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47247U - 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47247U CN202047247U CN2010206988356U CN201020698835U CN202047247U CN 202047247 U CN202047247 U CN 202047247U CN 2010206988356 U CN2010206988356 U CN 2010206988356U CN 201020698835 U CN201020698835 U CN 201020698835U CN 202047247 U CN202047247 U CN 2020472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uttle
- upper thread
- suture needle
- side wall
- wall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303/00—Applied objects o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被组装成内梭(5,22)能够相对于外梭(2,21)相对旋转的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其中内梭具有侧壁部(12,16),该侧壁部在形成于所述内梭的落针孔(10,25)的上部形成针通过所需的空间。该侧壁部所形成的空间在通过该空间的缝针(9)的两侧遍及该缝针的前方以及后方地延伸。通过这样的构造,该侧壁部能够与在缝针下死点附近穿过缝针针孔的面线(T)相抵接,从而位于缝针前方和后方的任何位置的面线部分(T1,T2)向该缝针的侧方移动时都能够与该侧壁部相抵接。从而,阻止了缝针前方的面线部分向后方折入的情况,并且也阻止了缝针后方的面线部分在移向侧方的状态下形成向侧方鼓起的线圈状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该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被组装成内梭能够相对于外梭相对旋转。
背景技术
作为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如图10及图11所示的已经为公众所熟知。这种梭子由外梭21和嵌装于外梭21内部的内梭22构成,所述外梭固定在与缝针的升降动作同步旋转的下轴20上。外梭21上设置有刃尖23,外梭21能够随着下轴20的旋转向一个方向旋转驱动。内梭22被可以相对旋转自如地嵌装在外梭21的内部。在内梭22的前表面外周部形成有卡合部24,其与固定在缝纫机机架侧的梭支撑突起(未图示)卡合,从而能够防止内梭22随着外梭21一同旋转。在内梭22上形成有长孔状的落针孔25。在内梭22中设置有收纳梭心的梭心套26,所述梭心用于卷绕底线。
如图12所示,在这种以往的梭子中,在缝针27从下死点开始上升之后不久形成的缝针27后方的面线部分的线圈L被旋转的外梭的刃尖23捕捉到。于是,面线将随着外梭的旋转而环绕内梭的四周,此后在规定的时间被公知的挑线杆挑起而从梭子向外引出。由此面线和底线缠绕在一起而形成针脚。
在形成这样的针脚的过程中,当外梭21的刃尖23捕捉面线的时候,需要形成如图12所示的适当的面线线圈L。然而,如图13所示那样,由于布料及线的特性的原因,有时存在缝针27前侧、后侧的两方的面线部分都形成线圈状、两方的线圈均被刃尖23捕捉到而发生断线的情形。
为了解决这样的不良现象,如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垂直全旋转梭已经为公众所熟知,所述公开的垂直全旋转梭在落针孔的上方设置有平面呈“コ”形的缝针插通槽,由所述槽部的壁面将下降的缝针的前方和两侧方包围。在具有这种缝针插通槽的梭子中,由于以缝针插通槽的槽部壁面将下降的缝针的前方以及两侧方的三个方向包围住,能够阻止缝针前侧的面线部分向后方折入。由此,不会发生两方的面线部分均被外梭的刃尖捕捉而断线的 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实开平5-3948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落针孔的上方设置有缝针插通槽的梭子中,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2所示的那样,由于缝针插通槽的开口的终端位于与缝针的大体中心线并排的位置,该插通槽的两侧的壁面仅仅能够阻止缝针前方的面线部分向后方折入,而对于缝针后方的面线部分没有设置任何约束。因此,穿过缝针的面线将由于捻转而移向侧方。在那样的状态下,当缝针从下死点开始上升时,如图14所示的那样,缝针27后方的面线部分将形成向侧方鼓出的线圈L1。由此,会发生线圈L1无法被刃尖23捕捉而不能形成针脚的不良现象,或是发生刃尖23与线圈L1稍微接触、破坏面线捻转而勾挂住一根纤维并将此纤维切断的不良现象。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既能够确保针脚的形成,又不会发生断线的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该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被组装成内梭(5,22)能够相对于外梭(2,21)相对旋转,其中所述内梭(5,22)具有侧壁部(12,16),所述侧壁部在形成于该内梭(5,22)的落针孔(10,25)的上部形成针通过所需的必要空间,该侧壁部所形成的空间在穿过该空间的缝针(9)的两侧遍及该缝针(9)的前方以及后方地延伸。另外,括号内的参考数字是用于参考后述实施例中对应部件的参考数字而例示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在内梭(5,22)的落针孔(10,25)的上部形成针通过所需的空间,在该内梭(5,22)上设置有侧壁部(12,16),所述侧壁部(12,16)在穿过该空间的缝针(9)的两侧遍及该缝针(9)的前方以及后方地延伸。通过这样的构造,该侧壁部(12,16)能够与在缝针(9)下死点附近穿过缝针(9)的针孔(9a)的面线(T)相抵接,从而位于缝针(9)前方和后方的任何位置的面线部分(T1,T2)向该缝针(9)的侧方移动时都能够与该侧壁部(12,16)相抵接。也就是说,该侧壁部(12,16)被设置在缝针9的两侧,以使穿过缝针(9)的针孔(9a)且位于该缝针(9)前方的面线部分(T1)(与挑线杆侧连接的部分)以及位于该缝针(9)后方的面线部分(T2)(与针迹侧连接的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向侧方移动时,都能够与该侧壁(12,16)相抵接,因而即使面线(T)由于面线的捻转向左右任何一侧移动,缝针(9)前方的面线部分(T1)向后方折入的情况也能被 阻止,并且缝针(9)后方的面线部分(T2)在移向侧方的状态下形成向侧方鼓起的线圈状的情况也能被阻止。由此,能够可靠地形成针脚,并且不会发生断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缝纫机垂直全旋转梭的俯视图。
图2是该实施例所涉及的垂直全旋转梭的纵剖视图。
图3是该实施例中落针孔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4是该实施例中落针孔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落针孔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6是该另外的实施例中落针孔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缝纫机垂直全旋转梭的俯视图。
图8是该另外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垂直全旋转梭的纵剖视图。
图9是该另外的实施例中落针孔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以往的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11是该以往的例子所涉及的垂直全旋转梭的纵剖视图。
图12是该以往的例子中落针孔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13是该以往的例子中落针孔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图14是该以往的例子中落针孔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梭轴
2、21外梭
5、22内梭
9缝针
9a针孔
10、25落针孔
12、16侧壁部
14侧壁部件
T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垂直全旋转梭的俯视图,图2是该垂直全旋转梭的纵剖视图。根据这些图可知,在梭轴1上固定有外梭2的凸台部3,所述梭轴1在缝纫机驱动时与缝针的升降动作同步进行旋转,外梭2与梭轴1一体地旋转驱动。在外梭2上形成有用于捕捉面线线圈的刃尖(挂钩部)4。在外梭2的内部组装有内梭5,该内梭5可相对于该外梭2相对旋转。在内梭5的中心部一体形成有用于支撑梭心罩6的螺柱7,该梭心罩6旋转自如地收容有卷绕有底线的梭心。
在内梭5的前表面侧的周缘部形成有卡合部8,固定于缝纫机不动部分的梭支撑突起(未图示)与卡合部8卡合在一起。由此,在缝纫机驱动时,外梭2由梭轴1带动旋转,但与之相伴的内梭5的旋转被防止。在内梭5的卡合部8的后方,形成有让缝针针尖穿过的长方形的落针孔10。
图3为落针孔10的局部放大纵剖视图,其中9为缝针,T为面线。缝针9为公知的结构,具有针孔9a和能够塞入面线T的纵槽9b。落针孔10的前周缘由壁部11形成,两侧的侧周缘由侧壁部12、12形成。侧壁部12、12的上端部向从下死点开始上升之后不久的缝针9(如图3所示状态)的针孔9a的位置的上方延伸而形成,并且,壁向缝针9的中心线的前方延伸自不必论,壁还向缝针9的中心线的后方延伸。也就是说,内梭5中设在落针孔10的上部两侧的侧壁部12、12在内梭5的落针孔10的上部形成针通过所需的空间,该侧壁部12、12所形成的空间在通过该空间的缝针9的两侧遍及该缝针9的前方以及后方地延伸。并且,遍及缝针9的后方地延伸的该侧壁部12的后方部分,为了避免和刃尖4相干扰而向下方倾斜。
通过这样的构造,该侧壁部12、12能够与在缝针9的下死点附近从缝针9的针孔9a穿过的面线T相抵接,位于缝针9的前方和后方的任一位置的面线T向该缝针9的侧方移动时都能够与该侧壁部12、12相抵接。也就是说,该侧壁部12、12被设置在缝针9的两侧,以使穿过缝针9的针孔9a且位于该缝针9前方的面线部分T1(与挑线杆侧连接的部分)以及位于该缝针9后方的面线部分T2(与针迹侧连接的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向侧方移动时,都能够与该侧壁12、12相抵接,因此即使面线T由于面线的捻转而向左右任何一侧移动,缝针9前方的面线部分T1向后方折入的情况也能被阻止,并且缝针9后方的面线部分T2在移向侧方的状态下形成向侧方鼓起的线圈状的情况也能被阻止。
对使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垂直全旋转梭进行的针脚形成进行说明。缝针9下降而插入布料时,缝针9前方的面线部分T1被缝针9周围的布料挤压而挤入缝针9的槽9b中,并 且缝针9后方的面线部分T2也紧贴缝针9。在这样的状态下缝针9到达下死点并接着开始上升时,如图3如示的那样,缝针9后方的面线部分T2形成适当的线圈。此后方的面线部分T2形成的线圈被旋转的外梭2的刃尖4捕捉,面线T和底线相缠绕而形成针脚。
接下来对在被称为薄纱的网状布料上形成针脚的情况进行说明。在此种薄纱布料的情况下,虽然缝针9插入了布料中但实际上仅是从网眼中穿过,面线T没有受到布料的挤压,前方的面线部分T1以及后方的面线部分T2离开缝针9,由于面线T的捻转而成为移向侧方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到达下死点之后开始上升时,如图4的落针孔1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所示,缝针9前方的面线部分T1以及后方的面线部分T2进一步移向侧方并分别与两侧的侧壁部12、12抵接,从而向侧方的移动受到了限制。由于前方存在壁部11,因此前方的面线部分T1从那里再向前的移动受到了限制。后方的面线部分T2由于向侧方的移动受到限制而形成向后方鼓起的适当的线圈,从而能够被刃尖4捕捉到。由此,能够可靠地形成针脚,并且不会发生断线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像薄纱布料那样缝针9插入布料时没有阻力或是阻力小的情况下,即使由于面线T的捻转而使面线T在移向侧方的状态下到达缝针9的下死点,由于面线T与侧壁部12、12抵接,因而也仅有缝针9后方的面线部分T2会形成适当的线圈状,从而仅后方的面线部分T2会可靠地被刃尖4捕捉到而形成针脚。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垂直全旋转梭也适用于对像薄纱布料那样插针时阻力小的布料进行缝纫的场合。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无论对于何种布料都能可靠地形成针脚。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内梭5的两侧壁部12、12的间隔越狭小的情况下,越能够可靠地防止面线T移向侧方,仅使缝针9后方的面线T2形成适当的线圈状,因而更为理想。然而,由于下面的理由,两侧壁部12、12的间隔无法做得太小。众所周知,与内梭5的卡合部8卡合的梭支撑突起140(参考图4),其宽度与卡合部8相比更为狭窄。虽然内梭5大多会位于由于外梭2的旋转而使卡合部8的右侧面与突起140的右侧面抵接的图4所示的位置,但当被外梭2的刃尖4捕捉到的面线T在环绕内梭5的四周之后被挑线杆挑起并从卡合部8与突起140之间通过时,内梭5会向着卡合部8的左侧面与突起140的左侧面相抵接的方向转动。并且,由于外梭2的旋转速度的加减速内梭5也会向左右转动。因此,两侧壁部12、12需要隔开即使内梭5左右转动也不会与缝针9相干扰的间隔。因此,内梭5的两侧壁部12、12的间隔需要确保例如图4所示程度的宽度。
鉴于上述问题,图5以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作为内梭5的两侧壁部12、12的物理间隔,一方面维持与缝针9不相干扰所需的间隔,另一方面又想办法使作用于面线T的 两侧壁部12、12的实质间隔尽量狭小,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面线T移向侧方,提高仅缝针9后方的面线T2形成适当的线圈状的精度。即,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一方的(图5中左侧的)侧壁部12上贴付起毛部件13。图5显示从侧面观察贴付在侧壁部12上的起毛部件时的状态,图6显示从正面观察贴付在侧壁部12上的起毛部件时的状态。起毛部件13为例如在带状基材上以适当的密度将纤维植成毛刷状的结构,可以选择对于具有柔软性的面线T起物理阻挡作用(作为障碍物)且对于硬的缝针又起不到物理阻挡作用(柔性弯曲)的适当材料制成。由此,尽管起毛部件13与缝针9相干扰时纤维将被缝针9压退,但起毛部件13的各纤维顶端作为实质的壁能够防止面线T移向侧方。如此起毛部件13能够既容许缝针9穿过又限制面线T的移动。由此,能够使作用于柔软的面线T的、右侧的侧壁部12与由起毛部件13形成的左侧的实质壁之间的间隔大幅度缩窄,更加可靠地防止面线T移向侧方,从而使得仅缝针9后方的面线T2形成适当的线圈状。另外,也可以不只在单侧的侧壁部12上,而是在两侧的侧壁部12、12上都设置起毛部件13。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垂直全旋转梭的俯视图,图8为该垂直全旋转梭的纵剖视图。图7和图8所示的另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垂直全旋转梭中,侧壁部件14为可装卸的构造。即,图7、图8的实施例中的外梭21以及内梭22,与图10、图11所示的以往的垂直全旋转梭中的外梭21以及内梭22为同样的构造,设置于内梭22的落针孔25的构造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图7、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内梭22的落针孔25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固定侧壁部件14的螺孔。并且,利用此螺孔通过螺钉15将侧壁部件14固定起来。即,在现有的垂直全旋转梭中的内梭22的落针孔25的上方设置用于固定侧壁部件14的螺孔,利用此螺孔通过螺钉15可装卸地固定侧壁部件14。图9中用立体图表示侧壁部件14。侧壁部件14具有一对侧壁部16、16,并且具有形成有安装孔17a的安装部17,将螺钉15插入安装孔17a而将侧壁部件14安装到内梭22上。同上述实施例一样,通过此侧壁部件14的一对侧壁部16、16,即便面线T由于面线的捻转而向左右任何一侧移动,缝针9前方的面线部分T1向后方折入的情况也能够被阻止,并且缝针9后方的面线部分T2在移向侧方的状态下形成向侧方鼓起的线圈的情况也能够被阻止。
如众所周知的那样,缝针9可以有很多种类,希望按照线或布料的种类等使用与其相适应的缝针9。因此,如本实施例这样,构成为具有侧壁部16、16的侧壁部件14被可装卸地安装在内梭22上,准备有适用于各种缝针9的多个种类的侧壁部件14,例如使侧壁 部16、16的间隔差异化等,只要按照所使用的缝针9的种类更换侧壁部件14即可。由此,可以按照各种缝制类型更加可靠地防止面线T移向侧方。并且,也可以在不需要侧壁部件14的情况下,将侧壁部件14拆除。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例中,做成通过螺钉15将侧壁部件14固定起来的形态,但只要能够保证侧壁部件14可装卸不论以哪种结构进行固定都是可以的。并且,也可以适当地设置定位部件,以使侧壁部件14一定能够固定在确定位置上。并且,同上述实施例一样,只要在侧壁部16、16的至少一侧上设置起毛部件13即可。
Claims (5)
1.一种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所述垂直全旋转梭被组装成内梭能够相对于外梭相对旋转,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梭具有侧壁部,所述侧壁部在形成于该内梭的落针孔的上部形成针通过所需的空间,该侧壁部所形成的空间在通过该空间的缝针的两侧遍及该缝针的前方以及后方地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其特征在于,遍及所述缝针后方地延伸的所述侧壁部的后方部分向下方倾斜,以避免与形成在所述外梭上的用于捕捉面线线圈的刃尖相干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其特征在于,配置于通过所述空间的缝针两侧的所述侧壁部的至少一侧上设置有起毛部件,该起毛部件能够既容许所述缝针穿过又限制所述面线的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由能够相对于所述内梭装卸的结构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由能够装卸的结构构成的所述侧壁部构成侧壁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89327 | 2009-12-21 | ||
JP2009-289327 | 2009-12-21 | ||
JP2010170324A JP2011147759A (ja) | 2009-12-21 | 2010-07-29 | ミシンの垂直全回転釜の構造 |
JP2010-170324 | 2010-07-29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47247U true CN202047247U (zh) | 2011-11-23 |
Family
ID=4414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9883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47247U (zh) | 2009-12-21 | 2010-12-21 | 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90467B2 (zh) |
JP (1) | JP2011147759A (zh) |
KR (1) | KR20110073315A (zh) |
CN (1) | CN202047247U (zh) |
DE (1) | DE102010055235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75766A (zh) * | 2015-01-13 | 2017-08-18 | 株式会社广濑制作所 | 立式全旋梭 |
CN113622102A (zh) * | 2021-10-08 | 2021-11-09 | 南通金梭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便于安装的旋梭及卡合结构 |
CN115087772A (zh) * | 2019-12-17 | 2022-09-20 | Pfaff工业系统与机械有限公司 | 用于缝纫系统的线迹形成工具组件和具有其的缝纫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46150A (en) * | 1945-08-21 | 1948-07-27 | Singer Mfg Co | Loop-taker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
US2548815A (en) * | 1949-06-10 | 1951-04-10 | Gellman Mfg Company | Rotary hook mechanism for sewing machines |
US2694373A (en) * | 1952-06-18 | 1954-11-16 | Union Special Machine Co | Rotary hook assembly |
US3943866A (en) * | 1972-10-24 | 1976-03-16 | Manta | Rotary hook for sewing machine |
JP2949451B2 (ja) | 1991-08-02 | 1999-09-13 |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 液晶組成物及びこれを含有する化粧料 |
JPH0539483U (ja) | 1991-10-31 | 1993-05-28 | ジユーキ株式会社 | ミシンの回転釜 |
JP2009289327A (ja) | 2008-05-28 | 2009-12-10 | Fujitsu Ltd | 制御装置、記憶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情報保存方法 |
JP5259436B2 (ja) | 2009-01-22 | 2013-08-07 | 株式会社東芝 | 知識共有支援装置とそ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0
- 2010-07-29 JP JP2010170324A patent/JP2011147759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2-17 US US12/971,248 patent/US859046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12-20 DE DE102010055235A patent/DE102010055235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12-20 KR KR1020100130911A patent/KR20110073315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0-12-21 CN CN2010206988356U patent/CN20204724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75766A (zh) * | 2015-01-13 | 2017-08-18 | 株式会社广濑制作所 | 立式全旋梭 |
CN107075766B (zh) * | 2015-01-13 | 2019-08-06 | 株式会社广濑制作所 | 立式全旋梭 |
CN115087772A (zh) * | 2019-12-17 | 2022-09-20 | Pfaff工业系统与机械有限公司 | 用于缝纫系统的线迹形成工具组件和具有其的缝纫系统 |
CN115087772B (zh) * | 2019-12-17 | 2024-01-26 | Pfaff工业系统与机械有限公司 | 用于缝纫系统的线迹形成工具组件和具有其的缝纫系统 |
CN113622102A (zh) * | 2021-10-08 | 2021-11-09 | 南通金梭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便于安装的旋梭及卡合结构 |
CN113622102B (zh) * | 2021-10-08 | 2021-12-17 | 南通金梭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便于安装的旋梭及卡合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590467B2 (en) | 2013-11-26 |
US20110146550A1 (en) | 2011-06-23 |
DE102010055235A1 (de) | 2011-06-30 |
JP2011147759A (ja) | 2011-08-04 |
KR20110073315A (ko) | 2011-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047247U (zh) | 缝纫机的垂直全旋转梭的构造 | |
KR101253280B1 (ko) | 재봉기기 밑실공급장치 | |
CN102459739B (zh) | 缝纫机的底线张力控制装置以及缝纫机 | |
TWI743030B (zh) | 雙面平針針織織物、床墊布、針織雙面平針針織織物之方法、針織床墊布之方法、及圓編機 | |
BE1019592A3 (nl) | Garenopslaginrichting voor een textielmachine. | |
RU2012111687A (ru) |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е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летеных шовных нитей с зазубринами | |
CN113382649A (zh) | 植毛装置 | |
JP2002266209A (ja) | 両面パイル布丸編機の上針盤の挿入片構造 | |
CN102995258A (zh) | 针织物的起口方法 | |
CN102405311B (zh) | 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编机 | |
CN101910490A (zh) | 圆形针织机的供线引导装置及使用该供线引导装置的编织方法 | |
JP4964972B2 (ja) | 漁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3526024A (ja) | 織物製造方法および手段 | |
CN202925262U (zh) | 横编机的沉降片装置 | |
GB2238800A (en) | Curtain heading tape | |
CN101397729A (zh) | 缝纫机的梭 | |
US9487887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extiles | |
CN101091011A (zh) | 具备可动沉降片的横机 | |
US3834189A (en) | Warp knitting machine | |
JP2007106548A (ja) | スプライサ装置 | |
NL7920001A (nl) | Roterende haak voor een naaimachine. | |
JP2024072615A (ja) | 針付縫合糸の包装構造 | |
GB2234160A (en) | Curtain heading tape | |
US4413487A (en) | Hand-operated knitting machine, method of casting on and knit article obtainable on the machine | |
JP5499626B2 (ja) | ミシ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