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41197U - 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 Google Patents

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41197U
CN201841197U CN2010205701838U CN201020570183U CN201841197U CN 201841197 U CN201841197 U CN 201841197U CN 2010205701838 U CN2010205701838 U CN 2010205701838U CN 201020570183 U CN201020570183 U CN 201020570183U CN 201841197 U CN201841197 U CN 201841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lever
cylinder body
coil
piston
worm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701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YOSHIZUKA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YOSHIZUKA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YOSHIZUKA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YOSHIZUKA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701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41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41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411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设有一中模块件,该中模块件的缸体可受加压组件的带动而上下移动,且缸体内设有一可相对于缸体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的顶端设有复数个连接杆,所述的这些连接杆分别穿过一可上下移动的中模,并向上连接一具有数个穿孔的压盖;而下冲成形组件向上穿过缸体的底部,下冲成形组件上端的各个下冲分别与上冲成形组件的复数个上冲相对应,供加压金属粉末,使成型在线圈的上下两侧,而一承板连接于各下冲的底部,并以至少一支撑杆向上支撑承板,以缩短下冲的长度,以增强下冲的强度。

Description

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床,尤指一种可以上、下冲同步挤压金属粉末,从而使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的上下两侧。
背景技术
电感是常用的电脑组件,且已被大量结合于高阶电脑的电路板上。其主要的成型方法先于一螺旋状线圈的二端分别焊接一电极,以磁性粉末分别成型一上盖及一底座,再将上述螺旋状线圈放置于上盖及底座之间,同时以粘着剂将上盖及底座粘合,使完全包覆住线圈。然而,以上述成型方法所制成的电感,在进行加工时,必须使用多个铸造模具及机具,不但增加制造费用,且在生产速度上无法有效的提升。
而如图11所示,是一种可以改善上述缺点,且中国台湾专利号为M371592的「比例位移粉末材料包覆线材成形机」a,其主要是利用一动力源驱动下作动杆a1使向上移动,并带动中模块件a2上升一指定高度,使定位块a3与受压块a4间相距一高度,此时,下钣组件a5的下钣压缸a6的缸体也同时作动,以带动下钣a7及定位组件a8上升另一指定高度,以使定位组件a8的压盖a9顶面与下冲成形模具a10的顶端间形成一填料高度,且于下冲成形模具a10、线材定位座a11与压盖a9间形成有一模穴。接着驱动定位组件a8的活塞a12与压盖a9向上移动,待将线材a13放置在线材定位座a11上后,再驱动活塞a12及压盖a9向下移动,压抵并定位该线材a13,让线材a13对应位于模穴之中,的后便可利用送料机构将粉末送入模穴内,以包覆线材a13,再利用动力源驱动上驱动组件a14的上冲成形模具a15向下移动,并使线材定位座a11沿下冲成形模具a10向下移动,使线材a13下方的粉末受下冲成形模具a10的推顶及压缩,从而使粉末包覆在线材a13的上、下两侧,以成型电感。
凭借上述结构,确实可以加快电感生产的速度。然而,该结构的下冲成形模具a10直接设置在基座a16的上方,下冲成形模具a10向上延伸的长度相当的长,因此,将大幅降低强度,而容易损坏。
另,如图11、图12所示,由于压盖a9与活塞a12上方的二支连接杆a17连接,且压盖a9上设有固定数量的穿孔a18,以形成数个固定数量的模穴。当有需求而要更换具有不同穿孔a18数量的压盖a9时,即必须将包括中模块件a2、下冲成形模具a10...等构件的整组模架拆除,再重新更换不同规格的模架,因此,平时即需要同时准备的模架,以应付各种需求。如此一来,不但需要增加不同规格模架的储存空间,且将大幅增加人力更换及模架购置的成本。
再者,在成型电感的过程中,压盖a9常需要与中模块件a2的中模a19保持平整,才能成型出具有较佳品质的电感,然而,当机器构件使用一段时间后,难免会产生误差,而使得压盖a9与中模a19无法紧密结合,如此一来,将会影响电感的成型品质。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结构,且可改善上述的缺点,使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不仅能让结构坚固,能确保产品品质,且可简单的更换具有不同规格的压盖,以节省生产成本,实用新型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能缩短下冲的长度,从而使下冲的强度增强,降低损坏机率,以节省维修成本的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能在使用不同规格的压盖时,仅需更换简单的零组件,而可有效节省人力及设备成本的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凭借连动的升降调整结构,以调整压盖的高度,使压盖与中模保持平整,从而确保冲压产品品质的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包括一中模块件、一加压组件、一基座、一下冲成形组件以及一上冲成形组件,其中,该中模块件包括一顶端设为开口的缸体,该缸体能够受加压组件的带动而上下移动,且该缸体内设有一个能够相对于缸体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的顶端设有复数个连接杆,所述的这些连接杆分别穿过一个能够上下移动的中模,并向上连接一个具有数个穿孔的压盖;而该下冲成形组件结合于基座的顶端,并向上穿过缸体的底部,该下冲成形组件的上部设有复数个下冲,所述的这些下冲分别与上冲成形组件的复数个上冲相对应;其特征在于:
该下冲成形组件包括复数个下冲、一承板及至少一支撑杆,该承板连接于所述的这些下冲的底部,而该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承板的底部,支撑杆的底端向下结合基座,供向上支撑承板与所述的这些下冲。
实施时,更包括一定位件及复数个活塞杆,所述的这些活塞杆分别以直立方式定位在定位件上,并上下贯穿该定位件,且所述的这些活塞杆的顶端向上连接各连接杆,所述的这些活塞杆的底端向下结合于活塞上。
实施时,所述的这些活塞杆以线状间隔排列,且所述的这些活塞杆的数量数倍于连接杆的数量。
实施时,更包括复数个升降调整组件及一连动件,该升降调整组件包括一调整杆,该调整杆穿过缸体的底部,而该连动件与各升降调整组件分别连接,供连动升降调整组件,以使各调整杆同步上下移动。
实施时,该升降调整组件更包括一蜗轮,该调整杆螺合并穿过缸体的底部,该蜗轮以能够相对于调整杆上下移动的方式连结该调整杆,而该连动件是一蜗杆,该连动件分别与各蜗轮啮合,以驱动各调整杆同步上下移动。
实施时,该蜗轮套接于调整杆的底部,该蜗轮与调整杆之间设有一直键,供蜗轮转动时,能同步带动调整杆,并使调整杆相对于蜗轮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缩短下冲的长度,因此,可让各个下冲的强度增强,以降低损坏机率,节省维修成本。
2、本实用新型能在更换不同规格的压盖时,仅需更换简单的零组件即可,因此,不但可减少零组件的储存空间,且可有效节省人力更换作业及设备成本。
3、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受控制而上下升降的升降调整组件,因此,当压盖高于或低于中模时,都能有效的连动调整压盖的高度,以使压盖与中模保持平整,进而确保冲压的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中模块件的组合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中模及压盖组合时的俯视图;
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更换不同规格压盖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下冲成形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上、下冲加压时的组合剖面图;
图8是图2的A部份的局部放大图;
图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升降调整组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11是现有成形机的组合剖面图;
图12是现有成形机的中模及压盖组合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1;中模块件2;缸体21;活塞22;定位件23;活塞杆24;连接杆25;中模26;压盖27、27’;穿孔28;凹部29;加压组件3;上汽缸31;下汽缸32;支杆33;基座4;下冲成形组件5;下冲51;承板52;支撑杆53;上冲成形组件6;上冲61;升降调整组件7;调整杆71;蜗轮72;直键73;凹槽74;连动件8;线圈9;比例位移粉末材料包覆线材成形机a;下作动杆a1;中模块件a2;定位块a3;受压块a4;下钣组件a5;下钣压缸a6;下钣a7;定位组件a8;压盖a9;下冲成形模具a10;线材定位座a11;活塞a12;线材a13;上驱动组件a14;上冲成形模具a15;基座a16;连接杆a17;穿孔a18;中模a19。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中模块件2、一加压组件3、一基座4、一下冲成形组件5、一上冲成形组件6、复数个升降调整组件7以及一连动件8。
请同时参阅图2、图3所示,该中模块件2包括一缸体21、一活塞22、一定位件23、复数个活塞杆24、复数个连接杆25、一中模26以及一压盖27。其中,该缸体21呈圆筒状,其顶端形成开口,以供活塞22由上而下穿入后,让活塞22以可相对于缸体21上、下移动的方式容纳于缸体21内;该定位件23定位于活塞22的上方,且该定位件23设有复数个上下贯穿的孔道,以供复数个呈线状间隔排列的活塞杆24穿过后,让所述的这些活塞杆24分别以直立方式定位在定位件23上。另,所述的这些活塞杆24的数量数倍于连接杆25的数量,任二个相对称的活塞杆24的顶端分别向上连接于二个连接杆25的底端,而所述的这些活塞杆24的底端分别结合在活塞22的顶面上,以让二个连接杆25分别向上穿过中模26后,再向上连接具有数个穿孔28的压盖27,让压盖27可平整的容置在中模26顶面的凹部29内。实施时,如图4、图5所示,当使用者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压盖27’时,仅需要将二个连接杆25分别与二个位于活塞22外侧的活塞杆24分离,再将该二个连接杆25分别与二个位于活塞22内侧的活塞杆24螺合,并更换中模26及压盖27即可完成组装作业。
该加压组件3包括一组上下相对应的一上汽缸31及一下汽缸32,该上汽缸31可受控制而上下移动,该下汽缸32的底端连接在基座4上,而该缸体21以一支杆33连接在下汽缸32之中段部分,以在上汽缸31向下移动时,能带动缸体21同步向下移动,并凭借下汽缸32的带动,让缸体21向上移动。
请同时参阅图1、图6所示,该下冲成形组件5包括复数个下冲51、一承板52及二支撑杆53,所述的这些下冲51设于下冲成形组件5的上部,且所述的这些下冲51分别与上冲成形组件6的复数个上冲61相对应,供加压金属粉末,使成型在线圈9的上下两侧(如图7所示);该承板52连接于所述的这些下冲51的底部,以向上支撑各下冲51;而所述的这些支撑杆53的顶端分别穿过缸体21的底部,并连接在承板52的底面上,且所述的这些支撑杆53的底端向下结合基座4,供向上支撑承板52及所述的这些下冲51。实施时,所述的支撑杆53也可设为一支或多支,同样具有向上支撑的效果。
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8所示,该升降调整组件7包括一调整杆71、一蜗轮72以及一直键73。其中,该调整杆71是一短直杆,调整杆71的上部设有外螺纹,供螺合并穿过缸体21的底部;该蜗轮72套接于调整杆71的底部,且该蜗轮72的内周缘与调整杆71的外周缘分别形成一凹槽74,供容纳直键73于其中。另,该蜗轮72与一蜗杆啮合,该蜗杆做为连动件8。如此,如第9、10图所示,当使用者转动连动件8时,即可带动蜗轮72及调整杆71旋转,并使调整杆71相对于蜗轮72上、下移动。此时,由于调整杆71向上凸出于缸体21底部的高度不同,即可在活塞22、活塞杆24、连接杆25及压盖27向下移动时,向上阻挡活塞22,以限制活塞22、活塞杆24、连接杆25及压盖27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从而控制压盖27使平整的容置在中模26顶面的凹部29内。实施时,该连动件8也可同时与数个蜗轮72啮合,以驱动数个调整杆71使同步向上或向下移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缩短下冲的长度,因此,可让各个下冲的强度增强,以降低损坏机率,节省维修成本。
2、本实用新型能在更换不同规格的压盖时,仅需更换简单的零组件即可,因此,不但可减少零组件的储存空间,且可有效节省人力更换作业及设备成本。
3、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受控制而上下升降的升降调整组件,因此,当压盖高于或低于中模时,都能有效的连动调整压盖的高度,以使压盖与中模保持平整,进而确保冲压的产品品质。
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实用新型的预期目的,提供一种不仅能让结构坚固,确保产品品质,且可简单的更换具有不同规格的压盖,以节省生产成本的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极具实用的价值。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包括一中模块件、一加压组件、一基座、一下冲成形组件以及一上冲成形组件,其中,该中模块件包括一顶端设为开口的缸体,该缸体能够受加压组件的带动而上下移动,且该缸体内设有一个能够相对于缸体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的顶端设有复数个连接杆,所述的这些连接杆分别穿过一个能够上下移动的中模,并向上连接一个具有数个穿孔的压盖;而该下冲成形组件结合于基座的顶端,并向上穿过缸体的底部,该下冲成形组件的上部设有复数个下冲,所述的这些下冲分别与上冲成形组件的复数个上冲相对应;其特征在于:
该下冲成形组件包括复数个下冲、一承板及至少一支撑杆,该承板连接于所述的这些下冲的底部,而该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承板的底部,支撑杆的底端向下结合基座,供向上支撑承板与所述的这些下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定位件及复数个活塞杆,所述的这些活塞杆分别以直立方式定位在定位件上,并上下贯穿该定位件,且所述的这些活塞杆的顶端向上连接各连接杆,所述的这些活塞杆的底端向下结合于活塞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活塞杆以线状间隔排列,且所述的这些活塞杆的数量数倍于连接杆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复数个升降调整组件及一连动件,该升降调整组件包括一调整杆,该调整杆穿过缸体的底部,而该连动件与各升降调整组件分别连接,供连动升降调整组件,以使各调整杆同步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调整组件更包括一蜗轮,该调整杆螺合并穿过缸体的底部,该蜗轮以能够相对于调整杆上下移动的方式连结该调整杆,而该连动件是一蜗杆,该连动件分别与各蜗轮啮合,以驱动各调整杆同步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其特征在于:该蜗轮套接于调整杆的底部,该蜗轮与调整杆之间设有一直键,供蜗轮转动时,能同步带动调整杆,并使调整杆相对于蜗轮上下移动。
CN2010205701838U 2010-10-21 2010-10-21 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41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701838U CN201841197U (zh) 2010-10-21 2010-10-21 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701838U CN201841197U (zh) 2010-10-21 2010-10-21 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41197U true CN201841197U (zh) 2011-05-25

Family

ID=44036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7018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41197U (zh) 2010-10-21 2010-10-21 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411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0130A (zh) * 2012-08-24 2012-12-12 和瑞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生产压模电感元件的装置及用该装置生产的方法
CN105225817A (zh) * 2014-05-29 2016-01-06 昆山玛冀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器的二次送粉制作方法及其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0130A (zh) * 2012-08-24 2012-12-12 和瑞电子(中山)有限公司 生产压模电感元件的装置及用该装置生产的方法
CN105225817A (zh) * 2014-05-29 2016-01-06 昆山玛冀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器的二次送粉制作方法及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73048U (zh) 一种多头压片式全自动高效旋转压片机
CN210305753U (zh) 一种1出32的一体成型电感模具
CN203695957U (zh) 一种旋转式粉末成型压机
CN103433387B (zh) 冲压翻孔装置
CN201841197U (zh) 可将金属粉末成型在线圈上下两侧的冲床
CN108340620A (zh) 一种生物质炭粉连续式快速成型机及其成型方法
CN203645491U (zh) 一种将轴承和磁环装入电机转子的装置
CN201841682U (zh) 冲床
CN202779596U (zh) 螺丝型电解电容器油压冲孔铆盖机
CN101733822B (zh) 陶瓷自动热压机
CN107297812B (zh) 全自动连体座便器高压成型机
CN106216667B (zh) 一种粉末成型装置及其成型方法
CN213137779U (zh) 一种热压成型机构
CN210652041U (zh) 带有凸轮式送粉机构的伺服压机模架
CN209912710U (zh) 一种1出5的一体成型电感模具
CN209830811U (zh) 单向轴承异形楔块自动装配机
CN114951650B (zh) 一种升降调节装置及粉末成型装置
CN208555669U (zh) 一种可快速换模的电子产品模具
CN208850069U (zh) 一种音响网布冲压成型设备
CN201165059Y (zh) 粉末压制成型机
CN203141727U (zh) 一种注塑产品冲裁模具
CN202291207U (zh) 变压器夹壳铆装机
CN101391434A (zh) 一种连锁砌块机械脱模生产方法
CN219705571U (zh) 一种采用上下电机倒装驱动结构的粉末成型压机模架
CN212380705U (zh) 换向器铜片快速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