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0934U - 车载泵 - Google Patents

车载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30934U
CN205130934U CN201520985067.5U CN201520985067U CN205130934U CN 205130934 U CN205130934 U CN 205130934U CN 201520985067 U CN201520985067 U CN 201520985067U CN 205130934 U CN205130934 U CN 205130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uth
gear box
pumping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850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志伟
严若胜
卓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Road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Roa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Road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Roa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850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30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30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30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rives, Propulsion Controls, And Safet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泵,包括:车体底盘、输出切换装置、液压系统、泵送系统和控制系统,车体底盘上设置有发动机,发动机至少具有两条功率曲线;输出切换装置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输入端与发动机连接,第一输出端与车体底盘的驱动单元连接,输入端的动力可选择地传递给第一输出端或第二输出端;液压系统包括油泵,第二输出端与油泵驱动连接;泵送系统包括主油缸和由主油缸驱动的输送缸,油泵通过管路与泵送系统的主油缸连接;控制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发动机按照其中某条功率曲线运转。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泵省去了上装动力,不但泵送功率大、动力强、效率高,而且降低了产品的设备成本和节省了产品的安装空间。

Description

车载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泵。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车载泵按泵送动力分主要有两种类型:上装动力型车载泵和双动力型车载泵,这两种类型的车载泵都需要在车体底盘上装备一个独立的发动机用于泵送。其中,上装动力型车载泵采用的是常规型车载泵,其底盘发动机用于行驶,这就需要在车体底盘上装备一个发动机专门用于泵送提高了产品成本;双动力型车载泵的上装发动机用于泵送,其底盘发动机除用于行驶外还可通过加装取力器带动油泵用于泵送,一般为柴电双动力,而且底盘动力小,整体泵送效率低。
因此,提出一种不需要上装动力,而且泵送功率大、动力强、效率高的车载泵就显得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泵,不需要上装动力,泵送功率大、动力强、效率高,可降低产品的设备成本和节省产品的安装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泵,包括:车体底盘,所述车体底盘上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至少具有两条功率曲线;输出切换装置,所述输出切换装置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车体底盘的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输入端的动力可选择地传递给所述第一输出端或第二输出端;液压系统,包括油泵,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油泵传动连接;泵送系统,包括主油缸和由所述主油缸驱动的输送缸,所述油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泵送系统的主油缸连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车载泵的工况状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反馈的工况状态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按照预定的功率曲线运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通过将在车体底盘上的发动机与液压系统中的油泵之间设置输出切换装置,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入端与发动机联接,输出切换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与车体底盘的驱动单元连接,用于驱动车体,输出切换装置的第二输出端与油泵联接,油泵再通过管路与泵送系统的主油缸连接;其中,发动机具有至少两条功率曲线,发动机输出行驶动力时按照输出功率较小的功率曲线运转;在施工时,需要较大的动力,此时,发动机按照输出功率较大的功率曲线运转,输出切换装置可将发动机的动力切换至油泵,使油泵带动泵送系统的主油缸工作,其功率更大、动力更强、效率高,而且省去了上装动力,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节省了用于上装动力的安装空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泵传动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输出切换装置为变速箱,所述输入端为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出端为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变速箱的取力输出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输出切换装置可以直接选用变速箱,变速箱所具有的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和取力输出轴分别作为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具有以上结构的变速箱可直接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切换至车体的驱动单元或油泵,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泵的动力输出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变速箱上设置有取力器,所述取力器传动连接在所述取力输出轴与所述油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取力器的一端与变速箱的取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油泵传动连接,可使车载泵通过其原有的发动机带动油泵运转,不需要上装发动机为油泵提供动力,相对于一般的上装动力车载泵,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泵通过取力器简化了泵送动力输出结构,并极大地降低了车载泵的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和取力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离合装置,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通过所述离合装置可选择地与所述动力输出轴或取力输出轴驱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离合装置可以控制发动机通过输出轴或取力输出轴输出动力,进而将动力用于行驶或泵送,提高了原有发动机的利用率,省去了一般的车载泵的上装动力设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变速箱,所述输出切换装置为分动箱,所述分动箱具有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变速箱与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输出切换装置可选为分动箱,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入端即为分动箱的输入端,分动箱还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动箱的第一输出端与输出轴传动连接,分动箱的第二输出端与油泵传动连接,分动箱具有传动切换功能,分动箱将输入轴传递的动力切换至第一输出端时,动力传递至输出轴,实现行驶功能,分动箱将输入轴传递的动力切换至第二输出端时,动力传递至油泵,使油泵驱动泵送系统实现泵送工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工况状态信号包括行驶状态信号和泵送状态信号,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行驶状态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按照第一功率曲线运转,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泵送状态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按照第二功率曲线运转,所述发动机按第一功率曲线运转时的输出功率小于按第二功率曲线运转时的输出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控制系统的检测单元所能检测到的工况状态信号包括行驶状态信号和泵送状态信号,车载泵的行驶功率较低,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根据行驶状态信号控制发动机按照第一功率曲线运转,此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较低;车载泵的泵送功率较高,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根据泵送状态信号控制发动机安照第二功率曲线运转,此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较高,相对一般的双动力车载泵,其泵送功能更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输出切换装置的传动连接状态,并根据所述输出切换装置的传动连接状态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相应的工况状态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检测单元检测到输出切换装置的传动连接状态后,会根据输出切换装置的传动连接状态向控制单元发送相应的行驶状态信号或泵送状态信号,使控制单元根据行驶状态信号或泵送状态信号控制发动机选择相应的输出功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还设置有泵送/行驶切换开关,所述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包括泵送模式和行驶模式,当切换为行驶模式,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输出切换装置将所述输入端的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输出端;当切换为泵送模式,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输出切换装置将所述输入端的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二输出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可以切换至泵送模式或行驶模式,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切换至行驶模式时,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入端的动力传递给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将动力传递给车体底盘的驱动单元,实现车载泵的行驶功能;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切换至泵送模式时,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入端的动力传递给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将动力传递给泵送系统中的油泵,实现车载泵的泵送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泵送/行驶切换开关的切换状态,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泵送/行驶切换开关的切换状态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相应的工况状态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检测单元直接检测泵送/行驶切换开关的切换状态,如果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切换至泵送模式,检测单元就会向控制单元发送泵送状态信号,控制单元收到泵送状态信号后将控制发动机按照相应的第二功率曲线运转,如果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切换至行驶模式,检测单元就会向控制单元发送行驶状态信号,控制单元收到行驶状态信号后将控制发动机按照相应的第一功率曲线运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还包括液压油箱、水箱、操作台及风冷器,所述车体底盘还包括车架,所述泵送系统设置于所述车架中间,所述液压油箱、水箱、操作台及风冷器位于所述车架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车体底盘上还设置有车架,泵送系统设置在车架的中间区域,车架的上面设置有液压油箱、水箱、操作台和风冷器等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泵的车架上的设备分布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车载泵的一个实施例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车体底盘,2油泵,3泵送系统,4分动箱,5车架,6液压油箱,7水箱,8操作台,9风冷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泵传动系统,
包括:车体底盘1,所述车体底盘1上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至少具有两条功率曲线;输出切换装置,所述输出切换装置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车体底盘1的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输入端的动力可选择地传递给所述第一输出端或第二输出端;液压系统,包括油泵2,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油泵2传动连接;泵送系统3,包括主油缸和由所述主油缸驱动的输送缸,所述油泵2通过管路与所述泵送系统3的主油缸连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车载泵的工况状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反馈的工况状态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按照预定的功率曲线运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载泵,通过将在车体底盘1上的发动机与液压系统中的油泵2之间设置输出切换装置,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入端与发动机传动连接,输出切换装置的第一输出端与车体底盘1的驱动单元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车体,输出切换装置的第二输出端与油泵2传动连接,油泵2再通过管路与泵送系统3的主油缸连接;其中,发动机具有至少两条功率曲线,发动机输出行驶动力时按照输出功率较小的功率曲线运转;在施工时,需要较大的动力,此时,发动机按照输出功率较大的功率曲线运转,输出切换装置可将发动机的动力切换至油泵2,使油泵2带动泵送系统3的主油缸工作,其功率更大、动力更强、效率高,而且省去了上装动力,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节省了用于上装动力的安装空间。
当车载泵需要行驶时,操作人员按下“泵送/行驶”切换开关中的“行驶”开关,此时,车载泵的输出切换装置切换输出端的传动连接,使发动机输出行驶动力,车载泵识别到行驶工况后,自动调节发动机按照输出功率较小的功率曲线运转,使行驶更省油,此时油泵2无动力输入,不工作;当车载泵需要泵送时,操作人员按下“泵送/行驶”切换开关中的“泵送”开关,此时,车载泵的输出切换装置切换输出端的传动连接,使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油泵2,使油泵2带动泵送系统3工作,车载泵识别到泵送工况后,自动调节发动机按照较大的功率曲线运转,此时发动机功率大、动力强,泵送系统3工作效率高。相对现有的车载泵,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泵传动系统省去了车载泵的上装动力,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节省了用于上装动力的安装空间,使车载泵的车架5上空间比较充足,便于油泵2的维修和维护,也可以在车架5上装载更多的物料。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泵传动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输出切换装置为变速箱,所述输入端为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出端为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变速箱的取力输出轴。
在该实施例中,输出切换装置可以直接选用变速箱,变速箱所具有的输入轴、动力输出轴和取力输出轴分别作为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具有以上结构的变速箱可直接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切换至车体底盘1的驱动单元或油泵2,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泵的动力输出结构。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速箱上设置有取力器,所述取力器传动连接在所述取力输出轴与所述油泵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取力器的一端与变速箱的取力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油泵2传动连接,可使车载泵通过其原有的发动机带动油泵2运转,不需要上装发动机为油泵2提供动力,相对于一般的上装动力车载泵,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泵通过取力器简化了动力输出结构,并极大地降低了车载泵的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和取力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离合装置,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通过所述离合装置可选择地与所述动力输出轴或取力输出轴传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离合装置可以控制发动机通过输出轴或取力输出轴输出动力,进而将动力用于行驶或泵送,提高了原有发动机的利用率,省去了一般的车载泵的上装动力设备。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变速箱,所述输出切换装置为分动箱4,所述分动箱4具有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变速箱与所述发动机传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输出切换装置可选为分动箱4,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入端即为分动箱4的输入端,分动箱4还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动箱4的第一输出端与输出轴传动连接,分动箱4的第二输出端与油泵2传动连接,分动箱4具有传动切换功能,分动箱4将输入轴传递的动力切换至第一输出端时,动力传递至输出轴,实现行驶功能,分动箱4将输入轴传递的动力切换至第二输出端时,动力传递至油泵2,使油泵2驱动泵送系统实现泵送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况状态信号包括行驶状态信号和泵送状态信号,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行驶状态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按照第一功率曲线运转,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泵送状态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按照第二功率曲线运转,所述发动机按第一功率曲线运转时的输出功率小于按第二功率曲线运转时的输出功率。
在该实施例中,控制系统的检测单元所能检测到的工况状态信号包括行驶状态信号和泵送状态信号,车载泵的行驶功率较低,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根据行驶状态信号控制发动机按照第一功率曲线运转,此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较低;车载泵的泵送功率较高,控制系统的控制单元根据泵送状态信号控制发动机安照第二功率曲线运转,此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较高,相对一般的双动力车载泵,其泵送功能更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输出切换装置的传动连接状态,并根据所述输出切换装置的传动连接状态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相应的工况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单元检测到输出切换装置的传动连接状态后,会根据输出切换装置的传动连接状态向控制单元发送相应的行驶状态信号或泵送状态信号,使控制单元根据行驶状态信号或泵送状态信号控制发动机选择相应的输出功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还设置有泵送/行驶切换开关,所述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包括泵送模式和行驶模式,当切换为行驶模式,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输出切换装置将所述输入端的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输出端;当切换为泵送模式,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输出切换装置将所述输入端的动力传递给第二输出端。
在该实施例中,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可以切换至泵送模式或行驶模式,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切换至行驶模式时,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入端的动力传递给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将动力传递给车体底盘1的驱动单元,实现车载泵的行驶功能;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切换至泵送模式时,输出切换装置的输入端的动力传递给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将动力传递给泵送系统中的油泵2,实现车载泵的泵送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泵送/行驶切换开关的切换状态,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泵送/行驶切换开关的切换状态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相应的工况状态信号。
在该实施例中,检测单元直接检测泵送/行驶切换开关的切换状态,如果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切换至泵送模式,检测单元就会向控制单元发送泵送状态信号,控制单元收到泵送状态信号后将控制发动机按照相应的第二功率曲线运转,如果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切换至行驶模式,检测单元就会向控制单元发送行驶状态信号,控制单元收到行驶状态信号后将控制发动机按照相应的第一功率曲线运转。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液压油箱6、水箱7、操作台8及风冷器9,所述车体底盘1还包括车架5,所述泵送系统设置于所述车架5中间,所述液压油箱6、水箱7、操作台8及风冷器9位于所述车架5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车体底盘1上还设置有车架5,泵送系统3设置在车架5的中间区域,车架5的上面设置有液压油箱6、水箱7、操作台8和风冷器9等必要设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联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联接”可以是传动连接,也可以是动力连接;可以是直接传动连接或动力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传动件间接传动连接或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底盘,所述车体底盘上设置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至少具有两条功率曲线;
输出切换装置,所述输出切换装置具有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车体底盘的驱动单元连接,所述输入端的动力可选择地传递给所述第一输出端或第二输出端;
液压系统,包括油泵,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油泵驱动连接;
泵送系统,包括主油缸和由所述主油缸驱动的输送缸,所述油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泵送系统的主油缸连接;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车载泵的工况状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单元反馈的工况状态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按照预定的功率曲线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泵,其特征在于,输出切换装置为变速箱,所述输入端为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所述第一输出端为所述变速箱的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变速箱的取力输出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上设置有取力器,所述取力器传动连接在所述取力输出轴与所述油泵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与所述动力输出轴和取力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离合装置,所述变速箱的输入轴通过所述离合装置可选择地与所述动力输出轴或取力输出轴驱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变速箱,所述输出切换装置为分动箱,所述分动箱具有所述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通过所述变速箱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况状态信号包括行驶状态信号和泵送状态信号,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行驶状态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按照第一功率曲线运转,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泵送状态信号控制所述发动机按照第二功率曲线运转,所述发动机按第一功率曲线运转时的输出功率小于按第二功率曲线运转时的输出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输出切换装置的连接状态,并根据所述输出切换装置的连接状态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相应的工况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设置有泵送/行驶切换开关,所述泵送/行驶切换开关包括泵送模式和行驶模式,当切换为行驶模式,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输出切换装置将所述输入端的动力传递给所述第一输出端;当切换为泵送模式,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输出切换装置将所述输入端的动力传递给第二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泵送/行驶切换开关的切换状态,并用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泵送/行驶切换开关的切换状态向所述控制单元发送的工况状态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油箱、水箱、操作台及风冷器,所述车体底盘还包括车架,所述泵送系统设置于所述车架中间,所述液压油箱、水箱、操作台及风冷器位于所述车架的上方。
CN201520985067.5U 2015-12-01 2015-12-01 车载泵 Active CN205130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5067.5U CN205130934U (zh) 2015-12-01 2015-12-01 车载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5067.5U CN205130934U (zh) 2015-12-01 2015-12-01 车载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30934U true CN205130934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16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85067.5U Active CN205130934U (zh) 2015-12-01 2015-12-01 车载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309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0088A (zh) * 2015-12-01 2016-04-13 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车载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0088A (zh) * 2015-12-01 2016-04-13 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车载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11905U (zh) 一种双泵合流压缩式垃圾车
CN101899808A (zh) 铺路机及方法
CN204900045U (zh) 卡车
CN202609873U (zh) 油电混合动力堆高机
CN201942341U (zh) 铁路散货车辆平车机
CN107554290A (zh) 一种单发动机驱动液压系统的清洗车
CN206383946U (zh) 用于车辆的真空助力系统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05130934U (zh) 车载泵
CN108437775B (zh) 一种并联型油电混合动力拖式混凝土泵
CN202319905U (zh) 工程机械的双动力驱动装置
CN102767502A (zh) 双动力泵送系统以及车载式泵送设备
CN204309600U (zh) 一种单发动机的起重机及其动力传动装置
CN205523660U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清洗机器人的四驱底盘总成
CN102826056B (zh) 汽车起重机及其驱动系统
CN104669997B (zh) 一种环卫车动力系统和动力控制方法
CN201694038U (zh) 新型双动力内燃牵引机车
CN108583268B (zh) 一种并联型油电混合动力臂架式混凝土泵车
CN207388871U (zh) 一种单发动机驱动液压系统的清洗车
CN101797885A (zh) 带分动箱的集装箱升降平台车双动力装置
CN105480088A (zh) 车载泵
CN105035100A (zh) 液力传动起重轨道车
CN204802062U (zh) 船的驱动系统
CN203419125U (zh) 公铁车用空压机制动系统
CN104057823B (zh) 一种单发动机的起重机及其动力传动装置
CN102729836A (zh) 一种双电源温室遥控电动拖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