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6355B -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6355B
CN106166355B CN201510261371.XA CN201510261371A CN106166355B CN 106166355 B CN106166355 B CN 106166355B CN 201510261371 A CN201510261371 A CN 201510261371A CN 106166355 B CN106166355 B CN 106166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witching
gas
port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13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6355A (zh
Inventor
袁仕达
周铁永
王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dexsi Energy 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dexsi Energy 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dexsi Energy 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dexsi Energy Sav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613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6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66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6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6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6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主要具有气路切换装置、气路切换控制开关、气瓶刺破装置以及高压气瓶,其中,通过气路切换装置与气路切换控制开关,将可实现使用正常气源以驱动外部气动装置的运作,并通过气路切换控制开关与气路切换装置的连接关系,而得以随时地手动或电控进行气路切换;此外,通过气路切换装置气瓶刺破装置以及高压气瓶的设置,则可以实现于紧急情况下,通过高压气瓶以提供紧急气源,进而强制地驱动外部气动装置进行相对应的运作,以确保其紧急防灾的使用效能。

Description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能以一般状态开关控制或以紧急状态控制,并可分别提供一般气压与紧急气压以进一步驱动外部防灾气动装置的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背景技术
人类利用火提供热能至特定物质或物品,以达到特定的目的。火能够增加物质或物品温度,当物质的温度改变至一定程度时,其特性也会跟着改变,例如从固态变成液态。烹饪便是利用火来改变食物的特性。放在锅子内的食材尚未煮熟,不适合人类的消化系统,在利用火对锅子进行加热后,食材的温度改变,并被煮熟,方可被人类的消化系统接受。
火虽能带给人类方便,若未控制良好,燃烧超过预期,便容易发生火灾。火灾依燃烧物质的不同可区分为四大类,包含普通可燃物、可燃物液体、电气设备以及活性金属,其中,普通可燃物如木制品、纸纤维、棉、布、合成树脂、橡胶、塑胶等等;可燃物液体如石油、或可燃性气体如乙烷气、乙炔气、或可燃性油脂如涂料等;涉及通电中的电气设备,如电器、变压器、电线、配电盘等;活性金属如镁、钾、锂、锆、钛等或其他禁水性物质。
发生火灾时,至少有以下因素会影响生命安全。首先,高温的环境可能令人体脱水,进而产生晕眩、气喘、呼吸困难等问题。火焰燃烧到人体,会造成人体烧烫伤,影响行动,且燃烧的身体对体内器官直接造成危害。此外,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也会威胁到性命,特别是其释放的毒气,令人失去判断力,而人体吸入温度过高的气体会毁坏肺脏,造成呼吸衰竭,则通常是带走生命的主要原因。
一般人类于氧气浓度在大气含量的21%下能够自在活动,当氧浓度低至17%,肌肉功能会减退,有些人还会产生晕眩。在10~14%氧气浓度时,人仍有意识,但显现错误判断力,且本身不察觉。在6~8%氧气浓度时,呼吸停止,将在6~8分钟内发生窒息死亡。虽然氧气浓度在大气含量的21%人体应可处于正常状态,但火灾引致的亢奋及活动量会增加人体需求,所以实际上在氧气浓度未低于21%,仍可能出现氧气不足症状。一般人存活的氧气浓度低限为10%。每次火灾及燃烧状况都有所不同,如上述所提到的燃烧物质,都会影响燃烧状况,而氧气浓度会受到可燃物种类、燃烧速度、燃烧体积及透气速率所影响,使得氧气浓度下降会因火灾不同而有所差异。
除了上述氧气浓度会影响人体之外,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可能也会对人体造成毒害。一般高分子材料的热分解及燃烧生成物的成分种类繁杂,多达百种以上,其中有不少气体生成物对人体生理有具体毒性效应,这些气体的毒害性成分基本上可分为三类:1窒息性或昏迷性成分;2对感官或呼吸器官有刺激性的成分;3其他异常毒害性成分。从火灾死亡统计数据得知,大部分罹难者是因吸入一氧化碳等有害燃烧气体致死,但事实并非如此单纯,因为没有一次火灾情况是相同的,许多火灾试验显示有许多情况下任一毒害气体尚未到达致死浓度之前,氧气浓度已降至最低标准,或者,最高呼吸水平温度即已先行到达。
发生火灾时,可以先尝试灭火。灭火重点放在时效,最好能于火源初萌时,立即予以扑灭,以能迅速遏止火灾发生或蔓延为主,此时可利用就近的灭火机、消防栓箱的水瞄 ,从事灭火,如无法在短时间取得这灭火器具,可利用棉被、窗帘等沾湿来灭火。但如火有扩大蔓延的倾向,则应迅速撤退,至安全的处所。此外,发生火灾时,应该要迅速通知警消人员,如利用大楼内消防栓箱上的手动报警机,或是使用电话,同时,亦可大声呼喊、敲门、唤醒他人知道火灾的发生,而逃离现场。连络警消人员时,切勿心慌,一定要详细说明火警发生的地址、处所、建筑物状况等,以便适切派遣消防车辆前往救灾。
现行消防设备除了有灭火用的消防设备外,排除烟雾的消防设备也越趋受到重视。正如上述,发生火灾时,罹难者是因吸入高温气体,或是有毒气体而死亡,因此,发生火灾时,排除高温气体,有毒气体,便成为另一个消防重点。排除气体的设备至少有机械式排除以及自然对流排除二种,所谓的机械式排除是藉由风扇等设备,将气体自室内排出室外,达到排除气体的功效,然而,当火灾发生时,如果风扇正好设置在火苗的地方,此时开启风扇,会让火势迅速蔓延,达到无法扑灭的程度,因此,针对消防而排除气体用的设备,不应使用机械式排除设备。自然对流排除设备是连接室内以及室外的通道,在发生火灾时,开启自然对流排除设备,让室内以及室外产生自然对流,达到气体排除的功能,减缓火灾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一般自然对流排除设备最佳的选择是窗户。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将窗户开启,让室内以及室外产生自然对流。然而,发生火灾的时候,时间都相当紧迫,分秒必争的情况下,人员难以抽出时间逐一去开窗,特别是大型建筑物,如展览馆或是工厂,窗户的设置位置往往不是人员所能触及,更别提开启,因此,发生火灾时,如何及时自动开启窗户,成为消防设备重要的研究方向。
阀件是很常在自动开启窗户用到的机构元件。一般所指的阀件是用于调节、引导以及控制流体流向和流量的机构元件,可藉由各种不同的方式开启或关闭,包含人力、气体推动、电力以及机构设计等等。阀件开闭可控制流向,而调节开口尺寸则是用于调整流量。阀件依照应用范围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态样,而可自动开启的窗户依照场所和配置,有其特定的需求,阀件应该依照该特定的需求设计出最适合的态样,让自动开启的功能得以最佳化,避免紧急危难时发生故障无法开启,导致烟雾排放不顺,影响消防安全。
此外,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于现代技术中,房屋内部通常装设有防火或排烟窗等消防装置,并通过阀件开关而于必要时将其进行紧急开启动作,以将低火灾所带来的伤亡与损害,然而,从以往经验中却发现,火灾发生时,一般操作模式下,防火或排烟窗等消防装置等气压源有可能因灾害发生而无法正常供气,进而导致所述消防装置无法发挥其作用,所以,如何发展出紧急情况下仍可提供紧急气源的消防装置控制箱,为现今消防科技中刻不容缓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主要具有气路切换装置、气路切换控制开关、气瓶刺破装置以及高压气瓶,其中,通过气路切换装置与气路切换控制开关,将可实现使用正常气源以驱动外部气动装置的运作,并通过气路切换控制开关与气路切换装置的连接关系,而得以随时地手动或电控进行气路切换;此外,通过气路切换装置气瓶刺破装置以及高压气瓶的设置,则可以实现于紧急情况下,通过高压气瓶以提供紧急气源,进而强制地驱动外部气动装置进行相对应的运作,以确保其紧急防灾的使用效能。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气路切换装置,具有一切换主体,且所述切换主体 开设有:
一气路切换腔,具有一气路切换轴,且所述气路切换轴设置且滑动于所述气路切换腔内;
至少两个输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气路切换腔,并用以连通至外部气动装置;
两个控制开关连通气口,连通于所述气路切换腔;及
至少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连通于所述气路切换腔;
一气路切换控制开关,设置并气路连接于所述气路切换装置上,其中,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包括有:
一输入气口,连通于外部气源;
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分别连通于所述控制开关连通气口;及
两个状态控制元件,控制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
至少一气瓶刺破装置,装设并气路连接于所述切换主体,并具有一刺破装置开关、一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与一穿刺管;以及
至少一高压气瓶,装设于所述气瓶刺破装置,且具有一开口且所述开口包覆有一高压封膜,其中,所述穿刺管对应于所述开口;
其中,藉由触发其中一状态控制元件,使得所述输入气口连通于相对应的其中一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并使得外部气源所提供的气压进入所述气路切换装置中,进而通过气路切换轴与气路切换腔而输出于相对应的其中一输出气口以驱动外部气动装置;
其中,藉由触发所述刺破装置开关带动所述穿刺管刺入高压气瓶的高压封膜,并使得高压气瓶内部气压通过所述穿刺管与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而进入所述切换主体,并推动所述气路切换轴以进行气路切换,使得高压气瓶所提供的气压通过气路切换腔与气路切换轴而连通于其中一输出气口并驱动外部气动装置。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当外部气源所提供的气压通过气路切换控制开关与气路切换装置的其中一输出气口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另一输出气口而进入气路切换装置,并经由气路切换腔与气路切换轴而导入气路切换控制开关并予以排出。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输出气口数量为三个,且分别为一第一输出气口与两个第二输出气口,其中,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同时接于一气路合并元件,并藉由所述气路合并元件进行单一的气压输出。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合并元件与第一输出气口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螺管以连接至外部气动装置。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每一个控制开关连通气口具有两个微小气口,且所述两个控制开关连通气口分别为一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与一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其中,当气压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流入气路切换装置后,将藉由第一输出气口而进行输出,同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两个第二输出气口而流入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相反地,当气压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流入气路切换装置后,将藉由两个第二输出气口而进行输出,同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所述第一输出气口而流入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切换轴形成有一第一凹部、一第二凹部以及一第四凹部,其中,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以及第四凹部而流动于气路切换腔内,且所述第二凹部与第四凹部分别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两个偶数凹部通孔;并且,当气压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流入气路切换装置后,将通过所述两个偶数凹部通孔而连通于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相反地,当气压通过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流入气路切换装置后,将通过偶数凹部通孔而连通于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当高压气瓶所提供的气压通过气瓶刺破装置与气路切换装置的其中一输出气口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另一输出气口而进入气路切换装置,并通过滑动后的气路切换轴与气路切换腔而排出。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瓶刺破装置与高压气瓶的数量皆为三个,且所述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数量亦为三个,并分别为一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与两个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当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气瓶刺破装置被触发时,高压气瓶所提供的气体将推动所述气路切换轴产生第一方向位移,并使得所述两个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分别连通于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进而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切换腔内部形成有一空气流通斜面,使得经由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流入气路切换腔的气体能通过空气流通斜面而沿着气路切换轴流通。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切换轴更形成有一第三凹部,且所述第三凹部与第一凹部上分别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两个奇数凹部通孔,此外,所述气路切换腔形成有一奇数泄气孔;其中,当设置于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气瓶刺破装置被触发时,所述气路切换轴产生第一方向位移,使得所述第三凹部对应于所述奇数泄气孔,并且,由外部气动装置所反馈的反向气压将通过第一输出气口而流入气路切换腔,并藉由第一凹部的奇数凹部通孔流至第三凹部的奇数凹部通孔,再通过所述奇数泄气孔而排出。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切换腔更具有一定位堵头设置且包覆于所述气路切换轴一端,且所述定位堵头形成有一流通凹部与一调整斜面,并且,所述流通凹部开设有一对应通孔,其中,当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气瓶刺破装置被触发时,所述气路切换轴将被推动,并接触定位于所述调整斜面侧边,而所述第三凹部的奇数凹部通孔将对应于所述对应通孔,如此,反向气压将通过对应通孔与流通凹部而连通至所述奇数泄气孔而排出。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定位堵头设置有气密环于其上。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当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气瓶刺破装置被触发时,高压气瓶所提供的气体将推动所述气路切换轴产生第二方向位移,并使得所述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通过所述气路切换轴与气路切换腔而连通至所述第一输出气口,进而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位移与第一方向位移互相相反。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切换轴更形成有一第六凹部,且所述第六凹部上形成有一偶数凹部通孔,并且,所述第二凹部、第四凹部以及第六凹部的偶数凹部通孔皆相互连通,此外,所述气路切换腔形成有一偶数泄气孔;其中,当设置于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气瓶刺破装置被触发时,所述气路切换轴产生第二方向位移,使得所述第六凹部对应所述偶数泄气孔,并且,由外部气动装置所反馈的反向气压将通过第二输出气口而流入气路切换腔,并藉由第二凹部与第四凹部的偶数凹部通孔流至第六凹部的偶数凹部通孔,再通过所述偶数泄气孔而排出。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切换轴设置有多个气密环于其上。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更包括有一气路阀主体,且所述输入气口、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以及两个状态控制元件皆设置于所述气路阀主体上。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阀主体更包括有:
一切换腔,连通于输入气口与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间,且设置有一切换轴于其内,通过切换轴的往复移动使得输入气口分别连通于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以及
两个导流轴容置腔,连通于所述输入气口与切换腔间;
其中,每一个状态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气路阀主体上,且具有分别设置并阻隔于导流轴容置腔内的导流轴,并且,触发状态控制元件使得相对应的导流轴产生位移,使得输入气口的气压藉由导流轴而连通至切换腔并推动所述切换轴,并使得所述输入气口藉由切换腔的切换轴连通至相对应的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阀主体更具有一入气连通管,连通于所述输入气口与切换腔间,其中,入气连通管通过一通口而连通于所述切换腔,且导流轴容置腔连通于入气连通管与切换腔间。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更包括有一气压监测元件,且所述气压监测元件连通于所述入气连通管。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更包括有两个电控元件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个导流轴容置腔而设置于气路阀主体上,其中,通过驱动电控元件控制入气连通管通过导流轴容置腔而连通于所述切换腔,进而推动所述切换轴。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路阀主体更具有两个泄压口,且所述两个泄压口分别设置有两个泄压螺丝于其上,其中,所述两个泄压口连通于所述切换腔,当触发状态控制元件并使得所述切换轴产生位移时,所述切换轴阻隔于其中一泄压口与切换腔之间,而另一泄压口连通于所述切换腔以排出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更包括有一气体过滤元件,且所述气体过滤元件设置且连接于所述输入气口,其中,所述输入气口通过所述气体过滤元件而连接于外部气源。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气瓶刺破装置包括有一主体,且所述主体开设有一气路连接腔与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其中,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连通于所述气路连接腔,且所述穿刺管设置并滑动于所述主体上。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刺破装置开关具有一把手部与一穿刺管推动部,并且,所述穿刺管推动部设置于所述气路连接腔内且接触并连动于所述穿刺管的另一端,其中,操作所述把手部使得所述穿刺管推动部推动穿刺管的端部,以使得穿刺管刺入所述高压气瓶,进而使得高压气瓶内部气体通过穿刺管导入所述气路连接腔。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更包括有一电磁阀开关,其中,所述电磁阀开关包括有:
一容置基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气路切换装置的一电磁阀开关凹槽内;
一电磁铁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基座上,并电性连接于一电信号连接器;以及
一推杆元件,一端枢接于所述容置基座,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刺破装置开关的把手部,并且,所述推杆元件部分接触并吸附于所述电磁铁元件上;
其中,当所述电信号连接器接收电信号并使得所述电磁铁元件动作后,将使得推杆元件自电磁铁元件上弹开,进而带动所述把手部使得穿刺管刺入高压封膜。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电信号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容置基座上并电性连接于外部触发开关。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更包括有一气控开关元件设置于所述气路切换装置上,其中,所述气控开关元件包括有:
一气动活塞,连接于外部控制气源;以及
一连动杆,连动设置于气动活塞上并连接于气瓶刺破装置的刺破装置开关;
其中,通过控制气源驱动所述气动活塞,使得连动杆移动并触发所述刺破装置开关,以带动穿刺管刺入所述开口的高压封膜,进而使得所述高压气瓶内部气体通过穿刺管而连通于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更包括有一箱体,且所述箱体具有一装置定位件、一开关门以及一管线开口,其中,所述气路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定位件上。
如上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优选的,所述开关门上形成有多个操作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藉由本发明的技术,将可实现防灾空压控制箱具有一般气源与紧急气源的操作模式不同,进而于紧急状况下,藉由紧急气源强制驱动如排烟窗等气动消防设备;此外,更藉由电磁阀开关与气控开关元件设置,而进一步地达到远端触发高压气瓶提供紧急气源的功能,如此,当遇到紧急状况时,也可以自安全处通过远端操作而触发整体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并强制驱动防灾气动设备,以提供保护效果并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立体图;
图2为防灾空压控制箱的部分装置立体图;
图3为防灾空压控制箱的部分装置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气路切换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5为气路切换装置的气路切换轴侧面剖视图;
图6a至图6b为气路切换装置于一般气源状态下的气路剖视示意图与局部放大图;
图7a至图7b为气路切换装置于紧急气源状态下的气路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气路切换控制开关立体图;
图9为气路切换控制开关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气路切换控制开关剖视图;
图11a至图11b’为气路切换控制开关剖视气路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气路切换控制开关的导流轴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气路切换控制开关的切换轴剖视图;
图14a至图14b为本发明气路切换控制开关的电控元件剖视动作示意图;
图15a至图15b为本发明的气瓶刺破装置与高压气瓶动作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气瓶刺破装置与高压气瓶的分解图;
图17a至图17b为气瓶刺破装置与高压气瓶的动作剖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气控开关元件与气瓶刺破装置分解图;
图19为气控开关元件立体图;
图20为本发明电磁阀开关与气瓶刺破装置组装立体图;
图21为电磁阀开关与气瓶刺破装置分解图;以及
图22为电磁阀开关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箱体
11 装置定位件
12 开关门
13 管线开口
121 操作开口
2 气路切换装置
21 切换主体
211 第一输出气口
212 第二输出气口
213 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
214 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
219 电磁阀开关凹槽
22 气路合并元件
221 连接螺管
23 气路切换轴
231 奇数凹部通孔
232 偶数凹部通孔
233 第一凹部
234 第二凹部
235 气密环
237 第三凹部
238 第四凹部
230 第六凹部
24 控制开关连通气口
241 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
2411 微小气口
242 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
25 气路切换腔
251 奇数泄气孔
252 偶数泄气孔
254 空气流通斜面
26 定位堵头
261 对应通孔
262 气密环
263 流通凹部
264 调整斜面
3 气路切换控制开关
31 气路阀主体
311 输入气口
3111 入气连通管
3112 通口
312 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
313 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
312a 副出气口
313a 副出气口
314 切换腔
3141 切换腔气密螺丝
3142 气密环
315 切换轴
3151 第一气流凹部
3152 第二气流凹部
3153 第一推动端部
3154 第二推动端部
3155 气路阻隔部
3156 气密环
316 导流轴容置腔
3161 切换腔通口
3162 气连通管通口
32 状态控制元件
321 状态按钮
3211 卡扣插销
3212 复位弹簧
322 导流轴
3221 控制元件连接部
32211 卡扣凹槽
3222 气路凹部
32221 密封斜边
3223 切换腔气密部
3224 气密环
33 状态控制元件
34 电控元件
341 电控盖
342 电控弹簧
343 电控气路空间
344 定位件
345 锁固件
35 电控元件
36 气压监测元件
38 泄压螺丝
381 泄压口
39 泄压螺丝
391 泄压口
4 气瓶刺破装置
41 刺破装置开关
411 卡槽
412 把手部
413 穿刺管推动部
414 气密环
415 连动销插孔
42 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
43 穿刺管
44 主体
441 气路连接腔
442 弹性插销
443 气瓶固定部
444 定位孔
5 高压气瓶
51 开口
511 高压封膜
512 气密环
6 气控开关元件
61 气动活塞
611 进气口
612 活塞推杆
62 连动杆
63 固定件
631 定位部
632 开关元件连接部
633 锁固开孔
7 电磁阀开关
71 电磁铁元件
72 推杆元件
73 容置基座
74 电信号连接器
8 气体过滤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发明所提出之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以下将配合附图,详尽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分别为本发明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立体图、部分装置立体图以及部分装置分解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包括有:一箱体1、一气路切换装置2、一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三个气瓶刺破装置4、三个高压气瓶5、一气控开关元件6、一电磁阀开关7以及一气体过滤元件8所构成,其中,所述箱体1用以包覆防灾空压控制箱的内部装置,且设置有一装置定位件11、一开关门12以及一管线开口13于其上,并且,所述气路切换装置2设置于所述装置定位件11上,而所述开关门12上形成有多个操作开口121。
呈上述说明,藉由箱体1的管线开口13设计,使得连接于外部气源、电控线路与外部气动装置的相关管线,得以通过所述管线开口13而与防灾空压控制箱内部装置进行连接;此外,藉由所述开关门12的操作开口121设计,使用者即可通过所述操作开口121而在开关门12关闭的状态下直接地操作防灾空压控制箱的内部装置,以增加整体防灾空压控制箱的使用便利性。
请继续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并请同时参阅图4、图5、图6a至图6b以及图7a至图7b,分别为本发明的气路切换装置立体分解图、气路切换装置的气路切换轴侧面剖视图、气路切换装置于一般气源状态下的气路剖视示意图与局部放大图、以及气路切换装置于紧急气源状态下的气路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气路切换装置2具有一切换主体21,且所述切换主体21开设有:一气路切换腔25、三个输出气口分别为一第一输出气口211与两个第二输出气口212、两个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分别为一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1与一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2、以及三个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分别为一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213与两个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214。其中,所述气路切换腔25具有一气路切换轴23,且所述气路切换轴23设置且可滑动于所述气路切换腔25内;并且,所述三个输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气路切换腔25并用以连通至外部气动装置,此外,所述两个控制开关连通气口与三个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亦连通于所述气路切换腔25。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7b,并请同时参阅图8、图9、图10、图11a至图11b’,分别为本发明的气路切换控制开关立体图、立体分解图、剖视图以及剖视气路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设置并气路连接于所述气路切换装置2上,其中,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包括有:一输入气口311、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313以及两个状态控制元件32、33,并且,所述输入气口311可连通于外部气源,且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313,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1与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2,而所述两个状态控制元件32、33则可控制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发明技术中,藉由触发其中一状态控制元件,可使得输入气口连通于相对应的其中一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并使得外部气源所提供的气压进入所述气路切换装置中,进而通过气路切换轴与气路切换腔而输出于相对应的其中一输出气口以驱动外部气动装置;如图6a与图11a所示,当使用者触发状态控制元件32时,由所述输入气口311输入的气压将通过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的动作而导引至其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并再通过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2而导入气路切换腔25内部,接着,再通过气路切换装置2的结构设计而将气压导引至两个第二输出气口212以进行气压输出。
此外,于本发明中,当外部气源所提供的气压通过气路切换控制开关与气路切换装置的其中一输出气口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另一输出气口而进入气路切换装置,并经由气路切换腔与气路切换轴而导入气路切换控制开关并予以排出。呈前述说明,当气压由两个第二输出气口212以进行气压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后,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将通过第一输出气口211而流入气路切换腔25内部,接着,再通过气路切换装置2的结构设计而将反向气压通过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1导引至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并再藉由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的结构设计而将反向气压排出,进而达成外部气动装置的气压平衡。
上述即为本发明于一般状态下使用普通气源时的操作与气路流程,其中,通过气路切换装置2与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的设计,在无需额外动力驱动辅助状态下,即可完成气路输出的切换,即藉由本身普通气源的驱动下,完成纯气动切换的特性。而接下来,将详细地针对气路切换装置2与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的细部结构设计进行说明,以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所具有的结构与操作特性。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11b’,于本发明结构中,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212同时接于一气路合并元件22,并藉由所述气路合并元件22进行单一的气压输出,并且,所述气路合并元件22与第一输出气口211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螺管221以连接至外部气动装置,如此,通过气路合并元件22与连接螺管221的设计,以连接并提供双向气路于外部气动装置。并且,每一个控制开关连通气口具有两个微小气口2411,且当气压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1流入气路切换装置2后,将藉由第一输出气口211而进行输出,同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两个第二输出气口212而流入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2;相反地,当气压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2流入气路切换装置2后,将藉由两个第二输出气口212而进行输出,同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所述第一输出气口211而流入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1。
进一步地,所述气路切换轴23形成有一第一凹部233、一第二凹部234以及一第四凹部238,其中,空气可通过所述第一凹部233、第二凹部234以及第四凹部238而流动于气路切换腔25内,且所述第二凹部234与第四凹部238分别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两个偶数凹部通孔232;并且,当气压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2流入气路切换装置2后,将通过所述两个偶数凹部通孔232而连通于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212;相反地,当气压通过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212流入气路切换装置2后,将通过偶数凹部通孔232而连通于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242。其中,通过两个偶数凹部通孔232的设计,将可使得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212互相连通,然而,上述仅为本实施例为了设置三个高压气瓶5所提出的三个输出气口设计,于实际产品设计中,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具有两个输出气口,此为结构技术上的简单变形,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在此即不再多加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11b’,并请同时参阅图12、图13、图14a至图14b,分别为本发明气路切换控制开关的导流轴剖视图、切换轴剖视图以及电控元件剖视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更包括有一气路阀主体31,且所述输入气口311、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313以及两个状态控制元件32、33皆设置于所述气路阀主体31上。并且,所述气路阀主体31更包括有:一切换腔314与两个导流轴容置腔316,其中,所述切换腔314连通于输入气口311与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313间,且设置有一切换轴315于其内,通过切换轴315的往复移动可使得输入气口311分别连通于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313,且所述两个导流轴容置腔316皆连通于所述入气口311与切换腔314间。
其中,每一个状态控制元件32、33设置于所述气路阀主体31上,且具有分别设置并阻隔于导流轴容置腔316内的导流轴322,并且,触发状态控制元件32、33可使得相对应的导流轴322产生位移,使得输入气口311的气压藉由导流轴322而连通至切换腔314并推动所述切换轴315,并使得所述输入气口311藉由切换腔314的切换轴315连通至相对应的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313。
更详细地,所述气路阀主体31更具有一入气连通管3111,连通于所述输入气口311与切换腔314间,其中,入气连通管3111通过一通口3112而连通于所述切换腔314,且导流轴容置腔316连通于入气连通管3111与切换腔314间。并且,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更包括有一气压监测元件36,且所述气压监测元件36连通于所述入气连通管3111,藉由气压监测元件36的设置,使用者便可通过气压监测元件而监测入气连通管3111内部与输入气口311所导入的气体压力是否正常,气路阀主体于操作过程中有无产生气体泄漏而失压的情况。进一步地说明,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气路阀主体31更形成有两个副出气口312a、313a,其中,所述两个副出气口312a、313a分别连通于所述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313。
此外,所述切换腔314开设于气路阀主体31内,并设置有一切换腔气密螺丝3141锁固于其上,且切换腔气密螺丝3141具有一气密环3142。如此,藉由副出气口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得以选择性地藉由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或副出气口输出气压,具体实施方式可通过密封二第一连通气口并开通二副出气口、密封二副出气口并开通二第一连通气口、或是密封其中一第一连通气口与一副出气口并开通另一第一连通气口与另一副出气口等方式而完成,使得本发明具有较高的产品适应性与可调整性。
藉由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的上述技术,使用者便可通过操作并触发所述状态控制元件32、33的方式,使得自输入气口311进入的气体压力,经由其中一导流轴容置腔316而从侧边被导入于切换腔314内,并推动切换腔314内部的切换轴315以使其位置产生移动与改变;如此,当切换轴315于切换腔314内部的位置改变后,自输入气口311进入的气体,经入气连通管3111与通口3112而流至切换腔314内部的气体流向便跟着产称生变化,从而使得气体压力自相对应的其中一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313排出。
细部来说,本发明所提供的切换轴315形成有:一第一推动端部3153、一第二推动端部3154、一气路阻隔部3155、一第一气流凹部3151以及一第二气流凹部3152。并且,所述第一推动端部3153形成于切换轴315一端,且对应于其中一导流轴容置腔316,相对地,所述第二推动端部3154形成于切换轴315的另一端,且对应于另一导流轴容置腔316,而气路阻隔部3155则形成于切换轴315的中间。其中,所述第一气流凹部3151形成于所述第一推动端部3153与气路阻隔部3155之间,并对应于其中一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并且,触发状态控制元件32可使得所述通口3112通过第一气流凹部3151而连通于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相对应地,所述第二气流凹部3152则形成于所述第二推动端部3154与气路阻隔部3155之间,并对应于所述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3,其中,触发状态控制元件33可使得所述通口3112通过第二气流凹部3152而连通于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3。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动端部3153、第二推动端部3154与气路阻隔部3155上设置有多个气密环3156,使得所述切换轴315阻隔于所述切换腔314内。藉由上述设计,使得气路阀主体31的切换腔314经由切换轴315的设置而阻隔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密闭或流通空间,并使得自通口3112所流入的气体得以藉由上述空间而分别与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313互相连通,并进一步地确保避免产生气压外泄的情形。
每一个导流轴322形成有:一控制元件连接部3221、一切换腔气密部3223以及一气路凹部3222,其中,所述控制元件连接部3221形成于导流轴322上端并连接于相对应的状态控制元件32、33的一状态按钮321,并且,所述切换腔气密部3223形成于导流轴322下端,且阻隔于入气连通管3111与切换腔314间;而所述气路凹部3222形成于控制元件连接部3221与切换腔气密部3223间并对应于所述入气连通管3111,其中,触发状态控制元件32、33可使得导流轴322产生位移,使得入气连通管3111藉由气路凹部3222而连通于切换腔314,并且,所述气路凹部3222与切换腔气密部3223的连接处形成有一密封斜边32221。进一步地,所述气路凹部3222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气密环3224,且所述切换腔气密部3223底端设有一气密环3224;其中,通过所述密封斜边32221的设计,可使得气密环3224得以紧密贴合于导流轴容置腔316内壁。
并且,所述气路阀主体31开设有:两个泄压口381、391;其中,所述泄压口381、391分别设置有两个泄压螺丝38、39于其上,且所述两个泄压口381、391连通于所述切换腔314;并且,于本实施例的中,所述两个泄压螺丝38、39皆为金属泄压螺丝。
承上的叙述,进一步地,当触发所其中一状态控制组件并使得所述切换轴315产生位移时,所述切换轴315阻隔于其中一泄压口与切换腔314之间,且另一泄压口则连通于切换腔314。举例来说,如图11b与图11b’所示,当所述状态控制组件33被触发后,由输入气口311导入的气压通过气连通管3111而进入切换腔314,并沿着切换轴315的第二气流凹部3152进而流通至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3进行气压输出;并且,来自气路切换装置2的逆向气压则将通过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312而导入切换腔314内,并沿着切换轴315的第一气流凹部3151而流动,再藉由所述泄压口381与其上的泄压螺丝38而进行泄气,进而维持外部气动装置的气压平衡,并维持气动装置的正常运作。
此外,每一个状态控制元件32、33更包括有设置于控制元件连接部3221上的一状态按压纽321,且状态按压纽321通过一卡扣插销3211而卡扣于控制元件连接部3221的卡扣凹槽32211。并且,所述状态按压纽321与气路阀主体31间设置有一复位弹簧3212,其中,藉由复位弹簧3212可使得导流轴322可往复移动于导流轴容置腔316内。
进一步地,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3更包括有两个电控元件34、35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个导流轴容置腔316而设置于气路阀主体31上,其中,通过驱动电控元件34、35可控制入气连通管3111通过导流轴容置腔316而连通于所述切换腔314,进而推动所述切换轴315。并且,所述每一个电控元件34、35通过定位件344与锁固件345而设置于气路阀主体31上,且具有:一电控盖341与一电控弹簧342,且所述电控盖341设置于气路阀主体31的一电控气路空间343内。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导流轴容置腔316形成有:一切换腔通口3161与一气连通管通口3162,其中,切换腔通口3161连通于所述切换腔314与电控气路空间343间,并且,气连通管通口3162对应于所述气路凹部3222并连通于气连通管3111与电控气路空间343,且电控盖341盖设于气连通管通口3162上,其中,触发所述电控元件34、35可使得相对应的电控盖341开启,并使得气连通管3111的气压经气连通管通口3162、电控气路空间343与切换腔通口3161而连通于切换腔314,进而推动所述切换轴315。
如此,藉由电控元件34、35以及导流轴容置腔316的设计,使得使用者得以利用电动控制的方式而触发状态控制元件12、13,进而使得入气连通管3111的气压藉由电控元件34、35的结构而分别从侧边导入切换腔314并推动切换轴315以产生位移,进而实现气路切换的效果,并且,藉由电控盖341的结构设计,将可进一步地确保切换腔314与气连通管3111之间的隔绝效果。
此外,所述气体过滤元件8设置且连接于所述输入气口311,其中,所述输入气口311通过所述气体过滤元件8而连接于外部气源。藉由所述气体过滤元件8的装设将可针对进入输入气口311的气体进行气体过滤等步骤,如此,以确保输入气路切换控制开关与输出的气体中具有较少的杂质,并可避免气路切换控制开关内部产生阻塞与损毁等状况而影响其气压输出,以提升实际产品的使用效能与寿命。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7b’,并请同时参阅图15a至图15b、图16以及图17a至图17b,分别为本发明的气瓶刺破装置与高压气瓶动作立体示意图、分解图以及动作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气瓶刺破装置4装设并气路连接于所述切换主体21,并具有一刺破装置开关41、一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42与一穿刺管43,且高压气瓶5装设于所述气瓶刺破装置4,且具有一开口51且所述开口51包覆有一高压封膜511,其中,所述穿刺管43对应于所述开口51。
于本发明中,防灾空压控制箱于紧急情况下,更可采用紧急气源以强制地推动所连接的气动装置,接下来,将继续说明本实施例中,于紧急状态下,藉由高压气瓶5提供紧急气源以驱动外部防灾气动装置。
于上述技术中,藉由触发所述刺破装置开关41可带动所述穿刺管43刺入高压气瓶5的高压封膜511,并使得高压气瓶5内部气压通过所述穿刺管43与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42而进入所述切换主体21,并推动所述气路切换轴23以进行气路切换,使得高压气瓶5所提供的气压通过气路切换腔25与气路切换轴23而连通于其中一输出气口211、212并驱动外部气动装置。并且,举例来说,当高压气瓶5所提供的气压通过气瓶刺破装置4与气路切换装置2的其中一输出气口211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另一输出气口212而进入气路切换装置2,并通过滑动后的气路切换轴23与气路切换腔25而排出。
进一步地,如7a图所示,当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214的气瓶刺破装置4被触发时,高压气瓶5所提供的气体将推动所述气路切换轴23产生第一方向位移,并使得所述两个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214分别连通于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212,进而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并且,如图6b的局部放大图所示,所述气路切换腔25内部形成有一空气流通斜面254,使得经由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214流入气路切换腔25的气体能通过空气流通斜面254而沿着气路切换轴23流通。
并且,所述气路切换轴23更形成有一第三凹部237,且所述第三凹部237与第一凹部233上分别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两个奇数凹部通孔231,此外,所述气路切换腔25形成有一奇数泄气孔251;其中,当设置于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214的气瓶刺破装置4被触发时,所述气路切换轴23产生第一方向位移,使得所述第三凹部237对应于所述奇数泄气孔251,并且,由外部气动装置所反馈的反向气压将通过第一输出气口211而流入气路切换腔25,并藉由第一凹部233的奇数凹部通孔231流至第三凹部237的奇数凹部通孔231,再通过所述奇数泄气孔251而排出。
气路切换腔25更具有一定位堵头26设置且包覆于所述气路切换轴23一端,且所述定位堵头26形成有一流通凹部263与一调整斜面264,并且,所述流通凹部263开设有一对应通孔261,其中,当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214的气瓶刺破装置4被触发时,所述气路切换轴23将被推动,并接触定位于所述调整斜面264侧边,而所述第三凹部237的奇数凹部通孔231将对应于所述对应通孔261,如此,反向气压将通过对应通孔261与流通凹部263而连通至所述奇数泄气孔251而排出;并且,所述定位堵头26设置有气密环262于其上。
另外,当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213的气瓶刺破装置4被触发时,高压气瓶5所提供的气体将推动所述气路切换轴23产生第二方向位移,并使得所述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213通过所述气路切换轴23与气路切换腔25而连通至所述第一输出气口211,进而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位移与第一方向位移互相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气路切换轴23更形成有一第六凹部230,且所述第六凹部230上形成有一偶数凹部通孔232,并且,所述第二凹部234、第四凹部238以及第六凹部230的偶数凹部通孔232皆相互连通,此外,所述气路切换腔25形成有一偶数泄气孔252;其中,当设置于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213的气瓶刺破装置4被触发时,所述气路切换轴23产生第二方向位移,使得所述第六凹部230对应所述偶数泄气孔251,并且,由外部气动装置所反馈的反向气压将通过第二输出气口212而流入气路切换腔25,并藉由第二凹部234与第四凹部238的偶数凹部通孔232流至第六凹部230的偶数凹部通孔232,再通过所述偶数泄气孔252而排出;且所述气路切换轴23设置有多个气密环235于其上。
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防灾空压控制箱于紧急情况下,得以通过高压气瓶所提供的高压气体强制地驱动外部防灾气动装置,进而当一般气源因灾害而无法正常运作时,使用者得以通过紧急气源而操作防灾气动装置。接着,将详细介绍气瓶刺破装置与高压气瓶的相关动作原理与结构特征。
每一个气瓶刺破装置4包括有一主体44,且所述主体44开设有一气路连接腔441与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42,其中,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42连通于所述气路连接腔441,且所述穿刺管43设置并可滑动于所述主体44上。进一步地,所述刺破装置开关41具有一把手部412与一穿刺管推动部413,并且,所述穿刺管推动部413设置于所述气路连接腔441内且接触并连动于所述穿刺管43的另一端,其中,操作所述把手部412可使得所述穿刺管推动部413推动穿刺管43的端部,以使得穿刺管43刺入所述高压气瓶5,进而使得高压气瓶5内部气体通过穿刺管43导入所述气路连接腔441。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技术中,所述穿刺管推动部413剖视呈ㄇ形设计,其中,穿刺管推动部413藉由ㄇ形边接触并推动所述穿刺管43,且穿刺管43更通过ㄇ形边凹口而连通于所述气路连接腔441。并且,所述穿刺管推动部413的ㄇ形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气密环414,使得所述气路连接腔441与所述穿刺管推动部413的结合通过气密环414而完全密封。如此,当所述把手部412被推动之后将带动所述穿刺管推动部413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穿刺管43产生位移并使其穿刺所述高压气瓶5,并且,高压气瓶5内部的高压气体通过所述穿刺管43而进入气路连接腔441内并自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42进行气压输出。
此外,所述把手部412形成有一卡槽411,并且,当所述穿刺管推动部413推动穿刺管43刺入高压气瓶5时,所述主体44的一弹性插销442即弹出并卡扣于所述卡扣槽411内;承上述,当使用者操作气瓶刺破装置而藉由气瓶气压驱动外部排烟窗等消防设备后,通过卡扣槽411与弹性插销442的设计,将可确保穿刺管43有效地穿刺并插入于所述高压气瓶5内部,并可进一步避免刺破装置开关41与气瓶刺破装置4因外力因素而移动并影响高压气瓶5的供气状况。
并且,所述高压气瓶5为一高压气瓶且所述高压气瓶内所装填的压缩气体为二氧化碳或氮气并通过穿刺后的高压气瓶提供高压气体进而达到特定气压而强制驱动排烟窗等消防设备;进一步地,所述主体44更形成有一气瓶固定部443,且所述高压气瓶5的开口51连接且固定于所述气瓶固定部443,其中,所述气瓶固定部443与所述开口51的连接处装装设有多个气密环512。此外,所述主体44更形成有多个定位孔444,且该些定位孔444邻设于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42,其中,所述气瓶刺破装置4与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42可通过该些定位孔444而紧密地设置于气路切换装置2。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17b,并请同时参阅图18、图19、图20、图21以及图22,分别为本发明气控开关元件与气瓶刺破装置分解图、气控开关元件立体图、电磁阀开关与气瓶刺破装置组装立体图、分解图以及电磁阀开关立体图。如图所示,气控开关元件6设置于箱体1上,并主要包括有:一气动活塞61以及一连动杆62,其中,气动活塞61可连接于外部控制气源,且连动杆62连动设置于气动活塞61上并连接于气瓶刺破装置4的刺破装置开关41;并且,通过控制气源3可驱动所述气动活塞61,使得连动杆62上下移动并触发所述刺破装置开关41,以带动穿刺管43刺入所述开口51的高压封膜511,进而使得所述高压气瓶5内部气体通过穿刺管43而连通于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42。
如此,使用者可通过操作所述外部控制气源的方式而自远端开启所述气控开关元件6,进而触发气瓶刺破装置4进行运作。此外,所述连动杆62连动设置于气动活塞61上并连接于气瓶刺破装置4的刺破装置开关41,且所述连动杆62卡设于把手部412所形成的一卡槽411内。其中,将所述气动活塞61连接于外部控制气源,并藉由控制气源将可驱动所述气动活塞61,使得连动杆62触发所述刺破装置开关41并带动穿刺管43刺入所述高压气瓶5的开口51,进而使得所述高压气瓶5连通于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42,以提供紧急气压至外部气动装置。如此,通过气控开关元件6设计,将可实现使用者自远处操作气源后即可触发气控式气瓶刺破装置的功能,进而再藉由气瓶强制地驱动气动装置并开启排烟窗等消防设备。
此外,所述气控开关元件6更具有一固定件63,并形成有:一开关元件连接部632与一定位部631,其中,所述开关元件连接部632通过一定位凹口634而连接设置与所述气动活塞61上,且所述定位部631形成有多个锁固开孔633,且所述固定件63可通过定位部631而固定设置于气路切换装置2上。所述气动活塞61具有:一活塞推杆612与一进气口611,其中,所述连动杆62连接设置于活塞推杆612的一端,且所述进气口611可通过气路导管而连接于控制气源,如此,藉由于入气口611导入气压,可推动活塞推杆612并触发所述刺破装置开关41。
另一方面,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磁阀开关7主要包括有:一容置基座73、一电磁铁元件71以及一推杆元件72,其中,容置基座73,固定设置于所述气路切换装置2的一电磁阀开关凹槽219内,且电磁铁元件71,设置于所述容置基座73上,并电性连接于一电信号连接器74;并且,推杆元件72一端枢接于所述容置基座73,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刺破装置开关41的把手部412,并且,所述推杆元件72部分接触并吸附于所述电磁铁元件71上。如此,当所述电信号连接器74接收电信号并使得所述电磁铁元件71动作后,将使得推杆元件72自电磁铁元件71上弹开,进而带动所述把手部412使得穿刺管43刺入高压封膜511。
并且,所述电信号连接器74设置于所述容置基座73上并可电性连接于外部触发开关。且一连动销45以同时插设于把手部412开设有的连动销插孔415内,进而确保两个气瓶刺破装置4的刺破装置开关41于触发过程得以达到更稳定与同步的效果。
藉由电磁阀开关7的设置,将可达到远端电信号触发的功能,于此必须特别说明的是,当然,使用者亦可直接地通过手动方式来操作气瓶刺破装置4,于本实施例中,虽然同时介绍电磁阀开关7、气控开关元件6与气瓶刺破装置4,然而,于实际产品制作时,亦可仅单独设置气瓶刺破装置4并通过手动方式将其启动,而此种实施方式亦属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如此,经由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的组成元件、结构与技术特征已清楚且完整的被说明,并且,通过上述说明可以得知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1.藉由本发明的技术,将可实现于一般情况下,使用正常气源以驱动防灾气动装置的运作,并通过气路切换控制开关与气路切换装置的连接关系,而得以随时地手动或电控进行气路切换;
2.呈第1点叙述,本发明更可以实现于紧急情况下,通过高压气瓶以提供紧急气源,进而强制地驱动防灾气动装置进行相对应的运作,以确保其紧急防灾的使用效能;
3.此外,本发明更通过电磁阀开关与气控开关元件设置,而进一步地达到远端触发高压气瓶提供紧急气源的功能,如此,当遇到紧急状况时,也可以自安全处通过远端操作而触发整体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并强制驱动防灾气动设备,以提供保护效果并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必须加以强调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气路切换装置,具有一切换主体,且所述切换主体开设有:
一气路切换腔,具有一气路切换轴,且所述气路切换轴设置且滑动于所述气路切换腔内;
至少两个输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气路切换腔,并用以连通至外部气动装置;
两个控制开关连通气口,连通于所述气路切换腔;及
至少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连通于所述气路切换腔;
一气路切换控制开关,设置并气路连接于所述气路切换装置上,其中,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包括有:
一输入气口,连通于外部气源;
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分别连通于所述控制开关连通气口;及
两个状态控制元件,控制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
至少一气瓶刺破装置,装设并气路连接于所述切换主体,并具有一刺破装置开关、一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与一穿刺管;以及
至少一高压气瓶,装设于所述气瓶刺破装置,且具有一开口且所述开口包覆有一高压封膜,其中,所述穿刺管对应于所述开口;
其中,藉由触发其中一状态控制元件,使得所述输入气口连通于相对应的其中一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并使得外部气源所提供的气压进入所述气路切换装置中,进而通过气路切换轴与气路切换腔而输出于相对应的其中一输出气口以驱动外部气动装置;
其中,藉由触发所述刺破装置开关带动所述穿刺管刺入高压气瓶的高压封膜,并使得高压气瓶内部气压通过所述穿刺管与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而进入所述切换主体,并推动所述气路切换轴以进行气路切换,使得高压气瓶所提供的气压通过气路切换腔与气路切换轴而连通于其中一输出气口并驱动外部气动装置;
当外部气源所提供的气压通过气路切换控制开关连通气路切换装置的其中一输出气口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另一输出气口而进入气路切换装置,并经由气路切换腔连通气路切换轴而导入气路切换控制开关并予以排出;
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更包括有一气路阀主体,且所述输入气口、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以及两个状态控制元件皆设置于所述气路阀主体上;
所述气路阀主体更包括有:
一切换腔,连通于输入气口与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间,且设置有一切换轴于其内,通过切换轴的往复移动使得输入气口分别连通于两个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以及
两个导流轴容置腔,连通于所述入气口与切换腔间;
其中,每一个状态控制元件设置于所述气路阀主体上,且具有分别设置并阻隔于导流轴容置腔内的导流轴,并且,触发状态控制元件使得相对应的导流轴产生位移,使得输入气口的气压藉由导流轴而连通至切换腔并推动所述切换轴,并使得所述输入气口藉由切换腔的切换轴连通至相对应的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
所述气路阀主体更具有一入气连通管,连通于所述输入气口与切换腔间,其中,入气连通管通过一通口而连通于所述切换腔,且导流轴容置腔连通于入气连通管与切换腔间;
切换轴形成有一第一推动端部、一第二推动端部、一气路阻隔部、一第一气流凹部以及一第二气流凹部,所述第一推动端部形成于切换轴一端,且对应于其中一导流轴容置腔,所述第二推动端部形成于切换轴的另一端,且对应于另一导流轴容置腔,而气路阻隔部则形成于切换轴的中间,所述第一气流凹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推动端部与气路阻隔部之间,并对应于其中一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触发其中一状态控制元件可使得所述通口通过第一气流凹部而连通于其中一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所述第二气流凹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推动端部与气路阻隔部之间,并对应于另一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触发另一状态控制元件可使得所述通口通过第二气流凹部而连通于另一切换装置第一连通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气口数量为三个,且分别为一第一输出气口与两个第二输出气口,其中,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同时接于一气路合并元件,并藉由所述气路合并元件进行单一的气压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合并元件与第一输出气口上分别设置有两个连接螺管以连接至外部气动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控制开关连通气口具有两个微小气口,且所述两个控制开关连通气口分别为一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与一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其中,当气压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流入气路切换装置后,将藉由第一输出气口而进行输出,同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两个第二输出气口而流入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相反地,当气压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流入气路切换装置后,将藉由两个第二输出气口而进行输出,同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所述第一输出气口而流入第一控制开关连通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切换轴形成有一第一凹部、一第二凹部以及一第四凹部,其中,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凹部、第二凹部以及第四凹部而流动于气路切换腔内,且所述第二凹部与第四凹部分别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两个偶数凹部通孔;并且,当气压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流入气路切换装置后,将通过所述两个偶数凹部通孔而连通于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相反地,当气压通过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流入气路切换装置后,将通过偶数凹部通孔而连通于第二控制开关连通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当高压气瓶所提供的气压通过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路切换装置的其中一输出气口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时,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则通过另一输出气口而进入气路切换装置,并通过滑动后的气路切换轴连通气路切换腔而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刺破装置与高压气瓶的数量皆为三个,且所述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数量亦为三个,并分别为一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与两个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当设置于所述两个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气瓶刺破装置被触发时,高压气瓶所提供的气体将推动所述气路切换轴产生第一方向位移,并使得所述两个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分别连通于所述两个第二输出气口,进而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切换腔内部形成有一空气流通斜面,使得经由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流入气路切换腔的气体能通过空气流通斜面而沿着气路切换轴流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切换轴更形成有一第三凹部,且所述第三凹部与第一凹部上分别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两个奇数凹部通孔,此外,所述气路切换腔形成有一奇数泄气孔;其中,当设置于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气瓶刺破装置被触发时,所述气路切换轴产生第一方向位移,使得所述第三凹部对应于所述奇数泄气孔,并且,由外部气动装置所反馈的反向气压将通过第一输出气口而流入气路切换腔,并藉由第一凹部的奇数凹部通孔流至第三凹部的奇数凹部通孔,再通过所述奇数泄气孔而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切换腔更具有一定位堵头设置且包覆于所述气路切换轴一端,且所述定位堵头形成有一流通凹部与一调整斜面,并且,所述流通凹部开设有一对应通孔,其中,当第二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气瓶刺破装置被触发时,所述气路切换轴将被推动,并接触定位于所述调整斜面侧边,而所述第三凹部的奇数凹部通孔将对应于所述对应通孔,如此,反向气压将通过对应通孔与流通凹部而连通至所述奇数泄气孔而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堵头设置有气密环于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当设置于所述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气瓶刺破装置被触发时,高压气瓶所提供的气体将推动所述气路切换轴产生第二方向位移,并使得所述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通过所述气路切换轴与气路切换腔而连通至所述第一输出气口,进而输出至外部气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位移与第一方向位移互相相反。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切换轴更形成有一第六凹部,且所述第六凹部上形成有一偶数凹部通孔,并且,所述第二凹部、第四凹部以及第六凹部的偶数凹部通孔皆相互连通,此外,所述气路切换腔形成有一偶数泄气孔;其中,当设置于第一气瓶刺破装置连通气口的气瓶刺破装置被触发时,所述气路切换轴产生第二方向位移,使得所述第六凹部对应所述偶数泄气孔,并且,由外部气动装置所反馈的反向气压将通过第二输出气口而流入气路切换腔,并藉由第二凹部与第四凹部的偶数凹部通孔流至第六凹部的偶数凹部通孔,再通过所述偶数泄气孔而排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切换轴设置有多个气密环于其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更包括有一气压监测元件,且所述气压监测元件连通于所述入气连通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切换控制开关更包括有两个电控元件分别对应于所述两个导流轴容置腔而设置于气路阀主体上,其中,通过驱动电控元件控制入气连通管通过导流轴容置腔而连通于所述切换腔,进而推动所述切换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阀主体更具有两个泄压口,且所述两个泄压口分别设置有两个泄压螺丝于其上,其中,所述两个泄压口连通于所述切换腔,当触发状态控制元件并使得所述切换轴产生位移时,所述切换轴阻隔于其中一泄压口与切换腔之间,而另一泄压口连通于所述切换腔以排出外部气动装置的反向气压。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气体过滤元件,且所述气体过滤元件设置且连接于所述输入气口,其中,所述输入气口通过所述气体过滤元件而连接于外部气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刺破装置包括有一主体,且所述主体开设有一气路连接腔与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其中,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连通于所述气路连接腔,且所述穿刺管设置并滑动于所述主体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装置开关具有一把手部与一穿刺管推动部,并且,所述穿刺管推动部设置于所述气路连接腔内且接触并连动于所述穿刺管的另一端,其中,操作所述把手部使得所述穿刺管推动部推动穿刺管的端部,以使得穿刺管刺入所述高压气瓶,进而使得高压气瓶内部气体通过穿刺管导入所述气路连接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电磁阀开关,其中,所述电磁阀开关包括有:
一容置基座,固定设置于所述气路切换装置的一电磁阀开关凹槽内;
一电磁铁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置基座上,并电性连接于一电信号连接器;以及
一推杆元件,一端枢接于所述容置基座,而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刺破装置开关的把手部,并且,所述推杆元件部分接触并吸附于所述电磁铁元件上;
其中,当所述电信号连接器接收电信号并使得所述电磁铁元件动作后,将使得推杆元件自电磁铁元件上弹开,进而带动所述把手部使得穿刺管刺入高压封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容置基座上并电性连接于外部触发开关。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气控开关元件设置于一箱体上,其中,所述气控开关元件包括有:
一气动活塞,连接于外部控制气源;以及
一连动杆,连动设置于气动活塞上并连接于气瓶刺破装置的刺破装置开关;
其中,通过控制气源驱动所述气动活塞,使得连动杆移动并触发所述刺破装置开关,以带动穿刺管刺入所述开口的高压封膜,进而使得所述高压气瓶内部气体通过穿刺管而连通于所述切换装置第二连通气口。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箱体,且所述箱体具有一装置定位件、一开关门以及一管线开口,其中,所述气路切换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定位件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述的防灾空压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上形成有多个操作开口。
CN201510261371.XA 2015-05-20 2015-05-20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Active CN106166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1371.XA CN106166355B (zh) 2015-05-20 2015-05-20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1371.XA CN106166355B (zh) 2015-05-20 2015-05-20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6355A CN106166355A (zh) 2016-11-30
CN106166355B true CN106166355B (zh) 2021-11-05

Family

ID=5735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1371.XA Active CN106166355B (zh) 2015-05-20 2015-05-20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663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66063B (zh) * 2016-12-30 2023-10-27 宁波欧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控制装置与其所应用的消防排烟窗系统
CN108678611A (zh) * 2018-05-10 2018-10-1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气动消防排烟窗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92151A (de) * 1968-04-25 1970-06-15 Ingenieurbureau Hausammann & I Schieberventil für Gase, Flüssigkeiten und Gas-Feststoff-Gemische
CN2463626Y (zh) * 2001-01-15 2001-12-05 辽阳凯维阀业有限公司 双活塞切换阀
DE102005038621B4 (de) * 2005-08-16 2007-09-13 Bosch Rexroth Ag Pneumatisches Wegeventil mit mindestens einem Ventilschieber
CN201011389Y (zh) * 2007-02-05 2008-01-23 联鑫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CN201379914Y (zh) * 2009-04-22 2010-01-13 斯博瑞安(中国)安全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供气源附属逃生装置的切换阀
CN201412563Y (zh) * 2009-04-24 2010-02-24 蒋志军 大通径双电控电磁阀
CN201795102U (zh) * 2010-08-05 2011-04-13 厦门坤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多路通断的电磁气阀
CN103542136A (zh) * 2013-10-22 2014-01-29 北京科勒有限公司 一种出水切换装置
DE102011054828B4 (de) * 2010-10-28 2014-03-13 Hyosung Goodsprings, Inc. Durchfluss-Umschaltventil
CN204176040U (zh) * 2014-11-03 2015-02-25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切换分水装置
CN104482252A (zh) * 2015-01-06 2015-04-01 胡甜甜 一种集成式换向阀
CN204655857U (zh) * 2015-05-20 2015-09-23 宁波欧适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92151A (de) * 1968-04-25 1970-06-15 Ingenieurbureau Hausammann & I Schieberventil für Gase, Flüssigkeiten und Gas-Feststoff-Gemische
CN2463626Y (zh) * 2001-01-15 2001-12-05 辽阳凯维阀业有限公司 双活塞切换阀
DE102005038621B4 (de) * 2005-08-16 2007-09-13 Bosch Rexroth Ag Pneumatisches Wegeventil mit mindestens einem Ventilschieber
CN201011389Y (zh) * 2007-02-05 2008-01-23 联鑫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氧机的气体控制阀结构
CN201379914Y (zh) * 2009-04-22 2010-01-13 斯博瑞安(中国)安全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移动供气源附属逃生装置的切换阀
CN201412563Y (zh) * 2009-04-24 2010-02-24 蒋志军 大通径双电控电磁阀
CN201795102U (zh) * 2010-08-05 2011-04-13 厦门坤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多路通断的电磁气阀
DE102011054828B4 (de) * 2010-10-28 2014-03-13 Hyosung Goodsprings, Inc. Durchfluss-Umschaltventil
CN103542136A (zh) * 2013-10-22 2014-01-29 北京科勒有限公司 一种出水切换装置
CN204176040U (zh) * 2014-11-03 2015-02-25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切换分水装置
CN104482252A (zh) * 2015-01-06 2015-04-01 胡甜甜 一种集成式换向阀
CN204655857U (zh) * 2015-05-20 2015-09-23 宁波欧适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6355A (zh) 2016-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6355B (zh)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KR102154848B1 (ko) 공동주택의 전기 및 통신설비를 이용한 소방 통합 관리시스템
CN104633207A (zh) 一种具自动开启功能的消防设备
KR20170107728A (ko) 천장용 소화기시스템
KR20100128779A (ko) 방화용 대피실
CN108266063B (zh) 一种空压控制装置与其所应用的消防排烟窗系统
CN201329134Y (zh)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供气阀
JP2018057576A (ja) 空気調整装置
CN113464008B (zh) 一种气动式确闭阻烟型安全防火门
CN104806114A (zh) 一种手控、自控两用的窗户气动开启装置
CN212746614U (zh) 一种具有自动灭火功能的排油烟装置
CN206329164U (zh) 一种空压控制装置
CN204655856U (zh) 一种气瓶刺破装置
KR20110077895A (ko) 화재 발생시의 강제 배기장치
CN204062007U (zh) 一种感测温度变化并自动切换的气阀组件
CN204655857U (zh) 一种防灾空压控制箱
CN210070139U (zh) 一种室内排烟防爆救助系统及包含其的房屋
KR101695162B1 (ko) 주방용 화재진압소화장치
DE102015115556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randbekämpfung
WO2019035142A1 (en) ADVANCED FIRE PREVEN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12854982B (zh) 一种具有灭火功能的防火门
KR200338192Y1 (ko) 비상용 산소호흡기
CN204677822U (zh) 一种气路切换控制开关
KR200362480Y1 (ko) 비상용 산소호흡기
KR101558424B1 (ko) 주방 화재진압용 자동 및 수동식 소화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