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4251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84251A CN1984251A CNA2006101658729A CN200610165872A CN1984251A CN 1984251 A CN1984251 A CN 1984251A CN A2006101658729 A CNA2006101658729 A CN A2006101658729A CN 200610165872 A CN200610165872 A CN 200610165872A CN 1984251 A CN1984251 A CN 19842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panel
- image unit
- camera head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H04N23/531—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onic viewfinders, e.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being rotatable or detachabl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能谋求防止摄像单元与记录介质间的热传递、声传递等。在外壳(4)内形成有摄像单元配置部(5a)和介质容纳部(17),并设有分隔摄像单元配置部与介质容纳部的分隔壁(8a);上述摄像单元配置部(5a)用于配置摄像单元(77),上述摄像单元(77)具有规定的镜头和摄像元件(79);上述介质容纳部(17)用于容纳记录介质(32),上述记录介质(32)用于记录拍摄的图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关摄像装置的技术领域。详细地说,涉及设置分隔壁以谋求防止摄像单元与记录介质间的热传递或声传递、或其它等的技术领域,上述分隔壁将配置有摄像单元的摄像单元配置部与用于容纳记录介质的介质容纳部分隔开。
背景技术
现实中,有摄像机、照相机等可以进行动态图像摄影、静态图像摄影的摄像装置。
在摄像装置中设有用于取入被摄物的像的摄影镜头、发挥聚焦功能和变焦功能等各种功能的各种透镜、用于在摄影时进行必要的各种操作的摄影用按钮、在摄影时或再现拍摄了的图像时显示图像的显示画面、进行输入声音的麦克风等。
在这样的摄像装置中,需要用于记录拍摄的图像的记录介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62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在上述以往的摄像装置中,在同一空间内配置记录介质和具有透镜、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例如,会产生在驱动记录介质时(旋转时)产生的振动、热量、声音被传递到摄像单元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当记录介质旋转时产生的声音传递到麦克风时,会产生所传递的声音被作为杂音传递到麦克风中。相反,在驱动摄像单元时,还有可能在该摄像单元各部产生的振动或热量被传递到记录介质。
因此,本发明将克服上述问题、谋求防止摄像单元与记录介质间的热传递或声传递、或其它等作为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摄像装置在外壳内形成有摄像单元配置部和介质容纳部,并设有分隔摄像单元配置部与介质容纳部的分隔壁;上述摄像单元配置部用于配置摄像单元,上述摄像单元具有规定的镜头和摄像元件;上述介质容纳部用于容纳记录介质,上述记录介质用于记录拍摄的图像。
因而,在本发明摄像装置中,摄像单元与记录介质分别配置于被分隔壁隔开的不同的空间内。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外壳内形成有摄像单元配置部和介质容纳部,并设有分隔上述摄像单元配置部与上述介质容纳部的分隔壁;上述摄像单元配置部用于配置摄像单元,上述摄像单元具有规定的镜头和摄像元件;上述介质容纳部用于容纳记录介质,上述记录介质用于记录拍摄的图像。
因而,在摄像单元、记录介质中产生的振动、热量、声音难以传递到记录介质或摄像单元中,可以谋求提高摄像单元和记录介质的动作可靠性。
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中,在摄像单元配置部配置控制电路基板,该控制电路基板形成有用于驱动记录介质的驱动用电路;在分隔壁上形成贯穿孔,设有借助该贯穿孔将控制电路基板与记录介质相连接的线路板,设有用于封闭供线路板穿过的贯穿孔的盖构件;所以,介质容纳部与摄像单元配置部之间的屏蔽性高,可以谋求提高两者间的振动、热量、声音的传递的抑制率。
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中,由于由上述盖构件把线路板压靠保持于上述贯穿孔的开口缘,所以可以防止线路板从控制电路基板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图25一起表示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本图是表示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以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看摄像装置的状态表示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以显示部被打开的状态表示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将一部分分解进行表示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打开显示部和开闭盖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分解表示硬盘驱动器、内盖和容纳盖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将第2面板的容纳用肋的一部分切断进行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显示部被封闭了的状态的放大后视图。
图9是表示显示部为与图8相反地被封闭时的状态的放大后视图。
图10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横剖视图。
图12是以卸下第2面板、操作单元和电池的状态表示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被手掌握持的状态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扬声器的安装结构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扬声器的安装结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16是以卸下第1面板和电池的状态表示的摄像装置的立体图。
图17与图18~图20一起表示基板单元,本图是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18是放大立体图。
图19是以从与图18不同的方向看摄像装置的状态表示的大立体图。
图20是表示保持座、电路基板和压紧构件的位置关系的概略放大俯视图。
图21是表示从单元用卡合部分离了基板单元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22是表示基板单元被卡合于单元用卡合部的状态的概略放大后视图。
图23是表示摄像单元和散热用金属板等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控制基板等被安装于摄像单元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摄像单元和散热用金属板等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摄像装置的最佳方式。以下所示的最佳方式是把本发明摄像装置应用于可以进行静态图像摄影和动态图像摄影的摄像机中。
另外,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被组装入移动电话、计算机设备的摄像装置、照相机等具有动态图像摄影或静态图像摄影的功能的各种摄像装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从拍摄者侧看的状态表示前后上下左右各方向,以被拍摄体侧为前方,以拍摄者侧为后方。
摄影装置(摄像机)1由主体部2、和自由转动(自由开闭)且自由旋转地支持于该主体部2上的显示部3组成(参照图1至图3)。
主体部2包括外壳4和配置于该外壳4内的所需的各部分,外壳4由摄像机壳体5与可相对于该摄像机壳体5滑动的容纳盖6组成。
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空间作为摄像单元配置部5a来形成(参照图4),上述摄像单元配置部5a配置有摄像单元,该摄像单元具有变焦镜头、聚焦镜头等各种镜头或后述的CCD(电荷耦合器件)等摄像元件。
摄像机壳体5是将第1面板7、第2面板8、第3面板9、第4面板10和圆筒面板11相互结合而成的(参照图1~图4),例如,第1面板7构成左侧面部7a与下表面部7b,第2面板8构成右侧面部8a,第3面板9构成上表面部9a,第4面板10构成后表面部10a,圆筒面板11在第1面板7、第2面板8及第3面板9相结合的状态下,被结合于其前端部。
第1面板7的左侧面部7a中除去前端部和下端部以外的部分作为形成为平板状的平板部7c而形成,在该平板部7c上配置有多个操作按钮12、12、...(参照图3和图5)。操作按钮12、12、...例如作为进行逆光修正的逆光修正用按钮、修正图像晃动的晃动修正按钮、防止被摄影物的眼睛被拍摄红的所谓红眼拍摄的红眼防止按钮、修正色调差异的白平衡按钮等发挥功能。在平板部7c上形成有扬声器孔7d、7d、...。在平板部7c处的扬声器孔7d、7d、...的附近形成螺钉插入孔7e。在平板部7c后端部的外表面上下间隔地安装有橡胶垫13、13、13。
在第1面板7的左侧面部7a的下端部设有开闭盖7f(参照图3和图5),在左侧面部7a的设置有开闭盖7f的位置形成有横长的配置孔7g(参照图5)。在第1面板7上的配置孔7g的左右的位置分别形成有螺钉插入用孔7h、7h。通过开闭开闭盖7f,使连接端子14、14、14露出。连接端子14、14、14是例如USB(通用串行总线)2.0端子、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数字接口)端子、电源供给用端子等。
在第1面板7的左侧面部7a的下端部处的后端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定位突部15。定位突部15由与第1面板7不同的构件形成。虽然定位突部15具有可插入到在显示部3上形成的后述定位凹部而进行显示部3相对于第1面板7定位的功能,但因为第1面板7被实施表面涂装,通过由另外的构件形成可能接触到形成定位凹部的壁面的定位突部15并不对其施行涂装,可以避免涂装剥落。
在第1面板7的下表面部7b的一端部形成有螺钉贯穿孔7i(参照图4)。
在如图6所示,第2面板8的右侧面部8a上设有呈向右突出的框状的容纳用肋16,借助该容纳用肋16形成了呈向右方开口的浅的凹状的介质容纳部17。因而,右侧面部8a作为将介质容纳部17与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空间即摄像单元配置部5a分隔开的分隔壁发挥功能,上述介质容纳部17形成于摄像机壳体5的外表面侧。
在位于容纳用肋16的上下的部分上分别形成有朝前后方向延伸的滑槽16a、16a(参照图7)。在右侧面部8a上形成有贯穿孔8b,该贯穿孔8b被盖构件18封闭(参照图6)。
在第2面板8的右侧面部8a的前端部上安装有面向前后方向的基板19(参照图6)。在基板19上配置有受发光部19a、19a,该受发光部19a、19a入射或出射发挥规定的功能的光,作为该受发光部19a、19a例如可以使用入射自动摄影时从遥控装置射出的光的受光体或射出能在夜间等进行拍摄的红外光的发光体等。
在第2面板8的右侧面部8a上的基板19的正下方的位置安装有保持金属板20。在保持金属板20上形成有保持孔20a。
在第3面板9的左侧缘形成有缺口9b(参照图4)。在第3面板9的上表面安装有装饰面板21。装饰面板21由导热性高的轻质的材料、例如铝形成。
装饰面板21形成为纵向较长的大致矩形,在前端部形成有声音用孔21a、21a、...。在位于第3面板9的声音用孔21a、21a...的正下方的部分上形成有声音输入孔9c,在该声音输入孔9c正下方的位置配置有未图示的麦克风。因而,拍摄时的声音通过装饰面板21的声音用孔21a、21a、...和第3面板9的声音输入孔9c被输入到麦克风中。
在装饰面板21的左侧缘上设有向下方突出的被安装片21b。被安装片21b从第3面板9的缺口9b向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突出。
在第4面板10的下端部形成有电池安装凹部10b(参照图4)。
电池22安装于电池安装凹部10b(参照图3)。安装有电池22的部分的上方的部分向后方突出,该突出的部分设置为取景器部23。
在取景器部23的右方安装有操作单元24(参照图1~图4)。在操作单元24上设有操作开关25、25、...。作为操作开关25、25、...,例如设有切换拍摄模式与再现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进行电源的接通切断的电源开关、进行拍摄的开始和停止的拍摄开关、进行变焦的变焦开关等。
在圆筒面板11上呈外套状地安装有装饰环26。装饰环26由导热性高的轻质的材料、例如铝形成。在圆筒面板11的内部,在其前端部上配置有镜头快门27(参照图1和图2)。
显示部3被支持于主体部2上,并可向图5所示的A方向自由转动(自由开闭)、且可向图5所示的B方向自由旋转。
如图5所示,显示部3具有显示壳体28与保持于该显示壳体28上的显示屏29,显示壳体28的设有显示屏29的一侧、即第1面30形成为平面状,第1面30的相反侧的第2面31(参照图1)形成为平缓的大致圆弧面状。因而,显示壳体28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厚度厚,上下方向的两端部的厚度薄。在第1面30的下端部处的后端部形成有定位凹部30a(参照图4和图5)。
显示屏29的表面(图像显示面)处于从第1面30向第2面31侧稍微凹入的位置。因而,显示壳体28的配置有显示屏29的部分作为配置凹部28a形成。
显示部3能相对于主体部2例如从0°(封闭状态)转动到90°(打开状态),在封闭状态下被未图示的施力弹簧向与主体部2接触的方向(图5所示的A1方向)施力,在打开状态下被同一未图示的施力弹簧向离开主体部2的方向(图5所示的A2方向)施力。
如图8所示,显示部3在第1面30面对着左侧面部7a而处于关闭了的状态时,第1面30与位于上下两侧的橡胶垫13、13接触,位于上下方向的中央的橡胶垫13位于显示壳体28的配置凹部28a处。此时,设在左侧面部7a上的定位突部15插入到在第1面30上形成的定位凹部30a内,进行显示部3相对于主体部2的定位。
因而,由形成于第1面30上的定位凹部30a与设于左侧面部7a上的定位突部15进行显示部3相对于主体部2的定位,故为了进行显示部3相对于主体部2的定位,没有必要设置分别从左侧面部7a的上下两端部向左方突出的定位部,与其相应地,能降低摄像装置1的高度,从而可以谋求小型化。
如图9所示,显示部3在第2面31面对着左侧面部7a而处于关闭了的状态时,第2面31与位于上下方向的中央的橡胶垫13接触。此时,形成为大致圆弧面状的第2面31位于从设在左侧面部7a上的定位突部15退避的位置。
因而,显示部3不会与定位突部15接触,可以防止损伤第2面31。
此外,只要第2面31形成为不与定位突部15接触的任意形状即可,可以谋求提高摄像装置1的设计自由度。
在形成于摄像机壳体5的右侧面部8a上的介质容纳部17中配置有规定的记录介质驱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32,该硬盘驱动器32以被内盖33密闭的状态由容纳盖6容纳于介质容纳部17中(参照图6、图10和图11)。
硬盘驱动器32形成为扁平的横向长的大致矩形,从纵长方向的一端部引出挠性印刷线路板34。
在硬盘驱动器32的上下两侧部分别安装有缓冲件35、35。缓冲件35、35由橡胶等容易吸收冲击和振动的材料形成,并由前后延伸的嵌合部36、36和从该嵌合部36、36的前后两端部向分别与其正交的同一方向突出的压紧部37、37、...构成。在嵌合部36、36上分别形成有前后延伸的嵌合槽36a、36a,该嵌合槽36a、36a外侧的部分作为外侧保持部36b、36b而设置,嵌合槽36a、36a内侧的部分作为内侧保持部36c、36c而设置。
缓冲件35、35因硬盘驱动器32的上下两端部分别嵌合于嵌合槽36a、36a内而被安装于硬盘驱动器32上。
在把缓冲件35、35安装于硬盘驱动器32的状态下,由压紧部37、37、...压住硬盘驱动器32的前后两侧面的上下两端部(参照图11)。
在形成介质容纳部17的右侧面部8a的内侧并与右侧面部8a紧相邻的位置、即作为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空间的摄像单元配置部5a中以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配置有控制电路基板38(参照图10~图12)。在控制电路基板38上形成有用于驱动硬盘驱动器32驱动用电路、对摄像单元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工作用电路等,并装设有与多个电子部件38a、38a、...或硬盘驱动器32连接用的连接器38b。在控制电路基板38的下端部的、与装设有连接器38b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装设有与连接端子14、14、14连接用的连接器38c(参照图10和图11)。
在缓冲件35、35被安装了的状态下,硬盘驱动器32配置于介质容纳部17中(参照图10和图11)。此时,如图6和图11所示,连接于硬盘驱动器32的挠性印刷线路板34穿过形成于右侧面部8a的贯穿孔8b而与控制电路基板38的连接器38b连接。当挠性印刷线路板34与连接器38b连接时,贯穿孔8b由盖构件18封闭(参照图10和图11)。
如图11所示,挠性印刷线路板34以弯曲成规定状态的状态被容纳于介质容纳部17中,该挠性印刷线路板34的穿过贯穿孔8b的部分被盖构件18推压保持压在贯穿孔8b的开口缘。
这样,由于挠性印刷线路板34的一部分由盖构件18推压保持在贯穿孔8b的开口缘,因此能防止挠性印刷线路板34从连接器38b脱落。
另外,在配置于摄像单元配置部5a的摄像单元被驱动时,特别是,容易在CCD和控制电路38上产生发热,但由于摄像单元配置部5a与介质容纳部17被发挥分隔壁作用的右侧面部8a分隔开,故摄像单元或控制电路基板38上产生的热量、振动难以传递到硬盘驱动器32,可以谋求提高该硬盘驱动器32动作的可靠性。
相反,在硬盘驱动器32被驱动时也是虽然可能在该硬盘驱动器32产生振动、发热,但借助作为分隔壁发挥功能的右侧面部8a,这些振动、发热难以传递到摄像单元上。
此外,在硬盘驱动器32被驱动时,虽然有时产生伴随硬盘的旋转的声音,但是该声音被作为分隔壁发挥功能的右侧面部8a所阻断,产生的声音很难作为杂音传递到配置于摄像单元配置部5a的麦克风中。
而且,因为在形成于作为分隔壁发挥功能的右侧面部8a上的贯穿孔8b被盖构件18封闭,故介质容纳部17与摄像单元配置部5a之间的屏蔽性提高,可以谋求提高两者间的振动、热量、声音的传递的抑制率。
内盖33呈朝左方开口的浅箱状,并且是由形成为矩形的平板部33a和从该平板部33a的外周缘向左方突出而成的周缘部33b一体成型而成的。
如图6、图10和图11所示,容纳盖6形成为朝左方及后方开口的浅箱状,并具有主面部39、从该主面部39的前缘向左方突出而成的前面部40、及从主面部39的上下两侧缘分别向左方突出而成的侧面部41、41。
在主面部39的内表面上设有前后延伸的肋39a、39a,该肋39a、39a上下分离开地布置。
在前面部40上形成有透过孔40a,在该透过孔40a的前侧开口缘上设有位于比前面部40的表面稍后方的位置的台阶面部40b。在台阶面部40b上安装有能透过红外光的罩42。
在前面部40的下端部设有向前方突出而成的保持突部43,在该保持突部43上形成有保持孔43a。
在侧面部41、41的左端部处的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前后延伸的滑动突条41a、41a。
在硬盘驱动器32被配置于介质容纳部17的状态下,内盖33周缘部33b的前端缘抵靠于容纳用肋16的前端缘而被安装,从而密闭硬盘驱动器32。在硬盘驱动器32被内盖33密闭的状态下,容纳盖6被向后方滑动而封闭介质容纳部17,从而将该硬盘驱动器32安装于摄像机壳体5中。
容纳盖6的滑动是通过滑动突条41a、41a分别沿容纳用肋16、16的滑槽16a、16a滑动而进行的。在容纳盖6滑动而安装于摄像机壳体5时,在安装于前面部40的罩42的后侧并与罩42紧相邻的位置布置配置于基板19上的受发光部19a、19a,该受发光部19a、19a的一部分位于透过孔40a中(参照图11)。
相反,通过使容纳盖6向前滑动、并卸下内盖6,能从外壳4内取出硬盘驱动器32。
另外,容纳盖6相对于摄像机壳体5的固定例如可以通过使安装螺钉穿过形成于容纳盖6上的未图示的螺钉贯穿孔,用螺钉固定于摄像机壳体5来进行。
如上所述,在摄像装置1中,在使容纳盖6滑动而将其安装于摄像机壳体5上,把硬盘驱动器32容纳于介质容纳部17的同时,受发光部19a、19a被容纳盖6封闭,故可以谋求提高摄像装置1的组装作业中的作业性。
此外,因为通过滑动容纳盖6而将其安装于摄像机壳体5上,可以把硬盘驱动器32容纳于介质容纳部17中,故可以容易将硬盘驱动器32内置在外壳4中。
进而,因为硬盘驱动器32的更换或修理可通过卸下容纳盖6和内盖33来进行,故可以谋求提高维护性。
另外,硬盘驱动器32通常是容易受冲击影响而特别需要在使用中注意的设备,这是公知的,但如上所述,若要把容纳盖6安装于摄像机壳体5上而把硬盘驱动器32容纳于介质容纳部17中,则因为可以在摄像装置1的其他组装工序结束后的最终工序中进行硬盘驱动器32的组装,故可以防止硬盘驱动器32产生不良或故障。
容纳盖6的外表面作为在摄影时使用者的手掌100所贴紧的握持部44(参照图13)。
在容纳盖6向后方滑动而被安装于摄像机壳体5上的状态下,容纳盖6的肋39a、39a与内盖33的平板部33a接触(参照图10和图11)。因而,内盖33被容纳盖6压住,从而可以防止介质容纳部17内的硬盘驱动器32和内盖33的晃动。
另外,虽然在上述中示出了在容纳盖6的内表面设有向内盖33的外表面侧突出的肋39a、39a的例子,但相反,也能在内盖33的外表面设置向容纳盖6的内表面侧突出的肋以防止介质容纳部17内的硬盘驱动器32和内盖33的晃动。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内盖33,在使用者握持握持部44而进行拍摄时,从硬盘驱动器32到握持着的手掌100的距离变远,能抑制在硬盘驱动器32被驱动时产生的热量向手掌100传递,从而可以谋求提高使用方便性。
此外,因为通过设置内盖33,从而能把位于其外侧的容纳盖6的形状,例如,自由地设计成容易握持的形状等,故可以谋求设计自由度的提高。
在容纳盖6被安装于摄像机壳体5的状态下,借助肋39a、39a在容纳盖6的内表面与内盖3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恒定的间隙(空气层)17a(参照图10和图11)。因而,在摄像装置1内产生的振动、热量难以传递到握持着握持部的手掌100,可以谋求提高摄像装置1的使用方便性。
在容纳盖6被安装于摄像机壳体5的状态下,容纳盖6的保持突部43与安装于摄像机壳体5的保持金属板20相叠合(参照图11)。带45穿过保持突部43的保持孔43a与保持金属板20的保持孔20a(参照图13),使用者能使用带45。
如图10所示,安装于硬盘驱动器32的缓冲件35、35为内侧保持部36c、36c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H1大于外侧保持部36b、36b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H2。例如,内侧保持部36c、36c的宽度H1大约为5mm,外侧保持部36b、36b的宽度H2大约为3mm。
在摄像装置1中,配置于摄像机壳体5的摄像单元配置部5a的各部处于被固定着的状态,配置于介质容纳部17的硬盘驱动器32被缓冲件35、35保持,为与内盖33和第2面板8不接触的状态。此外,硬盘驱动器32处于被内盖33密闭着的状态,并使容纳盖6隔着间隙17a布置在内盖33的外侧。
因而,在摄像装置1中,预计是:与容纳盖6朝下侧跌落的情况相比,显示部3朝下侧跌落的情况传递到硬盘驱动器32的冲击力较大。
因此,考虑到上述这样的、预计会传递到硬盘驱动器32的冲击力的不同,如上所述,缓冲件35、35的内侧保持部36c、36c的宽度H1大于外侧保持部36b、36b的宽度H2。
这样使内侧保持部36c、36c与外侧保持部36b、36b的宽度H1、H2不同,由此,在优化了缓冲件35、3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的基础上,能抑制施加到硬盘驱动器32上的冲击力,可以使摄像装置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最小化,并且可以确保硬盘驱动器32的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缓冲件35、35的内侧保持部36c、36c的宽度H1与外侧保持部36b、36b的宽度H2的大小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基于跌落方向的不同或摄像装置1各部分的重量,考虑施加到硬盘驱动器32上的冲击力的大小能设定成任意的值。例如,在考虑到施加到硬盘驱动器32的冲击力受各部分的重量的影响等,在预计与容纳盖6朝下侧跌落的情况相比、显示部3朝下侧跌落的情况传递到硬盘驱动器33的冲击力较小的情况时,也能使内侧保持部36c、36c的宽度H1小于外侧保持部36b、36b的宽度H2。
在第1面板7的右侧面部7a的内表面上设有形成为圆环状的配置用肋7j,该配置用肋7j设于包围扬声器孔7d、7d...的位置(参照图14和图15)。在左侧面部7a的内表面上的配置用肋7j的外侧且与该配置用肋7j紧相邻的位置设有螺钉固定凸台7k、7k。
在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固定有接地用金属板46(参照图14和图16),该接地用金属板46与设在摄像机壳体5内部的未图示的接地电路连接。在接地用金属板46上设有安装片46a,在该安装片46a上形成有螺纹孔46b。
在第1面板7的配置用肋7j的内侧配置有形成为大致圆板状的扬声器47。
扬声器47以被压紧用金属板48压紧的状态安装于第1面板7(参照图14和图15)。压紧用金属板48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例如SUS(不锈钢)制成,并由倾斜延伸的压紧部49、从该压紧部49的纵长方向的一端部向左方突出而成的连接部50、及从该连接部50的左端向上方突出而成的被安装部51构成。在压紧部49的纵长方向的两端部上分别形成有螺钉贯穿孔49a、49a,在其中央部设有向左方突出的冲出状的弹簧压紧部49b。在被安装部51的前端部形成有螺纹孔51a。
使第1安装螺钉52、52分别穿过螺钉贯穿孔49a、49a中、并螺纹配合于第1面板7的螺钉固定凸台7k、7k,由此压紧用金属板48被安装于第1面板7的左侧面部7a的内表面中。在压紧用金属板48被安装于左侧面部7a的状态下,弹簧压紧部49b与扬声器47的后表面的中央部弹性接触,从而保持扬声器47。
在压紧用金属板48被安装于左侧面部7a的状态下,第2安装螺钉53从左侧面部7a的外表面侧插入到螺钉插入孔7e中,该第2安装螺钉53穿过压紧用金属板48的螺纹孔51a、并螺纹配合于接地用金属板46的螺纹孔46b。因而,因第2安装螺钉53的推压而使压紧用金属板48的被安装部51与接地用金属板46的安装片46a面接触。
因而,在扬声器47带静电时,该静电通过压紧用金属板48和接地用金属板46从扬声器47向接地电路迅速流动,而从该接地电路放出。
如上所述,在摄像装置1中,为了谋求防止扬声器47的压紧与扬声器47的带电,使用了具有弹簧压紧部49b的压紧用金属板48,所以在压紧用金属板48与扬声器47之间不需要橡胶套等缓冲件,因此,可以谋求减少部件数量。
此外,因为弹簧压紧部49b是通过把压紧用金属板48的一部分做成冲出状的突部而形成的,故容易加工压紧用金属板48,可以谋求降低制造成本。
进而,由第2安装螺钉53使压紧用金属板48与接地用金属板46连接、并且第2面板7被安装于在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被固定的接地用金属板46上,故可以同时进行压紧用金属板48与接地用金属板46的连接和第2面板7的组装,可以谋求提高摄像装置1的组装作业中的操作性。
在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安装有基板单元54(参照图16)。
如图17~图19所示,基板单元54具有保持座55、保持于该保持座55上的电路基板56、从保持座55的相反侧压住电路基板56的压紧构件57、及保持电路基板56和压紧构件57的保持架58。
如图17所示,保持座55具有基体部59、从该基体部59向左方突出而成的端子配置部60、从基体部59的后表面突出而成的第1卡合部61、及从基体部59的右侧面突出的第2卡合部62。
在基体部59上设有前后分离开并向上方突出的插入销59a、59a。
在端子配置部60上形成有前后相邻的配置用凹部60a、60a、60a,该配置用凹部60a、60a、60a朝上方和左方开口。在端子配置部60的下表面上设有前后分离开的卡定爪60b、60b(参照图19)。
如图17所示,第1卡合部61从基体部59的后表面上的靠近左端的位置突出,并大致形成为L字形。在第1卡合部61的前端部上设有向前方突出的卡定爪61a。
第2卡合部62从基体部59的右侧面上的前端部突出,并形成为大致L字形。在第2卡合部62的前端部上设有向左方突出的卡定爪62a。
在电路基板56上形成有前后分离开的销子贯穿孔56a、56a,该销子贯穿孔56a、56a的直径(图20所示的S2)大于基体部59的插入销59a、59a的直径(图20所示的S1)。在电路基板56上装设有连接器63,并在该连接器63上连接着作为连接手段发挥功能的挠性印刷线路板64的一端部。挠性印刷线路板64从电路基板56向右方突出。在电路基板56的下表面的左端部前后排列地装设着上述连接端子14、14、14。连接端子14、14、14通过形成在电路基板56上的电路与挠性印刷线路板64连接。
压紧构件57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压紧面部65、从该压紧面部65的左缘的前后两端部分别向下方突出而成的被固定部66、66、从压紧面部65的右缘向下方突出再向右方突出而成的固定部67、及位于压紧面部65的稍上方的浮动防止部68。在压紧面部65上形成有前后分离开的销子插入孔65a、65a,在被固定部66、66上分别形成有螺钉用螺纹孔66a、66a,在固定部67的前端部形成有插入孔67a。销子插入孔65a、65a的直径(图20所示的S3)小于电路基板56的销子贯穿孔56a、56a的直径S2。
保持架58具有朝向上下方向的保持面部69、从该保持面部69的左缘向下方突出而成的端子插入部70、及从该端子插入部70的下缘向右方突出的卡定部71、71。
在端子插入部70上前后排列地形成有端子插入孔70a、70a、70a,该端子插入孔70a、70a、70a分别形成为对应于连接端子14、14、14外形的形状。
卡定部71、71分别从端子插入部70的下缘的前后两端部向右方突出(参照图19)。在卡定部71、71上分别形成有卡定孔71a、71a。
基板单元54是如下这样组装的。
首先,在保持座55的基体部59上放置电路基板56,把插入销59a、59a分别插入到销子贯穿孔56a、56a中。连接端子14、14、14分别配置于保持座55的端子配置部60、60、60上。配置于端子配置部60、60、60的连接端子14、14、14以分别在与形成端子配置部60、60、60的各面之间具有恒定间隙的状态被配置。
接着,把压紧构件57放置于电路基板56上,把插入销59a、59a插入到销子插入孔65a、65a中。
接着,使保持架58相对于保持座55、电路基板56和压紧构件57向右方滑动。如图19所示,当使保持架58向右方滑动时,保持座55的卡定爪60b、60b分别被卡定于卡定部71、71的卡定孔71a、71a的开口缘上,保持架58与保持座55相结合。对应于保持架58的端子插入孔70a、70a、70a,分别配置连接端子14、14、14的前端部,保持架58的保持面部69的一部分位于压紧构件57的浮动防止部68的下侧(参照图18)。通过使保持面部69的一部分位于浮动防止部68的下侧来防止保持架58的浮动。
如以上这样组装起来的基板单元54的电路基板56被保持座55的基体部59与压紧构件57的压紧面部65压住,但是,如上所述,因为电路基板56的销子贯穿孔56a、56a的直径S2大于保持座55的插入销59a、59a的直径S1,故电路基板56在销子贯穿孔56a、56a与插入销59a、59a的尺寸差(S2-S1)的范围内能相对于保持座55和压紧构件57移动。
在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的下端部上设有2个单元用卡合部72、73和单元用固定部74(参照图21)。在单元用卡合部72、73上分别形成有卡合孔72a、73a,在单元用固定部74上形成有螺纹孔74a。
基板单元54的挠性印刷线路板64的前端部连接于控制电路基板38的连接器38c,保持座55的第1卡合部61与第2卡合部62分别被插入到单元用卡合部72、73的卡合孔72a、73a中。当第1卡合部61与第2卡合部62分别被插入到卡合孔72a、73a中时,卡定爪61a、62a分别卡合于单元用卡合部72、73而使基板单元54在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被保持(参照图16)。此时,成为固定部67的前端部叠合于单元用固定部74的状态。
如图22所示,在基板单元54在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被保持的状态下,挠性印刷线路板64弯曲成规定状态,通过使挠性印刷线路板64向弯曲前的原来的状态恢复而产生的移动力向左方(图16和图22所示的箭头F方向)作用。该挠性印刷线路板64的移动力作为向左方的作用力作用于基板单元54,第1卡合部61与第2卡合部62相对于单元用卡合部72、73的接触压力变高。
因而,不用另外设置防止脱落机构,就可以防止基板单元54从单元用卡合部72、73上脱落。
如上所述,在摄像装置1中,在固定基板单元54前的状态下,可以将其保持于摄像机壳体5内,故比起预先把基板单元54安装保持于第1面板7、并在第1面板7与第2面板8等的结合作业时把挠性印刷线路板64连接于连接器38c的情况来,把挠性印刷线路板64连接于连接器38c时的作业空间很小即可,因此,可以谋求作业性的提高。
此外,因为挠性印刷线路板64的连接于连接器38c时的作业空间很小即可,因此,可以缩短挠性印刷线路板64的长度,可以谋求通信高速化和防止产生电磁噪声。
特别是,在作为连接端子14使用了USB2.0以上的端子或HDMI端子的情况下,根据其与通信速度等的关系,需要将该连接端子14在规格上做成恒定以下的长度,可以确保上述各端子的适当的使用状态。
在如述那样基板单元54被保持着的状态下,第1面板7被组装于第2面板8、第3面板9、第4面板10和圆筒面板11上。此时,如图21所示,安装螺钉75穿过在第1面板7上形成的螺钉贯穿孔7i、和在基板单元54的固定部67上形成的插入孔67a,螺纹配合于在单元用固定部74上形成的螺纹孔74a上。
如图5所示,在第1面板7组装于第2面板8等上时,基板单元54的端子配置部60的前端部嵌合于在第1面板7上形成的配置孔7g。在该状态下,螺钉构件76、76分别穿过螺钉插入用孔7h、7h、并螺纹配合于在压紧构件57上形成的螺钉用螺纹孔66a、66a。
这样,安装螺钉75穿过固定部67的插入孔67a而螺纹配合于单元用固定部74的螺纹孔74a,螺纹构件76、76分别螺纹配合于压紧构件57的螺钉用螺纹孔66a、66a,由此将基板单元54固定在第1面板7上。
如上所述,在摄像装置1中,因为向第2面板8等结合第1面板7时,基板单元54被固定于第1面板7上,故简化了摄像装置1的组装作业,可以谋求提高摄像装置1的组装作业中的操作性。
如上所述,电路基板56在销子贯穿孔56a、56a与插入销59a、59a的尺寸差的范围能相对于保持座55和压紧构件57移动。因而,在规定的连接缆线连接于连接端子14、14、14的情况下,负载从该连接缆线施加到连接端子14、14、14时,因为电路基板56可以相对于保持座55和压紧构件57移动,故连接端子14、14、14与电路基板56的结合部分的焊锡不容易产生剥落,可以防止连接端子14、14、14从电路基板56脱离。
在摄像机壳体5的摄像单元配置部5a上配置有摄像单元77(参照图16),该摄像单元77具有镜筒78、配置于该镜筒78内的变焦镜头或聚焦镜头等规定的镜头、和摄像元件79例如CCD,该摄像元件79配置于镜筒78的后表面部(参照图23)。
在摄像单元77的后侧并紧邻摄像单元77的位置配置有控制基板80。控制基板80具有摄像元件79的驱动电路和设置在后表面上的时标发生器等规定的芯片部件80a、80a、...。在控制电路基板80的中央部形成有孔80b,在该控制电路基板80的前表面上覆盖孔80b地安装摄像元件79。
在控制基板80的后表面安装有屏蔽壳体81(参照图23和图24)。屏蔽壳体81具有形成为横向较长的大致矩形的屏蔽面部81a与从该屏蔽面部81a的左右两端缘分别向前方突出的被安装片部81b、81b。屏蔽壳体81的被安装片部81b、81b安装于控制基板80上。被安装片部81b、81b例如通过焊锡安装于控制基板80上,该被锡焊了的部分连接于在控制基板80上形成的接地用的图案。
屏蔽壳体81屏蔽装设于控制基板80的上方侧的芯片部件80a、80a、...、例如时标发生器等。因而,从时标发生器等芯片部件80a、80a、...放射出的电磁噪声被屏蔽壳体81屏蔽而可以谋求防止无用辐射。
在屏蔽壳体81的屏蔽面部81a的前后两表面分别粘贴有传热片82、83,前侧的传热片82与装设于控制基板80的上方侧的芯片部件80a、80a、...面接触。
在控制基板80的孔80b中配置有传热垫84,该传热垫84与摄像元件79面接触。
在装设于控制基板80下方侧的芯片部件80a、80a、...上配置有传热垫85。
在摄像机壳体5的摄像单元配置部5a上覆盖摄像单元77的一部分地配置有散热用金属板86。散热用金属板86具有后表面部87、从该后表面部87的左缘向前方突出而成的侧面部88、及从后表面部87的上缘向前方突出而成的上表面部89。
在后表面部87的中央部上设有向前方突出而成的冲出状的接触突部87a。
在上表面部89的前端部设有弯折成直角的连接部89a,该连接部89a被朝向左右方向地布置。
在摄像单元配置部5a上配置了散热用金属板86的状态下,后表面部87的接触突部87a与传热垫84面接触,后表面部87的接触突部87a的上下两侧的部分分别与传热片83与传热垫85面接触。上表面部89的连接部89a例如通过螺钉固定结合于上述装饰面板21的被安装片21b。
在摄像单元77被驱动时,摄像元件79和装设于控制基板80的芯片部件80a、80a、...发热。摄像元件79上产生的热量从传热垫84经过散热用金属板86的后表面部87传递到上表面部89的连接部89a上后,从该连接部89a传递到装饰面板21而放出到大气中。此外,芯片部件80a、80a、...中产生的热量从传热片82、屏蔽壳体81、传热片83或传热垫85经过散热用金属板86的后表面部87传递到上表面部89的连接部89a,从该连接部89a传递到装饰面板21而放出到大气中。
这样,在摄像装置1中,因为摄像元件79和芯片部件80a、80a、...中产生的热量在通常的摄影状态下从位于下方的散热用金属板86传递到位于上方的装饰面板21而放出,故可以谋求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因为做成芯片部件80a、80a、...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屏蔽壳体81传递到散热用金属板86而放出的结构,故屏蔽壳体81作为电磁噪声的屏蔽机构和热传导机构发挥功能,故可以通过不导致部件数量增多的简单结构,就能进行电磁噪声的屏蔽和热量的放出。
另外,虽然摄像元件79和芯片部件80a、80a、...中产生的热量从装饰面板21放出,但因为在该装饰面板21上形成有向麦克风输入声音用的多个声音用孔21a、21a、...,故摄像元件79和芯片部件80a、80a、...中产生的热量还从形成声音用孔21a、21a、...的面放出。对应于形成声音用孔21a、21a、...的数量,装饰面板21的散热面积被加大,可以谋求散热效率的提高。
此外,因为装饰面板21由铝形成,故可以谋求摄像装置1的轻质化和散热效率的提高。
在摄像单元77的右方配置有上述控制电路基板38(参照图12)。
在控制电路基板38上安装有散热板90。散热板90具有座表面部90a、分别设在该座表面部90a的上下两端缘的被安装面部90b、90b、及从座表面部90a向前方突出而成的连接面部90c。散热板90的被安装面部90b、90b安装于控制电路基板38上,连接面部90c例如通过螺钉固定而与上述装饰环26结合。
在散热板90的座表面部90a与装设于控制电路基板38上的电子部件38a、38a、...之间配置有未图示的传热片,该传热片的两表面分别与电子部件38a、38a、...和散热板90的座表面部90a面接触。
在摄像装置1被驱动时,装设于控制电路基板90上的电子部件38a、38a、...发热。电子部件38a、38a、...中产生的热量从传热片经过散热板90的座表面部90a传递到连接面部90c,从该连接面部90c传递到装饰环26而放出到大气中。
这样,在摄像装置1中,从装饰环26放出电子部件38a、38a、......中产生的热量,从装饰面板21放出摄像元件79和芯片部件80a、80a、...中产生的热量,因为具有2个系统的传热路径,故可以谋求散热效率的提高。
此外,因为装饰环26由铝形成,故可以谋求摄像装置1的轻质化和散热效率的提高。
另外,上述所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是为了方便说明,在应用本发明时,不限于这些方向。
此外,上述所示的本发明的结构或构成可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在上述的最佳方式中所示的各部的具体的形状和结构都不过是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不能因此解释成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限定于这些例子。
Claims (4)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外壳内形成有摄像单元配置部和介质容纳部,并设有分隔上述摄像单元配置部与上述介质容纳部的分隔壁;上述摄像单元配置部用于配置摄像单元,上述摄像单元具有规定的镜头和摄像元件;上述介质容纳部用于容纳记录介质,上述记录介质用于记录拍摄的图像。
2.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摄像单元配置部配置有控制电路基板,该控制电路基板形成有用于驱动记录介质的驱动用电路;
在分隔壁上形成贯穿孔;
通过该贯穿孔设置将控制电路基板与记录介质相连接的线路板;
设有用于封闭供线路板穿过的贯穿孔的盖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盖构件把线路板压紧保持在上述贯穿孔的开口缘上。
4.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介质是硬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60492A JP2007166291A (ja) | 2005-12-14 | 2005-12-14 | 撮像装置 |
JP2005360492 | 2005-12-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84251A true CN1984251A (zh) | 2007-06-20 |
Family
ID=3782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658729A Pending CN1984251A (zh) | 2005-12-14 | 2006-12-14 | 摄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153120A1 (zh) |
EP (1) | EP1798960A1 (zh) |
JP (1) | JP2007166291A (zh) |
KR (1) | KR20070063434A (zh) |
CN (1) | CN198425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8761A (zh) * | 2010-03-25 | 2011-09-28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283213A (zh) * | 2010-12-27 | 2013-09-04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摄像模块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88002A (ko) * | 2004-02-28 | 2005-09-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영상촬영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
KR20050090821A (ko) * | 2004-03-10 | 2005-09-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영상촬영장치의 하우징 커버 |
EP1944965A4 (en) * | 2005-12-26 | 2009-03-04 | Panasonic Corp | IMAGING DEVICE |
JP4662165B2 (ja) * | 2006-06-08 | 2011-03-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5247509B2 (ja) * | 2009-02-10 | 2013-07-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5111545B2 (ja) * | 2010-03-25 | 2013-01-0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3115646A (ja) * | 2011-11-29 | 2013-06-10 | Jvc Kenwood Corp | 撮像装置 |
JP6207204B2 (ja) * | 2013-04-02 | 2017-10-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
USD904490S1 (en) | 2019-07-01 | 2020-12-08 | Flir Systems Ab | Camera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21014B1 (en) * | 1998-03-10 | 2004-04-1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ternal arrangement and body of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
JP3774343B2 (ja) * | 1999-10-04 | 2006-05-1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ビデオカメラ |
US6437939B1 (en) * | 2000-01-19 | 2002-08-2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Ergonomic safety assist mechanism for handling micro-sized computer hard disk drives |
JP3843035B2 (ja) * | 2002-04-09 | 2006-11-08 |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 携帯型メモリの装着機構を備えた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機器 |
JP2004343364A (ja) * | 2003-05-15 | 2004-12-02 | Hitachi Ltd | 光ディスクビデオカメラ |
JP4426804B2 (ja) * | 2003-09-19 | 2010-03-0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ビデオカメラ |
KR20050090887A (ko) * | 2004-03-10 | 2005-09-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영상촬영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
-
2005
- 2005-12-14 JP JP2005360492A patent/JP2007166291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12-11 EP EP06025612A patent/EP1798960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12-13 KR KR1020060126693A patent/KR2007006343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12-14 CN CNA2006101658729A patent/CN1984251A/zh active Pending
- 2006-12-14 US US11/639,447 patent/US200701531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8761A (zh) * | 2010-03-25 | 2011-09-28 |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198761B (zh) * | 2010-03-25 | 2014-06-2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备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283213A (zh) * | 2010-12-27 | 2013-09-04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摄像模块 |
CN103283213B (zh) * | 2010-12-27 | 2016-11-02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摄像模块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166291A (ja) | 2007-06-28 |
KR20070063434A (ko) | 2007-06-19 |
EP1798960A1 (en) | 2007-06-20 |
US20070153120A1 (en) | 2007-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84251A (zh) | 摄像装置 | |
US10809486B2 (en) |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system camera including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 |
CN100492157C (zh) | 摄像设备 | |
JP5454089B2 (ja) | カメラボディおよび撮像装置 | |
EP1526722A1 (en) | Flat type image display device | |
EP1471731A2 (en) |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ompact camera module | |
JP5117967B2 (ja) | 電子機器および撮像機能付き電子機器 | |
CN1794805A (zh) | 打印系统 | |
US7214896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illumination button | |
JP2007166290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7166292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15023343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11229046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14235206A (ja) | 撮像装置 | |
CN102075672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0498499C (zh) | 摄影装置 | |
JPH11261858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7212775A (ja) | 携帯機器 | |
JP7532017B2 (ja) | 撮像装置 | |
JP6223031B2 (ja) | 撮像装置 | |
JP2022129930A (ja) | 撮像装置及び操作部材 | |
JP2010002514A (ja) | 電子機器 | |
JP2007166288A (ja) | 撮像装置 | |
JP4817803B2 (ja) | 電子機器 | |
JP6141132B2 (ja) | 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