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89108U - 汽车拉杆总成 - Google Patents

汽车拉杆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89108U
CN202089108U CN2011201688665U CN201120168866U CN202089108U CN 202089108 U CN202089108 U CN 202089108U CN 2011201688665 U CN2011201688665 U CN 2011201688665U CN 201120168866 U CN201120168866 U CN 201120168866U CN 202089108 U CN202089108 U CN 202089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b
spherical shell
diameter
rod assembly
pul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688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根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ELIZHO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ELIZHO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ELIZHO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ELIZHONG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688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89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89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8910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拉杆总成,包括:拉杆、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其中:在拉杆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在拉杆上两个连接孔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均为贯穿拉杆的通孔,并且第一球壳一侧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一球头的直径,另一侧开口的直径小于第一球头的直径,并且底部设置有第一底盖;第二球壳一侧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二球头的直径,另一侧开口的直径小于第二球头的直径,并且底部设置有第一底盖;第一球头安装在第一球壳内,第二球头安装在第二球壳内。由于该汽车拉杆总成中的拉杆为一体成型结构,所以与现有的将分离的连接管和球壳固定成一体的拉杆相比,其结构强度较大,整体刚性较强,抗扭曲性能也较强。

Description

汽车拉杆总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拉杆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转向系统的拉杆总成,其拉杆通常包括连接管和固定在连接管两端的两个球壳,并且连接管和球壳之间通过螺纹、焊接或铆接等方式相固定。这种将相互分离的连接管和球壳相固定成一体的拉杆总成,其刚性偏低,抗扭曲性能弱,并且承载性能即抗侧倾能力较差。这种拉杆总成安装在车辆上后,当车辆高速行驶、急速转完或者路况较差时,拉杆总成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变形,甚至断裂,这将直接导致车辆操纵不稳定或无法进行操作,给安全驾驶带来重大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拉杆总成,该拉杆总成的连接管和两端的球壳采用一体式设计,以解决由相互分离的连接管和球壳相固定而成的现有拉杆总成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拉杆总成,包括:拉杆、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其中:
所述拉杆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所述拉杆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并且在两个连接孔之间的所述拉杆上设置有两个球壳,分别为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
所述第一球壳为贯穿所述拉杆的通孔,所述第一球壳一侧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球头的直径,另一侧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球头的直径,并且所述直径大于所述球头的直径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底盖;
所述第二球壳为贯穿所述拉杆的通孔,所述第二球壳一侧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球头的直径,另一侧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球头的直径,并且所述直径大于所述球头的直径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底盖;
所述第一球头安装在所述第一球壳内,所述第二球头安装在所述第二球壳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头为圆球头,在所述第一球头与所述球壳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并且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为支撑片或球碗,并且所述支撑片或球碗与第一球头相接触的面为凹面,所述凹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球头的外形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壳上设置有包覆所述第一球壳顶部的第一防尘罩,并且所述第一球头的柄穿过所述第一防尘罩。
优选地,所述第一球壳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防尘罩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并且所述第一防尘罩束缚在所述第一球头的柄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球头为柱状球头,所述第二球头与第二球壳内壁及第二底盖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支撑件,并且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第二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球壳上设置有包覆所述第二球壳顶部的第二防尘罩,并且所述第二球头的柄穿过所述第二防尘罩。
优选地,所述第二球壳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防尘罩固定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并且所述第二防尘罩束缚在所述第二球头的柄上。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汽车拉杆总成,包括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的拉杆和设置在拉杆上的两个球头,在拉杆上设置有两个球壳,并且两个球头分别卡在两个球壳中。由于该汽车拉杆总成中的拉杆为一体成型结构,所以与现有技术中将相互分离的连接管和球壳相固定成一体的拉杆相比,其结构强度较大,整体刚性较强,抗扭曲性能也较强,当使用到汽车中时,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易变形,所以可以解决现有的分离式拉杆总成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拉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球壳和第一球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球壳和第二球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拉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汽车拉杆总成包括:拉杆1、第一球头3和第二球头6,其中:拉杆1上设置有连个球壳:第一球壳4和第二球壳5,并且第一球头3安装在第一球壳4内部,第二球头6安装在第二球壳5内部。
拉杆1为一体成型结构,即拉杆1通体为一整体,拉杆1可以为整体锻造并加工而成。拉杆1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保证拉杆1的整体刚性强度。如图1或图2所示,在拉杆1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2,连接孔2的作用是将拉杆1与其他转向结构相固定。
在拉杆1上两个连接孔2之间还设置有两个球壳,两个球壳均为贯穿栏杆1的通孔,如图1或图2所示,两个球壳分别为第一球壳4和第二球壳5,其中:第一球壳4一侧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一球头3的直径,另一侧开口的直径小于第一球头3的直径,并且在第一球壳4直径较大的开口位置设置有第一底盖41。同样,第二球壳5一侧开口的直径大于第二球头3的直径,另一侧开口的直径小于第二球头6的直径,并且在第二球壳5直径较大的开口位置设置有第二底盖51。
如图3所示,第一球头3为圆形球头,第一球头3卡接在第一球壳4的内部,并且可以在第一球壳4内转动。在安装时,可以将第一球头3的柄31由第一球壳4上直径较大的开口穿入,并且将第一球头3的柄由第一球壳4上直径较小的开口穿出,即可以使得第一球头3卡在第一球壳4内。
为了防止第一球头3在转动时直接与第一球壳4相接触,从而造成球壳磨损。在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球壳4内还设置有第一支撑件43,图中,第一支撑件43为两个球碗,两个球碗将第一球头3夹在中间,这样在球头转动时,就可以避免第一球壳4磨损。第一支撑架43还可以只有一个,并且设置在第一球头3与第一底盖41之间即可。
另外,在第一底盖41与第一支撑件43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2,第一弹性件42的作用是将第一支撑件43顶起,使其于第一球头保持紧密接触,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第一球头3与第一支撑件43长期磨损而造成球头松框的问题。此外,为了防止灰尘落入第一球壳4中,在第一球壳4的顶部还设置有包覆第一球壳4的第一防尘罩45,第一球头3的柄31由第一防尘罩45中穿出,并且第一防尘罩45通过卡环46固定在第一球头4的第一卡槽44内,通过束环47束缚在第一球头3的柄31上,这样就可以防止灰尘落入第一球壳4中。
如图4所示,第二球头6为柱状球头,第二球头6卡接在第二球壳5的内部,并且可以在第二球壳5内转动。第二球头6的安装方法与第一球头3相同,并且第二球头3也卡在第二球壳5内。
为了防止第二球头6与第二球壳5相接触而导致球壳磨损。在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二球壳5内设置有第二支撑件53,第二支撑件53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设置在第二球壳5的内壁圆周上,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球壳5的底部,并且在第二支撑件53与第二底盖5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弹性件52,第二弹性件52的作用同样是防止由于磨损而导致第二球头6出现松框。另外,在第二球壳5上也设置有第二防尘罩55,第二防尘罩55通过第二卡环56固定在第二卡槽54内,并且通过第二束环57束缚在第二球头6的柄61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3和第二支撑件53的材料可以为耐磨强度的金属或者塑料。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52均可以为弹性片,也可以为弹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2和第二弹性件52优选为截锥螺旋弹簧。另外,第一防尘罩45和第二防尘罩55的材料可以为弹性材料,优选为橡胶。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汽车拉杆总成,包括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的拉杆和设置在拉杆上的两个球头,在拉杆上设置有两个球壳,并且两个球头分别卡在两个球壳中。由于该汽车拉杆总成中的拉杆为一体成型结构,所以与现有技术中将相互分离的连接管和球壳相固定成一体的拉杆相比,其结构强度较大,整体刚性较强,抗扭曲性能也较强,当使用到汽车中时,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易变形,所以可以解决现有的分离式拉杆总成所存在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杆、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其中:
所述拉杆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所述拉杆的两端端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孔,并且在两个连接孔之间的所述拉杆上设置有两个球壳,分别为第一球壳和第二球壳;
所述第一球壳为贯穿所述拉杆的通孔,所述第一球壳一侧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球头的直径,另一侧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球头的直径,并且所述直径大于所述球头的直径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底盖;
所述第二球壳为贯穿所述拉杆的通孔,所述第二球壳一侧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球头的直径,另一侧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球头的直径,并且所述直径大于所述球头的直径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底盖;
所述第一球头安装在所述第一球壳内,所述第二球头安装在所述第二球壳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头为圆球头,在所述第一球头与所述球壳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并且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一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支撑片或球碗,并且所述支撑片或球碗与第一球头相接触的面为凹面,所述凹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球头的外形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壳上设置有包覆所述第一球壳顶部的第一防尘罩,并且所述第一球头的柄穿过所述第一防尘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壳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防尘罩固定在所述第一卡槽内,并且所述第一防尘罩束缚在所述第一球头的柄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头为柱状球头,所述第二球头与第二球壳内壁及第二底盖之间均设置有第二支撑件,并且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与第二底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壳上设置有包覆所述第二球壳顶部的第二防尘罩,并且所述第二球头的柄穿过所述第二防尘罩。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球壳的外周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防尘罩固定在所述第二卡槽内,并且所述第二防尘罩束缚在所述第二球头的柄上。
CN2011201688665U 2011-05-24 2011-05-24 汽车拉杆总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9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88665U CN202089108U (zh) 2011-05-24 2011-05-24 汽车拉杆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88665U CN202089108U (zh) 2011-05-24 2011-05-24 汽车拉杆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89108U true CN202089108U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64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6886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9108U (zh) 2011-05-24 2011-05-24 汽车拉杆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891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3860B2 (en) Steering arm assembly, steering mechanism and multi-axle steering wheel type heavy duty vehicle
CN204846041U (zh) 用于枢转地支撑转向连杆组件的转向节的主销组件
CN202089108U (zh) 汽车拉杆总成
EP3653278A1 (en) Skateboard
CN208198577U (zh) 一种汽车转向横向拉杆总成
CN204161438U (zh) 一种汽车转向机护套
CN201275995Y (zh) 汽车摆臂衬套
CN206072264U (zh) 一种自动张紧轮总成
CN202091345U (zh) 汽车球头总成
CN211280532U (zh) 一种锥度式聚氨酯关节球销总成
CN200964997Y (zh) 一种汽车球头销
WO2012022333A3 (de) Lenkachse
CN209814094U (zh) 转向横拉杆、汽车悬架和汽车
CN201677926U (zh) 车用转向节
CN215204335U (zh) 一种前上前摆臂总成
CN202783114U (zh) 雨刮系统及其曲柄组件
CN109058286A (zh) 控制臂球销总成和配置有该控制臂球销总成的车辆
CN211196349U (zh) 一种汽车转向拉杆总成
CN204567755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
CN204488921U (zh) 一种新型转向节
CN204821694U (zh) 前转向节
CN214688917U (zh) 一种汽车后稳定杆连杆总成
CN217455562U (zh) 一种汽车底盘三角臂总成
CN202806866U (zh) 汽车球销总成
CN202707839U (zh) 骨架式密封结构的防尘罩万向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