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347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3470A
CN102193470A CN2010105191577A CN201010519157A CN102193470A CN 102193470 A CN102193470 A CN 102193470A CN 2010105191577 A CN2010105191577 A CN 2010105191577A CN 201010519157 A CN201010519157 A CN 201010519157A CN 102193470 A CN102193470 A CN 102193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installation position
close
ope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91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本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3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3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保持部,其保持可拆除构件使得该可拆除构件由于与开/闭部的开/闭操作联动而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以及主和副安装完成位置;以及连接部,其设置在开/闭部上且形成有导槽,所述导槽对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上的突出部分进行引导。连接部的导槽包括狭窄部分,突出部分在可拆除构件从拆除操作位置移位至主或副安装完成位置时穿过狭窄部分。该狭窄部分具有比突出部分的外尺寸窄的槽宽。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图像形成装置,如用于形成图像的打印机和复印机,采用这样一种机构,该机构与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开/闭盖联动从而根据开/闭盖的打开或关闭操作来改变布置在主体内部的构件(可拆除构件)的状态。作为采用上述根据开/闭盖的打开或关闭操作进行操作的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提出以下图像形成装置。
JP-A-2005-077615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定影部件和第二定影部件,其限定第一定影咬合部分;压力接触单元,其用于使第一定影部件和第二定影部件在压力下彼此进行接触;定影单元,其包括用于解除第一定影部件和第二定影部件的压力接触的压力接触解除单元;安装单元,其用于可拆除地安装处理盒;开/闭盖,其打开以能够放入或取出处理墨盒;以及联动单元,其适于随开/闭盖的打开操作而利用压力接触解除单元解除第一定影部件和第二定影部件的压力接触,并随开/闭盖的关闭操作而将处理墨盒移至启用位置并同时利用压力接触单元使第一定影部件和第二定影部件从压力接触解除状态在压力下彼此进行接触。
JP-A-2006-267402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拆除墨盒,其具有被引导部分,该被引导部分受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的导槽引导且以可拆除方式安装在主体中;开/闭盖,其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开/闭盖将收容可拆除墨盒的墨盒收容部敞开,而在关闭位置,开/闭盖将墨盒收容部封闭;墨盒保持部件,其具有按压部分和调节接合部分,该按压部分按压已安装的可拆除墨盒的被引导部分,该调节接合部分用于调节按压部分所施加的按压力且将可拆除墨盒定位;以及保持力调节部件,其与调节接合部分接合且与开/闭盖联动以便以如下方式随开/闭盖移动而移动:当开/闭该移至打开位置时,保持力调节部件移至第一保持力施加位置,在该位置第一保持力通过按压部分施加至被引导部分,而当开/闭盖移至关闭位置时,保持力调节部件移至第二保持力施加位置,在该位置大于第一保持力的第二保持力通过按压部分施加至被引导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即使在用于对以可拆除方式安装在该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的可拆除构件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分适合在主体内部移至不同位置的情况下,保持可拆除构件的保持部分也能够通过开/闭部分的关闭操作可靠地移位至期望的安装完成位置。
[1]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可拆除构件、开/闭部、保持部和连接部。装置主体包括开口部分。可拆除构件经开口部分以可拆除方式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中。在安装/拆除所述可拆除构件时所述开/闭部将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部分敞开/封闭。保持部保持所述可拆除构件使得所述可拆除构件由于与所述开/闭部的开/闭操作联动而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以及主安装完成位置和副安装完成位置。通过使所述保持部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移动而使所述保持部在所述主安装完成位置与所述副安装完成位置之间改变位置。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开/闭部上且形成有导槽,当所述可拆除构件从所述拆除操作位置移位至所述主安装完成位置或所述副安装完成位置时所述导槽对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上的突出部分进行引导。所述连接部的导槽包括狭窄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所述可拆除构件从所述拆除操作位置移位至所述主安装完成位置或所述副安装完成位置时穿过所述狭窄部分。所述狭窄部分具有比所述突出部分的外尺寸窄的槽宽。
[2]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在第[1]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连接部的导槽可以成形为具有:等待空间部分,即使当所述保持部分保留在所述主安装完成位置和所述副安装完成位置中的任一位置时,所述突出部分也能在所述等待空间部分中进入所述开/闭部被关闭的等待状态;主引导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与所述主引导部分进行接触以便在所述开/闭部打开时受到引导而移出所述等待空间部分;以及副引导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与所述副引导部分进行接触以便在所述开/闭部关闭时受到引导而返回到所述等待空间部分中。所述狭窄部分形成在所述副引导部分和所述等待空间部分的边界部分。
[3]根据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图像承载体,其上面形成有由显影剂形成的图像;中间转印体,其使形成在相应的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能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以将图像传送至最终转印位置;清洁器单元,其去除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经过所述最终转印位置之后残余在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显影剂;以及回收容器,其回收已被所述清洁器单元去除的显影剂,其中,所述可拆除构件为所述回收容器,所述保持部为保持所述回收容器的容器保持部,所述容器保持部分的主安装完成位置被设为使所述中间转印体与所有所述多个图像承载体进行接触的位置,并且所述容器保持部的副安装完成位置被设为使所述中间转印体与所述多个图像承载体的一部分分离的位置。
在根据第[1]项的构造下,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保持可拆除构件的保持部在装置主体的内部中会变至不同位置,该保持可拆除构件的保持部也能通过开/闭部的关闭操作可靠地移位到期望的安装完成位置。
在根据第[2]项的构造下,与不采用本发明的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保持可拆除构件的保持部在装置主体的内部中会变至不同位置,也不会产生与连接部有关的问题,并且保持部能够通过开/闭部的关闭操作可靠地移位到期望的安装完成位置。
在根据第[3]项的构造下,与不采用本发明的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保持用于回收显影剂的回收容器的容器保持部分会移位到主安装完成位置和副安装完成位置,保持回收容器的容器保持部也能通过开/闭部的关闭操作可靠地移位到期望的安装完成位置。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开/闭盖是打开的)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带清洁器、显影剂回收容器和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安装保持框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A和图5B示出中间转印单元的位移机构的说明图,其中图5A示出全色模式时的位移位置状态,而图5B示出单色模式时的位移位置状态;
图6是示出开/闭盖、显影剂回收容器和安装保持框架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从不同方向观看到的图6所示开/闭盖、显影剂回收容器和安装保持框架的构造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显影剂回收容器和可动保持件移位到安装完成位置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显影剂回收容器及其安装保持框架的状态(显影剂回收容器被移除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A和图10B示出显影剂回收容器的透视图,其中图10A是示出在开/闭闸板处于将开口部分封闭的位置时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外观的透视图,而图10B是示出在开/闭闸板处于将开口部分敞开的位置时显影剂回收容器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显影剂回收容器以及被拆解的安装保持框架的透视图;
图12示出沿图9的线Q-Q截取的显影剂回收容器和安装保持框架的说明性剖视图;
图13示出沿图7的线Q-Q截取的显影剂回收容器和安装保持框架的说明性剖视图;
图14示出沿图8的线Q-Q截取的显影剂回收容器和安装保持框架的说明性剖视图;
图15是示出开/闭盖、显影剂回收容器、安装保持框架以及连接框架在全色模式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开/闭盖、显影剂回收容器、安装保持框架以及连接框架在单色模式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示出连接框架的构造的正视图;
图18是示出具有不同构造的连接框架的正视图;
图19A和图19B示出显示了在全色模式时开/闭盖的打开操作和可动保持件的移位状态的说明图,其中图19A示出打开操作的中间阶段的状态,而图19B示出开/闭盖被完全打开且可动保持件移位到拆除操作位置的状态;
图20A和图20B示出显示了在全色模式时开/闭盖的关闭操作和可动保持件的移位状态的说明图,其中图20A示出关闭操作的中间阶段的状态,而图20B示出开/闭盖被完全关闭且可动保持件移位到第一安装完成位置的状态;
图21A和图21B示出显示了在单色模式时开/闭盖的打开操作和可动保持件的移位状态的说明图,其中图21A示出打开操作的中间阶段的状态,而图21B示出开/闭盖被完全打开且可动保持件移位到拆除操作位置的状态;以及
图22A和图22B示出显示了在单色模式时开/闭盖的关闭操作和可动保持件的移位状态的说明图,其中图22A示出关闭操作的中间阶段的状态,而图22B示出开/闭盖被完全关闭且可动保持件移位到第二安装完成位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例(下文简称“示例性实施例”)。
图1至图3显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而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状态(通过将开/闭盖之一打开来安装或移除显影剂回收容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包括支撑部件、外遮盖件等在内的装置主体10。送纸单元40布置在装置主体10的下部。该送纸单元40储存记录纸张9作为供图像形成在其上的记录介质并将记录介质送出。纸张排出堆积部11形成在装置主体10的上部。已形成了图像的纸张被排出并堆积在纸张排出堆积部11上。
如图2、图3等所示,装置主体中构成纸张排出堆积部11的部分构成为上开/闭部分13,该上开/闭部分13围绕作为支点的第一铰链(轴)12向外摆动以敞开装置主体10的上部的一部分。构成装置主体10的一个侧面(该侧面形成装置的前侧)的侧部如后面将描述地构成为利用第二铰链14向外摆动而打开的侧开/闭部分15。另外,上开/闭部分13构成为当在构成纸张排出堆积部11的部分执行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移除操作时能够被打开的板状开/闭盖16。如后面将描述地,开/闭盖16围绕轴17摆动以便打开或关闭,该轴17借助于支撑臂161布置成与开/闭盖16略微间隔开。在图1中,参考标号19表示控制旋钮、显示部分等布置于其中的控制面板部分。在图3中,参考标号18表示装置主体10中由开/闭盖16打开或封闭的开口部分。
送纸单元40具有存纸部件41,该存纸部件41储存互相上下叠放的一叠记录纸张9。存纸部件41构造成从装置主体10的前侧(在图2中,装置主体10的左手侧:沿连有虚线的箭头所示方向)拉出,并且将记录纸张9补充到从送纸单元40拉出的存纸部件41中。馈送辊42布置在存纸部件41的一个端部上方以便接触该叠记录纸张9最顶部的纸张。分离辊43布置成与馈送辊42相对置。
在送纸单元40中,储存在存纸部件41中的该叠记录纸张最顶部的纸张被馈送辊42送出,然后借助于与馈送辊43协作的分离辊43而与处于最顶部的纸张下方的记录纸张分离。纸张9由馈送辊42和分离辊43以这种方式逐张地送出。这样送出的纸张9被传送调节辊44暂时停止,然后在所需时刻被传送至后面将描述的中间转印单元30与二次转印单元37(二次转印位置)之间。
作为图像形成手段的图像形成单元20、中间转印单元30、二次转印单元37、定影单元50等布置在由装置主体10构成的壳体的内部。图像形成单元20包括对应地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这四种颜色的显影剂(色调剂)图像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0Y、20M、20C、20K。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单元20(Y,M,C,K)被布置在这种状态下:它们的位置以黑色、蓝绿色、品红色和黄色的次序逐渐变高(或倾斜),但后面将描述的光学写入单元(24)除外。
图像形成单元20(Y,M,C,K)包括以可拆除方式安装在装置主体10中以便使用的感光鼓单元21(Y,M,C,K)、作为潜像形成装置的光学写入单元24以及多个显影单元25(Y,M,C,K)。如图3所示通过将沿所需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2、用于将感光鼓22的表面(感光层)充至所需电势的充电器23以及用于将残留在感光鼓22的表面上的不需要的物质去除如色调剂的清洁器29合并为单个单元,使各感光鼓单元21(Y,M,C,K)构成为容易拆除的构件。在图2中,仅在黑色感光鼓单元21K上示出充电器23和清洁器29来代表四个感光鼓单元21。
在感光鼓单元21(Y,M,C,K)中的任何一个中,感光鼓22以可旋转方式安装在部分敞开的壳体状单元主体的内部。另外,在单元主体的内部,作为充电器23的充电辊安装成在与感光鼓22的表面(周面)进行接触时被驱动,并且作为清洁器29的弹性刮板安装成与感光鼓22的表面进行接触。在感光鼓单元21被安装在装置主体10中的状态下,利用从驱动单元(未示出)传递至感光鼓22的旋转力使感光鼓22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
在各感光鼓单元21中,旋转的感光鼓22的表面由充电器23充至期望电势,并且在感光鼓22执行过后面将描述的一次转印之后感光鼓22的表面由清洁器29进行清洁。单元主体210下方存在的空闲空间被用作回收空间,清洁器29所除去的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被回收到该回收空间中。图2中的参考标号229表示用于回收从各显影单元25排出的残余显影剂的显影剂回收容器。
光学写入单元24布置在处于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0(Y,M,C,K)下方的位置。光学写入单元24包括如半导体激光器等光源以及如透镜和反射镜等光学元件,这些光学元件将从光源发射的光线引导到感光鼓22以便在壳体的内部进行扫描,该壳体被遮蔽从而不会透射光线,在图中未示出上述光源和光学元件。在光学写入单元24中,基于图像信息产生的各颜色成分的光线(使用带箭头的点划线表示)照射到各感光鼓单元21中的已充电感光鼓22上,从而形成各颜色的潜像。光线出射部分(未示出)在光学写入单元24的壳体的上侧形成为与相应感光鼓22的光线照射位置匹配使得形成潜像的光线射到光线照射位置。
显影单元25(Y,M,C,K)布置成存在于感光鼓单元21(Y,M,C,K)与光学写入单元24之间。各显影单元25具有显影辊26,显影辊26在与相应的感光鼓22对置的状态下旋转,在显影辊26与感光鼓22之间设置有所需的间距。显影单元25将所需颜色成分的显影剂保持在其显影辊26上并对与相应感光鼓22对置的显影区供应显影剂以利用显影剂将形成在相应感光鼓2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显现)。即:在各个显影单元中完成此过程以形成由相应显影剂(色调剂)形成的相应颜色的四个色调剂图像。根据显影剂的消耗情况,将相应显影剂从相应的显影剂供应单元(未示出)供应给各显影单元25。
中间转印单元30具有:环状中间转印带31,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20(Y,M,C,K)的相应感光鼓22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上;多个支撑辊32a、32b、32c、32d、32e,它们将中间转印带31拉伸开从而使中间转印带31在与上述多个支撑辊接触的状态下缠绕在支撑辊上并使该中间转印带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以及一次转印单元33,其将相应感光鼓22上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
在上述多个支撑辊中,支撑辊32b为驱动辊,旋转力从旋转的驱动单元(未示出)传递至该驱动辊,以使中间转印带31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一次转印单元33布置成与中间转印带31的内周面进行接触而将带31的外周面压靠在感光鼓22的相应表面上,并且一次转印单元由被施加了一次转印偏压电压的一次转印辊33构成。
另外,如图2至图4所示,带清洁器35安装在中间转印单元30上以便去除残余在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上的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带清洁器35包括弹性刮板35a,该弹性刮板附连至带清洁器35的清洁器主体(壳体)350以便与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进行接触而从中间转印带上刮去并去除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弹性刮板35a布置成与中间转印带31的由支撑辊32c支撑的外周面部分(严格而言,在表示与带31的旋转方向成直角的宽度W1的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进行接触。
另外,如图2、图4等所示,对带清洁器35增加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用于回收被弹性刮板35a除去的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由此,带清洁器35包括传送部件36,该传送部件36传送被弹性刮板35a刮除的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以通过形成在清洁器主体350中的排出口351将它们传送到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排出口351形成为长度与中间转印带31的宽度W1大致相同的开口部分。传送部件36例如构造为弹性板36b附连至旋转轴36a,该旋转轴36a在弹性板36b的一端构成自由端的状态下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该传送部件36沿箭头所示方向围绕旋转轴36a旋转,从而向排出口351传送被弹性板36回收的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顺便提一下,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可拆除的方式安装在安装保持框架7中以供使用。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及安装保持框架7将在后面描述。
中间转印单元30(包括带清洁器35)整体地安装上开/闭部分13的后表面侧,该上开/闭部分13构成纸张排出堆积部11的一部分。通过采取这种构造,中间转印单元30围绕作为支点的主铰链12摆动从而在上开/闭部13操作而打开时移位到从装置主体10向外偏移的位置。通过使该中间转印单元30从装置主体10向外偏移,四个感光鼓单元21暴露至装置主体10的外部,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感光鼓单元21从装置主体10拆除以便更换或补充色调剂。
二次转印单元37将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9上。二次转印单元37由被施加了二次转印偏压电压的二次转印辊37构成并布置成与中间转印带31的一部分的外周面接触,该中间转印带31缠绕在用作驱动辊的支撑辊32b上从而受驱动而旋转。当形成图像时,由相互叠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多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的色调剂图像或单色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二次转印辊37上。
定影单元50布置在处于二次转印单元37上方的位置并将已被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9上且尚未被定影到记录纸张9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定影单元50包括:加热回转部件51,其具有被加热单元加热到所需温度的定影表面且采取辊形式或带形式;以及按压回转部件52,该按压回转部件52限定定影部且采取辊形式或带形式,该定影部在所需压力下与加热回转部件51的定影面进行接触以允许具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9(待定影的对象)通过。使具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9经过限定在加热回转部件51与按压回转部件52之间的定影处理部分而被加热和按压,由此未定影色调剂图像被熔融而定影在记录纸张9上。
除传送记录纸张9所沿的主传送路径PR1外,在装置主体10的内部还形成有反转传送路径PR2。顺便提一下,在装置主体10中,沿反转传送路径PR2划分布置在反转传送路径PR2外的部分以及外遮盖件并且由此划分的外遮盖件的一部分构成为借助于副铰链14向外摆动而打开的侧开/闭部分15。另外,在侧开/闭部分15被置于打开状态下之后执行构成纸张排出堆积部11的一部分的上开/闭部分13的打开操作。
主传送路径PR1用来将从送纸单元40供应的记录纸张9传送到色调剂图像的转印和定影位置并将形成并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张9排出到纸张排出堆积部11中。排出辊45布置在主传送路径PR1上的定影单元50与直接形成在纸张排出堆积部11前方的排出口11a之间。
反转传送路径PR2是用来在记录纸张9被翻转的状态下将一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9再次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的传送路径,该二次转印位置为图像形成部的一部分。例如,两个传送辊46、47布置在反转传送路径PR2的一部分上,该反转传送路径PR2从排出辊45延伸到直接处于传送调节辊44前方且反转传送路径PR2并入主传送路径PR1中的位置。在该反转传送路径PR2中,使排出辊45在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9的后端部被排出辊45夹持的时刻做反向旋转,从而将记录纸张9传送并顺序地送至传送辊46、47并最终传送至传送调节辊44的上游位置。
电源单元55布置在装置主体内部。从电源单元55将所需电压(电流)施加至待被供电的对象如充电器23、图像写入单元24、显影单元25的显影辊26、一次转印辊33、二次辊37以及定影单元50。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感光鼓单元21(Y,M,C,K)在上开/闭部分13保持打开的情况下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或从图像形成装置1上移除。侧开/闭部分15在上开/闭部分13打开之前打开。在上开/闭部分13保持打开的情况下,感光鼓单元21(Y,M,C,K)暴露于图像形成装置1外,由此将感光鼓单元21向上提升以便从图像形成装置1上移除以进行维护或更换。另外,在开/闭盖16(其构成上开/闭部分13的一部分)如后面将描述地被置于打开状态下(图3)之后,将显影剂回收单元6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上或从图像形成装置1上移除。
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通过使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显影剂(色调剂)来形成全色图像,并可以通过使用黑色(K)显影剂来形成黑白图像。
这里,在用于形成全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全色模式)的情形中,使感光鼓单元21(Y,M,C,K)中的各所有感光鼓22(Y,M,C,K)旋转,且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相应的感光鼓单元21上。此后,相应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从而使得色调剂图像互相叠印在一起,该中间转印带31在通过一次转印辊33从中间转印带31的内侧将中间转印带31压靠在感光鼓21上而与感光鼓21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经过感光鼓21,然后由多种颜色形成的所得色调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在记录纸张9上。另一方面,在用于形成黑白图像的图像形成操作(单色模式)的情形中,使黑色(K)感光鼓22旋转,将黑色(K)色调剂图像形成并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且将所得色调剂图像最终二次转印在记录纸张9上。但是,在单色模式下,不使在形成单色色调剂图像的过程中不使用的除感光鼓22(K)之外的其它感光鼓22(Y,M,C)旋转。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采用如下退避机构,该退避机构保持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1(Y,M,C)的表面间隔开,感光鼓21(Y,M,C)在单色模式下保持不动而不旋转。
如图3、图5A和图5B所示,在该退避机构中,支撑中间转印带31(其为中间转印单元30的组成构件的一部分)的支撑辊32c、32d、32e以及黄色(Y)、品红色(M)和蓝绿色(C)的一次转印辊33(Y,M,C)布置在可动框架38上,该可动框架38围绕固定于装置主体10上的枢转轴38a沿箭头B1、B2所示方向摆动。可动框架38在其自由端38b被凸轮39支撑并利用凸轮39而围绕枢转轴38a沿箭头B1、B2所示方向摆动,凸轮39围绕枢转轴39a以预定角度旋转。
因而,当选择全色模式时,退避机构将可动框架38保持在这种状态下:该框架38如图5A所示在凸轮39的作用下不朝箭头B1所示方向摆动,由此中间转印带31被保持在这种状态下:该带31与所有感光鼓22(Y,M,C,K)的表面接触。另一方面,当选择单色模式时,退避机构将可动框架38保持在这种状态下:该框架38如图5B所示通过使凸轮39旋转所需角度而朝箭头B1所示的方向摆动,由此防止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2(Y,M,C,K)的任何表面进行接触(或保持在退避状态下)。
顺便提一下,如果在后续图像形成操作中没有发生模式之间的切换,则该退避机构将中间转印带31保持在紧接在执行后续图像形成操作之前选择的模式(全色模式或单色模式)下。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带清洁器35、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及该容器6的安装保持框架7被布置在可动框架38上。由此,如图5A和图5B所示,当可动框架38沿箭头B1、B2所示方向移位时,根据可动框架38的位置产生彼此不同的安装完成位置:选择全色模式时的安装完成位置(主安装完成位置)以及选择单色模式时的安装完成位置(副安装完成位置)(图5A、5B、15、16)。
接下来将描述显影剂回收容器6及其安装保持框架7。
图6至图11是示出显影剂回收容器6及其安装保持框架7的透视图。图6示出如下状态:显影剂回收容器6移位到显影剂回收容器6由于与开/闭盖16的打开操作联动而分离的可拆除位置。图7示出如下状态:从不同角度或视角观看到的图6的状态。图8示出当开/闭盖16关闭时显影剂回收容器6和安装保持框架7的状态。图9示出6从安装保持框架7上移除显影剂回收容器的状态。图10A和图10B示出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闸板打开和关闭的状态。图11示出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及安装保持框架7的状态,后者被拆解。
显影剂回收容器6被保持成相对于安装保持框架7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与安装保持框架7(图6、图13、图19B、图21B)分离的拆除操作位置与显影剂回收容器6被完全安装在安装保持框架7(图8、图14、图15、图16)上的安装完成位置之间移位。在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图6、图15所示,开/闭盖16以及安装保持框架7的一部分由连接框架8连接起来。通过采用此构造,保持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安装保持框架7由于与开/闭盖16的打开或关闭操作联动而在拆除操作位置与安装完成位置之间移位(图19A至图22B)。后面将详细描述连接框架8以及与开/闭盖16的操作联动的安装保持框架7的操作。
如图10A、图10B和图12至图14所示,显影剂回收容器6具有:容器主体61,其包括容纳部分62和开口部分63,容纳部分62容纳被带清洁器35去除的如显影剂T等不需要的物质(主要是色调剂)以便回收,开口部分63允许如显影剂T等不需要的物质通过;开/闭闸板64,其用作在开口部分上移动以打开或封闭开口部分63的盖子;以及传送部件65,其传送被带入容纳部分62中的显影剂T。
容器主体61的容纳部分62包括:具有大致圆形截面的主容纳部分62A,其首先容纳从带清洁器35传送来的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具有大致矩形截面的副容纳部分62B,其最终容纳被收纳在主容纳部分62A中的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以及连接空间部分62C,其从位于上方的位置将主容纳部分62A和副容纳部分62B彼此连接。容纳部分62A具有宽度与清洁器主体350的宽度几乎相同的长盒状形状。透明检测容器621在副容纳部分62B的纵向端部设置成向外突出。如图6、图9所示,检测容器621是布置成从副容纳部分62B的底侧向外突出的透明容器。容纳在副容纳部分62B中的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的一部分被容纳在检测容器621中以利用充满检测装置(未示出)检测副容纳部分62B是否充满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T。
开口部分63形成在容器主体61的主容纳部分62A的横向侧部中设置得与横向侧部的下部更靠近的部分中。开口部分63可只需定位在任何位置,只要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旋转成完全安装在安装保持框架7中的阶段开口部分63与安装保持框架7的连接开口部分(72)对置即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开口部分63具有与带清洁器35的清洁器主体350的排出口351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宽度并形成为将容器主体61的整个开口三等分(图10B)。弹性密封材料66被固定于容器主体61的开口部分63的相应周边部分以便封闭在容器主体61的开口部分63的周部与开/闭闸板64之间限定的间隙(图10B)。
如图10A、图10B和图12所示,开/闭闸板64具有形状和尺寸适于将开口部分63封闭的狭长板状形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开/闭闸板64是能够覆盖所有三个等分的开口部分的大致矩形板状部件。面对开口部分63的开/闭闸板64的内侧具有弯曲的形状(图12)。如图10A至图12所示,具有楔形截面的插入突出部分64b形成在开/闭闸板64的纵向端部而沿其纵向直线地延伸。该插入突出部分64b配合在定位槽部分(78)中,当显影剂回收容器6被安装在安装保持框架7(的容器保持部分71)中时该定位槽部分固定开/闭闸板64的安装位置。后面将描述定位槽部分(78)。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开/闭闸板64安装成相对于容器主体61在开/闭闸板64将开口部分63封闭的位置(图10A)与该闸板64将开口部分63敞开的位置(图10B)之间移动。由此,开/闭闸板64包括在其纵向端部形成为不仅向内突出而且弯曲的端部附连部分64c。另一方面,弯曲的附连导槽610形成在位于构成容器主体61的主容纳部分62A的主体部分的两个纵向端部处的横向侧部上以便引导端部附连部分64c。开/闭闸板64从外侧借助于容器主体61上的弯曲端部导槽610附连于容器主体61。
通过采用这种构造,开/闭闸板64可通过端部附连部分64c被附连导槽引导而沿箭头J1、J2所示方向移动(图10A和图10B)。由此,开/闭闸板64通过相对于容器主体61(主容纳部分62A的外侧部分)在开/闭闸板64将开口部分63封闭的位置与该闸板64将开口部分63敞开的位置之间移动而敞开和封闭开口部分63。顺便提一下,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开/闭闸板64的实际运动通过旋转容器主体61(围绕主容纳部分62A的传送部件65的旋转轴65a作为支点)改变容器主体61的状态而实现,如后面将描述(图13-图14)。另外,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没有安装在安装保持框架7中的拆卸状态下,开/闭闸板64移至闸板64将开口部分63封闭的位置(图10A、图12)。
此外,如图10A所示,开/闭闸板64包括在其两个纵向端部(与移动方向J1、J2成直角的方向)形成的插孔64d。作为它们的功能之一,插孔64d在通过将形成在安装保持框架7的容器保持部分(71)的底侧部分(71a)上的插入突起部(77)插入插孔64d中来固定开/闭闸板64的安装位置时使用。
传送部件65构成为柔性膜部件65b附连于轴65a,该轴65a在容器主体61的主容纳部分62A的纵向端部以可旋转方式附连于横向侧部(图12)。此传送部件65借助来自驱动单元(未示出)的旋转力沿箭头(图14)所示方向旋转,该驱动单元被布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10侧上,该旋转力传递至固定于从容器主体61的一个横向侧突出的轴65a的端部上的从动齿轮651。通过采用这种构造,传送部件65借助膜部件65b的传送力通过连接空间部分62c朝副容纳部分62B传送被带入主容纳部分62A中的不需要的物质,如色调剂。
如图7至图11所示,旋转支撑部分612、613被插入容器保持部件(71)的可动保持件(75)的支撑槽中以便支撑,旋转支撑部分612、613和安装固定部分614、615在容器主体61的两个纵向端部设置在横向侧部。
具有椭圆形截面的旋转支撑部分612,其兼作用于传送部件65的轴65a的支承件以及安装固定部分614的支承件,该安装固定部分614具有倾斜成使空间随着沿安装插入方向向后延伸而增大的平面,设置在位于从动齿轮651布置侧的一个横向侧部处(图11)。另外,具有椭圆形截面的旋转支撑部分613,其兼作用于传送部件65的轴65a的支承件以及安装固定部分615的支承件,该安装固定部分615具有倾斜成使空间随着沿安装插入方向向后延伸而增大的平面,设置在另一个横向侧部处(图9)。凹部616形成在各安装固定部分614、615的上侧部分上,后面将描述的防脱位爪(76b)被卡合在该凹部616中。
另一方面,如图6、图9、图11所示,安装保持框架7包括:容器保持部分71,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可拆除方式安装并被可旋转地保持在该容器保持部分71中;连接开口部分72,其面对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开口部分63以便与显影剂回收容器6连接,从而允许显影剂T经开口部分63进入(被带入)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闸板固定部分73,其固定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开/闭闸板64的安装位置;以及用作可动盖子的连接闸板74,其在连接开口部分72上移动以敞开或封闭该开口部分72。如图4所示,该安装保持框架7与带清洁器35的清洁器主体350连接,使连接开口部分72和排出口351彼此面对以便建立安装保持框架7与清洁器主体350之间的连通。
容器保持部分71是在上侧敞开且具有收容空间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结构部分,该收容空间能够收容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容器主体61的大致下部和开/闭闸板64。具体而言,容器保持部分71由以下构成:矩形底侧部分71a;倾斜侧部71b,其从底侧部分71a的纵边部分立起并同时以所需角度倾斜;竖直侧部71c,其从底侧部分71a的另一纵边部分大致竖直地立起;以及两个横向侧部71d、71e,其在两个纵向端部大致竖直地立起。连接开口部分72形成在倾斜侧部71b中。
另外,如图9、图11所示,容器保持部分71还包括实际保持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可旋转地支撑它们的可动保持件75A、75B。
可动保持件75A、75B为具有V形支撑槽76A、76B的部件,该支撑槽76A、76B形成为接纳形成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两端部分的旋转支撑部分612、613和安装固定部分614、615以便对其进行支撑。支撑槽76A、76B成形为不仅以将相应的旋转支撑部分612、613保持在支撑槽76A、76B的末端(较深侧)部分76Ac、76Bc的方式支撑相应的旋转支撑部分612、613,而且以将对应安装固定部分614、615保持在支撑槽76A、76B的近侧部76Ad、76Bd的方式支撑安装固定部分614、615。弹性钩状防脱位爪76b形成在支撑槽76A、76B的近侧部76Ad、76Bd的上部以便被卡合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安装固定部分614、615的上侧部分上的凹部616中。
这些可动保持件75A、75B如图6、图9所示安装在容器保持部分71的横向侧部71d、71e的内侧以便沿箭头K1、K2所示方向摆动。由此,相对于横向侧部71d、71e旋转的可旋转支撑装置761、762设置于在容器保持部分71的横向侧部71d、71e的内侧更靠近倾斜侧部71b的位置处。另外,可动保持件75A、75B通过将安装槽76A、76B的较深侧部分76Ac、76Bc的圆周部分保持在容器保持部分71的可旋转支撑装置761、762上而附连于容器保持部分71。这样,允许可动保持件75A、75B借助可旋转支撑装置761、762沿箭头K1、K2所示方向摆动,从而可动保持件75A、75B能够采取可动保持件75A、75B被收容在容器保持部分71内部的状态(对应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安装完成位置,见图8、图14)、或可动保持件75A、75B的一个端部露出于容器保持部分71外的状态(对应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可拆除位置,见图6、图13)。
连接开口部分72面对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开口部分63以便建立容器保持部分71与容器主体部分61之间的连通并且还面对带清洁器35的排出口351以便建立容器保持部分71与带清洁器35之间的连通(图4)。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开口部分72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其与开口部分63和排出口351一样与中间转印带31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宽度。此外,连接开口部分72的内侧是弯曲的以便实现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旋转(借助可动保持件75A、75B沿箭头K1、K2所示方向的旋转运动)。
如图9、图11、图12所示,闸板固定部分形成在容器保持部分71的底侧部分71a上的更靠近倾斜侧部71b的部分。即,闸板固定部分73包括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开/闭闸板64的安装位置固定的插入突起部77以及将开/闭闸板64的安装位置定位的定位槽部分78。
插入突起部77形成在底侧部分71a的纵向端部以便朝安装在闸板固定部分73中的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开/闭闸板64(的插孔64d)突出。通过将插入突起部77插入开/闭闸板64的插孔64d中,开/闭闸板64的安装位置被插入突起部77固定。即,开/闭闸板64被保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该闸板在两个纵向端部被插入突起部77固定。
定位槽部分78作为如下的空间形成:该空间被保持在台阶部分78a与突出部分78b之间,台阶部分78a位于容器保持部分71的底侧部分71a与设在连接开口部分72下方的倾斜侧部71b之间,突出部分78b具有楔形截面并在与台阶部分78a间隔开的情况下在底侧部分71a上形成为从底侧部分71a突出。通过将开/闭闸板64的插入突出部分64b插入定位槽部分78中,确定了开/闭闸板64的安装位置。即,开/闭闸板64相对于安装保持框架7的闸板固定部分73安装在适当位置处。
如图9、图11和图12所示,连接闸板74具有形状和尺寸适于将连接开口部分72封闭的狭长板状形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闸板74为具有弯曲截面的大致矩形板状部件。
如图12至图15所示,连接闸板74附连成相对于安装保持框架7(的倾斜侧部71b)在连接闸板74将连接开口部分72的位置(图9、图12)与连接闸板74将连接开口部分72敞开的位置之间移动。由此,连接部分74a、74b形成在连接闸板74的纵向端部(图11)。这些连接部分74a、74b面对容器保持部分71的相应可动保持件75A、75B的旋转支撑点侧部,然后在连接部分74a、74b分别被卡合在旋转支撑点侧部中的状态下与其连接(图12)。
此外,多个突出部分74d在连接闸板74的上端部形成为朝显影剂回收容器6侧突出(图9、图11、图12)。这些突出部分74d插入到形成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容器主体61的外侧部中的位置比开/闭闸板64更靠上的转角部分的多个插孔614(图10A、图10B、图12)中,以便将连接闸板74与显影剂回收容器6连接(图13)。除此之外,连接闸板74布置成使得连接部分74a、74b的弯曲外表面与弯曲倾斜部分71g接触,这些倾斜部分71g形成在容器保持部分71的倾斜侧部71b的内表面上的处于连接开口部分72外的部分(图11)。
连接闸板74布置在容器保持部分71的倾斜侧部71b内侧以便将连接开口部分72封闭,并且连接闸板74附连成使得设置在两个端部的连接部分74a、74b与可动保持件75A、75B的一部分接触。
这样,连接闸板74能够通过用弯曲倾斜部分71g引导连接部分74a、74b的外表面而沿箭头N1、N2所示方向移动(图9、图13)。由此,连接闸板74通过相对于安装保持框架7(容器保持部分71的倾斜侧部71b)在将连接开口部分72封闭的位置与将连接开口部分72敞开的位置之间移动而敞开或封闭连接开口部分。实际上,如后面将描述,连接闸板74的移动通过旋转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容器主体61(借助可动保持件75A、75B沿箭头K1、K2所示方向)以便改变容器主体61的状态(图12至图14)而实现。
接下来,将描述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操作,这些操作在该容器被拆除和安装时执行。
首先,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安装在安装保持框架7中。在这样安装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过程中,如图6、图9、图13所示,显影剂回收容器6移动以便附连于安装保持框架7的容器保持部分71的可动保持件75A、75B,开/闭闸板64引导这种附连。
这样,如图6、图15所示,显影剂回收容器6被旋转支撑点部分612、613和安装固定部分614、615支撑,旋转支撑点部分612、613和安装固定部分614、615对应地设置在容器主体61的两个端部的横向侧部上并配合在可动保持件75A、75B的支撑槽76A、76B中。另外,通过将可动保持件75A、75B上的弹性掣子(catch)或防脱位爪76b配合在安装固定部分614、615的凹部616中从而卡合在其中而由可动保持件75A、75B可靠地保持显影剂回收容器6。
在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安装在安装保持框架7中的情况下,将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开/闭闸板64移至将开口部分63封闭的位置。另外,可动保持件75A、75B沿箭头K2所示方向旋转,从而允许它们的自由端部从容器保持部分71的内部向外部突出(拆除操作位置)(实际上,可动保持件75A、75B由于与开/闭盖16的打开联动而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且显影剂回收容器6在该状态下朝支撑槽76A、76B移动(沿箭头H1所示方向)。在图12等中,将安装保持框架7示为斜向地倾斜的原因在于安装保持框架安装成沿布置在倾斜状态下的中间转印单元30延伸(图2)。另外,同样在安装保持框架7中,连接闸板74已由于可动保持件75A、75B沿箭头K2所示方向的旋转而移至将连接开口部分72封闭的位置。
当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上述方式安装时,如图13所示,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开/闭闸板64被固定在容器保持部分71的闸板固定部分73。即,开/闭闸板64的安装位置通过插入突起部77被插入并配合在位于开/闭闸板64的两个纵向端部处的插孔46b中而被固定,由此开/闭闸板64处于这种状态下:闸板64被阻止沿移动方向J1、J2相对于容器主体61移动,开/闭闸板64沿该移动方向J1、J2封闭和敞开开口部分63。另外,通过将形成为沿开/关闸板64的纵向延伸的插入突出部分64b插入定位槽78中而正式确定开/关闸板64的安装位置。此外,如图13所示,安装保持框架7的连接闸板74通过将突出部分74d插入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容器主体61的插孔614中与容器主体61连接而与容器主体61成整体。
此后,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如图8、图14所示,使容器主体61沿箭头K1所示方向旋转,从而将容器主体61(实际上,容器主体61的副容纳部分62B所在侧)收容在容器保持部分71内的空间中(安装完成位置)。
当使显影剂回收容器6沿箭头K1所示方向旋转时,容器主体61在容器主体61被可动保持件75A、75B保持的状态下围绕主容纳部分62A中的传送部件65的轴65a作为支点沿箭头K1所示方向移动(摆动)。容器主体61中的开口部分63通过容器主体61的旋转在安装保持框架7中朝连接开口部分72移动并最终面对连接开口部分72以建立安装保持框架7与容器主体61之间的连通。在此同时,连接闸板74与容器主体61(包括可动保持件75)一起移动并最终变成将连接开口部分72敞开。在此情况下,连接闸板74沿箭头N2所示方向相对于容器保持部分71移动。
此时,由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开/闭闸板64被固定于闸板固定部分73,所以开/闭闸板64保持不动,而不会与容器主体61一起旋转。由此,开口部分63由于容器主体61的旋转而移动离开保持不动的开/闭闸板64,由此开/闭闸板64保持开口部分63敞开。在此情况下,当从容器主体61侧看时开/闭闸板64沿箭头J2所示方向相对于容器主体61移动。另外,具体而言,开/闭闸板64在设于其纵向端部的端部附连部分64c被容器主体61上的导槽610引导的同时移动。
由此,如图14所示,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开口部分63移至连接闸板74被打开以便面对安装保持框架7的连接开口部分72的位置,连接开口部分72为了建立显影剂回收容器6与安装保持框架7之间的连通保持打开。这样,显影剂回收容器6被完全安装在安装保持框架7中。顺便提一下,接下来当显影剂回收容器6被安装在安装保持框架7中时的场合将由于与开/闭盖16的关闭操作联动而出现。另外,显影剂回收容器6在其被安装在安装完成位置时做好了使用的准备。
当使用时,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如图4所示,由带清洁器35除去的不需要的物质如显影剂经连接开口部分72从开口部分63送入容器主体61的主容纳部分62A(通过被二次传送单元37传送)。被送入主容纳部分62A中的不需要的物质如显影剂然后依靠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的传送部件65的传送力被送入副容纳部分62B中。
然后,容纳在副容纳部分62B中的不需要的物质如显影剂积聚并增加。然后,当副容纳部分62B填充有不需要的物质如显影剂时,由检测装置(未示出)检测副容纳部分62B的充满。当副容纳部分62B被填充至其最大容量时,从安装保持框架7移除显影剂回收容器6以便用新显影剂回收容器6替换,或除掉容纳在移除的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的不需要的物质如显影剂,从而将该容器安装回安装保持框架7中以便重新使用。
接下来将描述当从安装保持框架7移除显影剂回收容器6时执行的操作。
在从安装保持框架7移除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过程中,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首先,使其容器主体61沿箭头K2所示方向旋转。最终,使容器主体61(实际上,为容器主体61的副容纳部分62B设置侧)从容器保持部分71内的空间内部突出至外部。即,保持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框架75)移位到拆除操作位置。
当使显影剂回收容器6沿箭头K2所示方向旋转时,容器主体61在容器主体61被可动保持件75A、75B保持的状态下围绕主容纳部分62A的传送部件65的轴65a作为支点沿箭头K2所示方向移动(摆动)。容器主体61的开口部分63通过容器主体61的旋转移动离开安装保持框架7的连接开口部分72并最终到达不与连接开口部分72面对的位置,由此中断容器主体61与安装保持框架7之间的连通。在此同时,连接闸板74与容器主体61一起移动并最终变成将连接开口部分72封闭。在此情况下,连接闸板74沿箭头N1所示方向相对于容器保持部分71移动。
在此情况下,由于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开/闭闸板64被固定于闸板固定部分73,所以开/闭闸板64保持不动,而不会随容器主体61一起旋转。这样,开口部分63通过容器主体61的旋转而移动靠近固定不动的开/闭闸板64,由此开/闭闸板64开始将开口部分63封闭。在此情况下,当从容器主体61侧看时开/闭闸板64沿箭头J1所示方向相对于容器主体61移动。
此后,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如图6和图13所示,使容器主体61从容器保持部分71内的空间的内部突出至外部。此后,容器主体61移动而沿方向H2被拉出,沿该方向H2从安装保持框架7的容器保持部分71移除容器主体61。这样,如图9、图12所示,在容器主体61的两个端部设置在横向侧部上的旋转支撑点部分612、613和安装固定部分614、615分别被拉出可动保持件75A、75B的支撑槽76A、76B。
由此,从安装保持框架7移除显影剂回收容器6。在从安装保持框架7上移除的显影剂回收容器6中,开口部分64被开/闭闸板64封闭(图12)。另外,在已移除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安装保持框架7中,连接开口72被连接闸板74封闭(图9、图12)。
接下来将描述连接框架8和联动构造。
如图15、图16所示,连接框架8连接在开/闭盖16与安装保持框架7的一部分(可动保持件75)之间。通过这样设置连接框架8,当开/闭盖16打开或关闭时,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保持件75)由于与开/闭盖16的打开或关闭操作联动而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或安装完成位置。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框架8由板状部件80组成。板状部件80的一个端部80a通过固定装置如螺柱163附连于开/闭盖16。导槽81形成在另一端部80b以便穿过该另一端部80b。如图9、图11所示,圆形杆状突出销79设置在可动保持件75的一部分(自由端侧)以便从其向外突出,并且突出销79插入导槽81内的空间。顺便提一下,此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连接框架8构造为与设置在开/闭盖16一侧的臂部件161B成整体。但是,连接框架8可构造为构成与臂部件161分离的单个独立构件的连接部分。
如图17等所示,导槽81成形为至少具有:引导部分81a,其成形为引导突出销79使得当围绕轴17摆动的开/闭盖16被操作而打开时(当开/闭盖16沿箭头D1所示方向摆动时)所产生的力施加在可动保持件75A上;以及副引导部分81b,其是这样的部分:该部分成形为引导突出销79使得当开/闭盖16被操作而关闭时所产生的力施加在可动保持件75A上。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引导部分81a和副引导部分81b形成为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彼此面对并直线延伸的平面(或板部件的端面部分)。
在图17中,参考标号81a表示槽构成部分,该槽构成部分为连接主引导部分81a和副引导部分81b的部分且其形成U形空间82。该空间82形成为用于在开/闭盖16完全打开时供突出销79停留并等待的空间(主等待空间部分)。另外,参考标号81d、81e、81f表示形成用于在开/闭盖16完全关闭时供突出销79停留并等待的空间(副等待空间部分)的槽构成部分。参考标号81h表示槽构成部分81d与主引导部分81a之间的边界部分。此外,参考标号86表示供轴17穿过的轴孔,该轴18构成开/闭盖16的支点。参考标号87表示供螺柱163穿过的孔,连接框架8借助螺柱163附连于开/闭盖16。这里,主引导部分81a还用于引导突出销79使得突出销79移出副等待空间部分83。由此,主引导部分81a还可包括作为构成部分的槽构成部分81d,槽构成部分81d构成副等待空间部分83且穿过狭窄部分85。
另外,导槽81形成为使主引导部分81a、副引导部分81b、主等待空间部分82和副等待空间部分83连接成为单个槽的槽。但是,该槽的构造具有考虑以下情形构成的部分(后面将描述的狭窄部分85)。
即,在此图像形成装置1中,如前面已经描述,中间转印单元30根据全色模式或单色模式的选择通过用缩回机构移动可动框架38来移位(图5A和图5B)。由此,被整体地支撑在中间转印单元30的可动框架38上的安装保持框架7(包括可动保持件75)也以相同方式移位。由此,出现安装完成位置位于不同位置的情形。图15示出当选择全色模式时安装保持框架7位于安装完成位置(主安装完成位置)的状态。图16示出当选择单色模式时安装保持框架7位于安装完成位置(副安装完成位置)的状态。
如图15至图18所示,由于安装保持框架7的安装完成位置在全色模式与单色模式之间不同,所以在开/闭盖16关闭时,突出销70在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保持件75A中的位置(白色圆所示)P以及旋转支撑点在可动保持件75A、75B中的位置(白色方框所示)E相对于位置固定的连接框架8变成不同位置。在图18中,参考符号Pc、Ec表示选择全色模式时的位置,而参考符号Pm、Em表示选择单色模式时的位置。即,旋转支撑点E和突出销79的位置P均改变,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保持件75A作为与可动盖16的打开或关闭操作联动的对象围绕旋转支撑点E摆动。
由此,开/闭盖16以及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保持件75A不能通过例如公知的连杆机构连接。
另外,如图18所示,当选择单色模式时处于主安装完成位置的突出销79的位置Pk与构成开/闭盖16的支点或支撑点的轴17之间的间隔距离L1变成相对长于当选择单色模式时处于副安装完成位置的突出销79的位置Pc与轴17之间的间隔距离L2(>L1)。结果,在开/闭盖16关闭时使用的导槽81的副引导部分81b的期望引导距离(K:从转动部分81c的期望位置M至带有副等待空间部分83的边界部分81g的长度)不同。即,当安装保持框架7位于主安装完成位置时的期望引导距离(K1)变成比当安装保持框架7位于副安装完成位置时的期望引导距离(K2)长。在此情形中,在需要较长引导距离(K2)的副安装完成位置,在导槽18的副引导部分81b的引导距离K被设为较短引导距离(K1)的情况下,当开/闭盖16关闭时产生的力不能在操作期间充分地施加在突出销79上(突出销79落入副等待空间部分83中的中途)。相反,在需要较短引导距离(K1)的主安装完成位置,在副引导部分81b的引导距离K被设为较长引导距离(K2)的情况下,当开/闭盖16关闭时产生的力超过所需(过量地)施加在突出销79上。
于是,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7等所示,导槽81的副引导部分81b的引导距离K被设为当安装保持框架7位于主安装完成位置时需要的较短引导距离K1(图18)。然后,在副引导部分81b与副等待空间部分83之间的边界部分81g(副引导部分81b的终点)形成狭窄部分85。在狭窄部分85中,导槽81的槽宽W比接触导槽81的突出销70的一部分的外部尺寸(在此示例性实施例中为直径)S窄。狭窄部分85是通过将构成副等待空间部分83的开口引导部分81d成形为靠近边界部分81g而形成的。考虑到当开/闭盖16关闭时产生的负载以及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保持件75A可靠地移位至安装完成位置所需的力,狭窄部分85的槽宽W被设为采用比突出销70的外部尺寸S更窄的值。
另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5、图16、图17等所示,副等待空间部分83内的空间的尺寸和构造被设成使得突出销79不会接触副等待空间部分83的任何部分(槽构成部分81d、81e、81f),即使在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保持件75A位于主安装完成位置或副安装完成位置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但是,在突出销70继续处于等待状态的情况下,突出销70可构造成与副等待空间部分83的一部分进行接触。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连接框架8连接在一起的可动盖16以及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支架75A的操作。
首先,图19a和图19B示出在全色模式下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保持件75A与开/闭盖16的打开操作相关联地从主安装完成位置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的状态。图19A示出发生在移位的中间阶段的状态,而图19B示出当开/闭盖16完全打开且可动保持件75A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时出现的状态。
此时,如图19A所示,当使开/闭盖16围绕作为支点的轴17沿箭头D1所示方向摆动而打开时,突出销79移出导槽81的副等待空间部分83,然后被引导到主引导部分81a中。然后,突出销79受到由开/闭盖16的打开操作产生的并在突出销79与主引导部分81a接触而移动期望引导距离(K1)时向上定向的力(F1)。这样,可动保持件75A沿箭头K2所示方向围绕构成其旋转支撑点(Ec)的旋转支撑装置762摆动。
然后,如图19B所示,当开/闭盖16摆动至开/闭盖16被完全打开的约束位置时,突出销79一直移动到导槽81的主等待空间部分82并在这里停止。在此情形中,突出的销79与转动部分81c接触。由此,可动保持件75A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图6、图12)。然后,可对此时处于拆除操作位置的可动保持件75A执行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拆除操作(图12)。在图19B等中,示出移除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状态。
接下来,图20A和图20B示出在全色模式下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保持件75A与开/闭盖16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从拆除操作位置移位至主安装完成位置的状态。图20A示出发生在移位的中间阶段的状态,而图20B示出当开/闭盖16被完全关闭且可动保持件75A移位至主安装完成位置时出现的状态。
此时,如图20A所示,当使开/闭盖16围绕作为支点的轴17沿箭头D2所示方向摆动而关闭时,突出销79移动离开导槽81的住等待空间部分82,然后被引导以便与副引导部分81b进行接触。然后,突出销79受到由开/闭盖16的关闭操作产生的并在突出销79与副引导部分81b进行接触而移动期望引导距离K1时向下定向的力(F2)。这样,可动保持件75A沿箭头K1所示方向围绕构成旋转支撑点(Ec)的旋转支撑装置762摆动。
然后,如图20B所示,当开/闭盖16摆动至开/闭盖16被完全关闭的约束位置时,突出销79一直移动到构成导槽81的副引导部分81b的终点的边界部分81g,然后移动以便穿过狭窄部分85而进入副等待空间部分83并在这里停止。突出销79受到力(F3>F2),由突出销79穿过狭窄部分85时产生的摩擦阻力而产生的力由于开/闭盖16的关闭操作而增加至该力(F3)。结果,可动保持件75A移位至主安装完成位置(图8、图14、图15)。显影剂回收容器6被保持在此时位于主安装完成位置的可动保持件75A中,并能够对被带清洁器35除去的不需要的物质如显影剂执行回收操作(图4、图14)。
另一方面,图21A和图21B示出在单色模式下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保持件75A与开/闭盖16的打开操作相关联地从副安装完成位置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的状态。图21A示出发生在移位的中间阶段的状态,而图21B示出当开/闭盖16被完全打开且可动保持件75A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时出现的状态。
此时,当使开/闭盖16沿箭头D1所示方向摆动而打开时,与全色模式一样,突出销79移出导槽81的副等待空间部分83,然后被引导到主引导部分81a中,如图21A所示。然后,突出销79受到由开/闭盖16的打开操作产生的并在突出销79与主引导部分81a接触而移动期望引导距离时向上定向的力(F1)。这样,可动保持件75A沿箭头K2所示方向围绕构成旋转支撑点(Ek)的旋转支撑装置762摆动。
然后,如图21B所示,当开/闭盖16摆动至开/闭盖16被完全打开的约束位置时,突出销79一直移动到导槽81的主等待空间部分82并在这里停止。在此情形中,突出销79在紧接转动部分81c的前方停止,突出销79不与转动部分81c进行接触。由此,可动保持件75A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图6、图12)。此时,也与选择全色模式时一样,可对此时处于拆除操作位置的可动保持件75A执行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拆除操作(图12)。图21B中也示出移除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状态。
接下来,图22A和图22B示出在单色模式下安装保持框架7的可动保持件75A与开/闭盖16的关闭操作相关联地从拆除操作位置移位至主安装完成位置的状态。图22A示出发生在移位的中间阶段的状态,而图22B示出当开/闭盖16被完全关闭且可动保持件75A移位至副安装完成位置时出现的状态。
此时,如图22A所示,当使开/闭盖16沿箭头D2所示方向摆动时,突出销79移动离开导槽81的副等待空间部分82,然后被引导以便与副引导部分81b进行接触。此后,突出销79与副引导空间部分81b进行接触并移动期望引导距离K1,并且受到开/闭盖16的打开操作所产生并向上定向的力(F2)。这样,可动保持件75A沿箭头K1所示方向围绕构成旋转支撑点(Ek)的旋转支撑装置762摆动。
如图22B所示,当开/闭盖16被进一步关闭时,突出销79一直移动到构成导槽81的二次引导部分81b的终点的边界部分81g,然后到达狭窄部分85。在此阶段,开/闭盖16尚未到达开/闭盖16被完全关闭的约束位置。突出销79受到力(F3>F2),由突出销79穿过狭窄部分85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而产生的力由于开/闭盖16的关闭操作而增加至该力(F3)。通过受到力F3,突出销79移动以便穿过狭窄部分85而进入副等待空间部分83中并停止。在此阶段,开/闭盖16尚未到达开/闭盖16被完全关闭的约束位置。
结果,可动保持件75A能够可靠地移位至副安装完成位置(图8、图14、图15)。显影剂回收容器6被保持在此时位于副安装完成位置的可动保持件75A中,并能够对被带清洁器35去除的不需要的物质如显影剂执行回收操作(图4、图14)。
[其它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拆除期间所用的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构件示为通过连接框架8一起联动的对象。但是,可采用与在显影剂回收容器6的拆除期间所用的构件不同的构件作为通过连接框架8一起联动的对象。例如,也能采用包括感光鼓22的拆除单元21,该感光鼓22被支撑为其安装完成位置能够在全色模式与单色模式之间改变。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单个连续的槽构成的槽示为连接框架8的导槽81。但是,也可修改槽的构造。例如,能够采用主引导部分81a和副引导部分81b形成为独立槽(通道)且这两个槽由主等待空间部分82和副等待空间部分83连接的构造。另外,导槽81不必为如第一实施例中所示穿过连接框架8的槽。因此,可采用不穿过连接框架8的导槽。
除上面已描述的那些示例性实施例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使用中间转印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谓的采用直接转印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传送记录纸张P经过每个图像形成单元的一次转印位置使得色调剂图像被直接转印在记录纸张上)。另外,作为本发明适用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采用如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结合了以打印功能、复印功能和传真功能为代表的各种功能(输入、输出、发送和接收图像的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容易地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其包括开口部分;
可拆除构件,其经开口部分以可拆除方式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中;
开/闭部,在安装/拆除所述可拆除构件时所述开/闭部将所述装置主体的开口部分敞开/封闭;
保持部,其保持所述可拆除构件使得所述可拆除构件由于与所述开/闭部的开/闭操作联动而移位至拆除操作位置以及主安装完成位置和副安装完成位置,
通过使所述保持部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移动而使所述保持部在所述主安装完成位置与所述副安装完成位置之间改变位置;以及
连接部,其设置在所述开/闭部上且形成有导槽,当所述可拆除构件从所述拆除操作位置移位至所述主安装完成位置或所述副安装完成位置时所述导槽对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上的突出部分进行引导,
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导槽包括狭窄部分,所述突出部分在所述可拆除构件从所述拆除操作位置移位至所述主安装完成位置或所述副安装完成位置时穿过所述狭窄部分,并且
所述狭窄部分具有比所述突出部分的外尺寸窄的槽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部的导槽成形为具有:
等待空间部分,即使当所述保持部分保留在所述主安装完成位置和所述副安装完成位置中的任一位置时,所述突出部分也能在所述等待空间部分中进入所述开/闭部被关闭的等待状态;
主引导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与所述主引导部分进行接触以便在所述开/闭部打开时受到引导而移出所述等待空间部分;以及
副引导部分,所述突出部分与所述副引导部分进行接触以便在所述开/闭部关闭时受到引导而返回到所述等待空间部分中,
所述狭窄部分形成在所述副引导部分和所述等待空间部分的边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多个图像承载体,其上面形成有由显影剂形成的图像;
中间转印体,其使形成在相应的图像承载体上的图像能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以将图像传送至最终转印位置;
清洁器单元,其去除在所述中间转印体经过所述最终转印位置之后残余在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显影剂;以及
回收容器,其回收已被所述清洁器单元去除的显影剂,
其中,所述可拆除构件为所述回收容器,
所述保持部为保持所述回收容器的容器保持部,
所述容器保持部分的主安装完成位置被设为使所述中间转印体与所有所述多个图像承载体进行接触的位置,并且
所述容器保持部的副安装完成位置被设为使所述中间转印体与所述多个图像承载体的一部分分离的位置。
CN2010105191577A 2010-03-17 2010-10-18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21934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60967 2010-03-17
JP2010060967A JP5533085B2 (ja) 2010-03-17 2010-03-1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3470A true CN102193470A (zh) 2011-09-21

Family

ID=44601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91577A Pending CN102193470A (zh) 2010-03-17 2010-10-1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38290B2 (zh)
JP (1) JP5533085B2 (zh)
CN (1) CN10219347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4494A (zh) * 2013-12-09 2016-07-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7885057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9585B2 (ja) 2014-03-31 2018-08-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7945B2 (ja) * 2015-01-21 2019-04-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位置保持機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7615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402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65A (zh) * 2010-03-16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7181A (ja) * 1994-11-11 1996-05-31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28337A (ja) * 1995-05-28 1996-12-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30675B2 (ja) * 2005-09-22 2012-05-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77615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402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365A (zh) * 2010-03-16 2011-09-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4494A (zh) * 2013-12-09 2016-07-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5814494B (zh) * 2013-12-09 2019-09-06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
CN107885057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CN107885057B (zh) * 2016-09-30 2022-04-2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97087A (ja) 2011-10-06
US20110229198A1 (en) 2011-09-22
US8538290B2 (en) 2013-09-17
JP5533085B2 (ja)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92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6281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8526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878321A (en) Image-forming machine
CN101075118B (zh) 成像装置
US7539452B2 (en) Waste toner collect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541346C (zh) 色调剂容器及其闸门结构
CN101470385B (zh)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和成像设备
CN104583879A (zh)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01295155B (zh) 图像形成装置、限制部件以及容器
CN10278915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7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74140C (zh) 成像设备以及安装和拆卸处理盒的方法
CN100547494C (zh)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53521B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203405670U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装卸单元
CN100440058C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US99960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removable residual toner accommodating portion
CN102053522B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JP60537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194335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09765771A (zh) 移动机构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7835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5667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110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