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0756B -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0756B
CN1940756B CN200610139575.7A CN200610139575A CN1940756B CN 1940756 B CN1940756 B CN 1940756B CN 200610139575 A CN200610139575 A CN 200610139575A CN 1940756 B CN1940756 B CN 19407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developer box
portable object
power supply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395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0756A (zh
Inventor
神村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40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0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0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0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6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to the apparatus, electrical connectors, power supp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安装在显影剂盒外壳(141)上的被按压区域(141e)朝着显影剂盒按压方向X被按压。显影辊(144)和感光鼓(152)在接触位置CP接触。当被电连接到显影剂辊旋转驱动轴(144a)的供电突出部(147b)和被安装在显影剂盒(140)的外侧的供电部分(118)在供电按压方向S上被推到一起时,电力被供应到显影剂盒(140)。在此,供电按压方向S半正交于连接按压位置PP和接触位置CP的按压动作线Y。进一步,供电突起(147b)与按压动作线Y相交。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显影盒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5年9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5-277470号和2005年10月27日提交的第2005-277470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显影盒以可自由地附加/移除的方式配置。各方面还涉及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框架可以自由地附加/移除的方式被配置的处理盒。此外,各方面还涉及可以自由地附加/移除的方式被配置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文本第2005-258344号描述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处理盒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单元外壳(主体框架)可以自由地附加/移除的方式配置。包括处理盒的外壳在内的鼓框架以允许显影盒以自由地附加/移除的方式被安装的方式被配置。在鼓框架内,容纳有感光鼓和栅控式电晕充电器。
感光鼓包括接地的鼓单元和形成在鼓单元的表面上的光电导层。栅控式电晕充电器从感光鼓向上放置并且与之间隔预定距离。栅控式电晕充电器被配置以对感光鼓的感光层的表面(在下文中为“感光鼓的表面”)均匀地充电。在感光鼓的表面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器均匀地充电后,基于图像信息,通过曝光表面而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盒配备有容纳用作显影媒介的色粉的色粉容纳腔。在显影盒内还容纳有显影辊、供应辊和色粉层厚度调节片。
配置显影辊以便在其周围能够携带充电的色粉。显影辊如此配置,使得能通过接触其上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鼓的表面而允许色粉以对应于静电潜像的方式被粘附在感光鼓的表面上。换句话说,配置显影辊以允许静电潜像被携带在显影辊外围的色粉显影。
配置供应辊,以能够供应色粉到显影辊。配置色粉层厚度调节片以能够调节携带的外围上的色粉的数量,而色粉由显影媒介供应单元供给到显影辊上。
图像形成装置还被配置成允许预定的显影偏置电压被施加在显影辊和接地的感光鼓之间。特别地,电连接到高压供电回路输出端的供电电极设置在单元外壳内。供电电极被如此配置,以便能在其中附加有显影盒的处理盒本身被附加在单元外壳上时,能够通过压在轴承上而经显影辊的旋转驱动中心轴处的轴承构件供应动力给显影辊。
通过具有这种结构的传统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像下面那样被执行。
首先,感光鼓的表面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器均匀地充电。接下来,基于图像信息,通过曝光均匀地充电的感光鼓的表面而形成静电潜像。
然后,静电潜像被形成在其上的感光鼓的表面面对充电色粉被形成在其上的显影辊的外围。对应于静电潜像的色粉从而被粘附到感光鼓的表面上。换句话说,由色粉(显影媒介图像)产生的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的表面上。通过将显影媒介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将图像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一种处理盒和一种显影盒,通过提高对齐和显影媒介图像形成区域的供电的稳定性而执行更好的图像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具有被配置来携带显影剂的显影剂携带体的显影剂盒,被配置来容纳显影剂携带体的显影剂盒外壳,和被安装在显影剂盒外壳上且电连接到显影剂携带体上的导电构件。该装置进一步包括具有显影剂携带体的感光单元框架,通过在显影剂盒被安装到感光单元框架上和从感光单元框架上移除的指定接触位置上,接触显影剂携带体而使携带在显影剂携带体上的显影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此外,该装置还包括被配置在指定的按压位置在按压方向推动显影剂盒外壳的一部分的加力构件,和其中响应推动显影剂盒外壳的部分的加力构件,显影剂携带体在接触位置靠着图像形成携带体被按压。本装置进一步包括当在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的方向接触供电机构时被配置允许导电构件接受电力的供电构件。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进一步方面,由加压方向和连接接触位置和加压位置的直线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并且小于或等于25度。再一方面,导电构件包括被配置被供电构件加压的突起,供电构件包括被配置面对突起的部分,并且供电构件的这部分被配置平行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又一方面,显影剂盒包括被配置使得显影剂盒通过被形成在感光单元框架上的引导部引导与感光单元框架对齐的对齐用凸出部,引导部包括与图像携带体相邻的边缘部,边缘部被配置允许对齐用凸出部沿着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移动。
在另一方面中,显影剂携带体包括具有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的中心轴的驱动轴,并且对齐用凸出部被安装在显影剂携带体的驱动轴的端部。在又一方面中,显影剂盒包括被配置供应色粉到显影剂携带体的显影剂供应构件,显影剂供应构件包括驱动轴,并且导电构件被配置电地连接显影剂供应构件的驱动轴和显影剂携带体的驱动轴。
在又一方面中,感光单元框架包括引导部被形成在其上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显影剂盒外壳包括被配置当显影剂盒被安装在感光单元框架内时在接触部分接触第二壁的引导用凸出部,并且接触第二壁的接触部分的表面平行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仍进一步,在另一方面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被配置当对齐用凸出部沿着边缘部移动与接触部分接触时滚动的辊子。
在另一方面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被配置施加驱动力来驱动显影剂携带体的驱动单元,和被配置支撑感光单元框架的框架,其中显影剂盒包括被配置接受来自驱动单元的驱动力的驱动力输入部分,导电构件被布置在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的显影剂盒外壳的第一端,驱动力输入部分被布置成从显影剂盒框外壳的第二端伸出,第二端不同于第一端,并且当沿横向进行侧面观察时导电构件和供电构件彼此接触的位置与驱动力输入部分重叠。进一步,对齐用凸出部可以被形成为从显影剂盒外壳的第一端凸出,其中对齐用凸出部被形成具有第一圆周,驱动输入部分可以具有不同于对齐用凸出部的第一圆周的第二圆周,并且驱动力输入开口可以被形成在处理单元框架上,驱动力输入开口接受驱动力输入部分,并且驱动力输入开口具有不同于引导部的宽度。同样,引导构件的突起可以在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的方向上延伸,此方向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又一方面,力施加构件可以被配置成施加力到多个按压构件。力施加构件可以包括被配置成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传递凸轮构件。
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被配置朝着显影剂盒外壳按压加力构件的按压构件、被可枢轴旋转地附接在显影剂盒外壳上的手柄和被设置在显影剂盒外壳的上部边缘并且被配置来支撑加力构件的加力构件支撑部,其中按压构件被提供在远离手柄的枢轴边缘的边缘上并且被配置成按压加力构件。仍进一步,感光单元框架被配置成允许多个显影剂盒被同时安装而每个显影剂盒平行对齐每个其他显影盒,并且按压构件包括相应于每个显影剂盒的多个按压构件。仍进一步,本装置能够包括被配置施加力到多个按压构件的力施加构件。进一步,力施加构件可以包括被配置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直动凸轮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处理盒被配置成要安装和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框架移除。处理盒包括显影剂盒,该显影剂盒包括被配置成携带显影剂的显影剂携带体;被配置成容纳显影剂携带体和显影剂的显影剂盒外壳,和被提供在显影剂盒外壳上的导电构件,导电构件被电连接到显影剂携带体,显影剂盒外壳包括在按压方向上被加力元件在指定的按压位置推动的部分。同样,处理盒可以包括保持通过在指定接触位置接触显影剂携带体显影剂被携带在其上的图像携带体的感光单元框架,显影剂盒被配置安装在感光单元框架中和从感光单元框架移除。导电构件被配置在垂直于连接按压位置和接触位置的直线的方向上被供电构件按压。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进一步方面中,由按压方向和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并且小于或等于25度。又一方面,显影剂盒包括:被配置使得显影剂盒通过被形成在感光单元框架上的引导部而引导与显影剂盒框架对齐的对齐用凸出部,并且引导部包括与图像携带体相邻的边缘部,边缘部被配置成允许对齐用凸出部沿着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移动。同样,在另一方面,显影剂携带体包括具有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的中心轴的驱动轴,并且对齐用凸出部被安装在显影剂携带体的驱动轴的端部。在又一方面,显影剂盒包括被配置供应色粉到显影剂携带体的显影剂供应构件,显影剂供应构件包括驱动轴,并且导电构件被配置电地连接显影剂供应构件的驱动轴和显影剂携带体的驱动轴。
在又一方面,显影剂盒框架包括引导部被形成在其上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显影剂盒外壳包括被配置当显影剂盒被安装在显影剂盒框架内时在接触部分接触第二壁的引导用凸出部,并且接触第二壁的接触部分的表面平行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在进一步的方面中,处理盒包括被配置当对齐用凸出部沿着边缘部移动与接触部分接触时滚动的辊子。
在又一方面,所述导电构件(147,247)包括配置成被所述供电构件(118,258)按压的突起(147b,247b);供电构件被配置当接触供电构件时允许导电构件接受动力并且包括被配置面对突起的部分,供电构件的这部分被配置平行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又一方面,显影剂盒包括被配置接受来自框架上的驱动单元的驱动力的驱动力输入部分,导电构件被提供在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的显影剂盒外壳的第一端,驱动力输入部分被提供从显影剂盒框外壳的第二端凸出,第二端不同于第一端,并且当沿横向进行侧面观察时导电构件和供电构件彼此接触的位置重叠驱动力输入部分。在进一步方面中,对齐用凸出部被形成从显影剂盒外壳的第一端凸出,其中对齐用凸出部被形成具有第一圆周,驱动输入部分具有不同于对齐用凸出部的第一圆周的第二圆周,并且驱动力输入开口可以被形成在处理单元框架上,驱动力输入开口接受驱动力输入部分,并且驱动力输入开口具有不同于引导部的宽度。又进一步方面,引导构件的突起可以在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的方向上延伸,此方向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
进一步方面,加力构件被配置在指定的按压位置在按压方向推进显影剂盒外壳的一部分,且其中响应推进显影剂盒外壳的部分的加力构件,显影剂携带体在接触位置靠着图像形成携带体被按压。并且按压构件被配置朝着显影剂盒外壳压加力构件,手柄被枢轴旋转地附加在显影剂盒外壳上,并且加力构件支撑被提供在显影剂盒外壳的上部边缘并且被配置有支撑加力构件,其中按压构件被设置在远离手柄的枢轴边的边缘上并且被配置加力构件。仍进一步,感光单元框架被配置允许多个显影剂盒被同时安装而每个显影剂盒互相平行显影盒被对齐,并且按压构件包括相应于每个显影剂盒的多个按压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各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处理盒包括被配置被支撑在感光单元框架内的图像携带体,其被配置被支撑在图像形成装置内。显影剂盒被配置成可安装到感光单元框架和从感光单元框架移除。显影剂盒包括被配置成携带显影剂的显影剂携带体,显影剂盒外壳被配置成容纳显影剂携带体,并且导电构件被安装在显影剂盒外壳上并且被电连接到显影剂携带体。显影剂盒外壳被配置允许显影剂携带体在指定的按压位置靠着图像携带体被按压,并且导电构件被配置成被供电同时在垂直于连接显影剂携带体和图像携带体互相接触的接触位置和指定的按压位置的直线的方向被供电构件按压。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进一步方面,由按压方向和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并且小于或等于25度。导电构件包括突起。进一步,显影剂盒包括被配置成使得显影剂盒通过被形成在感光单元框架上的引导部而引导与显影剂盒框架对齐的对齐用凸出部,并且引导部包括与图像携带体相邻的边缘部,边缘部被配置允许对齐用凸出部沿着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移动。仍进一步,对齐用凸出部被配置使得显影剂盒通过被形成在感光单元框架上的引导部而引导与显影剂盒框架对齐,引导部包括与图像携带体相邻的边缘部,并且边缘部被配置成允许对齐用凸出部沿着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线移动;显影剂携带体包括具有中心轴的驱动轴;并且对齐用凸出部被安装在显影剂携带体的驱动轴的端部。进一步方面,显影剂供应构件被配置供应显影剂到显影剂携带体,显影剂供应构件包括驱动轴,其中导电构件被配置连接显影剂供应构件的驱动轴和显影剂携带体的驱动轴。进一步方面,感光单元框架包括引导部被形成在其上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显影剂盒外壳包括被配置当显影剂盒被安装在感光单元框架内时在接触部分接触第二壁的引导用凸出部,并且接触第二壁的接触部分的表面平行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仍又进一步方面,引导用凸出部的接触位置被配置当对齐用凸出部沿着边缘部移动时接触感光单元框架的辊子。
又一方面,显影剂盒包括被配置接受来自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单元的驱动力来驱动显影剂携带体的驱动力输入部分,其中导电构件被提供在显影剂盒外壳的第一端,驱动力输入部分被提供从显影剂盒框外壳的第二端凸出,第二端不同于第一端,并且当沿横向进行侧面观察时动力被供应到导电构件的位置重叠驱动力输入部分。进一步方面,对齐用凸出部被形成从显影剂盒外壳的第一端凸出,其中对齐用凸出部被形成具有第一圆周,并且驱动输入部分具有不同于对齐用凸出部的第一圆周的第二圆周。又一方面,导电构件的突起在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的方向上延伸,此方向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和按压位置的直线。又一方面,显影剂盒进一步包括被配置在指定的按压位置在按压方向推进显影剂盒外壳的一部分的加力构件,且其中响应推进显影剂盒外壳的部分的加力构件,显影剂携带体在接触位置靠着图像形成携带体被按压;按压构件被配置朝着显影剂盒外壳按压加力构件;手柄被枢轴旋转地附加在显影剂盒外壳上;并且加力构件支撑被提供在显影剂盒外壳的上部边缘并且被配置支撑加力构件,其中按压构件被提供在远离手柄的枢轴边的边缘上并且被配置按压加力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构成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的处理盒的平面图;
图3A和3B分别是图2中所示的处理盒的显影剂盒的左右侧视图;
图4是图2、图3A和3B中所示的显影剂盒的平面图;
图5是图2中所示的处理盒的感光单元的平面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感光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感光单元的加压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说明从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单元框架安装和移除处理盒的示意侧视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处理盒的放大视图;
图10是说明处理盒安装在图1中所示的单元框架上的中间状态的示意侧视图;
图11是说明在图9中所示的各方面的处理盒的另一可能构成的示意侧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显影剂盒的正视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显影剂盒的后视立体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显影剂盒的前视立体图;
图16是图14中所示的显影剂盒的前视立体图;
图17是图12中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处理单元的鸟瞰立体图;
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处理单元的感光单元的元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19是图17中所示的感光单元的斜视立体图;
图20是从图19相对侧看的图17中所示的感光单元的斜视立体图;
图21A和21B分别是在非加压状态(退避状态)和加压状态下的图13中所示的显影剂盒的侧视图;
图22A和22B分别是在非加压状态和加压状态下,图21A和21B中所示的加压动作机构附近的放大侧剖视图;
图23(A)是图21(B)中所示的加压状态下的显影剂盒的相对侧的侧视图,图23(B)是说明力作用在图23A中所示的加压状态下的显影剂盒上的示意图;
图24是图23A和23B中所示的导电部件附近的放大侧视图;
图25是图12中所示的处理单元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26是图12中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滑动引导框架和线性凸轮机构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27是图26中所示的多个圆柱凸轮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立体图;
图28A和28B分别是图27中所示的辅助凸轮部件分别放倒(放倒状态)和立起(立起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29A和29B分别是图27中所示的圆柱凸轮部件和辅助凸轮部件的放大立体图,其
中圆柱凸轮部件分别在最前面位置及最后位置;
图30是图29B中所示的圆柱凸轮部件在最后面位置时圆柱凸轮部件和辅助凸轮部件的侧剖视图;
图31是图29A和29B中所示的圆柱凸轮部件在中间位置时圆柱凸轮部件和带圆柱凸轮部件的辅助凸轮部件的侧剖视图;
图32是图29A中所示的圆柱凸轮部件在最前面位置时圆柱凸轮部件和辅助凸轮部件的侧剖视图;
图33是图25中所示的处理单元的带圆柱凸轮部件被移动到最后面位置时显影剂盒和线性凸轮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34是图25中所示的处理单元的带圆柱凸轮部件在中间位置时显影剂盒和线性凸轮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35是图25中所示的处理单元的带圆柱凸轮部件被移动到最前位置时显影剂盒和线性凸轮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36是从安装在图12所示彩色激光打印机中的单元框架上的显影剂盒和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此显影剂盒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的下侧看的视图;
图37是从安装在图12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中的单元框架上的显影剂盒和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此显影剂盒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的下侧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各方面。
激光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单色激光打印机100的侧剖视图。
单色激光打印机100包括主单元110和馈入单元120。主单元110被配置成能在沿着纸张馈入路径PFP(在图中以双点划线表示)传送由馈入单元120供应的纸张(记录介质)P时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
在下面的说明中,在图1中纸张P沿着纸张馈入路径PFP被传送的方向被称作“纸张馈入方向”。也就是,纸张馈入方向在沿着纸张馈入路径PFP的一定位置上平行于该位置处纸张馈入路径PFP的切线方向并且沿着该位置处纸张P的运动方向。
此外,正交相交于纸张馈入路径PFP的方向,即正交相交于图1中纸张表面的方向被称作“宽度方向”。此“宽度方向”是与纸张的宽度方向匹配的方向。此外,此“宽度方向”是正交相交于纸张P的厚度方向、单色激光打印机100的高度方向及纸张馈入方向的方向。
进一步地,单色激光打印机100的图的右侧被称作单色激光打印机100的“前侧”,而单色激光打印机100的图的左侧被称作单色激光打印机100的“后侧”。
馈入单元120被布置在主单元100的底部。馈入单元120被配置成容纳用来馈入到主单元110的内部、堆叠状态的纸张P。在一些方面中,单色激光打印机100和馈入单元120被配置成处理信封尺寸(215.9mm×279.4mm)和A4尺寸(210mm×297mm)的纸张P。馈入单元120被配置成在上述的前侧在上述的主单元110底部的后侧的方向上安装。
处理盒130在主单元110内被容纳在馈入单元120的顶部。在上述的主单元110内,处理盒130被布置在上述的前侧和上述宽度方向的大约中心处。此外,处理盒130被配置成用色粉(显影媒介)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处理盒130被配置成可自由地插入主单元110和从主单元110移除。
处理盒130包括显影剂盒140和感光单元150。显影剂盒140被配置成可自由地插入感光单元150和从感光单元150移除。
此外,扫描单元160和定影单元170设置在主单元110内。
扫描单元160被配置成伴随处理盒130中色粉图像的形成产生激光束并且能够朝着处理盒130照射激光束。
定影单元170被配置成将处理盒130形成在纸张P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
主体部110的特殊的配置、处理盒130、显影盒140、感光单元150、扫描单元160和定影单元170在下面被描述。
主体部
主体部110包括支撑处理盒130的主体框架111。主体框架111由合成树脂制成。
主体盖
主体部110包括主体盖112。主体盖112被形成用来盖住主体框架111的外侧。此主体盖112由合成树脂板材制成。
在主体盖112的前侧,设置有前盖112a。此前盖112a能够被打开和关闭。也就是,当前盖112a被打开时,形成用来附加和分离体盖112前侧处的处理盒130的开口。
凹面被形成在包括主体盖112上表面在内的顶盖112b的后侧(在图中为左侧)。该凹面形成的形状沿从前侧(图中右侧)到后侧的方向变得更深。这样,就由凹面形成纸张传递盘112b1。
也就是,纸张传递盘112b1包括从顶盖112b的前侧(图中右侧)到后侧(图中左侧)向下对角延伸的斜坡。纸张传递盘112b1被配置成使图像被形成在其上的纸张P能够以多层的状态堆叠。
同样,在主体盖112中纸张传递盘112b1的下端部的上侧,形成具有开口部的纸张传递出口112b2。纸张传递盘112b1被配置成能够接受从纸张传递出口112b2传递的具有图像的纸张P。
主体部中的纸张传送机构
纸张供应辊113被安装在主体部110前侧的底部。纸张供应辊113由橡胶辊制成。纸张供应辊113能够在纸张传送方向馈入在馈入单元20中以多层状态堆叠的纸张P中最顶端的纸张。
抵抗辊114被安装在处理盒130中,在从纸张馈入辊113的纸张馈入通路PFP的下游侧。抵抗辊113被布置在面对下述的装配在处理盒130的底部的抵抗面对辊155的位置上。同抵抗面对辊155协同工作的抵抗辊114纠正纸张P端部的斜坡并调整纸张P端部的通过时间。
纸张供应辊113和抵抗辊114被布置成通过未显示的旋转驱动力传输机构旋转。
此外,纸张引导部115被安装以沿着主体部110内的纸张馈入通道PFP引导纸张P的传送。
纸张传递辊116和纸张传递从动辊117布置成前侧被暴露到顶盖112b中的纸张传递输出112b2的外侧。此外,纸张传递辊116和纸张传递从动辊117布置成后侧被安装在顶盖112b的内侧。
纸张传递辊116被配置成由于图中没有显示的旋转驱动力传输机构作用而逆时针旋转。纸张传递从动辊117被布置在纸张传递辊116的下游侧。纸张传递从动辊117被支撑以能够被顶盖112b自由地旋转。
馈入单元
馈入单元120包括馈入壳体121、压纸板122、分离垫123和分离垫加力弹簧124。
馈入壳体121是包括用于馈入单元120的外壳的构件。馈入壳体121由与主体盖112相同的合成树脂板材制成。此馈入单元120被配置成使纸张P能够以多层的状态存储。
压纸板122被布置在馈入壳体121的内侧。此压纸板122被支撑以能够在后侧的边缘的周围滑动。
分离垫123面对纸张供应辊113安装。由与纸张P的摩擦系数高于纸张P之间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摩擦部被形成在面对此分离垫123中纸张供应辊113的表面上。此摩擦部由毡等制成。由于分离垫加力弹簧124作用,此分离垫123被推向上面的纸张供应辊113。
显影盒的概略构造
显影盒140包括显影盒壳体141、搅拌器142、供应辊143、显影辊144和色粉层厚度调节片145。
显影盒壳体141包括用于显影盒140的、由合成树脂板材制成的外壳。色粉存储腔140a被形成在显影剂盒外壳141的前侧。此色粉存储腔140a是用于存储作为显影剂的无磁性单成份色粉的空间。
片状的搅拌器142被布置在色粉存储腔140a内。搅拌器142被支撑以通过显影盒壳体141作用可旋转。搅拌器142能够由于其旋转动作而搅拌存储在色粉存储腔140a内的色粉。此外,此搅拌器142能够由于其旋转动作而馈入少量的色粉给供应辊143。
供应辊143被布置在显影盒壳体141内色粉存储腔140a的后侧。供应辊143通过在金属旋转轴的外表面上形成海绵层而形成。供应辊143被显影盒壳体141支撑以能够旋转。此外,当形成图像时通过图中没有显示的旋转驱动力传输机构而使供应辊143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显影辊144被布置在显影盒壳体141内供应辊143的后侧。显影辊144平行于供应辊143布置。当供应辊143被显影辊144加压时,轴间距离被设在显影辊144和供应辊143之间以使供应辊143被弹性压缩。
显影辊144包括为金属旋转轴的显影辊旋转驱动轴144a,及形成在显影辊旋转驱动轴144a的外表面上的半导体橡胶层。半导体橡胶层通过使碳黑均匀地分散在合成橡胶内而形成。
显影辊144被显影盒壳体141支撑以能够旋转。当形成图像时,通过图中没有显示的旋转驱动力传输机构作用而使显影辊144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与供应辊143相同的方向)旋转。此外,充了电的色粉通过旋转驱动而被携带在显影辊144的表面上。
色粉层厚度调节片145配置成使被供给到显影辊144的表面上的色粉数量能够被调整。也就是,当色粉层厚度调节片145靠着显影辊144的表面滑动时,能够调整携带在表面上的薄色粉层的厚度和密度。
感光单元的概略构造
感光单元150包括感光单元框架151、感光鼓152、充电器153、转印辊154和抵抗面对辊155。
感光单元框架151为包括用于感光单元150的外壳在内的构件,并且由合成树脂板材形成。此感光单元框架151被配置成可自由地附加到显影盒140和从显影盒140分离。
感光鼓152被安装在感光单元框架151内。感光鼓152包括金属圆柱构件和由安装在圆柱构件的外表面上的光导材料构成的感光层。鼓轴152a是被感光单元框架151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的感光鼓152的旋转轴。另外,此鼓轴152a和圆柱构件电连接。鼓轴152a也被接地。
在显影盒140被安装在感光单元150内的状态下,感光鼓152平行于显影辊144布置。轴间距离被设在感光鼓152和显影辊144之间以使感光鼓152的表面和显影辊144的表面经由携带在显影辊144表面上的薄色粉层而彼此接触。
处理盒130如此配置,使得当形成在感光鼓15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携带在显影辊144的表面上的色粉显影时,色粉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152的表面上。
充电器153被布置在感光鼓152的上部。充电器153被感光单元框架151支撑。此充电器153由已知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构成以使感光鼓152的表面被均匀地充电。
转印辊154被设置在感光单元框架151内感光鼓152的下侧。转印辊154平行于感光鼓152设置以面对其间具有纸张馈入通道PFP的感光鼓152的表面。
转印辊154被感光单元框架15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通过在金属旋转轴的外表面上形成半导体橡胶层而制成转印辊154。高压侧输出端(没有显示)被连接到旋转轴。也就是,在转印辊154和感光鼓152彼此面对的转印位置上,特定的转印电压被应用在转印辊154和感光鼓152之间。
也就是,转印辊154被配置成在形成图像时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与感光鼓152在箭头所示的方向上(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同步。同样,当转印辊154如上所述旋转且转印电压被施加在其与感光鼓152的间隙中时,色粉以图像被定向在感光鼓152的表面上并在转印位置转印到纸张P上的方式被携带。
抵抗面对辊155设置始自感光单元框架151底部外侧的转印位置的纸张馈入方向上的上游。此抵抗辊114以可自由地旋转方式被感光单元框架151支撑。
抵抗面对辊155平行于抵抗辊114布置。同样,抵抗面对辊155被布置成面对抵抗辊114。当抵抗面对辊155接触抵抗辊114时,它随着抵抗辊114旋转。
扫描单元
扫描单元160被布置在纸张传递盘112b1的下部。该扫描单元160由主体框架111支撑在处理盒130的上部。扫描单元160包括扫描框架161、多角镜162、多角电机163(polygonmotor)、f-θ透镜164、折叠镜165、圆柱透镜166和照明镜167。
扫描框架161支撑多角镜162、多角电机163、f-θ透镜164、折叠镜165、圆柱透镜166和照明镜167。扫描框架161由合成树脂板材制成。
多角镜162被固定在扫描框架161中的多角镜163的旋转驱动轴支撑。该多角镜162被配置成当被多角镜163旋转特定数量的旋转时,为了在横向扫描它反射激光发射单元中产生的、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束。
f-θ透镜164是用于纠正从多角镜162反射激光束的扫描间隙的透镜,并且被配置成沿着多角镜162的旋转方向具有纵向方向。
圆柱透镜166是表面倾斜纠正透镜且被布置在从折叠镜165经由f-θ透镜164反射的激光束的移动方向上。照明镜167被布置成使通过圆柱透镜166的激光束被照射到感光鼓152的表面。
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170被布置在始自转印位置的纸张馈入方向上的下游侧。定影单元170包括加热辊171和压力辊172。
加热辊171包含为了脱模而进行了表面处理的金属薄壁圆柱内的加热器。加热辊171平行于横向方向布置。
压力辊172是硅树脂橡胶辊并且平行于加热辊171布置。压力辊172用弹簧压靠在加热辊171上。
该定影单元170被配置成当纸张P被插入在加热辊171和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旋转的压力辊172之间时,粘附在纸张P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被定影在表面上并且纸张P在纸张馈入方向上被馈入。
处理盒的详细构造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处理盒130的平面图。参考图2,处理盒130被包含在显影盒140被感光单元框架151中的一对侧壁部151a围住的空间内。
处理盒130包含两个加力机构131。加力机构131安装在显影盒壳体141的外侧和两个侧壁部151a的内侧之间。设置加力机构131,以使显影辊144的表面和感光鼓152的表面在通过推动靠到显影盒壳体141上感光鼓152的加力状态下彼此接触。在这方面,加力机构131设置在一对侧壁部151a的内侧。加力机构131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显影盒的详细构造
图3A和3B是图2中所示的显影盒140的侧视图。图3A是当与图1相同的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即左侧视图。图3B是右侧视图。
图4是图2、图3A和3B中所示的显影盒140的平面图。也就是,图4是当显影盒140从图2中所示的处理盒130中的感光单元150(感光单元框架151)分离时的显影盒140。
参考图3A和3B,显影盒壳体141包括一对侧板141a、底板141b和顶板141c。色粉存储腔140a由一对侧板141a、底板141b和顶板141c所围绕的空间形成。
显影开口部141d形成在边缘,离显影盒壳体141中的色粉存储腔140a(在纸张馈入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边缘)的最远。显影开口部141d形成为使为显影辊144的表面的色粉携带表面144b的一部分被暴露。也就是,参考图3B,设置显影盒壳体141以使显影辊144的色粉携带表面144b经显影开口部144d暴露给感光鼓152的图像携带表面152b。
显影剂盒外壳141的凸出部141e远离一对侧板141a突出。凸出部141e被配置成当它与加力机构131(见图2)接触时被加力机构加压。
参考图3A和3B,大致圆柱形的对齐环(alignment collar)(轴承)146被安装在显影辊驱动轴144a的两端并从显影辊驱动轴144a的两端凸出。对齐环146由摩擦系数小的、例如聚醛树脂等的材料制成。为了达到在与其它构件接触的外部表面上的平稳滑动,对齐套圈146的外表面形成为光滑表面。
对齐环146被配置成能够相对显影辊驱动轴144a旋转。也就是,通过使显影辊驱动轴144a在其两边缘处的外表面靠在对齐环146的内表面上滑动,对齐环146能够起到轴承作用。
参考图2,一对对齐环146通过与感光单元框架151的一对侧壁部151a连接而使显影盒140和感光单元150对齐。也就是,当一对对齐环146与两个侧壁部151a连接时,显影辊驱动轴144a和鼓轴152a之间的尺寸关系被设定在特定的状态下,以致显影辊144的表面和感光鼓152的表面之间的尺寸关系被设定在特定状态下。
参考图3B,导电构件147被安装在侧板141a的外侧上(右侧)。导电构件147包括平板基板147a和柱形供电突起147b。此导电构件147由导电合成树脂整体形成。
基板147a被附接到其它侧板141a的外侧(右侧)。两个通孔被形成在基板147a上。供应辊驱动轴143a被插入在其中一个通孔中。显影辊驱动轴144a被插入穿过另外一个通孔。此外,供应辊驱动轴143a、显影辊驱动轴144a和基板147a通过互相接触而电连接。也就是,供应辊143和显影辊144通过导电构件147电连接。
供电突起147b从基板147a向外构造。参考图2,供电突起147b被配置成当其在显影盒140被安装在感光单元150(感光单元框架151)中的状态下从其中一个感光单元框架151的侧壁部151a突出时,电力从安装在处理盒130的外侧的特定供电构件被供应。
再参考图3A和3B,驱动力输入单元148被安装在导电构件147被安装侧的相对侧(左侧)的侧板141a上。驱动力输入单元148包括连接单元148a和齿轮机构148b。
当连接单元148a与装配在主体框架111(见图1)侧的驱动转子连接时,它能够接收来自驱动转子的驱动力。齿轮机构148b包括如下配置和布置的多个齿轮,以致被连接单元148a所接收的驱动力能够被传输到搅拌器驱动轴142a、供应辊驱动轴143a和显影辊驱动轴144a。
感光单元的详细构造
图5是图2中所示的感光单元150的平面图。也就是,图5是显示显影盒140从处理盒130拆除的状态下的感光单元150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所示的感光单元150的侧视图。图5是对应于图3B的侧视图(右侧视图)。
参考图5和图6,感光单元框架151包括一对侧壁部151a、底壁单元151b和上壁单元151c。
底壁单元151b和上壁单元151c布置成桥接在两个侧壁单元151a之间。在一对侧壁单元151a和底壁单元151b所围住的空间内,显影盒存储单元150a由上壁单元151c的前面(纸张馈入方向的上游侧;图5中的下侧,和图6中的左侧)部分形成。此显影盒存储单元150a形成为在感光单元框架151的前侧是向上打开的。感光鼓152和转印辊154被包容在底壁单元151b和上壁单元151c围住的空间内。
引导槽151a1被形成在一对侧壁单元151a处。参考图2,此引导槽151a1被配置能够包含被安装在显影辊旋转驱动轴144a的两端处的对齐环146。此引导槽151a1被配置成当显影盒140被安装在感光单元150内时,显影盒140的安装方向能够被引导对齐环146的移动引导。同样,引导槽151a1被配置成当它与对齐环146接合时,显影盒140和感光单元150能够被对齐。参考图6,为了进行对齐,引导槽151a1的最深侧的边缘部151a2被形成为几乎是直线的。
参考图5和图6,加力机构131被安装在一对侧壁单元151a的内侧。为相对大的通孔的引导孔151a3分别形成在一对侧壁单元151a上以使加力机构131的一部分(如后面将要说明的移动活动单元131b1)被暴露在外面。
引导突起151d从一对侧壁单元151a的外侧突出。突起151d被形成为当感光单元150被附接到单色激光打印机100主体部110内的主体框架111(见图1)和从单色激光打印机100主体部110内的主体框架111(见图1)分离时,能够在形成在主体框架111两侧的内表面上的引导表面上被引导。
在感光单元框架151的底部,抵抗面对辊155大致在纸张馈入方向上的中心部、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锁紧机构156设置在感光单元框架151内的其中一个侧壁单元151a的内侧上(图5中右侧)。如在图6中所示,锁紧机构156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侧壁单元151a支撑。
参考图2,锁紧机构156被配置成当显影盒140被安装在感光单元150内时,显影盒壳体141内的凸出部141e的上端(见图3A和3B)从上侧被停止。即,为了防止显影盒壳体141从感光单元框架151向上脱离,锁紧机构156被用来将显影盒壳体141保持在感光单元框架151内。同样,锁紧机构156被配置成能通过压下杠杆操作单元156a而释放显影盒140相对感光单元150的锁紧。
再参考图5,多个辊子157被设置在面对底壁单元151b前侧(图中下侧)的上壁表面上的显影盒存储单元150a的位置。在这方面中,辊子157被安装在显影盒存储单元150a的左右两侧的两个位置上。辊子157被底壁单元151b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
这些辊子157被配置成当存储显影盒存储单元150a的显影盒140(见图3A和3B)时,显影盒壳体141的底板141b被接纳并旋转以使显影盒140重量的一部分能够被承受且同时引导显影盒140的附加接和拆除。
加力机构的详细构造
图7是图6中所示的加力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参考图6和图7,加力机构131包括旋转支点构件131a、滑动支撑构件131b和加力弹簧131c。
在旋转支点构件131a的一侧是旋转轴131a1。旋转轴131a1被侧壁单元151a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撑。旋转支点构件131a以可自由滑动的方式被支撑在滑动支撑构件131b的内侧。
滑动支撑构件131b被形成为具有内部空间的框架形状。在此内部空间内,旋转支点构件131a和加力弹簧131a被存储。柱形的移动动作单元131b1被整体形成,在始自滑动支撑构件131b的侧向上延伸。移动动作单元131b经引导孔151a3突出感光单元框架151内的侧壁单元151a的外侧。
加力弹簧131c包括盘簧。加力弹簧131c被布置成桥接滑动支撑构件131b的空间内侧的一端和旋转支点构件131a。加力弹簧131c被配置且布置成使滑动支撑构件131b的一端能够在远离旋转支点构件131a的方向上,也就是朝着凸出部141e的方向被推动,。
关于向显影盒加压和供电的详细构造
图8是为说明图1中所示的主体框架111和处理盒130的安装状态侧面示意图。图9是图8中所示的处理盒130的放大视图。即,显示为了开始图像形成操作处理盒130如何被安装在主体框架111中。
参考图8,在主体框架111中,上引导突起111a和下引导突起111b设置成在横向方向上向内侧突出。
形成上引导突起111a中的上侧引导表面111a1,以致感光鼓152的鼓轴152a和加力机构131中的移动动作单元131b能够被引导。即,当在主体框架111中安装处理盒130以通过引导移动动作单元131b对加力机构131执行特定的加压操作时,上侧引导表面111a1中的前侧的边缘被形成。当在主体框架111中安装处理盒130以致通过引导鼓轴152a而使感光鼓152被布置在主体框架111内的特定位置时,上侧引导表面111a1中的后侧边缘被形成。
特别地,在上侧引导表面111a1中形成上侧引导顶部111a2、上侧引导凹部111a3和鼓轴收容单元111a4。
上侧引导顶部111a2和上侧引导凹部111a3被形成在上侧引导表面111a1的前侧的边缘处。上侧引导凹部111a3被形成来包含越过上引导顶部111a2前进到后侧的移动动作单元131b1。由于移动动作单元131b1被包含在上侧引导凹部111a3内,加力机构131能够在特定的方向上对安装在显影盒壳体141内的凸出部141e加压。为了包含鼓轴152a,鼓轴收容单元111a4在被形成的上引导表面111a1的后侧的边缘处与鼓轴152a接触。
能够引导感光单元框架151中的引导突起151d的引导槽被形成在为上引导突起111a中上侧引导表面111a1的相对侧(下侧)的表面的引导表面111a5和为下侧引导突起111b的上侧表面的下侧引导表面111b1之间。
参考图9,在显影盒140被安装在感光单元150中以能够执行图像形成操作的状态下,在加压位置PP处,安装在显影盒壳体141内的凸出部141e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显影盒加压方向X上被安装在感光单元框架151内的加力机构131的滑动支撑构件131b推动。显影盒加压方向X特别地是从旋转轴131a1向着加压位置PP的方向。安装在显影辊驱动轴144a的两端上的对齐环146由于这个力作用而与形成在感光单元框架151的侧壁单元151a上的导向槽151a1内的边缘部151a2接触。
通过使得对齐环146与边缘部151a2接触,使显影辊驱动轴144a和鼓轴152a对齐。即,显影辊144的色粉携带表面144b在特定模式(加压)下在接触点CP处与感光鼓152的图像携带表面152b接触。接触点CP形成在通过连接显影驱动轴144a的中心和鼓轴152a的中心所画的直线上。接触点CP也被称作“显影位置”。
如在图9中所示,连接加压点PP和接触点CP的压动作线Y平行于这方面中的对齐环146(显影辊驱动轴144a)沿着引导槽151a1中的边缘部151a2移动的引导方向Z。在这方面中,供电突起147b与加压动作线Y交叉布置。
供电构件118与供电突起147b接触布置。在本说明性方面中,通过弯曲如电线的导电材料成为矩形形状而形成供电构件118。在供电构件118中,面对供电突起147b的供电面对部118a被形成为平坦形状。供电构件118被安装在单色激光打印机100的主体框架111内(见图1)或在感光单元框架151内。
当供电面对部118a和供电突起147b彼此接触且供电构件118内的供电面对部118a按压供电突起147b时,供电构件118和供电突起147b电连接。即,经供电构件118和供电突起147b,特定的显影偏置电压被施加在显影辊144和感光鼓152之间。
在该方面中,处理盒130和供电构件118被如此配置,使得为供电构件118按压供电突起147b方向的供电按压方向S垂直于加压动作线Y和显影辊驱动轴144a的纵向方向。在该方面中,处理盒130和供电构件118被如此配置,使得供电加压方向S垂直于引导方向Z。而且,在该方面中,供电构件118被配置成使得供电面对部118a变得平行于引导方向Z。
使用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操作的综述
下面参考图1说明使用具有上述构造的单色激光打印机100的图像形成操作的综述。
纸张供应操作
多张纸张以堆叠的状态被存储在馈入壳体121内。纸张被压纸板122向上推到纸张供应辊113。结果,在馈入壳体121内的顶端纸张与纸张供应辊113的表面接触。
当纸张供应辊113在图1中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顶部纸张的末端朝着右侧移动。当然,由于纸张间的摩擦,不但顶部纸张,而且下面的几张纸张也随同顶部纸张朝右侧移动。这样,来自馈入壳体121中顶部纸张的几张纸张的末端被夹在纸张供应辊113和分离垫123之间。
当纸张供应辊113在图1中逆时针方向上进一步旋转时,由于纸张P间的摩擦力与纸张P和设在纸张馈入方向上的分离垫123之间的摩擦力不同,只有顶端的纸张P被分离。随后,顶部纸张朝着抵抗面对辊155和抵抗辊114彼此接触的抵抗位置被传送。
当纸张的末端被推到抵抗位置时,纸张的倾斜被纠正。随后,抵抗辊114在特定时刻旋转。随着抵抗辊114的旋转,抵抗面对辊155被旋转。结果,纸张朝着为感光鼓152面对转印辊154的位置的转印位置被传送。以这种方式,纸张的倾斜被纠正并且传送时间被调整。
随后,纸张进入处理盒130。在处理盒130中的转印位置处,色粉图像被形成(转印)在纸张的上表面上。
静电潜像的形成
当纸张被传送到上述的转印位置时,色粉图像如下所述那样被携带在感光鼓152的表面上。
感光鼓152的表面首先被充电器153均匀地充电。被充电器153充电的感光鼓152的表面在显示感光鼓152的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旋转期间,激光束被扫描单元160照射到表面上。通过多角镜162的旋转,激光束沿着横向方向扫描。产生基于图像数据激光束。即,根据图像数据调制激光束的发射状态(开/关脉冲形状)。
当调制的激光束扫描在感光鼓152的表面上时,静电潜像被形成在表面上。静电潜像被形成在其上的感光鼓152的表面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并且被携带到与显影辊144的表面接触或几乎接触的位置处。
静电潜像的显影和色粉图像的转印
如上所述,显影辊144和供应辊143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在显影辊144的表面接触供应辊143的点上,两个辊子之间有摩擦。由于摩擦,充电的色粉被携带在显影辊144的表面上。随后,当色粉层厚度调节片145与显影辊表面接触时,携带在表面上的色粉量被设定为特定值。
特定量的色粉被携带在其上的显影辊144的表面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到达面对感光鼓152的位置。
当静电潜像被形成在其上的感光鼓152的表面开始接触携带充电色粉的显影辊144的表面时,色粉以对应于形成在感光鼓152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的模式粘附在表面上。即,感光鼓15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色粉显影且色粉图像被转印到表面上。
如上所述,通过在图中顺时针方向上旋转表面而使携带在感光鼓152的表面上的色粉图像朝着转印位置被传送。随后,色粉图像在转印位置处从感光鼓152的表面被转印到一张纸张上。
定影/纸张传递
在如上所述的转印位置处,色粉图像形成(转印)在其上的纸张从处理盒130被排出。随后,色粉图像已经被转印在其上的纸张沿着纸张馈入通道PFP被携带到定影单元170。色粉图像已经被转印在其上的纸张在插入加热辊171和压力辊172之间的间隙时被加热同时被加压。结果,色粉图像被定影在纸张的表面上。
随后,通过在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旋转加热辊171和压力辊172而在纸张馈入方向上携带完成定影处理后的纸张。当被纸张引导部115引导时,纸张朝着纸张退出辊116和纸张退出从动辊117之间的间隙发送。
随后,当纸张退出辊116在图中逆时针方向上旋转时,定影的纸张从纸张退出出口112b2被排出到纸张退出盘112b1。
显影盒在感光单元中的安装
下面将参考图4到图6在描述显影盒140在感光单元150中的安装。
相对在感光单元框架151的前侧处朝着上侧开口的显影盒存储单元150a,显影盒140从显影辊144的一侧被插入。即,显影盒140被插入在显影盒存储单元150a内,使得对齐环146被插入在槽151a1内。当对齐环146随着引导槽151a滑动时,由于引导槽151a作用而朝着鼓轴152a被引导。显影盒壳体141的底部表面同辊子157接触。
显影辊驱动轴144a能够在对齐环146内平稳旋转。当对齐环146到达引导槽151a1内最深部分的边缘部151a2时,通过绕着作为中心的显影辊驱动轴144a和对齐环146向下旋转显影盒141而被收容在显影盒存储单元150a中。
如上所述,显影盒存储单元150a内的显影盒壳体141的移动能够在显影辊144靠近感光鼓152的方向上被平稳地引导。随后,对齐环146沿着引导槽151a中边缘部151a2的特定的引导方向(图9中引导方向Z)被引导。
当对齐环146与边缘部151a2接触时,显影辊144和感光鼓152对齐。结果,显影辊144的色粉携带表面144b和感光鼓152的图像携带表面152b开始在特定模式下接触。当对齐环146同边缘部151a2接触时,显影盒壳体141被锁紧机构锁住以致它不会从显影盒存储单元150a中被抛出。
反之,当从感光单元150拆除显影盒140时,杠杆操作单元156a在锁紧机构156中被压下。结果,由于锁紧机构156作用,显影盒壳体141的锁紧被释放。随后,由于显影辊驱动轴144a和对齐环146之间的相对旋转和对齐环146与引导槽151a之间的平稳的滑动,显影盒140的运动被平稳地引导在感光单元150内。结果,显影盒140能够容易地从感光单元150拆除。
处理盒在主体框架内的安装
随后,在下面将参考图8到图10描述通过安装显影盒140在主体框架111感光单元150内而被装配的处理盒130的安装。
参考图10A,在将处理盒130安装在主体框架111内的初始时期,为了处在向下悬挂的状态,加力机构131内的滑动支撑构件131b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而绕着旋转支点构件131a中的旋转轴131a1向下旋转。
感光单元框架151内的引导突起151d被插入形成在上侧引导突起111a内的中间引导表面111a5和下侧引导突起111b内的下侧引导表面111b1之间的引导槽的开口部分(图中的右侧端)中。结果,处理盒130的上升位置被中间引导表面111a5调整。在防止图中向上通过的状态下,处理盒130沿着中间引导表面111a5和下侧引导表面111b1被对角地向下插入到左边。
当处理盒130被移动到图10A和10B中的左侧并且被插入在主体框架111的内侧时,如在图10A中所示,在加力机构131中的移动动作单元131b与上侧引导表面111a1的上引导顶部112a2的前侧处开始倾斜的表面接触。结果,加力机构131中的滑动支撑构件131b开始绕着旋转轴131a1在图中向上旋转。由于此旋转,为了开始推动突起141e,滑动支撑构件131b开始接触显影盒壳体141中的凸出部141e。
当处理盒130被进一步插入在主体框架111中时,滑动支撑构件131b进一步向上移动,并且显影盒壳体141中的凸出部141e进一步被滑动支撑构件131b的、以比图10A中所示状态下更大的力按压。然后,移动动作单元131b1到达上侧引导表面111a1中的上侧引导顶部111a2上的右边。在这种状态下,被滑动支撑构件131b加压的凸出部141e变得最大。在这种情况下,滑动支撑构件131b处于从水平杠杆稍微向下倾斜(滑动支撑构件131b的自由端侧比旋转轴131a1稍低)的状态。
随后,如在图10B中所示,移动动作单元131b1横过上引导顶部111a2。在这种状态下,移动动作单元131b1在远离旋转支点构件131a的方向上被弹性推动以致滑动支撑构件131b由于此推动力作用而绕着旋转轴131a1向下旋转。滑动支撑构件131b和凸出部141e之间的力比移动动作单元131b1直接地在上引导顶点111a2上方时的状态下的力稍微松弛。因此,移动动作单元131b1越过上引导顶部111a2以致在收容上引导凹部111a3中的方向上的力以稳定的方式被产生。
在这方面中,如上所述,当处理盒130被插入时(通过在对角方向上向下推动移动),移动动作单元131b1被上引导面111a推起。随后,滑动支撑构件131b绕着旋转轴131a1向上旋转。这样,由于中间引导表面111a5作用,处理盒130被调整提升。结果,当处理盒130被插入时,显影盒141中的凸出部141e被滑动支撑构件131b按压的操作被维持而没有被取消。
当处理盒130被进一步推并且操作者在鼓轴152a接触鼓轴收容单元111a4的状态下从处理盒13放手时,如在图8中所示,处理盒130安装进入主体框架111的操作被完成。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处理盒130的重量,被支撑在感光单元框架151底部的抵抗面对辊155被放在抵抗辊114上。移动动作单元131b1保持在上引导凹部111a3的最低位置上。而且,引导突起151d被支撑在形成在中间引导表面111a5和下侧引导表面111b1之间的引导槽中的特定位置上。因此,显影盒140压靠在感光鼓152上的状态被维持,同时处理盒130能够稳定地被主体框架111支撑。
如上面说明的,在处理盒130被安装在主体框架111中的状态下,如在图9中所示,在图9中箭头X所示的显影盒按压方向上,显影盒壳体141被加力机构131和凸出部141e压靠在感光鼓152上。结果,显影辊144上的色粉携带表面144b和感光鼓152上的图像携带表面152c在接触点CP以特定的模式接触。
显影盒按压方向X与按压动作线Y共轴。显影盒按压方向S和按压动作线Y平行于引导方向Z。
供电突起147b在供电按压方向S上被供电构件118按压。结果,电力从供电构件118经供电突起147b被供应到显影盒140。此外,特定的显影偏置电压被施加在接触点CP(显影位置)上。这样,供电构件118按压供电突起147b的供电按压方向S几乎垂直于显影盒按压方向X、按压动作线Y和引导方向Z。
各方面构造的作用和效果
接下来,参考图纸描述上述方面的构造的作用和效果。
在一些方面中,导电构件147被如此配置,使用于施加显影偏压到显影辊144的供电构件118和显影辊驱动轴144a电连接。导电构件147中的供电突起147b被配置成从感光单元框架151暴露在外面。当显影盒140被安装在主体框架111中时,供电突起147b通过供电部件118而垂直于显影辊144的显影辊驱动轴144a的纵向方向(旋转轴线),并且被布置在垂直于显影盒按压方向X的方向上被按压。
因此,从供电构件118到供电突起147b的力不作用在显影盒按压方向X上。因此,显影盒140是稳定的而没有被损坏并且被保持在感光单元150中。因此,这样能防止感光鼓152和显影辊144之间的接触状态变得不稳定,从而维持高的图像质量。
供电突起147b通过供电构件118而被布置成垂直于显影辊144的旋转轴线,并且在垂直于连接按压位置PP和接触位置PP的按压动作线Y(压动作方向)的方向上被按压。
被供电构件118施加到供电突起147b上的力不作用在按压动作方向上。因此,在感光鼓152和显影辊144之间的接触状态被稳定,从而实现高的图像质量。
供电突起147b被供电构件118按压在按压动作线上。因此,能够防止对显影盒140的损坏。这样,感光鼓152和显影辊144之间的接触状态变得更稳定且进一步确保图像质量的提高。
在一些方面中,在感光单元框架151的左右两侧壁单元151a的上边缘处,当安装显影盒140在感光单元150中时,为了引导显影辊驱动轴144a(对齐环146)而形成引导槽151a1。当被安装在主体框架111中的显影盒140被加力机构131按压时,显影辊144被按压接触感光鼓152,同时显影辊驱动轴144a沿着引导槽151a1的最深部分的边缘部151a2移动。
在这些方面中,导电构件147的供电突起147b通过供电构件118而垂直于显影辊144的旋转轴线,并且在最深侧(边缘部151a2)的引导槽151a1在垂直于用来引导显影辊驱动轴144a的引导方向Z的方向上被按压。因此,供电构件118施加到供电突起147b上的力对在最深侧的引导方向Z没有任何效果。因此,由供电构件118对供电突起147b的压力对显影辊144在接触位置CP与感光鼓152的接触的作用能够被绝对地最小化。结果,当对显影盒140的损坏被降低时,显影辊144与感光鼓152在接触位置CP的特定接触状态能够以稳定的方式被绝对地保持,以能够维持更高的图像质量。
根据这些方面,供电构件118中的供电面对部118a平行于引导方向Z。结果,当力能够被施加到显影辊144的接触位置CP时,在供电面对部118a和供电突起147b之间满意的电接触状态能够在早期被形成。
上述方面的变形例的实例
根据某些方面,导电构件147的供电突起147b可以被布置在图9中所示的连接按压位置PP和接触位置CP的按压动作线上。当然,导电构件147和供电突起147b的布置位置不受这些实例限制。即,任何按压位置都可采用,只要它们通过特定的供电构件作用而垂直于显影辊144的轴线,在垂直于加力机构131的显影盒按压方向X的方向上,及在垂直于连接按压位置PP和接触位置PP的按压动作线Y(按压动作方向)的方向上。
例如,如在图11中所示,供电突起147b’和供电突起147b”能够被布置在远离按压动作线Y的位置。
供电突起147b可垂直于显影辊144的轴线布置,或可被布置在垂直于下列方向之一的方向上:显影盒按压方向X或连接按压位置PP和接触位置CP的按压动作线Y(按压动作方向)。这样,供电构件118与导电构件147的接触很少作用在显影盒加压方向X或按压动作方向上。这样,对显影盒140的损坏能够被防止。因此,显影辊144同感光鼓152在接触位置CP的接触能够以稳定的方式被维持,从而保持高的图像质量。
根据某些方面,通过供电构件118到供电突起147b的供电按压方向S被设定为上下方向。当然,如图11中所示,供电构件118’可按压供电突起147b的下侧。即,供电按压方向S’可以是上下方向。而且,如在图11中所示,通过供电构件118’的向上供电按压方向S’和通过供电构件118”的向下供电按压方向S”都可出现。
通过将如电线的导线材料弯曲成矩形形状而形成供电构件118。供电突起147b能被有平坦部的供电面对部118a按压。当然,供电构件118能形成为上述的形状之外的任何形状,只要它能以稳定的方式压靠供电突起147b就行。
根据某些方面,加力机构131能被设置在感光单元150中。当感光单元150被插入在主体框架111中时,加力机构131的移动动作单元131b1能在形成在主体框架111的左右两侧的内部表面上的引导表面上被引导。此外,当滑动支撑构件131b的末端通过显影盒140中的凸出部141e时,显影辊144经显影盒140压靠感光鼓152。
当然,压显影盒140的构造不限于这些实例。例如,加力机构能被设置在主体框架111而不是感光单元150的侧面,并且显影辊144能靠着感光鼓152被直接按压显影盒140的加力机构推动。
而且,用于施加显影偏压到显影辊144的供电构件118能安装在主体框架111中。可选择地,与安装在主体框架111中的特定输出电极接触的电缆电极能够被安装在感光盒中。在此,这种电缆电极起到供电构件的作用。
根据某些方面的单色激光打印机100可如此配置,使得在通过在感光单元150中预安装显影盒140而形成处理盒130之后,处理盒130能够被附接到主体框架111上和从主体框架111拆除。当然,除了这种构造,显影盒140和感光单元150能分别以可自由附加和分离的方式安装到主体框架111上。在此,在能形成在主体框架111中的显影盒140的两侧处向外突出的显影驱动轴144a的两端,用于以自由滑动方式引导对齐环146的引导槽151a1具有轴承。
根据说明性方面的激光打印机的全部构造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激光打印机200的立体图。图12显示作为彩色激光打印机外盖的主体盖被省略时的状态。在下面的说明中,如在前述的各方面中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构件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对于这些构件结构、的作用和功能的描述,可以恰当地使用而使在前述各方面中给出的描述不是技术上的重复。
参考图12,彩色激光打印机200的主体部210中的主体框架211能以可自由地附接和分离的方式收容处理单元230。处理单元230可以包括多个显影盒240和感光单元250。显影盒240被安装在处理单元230中以致其纵向方向平行于彩色激光打印机200的横向方向(图中箭头W所示)。多个显影盒240和感光单元250沿着前后方向L布置。
两个滑动引导框架211c被安装在主体框架211内侧的壁面上。一对滑动引导框架211c被配置成支撑主体框架211内的处理单元230。滑动引导框架211c被配置成使处理单元230能通过沿着彩色激光打印机200的前后方向(图中箭头L所示)引导被附接到主体框架211和从主体框架211分离。滑动引导框架211c构造的细节将在后面被讨论。
在主体框架211内侧的壁面上,安装一对线性凸轮机构219。每个线性凸轮机构219被配置成多个沿着前后方向L定向的显影盒240能够有选择地被向下按压。线性凸轮机构219构造的细节将在后面被讨论。
彩色激光打印机200被配置成通过使用容纳不同类型(颜色)色粉的多个显影盒240,而使多种类型的色粉图像粘附在记录介质(纸张)的表面上并且彩色图像通过定影而形成图像。
显影盒构造的概述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显影盒240的前视图(从图12的后侧观察)。图14是从图13中所示的显影盒240后侧观察的立体图(从图12中的前侧观察)。图15和16是从图13中所示的显影盒240的前侧观察的立体图(从图12中的后侧观察)。
参考图13,显影辊244被收容在显影盒壳体241中。显影盒壳体241被配置成使显影辊244上的色粉携带表面244b的一部分经形成在下端部的显影开口241d而被暴露在外面。包括显影辊244的中心轴的显影辊驱动轴244a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显影盒壳体241中的一对侧板241a支撑。
导电构件和驱动力输入单元的构造
在相应于一个侧板241a(图中左侧)的显影辊驱动轴244a的端部,对齐环246被安装。导电构件247被安装在安装对齐环246的一侧的侧板241a上。驱动力输入单元248被安装在另一侧板241a上(图中右侧)。
参考图14,导电构件247包括基板247a和供电突起247b。基板247a以平板形式配置。在基板247a中,形成通孔以使供应辊驱动轴243a和显影辊驱动轴244a被插入。通过使基板与供应辊驱动轴243a和显影辊驱动轴244a接触而使基板247a电连接。
供电突起247b被安装成从基板247a向外突出。供电突起247b的外表面被形成为圆柱形。即,当沿着横向方向从侧面观察时,供电突起247b的外部形状几乎是圆形的。供电突起247b的外表面由被配置能够供电且具有光滑圆柱表面的特殊供电构件制成。
参考图15,驱动力输入单元248包括连接单元248a。连接单元248a包括连接互锁单元248a1和连接覆盖套筒248a2。
连接互锁单元248a1被配置成与安装在主体框架211的侧面(见图12)的驱动转子互锁来经驱动转子接收驱动力。连接覆盖套筒248a2被形成为从驱动力输入单元248突出的薄膜圆柱构件。连接互锁单元248a1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包括在连接覆盖套筒248a2的内侧的空间内。
当从沿着横向方向的侧面观察时连接互锁单元248a1的外部形状为外直径比对齐环246和导电构件247的供电突起247b更大的圆。特别地,连接互锁单元248a1具有经对齐环246与鼓单元250互锁的外直径(见图27),并且该外直径大约是终端单元247b的外直径1.5倍。当从沿着横向方向的侧面观察时,连接互锁单元248a1的外部形状被形成为包括供电突起247b的外直径。即,当从沿着横向方向的侧面观察时,连接互锁单元248a1的外部形状被形成为包括供电突起247b和特定的供电构件彼此接触的供电按压位置。
显影盒构造的概述
再一次参考图14,在显影盒壳体241的顶板241c中,为了在没有形成图像时向上推动显影盒240而形成一对分离凸起241f。安装一对分离凸起241f以沿着顶板241c中前端的横向方向向外伸出。
手柄241g被安装在显影盒壳体241的顶板241c中。手柄241g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顶板241c的前边上的铰链单元241h支撑。当附接和拆除显影盒240时,手柄241g被转到图16中所示的立起状态以使操作者能够握紧手柄部。手柄241g设置成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在图14和图15中所示的收容状态下向下推动显影盒241。
参考图14,为了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向下推动显影盒壳体241,手柄241g形成一对按压凸起241g1。一对按压凸起241g1被安装成沿着手柄241g自由端的两端的横向方向向外侧伸出。通过从上面压下按压凸起241g1,被定位在从按压凸起241g1的横向方向内侧的压构件241g2朝着按压构件241g2下方的加力机构241k被推动。
一对加力机构241k被安装在显影盒壳体241的顶板241c上。响应一对按压构件241g2,加力机构241k被布置在顶板241c的横向方向上的两端。加力构件241k向下推动显影盒壳体241以向下按压下按压构件241g2。加力机构241k的特定的构造将在后面论述。
在显影盒壳体241的后侧的上方,形成一对引导突起241m。在引导突起241m的末端处,引导表面241m1被形成为平坦表面。
用于拆除和附接显影盒和感光单元的构造
图17是显示图2中所示的处理单元230的立体图。图17显示四个显影盒240的之一被附接和拆除时的状态。图18是图17中所示的感光单元250的关键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即,图18是图17中显影盒240被附接和拆除的感光单元250的横向方向上的一放大端的立体图。图19是当从侧面观察时图17中的感光单元250的立体图。图20是当从图19中所示情况的相对侧观察时图17中所示的感光单元250的立体图。图19和图20显示图17中的侧框架232被看到时的状态。
参考图17,在处理单元230中,四套显影盒240和感光单元250沿着前后方向L被定向。这些显影盒240和感光单元250被安装在处理单元框架230a中。
处理单元框架230a包括一对侧框架232、前梁233和后梁234。前梁233被布置成覆盖一对侧框架232中的前侧(图中右侧)的端部。后梁234被布置成覆盖两个侧框架232中的后侧(图中左侧)的端部。四套感光单元250被固定在一对侧框架232、前梁233和后梁234所围绕的矩形空间内部。显影盒240通过这些感光单元250被安装在处理单元框架230a中。
在侧框架232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心部,连接暴露开口232a被形成为通孔。连接暴露开口232a被如此配置,使显影盒240被安装时,连接单元248a朝着处理单元框架230a的一侧被暴露。
引导肋232b被形成在侧框架232的上端。引导肋232b被安装成朝着横向方向W的外侧伸出。该引导肋232b被形成为具有平行于前后方向L的纵向方向。直接在引导肋232b下方和侧框架232的后侧的边缘处,侧框架引导辊232c以可自由地旋转的方式被支撑。
侧框架232被如此配置,通过相对于安装在主体框架211中的滑动引导框架211c(见图12)滑动引导肋232b和滑动框架引导辊232c,而使处理单元230能够沿着前后方向L被附接和拆除。
前梁抓手233a被形成在前梁233的上端和横向方向W的中心处。后梁抓手234a被形成在后梁234的上端和横向方向W的中心处。前梁抓手233a和后梁抓手234a是包括操作者在从主体框架211附接和拆除的处理单元230(见图12)时所抓持的抓手的构件,并且它们被形成为向上伸出的反U字形。
一对后梁引导辊234b以可自由地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后梁234的两端。后梁引导辊234b和侧框架引导辊232c沿着前后方向L被定向。后梁引导辊234b被配置成能与侧框架引导辊232c类似地被操作。
感光单元250的详细构造
感光单元框架251被一对侧框架232支撑。此感光单元框架251包括第一侧壁单元251a、底壁单元251b和第二侧壁单元251e。作为收容显影盒240的空间的显影盒收容单元250a由第一侧壁单元251a、底壁单元251b和第二侧壁单元251e围绕的空间所形成。在第一侧壁单元251a和底壁单元251b之间,感光鼓252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显影盒收容单元250a的下方。
参考图17和18,第一侧壁单元251a用螺钉等相对侧框架232之一(图17中的上部)固定。对齐环引导槽251a1被形成在第一侧壁单元251a中以具有向上开口。在对齐环引导槽251a1的下端处的对齐环收容基端251a2沿着图18中箭头Z所示的方向(引导方向)几乎笔地直朝着感光鼓252被形成。感光鼓252中的鼓轴252a的端部被暴露到侧框架232的外侧以被接地。
对齐环引导槽251a1被形成为如图19中所示那样,以致安装在显影盒240的一边缘上的对齐环246能够沿着垂直方向被引导。对齐环收容基端251a2被形成为使显影盒240和感光单元250能够通过如图19B所示那样进入与对齐环246的接触而被对齐。即,如果对齐环246沿着引导方向在对齐环收容基端251a2内被引导并且开始接触对齐环收容基端251a2的下端,显影辊驱动轴244a和鼓轴252a之间的尺寸关系被设定在特定的状态,并且结果使显影辊244和感光鼓252之间的尺寸关系被设定在特定的状态。
再一次参考图17和图18,显影盒插入引导辊257以可自由地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底壁单元251b的上端和横向方向W的两端。如果此显影盒插入引导辊257开始接触安装在显影盒240中的引导突起241m中的引导表面241m1(见图4),显影盒240到显影盒收容单元250a的安装能够沿着图18中所示的引导方向Z被引导。
参考图17,第二侧壁单元251e相对其它侧框架232(图17中的下部)用螺钉固定。连接覆盖套筒引导槽251e1被形成在第二侧壁单元251e上并具有向上的开口。此连接覆盖套筒引导槽251e1被形成为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引导安装在显影盒240的另一边缘处的连接单元248a中的连接覆盖套筒248a2。
参考图20,连接收容基端251e2被形成在连接覆盖套筒引导槽251e1的下端。如果连接收容基端251e2开始接触如图20B中所示的连接覆盖套筒248a2,显影盒240和感光单元250能够被对齐。即,当连接覆盖套筒248a2被收容在连接收容基端251e2中时,显影辊驱动轴244a和鼓轴252a之间的尺寸关系被设定在特定的状态。
显影辊轴端收容单元251e3被形成在连接收容基端251e2的下方。当连接覆盖套筒248a2被收容在连接收容基端251e2中时,显影辊轴端收容单元251e3能够包含显影辊驱动轴244a的边缘。
参考图19和20,至少对齐环引导槽251a1的下半部分的宽度被形成比连接覆盖套筒引导槽251e1窄。即,对齐环引导槽251a1的宽度被形成为使连接覆盖套筒248a2不被收容在对齐环收容基端251a2中。
对显影剂辊的供电的构造
参考图19,中继电极部件(供电部件)258被安装在基本侧壁251a的外表面上。中继电极部件258由基部258a、固定部258b和振荡部258c构成。通过弯曲金属线而使中继电极部件258形成为一个单元。
基部258a被形成2~3卷匝。固定部258b和振荡部258c被连接到基部258a的两端。基部258a和固定部258b通过附着到第一侧壁251a的外侧而被附于相应的外侧。固定部258b被如此配置和定位,以致当感光单元250被安装在单元框架211上时(见图12)电连接到安装在相应的单元框架211的侧面上的预定供电输出电极。
振荡部258c被配置成绕基部258a弹性振荡。中继电极部件258以振荡部258c能够伸入到对齐环引导槽251a1内的方式定位。当显影剂盒240被安装在感光单元250上时,此振荡部258c通过压靠在供电突起部247b上而形成电接触。
显影剂盒在感光鼓上的按压
图21A和21B是图13中所示的显影剂盒240的侧视图。这里,图21A表示非按压状态(等待状态),而图21B表示按压状态。图22A和22B显示从图21A和21B中所示的显影剂盒240观察的加力机构241k的附近的放大侧剖视图。这里,图22A代表非按压状态,而图22B代表按压状态。图23A是与图21B中所示的按压下状态下的显影剂盒240相对的一侧的侧视图。图23B是说明作用在图23A中所示的按压下状态下的显影剂盒240上的力的示意图。
参考图21A和21B,基于绕着铰链241h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手柄241g,加力机构241k被配置成在箭头Z所示的引导方向上弹性地推进显影剂盒外壳241。简而言之,加力机构241k被配置成把由于安装在手柄241g的自由端上的按压凸起241g1的向下按压所导致按压构件241g2的下降转换成沿着引导方向Z被弹性施加于显影剂盒外壳241的力。
进一步,引导突起241m以通过使末端的引导表面241m1接触和旋转显影剂盒插入引导辊257以沿着引导方向Z引导显影剂盒外壳241的运动的方式被配置。
参考图22A和22B,加力机构241k配备有移动部件241k1、加力引导圆柱241k2和显影剂盒弹簧241k3。
移动部件241k1被容纳在半圆柱形的加力引导圆柱241k2中。此移动部件241k1沿着加力引导圆柱241k2以略下方向移动定位。
显影剂盒弹簧241k3被定位在移动部件241k1和显影剂盒外壳241的顶板241c之间。显影剂盒弹簧241k3被配置在大致向上的方向上按压移动部件241k1。换句话说,如在图22B中所示,当移动部件241k1在略向下的方向上被推时,显影剂盒弹簧241k3被配置在略向下的方向上推进显影剂盒外壳241的顶板241c。在这方面中,用于由显影剂盒弹簧241k3对顶板241c的向下按压(推进)动作的按压动作点被设置在相应于显影剂盒弹簧241k3的中心轴线和相应的显影盒弹簧241k3的底端的位置上。
钩241k4被形成在移动部件241k1的底上以在侧面伸出。钩241k4被形成在大致上下方向上沿着安装在加力引导圆柱241k2上的钩移动引导槽241k5的内侧移动。钩移动引导槽241k5的顶端被钩止动件241k6阻挡。简而言之,通过钩241k4接触钩止动件241k6,防止移动部件241k1离开加力引导圆柱241k2。
参考图23A和23B,引导突起241m以末端的引导表面241m1形成有平行于连接按压动作位置也就是按压位置PP到接触位置(显影剂位置)CP的直线的压动作线Y的表面。简而言之,相应的按压动作线Y被设置成平行于对齐环收容部251a2的基部(引导方向Z)。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引导突起241m的引导表面241m1如此配置,通过使得由在按压位置PP处的显影剂盒按压方向X和按压动作线Y所形成的角度为大约20度,而以预定的力量被压向显影剂引导盒插入引导辊257(见图21)。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笔直形状的供电相对部件258c1被形成在与中继电极部件258的振荡部258c的供电突起247b相对的位置上。中继电极部件258如此配置,当显影剂盒240在被按压状态时(当显影剂辊244上的色粉承载表面244b以预定压力接触感光鼓252上的图形承载表面252b时),供电相对部件258c1平行于按压动作线Y和引导方向Z。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中继电极部件258如此配置,以致用于中继电极部件258的振荡区域258c的供电相对部件258c1在部分地正交于按压动作线Y和引导方向Z的方向上压靠导电部件247的供电突起247b。简而言之,中继电极部件258以供电按压方向S,也就是供电突起247b被供电相对部件258c1按压的方向部分地正交于按压动作线Y和引导方向Z的方式被配置。具体地,每个的角度被设定成大约90度(不少于89.0度,不大于91.0度)。
这里,图24是图23中所示的导电部件247b周围区域的放大侧视图。注意,在图24中,双点划线用来指示相应的导电部件247被安装的一侧和连接件248a被安装在显影剂盒外壳241上和连接驱动齿轮283被安装在同相应的连接件248a相同的轴上的相对侧。围绕此连接齿轮283的区域在别的地方具体描述(参考图36和图37)。
参考图24,连接件248a的连接部248a1的外直径被形成得比容纳在导电部件247的供电突起247b和环部件(对齐环)246(见图23A和23B)的对齐环收容基部251a2(对齐环收容基端)内的细直径部246a的外直径大。连接部248a1的外直径和连接驱动齿轮283被形成为当沿着宽度方向横向观察时具有包裹供电按压位置SP的形状。供电按压位置SP是供电突起247b和中继电极部件258的振荡部258c上的供电相对部件258c1接触的位置。
用于选择性按压几个显影剂盒的构造
图25是图12中所示的处理单元240的周围区域的放大立体图。图26是图12中所示的滑动引导框架211c和线性凸轮机构219的周围区域的放大立体图。简而言之,图26与去除处理单元230的图25是相同的。
参考图25,滑动引导框架211c被配置成在宽度方向W上支撑处理单元230的两端,及高度方向上的上端。滑动引导框架211c装备有滑动轨211c1和滑动引导辊211c2。
在处理单元230被容纳在单元框架211中同时,滑动轨211c1被配置成当开始接近侧框架232的上端(图17中的引导肋232b)时用作相对部件。此外,滑动轨211c1和滑动引导辊211c2被配置成通过同侧框架232(图17中的侧框架引导辊232c和引导肋232b)和处理单元230的后梁引导辊234b协同工作而沿着前后方向L引导对应的处理单元230的移动。
线性凸轮机构219装备有圆柱凸轮部件219a、凸轮支撑框架219b、小齿轮219c和齿轮轴219d。
圆柱凸轮部件219a被形成为具有前后方向L和平行纵向方向,并且被配置和定位成沿着相应的前后方向L进行往复运动。简而言之,齿条219a2被形成在凸轮基部219a1的顶部,也就是,圆柱凸轮部件219a的后侧(图中顶部右侧)的末端。齿条219a2被配置成与小齿轮219c啮合。
一对小齿轮219c被齿轮轴219d连接以致它们不相对彼此旋转。此外,一对小齿轮219c和齿轮轴219d被配置成能够当同步时沿着前后方向L往复运动,以致在另一圆柱凸轮部件219a沿着前后方向L被安装在图中没有显示的单元框架211上的驱动件移动的情况下,与另一圆柱凸轮部件219a同相位(前后方向L上的位置)。
(注意,为了便于说明圆柱凸轮部件219a能沿前后方向移动的事实,在图左侧的圆柱凸轮部件219被显示在最后面的位置,并且在图右侧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被显示在中间位置。然而,线性凸轮机构219能被配置成使两个凸轮部件的运动同步。因此,实际中这种情形从来不会发生。)
凸轮支撑框架219b包含凸轮支撑框架基部219b1、凸轮支撑框架上板219b2、凸轮支撑框架侧板219b3和凸轮支撑框架底板219b4。使用金属板而将凸轮支撑框架219b形成为一个单元。
凸轮支撑框架基部219b1在宽度方向W上从外部边缘被垂直地安装在凸轮支撑框架上板上。通过使用螺钉等而将凸轮支撑框架基部219b1固定在单元框架211内壁上的位置上,相应的凸轮支撑框架219b被支撑在单元框架211的内部。
凸轮支撑框架侧板219b3在宽度方向W上从凸轮支撑框架上板219b2的内部边缘垂直地安装。此外,凸轮支撑框架底板219b4被如此安装使得它在宽度方向W上从凸轮支撑框架侧板219b3的下边缘向着外部伸出。最后,圆柱凸轮部件219a被容纳在由凸轮支撑框架上板219b2、凸轮支撑框架侧板219b3和凸轮支撑框架底板219b4围绕的空间中。
凸起容纳开口219b5被形成为跨骑凸轮支撑框架上板219b2和凸轮支撑框架侧板219b3。当处理单元230被容纳在单元框架211中时,凸起容纳开口219b5被配置成面对显影剂盒240上的分离凸起241f、按压凸起241g1和圆柱凸轮部件219a。
图27是图26中所示的一对圆柱凸轮部件219a的立体图。参考图26和图27,对于每个圆柱凸轮部件219a有几个(四个)辅助凸轮部件219e。
参考图26,辅助凸轮部件219e被定位成与凸起容纳开口219b5相对。辅助凸轮部件219e被配置成绕着平行于宽度方向W的辅助凸轮旋转销219e自由地旋转。在宽度方向W上的辅助凸轮旋转销219e1的内部边缘被直接形成在凸轮支撑框架侧板219b3上的凸起容纳开口219b5下面的通孔支撑。简而言之,辅助凸轮部件219e被如此支撑以致它能够沿着前后方向L经由形成在凸轮支撑框架侧板219b3上的通孔移动。
参考图27,为了便于说明,’符号已经被添加到离示意图中的前侧最远的(图27中底部右侧)辅助凸轮部件219e上。然而,除了该辅助凸轮部件219e’沿着前后方向L在不同于其它辅助凸轮部件219e伴随圆柱凸轮部件219a的移动而动的时刻移动的情况,该辅助凸轮部件219e’被配置成与其它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相同。相似的,为了与辅助凸轮部件219e’对应,’标志已经被添加到离前侧最远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的元件。
具有平行于前后方向L的纵向方向的几个(四个)槽形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被形成在在宽度方向W上构成圆柱凸轮部件219a的外壁的薄辅助凸轮引导壁219a3上。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被形成相同的形状,并且以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成直线的方式被定位。此外,辅助凸轮部件219e装备有在宽度方向W上朝着辅助凸轮部件219e的外侧伸出的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e2。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e2被插入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中。
简而言之,辅助凸轮部件219e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形成在凸轮支撑框架侧壁219b3(见图26)上的孔和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支撑。进一步,辅助凸轮部件219e以它能够伴随圆柱凸轮部件219a沿着前后方向L的往复运动而相对相应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和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的纵向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这里,如在图26和图27中所示,相应的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如此形成,使得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中的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e2在前后方向中的位置对于所有四个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都是相同的。简而言之,四个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和相应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全部被定位成能彼此匹配。
参考图27,辅助凸轮支撑219a5被形成以致它在宽度方向W上从形成圆柱凸轮部件219a外壁的辅助凸轮引导壁219a3的底边缘朝着内部伸出。辅助凸轮支撑219a5被配置以致它能够从底部支撑辅助凸轮部件219e。辅助凸轮支撑219a5被形成在与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对应的位置。
辅助凸轮接触壁219a6被形成为从辅助凸轮支撑部219a5的前边缘(图27中左下侧)向上立起。辅助凸轮接触壁219a6配置成当圆柱凸轮部件219a移动到后面(图27中右上侧)时它将能够接触辅助凸轮部件219e。相对彼此的这四对辅助凸轮接触壁219a6和辅助凸轮部件219e(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e2)的位置也匹配。
向下敞开的辅助凸轮暴露开口219a7形成为甚至进一步在辅助凸轮支撑219a5的后面(图27中上部右边)边缘之后。此外,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被形成为从辅助凸轮接触壁219a6的上边缘朝着前面延伸。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将在下面被详细描述,但是它被配置成当圆柱凸轮部件219a移动到前面时能够通过连接按压凸起241g1(见图25)而按压下相应的按压凸起241g1。
这里,沿着辅助凸轮支撑部219a5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被设定为比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短。简而言之,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的后面的末端从辅助凸轮暴露开口219a7向上形成。而且,离前面最近的辅助凸轮支撑部219a5’被形成得比其它辅助凸轮支撑部219a5短。另一方面,离前面最近的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被形成得比其它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长。
图28是图27中所示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的放大立体图。这里,图28A说明辅助凸轮部件219e放倒(放倒状态),图28B说明辅助凸轮部件219e立起(立起状态)。简而言之,通过绕着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e2旋转,辅助凸轮部件219e能够被设置为两个状态的任一个:图28A中所示的放倒状态,或图28B中所示的相应的立起状态。
参考图28A和28B,具有轻微倾斜的分离凸起装配部219e3被形成在图28B中所示的立起状态下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的顶部边缘(顶端)上。突起被形成在分离凸起装配部219e3的后边缘(图28中的右上边缘)上。另一方面,分离凸起装配部219e3的前端被形成为具有光滑的斜坡或斜角形状,使得当它同分离凸起241f接触时(见图25),相应的分离凸起241f能够容易地骑在分离凸起装配部219e3上。
辅助凸轮219e4的第一向下突起和辅助凸轮219e5的第二向下突起被形成为在图28B中所示立起状态下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的下边缘上向下延伸。辅助凸轮219e4的第一向下突起和辅助凸轮219e5的第二向下突起被定位,以致它们相对宽度方向,也就是旋转轴的方向(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e2中心轴的方向)占据不同的位置。具体地,辅助凸轮219e4的第一向下突起被安装得在宽度方向(#图28A和28B中右下方;图27中宽度方向W上的内部)上比辅助凸轮219e5的第二向下突起更靠近内部。
图29A和29B是图27中所示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和辅助凸轮部件219e的放大的立体图。这里,图29A说明在其最前位置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图29B说明在其最后位置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如前所述,不考虑圆柱凸轮部件219a的移动,辅助凸轮部件219e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辅助凸轮旋转销219e1)被固定。)
图30到图32是图29A和29B中所示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和辅助凸轮部件219e的横向剖视图。这里,图30说明在其最后位置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示意图中右侧),图32说明在其最前位置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示意图中左侧),图31说明中间位置。进一步,图33到图35是图25中所示的显影剂盒240和线性凸轮机构219的放大侧视图。注意前后方向在图30到32和图33到35中是相反的。简而言之,图30到32是从图33到35中所示的显影剂盒外壳241的侧面和相对侧观察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等的剖视图。图30相应图33;图31相应图34;和图32相应图35。
参考图29A和29B,辅助凸轮支撑219a5的后边缘(示意图中的右侧)以接触辅助凸轮部件219e上的辅助凸轮219e4的第一向下突起的方式被配置。进一步,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a9被形成进一步到比辅助凸轮支撑219a5的后边缘的更后面和进一步在宽度方向上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的外侧。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a9以它从相应(能够接触)辅助凸轮部件219e上的辅助凸轮219e5的第二向下突起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向上伸出的方式被安装。
参考图29到图32,圆柱凸轮部件219a和辅助凸轮部件219e以当圆柱凸轮部件219a移动到前侧(示意图中左侧)(当辅助凸轮部件219e移动到相对圆柱凸轮部件219a的后面)时辅助凸轮部件219e以示意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放倒状态的方式被配置。简而言之,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a9被形成,以使得它可能通过响应圆柱凸轮部件219a到前面的移动而与辅助凸轮219e5的第二向下突起接触来旋转辅助凸轮部件219e。(如果图纸以这样的顺序被观看这个概念更容易理解:图30,图31,图32。)在放倒状态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被定位在辅助凸轮暴露开口219a7的顶端。
这里,最前端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a9’被形成在最前端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前后方向上的大约中心处。另一方面,其它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a9被形成靠近其它辅助凸轮引导孔219a4的后面的边缘。简而言之,最前端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a9’对其它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a9的相对位置以圆柱凸轮部件219a向前面的移动引起最前端辅助凸轮部件219e’在其它辅助凸轮部件219e之前进入放倒状态的方式被设置。
进一步,如上所述,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以当圆柱凸轮部件219a移动到前面时,它升起到按压凸起241g1上,向下按压相应的压凸起241g1的方式被配置。简而言之,倾斜的表面以当与按压凸起241g1接触时便于升起到相应的按压凸起241g1上的方式被形成在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的最前侧的端部上。这里,为了使得最前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可能在其它按压凸起241g1之前按压位于最前位置的按压凸起241g1,最前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被形成得比其它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长。
另一方面,圆柱凸轮部件219a和辅助凸轮部件219e以当圆柱凸轮部件219a移动到后面(图中右侧)(当辅助凸轮部件219e相对圆柱凸轮部件219a向前移动)时辅助凸轮部件219e以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立起状态的方式被配置。简而言之,辅助凸轮219e4的第一向下突起以使得辅助凸轮部件219e可能通过响应圆柱凸轮部件219a到后面的移动而与辅助凸轮支撑219a5的后端的接触被旋转的方式被形成和定位。(如果图纸以这样的顺序被观看这个概念更容易理解:图32,图31,图30。)在立起状态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被辅助凸轮支撑219a5的顶端部件支撑。
这里,如上所述,最前端辅助凸轮支撑219a5’被形成得比其它辅助凸轮支撑219a5短。简而言之,最前端辅助凸轮支撑219a5’和其它辅助凸轮支撑219a5的尺寸以最前端辅助凸轮部件219e’响应圆柱凸轮部件219a向后面的移动而在其它辅助凸轮部件219e之前达到立起状态。
进一步,如在图33到图35中所示,通过响应前后方向的移动状态而向下推压凸起241g1,圆柱凸轮部件219a以推在前后方向上布置的黑色显影剂盒240K、青色显影剂盒240C和洋红色显影剂盒240M朝着定位在每个下面的感光鼓252前进的方式被配置。而且,辅助凸轮部件219e以当响应圆柱凸轮部件219a在前后方向的运动而进入立起状态时能够通过推分离凸起241f使黑色显影剂盒240K等从显影剂辊244和感光鼓252向上保持在预定的退避状态的方式被配置。
进一步,圆柱凸轮部件219a和辅助凸轮部件219e(辅助凸轮部件219e’)以当响应相应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在前后方向的移动而保留青色显影剂盒240C等在退避状态时能够只推动黑色显影剂盒240K朝着感光鼓252前进的方式被配置。
用于传递旋转驱动动力的结构
图36和37是从安装在图12中所示的单元框架211上的显影剂盒240和用于传递旋转驱动动力给显影剂盒240的驱动动力传递机构的下方看的视图。参考图36和图37,旋转驱动动力传递机构280由驱动旋转单元281、驱动旋转单元弹簧282、连接驱动齿轮283、驱动旋转单元移动凸轮284、电机285和齿轮阵列286构成。
四个驱动旋转单元281沿着前后方向(示意图中上下方向)布置来使它们同四个显影剂盒240上的连接件248a对齐。驱动旋转单元281被装备有连接关节轴281a和法兰281b。
连接关节轴281a以当末端被插入连接件248a时能够与相应的连接件248a结合的方式被配置。连接关节轴281a和连接件248a以能够传递来自旋转驱动动力传递机构280的旋转驱动动力到显影剂盒240的方式被配置。法兰281b被形成在连接关节轴281a的基部(图中右边缘)。
驱动旋转单元弹簧282以一端接触法兰281b和另一端接触连接驱动齿轮283的方式被定位。驱动旋转单元弹簧282以朝着连接件248a推法兰281b(驱动旋转单元281)的方式被配置。
连接驱动齿轮283以能够同驱动旋转单元281一起旋转的方式被配置。简而言之,通过连接连接驱动齿轮283的中心旋转轴到形成在驱动旋转单元281的中心旋转轴(连接关节轴281a)内侧的连接孔,驱动旋转单元281和连接驱动齿轮283被配置以致两者将不能彼此相对在相同的方向上旋转。
驱动旋转单元281和连接驱动齿轮283以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彼此相对移动的方式被配置。简而言之,驱动旋转单元281和连接驱动齿轮283以使连接驱动齿轮283的中心旋转轴能够在形成在驱动旋转单元281的中心旋转轴(连接关节轴281a)内侧的连接孔的内侧的轴向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被配置。
驱动旋转单元移动凸轮284以使在前后方向上布置的四个驱动旋转单元281的轴向方向(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能够被设置的方式被配置。具体地,四对凸轮底表面284a、凸轮顶表面284b、凸轮倾斜表面284c被形成在驱动旋转单元移动凸轮284上。
如在图36中所示,凸轮底表面284a以它能够接触被定位以连接连接件248a的驱动旋转单元281的法兰281b的方式被形成。而且,如在图37中所示,凸轮顶表面284b以它能够接触远离连接件248a被定位的驱动旋转单元281的法兰281b的方式被形成。凸轮倾斜表面284c以允许凸轮底表面284a同凸轮顶表面284b平稳地连接的方式被形成。
简而言之,驱动旋转单元移动凸轮284以当它被没有显示的螺线管或其它凸轮机构从图36中所示的位置向下移动时响应驱动旋转单元弹簧282的按压力朝着凸轮倾斜表面284c上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图36中右侧)缓慢地移动法兰281b的方式被配置。驱动旋转单元移动凸轮284还以能够移动驱动旋转单元281到图37中所示的退避位置的方式被配置。进一步,驱动旋转单元移动凸轮284以能够当被没有显示的螺线管等移动到图37中所示的连接位置以上位置时通过驱动旋转单元弹簧282的按压力而移动驱动旋转单元281到图36中所示连接位置的方式被配置。
齿轮阵列286以能够传递电机285产生的旋转驱动动力到四个连接驱动齿轮283的方式被配置。
根据各方面所进行操作的说明
接下来,我们将参考示意图说明当处理单元240被安装到/移除自图12中所示的各方面的彩色激光打印机200的本体210时的操作。
安装/移除显影剂盒
参考图16和图17,当操作者在安装或移除显影剂盒240到处理单元230的处理第一框架230a上时,使用者夹住安装在显影剂盒240的顶端的手柄241g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随之,手柄241g进入图16所示的立起状态。接下来,当使用者向上推动支撑手柄241g时,显影剂盒240严格的向上移动,由对齐环引导槽251a1和形成在感光单元框架251在宽度方向的两端上的连接遮蔽套筒引导槽251e1引导。显影剂盒240以这种方式被安装到或从感光单元250移除。
安装显影剂盒240到处理单元框架240a上,另一方面,通过手柄241向下被操作,如图19A和19B及图20A和20B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盒240顶端,例如宽度方向上的中心,被抓住。对齐环246被插入对齐环引导槽251a1,如图19A中所示。进一步,连接遮蔽套筒248a2被插入连接遮蔽套筒引导槽251e1,如图20A中所示。
在这种状态如果显影剂盒240被进一步向下按压,对齐套筒246将被容纳在对齐环基部251a2中,如图19B中所示。进一步,连接遮蔽套筒248a2将被容纳在连接收容基部251e2中,如图20B中所示。进一步,没有对齐环246的显影辊旋转驱动轴244a的端部将被容纳在显影辊轴端收容部251e3中。
这里,参考图18和图19A和19B,中继电极部分258的滑动部分258c伸出到对齐环引导槽251a1中。结果,滑动部分258c接触对齐环246。其结果是,滑动部分258c被对齐环246向下推,暂时滑动到左边(在图中逆时针旋转)。此后,滑动部分258c接触供电凸出部247b。
以这种方式,当显影剂盒240被安装时,滑动部分258c伸出到对齐环引导槽251a1中,在被对齐环246推动且滑动时接触供电突起247b。结果,这使得有可能当安装显影剂盒240时通过供电突起247b和中继电极部分258之间的接触平稳地形成电连接。
进一步,参考图18和图19A和19B,对齐环引导槽251a1的较低一半被形成为细于连接遮蔽套筒引导槽251e1。结果是,在显影剂盒240在错误位置时,如果试图将连接遮蔽套筒248a2插入对齐环引导槽251a1,对应的连接遮蔽套筒248a2将被对齐环引导槽251a1的顶部阻止进入。这使得有可能保证显影剂盒240不被错误的安装到感光单元250。
显影剂盒向感光鼓的力/按压
参考图21A和21B,当显影剂盒240的状态从图21A的退避状态变到图21B(准备画)的按压状态时,手柄241g的自由端的按压凸起241g1向下移。这通过安装在按压构件241g2下面的加力机构241k产生一个沿着引导方向Z弹性推动显影剂盒外壳241的力。
简言之,参考图22A和图22B,安装在加力机构241k上的移动部分241k被按压构件241g2的向下运动下按压。结果是,如图22B所示,显影剂盒弹簧241k3变得比图22A中所示的压缩更厉害。当显影剂盒弹簧241k3以这种方式被压缩,能量在显影剂盒弹簧241k3中被产生。该能量向下推动显影剂盒外壳241的顶板241c。
再参考图21A和21B,当显影剂盒外壳的顶板241c以这种方式被推动时,显影剂盒240从图21A所示的退避位置移动到图21B所示的按压位置。简言之,显影剂盒240向感光鼓252移动。该运动的方向,参考图23A和23B,是对齐环246在对齐环收容基部251a2内移动的方向(引导方向Z)。
这里,参考图23B,按压作用线Y,其为通过加力机构241k连接加压位置PP和接触点(显影位置)CP的直线,平行于引导方向。结果是,加力机构241k产生的力使显影剂盒240的平稳移动变得可能。
进一步,按压位置PP的显影剂盒按压方向X和按压作用线Y形成的角度大约是20度。
其结果是,施加到对应按压位置PP上的大多数力被传递到接触点CP而没有大损失。接下来,显影辊244上的色粉承载表面244b和感光鼓252上的图像承载表面252b之间的预设接触状态能够被稳定的再产生。进一步,引导突起241m上的引导表面241m平行于引导方向Z。接下来,参考图21A和21B,引导突起241m上的引导表面241m1将被适当按压向显影剂盒插入引导辊257。结果是,显影剂盒240沿引导方向Z的移动将被对应的显影剂盒插入引导辊257平稳引导。
进一步,在显影剂盒240沿着引导方向Z从图21A中所示的退避位置到图21B中所示的按压位置的移动中,平行于按压作用线Y和引导方向Z形成的供电凸出部247b和供电相对部件258c1将滑动。接下来,在显影辊244在退避位置的时间点,显影剂偏压能够经中继电极部分258和供电突起247b被施加在显影辊244和光电鼓252之间。
进一步,如图23B所示,供电突起247b被供电相对部件258c1按压在供电突起247b和供电相对部件258c1之间的接触点的供电按压方向S部分垂直于按压作用线Y和引导方向Z。结果是,在来自中继电极部分258(供电相应部件258c1)的供电压力中,几乎没有产生平行于引导方向Z。接下来,显影辊244上的色粉承载表面244b和感光鼓252中的图像承载表面252b之间的预设的接触状态被稳定。
进一步,供电相应部件258c1和供电按压方向S部分垂直。结果是,有可能可靠产生供电按压方向S部分垂直于按压作用线Y和引导方向Z的状态。
安装处理单元
参考图25,第一,处理单元230被安装在单元框架211上。安装完成如下。
第一,侧框架引导辊232c和后梁引导辊234b通过将它们插入到位于滑动引导框架211c的最前端上的滑动引导辊211c2的后面的空间被安装到滑动轨211c1上。在这种状态,滑动引导辊211c2,滑动框架引导辊232c和后梁引导辊234b被抓在滑动轨211c1的引导肋232b和侧框架232之间。
如果处理单元230在这种状态被进一步按压后,滑动引导辊211c2,侧框架引导辊232c和后梁引导辊234b将旋转而被抓在滑动轨211c1和引导肋232b之间。结果是,处理单元230将被平稳地引导入单元框架211。此时,安装在显影剂盒240上的分离凸起241f和按压凸起241g1将从凸轮支撑框架上板219b2上方通过。
如果处理单元被进一步按压向后,且侧框架引导辊230和后梁引导辊234b通过滑动轨211c1而侧框架232的引导肋232b的前端通过滑动引导辊211c2,处理单元将略微的向下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滑动轨211c1和引导肋232b将非常接近地互相面对。进一步,分离凸起241f和按压凸起241g1将也下降到被容纳在凸起容纳开口219b5中。
设置显影剂盒的位置
参考图25,圆柱凸轮部件219a的一个被安装到处理单元230随以这种方式安装在单元框架211上的单元壳体211上的驱动力源(未显示)在前后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与适当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上的凸轮基部219a1的后齿轮219a2啮合的小齿轮219c中的一个旋转。小齿轮219c的旋转通过齿轮轴219d引起与小齿轮219c啮合的其它小齿轮219c也旋转。与其它小齿轮219c啮合的其它圆柱凸轮部件219a也移动。以这种方式,圆柱凸轮部件219a中的一对通过小齿轮219c和齿轮轴219d中的一对而同步移动。结果,显影剂盒240的位置被设置在退避位置或按压位置。参考图26和图27所示,显影剂盒240位置的设置能够通过设置圆柱凸轮部件219a在前后方向L上的位置而被执行。
简而言之,参考图25和图26,通过设置圆柱凸轮部件219a在前后方向L上的位置,面对凸起容纳开口219b5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将被设置成上升或下降。立起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向凸起容纳开口219b5伸出。结果,分离凸起241f被推向上。通过保持辅助凸轮部件219e立起,分离凸起241f将被保持在上升位置。结果,显影剂盒240将被保持在退避位置。
进一步,参考图25和图27,圆柱凸轮部件219a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设置设定按压凸起241g1被按压凸起压下部分219a8压下或不压下。通过按压凸起压下部分219a8的按压凸起241g1的压下,导致显影剂盒240被推向下,将其移动到按压位置。
多个显影剂盒的选择性施力
参考图25,响应沿前后方向L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的位置,沿前后方向L布置的多个(四个)显影剂盒240被选择性的向下推动。选择性的施力如下执行。
线性凸轮的动作
首先,将利用图29至图32描述图25所示的线性凸轮机构219的动作。
参考图29B和图30,当圆柱凸轮部件219a在最后位置时,最前面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和其它辅助凸轮部件219e两者都在立起的位置并且与辅助凸轮接触壁219a6接触。分离凸起241f也被放置在立起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219e’)的分离凸起装配部219e3(219e3’)上。而且,最前面的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和其它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被定位到按压凸起241g1的后面。
当圆柱凸轮部件219a从图30所示的状态开始向前移动时,辅助凸轮支撑219a5(219a5’)向前移动而滑过辅助凸轮部件219e(219e’)。此时,相对地看,辅助凸轮部件219e(219e’)看起来越过辅助凸轮支撑219a5(219a5’)移动到后面。注意辅助凸轮部件219e(219e’)不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辅助凸轮部件219e(219e’)和分离凸起241f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进一步,圆柱凸轮部件219a向前的移动使得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219a8’)的顶端接近按压凸起214g1。
首先,这使得最前面的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a9’与在最前面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上的辅助凸轮219e5’的第二向下突起碰撞。(此时,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a9还没与最前面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上的辅助凸轮219a5第二向下凸出部接触)。结果,最前面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逆时针方向旋转。它然后移动到向下状态,并且从辅助凸轮支撑219a5’落到以被容纳到位于最前面的辅助凸轮暴露开口219a7’内。结果,位于最前面的分离凸起241f释放抬升力并且分离凸起241f下降。
而且,参考图31,仅有最前面的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的顶端骑到位于最前端的按压凸起241g1上。结果,仅有按压凸起241g1被选择性的向下压下。
当圆柱凸轮部件219a从图31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前移动,另一个辅助凸轮旋转突起219a9和辅助凸轮219e5的第二向下突起碰撞。结果,另一个辅助凸轮部件219e也放倒。进一步,其它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也骑到其它按压凸起241g1上。这样,如图32所示,所有分离凸起241f下降,且所有按压凸起241g1向下压下。
另一方面,如图32所示,当圆柱凸轮部件219a开始从最前面位置移到后面,首先在除最前面的辅助凸轮部分219e’之外三个辅助凸轮部件219e上的辅助凸轮219a4的第一向下突起与辅助凸轮支撑219a5碰撞。三个辅助凸轮部件219e于是在图中逆时针旋转。旋转的结果是三个辅助凸轮部件219e在这种上升状态骑到辅助凸轮支撑219a5上。结果,分离凸起被向上按压。此时,最前面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仍被降低。简而言之,最前面的分离凸起241f还没被最前面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提升。
同时,除最前面的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之外的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被从按压凸起241g1上释放。结果,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从按压凸起241g1的按压力中被释放。此时,最前面的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仍然骑在最前面的按压凸起241g1的上面。简而言之,最前面的按压凸起241g1仍然被最前面的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压下。
当圆柱凸轮部件219a从图31所示的位置进一步移动到后面时,最前面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立起。进一步,最前面的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8’也从在最前面的按压凸起241g1上被释放。通过这种方式,如图30所示,所有的分离凸起241f被保持在上面,并且在所有压凸起241g1上的压力被释放。
显影剂盒上选择性的推动动作
作为圆柱凸轮部件219a和辅助凸轮部件219e的前述动作的结果,位于最前面的黑色显影剂盒240K,青色显影剂盒240C等被不同地向下推动。
简而言之,如图33所示,由于所有按压凸起下压其219a8(219a8’)被从按压凸起241g1上释放,所有按压凸起241g1上的压力在动作没有涉及图像形成时被释放。进一步,当动作没有涉及图像形成时,由于所有辅助凸轮部件219e(219e’)位于辅助凸轮支撑219a5(219a5’)上,所有分离凸起241f将被保持抬升。结果,黑色显影剂盒240K,青色显影剂盒240C等所有被保持在退避位置。结果,当动作没有涉及图像形成时所有显影剂辊244和感光鼓252被保持分离。
而且,如图34所示,当图像形成仅用黑色时,最前面的按压凸起压下区域219a’骑到按压凸起241g1上,且最前面的辅助凸轮部件219e’放倒。结果,按压凸起241g1被按压到最前面的黑色显影剂盒240K上,并且在分离凸起241f上的向上力被释放。
以这种方式,分离凸起241f上的抬升力从黑色显影剂盒240K被释放,并且按压凸起241g1下降,引起手柄241g在图34中围绕铰链241h略微的逆时针旋转,如上所述。手柄241g旋转的结果是安装到自由端的按压构件241g2向下移动。作为按压构件241g2向下移动的结果,加力机构241k被激活,向下推动显影剂盒外壳241。于是,仅在黑色显影剂盒240K上的显影剂辊244与感光鼓252接触。
以这种方式,当仅用黑色形成图像时,青色显影剂盒240C等被保持在退避位置且只有用于形成图像的黑色显影剂盒240K移动到被按压位置。
进一步,如图35所示,当形成全彩色图像时所有显影剂盒外壳241被向下推动。结果,黑色显影剂盒240K,青色显影剂盒240C等全都移动到按压位置。
另一说明方面的动作和效果
在这一方面中,导电部件247在供电按压方向S上被中继电极部件258按压,供电按压方向S为一条略垂直于按压动作线Y、通过连接接触位置CP和按压位置PP而形成的直线。结果,显影剂辊244(色粉承载表面244b)在接触位置CP与感光鼓252(图像承载表面252b)之间的接触变得更稳定。进一步,经导电部件247被中继电极部件258供应给显影剂辊244的电力也被更稳定的传导。因此,这一方面使得有可能形成更好的图像。
而且,当大致平行于按压动作线Y形成的供电相应部件258c1面对且与供电凸出部247b接触时,在供电凸出部247b和中继电极部件258之间形成电连接。结果,有可能在供电突起247b和供电相对部件258c1之间的接触点,也就是,供电按压位置SP(见图24),稳定地将供电相应部件258c1的法线方向设置到大致垂直于按压动作线Y的方向。结果,有可能获得允许供电按压方向S略垂直于按压动作线Y的更简单装置配置的中继电极部件258和导电部件247。
这里,供电相对部件258c1略平行于对齐环收容基部251a2(引导方向Z)。因此,当对齐环246在对齐环收容基部251a2内沿按压动作线Y移动时,供电相对部件258c1和供电突起247b各自沿按压动作线Y和引导方向Z移动。结果,在显影剂辊244上的色粉承载表面244b和在感光鼓252上的图像承载表面252b在预定状态接触,使得有可能保证从中继电极部件258从两者的定位完成的时间点开始及时电力供应到显影剂辊244的状态。结果,这减少了形成图像时彩色激光打印机200的启动时间。
而且,供电突起247能够在垂直于按压动作线Y和供电按压方向S的方向延伸。因而,有可能维持显影剂辊244和感光鼓252之间在接触位置CP的稳定接触,并且也改善了从中继电极部件258通过导电部件247到显影剂辊244的供电。
进一步,从宽度方向W,导电部件247和中继电极部件258接触的位置(供电按压位置SP)与容纳连接件248a(连接遮蔽套筒248a2)的连接遮蔽套筒引导槽251e1(连接收容基部251e2)重叠。进一步,供电按压位置SP在连接遮蔽套筒248a2的外直径范围内。
结果,有可能稳定显影剂辊244和感光鼓252在接触位置CP的接触和从中继电极部件258通过导电部件247到显影剂辊244的电力供应,且也稳定的供应旋转驱动力到显影剂盒240。
而且,在这方面,当对齐环246在彩色收容基部251a2内沿按压动作线Y移动时,略平行于引导突起241m的末端,例如,按压动作线Y,形成的引导面241m1接触被底壁251b自由旋转的支撑的显影剂盒插入引导辊257。
结果,当将显影剂盒240安装到处理单元框架230a(感光单元框架251)上时,有可能平稳引导对齐环246和供电突起247b沿按压动作线Y方向的移动。因此,有可能平稳地将处理单元框架240a安装到显影剂盒240上,同时也提供中继电极部件258和导电部件247之间的良好的电接触和色粉保持表面244b和感光鼓252在接触位置CP之间稳定的接触。
进一步,显影剂盒按压方向X和按压动作线Y形成的角度被设置为大约20度。因此,引导突起241m的引导表面241m1以既不太强也不太弱的预设力,朝着显影剂盒插入引导辊257被按压。进一步,有可能从显影剂盒弹簧241k3传递力到接触位置CP而没有主要损失。
结果,显影剂盒插入引导辊257平稳旋转的同时维持显影剂盒插入引导辊257和引导面241m1之间的接触。因此,显影剂盒240沿引导方向Z的移动将被平稳地引导到显影剂盒插入引导槽257。结果,有可能稳定且精确维持显影剂辊244的色粉承载表面244b和感光鼓252的图像承载表面252b之间接触的预设状态。
而且,在这一方面,从外面覆盖显影剂盒旋转驱动轴244a的对齐环246被用于定位显影剂盒240。因此,显影剂盒240和处理单元框架230a(感光单元框架251)的定位在显影辊旋转驱动轴244a的附近被完成。结果,有可能利用简单装置配置来保证显影剂辊244和感光鼓252之间在接触位置CP的接触为更好的接触。
而且,当将显影剂盒240安装到处理单元框架230a时,显影剂盒240的对齐环246被容纳在感光单元框架251上的对齐环引导槽251a1内。随之,对齐环246在对齐环引导槽251a1的底端到达对齐环收容基部251a2。此时,对齐环246沿按压动作线Y在对齐环收容基部251a2内移动。当对齐环246到达对齐环收容基部251a2上的预设位置时,为显影剂盒240和处理单元框架230a(感光处理框架251)的定位被执行。
根据上述方面,当将显影剂盒240安装到处理单元框架230a时,有可能更平稳和精确的执行定位。结果,根据这种配置,有可能有规则地获得中继电极部件258和导电部件247之间的更好的电连接,并且有规则的获得显影剂辊244和感光鼓252的精确定位。
而且,导电部件247以保证旋转的方式支撑显影辊旋转驱动轴244a和供应辊旋转驱动轴243a,同时电连接显影辊旋转驱动轴244a和供应辊旋转驱动轴243a。结果,供应到供应辊243和显影剂辊244的电力通过中继电极部件258和导电部件247被执行从而供应辊243和显影剂辊244将达到大略相同的电压。结果,有可能形成在显影剂辊244的色粉承载表面244和感光鼓在接触位置CP的预设接触,同时也稳定的供应动力到供应辊243和显影剂辊244从而供应辊243和显影剂辊244达到大略相同的电压。
而且,在这方面,从宽度方向W上看具有环状外形的对齐环246从显影剂盒外壳241的一端在宽度方向W上伸出,并且具有更大直径的连接件248a(连接遮蔽套筒248a2)从另一端伸出。另外,连接遮蔽套筒引导槽251e1比对齐环引导槽251a1宽到允许其容纳连接件248a的程度。
结果,如果试图将对齐环246插入连接遮蔽引导槽251e1,或将连接件248a(连接遮蔽套筒248a2)插入对齐环引导槽251a1,外直径的差别将阻止插入。正确的,不可能将有大直径的连接件248a(连接遮蔽套筒248a2)插入具有适合有着小直径的对齐环246的宽度的对齐环引导槽251a1。
结果,根据这种配置,有可能有效地防止显影剂盒240错误安装到处理单元框架230a(感光单元框架251)上。
而且,根据这种配置,有可能将驱动旋转单元281的长度减少到等于连接件248a(连接遮蔽套筒248a2)的凸出部的尺寸的程度。结果,有可能减少安装在单元框架211上的旋转驱动力传递机构280在宽度方向W上的尺寸。这使得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彩色激光打印机200的尺寸。
而且,推动力通过手柄241g和安装在显影剂盒外壳241的顶端,例如顶板241c上的加力机构241k朝着感光鼓252被施加到显影剂盒240。结果,有可能利用相当简单的装置配置在显影剂辊244上形成朝着接触位置CP的推动力。
而且,在这方面,通过沿着多个显影剂盒240被布置其上的前后方向L上移动安装在线性凸轮机构219上的圆柱凸轮部件219a,多个按压凸起241g1和按压构件241g2将选择性地朝着显影剂盒弹簧241k3移动。结果,只有用于形成图像的多个显影剂盒240的那些显影剂盒240将被朝着接触位置CP推动。结果,利用相当简单的装置配置有可能有效地阻止显影剂辊244等由于显影剂辊244和感光鼓255长期连续的摩擦而引起的损耗。
其它建议的形式
此外,如前所述,前述方面仅为代表性的,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前述方面,但是只要本发明的基础方面没被修改就可以以多种方式修改。
下面是其它可能形式的几个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的主题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局限于光电类型。而且,如果本发明的主题恰巧为光电型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不局限于激光打印机。
这里描述的各方面的配置可以互换或者组合。
此外,当感光鼓252直接被处理单元框架230a支撑和显影剂盒240直接被安装或移除时,感光单元框架251可以从上述方面的某些中被省略。
此外,各方面可以以感光单元250能够被自由地安装或从处理单元框架230a移除的方式被配置。
发明的各方面可以以处理单元框架230a能被从单元框架211的前面拉出但不能容易地安装到或从单元框架211移除的方式被配置。
在有些方面中,由显影剂盒按压方向X和按压动作线Y形成的角度不局限于20度。为了引导突起241m的引导面241m1没有过大的力而被推向显影剂盒插入引导辊257两者形成的角度不大于25度是优选的。在另一方面,为了引导突起241m的引导面241m1以足够的力推向显影剂盒插入引导辊257两者形成的角度不小于5度是优选的。
某些方面可以以圆柱凸轮部件219a中的一个能够通过让未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两个小齿轮219c中的至少一个或者齿轮轴219d的旋转同步移动的方式被配置。

Claims (4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影剂盒(140,240),该显影剂盒(140,240)包括配置成携带显影剂的显影剂携带体(144,244),配置成容纳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显影剂盒外壳(141,241),和安装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141,241)上并且电连接到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上的导电构件(147,247);
感光单元框架(151,251),该感光单元框架(151,251)包括图像携带体(152,252),所述图像携带体(152,252)配置成通过在指定的接触位置(CP)接触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而使用携带在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上的显影剂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中所述显影剂盒(140,240)配置成可安装在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中和可从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移除;
加力构件(131c,241k3),该加力构件(131c,241k3)配置成在指定的按压位置(PP)在按压方向(X)上推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141,241)的一部分(141e,241k1),其中,响应于推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141,241)的该部分(141e,241k1)的所述加力构件(131c,241k3),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在所述接触位置(CP)被朝着所述图像携带体(152,252)按压;和
供电构件(118,258),该供电构件(118,258)配置成当所述导电构件(147,247)接触所述供电构件(118,258)时允许所述导电构件(147,247)接收电力,并在垂直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的方向(S)上施加力到所述导电构件(147,24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其中:
由所述按压方向(X)和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并且小于或等于25度。
3.如前面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导电构件(147,247)包括配置成被所述供电构件(118,258)按压的突起(147b,247b);
所述供电构件(118,258)包括配置成面对所述突起(147b,247b)的一部分(118a,258c1);和
所述供电构件(118,258)的该部分(118a,258c1)配置成平行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显影剂盒(140,240)包括对齐用凸出部(146,246),该对齐用凸出部(146,246)配置成通过形成在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上的引导部(151a1,251a1)的引导使得所述显影剂盒(140,240)与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对齐;且
所述引导部(151a1,251a1)包括邻近于所述图像携带体(152,252)的边缘部(151a2,251a2),该边缘部(151a2,251a2)配置成允许所述对齐用凸出部(146,246)沿着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包括驱动轴(144a,244a),该驱动轴(144a,244a)具有垂直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的中心轴;和
所述对齐用凸出部(146,246)被安装在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驱动轴(144a,244a)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20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显影剂盒(140,240)包括配置成将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显影剂供应构件(143,243);
所述显影剂供应构件(143,243)包括驱动轴(143a,243a);和
所述导电构件(147,247)配置成电连接所述显影剂供应构件(143,243)的驱动轴(143a,243a)和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驱动轴(144a,244a)。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感光单元框架(251)包括第一壁(251a)和第二壁(251b),所述引导部(251a1)形成在所述第一壁(251a)上;
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包括引导用凸出部(241m),该引导用凸出部(241m)配置成当所述显影剂盒(240)安装在所述感光单元框架(251)中时在接触部分(241m1)接触所述第二壁(251b);和
所述接触部分(241m1)的与所述第二壁(251b)接触的表面平行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00),进一步包括:
辊(257),该辊(257)配置成当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沿着所述边缘部(251a2)移动时在与所述接触部分(241m1)接触的同时滚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00),进一步包括:
配置成施加驱动力以驱动所述显影剂携带体(244)的驱动单元(281);和
配置成支撑所述感光单元框架(251)的框架(211),其中所述显影剂盒(240)包括配置成接收来自所述驱动单元(281)的驱动力的驱动力输入部(248);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构件(247)被排列在垂直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的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第一端;
所述驱动力输入部(248)被排列为从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第二端凸出,所述第二端不同于所述第一端;和
当沿横向进行侧面观察时,所述导电构件(247)和所述供电构件(258)彼此接触的位置与所述驱动力输入部(248)至少部分重叠。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形成为从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第一端凸出,其中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形成为具有第一圆周;
所述驱动输入部(248)具有不同于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的第一圆周的第二圆周;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200)进一步包括处理单元框架(230a);
驱动力输入开口(232a)形成在所述处理单元框架(230a)上,所述驱动力输入开口(232a)接收所述驱动力输入部(248),且所述驱动力输入开口(232a)具有不同于所述引导部(251a1)的宽度。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导电构件(247)的突起(247b)在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和供电按压方向(S)中的至少一个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供电按压方向(S)垂直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配置成朝向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按压所述加力构件(241k3)的按压构件(241g2);
可枢轴转动地附接到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手柄(241g);
加力构件支撑部(241k2),该加力构件支撑部(241k2)设置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上边缘并且配置成支撑所述加力构件(241k3);
其中所述按压构件(241g2)设置在远离所述手柄(241g)的转动边缘的边缘上,并且配置为按压所述加力构件(241k3)。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感光单元框架(251)配置成允许多个显影剂盒(240)被同时安装且各个显影剂盒(240)平行对齐于每个其他的显影剂盒(240);且
所述按压构件(241g2)包括对应于每个显影剂盒(240)的多个按压构件(241g2)。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配置成施加力到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41g2)的力施加构件(219)。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力施加构件(219)包括被配置成沿前后方向(L)移动的直动凸轮构件(219)。
16.一种处理盒(130,230),该处理盒配置成可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200)的框架(111,211)中和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200)的框架(111,211)移除,其特征在于,该处理盒(130,230)包括:
显影剂盒(140,240),该显影剂盒(140,240)包括配置成携带显影剂的显影剂携带体(144,244),配置成容纳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和显影剂的显影剂盒外壳(141,241),和设置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141,241)上的导电构件(147,247),该导电构件(147,247)电连接到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所述显影剂盒外壳(141,241)包括在指定的按压位置(PP)被加力构件(131c,241k3)在按压方向(X)上推动的部分(141e,241k1);和
感光单元框架(151,251),该感光单元框架(151,251)保持图像携带体(152,252),通过在指定接触位置(CP)接触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显影剂被传递到所述图像携带体(152,252),所述显影剂盒(140,240)配置成安装在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中或从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移除;
其中所述导电构件(147,247)配置成由供电构件(118,258)在垂直于连接所述按压位置(PP)和所述接触位置(CP)的直线(Y)的方向(S)上按压。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
由按压方向(X)和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并且小于或等于25度。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显影剂盒(140,240)包括对齐用凸出部(146,246),该对齐用凸出部(146,246)配置成通过形成在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上的引导部(151a1,251a1)的引导使得所述显影剂盒(140,240)与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对齐;且
所述引导部(151a1,251a1)包括邻近于所述图像携带体(152,252)的边缘部(151a2,251a2),该边缘部(151a2,251a2)配置成允许所述对齐用凸出部(146,246)沿着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移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处理盒,其中:
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包括驱动轴(144a,244a),该驱动轴(144a,244a)具有垂直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的中心轴;和
所述对齐用凸出部(146,246)被安装在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驱动轴(144a,244a)的端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显影剂盒(140,240)包括配置成将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显影剂供应构件(143,243);
所述显影剂供应构件(143,243)包括驱动轴(143a,243a);和
所述导电构件(147,247)配置成电连接所述显影剂供应构件(143,243)的驱动轴(143a,243a)和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驱动轴(144a,244a)。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处理盒(23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感光单元框架(251)包括第一壁(251a)和第二壁(251b),所述引导部(251a1)形成在所述第一壁(251a)上;
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包括引导用凸出部(241m),该引导用凸出部(241m)配置成当所述显影剂盒(240)安装在所述感光单元框架(251)中时在接触部分(241m1)接触所述第二壁(251b);和
所述接触部分(241m1)的与所述第二壁(251b)接触的表面平行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处理盒(23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辊(257),该辊(257)配置成当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沿着所述边缘部(251a2)移动时在与所述接触部分(241m1)接触的同时滚动。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处理盒(23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导电构件(147,247)包括配置成被所述供电构件(118,258)按压的突起(147b,247b);
所述供电构件(118,258)配置成允许所述导电构件(147,247)在接触供电构件(118,258)时接收电力并包括配置成面对所述突起(147b,247b)的一部分(118a,258c1);和
所述供电构件(118,258)的该部分(118a,258c1)配置为平行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处理盒(23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显影剂盒(240)包括配置成接收来自所述框架(211)上的驱动单元(281)的驱动力的驱动力输入部(248);
所述导电构件(247)设置在垂直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的显影剂盒外壳(241)的第一端上;
所述驱动力输入部(248)被设置成以从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第二端凸出,所述第二端不同于所述第一端;和
当沿横向进行侧面观察时,所述导电构件(247)和所述供电构件(258)彼此接触的位置与所述驱动力输入部(248)至少部分重叠。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处理盒(23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形成为从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第一端凸出,其中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形成为具有第一圆周;
所述驱动输入部(248)具有不同于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的第一圆周的第二圆周;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200)进一步包括处理单元框架(230a);
驱动力输入开口(232a)形成在所述处理单元框架(230a)上,所述驱动力输入开口(232a)接收所述驱动力输入部(248),且所述驱动力输入开口(232a)具有不同于所述引导部(251a1)的宽度。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处理盒(23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导电构件(247)的突起(247b)在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和供电按压方向(S)中的至少一个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供电按压方向(S)垂直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
27.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处理盒(230),其中:
所述加力构件(241k3)配置成在指定的所述按压位置(PP)在按压方向(X)上推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一部分(241k1),其中,响应于推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该部分(241k1)的所述加力构件(241k3),所述显影剂携带体(244)在所述接触位置(CP)被朝着所述图像携带体(252)按压;和
配置成朝向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按压所述加力构件(241k3)的按压构件(241g2);
可枢轴转动地附接到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手柄(241g);和
设置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上部边缘并且配置成支撑所述加力构件(241k3)的加力构件支撑部(241k2);
其中所述按压构件(241g2)设置在远离所述手柄(241g)的转动边缘的边缘上,并且配置成按压所述加力构件(241k3)。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处理盒(23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感光单元框架(251)配置成允许多个显影剂盒(240)被同时安装且每个显影剂盒(240)平行对齐于其他的显影剂盒(240);且
所述按压构件(241g2)包括对应于各个显影剂盒(240)的多个按压构件(241g2)。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处理盒,进一步包括:
配置成施加力到所述多个按压构件(241g2)的力施加构件(219)。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处理盒(23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力施加构件(219)包括被配置成沿前后方向(L)移动的直动凸轮构件(219)。
31.一种显影剂盒(140,240),该显影剂盒(140,240)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0,200),该图像形成装置(100,200)包括配置成被支撑在感光单元框架(151,251)中的图像携带体(152,252),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配置成支撑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200)内,所述显影剂盒(140,240)配置成可安装在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中和可从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移除,所述显影剂盒(140,240)包括:
配置成携带显影剂的显影剂携带体(144,244);
配置成容纳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显影剂盒外壳(141,241);
导电构件(147,247),该导电构件(147,247)安装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141,241)上并电连接到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
其中所述显影剂盒外壳(141,241)配置为允许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在指定按压位置(PP)被朝着所述图像携带体(152,252)按压;且
所述导电构件(147,247)配置为当供电构件(118,258)在垂直于连接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指定的按压位置(PP)的直线的方向(S)上按压所述导电构件(147,247)的同时,由所述供电构件向所述导电构件供应电力,其中所述接触位置(CP)是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和所述图像携带体(152,252)互相接触的位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显影剂盒(140,240),其特征在于,其中:
由按压方向(X)和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形成的角度大于或等于0度并且小于或等于25度。
33.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显影剂盒(140,24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导电构件(147,247)包括突起(147b,247b)。
34.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显影剂盒(140,24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对齐用凸出部(146,246),该对齐用凸出部(146,246)配置成通过形成在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上的引导部(151a1,251a1)的引导使得所述显影剂盒(140,240)与所述感光单元框架(151,251)对齐,所述引导部(151a1,251a1)包括与所述图像携带体(152,252)相邻的边缘部(151a2,251a2),所述边缘部(151a2,251a2)配置为允许所述对齐用凸出部(146,246)沿着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移动;
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包括具有中心轴的驱动轴(144a,244a);且
所述对齐用凸出部(146,246)被安装在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驱动轴(144a,244a)的端部。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显影剂盒(140,24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配置成将显影剂供应到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显影剂供应构件(143,243),所述显影剂供应构件(143,243)包括驱动轴(143a,243a);
其中所述导电构件(147,247)配置成连接所述显影剂供应构件(143,243)的驱动轴(143a,243a)和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的驱动轴(144a,244a)。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显影剂盒(24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感光单元框架(251)包括第一壁(251a)和第二壁(251b),所述引导部(251a1)形成在所述第一壁(251a)上;
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包括引导用凸出部(241m),该引导用凸出部(241m)配置成当所述显影剂盒(240)安装在所述感光单元框架(251)中时在接触部分(241m1)接触所述第二壁(251b);且
所述接触部分(241m1)的与所述第二壁(251b)接触的表面平行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显影剂盒(24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引导用凸出部(241m)的接触部分(241m1)配置成当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沿着所述边缘部(251a2)移动时与所述感光单元框架(251)的辊(257)接触。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显影剂盒(140,24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驱动力输入部(148,248),该驱动力输入部(148,248)配置成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00,200)内的驱动单元(281)的驱动力以驱动所述显影剂携带体(144,244),其中
所述导电构件(147,247)设置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141,241)的第一端,
所述驱动力输入部(148,248)设置为从所述显影剂盒外壳(141,241)的第二端凸出,所述第二端不同于所述第一端,且
当沿横向进行侧面观察时,动力被供应到所述导电构件(147,247)的位置与所述驱动力输入部(148,248)至少部分重叠。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显影剂盒(24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形成为从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第一端凸出,其中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形成为具有第一圆周;
所述驱动力输入部(248)具有不同于所述对齐用凸出部(246)的第一圆周的第二圆周。
40.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影剂盒(240),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导电构件(247)的突起(247b)在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和供电按压方向(S)中的至少一个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供电按压方向(S)垂直于连接所述接触位置(CP)和所述按压位置(PP)的直线(Y)。
41.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显影剂盒(24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加力构件(241k3),配置成在所述指定的按压位置(PP)在所述按压方向(X)上推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一部分(241k1),其中,响应于推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该部分(241k1)的所述加力构件(241k3),所述显影剂携带体(244)在所述接触位置(CP)被朝着所述图像携带体(252)按压;
配置成朝向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按压所述加力构件(241k3)的按压构件(241g2);
可枢轴转动地附接到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手柄(241g);和
设置在所述显影剂盒外壳(241)的上部边缘并且配置为支撑所述加力构件(241k3)的加力构件支撑部(241k2);
其中所述按压构件(241g2)设置在远离所述手柄(241g)的转动边缘的边缘上,并且配置成按压所述加力构件(241k3)。
CN200610139575.7A 2005-09-26 2006-09-26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显影盒 Active CN19407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77470 2005-09-26
JP2005277470 2005-09-26
JP2005277470 2005-09-26
JP2005376544 2005-12-27
JP2005376544A JP2007114718A (ja) 2005-09-26 2005-12-27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376544 2005-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0756A CN1940756A (zh) 2007-04-04
CN1940756B true CN1940756B (zh) 2010-04-21

Family

ID=3753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39575.7A Active CN1940756B (zh) 2005-09-26 2006-09-26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89139B2 (zh)
EP (1) EP1768001B1 (zh)
JP (1) JP2007114718A (zh)
CN (1) CN19407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6568B2 (ja) * 2005-06-29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US7321739B1 (en) * 2007-04-30 2008-01-2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Cartridge with a handle for use with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9003174A (ja) * 2007-06-21 2009-01-0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JP5082891B2 (ja) * 2008-01-30 2012-11-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1627B2 (ja) * 2008-08-27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674635B2 (ja) * 2008-12-26 2011-04-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92626B2 (ja) * 2008-12-26 2011-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569977B1 (ja) * 2009-03-23 2010-10-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5029682B2 (ja) * 2009-12-25 2012-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056868B2 (ja) * 2010-02-19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197271A (ja) 2010-03-18 2011-10-06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093272B2 (ja) * 2010-03-18 2012-12-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88498B2 (ja) 2011-03-04 2014-05-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8209B2 (ja) * 2011-08-31 2013-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6004690B2 (ja) * 2012-03-21 2016-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3233B2 (ja) * 2012-09-21 2016-08-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KR101926717B1 (ko) * 2012-10-24 2018-12-07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이를 이용한 전원 전달방법 및 현상유닛 장착방법
JP6337792B2 (ja) 2015-02-06 2018-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634098B2 (ja) 2015-06-30 2020-01-22 サン−ゴバン パフォーマンス プラスティックス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滑り軸受け
CN106154789B (zh) * 2016-08-08 2020-07-03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6573863U (zh) * 2016-09-21 2017-10-20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JP6859647B2 (ja) * 2016-09-30 2021-04-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180380A (ja) * 2017-04-17 2018-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JP7119502B2 (ja) 2018-03-30 2022-08-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45C (zh) * 1994-04-27 2001-04-04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与成象设备
CN1428666A (zh) * 2001-09-13 2003-07-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其所用的处理单元
CN1580970A (zh) * 2003-07-31 2005-02-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CN1591231A (zh) * 1999-02-26 2005-03-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光敏件盒及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71278A (ja) * 1988-09-06 1990-03-0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634175A (en) * 1995-03-28 1997-05-27 Steven Bruce Michlin Electrical contact device for developer roller of toner cartridge
US6330410B1 (en) * 1999-02-26 2001-12-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cartridge
JP3882449B2 (ja) 2000-03-01 2007-02-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344992B2 (ja) 2003-07-31 2009-10-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089639B2 (ja) * 2004-02-27 2008-05-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8344A (ja) 2004-03-15 2005-09-22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70279B2 (ja) 2004-07-30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45C (zh) * 1994-04-27 2001-04-04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与成象设备
CN1591231A (zh) * 1999-02-26 2005-03-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光敏件盒及成像设备
CN1428666A (zh) * 2001-09-13 2003-07-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及其所用的处理单元
CN1580970A (zh) * 2003-07-31 2005-02-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感光构件盒,处理单元和成像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68001A2 (en) 2007-03-28
JP2007114718A (ja) 2007-05-10
EP1768001B1 (en) 2014-12-31
CN1940756A (zh) 2007-04-04
US20070071481A1 (en) 2007-03-29
US7689139B2 (en) 2010-03-30
EP1768001A3 (en) 2008-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0756B (zh) 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及显影盒
CN101943880B (zh) 感光构件盒、显影剂盒以及处理盒
CN100543599C (zh) 成像设备
US78900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631109B (zh)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2207726B (zh)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US6898391B2 (en)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ic contact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35665B2 (en) Photosensitive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498591C (zh) 处理盒的再生方法
CN100462869C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显影盒
US20070160386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5518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91622B (zh) 显影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US85772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46944B2 (en) Color image forming devices for use in color printers
CN104423239A (zh)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02540842A (zh) 处理单元和使用处理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337413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99162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盒
CN100414456C (zh) 粉罐和成像装置
CN10219347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914322B2 (en) Drive coupler actuation via replaceable unit insertion 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0552565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090291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including a shaft member with regulators provided thereon for breaking up an attachment/detachment operation of an image forming unit
US10185247B1 (en) Toner cartridge having a media feed roll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