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5576B -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5576B
CN1995576B CN2007100061842A CN200710006184A CN1995576B CN 1995576 B CN1995576 B CN 1995576B CN 2007100061842 A CN2007100061842 A CN 2007100061842A CN 200710006184 A CN200710006184 A CN 200710006184A CN 1995576 B CN1995576 B CN 1995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nder bodies
damper
attached plate
fixed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61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5576A (zh
Inventor
持丸昌己
川口澄夫
宫崎充
铃木明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e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ile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3580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62220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e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ile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5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5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95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5576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阻尼器(7)包括一由圆柱形件形成的中空的外细长体(21);一同样地由圆柱形件形成的中空的内细长体(22);一粘滞体(26)设置在细长体(21)的内表面(23)和细长体(22)的外表面(24)之间的圆柱形间隙(25)内,以便分别地接触这些细长体(21和22)的内表面(23)和外表面(24);矩形附连板件(31和32)分别地固定在沿轴向方向(X)的具有在敞开端(27)上的一端部分(28)的细长体(21)的闭合侧的另一端部分(29),以及细长体(22)的闭合侧的一端部分(30);以及一保持装置(33),其用来保持在细长体(21)的一端部分(28)处的细长体(21)的内表面(23)和细长体(22)的外表面(24)之间的间隙(25)。

Description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号为03804253.3(PCT/JP03/01328),申请日为2003年2月7日、名称为“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阻尼器和内部配装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阻尼器通过在建筑物等的墙内呈对角拉条的形式安装,或平行于立柱沿垂直方向安装在建筑物等的立柱上,用来阻尼由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等的振动,阻尼器在建筑物等的墙内呈对角拉条的形式安装,或平行于立柱沿基本上垂直方向安装在立柱上,该阻尼器配装在振动阻尼结构的内部。
背景技术
已知有诸多技术,其中,阻尼器嵌装在建筑物等的墙内,以使墙装备有一振动阻尼结构,由此,使整个建筑物装备有一振动阻尼结构。
一液压缸—杆型的阻尼器用作该类型的一阻尼器,液压缸—杆型的阻尼器具有一液压缸和一通过液压缸的杆,以使液压缸的一端部侧固定到一立柱上,或被左和右立柱和上和下水平部件形成的一墙空间的一角部内的水平部件上,而从液压缸的伸出的杆的一端部侧固定在立柱或在对角线上相对于墙空间内的一角部的另一角部内的水平部件。
顺便提及的是,当因地震建筑物发生振动,墙空间经受变形时,由于这样的阻尼器必须相对于立柱或在对应角部处的水平部件进行伸展或收缩和摆动,所以,液压缸的一端部侧和杆的一端部侧借助于旋转配件等可摆动地分别固定到立柱上或在对应角部处的水平部件上。然而,使用这样的旋转配件或诸如此类的配件承担成本的上升。而且,有可能存在由于摆动中的滑动而产生的异常的噪音,以及由于安装过程中的松动,有可能削弱阻尼效果。
此外,采用液压缸—杆型的阻尼器,如果为了产生一大的阻尼力以便有效地在地震初期阻尼由地震引起的振动,液压缸和杆可以做得较长,则在安装过程中沿轴向方向占据的空间变得很大。而且,为了不致发生挠曲或诸如此类的变形,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粗大的液压缸和一长的杆,这样,重量变得特别大。另一方面,如果液压缸和杆之间的间隙做得很小,则液压缸和杆彼此接触,涉及到缸和杆制造上的尺寸精度。在某些情形中,杆相对于液压缸沿轴向方向变得不能移动。
本发明鉴于以上所述的诸方面进行设计,其目的在于,提供一阻尼器以及使用该阻尼器的一振动阻尼结构,阻尼器以简单的结构在建筑物的墙内呈对角拉条的形式安装,或基本上平行于立柱沿基本上垂直方向延伸地安装在立柱上,该阻尼器能够降低成本,在振动中不产生异常噪音。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阻尼器以及使用该阻尼器的一振动阻尼结构,该阻尼器能产生一大的阻尼力,而不扩大沿轴向方向占据的空间和重量,也不造成诸如液压缸和杆之间接触的不希望的情形。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阻尼器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外细长体和一内细长体,内细长体包括一插入部分,它具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外表面,并设置有相对于外细长体的轴向延伸的内表面的一间隙,内细长体插入在外细长体内,以便沿轴向方向作相对运动,以及一端部,它从插入部分沿轴向方向一体地延伸,并从外细长体一轴向端部突出到外面,一粘滞体或粘弹性体设置在外细长体的内表面和内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以便与内表面和外表面接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内细长体的一端部。
根据第一方面的阻尼器,通过借助于对应的附连板件,将这样的阻尼器连接到诸如立柱和水平部件上,例如,由于地震等原因沿在墙空间的平面内的水平方向,下水平件相对于上水平件的相对振动中,内细长体相对于外细长体沿轴向方向作相对移动。结果,致使设置在外细长体的内表面和内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经受粘滞剪切变形,并能吸收相对振动的能量。此外,阻尼器可借助于对应的附连板代替旋转配件,简单地和稳固地连接到立柱、水平件等上,例如,通过使用拼接板等的摩擦连接,以便在附连板件的宽的附连表面上夹紧附连板件。因此,可以简单的结构以对角拉条或平行于立柱的方式将阻尼器安装在墙内,还可降低成本。而且,在振动中不发生异常的噪音,安装中也不发生松动。此外,可以保持低成本和获得稳固的连接。
在本发明中,阻尼器可包括一单一的外细长体和一单一的内细长体。然而,阻尼器也可变化地用以下方式构造:提供多组外细长体和内细长体,通过彼此的固定而一体地形成多个外细长体,通过固定到多个外细长体的对应的另一端部共用一侧附连板件,以及通过固定到多个内细长体的对应的一端部分共用另一侧附连板件。
在本发明中,一侧附连板件可借助于一轴环件或一盖件固定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然而,在此情形中,如果轴环件或盖件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且一侧附连板件通过焊接、螺栓或诸如此类的连接方法固定到轴环件或盖件,则可满足要求。
在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中,如果轴环件或盖件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且另一侧附连板件通过焊接、螺栓或诸如此类的连接方法固定到轴环件或盖件,则可满足要求。
在填充的粘滞体或粘弹性体设定在一密封状态的情形中,阻尼器较佳地应包括:控制装置,以便在内细长体的插入部分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外细长体的内部延伸或收缩过程中,用来控制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
在根据该第一方面的阻尼器中,间隙和外和内细长体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下列公式(1)和(2)的关系:
10≤dt≤100                                   (1)
0.5≤t/d≤8                                   (2)
其中d是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间隙的厚度,而t是外和内细长体的至少一个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厚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中,通过内细长体相对于外细长体的相对轴向运动,致使设置在间隙内的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经受剪切变形,从而产生一阻尼力。因此,建筑物等因地震引起的振动受到阻尼。由此,阻尼力的幅值反比于垂直于轴向方向的间隙的厚度d。因此,对于细长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其能够抵抗幅值比例于这样的厚度d的阻尼力。如果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细长体的厚度d和厚度t的乘积(dt)小于10,则细长体相对于产生的阻尼力在强度上变弱。因此,在某种情形中,阻尼器不能抵抗产生的阻尼力,并具有发生弯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乘积(dt)大于100,则与产生的阻尼力的幅值相比,厚度t变得超过所需要的厚度。因此,阻尼器在重量和直径上变得很大,这构成了成本提高的因素。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中,粘滞体或粘弹性体在短时间内反复地剪切变形,粘滞体或粘弹性体会产生热量。然而,如果不使该热量有效地和快速地耗散,则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粘度或粘弹性下降,就有可能所要求的阻尼力不能产生。如果厚度t和厚度d之间的比例(t/d)小于0.5,则在大多数情形中,细长体的热容变得小于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热容,这样,在粘滞体或粘弹性体中产生的热量不能通过细长体有效地和快速地耗散。因此,粘滞体或粘弹性体本身的温度上升,就有可能不能产生要求的阻尼力。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中,从不造成粘滞体或粘弹性体本身温升的观点来看,比例(t/d)较佳地应不小于0.5。然而,如果比例(t/d)大于8,则如上所述,阻尼器在重量和直径上变得较大。此外,在内细长体相对于外细长体的稍许的轴向运动中,在粘滞体或粘弹性体中发生大的压力波动,变得难于有效地阻尼因地震引起的建筑物等的振动。
因此,采用该阻尼器,由于乘积(dt)不小于10和不大于100,而比例(t/d)不小于0.5和不大于8,所以,不管厚度d的幅值如何,均能确保强度足够。此外,可提供具有对应于产生的阻尼力幅值的重量和直径的阻尼器。还可允许通过细长体有效地和快速地耗散产生在粘滞体或粘弹性体内的热量,并消除粘滞体或粘弹性体本身的温升,由此,可产生要求的阻尼力。此外,由于即使内细长体相对于外细长体作相对的轴向运动,也不会在粘滞体或粘弹性体内造成大的压力波动,所以,变得有可能阻尼由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等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阻尼器包括:一中空的外细长体和一内细长体,至少一个中空的中间细长体,中间细长体包括一插入部分,它具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并设置有相对于外细长体的轴向延伸的内表面的一间隙,插入部分插入在外细长体内,以便沿轴向方向作相对运动,内细长体包括一插入部分,它具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并设置有相对于中间细长体的轴向延伸的内表面的一间隙,插入部分插入在中间细长体内,以便沿轴向方向作相对运动,一粘滞体或粘弹性体设置在外细长体的内表面和中间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以及中间细长体的内表面和内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对应的间隙内,以便与内表面和外表面接触。
根据该方面的阻尼器,通过借助于对应的附连板件将该阻尼器连接到诸如立柱和水平件上,例如,由于地震等原因,沿在墙空间的平面内的水平方向,在下水平件相对于上水平件的相对振动中,中间细长体相对于外细长体沿轴向方向作相对移动,以及内细长体相对于中间细长体沿轴向方向作相对移动,致使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经受粘滞剪切变形。因此,与根据上述方面的阻尼器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吸收相对振动的能量。换句话说,除了基于设置在外细长体的内表面和中间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内的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阻尼力外,还可获得基于设置在中间细长体的内表面和内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内的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阻尼力。其结果,可提高产生的阻尼力而不扩大沿轴向方向的占据空间和重量,也不造成这样的不理想的情形:由于过分狭窄的间隙而致使细长体之间互相接触。
在填充的粘滞体或粘弹性体设定在一密封状态的情形中,根据该方面的阻尼器较佳地还应包括:控制装置,用来控制因中间细长体相对于外细长体的内部延伸或收缩、以及内细长体相对于中间细长体的内部延伸或收缩而引起的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
还在根据该另一方面的阻尼器中,至少一个间隙和外细长体、内细长体和中间细长体三者中的至少一个较佳地应具有上述公式(1)和(2)的关系。在该实施例的情形中,d是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间隙的厚度,而t是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外细长体、内细长体和中间细长体三者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
在本发明中,阻尼器可分别由单一的外、内和中间细长体构成。然而,阻尼器也可变化地用以下方式构造:提供多组外细长体,至少一个中空的中间细长体,内细长体,通过彼此的固定而一体地形成多个外细长体,通过分别固定到多个外细长体的对应的另一端部、以及固定到内细长体的对应的一端部,共用一侧附连板件,以及通过固定到多个中间细长体的对应的一端部,共用另一侧附连板件。
同样在该阻尼器中,借助于一轴环或盖件,一侧附连板件可固定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和内细长体的一端部。同样在此情形中,如果轴环或盖件借助于焊接等方法固定在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和内细长体的一端部,且一侧附连板件通过焊接、螺栓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到轴环或盖件,则它就已满足要求。
在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中,如果轴环件或盖件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到中间细长体的一端部,且另一侧附连板件通过焊接、螺栓或诸如此类的连接方法固定到轴环件或盖件,则可满足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阻尼器包括:一中空的外细长体和一内细长体,至少两个中空的中间细长体,其中一个中间细长体包括一插入部分,它具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并设置有相对于外细长体的轴向延伸的内表面的一间隙,插入部分插入在外细长体内,以便沿轴向方向作相对运动,其中另一中间细长体包括一插入部分,它具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并设置有相对于一中间细长体的轴向延伸的内表面的一间隙,该插入部分插入在一中间细长体内,以便沿轴向方向作相对运动,内细长体包括一插入部分,它具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并设置有相对于另一中间细长体的轴向延伸的内表面的一间隙,插入部分插入在另一中间细长体内,以便沿轴向方向作相对运动,粘滞体或粘弹性体设置在外细长体的内表面和一中间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一中间细长体的内表面和另一中间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以及另一中间细长体的内表面和内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对应的间隙内,以便与内表面和外表面接触。
根据该方面的阻尼器,与根据上述方面的阻尼器相同的方式,通过利用对应的附连板件,将这样的阻尼器连接到诸如立柱和水平件,则在因地震等引起的墙空间的平面内,下水平件相对于上水平件的沿水平方向的相对振动中,由于一中间细长体和内细长体相对于外细长体和另一中间细长体的相对轴向运动,致使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经受黏性剪切变形。因此,与根据第一和其它方面的阻尼器相比,这种结构可以更加有效地吸收相对振动的能量。其结果,可提高产生的阻尼力,而无需扩大沿轴向方向占据的空间和重量,也不造成诸如外和内细长体和至少两个中空的中间细长体之间接触的不理想的情形。
在填充的粘滞体或粘弹性体设定在一密封状态的情形中,根据该方面的阻尼器较佳地还应包括:控制装置,用来控制因一中间细长体和内细长体分别相对于外细长体和另一中间细长体的内部延伸或收缩而引起的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
还在根据该方面的阻尼器中,三个间隙中的至少一个和外细长体、内细长体和至少两个中间细长体中的至少一个较佳地应具有上述公式(1)和(2)的关系。在该实施例的情形中,d是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三个间隙中的至少一个间隙的厚度,而t是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外细长体、内细长体和至少两个中间细长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厚度。
同样在根据该方面的阻尼器中,阻尼器可分别由外、内和两个中间细长体的单一的细长体构成。然而,阻尼器也可变化地用以下方式构造:提供多组外细长体,至少两个中空的中间细长体,内细长体,通过彼此的固定而一体地形成多个外细长体,通过分别固定到多个外细长体的对应的另一端部分、以及固定到多个另外的中间细长体的对应的一端部,共用一侧附连板件,以及通过固定到多个中间细长体的对应的一端部和多个内细长体的对应的一端部,共用另一侧附连板件。
同样在根据该方面的阻尼器中,借助于一轴环或盖件,一侧附连板件可固定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和另一中间细长体的一端部。同样在此情形中,如果轴环或盖件借助于焊接等方法固定在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和另一中间细长体的一端部,且一侧附连板件通过焊接、螺栓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到轴环或盖件,则它就已满足要求。
同样在该阻尼器中,如果轴环件或盖件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到一中间细长体的一端部和内细长体的一端部,且另一侧附连板件通过焊接、螺栓或诸如此类的连接方法固定到轴环件或盖件,则可满足要求。
应该指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借助于附连板件刚性地连接到立柱和水平件上,例如,在墙平面内的方向。然而,在因地震引起的墙平面内,下水平件相对于上水平件的沿水平方向的相对振动中,根据本发明的阻尼器通过下列方式可适于随动该相对振动:通过外细长体和内细长体彼此的相对轴向运动,另一方面通过外细长体和内细长体和中间细长体的彼此的相对运动,或另一方面通过外细长体和另一中间细长体,另一方面一中间细长体和内细长体,另一方面附加地通过对应细长体的略微的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振动阻尼结构包括阻尼器,其中,借助于一侧附连板件和一固定在该一侧附连板件的连接装置,阻尼器连接到立柱或水平件,并借助于另一侧附连板件和固定在另一侧附连板件的另一连接装置,连接到立柱或水平件。
根据该振动阻尼结构,由于阻尼器借助于附连板件和连接装置而连接在立柱或水平件上,所以,建筑物可受到阻尼,由此,可将因地震引起的损坏减到最小。
根据另一方面的振动阻尼结构具有阻尼器,借助于一侧附连板件和一附连在该一侧附连装置的连接装置,阻尼器连接到立柱或水平件,并借助于另一侧附连板件和附连在另一侧附连板装置的另一连接装置,连接到立柱或水平件。
根据该方面的振动阻尼结构,由于阻尼器借助于对应的连接装置而连接在立柱或水平件上,所以,建筑物可受到阻尼,由此,可将因地震引起的损坏减到最小。
应用本发明的阻尼器的建筑物包括国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用途的,或办公楼,包括公寓屋的多层住宅等,它们可以是新建的或现有的建筑。
就用于本发明的粘滞体来说,其粘度在30℃时为1000Pas至50,000Pas的粘滞体是较佳的。此外,用于本发明的粘弹性体,其相当粘滞阻尼系数为20%至50%的粘弹性体是较佳的。然而,在本发明中,粘滞体或粘弹性体不必限制在相同,如果粘滞体或粘弹性体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则就满足要求。此外,用于本发明的粘滞体可以特定为诸如普通的硅酮油等。然而,作为较佳的实例,可以例举高分子的粘滞体,例如,聚异丁烯、聚丙烯、聚丁烯、聚二甲基硅氧烷等,或沥青等,但也可使用其它的粘滞体。此外,作为用于本发明的粘弹性体,可以具体地例举如下,例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丁二烯、诸如聚异戊二烯之类的液态合成橡胶,其与上述的粘滞体混合,等。然而,也可使用其它的粘弹性体。
此外,在本发明中,间隔件可设置在对应的细长体之间,其方式以使细长体接触而保持间隙。这样一间隔件可以是一环形件。然而,可变化的是,可使用部分地与细长体接触的分离的间隔件。作为间隙深度的较佳的特别的实例,可以例举出约1mm至5.5mm。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阻尼器以及使用该阻尼器的一振动阻尼结构,一简单结构可连同该阻尼器以对角拉条的形式安装在一墙上,或以平行于立柱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在一立柱上,这可减小成本,在振动过程中不产生异常噪音。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提供阻尼器以及使用该阻尼器的一振动阻尼结构,该阻尼器能产生大的阻尼力,而沿轴向方向不扩大占据的空间和重量,也不造成细长体之间接触之类的不理想的情形。
下面,参照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例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和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应该指出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截面图,它沿图2所示的线I-I的箭头方向截取;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截面图,它沿线II-II的箭头方向截取;
图3是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截面图,它沿图2中所示的线IV-IV的箭头方向截取;
图5是利用图1所示实例的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视图;
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的截面图,它沿线VI-VI的箭头方向截取;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截面图,它沿图8中所示的线VII-VII的箭头方向截取;
图8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截面图,它沿线VIII-VIII的箭头方向截取;
图9是图7中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的截面图;
图10是图7所示实施例的截面图,它沿线X-X的箭头方向截取;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外部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3是图11所示实施例的截面图,它沿图12中所示的线XIII-XIII的箭头方向截取;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截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还有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截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截面图;
图18是如图17所示的优选实施例的一部分的解释性截面图;
图19是图18的解释性的右侧视图;
图20是如图17所示的实施例的一部分的解释性截面图;
图21是图20的解释性的左侧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截面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截面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的前视截面图;
图25是图2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解释性的平面截面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的前视截面图;
图27是图26中所示的实施例的解释性的平面截面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解释性的前视截面图;
图29是图28所示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6中,作为根据该实施例的振动阻尼结构,墙阻尼结构1具有一阻尼器7,它能沿轴向方向X延伸和收缩,并设置成在墙空间6内的对角拉条的形式,该墙空间由建筑物的左和右立柱2和3和上和下水平件4和5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的建筑物是一高耸的建筑。按照要求阻尼器(尽管未予示出)类似地设置,呈在同层的墙空间内的对角拉条的形式,邻近该预定层的墙空间6,除了该预定层内的墙空间6外,还有比该预定层高和低的楼层的墙空间内。此外,尽管在所示实例中一个阻尼器7设置在墙空间6内,但也可设置两个或多个阻尼器7。
阻尼器7包括一形成为一圆柱件的中空的外细长体21,一同样形成为一圆柱件的中空的内细长体22,一粘滞体或粘弹性体,即,在该实施例中的一粘性体26,它设置在细长体21的圆柱形内表面23和细长体22的圆柱形外表面24之间的一圆柱形间隙25内,以使这些细长体21和22的内表面23和外表面24分别地接触;矩形附连板件31和32分别地沿轴向方向X固定在具有在一敞开端27侧上的一端部28的细长体21的闭合侧的另一端部29,以及细长体22的闭合侧的一端部30上;一保持装置33用来在细长体21的一端部28处、在细长体21的内表面23和细长体22的外表面24之间保持间隙25。
细长体21包括一底部的圆柱形件,它具有一盘形的底部35和一中空的圆柱形部分36,圆柱形部分36与底部35形成一体,其另一端部29侧由底部35闭合。细长体22同样地包括一底部的圆柱形件,它具有一盘形的底部37和一中空的圆柱形部分38,圆柱形部分38与底部37形成一体,其一端部30侧由底部37闭合。这样一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包括一插入部分39,它具有沿轴向方向X延伸的圆柱形外表面24,并相对于沿轴向方向X延伸的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内表面23设置有间隙25,它插入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内,以便沿轴向方向X作相对运动。此外,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包括一端部30,它沿轴向方向从插入部分39一体地延伸,并沿轴向方向X从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一端部28突出到外面。
粘滞体26紧密地填充在间隙25内,除间隙25外还额外地填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6和38内。应该指出的是,为了在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沿轴向方向X相对于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相对运动中,确保不发生粘滞体26从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开口端27泄漏到外面,粘滞体26不完全地填满到间隙25内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开口端27。
一侧的附连板件31具有其中钻穿的通孔42,用来插入附连螺栓41,并构成一附连装置,该一侧的附连板件31配装在形成在底部35内的一槽43内和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另一端部29内,并借助于焊接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到该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底部35和另一端部29。另一侧附连板件32具有其中钻穿的通孔45,用来插入附连螺栓44,并构成一附连装置,该另一侧的附连板件32配装在形成在底部37内的一槽46内和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一端部30内,并借助于焊接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到该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底部37和一端部30。
也可用作为一临时固定装置的保持装置33包括一圆柱形管形体51;以及一间隔件55,它借助于螺栓54沿轴向方向固定在管形体51的一端部52的内表面53。管形体51在其另一端部56处借助于螺栓50沿轴向方向X固定到附连板件32。间隔件55包括四个间隔片57,它们等距离地设置在管形体51的圆周方向上。各间隔片57沿轴向方向X插入在细长体21的一端部28和管形体51的一端部52之间,以使其内表面58接触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一端部28的外表面59,以便沿轴向方向X和围绕轴线60的方向R作相对的滑动。因此,包括四个间隔片57的间隔件55适于部分地接触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一端部28的外表面59。
如上所述,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沿轴向方向X相对于彼此作相对移动。此外,固定在细长体21上的附连板件31的宽的附连表面61基本上平行于固定在细长体22上的附连板件32的宽的附连表面62。应该指出的是,在此实施例中,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相对于彼此围绕轴线60沿方向R作相对转动。
在阻尼器7中,如果假定间隙25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厚度是d1,而外和内细长体21和22的至少一个的中空圆柱形部分(即,该实施例中的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厚度为t1,且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厚度为t2,则厚度d1和厚度t1和t2具有下列公式(3)至(6)的关系:
10≤d1·t1≤100                             (3)
0.5≤t1/d1≤8                               (4)
10≤d1·t2≤100                             (5)
0.5≤t2/d1≤8                               (6)
借助于附连板件31和固定在附连板件31上的连接装置65,上述阻尼器7连接到立柱或水平件上,即,在该实施例中的下水平件5,借助于附连板件32和固定在附连板件32上的连接装置66,连接到立柱或水平件上,即,在该实施例中的上水平件4。两个附连板件31和32的宽的附连表面61和62平行于墙空间6的平面设置。
连接装置65包括至少一对连接板,即,该实施例中的两对连接板72和73,用来在它们的一端部71夹紧附连板件31,在它们的一端部71夹紧在附连板件31的宽的附连表面61处的附连板件31;以及螺栓41插入到通孔42内,以便将成对的连接板72和73的一端部71紧固在附连板件31上。成对的连接板72和73的另外的端部74通过螺栓41固定到支架75上,而支架75通过焊接、螺栓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到下水平件5上。
连接装置66包括至少一对连接板,即,在此实施例中的两对连接板82(一对连接板未示出),用来在它们的一端部81处夹紧附连板件32的宽的附连表面62;而螺栓44插入通孔45,以将成对的连接板82的一端部81紧固到附连板件32。成对的连接板82的另一端部84通过螺栓44固定到支架85上,而支架通过焊接、螺栓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在上水平件4上。
在上述的阻尼墙结构1中,在下水平件5相对于上水平件4沿水平方向H在墙空间6的平面内由于地震等原因作相对的振动中,细长体22相对于细长体21沿轴向方向X作相对移动。因此,致使设置在间隙25内的粘滞体26经受粘性剪切变形,并能吸收相对的振动能量,由此,在由地震等造成的建筑物的初期的振动中,可产生阻尼作用。此外,在立柱2和3和上和下水平件4和5沿平面外的方向(在图5中,垂直于附图平面的方向)作相对振动中,它借助于两个附连板件31和32沿平面外的方向作容易的弯曲,便可随从这样的相对振动而没有太多的应变。因此,可显现一理想的阻尼效果。此外,阻尼器7分别连接到上和下水平件4和5,使用连接板72、73和82,代替转动的配件,通过摩擦的连接,分别地在附连板件31和32的宽的附连表面61和62处夹紧附连板件31和32。此外,可保持低的成本,虽然结构简单但连接稳固。
在阻尼墙结构1中,借助于连接板72、73和82和附连板件31和32之间的摩擦连接,以及连接板72、73和82和支架75和85之间的摩擦连接,可获得阻尼器7的稳固的连接。此外,可简化墙空间6内安装阻尼器7的操作,显著地减少操作时间,并可容易地实现阻尼器7的更换。
在阻尼墙结构1中,由于附连板件31和32的宽的附连表面61和62平行于墙空间6的平面设置,所以,它从上述的阻尼器7中可获得诸多优点,建筑物可受到阻尼作用而不变窄使用的空间。
此外,利用阻尼器7,由于附连板件31和32分别配合在形成在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内的槽43和46内,并固定在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上,所以,附连板件31和32与对应的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的固定可以更加稳固。因此,可避免这样的麻烦的情况:使用一长的时间才能从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上取下对应的附连板件31和32。
此外,采用阻尼器7,间隙25的厚度d1和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厚度t1的乘积(d1.t1)不小于10和不大于100,而间隙25的厚度d1和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厚度t1之间的比值(t1/d1)不小于0.5和不大于8。同时,间隙25的厚度d1和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厚度t2的乘积(d1.t2)不小于10和不大于100,而间隙25的厚度d1和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厚度t2之间的比值(t2/d1)不小于0.5和不大于8。因此,不考虑厚度d1的幅值,可足以确保中空圆柱形部分36和38的强度。此外,就有可能提供具有中空圆柱形部分36和38的阻尼器7,它具有的重量和直径对应于产生的阻尼力的幅值。此外,还可能允许粘滞体26内的产生的热量有效地跑逸并加快通过中空圆柱形部分36和38,消除粘滞体26本身温度的上升,由此,可产生一要求的阻尼力。此外,由于即使在细长体22相对于细长体21沿轴向方向X的相对运动中,也不造成粘滞体26内的大的压力波动,所以,可有效地阻尼因地震等造成的建筑物等的振动。
顺便提及的是,尽管上述阻尼器7设置有外细长体21和内细长体22,但阻尼器101可变化地构造成:如图7至10所示,除了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之外,还包括一中空的细长体102。
在图7至10所示的阻尼器101中,细长体22是一位于细长体21和细长体102之间当中的中间细长体,而细长体102是相对于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设置在内侧上的一内细长体。
在阻尼器101中,代替盘形底部35,外细长体21具有一环形的底部103,它与中空圆柱形部分36一体形成。以与细长体21和中间细长体22相同的方式形成有一圆柱形件的内中空细长体102,包括一底部圆柱形件,它具有一盘形底部104和一与底部部分104一体形成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06,且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一端部105侧被底部部分104封闭。就细长体21来说,其底部部分103通过焊接等固定到底部部分104,并与细长体102一体地形成。这样的细长体1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06包括一插入部分110,它具有一沿轴向方向X延伸和相对于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沿轴向方向X延伸的圆柱形内表面107设置有一间隙108的圆柱形外表面109,它插入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内,以便沿轴向方向X作相对移动。此外,细长体1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06包括一端部分105,它从插入的部分110沿轴向方向X一体地延伸,并从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开口端111侧上的另一端部分112沿轴向方向X突出到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外面。除了间隙25之外,粘滞体26还设置在间隙108内,以与内表面107和外表面109接触。附连板件31配装在形成在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底部部分103和另一端部分29内的槽43内,还配装在形成在细长体1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底部部分104和另一端部分105内的槽113内,并固定到该外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底部部分103和另一端部分29,还固定到细长体1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底部部分104和另一端部分105。粘滞体26紧密地填充在间隙25和108内,以及除间隙25和108之外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和38内,还填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内部。
在阻尼器101中,与间隔器件55的间隔器片57相当的间隔器片121、122和123分别地固定到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另一端部分112的外表面24、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另一端部分105上的外表面109,以及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另一端部分124的外表面109。保持间隙25和108,以使间隔器片121、122和123的外表面分别地适合接触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内表面23和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内表面107,从而沿轴向方向X和围绕轴线60沿方向R作相对滑动。
同样采用阻尼器101,细长体21和102和细长体22相对于彼此轴向方向X作相对运动。固定在细长体21和102上的附连板件31的宽的附连表面61,基本上平行于固定在细长体22上的附连板件32的宽的附连表面62。在该实施例中的细长体21和102和细长体22相对于彼此沿方向R围绕轴线60相对地转动。
此外,同样在阻尼器101中,如果假定间隙25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厚度是d1,间隙108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厚度是d2,而外和内细长体21和102和中间细长体22中的至少一个的中空圆柱形部分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厚度,即,在该实施例中的细长体21、22和1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38和106的诸厚度,它们分别为t1、t2和t3,然后,厚度d1和d2与厚度t1、t2和t3具有下列公式(7)至(14)的关系:
10≤d1·t1≤100                           (7)
0.5≤t1/d1≤8                             (8)
10≤d1·t2≤100                           (9)
0.5≤t2/d1≤8                             (10)
10≤d2·t2≤100                           (11)
0.5≤t2/d2≤8                             (12)
10≤d2·t3≤100                           (13)
0.5≤t3/d2≤8                             (14)
以与阻尼器7相同的方式,上述阻尼器101用于阻尼墙结构1内,以代替阻尼器7,分别地,借助于如图5所示的连接装置65连接到下水平件5上,借助于连接装置66连接到上水平件4上,这样,两个附连板件31和32的宽的附连表面61和62平行于墙空间6的平面设置。
采用具有阻尼器101的阻尼墙结构1,可以与具有阻尼器7的上述阻尼墙结构1相同的方式具有诸多优点。此外,在由于地震等引起的细长体22相对于细长体21和102沿轴向方向X的相对运动中,导致粘性剪切变形不仅发生在设置在间隙25内的粘滞体26内,而且还发生在设置在间隙108内的粘滞体26内,使其能吸收相对振动的能量。因此,可在地震等造成的建筑物振动的初期时间内产生阻尼作用。此外,采用阻尼器101,以与阻尼器7相同的方式,附连板件31将32固定到细长体21、22和102可以更加稳固。因此,可避免这样的麻烦的情况:使用一长的时间才能从细长体21、22和102上取下对应的附连板件31和32。
此外,采用阻尼器101,不考虑厚度d1和d2的幅值,可足以确保细长体21、22和1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38和106的强度。此外,就有可能提供具有中空圆柱形部分36和38的阻尼器101,它具有的重量和直径对应于产生的阻尼力的幅值。此外,还可能允许粘滞体26内的产生的热量有效地跑逸并加快通过细长体21、22和1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38和106,消除粘滞体26本身温度的上升,由此,可产生一要求的阻尼力。此外,由于即使在细长体22相对于细长体21和102沿轴向方向X的相对运动中,也不造成粘滞体26内的大的压力波动,所以,可有效地阻尼因地震等造成的建筑物等的振动。
以上已分别描述了具有单一细长体21和单一细长体22的阻尼器7,或具有单一细长体21、22、102的阻尼器101。然而,可设置多组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或设置多组细长体21、22和102,或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多组细长体21、22、102和202,例如,如图11至13所示,可设置两组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以组成一阻尼器131。在图11至13中所示的阻尼器131中,通过焊接等方法彼此固定,两个细长体21可形成一体。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固定到对应的细长体21上,附连板件31可对对应的细长体21公用。也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固定到对应的细长体22上,附连板件32可对对应的细长体22公用。
在阻尼器131中,保持装置33的管形体51具有一椭圆形,代替圆形,并以与附连板件31和32相同的方式包围细长体21和22的一端部分28,可对对应的细长体21和22公用。
以与阻尼器7相同的方式,上述阻尼器131代替阻尼器7也可用于阻尼墙结构1中,分别地,借助于连接装置65连接到下水平件5上,借助于连接装置66连接到上水平件4上,这样,两个附连板件31和32的宽的附连表面61和62平行于墙空间6的平面设置。还有,采用具有阻尼器131的阻尼墙结构,在由于地震等原因两个细长体22相对于两个细长体21沿轴向方向X作相对的振动中,致使设置在两个间隙25内的粘滞体26发生粘性剪切变形,并能吸收相对的振动能量。因此,在由地震等造成的建筑物的初期的振动中,可产生阻尼作用。这同样适用于具有多组细长体21、22和102,以及多组细长体21、22、102和202的阻尼器的情形。
在上述各阻尼器7、101和131中,细长体21的敞开端27设定为其原有的敞开状态。然而,防止雨水和灰尘从敞开端27进入间隙25内,例如,在敞开端27由密封件141密封而将粘滞体26密封在阻尼器7内的情形中,如图14所示,阻尼器7可构造成包括一控制装置142,其用来在细长体22的插入部分39相对于细长体21的内部沿轴线方向X作延伸或收缩运动中,控制粘滞体26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
图14中所示的控制装置142具有一由橡胶件或诸如此类材料制成的波纹管形的柔性隔壁145,以将细长体22的中空部分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内部分隔成一填充粘滞体26的腔室144和一空气腔室146,以便通过增加或减小粘滞体26的内压来增加或减小腔室144的体积。柔性隔壁145的外围端固定到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内表面107。在这样一控制装置142的情形中,空气腔室146是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内部,并邻近被柔性隔壁145隔开的腔室144,空气腔室146可填充以空气,并可予以密封。然而,如果需要的话,可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内钻一通孔147,以允许空气腔室146与外界连通。
在各阻尼器7和101中,不是通过将柔性隔壁145的外围端固定到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内表面107上,来将柔性隔壁145设置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内部,相反,通过将柔性隔壁145的外围端固定到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内表面23上,来将柔性隔壁145可设置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内部。简而言之,如果柔性隔壁145设置在阻尼器7或101内,以形成一能够在操作中控制粘滞体26的内压增加或减小的空气腔室146。则已满足要求。
此外,如图15所示,控制装置142可包括一诸如气囊、泡沫橡胶、海绵,或诸如此类的装置的压缩体148,其嵌入在填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内部粘滞体26内,以代替柔性隔壁145,或与柔性隔壁145连在一起。代替或连同嵌入在填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内部的粘滞体26内,这样一压缩体148可嵌入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外的填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内部粘滞体26内,或在图9所示的阻尼器101的情形中,嵌入在填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内部粘滞体26内。简而言之,如果压缩体148也嵌入在粘滞体26内以便在操作中能控制粘滞体26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则就满足要求。
在柔性隔壁145设置在阻尼器101内的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内部的情形中,例如,细长体102可由一实心件形成,代替中空件。此外,如图16所示,细长体102可由具有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中空件形成,该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另一端部124侧也由底部部分149封闭。在如图16所示的阻尼器101中,粘滞体可不填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106内。
在各个上述的阻尼器7、101和131中,对应的附连装置由单一的附连板件31和32形成。然而,或者,如图17至21所示,例如,阻尼器7可构造成:除了单一的附连板件31和32之外,还包括附加的单一的附连板件151和152,即,包括一具有一对附连板件31和151的附连装置,以及具有另一对附连板件32和152的另一附连装置。
另一侧的附连板件151具有附连板块155和156。在与附连板件31相同的方式中,附连板块155配装在形成在底部部分35和中空圆柱形部分36内的槽157内,并通过焊接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在底部部分35、中空圆柱形部分36,以及附连板件31。在与附连板块155相同的方式中,附连板块156配装在形成在底部部分35和中空圆柱形部分36内的槽158内,并通过焊接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在底部部分35、中空圆柱形部分36,以及附连板件31。由附连板块155和156组成的附连板件151的宽的表面159与附连板件31的宽的附连表面61相交,即,在此实施例中为正交。
另一个另一侧的附连板件152具有附连板块165和166。在与附连板件32相同的方式中,附连板块165配装在形成在底部部分37和中空圆柱形部分38内的槽167内,并通过焊接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在底部部分37、中空圆柱形部分38,以及附连板件32。在与附连板块165相同的方式中,附连板块166配装在形成在底部部分37和中空圆柱形部分38内的槽168内,并通过焊接或诸如此类的方法固定在底部部分37、中空圆柱形部分38,以及附连板件32。由附连板块165和166组成的附连板件152的宽的表面169与附连板件32的宽的附连表面62相交,即,在此实施例中为正交。
根据图17至21中所示的阻尼器7,借助于槽157、158、167和168,附连板件151和152分别固定到细长体21的另一端部分29和细长体22的一端部分30。因此,附连板件151和152与对应的细长体21和22的固定可做得更加稳固。因此,可避免这样的麻烦的情况:使用一长的时间才能从细长体21和细长体22上取下对应的附连板件151和152。此外,由于附连板件151的宽的表面159与附连板件31的宽的附连表面61正交,附连板件152的宽的表面169与附连板件32的宽的附连表面62正交,所以,可提高附连板件31、32、151和152的弯曲强度。
上述阻尼器7和101构造成包括保持装置33。然而,阻尼墙结构1可由阻尼器7和101构造成,但不包括保持装置33,在借助于连接装置66将阻尼器7和101安装在墙空间6内之前,使用该保持装置33作为相对于细长体21的临时固定装置,在借助于连接装置66安装入墙空间6内之后,松动螺栓50和54并取出保持装置33。在此情形中,类似于间隔器片121、122和123的间隔器片可新近地或附加地设置,按需要合适地设置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6和中空圆柱形部分38之间,以及中空圆柱形部分38和中空圆柱形部分106之间。
此外,在略去保持装置33的阻尼器7或101中,可设置一储存装置,用来储存因温度上升引起的从间隙25泄漏到外面的粘滞体26。例如,如图22所示,一设置在阻尼器101内的储存装置171具有一中空圆柱形部分174,它固定在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一端部分28的一外表面173上。一环形的储存空间177由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外表面24和中空圆柱形部分174的内表面175形成。为了防止粘滞体26从储存空间177泄漏到阻尼器101外面,防止雨水和灰尘从阻尼器101外面进入储存空间177,一环形盖件176配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和中空圆柱形部分174之间,以便相对于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外表面24沿轴向方向X滑动,并固定到中空圆柱形部分174的内表面175上。就储存空间177来说,其沿垂直于轴向方向X的宽度ds大于厚度d1。因此,结构设置成这样:即使大量的粘滞体26从间隙25溢出,粘滞体26也可没有问题地储存在储存空间177内。毋庸违言,这样一储存装置171同样可为阻尼器7设置。
采用如图16所示的阻尼器101,控制装置142由柔性隔壁145形成。然而,或者,如图22所示,一盘形封闭件181可固定在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一端部分195的内部,以将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内部分隔成一闭合空间182和一空间183。此外,通过沿轴向方向X远离封闭件181定位,一环形件184可类似地固定在空间183侧上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一端部分105的内部,以形成一空气腔室185和其中设置有粘滞体26的空间187。因此,控制装置142可由空气腔室185形成,该空气腔室通过设置在一环形件184内的中心孔186与空间187连通。在阻尼器101设置有由这样一空气腔室185组成的控制装置142的情形中,如果允许间隙25和108和空间187彼此连通的一个或多个通孔188,设置在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一端部分105内(如图22所示),则就满足要求。
通过在细长体22相对于细长体21和102沿轴向方向X的相对运动中因粘滞体26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粘滞体26相对于空气腔室185进入或退出,由此,空气腔室185适于减小或增加其体积。因此,空气腔室185适于控制粘滞体26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这种内压的增减由下列情形造成:细长体22相对于细长体21的内部伸长或收缩,以及细长体102相对于细长体22的内部伸长或收缩。同样在阻尼器7中,类似于空气腔室185的空气腔室可形成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另一端侧112的内部内,而控制装置142可由这样一空气腔室形成。
此外,如图22所示,带有塞头的填充孔191可设置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另一端部分29内,在安装在墙空间6内之前或之后,填充孔191可在粘滞体26通过填充孔191填充入细长体21等之后用塞头封闭。为了形成空气腔室185,在盖件176不配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和中空圆柱形部分174之间的状态中,通过对角地或竖立地设定阻尼器101来实现将粘滞体26填充入细长体21等内,这样,固定在细长体22的一端部分30的成对的附连板件32和152通过类似于上述的槽而定的位置,高于分别固定在细长体21的另一端部分29和细长体102的一端部分105的成对的附连板件31和151通过类似于上述的槽而定的位置。填充之后,如果盖件176配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和中空圆柱形部分174之间,则就满足要求。此外,为了将粘滞体26除了填满间隙108之外还填满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内部,可通过在底部部分37提供一空气排出端口,即使在盖件176配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8和中空圆柱形部分174之间后,也可继续粘滞体26通过填充孔191填充入细长体21等,在粘滞体26填满中空圆柱形部分38内部之后,空气排出端口可关闭。此外,粘滞体26可通过这样一空气排出端口填充到中空圆柱形部分38内部,且在粘滞体26填满中空圆柱形部分38内部之后,空气排出端口可关闭。
此外,如图22所示,附连板件31和32可分别设置有舌形物部分193和194,它们各具有一通孔192,用来在阻尼器101的运输、安装、暂时固定以及诸如此类的作业中悬挂阻尼器101。
尽管上述阻尼器101构造成包括细长体21、22和102,但阻尼器201可变化地构造成:除了细长体21、22和102之外还进一步包括中空细长体202(如图23所示)。
在如图23中所示的阻尼器201中,细长体22和102是位于细长体21和202之间的当中的中间细长体。因此,一中间细长体由细长体22形成,而另一中间细长体由细长体102形成。细长体202是相对于对应的细长体21、22和102设置在内侧上的内细长体。
在阻尼器201中,细长体22具有一与中空圆柱形部分36一体形成的环形的底部部分211。在与细长体102相同的方式中,内中空细长体202由一底部圆柱形件和一中空圆柱形部分214组成,前者具有一盘形底部部分212,后者与底部部分212一体地形成,且其一端部分213被底部部分212关闭。就细长体22来说,其底部部分211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到底部部分212,并与细长体202一体地形成。细长体2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14包括一插入部分221,它具有一沿轴线方向X延伸的外表面218,并设置有一相对于内表面216沿轴向方向X延伸的细长体1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间隙217,该插入部分插入到细长体1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06内,以便沿轴向方向X作相对移动。此外,细长体2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14包括一端部分213,它一体地从插入部分221沿轴向方向X延伸,并沿轴向方向X从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敞开端222上的另一端部分124突出到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外面。粘滞体26除了设置在间隙25和108之外还设置在间隙217内,以便与内表面216和外表面218接触。附连板件32和152分别配装在形成在底部部分211和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一端部分30内的槽内,以及形成在底部部分212和细长体2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14的一端部分213内的槽内,并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固定在底部部分211和外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的一端部分30上,以及固定在底部部分212和细长体2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14的一端部分213上。粘滞体26紧密地填充在间隙25、108和217内,除了间隙25、108和217之外,还填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36、38和106的内部。
此外,同样在阻尼器201中,起作一附连装置的附连板件31和51,以与阻尼器101相同的方式固定到细长体21和102。
此外,在阻尼器201中,除了间隔器片121、122和123,通过分别地固定到中空圆柱形部分214的外表面218上,设置与间隔器片121、122和123相当的间隔器片225和226。间隔器片225和226的外表面与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内表面216接触,以便沿轴向方向X和围绕轴线60的方向R作相对滑动,因此,间隙217被间隔器片225和226保持。
同样采用阻尼器201,细长体21和102和细长体22和202相对于彼此沿轴向方向X作相对移动。附连板件31的宽的附连表面61,通过类似于上述的槽,分别地固定到细长体21的另一端部分29和细长体102的一端部分105,该宽的附连表面61基本上平行于附连板件32的宽的附连表面62,附连板件32的宽的附连表面62,通过类似于上述的槽,分别地固定到细长体22的一端部分30和细长体202的一端部分213。在此实施例中的细长体21和102和细长体22和202也相对于彼此围绕轴线60沿方向R作相对转动。
在阻尼器201中,如果假定间隙25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厚度是d1,间隙108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厚度是d2,间隙217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厚度是d3,而外和内细长体21和202和中间细长体22和202中的至少一个的中空圆柱形部分沿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厚度,即,在该实施例中的细长体21、22、102和2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38、106和214的诸厚度,它们分别为t1、t2、t3和t4,然后,厚度d1、d2和d3与厚度t1、t2、t3和t4具有下列公式(15)至(26)的关系:
10≤d1·t1≤100                         (15)
0.5≤t1/d1≤8                           (16)
10≤d1·t2≤100                         (17)
0.5≤t2/d1≤8                           (18)
10≤d2·t2≤100                         (19)
0.5≤t2/d2≤8                           (20)
10≤d2·t3≤100                         (21)
0.5≤t3/d2≤8                           (22)
10≤d3·t3≤100                         (23)
0.5≤t3/d3≤8                           (24)
10≤d3·t4≤100                         (25)
0.5≤t4/d3≤8                           (26)
此外,在阻尼器201中,一盘形封闭件232可固定在中空圆柱形部分214的另一端部分231的内部,以将中空圆柱形部分214的内部分隔成一关闭的空间233和一空间234。此外,通过沿轴向方向X远离封闭件232定位,一环形件235可类似地固定在空间234侧上的中空圆柱形部分214的另一端部分231的内部,以形成一空气腔室236。因此,控制装置142可由空气腔室236形成,该空气腔室通过设置在一环形件235内的中心孔237与间隙217等连通。这样一控制装置142还适于控制粘滞体26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该压力的增减由各细长体22和202相对于细长体21和102的内部伸展或收缩而造成,其利用形成在细长体202的内部的空气腔室236,因粘滞体26内压的增加和减小,空气腔室体积减小或增加。阻尼器201可构造成包括控制装置142,它由上述柔性隔壁145或可压缩体148组成,以替代由空气腔室236组成的控制装置142,或连同这样一控制装置142。
采用阻尼器201,不必在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一端部分105内提供通孔188。然而,如果这样一通孔188设置在一端部分105内,则在通过填充孔191将粘滞体26填充入阻尼器201的同时,可快速地实现填充入细长体102内。
在与阻尼器7和101相同的方式中,上述阻尼器201用于阻尼墙结构1内,替代阻尼器7或101,它们分别地借助于如图5所示的连接装置65连接到下水平件5,借助于连接装置66连接到上水平件4,这样,两个附连板件31和32的宽的附连表面61和62平行于墙空间6的平面设置。
采用具有阻尼器201的阻尼墙结构1,可获得与上述具有阻尼器7或101的阻尼墙结构1相同方式的诸多优点。此外,在细长体22和202相对于细长体21和102沿轴向方向X因地震等引起的相对运动中,致使粘性剪切变形不仅发生在设置在间隙25和108内的粘滞体26内,而且发生在设置在间隙217内的粘滞体26内,使其能吸收相对的振动能量。因此,在由地震等造成的建筑物初期振动中产生阻尼作用。此外,采用阻尼器201,以与阻尼器7和101相同的方式可使附连板件31和32与对应的细长体21、22、102和202的固定更加稳固。因此,可避免这样的麻烦的情况:使用一长的时间才能从细长体21、22、102和202上取下对应的附连板件31和32。此外,由于设置附连板件151和152,所以提高附连板件31和32的弯曲强度。
此外,采用阻尼器201,不管厚度d1、d2和d3的大小如何,可足够确保对应的细长体21、22、102和2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38、106和214的强度。而且,有可能提供这样的阻尼器201,其具有的重量和直径对应于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幅值。此外,还可允许粘滞体26内产生的热量通过对应的细长体21、22、102、2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38、106和214有效地和快速地跑逸掉,并消除粘滞体26本身的温升,由此,可产生一要求的阻尼力。此外,由于即使在细长体22和202相对于细长体21和102沿轴向方向X的相对运动中,也不造成在粘滞体26内的大的压力波动,所以,可有效地阻尼由地震等造成的建筑物等的振动。
在上述的阻尼器7、101和201中,通过将附连板件31和32配装入槽43和46,形成对应的附连装置。然而,或者,对应的附连装置可使用轴环或盖件来形成,即,如图24至29所示,该实施例中的盖件241和242。
即,在如图24和25中所示的阻尼器101中,一附连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到细长体21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6的另一端部分29和细长体10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106的一端部分105的盖件241,以及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到盖件241的附连板31。其它的附连装置包括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到细长体22的中空圆柱形部分38一端部分30的盖件242,以及固定到盖件242的的附连板32。附连板件31固定到盖件241,并固定到细长体21的另一端部分29和细长体102的一端部分105。同时,附连板件32固定到盖件242,并固定到细长体22的一端部分30。
此外,在如图26和27所示的阻尼器101中,除了盖件241和附连板件31之外,一附连装置还包括一轴环件244,它借助于螺栓243固定到盖件241上,附连板件31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到轴环件244上。除了盖件242和附连板件32之外,其它的附连装置还包括一轴环件244,它借助于螺栓245固定到盖件242上,附连板件32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到轴环件246上。附连板件31借助于轴环件244和螺栓243固定到盖件241上,并固定到细长体21的另一端部分29和细长体102的一端部分105。同时,附连板件32借助于轴环件246和螺栓245固定到盖件242,并固定到细长体22的一端部分30。
此外,在如图28和29所示的阻尼器101中,除了盖件241、附连板件31和轴环件244之外,一附连装置还包括附连板件151,它借助于焊接等方法固定到附连板件31和轴环件244上。除了盖件242、附连板件32和轴环件246之外,其它的附连装置还包括附连板件152,它借助于焊接等方法固定到附连板件32和轴环件246上。
如图24至27所示,附连板件31和32可分别设置有单一的通孔42和45,以便借助于具有螺栓的连接装置将阻尼器101安装在墙空间6内,所述螺栓分别地插入到通孔42和45内。
如图24至29所示的对应的附连装置也可以类似的方式用于阻尼器7和201中。
尽管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各阻尼器设置在墙空间6内,以替代该结构或结合该结构,但阻尼器也可设置在立柱2和3中的至少一个上,以便基本上沿垂直方向大致地平行于立柱2和3延伸。

Claims (22)

1.一阻尼器,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外细长体和一内细长体,
所述内细长体包括一插入部分,它具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并设置有相对于所述外细长体的轴向延伸的内表面的一间隙,内细长体插入在所述外细长体内,以便沿轴向方向作相对运动,以及一端部,它从所述插入部分沿轴向方向一体地延伸,并从所述外细长体一轴向端部突出到外面,
粘滞体或粘弹性体,其设置在所述外细长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内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内,以便与内表面和外表面接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内细长体的所述端部,
其中,所述阻尼器还包括控制装置,以便在所述内细长体的所述插入部分相对于所述外细长体的内部沿轴向方向作延伸或收缩运动过程中,用来控制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
其中,所述内细长体是中空的,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一柔性隔壁,其用来将所述内细长体的中空部分分隔成一填充有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腔室和一空气腔室,并通过增加或减小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内压增加或减小所述腔室的体积。
2.一阻尼器,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外细长体和一内细长体,
所述内细长体包括一插入部分,它具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并设置有相对于所述外细长体的轴向延伸的内表面的一间隙,内细长体插入在所述外细长体内,以便沿轴向方向作相对运动,以及一端部,它从所述插入部分沿轴向方向一体地延伸,并从所述外细长体一轴向端部突出到外面,
粘滞体或粘弹性体,其设置在所述外细长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内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内,以便与内表面和外表面接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内细长体的所述端部,
其中,所述阻尼器还包括控制装置,以便在所述内细长体的所述插入部分相对于所述外细长体的内部沿轴向方向作延伸或收缩运动过程中,用来控制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
其中,所述内细长体是中空的,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压缩体,其嵌入在填充在所述内细长体的中空部分内的粘滞体或粘弹性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体系气囊、泡沫橡胶或海绵。
4.一阻尼器,包括:至少一个中空的外细长体和一内细长体,
所述内细长体包括一插入部分,它具有一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外表面,并设置有相对于所述外细长体的轴向延伸的内表面的一间隙,内细长体插入在所述外细长体内,以便沿轴向方向作相对运动,以及一端部,它从所述插入部分沿轴向方向一体地延伸,并从所述外细长体一轴向端部突出到外面,
粘滞体或粘弹性体,其设置在所述外细长体的内表面和所述内细长体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内,以便与内表面和外表面接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内细长体的所述端部,
其中,所述阻尼器还包括控制装置,以便在所述内细长体的所述插入部分相对于所述外细长体的内部沿轴向方向作延伸或收缩运动过程中,用来控制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具有一空气腔室,其形成在所述内细长体的内部,由于粘滞体或粘弹性体的内压的增加或减小,空气腔室的体积减小或增加。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侧附连板件的宽的附连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另一侧附连板件的宽的附连表面。
6.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多组所述外细长体和所述内细长体,所述多个外细长体通过彼此的固定而一体地形成,通过固定到所述多个外细长体的对应的另一端部共用所述一侧附连板件,以及通过固定到所述多个内细长体的对应的一端部分共用所述另一侧附连板件。
7.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侧附连板件配装在形成在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分内的一槽内,并固定在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分。
8.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一轴环件或一盖件固定到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分,所述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轴环件或所述盖件,并固定到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分。
9.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侧附连板件配装在形成在所述内细长体的一端部分内的一槽内,并固定在所述内细长体的一端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一轴环件或一盖件固定到所述内细长体的一端部分,所述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内细长体的一端部分上的所述轴环件或所述盖件,并固定到所述内细长体的一端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细长体和所述内细长体由中空圆柱形件组成。
12.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另一个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分,而所述另一个一侧附连板件的宽的表面相交所述一侧附连板件的宽的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一侧附连板件配装在形成在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分内的槽内,并固定到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一侧附连板件,并固定到所述外细长体的另一端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另一个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到所述内细长体的一端部分,而所述另一个另一侧附连板件的宽的表面相交所述另一侧附连板件的宽的附连表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另一侧附连板件配装在形成在所述内细长体的一端部分内的槽内,并固定到所述内细长体的一端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另一侧附连板件固定在所述另一侧附连板件,并固定到所述内细长体的一端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间隙和所述外细长体和所述内细长体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下列公式(1)和(2)的关系:
10≤dt≤100                (1)
0.5≤t/d≤8                (2)
其中,d是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间隙的厚度,而t是所述外和所述内细长体的至少一个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的厚度。
19.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其中,所述阻尼器借助于所述一侧附连板件和一固定在所述一侧附连板件的连接装置连接到一立柱或一水平件上,并借助于所述另一侧附连板件和固定在所述另一侧附连板件的另一连接装置连接到一水平件或一立柱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振动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对连接板,用来在其一端部分处夹紧在所述一个附连板件的宽的附连表面处的所述附连板件的一对应部分;以及一螺栓,用来将所述成对的连接板的一端部分紧固到所述一个附连板件上,所述成对的连接板的另一端部分通过一螺栓固定到一固定在立柱和水平件的对应部分上的一支架上。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振动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设置在一墙空间内,该空间由建筑物的左立柱和右立柱和上水平件和下水平件形成,并呈对角拉条的形式,或设置在一建筑物的立柱上,其方式基本上平行于立柱沿大致的垂直方向延伸。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振动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连板件的宽的附连表面设置成平行于墙空间的一平面。
CN2007100061842A 2002-02-21 2003-02-07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1995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45367 2002-02-21
JP2002-45367 2002-02-21
JP2002045367 2002-02-21
JP2002358091A JP4622207B2 (ja) 2002-02-21 2002-12-10 吸振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制震構造
JP2002-358091 2002-12-10
JP2002358091 2002-12-10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42533A Division CN1306134C (zh) 2002-02-21 2003-02-07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5576A CN1995576A (zh) 2007-07-11
CN1995576B true CN1995576B (zh) 2012-08-22

Family

ID=3825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06183 Expired - Lifetime CN1995575B (zh) 2002-02-21 2003-02-07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CN2007100061842A Expired - Lifetime CN1995576B (zh) 2002-02-21 2003-02-07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06183 Expired - Lifetime CN1995575B (zh) 2002-02-21 2003-02-07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4946982B2 (zh)
CN (2) CN19955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4250A (zh) * 2011-10-20 2012-03-14 沈阳建筑大学 复合筒可调摩擦阻尼器
CN103243833B (zh) * 2013-05-22 2015-04-22 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防屈曲支撑制造装置及用其制造防屈曲支撑的方法
CN104929263B (zh) * 2015-06-23 2017-03-15 东南大学 一种建筑减振用装配式铅‑泡沫铝复合材料阻尼器
CN105464147B (zh) * 2016-01-15 2017-03-08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一种液压耗能型隔震层限位装置
CN107327041B (zh) * 2017-08-18 2019-06-28 温州市万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抗震房建结构
TWI700445B (zh) * 2018-03-31 2020-08-01 油順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液態黏滯性阻尼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5952A (zh) * 1998-01-28 2000-06-07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粘弹性支撑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7730A (ja) * 1985-01-22 1986-07-29 Jgc Corp 防振装置
JPS63275825A (ja) * 1987-05-08 1988-11-14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吸振器
JPH0246147U (zh) * 1988-09-26 1990-03-29
JP2544812B2 (ja) * 1989-07-31 1996-10-16 株式会社大林組 免震装置
JP2505248Y2 (ja) * 1989-11-24 1996-07-24 三和テッキ株式会社 粘弾性ダンパ
JPH03265729A (ja) * 1990-03-14 1991-11-26 Hitachi Ltd 粘性ダンパ
JPH0493531U (zh) * 1990-12-28 1992-08-13
JPH0953683A (ja) * 1995-08-17 1997-02-2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防振性並立塔状構造物
JPH09279695A (ja) * 1996-04-13 1997-10-28 Konoike Constr Ltd 耐震補強構造および粘弾性ダンパー
JP3608136B2 (ja) * 1996-11-15 2005-01-05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建築物の制振構造
JPH10227144A (ja) * 1997-02-17 1998-08-25 Tokico Ltd ブレースダンパ
JP3389521B2 (ja) * 1998-01-23 2003-03-24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張力構造用振動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及びその施工法
JPH11247488A (ja) * 1998-02-27 1999-09-14 Tokico Ltd ブレースダンパ
JP3760296B2 (ja) * 1998-07-15 2006-03-29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粘性系制震壁の取付構造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JP3796984B2 (ja) * 1998-11-02 2006-07-12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H形鋼柱の梁接合部構造
JP4034006B2 (ja) * 1999-06-01 2008-01-16 新日鉄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張力構造用振動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JP2001020392A (ja) * 1999-07-07 2001-01-23 Shimizu Corp 構造部材の接合構造
JP2001262859A (ja) * 2000-03-21 2001-09-26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制振ダンパー装置
JP4592149B2 (ja) * 2000-05-17 2010-12-01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ブレースダンパーの製作方法
JP3872934B2 (ja) * 2000-05-26 2007-01-24 積水ハウス株式会社 摩擦ダンパー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壁体
JP2002235454A (ja) * 2001-02-07 2002-08-23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制振ダンパ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5952A (zh) * 1998-01-28 2000-06-07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粘弹性支撑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3-265729A 1991.11.26
JP特开2001-336560A 2001.12.07
JP特开平11-247488A 1999.09.14
JP特开平9-279695A 1997.10.28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203619A (ja) 2010-09-16
JP5126293B2 (ja) 2013-01-23
JP4946982B2 (ja) 2012-06-06
CN1995575B (zh) 2013-01-02
CN1995575A (zh) 2007-07-11
JP2008286399A (ja) 2008-11-27
CN1995576A (zh) 200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6134C (zh)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CN1995576B (zh) 阻尼器和使用该阻尼器的振动阻尼结构
JP6807257B2 (ja) 防振装置
CN101489771A (zh) 由纸质材料制成的杯子
EP3605545B1 (en) Bottom foot for household appliance,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EP3603452B1 (en) Supporting feet for a household appliance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5421585U (zh) 一种插板式黏滞阻尼墙
WO2005017261A1 (fr) Structure d'isolement antisismique
US20230371210A1 (en) Self-expanding gap filler for decreasing air leakage between adjacent elements in a data center
US10808349B2 (en) Support for household appliance, and household appliance
US10559742B1 (en) Mounting pad and method for deterring theft and securing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gainst high winds
JPS6326444A (ja) 防振装置
JP4419218B2 (ja) 柱梁接合部のエネルギー吸収構造
CN205575759U (zh) 用于废水处理的组件
CN211547646U (zh) 一种可调节式固定田埂水渠安装夹件
WO2018102060A1 (en) Adaptable sealing hole plug
CN106523840A (zh) 一种液压管路接口减振装置
CN105178465B (zh) 采用现场灌注冷却成型铅板的叠层钢‑铅支座组装方法
CN1332098C (zh) 混凝土结构的切割装置
CN218056312U (zh) 一种可调节的包装盒
JP4710039B2 (ja) 柱又は梁と壁との接合部のエネルギー吸収構造
CN219340390U (zh) 一种缓冲式珍珠棉
JPH07189522A (ja) 防振ゴム、防振支持装置及びその設置方法
JPH0438867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