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6224Y - 上下折叠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上下折叠自行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76224Y CN201176224Y CNU2008200437865U CN200820043786U CN201176224Y CN 201176224 Y CN201176224 Y CN 201176224Y CN U2008200437865 U CNU2008200437865 U CN U2008200437865U CN 200820043786 U CN200820043786 U CN 200820043786U CN 201176224 Y CN201176224 Y CN 20117622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vehicle frame
- power wheel
- saddle
- connecting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上下折叠自行车,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前轮和后轮以及车把手,车架上设置有可翻转的鞍座,该鞍座通过连杆与车架相接,连杆一端铰接在车架上,鞍座设置在连杆另一端,连杆中部与车架相接。连杆为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呈L形,其中部与车架中部通过卡扣、碰扣、挂钩、插销或弹性夹套相接。连杆为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呈直线状或L形,其中部与撑杆一端铰接,撑杆另一端通过活动插销、活动卡扣或螺纹套与车架相接。车架对应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设置有导向滑槽或导向滑轨。鞍座通过伸缩杆与连杆相接,伸缩杆与连杆之间设置有定位挂钩或定位卡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折叠后高度低、大人和小孩可以同骑、安全程度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上下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002681Y中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包括定位在车架上的前后轮、座垫和车把,其中车架由定位有脚踏的脚踏管、固定有座垫的支撑管和固定有车把的前叉管组成三角形结构,伸缩式结构的支撑管与脚踏管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后轮轴上,支撑管的另一端通过万向球接头枢接于前叉管上端,脚踏管的另一端通过搭扣动态扣设在前叉管中部。这种结构的自行车在折叠后,虽然长度缩短,但是其高度依旧比较高,给其运输和存放带来较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折叠后高度低、操作灵活、并特别适合于大人和小孩同骑、安全程度高的上下折叠自行车,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下折叠自行车,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前轮和后轮以及车把手,其结构特征是车架上设置有可翻转的鞍座,该鞍座通过连杆与车架相接,连杆一端铰接在车架上,鞍座设置在连杆另一端,连杆中部与车架相接。
所述的连杆为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呈L形,其中部与车架中部通过卡扣、碰扣、挂钩、挂销或弹性夹套相接;
和/或第一连杆中部设置有顶部倾斜的倒钩,挂销与手柄相接,挂销滑套在第一定位板上的弧形导槽内,手柄底端铰接在第一定位板上,其中部与拉伸弹簧一端相接,拉伸弹簧另一端钩挂在第一定位板上,第一定位板设置在车架上;或者,第一连杆中部设置有定位孔,带钩头的扳手通过定位销铰接在第二定位板上,钩头钩挂在定位孔内,扭簧套设在定位销上,其一端抵靠在扳手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定位板上,第二定位板设置在车架上。
所述的连杆为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呈直线状或L形,其中部与撑杆一端铰接,撑杆另一端通过活动挂销、活动卡扣或螺纹套与车架相接;和/或车架与第二连杆铰接处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支撑板。
所述的车架对应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设置有导向滑槽或导向滑轨。
所述的鞍座通过伸缩杆与连杆相接,伸缩杆与连杆之间设置有定位挂钩或定位卡扣。
所述的车架对应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设置有分别可调节安装位置的上鞍座和下鞍座,上鞍座设置在后方,下鞍座设置在上鞍座的前下方;车架对应上鞍座和下鞍座分别设置有后脚踏板及后传动轮,和前脚踏板及前传动轮;前脚踏板设置在后脚踏板的斜上方或前方。
所述的后踏脚板通过后传动轮与自行车的后轮链接,前脚踏板通过前传动轮与后轮链接,或者,前传动轮、后传动轮和后轮依次链接。
所述的前踏脚板通过前传动轮与中间传动轮链接,中间传动轮与后传动轮共轴,后传动轮与后轮链接,前传动轮与后传动轮同步传动。
所述的前传动轮包括前传动轮连接件,前传动轮及前传动轮连接件通过装卸螺母锁紧在车架上。
所述的车把手与车架之间通过折叠器相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插销在自然状态下,通过与其相接的手柄及拉伸弹簧的作用,位于定位板弧形导槽的左边,即靠近第一连杆,当需要折叠自行车时,先向上提起第一连杆,然后将手柄向右扳动,手柄带动插销沿导槽朝右运动,脱离设置在第一连杆上的倒钩,然后将第一连杆放下,进行折叠,最后松手,手柄及插销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当需要打开自行车时,直接将第一连杆向上提起,倒钩的倾斜顶部将插销向右推动,然后一松手,插销便卡在倒钩内,实现锁紧。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鞍座设置在可翻转的连杆上,当需要使用时,将车把手绕上来,并通过折叠器予以固定,绕连杆铰接端升起连杆及鞍座,并将连杆中部通过插销固定在车架中部即可;当不需要使用时,打开折叠器,将车把手绕下去,与前轮靠拢,松开插销,将连杆及鞍座放低,绕连杆铰接端转动,并最后收拢于车架。整个操作简单易行,收拢后的自行车高度比较低。
本实用新型既可单人使用,也可双人使用,特别适合大人和小孩同时使用。当大人和小孩同时使用时,大人坐在后面的上鞍座上,也就是成人座上,小孩坐在前下方的下鞍座上,也就是儿童座上,大人和小孩可分别独立的踩踏脚,既能满足自行车行进的需要,也能从中得到温馨的亲情感受。并且,考虑到大人和小孩的身高区别以及自行车行进中的安全问题,将上鞍座设置在后方,下鞍座设置在上鞍座的前下方,前踏脚设置在后踏脚的斜上方,当自行车行进时,小孩如同在大人怀中,可以得到充分的照顾,同时,各自的视野也互不干涉,可极大的提高安全程度,另外,本实用新型也是一辆儿童教练车,只要大人放开车把手让小孩继续控制车把手,大人轻松地进行零距离的监护和指导,较之以前前后同高度的双人自行车,具有更大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扳手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4,本上下折叠自行车,包括设置在车架7上的前轮4和后轮5以及车把手3,车架上设置有可翻转的鞍座1,该鞍座设置在L形的第一连杆2一端,该第一连杆中部与车架7中部通过卡扣、碰扣、插销7.1或弹性夹套相接,其另一端铰接在车架上。
鞍座1通过伸缩杆2.1与第一连杆相接,伸缩杆与连杆之间设置有定位插销或定位卡扣。车架7对应第一连杆2设置有导向滑槽或导向滑轨,图中未画出。车把手3与车架7之间通过折叠器3.1相接。第一连杆中部设置有顶部倾斜的倒钩2.2,插销7.1与手柄7.2相接,并滑套在第一定位板7.5上的弧形导槽内,手柄底端铰接在第一定位板上,其中部与拉伸弹簧7.4一端相接,拉伸弹簧另一端钩挂在第一定位板上,第一定位板设置在车架7上。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5-图8,第一连杆中部设置有定位孔,带钩头7.10的扳手7.8通过定位销7.6铰接在第二定位板7.7上,钩头钩挂在定位孔内,扭簧7.9套设在定位销上,其一端抵靠在扳手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定位板上,第二定位板设置在车架上。
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9-图10,第二连杆12为直线状,其中部与撑杆13一端铰接,撑杆另一端通过活动插销、活动卡扣或螺纹套与车架7相接。车架7对应第二连杆12设置有导向滑槽或导向滑轨,图中未画出。图中虚线表示进行鞍座的位置调整。车架与第二连杆铰接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撑板7.14,该支撑板起导向和定位的作用。图中虚线表示进行鞍座的位置调整。
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11-图13,车架7对应第一连杆2设置有分别可调节安装位置的上鞍座1.1和下鞍座1.2,上鞍座设置在后方,下鞍座设置在上鞍座的前下方。车架7对应上鞍座1.1和下鞍座1.2分别设置有后踏脚板6.1及后传动轮,和前踏脚板6.2及前传动轮,前踏脚板设置在后踏脚板的斜上方。前踏脚板6.2通过前传动轮与中间传动轮链接,中间传动轮与后传动轮共轴,后传动轮与后轮5链接,前传动轮与后传动轮同步传动。图中虚线表示进行上鞍座和下鞍座的位置调整。上鞍座1.1和下鞍座1.2分别通过伸缩杆2.1与第一连杆相接,伸缩杆与第一连杆之间设置有定位挂钩或定位卡扣。车架7对应第一连杆2设置有导向滑槽或导向滑轨,图中未画出。
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14,前传动轮包括前传动轮连接件7.12,前传动轮及前传动轮连接件通过装卸螺母7.11锁紧在车架7上,该前传动轮及其相关部件,以及对应的下鞍座1.2可于不用时,取下,减轻车体重量。
其余未述部分见第一实施例,不再重复。
Claims (10)
1.一种上下折叠自行车,包括设置在车架(7)上的前轮(4)和后轮(5)以及车把手(3),其特征是车架上设置有可翻转的鞍座(1),该鞍座通过连杆与车架相接,连杆一端铰接在车架上,鞍座设置在连杆另一端,连杆中部与车架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杆为第一连杆(2),第一连杆呈L形,其中部与车架(7)中部通过卡扣、碰扣、挂钩、挂销(7.1)或弹性夹套相接;
和/或第一连杆中部设置有顶部倾斜的倒钩(2.2),挂销(7.1)与手柄(7.2)相接,挂销滑套在第一定位板(7.5)上的弧形导槽内,手柄底端铰接在第一定位板上,其中部与拉伸弹簧(7.4)一端相接,拉伸弹簧另一端钩挂在第一定位板上,第一定位板设置在车架(7)上;或者,第一连杆中部设置有定位孔,带钩头(7.10)的扳手(7.8)通过定位销(7.6)铰接在第二定位板(7.7)上,钩头钩挂在定位孔内,扭簧(7.9)套设在定位销上,其一端抵靠在扳手上,另一端抵靠在第二定位板上,第二定位板设置在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杆为第二连杆(12),第二连杆呈直线状或L形,其中部与撑杆(13)一端铰接,撑杆另一端通过活动挂销、活动卡扣或螺纹套与车架(7)相接;车架与第二连杆铰接处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支撑板(7.1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上下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架(7)对应第一连杆(2)或第二连杆(12)设置有导向滑槽或导向滑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鞍座(1)通过伸缩杆(2.1)与连杆相接,伸缩杆与连杆之间设置有定位挂钩或定位卡扣。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上下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架(7)对应第一连杆(2)或第二连杆(12)设置有分别可调节安装位置的上鞍座(1.1)和下鞍座(1.2),上鞍座设置在后方,下鞍座设置在上鞍座的前下方;车架对应上鞍座和下鞍座分别设置有后脚踏板(6.1)及后传动轮,和前脚踏板(6.2)及前传动轮;前脚踏板设置在后脚踏板的斜上方或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后踏脚板(6.1)通过后传动轮与自行车的后轮(5)链接,前脚踏板(6.2)通过前传动轮与后轮链接,或者,前传动轮、后传动轮和后轮依次链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踏脚板(6.2)通过前传动轮与中间传动轮链接,中间传动轮与后传动轮共轴,后传动轮与后轮(5)链接,前传动轮与后传动轮同步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上下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前传动轮包括前传动轮连接件(7.12),前传动轮及前传动轮连接件通过装卸螺母(7.11)锁紧在车架(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把手(3)与车架(7)之间通过折叠器(3.1)相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437865U CN201176224Y (zh) | 2008-02-02 | 2008-02-02 | 上下折叠自行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437865U CN201176224Y (zh) | 2008-02-02 | 2008-02-02 | 上下折叠自行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76224Y true CN201176224Y (zh) | 2009-01-07 |
Family
ID=40216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4378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6224Y (zh) | 2008-02-02 | 2008-02-02 | 上下折叠自行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76224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3102B (zh) * | 2009-09-07 | 2013-01-02 | 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提折式自行车 |
TWI716148B (zh) * | 2019-10-09 | 2021-01-11 | 樂酷馬智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折疊裝置及具有折疊裝置的滑板車 |
-
2008
- 2008-02-02 CN CNU2008200437865U patent/CN20117622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3102B (zh) * | 2009-09-07 | 2013-01-02 | 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提折式自行车 |
TWI716148B (zh) * | 2019-10-09 | 2021-01-11 | 樂酷馬智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折疊裝置及具有折疊裝置的滑板車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76224Y (zh) | 上下折叠自行车 | |
CN201660062U (zh) | 折叠式母子三轮车 | |
CN207060233U (zh) | 一种带有座位靠背的可载物自行车车架 | |
CN201176223Y (zh) | 一种双人骑折叠自行车 | |
CN104260809A (zh) | 半自动变形自行车 | |
CN204623672U (zh) | 一种组合于轮椅的轮椅脚踏车 | |
CN201193072Y (zh) | 手提电脑包式电动车 | |
CN212637780U (zh) | 儿童三轮车 | |
CN201472549U (zh) |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三轮车 | |
CN201545145U (zh) | 组装于自行车前侧之搭载装置 | |
CN202896788U (zh) | 可折立的双动力休闲三轮车 | |
CN2918192Y (zh) | 摩托车脚踏载货架 | |
CN205396386U (zh) | 折叠自行车高强度一体后三角 | |
CN201169343Y (zh) | 折叠自行车 | |
CN205554469U (zh) | 一种倒三轮躺车 | |
CN201626515U (zh) | 车辆转向装置 | |
CN102351026A (zh) | 坐式踩踏滑板车 | |
CN211223580U (zh) | 一种可折叠婴儿车 | |
CN202541737U (zh) | 前两轮可折叠式三轮自行车 | |
CN2825429Y (zh) | 儿童三轮车车架 | |
CN205686542U (zh) | 儿童自行车 | |
CN206623922U (zh) | 自行车儿童椅 | |
CN202716988U (zh) | 可骑行多功能休闲购物车 | |
CN214084605U (zh) | 一种三折叠方式的半臂折叠自行车 | |
CN2811137Y (zh) | 折叠便携式代步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0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