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6377A - 脂质体中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其制备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脂质体中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其制备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6377A
CN1946377A CNA2005800125612A CN200580012561A CN1946377A CN 1946377 A CN1946377 A CN 1946377A CN A2005800125612 A CNA2005800125612 A CN A2005800125612A CN 200580012561 A CN200580012561 A CN 200580012561A CN 1946377 A CN1946377 A CN 1946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posome
galantamine
active substance
compositions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125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博登泰克
J·伯克曼
W·弗朗特西茨
E·皮里克
A·韦格纳
K·沃劳尔-乌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ochemia Pharmazeutika AG
Original Assignee
Sanochemia Pharmazeutik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ochemia Pharmazeutika AG filed Critical Sanochemia Pharmazeutika AG
Publication of CN1946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6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10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9/127Liposo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7/00Drugs for dermatological disor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02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peripheral neuropath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2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g. nootropic agents, cognition enhancers, drugs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or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eu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包封在脂质体中的活性物质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局部的经皮施用,其中所述脂质体在其内部具有酸性的含水环境,并在其中含有至少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该胆碱酯酶抑制剂优选选自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敏、毒扁豆碱、庚基毒扁豆碱、Phenserin、Tolserin、Cymserin、Thiatolserin、Thiacymserin、新斯的明、石杉碱、他克林、美曲膦酯和敌敌畏,或者这些化合物中至少一种的对映异构体或衍生物。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制备这种组合物的方法,这种组合物可选地为无菌的形式,以及涉及该载有活性物质的脂质体在多种盖伦氏制剂中的用途,所述盖伦氏制剂用于在表皮中具有贮存效果的局部的经皮施用,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神经病痛或神经病引起的皮肤感觉功能的丧失。

Description

脂质体中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其制备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在脂质体中的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涉及这样的组合物的制备,和涉及其治疗应用的可能性。
发明背景
中枢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轻度和中等严重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以便部分地修复在这一综合征情况下由于疾病而降低的脑中的胆碱能刺激传导系统的功能。新的研究表明,许多胆碱酯酶抑制剂不仅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而且对于神经元烟碱性乙酰胆碱受体产生直接的作用。这些其天然配体为乙酰胆碱的受体不仅存在于胆碱能神经上,而且存在于5-羟色胺能和谷氨酸能神经系统中,并在那里控制每种神经递质的释放。
这种作用在相关试剂的非常不同浓度的情况下出现,在受体的各种不同的受体结合位点上发生,和能够(部分地还取决于胆碱酯酶抑制剂本身的浓度和/或同时存在的乙酰胆碱浓度)导致阻断或增强乙酰胆碱对受体的作用。
在这方面经特别深入研究的加兰他敏适合于担当标准型的角色,因为在引起具有治疗作用的胆碱酯酶抑制的浓度下,其为在有别于乙酰胆碱结合位点的结合位点上的变构调节性配体(Samochocki等人,Acta Neurol Scand Suppl.2000;176:68-73;Dalas-Bailador等人,Mol Pharmacol.2003;64(5):1217-26)。由此,额外增强了通过加兰他敏的胆碱酯酶抑制而升高的乙酰胆碱浓度的作用。根据公开,他克林(Tacrin)同样也结合在受体的这一和另一结合位点上(Svensson和Nordberg,Neuroreport 1996;7(13):2201-5)。对于毒扁豆碱(Physostigmin)(Onkojo等人,Eur J Biochem 1991;200(3):671-7)和多奈哌齐也存在可比较的提示。对于加兰他敏还报道了非胆碱能的抗凋亡作用(Arroyo等人,Rev Neurol.2002;34(11):1057-65),以及还有例如相应于神经生长因子(NGF)的作用(Capsoni等人,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2;99(19):12432-7)。
虽然进行了关于治疗具有其特异的胆碱能缺乏的阿尔茨海默痴呆和与之相关联的神经变性的这些研究,但是其还对于外周神经系统,特别是感觉神经的变性和疼痛般的疾病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很久以来就已知,烟碱和其他对烟碱性受体具有激动作用的物质的抗伤害作用。另一方面,在早先的关于糖尿病性感觉神经病变研究中,以及还有如在急性神经损伤时,在相关皮肤区段中NGF的浓度剧烈减少。在此,NGF或者与之相应的神经营养活性能够修复感觉功能,所述的神经营养活性直接或者通过与NGF紧密相关联的胆碱能系统而介导。但是,与此相关的研究的成就不大,可能是因为不能获得没有全身性副作用的足够高的局部NGF浓度(Anand,Prog Brain Res.2004;146:477-92)。还已经证明,烟碱性激动剂在其与此相关的治疗可用性方面受到副作用如高血压和神经肌肉麻痹的不利影响。在外周起作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基本上也是由于副作用问题而被认为不适合用于在人类中进行止痛治疗(Ghelardini等人,Presynaptic Auto-andHeteroreceptors in the Cholinergic Regulation of Pain.In:Trends in Receptor Research,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1992)。已知基于膏药的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经皮制剂,其含有溶解或分散在皮肤渗透增强剂中的活性物质。关于这些被动经皮系统的示例性实例,可提及如下:对于毒扁豆碱的EP-0376067、EP-0377147、EP-0667774、EP-0599952和EP-0517840;对于利凡斯的明(Rivastigmin)的WO-9934782;对于加兰他敏的EP-0680325;以及对于石杉碱(Huperzin)的WO-0132115。Moriearty等人(Methods FindExp Clin Pharmacol 1993;15(6):407-12)描述了对于美曲膦酯或者作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具有活性的其水解产物敌敌畏的这样的系统,和对于庚基毒扁豆碱的这样的系统。毒扁豆碱的另外两种合成的衍生物,Thiacymserin和Thiatolserin,被它们的研制者明确描述为特别适合于经皮应用。
这些经皮系统全部都计划用于应用,它们要求全身性施用各活性物质。在这些情况下,根据这样的要求来选择经皮途径,即活性物质缓慢而均匀地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中和/或避免在经口摄入时出现的在肝脏中的“首过效应”-降解,从而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治疗上最佳的血浆水平。在此,全身性的作用通过如此来达到,即活性物质以被动扩散的方式穿过皮肤并被皮下毛细血管吸收入血流中。活性物质还可以暂时沉积或结合在皮下脂肪组织中,以便从那里缓慢地洗入血液循环中。在皮肤本身中,活性物质按照意图只有少量的保留。因此,所述系统不适合于治疗神经病痛或者神经变性引起的皮肤感觉功能的减退。
已知脂质体是作为用于受控释放药物活性物质的手段(例如参见Ulrich,Biosci Rep.2002;22(2):129-50中的综述),特别地还为在特殊的经皮“膏药”-系统中(例如公开于WO-8701938和US-5718914)和在凝胶中(US-5064655)使用的手段。局部麻醉药在局部施用的脂质体中的制剂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也是已知的;例如US-4937078描述的脂质体,其含有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如丁卡因、利多卡因等。
虽然描述了用作镇痛剂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Neostigmin)的脂质体制剂(Grant等人,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2;46(1):90-4),但是是鞘内(即在结缔组织中)给予的,从而所观察到的麻醉作用是中枢神经的麻醉。
发明简述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发现一种给予具有对于神经元烟碱性受体的已知作用和/或NGF-样神经营养活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方法,从而不仅可以最小化或避免膏药应用的已知缺点(例如要求尽可能平的表面用于涂覆膏药;可能的皮肤刺激;膏药中的活性物质浓度必须非常高;渗透增强剂可能造成皮肤损伤),而且可以最小化或避免侵入性施用方法和其他全身性使用方式的缺点,特别是与所需的高剂量相关的、不希望的全身性副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具有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药物组合物,其允许这些活性物质的总体剂量低,但同时在皮肤神经末梢范围内的局部剂量又足够高,同时尽可能避免其全身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组合物,其可以涂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特别是还可涂在不适合于膏药应用的“不平的”位置处,例如在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时的足部、三叉神经痛时的脸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组合物,其不在皮肤上引起浸渍现象,这在已经先前受损的和/或脆弱的皮肤的情况下是特别重要的,例如在糖尿病患者中。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一种组合物,其作为无菌产品制备,和由此可以例如在带状疱疹的情况下于小疱阶段或者愈合期作为治疗剂涂覆。
最后,本发明的目标还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物,其在皮肤中产生活性物质贮存库,从该贮存库中连续地释放出物质,此外,由此与全身性应用相比获得更好的生物利用率和更长的半寿期。
根据本发明,这些目标通过提供用于局部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脂质体系统而达到。
令人惊奇地证实,通过将胆碱酯酶抑制剂包封入具有确定组成和大小的脂质体中,并随后将这些脂质体配制入适合于经皮给药的盖伦氏系统中,可以实现前述的目标。在此,对于脂质体的制备和用活性物质加载,在WO-0236257中公开的、可标度化的用于活性物质胶囊化的方法经证明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其同时在极为温和的操作条件下具有高的有效性。但是,同样也可以采用其他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制备和加载脂质体的方法。
发明详述
用活性物质加载脂质体可以划分成两种主要类别:膜的加载和脂质体内水相的加载。由于加兰他敏-碱溶于乙醇,所以首先尝试了将活性物质分子整合入脂质体膜中,然而没有成功。越多的加兰他敏没有包封入膜中,而是通过过滤而被除去,就会有越多的加兰他敏仍由该膜再次释放出来。结合在膜上的和未结合的加兰他敏的份额大致是同样多的。由于这一原因,随后尝试了用加兰他敏加载脂质体内的水相。这一过程可以以两种方式来实现:通过主动和被动的加载。从对于用在PBS溶液中的加兰他敏-HBr/碱被动加载脂质体的试验中表明,因而不能制得稳定的加兰他敏-脂质体-悬浮液。如已经在先前的膜试验中的一样,一旦未包封的活性物质被从周围介质中去除,活性物质就还会从含水环境中扩散出来。
因此,要求更详细一些地检查活性物质加兰他敏。在此,发现加兰他敏具有类似于阿霉素(Doxorubicin)的化学特性,并可以通过pH梯度控制的加载而包封在脂质体中。对于这种类型的主动加载,重要的特征是脂质体膜/脂质体介质-分配系数。发现辛醇/缓冲液-分配系数为物质的跨膜扩散提供了很好的提示,因而与用活性物质加载或者释放特性有关。此外,活性物质必须含有可质子化的氨基,从而在低pH的情况下该活性物质是亲水的,且在中性或碱性pH情况下是亲脂的。
基于该理论模型,在合适的加载缓冲液中,优选在柠檬酸/碳酸钠-缓冲液中制备具有不同脂质组成的脂质体,优选具有长链的磷脂和低的胆固醇浓度。由于脂质体在低pH的情况下制备,所以周围的介质被碱化,并由此产生pH梯度,在将加兰他敏加入碱化的介质之后,活性物质借助于该pH梯度而迁移入脂质体中,在那里质子化,并稳定地停留在脂质体中。
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加载的规模或者说加载容量首先取决于脂质体内部和外部pH值的比例。在所实施的试验中,用200-400nmol活性物质/μmol脂质的活性物质/脂质-比例能够获得类似的值,正如可从关于主动加载的脂质体的文献中可获知的。升高加载介质中的活性物质浓度不导致加载容量的增加。
前述的主动加载是一个三步过程,其由小泡形成、添加活性物质和碱化组成。因此,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建立一步制备方法,其可以通过使用在WO-0236257中公开的叉流模块(Kreuzstrom-modul)来实现。为此目的,将加兰他敏溶解在柠檬酸溶液中,借助于叉流注射技术包封入脂质体中,并随后用稀释缓冲液(柠檬酸/碳酸钠pH9.0-9.5)直接将剩余的柠檬酸溶液碱化。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尤其指出了,加载了活性物质的脂质体的质量仅仅通过小泡膜中的胆固醇含量的变化,特别是降低,就已经可以得到改善,主要是在其皮肤渗透性方面。此外,对于来自三步和一步方法的产品进行的稳定性测试表明,在所述这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在超过六个月的储存之后,产品稳定性和质量保持不变。
如果需要或希望,可以通过将大约150-200nm的平均脂质体大小(如在此所述的实验中大多数所采用的)增加至300-500nm来进一步提高加载容量。另外,操作方法的效率,即每ml悬浮液中的包封在脂质体中的活性物质的量,还可以通过在制备小泡期间或者在随后过滤小泡时增加脂质浓度而更加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附图简述
图1:显示了用于制备脂质体的装置的示意性图。
图2:显示了在脂质体中加兰他敏包封试验的HPLC结果。暗色的柱为保留物中的加兰他敏(即脂质体加兰他敏),而亮色的柱为滤液中的加兰他敏(未包封的加兰他敏),和空的柱为加兰他敏的总含量。纵坐标:以μg/ml表示的加兰他敏。
图3:显示了在脂质体中加兰他敏包封试验的HPLC结果。暗色的柱为保留物中的加兰他敏(即脂质体加兰他敏),而亮色的柱为滤液中的加兰他敏(未包封的加兰他敏),和空的柱为加兰他敏的总含量。前三个柱:阳性加载了硬脂胺的脂质体;后三个柱:阴性加载了E-PG的脂质体。3A:加兰他敏-HBr;3B:加兰他敏-碱。
图4:显示了在脂质体中加兰他敏包封试验的HPLC结果。暗色的柱为保留物中的加兰他敏(即脂质体加兰他敏),而亮色的柱为滤液中的加兰他敏(未包封的加兰他敏),和空的柱为加兰他敏的总含量。
图5:显示了在不同pH的水相的情况下主动加载的加兰他敏-脂质体的稳定性测试结果。纵坐标:以nmol活性物质/μmol脂质表示的活性物质浓度;横坐标:从制备该制备物开始计的以周表示的时间。
图6:显示了依据温度和加载持续时间用加兰他敏加载预先成型的脂质体的HPLC数据。以使用的加兰他敏浓度的百分比给出。
图7:显示了来自两种制备试验的在加兰他敏过量的情况下主动加载的脂质体的HPLC数据。暗色的柱为未包封的加兰他敏的量,亮色的柱为包封在脂质体中的加兰他敏的量。三角形符号(附属的值:右边纵坐标)之间的亮色的线指出了稳定的脂质/活性物质-比例。
图8:显示了脂质体制备物的稳定性数据,其中所述脂质体在一步方法中用加兰他敏主动加载。纵坐标:以nmol活性物质/μmol脂质表示的活性物质浓度;横坐标:从制备该制备物开始计的以周表示的时间。
图9:显示了下列主动加载的加兰他敏-脂质体的稳定性数据:A)以三步方法制备的;B)以一步方法制备的。
图10:显示了主动加载的DMPC-脂质体的加兰他敏包封率和稳定性。
图11:显示了依赖于胆固醇含量的DPPC-脂质体中的加兰他敏吸收。
图12:显示了根据硫酸铵梯度方法制得的加兰他敏-脂质体的稳定性测试。F1、F2、F3用于标明滤液试样,R表示保留物。
图13:显示了含有具有不同链长(A:C16,和B:C14)的脂质的加兰他敏脂质体在水凝胶制剂中的稳定性。
图14:显示了对于具有不同脂质组成的脂质体加兰他敏-制备物进行的体外皮肤渗透研究的结果。纵坐标:在每个试样中的绝对ng加兰他敏;横坐标:脂质组成的变化。
图15:显示了反复施用之后对于脂质体加兰他敏-制备物进行的体外皮肤渗透研究的结果。
图16:显示了依据试样量和渗透持续时间的对于脂质体加兰他敏-制备物进行的体外皮肤渗透研究的结果。
图17:显示了依据水凝胶浓度的对于脂质体加兰他敏-制备物进行的体外皮肤渗透研究的结果。
图18:显示了对于微乳液形式的脂质体加兰他敏-制备物进行的体外皮肤渗透研究的结果。
图19:显示了与包封在脂质体中的加兰他敏相比较,对于基于游离存在的加兰他敏的水凝胶制备物进行的体外皮肤渗透研究的结果。
图20:显示了对于悬浮液形式的或作为凝胶的脂质体加兰他敏-制备物进行的体外皮肤渗透研究的结果。
图21:显示了在不同的皮肤试样中对于脂质体加兰他敏-制备物进行的体外皮肤渗透研究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阐述,本发明将借助于下面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试验的实施采用作为活性物质的加兰他敏,其为游离的碱的形式或者作为HBr-盐。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加兰他敏还可以以其对映异构体和其所有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形式使用。同样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包括加兰他敏的化学衍生物及其对映异构体,例如在WO-9612692、WO-9740049和WO-0174820中所要求保护的分子,只要其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或烟碱性受体调节剂和/或显示出神经营养性的、NGF-类型的作用,其中脂质体的组成和大小可以适应于这些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
在同样的意义上,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明显的是,除了加兰他敏之外的其他物质及其盐和衍生物同样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只要其为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或烟碱性受体调节剂和/或显示出神经营养性的、NGF-类型的作用。属于此的,除了所有在现有技术的引导性描述部分中所列举的物质之外,特别地还有在WO 02059074中所述的分子,同样还有如在WO 0178728和WO 0198271中所述的多奈哌齐的衍生物,特别是还有其氟-衍生物ER-127528。
实施例1:加兰他敏-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检验
为了制备小泡,使用合成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DPPC,Genzyme,Schweiz)和胆固醇(Solvay,Niederlande)。一些实验使用鸡蛋磷脂酰甘油(E-PG;Fa.Lipoid,Deutschland)或者用硬脂胺(Sigma,USA)来进行,以便在脂质体膜中引入阳性或阴性加载。将加兰他敏(Sanochemia AG,Austria)以游离的碱或者以HBr-盐用于包封试验。使用PBS(磷酸缓冲盐水)或者联合碳酸钠的柠檬酸作为缓冲溶液。
优选地,借助于根据WO-0236257的无剪切力的叉流注射技术来制备脂质体。该技术具有非常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允许任何活性物质包封入脂质体中。该可连续进行的一步方法使得能够通过改变操作条件,特别是脂相的注射压力,来稳定地制备具有指定的、可预先选择的平均大小和大小分布的带有脂双层(“双分子层”)的单层脂质体。此外,其还可以在非常温和的操作条件下施行,并使得能够完全放弃使用可能有害的溶剂,以及特别是放弃使用剪切力来形成小泡。这一方法的其他优点在WO-0236257中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用此方法能够以经消毒的或无菌的形式提供所有的试剂和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脂质体的制备和加载,从而最终产生以加载有活性物质的脂质体形式存在的经消毒的或无菌的产品。
包封的加兰他敏的检测,在搅拌池(Amicon,USA)中进行超滤和/或渗滤(Diafiltration)之后或者于在Sephadex G25柱(Pharmacia,Deutschland)上进行凝胶过滤之后,借助于rp-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来进行。内部rp-HPLC技术使得能够在唯一的工艺过程中定量测定膜成分胆固醇和活性物质加兰他敏。脂质体的大小和分布借助于光子相关光谱法(PCS)来测定。
脂质体制备:
脂质体优选借助于叉流技术来制备。如在图1中所描绘的,用于脂质体制备的装置由叉流注射模块1、用于极性相的容器(注射缓冲液2和稀释缓冲液3)、用于乙醇/脂质溶液的容器4和氮气压缩机5构成。叉流模块中的注射口的直径为大约250μm。优选地,将脂质混合物于25-60℃的温度(根据脂质选择或脂质组成)在搅拌下溶解在96%乙醇中,优选地在DPPC-脂质体的情况下,温度为50-55℃。优选地,也将缓冲溶液的温度调节至同样的温度,优选55℃。在借助于泵6,例如蠕动泵,将极性相抽吸通过叉流模块期间,同时将乙醇/脂质溶液在可预先任意选择的压力下注射入极性相中。
变体方案I:
将DPPC、胆固醇和硬脂胺(摩尔比为7∶2∶1)与加兰他敏一起溶解在96%乙醇中,并注射入PBS缓冲液中。在自发形成脂质体之后,将其过滤,并且用rp-HPLC分析保留物以及滤液。如可从图2中所见的,不能将加兰他敏以这种方式稳定地整合入脂质体中。滤液(未包封的加兰他敏)和保留物(包封在脂质体中的加兰他敏)显示出相同的活性物质浓度。
在图2中:
柱1:表示给出的加兰他敏的总含量;
柱2和3:表示在第一次渗滤之后(柱2)和在又一次渗滤之后(柱3)滤液和保留物中的活性物质分布。
变体方案II:
再次将脂质溶解在乙醇中。对于用阴性加载的脂质体所进行的试验,用鸡蛋磷脂酰甘油(E-PG)代替硬脂胺。将乙醇/脂质溶液注射入PBS/加兰他敏碱的溶液或者PBS/加兰他敏-HBr溶液中。
如可从图3A和3B中所见的,还根据该方法,将加兰他敏并不令人满意地包封入脂质体中。在过滤之后,在滤液和保留物中发现了相同量的加兰他敏。
在图3A和3B中:
柱1和4:表示各给出的加兰他敏的总含量;
柱2和3或者柱5和6:表示在第一次渗滤之后(柱2和5)或者在又一次渗滤之后(柱3和6)滤液和保留物中的活性物质分布。
变体方案III:
借助于pH梯度用加兰他敏对脂质体进行外部加载。将脂质(DPPC∶胆固醇的摩尔比=55∶45)溶解在乙醇中,并将该溶液注射入300mM柠檬酸(pH 3.5-4.5)中。在自发形成小泡后,加入加兰他敏-HBr,并用500mM碳酸钠将该溶液碱化。以这种方式,在脂质小泡(脂质体)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形成了pH梯度。低于2.5的pH值由于所出现的水解问题而是较不适宜的,同样地,大于5.5的pH值由于总是变得平缓的pH梯度而不是优选的。
如可从图4中所见的,在滤液中的加兰他敏份额显著少于在保留物中的,这证实大部分的加兰他敏明显沿着pH梯度迁移入脂质体中,在那里质子化,并滞留在脂质体内部的酸性介质中。
在图4中:
柱1:表示给出的加兰他敏的总含量;
柱2和3:表示在第一次渗滤之后(柱2)或者在又一次渗滤之后(柱3)滤液和保留物中的活性物质分布。
将该产品分成多个等分试样,并进行稳定性测试。在图5中描绘了在9周的时间内的产品稳定性,
为了测定用加兰他敏主动加载脂质体的动力学,研究了加载过程的持续时间和确定了最佳加载温度。如可从图6中所见的,在足足15分钟内,全部加兰他敏的量迁移入脂质体中,并且不仅对于活性物质的吸收,而且对于脂质体内的活性物质的保留,室温(18-22℃)范围内的温育温度是有利的。但是,对于22-40℃范围内的温度而得到的差异要小,并且肯定不起重要作用。更高的温育温度的负面影响看起来首先在于影响加载的脂质体的稳定性,其中在60℃的温度下,在3个小时的温育之后,活性物质的损失已经达到大约20-25%(图6)。
为了增加包封在脂质体中的加兰他敏的量,准备每ml溶液具有8-10mg加兰他敏的溶液。如可从图7中所见的,过量的加兰他敏(暗色的柱;左边纵坐标)并不能改善活性物质/脂质这一比例,该比例在该试验中恒定地保持在大约200-300nmol加兰他敏/μmol脂质(三角形符号之间的亮色的线;右边纵坐标)。因此,在通过pH梯度的主动外部加载的情况下,有效加载量看起来首先取决于该梯度,而较少取决于给出的活性物质浓度。
变体方案IV:
根据首先对于在前的结果的评价,建立了一步制备方法。将脂质(DPPC∶胆固醇=55∶45Mol%)溶解在乙醇中,并将该溶液注射入加兰他敏-HBr/柠檬酸溶液(pH 3.5-4.5)中,随后在紧接着自发形成小泡之后,加入碳酸钠/柠檬酸-缓冲溶液(pH 9.0-9.5)以便稀释和碱化反应混合物,即所产生的脂质体悬浮液。通过在紧接着形成小泡之后制备该pH梯度,加兰他敏不仅在一个步骤中被吸收入脂质体中,而且稳定地滞留在那里。以这种方式吸收在脂质体中的加兰他敏的量(依赖于pH值或者pH梯度)在至少100nmol加兰他敏/μmol脂质的范围内,优选在至少150-400nmol加兰他敏/μmol脂质的范围内,例如当pH值为3.5时通常在250-350nmol加兰他敏/μmol脂质的范围内(图8-11)。在6周的观察时间内完全保持了该产品的稳定性(见图8)。
实施例2:以具有可变的脂质组成的脂质体或微乳液形式的加兰他敏制备物的制备和比较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合成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DPPC,Genzyme,Schweiz)、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胆碱(DMPC,Genzyme,Schweiz)和胆固醇(Solvay,Niederlande)作为脂质。将加兰他敏(Sanochemia AG,Austria)以HBr-盐用于脂质体包封研究。使用柠檬酸/碳酸钠作为缓冲溶液。
作为主动加载的第二种可能性,采用硫酸胺梯度方法。使用硫酸胺溶液和葡萄糖溶液作为用于小泡制备的水相。在此,再次采用叉流技术。在借助于凝胶过滤除去未包封的加兰他敏之后,用rp-HPLC测定活性物质含量以及脂质含量。脂质体的大小和分布也还是借助于光子相关光谱法(PCS)来测定。
除了脂质体之外,还通过在用多个热循环进行逐步加热(加热至80℃)的情况下剧烈混合来制备微乳液形式的制备物。使用肉豆蔻酸异丙酯(IPM)作为油相。Tween和Span 20用作乳化剂和共乳化剂。脂质体设计和稳定性:
与实施例1中一样,进行脂质体的制备、加载和分析。接着进行脂质摩尔比为DPPC∶胆固醇=55∶45的脂质体样品的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在图9A和9B中。
图9A显示了第一个成功地根据主动方法用加兰他敏加载的脂质体样品的稳定性数据。在0.3mol柠檬酸(pH 3.5-4.5)存在下制备脂质体。在小泡形成之后加入加兰他敏,并同时将脂质体外部溶液的pH值提高至7.5。由此产生的在脂质体内侧和外侧之间的pH梯度导致,依赖于脂质体内部的H+离子浓度,加兰他敏被吸收进脂质体中。
图9B显示了具有类似组成的脂质体样品的稳定性数据,但其中小泡形成和加兰他敏加载采用在一步方法中的叉流技术来进行。数据明显地显示出,pH梯度,因而包封在脂质体中的加兰他敏的含量,在超过半年的时间内保持恒定。
为了确定在膜柔韧性和与之相关的皮肤渗透特性方面最好的脂质体制剂,准备并测试具有不同脂质组成的多种不同的脂质体悬浮液。在此,首先使用磷脂,可选地与胆固醇组合。但是,用其他脂质代替磷脂或者补充其他脂质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糖脂、脑苷脂、硫脑苷脂或半乳糖苷。可使用的脂质的典型代表为例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心磷脂、鞘磷脂、缩醛磷脂、甘油糖脂、神经酰胺、鞘糖脂、中性鞘糖脂。
一种改善对于经皮施用来说重要的膜流动性的可能性在于减少脂质体双层膜的相转变,其尤其由磷脂的酰基链的长度、胆固醇的量和磷脂的饱和度确定。出于这一原因,将DPPC,一种酰基链长度为16个碳原子的磷脂,用DMPC(链长为14个碳原子)替代,其将熔点TM从大约45℃降低至31℃。
图10显示这样的脂质体悬浮液的包封率,所述脂质体悬浮液借助于3.5-7.5和4.0-7.5的pH梯度来制备。在获得令人满意的包封率(与在使用DPPC时的包封率相当)之后,获取样品并检测其稳定性(图10)。
第二种降低膜刚性和增加流动性的可能性在于减少膜中的胆固醇含量。从55∶45Mol%的DPPC∶胆固醇比例(如在文献中对于脂质体加载所描述的)开始,将胆固醇的量连续地减少至38或30%,基于总脂质含量。在图11中,可以看到,与具有更高胆固醇含量的以前的数据相比,加兰他敏加载具有轻微的减退。但是,这些脂质体显示出改善的皮肤渗透特性,如下文中还将进行描述的。此外,图11还显示了加载的脂质体在长时间试验中保持稳定并且没有丢失加兰他敏。
与从以前的工作中获得的认识相反,还可以稳定地制备无胆固醇的脂质体,并成功地用活性物质进行加载,从而根据本发明,胆固醇含量在0-50Mol%的范围内,基于总脂质含量。
第三种使得脂质体膜更柔韧的可能性在于用鸡蛋磷脂酰胆碱(E-PC),一种具有不饱和磷脂的天然脂质混合物,来代替完全饱和的DPPC-或DMPC-脂质。除了在使用这些天然脂质时的稳定性问题之外,还需要在氮气气氛下制备脂质体。尽管如此,这些小泡既没有显示出在小泡大小和均一性方面的良好结果,也没有显示出皮肤渗透特性方面的改善,如在实施例3-10中所描述的。
除了用于产生pH梯度的柠檬酸/碳酸钠技术之外,通常还可以采用硫酸胺梯度方法。使用该方法,在硫酸胺缓冲液(125mmol)存在下形成脂质体。在小泡形成之后,借助于渗滤将脂质体外部的硫酸胺溶液用5%葡萄糖溶液替代,由此可以将小的两亲性分子加载入脂质体中并在那里质子化,同时与此相反地,NH3从脂质体中逸出。众所周知,该过程是比柠檬酸/碳酸钠方法更温和的方法。
然而,在使用加兰他敏作为用于加载脂质体的活性物质的情况下,这些试验无论如何都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图12中的数据表明,加兰他敏的包封失败了,因为在保留物中和在滤液中能够发现相同量的活性物质。因此,对于将加兰他敏包封入脂质体中,优选用于外部主动加载的柠檬酸/碳酸钠方法,但其中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以使用可选择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在功能上等价的酸/碱-系统来形成所希望的pH梯度。因此,可以用其他合适的、制药上允许的酸来代替柠檬酸,例如无机酸如磷酸,或者优选有机酸,特别是选自可食用的有机酸的那些,如苹果酸、富马酸、酒酸,可选地还有抗坏血酸。同样地,还可以用另一种碱来代替碳酸钠,特别是另一种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或者碳酸氢盐。
在本文中,“在功能上等价的”涉及这样的能力,即能够越过脂质双层膜形成pH梯度并且在那里并不破坏膜的完整性,从而被包封的、特别是质子化的活性物质稳定地(在此处公开的稳定性标准的意义上)滞留在脂质体中。
加兰他敏-脂质体凝胶的制备和稳定性检测:
为了将脂质体的加兰他敏组合物用作待局部使用的治疗剂,优选地将脂质体混合入水凝胶中,其比纯悬浮液更易于涂覆在皮肤上。但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以制备和局部使用对于加兰他敏-脂质体的其他盖伦氏制剂,特别是溶液、洗液、乳液、酊剂、喷雾剂、软膏、霜剂形式的制剂,或者可选地还有经浸渍的纺织织物或者绷带材料的形式的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相信有其他的可能性,如用于制备各种不同的盖伦氏制剂的、为此所需的、制药上允许的伴生物质和添加剂一样。
在以前的实验中,已经验证了例如Carbopol 981NF,一种水凝胶,其可以在非常低的浓度下使用。其允许用于药物应用,能够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和有大量的可动用。
制备下列脂质体凝胶,以用于使用Franz-扩散池的渗透研究:
DPPC∶胆固醇=55∶45/pH3.5
DPPC∶胆固醇=62∶38/pH3.5
DPPC∶胆固醇=70∶30/pH3.5
DMPC∶胆固醇=55∶45/pH3.5
E-PC∶胆固醇=63∶38/pH3.5
E-PC∶胆固醇=70∶30/pH3.5。
为此目的,将小泡悬浮液通过超滤进行浓缩,并随后在搅拌下与预制的无菌凝胶基材混合。在这种方法中,可以通过超滤或者通过用小泡悬浮液稀释至0.5%的Carbopol-浓度的凝胶基材的初始浓度来改变脂质体的加兰他敏浓度。
根据标准,就可能的活性物质损失进行测试,其可以是由于在盖伦氏生成操作过程期间的膜损伤和/或长时间储存而引起的。为此目的,用缓冲液将凝胶稀释并过滤。在膜受损的情况下,可以在滤液中检测到更大量的释放出的加兰他敏。如可从图13A和图13B中所见的,既没有在盖伦氏配制过程期间,也没有在随后的19周4℃下的储存期间释放出显著份额的活性物质。在用Carbopol-水凝胶进行盖伦氏配制之后活性物质仍然还保留在脂质体中,并且其在皮肤测试中显示出依然如故的渗透特性,这证明在凝胶基质中,不仅脂质体而且pH梯度保持完整。
为了就皮肤渗透特性方面进行比较,还以同样的类型和方式将游离的加兰他敏与水凝胶混合并进行测试。结果呈现在实施例3-10中。可选择的方案:
除了脂质体之外,对于确定的活性物质的局部应用,微乳液近来也引起了越来越大的对于它的注意力。微乳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组分的分散体,其通过第三种两性的组分来进行稳定。但是,由于存在表面活性物质如乳化剂和共乳化剂,以类似的类型和方式如经皮的膏药,微乳液可能损伤皮肤。
根据在前的文献研究,用制备了多种具有加兰他敏作为活性物质的微乳液(表1),并随后用Franz-扩散池进行渗透测试(结果请参见实施例3-10)。
表1:微乳液
  卵磷脂ME   W/O ME   O/W ME
  10ml IPM1.9g SPC135μl H2O10mg Gal   7.2ml IPM0.2g Chol0.5g H2O2g Tween/Span2010mg Gal   5.5g H2O2.5g IPM2g Tween/Span2011mg Gal-HBr5mg Gal
ME=微乳液;W/O=油包水;O/W=水包油
在所有与此处所描述的试验中均表明,仅仅降低脂质体膜中胆固醇的含量就因此改善了经皮的渗透特性。制成的脂质体悬浮液和脂质体的凝胶制备物自从超过半年的时间以来一直是稳定的,并且没有显示出产品特性的改变。
实施例3-10:各种不同的基于脂质的加兰他敏制备物的皮肤渗透测试Franz-扩散池:
扩散池来自PermGear,USA。该设备包括三个扩散池,每一个装配有位于搅拌器支架长的充满水的双层夹套,并连接有水浴以便控制温度。池本身具有各8ml的容积,表面积为0.78cm2的皮肤固定夹,和容积为2ml的给料室。
皮肤完整性测试:
对于在Franz-扩散池中的测试,可以使用猪皮。为了保证完整的皮肤表面,在实验之前和之后测试每块皮肤。在将皮肤固定在扩散池的皮肤固定夹上之后,将2ml缓冲液涂覆在皮肤上,并将温度调节至32℃±1。30分钟后,测量电导率,其是皮肤电阻和皮肤质量的量度。测量值取决于皮肤的来源、其厚度、所使用的缓冲系统和用于测量的设备。基于多个基础实验,确定在涂覆样品之前完整皮肤的电导率的阈值为≤1mS/cm2。不满足该要求的皮肤样品不允许进行渗透实验。
渗透缓冲液:
在0.3M柠檬酸缓冲液(用1M碳酸钠溶液调节至pH 7.5)中制备根据本发明的脂质体,在这之后,也将同样的缓冲液用于所有的渗透试验。
渗透试验后的样品处理:
在每个结束的实验之后,通过用缓冲液洗涤表面来去除过量的加兰他敏样品。之后,再次测量电导率,并将皮肤样品从固定夹上取下。为了分离表皮和真皮,将皮肤样品放在电热板上,并于60℃加热30秒。在这样的热处理之后,可以借助于镊子容易地将表皮完全揭下。在这之后紧接着将各自相互分开的表皮和真皮转移入塑料小管中,并在-20℃下冷冻。为了提取加兰他敏,在液氮存在下向冷冻的样品中加入300μl缓冲液,并随后在低温研磨机中将深度冻结的样品磨成粉末。将粉末立即转移入离心管中,并在4℃下离心,接着将澄清的上清液转移入干净的小管中,并在-20℃下重新冷冻直至开始进行分析。加兰他敏-上清液的定量:
为了测定少量的加兰他敏,建立了经修饰的、灵敏的并且快速的rp-HPLC方法:
HPLC:Agilent 1100
柱:Thermo Hypersil Keystone
    150×4.6mm,5μm,190A
梯度:线性梯度
溶剂A:H2O/0.1%TFA
溶剂B:ACN/0.1%TFA
检测:DAD,230nm
定量范围:30-1000ng/ml
注射体积:100μl
测试材料:
用多种不同的加兰他敏制剂对多个样品进行测试。改变给料体积和渗透设计,这些改变概括在结果中。
材料:
-脂质体加兰他敏悬浮液:
C16/3.5/(55/45)
C14/3.5/(55/45)
-脂质体加兰他敏凝胶:
C16/3.5/(55/45)
C16/3.5/(62/38)
C16/3.5/(70/30)
C14/3.5/(55/45)
E-PC/3.5/(62/38)
E-PC/3.5/(70/30)
-游离的加兰他敏凝胶:
2-20mg/g凝胶
-加兰他敏-微乳液:
卵磷脂-ME(1mg/ml)
水/油(W/O)-ME(1mg/ml)
油/水(O/W)-ME(1.6mg/ml)。
借助于叉流注射技术来制备不同的脂质体加兰他敏制剂。不仅在悬浮液中,而且在Carbopol(981NF)-凝胶基材中测试材料。通过使用不同的脂质和不同的胆固醇含量(参见实施例1和2)来获得脂质体膜组成的变化。
以不同的样品体积、单次和多次样品给料来进行下文中的渗透研究,其中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获取用于加兰他敏测定的样品。在图14和21中所描述的结果各基于一个一式三份的渗透研究。所述图显示了以“绝对ng加兰他敏/分析的样品”表示的结果。
结果分成从接受液体REZ(=在接受容器中收集的、渗透过皮肤的液体)中测定的值,和从表皮(EP)和真皮(DER)中测定的值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将具有不同胆固醇含量的不同的DPPC(C16)-脂质体的结果与DMPC(C14)-脂质体和E-PC-脂质体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一次涂覆50μl的样品体积,并让其渗透4个小时的时间。所有经测试的制备物显示出相当的包封的加兰他敏的量,并将这些制备物悬浮在0.5%Carbopol 981NF中。在该试验中最有效的制剂具有C16/70/30(酰基链长度/Mol%磷脂/Mol%胆固醇)脂质组成的样品。在该凝胶中,脂质体中的胆固醇浓度为30Mol%。其他两种制备物具有显著更高的胆固醇份额(38或45Mol%),因而是明显更为刚性的。从该试验中测定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即流动性更强的脂质体,也就是刚性较小的膜,能够更有效地渗透(图14)。
在图14中:
1=C16/55/45;2=C16/62/38;3=C16/70/30;
4=C14/55/45;5=E-PC/62/38;6=E-PC/70/30。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在皮肤上反复涂覆之后,研究了凝胶样品的渗透特性。比较了两种具有不同脂质组成但胆固醇含量相同的不同的凝胶。样品各以50μl涂覆3次,每次间隔4小时。过量的材料各在涂覆下一次样品之前去除。
如可从图(图15)中所见的,虽然最后达到了加兰他敏浓度的提高,但是似乎在三次涂覆材料的情况下不知怎么地妨碍或阻止了渗透进表皮中。在此,可能涉及某一类型的饱和,其是由于所装入的皮肤块的小表面积以及高使用剂量而引起的。对于两种样品得到了相当的结果,从而不能明显地看出来脂质组成的影响(图15)。
在图15中:
(链长/磷脂/胆固醇/总的样品量)
1=C16/55/45/50μl;2=C16/55/45/100μl;3=C16/55/45/150μl;
4=C14/55/45/50μl;5=C14/55/45/100μl;6=C14/55/45/150μl。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中,在一次涂覆之后相互比较有着具有高和低胆固醇含量的C16-脂质体的凝胶。让150μl和50μl的样品体积渗透4或10小时。再次在使用具有低胆固醇含量的脂质体时发现了最高的皮肤中的加兰他敏量。在此,看起来也是低剂量是有利的。如果使用50μl,则在4和10小时后,在表皮中发现了高加兰他敏量。这些结果证实了在实施例3和4中获得的值,即在同时采用低的总施用量的情况下给予具有低胆固醇含量的脂质体,可能是在预防或治疗应用中当局部使用本发明的制备物时的一种有利的策略(图16)。
在此,在图16中:
(链长/磷脂/胆固醇/样品量/渗透持续时间)
1=C16/55/45/150μl/4h;2=C16/70/30/150μl/4h;3=C16/55/45/50μl/4h;
4=C16/70/30/50μl/4h;5=C16/55/45/150μl/10h;6=C16/70/30/150μl/10h;
7=C16/55/45/50μl/10h;8=C16/70/30/50μl/10h。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中,研究了与游离的、悬浮在凝胶中的加兰他敏的三种不同浓度相关的凝胶浓度的影响。一次涂覆50μl每种制剂,开进行渗透实验4或10小时(图17)。图17中的前三个柱表示用1%Carbopol 981NF在4小时后的结果,紧接着的三个柱表示用0.5%Carbopol 981NF在10小时后的结果。4小时后的结果表明,游离的加兰他敏相对较快地扩散入皮肤组织中。然而,如可从10h-值中看出的,在接受液体中也发现了高浓度的游离活性物质,因而预期只有不大的贮存效果(图17)。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中,测试了不同的施用策略。从文献中已知,作为载体系统的微乳液是用于给予小的两亲性分子的有利工具。为了检查这一观念,制备每ml各具有1mg加兰他敏的微乳液(卵磷脂;油包水;水包油)(见实施例1和2)。
每一次涂覆50μl的样品体积,并进行渗透4h的时间。如可从图(图18)中看出的,绝对的皮肤中的加兰他敏量比在使用具有脂质体的水凝胶时的低。此外,活性物质同样地分布在真皮和接受液体中,从中可推断出,当在最好的情况下存在皮肤组织中的临界(marginal)贮藏时发生了快速渗透(图18)。这些结果与其他作者的结果一致,并表明与在使用经皮的加兰他敏膏药时类似的渗透机制。
实施例8:
在实施例8中,比较了用在水凝胶和微乳液中的游离加兰他敏获得的结果与优选的脂质组成(具有低胆固醇含量的C16-磷脂)的结果。在所有的试验中,在类似的条件下研究了相当的加兰他敏浓度。
如可从图(图19)中看出的,在使用具有游离的加兰他敏的水凝胶制剂的情况下,在皮肤中发现了相当大的加兰他敏量。用脂质体制剂也获得了可接受的值,而用微乳液获得的较小。但是,如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已经解释的,新的局部活性物质制剂的目标首先不是快速的皮肤渗透而是形成皮肤中的活性物质贮存的能力,从该皮肤中可以延缓释放活性物质。这样的贮存一方面可以减少使用的频繁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引起更均匀的、受控的活性物质的给予,这将会增强治疗效果。如果活性物质贮藏在上部的皮层中而不是更深的区域中,如在根据本发明的脂质体制剂的情况下,则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
在图19中:
1=脂质体(C16/70/30);
2=1.8mg在水凝胶中游离的加兰他敏;
3=1.8mg在卵磷脂-微乳液中游离的加兰他敏;
4=1.8mg在W/O-ME中游离的加兰他敏;
和5=1.8mg在O/W-ME中游离的加兰他敏。
实施例9:
在实施例9中,相互比较了在悬浮液中和在水凝胶中的脂质体制剂。在至少24小时的时间内给予过量的1ml脂质体悬浮液仅导致低的渗透效果(图20)。因此,看来似乎证实了,合适的凝胶基质不仅稳定脂质体和使得涂覆更适意和更舒适,而且使得脂质体更接近皮肤,从而增强了渗透作用。
在图20中:
(链长/磷脂/胆固醇/样品量/渗透持续时间/类型)
1=C16/55/45/1ml/24h/悬浮液;2=C14/55/45/1ml/24h/悬浮液;
3=C16/55/45/100μl/8h/凝胶;4=C14/55/45/100μl/8h/凝胶。
实施例10:
总的看来,借助于Franz-扩散池的体外测试为用于对不同的脂质体制剂进行渗透研究的有利方法,即使当确定的该方法的可用性的界限涉及天的时候,特别是在使用脂质体凝胶制剂的情况下。从以前的在体内使用不同脂质体凝胶的经验开始,对于此处描述的体外渗透测试还期望,每种凝胶能够完全渗透入皮肤中而没有剩余的量滞留在皮肤表面上。但是,在使用Franz-扩散池的实验中没有能够以相同的效果给予凝胶。在所有的试验,显著过量的样品材料滞留在皮肤表面上。这一缺点可能不利地影响渗透效率。因此,期望体内更多量的脂质体加兰他敏渗透入皮肤中。
但是,即使在此处描述的用各种不同的脂质体制剂进行的体外实验之中,根据换算,毕竟还是有至多1.8×1016活性物质分子/0.78cm2皮肤表面转运入了表皮中。
为了检验具有皮区(Dermatom)的皮肤提取或者皮肤的预处理是否可能是造成所观察到的施用问题的原因,测试了不同的皮肤样品(图21)。然而,根据结果,确定没有明确的影响。因此,推测皮肤本身并不显著地对所获得的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在图21中:
1=未处理的皮肤;脂质体:70/30(磷脂/胆固醇);
2=用乙醇洗净的皮肤;脂质体:70/30;
3=用脂肪纱布(Fettgaze)处理的皮肤;脂质体:55/45;
4=用乙醇洗净并用脂肪纱布处理的皮肤;脂质体:55/45。
不管怎样,可以概括地说,当治疗位点在皮肤组织(真皮)中时,甚至当活性物质只是每天两次涂覆在皮肤上时,在亲水性凝胶中的脂质体加兰他敏制剂是有利的剂型。通过根据本发明地、温和地、非侵入性地且非皮肤刺激性地使用包封在脂质体中的活性物质,能够获得显著的在表皮中的贮存效应,和活性物质缓慢而均匀地释放入位于其下的皮肤组织中。
缩写:
ACN       乙腈
DAD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DER       真皮
DMPC      二肉豆蔻酰基磷脂酰胆碱
DPPC      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
E-PC      来自鸡蛋的天然磷脂酰胆碱
E-PG      来自鸡蛋的天然磷脂酰甘油
EP        表皮
IPM       肉豆蔻酸异丙酯
NGF       神经生长因子
PBS       磷酸缓冲盐水
REZ       接受器皿(接受容器)
rp-HPLC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TFA       三氟乙酸

Claims (22)

1.基于包封在脂质体中的活性物质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局部的经皮施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在其内部具有酸性的含水环境,并在其中含有至少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该胆碱酯酶抑制剂优选选自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敏、毒扁豆碱、庚基毒扁豆碱、Phenserin、Tolserin、Cymserin、Thiatolserin、Thiacymserin、新斯的明、石杉碱、他克林、美曲膦酯和敌敌畏,或者这些化合物中至少一种的对映异构体或衍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脂质体内的含水环境的pH值在2.5-5.5的范围内,特别是在3.5-4.5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脂质体内的含水环境含有有机酸,特别是柠檬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脂质体外部的介质具有中性或碱性的pH值,优选7-8的pH值,特别是7.5的pH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是单层的并具有脂双层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含有酰基链长为至少14个碳原子,优选至少16个碳原子的磷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以总脂质的0-50Mol%,优选30-45Mol%的量含有胆固醇。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的平均大小为150-500nm。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体以至少100nmol/μmol脂质,特别是150-400nmol/μmol脂质的浓度含有活性物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以悬浮液、洗液、乳液、酊剂、喷雾剂、凝胶、霜剂或软膏的形式,优选以无菌的形式存在。
11.制备基于包封在脂质体中的活性物质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含有乙醇的脂相注射入酸性水相中而自发地形成在其内部具有酸性的含水环境的脂质体,接着中和或者碱化水相,从而在脂质体内部和外部之间形成pH梯度,并且其中活性物质
a)预置于酸性的水相中,并在自发脂质体形成过程中被吸收入脂质体中,或者
b)直至小泡形成完成之后才添加到水相中,并沿着pH梯度而迁移入脂质体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脂质体形成完成之后立即实施中和或碱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和或碱化之前,水相的pH值为2.5-5.5,优选3.5-4.5,并且在中和或碱化之后,水相的pH值为7-8,优选7.5。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水相含有有机酸,特别是柠檬酸,并且通过用碱性缓冲液,特别是用碳酸钠稀释水相来进行所述中和或碱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相含有酰基链长为至少14个碳原子,优选至少16个碳原子的磷脂。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脂相以总脂质的0-50Mol%,优选30-45Mol%的量含有胆固醇。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相中预置或者在脂质体形成完成之后向水相中添加至少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作为活性物质,该胆碱酯酶抑制剂优选选自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敏、毒扁豆碱、庚基毒扁豆碱、Phenserin、Tolserin、Cymserin、Thiatolserin、Thiacymserin、新斯的明、石杉碱、他克林、美曲膦酯和敌敌畏,或者这些化合物中至少一种的对映异构体或衍生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具有加载了活性物质的脂质体的药物组合物,其为悬浮液、洗液、乳液、酊剂、喷雾剂、凝胶、霜剂或软膏形式,优选为无菌的形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作为局部施用至皮肤的药物的用途。
20.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制备具有在皮肤中的贮存作用的药物的用途,该药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神经病痛或神经病引起的皮肤感觉功能的丧失。
21.至少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制备具有在皮肤中的贮存作用的、用于局部施用的药物组合物的用途,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预防和/或治疗皮肤神经病痛或神经病引起的皮肤感觉功能的丧失,所述胆碱酯酶抑制剂优选选自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敏、毒扁豆碱、庚基毒扁豆碱、Phenserin、Tolserin、Cymserin、Thiatolserin、Thiacymserin、新斯的明、石杉碱、他克林、美曲膦酯和敌敌畏,或者这些化合物中至少一种的对映异构体或衍生物。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的用途,用于减少或避免不希望的全身性副作用。
CNA2005800125612A 2004-04-22 2005-04-21 脂质体中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其制备和用途 Pending CN19463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A696/2004 2004-04-22
AT0069604A AT500143A1 (de) 2004-04-22 2004-04-22 Cholinesterase-inhibitoren in liposomen sowie deren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6377A true CN1946377A (zh) 2007-04-11

Family

ID=35197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125612A Pending CN1946377A (zh) 2004-04-22 2005-04-21 脂质体中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其制备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31935A1 (zh)
EP (1) EP1737426A2 (zh)
JP (1) JP2007533666A (zh)
CN (1) CN1946377A (zh)
AT (1) AT500143A1 (zh)
AU (1) AU2005235430A1 (zh)
CA (1) CA2563861A1 (zh)
NO (1) NO20065339L (zh)
RU (1) RU2006141254A (zh)
WO (1) WO2005102268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8680A (zh) * 2011-04-24 2011-09-14 浙江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效高含量的石杉碱甲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86698A2 (en) * 2005-02-11 2006-08-17 Stephen Wills Treating microvasculature diseases with acetyl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EP1901733B1 (en) 2005-05-23 2016-04-06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Huperzine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pathic pain
DE102006056783A1 (de) * 2006-12-01 2008-06-05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Zubereitung zur transdermalen Verabreichung von Galanthamin
TWI428135B (zh) 2007-03-26 2014-03-01 Hirofumi Takeuchi And a carrier composition for quick-acting nucleic acid delivery
CN103370055B (zh) * 2011-03-25 2015-06-24 泰尔茂株式会社 缓释性脂质体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JP5848511B2 (ja) * 2011-03-29 2016-01-27 株式会社コーセー リポソーム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化粧料、皮膚外用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685730B2 (en) 2014-09-12 2017-06-20 Steelcase Inc. Floor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GB2561157A (en) * 2017-03-27 2018-10-10 Univ Oxford Innovation Ltd Compartmentalised gel matrix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KR102046355B1 (ko) * 2018-02-08 2019-11-19 국방과학연구소 피하주사용 피소스티그민의 서방출성 리포좀 제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20023445A1 (en) * 2018-07-24 2020-01-30 Taiwan Liposome Co., Ltd. Sustained-releas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therapeutic agent for treating dementia and uses thereof
WO2020028475A1 (en) * 2018-08-02 2020-02-06 Taiwan Liposome Co., Ltd. Sustained-release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therapeutic agent for treating depression or anxiety and uses thereof
WO2020033195A1 (en) * 2018-08-08 2020-02-13 Taiwan Liposome Co., Ltd. Sustained-releas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n antipsychotic drug and uses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42200A (en) * 1959-03-02 1963-11-20 Chimiko Pharmazevtitschen Zd A method of obtaining galanthamine hydrobromide
EP0152379A3 (de) * 1984-02-15 1986-10-29 Ciba-Geigy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harmazeutischen Zusammensetzungen enthaltend unilamellare Liposomen
US4804539A (en) * 1986-07-28 1989-02-14 Liposome Technology, Inc. Ophthalmic liposomes
MX9203808A (es) * 1987-03-05 1992-07-01 Liposome Co Inc Formulaciones de alto contenido de medicamento: lipido, de agentes liposomicos-antineoplasticos.
US4946683A (en) * 1987-11-18 1990-08-07 Vestar, Inc. Multiple step entrapment/loading procedure for preparing lipophilic drug-containing liposomes
US4937078A (en) * 1988-08-26 1990-06-26 Mezei Associates Limited Liposomal local anesthetic and analgesic products
IL91664A (en) * 1988-09-28 1993-05-13 Yissum Res Dev Co Ammonium transmembrane gradient system for efficient loading of liposomes with amphipathic drugs and their controlled release
BE1001869A3 (fr) * 1988-10-12 1990-04-03 Franz Legros Procede d'encapsulation liposomiale d'antibiotiques aminoglucosidiques, en particulier de la gentamycine.
DE3843239C1 (zh) * 1988-12-22 1990-02-22 Lohmann Therapie Syst Lts
US5064655A (en) * 1989-02-24 1991-11-12 Liposome Technology, Inc. Liposome ge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JPH04505616A (ja) * 1989-05-15 1992-10-01 ザ リポソーム カンパニ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プロトン勾配によるリポソームへの薬剤の蓄積
IT1254464B (it) * 1992-02-17 1995-09-25 Enzo Anaclio Uso di sostanze parasimpaticomimetiche dirette per la terapia del dolore.
CA2097163C (en) * 1992-06-01 2002-07-30 Marianna Foldvari Topical patch for liposo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DE4238223C1 (de) * 1992-11-12 1994-05-26 Lohmann Therapie Syst Lts Transdermales therapeutisches System zur Verabreichung von Physostigmin an die Haut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4301783C1 (de) * 1993-01-23 1994-02-03 Lohmann Therapie Syst Lts Transdermales therapeutisches System mit Galanthamin als wirksamem Bestandteil
AT403803B (de) * 1996-04-19 1998-05-25 Sanochemia Ltd Neue benzazepinderivate, diese enthaltende arzneimittel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zum herstellen von arzneimitteln
US5837282A (en) * 1996-10-30 1998-11-17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Ionophore-mediated liposome loading
IT1304904B1 (it) * 1998-09-11 2001-04-05 Eisai Co Ltd Derivati anticolinesterasici per il trattamento delle sindromidolorose funzionali e/o organiche
EP1406604A2 (en) * 1999-11-16 2004-04-14 George F. El Khoury Topical application of muscarinic analgesic drugs such as neostigmine
DE50101827D1 (de) * 2000-03-31 2004-05-06 Sanochemia Pharmazeutika Ag Wi Neue derivate und analoga von galanthamin
EP1285656A4 (en) * 2000-04-13 2006-07-12 Eisai Co Ltd ACETYLCHOLINESTERASE HEMMER CONTAINING 1-BENZYLPYRIDINIUM SALT
US6906083B2 (en) * 2000-06-21 2005-06-14 Eisai Co., Ltd. 4-substituted piperidine compound
EP1203614A1 (de) * 2000-11-03 2002-05-08 Polymun Scientific Immunbiologische Forschung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Lipidvesikeln
DE60223904T2 (de) * 2001-01-26 2008-11-27 Btg International Ltd. Benzylaminanalogen
US6951655B2 (en) * 2001-10-11 2005-10-04 Imi Biomed, Inc. Pro-micell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US20030235609A1 (en) * 2002-01-25 2003-12-25 Lautt Wilfred Wayne Use of cholinesterase antagonists to treat insulin resistance
US20030225031A1 (en) * 2002-05-21 2003-12-04 Quay Steven C. Administration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to the cerebral spinal flui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8680A (zh) * 2011-04-24 2011-09-14 浙江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效高含量的石杉碱甲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680B (zh) * 2011-04-24 2012-09-05 浙江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长效高含量的石杉碱甲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5102268A2 (de) 2005-11-03
US20080031935A1 (en) 2008-02-07
RU2006141254A (ru) 2008-05-27
JP2007533666A (ja) 2007-11-22
WO2005102268A3 (de) 2006-04-06
NO20065339L (no) 2007-01-09
CA2563861A1 (en) 2005-11-03
AU2005235430A1 (en) 2005-11-03
AT500143A1 (de) 2005-11-15
EP1737426A2 (de) 2007-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6377A (zh) 脂质体中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及其制备和用途
Kotla et al. Biomimetic lipid-based nanosystems for enhanced dermal delivery of drugs and bioactive agents
JP3461000B2 (ja) ヘテロベシキュラー・リポゾーム
CN1152689C (zh) 活性维生素d3乳状液类型的洗剂
CN88100965A (zh) 脂质体组合物及其制备
CN1359288A (zh) 转运透过适应性半透屏障的改进方法
CN1327382A (zh) 改进的体内局部无创伤用制剂
CN101043875A (zh) 糖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衍生物的脂质体组合物
WO1992003122A1 (de) Präparat zur wirkstoffapplikation in kleinsttröpfchenform
CN1717221A (zh) 借助梯度的脂质体中药物装填的方法
KR20110039357A (ko) 진균 감염 치료를 위해 국부 항진균 제제를 투여하는 방법
Priyanka et al. A review on skin targeted delivery of bioactives as ultradeformable vesicles: Overcoming the penetration problem
CN1234736A (zh) 转运活性成分通过屏障的制剂
IL187280A (en) Lipid vesicle composition
US11801221B2 (en) Lipid vesicle compositions with penetration enhancing agents
CN1893926A (zh) 包含含有药物成分的亲脂胺的稳定脂质体组合物
CN1915219A (zh) 稳定化的脂质体
CN1706371A (zh) 一种高效的马蔺子素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48A (zh) 磷脂水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212122C (zh) 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及其制剂
CN1700906A (zh) 稳定的无菌过滤性脂质体包封的紫杉烷和其他抗肿瘤药物
CN1136841C (zh) 组凝胶型脂质体及其组合物与应用
Bera et al. Transfersomes and Ethosomes: Nano Carriers and their Clinical Potential i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Patil et al. Ethosome: a versatile tool for novel drug delivery system
KR101817076B1 (ko) 가스 공급형 비열 플라즈마 경피 흡수 촉진기 및 이의 용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