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7237A -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7237A
CN1617237A CN 200310108608 CN200310108608A CN1617237A CN 1617237 A CN1617237 A CN 1617237A CN 200310108608 CN200310108608 CN 200310108608 CN 200310108608 A CN200310108608 A CN 200310108608A CN 1617237 A CN1617237 A CN 1617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yoke
coil
utmost point
homopo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101086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仁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31010860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17237A/zh
Publication of CN1617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72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单极磁铁;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的周边,与上述单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追加提供磁极效果的磁轭;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和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和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上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或者精细型线圈构成的。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利用单极磁铁和磁轭形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可以实现多极磁铁才能产生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提高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

Description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光记录播放装置的。尤其是指在光记录媒体上记录信息,执行播放操作的光拾取器的位置跟踪仪器的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optical pick-upactuator)。
(2)背景技术
一般,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作用是驱动包含有物透镜的构造要素的线轴(bobbin),然后让上述物透镜和光记录媒体(比如说光盘)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一定。另外,光拾取器驱动装置跟踪上述记录媒体的轨道,然后执行在上述光记录媒体记录信息,以及或者将记录的信息进行播放的操作。
上述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以依靠永久磁铁磁场实现移动的可动线圈形态进行运动。将物透镜移动到想要访问光记录媒体的一定位置。此时,上述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可动部被固定到具有钢性和铁特性的支持台上,然后设计为具有一定需要的频率特性。而且,上述可动部沿着相互垂直的方向作聚焦伺服方向和跟踪伺服方向的并进运动。这时为了减少光学信号的误差,应该避免以旋转或者倾斜等不必要的状态进行运动。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基本形状如图1所示,大致上分为非对称型和对称型两种。图1的(a)为现有技术当中的非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概念图,(b)为现有技术当中的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概念图。在图1、2中,符号表示:10-驱动器;101-物透镜;102-反射面。
一般,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个人电脑中使用的驱动器,为了满足空间上的限制和携带的便利性等特殊的式样要求,需要制作得尽可能的薄尽可能的轻。因此,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个人电脑中,如图1(a),为了缩小光盘驱动器10的反射面102和物透镜101之间的间隔距离(驱动器高度),物透镜101被制作成向前突出的形状,驱动器10采取从一个点中央实现的非对称形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结构。而且,其它一般的情况下,以物透镜为中心的对称结构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使用得也比较多。
这种非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和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非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结构略图,图3为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结构略图。
参照图2进行简略说明。非对称型(即,透镜突出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将用于集光到光记录媒体的物透镜205突出设置。另外,将用于包裹上述物透镜205的物镜支持架设置为有4个金属弹簧207支持(wire spring or wire suspension)的形态。而且,上述物镜支持架中的中央一侧附着有用于驱动的聚焦线圈202和跟踪线圈203。而且,为了形成电磁场还要在周边设置磁轭201和永久磁铁206,此外,还包括物透镜的线轴(bobbin)204。
另外,对称型(即,透镜中心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情况也是,如图3所示,一般的构成是和上述非对称型(即,透镜突出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构成类似的,即包括:磁轭301和永久磁铁306,金属弹簧307等。只是对称型(即,透镜突出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中设置的聚焦线圈302和跟踪线圈303与非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结构有所不同,是以物透镜305为中心两侧对称设置的。
下面将参照图4,对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聚焦驱动和跟踪驱动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说明。图4为一般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驱动原理简单概念图。(a)为聚焦驱动说明图;(b)为跟踪驱动说明图。
首先参照图4的(a)对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聚焦驱动进行说明。通过竖直方向设置的永久磁铁406a得到电磁场,向此电磁场中设置的聚焦线圈402输送电流。这样,根据富莱明左手法则,会产生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通过产生的洛伦兹力,可动部分(moving part)就会沿着上下方向(光轴方向,聚焦方向)进行移动。
另外,参照图4的(b)对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跟踪驱动进行说明。通过竖直方向设置的永久磁铁406b得到电磁场,向此电磁场中设置的跟踪线圈403输送电流。这样,会产生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通过产生的洛伦兹力,可动部分(movingpart)就会沿着左右方向(跟踪方向)进行移动。
通过上述聚焦驱动和跟踪驱动,从物透镜发射的激光束的焦点深度以内就可以对记录有信号凹槽(pit)的光记录媒体(比如说光盘)上的反射面进行聚焦,并能够对光记录媒体(光盘)上的轨道进行跟踪。
另外,上述跟踪线圈和聚焦线圈的设置方式大体上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如图5(a)所示的绕线型线圈方式,另一种是如图5(b)所示的精细型线圈(fine patterncoil)方式。这里所谓精细型线圈是活用了PCB的原理,形成微细的模式,从而可以起到与绕线型线圈一样的作用。
应用了这种绕线型线圈和精细型线圈的对称型(即,透镜中心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和非对称型(即,透镜突出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示例如图6和图7所示。图6为应用了绕线型线圈方式和精细型线圈方式的现有的对称型(即,透镜中心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7为应用了绕线型线圈方式和精细型线圈方式的现有的非对称型(即,透镜突出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此时,对称型(即,透镜中心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情况应用了2部分的绕线型线圈,非对称型(即,透镜突出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应用了1部分(PART)的绕线型线圈或者精细型线圈。
然而,上述永久磁铁和线圈共同构成该装置时,如图8所示,永久磁铁形成的电磁场的磁通量(Magnetic flux)被不能收敛而是发散的。这是因为只存在用于形成电磁场的磁极(永久磁铁),而没有用于收敛形成的电磁场的相对磁极而造成的。图8为现有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中设置的磁场的磁通量示意简图。如此,随着永久性磁铁形成电磁场的磁通量的发散,对于聚焦驱动和跟踪驱动来说,利用永久性磁铁有效的产生磁通量就产生了制约和限制。另外,根据永久性磁铁和线圈的排置,执行聚焦驱动和跟踪驱动,但是如图4所示,存在的缺点是不能有效的使用安装排置的线圈的面积。
用于克服此类问题的一个方案就是尽量使得永久磁铁形成的磁场的磁通量进行收敛,因此对于应用多极磁铁和多层精细型线圈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研究正在努力进行着。但是,对于制造上述光拾取器驱动装置来说,事实上制造多极的永久性磁铁存在很多的困难,而且费用也极高。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同时排列单极磁铁和磁轭,使得单极磁铁形成的磁场磁通量能够构成闭回路,从而可以起到多极磁铁的效果。使得设置于相应位置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驱动力得到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以上的单极磁铁;
磁轭,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的周边,与上述单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追加提供磁极的效果;
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和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
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和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
上述聚焦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和精细线圈共同构成的。
另外,上述跟踪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和精细型线圈共同构成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外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包括:
多极磁铁;
磁轭,设置在上述多极磁铁的周边,与上述多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追加提供磁极的效果;
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上述多极磁铁和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
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上述多极磁铁和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外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包括:
一个单极磁铁,用于产生磁场磁通量;
磁轭,与上述单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的上/下/左/右,追加提供4极磁极的效果;
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和设置于上述单极磁铁的上/下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
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和设置于上述单极磁铁的左/右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
上述聚焦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和精细型线圈共同构成的。
另外,上述跟踪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和精细型线圈共同构成的。
另外,上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分别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和位于单极磁铁各个边上的磁轭上,并在上述单极磁铁的周边各个设置为4角形状。
或者,上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和位于单极磁铁各个边上的磁轭上,并设置为沿着上述单极磁铁的中心至周边方向展开的3角形状。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外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包括:
一个2极磁铁,用于产生磁场磁通量;
磁轭,与上述2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设置在上述一块磁铁的两边,追加提供2极磁极的效果;
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上述2极磁铁和设置于上述2极磁铁的周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
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上述2极磁铁和设置于上述2极磁铁的周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
上述聚焦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和精细型线圈共同构成的。
另外,上述跟踪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和精细型线圈共同构成的。
另外,上述2极磁铁是左/右排列的,上述磁轭设置到上述2极磁铁其中一个的上/下边,上述聚焦线圈在上述一个磁铁和磁轭上至少设置一个以上,上述跟踪线圈在上述一个磁铁和磁轭上至少设置一个以上。
另外,上述2极磁铁是上/下排列的,上述磁轭设置到上述2极磁铁其中一个的左/右边,上述聚焦线圈在上述2极磁铁的界面上设置一个以上,上述跟踪线圈在上述一个磁铁和磁轭上至少设置一个以上。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外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包括:
一个2极磁铁,用于产生磁场磁通量;
磁轭,与上述2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设置在上述两极磁铁的两边,对相邻的上述2极磁铁进行磁极诱导,追加提供4极磁极的效果;
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上述2极磁铁和设置于上述2极磁铁的两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
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上述2极磁铁和设置于上述2极磁铁的两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
上述聚焦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和精细型线圈共同构成的。
另外,上述跟踪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和精细型线圈共同构成的。
另外,上述2极磁铁是上/下排列的,上述磁轭设置到上述2极磁铁其中一个的左/右边,上述聚焦线圈在上述2极磁铁的界面上设置一个以上,上述跟踪线圈在上述一个磁铁和磁轭上至少设置一个以上。
另外,上述2极磁铁是左/右排列的,上述磁轭设置到上述2极磁铁其中一个的上/下边,上述聚焦线圈在上述一个磁铁和磁轭的界面上至少设置一个,上述跟踪线圈在上述一个磁铁和磁轭上至少设置一个。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利用单极磁铁和磁轭形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从而可以实现多极磁铁才能产生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提高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为了能够使得单极磁铁产生的磁场磁通量构成闭回路,需要排列单极磁铁和磁轭,来实现多极磁铁的效果,并且可以提高设置在相应位置上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驱动力。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4)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形状略图,其中:
(a)为现有技术当中的非对称形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概念图,
(b)为现有技术当中的对称形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概念图;
图2为非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结构略图;
图3为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结构略图;
图4为一般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驱动原理简单概念图,其中:
(a)对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聚焦驱动进行说明,
(b)对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跟踪驱动进行说明;
图5为一般被使用的绕线型线圈和精细线圈(fine pattern coil)的形状例图,其中:
(a)所示的绕线型线圈方式,
(b)所示的精细型线圈方式;
图6为应用了绕线型线圈方式和精细线圈的现有的对称型(即,透镜中心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
(a)应用了绕线型线圈方式的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b)应用了精细型线圈方式的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应用了绕线型线圈方式和精细线圈的现有的非对称型(即,透镜突出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
(a)应用了绕线型线圈方式的非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b)应用了精细型线圈方式的非对称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现有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中设置的磁场的磁通量示意简图;
图9至图14为本发明各类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
图9(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1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
图9(b)是实施例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
图9(c)是第1实施例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
图9(d)是第1实施例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2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
图10(b)是第2实施例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
图10(c)是第2实施例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
图10(d)是第2实施例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3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
图11(b)是第3实施例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
图11(c)是第3实施例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
图11(d)是第3实施例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图12(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4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
图12(b)是第4实施例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
图12(c)是第4实施例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
图12(d)是第4实施例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图13(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5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
图13(b)是第5实施例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
图13(c)是第5实施例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
图13(d)是第5实施例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图14(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6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
图14(b)是第6实施例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
图14(c)是第6实施例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
图14(d)是第6实施例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9至图14为本发明各类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分别展示了单极磁铁,磁轭,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各种组合方式。下面将对其进行一一的详细说明。
第1实施例:
图9的(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1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b)是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c)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d)是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首先,如图9所示,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1实施例中使用一个单极磁铁906,此单极磁铁906的四边设置磁轭901。此时,上述磁轭901,如图9的(a)和(b)所示,包裹着上述单极磁铁906,并且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906的四周与单极磁铁面保持平行。
这样,随着上述单极磁铁906和磁轭901的排列,上述磁轭901中就会诱导出与上述单极磁铁906相反的磁极。即,如图9的(a)和(b)所示,当上述单极磁铁906的表面为N极时,上述设置在单极磁铁906四周的磁轭901就会产生出S极。接着,上述单极磁铁906(N极)中产生的磁通量就会发散,而上述4个磁轭901(S极)就会将磁场磁通量进行收敛,从而可以形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此时,通过上述单极磁铁906和4个磁轭901的组合,就会得到外形上看为5极的极性,从而可以取得与多极磁铁相类似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如图9的(c)和(d)所示,是利用了两个聚焦线圈902和两个跟踪线圈903。这里,上述两个聚焦线圈902分别相应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906和设置在单极磁铁906的上/下边的磁轭901之间的界面位置上。上述两个跟踪线圈903分别相应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906和设置在单极磁铁906的左/右边的磁轭901之间的界面位置上。
此时,上述聚焦线圈902和跟踪线圈903被设置成4角形状,所以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这里,上述聚焦线圈902和跟踪线圈903也可以设置成如图9所示的精细型线圈,或者绕线型线圈。
在上述单极磁铁906和磁轭901,聚焦线圈902和跟踪线圈903的结合状态下,如图9(d)所示,如果向上述聚焦线圈902和跟踪线圈903输送电流,就会根据电流的方向和磁极的方向确定聚焦驱动力方向和跟踪驱动力方向。
即,根据上述单极磁铁906的极性和上述单极磁铁906的上/下边上设置的磁轭901的极性以及聚焦线圈902中输送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调节聚焦驱动力的方向,因此,可以执行对记录媒体的聚焦。另外,根据上述单极磁铁906的极性和上述单极磁铁906的左/右边上设置的磁轭901的极性以及跟踪线圈903中输送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调节跟踪驱动力的方向,因此,可以执行对记录媒体的跟踪。
而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单极磁铁906和磁轭901形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将聚焦线圈902和跟踪线圈903设置到能够有效的利用形成的磁场磁通量的位置,从而也就可以提高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
另外,如图9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只不过是一个实施例,在这里要声明的是其中各部分可以变换为各种形式。即,上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个数,形状和大小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化,另外上述磁轭的大小,所在位置以及形状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化。
第2实施例:
图10的(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2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b)是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c)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d)是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首先,如图10所示,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2实施例中使用一个单极磁铁1006,此单极磁铁1006的四边设置磁轭1001。此时,上述磁轭1001,如图10的(a)和(b)所示,包裹着上述单极磁铁1006,并且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1006的四周与单极磁铁面保持平行。
这样,随着上述单极磁铁1006和磁轭1001的排列,上述磁轭1001中就会诱导出与上述单极磁铁1006相反的磁极。即,如图10的(a)和(b)所示,当上述单极磁铁的表面为N极时,上述设置在单极磁铁1006四周的磁轭1001就会产生出S极。接着,上述单极磁铁1006(N极)中产生的磁通量就会发散,而上述4个磁轭1001(S极)就会将磁场磁通量进行收敛,从而可以形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此时,通过上述单极磁铁1006和4个磁轭1001的组合,就会得到外形上看为5极的极性,从而可以取得与多极磁铁相类似的效果。
另外,上述单极磁铁1006和磁轭1001的构造和形状与参照图9说明的第1实施例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将图10所示的第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相比较的话,会发现只有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形状有所变化。
即,第2实施例中使用的聚焦线圈1002和跟踪线圈1003,如图10的(c)、(d)所示,是设置在上述单极磁铁1006和位于单极磁铁1006各个边的磁轭1001上的,上述单极磁铁1006的中心到周边成放射型3角形状。
在此聚焦线圈1002和跟踪线圈1003中输入电流,产生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如图10(d)所示,从而可以进行对记录媒体的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操作。这里的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操作原理和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情况是一样的,在这里就不再做更详细的说明了。
第3实施例:
图11的(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3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b)是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c)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d)是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首先,如图11所示,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3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单极磁铁1106,这两个单极磁铁1106是左右排列的。此两个单极磁铁1106中靠近中央的一个单极磁铁(N极)的上/下边设置磁轭1101。此时,上述磁轭1101,如图11的(a)、(b)所示,包裹着两个单极磁铁1106,并且设置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106中的中央单极磁铁(N极)的与单极磁铁面保持平行的位置。这里,上述中央单极磁铁(N极)的上下边上设置的磁轭1101的长度和各相对应的上述中央单极磁铁(N极)边的长度相一致。
这样,随着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106和磁轭1101的排列,上述磁轭1101中就会诱导出与上述单极磁铁1106相反的磁极。即,如图11的(a)和(b)所示,当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106中的中央单极磁铁的表面为N极时,设置在上述中央单极磁铁上下边的磁轭1101就会分别产生出S极。而且,周边部的另外一个单极磁铁的表面设置成S极。
这样,接着,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106中的中央单极磁铁(N极)中产生的磁通量就会发散,而上述2个磁轭1101(S极)和周边另一个单极磁铁(S极)就会将磁场磁通量进行收敛,从而可以形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此时,通过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106和2个磁轭1101的组合,就会得到外形上看为4极的极性,从而可以取得与多极磁铁相类似的效果。
这里,要对利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106进行排列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不利用两个单极磁铁1106,而是使用一个2极的磁铁也可以实现如图11的(a)和(b)所示的磁铁排列效果。
另外,本发明第3实施例中使用的聚焦线圈1102和跟踪线圈1103,如图11的(c)和(d)所示,是利用了两个聚焦线圈1102和一个跟踪线圈1103。这里,上述两个聚焦线圈1102分别相应设置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106中的中央单极磁铁(N极)和设置在中央单极磁铁(N极)的上/下边的磁轭1101之间的界面位置上。上述一个跟踪线圈1103则设置在上述中央单极磁铁和上述周边上的单极磁铁(S极)之间的界面位置上。
此时,上述聚焦线圈1102和跟踪线圈1103被设置成4角形状,所以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这里,上述聚焦线圈1102和跟踪线圈1103也可以设置成如图11所示的精细型线圈,或者绕线型线圈。
在上述单极磁铁1106和磁轭1101,聚焦线圈1102和跟踪线圈1103的结合状态下,如图11(d)所示,如果向上述聚焦线圈1102和跟踪线圈1103输送电流,就会根据电流的方向和磁极的方向确定聚焦驱动力方向和跟踪驱动力方向。
即,根据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106中的中央单极磁铁的极性和上述单极磁铁的上/下边上设置的磁轭1101的极性以及聚焦线圈1102中输送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调节聚焦驱动力的方向,因此,可以执行对记录媒体的聚焦。另外,根据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106的极性和跟踪线圈1103中输送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调节跟踪驱动力的方向,因此,可以执行对记录媒体的跟踪。
另外,如图11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只不过是一个实施例,在这里要声明的是其中各部分可以变换为各种形式。即,上述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个数,形状和大小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化,另外上述磁轭的大小,所在位置以及形状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化。
第4实施例:
图12的(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4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b)是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c)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d)是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首先,如图12所示,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4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单极磁铁1206,这两个单极磁铁1206是上下排列的。此两个单极磁铁1206中靠近中央的一个单极磁铁(N极)的上/下边设置磁轭1201。此时,上述磁轭1201,如图12的(a)、(b)所示,包裹着两个单极磁铁1206,并且设置在上述中央单极磁铁(N极)的与单极磁铁面保持平行的位置。这里,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206中的中央单极磁铁(N极)的左右边上设置的磁轭1201的长度和各相对应的上述中央单极磁铁(N极)边的长度相一致。
这样,随着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206和磁轭1201的排列,上述磁轭1201中就会诱导出与上述单极磁铁相反的磁极。即,如图12的(a)和(b)所示,当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206中的中央单极磁铁的表面为N极时,设置在上述中央单极磁铁上下边的磁轭1201就会分别产生出S极。而且,周边部的另外一个单极磁铁的表面设置成S极。
这样,接着,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206中的中央单极磁铁(N极)中产生的磁通量就会发散,而上述2个磁轭1201(S极)和周边另一个单极磁铁(S极)就会将磁场磁通量进行收敛,从而可以形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此时,通过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206和2个磁轭1201的组合,就会得到外形上看为4极的极性,从而可以取得与多极磁铁相类似的效果。
这里,要对利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206进行排列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不利用两个单极磁铁1206,而是使用一个2极的磁铁也可以实现如图12的(a)和(b)所示的磁铁排列效果。
另外,本发明第4实施例中使用的聚焦线圈1202和跟踪线圈1203,如图12的(c)和(d)所示,是利用了一个聚焦线圈1202和两个跟踪线圈1203。这里,上述以1个聚焦线圈1202设置在上述上部单极磁铁和上述下部的单极磁铁(S极)之间的界面位置上。上述2个跟踪线圈1203则分别相应设置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206中的中央单极磁铁(N极)和设置在两个单极磁铁1206(N极)的左右边的磁轭1201之间的界面位置上。
此时,上述聚焦线圈1202和跟踪线圈1203被设置成4角形状,所以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这里,上述聚焦线圈1202和跟踪线圈1203也可以设置成如图12所示的精细型线圈,或者绕线型线圈。
在上述单极磁铁1206和磁轭1201,聚焦线圈1202和跟踪线圈1203的结合状态下,如图12(d)所示,如果向上述聚焦线圈1202和跟踪线圈1203输送电流,就会根据电流的方向和磁极的方向确定聚焦驱动力方向和跟踪驱动力方向。
即,根据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206中的中央单极磁铁的极性和上述单极磁铁的上/下边上设置的磁轭1201的极性以及聚焦线圈1202中输送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调节聚焦驱动力的方向,因此,可以执行对记录媒体的聚焦。另外,根据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206的极性和跟踪线圈1203中输送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调节跟踪驱动力的方向,因此,可以执行对记录媒体的跟踪。
另外,如图12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只不过是一个实施例,在这里要声明的是其中各部分可以变换为各种形式。即,上述聚焦线圈1202和跟踪线圈1203的个数,形状和大小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化,另外上述磁轭1201的大小,所在位置以及形状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化。
第5实施例:
图13的(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5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b)是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c)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d)是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首先,如图13所示,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5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单极磁铁1306,这两个单极磁铁1306是上下排列的。此两个单极磁铁1306的左右边分别设置磁轭1301。此时,上述磁轭1301,如图13的(a)、(b)所示,包裹着两个单极磁铁1306,并且设置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的左右边保持平行的位置。这里,上述两个单极磁铁的左右边上设置的磁轭1301的长度与相对应的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306边的长度之和相一致。
这样,随着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306和磁轭1301的排列,上述磁轭中就会诱导出与上述单极磁铁1306相反的磁极。即,如图13的(a)和(b)所示,当上述上部单极磁铁1306的表面为N极时,设置在上述上部单极磁铁1306左右边的磁轭1301就会分别显示出S极。上述下部单极磁铁1306的表面为S极时,设置在上述下部单极磁铁1306左右边的磁轭1301就会分别显示出N极。
这样,接着,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306中的上部的单极磁铁(N极)中产生的磁通量就会发散,上述下部的单极磁铁(S极)就会对此磁通量进行收敛,而且上述上部/下部单极磁铁1306的两边设置的磁轭1301也会将磁场磁通量进行收敛,从而可以形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此时,通过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306和2个磁轭1301的组合,就会得到外形上看为6极的极性,从而可以取得与多极磁铁相类似的效果。
这里,要对利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306进行排列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不利用两个单极磁铁1306,而是使用一个2极的磁铁也可以实现如图13的(a)和(b)所示的磁铁排列效果。
另外,本发明第5实施例中使用的聚焦线圈1302和跟踪线圈1303,如图13的(c)和(d)所示,是利用了一个聚焦线圈1302和4个跟踪线圈1303。这里,上述一个聚焦线圈1302设置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306中的上部单极磁铁和上述下部的单极磁铁(S极)之间的界面位置上。上述4个跟踪线圈1303则分别相应设置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和设置在两个单极磁铁的左右边的磁轭1301之间的界面位置上。
此时,上述聚焦线圈1302和跟踪线圈1303被设置成4角形状,所以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这里,上述聚焦线圈1302和跟踪线圈1303也可以设置成如图13所示的精细型线圈,或者绕线型线圈。
在上述单极磁铁1306和磁轭1301,聚焦线圈1302和跟踪线圈1303的结合状态下,如图13(d)所示,如果向上述聚焦线圈1302和跟踪线圈1303输送电流,就会根据电流的方向和磁极的方向确定聚焦驱动力方向和跟踪驱动力方向。
即,根据上述中央单极磁铁1306的极性和上述单极磁铁1306的上/下边上设置的磁轭1301的极性以及聚焦线圈1302中输送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调节聚焦驱动力的方向,因此,可以执行对记录媒体的聚焦。另外,根据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306的极性和跟踪线圈1303中输送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调节跟踪驱动力的方向,因此,可以执行对记录媒体的跟踪。
另外,如图13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只不过是一个实施例,在这里要声明的是其中各部分可以变换为各种形式。即,上述聚焦线圈1302和跟踪线圈1303的个数,形状和大小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化,另外上述磁轭1301的大小,所在位置以及形状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化。
第6实施例:
图14的(a)是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6实施例中采用的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正面图,(b)是单极磁铁和磁轭的排列形式的实图,(c)是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排列图,(d)是在单极磁铁和磁轭,以及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结合下,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的方向示意图。
首先,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第6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单极磁铁1406,这两个单极磁铁1406是左右排列的。此两个单极磁铁的上下边分别设置磁轭1401。此时,上述磁轭1401,如图14的(a)、(b)所示,包裹着两个单极磁铁1406,并且设置在与上述两个单极磁铁的上下边的面保持平行的位置。这里,上述两个单极磁铁的上/下边上设置的磁轭1401的长度与各相对应的上述两个单极磁铁边的长度之和相一致。
这样,随着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406和磁轭1401的排列,上述磁轭1401中就会诱导出与上述单极磁铁1406相反的磁极。即,如图14的(a)和(b)所示,当上述上部左侧单极磁铁1406的表面为N极时,设置在上述左侧单极磁铁1406上/下边的磁轭1401就会分别显示出S极。上述右侧单极磁铁1406的表面为S极时,设置在上述右侧单极磁铁1406上/下边的磁轭1401就会分别显示出N极。
这样,上述左侧的单极磁铁1406(N极)中产生的磁通量就会发散,上述右侧的单极磁铁1406(S极)就会对此磁通量进行收敛,而且上述左侧/右侧的单极磁铁1406的两边设置的磁轭1401也会将磁场磁通量进行收敛,从而可以形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此时,通过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406和2个磁轭1401的组合,就会得到外形上看为6极的极性,从而可以取得与多极磁铁相类似的效果。
这里,要对利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406进行排列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不利用两个单极磁铁1406,而是使用一个2极的磁铁也可以实现如图14的(a)和(b)所示的磁铁排列效果。
另外,本发明第6实施例中使用的聚焦线圈1402和跟踪线圈1403,如图14的(c)和(d)所示,是利用了4个聚焦线圈1402和1个跟踪线圈1403。这里,上述一个跟踪线圈1403设置在上述左侧单极磁铁和上述右侧的单极磁铁(S极)之间的界面位置上。上述4个聚焦线圈1402则分别相应设置在上述两个中央单极磁铁和设置在上述两个单极磁铁的上下边的磁轭1401之间的界面位置上。
此时,上述聚焦线圈1402和跟踪线圈1403被设置成4角形状,所以聚焦驱动力和跟踪驱动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这里,上述聚焦线圈1402和跟踪线圈1403也可以设置成如图14所示的精细型线圈,或者绕线型线圈。
在上述单极磁铁1406和磁轭1401,聚焦线圈1402和跟踪线圈1403的结合状态下,如图14(d)所示,如果向上述聚焦线圈1402和跟踪线圈1403输送电流,就会根据电流的方向和磁极的方向确定聚焦驱动力方向和跟踪驱动力方向。
即,根据上述单极磁铁1406的极性和上述单极磁铁1406的上/下边上设置的磁轭1401的极性以及聚焦线圈1402中输送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调节聚焦驱动力的方向,因此,可以执行对记录媒体的聚焦。另外,根据上述两个单极磁铁1406的极性和跟踪线圈1403中输送的电流的方向,可以调节跟踪驱动力的方向,因此,可以执行对记录媒体的跟踪。
另外,如图14所示的各部分的形状只不过是一个实施例,在这里要声明的是其中各部分可以变换为各种形式。即,上述聚焦线圈1402和跟踪线圈1403的个数,形状和大小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化,另外上述磁轭的大小,所在位置以及形状都可以进行多种变化。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其中可作各种变化和修改而在广义上没有脱离本发明,所以并非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形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包括:
至少一个以上的单极磁铁;
磁轭,设置在所述的单极磁铁的周边,与所述的单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追加提供磁极的效果;
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所述的单极磁铁和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
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所述的单极磁铁和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焦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或者精细型线圈构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跟踪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或者精细型线圈构成的。
4、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极磁铁;
磁轭,设置在所述的多极磁铁的周边,与所述的多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追加提供磁极的效果;
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所述的多极磁铁和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
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所述的多极磁铁和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
5、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单极磁铁,用于产生磁场磁通量;
磁轭,与所述的单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设置在所述的单极磁铁的上/下/左/右,追加提供4极磁极的效果;
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所述的单极磁铁和设置于所述的单极磁铁的上/下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
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所述的单极磁铁和设置于所述的单极磁铁的左/右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或者精细型线圈构成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单极磁铁和位于单极磁铁各个边上的磁轭上,并在所述的单极磁铁的周边各个设置为4角形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设置在所述的单极磁铁和位于单极磁铁各个边上的磁轭上,并设置为沿着所述的单极磁铁的中心至周边方向展开的3角形状。
9、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2极磁铁,用于产生磁场磁通量;
磁轭,与所述的2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设置在所述的一个磁铁的两边,追加提供2极磁极的效果;
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所述的2极磁铁和设置于所述的2极磁铁的周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
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所述的2极磁铁和设置于所述的2极磁铁的周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或者精细型线圈构成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极磁铁是左/右排列的,所述的磁轭设置在所述的2极磁铁其中一个的上/下边,所述的聚焦线圈在所述的一个磁铁和磁轭上至少设置一个以上,所述的跟踪线圈在所述的一个磁铁和磁轭上至少设置一个以上。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极磁铁是上/下排列的,所述的磁轭设置在所述的2极磁铁其中一个的左/右边,所述的聚焦线圈在所述的2极磁铁的界面上设置一个以上,上述跟踪线圈在所述的一个磁铁和磁轭上至少设置一个以上。
13、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个2极磁铁,用于产生磁场磁通量;
磁轭,与所述的2极磁铁一起构成闭回路的磁场磁通量,设置在所述的两极磁铁的两边,对相邻的所述的2极磁铁进行磁极诱导,追加提供4极磁极的效果;
至少一个以上的聚焦线圈,设置在所述的2极磁铁和设置于所述的2极磁铁的两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聚焦驱动力;
至少一个以上的跟踪线圈,设置在所述的2极磁铁和设置于所述的2极磁铁的两边的磁轭位置的相应位置,用于产生跟踪驱动力。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是由绕线型线圈或者精细型线圈构成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极磁铁是上/下排列的,所述的磁轭设置到所述的2极磁铁其中一个的左/右,所述的聚焦线圈在所述的2极磁铁的界面上设置一个以上,所述的跟踪线圈在所述的一个磁铁和磁轭上至少设置一个以上。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极磁铁是左/右排列的,所述的磁轭设置在所述的2极磁铁其中一个的上/下边,所述的聚焦线圈在所述的一个磁铁和磁轭的界面上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的跟踪线圈在所述的一个磁铁和磁轭上至少设置一个。
CN 200310108608 2003-11-14 2003-11-14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Pending CN16172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08608 CN1617237A (zh) 2003-11-14 2003-11-14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310108608 CN1617237A (zh) 2003-11-14 2003-11-14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7237A true CN1617237A (zh) 2005-05-18

Family

ID=34758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310108608 Pending CN1617237A (zh) 2003-11-14 2003-11-14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1723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9875C (zh) * 2005-09-29 2008-09-17 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光拾取激励器切换装置
CN101677003B (zh) * 2008-09-16 2011-11-23 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学拾取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9875C (zh) * 2005-09-29 2008-09-17 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光拾取激励器切换装置
CN101677003B (zh) * 2008-09-16 2011-11-23 日立视听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学拾取器
US8199613B2 (en) 2008-09-16 2012-06-12 Hitachi Media Electronics Co., Ltd. Objective lens actuator and a thin-sized optical pickup with magnetic circuit having different lengthed magnet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751C (zh) 盘设备和用于把参考信号写入该设备的装置
CN1047863C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采用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拾取装置
CN1104001C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该物镜驱动装置的光学传感器
CN1479284A (zh) 光拾取执行器
CN1278333C (zh) 磁盘装置
CN1397938A (zh) 光拾取器中所使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CN1200413C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299279C (zh) 光拾取器中所使用的物镜驱动装置
CN1251201C (zh) 光学头装置和采用此光学头装置的光学再现设备
CN1542773A (zh) 倾斜驱动光拾取致动器及其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641991A (zh) 驱动装置、透镜单元及拍摄装置
CN1260716C (zh) 物镜驱动装置
CN1202611C (zh) 音圈电动机
CN1200417C (zh) 光盘唱机透镜驱动装置
CN1302471C (zh) 用于盘驱动器的高灵敏度拾取器致动器
CN1905024A (zh) 物镜保持装置及其应用
CN1633682A (zh) 物镜驱动装置,光学拾取装置和光学信息记录与/或再现装置
CN1103100C (zh) 光学式录放装置
CN1534634A (zh) 磁路和使用磁路的光拾取致动器及光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CN1794349A (zh) 光学头致动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811932A (zh) 物镜驱动装置、光学拾取器及光盘装置
CN1278319C (zh) 光学拾波器及盘驱动装置
CN1617237A (zh)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CN1232962C (zh) 物镜驱动装置以及盘记录和/或再生装置
CN1947198A (zh) 头部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头部支承装置的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