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9012A - 图像消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消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9012A
CN1989012A CNA2005800246585A CN200580024658A CN1989012A CN 1989012 A CN1989012 A CN 1989012A CN A2005800246585 A CNA2005800246585 A CN A2005800246585A CN 200580024658 A CN200580024658 A CN 200580024658A CN 1989012 A CN1989012 A CN 1989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plate
heating
state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46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上宽
池田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Marketing Corp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Marketing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Consumer Marketing Corp, Toshiba Home Applian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9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90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26Devices, non-fluid media or methods for cancelling, correcting errors, underscoring or ru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09Obliterating the printed matter; Non-destructive removal of the ink pattern, e.g. for repetitive use of the support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消除装置,通过对介质进行加热来消除使用可通过加热而消除的材料形成在介质上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放入所述介质的放入口(78)的本体部(1);设在所述本体部(1)内、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源(27);能以转动轴(42)为中心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部(1)上、对所述放入口(78)进行开闭的盖部(3);设在所述盖部(3)内、在关闭所述盖部(3)的状态下从与所述第一加热源(27)相反的一侧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源(51);以及在将所述盖部(3)在与所述转动轴(42)相反的一侧锁定成关闭状态的锁定状态与解除对所述盖部(3)的锁定的开锁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锁定机构(80)。

Description

图像消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对介质加热来将形成在介质上的图像清除的图像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量的增大,进行硬复制的频率不断增大。该硬复制是指将显示在显示器画面上的图像直接印刷在纸等介质上,介质的使用量随着进行硬复制的频率增大而增加。因此,在日本特许公开公报2002-38039号中提出一种技术:使用可通过加热或溶剂而消除的材料进行硬复制,在将图像通过加热或溶剂消除后对介质进行再利用。
发明公开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用溶剂消除图像,需要设置具有储存溶剂的容器、将介质向容器内搬入的搬入辊、将介质从容器内搬出的搬出辊、以及使溶剂在容器内循环的泵等的图像消除装置。该图像消除装置的整体构成较大,且需要注意溶剂的处理,因此,很难在办公室等室内空间使用。因此,在室内空间使用的图像消除装置最好是对介质加热方式,但实际情况是并没有开发出可安全地进行通过对介质加热来消除图像的处理的图像消除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安全地进行通过对介质加热来消除图像的处理的图像消除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图像消除装置,通过对介质进行加热来消除使用可通过加热而消除的材料形成在介质上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放入所述介质的放入口的本体部;设在所述本体部内、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源;能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部上、对所述放入口进行开闭的盖部;设在所述盖部内、在关闭所述盖部的状态下从与所述第一加热源相反的一侧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源;以及在将所述盖部在与所述转动轴相反的一侧锁定成关闭状态的锁定状态与解除对所述盖部的锁定的开锁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锁定机构。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图像消除装置,在本体部内设有第一加热源,在盖部内设有第二加热源,在关闭盖部的状态下,介质夹在第一加热源与第二加热源之间,因此,通过第一加热源及第二加热源从两侧对介质进行加热,从而可利用热量使形成在介质上的图像消除。因此,在使用图像消除装置时,不需对溶剂的处理加以注意,并且,与用溶剂消除图像的情况相比,图像消除装置的整体构成紧凑化,从而可在室内空间内简单地使用图像消除装置。并且,设置有将盖部在与盖部的转动轴相反的一侧锁定为关闭状态的锁定机构,从而能可靠地将盖部锁定为关闭状态。由此,在介质的加热中不能从关闭状态打开盖部,从而使用图像消除装置时的安全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消除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概略表示图像消除装置的内部构成的侧视图。
图3是详细表示图像消除装置的内部构成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盖体外壳的内部构成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像消除装置的外观的后视图。
图6是盖体外壳的外观的仰视图。
图7A是表示上热敏电阻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
图7B是表示上热敏电阻的安装状态的沿图7A的7B-7B线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上热电偶继电器的安装状态的俯视图。
图8B是表示上热电偶继电器的安装状态的沿图8A的8B-8B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像消除装置的内部构成的主视图。
图10A是在锁定状态下表示锁定机构的内部构成的主视图。
图10B是在开锁状态下表示锁定机构的内部构成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电气构成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消除装置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本体外壳(本体部)         3盖体外壳(盖部)
27下加热源(第一加热源)    51上加热源(第二加热源)
78放入口                  80锁定机构
82锁定电动机(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图1~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本体外壳1内安装有上面开口的矩形盘状的纸张盘2。在该纸张盘2上层叠状地放入有相等于介质的纸等印刷品,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纸张盘2内的印刷品夹在下加热板4(参照图3)与上加热板5(参照图3)之间。下加热板4收纳在本体外壳1内,从下侧对纸张盘2内的印刷品进行加热。上加热板5收纳在盖体外壳3内,从上侧对纸张盘2内的印刷品进行加热。在该印刷品上使用图像形成材料形成有图像。该图像形成材料是通过加热可消除的材料,利用呈色性化合物与显色剂的作用来发色。在对该图像形成材料进行加热时,图像形成材料中的粘合剂树脂与呈色性化合物优先显示相溶性,在使用消色剂时,显色剂与消色剂反应,从而进行消色。即,图像消除装置通过从上下两侧对印刷品进行加热来消除图像。下面对图像消除装置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体外壳1是通过将金属制的下本体框6、金属制的下前框7及金属制的下后框8接合而构成的,形成为上面开口的矩形箱状。该本体外壳1的下本体框6形成为前面、后面及上面开口的コ字框状,下本体框6的前面及后面由下前框7及下后框8覆盖。该本体外壳1相当于本体部,如图5所示,在本体外壳1的下后框8上形成有多个放热孔9。在该下本体框6的底板上,在左后角部、右后角部、左前角部及右前角部这四个部位固定有橡胶制的支脚10。使螺钉穿过支脚10而旋入下本体框6的底板来固定这些各支脚10,由于将四个支脚10载置在设置面上,故本体外壳1相对于设置面以隔开状态设置。
如图3所示,在本体外壳1内,在左后角部、右后角部、左前角部及右前角部这四个部位收纳有合成树脂制的外壳支架11,在各外壳支架11的上端部一体成形有头部12。使螺钉穿过下本体框6的底板而旋入外壳支架11来固定这些各外壳支架11,在各头部12内的上端部固定有圆筒状的套环13。这些各套环13由陶瓷村料形成,作为绝热构件发挥作用。
在本体外壳1内收纳有金属制的下绝热板14。该下绝热板14形成为上面开口的矩形盘状,在下绝热板14的底板上,在左后角部、右后角部、左前角部及右前角部这四个部位形成有贯通孔(未图示)。在这些各贯通孔内插入有外壳支架11的头部12,下绝热板14在底板的四个部位由外壳支架11沿高度方向进行支撑。该下绝热板14将本体外壳1内分隔成上方的消除室15及下方的绝热室16,且由于底板的四个部位与头部12卡合,从而被定位成不能沿水平方向移动。
在本体外壳1内收纳有位于下绝热板14上方的金属制的下绝热外壳17。该下绝热外壳17形成为上面开口的矩形箱状,由多个套环13从下方支撑。使螺钉19从下绝热外壳17的内部穿过各套环13而旋入外壳支架11的头部12内来固定该下绝热外壳17,在各螺钉19的头部与下绝热外壳17的底板之间夹设有圆筒状的套环20。
在各外壳支架11上一体成形有加热器支架21,在各加热器支架21上一体成形有圆筒状的下弹簧导向器22。在这些各下弹簧导向器22的外周面上嵌合有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加热器弹簧23,各加热器弹簧23的上端部贯穿下绝热板14的底板及下绝热外壳17的底板向下绝热外壳17的内部突出。
在下绝热外壳17内收纳有下加热板4。该下加热板4由矩形的金属板构成,在下加热板4上,在左后角部、右后角部、左前角部及右前角部这四个部位固定有陶瓷制的上弹簧导向器24。这些各上弹簧导向器24形成为圆筒状,使螺钉穿过下加热板4而旋入上弹簧导向器24的内周面来固定这些各上弹簧导向器24。在该下加热板4的下表面与多个上弹簧导向器24的上端面之间夹设有下加热器25。该下加热器25作为发热体发挥作用,通过夹持在多个上弹簧导向器24与下加热板4之间而得以固定。这些各上弹簧导向器24插入在加热器弹簧23内,下加热板4及下加热器25由多个加热器弹簧23弹性支撑。
在下加热板4的下表面上通过多个螺钉(未图示)安装有下加热器压板26,下加热器25因下加热器压板26的压紧力而与下加热板4的下表面紧贴。这些下加热板4、下加热器25及下加热器压板26构成相当于第一加热源的下加热源27,下加热板4因下加热器25的发热而升温,从下方对纸张盘2内的印刷品进行加热。
在下绝热外壳17的底板上安装有多个衬垫28。这些各衬垫28是用陶瓷形成为圆筒状而构成的,使螺钉47a穿过下绝热外壳17的底板而旋入衬垫28内来固定这些各衬垫28。在这些多个衬垫28的上端面固定有盘导向器2a。该盘导向器2a形成为矩形框状,使螺钉47b穿过盘导向器2a而旋入各衬垫28内来固定该盘导向器2a。
在盘导向器2a的内周面插入有纸张盘2。该纸张盘2载置在下加热板4上,并收纳在下绝热外壳17内。该纸张盘2形成为上面开口的矩形盘状,纸张盘2的上面作为放入印刷品的放入口78发挥作用。该纸张盘2形成为可左右两列地放入A4尺寸印刷品的大小,对纸张盘2的整个底面进行褶皱加工。该褶皱加工是使纸张盘2底面的表面粗糙度比纸张盘2其余部分粗糙的加工,纸张盘2的底面具有防止印刷品因印刷调色剂的糊状部分的影响而粘上的功能。
在本体外壳1上安装有相当于盖部的盖体外壳3。如图4所示,该盖体外壳3是通过将金属制的上本体框32、金属制的上前框33及金属制的上后框34接合而构成的,形成为下面开口的矩形箱状。该盖体外壳3的上本体框32形成为前面、后面及下面开口的コ字框状,上本体框32的前面及后面由上前框33及上后框34覆盖,在上本体框32的左侧板及右侧板上形成有多个放热孔35。如图6所示,在该上本体框32内的顶面上接合有金属制的左补强板36、金属制的中央补强板37及金属制的右补强板38,如图4所示,在右补强板38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台座39,在左补强板36的前端部及后端部也形成有与右补强板38相同的台座39。
如图5所示,在盖体外壳3的上后框34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用螺钉固定有平铰链40的上板40a。该平铰链40将上板40a及下板40b相互间以能以水平的转动轴42为中心转动的形态连接,平铰链40的下板40b用螺钉固定在本体外壳1的下后框8上。在该本体外壳1的下后框8上用螺钉固定有四个减震铰链41的右板41a。这些各减震铰链41将右板41a及左板41b相互间以能以水平的转动轴42为中心转动的形态连接,各减震铰链41的左板41b用螺钉固定在盖体外壳3的上后框34上。这些各减震铰链41的转动轴42配置在平铰链40的转动轴42的延长线上,盖体外壳3通过一个平铰链40及四个减震铰链41以能以转动轴42为中心转动的形态安装在本体外壳1上,通过转动盖体外壳3来使纸张盘2的上面开闭。
如图4所示,在盖体外壳3的上本体框32内收纳有下面开口的矩形盘状的上绝热板43。该上绝热板43由可抑制热量向上本体框32的顶面传导的金属板构成,在上本体框32内的上绝热板43下方收纳有上绝热外壳44。该上绝热外壳44由金属材料形成,形成为下面开口的矩形箱状。这些上绝热板43及上绝热外壳44通过将螺钉45从上绝热外壳44的底板穿过上绝热板43的底板而旋入各台座39中来进行固定,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上绝热外壳44与下绝热外壳17接触。在该状态下,上绝热外壳44的下面被下绝热外壳17盖住,下绝热外壳17的上面被上绝热外壳44盖住,在下绝热外壳17与上绝热外壳44之间形成有空间状的加热室(未图示)。
如图4所示,在各螺钉45的外周面插入有圆筒状的套环47及直径比套环47大的圆筒状的套环46。直径较大的各套环46夹设在螺钉45的头部与上绝热外壳44的底板之间,由金属材料形成。直径较小的各套环47夹设在上绝热外壳44的底板与上绝热板43的底板之间,由陶瓷材料形成。这些各套环47作为抑制热量从上绝热外壳44通过上绝热板43向上本体框32传导的绝热构件发挥作用。
在上绝热外壳44的底板上,在左后角部、右后角部、左前角部及右前角部这四个部位安装有圆筒状的陶瓷制的衬垫48。这些各衬垫48通过将螺钉穿过上绝热外壳44的底板而旋入衬垫48内来进行固定,在多个衬垫48的下端面安装有金属制的上加热板5。该上加热板5通过将螺钉穿过上加热板5而旋入各衬垫48内来进行固定,并收纳在上绝热外壳44内。
在上加热板5的上表面与多个衬垫48的下端面之间夹设有上加热器49。该上加热器49通过夹持在多个衬垫48与上加热板5之间而得以固定,如图3所示,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收纳在纸张盘2内。
如图4所示,在上加热板5的上表面上通过多个螺钉(未图示)安装有上加热器压板50,上加热器49因上加热器压板50的压紧力而与上加热板5的上表面紧贴。这些上加热板5、上加热器49及上加热器压板50构成相当于第二加热源的上加热源51,上加热板5因上加热器49的发热而升温,从上方对纸张盘2内的印刷品进行加热。该纸张盘2内的印刷品因加热器弹簧23的弹簧力而与上加热板5接触。
在上前框33上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上前盖体52。在该上前盖体52上固定有两个臂部53,在两个臂部53上以能以轴55为中心转动的形态安装有卡钩54。在该卡钩54与上前盖体52之间夹设有卡钩弹簧56。该卡钩弹簧56由对卡钩54向图4的箭头方向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卡钩54因卡钩弹簧56的弹簧力而与钩部57卡合。如图1所示,该钩部57固定在本体外壳1上,盖体外壳3因卡钩54与钩部57之间的卡合力而保持在关闭状态。
如图2所示,在下绝热外壳17的底板上用螺钉固定有通道58,在通道58上用螺钉固定有圆筒状的风扇箱59。在该风扇箱59上固定有风扇电动机60(参照图11),如图2所示,在风扇电动机60的旋转轴上固定有位于风扇箱59内的轴流形的冷却风扇61。这些风扇箱59、风扇电动机60及冷却风扇61构成风扇装置62,在本体外壳1的下本体框6的底板上形成有位于风扇装置62下方的开口部。该开口部作为从外部进行风扇装置62的保养、检修、更换的维护口发挥作用,开口部被风扇罩63覆盖。
风扇罩63通过将多个螺钉64穿过风扇罩63而旋入下本体框6的底板来进行固定,并通过将多个螺钉64取下来从下本体框6上卸下,通过旋入多个螺钉64来安装在下本体框6上。即,风扇罩63可拆装地盖住维护口,在风扇罩63与风扇装置62之间形成有间隙65。在该风扇罩63上形成有由多个贯通孔形成的吸气口66,冷却风扇61因风扇电动机60的驱动而将外部气体从吸气口66吸入本体外壳1内,并通过通道58向加热室内送风,从而对纸张盘2内的印刷品进行冷却。
在本体外壳1的下前框7上安装有合成树脂制的下前盖体67,在下前盖体67与下前框7之间形成有空间状的电气零件室68。该下前盖体67具有多个爪部69,通过将多个爪部69卡合在下前框7的多个卡合孔(未图示)内且从下前盖体67将多个螺钉70旋入下前框7内来安装该下前盖体67。即,下前盖体67通过卸下多个螺钉70且将多个爪部69从卡合孔中卸下来,再从下前框7上卸下,从而可相对下前框7进行拆装。
如图9所示,在电气零件室68内收纳有机构板71。该机构板71固定在本体外壳1的下前框7上,在机构板71上以能以轴73为中心转动的形态安装有大致呈L字状的开关柄72。该开关柄72具有凸状的操作部74,在开关柄72与机构板71之间安装有柄弹簧75。该柄弹簧75由拉伸螺旋弹簧构成,开关柄72因柄弹簧75的弹簧力而被向图9的箭头方向施力。
在盖体外壳3上固定有锁定环76。该锁定环76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进入本体外壳1的电气零件室68内,在锁定环76进入电气零件室68内的状态下,开关柄72被锁定环76推压成倾斜状态。即,锁定环76作为对开关柄72进行操作的操作构件发挥作用,在打开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开关柄72因柄弹簧75的弹簧力而成水平状态。
在机构板71上固定有由微型开关构成的盖体开关77,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开关柄72的操作部74离开盖体开关77的柱塞来使盖体开关77断开,在打开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开关柄72的操作部74将盖体开关77的柱塞向上方推压来使盖体开关77接通。即,盖体开关77的电气状态与盖体外壳3的开闭连动地变化,作为检测盖体外壳3的开闭的开闭检测构件发挥作用。
如图9所示,在机构板71上安装有锁定机构80,锁定机构80被下前盖体67覆盖。该锁定机构80用于将盖体外壳3锁定在关闭状态,具有下述构成。
在机构板71上固定有锁定外壳81,如图10A所示,在锁定外壳81内收纳有锁定电动机82。在该锁定电动机82的旋转轴83上固定有圆形的旋转板84。在该旋转板84的外周部上固定有销钉状的凸轮85,凸轮85因锁定电动机82的驱动而以旋转轴83为中心沿圆周方向移动。
在锁定外壳81上形成有圆筒状的轴承86,在轴承86的前端部形成有圆环状的限制器87。在该轴承86的内周面上可滑动地嵌合有柱塞88,在柱塞88的前端部固定有圆柱状的锁定销89及圆柱状的弹簧座90。在该弹簧座90的外周面上嵌合有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锁定弹簧91的一端部,锁定弹簧91的另一端部嵌合在圆筒状的弹簧座92的内周面上。该弹簧座92固定在锁定外壳81内,柱塞88被锁定弹簧91的弹簧力向图10A的右方施力。
在柱塞88上固定有从动板93。该从动板93具有正方形的贯通孔94,在贯通孔94内插入有凸轮85。该贯通孔94的左内面95作为凸轮面发挥作用,如图10A所示,在凸轮85从凸轮面95离开的状态下,柱塞88的前端面因锁定弹簧91的弹簧力而与锁定外壳81的限制器87接触。在该状态下,锁定销89保持在从锁定外壳81内突出的锁定状态,如图9所示,卡合在盖体外壳3的锁定环76内。在锁定销89与锁定环76卡合的状态下,盖体外壳3被锁定在关闭状态,禁止打开盖体外壳3。即,锁定机构80在盖体外壳3的与转动轴42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对盖体外壳3进行锁定。
当锁定电动机82的旋转轴83在锁定销89的锁定状态下向图10A的箭头方向旋转时,凸轮85推压凸轮面95,如图10B所示,使锁定销89克服锁定弹簧91的弹簧力退让到锁定外壳81内。在该状态下,由于凸轮面95因锁定弹簧91的弹簧力而与凸轮85接触,故锁定销89受到限制而不能突出,从而保持在退让到锁定外壳81内的开锁状态。在该锁定销89的开锁状态下,锁定销89与锁定环76之间的卡合被解除。因此,对盖体外壳3进行操作时,盖体外壳3的操作力使卡钩54与钩部57之间的卡合解除,从而盖体外壳3打开。
锁定电动机82由内置有减速齿轮机构的齿轮传动电动机构成,当锁定电动机82停止运转时,锁定电动机82的旋转轴83因减速齿轮机构的阻力而瞬时地停止在当前位置。即,若锁定电动机82在锁定销89的锁定状态下被停止通电则将锁定机构80保持在锁定状态,若在锁定销89的开锁状态下被停止通电则将锁定机构80保持在开锁状态。
在锁定外壳81内收纳有板簧制的固定触点96及板簧制的可动触点97。这些固定触点96及可动触点97构成为锁定开关98(参照图11),在锁定销89的锁定状态下,如图10A所示,开关操作部99对可动触点97进行推压从而使其弹性变形为与固定触点96接触的状态。该开关操作部99形成在从动板93上,在锁定销89的开锁状态下,如图10B所示,开关操作部99从可动触点97离开,从而可动触点97因弹性回复力而与固定触点96分离。即,锁定开关98用于检测锁定销89的进退,在锁定销89的锁定状态下开启,在锁定销89的开锁状态下关闭。
如图9所示,在电气零件室68内收纳有绳索100。该绳索100的一端部与从动板93连接,另一端部向锁定外壳81的外部突出,通过将下前盖体67从本体外壳1卸下,绳索100的另一端部可操作地露出。当该绳索100在锁定销89的锁定状态下被拉动时,从动板93移动,锁定销89从图10A的锁定状态移动到图10B的开锁状态从而从锁定环76内脱出。即,绳索100通过手动操作盖体外壳3来解除锁定。锁定机构80采用以上构成。
如图2所示,在本体外壳1的下本体框6上形成有凹状的基板收纳部101。在该基板收纳部101上固定有销钉状的多个基板支架125,在多个基板支架125中插入有由印刷布线基板构成的控制基板102。该控制基板102从基板收纳部101的底面分离,如图11所示,在控制基板102的上面装设有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构成的控制装置103。在该控制装置103上连接有下加热器25、上加热器49、风扇电动机60及锁定电动机82,控制装置103对下加热器25、上加热器49、风扇电动机60及锁定电动机82进行驱动控制,执行图像的消除运转。
如图1所示,在下前盖体67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有操作面板104。该操作面板104形成为越向上方越向后倾斜的倾斜面状,如图11所示,在操作面板104上固定有电源LED105、消除LED106、冷却LED107及锁定LED108,电源LED105、消除LED106、冷却LED107及锁定LED108与控制装置103连接。这些电源LED105、消除LED106、冷却LED107及锁定LED108构成运转显示器,控制装置103通过对电源LED105、消除LED106、冷却LED107及锁定LED108进行点亮控制来向使用者告知运转内容。
如图1所示,在操作面板104上安装有接通开关109、断开开关110及开始开关111,如图11所示,开始开关111与控制装置103连接。接通开关109及断开开关110用于接通、切断主电源,控制装置103在接通主电源的状态下通过检测是否操作了开始开关111来对下加热器25、上加热器49、风扇电动机60及锁定电动机82进行驱动控制,执行图像的消除运转。
如图2所示,在盖体外壳3的上前盖体52上形成有把手部112,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把手部112相对于操作面板104的上端部向前方突出。该把手部112的左右方向宽度尺寸设定得比操作面板104大,把手部112的左端部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相对于操作面板104的左端部向左方突出,把手部112的右端部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相对于操作面板104的右端部向右方突出。在将盖体外壳3从关闭状态打开时该把手部112供手指抓住,在锁定机构80的开锁状态下,当使用者将手指抓在把手部112上抬起盖体外壳3时,卡钩54与钩部57之间的卡合因盖体外壳3的操作力而解除,从而盖体外壳3打开。
如图2所示,在本体外壳1内的后角部收纳有电缆箱113,在本体外壳1的下后框8上形成有位于电缆箱113后方的开口部(未图示)。在该电缆箱113内收纳有电缆(未图示),电缆的一端部通过控制基板102与控制装置103连接,电缆的另一端部通过开口部与脱臭装置(未图示)连接。如图5所示,在该开口部上安装有电缆盖114。该电缆盖114通过将螺钉115穿过电缆盖114而旋入下后框8中来进行安装,并通过卸下螺钉115而从下后框8上卸下,通过旋入螺钉115而安装到下后框8上。
如图7A及图7B所示,在上加热器压板50上形成有传感器安装部116。该传感器安装部116形成向上方鼓出的圆形,是通过对上加热器压板50进行压力加工来形成的。在该传感器安装部116上安装有上热敏电阻117的圆形感温部118,感温部118夹持在上加热器49与上加热器压板50之间。该上热敏电阻117用于检测上加热器49的表面温度,在上加热器压板50上形成有圆形的传感器插入孔119及直线状的传感器移动孔120。在该传感器插入孔119中插入有上热敏电阻117的感温部118,上热敏电阻117的感温部118在插入传感器插入孔119内后沿传感器移动孔120移动从而安装在传感器安装部116内。如图11所示,该上热敏电阻117与控制装置103连接,控制装置103根据来自上热敏电阻117的输出信号来检测上加热器49的表面温度。
在控制装置103上连接有下热敏电阻121。与上热敏电阻117相同,该下热敏电阻121安装在下加热器压板26的传感器安装部(未图示)上,下热敏电阻121的感温部与下加热器25的下表面接触。该下热敏电阻121输出对应于下加热器25的表面温度的电信号,控制装置103根据来自下热敏电阻121的输出信号来检测下加热器25的表面温度。
如图8A及图8B所示,在上加热器压板50上形成有十字状的开关插入孔122。在该开关插入孔122中插入有上热控开关123的长方形感温部124,感温部124通过插入开关插入孔122内后转动从而夹持在上加热器49与上加热器压板50之间。该上热控开关123在上加热器49的表面温度达到异常值时进行动作。该上热控开关123设在主电源的供电路径上,在上热控开关123进行动作时主电源的供电路径断开。
在下加热器压板26上安装有下热控开关(未图示)。与上热控开关123相同,该下热控开关的感温部夹持在下加热器25与下加热器压板26之间,下热控开关在下加热器25的表面温度达到异常值时进行动作。该下热控开关与上热控开关123串联地设在主电源的供电路径上,在下热控开关进行动作时主电源的供电路径也断开。
下面对上述构成的作用进行说明。
接通主电源时,控制装置103通过点亮电源LED105来向使用者告知主电源的接通。在该状态下,当检测到操作了开始开关111时,消除LED106及冷却LED107点亮,根据来自盖体开关77的输出信号来判断盖体外壳3的开闭。在此,当检测到盖体开关3关闭时,通过驱动锁定电动机82来使锁定销89突出成锁定状态,将盖体外壳3锁定在关闭状态。并且,通过使锁定LED108闪烁来向使用者告知盖体外壳3锁定在关闭状态。
在控制装置103使锁定LED108闪烁时,通过驱动下加热器25和上加热器49来使下加热板4及上加热板5升温,将消除LED106从点亮状态切换成闪烁状态。并且,根据来自下热敏电阻121的输出信号来检测下加热器25的表面温度,根据来自上热敏电阻117的输出信号来检测上加热器49的表面温度,当检测到下加热器25的检测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消除温度时,将下加热器25维持在消除温度,当检测到上加热器49的检测温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消除温度时,将上加热器49维持在消除温度。这两个消除温度设定为同一值。
当控制装置103检测到下加热器25及上加热器49双方都到达了消除温度并经过了设定时间时,关掉下加热器25和上加热器49,将消除LED106从闪烁状态切换成熄灯状态。接着,打开风扇电动机60而开始印刷品的冷却运转,通过将冷却LED107从点亮状态切换成闪烁状态来向使用者告知处于冷却运转中。在该状态下,当检测到下加热器25的表面温度下降到预先设定的冷却结束温度以下、且上加热器49的表面温度也下降到同一冷却结束温度以下时,关闭风扇电动机60,将冷却LED107关灭。接着,通过驱动锁定电动机82使锁定销89从锁定状态退让到开锁状态,通过将锁定LED108从闪烁状态切换成关灭状态来向使用者告知盖体外壳3的锁定解除。
采用上述第一实施例可起到下述效果。
在本体外壳1内收纳有下加热源27,在盖体外壳3内收纳有上加热源51。因此,向本体外壳1的纸张盘2内放入印刷品并关闭盖体外壳3后,印刷品夹在下加热源27与上加热源51之间,印刷品被从下侧及上侧加热,从而形成在印刷品上的图像消除。因此,在使用图像消除装置时,不需对溶剂的处理加以注意,并且,与用溶剂消除图像的情况相比,图像消除装置的整体构成紧凑化,因此,可在室内空间内简单地使用图像消除装置。并且,在本体外壳1的前端部配置有锁定机构80,在与转动轴42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将盖体外壳3锁定为关闭状态,因此,能可靠地锁定盖体外壳3。由此,在印刷品的加热中不能打开盖体外壳3,从而安全性提高。
设置有覆盖盖体开关77及锁定机构80的可拆装的下前盖体67。因此,卸下下前盖体67后,盖体开关77及锁定机构80露出,可进行盖体开关77及锁定机构80的保养、检修、修理。
设置有可通过手动操作将锁定机构80从锁定状态切换成开锁状态的绳索100。因此,当在印刷品的加热中产生停电时或在印刷品的加热中锁定机构80出现故障时,通过卸下下前盖体67使绳索100露出,可操作绳索100将锁定机构80从锁定状态切换成开锁状态,从而可打开盖体外壳3。
通过使锁定电动机82在断电时停止在当前位置,可将锁定机构80保持在当前状态。因此,当在印刷品的加热中切断主电源时,锁定机构80保持在与主电源将要切断前相同的锁定状态,从而盖体外壳3不会在印刷品的升温状态下意外地打开。并且,当在运转结束后切断主电源时,锁定机构80保持在与主电源将要切断前相同的开锁状态,从而不需进行特别的操作即可打开盖体外壳3。
在本体外壳1上设有倾斜状的操作面板104,因此,当将本体外壳1放在桌子上使用时,容易操作接通开关109、断开开关110及开始开关111。并且,在盖体外壳3上设置有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从操作面板104的上端部向前方突出的把手部112。因此,在将液体饮料弄洒时,把手部112成为遮挡部,可防止液体饮料到达操作面板104,从而防止操作面板104脏污。
在风扇装置62的下方可拆装地设置有风扇罩63。因此,卸下风扇罩63后维护口打开,可通过维护口对风扇装置62进行保养、检修、更换,从而风扇装置62的维护性提高。并且,在风扇罩63上设有吸气口66,从而在驱动风扇装置62时,外部气体可通过吸气口66被没有障碍地吸入到本体外壳1内。
支撑下绝热板14的套环13由陶瓷形成,因此,来自下加热源27的热量和来自上加热源51的热量很难通过下绝热板14传到外壳支架11及加热器支架21。
支撑上绝热外壳44的套环47由陶瓷形成,因此,来自下加热源27的热量和来自上加热源51的热量很难通过上绝热外壳47传到盖体外壳3。
在风扇装置62与风扇罩63之间设有间隙65,因此,在驱动风扇装置62时,本体外壳1内的空气被通过间隙65吸入到风扇箱59内。因此,产生对控制基板102进行冷却的冷却风,从而承载在控制基板102上的电子零件的冷却性能提高。并且,在控制基板102与基板收纳部101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冷却风沿控制基板102的上下两个面流动,从而电子零件的冷却性能进一步提高。
由于将外壳支架11与加热器支架21一体成形,故外壳支架11与加热器支架21的位置关系稳定。因此,支撑在外壳支架11上的下绝热外壳17与支撑在加热器支架21上的下加热源27之间的位置关系稳定。
由于上热敏电阻117的感温部118夹持在上加热器压板50与上加热器49之间,故不需要设置固定上热敏电阻117的专用螺钉及专用安装板。因此,螺钉不会贯穿上加热板5而向下方突出,从而可向纸张盘2内放入大量的印刷品。对于上热控开关123也同样具有该效果。
下热敏电阻121的感温部夹持在下加热器压板26与下加热器25之间。因此,不需要设置固定下热敏电阻121的专用螺钉及专用安装板,从而螺钉不会贯穿下加热板4而向上方突出。对于下热控开关也同样具有该效果。
下加热器25夹持在下加热板4与多个上弹簧导向器24之间。因此,通过在下加热板4上用螺钉固定多个上弹簧导向器24即可同时安装下加热器25,从而不需进行将下加热器25安装在下加热板4上的专用作业。
上加热器49夹持在上加热板5与多个衬垫48之间。因此,通过在上加热板5上用螺钉固定多个衬垫48即可同时安装上加热器49,从而不需要将上加热器49安装在上加热板5上的专用作业。
对纸张盘2的底面进行褶皱加工,使纸张盘2的底面变粗糙。因此,印刷品与纸张盘2的底面的紧贴度降低,从而可防止印刷品因糊状部分而粘在纸张盘2的底面上。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仅对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在纸张盘2内固定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隔板29。该隔板29将纸张盘2的内部空间一分为二,构成左纸张收纳室30及右纸张收纳室31,向左纸张收纳室30及右纸张收纳室31内放入A4尺寸的印刷品。
在盖体外壳3内收纳有上左加热源131及上右加热源132。这些上左加热源131及上右加热源132均是通过将加热器夹持在金属制的加热板与金属制的加热器压板之间来构成的,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在上左加热源131与上右加热源132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有纸张盘2的隔板29,左纸张收纳室30内的印刷品因加热器弹簧23的弹簧力而与上左加热源131接触,右纸张收纳室31内的印刷品因加热器弹簧23的弹簧力而与上右加热源132接触。这些上左加热源131及上右加热源132构成相当于第一加热源的上加热源133,上左加热源131对左纸张收纳室30内的印刷品进行加热,上右加热源132对右纸张收纳室31内的印刷品进行加热。
采用上述第二实施例,通过隔板29将纸张盘2内分隔成左纸张收纳室30及右纸张收纳室31,从而可防止左列的印刷品与右列的印刷品在纸张盘2内产生混合。
将上加热源133分割成上左加热源131及上右加热源132,在关闭盖体外壳3的状态下,在上左加热源131与上右加热源132之间的间隙中插入有纸张盘2的隔板29。因此,可使左纸张收纳室30内的印刷品因加热器弹簧23的弹簧力而与上左加热源131接触,使右纸张收纳室31内的印刷品因加热器弹簧23的弹簧力而与上右加热源132接触,从而可在不受隔板29干扰的情况下对左纸张收纳室30内的印刷品及右纸张收纳室31内的印刷品进行加热。并且,可仅使上左加热源131发热来仅对左纸张收纳室30内的印刷品进行加热,或仅使上右加热源132发热来仅对右纸张收纳室31内的印刷品进行加热,从而可提高便利性。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将上加热源133分割成两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分割成三个以上。此时,最好将纸张盘2内分割成个数与上加热源133的分割数相同的区域。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及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将盖体外壳3可转动地安装在本体外壳1的后端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将盖体外壳3可转动地安装在本体外壳1的右侧部或左侧部。例如当将盖体外壳3可转动地安装在本体外壳1的右侧部时,最好将锁定机构80配置在本体外壳1的左侧部,在与转动轴相反的一侧的左侧部对盖体外壳3进行锁定。当将盖体外壳3可转动地安装在本体外壳1的左侧部时,最好将锁定机构80配置在本体外壳1的右侧部,在与转动轴相反的一侧的右侧部对盖体外壳3进行锁定。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及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作为将锁定机构80从锁定状态手动操作到开锁状态的操作构件例示了绳索100,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使用控制杆。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及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将绳索100设置成可在除去下前盖体67的状态下进行操作,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设置成在下前盖体67安装好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即,也可使绳索100始终从下前盖体67伸出。
工业上的可应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图像消除装置可安全地进行通过对介质加热来使图像消除的处理,从而有利于在室内空间使用。

Claims (4)

1、一种图像消除装置,通过对介质进行加热来消除使用可通过加热而消除的材料形成在介质上的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放入所述介质的放入口(78)的本体部(1);
设在所述本体部(1)内、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源(27);
能以转动轴(42)为中心转动地设在所述本体部(1)上、对所述放入口(78)进行开闭的盖部(3);
设在所述盖部(3)内、在关闭所述盖部(3)的状态下从与所述第一加热源(27)相反的一侧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源(51);以及
在将所述盖部(3)在与所述转动轴(42)相反的一侧锁定成关闭状态的锁定状态与解除对所述盖部(3)的锁定的开锁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锁定机构(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锁定机构(80)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开锁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电动机(8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80)具有设在所述盖部(3)上的环状物(76)及设在所述本体部(1)上的销(89),
所述销(89)通过在关闭所述盖部(3)的状态下与所述环状物(76)卡合来将所述盖部(3)锁定在关闭状态,通过从所述环状物(76)内脱出来解除对所述盖部(3)的锁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锁定机构(80)在所述锁定状态与所述开锁状态之间相互切换的电动机(82),
所述电动机(82)通过在断电时停止在当前位置来将所述锁定机构(80)保持在当前状态。
CNA2005800246585A 2004-07-26 2005-07-14 图像消除装置 Pending CN19890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7184/2004 2004-07-26
JP2004217184A JP4643195B2 (ja) 2004-07-26 2004-07-26 画像消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9012A true CN1989012A (zh) 2007-06-27

Family

ID=35786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246585A Pending CN1989012A (zh) 2004-07-26 2005-07-14 图像消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643195B2 (zh)
CN (1) CN1989012A (zh)
WO (1) WO200601137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9748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株式会社东芝 脱色装置
CN102233715A (zh) * 2010-03-09 2011-11-09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印字面的印字状态检测装置和方法以及消除装置
CN103635327A (zh) * 2011-07-13 2014-03-1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2061A (zh) * 2020-08-26 2020-12-04 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导管推进装置
KR102492096B1 (ko) * 2021-06-22 2023-01-26 다소니 주식회사 휴대형 공기가온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5316U (ja) * 1991-10-18 1993-05-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3371213B2 (ja) * 1993-11-19 2003-0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表示体の画像消去方法
JP2870573B2 (ja) * 1994-08-04 1999-03-17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熱転写記録装置
JPH08258295A (ja) * 1995-03-23 1996-10-08 Kyushu Hitachi Maxell Ltd 画像消去装置
JPH0944042A (ja) * 1995-07-25 1997-02-14 Ricoh Co Ltd 消色装置
JP3015288B2 (ja) * 1995-11-14 2000-03-06 株式会社ピーエフユー 印字記録カード用消字装置とファンヒータ制御回路
JPH09305074A (ja) * 1996-05-14 1997-11-28 Fujitsu Isotec Ltd 印字消色装置
JP2003246116A (ja) * 2002-02-25 2003-09-02 Toshiba Corp カード処理機
JP2005169677A (ja) * 2003-12-08 2005-06-30 Toshiba Corp 画像消去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9748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株式会社东芝 脱色装置
CN102019748B (zh) * 2009-09-15 2013-07-03 株式会社东芝 脱色装置
CN102233715A (zh) * 2010-03-09 2011-11-09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印字面的印字状态检测装置和方法以及消除装置
CN102233715B (zh) * 2010-03-09 2014-01-08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印字面的印字状态检测装置和方法以及消除装置
CN103635327A (zh) * 2011-07-13 2014-03-1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3635327B (zh) * 2011-07-13 2015-09-30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35566A (ja) 2006-02-09
JP4643195B2 (ja) 2011-03-02
WO2006011374A1 (ja) 2006-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9012A (zh) 图像消除装置
US8028619B2 (en) Cooking apparatus
CN103660555B (zh) 打印装置
US9643435B2 (en) Printer
JP2008253456A (ja) 食器加温器
US11565535B2 (en) Heating device and heating method
CN1989013A (zh) 图像消除装置
KR20130018528A (ko) 정수기
JP5532869B2 (ja) 石油燃焼器のカートリッジタンクの検出装置
US11507126B2 (en) Knob assembly and cook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333123B2 (en) Thermal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moving jammed medium therefrom
JP4776999B2 (ja) 画像消去装置および印刷機
JP4228317B2 (ja) 熱定着装置
JPH071817A (ja) 孔版印刷装置の画像左右位置調節装置
CN218404145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用摇床平台
WO2018139907A2 (ko) 정수기능을 구비한 즉석식품 조리장치
CN117462010A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
JPH06318002A (ja) 定着装置
JP3750807B2 (ja) 熱定着装置
EP0571388B1 (en) Device for balancing subatmospheric pressure in containers for liquid
JP2960784B2 (ja) 定着装置
CN113412062B (zh) 烘焙设备
JP5082352B2 (ja) 電気機器の制御方法とそれに用いる安全装置
TWI265537B (en) Push button switch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equipped with this switch
KR100654830B1 (ko) 오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