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16460U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16460U
CN201716460U CN2010200036922U CN201020003692U CN201716460U CN 201716460 U CN201716460 U CN 201716460U CN 2010200036922 U CN2010200036922 U CN 2010200036922U CN 201020003692 U CN201020003692 U CN 201020003692U CN 201716460 U CN201716460 U CN 201716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face
mentioned
curvature
thi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00369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浅见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OFilm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16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164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透镜,该摄像透镜(1)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L1);像侧的面为凹面的负的第2透镜(L2);正的第3透镜(L3);光阑;正的第4透镜(L4);物侧的面为凹面的第5透镜(L5)。第2透镜(L2)、第4透镜(L4)、第5透镜(L5)中的至少1个其至少1面为非球面。第3透镜(L3)和第5透镜(L5)的阿贝数为30以下,第4透镜(L4)的阿贝数为40以上。满足下述条件式(1):1.0<(R3-R4)/(R3+R4)…(1),此处,R3: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4: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该摄像透镜能够廉价且小型构成,实现充分的广角化的同时,具有能够与近几年的高像素化发展的摄像元件对应的高光学性能。

Description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更详细地,涉及适合用于利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等的摄像元件的车载用摄像机、移动终端用摄像机、监视摄像机等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用于拍摄汽车的周围的影像的车载用摄像机、附属于移动电话的移动电话用摄像机、以及以监视影像的取得或防止犯罪的目的而设置的监视摄像机等摄像装置。这些摄像装置一般具备:摄像透镜、将通过该摄像透镜形成的像变换成电信号的CCD或CMOS等的摄像元件。这种摄像元件的小型化及高像素化正在日益,随此摄像装置的小型化也发展,对搭载于摄像装置的摄像透镜也要求小型化及高性能化。另一面,对车载用摄像机或监视摄像机用途的摄像透镜要求廉价且例如具有全视场角为180°以上的广角的同时具有高的耐气候性。
作为上述领域的摄像透镜,例如有下述专利文献1~5所述的摄像透镜。在专利文献1~4记载有包括非球面透镜的5片结构的摄像透镜。在专利文献5记载有全部由球面透镜构成的5片结构的摄像透镜。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5-2274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7-0254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07-233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8-12292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3672278号公报
近几年,摄像元件的小型化及高像素化非常进步,随此对摄像透镜的小型化及高性能化的要求逐渐变得严格。另一面,对车载用摄像机或监视摄像机用途的摄像透镜的广角化的强烈要求依然存在。然而,在以往的小型透镜系统中,廉价且小型构成,从而为了兼顾广角化和能够与近几年的高像素化发展的摄像元件对应的高性能存在不足点。
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5片结构的摄像透镜因配置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阿贝数大,所以不易进行轴上色像差的良好的校正。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摄像透镜因利用了粘合透镜,所以存在作为在如车载的严峻环境下使用的透镜不适合或者成本变高的问题。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摄像透镜因多用了玻璃透镜,所以成本高。在专利文献5所记载的摄像透镜因全部由球面透镜构成,所以为了与近几年的高像素化对应,在性能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借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该摄像透镜能够廉价且小型构成,实现充分的广角化的同时,具有能够与近几年的高像素化发展的摄像元件对应的高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第1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像侧的面为凹面的负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光阑、正的第4透镜、物侧的面为凹面的第5透镜,第2透镜、第4透镜、第5透镜中的至少1个,其至少一面为非球面,第3透镜和第5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0以下,第4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
1.0<(R3-R4)/(R3+R4)…(1)
此处,
R3:第2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4: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本发明的第2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双凹透镜的负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光阑、正的第4透镜、作为将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的第5透镜,第2透镜、第4透镜、第5透镜中的至少1个,其至少1面为非球面,第3透镜和第5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0以下,第4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第2透镜的物侧的面在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端负的光焦度小于中心的负的光焦度。
而且,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8)。另外,作为优选方式也可以满足下述条件式(2)~(8)中的1个,或者也可以满足任意2个以上的组合。
1.0<D3/f<1.6…(2)
2.0<D2/f<4.0…(3)
1.0<D1/f<3.0…(4)
13.0<L/f<19.0…(5)
0.4<(R1-R2)/(R1+R2)<1.0…(6)
1.1<(R8-R9)/(R8+R9)<2.0…(7)
0.3<R9/R10<0.9…(8)
此处,
D3:第2透镜的中心厚度
f:整个系统的焦距
D2:第1透镜和第2透镜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D1:第1透镜的中心厚度
L:从第1透镜的物侧的面顶点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后焦距量为空气换算长度)
R1:第1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2: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8:第4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9: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10:第5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而且,在上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摄像透镜中,优选第1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5mm以上。
而且,本发明的第1及第2摄像透镜中的“负的第1透镜”、“负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正的第4透镜”与在各透镜的近轴区域中的光焦度(折射力)的符号有关。本发明的第1摄像透镜中的“像侧的面为凹面的负的第2透镜”、“物侧的面为凹面的第5透镜”,本发明的第2摄像透镜中的“作为双凹透镜的负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的第5透镜”,优选方式中的“第1透镜的物侧的面为凸面”是近轴区域的透镜。而且,在本发明中,近轴曲率半径(也称为中心的曲率半径)的符号,将朝物侧凸的情况设为正,将朝像侧凸的情况下设为负。
另外,“面的有效直径(有効径)”是指在考虑有助于成像的全光线和透镜面的相交的点时,相当于由在径向中的最靠近外侧的点(从光轴最远离的点)构成的图形的直径的尺寸,“有效直径端”是指该最靠近外侧的点。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了上述记载的本发明的第1或第2摄像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第1摄像透镜,在最少5片透镜系统中,适当地设定各透镜的形状或光焦度、材质等结构,且满足条件式(1),所以能够廉价且小型构成,可以实现充分的广角化,并可以实现具有能够与近几年的高像素化发展的摄像元件对应的高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第2摄像透镜,在最少5片透镜系统中,适当地设定各透镜的形状或光焦度、材质等结构,尤其适当地设定第2透镜的物侧的面形状,所以能够廉价且小型构成,可以实现充分的广角化的同时,可以实现具有能够与近几年的高像素化发展的摄像元件对应的高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因具备有本发明的摄像透镜,所以能够廉价且小型地构成,具有宽的视场角,并可以获得分辨率高的良好的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光路图。
图2是用于说明非球面形状等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面图。
图11(A)~图11(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2(A)~图12(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3(A)~图13(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4(A)~图14(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5(A)~图15(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6(A)~图16(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7(A)~图17(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8(A)~图18(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用摄像装置的配置的图。
图中:1-摄像透镜,2-轴上光束,3、4-轴外光束,5-摄像元件,6-光线,11、12-遮光机构,100-汽车,101、102-车外摄像机,103-车内摄像机,L1-第1透镜,L2-第2透镜,L3-第3透镜,L4-第4透镜,L5-第5透镜,PP-光学部件,Sim-像面,St-孔径光阑,Z-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在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1的透镜剖面图、以及来自无限远距离处的物点的轴上光束2、在全视场角2ω中的轴外光束3、4。在图1中,图的左侧是物侧,右侧是像侧。
在图1中,考虑摄像透镜1适用于摄像装置的情况,也图示有配置在摄像透镜1的像面Sim的摄像元件5。摄像元件5将通过摄像透镜1形成的光学像变换成电信号,例如可以利用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等。
在将摄像透镜1应用于摄像装置时,按照安装透镜的摄像机侧的结构优选设置盖玻璃、低通滤光片或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等,在图1中示出将设想这些的平行平板状的光学部件PP配置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镜和摄像元件5(像面Sim)之间的例子。
在图1示出的摄像透镜1是具备以下所述的第1方式和第2方式两种的摄像透镜。摄像透镜1的第1方式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L1、像侧的面为凹面的负的第2透镜L2、正的第3透镜L3、孔径光阑St、正的第4透镜L4、将凹面朝向物侧的第5透镜L5,第2透镜L2、第4透镜L4、第5透镜L5的至少1个,其至少一方的面为非球面,第3透镜L3和第5透镜L5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0以下,第4透镜L4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且满足以下条件式(1)。
1.0<(R3-R4)/(R3+R4)…(1)
此处,
R3: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4: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通过将配置在物侧的第1透镜L1及第2透镜L2设为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从而可以获取大的视场角的光线,能够广角化系统整体。而且,通过使用2片负透镜,能够实现例如为180°以上的宽的视场角。通过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设为凹面,从而使得容易进行广角化并且容易进行畸变的校正。通过将孔径光阑St的物侧正前方的第3透镜L3设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将构成第3透镜L3的材质的阿贝数设为30以下,从而也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和倍率色像差。而且,通过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第3透镜L3和第4透镜L4之间,从而能够良好地校正像差并能够使透镜系统的径向小型化。另外,图1的孔径光阑St不表示形状或大小,而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
通过使第4透镜L4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将构成第4透镜L4的材质的阿贝数设为40以上,将第5透镜L5设为将凹面朝向物侧的透镜,将构成第5透镜L5的材质的阿贝数设为30以下,从而能够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通过至少将第2透镜L2、第4透镜L4、第5透镜L5的至少一方的面设为非球面,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和球面像差。通过将整个系统的透镜片数设为最少5片,从而能够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通过满足条件式(1),可以保持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和像侧的面的平衡且使得广角化变得容易。通过将第2透镜L2设为像侧的面为凹面的负透镜,且满足条件式(1),从而第2透镜L2在近轴区域成为双凹形状,所以容易加强第2透镜L2的负的光焦度,且容易使透镜系统广角化。
在此,对近轴区域的第2透镜L2的形状进行说明。第2透镜L2是像侧的面为凹面的负透镜,所以考虑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形状。首先,条件式(1)可以变形为下述条件式(1A)。
1.0<(1-R4/R3)/(1+R4/R3)<0.2…(1A)
若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设为平面,即R3=∞,则不满足上述条件式(1A),所以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不可能成为平面。
假设,若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设为凸面,即R3>0,则成为(R3-R4)<(R3+R4),且不满足条件式(1)的下限,所以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不会成为凸面。由此,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为凹面,第2透镜L2为双凹形状。
接着,对摄像透镜1的第2方式进行说明。摄像透镜1的第2方式是以下结构,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L1、双凹透镜的负的第2透镜L2、正的第3透镜L3、孔径光阑St、正的第4透镜L4、将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的第5透镜L5,第2透镜L2、第4透镜L4、第5透镜L5中的至少1个,其至少一面为非球面,第3透镜L3和第5透镜L5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0以下,第4透镜L4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在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バワ一:power),在有效直径(有効径)端负的光焦度小于中心的负的光焦度。
通过将第2透镜L2设为双凹形状,从而能够加强负的光焦度,容易使透镜系统广角化。而且,通过将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中心的光焦度设为负,并且设为负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端小于在中心的形状,从而能够容易进行广角化的同时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和畸变。通过将第5透镜L5设为将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从而能够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另外,在第2方式的结构中,对与第1方式相同的结构其作用效果也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其重复说明。
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也可以具备上述第1方式及上述第2方式两种,而且,也可以具备任意一种方式。优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进一步具有以下所述的结构。另外,作为优选的方式也可以具有以下任意1个结构,或者也可以具有组合任意2个以上的结构。
将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3,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4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2)。若超过条件式(1-2)的上限,则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绝对值变小,难以进行畸变的校正。
1.0<(R3-R4)/(R3+R4)<30…(1-2)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3)。通过满足条件式(1-3)的上限,从而更容易进行畸变的校正。
1.0<(R3-R4)/(R3+R4)<20…(1-3)
将第2透镜L2的中心厚度设为D3,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D3/f<1.6…(2)
通过满足条件式(2)的上限,能够适当地选择第2透镜L2的中心厚度,在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中可以分离轴上光束和轴外光束,容易进行像面弯曲和畸变的校正。若成为条件式(2)的上限以上,则第2透镜L2的中心厚度过于变大,透镜系统的光轴方向和径向也变得大型化。若成为条件式(2)的下限以下,则第2透镜L2的中心厚度变小,难以分离轴上光束和轴外光束,所以难以进行像面弯曲和畸变的校正。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2)。通过满足条件式(2-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2)得到的效果。
1.2<D3/f<1.4…(2-2)
将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光轴Z上的空气间隔设为D2,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2.0<D2/f<4.0…(3)
通过满足条件式(3),能够适当地选择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间隔,所以将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设为非球面时,可以有效果地使用其非球面形状,并且容易进行广角化,也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若成为条件式(3)的上限以上,则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空气间隔过于变宽,透镜系统的光轴方向和径向也变得大型化。若成为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则能够进行透镜系统的小型化,但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空气间隔过于变窄,将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设为非球面时,其非球面形状受限制,所以难以进行广角化,并且也难以分离轴上光束和轴外光束,且难以进行像面弯曲、畸变的校正。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2)。通过满足条件式(3-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3)得到的效果。
2.3<D2/f<3.5…(3-2)
而且,还更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3)。通过满足条件式(3-3),比满足条件式(3-2)时更容易谋求小型化。
2.3<D2/f<3.3…(3-3)
将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设为D1,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1.0<D1/f<3.0…(4)
通过满足条件式(4),能够适当地选择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使透镜系统的小型化容易,并且容易提高耐冲击性。若成为条件式(4)的上限以上,则第1透镜L1过于变厚,强于各种冲击,但透镜系统的光轴方向和径向变得大型化。若成为条件式(4)的下限以下,则容易小型化,但第1透镜L1过于变薄,应对冲击的强度下降。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2)。通过满足条件式(4-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4)得到的效果。
1.8<D1/f<2.5…(4-2)
而且,还更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3)。通过满足条件式(4-3),比满足条件式(4-2)时更容易谋求小型化。
1.8<D1/f<2.3…(4-3)
例如,作为车载摄像机用透镜使用时,对透镜也要求强于各种冲击的强度。优选将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设为1.5mm以上,通过设成这种厚度,从而对各种冲击的强度变强,可以制作不易破碎的透镜。为了使透镜更加不易破碎,更优选将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设为1.7mm以上。为了使透镜进一步不易破碎,更进一步优选将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设为1.8mm以上。
另一方面,优选将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设为3.0mm以下。例如,在全视场角为超过180°的广角透镜中,若加厚第1透镜L1,则第1透镜L1的径向也变大。例如,作为车载摄像机用透镜使用时,为了不影响车的外观而要求缩小第1透镜L1的径向的尺寸。通过将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设为3.0mm以下,不仅透镜系统的光轴方向,而且径向的尺寸也能够变得小型化。另外,通过将第1透镜L1的中心厚度设为2.5mm以下,能够使透镜系统更加小型化。
将从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顶点到像面Sim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L,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另外,在计算L时,后焦距量分作为空气换算长度。即,在最靠近像侧的透镜和像面Sim之间存在盖玻璃或滤光片等时,盖玻璃或滤光片的厚度是利用空气换算后的值的厚度。
13.0<L/f<19.0…(5)
通过满足条件式(5),能够实现透镜系统的小型化的同时能够实现广角化。若成为条件式(5)的上限以上,则虽然可以容易实现广角化,但透镜系统变得大型化。若成为条件式(5)的下限以下,则难以实现广角化,或者全长过于变小且各透镜的尺寸过于变小而难以加工。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2)。通过满足条件式(5-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5)得到的效果。
14.0<L/f<18.0…(5-2)
将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设为凸面,将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为R1、将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2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
0.4<(R1-R2)/(R1+R2)<1.0…(6)
通过满足条件式(6),可以适当地选择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且容易广角化的同时容易进行像面弯曲和畸变的校正。因为第1透镜L1是负透镜,所以通过将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设为凸面,第1透镜L1在近轴区域成为将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形状。
若将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设为凸面并超过条件式(6)的上限,则为了实现广角化而需要增大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和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绝对值,所以入射光线在第1透镜L1急剧弯曲,难以进行畸变的校正。若将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设为凸面并低于条件式(6)的下限,则因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和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变小,使光线不急剧弯曲而使之聚光,所以能够容易校正畸变,但像面弯曲变大,难以得到良好的图像。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2)。通过满足条件式(6-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6)得到的效果。
0.6<(R1-R2)/(R1+R2)<0.8…(6-2)
将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8,将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9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
1.1<(R8-R9)/(R8+R9)<2.0…(7)
通过满足条件式(7),可以适当地选择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形像差、轴上色像差,并可以抑制光线朝图像周边部的像面Sim的入射角。因为第4透镜L4是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所以通过满足条件式(7),第4透镜L4在近轴区域成为双凸形状。
而且,因为第4透镜L4是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所以若成为条件式(7)的上限以上,则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绝对值变小,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绝对值变大,所以由于彗形像差变大且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绝对值变大,而使得在与第5透镜L5之间也难以校正轴上色像差。若成为条件式(7)的下限以下,则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过于变小,难以控制在周边的光线入射到像面Sim的角度,难以制作所谓的焦阑性(テレセントリツク)良好的透镜。
在此,对满足条件式(7)时的近轴区域上的第4透镜L4的形状进行说明。首先,条件式(7)可以变形为如下述条件式(7A)。
1.1<(1-R9/R8)/(1+R9/R8)<2.0…(7A)
若将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设为平面,即R8=∞,则因不满足条件式(7A),所以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不可能成为平面。相同地,条件式(7)可以变形为如下述条件式(7B):
1.1<(R8/R9-1)/(R8/R9+1)<2.0…(7B)
若将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设为平面,即R9=∞,则因不满足条件式(7B),所以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不可能成为平面。
若将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设为凹面,即R8<0,则第4透镜L4是正透镜,所以成为R9<0且R8<R9。但是,若这样,因不满足条件式(7),所以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不可能成为凹面。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为凸面时,若将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设为凹面,则因成为R8>0且R9>0,且不满足条件式(7),所以第4透镜L4不可能成为正弯月形状。由此,第4透镜L4成为双凸形状。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2)。通过满足条件式(7-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7)得到的效果。
1.2<(R8-R9)/(R8+R9)<1.8…(7-2)
将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9,将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10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
0.3<R9/R10<0.9…(8)
通过满足条件式(8),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轴上色像差。若成为条件式(8)的上限以上,则由于第4透镜L4的像侧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过于变大,第4透镜L4的光焦度变小,从而难以进行轴上色像差的校正,或者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过于变小,难以控制图像周边部的光线的朝像面Sim的入射角。若成为条件式(8)的下限以下,则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过于变小,难以进行球面像差的校正,或者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过于变大,第5透镜L5的光焦度变小,从而难以进行轴上色像差的校正。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2)。通过满足条件式(8-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8)得到的效果。
0.4<R9/R10<0.8…(8-2)
将第5透镜L5的焦距设为f5,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
f5/f<-12.0…(9)
若成为条件式(9)的上限以上,则虽然能够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但第5透镜L5为负透镜时,第5透镜L5的光焦度过于变大,图像周边部的光线入射到像面Sim的角度变大而阴影变大。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2)。通过满足条件式(9-2)的上限,从而第5透镜L5为负透镜时,第5透镜L5的光焦度过于变大,可以进一步抑制阴影变大的现象。通过满足条件式(9-2)的下限,可以防止第5透镜L5的负的光焦度过于变小,且容易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
-50<f5/f<-13.0…(9-2)
而且,还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3)。通过满足条件式(9-3)的下限,变得容易更加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
-30<f5/f<-13.0…(9-3)
而且,还更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9-4)。通过满足条件式(9-4)的下限,变得更容易进一步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
-25<f5/f<-13.0…(9-4)
将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10,将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11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0)。
-0.5<(R10-R11)/(R10+R11)<-0.05…(10)
通过满足条件式(10),可以适当地选择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及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并可以控制图像周边的光线朝像面Sim的入射角。因为第5透镜L5是将凹面朝向物侧的透镜,所以若成为条件式(10)的上限以上,则第5透镜L5具有小的负的光焦度或正的光焦度,所以难以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并也难以取长后焦距(バツクフオ一カス)。若成为条件式(10)的下限以下,则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デ的绝对值过于变小,能够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但难以将周边光线的朝像面Sim的入射角控制得小。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0-2)。通过满足条件式(10-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10)得到的效果。
-0.3<(R10-R11)/(R10+R11)<-0.08…(10-2)
将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的合成焦距设为f123,将第4透镜L4,第5透镜L5的合成焦距设为f45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
-0.8<f45/f123<0.0…(11)
通过满足条件式(11),可以有效地选择比孔径光阑St更靠近物侧的透镜和比孔径光阑St更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光焦度之比,并容易广角化的同时容易进行像面弯曲、彗形像差的校正。若成为条件式(11)的上限以上,则比孔径光阑St更靠近物侧的透镜的光焦度偏于正,广角化变得困难,并且像面弯曲的校正也变得困难。若成为条件式(11)的下限以下,则可以容易实现广角化,但彗形像差增大。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2)。通过满足条件式(11-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11)得到的效果。
-0.6<f45/f123<-0.2…(11-2)
将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设为ED1,将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1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2)。
0.3<ED1/R1<0.8…(12)
通过满足条件式(12),能够将第1透镜L1的有效直径控制得小,并缩小露在外部的透镜部分的面积的同时,也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畸变。若成为条件式(12)的上限以上,则第1透镜L1的物侧面的有效直径过于变大,透镜系统的径向变得大型化。例如,作为车载用摄像机使用时,若露在外部的面积大,则影响汽车的外观。而且,如后述,优选第1透镜L1设为玻璃透镜,所以因第1透镜L1大型化也成为成本上升的原因。若成为条件式(12)的下限以下,则第1透镜L1的径向的小型化变得容易,但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过于变小,所以难以分离轴上光束和周边光束并难以进行像面弯曲的校正,或者由于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过于变大,光线急剧弯曲而难以进行畸变的校正。
另外,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2-2)。通过满足条件式(12-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12)得到的效果。
0.4<ED1/R1<0.7…(12-2)
将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合成焦距设为f12,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3)。
-1.5<f12/f<-0.9…(13)
通过满足条件式(13),能够适当地选择最靠近物侧的2片负透镜的光焦度,所以容易进行广角化,并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若成为条件式(13)的上限以上,则可以容易实现广角化,但最靠近物侧的2片负透镜的光焦度过大,所以难以校正像面弯曲。若成为条件式(13)的下限以下,则最靠近物侧的2片负透镜的光焦度过小,并且不易进行广角化。
进一步,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3-2)。通过满足条件式(13-2),可以进一步提高通过满足条件式(13)得到的效果。
-1.4<f12/f<-1.0…(13-2)
优选第1透镜L1是将凸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形状。通过将第1透镜L1设为这种形状而有利于广角化,例如能够制作全视场角为180°以上的广角透镜系统。
优选第2透镜L2在近轴区域是双凹形状。通过将第2透镜L2设为这种形状,能够增强负的光焦度,例如能够实现为180°以上的广视场角。
优选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设为非球面。优选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是在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负),并在有效直径端负的光焦度小于中心的负的光焦度的形状。通过将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能够广角化的同时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在此,参照图2并对上述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形状进行说明。在图2中,点C3是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中心,是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点。图2的点X3是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的点,是包含于轴外光束4的最靠近外侧的光线6和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交点。
此时,如图2所示,将在点X3的透镜面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3,将连接点X3和点P3的线段X3-P3设为点X3处的曲率半径,将线段X3-P3的长度|X3-P3|设为点X3处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而且,将点C3处的曲率半径即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中心的曲率半径设为R3,将其绝对值设为|R3|(在图2中未图示)。
上述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所谓“在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负)、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负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是指在包括点C3的近轴区域为凹形状,点P3比点C3更靠近物侧,是|X3-P3|>|R3|。
在图2中,为了有助于理解,在半径|R3|通过点C3,用双点划线描绘以光轴上的点为中心的圆CC3,在半径|X3-P3|通过点X3,用虚线描绘以光轴上的点为中心的圆CX3的一部分。可得知形成圆CX3大于圆CC3的圆,明示出|X3-P3|>|R3|。
优选|X3-P3|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处于10<|X3-P3|/f<20的范围,通过设定在该范围,可以减小有效直径端的负的光焦度,容易实现广角化,并容易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优选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设为非球面。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是在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正)、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负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通过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可以使周边的光线不急剧弯曲而使之聚光,所以能够良好地校正畸变。
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使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相同,可以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设为点X4,将在该点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4时,将连接点X4和点P4的线段X4-P4设为点X4处的曲率半径,将线段的长度|X4-P4|设为点X4处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而且,将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点,即,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C4。并且,将在点C4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4|。
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的所谓“在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正)、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负的光焦度更弱的形状”是指在包括点C4的近轴区域为凹形状,点P4比点C4更靠近像侧,是|X4-P4|>|R4|。
优选|X4-P4|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在1.8<|X4-P4|/f<3.5的范围,通过设定在该范围,可以将周边的光线的朝面的入射角度收纳在适当的范围,并容易广角化的同时能够良好地校正畸变。
优选第3透镜L3在近轴区域为双凸形状。通过将第3透镜L3设为这种形状,能够加大正的光焦度。通过加大第3透镜L3的正的光焦度,容易进行倍率色像差的校正。
优选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设为非球面。优选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是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正)、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正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通过将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利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相同,可以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设为点X5,将在该点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5时,将连接点X5和点P5的线段X5-P5设为点X5处的曲率半径,将线段的长度|X5-P5|设为点X5处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而且,将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点,即,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C5。并且,将在点C5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5|。
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所谓“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正)、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正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是指在包括点C5的近轴区域为凸形状,点P5比点C5更靠近像侧,是|X5-P5|>|R5|。
优选|X5-P5|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在2<|X5-P5|/f<7的范围,通过设定在该范围,可以减弱有效直径端的正的光焦度,并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优选为将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设为非球面。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为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负)、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正的光焦度较强的形状。通过将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
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利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相同,可以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设为点X6,将在该点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6时,将连接点X6和点P6的线段X6-P6设为点X6处的曲率半径,将线段的长度|X6-P6|设为点X6处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而且,将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点,即,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C6。并且,将在点C6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6|。
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所谓“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负)、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正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是指在包括点C6的近轴区域为凸形状,点P6比点C6更靠近物侧,是|X6-P6|<|R6|。
优选|X6-P6|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在4<|X6-P6|/f<12的范围,通过设定在该范围,可以加大有效直径端的正的光焦度,并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
优选第4透镜L4在近轴区域是双凸形状。通过将第4透镜L4设为这种形状,能够增强正的光焦度。通过增强第4透镜L4的正的光焦度,可以将周边光线的向像面Sim的入射角控制得小,并在与第5透镜L5之间容易进行轴上色像差的校正。
优选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设为非球面。优选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为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正)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正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或者是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并在有效直径端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形状。通过将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
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利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相同,可以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设为点X8,将在该点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8时,将连接点X8和点P8的线段X8-P8设为点X8处的曲率半径,将线段的长度|X8-P8|设为点X8处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而且,将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点,即,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C8。并且,将在点C8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8|。
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正)、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正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是指在包括点C8的近轴区域为凸形状,点P8比点C8位于像侧,是|X8-P8|>|R8|。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面的“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并在有效直径端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形状”是指在包括点C8的近轴区域为凸形状,点P8比点C8更靠近物侧的形状。
优选|X8-P8|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位于5<|X8-P8|/f<50的范围,通过设定在该范围,能够减弱有效直径端的正的光焦度,并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
优选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设为非球面。优选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为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负)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正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通过将第4透镜L4设为这种形状,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和球面像差。
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利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相同,可以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设为点X9,将在该点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9时,将连接点X9和点P9的线段X9-P9设为点X9处的曲率半径,将线段的长度|X9-P9|设为点X9处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而且,将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点,即,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C9。并且,将点C9处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9|。
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所谓“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负)、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正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是指在包括点C9的近轴区域为凸形状,点P9比点C9更靠近物侧,是|X9-P9|>|R9|。
优选为,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X9-P9|处于1.2<|X9-P9|/f<1.8的范围,通过设定在该范围,能够减小有效直径端的正的光焦度,并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
优选第5透镜L5为将凹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形状。通过将第5透镜L5设为这种形状,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形像差和轴上色像差。
优选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设为非球面。优选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为在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负)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负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通过将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利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相同,可以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设为点X10,将在该点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10时,将连接点X10和点P10的线段X10-P10设为点X10处的曲率半径、将线段的长度|X10-P10|设为点X10处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而且,将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点,即,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C10。并且,将在点C10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10|。
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面的所谓“在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负)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负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是指在包括点C10的近轴区域为凹形状,点P10比点C10更靠近物侧,是|X10-P10|>|R10|。
优选为,|X10-P10|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满足3.0<|X10-P10|/f,通过满足该条件,能够减小有效直径端的负的光焦度,并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
优选为将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设为非球面。优选为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为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负)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正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通过将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设为这种形状,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和彗形像差。
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的上述形状与利用图2说明的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的形状相同,可以如下认为。在透镜剖面图中,将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端设为点X11,将在该点的法线和光轴Z的交点设为点P11时,将连接点X11和点P11的线段X11-P11设为在点X11的曲率半径、将线段的长度|X11-P11|设为在点X11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而且,将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和光轴Z的交点,即,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的中心设为点C11。并且,将在点C11的曲率半径绝对值设为|R11|。
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的“在中心具有正的光焦度(中心的曲率半径为负)并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正的光焦度较弱的形状”是指在包括点C11的近轴区域为凸形状,点P11比点C11更靠近物侧,是|X11-P11|>|R11|。
优选为,在将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时,|X11-P11|位于2<|X11-P11|/f<12的范围,通过设定在该范围,能够减小有效直径端的正的光焦度,并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面像差和彗形像差。
通过将从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面到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的各面设为如上述的非球面形状,从而除了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彗形像差以外也能够良好地校正畸变。
另外,图1示出的摄像透镜1的第1透镜L1~第5透镜L5的所有透镜是单透镜。设想在如车载用途的严峻的环境下的使用时,优选设为不包括这种粘合透镜的结构,而且通过设为不包括粘合透镜的结构而能够低成本制作。
优选第1透镜L1的材质的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由此能够抑制色像差的产生并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更优选第1透镜L1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45以上,此时能够更加容易地抑制色像差的产生并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而且,更进一步优选第1透镜L1的材质的对d线的阿贝数为47以上,此时更进一步容易地抑制色像差的产生并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
优选第2透镜L2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由此能够抑制色像差的产生并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更优选第2透镜L2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45以上,此时能够更加容易地抑制色像差的产生并能够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而且,更进一步优选第2透镜L2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50以上,此时更进一步容易地抑制色像差的产生并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
优选第4透镜L4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由此能够抑制色像差的产生并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更优选第4透镜L4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45以上,此时更加容易地抑制色像差的产生并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而且,更进一步优选第4透镜L4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50以上,此时更进一步容易地抑制色像差的产生并得到良好的分辨性能。
优选第3透镜L3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30以下,由此能够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更优选第3透镜L3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28以下,此时能够更加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更进一步优选第3透镜L3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26以下,此时能够更进一步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还更进一步优选第3透镜L3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25以下,此时还能够更进一步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
优选为,第5透镜L5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30以下,由此能够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更优选第5透镜L5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28以下,此时能够更加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更进一步优选第5透镜L5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26以下,此时能够更进一步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还更进一步优选第5透镜L5的材质的d线的阿贝数为25以下,此时还能够更进一步良好地校正轴上色像差。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优选第1透镜L1的材质为玻璃,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第5透镜L5的材质为塑料。
摄像透镜例如在车载用摄像机或监视用摄像机等严峻的环境中使用时,配置在最靠近物侧的第1透镜L1要求使用强于由风雨引起的表面劣化、由直射日光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且强于油脂、洗涤剂等化学药品的材质,即耐水性、耐气候性、耐酸性、耐药品性等高的材质,而且,要求使用坚固且不易破裂的材质。通过将材质设为玻璃,能够满足这些要求。而且,作为第1透镜L1的材质也可以使用透明的陶瓷。
另外,也可以对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施加用于提高强度、耐划(キズ)性、耐药品性的保护机构,此时,也可以将第1透镜L1的材质设为塑料。这种保护机构可以是硬涂层,也可以是防水涂层。
通过将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第5透镜L5的材质设为塑料,能够廉价且轻量构成透镜系统,并能够正确地制作非球面形状,所以能够制作良好性能的透镜。
在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第5透镜L5中的至少任意材质上使用塑料时,作为其材质也可以使用在塑料中混合小于光的波长的粒子的所谓纳米复合(ナノコンポジツト)材料。
另外,对应于摄像透镜1的用途,也可以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5之间,插入对从紫外光到蓝色光进行截止的滤光片或截止红外光的IR(InfraRed)截止滤光片。或者,也可以在透镜面上涂布具有与上述滤光片相同的特性的涂层。
在图1中表示有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5之间配置设想各种滤光片的光学部件PP的例子,但也可以取代此而在各透镜之间配置这些各种滤光片。或者,也可以在摄像透镜具有的任意透镜的透镜面施加具有与各种滤光片相同的作用的涂层。
另外,存在通过各透镜间的有效直径外的光束成为杂散光到达像面而成为重影的忧虑,所以根据需要优选设置遮断该杂散光的遮光机构。作为该遮光机构,例如也可以在透镜的有效直径外的部分施加不透明的涂料或设置不透明的板材。而且,也可以在成为杂散光的光束的光路设置不透明的板材作为遮光机构。或者,也可以在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更靠物侧配置遮断杂散光的如遮光罩(フ一ド)的部件。
作为一例,在图1中表示将遮光机构11、12设置在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的各像侧的面的有效直径外的例子。另外,设置遮光机构的部位不限于图1所示的例,也可以配置在其他透镜或透镜之间。
另外,也可以在各透镜之间,在周边光量比在实用上没有问题的范围内,配置遮断周边光线的光阑等的部件。周边光线是指来自光轴Z外的物点的光线中通过光学系统的入瞳的周边部分的光线。这样,通过配置遮断周边光线的部件,可以使图像周边部的图像质量提高。而且,通过用该部件遮断发生重影的光,从而能够减少重影。
接着,对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数值实施例进行说明。将实施例1~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透镜剖面图分别示于图3~图10。在图3~图10中,图的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与图1相同地也一起示出孔径光阑St、光学部件PP、配置在像面Sim的摄像元件5。各图的孔径光阑St不表示形状或大小,而是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在各实施例中,透镜剖面图的符号Ri、Di(i=1、2、3、…)对应于在以下说明的透镜数据的Ri、Di。
将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数据及各种数据示于表1,将非球面数据示于表2,将与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示于表3。相同地,将实施例2~8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数据及各种数据、非球面数据、与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分别示于表4~表24。以下,举实施例1为例对表中的符号的意义进行说明,但对实施例2~8也基本上相同。
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Si的栏表示将最靠近物侧的构成要素的面作为第1个,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i个(i=1、2、3、…)的面号码,Ri的栏表示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Di的栏表示第i个面和第i+1个面的光轴Z上的面间隔。另外,曲率半径的符号将在物侧凸的情况设为正,将在像侧凸的情况设为负。
而且,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Ndj的栏表示将最靠近物侧的透镜作为第1个,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个(j=1、2、3、…)的光学要素对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dj的栏表示第j个光学要素对d线的阿贝数。另外,在透镜数据中,也包含而示出了孔径光阑St和光学部件PP,在相当于孔径光阑St的面的曲率半径一栏记载有“(孔径光阑)”这样的术语。
在表1的各种数据中,Fno.为F数值(ナンバ一),2ω为全视场角,Bf为从最靠近像侧的透镜的像侧的面到像面的光轴z上的距离(与后焦距相当、空气换算长度),L为从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到像面Sim的光轴Z上的距离(后焦距量为空气换算长度),ED1为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面的有效直径,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f1为第l透镜L1的焦距,f2为第2透镜L2的焦距,f3为第3透镜L3的焦距,f4为第4透镜L4的焦距,f5为第5透镜L5的焦距,f12为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的合成焦距,f45为第4透镜L4和第5透镜L5的合成焦距,f123为第1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L3的合成焦距,
在表1的透镜数据中,在非球面的面编号附加有*号,作为非球面的曲率半径表示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近轴曲率半径)的数值。在表2的非球面数据中表示非球面的面编号、与各非球面相关的非球面系数。表2的非球面数据的数值的[E-n](n:整数)表示[×10-n],[E+n]表示[×10n]。另外,非球面系数为由以下式表示的非球面式中的各系数KA、RBm(m=3、4、5、…20)的值。
[数学式1]
Zd = C × Y 2 1 + 1 - KA × C 2 × Y 2 + Σ m RB m × Y m
其中,
Zd:非球面深度(从高度Y的非球面上的点向与非球面顶点相切的垂直于光轴的平面所引画的垂线的长度);
Y:高度(从光轴到透镜面的距离);
C: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
KA、RBm:非球面系数(m=3、4、5、…20)。
在与表3的有效直径端中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中,利用上述的说明的符号表示面号码、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绝对值、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绝对值与整个系统的焦距之比。
另外,在各表记载有以预定的位数取整(まるあた)的数值。作为各数值的单位对角度使用[°],对长度使用[mm]。但是,此为一例,光学系统即使放大比例或缩小比例也可以得到同等的光学性能,所以也可以使用其他适当的单位。
【表1】
实施例1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19.8727   1.7979   1.7725   49.6
  2   3.3985   2.2808
  3*   -3.8953   1.1652   1.5316   55.4
  4*   1.3670   0.8680
  5*   2.2000   2.4357   1.6139   25.5
  6*   -12.8278   0.5248
  7   孔径光阑   0.1500
  8*   8.6933   1.5001   1.5316   55.4
  9*   -1.2570   0.1000
  10*   -2.5270   0.7000   1.6139   25.5
  11*   -3.1130   0.5000
  12   ∞   0.5000   1.5231   54.5
  13   ∞   1.5155
  像面   ∞
【表2】
实施例1 各种数据
  Fno.   2.8
  2ω   186.0
  L   13.87
  ED1   11.74
  f   0.88
  f5   -40.08
  f12   -0.99
  f45   2.52
  f123   -6.22
【表2】
实施例1非球面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251
【表3】
实施例1与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252
【表4】
实施例2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25.1403   1.8000   1.7725   49.6
  2   3.5076   2.3520
  3*   -2.7034   1.1000   1.5316   55.4
  4*   2.1844   0.8644
  5*   2.6043   2.9553   1.6139   25.5
  6*   -10.7426   0.7184
  7   (孔径光阑)   0.1500
  8*   7.9390   1.5021   1.5316   55.4
  9*   -1.2117   0.1500
  10*   -2.4219   0.7005   1.6139   25.5
  11*   -3.4288   0.8000
  12   ∞   0.5000   1.5231   54.5
  13   ∞   1.0469
  像面   ∞
实施例2各种数据
  Fno.   2.8
  2ω   185.8
  L   14.47
  ED1   11.83
  f   0.86
  f5   -18.27
  f12   -1.14
  f45   2.55
  f123   -8.39
【表5】
实施例2非球面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261
【表6】
实施例2与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271
【表7】
实施例3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24.5429   1.8000   1.7550   52.3
  2   3.5451   2.4012
  3*   -2.5849   1.1000   1.5339   56.0
  4*   2.3189   0.8500
  5*   2.8005   2.4655   1.6336   23.6
  6*   -16.4376   0.9381
  7   (孔径光阑)   0.1500
  8*   4.6240   1.5000   1.5339   56.0
  9*   -1.1999   0.1500
  10*   -2.0174   0.7476   1.6336   23.6
  11*   -3.1566   0.5000
  12   ∞   0.5000   1.5231   54.5
  13   ∞   1.3642
  像面   ∞
实施例3各种数据
  Fno.   2.8
  2ω   182.6
  L   14.29
  ED1   11.76
  f   0.90
  f5   -11.84
  f12   -1.16
  f45   2.53
  f123   -5.21
【表8】
实施例3非球面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281
【表9】
实施例3与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
【表10】
实施例4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 dj
  1   24.1262   1.8000   1.7550   52.3
  2   3.4847   2.4175
  3*   -2.5813   1.1000   1.5339   56.0
  4*   2.2962   0.8500
  5*   2.7740   2.4382   1.6336   23.6
  6*   -15.9016   0.9208
  7   (孔径光阑)   0.1500
  8*   4.6144   1.5000   1.533   56.0
  9*   -1.1947   0.1500
  10*   -2.0282   0.7476   1.6336   23.6
  11*   -3.1566   0.5000
  12   ∞   0.5000   1.5231   54.5
  13   ∞   1.3294
  像面   ∞
实施例4各种数据
  Fno.   2.8
  2ω   184.6
  L   14.23
  ED1   11.81
  f   0.88
  f5   -12.O5
  f12   -1.15
  f45   2.51
  f123   -5.29
【表11】
实施例4非球面数据
【表12】
实施例4与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301
【表13】
实施例5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22.0465   1.8000   1.8040   46.6
  2   3.5387   2.4397
  3*   -2.6567   1.1000   1.5316   55.4
  4*   2.1681   0.8502
  5*   2.5998   2.7511   1.6140   25.5
  6*   -12.8952   0.9831
  7   (孔径光阑)   0.1500
  8*   5.8258   1.5021   1.5316   55.4
  9*   -1.2219   0.1500
  10*   -2.0936   0.7481   1.6140   25.5
  11*   -3.1766   0.8000
  12   ∞   0.5000   1.5231   54.5
  13   ∞   1.1376
  像面   ∞
实施例5各种数据
  Fno.   2.8
  2ω   184.4
  L   14.74
  ED1   11.81
  f   0.89
  f5   -13.57
  f12   -1.12
  f45   2.62
  f123   -6.34
【表14】
实施例5非球面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311
【表15】
实施例5与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
【表16】
实施例6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21.4271   1.8000   1.8348   42.7
  2   3.5947   2.3947
  3*   -2.6508   1.1000   1.5316   55.4
  4*   2.1715   0.8502
  5*   2.5163   2.7193   1.6140   25.5
  6*   -12.8023   0.9696
  7   (孔径光阑)   0.1500
  8*   5.7701   1.5021   1.5316   55.4
  9*   -1.2142   0.1500
  10*   -2.1085   0.7481   1.6140   25.5
  11*   -3.1751   0.8000
  12   ∞   0.5000   1.5231   54.5
  13   ∞   1.0607
  像面   ∞
实施例6各种数据
  Fno.   2.8
  2ω   184.4
  L   14.57
  ED1   11.62
  f   0.89
  f5   -13.94
  f12   -1.12
  f45   2.59
  f123   -7.15
【表17】
实施例6非球面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321
【表18】
实施例6与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331
【表19】
实施例7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19.2587   1.8000   1.7725   49.6
  2   3.4098   2.4811
  3*   -2.3929   1.1000   1.5338   56.0
  4*   2.1860   0.8500
  5*   2.6255   2.1950   1.6336   23.6
  6*   -14.3666   0.6774
  7   (孔径光阑)   0.1502
  8*   4.5602   1.5000   1.5338   56.0
  9*   -1.1375   0.1500
  10*   -2.1791   0.7526   1.6336   23.6
  11*   -3.1389   0.5000
  12   ∞   0.5000   1.5231   54.5
  13   ∞   1.0424
  像面   ∞
实施例7各种数据
  Fno.   2.8
  2ω   194.2
  L   13.53
  ED1   12.02
  f   0.81
  f5   -16.16
  f12   -1.09
  f45   2.31
  f123   -5.66
【表20】
【表20】
实施例7非球面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341
【表21】
实施例7与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
【表22】
实施例8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vdj
  1   19.2869   1.1000   1.7725   49.6
  2   3.8350   2.5663
  3*   -2.7442   1.1003   1.5316   55.4
  4*   2.0941   0.8500
  5*   2.6140   2.6506   1.6140   25.5
  6*   -19.6251   0.9411
  7   (孔径光阑)   0.1500
  8*   6.2688   1.5053   1.5316   55.4
  9*   -1.1084   0.1000
  10*   -2.0955   0.7000   1.6140   25.5
  11*   -3.1130   0.8000
  12   ∞   0.5000   1.5231   54.5
  13   ∞   1.0512
  像面   ∞
实施例8各种数据
  Fno   2.8
  2ω   191.0
  L   13.84
  ED1   11.42
  f   0.85
  f5   -14.14
  f12   -1.18
  f45   2.39
  f123   -5.12
【表23】
实施例8非球面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351
【表24】
实施例8与有效直径端的曲率半径相关的数据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361
上述实施例1~8的摄像透镜的第1透镜L1均为玻璃材质的球面透镜,但也可以将第1透镜L1的一侧的面或两侧的面作为非球面而使用。通过将第1透镜L1设为玻璃非球面透镜,可以进一步良好地校正各种像差。
上述实施例1~8的摄像透镜中的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第5透镜L5均为塑料材质的两面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通过多用非球面可以实现高性能,通过使用塑料材质可以制作轻量且廉价的透镜。
将对应于实施例1~8的摄像透镜的条件式(1)~(13)的值示于表25。在实施例1~8中,以d线为基准波长,在表25表示该基准波长的各值。从表25可以得知,实施例1~8均满足条件式(1)~(13)。
【表25】
【表25】
Figure G2010200036922D00371
在图11(A)~图11(I)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像差图。图11(A)~图11(D)是纵像差的像差图,分别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歪曲像差)、倍率色像差(倍率的色像差)。图11(E)~图11(I)是横像差的像差图,表示有各半视场角中的正切方向、弧矢方向的横像差。在各像差图示出以d线(587.56nm)为基准波长的像差,但在球面像差图及倍率色像差图也示出对F线(波长486.13nm)、C线(波长656.27nm)的像差。球面像差图的Fno.是F数值,其他像差图的ω表示半视场角。畸变的图使用整个系统的焦距f、视场角φ(变数处理,0≤φ≤ω),将理想像高设为2f×tan(φ/2),示出离开其的偏差量。
而且,相同地在图12(A)~图12(I)、图13(A)~图13(I)、图14(A)~图14(I)、图15(A)~图15(I)、图16(A)~图16(I)、图17(A)~图17(I)、图18(A)~图18(I)分别示出上述实施例2~8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歪曲像差)、倍率色像差、横像差的像差图。从各像差图可以得知,上述实施例1~8可以良好地校正各像差。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得知,实施例1~8的摄像透镜由5片这样的较少的透镜片数构成,除了能够小型且廉价制作以外,也实现全视场角为180°以上的非常宽的视场角,F数值小到2.8,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而具有高光学性能。这些摄像透镜能够适当地使用在监视摄像机或用于拍摄汽车前方、侧方、后方等影像的车载用摄像机等。
在图19作为使用例示出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搭载于汽车100的样子。在图19中,汽车100具备用于拍摄其副驾驶席侧的侧面的死角范围的车外摄像机101、用于拍摄汽车100的后侧的死角范围的车外摄像机102、安装在后视镜的背面,用于拍摄与驾驶者相同的视野范围的车内摄像机103。车外摄像机101、车外摄像机102、车内摄像机10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备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摄像透镜和将由该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变换成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透镜具有上述优点,所以车外摄像机101、102及车内摄像机103可以小型且廉价构成,且具有宽的视场角,可以得到分辨率高的良好的影像。
以上,例举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的值不限于在上述各数值实施例中所示的值,可以取其他值。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均质的材料构成所有的透镜,但也可以使用折射率分布型的透镜。而且,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施加了非球面的折射型透镜构成第2透镜L2~第5透镜L5,但也可以在1个面或者多个面形成衍射光学元件。
而且,在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车载用摄像机的例子进行了图示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用途,例如,也能够适用于移动终端用摄像机或监视摄像机等。

Claims (11)

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像侧的面为凹面的负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光阑、正的第4透镜、物侧的面为凹面的第5透镜,
上述第2透镜、上述第4透镜、上述第5透镜中的至少1个,其至少1面为非球面,
上述第3透镜和上述第5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0以下,上述第4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
1.0<(R3-R4)/(R3+R4)…(1)
此处,
R3:上述第2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4:上述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作为双凹透镜的负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光阑、正的第4透镜、作为将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的第5透镜,
上述第2透镜、上述第4透镜、上述第5透镜中的至少1个,其至少1面为非球面,
上述第3透镜和上述第5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30以下,上述第4透镜的材质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
上述第2透镜的物侧的面在中心具有负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端与中心相比负的光焦度较弱。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2):
1.0<D3/f<1.6…(2)
此处,
D3:上述第2透镜的中心厚度,
f:整个系统的焦距。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3):
2.0<D2/f<4.0…(3)
此处,
D2:上述第1透镜和上述第2透镜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
f:整个系统的焦距。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4):
1.0<D1/f<3.0…(4)
此处,
D1:上述第1透镜的中心厚度,
f:整个系统的焦距。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5):
13.0<L/f<19.0…(5)
此处,
L:从上述第1透镜的物侧的面顶点到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
f:整个系统的焦距。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透镜的物侧的面为凸面,并满足下述条件式(6):
0.4<(R1-R2)/(R1+R2)<1.0…(6)
此处,
R1:上述第1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2:上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7):
1.1<(R8-R9)/(R8+R9)<2.0…(7)
此处,
R8:上述第4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9:上述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8):
0.3<R9/R10<0.9…(8)
此处,
R9:上述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10:上述第5透镜的物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5mm以上。
1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
CN2010200036922U 2009-11-20 2010-01-18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1646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4998 2009-11-20
JP2009264998A JP5330202B2 (ja) 2009-11-20 2009-11-20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16460U true CN201716460U (zh) 2011-01-19

Family

ID=43462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00369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16460U (zh) 2009-11-20 2010-01-18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89628B2 (zh)
EP (1) EP2330450B1 (zh)
JP (1) JP5330202B2 (zh)
CN (1) CN201716460U (zh)
TW (1) TWM38570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9956A (zh) * 2013-09-16 2015-03-25 今国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五片式广角镜头
CN105093483A (zh) * 2014-05-23 2015-11-25 亚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05700118A (zh) * 2014-11-26 2016-06-22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五片式成像镜头组
CN106054357A (zh) * 2016-07-25 2016-10-26 南阳市海科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广角小畸变车载镜头光学系统
CN111239979A (zh) * 2018-05-03 2020-06-0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1929822A (zh) * 2020-09-03 2020-11-13 瑞声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9306B2 (ja) * 2009-04-10 2014-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2176434A1 (ja) * 2011-06-22 2012-12-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647569B2 (ja) * 2011-06-22 2014-12-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834080B2 (ja) * 2011-06-22 2015-12-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654954B2 (ja) * 2011-06-22 2015-01-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424187B (zh) * 2011-07-06 2014-01-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拾像光學系統
KR101309423B1 (ko) * 2011-11-22 2013-09-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광각 렌즈 모듈
KR101354852B1 (ko) * 2011-12-26 2014-01-2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JP6128673B2 (ja) 2012-10-29 2017-05-17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CN103293638B (zh) 2013-02-06 2016-03-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JP5348445B1 (ja) * 2013-02-19 2013-11-20 ナルックス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
JP6048882B2 (ja) 2013-02-28 2016-12-21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US9007702B2 (en) * 2013-03-03 2015-04-14 Newmax Technology Co., Ltd. Five-piece optical lens system
CN103412395B (zh) 2013-04-12 2015-10-1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TWI480577B (zh) * 2013-04-16 2015-04-11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廣角鏡頭
CN103676101B (zh) * 2013-07-10 2015-12-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JP5607223B1 (ja) * 2013-08-29 2014-10-15 サーテック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スツォウ)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広角レンズ
TWI475249B (zh) 2013-12-18 2015-03-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KR102083931B1 (ko) * 2014-01-21 2020-03-03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광각 렌즈계
TWI479188B (zh) 2014-01-27 2015-04-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US10067315B2 (en) 2014-05-16 2018-09-04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Lens assembly
TWI559027B (zh) * 2014-06-20 2016-11-21 雙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廣角鏡頭
TWI631366B (zh) 2014-08-27 2018-08-01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TWI544250B (zh) * 2014-11-26 2016-08-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JP2017068164A (ja) * 2015-10-01 2017-04-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広角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JP6783544B2 (ja) * 2016-04-12 2020-1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TWI633361B (zh) 2017-11-15 2018-08-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2278B2 (ja) 1996-07-22 2005-07-20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結像レンズ
JP4064596B2 (ja) * 2000-03-29 2008-03-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バリフォーカルレンズ
JP3938143B2 (ja) * 2004-02-09 2007-06-27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超広角光学系
JP2005227426A (ja) 2004-02-12 2005-08-25 Nagano Kogaku Kenkyusho:Kk 広角レンズ
JP4847150B2 (ja) * 2005-02-21 2011-12-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広角撮像レンズ
JP4613111B2 (ja) 2005-07-20 2011-01-1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JP2007164079A (ja) * 2005-12-16 2007-06-28 Elmo Co Ltd 魚眼レンズユニット
JP4866630B2 (ja) 2006-03-02 2012-02-0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EP1927877A1 (de) 2006-08-10 2008-06-04 MEKRA Lang GmbH & Co. KG Weitwinkelobjektiv und Weitwinkelkamera
KR100930167B1 (ko) * 2007-09-19 2009-12-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초광각 광학계
KR100888922B1 (ko) * 2007-12-27 2009-03-16 주식회사 나노포토닉스 어안 렌즈
JP5102077B2 (ja) * 2008-03-11 2012-12-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の撮像レンズ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10243711A (ja) * 2009-04-03 2010-10-28 Ricoh Co Ltd 広角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9956A (zh) * 2013-09-16 2015-03-25 今国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五片式广角镜头
CN104459946A (zh) * 2013-09-16 2015-03-25 今国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五片式广角镜头
CN105093483A (zh) * 2014-05-23 2015-11-25 亚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05700118A (zh) * 2014-11-26 2016-06-22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五片式成像镜头组
CN105700118B (zh) * 2014-11-26 2018-03-09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五片式成像镜头组
CN106054357A (zh) * 2016-07-25 2016-10-26 南阳市海科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广角小畸变车载镜头光学系统
CN106054357B (zh) * 2016-07-25 2024-03-15 南阳市海科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超广角小畸变车载镜头光学系统
CN111239979A (zh) * 2018-05-03 2020-06-0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1239979B (zh) * 2018-05-03 2021-10-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US11960059B2 (en) 2018-05-03 2024-04-16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N111929822A (zh) * 2020-09-03 2020-11-13 瑞声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22B (zh) * 2020-09-03 2021-04-23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30450A3 (en) 2011-12-21
EP2330450A2 (en) 2011-06-08
EP2330450B1 (en) 2019-05-29
JP5330202B2 (ja) 2013-10-30
JP2011107593A (ja) 2011-06-02
TWM385700U (en) 2010-08-01
US8289628B2 (en) 2012-10-16
US20110122512A1 (en) 201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16460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US9176305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201765374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508431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3350520U (zh) 摄像镜头
CN201796177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340474Y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438236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707490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293863Y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278039Y (zh) 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US8670192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201348672Y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716459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837767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440184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383030Y (zh) 摄像透镜及利用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201535836U (zh) 摄像透镜及使用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201689210U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3350518U (zh) 摄像镜头
CN201298100Y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201383032Y (zh) 摄像透镜及使用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104914553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CN104914555A (zh) 广视角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车用装置
CN104914554A (zh)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s Saitama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Fujinon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20

Address after: East of Liuxue Road and North of Longtan Canal in Nanc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OFILM OPTICAL-ELECTRONIC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Film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