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7198A - 头部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头部支承装置的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部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头部支承装置的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7198A
CN1947198A CNA2005800132368A CN200580013236A CN1947198A CN 1947198 A CN1947198 A CN 1947198A CN A2005800132368 A CNA2005800132368 A CN A2005800132368A CN 200580013236 A CN200580013236 A CN 200580013236A CN 1947198 A CN1947198 A CN 19471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orting arm
stiffening plate
head
res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32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7198B (zh
Inventor
桥秀幸
上野善弘
宫本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47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7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7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71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4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 G11B5/55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 G11B5/5521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across disk tracks
    • G11B5/5569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acquisition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 across disk tracks details of specially adapted mobile parts, e.g.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4806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k drive assemblies, e.g. assembly prior to operation, hard or flexible disk drives
    • G11B5/4833Structure of the arm assembly, e.g. load beams, flexures, parts of the arm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vertical force on the head

Landscapes

  • Supporting Of Heads In Record-Carrier Devices (AREA)
  • Moving Of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盘装置,其可以抑制与载荷有关的制造偏差、并且可以削减构成部件的部件数目,稳定性、可靠性提高,并且价格较低;该头部支撑装置,是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其中:通过法兰部以及螺母,经由轴环,夹持着固定有加强板的头部支撑臂;头部支撑臂被支撑得,可以在与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向上,围绕连接一对枢轴部与法兰部相触接的各自的触接点的线转动;而且,将作为赋予朝向记录介质方向的加载力的弹性装置的弹簧部与头部支撑臂设置为一体;在构成头部支撑臂的臂部的翼片侧的两侧侧面的一部分上,分别设有弯折部。

Description

头部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头部支承装置的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磁盘装置、光盘装置和磁光盘装置等具有浮动型头部(磁头,光头,head)的盘装置中所使用的头部支承装置以及使用该头部支承装置的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磁盘装置等盘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不断进步,提供给移动使用的机会增大,由于剧烈的振动、掉落或冲撞等而接受过度的冲击的机会也增加。在接受这样的来自外部的强烈冲击时,在具备具有浮动型头部的头部支承装置的磁盘装置中,由磁记录介质的旋转而产生的气流所引起的滑块部分上的漂浮力和对滑块向磁记录介质侧施加的头部支承装置的施加力之间的平衡破坏,产生滑块从磁记录介质跳跃的现象。
所以此时,有可能滑块与磁记录介质冲撞,给磁记录介质或安装在滑块上的磁头带来磁性损伤或机械性损伤。为了避免这样的故障,提出了自平衡式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是,满足增大对滑块的载荷、提高柔性、并且提高构造体的刚性这些物理上相反的要求,而且耐冲击性较强。上述以往的结构,在例如特许第3374846号以及特开2004-62936号中公开。
下面,作为以往的具有浮动型头部的盘装置的头部支承装置的一例,对于硬盘装置等磁盘装置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使用图11、图12简单说明其构造。图11是表示以往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以往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在图11以及图12中,在一端的下表面上安装了滑块111的支承臂112,在另一端侧固定在板簧部113的一端侧部分上,其中所述滑块111在下表面上有磁头(图未示)。板簧部113的另一端侧部分经由弹簧固定部件114而与枢轴轴承115触接。通过轴承部117的法兰部117a和螺母118,夹持板簧部113和弹簧固定部件114,其中所述轴承部117作为用于使支承臂112在磁记录介质116的半径方向上旋转的旋转中心。由此,板簧部113的另一端侧部分固定在枢轴轴承115上。
弹簧固定部件114经由半圆环形状的突出部119a而被夹持,该突出部119a设置在中空的轴环119上、具有与和弹簧固定部件114触接的部分大致相同的形状。由此,支承臂112变为经由板簧部113弹性地保持在枢轴轴承115上的状态。
另外,在枢轴轴承115上,设置有一对顶部115a、115b,该顶部115a、115b分别在触接点Pa、Pb与支承臂112触接。然后,通过板簧部113的弹性力,支承臂112的一端侧向磁记录介质116方向被施力。此时,在触接点Pa以及触接点Pb上产生压缩应力。另外,枢轴轴承115上的各顶部115a、115b被设置为:与支承臂112在磁记录介质116的半径方向上转动时的转动中心轴方向以及支承臂112的长度方向垂直,在通过该转动中心轴的线上,与支承臂112触接。
另外,通过板簧部113所保持的部分的重心位置,在通过例如音圈电机进行旋转时,是安装了音圈120和线圈保持器121的状态下的支承臂112的重心位置。以使该重心位置与支承臂112的半径方向的旋转轴(图未示)和垂直于磁记录介质116的记录面的方向的旋转轴的交点相同的方式,对头部支承装置进行设计。即,以该中心位置和连接触接点Pa、Pb的线上的中点P(图未示)基本上是相同位置的方式对头部支承装置进行设计,其中所述触接点Pa、Pb是支承臂112与枢轴轴承115的顶部115a、115b相触接的触接点。由此,构成了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其相对于来自外部的冲击,耐冲击性较强而且稳定。
但是,在上述以往结构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中,在轴环119的中空部分和嵌合在该中空部分中的轴承部117的圆筒部117c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当在轴承部117的螺纹部117b上螺合螺母118,从而夹持板簧部113时,通过轴环119与轴承部117的微小的间隙,轴环119的突出部119a与板簧部113相触接的触接位置会产生偏差。由此,板簧部113的弹簧部分的有效长度会发生变化,板簧部113的弹簧反力(回弹力)发生变化,从而向磁记录介质116的载荷会产生偏差。
另外,同样,在枢轴轴承115与轴承部117的圆筒部117c的嵌合中也存在着微小的间隙,由此相对于支承臂112的位置关系会产生偏差。即,枢轴轴承115的一对顶部115a、115b触接的触接点Pa、Pb会存在偏差,与上述的轴环119的突出部119a的触接位置的偏差相同,由作为由板簧部113的变形引起的反力的、向磁记录介质116方向的压缩应力所产生的载荷会产生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头部支承装置的盘装置,其可以抑制与载荷有关的制造偏差、并且可以削减构成部件的部件数目,稳定性、可靠性提高,并且价格较低。
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是具有头部支承臂能够在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绕其转动的转动轴,而且能够在与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向上围绕与转动轴的转动轴线(轴心)以及头部支承臂的中心线大致垂直的线转动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头部支承装置包括:头部支承臂、轴承部、头部滑块、音圈保持器、加强板、轴环和螺母。头部支承臂包括臂部和弹簧部。臂部,在一端形成有翼片部,同时在另一端具有孔部,夹着孔部形成有一对枢轴部。弹簧部,具有夹紧部以及弹性力产生部,位于弹性力产生部侧的一端与臂部相连结。
轴承部,在一端具有法兰部,在另一端形成有螺纹部,而且在法兰部与螺纹部之间形成有圆筒部。头部滑块,在臂部的一端安装有经由万向架机构固定的头部。音圈保持器,固定在头部支承臂上,并且配设有在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使头部支承臂围绕转动轴转动的音圈。
加强板,具有与夹紧部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在与枢轴部的突出方向相反一侧,固定在夹紧部的规定的位置上。轴环,嵌合在圆筒部上从而与加强板触接。螺母,与轴承部的螺纹部相螺合。头部支承装置,通过法兰部以及螺母,经由轴环,对固定有加强板的头部支承臂进行夹持。头部支承臂被支承得,可以在与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向上,围绕连接一对枢轴部和法兰部相触接的各自的触接点的线转动。而且,将作为赋予朝向记录介质方向的施加力的弹性装置的弹簧部与头部支承臂设置为一体。
另外,头部支承装置,也可以是在臂部的翼片侧的两侧侧面的一部分上,还分别设有弯折部的结构。进而,头部支承装置,也可以是下述结构:与配设有音圈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音圈保持器的一部分,在转动轴线的方向上与弯折部的一部分重叠,从而固定在头部支承臂上。
根据这些结构,头部支承装置,一方面,作为向头部滑块赋予成为载荷的施加力的弹性装置,具备在头部支承臂上整体地形成有弹性力产生部而具有弹性的弹簧部,另一方面,通过在臂部的一部分的两侧侧面上设置弯折部,并以与形成有弯折部的臂部的一部分相重叠的方式固定音圈保持器的一部分,使得臂部的一部分变为具有刚体的部分,臂部的刚性增大。由此,可以将具有刚体的部分和具有弹性的部分形成得就像形成为一体。由此,在施加有来自外部的冲击时,耐冲击性非常高,而且可以提高共振频率,可以实现具有较高的响应特性,可以进行高速存取的头部支承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通过在头部支承臂上固定加强板,可以对弹簧部,明确地规定头部支承臂的具有弹性的部分的长度,可以得到可靠性较高的载荷。另外,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由于构成得在与记录介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转动自如,所以可以在记录介质停止时将头部保持为从记录介质离开。
另外,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也可以设置为,夹紧部和加强板具有大致半圆环形状;在与头部支承臂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加强板的端部具有比连接在弹性力产生部上的夹紧部更大的宽度。
根据该结构,在将加强板固定在夹紧部上时,即使在与头部支承臂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夹紧部与加强板的位置关系稍微偏移,也不会给弹簧部的具有弹性的部分的长度的成形带来影响,可以赋予稳定的施加力,并可以得到稳定的载荷,实现可靠性较高的头部支承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也可以是下述结构:轴环,具有设为与加强板的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轴环突出部,轴环突出部按压加强板而夹持头部支承臂。另外,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也可以是下述结构:从轴环突出部的接近转动轴线的一侧的端部到与头部支承臂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转动轴的直径线的距离,比从加强板的接近转动轴线的一侧的端部到转动轴的直径线的距离小。进而,加强板的板厚也可以设置为,具有比枢轴部的突出高度大的尺寸。进而,轴环也可以设置为与其轴线相垂直的两侧端面为平行的环状形状。
根据这些结构,在头部支承装置的动作中,不会妨碍以一对枢轴部的顶点与轴承部的法兰部的触接点为支点的头部支承臂的、与记录介质相垂直的方向的转动动作。另外,即使产生由轴环和嵌合在其上的轴承部的圆筒部之间的嵌合间隙所引起的轴环向头部支承臂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偏移,也可以通过轴环按压加强板的两侧的端部,所以不会给头部支承臂的弹簧部的具有弹性的部分的长度的成形带来影响。因此,可以对支承臂赋予稳定的施加力,可以得到稳定的载荷,所以可以实现可靠性较高的头部支承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也可以设置为,加强板,在其外形的侧面上具有加强板突出部。另外,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也可以设置为,加强板突出部,设置在加强板的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侧的侧面上,而且,向固定在头部支承臂上时的头部支承臂的长度方向突出。进而,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也可以设置为,加强板,在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侧的侧面上,还设置有退让部,在退让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加强板突出部。
根据这些结构,可以从1张加强板用平板制造出多个加强板,同时可以在对多个头部支承臂进行定位的状态下,在规定的位置上固定各个加强板。另外,加强板突出部不会妨碍头部支承臂的向与记录介质相垂直的方向的转动动作,可以赋予稳定的施加力,可以得到稳定的载荷,实现可靠性高的头部支承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盘装置,具备通过主轴电动机旋转的记录介质,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
根据该结构,可以实现具备下述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的盘装置,其中所述头部支承装置可以抑制与载荷有关的制造偏差、并且可以削减构成部件的部件数目,稳定性、可靠性提高,并且价格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磁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头部支承臂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结构的侧面简图;
图4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弹簧部的形状的其他例子的部分俯视图;
图6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形成了多个头部支承臂的弹簧件薄板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形成在弹簧件薄板上的头部支承臂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形成了多个加强板的加强板用平板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形成在加强板用平板上的加强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10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加强板固定部分附近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  旋转中心
2  旋转轴
3  转动彀部(rotor hub)
4  磁记录介质
5  转动轴
5a  转动轴线
6  轴承
7  头部支承装置
8、62  (头部)支承臂
8a、62b  臂部
8b  翼片部(tab)
8c、62d  弹簧部
8d、62c  夹紧部(cramp)
8e、62a  弹性力产生部
8f、32a  孔部
8g  枢轴部
8h、62f  根部
8i  假想点
8j  头部支承臂的中心线
8k、84a  线
8m  凹坑部(dimple)
8n  切孔(缺口孔)
8p  弯折部
9  (头部)滑块
9a  (磁)头部
10  音圈
11  磁体
12  上侧磁轭(yoke)
13  下侧磁轭
14  斜坡部(ramp)
15  斜坡块
16、17  碰撞挡块(crush stop)
31  万向架机构(gimbal)
32  (音频)线圈保持器
33、82  加强板
33a、36b、82b  端部
33b、82c  边缘部(edge)
33c、36c  直径线
34  轴承部
34a  法兰部
34b  螺纹部
34c  圆筒部
35  螺母
36  轴环
36a  轴环突出部
37  平衡块
61  弹簧件薄板
61a、61b、61c、81a  定位基准孔
62e  触接部分
63、86  保持连结部
64、84  凹部(退让部)
65、83  连结部
66、85  切断部
81  加强板用平板
82a  加强板突出部
91、92  触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作为盘装置以磁盘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磁盘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头部支承臂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结构的侧面简图。图4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弹簧部的形状的其他例子的部分俯视图。另外,在图1中,以拆下上盖、部分省略上侧磁轭的状态进行图示。
在图1中,在固定于绕旋转中心1的周围旋转的主轴电动机(图未示)的旋转轴2上的转动彀部3上,载置有在表面上形成有记录介质层的磁记录介质4。另一方面,在经由轴承6转动自如地轴支承在转动轴5的周围的、作为信号转换元件摇动臂的头部支承装置7上,在头部支承臂8的臂部8a的一端部上形成有翼片部8b,相对翼片部8b在转动轴5一侧配设有头部滑块9,其中所述头部滑块经由万向架机构(图未示)安装了作为信号转换元件的磁头(图未示)。
然后,在另一端配设有音圈10,围绕转动轴5在磁记录介质4的半径方向上、在与表面平行的方向上转动。另外,以与音圈10相对的方式在音圈10的上方,即相对于设置有音圈10的头部支承装置7在与磁记录介质4相反一侧,在底架(chassis)(图未示)或其他的框体(图未示)上安装有固定了磁体11的上侧磁轭12。
另外,音圈电机(图未示)由音圈10、下侧磁轭13、上侧磁轭12和磁体11构成。下侧磁轭13,以夹着音圈10的方式与音圈10相对,在音圈10的下方,安装在底架或其他的框体上。磁体11固定在音圈10相对的上侧磁轭12上。另外,导向部(图未示),与翼片部8b相触接,从而将头部支承装置7向上下导向。斜坡块15,具有设置有导向部的斜坡部14,安装在底架或其他的框体上。
向与磁体11相对的音圈10提供电流,由此音圈电机工作,头部支承装置7在磁记录介质4的半径方向上转动。
而且,在磁盘装置工作时,头部支承装置7围绕转动轴5转动,从而在转动中的磁记录介质4的数据记录区域上移动。在磁盘装置不工作时,使头部支承装置7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头部支承装置7转动到作为待用位置的斜坡部14的规定的位置。另外,如公知那样,为了阻止头部支承装置7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过度的摇动,在底架或其他的结构部件上设置有碰撞挡块16、17。
使用图2~图4对头部支承装置7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2中,在头部支承臂8上,在臂部8a的一端部上形成有翼片部8b,在另一端部上形成有弹簧部8c,在弹簧部8c的内侧部分上形成有孔部8f,并且在夹着弹簧部8c和孔部8f的位置上,形成有一对(2个)枢轴部8g。弹簧部8c由下述2个部分构成:与后述的轴承部34的扩展成凸缘状的阶梯面相触接的夹紧部8d、作为用于产生载荷的弹性单元的弹性力产生部8e。
弹簧部8c,弹性力产生部8e的一端部,在其根部8h,与臂部8a连结,另一端部连结在夹紧部8d上。夹紧部8d,不与臂部8a连结,成为开放端。另外,2个枢轴部8g,在通过孔部8f的假想点8i、与头部支承臂8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8j大致垂直的线8k上,以从假想点8i在其两侧具有大致相同距离的方式,设置在夹着弹簧部8c和孔部8f的位置上。该假想点8i,如后所述,与头部支承装置7绕其转动的转动轴5的转动轴线5a大致一致。
进而,在臂部8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侧面上,为了提高臂部8a的刚性,在与形成在臂部8a的2个枢轴部8g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弯折形成有弯折部8p。弯折部8p形成在,从翼片部8b侧端部到下述位置的两侧侧面上,其中所述位置是在转动轴线5a的方向上,至少与固定在头部支承臂8上的音圈保持器(图2中未示)的一端重叠的位置。
另外,虽然记述了下述情况:设置在头部支承臂8的臂部8a的两侧侧面上的弯折部8p,在与形成在臂部8a上的枢轴部8g的突出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被弯折;但也可以在与枢轴部8g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被弯折。
在图3以及图4中,在头部支承臂8上,配设有经由万向架机构31安装了磁头9a的头部滑块9。
另外,以与头部滑块9的中心部分附近相触接的方式,在头部支承臂8的下表面上设有凹坑部8m。在经由万向架机构31安装头部滑块9时,使凹坑部8m与万向架机构31或直接与下述面的大致中心部触接,其中所述面是头部滑块9的上表面、即与磁头9a所安装的面相反一侧的面,由此,磁盘装置工作时的头部滑块9,也可以柔性优异地追踪相对于磁记录介质4的侧倾(rolling)或纵倾(pitching)方向上的振动等。
进而,安装有音圈10的具有孔部32a的音圈保持器32,固定在头部支承臂8上。另外,音圈保持器32的一部分构成得:与固定有音圈10一侧相反一侧的一端,如前所述,在转动轴线5a的方向上,与设置在臂部8a的两侧侧面上的弯折部8p之间的、臂部8a的一部分重叠。
在臂部8a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头部支承臂8和音圈保持器32的多个固定部位中的至少1个固定部位。通过固定刚性较高的音圈保持器32,形成弯折部8p,在两侧的弯折部8p间的臂部8a与音圈保持器32固定,由此,固定有音圈保持器32的头部支承臂8,整体具有较高的刚性。
另一方面,加强板33通过点焊等公知的技术固定在夹紧部8d的头部滑块9一侧的面上的规定的位置上。加强板33的形状形成为,具有与固定有加强板33的夹紧部8d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大致半圆环形状、即马蹄形状。
固定有加强板33的夹紧部8d,刚性提高,该部分形成为大致刚体。在弹簧部8c,从固定的加强板33的边缘部33b所触接的部分到弹簧部8c的根部8h的部分,即弹簧部8c的弹性力产生部8e,成为发挥用于在头部支承装置上产生载荷的弹簧功能的部分。
另外,加强板33的端部33a的与头部支承臂8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优选具有比与边缘部33b触接的夹紧部8d的宽度大的宽度。由此,在将加强板33固定到夹紧部8d上时,即使加强板33相对于夹紧部8d在与头部支承臂8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偏移,边缘部33b也可以在夹紧部8d的整个宽度上触接。
另外,对于夹紧部8d与加强板33的固定,优选在加强板33的各个端部33a附近,分别进行至少1个部位的固定。
轴承部34形成为,由法兰部34a、螺纹部34b和圆筒部34c构成的中空带有凸缘的圆筒形状。法兰部34a具有,与夹紧部8d和2个枢轴部8g相触接,并扩展成凸缘状的阶梯面。螺纹部34b,在与法兰部34a相反的端部,与后述的螺母35相螺合。圆筒部34c,具有在法兰部34a和螺纹部34b之间与轴环36相嵌合的外径。
轴环36的内径,与圆筒部34c嵌合。轴环36的外径,贯通音圈保持器32的孔部32a,比设置在头部支承臂8的弹簧部8c的外侧的、如图2所示的切孔8n的外侧部分的形状尺寸小。轴环36,形成为设置有半圆环形状的轴环突出部36a的中空圆筒形状,其中所述轴环突出部36a具有与要触接的加强板33大致相同的形状。
从轴环突出部36a的靠近转动轴线5a一侧的端部36b、到与头部支承臂8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8j垂直的轴承部34、即转动轴5的直径线36c的距离,比从加强板33的靠近转动轴线5a一侧的端部33a到转动轴5的直径线33c的距离小,在按压加强板33时,轴环突出部36a的两侧端部36b形成为从加强板33的两侧端部33a突出。
换言之,构成为:图3的L1,即加强板33的端部33a与轴环36的端部36b之间的距离,如果用其他的表达方式,则轴环突出部36a的端部36b的从加强板33的端部33a的突出量,为比0大的值(L1>0)。这样,将轴环突出部36a形成得在圆周方向上比加强板33的长度大。由此,即使在轴环突出部36a按压固定在头部支承臂8的弹簧部8c上的加强板33时,产生轴环突出部36a与加强板33的位置偏移,轴环突出部36a也可以按压加强板33的两侧端部33a。
因此,两侧端部33a的各自的边缘部33b,使头部支承臂8的弹簧部8c的夹紧部8d可靠地与轴承部34的法兰部34a的扩展成凸缘状的阶梯面触接。
轴承部34的法兰部34a的阶梯面,以分别在触接点91、92与设置在头部支承臂8上的枢轴部8g的各个顶点相触接的方式,使轴承部34贯通在头部支承臂8的孔部8f内。以轴环突出部36a的上侧的端面触接并按压被固定在头部支承臂8的夹紧部8d上的加强板33的下侧的端面的方式,将轴环36嵌合并插入轴承部34的圆筒部34c。
进而,将螺母35螺合在轴承部34的螺纹部34b上,并紧固螺母35,由此经由轴环36而将头部支承臂8夹持在轴承部34的法兰部34a与螺母35之间。由此,头部支承臂8处于经由弹簧部8c弹性地保持在轴承部34上的状态。这样一来,经由轴承部34和万向架机构31,安装有头部滑块9。经由音圈保持器32,安装有音圈10。进而,通过固定有加强板33的头部支承臂8和轴环36以及螺母35,构成了头部支承装置7。
接下来,对设置在头部支承臂8的臂部8a上的一对枢轴部8g的位置进行说明。一对枢轴部8g形成于轴承部34的法兰部34a的扩展成凸缘状的阶梯面,使得:连接与该阶梯面触接的各个触接点91、92的线,通过转动轴线5a,而且,与构成图4所示的头部支承装置7的头部支承臂8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8j垂直。另外,优选将触接点91、92配置在相对于头部支承装置7的转动轴线5a互相对称的位置,从而使连接触接点91和触接点92的线的中点与转动轴线5a大致一致。
通过这样地构成,在一对枢轴部8g的触接点91、92处,头部支承臂8与轴承部34的法兰部34a的扩展成凸缘状的阶梯面相触接,头部支承臂8可以围绕连接一对枢轴部8g的各个触接点91和触接点92的线8k,在与磁记录介质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转动。而且,通过头部支承臂8的弹性力产生部8e的弹性力,头部支承臂8的一端侧向磁记录介质4方向被施加力。通过该施加力,头部支承臂8,围绕线8k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各个触接点91、92上产生压缩应力。
因此,磁盘装置工作时的头部滑块9的相对于磁记录介质4的载荷,由在触接点91、92处枢轴部8g所引起的对于头部支承臂8的朝向磁记录介质4方向的压缩应力而产生。
该载荷可以通过下述条件设定为所希望的值。该条件是,头部支承臂8的材质、即弹簧部8c的弹性力产生部8e的材质,弹性力产生部8e的长度,枢轴部8g的高度,弹簧部8c的弹性力产生部8e与枢轴部8g的位置关系。
由于枢轴部8g与头部支承臂8形成为一体,所以可以将枢轴部8g的相对于弹性力产生部8e的位置的制造偏差抑制得非常小。另外,通过将加强板33高精度地定位于夹紧部8d,从而将加强板33固定在弹簧部8c上,可以将弹性力产生部8e的弹性力的制造偏差抑制得非常小,所以可以实现将载荷的制造偏差抑制得非常小的头部支承装置7。同时,可以仅通过头部支承臂8的设计规格来单独地设定载荷。
进而,也可以在音圈保持器32的一端固定以下述方式设定了质量(重量)的平衡块37:使头部支承装置7的重心位置与连接一对枢轴部8g的触接点91以及触接点92的线的中点大致一致。即,在构成头部支承装置7时,使头部支承装置7的重心位置与转动轴线5a大致一致。另外,近似地,也可以使头部支承臂8的重心位置如上所述与转动轴线5a大致一致,其中所述头部支承臂经由万向架机构安装有头部滑块9,经由音圈保持器32安装有音圈10,这样,与头部支承装置7的重心位置相比,在实用上没有问题。
另外,叙述了平衡块37固定在音圈保持器32的一端的情况,但根据构成头部支承装置7的各个构成部件的质量(重量)分配,有时也必须设在头部支承臂8的头部滑块9一侧。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头部支承装置7,朝向与磁记录介质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的头部支承装置7的重心线,从连接头部支承臂8的2个枢轴部8g的各自的触接点91和触接点92的线上通过。同时,由于2个枢轴部8g的各自的触接点91以及触接点92的线,成为头部支承臂8向与磁记录介质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转动的转动轴,所以头部支承装置7的总重心,构成为位于包括该转动轴的与磁记录介质4垂直的平面上。
因此,在头部支承装置7受到由来自外部的冲击等引起的冲击力时,不会产生使头部支承装置7围绕连接头部支承臂8的2个枢轴部8g的各自的触接点91以及触接点92的转动轴转动的力,头部滑块9不会冲撞磁记录介质4的表面而带来损伤,可以提高可靠性。
另外,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头部支承装置7,可以设定用于实现必要的载荷的弹性力产生部8e的规格。弹性力产生部8e的规格为例如材质、厚度、宽度、长度等。该长度,相当于从与加强板33的边缘部33b触接的部分到弹性力产生部8e的根部8h的距离。进而,通过在固定音圈保持器32的同时,在臂部8a的两侧侧面上设置弯折部8p,可以使臂部8a的刚性非常高。
通过弹性力产生部8e的规格和臂部8a的高刚性,可以提高相对于来自外部的较大冲击等的耐冲击性,同时可以提高头部支承臂8的共振频率。因此,不会产生以往以来成问题的振动模态,不需要安定(settling)动作,因此可以使头部支承装置7高速转动或者定位,可以提高磁盘装置的存取速度。
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7所具备的头部支承臂8,第一具有一体地形成有作为弹性装置的弹簧部8c的弹性力产生部8e的臂部8a。第二在臂部8a上设置弯折部8p,同时固定音圈保持器32,由此提高了臂部8a的刚性。通过这两者,可以通过具有高刚性的臂部8a和具有柔性的弹簧部8c的弹性力产生部8e这两个分别不同的构成要素的作用,以独立的状态实现两种物理上相反的要求,其中所述两种要求为增大对头部滑块9的载荷从而提高柔软性,和提高结构体的刚性这两种要求。
因此,可以使头部支承装置7的设计简单,同时扩展其设计的自由度。
此外,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7所具备的头部支承臂8,不需要以往的头部支承臂所必需的非常精密的板簧部的成形(forming)加工,与以往的技术相比,可以简单地形成头部支承臂。进而,可以单独地设定弹簧部8c的厚度、材质等,可以容易地将弹簧部8c的强度以及弹簧常数设定为规定的优选值。
另外,需要刚性的臂部8a,通过设定两侧侧面的弯折高度然后进行弯折,可以单独地提高刚性。进而,由于在头部支承臂8的臂部8a上一体地设有弹簧部8c,所以与以往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相比,可以削减构成部件的部件数目,可以降低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的制造成本。
另外,如果加强板33的厚度比头部支承臂8的枢轴部8g的突出高度、即从形成有枢轴部8g的臂部8a的表面到其突出部分的前端部分的距离充分大,则不必设置轴环突出部36a,也可以设为与轴环36的轴线垂直的两侧端面平行的环状的形状。
另外,如图2所示,头部支承臂8上所形成的弹簧部8c的开放端、即固定有加强板33一侧的形状不必如图2所示为圆弧状,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矩形形状。此时,加强板33的形状也设为与弹簧部8c相同的矩形形状,轴环突出部36a最好也同样为矩形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说明中,以磁盘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光磁盘装置、光盘装置等非触接型的盘记录再生(播放)装置。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可以将作为产生载荷的影响因子之一的弹性力产生部的长度的偏差抑制得非常小。进而,也可以将作为产生载荷的其他影响因子的枢轴部的高度、弹性力产生部与枢轴部的位置关系等的偏差抑制得非常小。因此,可以将头部支承臂的弹性力产生部的弹性力的制造偏差抑制得非常小,从而将载荷的偏差抑制得非常小。另外,由于一体地形成弹簧部8c的弹性力产生部8e,所以可以削减部件数目。因此,可以实现便宜,并且可以产生稳定的载荷、耐冲击性高、可靠性高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
进而,安装这样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可以实现头部定位控制特性的提高,可以高速地将磁头移动到目标的磁道(track)位置,而且存取时间大大缩短了的盘装置。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头部支承臂与加强板的固定方法。
图6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形成了多个头部支承臂的弹簧件薄板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形成在弹簧件薄板上的头部支承臂的一部分的部分放大图。
图8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形成了多个加强板的加强板用平板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形成在加强板用平板上的加强板的部分放大图。图10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头部支承装置的加强板固定部分附近的部分放大俯视图。
如图6所示,在弹簧件薄板61上,以通过多个保持连结部63进行保持的状态,通过刻蚀等公知的技术,形成多个头部支承臂62。弹簧件薄板61是满足用于使弹性力产生部62a产生所希望的载荷、即规定的弹性力所必需的设计规格的材料。
如图7部分放大所示,头部支承臂62,通过向臂部62b的两侧伸出的保持连结部63,处于保持连结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状态。另外,在夹紧部62c的小直径侧,即,转动轴5的转动中心侧,形成有作为退让部的大致矩形状的凹部64。以从凹部64突出的方式,设置有连结部65,在连结部65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切断部66。另外,在图6以及图7中,展示了连结部65为2个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1个或以上的连结部即可。另外,不一定非得设置连结部65以及切断部66。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刚性较高、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加强板用平板81上,用多个连结部83以及保持连结部86将加强板82的外形连结,从而以保持在加强板用平板81上的状态形成多个加强板82。如图9中部分放大所示,在具有与夹紧部62c相同的形状的半圆环状的加强板82的小直径侧,即,转动轴5的转动中心侧,形成有与上述的夹紧部62c的小直径侧相同的作为退让部的大致矩形状的凹部84。
以从凹部84突出的方式,在加强板82上形成各个连结部83,并经由切断部85和保持连结部86,与加强板用平板81连结,一体地形成在加强板用平板81上。在使弹簧件薄板61与加强板用平板81重叠时,连结部83以及保持连结部86,被配置在与设置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连结部65以及保持连结部63重叠的位置,连结部83以及保持连结部86的宽度,形成得比连结部65以及保持连结部63的宽度大。
另外,也可以是不设置切断部85,而直接将连结部83和保持连结部86连接的结构。虽然已示出了连结部83为2个的情况,但只要1个或以上的连结部即可。另外,保持连结部86不必非得配置在与保持连结部63重叠的位置,只要是将加强板82保持在加强板用平板81上,并可以从固定在头部支承臂62上之后的加强板用平板81分离的位置即可。
以多个加强板82分别与对应于形成在第1弹簧件薄板61上的多个头部支承臂62的夹紧部62c的规定位置重叠的方式,使形成有多个头部支承臂62的第1弹簧件薄板61与加强板用平板81重叠。进而,如果以在形成在第2弹簧件薄板61上的头部支承臂62的长度方向、即图8中的y方向上,错开间距地将第2弹簧件薄板61与加强板用平板81重叠,则多个加强板82被配置为,分别与对应于形成在第2弹簧件薄板61上的多个头部支承臂62的夹紧部62c的规定位置重叠。
这样一来,在形成在1片弹簧件薄板61上的头部支承臂62的长度方向、即图6中的y方向的1个间距中,以与形成有加强板82的y方向的间距数相对应的次数使得间距错开,从而使多片弹簧件薄板61与1片加强板用平板81重叠。此时,以在与形成在各个弹簧件薄板61上的多个头部支承臂62的夹紧部62c相对应的规定位置上,形成在1片加强板用平板81上的多个加强板82全都重叠的方式,并且,以加工后的加强板用平板81的材料废弃部分减少的方式,考虑充分的材料利用,在加强板用平板81上纵横配置多个加强板82。
在图6以及图8中,在弹簧件薄板61上设置例如一对定位基准孔61a,并以该一对定位基准孔61a为基准,对形成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多个头部支承臂62的位置进行定位。进而,以在图8所示的加强板用平板81上,与图中的y方向的加强板82的间距相对应地对弹簧件薄板61的位置进行定位的方式,分别设置一对定位基准孔61b、61c。
另外,在加强板用平板81上,与设置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一对定位基准孔61a相对应地设置有一对定位基准孔81a,并以该定位基准孔81a为基准,在与形成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多个头部支承臂62的夹紧部62c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多个加强板82。即,以与多个夹紧部62c的纵横间距相同的间距对多个加强板82的位置进行定位。
进而,在以使加强板用平板81的定位基准孔81a与设置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其他的定位基准孔61b相对应的方式,使弹簧件薄板61间距错开时,以在相对设置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定位基准孔61b、与形成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多个头部支承臂62的夹紧部62c相对应的加强板用平板81的位置上,形成多个加强板82的方式,来配置加强板82。
另外,在以使加强板用平板81的定位基准孔81a与设置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其他的定位基准孔61c相对应的方式,使弹簧件薄板61间距错开时也同样,在此省略掉说明。通过这样地使间距错开从而使多片弹簧件薄板61与1片加强板用平板81重叠,由此,形成在1片加强板用平板81上的所有的加强板82,与形成在多片弹簧件薄板61上的所有的头部支承臂62相对应,加强板82被定位于头部支承臂62的夹紧部62c的规定的位置上。
接下来,说明在头部支承臂62上固定加强板82的工序的概要。首先,用设置在加强板用平板81上的定位基准孔81a和设置在第1弹簧件薄板61上的定位基准孔61a,使加强板用平板81的加强板82的位置与第1弹簧件薄板61的夹紧部62c的位置对齐重叠。将形成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各个头部支承臂62的夹紧部62c和与其重叠的加强板用平板81的各个加强板82各自通过点焊等公知的技术固定。
然后,在连结在头部支承臂62上的保持连结部63以及连结部65和与它们重叠的加强板82的各个保持连结部86以及连结部83上,使用激光加工或冲压加工等公知的技术,将连接部分切断,由此可以制作多个将加强板82固定在夹紧部62c上的头部支承臂62。接下来,用设置在加强板用平板81上的定位基准孔81a和设置在第2弹簧件薄板61上的定位基准孔61b,使加强板用平板81的加强板82的位置与第2弹簧件薄板61的夹紧部62c的位置对齐重叠。
将形成在第2弹簧件薄板61上的各个头部支承臂62的夹紧部62c和与其重叠的加强板用平板81的各个加强板82各自通过点焊等公知的技术固定。然后,在连结在头部支承臂62上的保持连结部63以及连结部65和与它们重叠的加强板82的各个保持连结部86以及连结部83上,使用激光加工或冲压加工等公知的技术,将连接部分切断。由此可以再制作多个将加强板82固定在夹紧部62c上的头部支承臂62。
同样,进而,用设置在加强板用平板81上的定位基准孔81a和设置在第3弹簧件薄板61上的定位基准孔61c,使加强板用平板81的加强板82的位置与第3弹簧件薄板61的夹紧部62c的位置对齐重叠。将形成在弹簧件薄板61上的各个头部支承臂62的夹紧部62c和与其重叠的加强板82各自通过点焊等公知的技术固定,然后,在头部支承臂62的保持连结部63以及连结部65和与它们重叠的加强板82的各个保持连结部86以及连结部83处,使用激光加工或冲压加工等公知的技术,将连接部分切断,再制作多个将加强板82固定在夹紧部62c上的头部支承臂62。通过反复进行这一连串的操作,可以实现将加强板82固定在夹紧部62c上的头部支承臂62的批量制造。
如图10所示,将头部支承臂62的保持连结部63以及连结部65和与它们重叠的加强板82的各个保持连结部86以及连结部83,分别在切断位置C1以及切断位置C2切断,由此可以得到将加强板82固定在夹紧部62c上的头部支承臂62。
此时,在切断头部支承臂62的保持连结部63以及连结部65和与它们重叠的加强板82的各个连结部83以及保持连结部86时,对于头部支承臂62的保持连结部63和与它们重叠的加强板82的保持连结部86的切断,优选将尽可能接近头部支承臂62的臂部62b的部分设为切断位置C1
另外,对于头部支承臂62的连结部65、和与其重叠的加强板82的连结部83的切断,优选在加强板82上所形成的凹部84的开口部,相对构成加强板82的小直径侧内侧面的圆弧状的线84a,在凹部84侧设定切断位置C2。因此,在固定在头部支承臂62上的加强板82上,在凹部84处,从加强板82的凹部84侧侧面到切断位置C2为止的连结部83,残存为加强板突出部82a。
另外,对于固定头部支承臂62的夹紧部62c和加强板82的点焊等的固定位置,如图10中黑圆点Q所示,优选在加强板82的各个端部82b的附近固定。通过在端部82b的附近固定,在使用固定有加强板82的头部支承臂62而安装为头部支承装置时,由夹紧部62c和弹性力产生部62a构成的弹簧部62d,不会从加强板82的边缘部浮起。
而且,弹簧部62d变为在与加强板82的边缘部82c相触接的部分变形,作为头部支承装置而产生载荷的弹簧部62d的弹性力产生部分的长度,变为从与边缘部82c相触接的触接部分62e到弹簧部62d的根部62f的距离。因此,如上所述,通过作为定位基准孔的基准,对多个头部支承臂62和多个加强板82的位置进行确定并固定,由此可以将加强板82的相对于头部支承臂62的安装位置的偏差抑制得非常小,并可以将组装为头部支承装置时的头部支承装置的载荷的偏差抑制得非常小。
这样一来,通过使用固定有加强板82的头部支承臂62,来制造上述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可以将头部支承装置的与弹簧部的规格相关的偏差抑制得非常小,由此作为头部支承装置,可以抑制载荷的偏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固定头部支承装置的头部支承臂和加强板的方法,可以抑制与固定在夹紧部的加强板的固定位置相关的偏差的产生,对于用于产生载荷的弹性力产生部的尺寸规格,特别是长度,可以将弹性力产生部的长度形成为抑制了偏差的规定的长度,因此可以得到偏差较小的非常稳定的载荷,可以实现制造品质提高,可靠性优异的头部支承装置。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头部支承装置,可以抑制记录介质的载荷的偏差,施加稳定的载荷,所以可以提高稳定性、可靠性,在使用了头部的磁记录再生装置、非触接型盘记录再生装置,例如光磁盘装置以及光盘装置等中有用。

Claims (12)

1.一种头部支承装置,它是具有头部支承臂能够在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绕其转动的转动轴,而且能够在与上述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向上,围绕与上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以及上述头部支承臂的中心线大致垂直的线转动的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头部支承臂,该头部支承臂包括:在一端形成有翼片部,同时在另一端具有孔部,夹着上述孔部形成有一对枢轴部的臂部;和具有夹紧部以及弹性力产生部,位于上述弹性力产生部侧的一端与上述臂部相连结的弹簧部;
轴承部,该轴承部在一端具有法兰部,在另一端形成有螺纹部,而且在上述法兰部与上述弹簧部之间形成有圆筒部;
头部滑块,该头部滑块在上述臂部的一端安装有经由万向架机构固定的头部;
音圈保持器,该音圈保持器固定在上述头部支承臂上,并且配设有在上述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使上述头部支承臂围绕上述转动轴转动的音圈;
加强板,该加强板具有与上述夹紧部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在与上述枢轴部的突出方向相反一侧,固定在上述夹紧部的规定的位置上;
轴环,该轴环嵌合于上述圆筒部从而与上述加强板触接;和
螺母,该螺母与上述螺纹部相螺合;
其中,通过上述法兰部以及上述螺母,经由上述轴环,夹持着固定有上述加强板的上述头部支承臂;上述头部支承臂被支承得,能够在与上述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向上,围绕连接一对上述枢轴部与上述法兰部相触接的各自的触接点的线转动;而且,作为赋予朝向上述记录介质方向的施加力的弹性装置的上述弹簧部,与上述头部支承臂设置为一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臂部的上述翼片侧的两侧侧面的一部分上,还分别设有弯折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与配设有上述音圈的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的上述音圈保持器的一部分,在上述转动轴线的方向上与上述弯折部的一部分重叠,从而固定在上述头部支承臂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紧部和上述加强板具有大致半圆环形状;
在与上述头部支承臂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上述加强板的端部具有比连接在上述弹性力产生部上的上述夹紧部更大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环,具有设为与上述加强板的形状大致相同形状的轴环突出部,上述轴环突出部按压上述加强板而夹持上述头部支承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轴环突出部的接近上述转动轴线的一侧的端部到与上述头部支承臂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上述转动轴的直径线的距离,比从上述加强板的接近上述转动轴线的一侧的端部到上述转动轴的上述直径线的距离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板的板厚,具有比上述枢轴部的突出高度大的尺寸。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环,为与其轴线相垂直的两侧端面为平行的环状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板,在其外形的侧面上具有加强板突出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板突出部,设置在上述加强板的上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侧的侧面上,而且,向固定在上述头部支承臂上时的上述头部支承臂的长度方向突出。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部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板,在上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侧的侧面上,还设置有退让部,在上述退让部的侧面上,设置有上述加强板突出部。
12.一种盘装置,该盘装置具备:由主轴电动机旋转的记录介质;和自平衡式头部支承装置,该头部支承装置具有头部支承臂能够在上述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绕其转动的转动轴,而且能够在与上述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向上,围绕与上述转动轴的转动轴线以及上述头部支承臂的中心线大致垂直的线转动;其特征在于:
上述头部支承装置具备:
头部支承臂,该头部支承臂包括:在一端形成有翼片部,同时在另一端具有孔部,夹着上述孔部形成有一对枢轴部的臂部;和具有夹紧部以及弹性力产生部,位于上述弹性力产生部侧的一端与上述臂部相连结的弹簧部;
轴承部,该轴承部在一端具有法兰部,在另一端形成有螺纹部,而且在上述法兰部与上述弹簧部之间形成有圆筒部;
头部滑块,该头部滑块在上述臂部的一端安装有经由万向架机构固定的头部;
音圈保持器,该音圈保持器固定在上述头部支承臂上,并且配设有在上述记录介质的半径方向上,使上述头部支承臂围绕上述转动轴转动的音圈;
加强板,该加强板具有与上述夹紧部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在与上述枢轴部的突出方向相反一侧,固定在上述夹紧部的规定的位置上;
轴环,该轴环嵌合于上述圆筒部从而与上述加强板触接;和
螺母,该螺母与上述螺纹部相螺合;
其中,通过上述法兰部以及上述螺母,经由上述轴环,夹持着固定有上述加强板的上述头部支承臂;上述头部支承臂被支承得,能够在与上述记录介质垂直的方向上,围绕连接一对上述枢轴部与上述法兰部相触接的各自的触接点的线转动;而且,作为赋予朝向上述记录介质方向的施加力的弹性装置的上述弹簧部,与上述头部支承臂设置为一体。
CN2005800132368A 2004-12-17 2005-12-09 头部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头部支承装置的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71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65680/2004 2004-12-17
JP2004365680 2004-12-17
PCT/JP2005/022643 WO2006064727A1 (ja) 2004-12-17 2005-12-09 ヘッド支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7198A true CN1947198A (zh) 2007-04-11
CN1947198B CN1947198B (zh) 2011-12-21

Family

ID=36587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1323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7198B (zh) 2004-12-17 2005-12-09 头部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头部支承装置的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52851B2 (zh)
JP (1) JP4449980B2 (zh)
CN (1) CN1947198B (zh)
WO (1) WO20060647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0131A (zh) * 2011-10-14 2013-04-17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用于将磁盘驱动器悬架夹紧到致动器臂的悬架夹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2909A (ja) * 2003-09-12 2005-04-07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ヘッド・ジンバル・アセンブリ、ヘッド・スタック・アセンブリ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US8169743B2 (en) * 2007-07-20 2012-05-01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Minimizing slider vibration effects on a magnetic transducer
KR101019271B1 (ko) * 2010-07-16 2011-03-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KR101101618B1 (ko) * 2010-07-16 2012-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1972C (zh) * 2001-02-13 2005-10-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盘装置
JP3374846B2 (ja) 2001-02-13 2003-02-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支持装置
EP1286338A3 (en) * 2001-07-26 2007-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ead supporting device and disk drive unit using the same
JP2004030856A (ja) * 2002-06-28 2004-01-29 Tdk Corp ヘッドアームアセンブリ及び該ヘッドアーム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JP3915611B2 (ja) * 2002-06-28 2007-05-16 Tdk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ームアセンブリ及び該ヘッドアーム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たディスク装置
JP3945761B2 (ja) * 2002-07-25 2007-07-18 Tdk株式会社 磁気ヘッド装置、磁気ヘッド支持機構、ならびに磁気記録装置
EP1484749A1 (en) * 2003-06-02 2004-12-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driv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0131A (zh) * 2011-10-14 2013-04-17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用于将磁盘驱动器悬架夹紧到致动器臂的悬架夹
CN103050131B (zh) * 2011-10-14 2017-06-06 西部数据技术公司 用于将磁盘驱动器悬架夹紧到致动器臂的悬架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39822A1 (en) 2007-06-21
JP4449980B2 (ja) 2010-04-14
CN1947198B (zh) 2011-12-21
US7652851B2 (en) 2010-01-26
WO2006064727A1 (ja) 2006-06-22
JPWO2006064727A1 (ja) 200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8333C (zh) 磁盘装置
CN1284178C (zh) 磁盘装置和磁头支撑机构
CN1271634C (zh) 工作头支撑装置及使用该工作头支撑装置的盘装置
CN1215466C (zh) 转子总成及由其构成的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947198A (zh) 头部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头部支承装置的盘装置
CN1299279C (zh) 光拾取器中所使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CN1226731C (zh) 盘装置
CN1258175C (zh) 磁头装置、磁头支承机构和磁记录装置
CN1905024A (zh) 物镜保持装置及其应用
CN1053283C (zh) 使用多透镜支座的光拾取装置
CN1581302A (zh) 转盘存储装置和方法
CN1291380C (zh) 头部支承设备和使用它的盘装置
CN1232962C (zh) 物镜驱动装置以及盘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957419A (zh) 头保持部件、具有其的盘装置以及盘装置中的头保持方法
CN101051494A (zh) 盘装置
CN1534634A (zh) 磁路和使用磁路的光拾取致动器及光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168084C (zh) 光盘装置
CN1243343C (zh) 盘装置
CN1188860C (zh) 磁盘驱动装置
CN1278316C (zh) 光学拾波器及盘驱动装置
CN101040333A (zh) 物镜驱动装置
CN1295691C (zh) 光学头和盘记录/再现装置
CN1076806A (zh) 可拆卸存储组件
CN1641762A (zh) 光学拾波设备的致动器
CN1617237A (zh)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