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06859Y - 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406859Y CN201406859Y CN2009201307810U CN200920130781U CN201406859Y CN 201406859 Y CN201406859 Y CN 201406859Y CN 2009201307810 U CN2009201307810 U CN 2009201307810U CN 200920130781 U CN200920130781 U CN 200920130781U CN 201406859 Y CN201406859 Y CN 20140685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in
- sidesway
- moving
- lifting
- side teleph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库房、固定侧移机、活动侧移机及升降装置,库房具有停车平台,每个停车平台安装有一个固定侧移机,固定侧移机包括第一支撑架及在水平方向传送车辆的第一系列传送带,活动侧移机包括第二支撑架及在水平方向传送车辆的第二系列传送带,固定侧移机和活动侧移机中至少之一设有侧移动力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动力装置及其带动的升降体,第二支撑架安装在升降体上,升降动力装置通过升降体带动活动侧移机竖直升降,进、出库时,第一系列传送带和第二系列传送带平齐衔接并同步同向运动。立体车库可以在现有的一个汽车停放位置实现多层汽车的停放,减小了占地面积,适合于在小区、道路旁、露天停车场建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停放车辆的车库,尤其是关于一种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体车库用于实现在单位面积上停放更多的车辆,但是,该种立体车库具有如下缺点:不适合在小区、路边等占地较小的地方使用;车辆的进出、库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不方便到车上取放东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占地小且车辆进、出库方便的立体车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库房、固定侧移机、活动侧移机及升降装置,库房具有至少两个在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停车平台,每个停车平台安装有一个固定侧移机,固定侧移机包括第一支撑架及在水平方向传送车辆的第一系列传送带,第一支撑架安装在停车平台上,第一系列传送带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上,活动侧移机包括第二支撑架及在水平方向传送车辆的第二系列传送带,第二系列传送带安装在第二支撑架上,固定侧移机和活动侧移机中至少之一设有侧移动力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动力装置及其带动的升降体,第二支撑架安装在升降体上,升降动力装置通过升降体带动活动侧移机升降,活动侧移机具有进、出库位置,在该位置时,第一系列传送带和第二系列传送带平齐衔接并同步同向运动。
所述侧移动力装置设于固定侧移机,侧移动力装置与第一系列传送带动力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装有由第一系列传送带带动的主动件,第二支撑架上装有用于带动第二系列传送带的从动件,车辆进、出库时,主动件和从动件动力配合,使固定侧移机的动力传递到活动侧移机。第一系列传送带和第二系列传送带同步运动。
所述升降体包括具有竖直第一升降段的第一升降链条及具有竖直第二升降段的第二升降链条,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及界定第一升降链条走向的多个第一升降链轮、用于支撑及界定第二升降链条走向的多个第二升降链轮,第二支撑架同时安装在第一升降链条和第二升降链条上。所述第一升降链条和第二升降链条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升降链条和第二升降链条均为封闭的圈状。所述第一、二升降链条均为封闭的多边形圈状。所述第一、二升降链条的位于相邻的两个升降链轮之间的部位水平或竖直。所述各第一、二升降链条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升降段和第二升降段平行并间隔设置,处于升降状态的活动侧移机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二升降段上,所述第一、二升降链条的其它竖直段和水平段的投影重合。所述第一升降链条有两根,第二升降链条有至少两根。所述停车平台有两组,第一、二升降段位于两组停车平台之间。
所述库房上固定有竖直的多个导向槽管,第一、二升降段均位于对应的导向槽管内。所述第二支撑架具有用于在绕过第一、二升降链轮时单向弯曲的托板链。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长度较长的一根驱动轴及长度较短的两根被动轴,驱动轴和被动轴均转动支撑在停车平台上,驱动轴和被动轴上均装有第一侧移链轮,第一系列传送带为第一系列侧移链条,第一系列侧移链条有两组,每组均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根第一侧移链条,各第一侧移链条环绕驱动轴、被动轴的第一侧移链轮,侧移动力装置与驱动轴连接,主动件为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装于被动轴。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长度较长的一根长轴及长度较短的两根短轴,托板链有四根,每根托板链的两端分别连接长轴和短轴,长轴、短轴和托板链构成两个框架,长轴和短轴均装有第二侧移链轮,第二系列传送带为第二系列侧移链条,第二系列侧移链条有两组,每组均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根第二侧移链条,各第二侧移链条环绕长轴、短轴的第二侧移链轮,被动件为固定在长轴上并用于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
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至少一根驱动轴及至少一根被动轴,驱动轴和被动轴均转动支撑在停车平台上,驱动轴和被动轴上均装有第一侧移链轮,第一系列传送带为第一系列侧移链条,第一系列侧移链条至少有一组,每组均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根第一侧移链条,各第一侧移链条环绕驱动轴、被动轴的第一侧移链轮,侧移动力装置与驱动轴连接,主动件为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装于被动轴。驱动轴和被动轴平行。
所述第二支撑架具有至少一个框架,框架由长轴、短轴和单向弯曲的托板链连接而成,长轴和短轴上均装有第二侧移链轮,第二系列传送带为第二系列侧移链条,第二系列侧移链条至少有一组,每组均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根第二侧移链条,各第二侧移链条环绕长轴、短轴的第二侧移链轮,被动件为固定在长轴上并用于与主动齿轮啮合的被动齿轮。长轴和短轴平行,托板链与长轴、短轴垂直。
第一系列侧移链条和第二系列侧移链条平齐衔接时,第一侧移链条和第二侧移链条交错分布。所述框架上还固定有多个与长轴、短轴平行的托链轴,每根托链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托板链的链节上。所述库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第二侧移链条弯曲用的托链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立体车库可以在现有的一个汽车停放位置,实现多层汽车的停放,有效的减小了占地面积,适合于在小区、道路旁、露天停车场建设;可以利用现有的车道作为汽车进出位置,可以仅在有汽车进出库时阻挡车道,其它时间车道保持正常通行状态,从而不额外占用车道;该立体车库可以实现多层同时进库或多层同时出库,多层同时侧移,然后逐个出库或逐个进库;通过升降装置、固定侧移机及活动侧移机的配合,可实现车辆的自动停放和取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立体车库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立体车库的右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立体车库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立体车库的电控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中B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2中C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3中D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活动侧移机的主视图;图10是活动侧移机的俯视图;图11是图9中E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图10中F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固定侧移机的主视图;图14是固定侧移机的俯视图;图15是图13中G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6是图14中H所指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7是反映第一、二升降链条走向的示意图;
图18是在车道旁、绿化树之间安装本实施方式立体车库的示意图;
图19是立体车库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0是立体车库第二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1是立体车库第二实施方式的活动侧移机的俯视图;
图22是立体车库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3是立体车库第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立体车库包括库房1、固定侧移机2、活动侧移机3及升降装置4。库房1具有至少两层在高度方向上等间隔均匀分布的停车平台11,每层停车平台11上安装有一个平放的固定侧移机2,升降装置4安装在库房1上,升降装置4与多个活动侧移机3连接并可以带着活动侧移机3升降,活动侧移机3升降到位后,每层固定侧移机2都与一个活动侧移机3对应平齐衔接,使每层固定侧移机2和对应活动侧移机3上的车辆都可以相互侧向过渡转移。
升降装置4包括升降动力装置41、一根升降驱动轴42、三根长度较长的第一导向轴43a、43b、43c、十根长度较短的第二导向轴44、两条第一升降链条45及四条第二升降链条46。升降动力装置41用于提供升降时的动力,如电机,其固定在库房1上。升降驱动轴42可转动的安装在库房1底部的右侧,升降驱动轴42与升降动力装置41连接,升降驱动轴42上间隔装有六个驱动链轮47。三根第一导向轴43a、43b、43c平行,第一导向轴43a、43b等高并分别平放安装在库房1顶部的中部和左侧,第一导向轴43c安装在库房1底部的左侧并位于第二导向轴43b的正下方,第一导向轴43a、43b、43c的连线构成直角三角形,且第一导向轴43a、43b、43c均间隔装有六个导向链轮48,如图17所示。各第二导向轴44与各第一导向轴43a、43b、43c均平行,十根第二导向轴44被分为三组,第一组有同轴线的四根第二导向轴,该第一组平放安装在库房1顶部的右侧,该第一组与第一导向轴43a、43b等高;第二组也有同轴线的四根第二导向轴,该第二组平放安装在库房1底部的右侧;第三组有同轴线的两根第二导向轴,该第三组平放安装在库房1底部的中部;该第二组和第三组等高并略高于第一导向轴43c和升降驱动轴42;每根第二导向轴44上均装有一个导向链轮48,如图17所示。两条第一升降链条45分别绕在升降驱动轴42最外侧的两个驱动链轮47、各第一导向轴43a、43b、43c最外侧的两个导向链轮48及第三组的两根第二导向轴44的导向链轮48上,四条第二升降链条46分别绕在升降驱动轴42中部的四个驱动链轮47、各第一导向轴43a、43b、43c中间的四个导向链轮48、第一组的四个第二导向轴的导向链轮48和第二组的四个第二导向轴的导向链轮48上。第一、二升降链条45、46为多边形,各第一、二升降链条相互平行并等长,第一、二升降链条的长度根据存放车辆的规格、立体车库层数等因素确定。在运动过程中,第一升降链条45具有处于竖直状态的第一升降段451,第二升降链条46具有处于竖直状态的第二升降段461,第一、二升降段451、461均位于停车平台11的外侧。库房1上竖直固定有六个导向槽管12,六根升降链条的升降段分别穿过六个导向槽管12,导向槽管12可防止其内的升降链条晃动和安装紧急防落装置,防止升降链条断裂而导致车辆随着下落。当然,第一、二升降链条45、46也可以为其它的呈封闭圈状的结构,如具有竖直第一、二升降段的多边形圈状、曲线圈状的结构。
第一、二升降链条的数量、位置、形状和走向等可以根据要求设计;各驱动链轮、导向链轮作为升降链轮起到支撑和界定升降链条走向的作用,其数量和安装位置可以对应改变;升降驱动轴、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的数量及安装位置也可随之对应改变。
固定侧移机2包括侧移动力装置21、长度较长的一根驱动轴22、长度较短的两根被动轴23及两组第一系列侧移链条24。侧移动力装置21用于提供车辆侧移时的动力,如电机和减速机,其固定在停车平台11上。驱动轴22和被动轴23均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架27上,固定架27固定在库房的停车平台11上。两根被动轴23同轴线并间隔一定距离,驱动轴22与被动轴23平行,驱动轴22和被动轴23上均间隔装有多个第一侧移链轮26,两组第一系列侧移链条24分别对应两个车轮,每组第一系列侧移链条24均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根第一侧移链条25,各第一侧移链条25环绕在驱动轴22的第一侧移链轮26和被动轴23的第一侧移链轮26上。侧移动力装置21与驱动轴22连接,每根被动轴23的两端均装有主动齿轮28,每个主动齿轮28包括相啮合的两个齿轮。侧移动力装置21带着驱动轴22及其上安装的第一侧移链轮26转动,再带动第一系列侧移链条24运动,进而带着被动轴23及被动轴23上的第一侧移链轮26运动,使第一系列侧移链条24上的车辆能够水平侧移。驱动轴和被动轴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可以根据要求设计。驱动轴22、被动轴23及固定架27构成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装有多个链轮,第一系列侧移链条绕在链轮上,第一系列侧移链条由侧移动力装置驱动而可在水平方向传送车辆,且第一支撑架上装有与第一系列侧移链条同步运动的主动件。第一支撑架也可以采用其它能够接收动力输入并能带动第一系列侧移链条运动的结构。第一系列侧移链条作为传送带在水平方向上传送车辆,其可以用其它能够起到水平传送作用的结构代替。
活动侧移机3有等间隔均匀分布的多个。每个活动侧移机3包括一根长度较长的长轴31、长度较短的两根短轴32、四根可以单向弯曲的托板链38及两组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两根短轴32同轴线并间隔一定的距离,短轴32与长轴31平行,长轴31和短轴32上均间隔装有多个第二侧移链轮34。托板链38可以采用现有的可以单向弯曲的具有链节的链条结构,托板链38与长轴31、短轴32均垂直,托板链38的两端分别连接长轴31和短轴32,使每根短轴32、长轴31及两根托板链38构成一个方形框架。两组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分别对应两个车轮,每组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均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根第二侧移链条35,各第二侧移链条35环绕在长轴31的第二侧移链轮34和短轴32的第二侧移链轮34上。长轴31上装有四个被动齿轮36,四个被动齿轮36与四个主动齿轮28一一对应匹配。长轴31平放,其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根第一升降链条45上;短轴32平放,每根短轴3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根第二升降链条46上;当第一、二升降链条45、46运动时,带着活动侧移机3运动。活动侧移机3还包括与长轴、短轴均平行的多根托链轴37,每根托链轴3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托板链38的链节上,从而起到支撑第二侧移链条35的作用,有效减少或消除第二侧移链条35在车辆驶上时的弯曲变形量的大小。
活动侧移机3的长轴3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根第一升降链条45,两根短轴32的四个端部分别连接在四根第二升降链条46上。升降动力装置带着第一、二升降链条45、46运动时,第一、二升降链条带着长轴、短轴同步运动。活动侧移机具有升降状态和回程状态,在升降状态,活动侧移机3水平并与第一、二升降链条45、46垂直,第一、二升降链条的第一、二升降段451、461带着此段的活动侧移机3水平状态竖直升降;在回程状态,回程段的活动侧移机3与第一、二升降链条45、46平行。活动侧移机3有多个,其等间距的设于第一、二升降链条45、46上,并在第一、二升降链条45、46的带动下循环和往复运动。在任意时刻,有的活动侧移机3位于升降状态,有的活动侧移机3处于回程状态。
如图6所示,对于最底部(即P所指处)的活动侧移机3,其绕过升降驱动轴42的驱动链轮47后(托板链38弯曲),其长轴随着第一升降链条45移动,绕过第三组第二导向轴上的导向链轮48后进入升降状态;其短轴随着第二升降链条46运动,绕过第二组第二导向轴上的导向链轮48后进入升降区域。托板链38绕过驱动链轮47的过程中,第二侧移链条35的内、外侧均向外拱起,为了起到对该第二侧移链条弯曲的支撑作用,该库房1底部可设有水平放置的多个托链辊49。
长轴、短轴及托板链构成第二支撑架,长轴、短轴上装有链轮,第二系列侧移链条绕在链轮上。第二支撑架与第一升降链条和第二升降链条均连接。第二支撑架也可以为其它能够支撑第二系列侧移链条并能随着第一、二升降链条运动的结构。第二系列侧移链条作为传送带在水平方向上传送车辆,其可以用其它能够起到水平传送作用的结构代替。活动侧移机的数量较佳的是多于固定侧移机。
立体车库还包括用于进行控制的电控装置5,电控装置具有IC卡读卡位51、进库操作按钮、出库操作按钮及警示灯,IC卡读卡位51用于IC停车卡插入或非接触式感应以实现对IC卡的读取;按下进库操作按钮时,活动侧移机3升起;按下出库操作按钮时,活动侧移机下降;读卡后,警示灯亮起,警示进出库工作区内不能有人员停留和车辆通过,避免发生危险。另外,该电控装置5还可以具有电源开关和紧急停机开关,以便作为开关电源和紧急停机使用。IC卡读卡位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方便多个车辆进出。
立体车库的工作过程如下:
需要停车进库时,车辆行驶到处于升降段的最底层的活动侧移机3上(相当于车辆处于进出库工作区内),升降动力装置41带动第一、二升降链条45、46运动,进而带着该最底层的活动侧移机竖直升起;升降到有停车空位的停车平台11后,活动侧移机3与该停车平台11上的固定侧移机2平齐衔接,此时固定侧移机2的主动齿轮28与活动侧移机3的被动齿轮36正好相啮合,固定侧移机2将带动活动侧移机3一起启动,第一系列侧移链条24和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同向同步运动,将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上的车辆水平侧移到第一系列侧移链条24上,车辆侧移到位后,固定侧移机2停止工作。
需要取车出库时,车辆所在的固定侧移机2工作,通过主动齿轮28和被动齿轮36的啮合,使固定侧移机的第一系列侧移链条24和活动侧移机的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同向同步运动,第一系列侧移链条24上的车辆水平侧移到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上,然后,升降动力装置41带着第一、二升降链条45、46运动,使该活动侧移机3竖直降落到最底层,车辆即可驶出。
为了保证车辆在第一、二系列侧移链条24、33上平稳过渡,第一系列侧移链条24的各第一侧移链条25和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的各第二侧移链条35错开布置,使连接处没有明显的洼坑。
本实施方式中,活动侧移机没有动力,其设有作为被动件的被动齿轮,固定侧移机具有作为主动件的主动齿轮,通过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的啮合,将固定侧移机的动力传递到活动侧移机,主动件和被动件可以用其它的能够实现动力传递的元件或结构代替,其数量和位置也可以根据要求具体设计,由于仅固定侧移机具有动力,所以结构更加简单,也省能耗;当然,活动侧移机和固定侧移机均可具有动力。第一系列侧移链条和第二系列侧移链条均有两组,分别对应两个车轮;当然,第一、二系列侧移链条也可仅有一组或两组以上。最底层的活动侧移机可以设于车道上,无车进、出库时,车辆可以直接从该活动侧移机上驶过,不影响车道的使用。通过设置周期循环运动的第一、二升降链条,使安装在第一、二升降链条上的活动侧移机也循环运动,从而可以实现车辆的连续逐个升降和多层同时侧移存放。
如图1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场合,即在小区二车道8两旁两绿化树7之间安装立体车库6。如果没有树时,可以连续安装本实用新型立体车库。立体车库6的库房1具有跨在车道上的延伸部13,升降时,活动侧移机位于该延伸部内部,立体车库6的每层库房可增加独立活动侧门,封闭活动侧门时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
如图19至图2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立体车库在安装时沉入地下,该下沉式地下车库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处于升降状态的活动侧移机3的两侧均设有停车平台1及固定侧移机2,使车辆可以分别停放到左右两侧的固定侧移机2上,固定侧移机2的结构如前述。如图21所示,对于活动侧移机3,长轴31和短轴32之间设有两组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每组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包括多根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5,在两组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之间、及各第二系列侧移链条33的外侧都铺满宽型单向弯曲的第二托板链39,长轴31和端轴32均设有与固定侧移机2的主动齿轮对应的从动齿轮36,各第二侧移链条35支撑在长轴31、短轴32的第二侧移链轮34上,短轴和长轴之间连接有单向弯曲的第一托板链38,第一托板链38和长轴、短轴均垂直。每根第一升降链条45的内侧均设有一根第二升降链条46,避免阻挡侧移车辆和第一、二升降链条相互干涉,当然,第一、二升降链条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其它能够避免干涉的位置上。本实施方式的立体车库,也可以设于地面上,或几层在地面上,几层在地面下。
如图22及图2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立体车库靠墙9设置,其在设置时相当于将第二实施方式立体车库转向90度,使车辆驶入驶出该立体车库6时,行使方向与第一、二升降链条走向循环平面平行,如图22所示。
一种立体车库的控制方法,车辆进库时,包括如下步骤:a)将待停车辆行驶到与道路平齐的一层活动侧移机上;b)通过升降装置将待停车辆升起到与设定停车平台平齐的位置;c)通过侧移机构将待停车辆水平侧移到停车平台上。车辆出库时,包括如下步骤:a)通过侧移机构将待出库车辆水平侧移到升降装置上;b)通过升降装置将车辆降落到与地面平齐的位置。
对于立体车库,其可以在现有的一个汽车停放位置,实现多层汽车的停放。该立体车库可以利用现有的车道作为汽车进出位置,可以仅在有汽车进出库时阻挡车道,其它时间车道保持正常通行状态。该立体车库可以实现多层车辆同时进库或多层车辆同时出库,工作过程是:a)进库状态:车辆逐个驶进升起,升起到位停止后,多层车辆同时侧移进库,b)出库状态:多层车辆同时侧移出库,车辆逐个下降驶出。
只要汽车外尺寸和重量适合当时的立体车库规格,停放时,可以不用限制车型,只需要汽车车轮能够停放到活动侧移机即可停放。
该立体车库可以安装在人行道的两树之间,既不占道,又不影响绿化,也可连续摆放,增加汽车停放量。立体车库可以加梯、可以封闭,加门、加防盗装置等,从而既可以不取出车即可到库房各层停放的车内取放东西、又不日晒雨淋和防偷盗。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库房、固定侧移机、活动侧移机及升降装置,库房具有至少两个在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停车平台,每个停车平台安装有一个固定侧移机,固定侧移机包括第一支撑架及在水平方向传送车辆的第一系列传送带,第一支撑架安装在停车平台上,第一系列传送带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上,活动侧移机包括第二支撑架及在水平方向传送车辆的第二系列传送带,第二系列传送带安装在第二支撑架上,固定侧移机和活动侧移机中至少之一设有侧移动力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动力装置及其带动的升降体,第二支撑架安装在升降体上,升降动力装置通过升降体带动活动侧移机升降,活动侧移机具有进、出库位置,在该位置时,第一系列传送带和第二系列传送带平齐衔接并同步同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移动力装置设于固定侧移机,侧移动力装置与第一系列传送带动力连接,第一支撑架上装有由第一系列传送带带动的主动件,第二支撑架上装有用于带动第二系列传送带的从动件,活动侧移机在进、出库位置时,主动件和从动件联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体包括具有竖直第一升降段的第一升降链条及具有竖直第二升降段的第二升降链条,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及界定第一升降链条走向的多个第一升降链轮、用于支撑及界定第二升降链条走向的多个第二升降链轮,第二支撑架同时安装在第一升降链条和第二升降链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房上固定有竖直的多个导向槽管,第一、二升降段均位于对应的导向槽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具有至少一个框架,框架由长轴、短轴和单向弯曲的托板链连接而成,长轴和短轴上均装有第二侧移链轮,第二系列传送带为第二系列侧移链条,第二系列侧移链条至少有一组,每组均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根第二侧移链条,各第二侧移链条环绕长轴、短轴的第二侧移链轮,被动件为固定在长轴上的被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至少一根驱动轴及至少一根被动轴,驱动轴和被动轴均转动支撑在停车平台上,驱动轴和被动轴上均装有第一侧移链轮,第一系列传送带为第一系列侧移链条,第一系列侧移链条至少有一组,每组均具有相互平行的多根第一侧移链条,各第一侧移链条环绕驱动轴、被动轴的第一侧移链轮,侧移动力装置与驱动轴连接,主动件为主动齿轮,主动齿轮装于被动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第一系列侧移链条和第二系列侧移链条平齐衔接时,第一侧移链条和第二侧移链条交错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还固定有多个与长轴、短轴平行的托链轴,每根托链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托板链的链节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库房的底部安装有多个用于支撑第二侧移链条弯曲用的托链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链条和第二升降链条平行并等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307810U CN201406859Y (zh) | 2009-04-17 | 2009-04-17 | 立体车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307810U CN201406859Y (zh) | 2009-04-17 | 2009-04-17 | 立体车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406859Y true CN201406859Y (zh) | 2010-02-17 |
Family
ID=41677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3078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06859Y (zh) | 2009-04-17 | 2009-04-17 | 立体车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406859Y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18642A1 (zh) * | 2009-04-17 | 2010-10-21 | Zhang Mingyong | 立体车库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477808A (zh) * | 2010-11-29 | 2012-05-30 | 张铭勇 | 立体车库及应用操作方法 |
CN102622873A (zh) * | 2012-03-29 | 2012-08-01 | 杨涛 | 一种面向特定路段的车辆加速传送系统 |
CN102839836A (zh) * | 2012-07-22 | 2012-12-26 | 重庆飞澳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辊式重列后排送车装置 |
CN103195278A (zh) * | 2013-03-26 | 2013-07-10 | 赵健强 | 一种立体车库 |
CN103410361A (zh) * | 2013-08-22 | 2013-11-27 | 赵健强 | 一种立体车库 |
-
2009
- 2009-04-17 CN CN2009201307810U patent/CN20140685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18642A1 (zh) * | 2009-04-17 | 2010-10-21 | Zhang Mingyong | 立体车库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477808A (zh) * | 2010-11-29 | 2012-05-30 | 张铭勇 | 立体车库及应用操作方法 |
CN102477808B (zh) * | 2010-11-29 | 2014-06-11 | 张铭勇 | 立体车库及应用操作方法 |
CN102622873A (zh) * | 2012-03-29 | 2012-08-01 | 杨涛 | 一种面向特定路段的车辆加速传送系统 |
CN102839836A (zh) * | 2012-07-22 | 2012-12-26 | 重庆飞澳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辊式重列后排送车装置 |
CN103195278A (zh) * | 2013-03-26 | 2013-07-10 | 赵健强 | 一种立体车库 |
CN103195278B (zh) * | 2013-03-26 | 2015-09-23 | 赵健强 | 一种立体车库 |
CN103410361A (zh) * | 2013-08-22 | 2013-11-27 | 赵健强 | 一种立体车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64851A (zh) | 立体车库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828640B (zh) | 一种多停车道多载车板的塔式立体车库 | |
CN201406859Y (zh) | 立体车库 | |
CN102535913B (zh) | 一种环状旋转式立体停车库 | |
CN202416942U (zh) | 智能型多层立体车库 | |
CN207829552U (zh) | 一种立体停车库车辆移动装置 | |
CN109594820A (zh) | 一种立体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 |
CN100453762C (zh) | 水平移位循环式停车设备 | |
CN201254854Y (zh) | 立体车库 | |
JP3842290B2 (ja) | 特に駐車場に適用可能な可動棚を備えたモジュール保管システム | |
CN201915669U (zh) | 绿色节能省地的立体智能停车设施 | |
CN106894660A (zh) | 一种绿化带停车装置 | |
CN2921192Y (zh) | 蜂窝式立体停车装置 | |
CN202627606U (zh) | 一种路边立体停车位 | |
CN103184804A (zh) | 一种升降旋移立体停车设备用的下行走机构 | |
CN206071169U (zh) | 一种立体停车库 | |
CN105804462B (zh) | 一种环绕式停车机器人 | |
CN200992825Y (zh) | 组合式立体停车设备 | |
CN107191032B (zh) | 高密度、大流量的垂直环型升降停车单元及自动停车系统 | |
CN215107763U (zh) | 一种适用于圆形场地的平面移动类梳齿式停车设备 | |
CN207700798U (zh) | 一种模块化多边形无避让立体停车库 | |
CN106193731B (zh) | 一种立体停车库及其车辆存取方法 | |
CN202249029U (zh) | 一种多层立体停车库 | |
CN215331780U (zh) | 一种椭圆形梳齿式停车设备 | |
CN215803565U (zh) |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3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