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52532Y - 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52532Y
CN201152532Y CNU2007201906199U CN200720190619U CN201152532Y CN 201152532 Y CN201152532 Y CN 201152532Y CN U2007201906199 U CNU2007201906199 U CN U2007201906199U CN 200720190619 U CN200720190619 U CN 200720190619U CN 201152532 Y CN201152532 Y CN 20115253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ash
lime
air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906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玮
夏春华
张晶
赵会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9061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5253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5253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52532Y/zh
Priority to MYPI20093485A priority patent/MY157286A/en
Priority to PCT/CN2008/001973 priority patent/WO2009074017A1/zh
Priority to TR2009/07585T priority patent/TR200907585T1/xx
Priority to RU2009130103/03A priority patent/RU2483249C2/ru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15/00Handling or treating discharged material; Supports or receiving chambers therefor
    • F27D15/02Cooling
    • F27D15/0206Cooling with means to convey the charge
    • F27D15/0266Cooling with means to convey the charge on an endless bel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用于干式排渣领域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外壳,在外壳上设置进渣口和出渣口;进渣口通过下渣管与钢带输渣机的出口连接,下渣管与钢带输渣机连接处设置锁气器;出渣口与一个输送管道密封连接,所述输送管道通向一个贮渣仓的顶部,所述输送管道与所述贮渣仓密封连接。在所述外壳上开设至少一个进风口。此外,所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还设置有出风口和至少一个用于在所述外壳内形成负压的装置。出风口可设置于贮渣仓顶部,也可以设置于在外壳的一端并通过热风管与锅炉或大气连通。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隔离了两个冷却阶段的环境空气,避免了前一阶段升温后的环境空气对下一阶段冷却效果的影响,提高了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适用于干式排渣系统中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灰渣综合利用水平和环保要求日益提高,多数火力发电厂对燃煤锅炉炉底灰渣的处理已经摒弃了水力排渣水冷却的原始处理技术,而开始广泛采用电站燃煤锅炉干式排渣系统。
现有技术中的干式排渣系统主要由干式风冷钢带输渣机、集中输送系统和贮渣系统组成。其主要工艺过程是在钢带输渣机输送从锅炉中排出的热渣的同时,在锅炉炉膛负压作用下,吸入定量的环境空气,与热渣进行热交换,使得环境空气的温度升高而灰渣本身温度降低;吸收灰渣热量的环境空气从锅炉排渣口返回输入到炉膛,从而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与钢带输渣机相连的集中输送系统,一般采用的输送方式是机械输送。在多数情况下,经钢带输渣机传输过程没有冷却到理想温度的灰渣,需要在后续的集中输送系统中继续对其进行冷却,而继续冷却的方式大多仍是采用风冷的方式。那么带着灰渣热量的环境空气在穿过钢带输渣机后,会通过设置于钢带输渣机出渣口处的下渣管继续通过灰渣集中输送系统。这部分经升温后的环境空气由于吸收了热量,所以和热灰渣之间的温差就会相对变小,那么其吸热能力将会大大降低,相应地其对热灰渣的冷却效果也受到很大影响。
那么上述情况就引出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利用在热灰渣冷却过程中各传输阶段传递的热量,如何对经钢带输渣机冷却热灰渣后的热空气进行封闭或引流,从而可以在灰渣集中输送系统中引入完全室温的环境空气,更好地对灰渣进行第二阶段的冷却。
在现有技术中,锁气器是一种常用的实现密封或者启闭的装置,它有效地解决了在很多工艺过程中的“窜气”现象。根据其实现工作的不同方式,常用的锁气器可以分为:缓冲锁气器、电动锁气器、重锤锁气器、斜板式锁气器和锥式锁气器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干式排渣系统中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该系统可对经钢带输渣机冷却热灰渣后的热空气进行隔离,使得整个系统可以在灰渣集中输送系统中引入完全室温的环境空气,更好地实现对灰渣进行第二阶段的冷却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包括一个外壳,在所述外壳上设置进渣口和出渣口;所述进渣口通过下渣管与钢带输渣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渣口与一个输送管道密封连接,所述输送管道通向一个贮渣仓的顶部,所述输送管道与所述贮渣仓密封连接;在所述下渣管与钢带输渣机连接处设置锁气器;;在所述外壳上开设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还设置有出风口和至少一个用于在所述外壳内形成负压的装置。
所述形成负压的装置可以为设置于所述贮渣仓顶部的引风机;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渣仓顶部。
所述出风口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的一端,且该出风口通过与其密封连接的热风管与锅炉炉膛或大气连通;所述形成负压的装置为设置于所述热风管上的冷却风机。
所述进风口至少为两个,其可以在所述进风口设置单向进气阀,从而成为单向进风口,其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部且以所述外壳的侧部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侧部进风口的设置位置以及设置的个数取决于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的长度以及其对灰渣的处理能力;此外,进风口的大小也要与其长度相协调;对于一定长度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而言,进风口太小使得其内部的空气流动速度太慢,而进风口太大又不易保持空气在其外壳内的流动,容易散失,所以,需要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来更精确地确定每个单方向进风口的大小;从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形成负压的装置的选型。通过选择合适的单方向进风口的位置、个数以及大小,配合出风口以及与上述设置相匹配的形成负压的装置,从而提高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内部整体的风流速,更好地达到冷却热灰渣的目的。
就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出风口的设置,可以设置单一的或者复数个出风口于贮渣仓的顶部,那么相应地也将在贮渣仓顶部设置多个形成负压的装置;也可以在贮渣仓顶部设置出风口的同时,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的一端设置一个或多个出风口,这些出风口通过与热风管连接,从而将带有灰渣热量的空气通过热风管再次进入锅炉炉膛或者通入大气。设置在上述两个位置的出风口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对其进行选择性地使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中加入锁气器使得经钢带输渣机与热灰渣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升高后的环境空气不再进入下一个冷却环节,避免了对冷却效果的影响;同时也能够使得带有热灰渣热量的环境空气尽可能多地进入锅炉炉膛,从而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2)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装置外壳上设置多个装有单向进气阀的单向进风口,同时设置可在所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装置外壳内形成负压的装置,如引风机或冷却风机,可使得环境空气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装置内部更好地进行流通;
(3)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装置中选择性地在其与锅炉炉膛之间设置热风管和冷却风机,可以使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装置中环境空气与灰渣进行热交换后所得的能量通过热风管再次进入炉膛内,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设置有两个可使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内部形成负压的装置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装置图。
附图2是在贮渣仓顶部设置可使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内部形成负压的引风机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装置图。
附图3是在热风管上设置可使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内部形成负压的冷却风机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装置图。
附图4是在贮渣仓顶部设置可使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内部形成负压的引风机,且同时设置环境空气支路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装置图。
附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为:锅炉-1;钢带输渣机-2;贮渣仓-3;外壳-4;进渣口-5;出渣口-6;下渣管-7;锁气器-8;输送管道-9;引风机-10;出风口-11;进风口-12;热风管-13;冷却风机-14。上述附图中单箭头所指出的即是环境空气进入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中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图1是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装置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包括一个外壳4,在所述外壳4上设置进渣口5和出渣口6;进渣口5通过下渣管7与钢带输渣机2密封连接,且在下渣管7与钢带输渣机2连接处设置锁气器8;出渣口6与一个输送管道9密封连接,所述输送管道9通向一个贮渣仓3的顶部,且输送管道9与贮渣仓3密封连接;在贮渣仓3顶部设置有可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装置外壳内形成负压的装置引风机10和出风口11。
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外壳4两侧各开设有三个进风口12,在所述进风口内部设置单向进气阀,从而实现所述进风口的单向进气。此外,在所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外壳4一端还设置有出风口11,该出风口11与热风管13密封连接,热风管13可以选择性地与锅炉1炉膛或大气连通。为了提高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内部的空气流通效率,还在热风管13上设置有冷却风机14。
在锅炉1排渣时,热灰渣通过锅炉1排渣口进入钢带输渣机2,热灰渣在钢带输渣机2作用下缓慢前行直至与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下渣管7连接处,在这过程中,热灰渣与由进气口进入的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自身温度降低,同时带走热灰渣热量的环境空气温度升高。由于在钢带输渣机2和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下渣管7连接处设置有锁气器8,所以在钢带输渣机2内吸收热量后的环境空气大部分都可以进入锅炉1炉膛内部以提高锅炉1的热效率。
被钢带输渣机2输送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下渣管7处的灰渣,通过下渣管7进入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中,此时开启引风机10和设置于热风管13上的冷却风机14。还带有一定温度的热灰渣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内部的输送设备作用下向出渣口6方向缓慢运行;在此过程中,由于引风机10和冷却风机14的共同作用,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4内部形成了一定的负压,从而使得环境空气通过上述12个单向进风口内设置的单向进气阀进入外壳4内,并进一步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4内部、输送管道9以及贮渣仓3内部进行充分地流通,在将灰渣传输至出渣口6的过程中,使用环境空气对热灰渣进行风冷却。从而确保热灰渣进入贮渣仓3时,其温度已经降到了安全温度范围,特别是当经冷却后的灰渣进入贮渣仓3后,上述风冷却系统依然可以继续对其内部灰渣进行一定程度地冷却。此外,与热灰渣进行热交换后升温的环境空气也会有一部分通过热风管13循环进入锅炉1炉膛内部,进一步提高锅炉1的热效率。
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选择,所述经过热风管13输出的热环境空气也可以直接通入大气中。
如图2所示,是在贮渣仓顶部设置可使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内部形成负压的引风机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装置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包括一个外壳4,在所述外壳4上设置进渣口5和出渣口6;进渣口5通过下渣管7与钢带输渣机2密封连接,且在下渣管7与钢带输渣机2连接处设置锁气器8;出渣口6与一个输送管道9密封连接,所述输送管道9通向一个贮渣仓3的顶部,且输送管道9与贮渣仓3密封连接;在贮渣仓3顶部设置有可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装置外壳内形成负压的装置引风机10和出风口11。
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外壳4一侧开设有四个进风口,在另一侧开设有三个进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内部设置单向进气阀,从而实现所述进风口的单向进气。
在锅炉1排渣时,热灰渣通过锅炉1排渣口进入钢带输渣机2,热灰渣在钢带输渣机2作用下缓慢前行直至与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下渣管7连接处,在这过程中,热灰渣与由进气口进入的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自身温度降低,同时带走热灰渣热量的环境空气温度升高。由于在钢带输渣机2和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下渣管7连接处设置有锁气器8,所以在钢带输渣机2内吸收热量后的环境空气大部分都可以进入锅炉1炉膛内部以提高锅炉1的热效率。
被钢带输渣机2输送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下渣管7处的灰渣,通过下渣管7进入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中,此时开启引风机10。还带有一定温度的热灰渣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内部的输送设备作用下向出渣口6方向缓慢运行;在此过程中,由于引风机10的作用,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4内部形成了一定的负压,从而使得环境空气通过上述12个单向进风口内设置的单向进气阀进入外壳4内,并进一步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4内部、输送管道9以及贮渣仓3内部进行充分地流通,在将灰渣传输至出渣口6的过程中,使用环境空气对热灰渣进行风冷却。从而确保热灰渣进入贮渣仓3时,其温度已经降到了安全温度范围,特别是当经冷却后的灰渣进入贮渣仓3后,上述风冷却系统依然可以继续对其内部灰渣进行一定程度地冷却。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由于锁气器8的设置使得经钢带输渣机2升温后的环境空气不会进入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中,也就不会影响到在该系统中进入的环境空气对热灰渣的冷却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从理论上讲,只要在外壳4上开设至少一个进风口12,和至少一个引风机10和出风口11,本实施例所述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即可实现其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12、引风机10和出风口11的设置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附图3是在热风管上设置可使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内部形成负压的冷却风机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装置图。从图中可以看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包括一个外壳4,在所述外壳4上设置进渣口5和出渣口6;进渣口5通过下渣管7与钢带输渣机2密封连接,且在下渣管7与钢带输渣机2连接处设置锁气器8;出渣口6与一个输送管道9密封连接,所述输送管道9通向一个贮渣仓3的顶部,且输送管道9与贮渣仓3密封连接。
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外壳4两侧各开设有三个进风口12,在所述进风口内部设置单向进气阀,从而实现所述进风口的单向进气。此外,在所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外壳4一端还设置有出风口11,该出风口11与热风管13密封连接,热风管13可以选择性地与锅炉1炉膛或大气连通。为了提高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内部的空气流通效率,还在热风管13上设置有冷却风机14。
在锅炉1排渣时,热灰渣通过锅炉1排渣口进入钢带输渣机2,热灰渣在钢带输渣机2作用下缓慢前行直至与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下渣管7连接处,在这过程中,热灰渣与由进气口进入的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自身温度降低,同时带走热灰渣热量的环境空气温度升高。由于在钢带输渣机2和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下渣管7连接处设置有锁气器8,所以在钢带输渣机2内吸收热量后的环境空气大部分都可以进入锅炉1炉膛内部以提高锅炉1的热效率。
被钢带输渣机2输送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下渣管7处的灰渣,通过下渣管7进入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中,此时开启设置于热风管13上的冷却风机14。还带有一定温度的热灰渣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内部的输送设备作用下向出渣口6方向缓慢运行;在此过程中,由于冷却风机14的作用,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4内部形成了一定的负压,从而使得环境空气通过上述单向进风口内设置的单向进气阀进入外壳4内,并进一步在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4内部、输送管道9以及贮渣仓3内部进行充分地流通,在将灰渣传输至出渣口6的过程中,使用环境空气对热灰渣进行风冷却。从而确保热灰渣进入贮渣仓3时,其温度已经降到了安全温度范围。与此同时,与热灰渣进行热交换后升温的环境空气会通过热风管13循环进入锅炉1炉膛内部,进一步提高锅炉1的热效率,或者直接通入大气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工程操作中,在出渣口处由于系统排渣量和出渣口口径大小设置不相匹配,会出现在出渣口处由于排渣量太大而导致环境空气在出渣口滞留,使得环境空气无法在输送管道内正常流通;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选择在出渣口侧部开通另一个环境空气支路连接到输送管道上即可(参见图4),上述设置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中输送冷却系统的任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锁气器8可以是任何市售的可以在灰渣重力作用下实现单向启闭的锁气装置,只要是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发明目的的锁气器均适用。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包括一个外壳,在所述外壳上设置进渣口和出渣口,所述进渣口通过下渣管与钢带输渣机的出口连接,所述出渣口与一个输送管道密封连接,所述输送管道通向一个贮渣仓的顶部,所述输送管道与所述贮渣仓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渣管与钢带输渣机连接处设置锁气器;在所述外壳上开设至少一个进风口,所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还设置有出风口和至少一个用于在所述外壳内形成负压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负压的装置为设置于所述贮渣仓顶部的引风机;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渣仓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外壳的一端,且该出风口通过与其密封连接的热风管与锅炉炉膛或大气连通;所述形成负压的装置为设置于所述热风管上的冷却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单向进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至少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两个侧部且以所述外壳的侧部中线为对称轴呈对称设置。
CNU2007201906199U 2007-12-06 2007-12-06 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5253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06199U CN201152532Y (zh) 2007-12-06 2007-12-06 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
MYPI20093485A MY157286A (en) 2007-12-06 2008-12-05 The ash integrated conveying and cooling system
PCT/CN2008/001973 WO2009074017A1 (fr) 2007-12-06 2008-12-05 Système central de transport et de refroidissement de mâchefer
TR2009/07585T TR200907585T1 (tr) 2007-12-06 2008-12-05 Entegre kül iletme ve soğutma sistemi
RU2009130103/03A RU2483249C2 (ru) 2007-12-06 2008-12-05 Система централизованной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и охлаждения шлак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06199U CN201152532Y (zh) 2007-12-06 2007-12-06 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52532Y true CN201152532Y (zh) 2008-11-19

Family

ID=40128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90619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52532Y (zh) 2007-12-06 2007-12-06 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52532Y (zh)
MY (1) MY157286A (zh)
RU (1) RU2483249C2 (zh)
TR (1) TR200907585T1 (zh)
WO (1) WO200907401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4017A1 (fr) * 2007-12-06 2009-06-18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ystème central de transport et de refroidissement de mâchefer
CN101456492B (zh) * 2008-12-30 2011-08-24 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 生物质电厂飞灰气力输送工艺及设备
CN102269415A (zh) * 2011-04-26 2011-12-07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一种省煤器灰的输送系统
CN103423732A (zh) * 2013-09-03 2013-12-04 孝感市保东新型节能燃料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代替燃煤的改进型锅炉
CN107091481A (zh) * 2017-04-10 2017-08-25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干式排渣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1891B (zh) * 2018-06-04 2024-04-12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出渣系统
CN112444134A (zh) * 2020-10-19 2021-03-05 雷波凯瑞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黄磷炉渣烟气收集及其余热利用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043424A1 (ru) * 1982-01-22 1983-09-23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По Наладке,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ю Технологии И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й И Сетей "Союзтехэнерго" Предприятия "Уралтехэнерго" Установка дл удалени высококальциевых золошлаков
JP3146919B2 (ja) * 1995-03-20 2001-03-19 日本鋼管株式会社 焼却灰溶融スラグを用いた砂状スラグおよび粉塵スラグの製造方法
CN2330876Y (zh) * 1998-06-16 1999-07-28 龚辉勤 空冷式双质体振动冷渣机
CN2354959Y (zh) * 1998-07-09 1999-12-22 东南大学 制取中热值煤气的植物秸杆热解炉
JP2006105485A (ja) * 2004-10-05 2006-04-20 Babcock Hitachi Kk 灰処理装置
CN100443801C (zh) * 2006-01-24 2008-12-17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CN201152532Y (zh) * 2007-12-06 2008-11-19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4017A1 (fr) * 2007-12-06 2009-06-18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ystème central de transport et de refroidissement de mâchefer
CN101456492B (zh) * 2008-12-30 2011-08-24 无锡湖光工业炉有限公司 生物质电厂飞灰气力输送工艺及设备
CN102269415A (zh) * 2011-04-26 2011-12-07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一种省煤器灰的输送系统
CN102269415B (zh) * 2011-04-26 2013-07-3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一种省煤器灰的输送系统
CN103423732A (zh) * 2013-09-03 2013-12-04 孝感市保东新型节能燃料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代替燃煤的改进型锅炉
CN103423732B (zh) * 2013-09-03 2015-05-20 孝感市保东新型节能燃料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代替燃煤的改进型锅炉
CN107091481A (zh) * 2017-04-10 2017-08-25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干式排渣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09130103A (ru) 2011-02-10
TR200907585T1 (tr) 2010-03-22
RU2483249C2 (ru) 2013-05-27
MY157286A (en) 2016-05-31
WO2009074017A1 (fr) 200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52532Y (zh) 灰渣集中输送冷却系统
CN105018659A (zh) 一种熔渣干法粒化二次冷却的方法和装置
CN107655357A (zh) 一种低成本固体颗粒储热装置和方法
CN101135455A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输送机及其冷却灰渣方法
CN204224467U (zh) 石灰窑及电石生产系统
CN108383350A (zh) 一种含油污染物超净处理工艺及设备
CN102052686A (zh) 一种风冷干式排渣系统
CN202361362U (zh) 冷渣器冷渣风余热回收装置
CN202532903U (zh) 硫铁矿制酸排渣热回收设备系统
CN103693837A (zh) 污泥干化机
CN203194492U (zh) 一种粉状物料连续式灭菌干燥冷却系统
CN107190120A (zh) 利用转炉烟气加热废钢的工艺及系统
CN201672794U (zh) 一种隧道炉
CN107741021B (zh) 一种风冷干渣机炉渣显热回用系统
CN102325609A (zh) 特别适用于铝型材、棒材或铝锭的物料预热装置和配备该预热装置的设备
CN203349629U (zh) 高效节能环保智能型干燥炉窑
CN216114049U (zh) 一种危废回转焚烧炉含水炉渣的余热烘干装置
CN201053686Y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斗提机
CN202881065U (zh) 太阳能污泥干化燃烧发电节能装置
CN206916174U (zh) 利用转炉烟气加热废钢的系统
CN208378700U (zh) 一种含油污染物超净处理设备
CN103629673B (zh) 基于沸腾炉和高温热管换热的工业废盐加工装置
CN207214688U (zh) 一种煤泥干燥机
CN211119430U (zh) 一种干渣机冷却系统
CN211651252U (zh) 一种预热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