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90350U -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90350U
CN202690350U CN 201220381033 CN201220381033U CN202690350U CN 202690350 U CN202690350 U CN 202690350U CN 201220381033 CN201220381033 CN 201220381033 CN 201220381033 U CN201220381033 U CN 201220381033U CN 202690350 U CN202690350 U CN 202690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ump
pumping
power plant
pump devic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3810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於劲林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3810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90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90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9035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双动力泵送系统,包括泵送单元、该泵送单元的液压控制系统以及动力装置,其中,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油泵装置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二油泵装置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动力装置并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式泵送设备。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需要使得两套动力装置单独工作或联合工作,其能够实现高压大方量泵送。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动力装置并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在第一和第二动力装置同时工作时,其功率变化基本一致,显著地改善了泵送功率的匹配和调节。

Description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送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动力泵送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安装有所述双动力泵送系统的车载式泵送设备。
背景技术
工程施工中常常需要通过泵送单元泵送混凝土、泥浆等流体物料,这种泵送单元一般通过相应的液压系统驱动,但是,由于泵送单元常常需要将流体物料泵送到距离较远或高度较高的位置,现有技术的泵送单元的液压系统常常不能提供足够的动力,而额外增加动力装置时又存在动力不匹配、不便于调节等难题。
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以下以混凝土泵送设备中的混凝土泵送单元为例描述现有技术的泵送单元存在的缺陷。
混凝土泵送设备在工程施工中广泛采用,其主要用于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泵送设备典型地例如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泵车等,其包括混凝土泵送系统,所述混凝土泵送系统主要包括混凝土泵送单元、混凝土泵送单元的液压控制系统以及动力装置。其中,所述混凝土泵送单元主要承担泵送混凝土的功能,所述液压控制系统主要控制混凝土泵送单元的主油缸以及摆动油缸的伸缩控制,所述动力装置主要用于驱动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油泵工作以供应液压油。
公知地,所述混凝土泵是一种工程施工中广泛采用的工程机械,其主要通过主油缸带动混凝土输送缸内的活塞产生往复运动,使得混凝土不断从料斗吸入混凝土输送缸,通过输送管道输送到施工现场。现有技术的混凝土泵主要为液压式活塞混凝土泵,其可以采用双主油缸分别驱动两个混凝土输送缸内的混凝土活塞,以交替地进行混凝土的吸料和泵料工作。
具体地,混凝土泵送单元包括主油缸(也称为“主液压缸”)、混凝土输送缸(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称为“砼缸”)、混凝土活塞、摆动油缸(即通常所称的“摆缸”)、料斗和分配阀(例如S形分配阀),其中混凝土活塞分别位于所述混凝土输送缸内并与主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混凝土输送缸当开始工作时,分配阀在摆动油缸的驱动下,先运动到第一位置,使得混凝土输送缸的料口经由分配阀与料斗出口连通,此时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主油缸的活塞杆缩回,从而从料斗中将混凝土吸入到混凝土输送缸内,进而通过摆动油缸驱动分配阀运动到第二位置,使得混凝土输送缸的料口经由分配阀与混凝土输送管道连通,此时通过液压控制系统驱动主油缸的活塞杆输出,从而通过混凝土活塞将混凝土输送缸的混凝土泵送出去。
近年来,随着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并且单层施工时间越来越短,根据现代施工的特点,混凝土泵送系统需要满足如下技术要求:(1)增大泵送出口压力;(2)增大泵送方量;(3)增加泵送功率,并且能够根据施工情形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混凝土泵送设备及其混凝土泵送系统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但是目前国内外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混凝土泵送出口压力一般为22Mpa以下,这对于超高层建筑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为了满足上述技术要求,现有技术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常常利用底盘发动机提供辅助动力,以能够增大泵送出口压力,增大混凝土泵的泵送排量,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931846Y公开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
图1显示现有技术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及其混凝土泵送系统的布置结构框图,其主要用于显示混凝土泵送系统的动力传动关系或驱动关系。如图1所示,这种现有技术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混凝土泵送系统包括混凝土泵、该混凝土泵的液压控制系统以及动力装置。就动力装置而言,该混凝土泵送系统除了具有专用的驱动发动机之外,还利用底盘发动机的动力提供辅助动力。此外,由于利用了底盘发动机的动力提供辅助动力,所述混凝土泵的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该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的进油口与油箱连通,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经由阀组连接于主油缸和摆动油缸。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借用底盘发动机动力的混凝土泵送系统中,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泵出的液压油可以在进入到所述阀组之前通过三通管合流,也可以在所述阀组集成专门的分合流阀块进行合流,除此之外,所述混凝土泵的液压控制系统其它具体油路结构以及采用的具体阀门是公知的,例如,水利电利出版社1987年版的《液压混凝土泵》中描述的混凝土泵的液压控制系统。简单而言,图1所示的所述阀组主要包括主油缸换向阀和摆动油缸换向阀(例如采用电液换向阀等),以形成主油缸和摆动油缸的伸缩控制回路。另外,常规地,所述阀组还可以包括用于形成溢流回路以进行过压保护的溢流阀、高低压切换阀等。有关混凝土泵的液压控制系统在混凝土泵送设备中应用普遍,其液压回路以及采用的具体阀门基本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1所示的借用底盘发动机动力的情形下,具体地,所述驱动发动机用于驱动第一油泵(经由相应的减速装置),从而能够驱动该第一油泵从油箱内抽吸液压油以向外供油;此外,底盘发动机将动力输出到变速器,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于分动器的输入轴,分动器的一个输出轴连接于底盘传动轴,以将动力传递到车辆底盘的驱动桥,分动器的另一个输出轴连接于第二油泵,从而驱动第二油泵从油箱内吸油并向外泵送液压油。
但是,这种现有技术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及其混凝土泵送系统的缺点在于,由于这种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采用的底盘基本为二轮驱动式底盘,底盘发动机提供的功率有限,仅能作为辅助动力使用,在超高层泵送时候,增加的泵送方量有限,并不能满足泵送出口压力和泵送排量的要求。尤其式,底盘发动机为车辆发动机,而上装采用的专用驱动发动机为工程机械发动机,在双机同时工作,尤其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底盘发动机和驱动发动机的功率变化不一致,很难进行功率匹配。
尽管以上主要以混凝土泵送设备为例描述了现有技术的缺点,但是这些缺点对于用于泵送其它流体物料的泵送单元显然也是存在的。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应用该双动力泵送系统的泵送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动力泵送系统,该双动力泵送系统,该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不但能够根据施工需要确保泵送出口压力,增加泵送排量。进一步地,其能够便于进行泵送功率的匹配和调节。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式泵送设备,该车载式泵送设备能够根据施工需要确保泵送出口压力,增加泵送排量,而且便于进行泵送功率的匹配和调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动力泵送系统,包括泵送单元、该泵送单元的液压控制系统以及动力装置,其中,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油泵装置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油泵装置的第二动力装置。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类型的动力装置并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为第一发动机和第二发动机;或者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
优选地,所述泵送单元为混凝土泵送单元,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分别包括构成为双联泵的主油泵和副油泵,其中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经由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主油缸控制回路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泵送单元的主油缸,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经由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摆动油缸控制回路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泵送单元的摆动油缸。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副油泵分别为恒压泵。
优选地,所述主油缸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泵送阀组、第二泵送阀组和高低压切换阀,其中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泵送阀组和第二泵送阀组,所述第一泵送阀组和第二泵送阀组分别包括换向阀,各个所述换向阀分别通过液压管路经由所述高低压切换阀连接于所述主油缸。
典型地,所述第一泵送阀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泵装置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油箱之间的溢流阀,并且所述第二泵送阀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油泵装置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溢流阀。
具体地,所述摆动油缸控制回路包括分配油路阀组,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分别通过液压管路经由所述分配油路阀组中的换向阀连接于所述摆动油缸。
典型地,所述分配油路阀组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泵装置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油箱之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油泵装置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溢流阀。
在上述双动力泵送系统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式泵送设备,包括车辆底盘,其中,所述车辆底盘上安装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双动力泵送系统。
优选地,所述泵送单元布置所述车辆底盘的纵向中部区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油箱布置在所述泵送单元的前方,并且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布置在所述车辆底盘的左右两侧以使得所述泵送单元位于该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之间。
优选地,所述车辆底盘包括固定在底架上部的副车架,所述双动力泵送系统中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副车架上,所述泵送单元安装在所述底架上。
典型地,所述车辆底盘为具有前、后车桥的二桥式车辆底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泵送系统及其车载式设备由于专用的动力装置具有两套,不但任一套单动力装置能够直接对泵送单元进行驱动,实现泵送,而且双动力装置可以同时工作,对泵送单元进行同时驱动,从而,这两套动力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单独工作向泵送单元的主油缸供液压油或联合工作向主油缸共同供应液压油,以在高压泵送的同时实现大方量流体物料的泵送,从而能够保证施工的稳定性,满足施工需要,在实际工况下,这种设计避免了在浇筑高层建筑时功率不足,而在浇筑低层建筑是却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功率浪费严重等缺点。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泵送设备的整机布局更加合理,使得车辆底盘的承载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车载式泵送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类型的动力装置并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当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同时工作时,其功率变化基本是一致的,显著地改善了泵送功率的匹配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混凝土泵送系统的布置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
图3是图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的布置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主视示意图,其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
图6是图5所示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的布置结构框图。
本实用新型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底盘;        2副车架;
3第一泵送阀组;    4第二泵送阀组;
5油箱;            6第一发动机;
7高低压切换阀;    8主油缸;
9水箱;            10混凝土输送缸;
11分配油路阀组;   12摆动油缸;
13料斗;           14第二发动机;
15第一电机;       16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主要以混凝土泵送系统为例进行描述,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泵送系统适应性地称为“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泵送单元”也具体化为混凝土泵。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然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可以适用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液压系统驱动以泵送流体物料的各种泵送单元,这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尽管图2至图7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该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主要通过在车辆底盘1上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而形成,从功能实现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双安装到车辆底盘1上构成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主要是为了增加机动性,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可以构成为独立的产品,例如所述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可以固定安装在施工现场,从而构成固定式混凝土泵送设备。
因此,以下首先参照图2至图7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在描述过程中,对于现有技术中公知的部件或连接结构将省略描述或仅简略描述。
参见图2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包括混凝土泵、该混凝土泵的液压控制系统以及动力装置,其中,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驱动第一油泵装置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用于驱动第二油泵装置的第二动力装置,例如,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经由相应的减速装置连接与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的输入轴,并且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类型的动力装置并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例如,在图2至图4所示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为第一发动机6和第二发动机14(例如柴油机或汽油机);在图5至图7所示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为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6。
与现有技术中借用车辆底盘发动机动力的结构形式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设置有专用于驱动第一油泵装置的第一动力装置和专用于驱动第二油泵装置的第二动力装置,并且该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类型的动力装置(例如发动机或电机)并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这种专用的动力装置具有足够的额定输出功率,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混凝土泵的驱动动力源。这样,当需要将混凝土向超高层建筑泵送时,通过使得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同时驱动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从而能够提供足够的泵送出口压力,增大泵送方量。同时,当泵送的高度或距离不是较大时,可以通过使得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中仅一者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方便地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节。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类型的动力装置(例如发动机或电机)并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当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同时工作时,其功率变化基本是一致的,其显著地改善了泵送功率的匹配和调节。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优选方式下,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类型的动力装置且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所述“同种类型”代表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属于相同类型的动力装置,例如同为柴油机、汽油机、电机、甲烷内燃机等,这确保了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在同一变化负载下功率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从而便于功率匹配和调节。
正如在上文所述,混凝土泵的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常规的,简略而言,混凝土泵包括主油缸8和混凝土输送缸10,混凝土输送缸10内设置有混凝土输送活塞,所述主油缸的活塞杆的端部连接到所述混凝土输送活塞上,从而通过主油缸8的活塞杆的伸缩来驱动混凝土输送活塞往复运动,所述混凝土输送缸的料口端设置有分配阀(典型地为S形分配阀)和料斗13,通过分配阀的切换,使得混凝土输送缸的料口选择性地与料斗13或混凝土输送管道连通,所述分配阀的切换操作由摆动油缸12驱动。此外,混凝土泵一般还包括用于供应冷却水的水箱9等。混凝土泵的主油缸8和摆动油缸12通过混凝土泵的液压控制系统进行驱动,该液压控制系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混凝土泵的液压控制系统,例如CN2931846Y中的车载式混凝土输送泵所采用的液压控制系统,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泵送功能的实现。当然,为了更加方便地进行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的液压控制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改进之处,以下进行相对详细的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将简略描述一些简单变型方式。
具体地,参见图2至图7,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分别包括构成为双联泵的主油泵和副油泵,优选地,各个副油泵优选地采用恒压泵,其中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经由液压控制系统中的主油缸控制回路连接于所述主油缸8,这样在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同时工作时,该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主油泵泵出的液压油在所述主油缸控制回路中合流,从而集中供应到主油缸。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地,各个主油泵和恒压泵的输入油口与油箱5连通。另外,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恒压泵的输出油口经由液压控制系统中的摆动油缸控制回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称为“分配油路”)连接于所述摆动油缸12,同样地,在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同时工作时,该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恒压泵泵出的液压油在所述摆动油缸控制回路中合流,从而集中供应到摆动油缸。在这种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的优选结构中,所述主油泵和恒压泵通过相对独立的液压控制回路控制主油缸8和摆动油缸12,也就是说,主油泵8和摆动油缸12具有各自的供油液压泵,并且为了增强摆动油缸驱动分配阀的动作稳定性,摆动油缸12的供油液压泵采用恒压泵(有关恒压泵在工程机械中已经广泛采用,在此不再赘述),这样能够显著地改善主油缸和摆动油缸工作的稳定性,避免不同油路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相互影响。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分别包括主油泵和恒压泵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形式,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也可以各自仅包括一个液压泵,在此情形下仅需将各个液压泵的输出油路分流供应到上述主油缸控制回路和摆动油缸控制回路中即可。另外,所述主油缸控制回路和摆动油缸控制回路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泵的液压控制系统中常规的主油缸控制回路和摆动油缸控制回路,其主要包括主油缸的伸缩控制油路以实现主油缸的伸缩控制和摆动油缸的伸缩控制油路以实现摆动油缸的驱动,但是通常也包括溢流油路等以实现溢流功能等。因此,所述主油缸控制回路中一般包括泵送阀组,该泵送阀组主要包括换向阀(例如电液换向阀)以及溢流阀等;所述摆动油缸控制回路中一般包括分配油路阀组,该分配油路阀组主要包括换向阀、溢流阀、背压阀等。相关阀门的具体连接形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熟知的,对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参见图4或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中,上述主油缸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泵送阀组3、第二泵送阀组4和高低压切换阀7,其中所述第一油泵装置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连接于第一泵送阀组3,所述第二油泵装置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连接于第二泵送阀组4,所述第一泵送阀组3和第二泵送阀组4分别包括换向阀,各个所述换向阀分别通过液压管路经由所述高低压切换阀7连接于所述主油缸8。显然地,与常规的用于液压缸伸缩控制的换向阀相同,该换向阀一般可以为三位四通换向阀(例如电液换向阀等),另外,公知地,各个换向阀的其中一个油口需要与油箱5连通以实现换向回油,对此无需赘述。就高低压切换阀7而言,其是混凝土泵的液压控制系统中常用的阀门,主要用于高低压切换,例如CN2646448Y、CN200940709Y、CN201568278U等中公开的高低压切换阀。这种优选结构的优点在于,第一油泵装置的主油泵和第二油泵装置的主油泵各自通过第一泵送阀组3和第二泵送阀组4经由高低压切换阀7组成相对独立的主油缸伸缩控制油路,在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同时工作时,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主油泵泵出的液压油在高低压切换阀7中合流从而集中向主油缸8供油,而根据施工需要仅通过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中的一者工作时,相应地通过第一泵送阀组3或第二泵送阀组4的控制,其同样能够独立地实现主油缸的伸缩控制。
此外,典型地,所述第一泵送阀组3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泵装置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油箱5之间的溢流阀,并且所述第二泵送阀组4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油泵装置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所述油箱5之间的溢流阀,这主要用于实现各个主油泵的输出油口的过压溢流保护。
另外,参见图4或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中,上述摆动油缸控制回路包括分配油路阀组,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分别通过液压管路经由所述分配油路阀组中的换向阀连接于所述摆动油缸12。与上述主油缸的换向伸缩控制类似,该换向阀一般可以为三位四通换向阀。这种通过换向阀驱动摆动油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比较常用,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输出的液压油在进入换向阀之前,可以通过三通管或合流阀块进行合流。另外,所述分配油路阀组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泵装置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油箱之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油泵装置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溢流阀,以用于实现过压溢流。另外,所述摆动油缸控制回路中通常还包括背压阀、蓄能器、卸荷换向阀等,这与常规技术类似,对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上述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安装在车辆底盘1上,从而构成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一般而言,车辆底盘1包括固定在底架上部的副车架2,所述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中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安装在副车架2上,而混凝土泵的组成部件,例如主油缸8、摆动油缸12、分配阀等则安装在所述底架上,液压控制系统的相应阀门以及液压管路则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进行布置。优选地,就上述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的组成部件而言,所述混凝土泵布置车辆底盘1的纵向中部区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油箱5布置在混凝土泵的前方,并且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布置在所述车辆底盘的左右两侧,从而将所述混凝土泵布置在该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之间。这种整车布置形式不仅紧凑实用,而且能够使得车辆底盘1的承载更加合理。
由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混凝土泵送系统及其车载式混凝土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专用的动力装置具有两套,不但任一套单动力装置能够直接对混凝土泵进行驱动,实现泵送,而且双动力装置可以同时工作,对混凝土泵进行同时驱动,从而,这两套动力装置(即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单独工作向混凝土泵的主油缸供液压油或联合工作向主油缸共同供应液压油,以实现在超高压泵送的同时保持大方量泵送,从而能够保证施工的稳定性,满足施工需要,且具有施工作业时间长、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在实际工况下,这种设计避免了在浇筑高层建筑时功率不足,而在浇筑低层建筑是却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功率浪费严重的缺点。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整机布局更加合理,使得车辆底盘的承载更加合理,有利于提高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也就是说,由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类型的动力装置并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这种专用的动力装置具有足够的额定输出功率,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混凝土泵的驱动动力源。这样,当需要将混凝土向超高层建筑泵送时,通过使得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同时驱动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能够提供足够的泵送出口压力,增大泵送方量。同时,当泵送的高度或距离不是较大时,可以通过使得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中仅一者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方便地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节。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类型的动力装置并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当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同时工作时,其功率变化基本是一致的,显著地改善了泵送功率的匹配和调节。尽管以上仅是以混凝土泵送系统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适用于泵送其它流体物料(例如泥浆、石油等)的泵送单元时,其同样具有上述优点。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双动力泵送系统,包括泵送单元、该泵送单元的液压控制系统以及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油泵装置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油泵装置的第二动力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同种类型的动力装置并具有相同的额定输出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为第一发动机(6)和第二发动机(14);或者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为第一电机(15)和第二电机(16)。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动力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单元为混凝土泵送单元,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分别包括构成为双联泵的主油泵和副油泵,其中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经由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主油缸控制回路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泵送单元的主油缸(8),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经由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摆动油缸控制回路连接于所述混凝土泵送单元的摆动油缸(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动力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副油泵分别为恒压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动力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缸控制回路包括第一泵送阀组(3)、第二泵送阀组(4)和高低压切换阀(7), 其中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泵送阀组(3)和第二泵送阀组(4),所述第一泵送阀组(3)和第二泵送阀组(4)分别包括换向阀,各个所述换向阀分别通过液压管路经由所述高低压切换阀(7)连接于所述主油缸(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动力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送阀组(3)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泵装置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油箱(5)之间的溢流阀,并且所述第二泵送阀组(4)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油泵装置的主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所述油箱(5)之间的溢流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动力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油缸控制回路包括分配油路阀组,所述第一油泵装置和第二油泵装置各自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分别通过液压管路经由所述分配油路阀组中的换向阀连接于所述摆动油缸(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动力泵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油路阀组还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油泵装置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油箱(5)之间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油泵装置的副油泵的输出油口与所述油箱(5)之间的溢流阀。
10.车载式泵送设备,包括车辆底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1)上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动力泵送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式泵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送单元布置所述车辆底盘(1)的纵向中部区域,所述液压控制系统的油箱(5)布置在所述泵送单元的前方,并且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分别布 置在所述车辆底盘的左右两侧以使得所述泵送单元位于该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载式泵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1)包括固定在底架上部的副车架(2),所述双动力泵送系统中的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安装在所述副车架(2)上,所述泵送单元安装在所述底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式泵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底盘为具有前、后车桥的二桥式车辆底盘。 
CN 201220381033 2012-08-02 2012-08-02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90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81033 CN202690350U (zh) 2012-08-02 2012-08-02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381033 CN202690350U (zh) 2012-08-02 2012-08-02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90350U true CN202690350U (zh) 2013-01-23

Family

ID=4754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381033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90350U (zh) 2012-08-02 2012-08-02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9035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7502A (zh) * 2012-08-02 2012-11-0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CN103225404A (zh) * 2013-02-25 2013-07-31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泵送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7502A (zh) * 2012-08-02 2012-11-07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CN102767502B (zh) * 2012-08-02 2015-09-02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CN103225404A (zh) * 2013-02-25 2013-07-31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泵送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25404B (zh) * 2013-02-25 2016-02-10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泵送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7502B (zh)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CN101845837A (zh) 用于液压挖掘机的驱动器
CN102606472A (zh) 一种泵送系统的分配阀、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12738265U (zh) 农用拖拉机悬挂机构和转向机构的独立供油系统
CN202690350U (zh)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CN102859081A (zh) 泵抽吸填装系统
CN205371124U (zh) 一种混凝土输送泵液压系统
CN102777446B (zh) 一种油水转换变量乳化液泵站
CN105275899B (zh) 一种混凝土泵送设备液压系统及混凝土泵送设备
CN104405134B (zh) 车载式混凝土泵送设备的动力系统及动力控制方法
CN202182001U (zh) 一种多功能混凝土输送泵
KR102054027B1 (ko) 이동식 콘크리트 펌프 및 상기 이동식 콘크리트 펌프를 운송 상태에서 사용하기 위한 방법
CN201031346Y (zh) 液压压路机的三位一体液压系统
CN104712594A (zh) 一种涂料增压装置
CN203948359U (zh) 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与工程机械
CN102587445A (zh) 一种带有再生节能的负荷传感流量控制液压系统
CN202732552U (zh) 一种油水转换变量乳化液泵站
CN202182002U (zh) 一种砂浆和细石混凝土输送装置
CN204827829U (zh) 高压柱塞泵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647808Y (zh) 一种拖式混凝土输送泵
CN102619743B (zh) 一种分配阀、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09586824U (zh) 一种盾构掘进机双活塞杆对称液压油缸串联连接推进系统
CN203067371U (zh) 一种双介质动力转换装置
CN201801905U (zh) 一种小型液压挖掘机斗杆合流系统
CN205130934U (zh) 车载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02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