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3666Y - 一种密封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密封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3666Y
CN201033666Y CNU2007201205201U CN200720120520U CN201033666Y CN 201033666 Y CN201033666 Y CN 201033666Y CN U2007201205201 U CNU2007201205201 U CN U2007201205201U CN 200720120520 U CN200720120520 U CN 200720120520U CN 201033666 Y CN201033666 Y CN 20103366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jut
seal washer
lid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205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石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205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366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366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366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保持盒体内部负压状态的密封盒。所述的密封盒盒盖有连通气孔,气孔装设有密封垫圈。所述的密封垫圈顶端面形成沿本体闭合的突起部,突起部呈垂直剖面为三角形、抛物线形、山脊形等形状,多个突起部形成平行等高的密封缘。密封时,密封垫圈与气孔盖接触,而构成可耐高负压的优良密封结构。盒盖的边缘还有一凹槽,嵌装一条密封圈,其下部为槽形。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部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安装方便,耐压效果明显。

Description

一种密封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盒,特别是适用于有负压保藏要求的密封盒。
背景技术
密封盒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其结构通常由盒体和盒盖两部分组成,开启盒盖投入物品后,将盒盖扣合到盒体上,并由锁紧装置锁紧,即可放置到冰箱中进行密封保藏。当盛装食物需要加热时,只需将密封盒盖打开,即可直接放进微波炉中进行加热。
一些密封盒在盒体与盒盖的接触部位设置有密封圈,保证密封效果。一些密封盒在盒盖上形成有通气孔,连通盒体内外部。作为通气孔的密封结构,包括有密封垫圈和气孔盖。为适用于存放要求负压环境的物品,一些密封盒设置抽气装置,或者按压排气装置。如中国发明专利ZL02160431.2所描述的真空阀结构,以及常见的横截面呈矩形或圆形的密封垫圈。
无论是专利技术还是现有技术,作为气孔密封结构部分的密封垫圈和气孔盖,其形状特征一般是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通过相互贴合,来阻止空气的流通,达到密封的目的。或者其中一个面呈膜状结构,如ZL02160431.2所描述的多种密封部件,以膜片和平面的接触形成密封。将这两种结构形式在保证安装正确且密封容器内外压强差较小时均能起到密封作用。但也存在缺陷,以两个相互平行平面贴合密封的结构,由于接触面仅是平坦的,在其中一个密封部件不能正确安装,致使该密封部件不能保持水平状态,其与另一个密封部件的接触面产生间隙时,将失去密封效果。膜状的密封结构,其密封作用仅仅靠两接触面的贴合,结合力相当小。当密封容器内部形成较高负压时,在接触面位置将受流体压强的作用,容易使膜片受压而与另一密封面脱离,导致泄漏。并且,膜片状的密封部件结构复杂,对制造条件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特定密封结构的密封盒,与现有密封盒比较,其密封效果好,通过按压排出盒体内部分空气,更能较长期的保持盒体内的负压状态。并且,这种密封结构简单,便于生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盒,具有特定形状的密封圈和密封垫圈。所述的密封盒由盒体1和盒盖2组成。盒盖设有一凹陷部5,凹陷部底部具突起部,该突起部构成本密封盒内部与外部空气流通的气孔6。作为气孔的密封结构,设置一密封垫圈7,和气孔盖12。密封垫圈安装在气孔的上部,可拆卸。其特点是,所述的密封垫圈7,其上端面设置有至少二个突起部8和一个凹陷部9。各突起部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各个突起部的垂直投影在密封垫圈之内,各个突起部沿垫圈端面闭合形成密封缘。
所述的突起部8可以是两个或三个,平行排列,突起的高度相同。
上面所述的气孔密封垫圈7,特征在于,其密封端面的突起部可以是纵剖面呈三角形,凹陷部呈“V”形,“V”形两侧面的夹角介于45°~150°之间;
突起部也可以是纵剖面呈抛物线形,凹陷部为抛物线面;突起部还可以呈山脊形或半山脊形等形状,凹陷部为弧形曲面。
突起部8与密封垫圈本体7是整体成形的。每个突起部沿垫圈端面形成闭合的密封缘。
盒盖凹陷部的一边通过铰接装设一个气孔盖支架10,包括支架体、限位件11和气孔盖12。气孔盖呈圆片状。转动气孔盖支架,关闭气孔时,气孔盖与气孔密封垫圈的突起部接触,形成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密封圈。有效阻隔空气流通,能持续保持盒体内的压力状态,满足物品保存要求。
采用多突起和凹陷部的接触面结构,接触部分是气孔盖与密封垫圈突起部顶部的接触,形成两条以上在同一平面上的同轴平行的密封圈,如图9所示,其接触面积较小。显然,现有技术,即依靠两个平面或平面与膜片接触的密封结构,其接触面积大得多。在相同的盖体作用力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垫圈,因其接触面为多线形或环形,突起部压迫气孔盖,产生的弹性形变大,突起部嵌入深度大,因而产生的密封效果更为显著。
当密封容器内外两侧的气压不等时,气压差会在接触位置形成压强。对于多突起和凹陷部结合结构的密封垫圈,其与气孔盖的接触面积远小于平面结构的接触面积,在相同的盖体作用力之下,突起部压缩气孔盖形成的密封圈所能抵销的气体渗透压强将大大高于平面密封结构。因而使得密封结构能够耐受更高的负压强环境。
在上述方案中,还可以将盒盖边缘设为一凹槽,嵌装一条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3,如图2所示,特征是其下部为槽形,槽形呈自上至下逐渐扩口的结构。盒盖扣合到盒体上,盒体的边缘4与密封圈的槽形两侧面接触,在压力作用下盒体压进密封圈,形成双重密封结构,隔阻空气的流通。
作为制成密封垫圈和密封圈的材质,可以是橡胶或树脂等具有挠性和弹性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盒,投入物品后,盒盖扣合到盒体上,将锁紧装置13锁紧,转动气孔盖支架10关闭气孔。按压盒盖,盒内空气通过气孔排到盒体外,使盒体内部处于负压状态。放松盒盖,在盒体外气压的作用下,气孔盖压紧密封垫圈,形成阻隔气体流通的密封圈,保持盒体内的负气压状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盒,能满足负压的保藏要求。保存食物能保持食物更长时间的新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图1A-A剖视图局部。
图3是盒盖气孔密封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气孔盖立体图。
图5是盒盖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密封垫圈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1密封垫圈俯视图。
图8是图7的B-B剖视图。
图9是密封垫圈与气孔盖贴合接触纵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密封垫圈纵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3密封垫圈纵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4密封垫圈纵剖视图。
图13是实施例5密封垫圈纵剖视图。
图14至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密封垫圈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圆筒状的密封垫圈7的顶端面形成有两个沿垫圈本体闭合的三角棱状的突起81和82,其纵剖面呈三角形,两条三角棱的相向侧面a和b相交,另外两个侧面c和d的垂直投影在密封垫圈本体的垂直投影面之内,两个突起部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两个突起与密封垫圈本体是一体成型的。密封垫圈与气孔盖装配时,如图9所示,两个突起部81和82顶部均与气孔盖12紧密接触,形成双重密封圈结构。
如图2所示,盒盖的边缘设为一凹槽,嵌装一条密封圈3。密封圈下部为槽形,槽形呈自上至下逐渐扩口。密封圈3与盒体4边缘结合形成双重密封结构。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在气孔密封垫圈的顶端形成“V”形槽,所述“V”槽的两个侧面2a和2b分别与密封垫圈本体7的两侧面相交,构成两个突起的密封缘。突起部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密封垫圈与气孔盖装配时,形成双重密封圈结构。
盒盖边缘设置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密封圈。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在气孔密封垫圈的顶端形成“U”形槽,“U”形槽面3a与密封垫圈的两侧面相交,构成两个突起的密封缘。突起部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密封垫圈与气孔盖装配时,形成双重密封圈结构。
盒盖边缘设置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密封圈。
实施例4
如图12所示,在圆筒状的密封垫圈7的顶端面形成有山脊状的突起,两山脊状突起的相向侧面4a和4b相交,另外两个侧面4c和4d的垂直投影在密封垫圈本体的垂直投影面之内,突起部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两个突起与密封垫圈本体是一体成型的。密封垫圈与气孔盖装配时,两个突起部顶部均与气孔盖紧密接触,形成双重密封圈结构。
盒盖边缘设置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密封圈。
实施例5
如图13所示,在密封垫圈的顶端形成沟形槽,所述沟形槽面5a与密封垫圈的两侧面相交,构成两个突起的密封缘。突起部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密封垫圈与气孔盖装配时,形成双重密封圈结构。当在气孔盖向接触方向施加压力时,两突起部顶端稍为向外张开,形成接触面积增大的密闭接触。盒盖边缘设置有与实施例1相同的密封圈。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人士由权利要求所述的思想范畴内的各种变化或修正得到的想法,当然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例如,如图14所示,所述密封垫圈的顶端形成半圆形槽,半圆形槽面与密封垫圈的两侧面相交,构成两个突起的密封缘。突起部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密封垫圈与气孔盖装配时,形成双重密封圈结构。
再例如,参考图15所示,所述密封垫圈的顶端形成的各种形状的突起8,其数量为三个,为上述的相同或不同形状的结合。其要求为:靠在内外两侧的突起部在垂直方向的投影在密封垫圈本体的垂直投影面积之内,各突起部的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
除此之外,参考图16所示,在密封垫圈顶端形成的突起部8可以不在任何一个侧面相交,从而在两个突起部中间形成底部为平面14的槽形,同样也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密封盒,由盒体和盒盖组成,盒盖设一凹陷部,凹陷部具有连通气孔,设有气孔盖,气孔的上部,设置一可装卸的密封垫圈;盒盖的边缘有一向下的凹槽,嵌装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垫圈,其上端面为包括至少二条沿该端面闭合的突起部和一个凹陷部,各个突起部的高度相同,且各个突起部的垂直投影在密封垫圈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密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垫圈突起部有两个,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密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垫圈突起部有三个,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之一的密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垫圈各个突起部其纵剖面呈相同的三角形、抛物线形、山脊形或半山脊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之一的密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垫圈各个突起部其纵剖面呈三角形、半圆形、抛物线形、山脊形或半山脊形的不同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任一密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盖边缘装设的密封圈,其下部为槽形,所述槽形呈自上至下逐渐扩口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盖边缘装设的密封圈,其下部为槽形,所述槽形呈自上至下逐渐扩口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盖边缘装设的密封圈,其下部为槽形,所述槽形呈自上至下逐渐扩口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盒,其特征在于,盒盖凹陷部的一边通过铰接装设一个气孔盖支架,气孔盖装设在所述支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垫圈和密封圈由橡胶或树脂材料制成。
CNU2007201205201U 2007-06-04 2007-06-04 一种密封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366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205201U CN201033666Y (zh) 2007-06-04 2007-06-04 一种密封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205201U CN201033666Y (zh) 2007-06-04 2007-06-04 一种密封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3666Y true CN201033666Y (zh) 2008-03-12

Family

ID=39194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20520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3666Y (zh) 2007-06-04 2007-06-04 一种密封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3666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67142B2 (ja) 化粧品容器キャップ
US20070095849A1 (en) Sealed container lid of vacuum valve operation type
CN103453711A (zh) 制冷设备
US20210284398A1 (en) Container with venting or multiple sealing feature
CN201033666Y (zh) 一种密封盒
CN202006932U (zh) 阀装置以及具备该阀装置的密闭容器
WO2018090556A1 (zh) 一种储物盒
CN205345703U (zh) 一种保鲜盒负压盖
KR200433727Y1 (ko) 음식물 보관용기용 밀폐뚜껑
JP2011093594A (ja) 圧力調整容器
KR102293699B1 (ko) 개선된 밀폐구조를 갖는 밀폐용기
CN209694935U (zh) 密封件、盖体及烹饪器具
US20210206549A1 (en) Sealing packing coupled to container lid
CN208647552U (zh) 一种按压式的密封盖透气孔密封结构
CN215362681U (zh) 真空袋气阀
KR200412892Y1 (ko) 진공보관 케이스용 밸브
KR20170076176A (ko) 부압 형성이 가능한 식품보관용기
JP4974063B2 (ja) 保存容器
CN213332522U (zh) 高密封性阀门执行器
CN201148239Y (zh) 密封容器通气孔的密封结构
JP3246006U (ja) 密封袋
KR200281022Y1 (ko) 음식용기의 밀폐장치
CN221072946U (zh) 一种大流量的防返溢地漏芯
CN207604785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JP3177736U (ja) 内壁面が平坦な密封容器に結合可能な蓋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2

Termination date: 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