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0974A -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ic卡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ic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0974A
CN1940974A CNA2006101291137A CN200610129113A CN1940974A CN 1940974 A CN1940974 A CN 1940974A CN A2006101291137 A CNA2006101291137 A CN A2006101291137A CN 200610129113 A CN200610129113 A CN 200610129113A CN 1940974 A CN1940974 A CN 1940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ntioned
subdata
identifier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291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田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40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0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7/00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 G07F7/08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 G07F7/10Mechanisms actuated by objects other than coins to free or to actuate vending, hiring, coin or paper currency dispensing or refunding apparatus by coded identity card or credit card or oth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means together with a coded signal, e.g. in the form of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like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or biometric data
    • G07F7/1008Active credit-cards provided with means to personalise their use, e.g. with PIN-introduction/comparison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41Active cards, i.e. cards including their own processing means, e.g. including an IC or chi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 G06Q20/34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devices or networks using cards, e.g. integrated circuit [IC] cards or magnetic cards
    • G06Q20/357Cards having a plurality of specified features
    • G06Q20/3576Multiple memory zones on card
    • G06Q20/35765Access rights to memory z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及IC卡,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IC卡(11),在接收到指定了在母数据的数据部(203)中存储有多个子数据(207、211、215、219)的嵌套结构的数据的读出命令时,判断在由该读出命令指定的上述嵌套结构的数据中,存储在母数据的数据部(203)中的各子数据(207、211、215、219)的标识符(204、208、212、216)是否是表示该子数据无效的特定值,在存在标识符是特定值的子数据时,输出下述输出数据:在数据部中存储有除去标识符为特定值的子数据并顺序地连结标识符不是特定值的子数据后的数据。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IC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例如可写入、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CPU(中央处理器)等控制元件,并基于从外部提供的命令数据执行各种处理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IC卡。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包括在用塑料板等构成的框架内埋设具有存储器、CPU等功能的IC模块的IC卡。这样的IC卡响应来自外部装置的命令在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数据,或者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出数据。
另外,例如在作为IC卡的标准规范的ISO7816中,定义了由标识符、长度信息以及数据部构成的数据。上述标识符表示该数据的种类。上述长度信息表示该数据的长度。上述数据部存储该数据本身。而且,在IC卡中使用的数据中还包括形成所谓的嵌套结构的数据。嵌套结构的数据例如利用标识符进行识别。关于嵌套结构的数据,例如ISO/IEC7816-4的Annex.D定义了结构化的标记字段(Tag field)。
在上述以往的IC卡中,即使是嵌套结构的数据,也读出由命令指定的范围内的所有数据。即,在以往的IC卡中,在嵌套结构的数据中即使包含不需要的数据,也读出所指定范围内的所有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谋求数据处理的效率化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IC卡。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存储器,存储母数据的数据由多个子数据构成的嵌套结构的数据;和处理部,当从外部装置给出了要求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上述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命令时,仅读出该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各子数据当中有效的子数据。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IC卡具有:模块,具有:存储器,存储母数据的数据由多个子数据构成的嵌套结构的数据;和处理部,在从外部装置给出了要求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上述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命令时,仅读出该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各子数据当中有效的子数据;以及内置有上述模块的主体。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由下述的描述阐明,并且一部分从该描述是显而易见的,或可以通过实践发明来获得。通过下面具体指出的手段和结合可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引入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上述的一般性描述和下述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解释发明的原理。
图1是概略地表示包含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IC卡的IC卡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IC卡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嵌套结构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形成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具体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响应数据读出命令的、嵌套结构数据的读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响应数据读出命令的、嵌套结构数据的读出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形成嵌套结构的数据的读出处理中输出计数器、读出指针、输出缓冲器的关系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形成嵌套结构的数据的读出处理中输出计数器、读出指针、输出缓冲器的关系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在形成嵌套结构的数据的读出处理中输出计数器、读出指针、输出缓冲器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形成嵌套结构的数据的读出处理中输出计数器、读出指针、输出缓冲器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所示为包含作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IC卡的IC卡系统的结构例。该IC卡系统由IC卡11、卡读写器12、终端装置13、键盘14、显示装置(CRT)15、打印机16等构成。
如图1所示,在该IC卡系统中,IC卡11可以经由卡读写器12与终端装置13进行通信。上述卡读写器12具有与上述IC卡11相对应的通信方式的通信单元。
上述终端装置13由具有控制部、存储器、各种接口等的个人计算机等构成。在上述终端装置13中,通过由控制部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在上述终端装置13上连接着上述卡读写器12、键盘14、显示装置15、打印机16等。上述键盘14作为操作部发挥作用。
上述键盘14将表示所输入的键的信号提供给上述终端装置13。上述显示装置15基于上述终端装置13的显示控制进行各种显示。上述显示装置15由CRT或液晶显示器等构成。上述打印机16打印由上述终端装置13提供的打印数据等。
下面,对上述IC卡11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2是用于说明IC卡11的结构例的图。
上述IC卡11在构成主体11a的框架内内置有模块11b。并且,在上述IC卡11的主体11a的表面上设置有磁条部101。
上述磁条部101设置在卡主体11a的表面上。上述磁条部101由磁存储部构成。
上述模块11b具有通信部102、CPU104、数据存储器105、工作存储器106、程序存储器107等。上述模块11b是在将IC芯片和接口部相连接的状态下一体地实现IC模块化后形成的。上述模块11b埋设在IC卡的主体11a内。
上述通信部102进行与读写器12的数据通信。上述通信部102由通信控制部以及接口部构成。另外,上述通信部102具有与该IC卡11的通信方式相对应的结构。例如,上述通信部102实现非接触式(无线式)IC卡或者接触式IC卡等的通信方式。
在该IC卡11具有作为非接触式(无线式)IC卡的通信方式时,上述通信部102由作为接口部的天线以及通信控制部构成。这种情况下,上述通信部102通过天线接收由读写器12发送的调制波,由通信控制部对接收到的调制波进行解调。上述通信部102利用通信控制部对向外部发送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将调制后的信号作为调制波通过上述天线发送。另外,上述通信部102利用通过上述天线接收到的调制波生成用于供给内部电路的电源和时钟等。
另外,在该IC卡11具有作为接触式IC卡的通信方式时,上述通信部102由接触部构成。这种情况下,上述接触部与设置在读写器12上的IC卡端子部(未图示)接触。上述接触部进行与上述读写器的数据的收发。另外,将经由上述接触部从上述读写器12获得的电源和时钟供给该IC卡11内的各部分。
上述通信部102的通信控制部、CPU104、数据存储器105、工作存储器106以及程序存储器107由一个或多个IC芯片103构成。上述IC芯片103在与通信部102的接口相连接的状态下一体地构成上述模块11b。
上述CPU104是基于存储在上述程序存储器107或者数据存储器105中的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数据实现各种处理的控制部。例如,上述CPU104进行各种判定处理、判断处理、数据处理(数据的写入、数据的读出)等。
上述数据存储器105由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可删除或可重写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在上述数据存储器105中,存储例如作为该IC卡11所实现的功能的应用程序的数据等。例如,作为该IC卡11所实现的功能,在上述数据存储器105中存储有例如实现信用卡功能、点制(point system)的卡功能、ID卡功能等功能的应用程序的数据。
上述工作存储器106由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构成。上述工作存储器106例如作为用于临时保持处理数据的作业用存储器发挥作用。在上述工作存储器106中,临时存储例如CPU104在执行过程中的处理数据、由上述通信部102发送的发送数据、或者由上述通信部102接收到的接收数据等。另外,在上述工作存储器106中,设置有输出计数器106a、读出指针106b、输出缓冲器106c、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等。有关上述输出计数器106a、读出指针106b、输出缓冲器106c以及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上述程序存储器107由掩模ROM(只读存储器)等不可重写的固定存储器构成。在上述程序存储器107中,例如存储CPU104的控制程序等。
下面对上述数据存储器105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图3所示为存储在数据存储器105中的数据的结构例。
图3所示的数据是嵌套结构的数据。在此,将图3所示的数据作为基本文件(Elementary File:EF)存储在上述数据存储器105内。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由表示该数据整体的种类的标识符(TAG)201、表示该数据(数据部203)的长度的长度信息(LEN)202和存储有该数据本身的数据部(VALUE)203构成。
在此,也将标识符201称为母标识符、将长度信息202称为母长度信息、将数据部203称为母数据部,并且也将由标识符201、长度信息202以及数据部203构成的数据整体称为母数据。
上述母标识符(TAG)201表示该母数据的种类。上述母长度信息202表示该母数据部203的长度。上述母数据部203存储有该母数据本身(在此为后述的多个子数据)。
另外,在使该母数据无效的情况下,在上述母标识符201中设定表示该母数据无效的特定值(例如“00”)。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上述母数据部203中,还存储有多个数据207、211、215、219。各数据207、211、215、219分别由标识符(T1、T2、T3、T4)204、208、212、216,长度信息(L1、L2、L3、L4)205、209、213、217以及数据部(V1、V2、V3、V4)206、210、214、218构成。
这里,各数据207、211、215、219也分别称为子数据(第1、第2、第3、第4子数据)。标识符(T1、T2、T3、T4)204、208、212、216也分别称为子标识符(第1、第2、第3、第4子标识符)。长度信息(L1、L2、L3、L4)205、209、213、217也分别称为子长度信息(第1、第2、第3、第4子长度信息)。上述数据部(V1、V2、V3、V4)206、210、214、218也分别称为子数据部(第1、第2、第3、第4子数据部)。
即,在图3所示的母数据的数据部203中,存储有:由第1子标识符(T1)204、第1子长度信息(L1)205以及第1子数据部(V1)206构成的第1子数据207;由第2子标识符(T2)208、第2子长度信息(L2)209和第2子数据部(V2)210构成的第2子数据211;由第3子标识符(T3)212、第3子长度信息(L3)213和第3子数据部(V3)214构成的第3子数据215;由第4子标识符(T4)216、第4子长度信息(L4)217和第4子数据部(V4)218构成的第4子数据219。
另外,上述第1、第2、第3、第4子数据207、211、215、219在被连结的状态下存储在母数据部203内。
另外,在使特定的子数据207(或者211、215、219)无效化时,在该子数据的子标识符204(或者208、212、216)中,设定表示该子数据无效的特定值(例如“00”)。
上述这样的数据结构也称为TLV结构。
另外,图4所示为形成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具体例。
图4所示的例子表示在图3所示结构的数据中存储了具体数据的例子。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中,只要没有特别明示,都表示16进制数(例如:AA→0xAA)。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母标识符201、第1子标识符204、第2子标识符208、第3子标识符212、母长度信息202、第1子长度信息205、第2子长度信息209以及第3子长度信息213分别为1个字节(8比特)的数据。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母数据部203以及第1子数据部206为1个字节(8比特)的数据,第2子数据部210(210a、210b)为2个字节(16比特)的数据,第3子数据部214(214a、214b、214c)为3个字节(24比特)的数据。
下面,对形成如上述这样构成的嵌套结构的数据的读出处理进行说明。
图5以及图6是用于说明响应数据读出命令的、形成嵌套结构的数据的读出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7、图8、图9、图10分别是用于说明在以图4所示的嵌套结构的数据作为读出对象的读出处理中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读出指针106b的值以及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数据等的关系的图。
这里是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基础上,适当地参照图4、图7、图8、图9以及图10,对形成嵌套结构的数据的读出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假定作为外部装置的卡读写器12已经向IC卡11发送了数据读出命令。这里,上述数据读出命令是利用标识符指定了嵌套结构的数据的读出命令(要求读出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命令)。
从上述卡读写器12发送的数据读出命令由上述IC卡11的通信部102接收(步骤S1)。由上述通信部102接收的数据读出命令从上述通信部102提供给CPU104。
向上述CPU104提供了数据读出命令后,上述IC卡11的CPU104判断数据存储器105内是否存在作为由该命令指定的读出对象的数据(母数据)(步骤S2)。
在通过该判断判断为不存在作为由该命令指定的读出对象的数据时,上述CPU104向上述卡读写器12返回表示错误的应答并结束该处理。
在通过该判断判断为存在作为由所接收的命令指定的读出对象的数据时,上述CPU104将该数据(母数据)最开始的一个字节复制到设置在工作存储器106内的输出缓冲器106c的最开始的第一个字节(步骤S3)。例如,在图4所示结构的数据中,最开始的一个字节是母标识符201。因此,存储在上述母标识符201中的“97”这一数据被复制到上述工作存储器106内的输出缓冲器106c的最开始(第一个字节)。
该数据的最开始的一个字节的数据被复制到上述输出缓冲器106c的第一个字节后,上述CPU104在设置于工作存储器106中的输出计数器106a中设置数值“2”,在读出指针106b中设置表示母数据的数据部203的起始位置的“2”,并在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中设置母长度信息202的值(步骤S4)。
上述输出计数器106a表示写入到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字节数。因而,在输出计数器106a中设置了“2”的状态下,输出缓冲器106c的第2个字节处于空闲状态。在上述输出缓冲器106c的第2个字节中,将存储表示在后述的处理中最终输出的数据整体的长度的数据。
另外,在上述读出指针106b中,存储有表示该数据的读出位置的数据。因而,例如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读出指针106b被设定为“2”时,该读出指针106b表示存储了“11”的第1子标识符204。
另外,上述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存储有表示作为读出对象的剩余数据的长度的值。因而,在初始状态下,在上述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中设定母数据的母长度信息的值。另外,在上述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为“0”时,表示作为读出对象的数据没有剩余。
图7表示在图4所示的数据读出处理中,在直到上述步骤S4为止的处理已经结束的状态下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读出指针的值、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数据。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输出计数器106a中存储有“2”、读出指针106b中存储有“2”,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在第一个字节中存储有从该数据的最开始读出的一个字节长度的数据(即,所指定的母数据的母标识符“97”)。
接着,上述CPU104进行对各子数据的读出处理。即,上述CPU104首先读出上述读出指针106b的值所表示的位置的数据(在此为子标识符204的“11”),并临时存储在工作存储器106中(步骤S5)。在读出上述读出指针106b的值所表示的位置的数据后,上述CPU104使该读出指针106b的值加1(步骤S6)。例如,在上述读出指针106b的值为“2”时,上述CPU104将上述读出指针106b的值更新为2+1=“3”。例如在图4所示的数据例子中,在上述读出指针106b的值为“3”时,数据值为“01”的第1子长度信息205被表示为读出位置。
另外,在上述步骤S6中更新了读出指针106b后,上述CPU104从上述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的值中减去“该子数据的子长度信息的值+2”(步骤S7)。例如,在读出了第1子数据的标识符时,上述CPU104在上述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中设置“母数据的长度信息-(子长度信息+2)”的值。
在上述步骤S7中更新了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后,上述CPU104判断在上述步骤S5中读出的子标识符(例如,第1标识符204)是否是表示无效的特定值(例如“00”)(步骤S8)。
在通过该判断判断为所读出的子标识符不是表示无效的特定值时,即,判断为该子标识符所表示的子数据有效时,上述CPU104读出作为上述读出指针106b的值所表示的位置的数据的子长度信息,并将读出的子长度信息临时存储在工作存储器106中(步骤S9)。例如,在图4所示的数据中,在上述读出指针106b的值为“3”时,上述CPU104读出数据值为“01”的子长度信息205,并临时存储在工作存储器106中。
在上述步骤S9中读出子长度信息后,上述CPU104分别将临时存储在工作存储器106中的子标识符的数据以及子长度信息的数据(例如,作为第1子标识符204的数据的“11”以及作为第1子长度信息205的“01”)复制到输出缓冲器106c中(步骤S10)。此时,上述CPU104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根据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所表示的位置来决定数据的写入位置。例如,在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为“2”时,即,表示输出计数器106a已经存储了2个字节的数据时,上述CPU104将子标识符的数据(例如,第1子标识符的数据)复制到上述输出缓冲器106c的第3个字节中,并将子长度信息的数据(例如第1子长度信息的数据)复制到第4个字节中。
在上述步骤S10中将子标识符以及子长度信息的数据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后,上述CPU104使工作存储器106内的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2”,并使读出指针106b的值加1(步骤S11)。这是将读出指针106b的值设定为表示子数据部的起始位置、将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设定为表示存储了直到该子数据的子长度信息为止的数据的输出缓冲器106c的位置的处理。
在上述步骤S11中更新了输出计数器106a以及读出指针106b的值后,上述CPU104从上述读出指针106b的值所表示的位置读出最开始的第1个字节(也就是子数据部的最开始的第1个字节)的数据(步骤S12),并将所读出的数据复制到工作存储器106内的输出缓冲器106c中(步骤S13)。此时,上述CPU104将读出的一个字节的数据复制到输出缓冲器106c中。上述CPU104可以基于上述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来判断存储所读出的一个字节的数据的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位置。
将从该子数据部读出的一个字节的数据复制到输出缓冲器106c中后,上述CPU104进行使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加1、使读出指针106b加1、并从“该子长度信息的值”中减去“从该子数据部读出的字节数”的处理(步骤S14)。例如,在从该子数据部读出了最开始的一个字节的数据时,上述CPU104计算出“(该子长度信息的值)-1”的值。另外,在从该子数据部读出了2个字节的数据时,上述CPU104计算出“(该子长度信息的值)-2”的值。
在计算出“(该子长度信息的值)-(从该子数据部读出的字节数)”的值后,上述CPU104判断计算出的“(该子长度信息的值)-(从该子数据部读出的字节数)”是否为“0”(步骤S15)。这是判断读出的字节的下一个字节是否是该子数据部的数据。换言之,在上述步骤S15中判断是否全部读出了该子数据部的数据。
在通过上述判断判断为“(该子长度信息的值)-(从该子数据部读出的字节数)”的值不是“0”时,即,在判断为该子数据部中存在没有读出的数据时(步骤S15为否),上述CPU104进入上述步骤S12,进行读出作为该子数据部的数据的下一个字节的数据、并复制到输出缓冲器106c的处理。从而,反复执行上述步骤S12~S14的处理,直到读出该子数据部的所有数据为止。
在通过上述判断判断为“(该子长度信息的值)-(从该子数据部读出的字节数)”的值是“0”时(步骤S15为是),上述CPU104判断在该子数据部中不存在下一个字节的数据(已经读出了该子数据部的所有数据)。
图8表示在图4所示的数据读出处理中,在直到对第1子数据207的上述步骤S15为止的处理已经结束的状态下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读出指针的值、以及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数据。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输出计数器106a中存储有“5”、读出指针106b中存储有“5”。另外,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在第一个字节中存储有母数据的母标识符“97”,在第3字节到第5字节中存储有第1子数据207全体(“11”、“01”、“12”)。
另外,在判断为已经读出了该子数据部的所有数据时(步骤S15为是),上述CPU104判断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的值是否为“0”(步骤S16)。在通过上述判断判断为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的值不是“0”时(步骤S16为否),上述CPU104判断为存在与读出的子数据相连的下一个子数据。因此,上述CPU104返回上述步骤S5,进行上述同样的处理。从而,上述步骤S5~步骤S16的处理对存储在该母数据的数据部中的所有子数据执行。
另外,当在上述步骤S8中判断为所读出的子标识符是特定值(“00”)时(步骤S8为是),上述CPU104将读出指针的值更新为加上了“该子数据的子长度信息的值+2”后的值(步骤S17),并进入步骤S16。
例如,在图4所示的数据的例子中,子标识符208为特定值(“00”)。因此,在读出了该子标识符208时,上述CPU104向读出指针106b的值(在此为“5”)加上“作为该子长度信息209的值的“02”+2=4”,成为“5+4=9”(步骤S17),并进入步骤S16。即,在图4所示的数据的例子中,第2子数据211的第2子标识符208为特定值(“00”)。因此,第2子数据211被作为无效数据处理。由此,不将该子标识符208的子数据211复制到输出缓冲器106c中。
图9表示在图4所示的数据读出处理中,在直到对第2子数据211的上述步骤S17为止的处理已经结束的状态下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读出指针的值、以及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数据。在图9所示的例中,输出计数器106a中存储有“5”、读出指针106b中存储有“9”。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与图8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在第一个字节中存储着母数据的母标识符“97”,从第3字节到第5字节中存储着第1子数据207全体(“11”、“01”、“12”)。另外,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读出指针的值表示第3子数据的标识符的位置,但第2子数据211没有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这表示标识符为“00”的第2子数据211被从输出数据中忽略。
另外,当在上述步骤S16中判断上述读出范围计数器106d的值为“0”时,上述CPU104判别为不存在与该数据相连的下一个数据。此时,上述CPU104基于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为“10”)设定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数据(输出数据)的长度信息(步骤S18)。这里,上述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为存储在上述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所有数据的长度。另外,上述输出缓冲器106c的第1个字节的数据为母数据的标识符,第2字节是用于存储输出数据的长度信息的位置。因此,表示第3字节以后的长度的信息存储在第1字节中。从而,作为长度信息,“输出缓冲器106c的值-2”被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的第2字节中(步骤S18)。
图10表示在图4所示的数据读出处理中,在直到上述步骤S18为止的处理已经结束的状态下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读出指针的值、以及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数据。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输出计数器106a中存储有“10”、读出指针106b中存储有“9”。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在第一个字节中存储着母数据的母标识符“97”,从第3字节到第5字节中存储着第1子数据207全体(“11”、“01”、“12”),从第6字节到第10字节中存储着第3子数据215全体(“22”、“03”、“78”、“90”、“12”)。并且,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输出缓冲器106c的第2字节中,作为数据的长度信息存储着“输出计数器的值(10)-2=8”。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构成如下的输出数据(读出的数据):除去无效的子数据(第2子数据),仅居左地连结有效的子数据(第1子数据和第3子数据),并将表示这些数据的长度的值(输出缓冲器106c的值-2)设定为长度信息。即,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作为输出数据得到:作为标识符的母数据的标识符,作为长度信息的基于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的长度信息,作为数据部的连结了第1子数据和第3子数据的数据。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读出的数据(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数据)中,不包含标识符被设定为“00”的第2子数据。
在上述步骤S18中存储了存储在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数据的长度信息后,作为对上述数据的读出命令的应答,上述CPU104将存储在上述输出缓冲器106c中的数据输出给卡读写器12。即,上述CPU104向卡读写器12输出下述输出数据:向在指定的母数据中仅连结了有效子数据后的数据设定了基于输出计数器106a的值的长度信息(步骤S19)。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指定了嵌套结构的数据的读出命令时,在该母数据中检查各子数据的标识符是否是表示该数据无效的特定值(“00”),忽略标识符为特定值的子数据,仅将由有效子数据构成的数据作为输出数据。
由此,IC卡可以不输出无效的数据,而只输出有效的数据,从而可以实现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另外,在上位装置(终端装置)侧,由于不需要判别从IC卡接收的数据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容易地处理数据。另外,由于输出数据中不包含无效的数据,因此可以显著地提高IC卡与卡读写器的通信速度。进而,通过在不重写数据整体的情况下重写不需要的数据的标识符,可以简单地使不需要的子数据无效。
另外,作为应用了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IC卡的运用例,例如包括护照卡(护照用IC卡)等。在这样的IC卡上作为嵌套结构的数据保存了指纹或虹膜等生物认证用数据(生物信息)时,通过在无需改写该数据整体的情况下将标识符变更为表示无效的特定值,可以容易地使不需要的数据无效。例如,可以在嵌套结构的数据内记录该IC卡所有者的生物信息,通过适当地将不使用的生物信息的标识符设为表示无效的特定值,可以简单地仅使特定的生物信息无效。
另外,也考虑向金融卡(信用卡用IC卡)等的应用。例如,金融卡可以应用于限定可以使用该卡的国家代码等。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嵌套结构数据内预先记录可以使用该卡的国家代码,通过适当地将不使用的国家代码的标识符设为表示无效的特定值,可以容易地禁止在特定的国家内的使用。
进而,例如还考虑向安全卡(出入IC卡)等的应用。例如,安全卡可以应用于限制可以进入的场所。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嵌套结构数据内预先记录允许进入的区域代码,通过适当地将不允许进入的区域代码的标识符变更为表示无效的特定值,可以容易地限定向特定区域的进入。
上述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IC卡以外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上述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被称为PDA的便携式终端装置或手机等。进而,上述实施例还可以适用于册子型、块型或标签型的IC标签等。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它优点和变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在其较宽的方面不限于这里示出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所定义的总的发明构思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14)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存储器,存储母数据的数据由多个子数据构成的嵌套结构的数据;和
处理部,当从外部装置给出了要求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上述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命令时,仅读出该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各子数据当中有效的子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母数据以及各子数据分别具有标识符和数据部;
各子数据被存储在上述母数据的数据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部根据各子数据的标识符来判别各子数据是否无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识符在该数据为无效数据时被设定为表示无效的特定值;
上述处理部根据各子数据的标识符是否是表示无效的特定值来判别各子数据是否无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部向上述外部装置输出在该嵌套结构的数据中连结了有效子数据后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母数据以及各子数据分别具有标识符和数据部;
各子数据被存储在上述母数据的数据部中;
上述处理部向上述外部装置输出具有下述内容的数据:该母数据的标识符;和在该嵌套结构的数据中连结了有效子数据后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部向上述外部装置输出具有下述内容的数据:该母数据的标识符;在该嵌套结构的数据中连结了有效子数据后的数据;以及表示连结了上述有效子数据后的数据的长度的数据。
8.一种IC卡,其特征在于,具有:
模块,具有:存储器,存储母数据的数据由多个子数据构成的嵌套结构的数据;和处理部,在从外部装置给出了要求读出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的上述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命令时,仅读出该嵌套结构的数据的各子数据当中有效的子数据;以及
内置有上述模块的主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IC卡,其特征在于:
上述母数据以及各子数据分别具有标识符和数据部;
各子数据被存储在上述母数据的数据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IC卡,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部根据各子数据的标识符来判别各子数据是否无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IC卡,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识符在该数据为无效数据时被设定为表示无效的特定值;
上述处理部根据各子数据的标识符是否是表示无效的特定值来判别各子数据是否无效。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IC卡,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部向上述外部装置输出在该嵌套结构的数据中连结了有效子数据后的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IC卡,其特征在于:
上述母数据以及各子数据分别具有标识符和数据部;
各子数据被存储在上述母数据的数据部中;
上述处理部向上述外部装置输出具有下述内容的数据:该母数据的标识符;和在该嵌套结构的数据中连结了有效子数据后的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IC卡,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部向上述外部装置输出具有下述内容的数据:该母数据的标识符;在该嵌套结构的数据中连结了有效子数据后的数据;以及表示连结了上述有效子数据后的数据的长度的数据。
CNA2006101291137A 2005-09-30 2006-09-08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ic卡 Pending CN19409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88002 2005-09-30
JP2005288002A JP4891587B2 (ja) 2005-09-30 2005-09-30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icカードおよびic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0974A true CN1940974A (zh) 2007-04-04

Family

ID=37719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291137A Pending CN1940974A (zh) 2005-09-30 2006-09-08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ic卡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75149A1 (zh)
EP (1) EP1770659B1 (zh)
JP (1) JP4891587B2 (zh)
KR (1) KR20070037311A (zh)
CN (1) CN1940974A (zh)
SG (1) SG1310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72678A1 (en) * 2007-12-28 2009-07-02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A Transaction Device
JP2009176034A (ja) * 2008-01-24 2009-08-06 Toshiba Corp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及び、データ管理方法
JP2010009467A (ja) * 2008-06-30 2010-01-14 Toshiba Corp 情報記憶媒体、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コマンド方法
JP5259513B2 (ja) * 2009-07-15 2013-08-07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icカードおよび携帯可能電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150672B2 (ja) 2010-03-18 2013-02-20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及び携帯可能電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659051B2 (ja) * 2011-03-17 2015-01-28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媒体、icカード、及び通信方法
JP5892818B2 (ja) * 2012-03-15 2016-03-23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可能電子装置、及び携帯可能電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43674B2 (ja) * 2012-03-21 2016-01-13 株式会社東芝 Icカード、携帯可能電子装置及びicカードの制御方法
JP5957347B2 (ja) * 2012-09-20 2016-07-27 株式会社東芝 Icカード、および携帯可能電子装置
KR101440231B1 (ko) * 2013-05-15 2014-09-12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고속철도에서 atc 불연속정보 처리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536A (ja) * 1991-07-25 1993-01-0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Icカード
EP0583006B2 (en) * 1992-08-13 2006-1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IC card with hierarchical file structure
JPH09311808A (ja) * 1996-05-23 1997-12-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音声記録再生装置
US6141752A (en) * 1998-05-05 2000-10-31 Liberate Technologies Mechanism for facilitating secure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information on a smart card by an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using various network computer client devices
KR20010050212A (ko) 1999-09-13 2001-06-15 스테븐 디.피터스 메모리 카드에 기록된 파일에 대한 접근 제어 시스템
JP4081667B2 (ja) * 2002-11-25 2008-04-30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Icカード読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02312A (ja) 2007-04-19
KR20070037311A (ko) 2007-04-04
EP1770659B1 (en) 2018-04-25
US20070075149A1 (en) 2007-04-05
EP1770659A1 (en) 2007-04-04
JP4891587B2 (ja) 2012-03-07
SG131027A1 (en) 200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0974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ic卡
TWI596486B (zh) 記憶體儲存裝置、記憶體控制器及資料串傳送與識別方法
JP3993187B2 (ja) 無線周波数識別機能をもつ移動通信端末機およびその移動通信端末機における無線周波数識別プログラミング方法
CN1241142C (zh) 在智能卡和主站之间通信的方法
CN1922616A (zh) 存储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
CN1766850A (zh) 具有存储元件的存储卡及其控制方法
CN1728072A (zh) 存储卡和搭载在存储卡中的卡用控制器以及存储卡的处理装置
CN101069163A (zh) 存储器系统以及写入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中的方法
CN1441384A (zh) 存储卡
TWI472927B (zh) 資料串分派與傳送方法、記憶體控制器與記憶體儲存裝置
US8645624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smartcard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916945A (zh) 移动电子会员卡及使用方法
US8812756B2 (en) Method of dispatch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streams, memory controller and storage apparatus
TW201033807A (en) Data processing system, controller, and method thereof for searching specific memory area
US2007014515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host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365484A (zh) 集成外围设备的智能卡结构
CN1538336A (zh) 包括非接触ic卡的移动通信终端和交易信息的传送方法
CN1273943C (zh) 用于管理要存储在可编程智能卡上的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US9483195B2 (en) Response reading method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JP4460850B2 (ja) Icカードとicカードの処理方法
KR100399603B1 (ko) 스마트 카드와 이의 os 프로그램 저장/삭제 및 실행방법
CN101354754A (zh) 一种内嵌cpu ic的智能存储卡及其应用
CN101853216A (zh) 数据处理系统、控制器及其搜寻特定内存区的方法
KR20070038400A (ko) 휴대 가능 전자 장치 및 휴대 가능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JP5957347B2 (ja) Icカード、および携帯可能電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