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5996A -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65996A CN1965996A CNA2006101282693A CN200610128269A CN1965996A CN 1965996 A CN1965996 A CN 1965996A CN A2006101282693 A CNA2006101282693 A CN A2006101282693A CN 200610128269 A CN200610128269 A CN 200610128269A CN 1965996 A CN1965996 A CN 19659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group
- water
- hirudo
- pow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可有效解决中风病的用药生产问题,方法是把水蛭、地龙、鹿茸和全蝎分别先用乙醇快速淋洗,再用热风吹干,之后分别进行粉碎,水蛭粉碎成均一细粉,蒸气灭菌,肉桂单独粉碎,龟甲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何首乌、地黄、天冬、肉苁蓉、山楂、赤芍、茯苓和甘草混配在一起加水,浸泡,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再加入龟甲水煎液,浓缩为浸膏,干燥至含水量在3-6%时,再加入鹿茸、全蝎、水蛭、地龙、肉桂粉末,混匀,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其方法先进,出粉率高,有效成分含量高,灭菌彻底,避免浸膏的行湿性对药粉末水分含量及质量的影响,疗效高,服用安全,易推广使用,造福于人们。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又称培元通脑胶囊)。
二、背景技术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智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严重影响着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人们非常关心对中风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医学认为中风偏瘫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清,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脑血管”出了问题;因此治疗多采用中药活血化瘀,降低血脂,或西药扩张血管的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脑血管”的病变只是脑中风的诱因,而中风偏瘫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脑出血或缺血而引起的脑神经细胞毒性增加,导致脑神经受损,从而造成偏瘫失语等症状。目前治疗此病有针灸、按摩、适当锻炼、服用药物等,用药物有西药及中药,如培元通脑胶囊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如培元通脑胶囊,由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药品疗效不尽人意,满足不了人们对治疗中风病的实际需要,其改进势在必行。
三、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对治疗中风病的实际需要,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可有效解决中风病的用药生产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何首乌、地黄、天冬、龟甲、鹿茸、肉苁蓉、肉桂、赤芍、全蝎、水蛭、地龙、山楂、茯苓和甘草,其中水蛭、地龙、鹿茸和全蝎分别先用75%乙醇快速淋洗2-3遍,再在60-70℃热风吹干,之后分别进行粉碎,水蛭采用超微粉碎达95%以上收率的均一细粉,粉碎后,在115-130℃下进行蒸气灭菌,以达到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且灭菌彻底,保证药品质量,提高有效率,肉桂单独粉碎成细粉;龟甲加水,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何首乌、地黄、天冬、肉苁蓉、山楂、赤芍、茯苓和甘草混配在一起加水,浸泡,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再加入龟甲水煎液,浓缩为浸膏,干燥至含水量在3-6%时,再加入鹿茸、全蝎、水蛭、地龙、肉桂粉未,混匀,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本发明方法先进,科学,出粉率高,有效成分易溶出,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灭菌彻底,避免浸膏的行湿性对药粉末水分含量及质量的影响,产品质量好,疗效高,服用安全,易推广使用,造福于人们。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技术方案给出,本发明是采用:何首乌429g、地黄286g、天冬286g、龟甲46g、鹿茸23g、肉苁蓉114g、肉桂24g、赤芍49g、全蝎48g、水蛭96g、地龙49g、山楂142g、茯苓48g和甘草29g制成,将鹿茸、全蝎、水蛭、地龙分别先用75%乙醇快速淋洗2-3遍,再在60-70℃热风吹干,之后分别将鹿茸、全蝎、地龙粉碎成细粉,过筛,水蛭含纤维弧,采用超微粉碎达95%以上收粉率,细粉均一,上述粉碎后的药粉在115-130℃下进行蒸气灭菌,以达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彻底灭菌,提高疗效,过筛;肉桂粉碎成细粉备用;龟甲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体积的水(即368ml),煎6小时,第二、第三次各加6倍重量体积的水(即276ml),煎4.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再将何首乌、地黄、天冬、肉苁蓉、赤芍、山楂、茯苓和甘草混合在一起,加6倍重量体积的水(即8298ml)浸泡1小时,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再加入龟甲水煎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的浸膏,再干燥至含水量在3-6%时,加入鹿茸、全蝎、水蛭、地龙和肉桂粉末,混合粉碎均匀,分装入胶囊,每胶囊内装药物0.6g,必要时可加入适量淀粉,制成粒。
在上述药物中,其中何首乌为制何首乌;地黄为熟地黄;龟甲为醋制龟甲;肉苁蓉为酒制肉苁蓉;水蛭为烫水蛭;山楂为炒山楂;甘草为炙甘草。
用上述组份配伍量及方法可以制成任意量的中药胶囊。
所说的上述药物,其中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等功效;熟地黄:滋阴补血,清肺填髓;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肉桂:温中补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水蛭:破血,逐瘀,通经;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
由上述药物可知,其科学配伍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扩张血管之功效,又经科学制备,改变了传统的制备方法,特别采用了动物类组分,用乙醇淋洗,单独热风吹干、粉碎、蒸气灭菌和浸膏单独干燥后再加入药粉,既保证有效成分的提高,避免浸膏的引湿性对混合粉末水分含量及质量的影响,确保干燥程度和药粉质量,提高了疗效,更好的保证了药品的质量,更加有效的治疗中风病(脑血栓形成),并充分得到临床治疗的证明,其具体临床资料如下。
一、诊断标准
(1)遵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执行
①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智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②急性起病。③病发多有诱因,未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④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有主症2个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统编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风》肾虚精亏证,结合《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肾虚证诊断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拟定):
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同时具备肾元亏虚证和瘀血阻络证诊断标准。
肾元亏虚证:①言喑失语;②腰膝酸软;③耳鸣或耳聋;④尿后有余沥或失禁;⑤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以上①必备,同时具备②~⑤项中的2项。
瘀血阻络证:①半身不遂;②偏身麻木;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点,脉涩。以上①必备,同时具备②~③项中的1项。
(3)中风病分期标准:①急性期:发病在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②恢复期:发病2周至半年。③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西医诊断标准:
脑血栓形成(遵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执行):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⑦CT检查发现脑梗塞部位。
二、病例选择标准
同时符合以下四点的患者,可以纳入试验病例。①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者。②中风病分期符合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者。③中医辨证符合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者。④西医诊断符合脑血栓形成者。
三、治疗(试验)方案
甲组与乙组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双盲双模拟对照法,开放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1、先编制随机分配卡:
(1)根据计算器随机数字键的结果,按顺序填写分配卡,其内容包括:序号、随机数字、组别(分甲、乙两组)、治疗方法。
(2)随机分配卡用信封密封,其编号与卡片序号相同。
(3)随机分配卡由专人保管,其他人不得参与临床疗效评价,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价人员不得参与随机分配卡的填写与保管。
2、制备药物:根据要求制备培元通脑胶囊1号、2号,这两者中,一种为观察药,另一种为安慰剂,两者要求外观、形状、大小、气味、颜色与服用量均完全一致;偏瘫复元丸1号、2号,这两者中,一种为对照药,另一种为安慰剂,两者也要求外观、形状、大小、气味、颜色与服用量均完全一致。这四种药物编号的实质内容由专人负责,向临床观察者和病人都保密。同时制备不编号的培元通脑胶囊,供开放组用。培元通脑胶囊即本发明胶囊(以下同)。
3、双盲法的实施:
(1)当合格受试者进入研究时,由随机分配卡保管人按其进入顺序拆开序号相同的信封,根据其中卡片的规定分组和给予治疗,任何人不得更改,其治疗方法不得使观察者和受试者得知。
(2)甲组与乙组之间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情和病程等方面尽量一致。
(3)甲组用药:培元通脑胶囊1号,口服,3粒/次,3次/日;同时口服偏瘫复元丸2号,6克/次,3次/日。
(4)乙组用药:偏瘫复元丸1号,口服,6克/次,2次/日;同时口服培元通脑胶囊2号,3粒/次,3次/日
观察期间,甲、乙两组都不用其它对中风后遗症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5)疗程:甲组和乙组的观察疗程,均6周(42天)。
(6)观察结束后,由负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和统计学处理,对甲乙两组的疗效和临床意义进行比较;然后再由负责药物编号的专人揭盲,宣布哪一组为治疗组,哪一组为对照组;最后分析临床结果。
(7)揭盲条件:符合下面任意一条即揭盲。①观察期间,甲乙两组中的任一组出现明显毒副反应、观察难以进行者;②观察结束后,临床资料已经过初步整理、写出观察小结初稿者。
4、开放组的用药:
只用不编号的培元通脑胶囊,3粒/次,3次/日。观察期间,不用其它对中风后遗症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观察疗程为6周(42天)。
四、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方法:
①基本痊愈:≥85%。②显效:≥50%。③有效:≥20%。④无效:<20%。
中风病计分方法
①神志状态 0分:神志清楚。1分:神志恍惚(思睡,唤醒后能与人言)。2分:神志迷蒙(嗜睡,呼之答不确切)。3分:神昏。4分:神愦(神昏同时兼有脱症)。
②语言表达 0分:正常。1分:一般表达,命名不能。2分:说话成句而表达不全。3分:不能说单词、词组。4分:语言不能或基本不能。
③上肢肩关节 0分:正常。1分:上举正常但肌力差。2分:上举平肩或略过肩。3分:上举不到肩。4分:不能动或前后略摆动。
④上肢指关节 0分:正常。1分:手指分别动作有效但肌力差。2分:能握拳伸指。3分:能屈指但握不成拳、不会伸指。4分:手指不能动。
⑤下肢髋关节 0分:正常。1分:抬高45度以上。2分:抬高不足45度。3分:摆动能平移。4分:不能动。
⑥下肢趾关节 0分:正常。1分:伸屈自如但力弱。2分:伸屈不全。3分:略能动。4分:不能动。
⑦综合功能 0分:生活自理,自由交谈。1分:独立生活,简单劳动而有部分功能不全。2分:可行走,部分自理,尚需人辅助。3分:可站立迈步,需人随时照料。4分:卧床。
五、统计学处理
1、中风病总的疗效:甲组64例中,基本痊愈10例,显效3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显效率76.56%,总有效92.19%;乙组60例中,基本痊愈6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显效率55.00%,总有效率81.67%;开放组97例中,基本痊愈7例,显效56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显效率64.95%,总有效率89.69%(见下表)。以上结果表明,甲乙两组组间比较,总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甲组治疗中风病总的疗效优于乙组。
表1各组中风病总疗效的比较
组别 | 例数 | 基本痊愈(例) | 显效(例) | 有效(例) | 无效(例) | 总显效率 | 总有效率 |
甲组 | 64 | 10 | 39 | 10 | 5 | 0.7656 | 0.9219 |
乙组 | 60 | 6 | 27 | 16 | 11 | 0.5500 | 0.8167 |
开放组 | 97 | 7 | 56 | 24 | 10 | 0.6495 | 0.8969 |
注:甲乙两组总显效率的组间比较:X2=6.4282,P<0.05
甲乙两组总有效率的组间比较:X2=3.0501,P>0.05
2、三组中风病计分分值的比较:三组中风病计分分值(见表2),甲乙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三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三组均能明显改善中风病计分分值。甲乙两组治疗前后计分差值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甲组对中风病计分分值的改善优于乙组。
表2各组中风病的计分分值的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分值(X±S) | 治疗后分值(X±S) | 最后差值(X±S) |
甲组 | 64 | 13.234±4.2417 | 5.7031±3.9868 | -7.531±3.7458 |
乙组 | 60 | 12.117±4.8015 | 6.3167±4.2085 | -5.800±3.7408 |
开放组 | 97 | 14.010±5.1041 | 6.4639±4.4583 | -7.546±4.4112 |
注:甲乙两组治疗前分值的组间比较:t=1.3758,P>0.05
前后自身比较:甲组t=16.085,P<0.01;乙组t=12.010,P<0.01;
开放组t=16.849,P<0.01
甲乙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t=2.5737,P<0.05
3、中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的疗效:
(1)对中医证候疗效:甲组64例中,基本痊愈5例,显效27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89.06%;乙组60例中,基本痊愈5例,显效16例,有效26例,无效13例,总显效率35.00%,总有效率78.33%;开放组97例中,基本痊愈6例,显效31例,有效51例,无效9例,总显效率38.14%,总有效率90.72%(见表5)。以上结果表明,甲乙两组组间比较,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甲乙两组治疗肾元亏虚、瘀血组络证候疗效相当。
表3各组肾元亏虚、瘀血组络证候疗效的比较
组别 | 例数 | 基本痊愈(例) | 显效(例) | 有效(例) | 无效(例) | 总显效率 | 总有效率 |
甲组 | 64 | 5 | 27 | 25 | 7 | 0.5000 | 0.8906 |
乙组 | 60 | 5 | 16 | 26 | 13 | 0.3500 | 0.7833 |
开放组 | 97 | 6 | 31 | 51 | 9 | 0.3814 | 0.9072 |
注:甲乙两组总显效率的组间比较:X2=2.2131,P>0.05
甲乙两组总有效率的组间比较:X2=0.1186,P>0.05
(2)三组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候计分分值的比较:三组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候计分分值(见表4),治疗前甲乙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具可比性;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三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三组均能明显改善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计分分值;甲乙两组治疗前后计分差值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甲组对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计分分值的改善优于乙组。
表4 各组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计分分值的比较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分值(X±S) | 治疗后分值(X±S) | 最后差值(X±S) |
甲组 | 64 | 10.734±3.7932 | 4.3906±2.7801 | -6.344±3.0353 |
乙组 | 60 | 9.950±3.7751 | 4.7667±3.2903 | -5.183±3.0337 |
开放组 | 97 | 10.825±3.4731 | 4.6289±2.9130 | -6.196±2.8345 |
注:甲乙两组治疗前分值的组间比较:t=1.1534,P>0.05
前后自身比较:甲组t=16.720,P<0.01;乙组t=13.325,P<0.01;
开放组t=21.529,P<0.01
甲乙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的组间比较:t=2.1280,P<0.05
(3)表5 三组舌象、脉象的变化:三组舌象、脉象的变化(见下表5)
组别 | 例数 | 治疗前舌质变化(例) | 治疗后舌质变化(例) | ||||||||||
淡 | 淡胖 | 暗 | 紫 | 有瘀斑点 | 其他 | 淡 | 淡胖 | 暗 | 紫 | 有瘀斑点 | 其他 | ||
甲组 | 64 | 21 | 0 | 29 | 5 | 2 | 7 | 27 | 0 | 24 | 2 | 1 | 10 |
乙组 | 60 | 13 | 6 | 27 | 8 | 3 | 3 | 18 | 5 | 27 | 3 | 1 | 6 |
开放组 | 97 | 13 | 7 | 29 | 6 | 5 | 37 | 16 | 12 | 29 | 0 | 4 | 36 |
注:自身前后比较:P>0.05
甲乙两组组间比较P>0.05
5、对血液充变学的影响:见表6,其中全血高切与全血低切,甲组与开放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有一定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
表6各组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全血高切 | 全血低切 | 血浆粘度 | 红细胞压积 | 纤维蛋白原 | |||||||
N | (X±S) | N | (X±S) | N | (X±S) | N | (X±S) | N | (X±S) | ||
甲组 | 治疗前 | 43 | 6.1349 | 43 | 16.861 | 43 | 2.1405 | 43 | 47.315 | 43 | 3.2460 |
±0.7514 | ±3.2862 | ±0.4690 | ±4.8201 | ±0.7171 | |||||||
治疗后 | 43 | 5.8523 | 43 | 15.116 | 43 | 2.1379 | 43 | 46.388 | 43 | 3.1972 | |
±0.5849 | ±2.6205 | ±0.4525 | ±4.4920 | ±0.5502 | |||||||
乙组 | 治疗前 | 44 | 6.0184 | 44 | 15.627 | 44 | 2.6764 | 44 | 46.725 | 44 | 3.4114 |
±1.0400 | ±2.5543 | ±1.2703 | ±4.9673 | ±0.5955 | |||||||
治疗后 | 44 | 5.9973 | 44 | 15.281 | 44 | 2.5782 | 44 | 46.215 | 44 | 3.4561 | |
±1.0128 | ±2.3153 | ±1.0623 | ±4.7645 | ±0.8854 | |||||||
开放组 | 治疗前 | 97 | 5.5144 | 97 | 13.274 | 97 | 1.7978 | 97 | 13.517 | 97 | 2.8290 |
±0.9220 | ±3.4443 | ±0.2217 | ±21.039 | ±0.6702 | |||||||
治疗后 | 97 | 5.1786 | 97 | 11.604 | 97 | 1.7557 | 97 | 12.469 | 97 | 2.7339 | |
±0.8780 | ±2.7935 | ±0.2827 | ±19.254 | ±0.4799 |
注:前后自身比较P>0.05,P<0.05,P<0.01
甲乙两组组间比较:P>0.05,P<0.05
六、结论
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本发明生产的药品是一种治疗中风病(脑血栓形成)恢复期之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的有效药物,不但优于现有同类药品,而且无明显毒作用,有突出的临床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造益于社会。
Claims (2)
1、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采用:何首乌429g、地黄286g、天冬286g、龟甲46g、鹿茸23g、肉苁蓉114g、肉桂24g、赤芍49g、全蝎48g、水蛭96g、地龙49g、山楂142g、茯苓48g和甘草29g制成,将鹿茸、全蝎、水蛭、地龙分别先用75%乙醇快速淋洗2-3遍,再在60-70℃热风吹干,之后分别将鹿茸、全蝎、地龙粉碎成细粉,过筛,水蛭采用超微粉碎达95%以上收粉率,细粉均一,上述粉碎后的药粉在115-130℃下进行蒸气灭菌,以达最大限度保留有效成分,彻底灭菌,保证效成发,提高疗效,过筛;肉桂粉碎成细粉备用;龟甲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8倍重量体积的水,煎6小时,第二、第三次各加6倍重量体积的水,煎4.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再将何首乌、地黄、天冬、肉苁蓉、赤芍、山楂、茯苓和甘草加6倍重量体积的水浸泡1小时,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再加入龟甲水煎液,浓缩干燥至含水量在3-6%时,加入鹿茸、全蝎、水蛭、地龙和肉桂粉末,混合粉碎均匀,分装入胶囊,每胶囊内装药物0.6g,必要时可加入适量淀粉,制成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何首乌为制何首乌,地黄为熟地黄,龟甲为醋制龟甲,肉苁蓉为酒制肉苁蓉,水蛭为烫水蛭,山楂为炒山楂,甘草为炙甘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28269A CN100579556C (zh) | 2006-11-24 | 2006-11-24 |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128269A CN100579556C (zh) | 2006-11-24 | 2006-11-24 |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65996A true CN1965996A (zh) | 2007-05-23 |
CN100579556C CN100579556C (zh) | 2010-01-13 |
Family
ID=38075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28269A Active CN100579556C (zh) | 2006-11-24 | 2006-11-24 |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79556C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8595A (zh) * | 2010-12-24 | 2011-05-25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药物组合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用途 |
CN102526453A (zh) * | 2010-12-24 | 2012-07-04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培元通脑药物组合物治疗血脂增高症的新用途 |
CN102552660A (zh) * | 2010-12-24 | 2012-07-11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药物组合物治疗假性球麻痹的新用途 |
CN102614360A (zh) * | 2010-12-24 | 2012-08-01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药物组合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用途 |
CN104258022A (zh) * | 2014-10-13 | 2015-01-07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中药的生产工艺 |
CN111920921A (zh) * | 2020-09-14 | 2020-11-13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一种治疗中风的七虫复方中药 |
-
2006
- 2006-11-24 CN CN200610128269A patent/CN100579556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8595A (zh) * | 2010-12-24 | 2011-05-25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药物组合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用途 |
CN102526453A (zh) * | 2010-12-24 | 2012-07-04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培元通脑药物组合物治疗血脂增高症的新用途 |
CN102552660A (zh) * | 2010-12-24 | 2012-07-11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药物组合物治疗假性球麻痹的新用途 |
CN102614360A (zh) * | 2010-12-24 | 2012-08-01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药物组合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用途 |
CN104258022A (zh) * | 2014-10-13 | 2015-01-07 |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中药的生产工艺 |
CN111920921A (zh) * | 2020-09-14 | 2020-11-13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一种治疗中风的七虫复方中药 |
CN111920921B (zh) * | 2020-09-14 | 2022-03-08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一种治疗中风的七虫复方中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79556C (zh) | 2010-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47284B (zh) |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
CN1840128A (zh) |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 | |
CN100389707C (zh) | 一种保健药枕 | |
CN1051237C (zh) | 治疗癫痫病的药物 | |
CN100579556C (zh) |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 | |
CN105362491A (zh) | 一种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的外用药物 | |
CN1853679A (zh) |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837065B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6038934A (zh) | 一种用于针灸的中药消毒液 | |
CN109700856A (zh) | 一种具有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的中药外用方剂 | |
CN1723933A (zh) |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4606561A (zh) | 一种治疗自汗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0344318C (zh) | 一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24524B (zh) | 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11358915A (zh) | 一种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89587A (zh) | 癫痫症育阴潜阳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3157011B (zh) | 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组合物 | |
CN1201811C (zh) | 一种治疗近视眼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 |
CN108904705A (zh) | 一种治疗绝经后女性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263498C (zh) | 一种治疗风寒湿痹并有减肥功效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79757B (zh) | 一种抗衰老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 | |
CN105106786A (zh) | 一种通络舒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法 | |
CN1733193A (zh) | 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 | |
CN104758539A (zh) | 一种治疗乏力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990044A (zh) |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制剂及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65550 No. 666 General Road, Xinxi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an Lingr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465550 Henan Lingr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Xinxian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nan Lingrui Pharmaceutical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