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1407A - 携带电话装置 - Google Patents

携带电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1407A
CN1981407A CNA2005800163629A CN200580016362A CN1981407A CN 1981407 A CN1981407 A CN 1981407A CN A2005800163629 A CNA2005800163629 A CN A2005800163629A CN 200580016362 A CN200580016362 A CN 200580016362A CN 1981407 A CN1981407 A CN 1981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portable phone
housing
phone devic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63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嵩谷雄治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81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14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01Q1/084Pivotable antenna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携带电话装置由显示用壳体(1)、操作用壳体(2)和使它们互相可转动地连接的铰链部(3)构成,其中该显示用壳体(1)具备显示面板(10A)、(10B)和电视用天线部(4),该操作用壳体(2)具备操作部(20)和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由于电视用天线部(4)设置在与显示用壳体(1)的铰链部(3)相对的端部,且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设置在操作用壳体(2)的铰链部(3)侧端部,所以这些天线之间总是以显示用壳体(1)的长度来隔开。此外,显示用壳体(1)和操作用壳体(2)中形成有连续的接地电极,并且电视用天线部(4)的一端与该接地电极的端部导通,确保了与电视用天线部(4)相应的长度的接地电极。

Description

携带电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携带电话装置、所谓的带电视接收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频带(470MHz~770MHz)与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频带(800MHz)不同,所以可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携带电话装置(以下,仅称作带电视接收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分别具备接收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天线(以下,仅称作“电视接收天线”)、和收发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天线(以下,仅称作“携带电话天线”)。而且,由于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所使用的频带宽,所以为了高效地接收该频带的信号而必须实现多个天线长度,从而设计了各种实现多个天线长度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天线,将天线磁芯(core)由导磁率不同的多个天线磁芯来形成,并使得使用于作为目的的每个频带上的部分不同。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装置,采用从壳体向外部突出的棒状天线(rod antenna)和在壳体内部中所配置的无源元件,例如通过选择是否利用该无源元件、或改变无源元件的特性值,来改变高增益的接收频带。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42928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339329公报
但是,因近年来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小型化而如上所述那样的带电视接收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中,有电视接收天线的设置位置与携带电话天线的设置位置之间的间隔变短的倾向。因此,产生这些天线之间相互干扰而给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接收或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收发带来故障的可能性。此外,虽然数字电视广播信号与模拟电视广播信号相比使用频带高,但是最低的频率(大约470MHz)是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频率(大约800MHz)的大约1/2的频率。因此,为了高效地接收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而贡献于天线长度的接地电极(ground)需要成为大约2倍,从而在小型化的携带电话装置中难以形成这种形状的接地电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此,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视用天线与携带电话用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且能够高效地接收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携带电话装置。
本发明,在具备具有显示机构的第一壳体、具有操作机构的第二壳体、和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铰链的折叠式的携带电话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电话装置具备:第一天线,其设置在与第一壳体的铰链侧相对的端部,且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第二天线,其设置在第二壳体,且收发携带电话通信信号;和接地电极,其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天线侧端部,到与第二壳体的铰链侧的端部为止连续形成。
更具体而言,该发明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频带信号作为电视广播信号,将所述第二频带信号作为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用第二天线进行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收发。
在该结构中,由于在接收电视广播的情况下打开携带电话装置,所以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第一天线和收发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第二天线之间隔开至少第一壳体长度程度。由此抑制了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此外,由于从第一壳体的第一天线侧端部到第二壳体的铰链侧相对的端部为止、也就是遍及携带电话的大致整个长度形成有接地电极,所以相对于波长比携带电话通信信号长、且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第一天线,能够确保足够的长度的接地电极,从该接地电极也接收电视广播信号。
此外,本发明,其特征在于,第一天线构成为包括:直线状导电体天线,其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天线侧端部向外部突出;和片状天线,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直线状导电体天线导通。
在该结构中,通过第一天线包括直线状导电体天线和片状天线而构成,用这些多种天线来接收电视广播信号,因此提高天线性能。另外,由于只要用这些多个天线来确保必要的天线长度,所以通过使用片状天线来缩短直线状导电体天线的长度。
此外,本发明,其特征在于,直线状导电体天线设置为相对第一壳体可转动。
在该结构中,通过直线状导电体天线转动,在接收电视广播信号时在从第一壳体的直线状导电体天线的设置端面(携带电话装置的上端面)向外侧垂直的方向上使直线状导电体天线转动,在未接收电视广播信号时,在沿着第一壳体的直线状导电体天线的设置端面的方向上、或者在从第一壳体的直线状导电体天线的设置端面(携带电话装置的上端面)向内侧垂直的方向上直线状导电体天线转动。由此,使用时,直线状导电体天线作为电视广播信号接收天线的一部分来有效地发挥作用,在未使用时,由于直线状导电体天线没用伸出到携带电话装置的外形外,因此携带电话装置的外形维持为小型。
此外,该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构成为包括: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板状导电体天线;和与该板状导电体天线导通的片状天线。
在该结构中,由于整个第一天线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所以携带电话装置变为小型。此外,将板状导电体天线和片状天线用作第一天线,所以,比起仅仅使用片状天线更有效地接收电视广播信号。
此外,该发明,其特征在于,将板状导电体天线贴设在第一壳体的内面。
在该结构中,由于板状导电体天线贴设在第一壳体的内面,所以在第一壳体内部的安装基板状上不需要形成该板状导电体天线的安装区域,通过在该区域上安装片状天线,来防止第一壳体内的天线形成区域扩大。
此外,该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天线中具备使有效天线长度选择性地可变的天线长度选择机构。
在该结构中,由于第一天线的天线长度可变,所以针对宽频带的电视广播信号能够设定多个共振频率。因此,按照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的频率,可以改变共振频率。
此外,该发明,其特征在于,将第一天线设置为相对于第一壳体可装卸。
在该结构中,由于仅在接收电视广播信号时安装第一天线即可,所以在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收发时不会产生相互干扰。
此外,该发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铰链侧端部。
在该结构中,通过将第二天线设置在第二壳体的铰链侧端部,即使在打开了携带电话装置的情况下,由于与第一天线之间的间隔为第一壳体的长度,从而也抑制这些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此外,该发明,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铰链侧相对的侧的端部。
在该结构中,在打开了携带电话装置的状态下,由于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间隔为携带电话装置的整个长度,所以进一步抑制这些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此外,该发明,其特征在于,片状天线构成为包括:由电介质材料及磁性材料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的基体;在该基体的内部或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所形成的供电用导体;和对该供电用导体供电的供电端子。
在该结构中,片状天线与直线状导电体天线和板状导电体天线相比,能够形成为小型,并且能够安装在第一壳体内的安装基板状上,所以不会劣化收发特性,并使第一天线小型化。
此外,该发明,其特征在于,天线长度选择机构构成为包括:开关元件,其连接在片状天线的一端与信号输出部之间;和无源元件,其连接在片状天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部之间。
在该结构中,由于仅用开关元件、片状天线、无源元件来改变天线长度,所以通过简易的结构且简单的控制来改变天线长度。
此外,该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元件是电感器或电容器。
在该结构中,由于无源元件由电感器或电容器等简单的元件来构成,所以具有上述特性的携带电话装置以更简单的结构来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该发明,通过接收比携带电话通信信号频带低的电视广播信号的第一天线与收发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第二天线之间隔开至少第一壳体的长度程度,从而能够抑制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由此,能够通过第一天线提高电视广播信号的接收特性。
进一步,通过将接地电极形成在从第一壳体的第一天线侧端部直到与第二壳体的铰链侧相对的端部为止,从而能够确保相对于第一天线具有足够的长度的接地电极。由此,从接地电极也接收电视广播信号,能够更加提高电视广播信号的接收特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第一天线由从第一壳体向外部突出的直线状导电体天线、和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片状天线来构成,从而与仅仅使用了直线状导电体天线的情况相比更加提高接收特性。另外,针对必要的天线长度,将直线状导电体天线的长度缩短了片状天线部分,从而能够缩短接收电视广播信号时的携带电话装置的整体长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直线状导电体天线转动,在使用直线状导电体天线时使其从第一壳体向外部突出,未使用时能够纳入到第一壳体的外形尺寸内,因此能够维持使用时的接收特性,同时能够使未使用时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形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板状导电体天线来代替直线状导电体天线,由于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第一天线的整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所以能够使携带电话装置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第一壳体内面贴设板状导电体天线,能够确保在安装基板上安装片状天线等安装部件的区域,能够节省第一壳体内部的空间。由此,能够使携带电话装置更加小型化。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按照接收的电视广播信号的频率,来改变天线的共振频率,所以遍及宽频带的电视广播信号的整个频域上,能够有效地接收电视广播信号。
此外,根据该发明,由于对电视广播信号进行接收的第一天线可装卸,所以只在必要时安装该天线即可,从而在携带电话通信信号收发时不产生相互干扰,能够有效地收发携带电话通信信号。
此外,根据该发明,由于与第一天线之间的间隔无论在打开了携带电话装置的状态下还是闭合了携带电话装置的状态下均为第一壳体的长度,从而抑制了这些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所以无论是通话时还是等待时也有效地收发携带电话通信信号。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打开了携带电话装置的状态下,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之间的间隔为携带电话装置的整个长度,通过进一步抑制这些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在电视广播信号的接收和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收发时,能够更有效地收发各个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电视用天线部4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电视用天线部4中的施加DC控制电压时和未施加DC控制电压时的电路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二极管D48在截止状态的情况下的VSWR特性和增益特性的图、以及在该状态下的史密斯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二极管D48在截止(OFF)状态的情况下的放射电场强度的指向性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二极管D48在导通(ON)状态的情况下的VSWR特性和增益特性的图、以及在该状态下的史密斯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二极管D48在导通状态的情况下的放射电场强度的指向性的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观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观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观图。
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电视用天线部4的电路图。
图12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观图。
图13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图中:1-显示用壳体;10A-主显示面板;10B-子显示面板;101-基板;111-基板101的接地电极;2-操作用壳体;20-操作部;102-基板;112-基板102的接地电极;3-铰链(hinge)部;113-带状电缆(flat cable);4-电视用天线部;5-携带电话用天线部;6-电视用天线部件;ANT41-棒状天线;ANT42、43、52-片状天线(chip antenna);ANT51-板状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7,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观图,(A)是打开的状态下的正视图、(B)是打开的状态下的侧视图、(C)是打开的状态下的壳体内的基板的正视图、(D)是闭合的状态下的正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具备:在一方的主面具备主显示面板10A,在对向的主面具备子显示面板10B的显示用壳体1;在一方的主面具备由多个按钮等构成的操作部20的操作用壳体2;和按照使这些可相互转动(turn)的方式进行连接的铰链部3。显示用壳体1和操作用壳体2分别配置为使主显示面板10A侧的面和操作部20侧的面相对,在闭合携带电话装置的状态(图1(D))下这些的面相对而靠近,在打开的状态(图1(A))下这些的面按照朝着大致相同方向的方式可转动地固定。
在显示用壳体1中,与主显示面板10A、子显示面板10B一起内置有基板101,在该基板101中安装有对这些显示面板进行控制的面板控制电路(未图示)和对整个携带电话装置进行控制的主控制电路(未图示)等,在与该基板101的铰链3侧相对的端部形成有由规定的有效天线长度构成的电视用天线部4。该电视用天线部4,如后述那样通过DC控制电压实质上作为两个天线长度的天线发挥作用,各个天线的长度构成为电视广播信号的频带内的高低两个期望频率的大致1/4波长的长度。而且,在该基板101上按照规定图案在基板101的长边方向、也就是从安装有电视用天线部4的端部直到铰链部3侧的端部形成有连续的接地电极111。
操作用壳体2中,与操作部20一起内置有基板102,在该基板102中安装有对该操作部20进行控制的操作控制电路和电源电路(均未图示),在该基板102的铰链3侧的端部形成有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该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形成为使有效天线长度成为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频率的大致1/4波长的长度。而且,在该基板102上按照规定图案在基板102的长边方向、也就是从安装有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的端部直到与此相对的端部形成有连续的接地电极112。
铰链部3中,内置有将在显示用壳体1中所内置的基板101上的电路电极和在操作用壳体2中所内置的基板102上的电路电极电连接的带状电缆103,从而导通了安装在基板101上的各控制电路与安装在基板102上的各控制电路,并且导通了基板101的接地电极111与基板102的接地电极112。
这里,显示用壳体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壳体”,操作用壳体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壳体”,电视用天线部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天线”,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天线”。
在这种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中,如果打开主体、也就是转动显示用壳体1而露出操作面,并用操作部20来操作携带电话功能,则与此相应的显示在主显示面板10A上显示,并且通过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进行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收发。另一方面,如果打开主体,用操作部20操作电视功能,则与此相应而用电视用天线部4接收电视广播信号,并在主显示面板10A上显示再生了所接收的电视广播的视频。
这里,由于如上所述那样电视用天线部4和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之间隔开了显示用壳体1的长度程度,所以可以抑制这些相互干扰。由此,在电视广播信号接收时能够有效地接收电视广播信号,在携带电话通信信号收发时能够有效地收发携带电话通信信号。还有,接地电极在从显示用壳体1直到操作用壳体2,在遍及携带电话装置的大致整个长度上形成,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对于电视用天线部4的接地电极的长度,从而能从该接地电极开始也能够有效地接收电视广播信号,作为整体能够更加有效地接收电视广播信号。另外,即使在闭合主体的状态下,由于两个天线之间隔开显示用壳体1的长度程度,所以在携带电话等待时这些的天线之间也不会相互干扰,而能够有效地接收携带电话的呼叫信号。
接下来,参照图2、图3对于电视用天线部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电视用天线部4的结构的图,(A)是电视用天线部4的结构的平面图、(B)是电视用天线部4的电路图。
图3表示电视用天线部4中的施加DC控制电压时和未施加DC控制电压时的电路,(A)表示施加DC控制电压的情况、(B)表示未施加DC控制电压的情况。
如图2(A)所示,电视用天线部4由棒状天线ANT41、片(chip)状天线ANT42、ANT43、以及在这些棒状天线ANT41、片状天线ANT42、ANT43附近安装的片状电阻R44、片状电容器C45、C46、片状线圈L47、片状二极管D48构成,并且通过这些元件和电路图案40构成以图2(B)所示的电路为准的电路,其中棒状天线ANT41安装在与基板101的铰链部3相对的端部的一方的角部,并沿着基板101的外方向(与铰链部3相对的方向)延伸,片状天线ANT42、ANT43沿着与基板101的铰链部3相对的端面安装。这里,棒状天线ANT41相当于本发明的“直线状导电体天线”。
棒状天线ANT4 1与片状天线ANT42的一端连接,片状天线ANT42的另一端与片状天线ANT43的一端连接。片状天线ANT43的另一端经由片状电容器C45与馈电点50也就是电视广播信号的输出端子连接。此外,片状天线ANT43的一端(与片状天线ANT42的连接点)经由片状二极管D48与馈电点50连接,同时经由片状电阻R44与DC施加端子51连接。另外,馈电点50经由片状线圈L47与接地电极111连接,DC施加端子51经由片状电容器C46与接地电极111连接。这里,片状天线ANT42、43由片状螺旋形天线形成。片状螺旋形天线,其外形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以由电介质材料及磁性材料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的基体、在该基体的表面或内部中所形成的螺旋状的导体、以及形成在基体的表面并与导体导通的电极端子来构成。
如图3所示,这种结构的电视用天线部4中,在对DC施加端子51施加了DC控制电压的状态、和未施加DC控制电压的状态下表示出不同的特性。
施加DC控制电压后,片状二极管D48变为短路状态,从而成为棒状天线ANT41和片状天线ANT42之间的串联电路与馈电点50连接的结构。即片状天线ANT43和片状电容器C45构成的电路不发挥作用,作为电视用天线,仅仅由棒状天线ANT41和片状天线ANT42构成的部分发挥作用。即天线长度通过由棒状天线ANT41和片状天线ANT42构成的部分来设定。另一方面,如果未施加DC控制电压,则由于片状二极管D48变为断开(open),所以实质上成为棒状天线ANT41、片状天线ANT42和片状天线ANT43的串联电路经由片状电容器C45与馈电点50连接的结构。即作为电视用天线,由棒状天线ANT41、片状天线ANT42和片状天线ANT43构成的部分发挥作用。即天线长度通过由棒状天线ANT41、片状天线ANT42和片状天线ANT43构成的部分来设定。由此,通过施加DC控制电压,来与未施加DC控制电压的状态相比使天线长度缩短了片状天线ANT43部分,能够构成具备两个共振频率的天线。并且,通过将未施加该DC控制电压的状态下的共振频率、和施加了DC控制电压的状态下的共振频率设定为电视广播信号的频带内的低频域和高频域,由此能够接收频带宽的电视广播信号。由这些DC施加端子51、片状电阻R44、片状二极管D48、片状线圈L47、片状天线ANT42、ANT43、片状电容器C45、C46构成的电路,相当于本发明的“天线长度选择机构”。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的电视广播信号的频带的放射特性(相当于接收特性)的具体的实验结果。
图4(A)是表示在二极管D48在截止(off)状态的情况下也就是天线长度长的情况下的电视用天线部4的VSWR特性和增益特性的图,图4(B)是该状态下的史密斯圆图。
图5图示了二极管D48在截止状态的情况下的放射电场强度的指向性,图示了对于携带电话装置的平面方位、在470MHz下的指向性以及在570MHz下的指向性。而且,表1表示该携带电话装置的六个基准方位的每一个的增益(Gain)最大值和平均值,并且表示根据这些值计算出的放射效率(Effiency)。
此外,图6(A)是表示二极管D48在导通的状态的情况下也就是天线长度短的情况下的电视用天线部4的VSWR特性和增益特性的图,图6(B)是该状态下的史密斯圆图。
图7图示了二极管D48在导通状态的情况下的放射电场强度的指向性,图示了对于携带电话装置的平面方位、在670MHz下的指向性以及在770MHz下的指向性。而且,表2表示该携带电话装置的六个基准方位的每一个的增益最大值和平均值,并且表示根据这些值计算出的放射效率(Effiency)。
并且,在表3中归纳了这些结果,表示了在470MHz、570MHz、670MH、770MHz下测定了本实施方式的电视用天线部4的结构的情况下的、VSWR特性(VSWR Value)、峰值增益(Peak Gain)[dBd]、放射效率(Efficiency)[dB]的结果。
【表1】
(470MHz)
Figure A20058001636200141
(570MHz)
Figure A20058001636200142
【表2】
(670MHz)
(770MHz)
【表3】
Figure A20058001636200153
通过这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携带电话装置的结构,在从470MHz到770MHz下,VSWR为3.0左右,峰值增益大约为-3.0[dBd],放射效率为大约-5.0[dB]以上,因此能够得到非常良好的放射特性。即能够实现在电视广播信号的频带的整个频域上高效地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由于电视用天线部和携带电话用天线以规定间隔确切地隔开,所以抑制电视广播信号接收用天线和携带电话通信信号收发用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能够实现高效收发这些信号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
另外,对于电视用天线部而言,由于连接有在遍及携带电话装置的整个长度上所形成的接地电极,所以能够更加高效地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
此外,进一步能够改变电视用天线部的有效天线长度,所以,能够实现即使对于使用频带宽的电视广播信号,也在遍及整个频带上具有良好的接收特性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8对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进行说明。
图8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观图,(A)是已打开的状态下的正视图,(B)是已打开的状态下的侧视图,(C)是已打开的状态下的壳体内的基板的正视图,(D)是已闭合的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8所示的携带电话装置中,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形成在与操作用壳体2的铰链部3侧相对的端部,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携带电话装置相同。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在打开了主体的状态下,由于在电视用天线部4和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之间隔开了显示用壳体1和操作用壳体2的长度也就是携带电话装置的长度程度,所以这些的天线之间隔开的程度比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携带电话装置大。因此,更加抑制这些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接收电视广播信号,并且能够还更加有效地收发携带电话通信信号。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闭合了主体的状态下电视用天线部4和携带电话用天线部5相靠近,但是在闭合了主体的状态下,由于对电视用天线部4不供电,所以这些天线不会相互干扰。
接下来,参照图9对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进行说明。
图9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观图,(A)是已打开的状态下的正视图,(B)是已打开的状态下的侧视图,(C)、(D)是已闭合的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9所示的携带电话装置中,将电视用天线部4的棒状天线ANT41设置为相对于显示用壳体1可转动,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携带电话装置相同。
该结构中,通过将棒状天线ANT41设置为相对于显示用壳体1可转动,在接收电视广播信号时使棒状天线ANT41在从显示用壳体1与铰链部3相对的方向上突出,对于未接收电视广播信号而言,如图9(C)、(D)所示,能够将棒状天线ANT41沿着显示用壳体1的端面配置在显示用壳体1的外形尺寸内。由此,在使用时,构成能够有效地接收电视广播信号的电视用天线部4,在未使用时能够构成将外形尺寸维持为小型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1对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进行说明。
图10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观图,(A)是已打开的状态下的主视图,(B)是已打开的状态下的侧视图,(C)是已打开的状态下的壳体内的基板的主视图,(D)是已闭合的状态下的主视图。
此外,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视用天线部4的电路图。
图10所示的携带电话装置中,替换了电视用天线部4的结构,而其他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携带电话装置相同。
具体而言,配置贴设在显示用壳体1的内面的板状天线ANT51来替换电视用天线部4的棒状天线ANT41,并且该板状天线ANT51的一端与片状天线ANT42的一端连接。而且,在与片状天线ANT43连接的片状电容器C45与馈电点50之间,连接有并联电路,该并联电路由片状天线ANT52和片状电容器C54的串联电路与片状二极管D56构成,该并联电路与所述片状电容器C45之间的连接点经由片状电阻R53,与通过片状电容器C55与接地电极111连接的第二DC施加端子52连接。并且通过控制对两个DC施加端子51、52施加的DC控制电压的组合,能够实现三种不同的天线长度。具体而言,可以选择设定以下三种模式:只有板状天线ANT51、片状天线ANT42作为天线发挥作用的天线长度最短的模式;板状天线ANT51和片状天线ANT42、ANT43作为天线发挥作用的由中间长度的天线长度来构成的模式;和板状天线ANT51、片状天线ANT42、ANT43、ANT52的全部作为天线发挥作用的由最长的天线长度构成的模式。
这样,通过将棒状天线置换为形成在显示用壳体内的板状天线,由于电视用天线部4从壳体完全没有突出,所以即使在接收电视广播信号时也减小携带电话装置的外形。此时,板状天线与向外部突出的棒状天线相比放射特性劣化,但是通过上述的天线长度的设定的细分化,能够精细设定天线的阻抗匹配,能够抑制上述劣化。此时,由于板状天线ANT51贴设在显示用壳体1的内面,所以能够在于此相对的基板101表面上安装上述片状天线ANT42、43、52,结果能够将高效地接收电视台广播信号的携带电话装置形成为小型。
接下来,参照图12对于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进行说明。
图1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外观图,(A)是已打开的状态下的正视图,(B)是已打开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此外,图13(A)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装置的分解结构图,图13(B)是该装置的电视用天线部件6的平面图。
图12、图13所示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中,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电视用天线部4由可装卸的电视用天线部件6来代替,其他结构与图1所示的带电视功能的携带电话装置相同。
电视用天线部件6是在基板60上安装棒状天线ANT61、片状天线ANT62、ANT63以及调谐电路54的部件,棒状天线61与图2的棒状天线ANT41对应,片状天线ANT62、ANT63分别与图2的片状天线ANT42、ANT43对应,且形成有与图2所示的天线电路结构相同的电路。并且,采用该电路的馈电点与调谐电路64连接的结构。
即使采用这种结构,由于也可以产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并且在电视广播接收时只要安装电视用天线部件6即可,所以在携带电话发送接收时处于仅配置了携带电话用天线的状态。由此,不产生相互干扰,能够更加有效地收发携带电话通信信号。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电视广播信号用作第一频带信号、将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用作比第一频带更高频率的第二频带信号。但是,只要装置为所接收的两个信号的频率不同的装置,就能采用上述结构,且能够产生上述效果。

Claims (13)

1、一种携带电话装置,具备具有显示机构的第一壳体、具有操作机构的第二壳体、和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铰链并且该携带电话装置为折叠式,
所述携带电话装置具备:
第一天线,其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铰链侧相对的端部,且接收第一频带信号;
第二天线,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且收发比所述第一频带高的频率的第二频带的信号;和
接地电极,其从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一天线侧端部,到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铰链侧相对的端部为止连续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带信号是电视广播信号,所述第二频带信号是携带电话通信信号,所述第二天线进行所述携带电话通信信号的收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具备:直线状导电体天线,其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天线侧端部向外部突出;和片状天线,其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直线状导电体天线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状导电体天线设置为以对所述第一壳体的装配部可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具备:配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板状导电体天线;和与该板状导电体天线导通的片状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导电体天线贴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具备使有效天线长度选择性地可变的天线长度选择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天线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可装卸。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铰链侧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天线设置在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铰链侧相对侧的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状天线具备:由电介质材料及磁性材料中的至少一个来构成的基体;在该基体的内部或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所形成的供电用导体;和对该供电用导体供电的供电端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长度选择机构具备:开关元件,其连接在所述片状天线的一端与信号输出部之间;和无源元件,其连接在所述片状天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携带电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源元件是电感器或电容器。
CNA2005800163629A 2004-05-21 2005-02-23 携带电话装置 Pending CN19814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51596 2004-05-21
JP151596/2004 2004-05-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1407A true CN1981407A (zh) 2007-06-13

Family

ID=35428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163629A Pending CN1981407A (zh) 2004-05-21 2005-02-23 携带电话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61419A1 (zh)
EP (1) EP1753074A1 (zh)
JP (1) JPWO2005114778A1 (zh)
CN (1) CN1981407A (zh)
WO (1) WO200511477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102A (zh) * 2011-09-20 2013-04-03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翻盖型移动通信终端
CN105932395A (zh) * 2016-05-31 2016-09-07 芜湖辉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两用式手机天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1256A (ja) * 2007-05-31 2008-12-11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US8212728B2 (en) * 2007-08-09 2012-07-03 Nec Corporation Foldable portable radio device
CN103326103B (zh) * 2012-03-23 2015-07-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内嵌式天线的电子设备
WO2014129279A1 (ja) 2013-02-19 2014-08-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ブリッジ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920522B2 (ja) 2013-02-19 2016-05-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ブリッジ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4185231A1 (ja) 2013-05-15 2014-11-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信号伝送ケーブル、および通信機器モジュール
JP6471810B2 (ja) 2015-11-04 2019-02-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分波装置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WO2020100802A1 (ja) 2018-11-14 2020-05-2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US20220255216A1 (en) * 2021-02-08 2022-08-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configurable housing assembly with multiple antennas
US11283908B1 (en) 2021-02-08 2022-03-22 Motorola Mobility Llc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configurable housing with multiple antenna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8833A (en) * 1993-04-27 1998-01-13 Norand Corporation Antenna cap, antenna connectors and telephone line connectors for computer devices utilizing radio and modem cards
JP3112464B2 (ja) * 1990-03-29 2000-11-27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型無線通信機
JP3305487B2 (ja) * 1994-03-31 2002-07-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機
JP3374604B2 (ja) * 1995-07-12 2003-02-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H0951210A (ja) * 1995-08-04 1997-02-18 Toshiba Corp アンテナ装置
DE59707197D1 (de) * 1996-07-29 2002-06-13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Gerät zum Empfangen und/oder Senden einer elektromagnetischen Schwingung
JP2001102825A (ja) * 1999-09-30 2001-04-13 Kyocera Corp 携帯型電話端末
US6384786B2 (en) * 2000-01-13 2002-05-07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JP2001272482A (ja) * 2000-01-18 2001-10-05 Citizen Watch Co Ltd 電波時計のアンテナ
JP2001284953A (ja) * 2000-03-31 2001-10-12 Toshiba Corp アンテナ一体型送受信モジュール
JP2002026620A (ja) * 2000-07-11 2002-01-25 Sony Corp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6531985B1 (en) * 2000-08-14 2003-03-11 3Com Corporation Integrated laptop antenna using two or more antennas
WO2002039544A1 (fr) * 2000-10-31 2002-05-1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d'antenne et machine portable
US20020123312A1 (en) * 2001-03-02 2002-09-05 Hayes Gerard James Antenna systems including internal planar inverted-F Antenna coupled with external radiating element and wireless communicators incorporating same
US7072690B2 (en) * 2001-04-11 2006-07-04 Lg Electronics Inc. Multi-band antenna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built-in multi-band antenna
JP4792173B2 (ja) * 2001-06-08 2011-10-1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アンテナ装置、送受信機、電気機器、及びコンピュータ端末
JP2003101335A (ja) * 2001-09-25 2003-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器
JP2003133991A (ja) * 2001-10-25 2003-05-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JP3633548B2 (ja) * 2001-11-27 2005-03-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用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機
JP2004040554A (ja) * 2002-07-04 2004-02-05 Kenwood Corp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装置
JP2004096341A (ja) * 2002-08-30 2004-03-25 Fujitsu Ltd 共振周波数が可変な逆f型アンテナを含むアンテナ装置
JP2004134975A (ja) * 2002-10-09 2004-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端末
JP2004135054A (ja) * 2002-10-10 2004-04-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携帯電話
US6903686B2 (en) * 2002-12-17 2005-06-0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Multi-branch planar antennas having multiple resonant frequency bands and wireless terminal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4031776B2 (ja) * 2004-04-30 2008-01-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放送用受信機付き携帯電話
JP3955041B2 (ja) * 2004-06-22 2007-08-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US7479927B2 (en) * 2005-12-30 2009-01-20 Motorola, Inc. Radio frequency antenna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102A (zh) * 2011-09-20 2013-04-03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翻盖型移动通信终端
CN105932395A (zh) * 2016-05-31 2016-09-07 芜湖辉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两用式手机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5114778A1 (ja) 2008-03-27
WO2005114778A1 (ja) 2005-12-01
US20070161419A1 (en) 2007-07-12
EP1753074A1 (en) 2007-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1407A (zh) 携带电话装置
US7450072B2 (en) Modified inverted-F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7760146B2 (en) Internal digital TV antennas for hand-held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US7705791B2 (en) Antenna having a plurality of resonant frequencies
CN103199341B (zh) 具有隔离天线的手持式电子设备
EP2448065B1 (en) Mobile communiction terminal with a frame and antenna
US6734826B1 (en) Multi-band antenna
US5847682A (en) Top loaded triangular printed antenna
EP1708373B1 (en) Antenna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4064865A (zh) 具有基于隙缝的寄生部件的可调谐天线
US20060290569A1 (en) Antenna arrangement and a module and a radio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having such an arrangement
US7505006B2 (en) Antenna arrangement
CN101779332A (zh) 天线装置及便携式无线设备
CN1291363A (zh) 具有无源辐射元件的双频带分集天线
JP2007221288A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05535239A (ja) デュアルバンド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KR20010052132A (ko) 연장 피드를 구비한 축소가능한 무선전화기 안테나
US8063834B2 (en) Mobile telephone with a built-in planar television antenna adapted for radiotelephone signal rejections
JP4201696B2 (ja) 携帯無線機
JPH09232854A (ja) 移動無線機用小型平面アンテナ装置
JP4915255B2 (ja) 携帯無線機
JP3460887B2 (ja) 無線機
KR100424049B1 (ko) 마이크로 칩 안테나
KR100395269B1 (ko) 마이크로스트립 안테나
KR20070017514A (ko) 휴대전화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