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0932B - 无机房电梯 - Google Patents

无机房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0932B
CN1960932B CN200480043201.4A CN200480043201A CN1960932B CN 1960932 B CN1960932 B CN 1960932B CN 200480043201 A CN200480043201 A CN 200480043201A CN 1960932 B CN1960932 B CN 1960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traction sheave
pair
pulley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432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60932A (zh
Inventor
川崎干
浅见郁夫
石井隆史
藤村俊
高泽理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60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0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60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0932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机房电梯,其中,配重在轿厢后面沿垂直方向移动,轿厢和配重通过第一和第二转向轮以往钓瓶状的方式悬挂着。在该无机房电梯中,可以保证配重有充分大的垂直行程,同时提高了曳引绳的耐用性。另外,因为在各根曳引绳中没有产生拉伸力之差,所以当轿厢重新开始垂直运动时可以防止轿厢发生垂直振动。曳引轮布置在电梯井道的左右侧壁之一上。第一转向轮布置成低于曳引轮并且充分远离曳引轮,第二转向轮布置在电梯井道后壁的顶部上。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曳引轮布置成相对于侧壁倾斜,以便其旋转轴从电梯井道的侧壁延伸到其后壁。

Description

无机房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梯井道上方没有布置机房的无机房电梯。
背景技术
已经发展和提出了在电梯井道上方没有布置机房的多种无机房电梯,以便高效地利用建筑物中的空间以及遵守有关日照的法规。
例如,在图5至7所示得传统无机房电梯中,轿厢1由轿厢侧边的一对左右导轨1L和1R引导着沿垂直方向在电梯井道2中移动。布置在轿厢1后面的配重3由配重侧边的一对左右导轨3L和3R引导着在电梯井道2中沿着井道的后壁垂直移动。
在电梯井道2的后壁2r上固定在电梯井道2顶部的驱动装置4驱动曳引轮5绕着旋转轴旋转,该旋转轴在前后方向上水平地延伸。
能够绕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第一转向轮6布置在正好低于电梯井道2的后壁2r的侧面上的驱动装置4的左端的位置。
能够绕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第二转向轮7布置在电梯井道2的左壁2L的侧面上的第一转向轮6上方的位置。
绕着曳引轮5经过的曳引绳8具有:向下延伸绕着第一转向轮6经过的一端8a,然后向上延伸(8b)绕着第二转向轮7,从第二转向轮7向下延伸(8c),在轿厢1下方连接的并且在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a和1b之间水平延伸(8d),然后从轿厢侧面的右滑轮1b向上延伸固定在前牵引部分9f上,从而通过二对一的绕绳比配置悬挂轿厢1。
曳引绳8的另一端8f朝向配重3向下延伸绕着配重侧面的滑轮3a经过,然后向上延伸固定在后牵引部分9r上,以便通过二对一的绕绳比配置悬挂配重3。
在如图5至7所示的传统无机房电梯中,驱动装置4布置在电梯井道2的后壁2r上,并且配重3沿着电梯井道2的后壁2r垂直移动。
在这种构造中,因为第一转向轮6必须布置成低于驱动装置4,所以由于第一转向轮6和配重3之间的干涉,就不能保证配重3具有充分大的垂直行程。
为了保证配重3有充分大的垂直行程,当第一转向轮6布置在更高的位置上时,第一转向轮6就临近曳引轮5和第二转向轮7。
然后,曳引绳8弯曲为S形,因为曳引轮5与第一转向轮6和第二转向轮7之间的部分之间的部分的延伸方向突然发生了变化。
因此,存在曳引绳8的耐用性会降低的顾虑。
另外,当轿厢1停止时,在曳引绳8的分别从第一转向轮6向上延伸的各个部分8a和8b中会产生拉伸之差,从而当轿厢1重新开始垂直运动时,轿厢1会产生垂直振动。
曳引绳8的部分8a和8b的每个扭转角度均为90度,部分8a和8b分别在曳引轮5和第一转向轮6之间以及第一转向轮6和第二转向轮7之间延伸。因此,当曳引绳8由多根具有更小直径的绳形成时,各个轮的绳槽的方向和各根绳从各个绳槽伸出的方向之间的角位移变大了,因而可以防止由扭转线形成的各根绳与各个绳槽接触时伴发的噪声和振动。
另一方面,当驱动装置4和曳引轮5布置在电梯井道2的左壁2L上以便解决上述缺点时,转向轮必须布置在电梯井道2的左壁2L上,用于引导曳引绳8的位于后壁2r侧面上的部分从曳引轮5向下延伸至后壁2r侧面上的配重3。
在这种构造中,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因为驱动装置4、曳引轮5和转向轮沿着前后方向布置,所以从曳引轮5向下延伸至轿厢侧面的滑轮1a的曳引绳8的这部分位于电梯井道2的前面。
因此,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就变得难于使曳引绳8的部分8d与轿厢1的重心G相一致,其中,该部分8d在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a和1b之间水平延伸。
另外,因为支撑轿厢1的轿厢侧面滑轮1b和1c布置在轿厢下方,所以必须保证布置在电梯井道底部的坑中有操作者检查轿厢侧面滑轮1b和1c所需的操作空间,该坑需要具有较大的深度。
另外,为了使曳引绳8顺着轿厢1的左右侧壁1c和1d延伸,所以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a和1b必须从轿厢1的左右侧壁1a和1b伸出。因此,当轿厢1沿左右方向(门开启和闭合的方向)的尺寸W固定时,电梯井道的横截面沿左右方向的尺寸L就相反增大。
换句话说,当电梯井道的横截面沿左右方向的尺寸L以一定的尺寸固定时,轿厢1沿左右方向的尺寸W就必须减小。
驱动装置4、曳引轮5和固定至电梯井道的顶部侧壁的控制器CP的维修必须通过将轿厢1抬高到最上位置来执行,其中操作者站立在轿厢1上。
另一方面,轿厢侧面滑轮1a和1b的维修必须通过将轿厢1降低到坑中的最低位置来进行。
因此,在传统的无机房电梯中,就不能高效地进行维修操作,因为操作者必须在建筑物的最上楼层和最低楼层之间上下移动。
已经提出了另一种无机房电梯,其中,图5的转向轮7替换为曳引轮,并且布置了驱动装置,以便其旋转轴沿着与在轿厢侧面的滑轮1a和1b之间延伸的曳引绳8的部分8d相同的方向延伸。通过曳引轮的旋转,配重3在轿厢1后面沿垂直方向移动。
然而,对于曳引绳的耐用性、驱动装置的支撑方式、振动等等,这种构造的无机房电梯还具有一些需要解决的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传统技术中的上述缺点的无机房电梯,其中,配重在轿厢后面沿垂直方向移动。在无机房电梯中,可以充分保证配重的垂直行程,同时通过减轻曳引绳的拉伸来改进曳引绳的耐用性。因为在曳引绳的各自部分中没有产生拉伸力之差,所以当轿厢重新开始垂直运动时可以防止轿厢发生垂直振动。另外,可以防止伴随着曳引绳与各个轮的绳槽发生接触而产生噪声和振动。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无机房电梯,以便可以减小电梯井道底部中的坑的深度,并且使维修操作可以在轿厢上方在中心处执行。另外,电梯井道横截面沿左右方向的尺寸可以相对于轿厢的宽度尺寸限制得更小。可以拉伸曳引绳,以便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曳引绳的部分可以与轿厢的重心一致。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如本发明所述的装置是无机房电梯,包括:
轿厢,通过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导轨引导着在电梯井道中垂直移动;
配重,具有配重侧滑轮,由配重侧边的一对左右导轨引导着在轿厢后面沿着电梯井道的后壁垂直移动;
曳引轮,布置在电梯井道顶部邻近电梯井道的左右侧壁之一,并且绕着旋转轴被驱动旋转,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该旋转轴从侧壁延伸到后壁;
驱动装置,驱动曳引轮旋转;
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将轿厢悬挂并且支撑其上部上,并且能够绕着平行于曳引轮旋转轴的旋转轴旋转,或者绕着邻近曳引轮的旋转轴以一定角度延伸得旋转轴旋转;
第一转向轮,布置得低于邻近侧壁的曳引轮,并且绕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
第二转向轮,布置得高于邻近后壁的第一转向轮,并且绕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和
绕着曳引轮经过的曳引绳,其中曳引绳的一端经过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悬挂着轿厢,并且其另一端经过第一和第二转向轮以及配重侧滑轮悬挂着配重。
在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中,配重在轿厢后面顺着电梯井道的后壁沿垂直方向移动,曳引轮和第一转向轮布置成临近电梯井道的左右侧壁之一,第二转向轮邻近后壁布置在电梯井道顶部上。因此,即使当第一转向轮布置得充分低于曳引轮,也可以防止第一转向轮和配重之间发生干涉。
第二转向轮可以布置在电梯井道的最上部分上,而不考虑曳引轮的位置。因此,可以防止第二转向轮和配重之间发生干涉,所以可以保证配重有充分大的垂直行程。
因为第一转向轮可以布置得充分低于曳引轮,所以可以缓和从曳引轮伸出经过第一和第二转向轮延伸到配重侧面的滑轮的一部分曳引绳的弯曲。因此,可以提高曳引绳的耐用性。另外,在曳引绳的各个部分中没有产生张力差,从而可以防止在轿厢重新开始垂直运动时导致轿厢发生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并且可以可靠地防止伴随各个滑轮的绳槽与曳引绳接触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另外,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通过适当地调节曳引轮旋转轴相对于电梯井道侧壁的角度,可以提高轿厢侧面的滑轮配置的自由度。换句话说,通过调节曳引轮旋转轴相对于电梯井道侧壁的角度,可以拉伸曳引绳,以便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之间的曳引绳的一部分与轿厢的重心彼此重叠。
因为轿厢侧面的滑轮布置在轿厢上方,所以不需要在电梯井道底部设置用于维修的操作空间,这样就可以减小坑的深度。
不仅曳引轮和轿厢侧面滑轮的维修,而且用于驱动曳引轮旋转的驱动装置和布置在电梯井道顶部上用于控制驱动装置的操作的控制器CP的维修,都可以由站立在轿厢上的操作者在中心处执行。因此,因为操作者不需要在建筑物的最顶层和最底层之间上下移动,所以可以高效地执行无机房电梯的维修操作。
因为曳引绳不会沿着轿厢的左右侧壁延伸,所以不需要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从轿厢的左右侧壁伸出。因此,在电梯井道的水平横截面恒定时可以保证轿厢具有更大的空间。换句话说,当轿厢的水平横截面的尺寸恒定时,电梯井道的水平横截面的尺寸可以更小。
另外,既不需要存在轿厢侧面的滑轮,也不需要低于轿厢的曳引绳。因此,布置在电梯井道底部上的缓冲件可以布置成对着轿厢底面的中心部分。
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与曳引轮同轴地布置。
驱动装置可以是无齿轮传动的直接驱动电动机。
即,当曳引轮和驱动装置彼此同轴地布置时,在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通过适当地调节曳引轮旋转轴相对于电梯井道侧壁的角度,驱动装置可以容纳在电梯井道的侧壁和后壁之间,而不管驱动装置旋转轴的长度多长。
如本发明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曳引绳由多个绳形成,其中每根绳具有4毫米至6毫米的直径。
在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中,因为形成曳引绳的各根绳的每一根都具有4毫米至6毫米的直径,所以曳引轮、轿厢侧面滑轮和配重侧滑轮的外径可以分别限制为200毫米至250毫米。
因为曳引轮和电梯井道中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配置的自由度可以增强,所以曳引绳可以自由地拉伸,以便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之间的曳引绳的一部分与轿厢的重心彼此重叠。
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曳引轮的旋转轴和轿厢侧面滑轮的旋转轴以成0度至45度的角度延伸。
曳引轮的旋转轴和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的旋转轴形成的角度进一步优选为0度至30度,并且最为优选的是0度到15度。
在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中,在曳引轮和轿厢侧面滑轮之间延伸的曳引绳的一部分的扭转角度可以减小。
因此,当轿厢抬高至最上位置使曳引轮和轿厢侧面滑轮之间的垂直缝隙变窄时,曳引绳相对于曳引轮和轿厢侧面滑轮的绳槽的倾角可以保持较小的值。
因此,当曳引绳由多根绳形成时,可以防止伴发由扭转线形成的各根绳与各个滑轮的绳槽发生接触而产生噪声和振动。
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分别布置成临近轿厢的左右侧壁。
在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中,轿厢侧面的左右滑轮之一可以布置成正好低于或邻近曳引轮。
因为不需要在曳引轮和轿厢侧面滑轮之间插入转向轮,所以可以减小所谓的顶部间隙,即电梯井道的天花板和轿厢之间的垂直缝隙。
因为曳引绳相对于曳引轮的缠绕角度可以比较大,所以曳引绳可以牢固地与曳引轮进行摩擦接合。
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分别布置在轿厢的垂直投影内部。
在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中,通过使轿厢侧壁接近电梯井道的内壁表面,当电梯井道的水平横截面恒定时,可以保证轿厢具有更大的空间。
换句话说,当轿厢的水平横截面的尺寸恒定时,电梯井道的水平横截面的尺寸可以更小。
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关于轿厢的重心对称布置。
轿厢的重心假定为在设计中当轿厢中没有乘客时的位置。
在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中,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因为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关于轿厢重心对称地布置,所以可以防止作用在轿厢上的重力和用于向上悬挂轿厢的力沿着水平方向彼此发生很大程度上的偏移。
因此,轿厢可以通过稳定而没有倾斜的方式悬挂,并且可以通过平滑的方式没有振动地沿垂直方向移动。
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驱动装置布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与轿厢的垂直投影重叠。
在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中,因为驱动装置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轿厢上方,所以可以保证用于驱动曳引轮旋转所需的空间。
因为布置了驱动装置的轿厢侧壁之一可以接近电梯井道的内壁表面,所以当电梯井道的水平横截面恒定时,可以保证轿厢具有更大得空间。
换句话说,当轿厢10的水平横截面的尺寸恒定时,电梯井道的水平横截面的尺寸可以更小。
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曳引轮布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与轿厢重叠。
在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中,可以保证曳引轮具有所需得空间,并且曳引轮可以布置在正好高于或邻近轿厢侧面的滑轮之一的地方。
因为不需要在曳引轮和轿厢侧面滑轮之间插入转向轮,所以可以减小所谓的顶部间隙,即电梯井道的天花板和轿厢之间的垂直缝隙。
因为曳引绳相对于曳引轮的缠绕角度可以大至基本上为180度,所以曳引绳可以牢固地与曳引轮进行摩擦接合。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如本发明所述的装置是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
轿厢,通过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导轨引导在电梯井道中垂直移动;
配重,具有轿厢侧滑轮,由配重侧边的一对左右导轨引导着在轿厢后面沿着电梯井道的后壁垂直移动;
曳引轮,绕着旋转轴被驱动旋转,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该旋转轴从电梯井道的左右侧壁之一的后侧延伸到电梯井道左右侧壁中的另一个的前侧;
驱动装置,驱动曳引轮旋转;
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将轿厢悬挂和支撑其上部上,其中曳引绳沿着与曳引轮的旋转轴交叉的方向延伸;
第一转向轮,在低于曳引轮的位置处旋转;和
第二转向轮,在高于第一转向轮的位置处旋转;其中
曳引绳绕着曳引轮经过,其中曳引绳的一端经过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悬挂着轿厢,并且其另一端经过第一和第二转向轮以及配重侧滑轮悬挂着配重。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如本发明所述的装置是无机房电梯,包括:
通过导轨引导着在电梯井道中沿垂直方向移动的轿厢;
布置在轿厢上方的一对轿厢侧面的滑轮;
在电梯井道轿厢后面沿垂直方向移动的配重;
具有与轿厢侧面的一对滑轮之间的线交叉延伸的旋转轴的驱动装置;
通过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曳引轮;
悬挂在电梯井道中的曳引绳,其中从曳引轮伸出的曳引绳的一端绕着轿厢侧面滑轮经过,并且另一端绕着配重经过;和
布置成低于曳引轮和配重之间的驱动装置的转向轮。
在如本发明所述的无机房电梯中,可以提高驱动装置配置的自由度。
通过减小曳引绳的扭转角度,可以改进其耐用性。另外,可以防止伴随着各根绳与各个滑轮的绳槽发生接触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相当大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无机房电梯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地显示了曳引轮和轿厢侧面的滑轮的配置的前视图;
图5是示意地显示了传统的无机房电梯的透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无机房电梯的俯视图;和
图7是图5中所示的无机房电梯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4描述了依照本发明无机房电梯的实施例。
在以下的说明中,右方和左方定义为轿厢的门厅大门开启和闭合的方向,前方定义为乘客离开轿厢的方向,后方为乘客进入轿厢的方向,上下方向指的是沿垂直方向。
相同的部分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将省略它们的说明。
图1-4所示的依照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的实施例中的轿厢10通过一对轿厢侧面的左右导轨11L和11R引导着在安装在建筑物内的电梯井道2中沿垂直方向移动。
布置在轿厢10的前表面上的一对左右门12L和12R沿着左方和右方开启和闭合。
支撑轿厢10的轿厢框架包括在轿厢10上方沿着左右方向水平地延伸的上梁13,还包括分别连接至上梁13的左右端的一对左右纵向梁14L和14R。
在轿厢10和上梁13之间的垂直缝隙中,向上远离轿厢10的上表面布置了滑轮支撑梁15。如图3所示,滑轮支撑梁15相对于上梁13在水平面上向前方和左右方倾斜,这样,当沿垂直方向从上方观察时,滑轮支撑梁15和上梁13就形成了X形。
滑轮支撑梁15连接至上梁13,以便滑轮支撑梁15的上表面的纵向中心部分与上梁13下表面的纵向中心部分紧密地接触。因此,作用在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上的用于使轿厢10向上悬挂的力可以通过上梁13和一对左右的纵向梁14L和14R从滑轮支撑梁15传递到轿厢10。
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轿厢侧面的该对左右滑轮16L和16R的托架15a布置在滑轮支撑梁15的上端。
因为滑轮支撑梁15可以低于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的旋转轴,所以轿厢框架的上梁13可以布置成邻近轿厢10的上表面。
因此,当轿厢10升高到最上位置时,可以减小所谓的顶部间隙,即电梯井道的天花板和轿厢10的最上部分之间的垂直缝隙。
如图3所示,在电梯井道2的顶部上,曳引轮17布置在电梯井道2的左壁2L附近,在前后方向上基本上布置在左壁2L的中心位置处。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曳引轮17的旋转轴相对于左壁2L倾斜并且水平地延伸到后壁2R。
在曳引轮17后面,用于驱动曳引轮17旋转的驱动装置18与之同轴地布置。
用于引导配重19的位于配重侧面的一对左右导轨20L和20R布置成低于驱动装置18的后端,其中,配重19沿着电梯井道2的后壁2r垂直移动。
驱动装置18安装并且固定在水平延伸的支撑工作台21上,该工作台21通过一对左右导轨20L和20R以及轿厢侧面的左导轨11L支撑着。
如图1和2所示,能够绕着沿左右方水平地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第一转向轮31和32布置成远远低于曳引轮17,并且邻近电梯井道2的左壁2L,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左壁2L的中心部分的后部。
第一转向轮31和32由未显示的水平延伸的支撑件支撑,该支撑件在轿厢侧面的左导轨11L和配重侧面的左导轨20L之间搭接。
能够绕着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旋转轴旋转的第二转向轮33布置成正好低于支撑工作台21,并且邻近电梯井道2的后壁2r,并且位于后壁2r的左端侧上。
第二转向轮33由未显示的水平延伸的支撑件支撑,该支撑件在配重侧面的左右导轨20L和20R之间搭接。
曳引绳8绕着曳引轮17经过,该曳引绳8通过使八根绳彼此平行地布置而形成,其中每根绳例如具有5毫米的外径。
曳引绳8的端部包括:从曳引轮17朝向轿厢侧面的左滑轮16L经过穿过支撑工作台20的通孔向下延伸的部分8a,在支撑和悬挂轿厢10的在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之间水平延伸的部分8b,以及从轿厢侧面的右滑轮16R向上延伸到被固定在前牵引部分9f上的部分8c,以便通过一种二比一的绕绳比配置来悬挂轿厢10。
曳引绳8的另一端包括:朝向布置成低于曳引轮17的前部第一转向轮31向下延伸的部分8d,在前后方向上的该对第一转向轮31和32之间水平延伸的部分8e,从后部的第一转向轮32向上延伸的部分8f,围绕第二转向轮33经过并且朝向配重侧面的左滑轮19a向下延伸的部分8g,在配重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9a和19b之间水平延伸的部分8h,从配重侧面的右滑轮19b向上延伸到被固定在后部牵引部分9r上的部分8i,以便通过一种两比一的绕绳比配置来悬挂配重19。
如图3所示,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关于轿厢10的重心G对称地布置。
换句话说,这样布置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以便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在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之间水平延伸的曳引绳8的部分8b在轿厢10的重心G上方经过。
另外,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导轨11L和11R关于轿厢10的重心G沿着左右方对称地布置。
因此,因为防止了作用在轿厢上的重力和用于向上悬挂轿厢的力沿着水平方向彼此发生很大程度上的偏移,所以轿厢可以在没有倾斜的情形下通过稳定的方式悬挂,并且在没有振动的情况下以光滑的方式沿垂直方向移动。
因为曳引绳8通过布置具有更小的外径例如5毫米的八根绳来形成,所以轿厢侧面的左右滑轮16L和16R可以被约束在200毫米到250毫米的范围内。
这样,就可以防止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受到上梁13的干扰,反之亦然。因此,如图3所示,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可以使在上梁13和滑轮支撑梁15之间形成的角度更小。
因此,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可以增强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这个配置的自由度。
如图3所示,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通过适当地调节曳引轮17的旋转轴相对于电梯井道2的左壁2L的角度α,可以提高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配置的自由度。
另外,与使用扁平的柔性绳或带的其中曳引轮的旋转轴和轿厢侧面滑轮的旋转轴彼此平行的传统电梯相比,在依照本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中,虽然关于轿厢10的重心对称地布置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和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导轨11L和11R,但是驱动装置、曳引轮、轿厢侧面滑轮和导轨还可以更自由地布置在电梯井道2中。
换句话说,通过如上所述的方式来布置曳引轮17和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系统就可以依照电梯井道2和轿厢10的横截面来自由地构成。
这样布置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以便在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的旋转轴相对于曳引轮17的旋转轴的角度θ为0度至45度,更为优选的是0度至30度,并且最为优选的是0度到15度。
因此,在曳引轮17和轿厢侧面左滑轮16L之间延伸的曳引绳8的部分8a扭转角度可以减到最小。
因此,当轿厢10抬高到最上位置从而使曳引轮17和轿厢侧面左滑轮16L之间的垂直缝隙变窄时,可以使绳槽方向和各根绳延伸的方向之间的角度移位保持较小的值,其中,绳槽以凹入的形式布置在曳引轮17和轿厢侧面左滑轮16L的外圆周表面上并延伸。
详细地讲,从曳引轮17的绳槽朝向轿厢侧面左滑轮16L向下延伸的绳并不始终沿垂直方向向下延伸,而是根据轿厢侧面左滑轮16L的位置沿着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带着微小的倾斜向下延伸。因此,曳引轮17的绳槽的壁表面受到各根绳的摩擦。然而,在依照本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绳槽方向和各根绳从绳槽伸出的方向之间的角位移可以保持较小的值。
因此,可以防止伴随着由扭转线形成的各根绳与各个轮的绳槽发生接触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另外,可以提高曳引绳8的耐用性。
依照本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配重19在轿厢10后面顺着电梯井道2的后壁2r沿垂直方向移动。曳引轮17和第一转向轮31和32布置成邻近电梯井道2的左壁2L,第二转向轮33布置成临近电梯井道2的后壁2r。
因此,即使当第一转向轮31和32充分地低于曳引轮17时,也可以防止第一转向轮31和32受到配重19的干扰,反之亦然。另外,第二转向轮33可以布置在电梯井道2的最上部分上,而不考虑曳引轮17的位置。
因此,因为可以防止第二转向轮和配重之间的干涉,所以可以保证配重有充分大的垂直行程。
因为第一转向轮31和32可以布置得充分低于曳引轮17,所以可以减轻对曳引绳8的部分8d、8e、8f和8g的拉伸作用,其中,曳引绳8的部分8d、8e、8f和8g从曳引轮17伸出穿过第一转向轮31和32和第二转向轮33延伸到配重侧面的滑轮19a和19b。
因此,可以提高曳引绳8的耐用性。另外,在曳引绳8的各个部分中没有产生张力差,从而可以防止在轿厢开始垂直运动时导致轿厢发生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并且可以防止伴随着各个轮的绳槽与曳引绳接触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如图4所示,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布置在轿厢10上方,临近轿厢10的左右侧壁10L和10R。
因此,没有必要布置用于使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保持在电梯井道底部所需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电梯井道底部的坑的深度。
另外,既不需要存在轿厢侧面的滑轮,也不需要低于轿厢10的曳引绳。因此,布置在电梯井道底部上的缓冲件可以布置成对着轿厢10底面的中心部分。
可以在轿厢10上方在中心处进行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16L和16R、曳引轮17、驱动装置18和控制器CP的维修,其中,控制器CP布置在电梯井道顶部上用于控制驱动装置18的操作。因为操作者不需要在建筑物的最顶层和最底层之间上下移动,所以可以高效地执行无机房电梯的维修操作。
因为曳引绳8并不沿着轿厢10的左右侧壁10L和10R延伸,所以轿厢10沿着左右方向的尺寸可以放大到尺寸W2,以便轿厢10的左侧壁10L位于曳引轮17之下。
因此,保证在电梯井道的水平横截面恒定时轿厢10具有更大的空间。
换句话说,当轿厢10的水平横截面的尺寸恒定时,电梯井道的水平横截面的尺寸可以更小。
因为轿厢侧面左滑轮16L位于正好低于曳引轮17的地方,所以曳引绳8相对于曳引轮17的缠绕角度可以大到基本上为180度,并且曳引绳8可以与曳引轮17进行可靠得摩擦接合。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依照本发明的无机房电梯的一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且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化。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轮包括布置成邻近电梯井道2的左壁2L的一对前后滑轮31和32。然而,当曳引轮17布置成邻近电梯井道2的后壁2r时,第一转向轮也可以仅仅包括前滑轮31。
类似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转向轮包括布置成临近电梯井道2的后壁2r的单个滑轮33。然而,当配重19布置成远离电梯井道2的左壁2L时,第二转向轮也可以包括一对左右滑轮。
从上述说明中可以明显看出,依照本发明可以提供配重在轿厢后面沿垂直方向移动的无机房电梯。在无机房电梯中,可以保证配重具有充分大的垂直行程,同时通过减轻对曳引绳的拉伸来增强了曳引绳的耐用性。因为在各根曳引绳中没有产生拉伸力之差,所以当轿厢重新开始垂直运动时可以防止轿厢发生垂直振动。另外,可以防止伴发各根绳与各个滑轮的绳槽发生接触而产生噪声和振动。

Claims (9)

1.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
轿厢,通过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导轨引导着在电梯井道中垂直移动;
配重,具有配重侧滑轮,并且由配重侧边的一对左右导轨引导着在所述轿厢后面沿着所述电梯井道的后壁垂直移动;
曳引轮,布置在所述电梯井道的顶部邻近所述电梯井道的左右侧壁之一,并且绕着一旋转轴被驱动旋转,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该旋转轴从所述侧壁延伸到所述后壁;
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曳引轮旋转;
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将所述轿厢悬挂并且支撑在其上部上,并且能够绕着平行于曳引轮的旋转轴的旋转轴旋转,或者绕着邻近曳引轮的旋转轴并且与之成一定角度延伸的旋转轴旋转;
一对前和后第一转向轮,布置成低于邻近所述左和右侧壁之一的曳引轮,并且绕着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
第二转向轮,布置成高于邻近所述后壁的所述一对前和后第一转向轮,并且绕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以及
绕着所述曳引轮经过的曳引绳,其中曳引绳的一端经过轿厢侧面的所述一对左右滑轮悬挂着所述轿厢,并且其另一端经过所述一对前和后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以及所述配重侧滑轮悬挂着所述配重,
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所述曳引轮的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左右任意一侧的侧壁所成的角度大于所述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的旋转轴相对于所述左右任意一侧的侧壁所成的角度,
并且所述曳引轮和所述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被布置成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使所述曳引轮的旋转轴与所述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的旋转轴所成的角度为0度至45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曳引轮同轴地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绳由多根绳形成,其中每根绳具有4毫米至6毫米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所述曳引轮的旋转轴和所述轿厢侧面滑轮的旋转轴以0度至30度的角度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分别布置成临近所述轿厢的左右侧壁。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所述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布置在所述轿厢的垂直方向的投影形状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所述轿厢侧面的一对左右滑轮关于所述轿厢的重心对称地布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所述驱动装置布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轿厢重叠。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机房电梯,其特征在于
当从上方沿垂直方向观察时,所述曳引轮布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轿厢重叠。
CN200480043201.4A 2004-06-01 2004-06-01 无机房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60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4/007512 WO2005118451A1 (ja) 2004-06-01 2004-06-01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0932A CN1960932A (zh) 2007-05-09
CN1960932B true CN1960932B (zh) 2014-12-24

Family

ID=35462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320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60932B (zh) 2004-06-01 2004-06-01 无机房电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72041B2 (zh)
EP (1) EP1757553B1 (zh)
CN (1) CN1960932B (zh)
WO (1) WO20051184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53486A1 (de) * 2001-01-04 2002-07-11 Wittur Ag Getriebeloser seilaufzug mit doppelt umschlungenen treibscheibenantrieb
JP2010184791A (ja) * 2009-02-13 2010-08-2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JP2011051736A (ja) * 2009-09-02 2011-03-1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9365392B2 (en) 2011-01-19 2016-06-14 Smart Lifts, Llc System having multiple cabs in an elevator shaf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925689B2 (en) 2011-01-19 2015-01-06 Smart Lifts, Llc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elevator cabs and counterweights that move independently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a hoistway
US8430210B2 (en) 2011-01-19 2013-04-30 Smart Lifts, Llc System having multiple cabs in an elevator shaft
CN103072870A (zh) * 2011-10-25 2013-05-01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卧式主机的绕绳方法
CN103072873A (zh) * 2011-10-25 2013-05-01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卧式主机的绕绳对重装置
CN104768863B (zh) * 2012-11-05 2018-01-02 奥的斯电梯公司 包括结构上独立的电梯曳引机导轨安装座的系统
EP2842902B1 (en) * 2013-08-26 2016-02-03 KONE Corporation An elevator
ES2817407T3 (es) * 2013-11-25 2021-04-07 Otis Elevator Co Bancada para sistema de ascensor
CN106395579A (zh) * 2016-12-08 2017-02-15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顶层排布结构
CN113060623B (zh) * 2021-04-21 2022-11-15 浙江力石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轿厢电梯的顶部支撑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1130A (en) * 1960-10-12 1963-08-20 Silopark S A Elevator system in which drive mechanism is mounted upon the counterweight
FI94123C (fi) * 1993-06-28 1995-07-25 Kone Oy Vetopyörähissi
JPH0761745A (ja) 1993-08-18 1995-03-07 Otis Elevator Co 巻き上げ式エレベーター
US5957243A (en) * 1997-07-25 1999-09-28 Otis Elevator Company Tandem sheave assembly, and method to install an elevator car having a tandem sheave
JP2001080843A (ja) 1999-09-14 2001-03-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01062654A1 (fr) 2000-02-22 2001-08-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f elevateur
JP4727124B2 (ja) * 2000-08-28 2011-07-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2080178A (ja) * 2000-09-04 2002-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849712B2 (ja) 2000-11-08 2012-01-11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JP4771587B2 (ja) 2000-12-19 2011-09-14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WO2002053486A1 (de) * 2001-01-04 2002-07-11 Wittur Ag Getriebeloser seilaufzug mit doppelt umschlungenen treibscheibenantrieb
FI4928U1 (fi) * 2001-01-25 2001-05-23 Kone Corp Hissi
FI109897B (fi) 2001-03-19 2002-10-31 Kone Corp Hissi ja hissin vetopyörä
JP2002362849A (ja) * 2001-06-08 2002-12-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
JP2003104657A (ja) * 2001-09-28 2003-04-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
JP2003306282A (ja) 2002-04-16 2003-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4229633B2 (ja) 2002-04-26 2009-02-25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416381B2 (ja) 2002-06-14 2010-02-1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2004075270A (ja) 2002-08-14 2004-03-1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270831B2 (ja) 2002-09-24 2009-06-0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401069B2 (ja) 2002-12-06 2010-01-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MY137170A (en) 2003-02-04 2009-01-30 Toshiba Elevator Kk Elevator
JP4350988B2 (ja) 2003-07-14 2009-10-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2-145555A 2002.05.22 *
JP特开2004-115161A 2004.04.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57553A1 (en) 2007-02-28
WO2005118451A1 (ja) 2005-12-15
US20080277207A1 (en) 2008-11-13
EP1757553B1 (en) 2011-07-27
US8172041B2 (en) 2012-05-08
CN1960932A (zh) 2007-05-09
EP1757553A4 (en)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29633B2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350988B2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401069B2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CN1960932B (zh) 无机房电梯
JP4771586B2 (ja) エレベータ
JP4416381B2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270831B2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JP4549616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WO200712270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TWI286531B (en) Elevator
JP433957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771587B2 (ja) エレベータ
KR100871361B1 (ko) 머신룸이 없는 엘리베이터
KR100789518B1 (ko) 기계실을 갖지 않는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