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94627U -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94627U
CN202294627U CN2011202159137U CN201120215913U CN202294627U CN 202294627 U CN202294627 U CN 202294627U CN 2011202159137 U CN2011202159137 U CN 2011202159137U CN 201120215913 U CN201120215913 U CN 201120215913U CN 202294627 U CN202294627 U CN 202294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vehicle
parts
spoiler
shock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159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铃木慎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94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946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利用左右一对保险杠托架部件,安装用于提高刚性的缓冲装置,从而利用保险杠部件周边的构成部件,不需要防尘部件。其具有:保险杠主体(11),其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以及保险杠导流罩部件(12),其覆盖保险杠主体(11)。并且,通过从车体侧凸出设置且在车宽方向上左右成对设置的构造,而设置对保险杠主体(11)进行支撑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在左右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之间连结减震器装置(13),其使相对距离可变的一端部(14a)及另一端部(15a)安装在各上表面部(8c)上。

Description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提高汽车车体刚性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背景技术
当前,在车辆的前部设置用于缓和冲击负载的输入的保险杠。 
如上所述的保险杠,利用从车体凸出设置的车宽方向的左右一对保险杠托架部件,支撑长条状的保险杠主体。 
沿该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保险杠主体的表面侧利用树脂制的保险杠导流罩部件覆盖。 
另外,还已知下述技术,在将前侧及后侧的悬挂构件安装于车体上的安装用螺栓之间连结缓冲装置,以减少振动(参照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5534号 
发明内容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如果为了提高相对于车体扭转等变形的车体刚性,将吸震器装置等缓冲装置设置在车外侧,则为了应对滑动部的防尘、防雨而需要保护罩,存在部件个数增加的问题。 
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通过利用左右一对保险杠托架部件,安装用于提高刚性的缓冲装置,从而可以利用保险杠部件周边的构成部件,不需要防尘部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保险杠主体、以及覆盖该保险杠主体的保险杠导流罩部件。 
并且,采用以下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即,设置保险杠托架部件,其通过从车体侧凸出设置且在车宽方向上左右成对地设置,从而对所述保险杠主体进行支撑。 
具有缓冲装置,其横跨所述左右保险杠托架部件之间而设置,对由行驶时的车体扭转导致的保险杠托架间的距离变化进行吸收。 
所述缓冲装置由空气引导部件覆盖,该空气引导部件对朝向车辆后方的空气进行整流。 
所述缓冲装置的端部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托架部件的上表面部处。 
所述缓冲装置与设置在所述空气引导部件上的卡合凹部卡合,以抑制向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该空气引导部件位于所述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托架部件之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横跨从车体侧凸出设置的所述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托架部件而设置的缓冲装置,吸收由行驶时的车体扭转导致的保险杠托架间的距离变化。 
如上所述,通过所述缓冲装置与所述左右一对保险杠托架部件连结,可以提高车体刚性,并且,该缓冲装置由所述保险杠导流罩部件等覆盖,防尘性能、防雨性能良好,从而可以不需要现有技术所必需的保护罩部件等防尘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说明整体结构的车辆前部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说明在支撑保险杠主体的左右一对保险杠托架部件之间连结有缓冲装置的结构的要部斜视图。 
图3是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说明在车辆前部的右侧保险杠托架附近的构成的放大斜视图。 
图4是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说明在车辆前部的左侧保险杠托架附近的结构的放大斜视图。 
图5是从前侧观察使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的车辆的主视图。 
图6是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说明从侧面观察车辆前部的保险杠附近的侧视图。 
图7是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沿图5中A-A线的位置处的剖面图。 
图8是相比于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使用的低速作用型缓冲装置、和在通常的悬架装置中使用的缓冲装置的曲线图。 
图9是在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从上方观察要部的示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首先,利用图1至图9,从整体结构开始进行说明,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的汽车1的前部2,配置有散热器芯支撑部件3。 
在该散热器芯支撑部件3上,左右成对地形成送风扇开口部3a,它们以圆形开口。 
在该送风扇开口部3a的左右两侧设有空气引导部件4,其将从安装在保险杠10上部的散热器护栅部件6等导入的空气向车辆后方整流。 
在该空气引导部件4上连续设置朝向车辆前后方向以长孔状延伸的引导槽部4a,并形成使上侧开放的凹状的卡合凹部4b。 
另外,从所述前部2的车体侧前面部,朝向车辆前方凸出设置左右一对的作为保险杠托架部件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 
在该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车体侧端面,一体形成固定凸缘部8b。 
另外,在该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与固定凸缘部8b相反侧的前端面侧,形成有安装所述保险杠10的保险杠加固安装面部8a。 
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10主要具有保险杠主体11、以及保险杠导流罩部件12。 
其中,所述保险杠主体11安装在所述保险杠加固安装面部8a上,主要具有长度方向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金属制的保险杠加固部11a、以及如图3所示的泡沫树脂制缓冲材料11b而构成。 
并且,在安装状态下,所述保险杠导流罩部件12固定在保险杠主体11上,利用该保险杠导流罩部件12,覆盖所述空气引导部件4、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以及保险杠主体1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左右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之间设有作为缓冲装置的减震器装置13。 
该减震器装置13主要具有油压缸体部14及活塞杆部15而构成,该活塞杆部15以可在插拔方向上滑动的状态插入该油压缸体部14内。 
其中,所述油压缸体部14的作为端部的一端部14a,经由大致L字状的安装支架部件16以及螺钉螺母部件16a,固定在所述右侧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上表面部8c上。 
另外,所述活塞杆部15的作为端部的另一端部15a,作为与滑动相对应而使其与所述一端部14a的相对距离可变的可动端部,经由大致L字状的安装支架部件16以及螺钉螺母部件16a,固定在所述左侧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上表面部8c上,从而构成为,横跨所述左右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而设置,对行驶时的车体扭转导致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行吸收。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使用的所述减震器装置13,使用在图8中实线所示的低速高衰减力发生型的缓冲装置,相比于图8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在一般车辆的悬架装置中使用的吸震器装置,从活塞杆部15的滑动速度为低速开始就产生高衰减力。 
并且,在车体的前部2处,在车宽方向上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所述减震器装置13,在组装时沿着位于所述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 内侧的所述空气引导部件4的引导槽部4a,向车辆后方安装而被引导。 
在该引导槽部4a的后端缘处,如图2所示,所述活塞杆部15及油压缸体部14向所述卡合凹部4b内下降,成为半卡合的状态,利用所述安装支架部件16以及螺钉螺母部件16a,抑制各一端部14a及另一端部15a从所述左右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上表面部8c上脱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所述保险杠导流罩部件12具有:保险杠上导流罩部12a,其位于所述减震器装置13的上方,对其进行覆盖;前表面部12b,其覆盖所述保险杠主体11;以及保险杠下导流罩部12c,其位于所述减震器装置13的下方,对其进行覆盖。 
并且,该保险杠导流罩部件12,在该前表面部12b及保险杠下导流罩部12c之间开口形成保险杠开口部12d,该保险杠开口部12d使车外的空气通过所述空气引导部件4之间,向所述散热器芯支撑部件3的送风扇开口部3a方向导入。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的作用效果。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在从所述汽车1的车体侧的前部2凸出设置的左右一对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之间,分别连接所述减震器装置13的两端部14a、15a。 
利用从该车体侧凸出设置的所述左右一对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之间连结的减震器装置13,与扭转和弯曲等车体的位移相对应,所述油压缸体部14的固定端部即端部14a、和以可向插拔方向滑动的状态插入所述油压缸体部14内的活塞杆部15的可动端部即端部15a之间的相对距离可变。 
伴随着该滑动移动,利用所述减震器装置13内部的油等进行能量吸收,对向所述车体施加的振动进行减振,从而吸收对所述车体的负载输入。 
如上所述,通过在所述左右一对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之间连结所述减震器装置13,从而可以提高车体刚性。 
并且,由于该实施方式的减震器装置13可以在低速时就产生高 衰减力,所以可以进一步高效率地提高车体刚性。 
另外,由于所述减震器装置13由所述保险杠导流罩部件12等覆盖,所以灰尘难以到达可滑动地向所述油压缸体部14内插入的活塞杆部15,可以形成良好的防尘性能、防雨性能。 
由此,可以不需要现有技术所需的保护罩部件等防尘部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所述保险杠导流罩部件12上的保险杠上导流罩部12a,位于所述减震器装置13的上方。 
本实施方式的减震器装置13,车宽方向的左右下表面侧利用所述左右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覆盖,另外,车辆前表面侧利用所述保险杠主体11以及保险杠导流罩部件12的前表面部12b覆盖。 
并且,由于该减震器装置13的上表面侧也由所述保险杠导流罩部件12的保险杠上导流罩部12a以及所述散热器护栅部件6等覆盖,所以不必设置在室内侧,或者利用保护罩部件等防尘部件覆盖,可以得到良好的防尘性能、以及防雨性能。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设置在所述左右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内侧的空气引导部件4,将油压缸体部14和活塞杆部15之间的滑动部分与由轮胎溅起的泥和粉尘等隔离开,所以防尘性能、防雨性能更加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压缸体部14的一端部14a经由大致L字状的安装支架部件16以及螺钉螺母部件16a,固定在所述右侧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上表面部8c上。 
并且,所述活塞杆部15的另一端部15a经由大致L字状的安装支架部件16以及螺钉螺母部件16a,固定在所述左侧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上表面部8c上。 
由此,即使一端部14a或者另一端部15a的固定被解除而脱离,保留在所述左右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中的某个上表面部8c上的可能性也较高,向车外下方脱落的可能性很小。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减震器装置13,以在朝向车辆后方形成于所述空气引导部件4上的引导槽部4a的最深部处,与所述卡合凹部4b卡合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左右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上表面部 8c上。 
由此,如图9所示,即使一端部14a或者另一端部15a的固定被解除而脱离,所述油压缸体部14以及活塞杆部15也保持与左右卡合凹部4b内卡合的状态,所述一端部14a或者另一端部15a不会向箭头所示的任意方向旋转。 
另外,形成所述左右卡合凹部4b的空气引导部件4之间,位于所述左右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内侧,即使减震器装置13的全长为缩短状态,也与上述卡合凹部4b卡合。 
由此,由于所述减震器装置13保持在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任一上表面部8c、或者卡合凹部4b内,抑制向车辆前后的移动,所以不会担心向车外下方脱落。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在本实用新型中包含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程度的设计变更。 
即,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利用具有油压缸体部14以及活塞杆部15的减震器装置作为车辆用保险杠构造的缓冲装置的技术,但不特别地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如气压等除了油以外的其他粘性流体、气体、或者液体等作为缓冲材料的各种能量吸收体,赋予任意的能量吸收特性,并不特别地限制形状、数量、以及缓冲装置的组合。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油压缸体部14的一端部14a以及所述活塞杆部15的另一端部15a,经由大致L字状的安装托架部件16以及螺钉螺母部件16a,固定在所述左右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各上表面部8c上,但不限定于此,例如,所述一端部14a以及另一端部15a也可以与相对的内侧面部之间、或者左右下表面部之间等的左右的前保险杠托架部件8的任意处连结,另外,也可以贯穿上表面以及内侧面、或者内侧面以及下表面等两个面,例如利用T字状的安装支架部件等连结,并不特别地限定安装方法、安装位置、数量以及在安装中使用的部件的材质等。 
工业实用性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了车辆用保险杠构造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示出在汽车的前侧保险杠附近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而进行说明,但并不特别地限于此,只要是由一对凸出设置的保险杠托架部件支撑的保险杠构造的车辆即可,例如,也可以在支撑后部保险杠的后部保险杠托架部件之间附近等的任意的汽车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中使用。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保险杠主体、以及覆盖该保险杠主体的保险杠导流罩部件,并且设置有保险杠托架部件,其通过从车体侧凸出设置且在车宽方向上左右成对设置,从而对所述保险杠主体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
具有缓冲装置,其横跨所述左右的保险杠托架部件而设置,吸收由行驶时的车体扭转导致的保险杠托架之间的距离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导流罩部件具有保险杠上导流罩部,所述保险杠上导流罩部位于所述缓冲装置的上方,对所述缓冲装置进行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装置由空气引导部件覆盖,该空气引导部件对朝向车辆后方的空气进行整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装置的端部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托架部件的上表面部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保险杠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装置与设置在所述空气引导部件上的卡合凹部卡合,以抑制向车辆前后方向的移动,该空气引导部件位于所述左右一对的保险杠托架部件之间。 
CN2011202159137U 2010-06-22 2011-06-22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9462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1504 2010-06-22
JP2010141504A JP4983964B2 (ja) 2010-06-22 2010-06-22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94627U true CN202294627U (zh) 2012-07-04

Family

ID=45537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1591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94627U (zh) 2010-06-22 2011-06-22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83964B2 (zh)
CN (1) CN2022946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802A (zh) * 2013-05-07 2014-11-12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6684A (ja) * 2003-09-26 2005-04-14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前部の導風構造
JP4865698B2 (ja) * 2005-02-24 2012-02-0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用補強装置
JP5248852B2 (ja) * 2007-12-27 2013-07-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車体用振動減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39802A (zh) * 2013-05-07 2014-11-12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前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83964B2 (ja) 2012-07-25
JP2012006422A (ja) 2012-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94627U (zh) 车辆用保险杠构造
CN102673699B (zh) 跨骑型车辆
CN111891224B (zh) 前机舱结构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03294056U (zh) 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
EP1264739B1 (en)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209454502U (zh) 一种客车用制冷空调固定支架装置
CN204161028U (zh) 车辆用悬架总成及车辆
KR20060012791A (ko) 하이브리드 타입 프론트 범퍼 빔의 구조
CN203358724U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202727963U (zh) 汽车水箱框架
CN204222574U (zh) 一种减振器上支架
CN201116092Y (zh) 一种油箱保护挡板
CN210174563U (zh) 一种汽车悬挂装置
CN203713471U (zh) 一种新型中小型汽车顶置式空调保护装置
CN204077802U (zh) 一种前横梁总成
JP2014034383A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CN201193058Y (zh) 全浮式驾驶室
CN2860968Y (zh) 翻转限位撑杆
CN201592688U (zh) 一种带有防撞减震装置的汽车
KR20150043855A (ko) 쿨링 덕트 구조
KR100716513B1 (ko) 차량의 범퍼 에어댐 구조
CN203020242U (zh) 一种汽车嵌套式吸能筒连接装置
KR101543396B1 (ko) 차량용 프론트엔드모듈
CN214450779U (zh) 一种新能汽车高强度底盘结构
CN204161284U (zh) 一种吸能式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