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14970Y - 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14970Y CN201314970Y CNU2008201760986U CN200820176098U CN201314970Y CN 201314970 Y CN201314970 Y CN 201314970Y CN U2008201760986 U CNU2008201760986 U CN U2008201760986U CN 200820176098 U CN200820176098 U CN 200820176098U CN 201314970 Y CN201314970 Y CN 201314970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face
- central part
- mentioned
- focal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该摄像透镜实现广角化及小型化的同时光学性能得到提高。该摄像透镜从物侧起依次具备: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L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2透镜(L2);第3透镜(L3);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镜(L4);第5透镜(L5);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6透镜(L6)。将第1透镜(L1)设为玻璃透镜,将第2透镜(L2)至第6透镜(L6)的各个透镜设为塑料透镜。将第2透镜(L2)至第6透镜(L6)的各个透镜设为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并且,将第3透镜(L3)及第5透镜(L5)由对d线的阿贝数为45以下的材料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被摄体的像成像的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的有在用于汽车、手机、监视的摄像装置上所使用的、小型化且轻量化并持有高耐气候性的广角摄像透镜。这种摄像透镜,在CCD元件或CMOS元件等摄像元件的受光面上成像成为被摄体的物体的像。
另外,还公知的有由6片透镜构成且实现小型化且轻量化的广角摄像透镜。如此,作为由6片透镜构成的广角摄像透镜,公知的有在从物侧起第3个透镜上使用球面透镜的摄像透镜(参照专利文献1)。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3透镜使用非球面,可进一步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而且,申请人申请了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明专利。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7-2490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2007-261625号
然而,近几年,CCD元件或CMOS元件等的摄像元件的小型化高像素化急速发展。伴随于此,将用于汽车、手机、监视等的摄像装置所使用摄像透镜进一步广角化、小型化,并且减小像差,这样的要求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角化及小型化且光学性能得到提高的摄像透镜及使用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起依次具备:第1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2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3透镜;第4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5透镜;及第6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将第1透镜设为玻璃透镜,将第2透镜至第6透镜的各透镜设为塑料透镜。将第2透镜至第6透镜的各透镜设为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将第3透镜及第5透镜由对d线的阿贝数为45以下的材料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起依次具备:第1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且是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第2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第3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物侧的透镜面呈非球面,此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并且在此透镜面的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有效直径周边部强的区域;第4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第5透镜,其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及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
上述第3透镜,优选为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物侧的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
上述第5透镜优选具有负的光焦度。
上述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优选在第3透镜和第4透镜之间配置孔径光阑。
上述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优选满足条件式(1):
2.0<f45/f<5.0。
此处,f45:第4透镜和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f:摄像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
上述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优选满足条件式(2):2.5<(D4+D5)/f<5.5。
此处,D4:第2透镜和第3透镜间的空气间隔,D5:第3透镜的中心厚度,f:摄像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
上述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优选满足条件式(3):-0.1<f/f3<0.5。
此处,f3:第3透镜的焦距,f:摄像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
上述第2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优选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凹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
上述第2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优选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或者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负的光焦度。
上述第5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优选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凹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
上述第5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优选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
上述第5透镜优选为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透镜。
上述第6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优选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
上述第6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优选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负的光焦度。
上述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优选满足条件式(4):7<L/f<18。
此处,f:摄像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L:从第1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至成像面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第1摄像透镜或第2摄像透镜、及将该摄像透镜所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透镜面的有效光线直径”意味着通过透镜面的有效光线中通过最外侧(离光轴最远的位置)的光线和其透镜面的交点所画出的圆的直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透镜面的有效光线是在被摄体的像的成像中所使用的光线。
在此,透镜面的有效光线直径和透镜面的有效直径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透镜面的有效直径周边部”意味着通过透镜面的有效直径内的全光线之中通过最外侧(离透镜光轴最远的位置)的光线和透镜面相交的此透镜面上的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意味着其透镜在近轴区域具有正的光焦度。
另外,“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是意味着其透镜在近轴区域具有负的光焦度。
而且,“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弱”意味着: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都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比该中心部的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大的情况。
另外,“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在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负的光焦度”意味着: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呈凹面的情况。
而且,“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凹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弱”意味着: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都呈凹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比该中心部的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大的情况。
另外,“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凹面且在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正的光焦度”意味着: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凹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呈凸面的情况。
“有效直径周边部的光焦度比透镜面的中心部的光焦度弱”意味着: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都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的情况,或者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都呈凹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的情况。
“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凹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强”意味着: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都呈凹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比该中心部的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小的情况。
“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在透镜面的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强的区域”意味着:在从该透镜面的中心部至有效直径周边部为止的范围整个面呈凸面,且在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比中心部的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小的区域的结构。
“在透镜面的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强的区域,且上述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弱”意味着:在从该透镜面的中心部至有效直径周边部位置的范围整个面呈凸面,且在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比中心部的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小的区域,且在有效直径周边部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比中心部的曲率半径的值的绝对值大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中心部的曲率半径是意味着透镜面与光轴相交的位置中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
而且,以绝对值表示曲率半径的值,是为了明确曲率半径的大小关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从物侧起依次具备:第1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2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3透镜;第4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5透镜;及第6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将第1透镜设为玻璃透镜,将第2透镜至第6透镜的各透镜设为塑料透镜。第2透镜至第6透镜的各透镜的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第3透镜及第5透镜用对d线的阿贝数为45以下的材料形成,所以,实现广角化及小型化的同时,可以提高光学性能。
通过在最靠物侧配置负的第1透镜、第2透镜,可以捕获以大的视角入射而来的光线,并能使光学系统广角化。通过将第2透镜的至少单侧的面形成为非球面,可以良好地补正诸像差的同时,并可以使透镜系统小型化。通过第2透镜由于轴上光线和轴外光线被分离,因此,将此透镜面形成为非球面时,有利于补正像差,也比较容易补正畸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1透镜也将轴上光线和轴外光线分离,但作为配置于透镜系统的最靠物侧的第1透镜L1的材质,优选使用如下述的玻璃材料。而且,在透镜系统中,第1透镜为口径最大的透镜。由这些理由,在透镜的制造及像差补正方面,将易适用塑料材质的第2透镜优选形成为非球面。
而且,将第3透镜、第4透镜、第6透镜皆形成为至少单侧的面为非球面的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并在第3透镜和第4透镜之间配置孔径光阑,从而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像面像差及慧形像差的同时,可以使透镜系统小型化。
通过将第3透镜及第5透镜由对d线的阿贝数为45以下的材料形成,可以良好地补正轴向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
通过将第1透镜设为玻璃透镜,可以制造耐气候性高难破碎的摄像透镜。通过将第2透镜至第6透镜的各透镜由塑料材料制造,可以正确地再现非球面形状,进一步能以廉价制造轻量的透镜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及使用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由于从物侧起依次配置:第1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且是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第2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第3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物侧的透镜面呈非球面,在此透镜面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上述周边部强的区域;第4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第5透镜,其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及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因此,实现广角化及小型化的同时,可以提高光学性能。
通过在最靠物侧配置负的第1透镜、第2透镜,可以捕获以大的视角入射而来的光线,并能使光学系统广角化。通过将第1透镜设为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可以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
通过将第2透镜的至少单侧的面形成为非球面,可以良好地补正诸像差的同时,并可以使透镜系统小型化。由于通过第2透镜将轴上光线和轴外光线分离,因此,将此透镜面形成为非球面时,有利于补正像差,也比较容易补正畸变。
需要说明的是,第1透镜也将轴上光线和轴外光线分离,但作为配置于透镜系统的最靠物侧的第1透镜L1的材质,优选使用如下述的玻璃材料。而且,在透镜系统中,第1透镜为口径最大的透镜。由这些理由,在透镜的制造及像差补正方面,将易适用塑料材质的第2透镜优选形成为非球面。
而且,通过将第3透镜形成为至少物侧的透镜面呈非球面,且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并在此透镜面的上述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上述周边部强的区域的透镜,从而,可以在后截距距离取得较长的同时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
将第4透镜、第6透镜皆形成为至少单侧的面为非球面的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将第5透镜的至少单侧的面设为非球面,并在第3透镜和第4透镜之间配置孔径光阑,从而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像面像差及慧形像差的同时,可以使透镜系统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2是对图1加上用于说明的辅助线等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基本数据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基本数据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基本数据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基本数据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基本数据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基本数据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基本数据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基本数据的图。
图19是按每个实施例表示对应于条件式(1)至(8)中的各参数的值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图。
图21是表示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图。
图25是表示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图。
图中:10-摄像元件,20-摄像透镜,L1-第1透镜,L2-第2透镜,L3-第3透镜,L4-第4透镜,L5-第5透镜,L6-第6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对图1加上用于说明的辅助线等的图。
图示的摄像透镜20是用于主要拍摄汽车的前方、侧方及后方等的状况的车载用摄像装置的广角摄像透镜,是使被摄体的像成像在由CCD或CMOS等而成的摄像元件10的受光面Jk上的透镜。此摄像元件10将摄像透镜20所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获得表示此光学像的图像信号。
[关于摄像透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效果]
首先,对摄像透镜20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摄像透镜20沿光轴Z1从物侧起依次具备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第3透镜L3、孔径光阑St、第4透镜L4、第5透镜L5、第6透镜L6、光学部件Cg1。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对第1透镜L1~第6透镜L6的各个透镜为单透镜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这些透镜不限于单透镜,也可以是接合透镜。
在通过该摄像透镜20而表示作为被摄体的物体的像得以成像的成像面R16上,如上所述那样配置有摄像元件10的受光面Jk。
此外,在将摄像透镜应用于摄像装置时,根据安装透镜的摄像机侧的结构,优选配置盖玻璃、低通滤光片或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等,在图1中示出将这些所设想的平行平板状的光学部件Cg1配置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10之间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1透镜L1~第6透镜L6中的相邻的透镜之间配置这些各种滤光片来取代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之间配置低通滤光片或截止特定的波段的各种滤光片等。或者,可以在第1透镜L1~第6透镜L6的任意的透镜面上形成起到与各种滤光片相同的作用的涂层。
而且,图1中的符号R1~R16表示如下的构成元件。即,R1和R2表示第1透镜L1的物侧的透镜面和像侧的透镜面,R3和R4表示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透镜面和像侧的透镜面,R5和R6表示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透镜面和像侧的透镜面,R7表示孔径光阑St的孔径部,R8和R9表示第4透镜L4的物侧的透镜面和像侧的透镜面,R10和R11表示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透镜面和像侧的透镜面,R12和R13表示第6透镜L6的物侧的透镜面和像侧的透镜面,R14和R15表示光学部件Cg1的物侧的表面和像侧的表面,R16表示上述那样与摄像透镜20的受光面Jk一致的成像面。
此外,透镜面R1~R6、透镜面R8~R13分别是由在从与光轴相交的中心部一直到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范围圆滑连接的曲面形成的透镜面,不是具有阶差等的不连续的区域的透镜面。
就摄像透镜20而言,第1透镜L1具有负的光焦度,第2透镜L2具有负的光焦度,第4透镜L4具有正的光焦度,第6透镜L6具有正的光焦度。
而且,该摄像透镜20的第1透镜L1为玻璃透镜,第2透镜L2至第6透L6的各个透镜为塑料透镜,第2透镜L2至第6透L6的各个透镜的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第3透镜及第5透镜L5由对d线的阿贝数为45以下的材料形成。
将形成第3透镜L3的材料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45以下,从而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就变得容易。但是,若形成第3透镜L3的材料对d线的阿贝数超过45,则倍率色像差的补正就变得困难。
通过将形成第5透镜L5的材料的对d线的阿贝数设为45以下,从而良好地补正轴向色像差就变得容易。但是,若形成第5透镜L5的材料对d线的阿贝数超过45,则轴向色像差补正就变得困难。
而且,作为形成第3透镜L3或第5透镜L5的材料,可以使用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的聚碳酸酯树脂、PanliteSP-1516(该公司产品名称、“Panlite”是该公司注册商标)。该材料具有折射率为1.6以上、阿贝数小到25.5、且光学变形小的特征。
通过对第3透镜L3或第5透镜L5使用该材料,可以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和轴向色像差的同时,能够将由成型时生成的变形所造成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例如,使用于超过100万像素的高像素的摄像元件用的透镜,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
通过将第1透镜L1设为玻璃透镜,可以提高摄像透镜的耐气候性。而且,通过将第2透镜L2至第6透镜L6设为非球面透镜,为广角的同时可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及畸变。
此外,上述摄像透镜20也可以构成如下。
即,摄像透镜20沿着光轴Z1从物侧起依次具备:第1透镜L1,其具有负的光焦度,且是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第2透镜L2,其具有负的光焦度,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第3透镜L3,其具有正的光焦度,至少物侧的透镜面呈非球面,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在该透镜面的上述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上述周边部强的区域;孔径光阑St;第4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第5透镜,其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及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透镜的透镜面的中心部是与通过此透镜的光轴相交的透镜面上的部位(光轴与透镜面的交点)。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可以满足上述2种基本结构中的任1个,也可以满足上述2种基本结构的双方。
若采用上述摄像透镜具备的基本结构,能够将摄像透镜广角化及小型化的同时提高该摄像透镜的光学性能。
[关于对摄像透镜的基本结构进一步限定的结构及其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对该摄像透镜20具备的上述基本结构进一步限定的构成元件及其作用、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进一步限定基本结构的这些构成元件对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来说不是必要的结构。
[关于用条件式限定上述基本结构的结构和其作用、效果]
首先,对进一步限定摄像透镜的基本结构的、以下的条件式(1)~(8)和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而且,本申请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可以仅满足条件式(1)~(8)中的1个、或者可以满足条件式(1)~(8)中的2个以上的组合。
而且,在条件式(1)~(8)中用记号表示的各参数的含义归纳如下所示。
f:摄像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即,第1透镜L1~第6透镜L6的合成焦距
f1:第1透镜的焦距
f2:第2透镜的焦距
f3:第3透镜的焦距
f4:第4透镜的焦距
f5:第5透镜的焦距
f6:第6透镜的焦距
f45:第4透镜、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
D1:第1透镜的中心厚度
D4:第2透镜和第3透镜的空气间隔
D5:第3透镜的中心厚度
vd4:第4透镜对d线的阿贝数
vd5:第5透镜对d线的阿贝数
L:从第1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到成像面的距离。
其中,上述距离L的值是后截距距离量按空气换算长度表示的值与上述距离L值中的除后截距距离量以外的值按实际长度表示的值相加后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后截距距离Bf是从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透镜面R13到成像面R16的空气换算长度。
◇条件式(1):2.0<f45/f<5.0是像差补正有关的式子。
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满足条件式(1),则能够容易地进行色像差及像面弯曲的补正。
但是,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f45的值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即满足f45/f≥5.0的条件式,则难以良好地补正色像差。
另一方面,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f45的值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即满足2.0≥f45/f的条件式,则难以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
◇条件式(2):2.5<(D4+D5)/f<5.5是像差的补正或透镜系统的大小有关的式子。
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满足条件式(2),就可以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畸变、慧形像差,而且,后截距距离取得较长,所以能够增大视场角的同时作为摄像透镜能够得到充分的光学性能。
但是,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D4+D5)的值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则第1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的直径增大、且透镜整体长度也变长而难以小型化。
另一方面,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D4+D5)的值低于条件式(2)的下限,则不能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慧形像差,难以构成明亮(F值小)的透镜。
◇条件式(3):-0.1<f/f3<0.5是倍率色像差和后截距距离有关的式子。
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满足条件式(3),可以不缩短后截距距离而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
但是,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f/f3的值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则难以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
另一方面,将透镜系统构成为f/f3的值低于条件式(3)的下限,则能够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但后截距距离变短,难以在摄像元件10和摄像透镜20之间插入各种滤光片。
条件式(4):7<L/f<14是视场角和装置尺寸有关的式子。
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满足条件式(4),可以实现小型且宽视场角的透镜系统。
但是,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L/f的值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则容易实现广角化,但透镜系统会大型化。
另一方面,将透镜系统构成为L/f的值低于条件式(4)的下限,则能够将透镜系统小型化,但难以实现广角化。
◇条件式(5):—4.2<f5/f<—1.0是倍率色像差及轴向色像差有关的式子。
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满足条件式(5),可以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及轴向色像差。
但是,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f5/f的值超过条件式(5)的上限,则倍率色像差增大。
另一方面,将透镜系统构成为f5/f的值低于条件式(5)的下限,则第5透镜具有的负光焦度变弱,不能够良好地补正轴向色像差。
◇条件式(6):0.70<D4/f是像差补正有关的式子。
若满足条件式(6),则可以容易防止透镜的大型化、像差的发生、重影的发生等。
若低于条件式(6)的下限,则可以良好地补正色像差,但第2透镜L2和第3透镜L3过于接近,因此,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透镜面R4及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透镜面R5的非球面的形状受限制,所以,像差补正不充分。而且,组装变难的同时,还发生以2个透镜面R4、R5间的反射为起因的重影。
◇条件式(7):1.5/vd4>vd5是轴向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有关的式子。
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满足条件式(7),则可以同时良好地补正轴向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
但是,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vd4/vd5的值低于条件式(7)的下限,则难以同时良好地补正轴向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
◇条件式(8):0.8<D1/f是第1透镜的耐冲击性有关的式子。
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满足条件式(8),则可以提高用作车载等用途时的第1透镜对各种冲击的强度。
但是,若将透镜系统构成为D1/f的值低于条件式(8)的下限,则第1透镜变薄而易碎。
《关于限定上述基本结构的其它的构成元件和其作用、效果》
以下,对限定摄像透镜的上述条件式以外的构成元件、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关于有关孔径光阑的构成元件的限定
孔径光阑St优选配置在第3透镜L3和第4透镜L4之间。
通过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第3透镜L3和第4透镜L4之间,从而使整个透镜系统小型化。
◇关于有关第1透镜的构成元件的限定
在如车载摄像机或监视摄像机的严格的环境下使用摄像透镜的情况,作为第1透镜优选使用耐水性、耐酸性、耐药品性优良的材质。
作为用于形成第1透镜的材料,优选使用日本光学玻璃工业会(日本光学硝子工業会)标准的粉末法耐水性为1级到4级的材料。
另外,作为用于形成第1透镜的材料,优选使用日本光学玻璃工业会标准的粉末法耐酸性为1级到4级的材料。
此外,作为形成第1透镜的材料,优选使用坚硬的材质。例如,作为第1透镜的形成材料优选使用玻璃材料。而且,作为形成第1透镜的材料,也可以使用透明的陶瓷材料。
通过将第1透镜L1设为玻璃透镜,从而可以制作耐气候性高且不易碎的摄像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第1透镜L1不限于设为玻璃球面透镜的情况,也可以将该第1透镜L1的单侧的透镜面或两侧的透镜面由非球面构成。通过将第1透镜L1设为非球面玻璃透镜,从而,可以形成耐水性、耐酸性、耐药品性等优越、且各种像差得到良好补正的摄像透镜。
通过将第1透镜的透镜面形成为非球面,可以更良好地补正诸像差。
在比第1透镜更靠物侧配置保护透镜的盖玻璃,或者在第1透镜物侧的透镜面配置提高耐气候性的硬涂层、玻璃质的薄膜等的部件也可。
在比第1透镜更靠物侧配置盖玻璃并形成为第1透镜难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结构时,第1透镜可以形成为塑料非球面透镜。在将第1透镜形成为塑料非球面透镜时,能够更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畸变。
◇关于有关第2透镜的构成元件的限定
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透镜面R3优选为非球面。
而且,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透镜面R3优选中心部呈凸面,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或者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负的光焦度(呈凹面)。
如图2所示,上述“第2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R3的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的结构(以下还称为透镜面R3的结构)”是如下的结构。
即,将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面R3的有效直径周边部上的点X3上的法线H3与光轴Z1相交的点设为交点P3,将连接点X3和交点P3的线段X3-P3的长度作为透镜面R3的点X3上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此外,将透镜面R3和光轴Z1的交点作为中心部C3。如此设定时,上述透镜面R3的结构例是:透镜面R3在光轴Z1上(中心部C3)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透镜面R3的中心部C3的曲率中心E3及上述交点P3两者均比中心部C3更位于像侧,并且,线段X3—P3的长度(透镜面R3的点X3上的曲率半径R3x的绝对值)大于透镜面R3的中心部C3的曲率半径R3c的绝对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示出以交点P3为中心、半径长度为线段X3-P3的长度的圆Sp1。此外,在图中示出以曲率中心E3为中心、半径长度为曲率半径R3c的绝对值的圆Sp2。
需要说明的是,用绝对值表示曲率半径的值,是因为为了明确曲率半径的大小关系。
此外,在透镜面R3以外的有关后述的透镜面的同样的说明中,省略该说明中使用的符号的图示。
在以后的说明中,用绝对值表示曲率半径的理由与上述相同。
此外,“第2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负的光焦度(呈凹面)”是如下情况:表示透镜面R3的中心部C3的曲率中心的点E3比作为透镜面R3和光轴Z1的交点的中心部C3更位于像侧,表示作为上述透镜面R3上的有效直径周边部的点X3的曲率中心的点P3比中心部C3更位于物侧。
如上所述,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透镜面R3的中心部呈凸面,使其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或者使有效直径周边部呈凹面,从而可以维持广角化的同时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
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透镜面R4优选形成为非球面。
而且,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透镜面R4优选中心部呈凹面(具有负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周边部其负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
上述“透镜面R4的中心部呈凹面,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的结构(下面,还称为透镜面R4的结构例)”是如下的结构。
即,将中心部呈凹面(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面R4的有效直径周边部上的点X4上的法线H4和光轴Z1相交的点设为交点P4,将连接点X4和交点P4的线段X4-P4的长度作为透镜面R4的点X4上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此外,将透镜面R4和光轴Z1的交点作为中心部C4。如此设定时,上述透镜面R4的结构例是:透镜面R4在光轴Z1上(中心部C4)呈凹面(具有负的光焦度),透镜面R4的中心部C4的曲率中心E4及上述交点P4两者均比中心部C4更位于像侧,并且,线段X4—P4的长度(透镜面R4的点X4上的曲率半径R4x的绝对值)大于透镜面R4的中心部C4的曲率半径R4c的绝对值。
如上所述,第2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R4的中心部呈凹面,在其有效直径周边部使负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从而通过第2透镜的周边的光线能够不急剧地弯曲就会聚,所以可以良好地补正畸变。
需要说明的是,将在第2透镜L2的物侧的透镜面R3的有效直径周边部X3的曲率半径设为R3x时,该曲率半径R3x的绝对值(|X3—P3|)优选为中心部C3的曲率半径R3c的绝对值的1.5倍以上的值。
通过将曲率半径R3x的绝对值设为曲率半径R3c的绝对值的1.5倍以上的值,从而可以容易广角化的同时,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
此外,将在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透镜面R4的有效直径周边部X4上的曲率半径设为R4x时,该曲率半径R4x的绝对值(|X4—P4|)优选为中心部C4的曲率半径R4c的绝对值的1.5倍以上的值。
通过将曲率半径R4x的绝对值设为曲率半径R3c的绝对值的1.5倍以上的值,从而可以良好地补正畸变。
◇关于有关第3透镜的构成元件的限定
优选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透镜面R5形成为非球面。
而且,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透镜面R5,优选如下构成,即,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在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的区域。
上述“透镜面R5的中心部呈凸面,在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的区域的结构(以下还称为透镜面R5的结构例)”是如下的结构。
即,将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面R5的有效直径周边上的点X5A上的法线H5A和光轴Z1相交的点设为交点P5A,将连接点X5A和交点P5A的线段X5A-P5A的长度设为透镜面R5的点X5A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如此设定时,是在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比中心部小的区域的结构。
而且,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透镜面R5,优选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
上述“透镜面R5的中心部呈凸面,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的结构”是如下的结构。
将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面R5的有效直径周边部上的点X5上的法线H5和光轴Z1相交的点设为交点P5,将连接点X5和交点P5的线段X5-P5的长度设为透镜面R5的点X5上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此外,将透镜面R5和光轴Z1的交点作为中心部C5。如此设定时,上述透镜面R5的结构例是:透镜面R5在光轴Z1上(中心部C5)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透镜面R5的中心部C5的曲率中心E5及上述交点P5两者均比中心部C5更位于像侧,并且,线段X5—P5的长度(透镜面R5的点X5的曲率半径R5x的绝对值)大于透镜面R5的中心部C5的曲率半径R5c的绝对值。
而且,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透镜面R5也可以如下构成;即,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在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的区域,在有效直径周边部使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
此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透镜面R5,也可以将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而且,透镜面R5也可以在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变强的区域。进而,透镜面R5也可以在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变强的区域,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
如上述,第3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的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变强的区域,或者,中心部呈凸面,在其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或者,在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变强的区域,在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变弱的结构,从而,取长后截距距离的同时,可以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
优选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透镜面R6形成为非球面。
而且,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透镜面R6优选中心部呈凹面(具有负的光焦度),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光焦度比中心部增强。
即,优选与透镜面R6的中心部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相比,该透镜面R6的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变小。
这样,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透镜面R6的中心部呈凹面,在该有效直径周边部使负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从而可以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和慧形像差。
将第3透镜L3的物侧的透镜面R5的有效直径周边部X5的曲率半径设为R5x时,该曲率半径R5x的绝对值(|X5—P5|)优选为中心部C5的曲率半径R5c的绝对值的0.3倍到1.5倍之间的值。
通过将曲率半径R5x的绝对值设为曲率半径R5c的绝对值的0.3倍到1.5倍之间的值,从而可以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
◇关于有关第4透镜的构成元件的限定
优选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透镜面R9形成为非球面。
优选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透镜面R9的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
上述“透镜面R9的中心部呈凸面,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的结构(以下还称为透镜面R9的结构例)”是如下的结构。
即,将中心部呈凸面的透镜面R9的有效直径周边部上的点X9的法线H9和光轴Z1相交的点设为交点P9,将连接点X9和交点P9的线段X9-P9的长度设为透镜面R9的点X9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并且,将透镜面R9和光轴Z1的交点设为中心部C9。如此设定时,上述透镜面R9的结构例是:透镜面R9在光轴Z1上(中心部C9)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透镜面R9的中心部C9的曲率的中心E9及上述交点P9两者均比中心部C9更位于像侧,而且使线段X9-P9的长度(透镜面R9的点X9的曲率半径R9x的绝对值)比透镜面R9的中心部C9的曲率半径R9c的绝对值大。
这样,第4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R9的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周边部使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从而可以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
将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透镜面R9的有效直径周边部X9的曲率半径设为R9x时,曲率半径R9x的绝对值(|X9—P9|)优选为中心部C9的曲率半径R9c的绝对值的1.2倍以上的值。
通过将曲率半径R9x的绝对值设为曲率半径R9c的绝对值的1.2倍以上的值,从而可以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
◇关于有关第5透镜的构成元件的限定
第5透镜优选具有负的光焦度。通过如此构成,可以更加良好地补正轴向色像差。
而且,优选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透镜面R10形成为非球面。
进一步,优选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透镜面R10的中心部呈凹面(具有负的光焦度),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中心弱。
上述“透镜面R10的中心部呈凹面,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的结构(以下还称为透镜面R10的结构例)”是如下的结构。
即,将中心部呈凹面(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面R10的有效直径周边部上的点X10的法线H10和光轴Z1相交的点设为交点P10,将连接点X10和交点P10的线段X10-P10的长度设为透镜面R10的点X10上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并且,将透镜面R10和光轴Z1的交点设为中心部C10。如此设定时,上述透镜面R10的结构例是:透镜面R10在光轴Z1上(中心部C10)呈凹面(具有负的光焦度),透镜面R10的中心部C10的曲率的中心E10及上述交点P10两者均比中心部C10更位于物侧,而且使线段X10-P10的长度(透镜面R10的点X10处的曲率半径R10x的绝对值)比透镜面R10的中心部C10的曲率半径R10c的绝对值大。
这样,第5透镜L5的物侧的透镜面R10的中心部呈凹面(具有负的光焦度),在其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从而可以同时良好地补正色像差和像面弯曲。
优选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透镜面R11形成为非球面。
上述第5透镜L5优选为将凹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透镜。
优选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透镜面R11的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
上述“透镜面R11的中心部呈凸面,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的结构(以下还称为透镜面R11的结构例)”是如下的结构。
即,将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面R11的有效直径周边部上的点X11的法线H11和光轴Z1相交的点设为交点P11,将连接点X11和交点P11的线段X11-P11的长度设为透镜面R11的点X11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并且,将透镜面R11和光轴Z1的交点设为中心部C11。如此设定时,上述透镜面R11的结构例是:透镜面R11在光轴Z1上(中心部C11)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透镜面R11的中心部C11的曲率的中心E11及上述交点P11两者均比中心部C11更位于物侧,而且使线段X11-P11的长度(透镜面R11的点X11的曲率半径R11x的绝对值)比在透镜面R11的中心部C11的曲率半径R11c的绝对值大。
这样,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透镜面R11的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其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弱,从而可以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和慧形像差。
◇关于有关第6透镜的构成元件的限定
优选第6透镜L6的物侧的透镜面R12形成为非球面。
进一步,优选第6透镜L6的物侧的透镜面R12的中心部呈凸面,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
上述“透镜面R12的中心部呈凸面,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中心部强的结构(以下还称为透镜面R12的结构例)”是如下的结构。
即,将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面R12的有效直径周边部上的点X12的法线H12和光轴Z1相交的点设为交点P12,将连接点X12和交点P12的线段X12-P12的长度设为透镜面R12的点X12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并且,将透镜面R12和光轴Z1的交点设为中心部C12。如此设定时,上述透镜面R12的结构例是:透镜面R12在光轴Z1上(中心部C12)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透镜面R12的中心部C12的曲率的中心E12及上述交点P12两者均比中心部C12更位于像侧,而且使线段X12-P12的长度(透镜面R12的点X12的曲率半径R12x的绝对值)比在透镜面R12的中心部C12的曲率半径R12c的绝对值小。
通过如此构成第6透镜L6的物侧的透镜面R12,可以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
优选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透镜面R13形成为非球面。
进一步,优选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透镜面R13的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6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具有正的光焦度),在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负的光焦度”是以下情况:透镜面R13的中心部C13的曲率中心的点K13c比透镜面R13和光轴Z1的交点C13(与表示中心部点C13一致)更位于物侧,上述透镜面R13的有效直径周边部上的点X13的曲率中心的点P13比交点C13更位于像侧。
通过如此构成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透镜面R13,可以良好地补正慧形像差和像面弯曲。
将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透镜面R13的有效直径周边部X13上的曲率半径设为R13x时,曲率半径R13x的绝对值(|X13—P13|)优选为中心部C13的曲率半径R13c的绝对值0.2至2.5倍以上的值。
通过将曲率半径R13x的绝对值设为曲率半径R13c的绝对值的0.2至2.5倍以上的值,从而可以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
◇对其他构成元件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将理想像高设为2f×tan(θ/2)时,畸变优选为±10%以内。
通过第1透镜L1或第2透镜L2的有效直径外的光束成为杂散光而到达成像面,则存在成为重影的现象,但优选在第1透镜L1或第2透镜L2上的有效直径外的区域设置遮光单元的遮光板Sk1、Sk2来遮断杂散光。
此遮光单元可采用在透镜上的有效直径外的区域配置遮断光的板材,或者在透镜上的有效直径外的区域涂布由遮光涂料而成的被覆膜的结构。
而且,根据需要,遮光单元也可以配置在第1透镜L1和第2透镜L2之间的空间。进一步,遮光单元也可以配置在第2透镜L2~第6透镜L6上的有效光线直径外的区域、或者这些透镜之间。
优选将从第2透镜至第6透镜的各透镜的材质设为塑料(树脂材料)。
作为从第2透镜至第6透镜的透镜的材质,也可以使用在树脂材料混合尺寸比光波长小的微粒的所谓的纳米复合薄膜。
第1透镜~第6透镜的各透镜不限于用折射率恒定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也可在6片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以上使用折射率分布型透镜。
第2透镜~第4透镜的各透镜,不限于将单面或两面形成为非球面的情况,也可以形成为衍射光学面。即,也可以在第2透镜~第6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以上的透镜面形成衍射光学元件。
为了更加良好地补正倍率色像差,优选将第3透镜及第5透镜中的至少一方由对d线的阿贝数为30以下的材料形成。
进一步,为了良好地补正轴向色像差,优选将第3透镜及第5透镜中的至少一方由对d线的阿贝数为28以下的材料形成。
进一步,优选将第1透镜、第2透镜、第4透镜、第6透镜由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的材料形成。
通过将第1透镜、第2透镜、第4透镜、第6透镜由对d线的阿贝数为40以上的材料形成,抑制色像差,并可获得良好的解像性能。
如此,通过将第1透镜的材质设为玻璃,可制作耐气候性良好的摄像透镜。而且,通过将第2透镜~第6透镜设为非球面,实现广角的同时,可以良好地补正球面像差、像面弯曲、畸变。
如以上,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广角摄像透镜,比以往的广角摄像透镜提高光学性能的同时,可实现小型化。
〈具体实施例〉
接着,参照图3~27,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实施例8的各摄像透镜所涉及的数值数据等进行归纳说明。图3~图10是分别表示实施例1~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简要结构的剖面图。与图1、2中的符号一致的图3~图8中的符号表示相互对应的结构。
图11~图18是分别表示实施例1~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基本数据的图。在各图中的左上部(图中用符号(a)表示)表示透镜数据,在上中央部(图中用符号(b)表示)表示摄像透镜的简要规格。而且,在左下部(图中用符号(d)表示)示出表示透镜面形状(非球面形状)的非球面式的各系数。下右部(图中用符号(e)表示)表示各透镜面的有效形周边部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
在图11~图18的各图中的左上部的透镜数据中,将透镜等光学部件的面号码作为随着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i个(i=1、2、3、…)的面号码而表示。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透镜数据中也包括记载有孔径光阑St的面号码(i=7)、及平行平面板的光学部件Cg1的物侧的面和像侧的面的面号码(i=14、15)、成像面的面号码(i=16)等。而且,对于透镜面呈非球面,在面号码附有*印。
Ri表示第i个(i=1、2、3、…)面的近轴曲率半径,Di(i=1、2、3、…)表示第i个面和第i+1个面的光轴Z1上的面间隔。而且,透镜数据的符号Ri对应于图1中的表示透镜面的符号Ri(i=1、2、3、…)。
而且,各透镜数据中的Ndj表示随着从物侧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个(j=1、2、3、…)的光学要素的对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dj表示第j个光学要素的对d线的阿贝数。
而且,近轴曲率半径及面间隔的单位为mm,就近轴曲率半径而言,将凸面朝物侧时设为正,将凸面朝像侧时设为负。
另外,各非球面通过下述非球面式所定义。
【数学式1】
Z:非球面深度(从高度Y的非球面上的点下垂至与非球面顶点接触的光轴垂直的平面的垂线长度)(mm)
Y:高度(从光轴的距离)(mm)
R:近轴曲率半径(mm)
Ai:非球面系数(i=3~20)
K:圆锥定数
在图11~图18的各图中的上中央部的简要规格中,表示以下各值。
分别表示F值:Fno.,半视角:ω,像高:IH,后截距距离:Bf(空气换算),从第1透镜的物侧透镜面到成像面的距离:L,有效光线直径:ED,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第1透镜~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f,第1透镜的焦距:f1,第2透镜的焦距:f2,第3透镜的焦距:f3,第4透镜的焦距:f4,第5透镜的焦距:f5,第6透镜的焦距:f6,第4透镜、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f45的值。
上述距离L值是后截距距离量按空气换算长度表示的值与上述距离L值中的除后截距距离量以外的值按实际长度表示的值相加后的值。
进一步,图11~图18的各图中的左下部表示有,将表示各非球面Ri(i=3、4…)的非球面式的各系数K、A3、A4、A5…的值。
图19是在1~8的每个实施例中表示条件式(1)~(8)的各参数值的图。
图20~图27是分别表示实施例1~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诸像差的图。图20~图27分别表示有每个实施例的摄像透镜的对d线(波长587.6nm)、F线(波长486.1nm)、C线(波长656.3nm)的像差。
另外,就畸变的图而言,使用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f、视角θ(变数处理,0≤θ≦ω),且将理想像高设为2f×tan(θ/2),而表示距其的偏移量。
而且,构成呈旋转对称的形状的透镜的透镜面有效径周边部,通常是距此透镜光轴的距离为一定的圆形状的区域。呈此圆形状的区域成为透镜面上的有效区域的边部。
从表示实施例1~8的基本数据及诸像差的图等可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广角摄像透镜,通过谋求每个6片透镜的形状或材质的最优化,可提高光学性能的同时实现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实施例,可以进行种种变形实施。例如,各透镜成分的曲率半径,面间隔及折射率的值等不限于上述各图中表示的数值,可取其他的值。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通过在第2透镜以后大多使用非球面,可以使透镜系统小型化的同时可廉价制造,而且,可以更加良好地补正像面弯曲、畸变等的像差。
Claims (17)
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其从物侧起依次具备:
第1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2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3透镜;
第4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
第5透镜;及
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
上述第1透镜为玻璃透镜,
上述第2透镜至第6透镜的各个透镜为塑料透镜,
上述第2透镜至第6透镜的各透镜是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的透镜,
上述第3透镜及第5透镜由对d线的阿贝数为45以下的材料形成。
2.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其从物侧起依次具备:
第1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且是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
第2透镜,其具有负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
第3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物侧的透镜面呈非球面,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并且该透镜面在上述中心部和有效直径周边部之间具有正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强的区域;
第4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
第5透镜,其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及
第6透镜,其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一个透镜面呈非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第3透镜是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物侧的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的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第3透镜是具有正的光焦度且至少物侧的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的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5透镜是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3透镜和第4透镜之间配置孔径光阑。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2.0<f45/f<5.0…(1)
式中,
f45:上述第4透镜和第5透镜的合成焦距
f:上述摄像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5<(D4+D5)/f<5.5…(2)
式中,
D4:上述第2透镜和第3透镜间的空气间隔
D5:上述第3透镜的中心厚度
f:上述摄像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0.1<f/f3<0.5…(3)
式中,
f3:上述第3透镜的焦距
f:上述摄像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是: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凹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弱的透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是: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弱,或者上述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5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是: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凹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负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弱的透镜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5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是: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弱的透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6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是: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的正的光焦度比上述中心部强的透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6透镜的像侧的透镜面是:该透镜面的中心部呈凸面且有效直径周边部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7<L/f<18…(4)
式中,
f:上述摄像透镜整个系统的焦距
L:从上述第1透镜的物侧的透镜面至成像面的距离。
17.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及
将该摄像透镜所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37990 | 2008-05-27 | ||
JP2008137990 | 2008-05-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14970Y true CN201314970Y (zh) | 2009-09-23 |
Family
ID=41126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176098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14970Y (zh) | 2008-05-27 | 2008-10-30 | 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330091B2 (zh) |
CN (1) | CN201314970Y (zh) |
TW (1) | TWM363171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89609A (zh) * | 2012-05-07 | 2013-11-13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相机模块 |
CN106371196A (zh) * | 2016-12-01 | 2017-02-01 |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大光圈超广角高像素短总长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
CN106680970A (zh) * | 2016-12-02 | 2017-05-17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镜头 |
CN107209348A (zh) * | 2015-02-06 | 2017-09-26 | 索尼公司 | 成像透镜和成像单元 |
CN107544128A (zh) * | 2016-06-28 | 2018-01-0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CN107783256A (zh) * | 2016-08-24 | 2018-03-09 | 株式会社理光 | 摄像镜头、相机装置、车载相机装置、传感装置、车载传感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068857A (ja) | 2011-09-26 | 2013-04-18 | Sony Corp | 光学素子、撮像レンズ群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5667025B2 (ja) * | 2011-09-29 | 2015-02-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3073150A (ja) * | 2011-09-29 | 2013-04-22 | Fujifilm Corp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5633937B2 (ja) * | 2011-09-29 | 2014-12-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5847829B2 (ja) | 2011-09-29 | 2016-01-2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3073151A (ja) * | 2011-09-29 | 2013-04-22 | Fujifilm Corp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5795379B2 (ja) | 2011-09-29 | 2015-10-1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3073149A (ja) * | 2011-09-29 | 2013-04-22 | Fujifilm Corp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5629250B2 (ja) * | 2011-09-29 | 2014-11-19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WO2013046566A1 (ja) | 2011-09-29 | 2013-04-04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13073156A (ja) * | 2011-09-29 | 2013-04-22 | Fujifilm Corp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TWI533018B (zh) | 2013-08-28 | 2016-05-11 | 揚明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 定焦鏡頭 |
TWI512320B (zh) * | 2013-11-25 | 2015-12-11 |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六片式光學影像擷取鏡頭及六片式光學影像擷取模組 |
TWI480576B (zh) * | 2014-03-24 | 2015-04-11 |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 廣角鏡頭 |
CN108563002B (zh) * | 2014-12-30 | 2021-01-05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摄像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
JP6425028B2 (ja) * | 2015-04-15 | 2018-11-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及び携帯端末 |
TWI582457B (zh) | 2016-04-20 | 2017-05-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07703604A (zh) * | 2016-08-09 | 2018-02-16 |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 |
JP6837194B2 (ja) * | 2017-01-20 | 2021-03-0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単焦点レンズ系、および、カメラ |
US10288847B1 (en) * | 2017-12-18 | 2019-05-14 | AAC Technologies Pte. Ltd. | Camera optical lens |
CN108427184B (zh) * | 2018-05-05 | 2023-06-20 |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共焦化大靶面深度成像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摄像模组 |
JP2021144151A (ja) * | 2020-03-12 | 2021-09-24 |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系及び撮像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123810A (ja) * | 1984-11-21 | 1986-06-11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超広角レンズ |
JP2599312B2 (ja) * | 1991-02-21 | 1997-04-09 | 株式会社コパル | 超広角レンズ |
JP2000187157A (ja) * | 1998-12-22 | 2000-07-04 | Minolta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JP2004354572A (ja) * | 2003-05-28 | 2004-12-16 | Minolta Co Ltd | 撮像装置 |
JP3938143B2 (ja) * | 2004-02-09 | 2007-06-27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超広角光学系 |
JP2006171597A (ja) * | 2004-12-20 | 2006-06-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広角レンズ |
JP4625711B2 (ja) * | 2005-03-31 | 2011-02-02 | 日本電産ニッシン株式会社 | 広角レンズ |
JP2006349920A (ja) * | 2005-06-15 | 2006-12-28 | Ricoh Co Ltd | 撮影光学系、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JP4855042B2 (ja) * | 2005-10-17 | 2012-01-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撮影光学系,撮影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 |
JP2007164079A (ja) * | 2005-12-16 | 2007-06-28 | Elmo Co Ltd | 魚眼レンズユニット |
JP4929770B2 (ja) * | 2006-03-17 | 2012-05-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JP2007279632A (ja) * | 2006-04-12 | 2007-10-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超広角レンズ |
JP2008058387A (ja) * | 2006-08-29 | 2008-03-13 | Nidec Copal Corp | 超広角レンズ |
US8576501B2 (en) * | 2007-09-28 | 2013-11-05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Wide-angle optical system, image pickup lens device, monitor camera, and digital apparatus |
-
2008
- 2008-10-30 TW TW97219414U patent/TWM363171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10-30 CN CNU2008201760986U patent/CN201314970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9
- 2009-05-21 JP JP2009122976A patent/JP5330091B2/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89609A (zh) * | 2012-05-07 | 2013-11-13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相机模块 |
US9746647B2 (en) | 2012-05-07 | 2017-08-29 | Lg Innotek Co., Ltd. | Camera module with a variable lens |
CN103389609B (zh) * | 2012-05-07 | 2018-09-21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相机模块 |
CN107209348A (zh) * | 2015-02-06 | 2017-09-26 | 索尼公司 | 成像透镜和成像单元 |
CN107209348B (zh) * | 2015-02-06 | 2021-01-15 | 索尼公司 | 成像透镜和成像单元 |
CN107544128A (zh) * | 2016-06-28 | 2018-01-05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CN107544128B (zh) * | 2016-06-28 | 2021-05-07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成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CN107783256A (zh) * | 2016-08-24 | 2018-03-09 | 株式会社理光 | 摄像镜头、相机装置、车载相机装置、传感装置、车载传感装置 |
CN106371196A (zh) * | 2016-12-01 | 2017-02-01 |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大光圈超广角高像素短总长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
CN106371196B (zh) * | 2016-12-01 | 2019-01-08 |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大光圈超广角高像素短总长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
CN106680970A (zh) * | 2016-12-02 | 2017-05-17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镜头 |
CN106680970B (zh) * | 2016-12-02 | 2023-03-14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330091B2 (ja) | 2013-10-30 |
TWM363171U (en) | 2009-08-11 |
JP2010009028A (ja) | 2010-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14970Y (zh) | 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201289539Y (zh) | 摄像透镜及使用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201278039Y (zh) | 摄像透镜及使用此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201535836U (zh) | 摄像透镜及使用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208752293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3350520U (zh) | 摄像镜头 | |
US8289628B2 (e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US9176305B2 (e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US9405101B2 (e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US9170404B2 (en) | Imaging lens | |
CN201383030Y (zh) | 摄像透镜及利用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CN201293863Y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203350518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3324564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1340474Y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US7843652B2 (en) | Wide-angle imaging lens | |
US7907351B2 (en) | Variable power optical system and imaging device | |
US8670192B2 (en) |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 |
CN202256846U (zh) | 光学影像撷取镜组 | |
US8422151B2 (en) | Wide-angle imaging lens module | |
US20090296234A1 (en) | Imaging lens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imaging lens system | |
CN201348672Y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201273960Y (zh) |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
CN201383032Y (zh) | 摄像透镜及使用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 |
WO2013157658A1 (ja) | 赤外線ズームレン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s Saitama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Fujinon Corp.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