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1169A - 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1169A
CN1991169A CNA2006101686216A CN200610168621A CN1991169A CN 1991169 A CN1991169 A CN 1991169A CN A2006101686216 A CNA2006101686216 A CN A2006101686216A CN 200610168621 A CN200610168621 A CN 200610168621A CN 1991169 A CN1991169 A CN 1991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mponent
rhone
component lid
li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86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7242C (zh
Inventor
冈本贵之
渡壁俊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1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1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72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724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会降低电气部件盖的一次插装式插入作业的效率、同时可以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的高可靠性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其中包括:内装有电气部件(111)的电气部件盖(113);和被紧密地固定在压缩机壳体(101)的外表面上、且伸到所述电气部件盖的上方的遮檐部(109)。所述电气部件盖的顶面部(113a)上与所述遮檐部相对着的位置上设有排水槽(114)。这样,电气部件盖的一次插装式插入的作业效率不会发生下降,并且可以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从而可以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Description

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在冷冻冷藏装置等中的压缩机上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这种电气部件保护装置中,有的通过一次插装式插入作业就可以实现固定(其中的一例可参考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2-33478)。
下面参照附图对上述的现有电气部件保护装置进行描述。
图14为上述的参考文献1中的现有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15为该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在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放大侧视图,图16为该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在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放大俯视图。
如图14至图16中所示,在内部设有电动机构(图中未示出)的压缩机机壳10上,安装有用于向电动机构提供电源的玻璃端子15。另外,压缩机壳体10的外表面上固定有由冷轧或热轧钢板等经折弯后形成的围框20,将玻璃端子15包围起来。
电气部件17由启动继电器17a和电机保护器17b构成,使用启动继电器17a的目的是对电动机构的通电进行控制,防止向电动机构供给过大的电流而将其烧损。另外,电机保护器17b用于在电动机构的温度异常上升时将通电切断,使电动机构停止工作,从而防止压缩机受到损伤。
围框20中互相对着的左右两边上设有卡紧孔21。电气部件盖30由合成树脂材料以注塑成形方式制成,且内壁面中在与设在围框20上的卡紧孔2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上述卡紧孔21相结合的锥状爪部31。
另外,电源线40通过电气部件17对压缩机壳体10中的电动机构进行通电。电气部件盖30的下侧固定着/设置有电线引出部件41,该电线引出部件41用于将电源线40从电气部件盖30和围框20之间引出到外侧。电线引出部件41将电源线40加以固定,从而使电源线40不会从电气部件17上脱落。
下面对具有以上构成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工作情况进行描述。
组装时,首先将电气部件17装到玻璃端子15上,然后插上用于覆盖住电气部件17的电气部件盖30,将围框20从外侧套住。当锥状爪部31顶到围框20中设有卡紧孔21的左右两边上时,电气部件盖30中设有爪部31的左右2个壁面将相对于围框20的左右两边向外侧变形,然后使锥状爪部31被卡紧在围框20的卡紧孔21中。这样,电气部件盖30通过一次接触就能被固定到围框20上。
如上所述,通过一次插装式插入作业,用于保护玻璃端子15以及电气部件17免受外部的撞击、防止水等渗入的电气部件盖30就可以固定在围框20上。
但是,采用上述的现有构成的话,由于电气部件盖30是通过一次接触安装到围框20上的,电气部件盖30的顶面部分和围框20之间在压缩机壳体10附近会形成很小的间隙。这样,虽然在水从电气部件盖30的上方呈雾状流下时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30内部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在有大量的水流下时,水就会通过电气部件盖30的顶面部分和围框20之间的间隙渗入到电气部件盖30内,沾附在玻璃端子15及电气部件17的通电部分上,引起漏电及绝缘不良等问题,使压缩机无法进行正常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降低电气部件盖的一次插装式插入作业的效率、同时可以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的高可靠性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中包括:内装有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盖;和紧密地固定在压缩机壳体的外表面上、并延伸到所述电气部件盖的上方的遮檐部,所述电气部件盖的顶面中与所述遮檐部对着的位置上设有排水槽。这样,即使有水从电气部件盖的上方流下来,也能由遮檐部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另外,由于水能被排水槽排到电气部件盖的开口部分以外,可以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从而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发明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提供了一种不会降低电气部件盖的一次插装式插入的作业效率、同时可以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的高可靠性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概述如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中包括:内装有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盖;和紧密地固定在压缩机壳体的外表面上、并延伸到所述电气部件盖的上方的遮檐部,所述电气部件盖的顶面中与所述遮檐部对着的位置上设有排水槽。这样,即使有水从电气部件盖的上方流下来,也能由遮檐部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另外,由于水能被排水槽排到电气部件盖的开口部分以外,可以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从而提供一种高可靠性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技术方案2为,技术方案1中所述的排水槽被设置成在朝着电气部件盖的侧面的方向上降低。这样,渗入到排水槽中的水可以由排水槽的倾斜迅速地朝电气部件盖的侧面方向排出,并且可以迅速地排到电气部件盖的开口部分以外,从而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
技术方案3为,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排水槽为相对于水平方向朝重力方向下方倾斜、且倾斜程度大于压缩机壳体的倾斜程度的倾斜面。这样,即使在压缩机壳体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渗入到排水槽中的水通过排水槽的倾斜迅速地朝电气部件盖的侧面方向排出,且可以迅速地排到电气部件盖的开口部分以外,从而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
技术方案4为,技术方案2中所述的所述排水槽被设置成朝遮檐部方向凸出,大致呈圆弧形状。这样,即使在压缩机壳体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压缩机壳体的倾斜角度无关地、总是在朝向电气部件盖的侧面方向上逐渐变低,从而可以通过圆弧形状的排水槽将水迅速地朝着电气部件盖的侧面方向排出,将水迅速地排到电气部件盖的开口部分之外,从而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
技术方案5为,技术方案1至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排水槽呈截面为“]”状,且槽深大于或等于1mm,槽宽大于或等于5mm。这样,排水槽可以呈不但结构紧凑、而且最有效/可靠地防止水渗入的形状,从而可以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
技术方案6为,技术方案1至5的任一项中还设有紧密地固定在压缩机壳体的外表面上、将电气部件盖卡紧的围框,遮檐部与所述围框设置成一体、且从其上延伸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同时还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从而可望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
技术方案7为,技术方案6中所述的所述围框上设有卡紧孔,电气部件盖设有卡紧在所述卡紧孔中的爪部。这样,不但可以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同时,电气部件盖还可以通过一次插装式操作卡紧在围框上,电气部件盖的安装作业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2为该实施例中的电气部件盖的斜视图,
图3为该实施例中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处于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该实施例中的第2实验的实验结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6为该实施例中的电气部件盖的斜视图,
图7为该实施例中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处于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该实施例中的第2实验的实验结果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10为该实施例中的电气部件盖的斜视图,
图11为该实施例中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处于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沿着图11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3为该实施例中的第2实验的实验结果图,
图14为现有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15为现有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处于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放大侧视图,
图16为现有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处于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放大俯视图。
上述附图中,101、201、301为压缩机壳体,105、205、305为围框,107、207、307为卡紧孔,109、209、309为遮檐部,111、211、311为电气部件,113、213、313为电气部件盖,114、214、314为排水槽,115、215、315为爪部,127、227为倾斜面,327为圆弧形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对于本发明不产生限定作用。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2为电气部件盖的斜视图,图3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处于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第2实验的实验结果图。
压缩机壳体101的内部安装有电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由这一电动机构进行驱动的压缩机构(图中未示出)。
如图1至图3中所示,电气部件111中包括启动继电器111a和电机保护器111b。使用启动继电器111a的目的是为了对电动机构的通电进行控制,从而防止电动机构因流入过大的电流而烧毁。
具体说来,电动机构中设有主绕组(图中未示出)以及副绕组(图中未示出),副绕组相对于主绕组而言处于电气角为90°的位置上,通过在副绕组上通入不同相位的电流得到启动转矩,对压缩机构进行驱动。但是,由于副绕组线径小、热容量也小,流入过大的电流的话有可能发生烧毁等现象,因此,在启动完成后,需要将电流切断。上述的启动继电器111a起到在电动机构启动完成后将副绕组中的电流切断的作用。
另外,使用电机保护器111b的目的如下,即,对压缩机壳体101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间接地对电动机构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温度异常上升时,将通电切断,使电动机构停止旋转,从而防止压缩机受损。
压缩机壳体101上安装着用于对内部的电动机构进行通电的玻璃端子103。压缩机壳体101的外表面中固定/安装着围框105,将玻璃端子103包围住。围框105用热轧软钢材(如SPHC)通过冲压折弯而成,位于玻璃端子103两侧、互相对着的左右两边上设有卡紧孔107,上部设有与之形成一体的平面状遮檐部109。
电气部件盖113卡紧在围框105上,用于保护玻璃端子103以及电气部件111免受外部撞击,并且防止水等的渗入。电气部件盖113可由合成树脂材料如PPE(聚苯撑醚)、PC(聚碳酸脂)、PP(聚丙烯)、或者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混合物等通过挤出成形方式形成。另外,电气部件盖113的内壁面中在与设在围框105上的卡紧孔107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卡到卡紧孔107中的锥状爪部115。
另外,电气部件盖113的顶面部113a上设有包括第一凸筋117a以及第二凸筋117b在内的多个凸筋117,形成凸起部分。凸筋117在中心附近的最低处的高度H为1mm,第一凸筋117a与第二凸筋117b之间的间隔W为5mm。
通过将这两个凸筋117a、117b设置成以一定的间隔呈平行状,可以形成截面呈“]”状、最浅处的槽深H(最小槽深)为1mm、槽宽W为5mm的排水槽114。此外,这一排水槽114形成在与伸到其上方的遮檐部109相对着的位置上。
另外,由第一凸筋117a及第二凸筋117b形成的、槽宽为5mm的排水槽114的底部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27,在从中央部附近至电气部件盖113的两个侧面122一侧的方向上朝下方倾斜。这一倾斜角度最好呈超过压缩机壳体101的倾斜程度的倾斜,以大于或等于3°为佳。
另外,本实施例中还设有通过电气部件111对电动机构进行通电的电源线119,电气部件盖113的下侧固定/设置有用于将电源线119从电气部件盖113和围框105之间引出至外侧的电线引出部件121,该电线引出部件121用于将电源线119加以固定,从而使电源线119不会从电气部件111上脱落。
下面对具有以上构成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工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在对电气部件保护装置进行组装时,首先将电气部件111装到玻璃端子103上,然后再将覆盖住电气部件111的电气部件盖113卡紧到围框105上。
在电气部件盖113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到围框105上的过程中,当锥状爪部115顶到围框105上时,电气部件盖113的左右两侧面122相对于围框105的左右两边会朝外侧发生变形;进一步插入时,锥状爪部115将滑入、进而被卡紧在围框105上的卡紧孔107中。这样,电气部件盖113通过一次插装就被插入、安装到围框105上。
当电气部件盖113被装上时,由于围框105的遮檐部109从压缩机壳体101一侧覆盖住电气部件盖113的顶面部113a的上方,因此可以防止水直接滴到电气部件盖113的开口端123上、渗入电气部件盖113内的情况发生。
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113内的其他通道可以有:滴到或流到电气部件盖113及围框105的上部的水从电气部件盖113的顶面部113a上的第一凸筋117a一侧渗向开口端123一侧。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凸筋117a中设有相对于电气部件盖113的顶面部113a而言高度为1mm以上的凸部,故可以起到阻止水从电气部件盖113的顶面部113a渗入的阻挡壁的作用,能够将水排向电气部件盖113之外。
但是,在大量的水滴到或者流到电气部件盖113或围框105上等情况下,万一水超过凸部即第一凸筋117a的高度的话,也有可能穿过围框105的遮檐部109和第一凸筋117a之间的细小间隙,呈渗入到电气部件盖113内的趋势。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越过第一凸筋117a的水的渗透将由第二凸筋117b加以阻止,并且会在越过第二凸筋117b之前沿着由两个凸筋117a、117b形成的、截面呈“]”状的排水槽114中的倾斜面127被向电气部件盖113的两个侧面122方向排水。这样,水就不会越过第二凸筋117b到达电气部件盖113的开口端123处,排水槽114能够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113内。
另外,如果将围框105的遮檐部109和第一凸筋117a之间的间隙做得尽可能小的话,虽然可以减弱水势、提高防渗效果,但是,将电气部件盖113通过一次插装方式插入/安装到围框105上的作业效率将变差,且制造成本也会随着部件精度及组装精度的提高而变高,因此,围框105的遮檐部109和凸筋117a、117b之间现实上存在着细小的间隙。即使存在着细小的间隙,可以看出,也可以依靠上述提到的效果可靠地防止水的渗入。
下面对实际进行的2个实验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进行的第1个实验是,将排水槽114的槽深H和槽宽W加以改变,再确认水有没有渗入。
具体的实验情况是,将由第一凸筋117a和第二凸筋117b形成的排水槽114的底部相对于水平方向不发生倾斜、两个凸筋117a、117b的最小高度(即排水槽114的槽深H)和两个凸筋117a、117b之间的间隔(即排水槽114的槽宽W)各不相同的电气部件盖113卡紧在围框105上,再从电气部件盖113的上方50mm的高度使500ml的水在1分钟的时间内流到电气部件盖113和围框105的遮檐部109之间的交界处、即第一凸筋117a的附近,最后确认水有没有渗入。表1中示出了其实验结果。
[表1]
    槽宽W
    2.5mm     5.0mm     7.5mm
  槽深H     0.5mm     ×     ×     ×
    1.0mm     ×     ○     ○
    1.5mm     ×     ○     ○
表1中,符号“○”表示没有水渗入电气部件盖113内,而符号“×”则表示有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113内。
另外,在第2实验中,将由凸筋117a、117b形成的排水槽114的底部制成角度不同的的倾斜面127,再对水有无渗入进行确认。
具体的实验情况是,在多个电气部件盖113中的最小槽深H为0.75mm、槽宽为5mm的排水槽114的底部,设置上相对于水平方向分别呈不同角度的、向重力方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27,然后将电气部件盖113卡紧在围框105上,从电气部件盖113的上方50mm的高度使500ml的水在1分钟的时间内流到电气部件盖113和围框105的遮檐部109之间的边界处、即第一凸筋117a的附近,然后,对水随着时间变化的渗入程度进行确认。图4中示出了其结果。
从表1中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将凸筋117的高度设置成大于或等于1mm、第一凸筋117a和第二凸筋117b之间的间隔设置成大于或等于5mm、且设置上槽深H大于或等于1mm、槽宽W大于或等于5mm的排水槽114的话,从电气部件盖113和围框105之间的间隙渗入的水就不会越过第二凸筋117b,从而就可以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113内。
另外,从图4中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把由第一凸筋117a以及第二凸筋117b形成的排水槽114的槽深做浅0.25mm、成为0.75mm,通过在排水槽114的底部设置上相对于水平方向朝重力方向下方倾斜3°以上的倾斜面127之后,即使在水长时间、连续地流到电气部件盖113的顶面部113a上的情况下,水也可以由倾斜面127排到电气部件盖113的两个外侧,而不会到达电气部件盖113的开口端123。
将上述的结果加以总结的话,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排水槽的底部不倾斜的情况下,将槽深设定为大于或等于1mm、槽宽大于或等于5mm的话,就可以防止水的渗入;在排水槽的底部有3°的倾斜的情况下,将槽深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75mm、槽宽设定为大于或等于5mm的话,也可以防止水的渗入。
另外,本实验是在压缩机壳体101基本上设置在水平的状态下进行的。在压缩机壳体101呈倾斜的情况下,最好将排水槽114底部的倾斜面127设置成倾斜程度超过压缩机壳体101的倾斜面。这样,在水长时间、连续地流到电气部件盖113的顶面部113a上的情况下,水也可以被排水槽114以及倾斜面127排向电气部件盖113的两个外侧面,从而一样可以防止水从电气部件盖113的开口端123渗入。
通过采用上面所述的由凸筋117构成排水槽114的设计之后,可以可靠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113内,从而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高可靠性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遮檐部109与围框105设置成一体并从其上延伸出来。与遮檐部和围框为不同部件的情况相比,可望减少部件数量,同时可以减少将遮檐部固定在压缩机壳体101的外表面上的安装工序,从而可以相应地降低制造成本,在将多个部件加以固定时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相对位置精度也能得到保证。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2个凸筋、形成了1道排水槽,但是,也可以设置3个或3个以上的凸筋、形成多个排水槽,这样可以得到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的水渗入的效果。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由多个凸筋117形成的排水槽114的底部的倾斜面127被设置成中央部分较高,但是,只要设置成在朝着电气部件盖113的两个外侧的方向向下方倾斜的话,即使电气部件盖113的中央部以外的部位设置成较高也是可以的。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电气部件盖以能进行一次插装式插入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需要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在不是一次插装式插入的装置中同样也可以实施。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遮檐部109虽然是与围框105形成一体并从其上延伸出来,但是,即使遮檐部和围框为不同的部件,也可以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113内,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高可靠性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实施例2)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6为电气部件盖的斜视图,图7为该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处于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第2实验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在图5至图7中,压缩机壳体201的内部安装着电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由这一电动机构加以驱动的压缩机构(图中未示出)。
电气部件211中包括启动继电器211a和电机保护器211b。使用启动继电器211a的目的是为了对电动机构的通电进行控制,从而防止电动机构因流入过大的电流而烧毁。
具体说来,电动机构中设有主绕组(图中未示出)以及副绕组(图中未示出),副绕组相对于主绕组而言处于电气角为90°的位置上,通过在副绕组上通入不同相位的电流得到启动转矩,对压缩机构进行驱动。但是,由于副绕组线径小、热容量也小,流入过大的电流的话有可能发生烧毁等现象,因此,在启动完成后,需要将电流切断。上述的启动继电器211a起到在电动机构启动完成后将副绕组中的电流切断的作用。
另外,使用电机保护器211b的目的如下,即,对压缩机壳体201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间接地对电动机构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温度异常上升时,将通电切断,使电动机构停止旋转,从而防止压缩机受损。
压缩机壳体201上安装着用于对内部的电动机构进行通电的玻璃端子203。压缩机壳体201的外表面中固定/安装着围框205,将玻璃端子203包围住。围框205用热轧软钢材(如SPHC)通过冲压折弯而成,位于玻璃端子203两侧、互相对着的左右两边上设有卡紧孔207,上部设有与之形成一体的平面状遮檐部209。
电气部件盖213卡紧在围框205上,用于保护玻璃端子203以及电气部件211免受外部撞击,并且防止水等的渗入。电气部件盖213可由合成树脂材料如PPE(聚苯撑醚)、PC(聚碳酸脂)、PP(聚丙烯)、或者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混合物等通过挤出成形方式形成。另外,电气部件盖213的内壁面中在与设在围框205上的卡紧孔207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卡到卡紧孔207中的锥状爪部215。
另外,电气部件盖213的顶面部213a上设有截面呈“]”状的排水槽214。排水槽214的槽深D在中央附近的最浅处为1mm,排水槽214的槽宽V为5mm。这一排水槽214形成在与伸到其上方的遮檐部209相对置的位置上。
另外,排水槽214的底部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27,在从中央部附近至电气部件盖213的两个侧面222一侧的方向上朝下方倾斜。这一倾斜角度最好呈超过压缩机壳体201的倾斜程度的倾斜,以大于或等于3°为佳。
另外,本实施例中还设有通过电气部件211对电动机构进行通电的电源线219,电气部件盖213的下侧固定/设置有用于将电源线219从电气部件盖213和围框205之间引出至外侧的电线引出部件221,该电线引出部件221用于将电源线219加以固定,从而使电源线219不会从电气部件211上脱落。
下面对具有以上构成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工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在对电气部件保护装置进行组装时,首先将电气部件211装到玻璃端子203上,然后再将覆盖住电气部件211的电气部件盖213卡紧到围框205上。
在电气部件盖213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到围框205上的过程中,当锥状爪部215顶到围框205上时,电气部件盖213的左右两侧面222相对于围框205的左右两边会朝外侧发生变形;进一步插入时,锥状爪部215将滑入、进而被卡紧在围框205上的卡紧孔207中。这样,电气部件盖213通过一次插装就被插入、安装到围框205上。
当电气部件盖213被装上时,由于围框205的遮檐部209从压缩机壳体201一侧覆盖住电气部件盖213的顶面部213a的上方,因此可以防止水直接滴到电气部件盖213的开口端223上、渗入电气部件盖213内的情况发生。
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213内的其他通道可以有:滴到或流到电气部件盖213及围框205的上部的水从电气部件盖213的顶面部213a上的排水槽214一侧渗入至开口端223一侧。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围框205的遮檐部209和电气部件盖213的顶面部213a之间的间隙设置成非常细微,这一细微的间隙可以起到抑制水的渗入的作用,从而可以使流下的水几乎全部排出到电气部件盖213的外部。
但是,在大量的水滴到或者流到电气部件盖213或围框205上等情况下,水也有可能穿过围框205的遮檐部209和电气部件盖213的顶面部213a之间的细小间隙,具有渗入到电气部件盖113内的趋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排水槽214的槽深相对于电气部件盖213的顶面部213a而言有1mm以上,故能够阻止渗入到排水槽214内的水进一步向前渗入;并且,在从排水槽214中溢出之前,会沿着截面呈“]”状的排水槽214的底部倾斜面227被排到电气部件盖213的两个侧面222一侧。为此,不会出现水溢出排水槽214、到达电气部件盖213的开口端223的情况。而且,排水槽的数量设置得越多,就越能可靠地防止水渗入至电气部件盖213内。
另外,如果将围框205的遮檐部209和电气部件盖213的顶面部213a之间的间隙做得尽可能小的话,虽然可以减弱水势、提高防渗效果,但是,将电气部件盖213通过一次插装方式插入/安装到围框205上的作业效率将变差,且制造成本也会随着部件精度及组装精度的提高而变高,因此,围框205的遮檐部209和电气部件盖213的顶面部213a之间现实中存在着细小的间隙。即使存在着细小的间隙,可以看出,也可以依靠上述提到的效果可靠地防止水的渗入。
下面对实际进行的2个实验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进行的第1个实验是,将排水槽114的槽深D和槽宽V加以改变,再确认水有没有渗入。
具体的实验情况是,将排水槽214的底部相对于水平方向不发生倾斜、排水槽214的槽深D和槽宽V各不相同的电气部件盖213卡紧在围框205上,再从电气部件盖213的上方50mm的高度使500ml的水在1分钟的时间内流到电气部件盖213和围框205的遮檐部209之间的交界处,最后确认水有没有渗入。表2中示出了其实验结果。
[表2]
    槽宽V
    2.5mm     5.0mm     7.5mm
  槽深D     0.5mm     ×     ×     ×
    1.0mm     ×     ○     ○
    1.5mm     ×     ○     ○
表2中,符号“○”表示没有水渗入电气部件盖213内,而符号“×”则表示有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213内。
另外,在第2实验中,将排水槽214的底部制成角度不同的的倾斜面227,再对水有无渗入进行确认。
具体的实验情况是,在多个电气部件盖213中的最小槽深H为0.75mm、槽宽为5mm的排水槽214的底部,设置上相对于水平方向分别呈不同角度的、向重力方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27,然后将电气部件盖213卡紧在围框205上,从电气部件盖213的上方50mm的高度使500ml的水在1分钟的时间内流到电气部件盖213和围框205的遮檐部209之间的边界处,然后,对水随着时间变化的渗入程度进行确认。图8中示出了其结果。
从表2中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将排水槽214的槽深D设置成大于或等于1mm、槽宽V设置成大于或等于5mm的话,从电气部件盖213和围框205之间的间隙渗入的水就不会从排水槽214中溢出,从而就可以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213内。
另外,从图8中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把排水槽214的槽深做浅0.25mm、成为0.75mm,通过在排水槽214的底部设置上相对于水平方向朝重力方向下方倾斜3°以上的倾斜面227之后,即使在水长时间、连续地流到电气部件盖213的顶面部上的情况下,水也可以由倾斜面227排到电气部件盖213的两个外侧,而不会到达电气部件盖213的开口端223。
将上述的结果加以总结的话,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排水槽的底部不倾斜的情况下,将槽深设定为大于或等于1mm、槽宽大于或等于5mm的话,就可以防止水的渗入;在排水槽的底部有3°的倾斜的情况下,将槽深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75mm、槽宽设定为大于或等于5mm的话,也可以防止水的渗入。
另外,本实验是在压缩机壳体201基本上设置在水平的状态下进行的。在压缩机壳体201呈倾斜的情况下,最好将排水槽214底部的倾斜面227设置成倾斜程度超过压缩机壳体201的倾斜面。这样,在水长时间、连续地流到电气部件盖213的顶面部213a上的情况下,水也可以被排水槽214以及倾斜面227排向电气部件盖213的两个外侧面,从而一样可以防止水从电气部件盖213的开口端223渗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遮檐部209与围框205设置成一体并从其上延伸出来。与遮檐部和围框为不同部件的情况相比,可望减少部件数量,同时可以减少将遮檐部固定在压缩机壳体201的外表面上的安装工序,从而可以相应地降低制造成本,在将多个部件加以固定时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相对位置精度也能得到保证。
通过采用上面所述的排水槽214的设计之后,可以可靠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213内,从而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高可靠性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1道排水槽,但是,也可以设置2个或2个以上排水槽,这样可以得到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的水渗入的效果。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排水槽214的底部的倾斜面227被设置成中央部较高,但是,只要设置成在朝着电气部件盖213的两个外侧的方向向下方倾斜的话,即使电气部件盖213的中央部以外的部位设置成较高也是可以的。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电气部件盖以能进行一次插装式插入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需要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在不是一次插装式插入的装置中同样也可以实施。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遮檐部209虽然是与围框205形成一体并从其上延伸出来,但是,即使遮檐部和围框为不同的部件,也可以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213内,提供一种能够确保高可靠性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实施例3)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分解斜视图,图10为电气部件盖的斜视图,图11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处于安装完成状态下的放大示意图,图12为沿图11中的A-A线的截面图,图13为第2实验的实验结果示意图。
在图9至图12中,压缩机壳体301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和由这一电动机构加以驱动的压缩机构(图中未示出)。
电气部件311中包括启动继电器311a和电机保护器311b。使用启动继电器311a的目的是为了对电动机构的通电进行控制,从而防止电动机构因流入过大的电流而烧毁。
具体说来,电动机构中设有主绕组(图中未示出)以及副绕组(图中未示出),副绕组相对于主绕组而言处于电气角为90°的位置上,通过在副绕组上通入不同相位的电流得到启动转矩,对压缩机构进行驱动。但是,由于副绕组线径小、热容量也小,流入过大的电流的话有可能发生烧毁等现象,因此,在启动完成后,需要将电流切断。上述的启动继电器311a起到在电动机构启动完成后将副绕组中的电流切断的作用。
另外,使用电机保护器311b的目的如下,即,对压缩机壳体301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间接地对电动机构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温度异常上升时,将通电切断,使电动机构停止旋转,从而防止压缩机受损。
压缩机壳体301上安装着用于对内部的电动机构进行通电的玻璃端子303。压缩机壳体301的外表面中固定/安装着围框305,将玻璃端子303包围住。围框305用热轧软钢材(如SPHC)通过冲压折弯而成,位于玻璃端子303两侧、互相对着的左右两边上设有卡紧孔307,上部设有与之形成一体的平面状遮檐部309。
电气部件盖313卡紧在围框305上,用于保护玻璃端子303以及电气部件311免受外部撞击,并且防止水等的渗入。电气部件盖313可由合成树脂材料如PPE(聚苯撑醚)、PC(聚碳酸脂)、PP(聚丙烯)、或者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混合物等通过挤出成形方式形成。另外,电气部件盖313的内壁面中在与设在围框305上的卡紧孔307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卡到卡紧孔307中的锥状爪部315。
另外,电气部件盖313的顶面部313a上设有截面呈“]”状的排水槽314。排水槽314的槽深M在中央附近的最浅处为1mm,排水槽314的槽宽Y为5mm。这一排水槽314形成在与伸到其上部的遮檐部309相对着的位置上。
另外,排水槽314的底部形成朝设在上方的遮檐部309凸起的、呈圆弧形状的圆弧形状部327,其中央部附近最接近遮檐部,其他部分构成越是接近电气部件盖313的两个侧面322侧、离遮檐部也就越远的圆弧形状。为了达到充分的排水能力,上述圆弧形状的曲率半径最好设定为200~400mm左右。另外,这里所述的“圆弧形状”是指呈中央部附近最接近遮檐部、且越是接近电气部件盖313的两个侧面322侧离遮檐部也就越远的形状的曲面。
另外,本实施例中还设有通过电气部件311对电动机构进行通电的电源线319,电气部件盖313的下侧固定/设置有用于将电源线319从电气部件盖313和围框305之间引出至外侧的电线引出部件321,该电线引出部件321用于将电源线319加以固定,从而使电源线319不会从电气部件311上脱落。
下面对具有以上构成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的工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在对电气部件保护装置进行组装时,首先将电气部件311装到玻璃端子303上,然后再将覆盖住电气部件311的电气部件盖313卡紧到围框305上。
在电气部件盖313沿着水平方向插入到围框305上的过程中,当锥状爪部315顶到围框305上时,电气部件盖313的左右两侧面322相对于围框305的左右两边会朝外侧发生变形;进一步插入时,锥状爪部315将滑入、进而被卡紧在围框305上的卡紧孔307中。这样,电气部件盖313通过一次插装就被插入、安装到围框305上。
当电气部件盖313被装上时,由于围框305的遮檐部309从压缩机壳体301一侧覆盖住电气部件盖313的顶面部313a的上方,因此可以防止水直接滴到电气部件盖313的开口端323上、渗入电气部件盖313内的情况发生。
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313内的其他通道可以有:滴到或流到电气部件盖313及围框205的上部的水从电气部件盖313的顶面部313a上的排水槽314一侧渗向开口端323一侧。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围框305的遮檐部309和电气部件盖313的顶面部313a之间的间隙设置成非常细微,这一细微的间隙可以起到抑制水的渗入的作用,从而可以使流下的水几乎全部排出到电气部件盖313的外部。
但是,在大量的水滴到或者流到电气部件盖313或围框305上等情况下,水也有可能穿过围框305的遮檐部309和电气部件盖313的顶面部313a之间的细小间隙,具有渗入到电气部件盖313内的趋势。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排水槽314的槽深相对于电气部件盖313的顶面部313a而言有1mm以上,故能够阻止渗入到排水槽314内的水进一步向前渗入;并且,在从排水槽314中溢出之前,会沿着截面呈“]”状的排水槽314的圆弧形状部327被排到电气部件盖313的两个侧面222一侧。为此,不会出现水溢出排水槽314、到达电气部件盖313的开口端323的情况。而且,排水槽的数量设置得越多,就越能可靠地防止水渗入至电气部件盖313内。
另外,如果将围框305的遮檐部309和电气部件盖313的顶面部313a之间的间隙做得尽可能小的话,虽然可以减弱水势、提高防渗效果,但是,将电气部件盖313通过一次插装方式插入/安装到围框305上的作业效率将变差,且制造成本也会随着部件精度及组装精度的提高而变高,因此,围框305的遮檐部309和电气部件盖313的顶面部313a之间现实中存在着细小的间隙。即使存在着细小的间隙,可以看出,也可以依靠上述提到的效果可靠地防止水的渗入。
下面对实际进行的2个实验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进行的第1个实验是,将排水槽314的槽深M和槽宽Y加以改变,再确认水有没有渗入。
具体的实验情况是,将排水槽314的底部形成水平状而不是倾斜面或曲面、排水槽314的槽深M和槽宽Y各不相同的电气部件盖313卡紧在围框205上,再从电气部件盖313的上方50mm的高度使500ml的水在1分钟的时间内流到电气部件盖313和围框305的遮檐部309之间的交界处,最后确认水有没有渗入。表3中示出了其实验结果。
[表3]
    槽宽Y
    2.5mm     5.0mm     7.5mm
  槽深M     0.5mm     ×     ×     ×
    1.0mm     ×     ○     ○
    1.5mm     ×     ○     ○
表3中,符号“○”表示没有水渗入电气部件盖313内,而符号“×”则表示有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313内。
另外,在第2实验中,将排水槽314的底部制成朝遮檐部309凸起圆弧形状的圆弧形状部327,再对水有无渗入进行确认。
具体的实验情况是,在多个电气部件盖313中的最小槽深M为0.75mm、槽宽Y为5mm的排水槽314的底部,设置上相对于水平方向朝向重力方向下方的、形成曲率半径为200~400mm的圆弧形状的圆弧形状部327,然后将电气部件盖313卡紧在围框305上,从电气部件盖313的上方50mm的高度使500ml的水在1分钟的时间内流到电气部件盖313和围框305的遮檐部209之间的边界处,然后,对水随着时间变化的渗入程度进行确认。图13中示出了其结果。
从表3中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将排水槽314的槽深M设置成大于或等于1mm、槽宽Y设置成大于或等于5mm的话,从电气部件盖313和围框305之间的间隙渗入的水就不会从排水槽314中溢出,从而就可以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313内。
另外,从图12中所示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把排水槽314的槽深M做浅0.25mm、成为0.75mm,通过在排水槽314的底部设置上圆弧形状的圆弧形状部327之后,即使在水长时间、连续地流到电气部件盖313的顶面部上的情况下,水也可以由圆弧形状部327排向电气部件盖313的两个外侧面,而不会到达电气部件盖313的开口端323。
将上述的结果加以总结的话,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排水槽的底部为水平的排水槽的情况下,将槽深设定为大于或等于1mm、槽宽大于或等于5mm的话,就可以防止水的渗入;在底部设有曲率半径为200~400mm的圆弧形状的排水槽的情况下,将槽深设定为大于或等于0.75mm、槽宽设定为大于或等于5mm的话,也可以防止水的渗入。
另外,本实验是在压缩机壳体301基本上设置在水平的状态下进行的。在压缩机壳体301被设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呈倾斜的情况下,通过将排水槽314的底部设置成向遮檐部309方向凸出、且在朝向电气部件盖313的两个侧面322的方向上逐渐变低的形状的圆弧形状部327,可以与压缩机壳体301的倾斜角度无关地、在朝向电气部件盖的两个侧面322的方向上逐渐变低,故水可以由排水槽314迅速地排向电气部件盖的两个外侧。同样,即使在水长时间、连续地流到电气部件盖313的顶面部313a上的情况下,水也可以被排水槽314以及圆弧形状部227排到电气部件盖313的两个外侧,从而可以防止水从电气部件盖313的开口端223渗入。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遮檐部309与围框305设置成一体并从其上延伸出来。与遮檐部和围框为不同部件的情况相比,可望减少部件数量,同时可以减少将遮檐部固定在压缩机壳体301的外表面上的安装工序,从而可以相应地降低制造成本,在将多个部件加以固定时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相对位置精度也能得到保证。
通过采用上面所述的排水槽314的设计之后,可以可靠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313内,从而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了的高可靠性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1道排水槽,但是,也可以设置2个或2个以上排水槽,这样可以得到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的水渗入的效果。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排水槽314的底部上的圆弧形状部227被设置成中央部较高,但是,只要设置成在朝着电气部件盖313的两个外侧的方向逐渐降低的话,即使电气部件盖313的中央部以外的部位设置成较高也是可以的。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中的电气部件盖以能进行一次插装式插入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需要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在不是一次插装式插入的装置中同样也可以实施。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遮檐部309虽然是与围框305形成一体并从其上延伸出来,但是,即使遮檐部和围框为不同的部件,也可以可靠地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313内,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高可靠性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在不降低电气部件盖的一次插装式插入的作业效率的情况下,就可以防止水渗入到电气部件盖内,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压缩机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因此,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安装在电冰箱、空调器、冷冻冷藏装置等中的压缩机上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上。

Claims (8)

1.一种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装有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盖;和紧密地固定在压缩机壳体的外表面上、并延伸到所述电气部件盖的上方的遮檐部,
所述电气部件盖的顶面中与所述遮檐部对着的位置上设有排水槽。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被设置成在朝着电气部件盖的侧面的方向上降低。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为相对于水平方向朝重力方向下方倾斜、且倾斜程度大于压缩机壳体的倾斜程度的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被设置成朝遮檐部方向凸出,大致呈圆弧形状。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水槽呈截面为“]”状,且槽深大于或等于1mm,槽宽大于或等于5mm。
6.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中所述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紧密地固定在压缩机壳体的外表面上、将电气部件盖卡紧的围框,所述遮檐部与所述围框设置成一体、且从其上延伸出来。
7.如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上设有卡紧孔,电气部件盖设有卡紧在所述卡紧孔中的爪部。
8.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电气部件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紧密地固定在压缩机壳体的外表面上、将电气部件盖卡紧的围框,所述遮檐部与所述围框设置成一体、且从其上延伸出来。
CNB2006101686216A 2005-12-28 2006-12-19 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72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7975 2005-12-28
JP2005377975 2005-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1169A true CN1991169A (zh) 2007-07-04
CN100487242C CN100487242C (zh) 2009-05-13

Family

ID=379984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862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7242C (zh) 2005-12-28 2006-12-19 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CNU20062017342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93088Y (zh) 2005-12-28 2006-12-19 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73420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93088Y (zh) 2005-12-28 2006-12-19 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834094A1 (zh)
JP (1) JP2008528845A (zh)
CN (2) CN100487242C (zh)
WO (1) WO200707790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265B (zh) * 2007-11-07 2010-10-06 环宇平 能排水的引线夹
CN105697352A (zh) * 2012-07-27 2016-06-22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07276297A (zh) * 2017-07-20 2017-10-20 兰溪市越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压缩机的多端子易安装组合装置
CN113423951A (zh) * 2019-02-26 2021-09-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2548B2 (ja) * 2008-07-02 2013-07-10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圧縮機のターミナル保護部材
KR101052777B1 (ko) * 2009-07-13 2011-07-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밀폐형 압축기
CN103037648A (zh) * 2012-12-20 2013-04-10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保护器的壳体结构
DE102014106452A1 (de) * 2014-05-08 2015-11-1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Gehäuseanordnung für ein Hochvolt-Aggregat im KFZ-Bereich
JP6655509B2 (ja) * 2016-09-08 2020-02-26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圧縮機及び圧縮機を搭載した機器
CN107240977B (zh) * 2017-07-28 2023-08-15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后端盖及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67373A (ja) * 1989-04-07 1990-11-01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DE9006924U1 (zh) * 1989-07-11 1990-08-23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8630 Coburg, De
JPH04128576A (ja) * 1990-09-17 1992-04-3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の電装部品保護装置
JPH04164173A (ja) * 1990-10-24 1992-06-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圧縮機の端子カバー取り付け装置
JPH0626461A (ja) * 1992-07-09 1994-02-01 Toshiba Corp 圧縮機の電装品保護装置
JP3229730B2 (ja) * 1993-09-29 2001-11-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密閉型圧縮機電装品カバー固定装置
KR100483557B1 (ko) * 2002-08-09 2005-04-15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밀폐형 압축기의 보호커버 장착장치
JP4089623B2 (ja) * 2003-06-18 2008-05-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1265B (zh) * 2007-11-07 2010-10-06 环宇平 能排水的引线夹
CN105697352A (zh) * 2012-07-27 2016-06-22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压缩机
US10028399B2 (en) 2012-07-27 2018-07-17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Compressor protection module
US10485128B2 (en) 2012-07-27 2019-11-19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Compressor protection module
CN107276297A (zh) * 2017-07-20 2017-10-20 兰溪市越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压缩机的多端子易安装组合装置
CN107276297B (zh) * 2017-07-20 2024-01-02 兰溪市越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压缩机的多端子易安装组合装置
CN113423951A (zh) * 2019-02-26 2021-09-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7242C (zh) 2009-05-13
CN200993088Y (zh) 2007-12-19
WO2007077902A1 (en) 2007-07-12
JP2008528845A (ja) 2008-07-31
EP1834094A1 (en) 2007-09-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1169A (zh) 电气部件保护装置
CN1043700C (zh) 电磁继电器
CN1181552C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97096C (zh) 电磁继电器
CN1254867C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91351A (zh) 电介质分离型半导体装置
CN1790745A (zh) 具有基于沟槽的源电极和栅电极的功率器件
CN1475668A (zh) 泵模块
CN101069002A (zh) 建筑机械的冷却构造
CN1815719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
CN1924263A (zh) 便携设备及机械钥匙
CN1941413A (zh)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864036A (zh) 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
CN1841717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62826A (zh) 电介质隔离型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64394A (zh) 电连接器
CN1722414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316C (zh) 垂直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508420A (zh) 燃料供给装置
CN101033903A (zh) 空调排管用连接箱组装体、空调制冷剂排管连接方法及空调排管连接箱
CN1941278A (zh) 发热体的保持构造体、绝缘构造体、加热装置
CN1299069C (zh) 冷冻装置的室外单元及室外单元的电气零件箱
CN1218892A (zh) 分体式空调装置及室内机的装配方法
CN1764806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879241A (zh) 隔板及隔板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