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35717Y - 水陆两用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用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35717Y
CN201235717Y CNU2008200401897U CN200820040189U CN201235717Y CN 201235717 Y CN201235717 Y CN 201235717Y CN U2008200401897 U CNU2008200401897 U CN U2008200401897U CN 200820040189 U CN200820040189 U CN 200820040189U CN 201235717 Y CN201235717 Y CN 20123571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uspension device
water
bike
amphibi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4018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关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04018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3571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3571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3571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自行车,以普通自行车为基体,设置一个以前轮轮轴及车前叉为支撑点的安装架,在前轮轮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根水平的支撑杆,设置悬浮器,悬浮器通过两组平行的三角连杆连接在安装架及支撑杆上,悬浮器可通过三角连杆展开和收起,悬浮器在前轮的两侧为对称设置;在后轮的两侧也对称设置有悬浮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的前、后轮两侧各设置悬浮器,可将自行车悬浮在水上,并使车轮半径1/2左右高度浸在水里,再通过固定在后轮钢丝的叶轮推动自行车前进,因此在水中也可骑行,既可作为水陆两用之交通工具,也可作为水上娱乐工具。在斜坡地面上,该车可从岸上直接骑到水里,也可以从水中直接骑上岸。

Description

水陆两用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水陆两用自行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自行车只能在陆地上骑行,在河流遍布的地区,若要骑车过河,要么绕很远的路从桥上经过,要么通过轮渡过河,很不方便。再者,在娱乐园里,也从未出现过可水陆两用的自行车之类的娱乐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水陆两用自行车,它既是水陆交通两用新的交通工具,也可作为水上娱乐工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水陆两用自行车,以普通自行车为基体,设置一个以前轮轮轴及车前叉为支撑点的安装架,在前轮轮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根水平的支撑杆,设置悬浮器,所述悬浮器通过两组平行的三角连杆连接在安装架及支撑杆上,三角连杆的三个顶点分别铰接在安装架、支撑杆及悬浮器上,并设置斜拉杆,斜拉杆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组三角连杆位于悬浮器上的顶点处,斜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另一组三角连杆位于支撑杆上的顶点处;
所述悬浮器在前轮的两侧为对称设置;在后轮的两侧通过与前轮上相同的方式也对称设置有可将车后轮1/3—2/3半径的高度浸在水里的悬浮器,后轮上的安装架采用自行车原有的载货架。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车后轮的钢丝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划水叶片。
在车前轮的钢丝上固定设置有两块起舵的作用的圆环形的板。
在脚踏的下方设置有半圆形的隔水槽,隔水槽的两端连接在车架上。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的前、后轮两侧各设置悬浮器,可将车轮半径二分之一左右的高度浸在水里,因此在水中也可骑行,自行车既可作为水陆两用之交通工具,也可作为水上娱乐工具;
在脚踏的下方设置有隔水槽,当在水中骑行时,避免了使用者的脚被水打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该图中未示意出前轮的悬浮器。
图2为图1的左视图,该图中未示意出悬浮器。
图3为图2中后轮处的A—A剖视图。
图中标号:1、安装架,2、支撑杆,3、悬浮器,4、三角连杆,5、斜拉杆,6、斜杆,7、调节孔,8、划水叶片,9、圆环形的板,10、隔水槽,11、储物箱,12、链轮。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2,本实施例的水陆两用自行车,以普通自行车为基体,设置有一个以前轮轮轴及车前叉为支撑点的安装架1,在前轮轮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根水平的支撑杆2,设置悬浮器3,悬浮器通过两组平行的三角连杆4连接在安装架及支撑杆上,三角连杆的三个顶点分别铰接在安装架、支撑杆及悬浮器上,设置有斜拉杆5,斜拉杆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组三角连杆位于悬浮器上的顶点处,斜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另一组三角连杆位于支撑杆上的顶点处,以防止悬浮器前后摆动。悬浮器3在前轮的两侧为对称设置,图1所示,在后轮的两侧通过与前轮上相同的方式也对称设置有可将车后轮1/3—2/3半径的高度浸在水里的悬浮器,后轮上的安装架可采用自行车上原有的载货架。
悬浮器可用塑料制成桶式、充气式或整体塑料发泡成型等。它的大小浮力应与自行车自重和载荷相匹配,然后通过斜杆6和调节孔7的来调节悬浮器的高低来满足以下两点要求:1、悬浮器底部的小轮必须高于轮胎直径,保证轮胎着地;2、在水中后轮半径必须有二分之一左右高度是浸在水中使划水叶片划水。
图2、3所示,在车后轮的钢丝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划水叶片8,通过划水叶片8的划水使自行车得以在水中前进。具体设置时,应将自行车车架两个后叉根部(靠近轮胎处)的宽度尺寸适当加大一些,以便划水叶片8有足够的间隙通过。
图2所示,在车前轮两侧的钢丝上固定对称设置有两块圆环形的板9,以起到舵的作用;图2所示,当自行车在水中骑行时,为避免使用者的脚被水打湿,在脚踏的下方设置有半圆形的隔水槽10,隔水槽的两端连接在车架上。
为减小自行车在陆地上行驶所占用的空间,也可通过斜杆6上调节孔7的调节,可将悬浮器向安装架或载货架的上方拉起;当然,为避免自行车在陆地上行驶时,悬浮器与地面发生摩擦,也可在每个悬浮器的底部安装两个小轮。
为以实现自行车在水中前进与后退,可在后轮轮毂上增加一个与后轮同步的链轮12。
图2所示,为方便骑行者放置随身携带的小物品,可在前轮的安装架上安装一个储物箱11。
当然,也可在后轮上方的载货架上,安装一个可快速拆卸的顶棚用来遮阳挡雨;诚然,本实用新型的水陆两用自行车也适用于双人自行车,为专用水上娱乐工具。

Claims (5)

1、水陆两用自行车,其特征是以普通自行车为基体,设置一个以前轮轮轴及车前叉为支撑点的安装架,在前轮轮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根水平的支撑杆,设置悬浮器,所述悬浮器通过两组平行的三角连杆连接在安装架及支撑杆上,三角连杆的三个顶点分别铰接在安装架、支撑杆及悬浮器上,并设置斜拉杆,斜拉杆的一端铰接在其中一组三角连杆位于悬浮器上的顶点处,斜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另一组三角连杆位于支撑杆上的顶点处;
所述悬浮器在前轮的两侧为对称设置;在后轮的两侧通过与前轮上相同的方式也对称设置有可将车后轮1/3—2/3半径的高度浸在水里的悬浮器,后轮上的安装架采用自行车原有的载货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车后轮的钢丝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划水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车前轮的钢丝上固定设置有两块起舵的作用的圆环形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脚踏的下方设置有半圆形的隔水槽,隔水槽的两端连接在车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后轮轮毂上安装有一个与后轮同步的链轮。
CNU2008200401897U 2008-06-30 2008-06-30 水陆两用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571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401897U CN201235717Y (zh) 2008-06-30 2008-06-30 水陆两用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401897U CN201235717Y (zh) 2008-06-30 2008-06-30 水陆两用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35717Y true CN201235717Y (zh) 2009-05-13

Family

ID=40648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4018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35717Y (zh) 2008-06-30 2008-06-30 水陆两用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35717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15596Y (zh) 一种车辆前轮独立悬架装置
CN103612671A (zh) 无升力节能汽车
CN201235717Y (zh) 水陆两用自行车
CN203864840U (zh) 辅助型电瓶车
CN105346344A (zh) 一种全地形车水上推进减阻力装置
CN205989780U (zh) 一种两轮车用双梁车架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两轮车
CN201970814U (zh) 水陆两栖自行车
CN204279851U (zh) 镁合金助力自行车
CN203473120U (zh) 电动滑板车
CN202624507U (zh) 一种无轴式防侧翻电动三轮车
CN202053851U (zh) 多座位水陆两栖自行车
CN207889849U (zh) 一种货车底部减阻装置
CN102173285B (zh) 水陆两栖自行车
CN201325439Y (zh) 一种两轮动力车助推器
CN203958392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支撑
CN205311785U (zh) 一种正三轮摩托车车架
CN203402331U (zh) 新型自行车
CN202879696U (zh) 大小轮游览休闲自行车
CN102896969A (zh) 涡式增速节能轮毂
CN202243771U (zh) 倒三轮车辆底盘结构
CN219790405U (zh) 一种雪地防滑的自行车
CN207565249U (zh) 水路两栖摩托车
CN201217431Y (zh) 车辆助推器
CN207241916U (zh) 中管后移的车架
CN202670042U (zh) 无链条后轮倾斜式电动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