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1389Y -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 Google Patents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11389Y
CN201011389Y CNU2007200031560U CN200720003156U CN201011389Y CN 201011389 Y CN201011389 Y CN 201011389Y CN U2007200031560 U CNU2007200031560 U CN U2007200031560U CN 200720003156 U CN200720003156 U CN 200720003156U CN 201011389 Y CN201011389 Y CN 20101138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gas
side cover
control valv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031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政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A & I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XIN DRIVE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XIN DRIVER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XIN DRIVER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031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1138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1138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1138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主要是由一主体、至少一侧盖、至少一电磁阀及至少一连动单元所构成,该侧盖结合于主体的侧边,该电磁阀设置于侧盖上,而连动单元则设置于主体内部;该主体内部为中空的空间,该主体设有多个隔板使前述空间形成多个与外界相通的出入通道,分别为进气室、主气室及出气室,该连动单元是设置在该主体的空间处,该连动单元设有一连动杆,该连动杆的外围设有两密封垫片,该密封垫片是以端面紧贴的密封方式达成各气室之间的连通及关闭动作,使得同一时间内,该主气室仅能与进气室或出气室的其中一个相通,结合于主体侧边的侧盖及侧盖上的电磁阀,则负责适时驱动及控制该连动单元作动的时机。

Description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控制阀,特别是指一种运用于制氧机中供专气体流道切换的控制阀结构。
背景技术
制氧机的原理一般是利用分子筛筒(Molecular sieve)将由压缩机所注入气体中的氮气暂时被吸附于分子筛筒内,所排出的空气即为浓度较高的氧气。但经过一小段时间后,分子筛筒内的氮气浓度逐渐升高,此时必须先进行排氮气作业,之后才能再重复进行制氧程序。而排氮气作业通常是引导一股气体改由分子筛筒原先排氧的出口进入,使高浓度的氮气经一气体控制阀切换而排出至外界,因此一般制氧机通常设有二个分子筛筒,配合至少一个气体控制阀将由压缩机所注入的气体适时注入其中一个分子筛筒,同一时间另一个分子筛筒则进行排出氮气的动作。但在使用时仍较为不稳,在制氧机运作时仍不流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能满足现有技术中制氧机结构的运作,并使得气体流道在切换运作时,更为平稳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主要是改变内部连动单元进行密封及切换气体流向的动作方式。传统结构的阀门的切换是利用一活塞往复移动的位置改变而进行切换的动作,经过一段时间,活塞圆周因磨损变小即会发生泄漏的情形,本实用新型则是在连动单元的一连动杆上,在连动杆外围设有两密封垫片,以密封垫片垂直的端面紧贴密封出入口的方式而进行切换的动作,其封密效果较佳,而且气体控制阀的使用寿命更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主体、至少一侧盖、至少一电磁阀及至少一连动单元所构成,所述侧盖结合于主体的侧边,所述电磁阀设置于侧盖上,而所述连动单元则设置于主体内部;所述主体内部为中空空间,所述主体并设有多个隔板使得所述空间形成多个与外界相通的出入通道,分别为进气室、主气室及出气室,所述连动单元是设置于该主体的空间处,所述连动单元设有一连动杆,所述连动杆的外围设有两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是以端面紧贴密封的方式配合利用所述空间作为气体的流道,达成各气室之间的连通及关闭动作,使得同一时间内,所述主气室仅能与进气室或出气室的其中一个相通,所述侧盖结合于主体的侧边,内部设有可往复移动的活塞,所述活塞则提供连动单元移动的动力,而所述电磁阀结合于侧盖的侧面,控制着活塞作动的时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制氧机结构中的气体控制阀结构作了一些改良,使得制氧机在运作时得更为顺畅,并更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控制阀底面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5为图1的AA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的BB面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气体控制阀进行排气作业时的局部剖面图。
图号说明
1   主体
10  空间    101突柱
11  进气室
12  主气室       13   主气室
14  出气室       15   出气室
16  固定座
161 平板         162  突端
163 开放槽       164  孔
2   侧盖         21   空间
22  活塞         221  油封
23  排气孔
3   电磁阀
31  活塞气道     311  入口
32  进气流道
321 出口         322  入口
4   连动单元
41  弹簧
42  连动杆       421  第一端
422 孔槽         423  第二端
424 密封垫片     425  密封垫片
426 第三端       427  环槽
43  活动瓣膜
431 结合孔       432  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如图1、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不同角度的立体图,该气体控制阀主体1处设有一进气室11、两主气室12及13、两出气室14、15,该主体1结构能以中间为界左右各自独立运作,即进气室11左侧一半位置、主气室12及出气室14为一组,另外进气室11右侧一半位置、主气室13、出气室15为一组,每一组结构都配合一侧盖2及一电磁阀3及一连动单元(图中未显示)。此控制阀欲达到的气体流道切换模式为二种状态相互切换,以主体1左侧的结构为例,右侧结构相同。第一状态为进气动作:外界气体由进气室11进入主体1内部,经内部的机构运作,再由主气室12的出口流出,此时出气室14被关闭。第二状态为排气动作,也可称为排氮气动作:主体1内部机构经运作后,制氧机内部排出的气体将经主气室12进入主体1内部,再由该出气室14流出,此时该进气室11被关闭。该主体1左右两侧虽为独立运作的结构,但当运作时,两侧结构状态恰好相反,即主体1左侧的主气室12在进行进气动作时,右侧结构则由出气室15进行排气的动作,反之也相同,使得制氧机能顺利运作。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主体1内部的结构是由左右两组构件相同但独立运作的结构所构成,以主体1左侧的结构为例。本实用新型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一主体1、一侧盖2、一电磁阀3及一连动单元4所构成,该侧盖2结合于主体1的侧边,该电磁阀3设置于侧盖2上,而连动单元4则设置于主体1内部,该主体1形成着进气室11、主气室12、及出气室14,作为与制氧机的其它构件相结合运作的气体流道出入口,该连动单元4能左右移动负责各气室之间的切换动作,而侧盖2则利用内部的结构提供连动单元4移动的动力,该电磁阀3则负责控制切换的时机,使得同一时间内,该主体1左侧结构的该主气室12仅能与进气室11或出气室14的其中一个相通。
以下对各主要构件作一说明,如图4、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及图1中的主体1的AA面剖视图,该主体1为内部中空的壳体,所形成的空间10为连动单元4的设置之处,并利用多个隔板形成一进气室11、一主气室12、及一进气室14,使得内部空间10得经各种独立的气室与外界相通,各气室则作为气体进出的通道。该空间10在接近进气室14的位置装设有一固定座16,该固定座16目的是改变此处空间10的形状,以配合连动单元4运作。该固定座16本身为镂空的形状,包括一中空的平板161及一突端162,该平板161设置在主体1与侧盖2相接处,突端161圆围并未封闭且设有开放槽163。
该连动单元4主要是由一弹簧41、一连动杆42及一活动瓣膜43所构成,该弹簧41是设置于空间10与进气室11相接的位置,弹簧41右端是套置于空间10内侧端面的突柱101处。该连动杆42为一长条状的连杆,右侧第一端421内部为中空状,供前述弹簧41左端设置其中,该第一端421外围设有贯穿的孔槽422,气体由进气室11进入后是经孔槽422流动至主气室12内。该连动杆42于第一端421左侧设有相连的第二端423,该第二端423外围左右各设有密封垫片424、425,该密封垫片424在作动时是以端面紧密贴合方式关闭该进气室11与主气室12之间的气体流道,而该密封垫片425则以相同方式关闭该主气室12与出气室14之间的气体流道。该连动杆42最左侧则设有第三端426,该第三端426外围设有一尺寸较小凹陷的环槽427,用于与活动瓣膜43相连接。该活动瓣膜43为中央区域为软质的橡胶油封,中央区域可左右往复移动。活动瓣膜43是设置于侧盖2与主体1的固定座16相接处,中央位置设有结合孔431,组装该结合孔431是套置于连动杆42的环槽427外围,该弹簧41则结合于连动杆42的第一端421处,使连动杆42呈似悬空状设置于空间10内。
该侧盖2结合于主体1的左侧端面处,内部形成一个闭封的空间21,该空间21是供一个可往复移动的活塞22设置其中,该活塞22外围设有油封221,该油封221负责维持空间21左侧的封密性。该活塞22左右往复移动时会推动连动杆42的第三端426,提供连动单元4移动时所需的动力来源。如图5所示,该侧盖2在空间21接近右侧边缘位置处设有排气孔23,使活塞22移动时空间21右侧内的气体得以排出。
如图4及图7所示,该电磁阀3结合于侧盖2一侧,主要为一气体流道的切换开关(图7中该电磁阀仅以简单的方块表示),负责连通或阻断一活塞气道31与一进气流道32。该侧盖2端面的出口321则为进气流道32的出口,而入口311则为活塞气道31的气体入口,通过电磁阀3内部的结构则能使两气道相互连通或阻断。该进气流道32主要形成于主体1及侧盖2的壳壁内,并于前述的固定座16及活动瓣膜43适当位置皆设有孔164及432,使得进气流道32得以连通,该进气流道32的入口322是与进气室11相通(也可参考图3)。该活塞气道31则设置于侧盖2处,直接与侧盖2内的空间21相通。当电磁阀3作动时,即将活塞气道31与进气流道32连通,使进气室11内的气体经进气流道32、活塞气道31进入空间21内,以推动空间21内的活塞22产生向右的移动(图7中并未将活塞画出)。
以下对整体的作动方式作一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控制阀是设置于制氧机的内部,外界的气体会经一压缩机持续经主体1的进气室11进入。如图5所示,由于主体1的左右两侧结构相同,而进气室11并分别于左右两侧结构内的空间10相通,利用内部机构运作的时间差,在同一时间内气体仅经进气室11进入主体1右、左侧的其中一组结构内。现以左侧结构的运作模式作说明,如图5所示,平常状态下,连动单元4将利用弹簧41的弹力使得封密垫片425端面与固定座16的突端162的端面紧密贴合,而将出气室14关闭,此时气体经进气室11进入主体1内,再经连动杆42的第一端421的孔槽422进入主气室12内,再由主气室12的出口排出经其它气体流道进入制氧机的分子筛筒内,进入后续的制氧程序。当分子筛筒内的氮气浓度过高欲排出时,气体将经主气室12进入,再由排气室14的出口经其它管路流至外界。接着如图7所示,该电磁阀3作动,使得进气流道32与该活塞气道31相连通,进气室11内的气体将经进气流道32、活塞气道31送入侧盖2的空间21内。如图8所示,气体推动活塞22向右移动,而使得连动单元4的连动杆42第二端423的封闭垫片424阻断了进气室11与主气室12的通路,而使得主气室12经固定座16内部及开放槽163与出气室14连通,如此即可改变气体的流动方向,而由出气室14排出制氧机的氮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利用连动单元4的往复移动,配合密封垫片424及425以端面紧贴于各气室之间气体流道的方式,能达到各气室之间的切换动作,且以端面紧贴的密封方式能减少密封垫片424及425的磨损,由此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且密封效果较好。再者整体结构除了电磁阀须另外连接电线控制其运作时机外,其它构件皆设置于主体1内部,无管线外露的情形,安装及使用上更为方便。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内部为中空状的空间,所述主体另设有多个隔板形成多个与外界相通的气室,分别为至少为一的进气室、至少为一的主气室及至少为一的出气室,并且所述各气室与所述主体内的空间相连通;
至少一连动单元,设置于所述主体的空间内,由一弹簧、一连动杆及一活动瓣膜所构成,所述弹簧左端设置于所述空间与所述进气室相接的位置,而所述活动瓣膜设置于所述主体侧边端面内,所述活动瓣膜中央区域可左右往复移动,所述连动杆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及活动瓣膜相接,呈悬空设置于所述主体的空间内,所述连动杆外围设有两封密垫片,使得单一时间内,所述主气室仅与同组的进气室或出气室的其中一个相通;
至少一侧盖,结合于主体的侧面,内部形成一个闭封的空间,所述空间是供一个可往复移动的活塞设置其中,所述活塞移动时能推动所述连动单元产生相对的移动;
至少一电磁阀,结合于所述侧盖的端面处,控制着活塞气道与进气流道的连通与阻断,所述进气道设置于所述主体及侧盖的壳壁内,所述进气流道是与所述进气室相通,所述活塞气道则连通于所述侧盖内部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空间在接近进气室的位置设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为镂空的形状,包括一中空的平板及一突端,所述平板设置在所述主体与所述侧盖的连接处,所述突端周围设有开放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杆为一长条状的连杆,右侧第一端内部为中空状,所述弹簧左端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端外围设有贯穿的孔槽,所述第一端左侧设有相连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外围左右各设有一密封垫片,所述连动杆最左侧则设有第三端,所述第三端外围设有一尺寸较小凹陷的环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瓣膜的中央区域为软质的橡胶油封,中央区域可左右往复移动,活动瓣膜中央位置设有结合孔,并套置于所述连动杆的环槽外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在接近与所述主体相接的边缘位置处设有排气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流道主要形成于主体及侧盖的壳壁内,并于所述的固定座及活动瓣膜适当位置设有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单元通过所述连动杆的封密垫片利用端面紧贴关闭各气室之间的气体流道。
CNU2007200031560U 2007-02-05 2007-02-05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138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31560U CN201011389Y (zh) 2007-02-05 2007-02-05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31560U CN201011389Y (zh) 2007-02-05 2007-02-05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11389Y true CN201011389Y (zh) 2008-01-23

Family

ID=39046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0315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11389Y (zh) 2007-02-05 2007-02-05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11389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7752A (zh) * 2014-03-27 2014-06-18 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氧气浓缩机气路的控制换向装置
CN106166355A (zh) * 2015-05-20 2016-11-30 宁波欧适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CN106927425A (zh) * 2015-12-31 2017-07-07 青岛道空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高海拔制氧技术
CN10693118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青岛道空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专用双气双通电磁阀
CN111255924A (zh) * 2020-03-13 2020-06-09 柯尔(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分子筛制氧系统使用寿命的气动组合阀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7752A (zh) * 2014-03-27 2014-06-18 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氧气浓缩机气路的控制换向装置
CN103867752B (zh) * 2014-03-27 2016-02-17 贵州新安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氧气浓缩机气路的控制换向装置
CN106166355A (zh) * 2015-05-20 2016-11-30 宁波欧适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CN106166355B (zh) * 2015-05-20 2021-11-05 宁波欧适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CN106927425A (zh) * 2015-12-31 2017-07-07 青岛道空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高海拔制氧技术
CN106931187A (zh) * 2015-12-31 2017-07-07 青岛道空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原专用双气双通电磁阀
CN111255924A (zh) * 2020-03-13 2020-06-09 柯尔(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延长分子筛制氧系统使用寿命的气动组合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11389Y (zh)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CN203516155U (zh) 用于充气体的内置电动气泵
CN202250732U (zh) 一种微型泵的能控制气流的导流装置
CN102961932B (zh) 一种分隔式滤芯装置
CN202612723U (zh) 一种气体控制阀
CN201013408Y (zh) 内置式抽汽调节阀
US20080185544A1 (en) Structure for air control valve of oxygen concentrator
JP4072738B2 (ja) 5ポート電磁弁ボディを利用した3ポート電磁弁
CN207278953U (zh) 一种静音止回阀
CN202707496U (zh)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CN101975286A (zh) 中央空调及其控制阀
CN112228589A (zh) 一种阀门结构及电磁阀装置
CN103754649A (zh) 粉状物料输送用卸料阀
CN214787979U (zh) 涡旋压缩机
CN201306476Y (zh) 二位三通气体换向阀
CN202971192U (zh) 压缩机泵体及压缩机
CN203348631U (zh) 自动换向阀
CN109854754A (zh) 一种先导式截止阀
CN115217757A (zh) 涡旋压缩机
CN202140280U (zh) 用于活塞式空气压缩机上的气阀
CN203809822U (zh) 一种膜片式电磁阀
CN202708268U (zh) 二口二位电磁阀
US20070084513A1 (en) Valve
CN105422920B (zh) 一种水压插装式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CN219346708U (zh) 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AIWAN ANAI INDUSTRIAL STOCK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ANXIN DRIVE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5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508

Address after: Postcode of Taiwan County, Chiayi, china:

Patentee after: Taiwan A & I Industr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1, Lane 1, No. 576, Lane 15, Guangfu Road, Hsinchu,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Lianxin Drivers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