在所述坐垫3前端下表面附近设置有与所述导槽孔21相配合的导销22;所述椅架滑轨18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机械滑轨,比如类似引导轿车驾驶席前后移动的滑轨,其仅可前后移动,而不可上下左右移动或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板7在座椅两侧各设置一个,相应地所述推拉联动轴11、所述滑动联动轴12、所述固定联动轴13也都左右对称地设置在相应部件的两侧;所述滑动联动轴12固定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并与所述联动板7不可滑动地枢转地连接。所述联动板7为一条形直板;在所述条形直板上端部成型有用于滑动地容纳所述推拉联动轴11的条形孔形式的上滑槽23;在所述条形直板下端部成型有用于滑动地容纳所述固定联动轴13的条形孔形式的下滑槽24;所述推拉联动轴11、所述滑动联动轴12及所述固定联动轴13保持处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上滑槽23和所述下滑槽24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条形直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推拉联动轴11与所述滑动联动轴12之间的垂至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移动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与所述固定联动轴13之间的垂至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移动方向的距离。所述固定联动轴13处于所述推拉联动轴11位移的两端点直线连线的中点垂直线上(或处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位移的两端点连线的中点垂直线上)。所述推拉联动轴11设置在所述坐垫3的前半部;所述滑动联动轴12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的前半部。
使用时,调节所述调角器15,使得所述靠背4绕所述述仰俯转动轴6相对固定在所述滑动椅架2两侧向上立起的所述支撑板14转动,实质上就是所述靠背4绕所述仰俯转动轴6相对所述支撑板14转动。当所述靠背4从图2状态向图3所示的躺倒方向转动时,由于所述仰俯转动轴6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位置固定设置,使得所述靠背4下端部相对所述仰俯转动轴6向前移动,这样后部后端通过所述铰接轴5枢接在所述靠背4下部的所述坐垫3被带动沿设置在所述坐垫3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的所述滑轨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向前移动。所述坐垫3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向前移动导致固定设置在所述坐垫3上的所述推拉联动轴11也相对于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的所述滑动联动轴12向前移动,进而使得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推拉联动轴11和所述滑动联动轴12上的所述联动板7发生相应的转动,即如图2所示的顺时针转动。由于所述联动板7的下滑槽24枢接在固定于所述固定椅架1上的所述固定联动轴13上,这样使得所述联动板7整体以所述固定联动轴13为转动支点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动椅架2沿设置在所述固定椅架1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的所述滑轨相对所述固定椅架1向前移动,以及带动所述坐垫3以及所述靠背4向前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仰俯转动轴6相对位置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这样在所述靠背4向躺倒方向转动时,设置在所述靠背4的下端部的所述铰接轴5在向前移动时,并非是沿所述坐垫3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的移动方向直线移动而是绕所述仰俯转动轴6转动的圆弧移动,即发生向上的抬起,这样也使得所述坐垫3一方面在其前端下表面附近设置的所述导销22在相配合的所述导板20上成型有的所述导槽孔21中前后直线滑动,同时所述坐垫3绕所述导销22进行后部抬起的转动。在所述靠背4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时,通过所述调角器15所具有的常规的角度锁止和解锁功对所述靠背4和所述支撑板14之间进行角度锁定,进而锁定整个座椅的联动机构。
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通过上述说明可以清楚地明了,在所述靠背4转动为向仰起方向转动时,本实施例中座椅的联动机构将进行与以上过程相反地动作。在以下的各个实施例中事实上也存在同样的情形,为简洁起见,以下实施例不再累述。
在本实施例中没有对调角器的具体结构作出详细地说明,这是因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各种型号的调角器都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下面说明的实施例中,并且调角器的具体结构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要点,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这些实施例说明的基础上能够清楚地理解,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技术方案。
图4-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仰俯转动轴6设置在成型于所述支撑板14上的竖向滑槽25中,所述仰俯转动轴6以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上下移动且前后不可移动的方式被约束。同时所述定位装置8设则置在所述铰接轴5上,所述定位装置8同样采用一个通常客车座椅使用的调角器15,所述调角器15的上联接板16连接所述靠背4,而下联接板17连接所述坐垫3。在所述坐垫3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的所述坐垫滑轨(图中为示出),也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仅进行平移的机械滑轨,比如上述引导轿车驾驶席前后移动的滑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板7与固定在所述坐垫3上的所述推拉联动轴11不可滑动地枢转地连接,所述联动板7上对应所述滑动联动轴12的部位成型有用于滑动地容纳所述滑动联动轴12的条形孔形式的中滑槽26,并在对应所述固定联动轴13的部位成型有用于滑动地容纳所述固定联动轴13的下滑槽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板7及与之相配合的所述推拉联动轴11、所述滑动联动轴12以及所述固定联动轴13为一套,支撑板14也为一套,这些部件都设置在所述座椅横向宽度的中部。这样布置的优点是可以腾出一定的空间,便于其它相关机构或配件的安装和布置。同时所述联动板7采用异形设计,相应地,所述中滑槽26和所述下滑槽24以及相配合的滑动联动轴12和固定联动轴13根据所述联动板7的形状进行布置,如图5、6所示。如此设计的结果使得所述联动板7得运动可以基本上处于座椅的轮廓范围内,减少由其移动带来对乘客的影响。
使用时,调节所述调角器15,使得所述靠背4绕所述仰俯转动轴6相对所述坐垫3转动。当所述靠背4绕所述仰俯转动轴6向躺倒方向转动时,所述仰俯转动轴6在所述竖向滑槽25中向下移动,由于竖向滑槽25的约束,使得所述仰俯转动轴6的向后的运动受限,从而使得所述靠背4下端部相对所述仰俯转动轴6向前移动,这样后部后端通过所述铰接轴5枢接在所述靠背4下部的所述坐垫3被带动沿设置在所述坐垫3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的所述坐垫滑轨(图中未示出)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向前移动。所述坐垫3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向前移动导致固定设置在所述坐垫3上的所述推拉联动轴11也相对于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的所述滑动联动轴12向前移动,进而使得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推拉联动轴11和所述滑动联动轴12上的所述联动板7发生途中所示的顺时针转动。由于所述联动板7的下滑槽24枢接在固定于所述固定椅架1上的所述固定联动轴13上,这样使得所述联动板7整体以所述固定联动轴13为转动支点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动椅架2沿设置在所述固定椅架1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的所述椅架滑轨18相对所述固定椅架1向前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坐垫3以及所述靠背4向前移动,如图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靠背4向躺倒方向转动时,由于所述仰俯转动轴6可以在成型于所述支撑板14上的竖向滑槽25中自由滑动,所以设置在所述靠背4的下端部的所述铰接轴5在向前移动时,是沿所述坐垫3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的移动方向直线移动,这样使得所述坐垫3在其前端下表面附近设置的所述推拉联动轴11沿滑轨的设置方向上直线移动,而不会发生绕所述仰俯转动轴6转动的圆弧移动,即发生向上的抬起,因此,在此种实施方式下,不需要在所述坐垫3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设置导板20。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定位装置8不是采用上述调角器15,所述铰接轴5采用通常的枢轴。而所述定位装置8如图7所示采用在所述竖向滑槽25的后壁上从上至下设置几个定位槽27的方式,图8中显示所述竖向滑槽25与所述定位槽27的细节位置关系,虚线圆形表示所述仰俯转动轴6沿图中所示箭头移动的方式。通过将所述仰俯转动轴6嵌入所述定位槽27中实现所述靠背4的不同的角度调节。
图9-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把固定在所述滑动椅架2两侧的支撑板14去掉,而在所述靠背4上的所述仰俯转动轴6和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的所述滑动联动轴12之间增设一个刚性的约束连杆28,所述约束连杆28与所述仰俯转动轴6和滑动联动轴12之间不可移动地枢转连接。即所述仰俯转动轴6通过所述约束连杆28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被约束。
使用时,调节所述调角器15,使得所述靠背4绕所述仰俯转动轴6相对所述坐垫3转动。当所述靠背4绕所述仰俯转动轴6向躺倒方向转动时,由于仰俯转动轴6受到所述约束连杆28的约束,只能沿着绕所述滑动联动轴12为中心,以所述约束连杆28长度为半径的弧形轨迹移动,如此其向后移动受到限制,使得所述靠背4下端部相对所述仰俯转动轴6向前移动,这样后部后端通过所述铰接轴5枢接在所述靠背4下部的所述坐垫3被带动沿设置在所述坐垫3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的所述坐垫滑轨19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向前移动。所述坐垫3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向前移动导致固定设置在所述坐垫3上的所述推拉联动轴11也相对于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的所述滑动联动轴12向前移动,进而使得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推拉联动轴11和所述滑动联动轴12上的所述联动板7发生相应的转动,由于所述联动板7的下滑槽24枢接在固定于所述固定椅架1上的所述固定联动轴13上,这样使得所述联动板7整体以所述固定联动轴13为转动支点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滑动椅架2沿设置在所述固定椅架1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的所述椅架滑轨18相对所述固定椅架1向前移动,以及带动所述坐垫3以及所述靠背4向前移动,如图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所述约束连杆28替代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板14。所述约束连杆28仅仅约束所述仰俯转动轴6与所述滑动联动轴12之间的距离关系。这样在所述靠背4向躺倒方向转动时,所述仰俯转动轴6向后移动受到限制,而使设置在所述靠背4的下端部的所述铰接轴5向前移动,但同时所述仰俯转动轴6会发生向下的移动,所以设置在所述靠背4的下端部的所述铰接轴5在向前移动时,是沿所述坐垫3在所述滑动椅架2的移动方向直线移动,这样使得所述坐垫3在其前端下表面附近设置的所述推拉联动轴11沿滑轨的设置方向上直线移动,而不会发生绕所述仰俯转动轴6转动的圆弧移动,即发生向上的抬起,因此不需要在所述坐垫3和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设置导板20。
参见图11-12,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各个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推拉部件9不再采用所述坐垫3,而是独立于所述坐垫3单独设置的推拉连杆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拉连杆29一端与所述铰接轴5连接,其另一端转动但不可滑动地连接所述推拉联动轴11。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椅架2与所述联动板6之间通过所述滑动联动轴12也是转动但不可滑动地连接。所述定位装置8如上述实施例那样仍同样采用一个通常客车座椅使用的调角器15,并设置在所述铰接轴5或所述仰俯转动轴6上。本实施例中,仅在所述固定椅架1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设有所述椅架滑轨18,而所述滑动椅架2与所述坐垫3之间固定设置,或者以一个整体坐垫3的形式,即作为所述坐垫3,又起到所述滑动椅架2的作用。在所述固定椅架1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设置的所述椅架滑轨18仍同上述实施例中一样,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仅进行平移的机械滑轨。
使用时,调节所述调角器15,使得所述靠背4绕所述仰俯转动轴6相对所述坐垫3转动。当所述靠背4绕所述仰俯转动轴6向躺倒方向转动时,由于仰俯转动轴6受到上述各实施例中约束结构的约束,向后移动受到限制,使得所述靠背4下端部相对所述仰俯转动轴6向前移动,带动所述推拉连杆29向前移动,由于所述推拉连杆29和所述联动板7通过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所述推拉联动轴11铰接连接,使所述推拉联动轴11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发生向前移动,进而在所述联动板7的联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滑动联动轴12发生以所述固定联动轴13为支点的顺时针转动,以及带动所述坐垫3以及所述靠背4向前移动。如图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所述坐垫3上不设置有任何与所述条形板或者所述联动轴相连接的部位,因此,调节所述靠背4角度时,所述坐垫3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都不会发生任何移动,因此在此种情况下,可以不在所述坐垫3和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设置滑轨。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8均采用了常规的调角器15。作为一种替换方式,参见图13-1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仰俯转动轴6和所述铰接轴5都采用通常的枢轴连接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定位装置8设置在所述固定椅架1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在图14中显示了其包括固定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沿垂直于所述滑动椅架2移动方向水平延伸的一个销轴30;枢转地安装在所述销轴30上的一个定位手柄31;以及成型在所述椅架滑轨18与所述固定椅架1固定的滑轨部分上,沿所述滑动椅架2移动方向设置的一排定位凹槽32。图中显示的所述销轴30处于尚未安装到位的状态,点划线显示其关联的安装部位。所述定位手柄31具有一个带通孔的安装部33,一个手动操作部34和一个定位头部35,一个偏压弹簧36向所述定位头部35施加朝向所述固定椅架1上的所述定位凹槽32的偏压力。
使用时,使用者搬动所述手动操作部34,使所述定位手柄31克服所述偏压弹簧36的偏压力而转动,这是所述定位手柄的所述手动操作部34从所嵌入的所述定位凹槽32中脱出,使用者调整所述靠背4的角度,使得所述滑动椅架2前后移动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此时使用者松开作用在所述手动操作部34上的作用力,使得所述定位手柄31在所述偏压弹簧36的作用下反向偏转,使所述定位头部35嵌入对应的所述定位凹槽32中,由此完成相应的所述靠背4角度调整。
作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述实施例的提示下显然可以通过所述调角器15设置在所述铰接轴5或者仰俯转动轴6上的启示,经相应的结构调整,而将所述调角器15设置在所述推拉联动轴11、滑动联动轴12或者固定联动轴13之一上。
同理,在采用所述坐垫3作为所述推拉部件9的实施例中,上述替换实施方式中的的所述定位装置8的结构形式经过适当的改变也可以应用到所述滑动椅架2与所述坐垫3之间,如第一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坐垫3侧面下部的导销22和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的所述导板20上用于所述导销22滑动配合的所述导槽孔21下缘成型的定位缺口37的方式,见图15。调整靠背4角度时,使用者先抬起所述坐垫3前部,使所述导销22从所述定位缺口37中脱离出来,然后调整所述靠背4的角度,调整完成后放下所述坐垫3前部,使所述导销22嵌入相应的所述定位缺口37中,完成所述靠背4角度的调整。在图15中由于所述坐垫滑轨与所述定位装置由同一组部件构成,因此标记8与19都指向这组组件。
在以上实施例中,都是以所述推拉联动轴11固定在所述坐垫3上,所述滑动联动轴12固定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以及所述固定联动轴13固定在所述固定椅架1上,而所述上滑槽23、所述中滑槽26和所述下滑槽24都是成型在所述联动板7上进行说明的。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所述推拉联动轴11、所述滑动联动轴12以及所述固定联动轴13固定到所述联动板7上,而将所述上滑槽23成型在所述坐垫3的相应位置上,将所述中滑槽26成型在所述滑动椅架2的相应位置上,以及将所述下滑槽24成型在所述固定椅架1的相应位置上,来同样实现以上实施例中的相应功能应当是显而易见的。
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背景知识可以清楚地理解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各个部件的连接关系导致这样的结构本身就具有导向的作用。因此在保证滑动顺畅的前提下,在所述固定椅架1和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以及在所述滑动椅架2与所述坐垫3之间不设置专门的椅架滑轨18或坐垫滑轨19也是能够正常使用的。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拉联动轴11与所述滑动联动轴12之间的垂至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移动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与所述固定联动轴13之间的垂至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移动方向的距离。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包括
固定椅架(1),固定在地板上;
滑动椅架(2),设置在所述固定椅架(1)的上方,可相对所述固定椅架(1)前、后往返滑动;
推拉部件(9),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的上方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可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前、后往返移动;
靠背(4),其下端通过一个铰接轴(5)与所述推拉部件(9)的后端枢转地连接;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仰俯转动轴(6),高于所述铰接轴(5)设置在所述靠背(4)上,使所述靠背(4)可相对其旋转;并且受所述滑动椅架(2)约束,在所述靠背(4)绕所述铰接轴(5)转动时,带动所述推拉部件(9)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前后滑动;
联动板(7),通过推拉联动轴(11)与所述推拉部件(9)枢转地连接,通过滑动联动轴(12)与所述滑动椅架(2)枢转地连接,以及通过固定联动轴(13)与所述固定椅架(1)枢转地连接;通过所述推拉联动轴(11)带动所述推拉部件(9)以及所述滑动联动轴(12)带动所述滑动椅架(2)以所述固定联动轴(13)为支点同步前后往复移动;
定位装置(8),设置至少一对相对移动部件之间,通过限制并调节相关的两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移来限定所述靠背(4)的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联动轴(11)、所述滑动联动轴(12)及所述固定联动轴(13)中的两个还相对所枢转连接的部件滑动,该滑动的方向与各联动轴所处部件的相对移动方向呈一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椅架(1)与所述滑动椅架(2)之间设有椅架滑轨(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部件(9)由与所述滑动椅架(2)分离并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上的坐垫(3)构成,所述铰接轴(5)设置在所述坐垫(3)的后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椅架(2)与所述坐垫(3)之间设有坐垫滑轨(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仰俯转动轴(7)以相对所述滑动椅架(2)位置固定的方式被约束;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与所述坐垫(3)之间的所述坐垫滑轨(19)包括:固定在所述滑动椅架(2)前端向上凸出的导板(20)、设在所述导板(20)与所述坐垫(3)前端下表面附近之间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板(20)与所述坐垫(3)上的沿坐所述垫移动方向布置的条形导槽孔(21)和与所述导槽孔(21)相配合的导销(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联动轴(11)设置在所述坐垫(3)的前半部;所述滑动联动轴(12)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的前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在所述滑动椅架(2)与所述联动板(7)之间不可滑动地枢转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7)为一条形直板;在所述条形直板上端部成型有用于滑动地容纳所述推拉联动轴(11)的上滑槽,所述推拉联动轴(11)固定在所述推拉部件(9)上;在所述条形直板下端部成型有用于滑动地容纳所述固定联动轴(13)的下滑槽,所述固定联动轴(13)固定在所述固定椅架(1)上;所述推拉联动轴(11)、所述滑动联动轴(12)及所述固定联动轴(13)保持处于同一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联动轴(11)与所述滑动联动轴(12)之间的垂至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移动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与所述固定联动轴(13)之间的垂至于所述滑动联动轴(12)移动方向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联动轴(13)处于所述推拉联动轴(11)或所述滑动联动轴(12)位移的两端点直线连线的中点垂直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4)的下部的端部为一个与所述靠背(4)下部连接的连接臂板(10),所述靠背(4)通过所述连接臂板(10)与所述铰接轴(5)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8)为设置在所述铰接轴(5)、所述仰俯转动轴(7)、所述第一联动装置、第二联动装置、第三联动装置之一上的调角器(1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靠背坐垫联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8)设置在所述滑动椅架(2)与所述固定椅架(1)之间。
CN 201220439078 2012-08-31 2012-08-31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28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39078 CN202728006U (zh) 2012-08-31 2012-08-31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439078 CN202728006U (zh) 2012-08-31 2012-08-31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28006U true CN202728006U (zh) 2013-02-13

Family

ID=47653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3907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28006U (zh) 2012-08-31 2012-08-31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28006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5536A (zh) * 2013-06-17 2013-09-25 李建国 一种座椅电脑桌平板显示器支架相关联的电脑椅
CN103655074A (zh) * 2014-01-04 2014-03-26 李健 一种轮椅靠背调节装置
CN103661011A (zh) * 2012-08-31 2014-03-26 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CN108974033A (zh) * 2017-06-05 2018-12-1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及列车车厢
CN109178006A (zh) * 2018-10-31 2019-01-11 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列车座椅同步移动的联动装置
CN114475377A (zh) * 2021-12-27 2022-05-1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车辆座椅
CN115303138A (zh) * 2022-09-14 2022-11-08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和具有其的汽车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1011A (zh) * 2012-08-31 2014-03-26 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CN103661011B (zh) * 2012-08-31 2017-12-12 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CN103315536A (zh) * 2013-06-17 2013-09-25 李建国 一种座椅电脑桌平板显示器支架相关联的电脑椅
CN103655074A (zh) * 2014-01-04 2014-03-26 李健 一种轮椅靠背调节装置
CN108974033A (zh) * 2017-06-05 2018-12-1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及列车车厢
CN109178006A (zh) * 2018-10-31 2019-01-11 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控制列车座椅同步移动的联动装置
CN114475377A (zh) * 2021-12-27 2022-05-13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车辆座椅
CN115303138A (zh) * 2022-09-14 2022-11-08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和具有其的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28006U (zh)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CN102152747B (zh) 一种具有易进入功能的座椅
CN105172623B (zh) 一种基于商用车座椅的可锁定的滑动部件
CN103068677B (zh) 航空器乘客座椅倾斜机构
RU150260U1 (ru) Кресло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JP2938967B2 (ja) 自動車用前部座席
CN100567044C (zh) 可缩进地板内的座椅及包括该座椅的车辆
US9315130B2 (en) Articulating head restraint
CN111572780B (zh) 多位置可调节头枕组件
US10744909B2 (en) Height adjustment apparatus of vehicle seat
KR20180108955A (ko) 차량의 시트 위치 조절 장치
CN108515884B (zh) 易进入汽车中排座椅
US20190184878A1 (en) Vehicle seat with cantilevered headrest assembly and positioning system
CN104670501A (zh) 具有斗形座结构和可调节位置的乘客座椅
US10717373B2 (en) Seat slide device
CN103661011A (zh) 一种靠背坐垫联动座椅
CN109532586B (zh) 椅体旋转及仰俯角一体化调节机构及儿童安全座椅
KR101162122B1 (ko) 차량용 회전시트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CN201006687Y (zh) 坐卧两用式座椅
CN107539169A (zh) 座椅滑动装置
KR101620231B1 (ko) 차량용 후석 리클라이닝 장치
CN202071842U (zh) 高速列车用多功能座椅
CN110758184A (zh) 可扩展驾驶员活动范围的调节机构和可调节座椅
KR101724915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닝 장치
JP6427385B2 (ja) 車両用後席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NHUA YOUNGMAN AUTOMOBILE-MANUFACTU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OUNG MAN AUTOMOBILE GROUP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309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13

Address after: 321016 M-09 block, Jinhua Industrial Park, Zhejiang, China

Patentee after: JINHUA YOUNGMAN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Bada Industrial Park Road in Jinhua c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321016 in Zhejiang Province, Jinhua City, No. 501

Patentee before: Young Man Automobile Group Corpora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8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