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78401U -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78401U
CN201778401U CN2010205431311U CN201020543131U CN201778401U CN 201778401 U CN201778401 U CN 201778401U CN 2010205431311 U CN2010205431311 U CN 2010205431311U CN 201020543131 U CN201020543131 U CN 201020543131U CN 201778401 U CN201778401 U CN 201778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oss
longeron
base plate
front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431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5431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78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78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7840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包括有两两相互垂直的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一凸台周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前横梁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通孔和第一安装孔之内穿设第一紧固件;第一凸台周面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前横梁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连接孔、第二通孔和第二安装孔内穿设第二紧固件;第二凸台周面上开设第三通孔,纵梁开设第三安装孔,第三通孔和第三安装孔之内穿设第三紧固件;第二凸台周面上还开设有第四通孔,纵梁开设第四安装孔,第四通孔和第四安装孔内穿设第四紧固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装配方便,连接精度高;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双向固定,控制连接部在两个自由度方位的形变,确保车库运行精度与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之间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个人汽车保有量日益上升,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立体机械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一般地,常见的立体车库的主体部分多为具有多层结构的立体车架,该车架为一框架结构,通常包括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前立柱、多个相互平行且竖直设置的后立柱、水平设置的前横梁、水平设置的后横档以及设置在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的纵梁,其中,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之间分别两两垂直并连接于一体,后立柱、后横档和纵梁之间也两两垂直且连接为一体。为了实现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后立柱、后横档和纵梁之间的固定连接,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在立柱和横梁的连接面之间直接通过销子定位或螺钉紧固相连,这种连接方式虽然操作简单、施工方便,但是由于立柱和横梁相互垂直设置,连接面的接触面积有限,采用销钉或螺钉直接连接的方式连接精度较低,连接强度和连接刚度较差,从而会影响立体车库的连接可靠性和安全性,还会影响到立体车库的运行精度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安装精度高、装配便捷且连接更为安全可靠的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之间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有两两相互垂直的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有连接所述前立柱和前横梁的第一连接头以及连接所述前横梁和纵梁的第二连接头;
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有第一底板和垂直设置于该第一底板上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前立柱的侧壁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前横梁的横截面内腔插配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有第二底板和垂直设置于该第二底板上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纵梁的横截面内腔插配相连,所述第二底板的相对两侧沿和所述前立柱相平行的方向各外伸有第二侧翼,所述第二侧翼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其中,所述第一凸台在周面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前横梁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和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安装孔之内穿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凸台在周面上还开设有沿平行于所述纵梁方向贯穿的第二通孔,所述前横梁的侧壁沿平行于所述纵梁方向开设有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第二通孔和第二安装孔内穿设有第二紧固件;
所述第二凸台在周面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三通孔,所述纵梁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和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通孔和第三安装孔之内穿设有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二凸台在周面上还开设有沿平行于所述前横梁方向贯穿的第四通孔,所述纵梁的侧壁沿平行于所述前横梁方向开设有和所述第四通孔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通孔和第四安装孔内穿设有第四紧固件。
其中,上述的第一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第三紧固件和第四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螺杆等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各类紧固件。
第一底板和前立柱侧壁之间的连接可以为粘接或焊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底板的相对两侧沿和所述后立柱相平行的方向外伸有第一侧翼,该第一侧翼上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前立柱的侧壁上开设有和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相对应且贯穿该前立柱的第一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孔之内设置有第五紧固件。于是,第一底板和前立柱侧壁之间可以通过螺栓等各种现有的紧固件固定连接为一体,安装更为简单、方便。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一底板和第一凸台为一体成型,并且,所述第一侧翼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能够提高第一连接头的强度,提高连接刚度和强度。
为了减轻连接头的重量,节省原材料,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凸台的中心镂空并形成第一孔腔,所述第一底板上开设有和所述第一孔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底板和第二凸台一体成型,并且,所述第二侧翼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为了减轻重量,节省原材料,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凸台的中心镂空并形成第二孔腔,所述第二底板上开设有和所述第二孔腔相连通的第二开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第一连接头和前横梁之间、第二连接头和纵梁之间都是通过插配方式连接,装配方便,连接精度高;其次,由于采用插配连接方式,使得前横梁内腔含有第一凸起,纵梁内腔含有第二凸起,从而提高了前横梁和纵梁在连接部位的强度和刚度;再者,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分别通过横向和竖向设置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紧固件实现双向固定,有效地控制车架的连接部在两个自由度方位的形变,确保了立体车库的运行精度与使用安全性;最后,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均采用镂空结构,使得连接头的加工用料省、整体重量减轻,从而能够节省立体车库连接部位的整体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不仅改善了立柱和横梁的负荷条件,还大幅度地提高了立体车库的综合刚度与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车库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I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局部剖视图之一(从第一连接头剖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局部剖视图之二(从第二连接头剖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主要实现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1、前横梁2和纵梁3之间的连接,其中,图1所示的前立柱1、前横梁2和纵梁3分别两两垂直,并且,本实施例的前立柱1、前横梁2和纵梁3分别为由两个形状与尺寸相同且等断面的长条形构件相互交错嵌套而成的薄壁空心柱体,在前横梁2和纵梁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头4,前横梁2和纵梁3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头5。
第一连接头4包括有第一底板41和垂直于该第一底板41设置的第一凸台42,第一底板41和第一凸台42一体成型,第一底板41具有沿第一凸台42的轴向外伸的两个相对而设的第一侧翼411,每个第一侧翼41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通孔412,前立柱1的侧壁和第一底板41固定连接,该前立柱1的侧壁上开设有和相应的第一连接通孔412对应的第一孔11,该第一孔11前后贯穿前立柱1的侧壁;
为了降低前横梁2的负荷条件,第一凸台42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孔腔421,第一底板41上开设有和第一孔腔421相连通的第一开孔413,于是,第一凸台42呈镂空的箱体结构且能够插配在前横梁2的横截面内腔之中,第一凸台42在箱体结构的四个周面上分别开设有通孔,每两个相对而设的周面上开设的通孔相互对齐,其中,第一凸台42在周面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一通孔422,前横梁2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和第一通孔422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1,第一凸台42在周面上还开设有沿平行于纵梁3方向贯穿的第二通孔423,前横梁2的侧壁沿平行于纵梁3方向开设有和第二通孔423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2;
为了提高第一连接头4的强度和刚性,第一连接头4在第一底板41的两个第一侧翼411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14。
第二连接头5包括有第二底板51和垂直设置于该第二底板51上的第二凸台52,第二底板51和第二凸台52同样一体成型,第二底板51具有沿垂直于第二凸台52的轴向外伸的两个相对而设的第二侧翼511,每个第二侧翼511上也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512,第二凸台52的第二底板51固定于前横梁2的侧壁上,第二连接孔512和开设于前横梁2侧壁上的第二安装孔22相对应;
为了减轻重量,节省加工材料,第二凸台52的中心开设有第二孔腔521,第二底板51上开设有和第二孔腔521相连通的第二开孔513,于是,第二连接头5也呈镂空的箱体结构且能够插配在纵梁3的横截面内腔之中,第二凸台52在周面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三通孔522,纵梁3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和第三通孔522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31,第二凸台52在周面上还开设有沿平行于前横梁2方向贯穿的第四通孔523,纵梁3的侧壁沿平行于前横梁2方向开设有和第四通孔523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32;为了提高第二连接头5的强度和刚性,第二连接头5在第二底板51的两个第二侧翼511上同样分别设置有第二加强筋514。
安装时,将第一连接头4的第一凸台42插入前横梁2的横截面内腔中,第一底板41的第一连接孔412和前立柱1侧壁的第一孔11之内穿过第五螺栓65实现第一底板41和前立柱1的固定相连;
第一凸台42的第一通孔422和前横梁2侧壁上的第一安装孔21之内穿过第一螺栓61,第二底板51的第二连接孔512、第一凸台42的第二通孔423和前横梁2侧壁上的第二安装孔22内穿过第二螺栓62,于是,第一连接头4的第一凸台42、前横梁2和第二连接头5的第二底板51之间通过双向垂直的第一螺栓61和第二螺栓62固定连接于一体;
再将第二连接头5的第二凸台52插入纵梁3横截面的内腔中,第二凸台52的第三通孔522和纵梁3侧壁上的第三安装孔31之内穿过第三螺栓63,第二凸台52的第四通孔523和纵梁3侧壁上的第四安装孔32内穿过第四螺栓64,于是,纵梁3通过第二连接头5和前横梁2固定于一体。
本实施例的前立柱1、前横梁2、第一连接头4、纵梁3和第二连接头5之间均采用螺栓这种可拆式结构连接为一体,使得装配和拆卸都十分方便,而且为了确保第一连接头4和前立柱1之间具有良好的安装精度,确保两者能够很好的贴合,前立柱1相对于第一连接头4的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第一凸条12,第一连接头4在第一底板41的底部设置有能与第一凸条12相配合的第一导槽415;
同理,为了确保前横梁2和第二连接头5之间的安装精度,前横梁2的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第二凸条23,第二连接头5在第二底板51的底部设置有能与第二凸条23相配合的第二导槽515,于是,前立柱1侧壁上的第一凸条、前横梁2侧壁上的第二凸条在安装时能够起到导向作用,方便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的装配定位,同时,提高了连接头和梁柱之间的装配精度和贴合精度,提高装配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除可应用于立体车库外,同样适用于各类承载装置的梁柱连接结构中。

Claims (6)

1.一种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有两两相互垂直的前立柱(1)、前横梁(2)和纵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有连接所述前立柱(1)和前横梁(2)的第一连接头(4)以及连接所述前横梁(2)和纵梁(3)的第二连接头(5);
所述第一连接头(4)包括有第一底板(41)和垂直设置于该第一底板(41)上的第一凸台(42),所述第一底板(41)和所述前立柱(1)的侧壁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凸台(42)和所述前横梁(2)的横截面内腔插配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头(5)包括有第二底板(51)和垂直设置于该第二底板(51)上的第二凸台(52),所述第二凸台(52)和所述纵梁(3)的横截面内腔插配相连,所述第二底板(51)的相对两侧沿和所述前立柱(1)相平行的方向外伸有第二侧翼(511),所述第二侧翼(51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512);
其中,所述第一凸台(42)在周面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一通孔(422),所述前横梁(2)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和所述第一通孔(422)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21),所述第一通孔(422)和第一安装孔(21)之内穿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凸台(42)在周面上还开设有沿平行于所述纵梁(3)方向贯穿的第二通孔(423),所述前横梁(2)的侧壁沿平行于所述纵梁(3)方向开设有和所述第二通孔(423)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2),所述第二连接孔(512)、第二通孔(423)和第二安装孔(22)内穿设有第二紧固件;
所述第二凸台(52)在周面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的第三通孔(522),所述纵梁(3)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和所述第三通孔(522)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31),所述第三通孔(522)和第三安装孔(31)之内穿设有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二凸台(52)在周面上还开设有沿平行于所述前横梁(2)方向贯穿的第四通孔(523),所述纵梁(3)的侧壁沿平行于所述前横梁(2)方向开设有和所述第四通孔(523)相对应的第四安装孔(32),所述第四通孔(523)和第四安装孔(32)内穿设有第四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41)的相对两侧沿和所述后立柱(1)相平行的方向外伸有第一侧翼(411),该第一侧翼(41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412),所述前立柱(1)的侧壁上开设有和所述第一连接通孔(412)相对应且贯穿该前立柱(1)的第一孔(11),所述第一连接孔(412)和第一孔(11)之内设置有第五紧固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板(41)和第一凸台(42)一体成型,并且,所述第一侧翼(411)上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1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42)的中心镂空并形成第一孔腔(421),所述第一底板(41)上开设有和所述第一孔腔(421)相连通的第一开孔(4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51)和第二凸台(52)一体成型,并且,所述第二侧翼(511)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51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52)的中心镂空并形成第二孔腔(521),所述第二底板(51)上开设有和所述第二孔腔(521)相连通的第二开孔(513)。
CN2010205431311U 2010-09-22 2010-09-22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78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431311U CN201778401U (zh) 2010-09-22 2010-09-22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431311U CN201778401U (zh) 2010-09-22 2010-09-22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78401U true CN201778401U (zh) 2011-03-30

Family

ID=43791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4313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78401U (zh) 2010-09-22 2010-09-22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784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9807A (zh) * 2010-09-22 2011-02-23 朱建华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CN104265033A (zh) * 2014-09-22 2015-01-07 山东沃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车库的快速组装构架
CN106401250A (zh) * 2016-06-23 2017-02-15 合肥巍华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升降横移停车设备台板边梁连接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9807A (zh) * 2010-09-22 2011-02-23 朱建华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CN101979807B (zh) * 2010-09-22 2012-07-25 朱建华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CN104265033A (zh) * 2014-09-22 2015-01-07 山东沃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车库的快速组装构架
CN106401250A (zh) * 2016-06-23 2017-02-15 合肥巍华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升降横移停车设备台板边梁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78514U (zh) 立体车库的车架后立柱、纵梁和后横梁的连接结构
CN104691621B (zh) 纯电动汽车机舱支架总成
CN203651933U (zh) 铝合金客车l形骨架连接接头
CN201778401U (zh)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CN203402200U (zh) 城轨铝合金车辆端墙结构
CN109625103B (zh) 一种车厢前墙总成
CN101979807B (zh) 立体车库的车架前立柱、前横梁和纵梁的连接结构
CN201494452U (zh) 轨道车辆的车顶与侧墙连接结构
CN215322858U (zh) 一种以铝型材为本体的前纵梁总成
CN208947414U (zh) 车身后纵梁结构
CN113212564A (zh) 一种全铝合金车辆榫卯式侧围结构
CN201235858Y (zh) 一种汽车车身翼子板结构
CN202657037U (zh) 机车车体侧墙及具有其的机车
CN105270482A (zh) 一种汽车半封闭式前端结构
CN21063464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地板横梁弯曲刚度加强结构
CN203473026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CN110775083B (zh) 一种调车机车模块化车体模块之间的连接结构
CN211281011U (zh) 一种不锈钢侧墙结构及列车
CN115214780A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215097852U (zh) 轻量化前地板中通道结构
CN206552115U (zh) 一种车用后尾机构
CN221049813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1580444U (zh) 一种重型卡车白车身
CN218751020U (zh) 一种车辆的a柱总成及车辆
CN103086233A (zh) 一种观光电梯轿厢支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