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54469U - 一种倒三轮躺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倒三轮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54469U
CN205554469U CN201620104090.3U CN201620104090U CN205554469U CN 205554469 U CN205554469 U CN 205554469U CN 201620104090 U CN201620104090 U CN 201620104090U CN 205554469 U CN205554469 U CN 205554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nnecting rod
steering
bolster stake
link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040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1040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54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54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5446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倒三轮躺车,车架包括竖直布置的车架立柱,车架立柱下端设置有车架横梁,车架立柱上端设置有向下倾斜布置的车座承载柱,车座承载柱上设置有躺椅,车座承载柱下端连接有一向上倾斜布置的主承载柱,车座承载柱与主承载柱连接处设置有驱动齿轮;车架立柱上设置有能折叠的后悬架,后悬架上设置有后行走轮;车架上配置有推把式转向机构与推把式倾斜机构。采用推把式转向机构与推把式倾斜机构,从而使车身能采用大直径车轮,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和速度,并且高速过弯时推把式倾斜机构介入,进而抵消车辆过弯时的离心力,使倒三轮躺车具有三轮车的稳定性和两轮车的高速性,并且本实用新型车辆还可以折叠存放,方便了用户携带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倒三轮躺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三轮躺车。
背景技术
躺车是自行车的一种,人仰卧在鞍座上进行骑乘,最常见的躺车有二个轮子和三个轮子,车架和传动系统比普通自行车长,有优异的空气动力性能。有较低的车身使风阻降低;鞍座的有力支撑用户的腰部、腿部,力量转化效率更高。但是现有倒三轮躺车,车身不能倾斜,为了保证高速转弯前轮都采用小轮径低车身以降低重心,这样大幅度降低了车辆的通过性与速度,而且倒三轮躺车的体积较大、车椅与脚蹬的距离不能调节、车身不能折叠或收拢。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三轮躺车,采用可倾斜车身的技术手段,使车身能采用大直径车轮,提高车辆的通过性与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包括:
一种倒三轮躺车,其包括车架,其中,车架包括竖直布置的车架立柱,车架立柱下端设置有车架横梁,车架立柱上端设置有向下倾斜布置的车座承载柱,车座承载柱上设置有躺椅,车座承载柱下端连接有一向上倾斜布置的主承载柱,车座承载柱与主承载柱连接处设置有驱动齿轮;车架立柱上设置有能折叠的后悬架,后悬架上设置有后行走轮;车架上配置有推把式转向机构与推把式倾斜机构。
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中,上述推把式转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主承载柱上的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柱上设置有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轴上设置有转向推把,第一转向轴上铰接有一转向摇臂,转向摇臂前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转向连杆,转向摇臂与转向连杆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转向连杆通过第一球形铰链连接有一转向轴臂,转向轴臂上铰接有第二转向轴,第二转向轴前端设置有扇形转向盘,扇形转向盘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转向支杆,转向支杆端头设置有连接球头,第二转向轴设置在车架横梁上。
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中,上述推把式倾斜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柱上的第一倾斜轴,第一倾斜轴上设置有倾斜推把,第一倾斜轴上铰接有一倾斜摇臂,倾斜摇臂前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倾斜连杆,倾斜摇臂与倾斜连杆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倾斜连杆通过第二球形铰链连接有一倾斜轴臂,倾斜轴臂上铰接有第二倾斜轴,第二倾斜轴前端设置有扇形倾斜控制盘,第二倾斜轴设置在车架横梁上;扇形倾斜控制盘前方的第二倾斜轴上铰接有倾斜连接臂,倾斜连接臂通过连接杆与扇形倾斜控制盘相连接,倾斜连接臂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倾斜臂与第二倾斜臂,第一倾斜臂与第二倾斜臂上均铰接有桁架结构,桁架结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对应倾斜臂相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端头连接在一起形成安装位,安装位上设置有转向拉杆,转向拉杆与上述连接球头相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倾斜轴的一端,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倾斜轴的另一端,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之间通过三角架连接在一起;转向拉杆上设置有连接拉杆,连接拉杆上端设置有车轮安装座,车轮安装座上设置有车轮安装轴,车轮安装轴与前行走轮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车轮安装座一侧的连接拉杆上设置有球头轴承,球头轴承上铰接有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均铰接在车架的对应处。
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中,车架横梁与主承载柱之间自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与第三连接臂,倾斜连接臂上端设置有扶正弹簧,扶正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臂上,第五连杆铰接在第二连接臂上,第四连杆铰接在第三连接臂上。
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中,上述主承载柱前端设置有前驱动齿轮,前驱动齿轮上设置有脚踏,前驱动齿轮配置有一前链条,第一连接臂上设置有第一涨紧轮与第二涨紧轮,第一涨紧轮位于第二涨紧轮上方,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与第三连接臂上端均设置有链条穿过孔,前链条穿过主承载柱的腔体经过前驱动齿轮、第一涨紧轮、第二涨紧轮、链条穿过孔与驱动齿轮相连接。
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中,上述扇形倾斜控制盘的上部设置有倾斜控制牙,第二连接臂在与扇形倾斜控制盘对应处设置有能转动的螺柱,螺柱上设置有锁止片,锁止片上设置有控制齿,控制齿与倾斜控制牙相适配。
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中,上述车架立柱设置有连接支架,后悬架下部铰接在连接支架下部,后悬架的上部与连接支架的上部通过相应快拆结构相连接,后行走轮与后悬架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后行走轮通过后链条与驱动齿轮相连接。
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中,上述连接支架指向躺椅的端头设置有减震器,减震器与躺椅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倒三轮躺车,采用推把式转向机构与推把式倾斜机构,从而使车身能采用大直径车轮,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和速度,并且高速过弯时推把式倾斜机构介入,进而抵消车辆过弯时的离心力,使倒三轮躺车具有三轮车的稳定性和两轮车的高速性,并且本实用新型车辆还可以折叠存放,方便了用户携带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倒三轮躺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把式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推把式倾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倒三轮躺车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三轮躺车,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三轮躺车,如图1与图2所示的,其包括车架1,其中,车架1包括竖直布置的车架立柱2,车架立柱2下端设置有车架横梁3,车架立柱2上端设置有向下倾斜布置的车座承载柱4,车座承载柱4上设置有躺椅5,车座承载柱4下端连接有一向上倾斜布置的主承载柱6,车座承载柱4与主承载柱6连接处设置有驱动齿轮7;车架立柱2上设置有能折叠的后悬架8,后悬架8上设置有后行走轮9;车架1上配置有推把式转向机构与推把式倾斜机构。
更进一步的,如图2与图3所示的,上述推把式转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主承载柱6上的第一安装柱10,第一安装柱10上设置有第一转向轴11,第一转向轴11上设置有转向推把12,第一转向轴11上铰接有一转向摇臂13,转向摇臂13前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转向连杆14,转向摇臂13与转向连杆14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转向连杆14通过第一球形铰链15连接有一转向轴臂16,转向轴臂16上铰接有第二转向轴17,第二转向轴17前端设置有扇形转向盘18,扇形转向盘18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转向支杆19,转向支杆19端头设置有连接球头20,第二转向轴17设置在车架横梁3上,推动转向推把12进而带动扇形转向盘18向左或右摆动,从而使转向支杆19向左或向右伸展,进而实现了车辆的转向。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4所示的,上述推把式倾斜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柱10上的第一倾斜轴21,第一倾斜轴21上设置有倾斜推把22,第一倾斜轴21上铰接有一倾斜摇臂23,倾斜摇臂23前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倾斜连杆24,倾斜摇臂23与倾斜连杆24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倾斜连杆24通过第二球形铰链26连接有一倾斜轴臂27,倾斜轴臂27上铰接有第二倾斜轴28,第二倾斜轴28前端设置有扇形倾斜控制盘29,第二倾斜轴28设置在车架横梁3上;扇形倾斜控制盘29前方的第二倾斜轴28上铰接有倾斜连接臂30,倾斜连接臂30通过连接杆31与扇形倾斜控制盘29相连接,倾斜连接臂30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倾斜臂32与第二倾斜臂25,第一倾斜臂31与第二倾斜臂25上均铰接有桁架结构,仅仅以第二倾斜臂25上的桁架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桁架结构包括第一连杆33、第二连杆34与第三连杆35,第一连杆33一端与对应倾斜臂相连接,第一连杆33、第二连杆34与第三连杆35的端头连接在一起形成安装位36,安装位36上设置有转向拉杆37,转向拉杆37与上述连接球头20相连接,第二连杆34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倾斜轴32的一端,第三连杆35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倾斜轴32的另一端,第一连杆33、第二连杆34与第三连杆35之间通过三角架59连接在一起;转向拉杆37上设置有连接拉杆38,连接拉杆38上端设置有车轮安装座39,车轮安装座39上设置有车轮安装轴40,车轮安装轴40与前行走轮41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车轮安装座39一侧的连接拉杆上设置有球头轴承42,球头轴承42上铰接有第四连杆43与第五连杆44,第四连杆与43第五连杆44均铰接在车架的对应处。
更具体的,车架横梁3与主承载柱6之间自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臂46、第二连接臂47与第三连接臂48,倾斜连接臂30上端设置有扶正弹簧49,扶正弹簧49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臂46上,第五连杆44铰接在第二连接臂47上,第四连杆43铰接在第三连接臂48上。车身倾斜时扶正弹簧49下连接点随扇形倾斜控制盘29移动,拉长扶正弹簧49产生反向拉力,扶正弹簧49带动倾斜控制盘回至原位,使车身回正。
推动倾斜推把22通过倾斜把支点力矩传动给倾斜轴臂,第二倾斜轴28带动扇形倾斜控制盘29旋转,推动桁架结构以及第四连杆43、第五连杆44带动车架1旋转,使车架1、桁架结构、第四连杆与43第五连杆44形成稳定的四边型,使车轮安装座39带动前行走轮42倾斜,使之倾斜时,前行走轮42与地面形成一定角度,用于抵消离心力。
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的,上述主承载柱6前端设置有前驱动齿轮50,前驱动齿轮50上设置有脚踏51,前驱动齿轮50配置有一前链条53,第一连接臂46上设置有第一涨紧轮54与第二涨紧轮55,第一涨紧轮54位于第二涨紧轮55上方,第一连接臂46、第二连接臂47与第三连接臂48上端均设置有链条穿过孔56,前链条53穿过主承载柱6的腔体经过前驱动齿轮50、第一涨紧轮54、第二涨紧轮55、链条穿过孔56与驱动齿轮7相连接。使前链条53呈半隐蔽状态,
而且上述扇形倾斜控制盘29的上部设置有倾斜控制牙,第二连接臂47在与扇形倾斜控制盘29对应处设置有能转动的螺柱,螺柱上设置有锁止片30,锁止片30上设置有控制齿,控制齿与倾斜控制牙相适配,当无需倾斜骑行时,使控制齿与倾斜控制牙咬合,使之固定车轮角度。上述车架立柱2设置有连接支架57,后悬架8下部铰接在连接支架57下部,后悬架8的上部与连接支架57的上部通过相应快拆结构相连接,后行走轮9与后悬架8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后行走轮9通过后链条58与驱动齿轮7相连接。上述连接支架57指向躺椅5的端头设置有减震器58,减震器58与躺椅5相连接。当用户不使用车辆时,可以通过相应连接处的快拆机构拆卸相应零部件,进而折叠车体,根据以上描述各个部件的关系,可以对车体进行相应拆解,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倒三轮躺车,其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竖直布置的车架立柱,车架立柱下端设置有车架横梁,车架立柱上端设置有向下倾斜布置的车座承载柱,车座承载柱上设置有躺椅,车座承载柱下端连接有一向上倾斜布置的主承载柱,车座承载柱与主承载柱连接处设置有驱动齿轮;车架立柱上设置有能折叠的后悬架,后悬架上设置有后行走轮;车架上配置有推把式转向机构与推把式倾斜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特征在于,上述推把式转向机构包括设置在主承载柱上的第一安装柱,第一安装柱上设置有第一转向轴,第一转向轴上设置有转向推把,第一转向轴上铰接有一转向摇臂,转向摇臂前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转向连杆,转向摇臂与转向连杆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转向连杆通过第一球形铰链连接有一转向轴臂,转向轴臂上铰接有第二转向轴,第二转向轴前端设置有扇形转向盘,扇形转向盘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转向支杆,转向支杆端头设置有连接球头,第二转向轴设置在车架横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特征在于,上述推把式倾斜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柱上的第一倾斜轴,第一倾斜轴上设置有倾斜推把,第一倾斜轴上铰接有一倾斜摇臂,倾斜摇臂前端设置有竖直布置的倾斜连杆,倾斜摇臂与倾斜连杆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倾斜连杆通过第二球形铰链连接有一倾斜轴臂,倾斜轴臂上铰接有第二倾斜轴,第二倾斜轴前端设置有扇形倾斜控制盘,第二倾斜轴设置在车架横梁上;扇形倾斜控制盘前方的第二倾斜轴上铰接有倾斜连接臂,倾斜连接臂通过连接杆与扇形倾斜控制盘相连接,倾斜连接臂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倾斜臂与第二倾斜臂,第一倾斜臂与第二倾斜臂上均铰接有桁架结构,桁架结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对应倾斜臂相连接,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端头连接在一起形成安装位,安装位上设置有转向拉杆,转向拉杆与上述连接球头相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倾斜轴的一端,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倾斜轴的另一端,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之间通过三角架连接在一起;转向拉杆上设置有连接拉杆,连接拉杆上端设置有车轮安装座,车轮安装座上设置有车轮安装轴,车轮安装轴与前行走轮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车轮安装座一侧的连接拉杆上设置有球头轴承,球头轴承上铰接有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第四连杆与第五连杆均铰接在车架的对应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特征在于,车架横梁与主承载柱之间自前至后依次设置有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与第三连接臂,倾斜连接臂上端设置有扶正弹簧,扶正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连接臂上,第五连杆铰接在第二连接臂上,第四连杆铰接在第三连接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承载柱前端设置有前驱动齿轮,前驱动齿轮上设置有脚踏,前驱动齿轮配置有一前链条,第一连接臂上设置有第一涨紧轮与第二涨紧轮,第一涨紧轮位于第二涨紧轮上方,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与第三连接臂上端均设置有链条穿过孔,前链条穿过主承载柱的腔体经过前驱动齿轮、第一涨紧轮、第二涨紧轮、链条穿过孔与驱动齿轮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特征在于,上述扇形倾斜控制盘的上部设置有倾斜控制牙,第二连接臂在与扇形倾斜控制盘对应处设置有能转动的螺柱,螺柱上设置有锁止片,锁止片上设置有控制齿,控制齿与倾斜控制牙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车架立柱设置有连接支架,后悬架下部铰接在连接支架下部,后悬架的上部与连接支架的上部通过相应快拆结构相连接,后行走轮与后悬架的连接处为快拆结构,后行走轮通过后链条与驱动齿轮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倒三轮躺车,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支架指向躺椅的端头设置有减震器,减震器与躺椅相连接。
CN201620104090.3U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倒三轮躺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54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4090.3U CN205554469U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倒三轮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04090.3U CN205554469U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倒三轮躺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54469U true CN205554469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21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0409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54469U (zh) 2016-02-02 2016-02-02 一种倒三轮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544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570A (zh) * 2016-02-02 2016-05-11 杨宏伟 一种倒三轮躺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4570A (zh) * 2016-02-02 2016-05-11 杨宏伟 一种倒三轮躺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01962U (zh) 一种倒三轮车的前悬架偏摆机构
CN206407056U (zh) 一种倒三轮车用前悬架偏摆结构
CN205554469U (zh) 一种倒三轮躺车
CN102874358A (zh) 一种可倾摇摆三轮车
CN203078697U (zh) 前双轮车用前悬挂倾斜机构
CN102774457B (zh) 一种车架收拢车轮全包覆式折叠自行车
CN101670865A (zh) 可变体位和轴距的骑坐两用自行车
CN208559650U (zh) 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
CN201710564U (zh) 一种残疾人代步用三轮车
CN207128537U (zh) 全地形车及其摇臂结构
CN102233924A (zh)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的折叠车架
CN201712732U (zh)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的折叠车架
CN204801969U (zh) 一种站立式全脚控电动车
CN101456442B (zh) 具有自动侧倾功能的三轮太阳能车悬架
CN105564570A (zh) 一种倒三轮躺车
CN203681789U (zh) 一种自行车的后避震车架结构
CN102991548A (zh) 一种折叠购物车
CN206750024U (zh) 智能折叠mini电动车的手把模块
CN208198703U (zh) 折叠车架
CN208181164U (zh) 一种折叠式儿童车
CN201931953U (zh) 全地型四轮娱乐车的前轮独立悬挂
CN201305100Y (zh) 具有自动侧倾功能的三轮太阳能车悬架
CN201176223Y (zh) 一种双人骑折叠自行车
CN204915970U (zh) 四轮滑板车
CN202728451U (zh) 倒三轮躺式安全骑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