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0385B -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0385B
CN101470385B CN2008101906709A CN200810190670A CN101470385B CN 101470385 B CN101470385 B CN 101470385B CN 2008101906709 A CN2008101906709 A CN 2008101906709A CN 200810190670 A CN200810190670 A CN 200810190670A CN 101470385 B CN101470385 B CN 1014703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roll
groove
supporting member
image carrier
develop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906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0385A (zh
Inventor
大吉浩文
齐藤理
川上善弘
巽谦三
久保田智广
清水义之
吉田知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0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0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03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 G03G21/1817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 G03G21/1821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cartridge or parts thereof having a submodular arrangement mean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rocess cartridge, e.g. attachment, positioning of parts with each other, pressure/distance regul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和成像设备,其中显影装置包括布置在一对支撑构件之间并且包括显影辊的主体。所述显影辊的两个端部沿着显影辊可以朝着并且远离图像承载体运动的第一方向分别由支撑构件支撑。在每个支撑构件上形成有凹槽。所述显影辊的端部和支撑着该端部的轴承中的任一个插入到凹槽中。所述显影辊的至少一个端部和至少一个轴承中的任一个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在凹槽中运动。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处理单元和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图9为包括在普通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多功能产品(MFP)中的显影装置30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显影装置30包括显影辊5、供应辊31、刮板32、调色剂料斗6和调色剂搅拌构件33。
供应辊31包括用来将调色剂保持在其外圆周面上的海绵层。供应辊31沿着与显影辊5相同的方向转动,从而供应辊31从海绵层向显影辊5供应调色剂。刮板32例如为由金属制成的刮板弹簧。刮板32的端部与显影辊5的表面压力接触,由此将显影辊5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形成为具有均匀厚度的薄层。调色剂搅拌构件33可转动地安装在调色剂料斗6中。调色剂搅拌构件33转动以搅拌容纳在调色剂料斗6中的调色剂T。显影辊5包括在其外圆周面上的橡胶层。显影辊5的表面与图像承载体2(感光元件)的表面接触。显影辊5从其表面将调色剂转移到图像承载体2的表面上,由此在图像承载体2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为了防止图像密度不均匀和图像损失,必须以均匀的密度将调色剂从显影辊5的表面转移到图像承载体2的表面上。因此,图像承载体2和显影辊5需要以均匀的接触压力相互接触。如果显影辊5运动离开图像承载体2并且没有与图像承载体2接触,则不能将调色剂从显影辊5的表面转移到图像承载体2的表面上,这导致图像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显影辊太靠近图像承载体2运动并且以高压压在图像承载体2上,则会造成高图像密度。
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No.2006-171295披露了通过使用偏压构件例如弹簧将显影辊偏压向图像承载体从而显影辊以均匀的接触压力与图像承载体接触的技术。
图10A和10B为用于说明显影辊5和图像承载体2的运动的示意图。在图10A中,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线靠近显影辊5的旋转轴线设置,并且在图10B中,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线与显影辊5的旋转轴线间隔开设置。如图10A所示,显影辊5可以朝着图像承载体2运动并可以远离图像承载体2运动,并且将轴承34安装在显影辊5的旋转轴线的每个端部上。偏压构件35例如弹簧将轴承34压向图像承载体2,从而将显影辊5压在图像承载体2上。
虽然显影辊5和图像承载体2的每一个为椭圆形,但是可以通过使得显影辊5朝着图像承载体2运动以及远离图像承载体2运动来调节在图像承载体2(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线)和显影辊5(显影辊5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具体地说,可以使得在图像承载体2和显影辊5之间的距离如在图10A中所示的距离D1一样短,或者使之如在图10B中所示的距离D2一样长。因此,即使在显影辊5或图像承载体2没有具有完全圆形形状或者为椭圆形,也可以在显影辊5和图像承载体2之间保持均匀的接触压力。
另外,如果使得在显影辊5和图像承载体2之间的接触压力较小,则可以降低图像承载体2和显影辊5的旋转力矩并且防止由于在显影辊5和图像承载体2之间的摩擦引起的调色剂退化。
传统的成像设备包括具有一体地容纳在外壳中的图像承载体、充电单元、显影装置和清洁单元的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上。处理单元可从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拆下,从而能够很容易进行维护工作。
图11为处理单元1的分解透视图。处理单元1包括显影装置30、图像承载体2以及一对支撑构件50a和50b。支撑构件50a和50b支撑着显影装置30和图像承载体2。分别在支撑构件50a和50b的下部上形成孔51a和51b,以插入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的两个端部2a和2b。分别在支撑构件50a和50b的上部上形成有长孔52a和52b。长孔52a和52b沿着朝着和远离图像承载体2(孔51a和51b)的第一方向延伸。
每个都为U形的引导件54a和54b分别布置在支撑构件50a和50b上。引导件54a和54b沿着第一方向延伸。轴承34a和34b分别布置在引导件54a和54b的凹槽中。轴承34a和34b的每一个可以在相应的凹槽中运动。偏压构件35a和35b分别布置在引导件54a和54b的凹槽中。偏压构件35a和35b将轴承34a和34b朝着孔51a和51b偏压。
显影辊5布置在显影装置30的主体37的下部上。而且,在主体37的上侧表面上布置有一对伸出部分(凸台)36a和36b。
为了装配处理单元1的上述部件,将端部2a和2b分别插入穿过孔51a和51b。另外,将显影辊5的两个端部5a和5b插入到轴承34a和34b中,并且伸出部分36a和36b插入穿过长孔52a和52b,从而将主体37安装在支撑构件50a和50b上。将紧固构件53a和53b例如螺钉安装在通过长孔52a和52b横向伸出的伸出部分36a和36b的端部上。因此,防止了支撑构件50a和50b与主体37脱开。
在按照上面的方式组装好处理单元1的各个部件时,通过偏压构件35a和35b的偏压力将显影辊5压在图像承载体2的表面上。
由于伸出部分36a和36b以及显影辊5的旋转轴布置在主体37的相对端部(上端和下端)附近,所以主体37按照稳定的方式由支撑构件50a和50b支撑。
图12为用于将处理单元1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60上的过程的示意图。主体60包括相互间隔预定距离面对的侧壁61a和61b,并且凹槽62a和62b分别沿着纵向方向形成在侧壁61a和61b上。
为了将处理单元1安装在主体60上,穿过支撑构件50a和50b伸出的端部2a和2b插入到凹槽62a和62b中。在使得端部2a和2b与凹槽62a和62b的下端接触时,处理单元1的位置相对于主体60设定。
如果图像承载体2和显影辊5在将处理单元1安装在主体60上时转动,则轴承34a和34b在引导件54a和54b内运动,从而显影辊5(显影辊5的旋转轴线)可以朝着以及远离图像承载体2(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运动。而且,伸出部分36a和36b随着显影辊5朝着以及远离图像承载体2运动而在长孔52a和52b内运动。
在将处理单元1安装在主体60上时,由于处理单元1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公差或组装误差、形成在主体60中的凹槽62a和62b的尺寸公差等,支撑构件50a和50b会沿着由在图11中的箭头A和B所示的方向扭转。具体地说,支撑构件50a和50b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围绕着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线沿圆周方向扭转。
在支撑构件50a和50b相对于彼此扭转时,端部5a和5b以及伸出部分36a和36b随着支撑构件50a和50b的运动而沿着相反方向运动。图13为用于说明相对于图像承载体2倾斜的显影辊5的状态的透视图。具体地说,显影辊5的轴线相对于图像承载体2的轴线倾斜。
图14为从图像承载体2的轴向方向看显影辊5和图像承载体2的侧视图,用于说明相对于图像承载体2倾斜的显影辊5的状态。在显影辊5的轴线相对于图像承载体2的轴线倾斜时,在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线和显影辊5的旋转轴线之间在两个区域5L和5R处的距离D3和D4比在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和显影辊5的旋转轴之间在中间区域5M处的距离D5更长。因此,在显影辊5和图像承载体2之间在区域5L和5R的每一个处的接触压力小于在中间区域5M处的接触压力。另外,在支撑构件50a和50b的扭转量较大时,或者使用具有相对较小偏压力的弹簧作为显影辊5的偏压构件时,显影辊5不能在区域5L和5R处与图像承载体2的表面接触。如上所述,显影辊5不能沿着轴向方向以均匀的接触压力与图像承载体2接触,这导致图像密度不均匀和图像损失。
为了防止图像密度不均匀和图像损失,在传统成像设备中,在显影辊的橡胶层上涂覆柔软的橡胶。通过这种结构,在显影辊相对于图像承载体倾斜时,因为压在图像承载体上的橡胶层的中间部分变形较大,所以显影辊的两个端部可以与图像承载体接触。但是,在该技术中,在可以涂覆在橡胶层上的橡胶类型方面存在限制,并且因为橡胶层的中间部分变形较大,所以在显影辊的中间部分处产生出高图像密度。
作为防止图像密度不均匀和图像损失的可选方式,使得施加在显影辊上的偏压力较大,并且使得压在图像承载体上的橡胶层的中间部分变形较大。但是,按照与上面技术相同的方式,这项技术也造成在显影辊的中间部分处图像密度较高。而且,在显影辊的偏压力较大时,难以降低显影辊的旋转力矩并且难于防止调色剂恶化。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解决在现有技术中的那些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它包括布置在一对支撑构件之间并且包括显影辊的主体。显影辊的两个端部沿着显影辊可以朝着以及远离图像承载体运动的第一方向分别由支撑构件支撑。在每个支撑构件上形成有凹槽。显影辊的端部和支撑着该端部的轴承中的任一个插入到凹槽中。显影辊的至少一个端部和至少一个轴承中的任一个可以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在凹槽中运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单元,它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上的一对支撑构件。支撑构件一体地支撑着显影装置和图像承载体。显影装置包括布置在支撑构件之间并且包括显影辊的主体。显影辊的两个端部沿着显影辊可以朝着以及远离图像承载体运动的第一方向分别由支撑构件支撑。在每个支撑构件上形成有凹槽。显影辊的端部和支撑着该端部的轴承中的任一个插入到凹槽中。显影辊的至少一个端部和至少一个轴承中的任一个可以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在凹槽中运动。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显影装置的成像设备。该显影装置包括布置在一对支撑构件之间并且包括显影辊的主体。显影辊的两个端部沿着显影辊可以朝着以及远离图像承载体运动的第一方向分别由支撑构件支撑。在每个支撑构件上形成有凹槽。显影辊的端部和支撑着该端部的轴承中的任一个插入到凹槽中。显影辊的至少一个端部和至少一个轴承中的任一个可以沿着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在凹槽中运动。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当前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显著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包括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处理单元中的其中一个支撑构件的侧视图;
图3A和3B为在图2中所示的支撑构件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包括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中的另一个支撑构件的侧视图;
图5A和5B为在图4中所示的支撑构件的相关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相对于彼此扭转的支撑构件的侧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8为用于说明将显影装置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9为显影装置的示意图;
图10A和10B为用于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显影辊和图像承载体的运动的示意图;
图11为处理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12为用于说明将处理单元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上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13为透视图,用于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相对于图像承载体倾斜的显影辊的状态;
图14为从图像承载体的轴向方向看显影辊和图像承载体的侧视图,用于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相对于图像承载体倾斜的显影辊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成像设备的示意图。成像设备包括四个处理单元1K、1C、1M和1Y。处理单元1K、1C、1M和1Y包括用来通过使用包含四原色例如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调色剂的显影剂来形成彩色图像的成像装置。
处理单元1K、1C、1M和1Y具有相同的结构,除了它们装有不同颜色的调色剂。下面将以示例的方式对处理单元1K的结构和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处理单元1K包括图像承载体2、清洁单元3、充电单元4、显影辊5和调色剂料斗6。处理单元1K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上。
曝光装置7布置在处理单元1K、1C、1M和1Y上方。曝光装置7使得激光二极管(未示出)根据图像数据发射与四个处理单元1K、1C、1M和1Y对应的四个激光束L1至L4。
转印带装置8布置在处理单元1K、1C、1M和1Y下面。转印带装置8包括用来转印形成在图像承载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2。中间转印带12由四个初次转印辊9a、9b、9c、9d、驱动辊10、支撑辊11和清洁支承辊15支撑并且转动。初次转印辊9a、9b、9c和9d与处理单元1K、1C、1M和1Y的图像承载体2平行地布置。二次转印辊13与驱动辊10平行地布置。带清洁装置14与清洁支承辊15平行地布置。
供纸盒16和供纸辊17布置在成像设备的底部处。供纸盒16可以装有一张或多张片材(下面被称为“记录介质”)。供纸辊17从供纸盒16供给记录介质。一对定位辊18布置在所述供纸辊17和在二次转印辊13与驱动辊10之间形成的转印夹隙之间。定位辊18暂时停止由供纸辊17供给到该处的记录介质。
定影装置19布置在二次转印辊13和驱动辊10之间形成的转印辊隙之上。定影装置19包括定影辊25、压辊26。一对排纸辊20布置在定影装置19之上。排纸辊20将记录介质排出到成像设备之外。由排纸辊20排出的记录介质堆叠在收集盘21上,该收集盘21是通过沿着向内方向弯曲成像设备的主体的上表面而形成。
废调色剂容器22布置在转印带装置8和供纸盒16之间。废调色剂输送软管(未示出)从带清洁装置14延伸到废调色剂容器22的入口。
当供纸辊17基于从成像设备中所包括的控制单元(未示出)输入的供纸信号而转动时,供纸辊17从供纸盒16将一堆堆叠的记录介质中的最顶部的记录介质向定位辊18传送。当所供给的记录介质的前端到达定位辊18之间的夹隙时,定位辊18暂时停止记录介质,以便将记录介质的传送时刻与转印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时刻同步。
下面将以示例的方式对由处理单元1K进行的成像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充电单元4将图像承载体2的表面均匀充电至高电位。根据图像数据用从曝光装置7发出的激光束L1照射图像承载体2的一部分表面。受照射部分的电位然后降低,由此在该部分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5将从调色剂料斗6送入的黑色调色剂施加在形成在图像承载体2上的静电潜像,由此形成(显影出)黑色调色剂图像。然后将形成在图像承载体2上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其他处理单元1C、1M和1Y进行与上述相同的过程以在图像承载体2上形成青色、品红色和黄色调色剂图像。按照层叠的方式将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
处理单元1K、1C、1M和1Y中的每一个的清洁单元3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2上的过程结束之后将留在图像承载体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清除。在清洁单元3从图像承载体2的表面将调色剂清除之后,电荷去除装置(未示出)从图像承载体2将剩余电荷去除。
然后,定位辊18和供纸辊17开始再次转动,由此按照输送记录介质的时刻与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的时刻同步的方式将记录介质朝着二次转印辊13供给。二次转印辊13然后从中间转印带12将彩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将具有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输送给定影装置19。然后将记录介质夹在定影辊25和压辊26之间,从而通过加热加压将未定影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从定影装置19将具有定影的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输送给排纸辊20,然后通过排纸辊20排出到收集盘21上。
在从中间转印带12将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一些调色剂留在中间转印带12上。带清洁装置14从中间转印带12中将调色剂清除。从中间转印带12清除的调色剂由废调色剂输送单元(未示出)输送给废调色剂容器22,并且收集在废调色剂容器22中。
处理单元1K、1C、1M和1Y具有与处理单元1相同的基本结构。处理单元1K、1C、1M和1Y的每一个包括显影装置50、图像承载体2以及支撑构件50a和50b。按照与在图9中所示的显影装置30相同的方式,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0包括显影辊5、供应辊31、刮板32、调色剂料斗6和调色剂搅拌构件33。
图2为根据该实施方式支撑着显影装置30和图像承载体2的支撑构件50a的侧视图。在支撑构件50a的下部上形成有孔51a,以便插入端部2a。在支撑构件50a的上部上形成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孔52a。另一方面,具有圆杆形状的伸出部分36a布置在主体37的上侧表面上,并且插入穿过长孔52a。
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引导件54a布置在支撑构件50a的面对着显影装置30的内表面上。
长孔52a和引导件54a延伸的第一方向不必为穿过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中心(孔51a的中心)的线性方向。具体地说,在长孔52a和引导件54a的每一个的纵向方向上的延伸线可以位于与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中心(孔51a的中心)不同的位置处。
轴承34a布置在引导件54a的凹槽55a中以支撑着端部5a。轴承34a可以在凹槽55a中沿着其纵向方向运动。另外,偏压构件35a布置在凹槽55a中以将轴承34a朝着图像承载体2(孔51a)偏压。偏压构件35a例如为螺旋弹簧,并且偏压构件35a的端部安装在外壳54a和轴承34a上。
图3A为轴承34a和引导件54a的放大图,并且图3B为伸出部分36a和长孔52a的放大图。如图3A所示,凹槽55a在与其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W1设定为与轴承34a的宽度X1基本上相同。虽然上面描述了将宽度W1设定为与宽度X1基本上相同,但它也可以意味着将宽度W1和宽度X1设定为不是完全相同,而是宽度X1稍少小于宽度W1。具体地说,在沿着引导件54a的纵向方向彼此面对的内表面56a和57a中的每一个和轴承34a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小空间(例如,大约0.1mm)。因此,轴承34a可以平滑地沿着纵向方向(第一方向)在凹槽55a中运动。
如图3B所示,长孔52a沿着与其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Y1设定为与伸出部分36a的直径(宽度)Z1基本上相同。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在沿着长孔52a的纵向方向彼此面对的内表面58a和59a中的每一个和伸出部分36a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小空间,从而伸出部分36a可以平滑地沿着纵向方向(第一方向)在长孔52a中运动。
图4为根据该实施方式用来支撑显影装置30和图像承载体2的支撑构件50b的侧视图。下面将对支撑构件50b的与在图2中所示的支撑构件50a不同的支撑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虽然长孔52b形成在支撑构件50b的上部上以插入伸出部分36a,但是伸出部分36b如此插入穿过长孔52b,使得伸出部分36b没有与长孔52b的内表面接触。另外,虽然包括轴承34b的引导件54b布置在支撑构件50b上,但是轴承34b没有与引导件54b的内表面接触。
图5A为轴承34b和引导件54b的放大图,并且图5B为伸出部分36b和长孔52b的放大图。如图5A所示,引导件54b的凹槽55b沿着与其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W2设定为大于轴承34b的宽度X2。在沿着引导件54b的纵向方向彼此面对的内表面56b和57b中的每一个和轴承34b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预定空间S(例如,大约0.25mm)。
如图5B所示,长孔52b沿着与其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宽度Y2设定为大于伸出部分36b的直径(宽度)Z2。在沿着长孔52b的纵向方向相互面对的内表面58b和59b中的每一个和伸出部分36b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间S’。该空间S’设定为大于空间S。
凹槽55a和55b中的每一个可以为具有形成在支撑构件上的底部的孔、通孔等,而不是具有形成在引导件的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布置的一对伸出部分之间的凹槽。
在将处理单元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上时,支撑构件50a和50b可以沿着由在图11中的箭头A和B所示的方向(在沿着与显影辊5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平面上)相对于彼此扭转。具体地说,支撑构件50a和50b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围绕着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线在圆周方向上扭转。
图6为相对于彼此扭转的支撑构件50a和50b的侧视图。在支撑构件50b围绕着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线沿着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沿着圆周方向)相对于支撑构件50a扭转时,由于形成在长孔52b和伸出部分36b之间的空间S’(参见图5B),伸出部分36b可以沿着与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长孔52b中运动。这样,防止了伸出部分36b随着支撑构件50b扭转而运动。
在支撑构件50b沿着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相对于支撑构件50a扭转时,由于形成在凹槽55b和轴承34b之间的空间S(参见图5A),轴承34b可以沿着与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凹槽55b中运动。这样,防止了轴承34b随着支撑构件50b的扭转而运动。
如上所述,防止了伸出部分36b和轴承34b随着支撑构件50b的扭转而运动,从而可以避免显影辊5的轴线相对于图像承载体2的轴线扭转。
在支撑构件50b沿着与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扭转时,轴承34b沿着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在凹槽55b中运动,并且伸出部分36b也沿着由箭头C所示的方向在长孔52b中运动。具体地说,如图5A和5B所示,因为在轴承34a的两侧上设有空间S并且在伸出部分36b的两侧上设有空间S’,所以即使支撑构件50a和50b沿着任意方向扭转,轴承34b和伸出部分36b也不会随着支撑构件50b的扭转而运动。
如果确定了支撑构件50a和50b的扭转方向,则可以在轴承34a和伸出部分36b的一侧上设置空间S和S’。
在支撑构件50a和50b之间的扭转量在更远离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线的位置处变得更大。因此,在伸出部分36b的位置处的扭转量大于在轴承34b的位置处的扭转量。如图5A和5B所示,因为空间S’设定为大于空间S,所以可以确保用于轴承34b和伸出部分36b沿着圆周方向运动的与扭转量对应的空间。因此,可以根据在支撑构件50a和50b之间的估计扭转量来设定空间S和S’。
虽然在上面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轴承和其中一个支撑构件的引导件之间设有空间S并且在伸出部分和相同一个支撑构件的长孔之间设有空间S’,但是空间S可以设置在轴承和其中一个支撑构件的引导件之间,并且空间S’可以设置在伸出部分和另一个支撑构件的长孔之间。
而且,如果空间S设在轴承和每一个支撑构件的引导件之间,则每个轴承可以沿着圆周方向在相应的凹槽中运动。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在支撑构件之间的扭转量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显影辊相对于图像承载体倾斜。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100的分解透视图。伸出部分36a布置在主体37的一侧上,并且伸出部分没有布置在主体37的另一侧上。在支撑构件50a和支撑构件50c沿着圆周方向相对于彼此扭转时,显影装置30随着支撑伸出部分36a的支撑构件50a的扭转而运动,同时因为显影装置30没有受到支撑构件50c的支撑,所以显影装置30没有随着支撑构件50c的扭转而运动。而且,空间S(参见图5A)设在轴承34a和34b的至少一个和显影凹槽之间。通过这种结构,防止了显影辊5随着在支撑构件50a和50c之间的扭转而运动。
图8为示意图,用于说明将显影装置30安装在主体60上的过程。显影辊5布置在主体37的下部上。伸出部分36a和36b布置在主体37的上侧表面上。另一方面,凹槽62a和62b形成在侧壁61a和61b上,以便将显影装置30安装在主体60上。图像承载体2在比凹槽62a和62b更低的位置处安装在主体60上。
为了将显影装置30安装在主体60上,将端部5a和5b以及伸出部分36a和36b插入到凹槽62a和62b中。在端部5a和5b分别抵靠在凹槽62a和62b的下端上时,显影辊5的位置以抵靠的方式相对于图像承载体2设定。
通过在图8中所示的结构,凹槽62a和62b可以相对于彼此扭转。因此,将凹槽62a的宽度做得较大,从而插入到凹槽62a中的端部5a和伸出部分36a可以沿着与凹槽62a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运动。因此,可以防止显影辊5由于凹槽62a和62b之间的扭转而相对于图像承载体2倾斜。为了设定显影装置30的位置,插入到凹槽62b中的端部5b和伸出部分36b不能沿着与凹槽62b的纵向方向相交的方向运动。
本发明不限于上面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变型。例如,如图2和4所示,虽然通过轴承34a和34b将端部5a和5b插入到凹槽55a和55b中,但是可以不用轴承34a和34b而将端部5a和5b直接插入到凹槽55a和55b中。
在上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其中支撑构件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围绕着图像承载体2的旋转轴线在圆周方向上扭转的情况作为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其中支撑构件沿着除了圆周方向之外的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的方向)扭转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防止显影辊的轴线相对于图像承载体的轴线倾斜。因此,显影辊和图像承载体可以相互平行地布置,并且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式形成图像,而不会出现图像密度不均匀或图像损失。
包括显影装置的处理单元和成像设备可以实现与由显影装置所实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即使在支撑构件之间的扭转量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防止显影辊的端部随着支撑构件的扭转而运动。
显影装置的主体可以由支撑构件按照稳定的方式支撑。如果支撑构件相对于彼此扭转,则可以防止布置在其中一个支撑构件上的伸出部分随着支撑构件的扭转而运动。
如果支撑构件相对于彼此沿着任意方向扭转,则可以防止布置在其中一个支撑构件上的伸出部分随着支撑构件扭转而运动。
另外,可以防止支撑构件易于与显影装置的主体脱开。因此,更容易作为一个单元来操纵支撑构件和主体,并且可以改善可操作性。
而且,提高了在通过支撑构件支撑主体方面的稳定性。
虽然为了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已经针对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所附的权利要求并不因此受到限制,而是应该解释为体现落入在这里所给出的基本教导范围内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所有变型和可选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了2007年12月28日于日本提交的日本在先文献2007-339846的优先权,并且通过引用将所述在先文献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

Claims (10)

1.一种显影装置,包括布置在一对支撑构件之间并且包括显影辊的主体,其中
所述显影辊的两个端部沿着显影辊可以朝着以及远离图像承载体运动的第一方向分别由支撑构件支撑,
在每个支撑构件上形成有凹槽,
所述显影辊的端部和支撑着该端部的轴承中的任一个插入到凹槽中,并且
所述显影辊的至少一个端部和至少一个轴承中的任一个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成小于所述凹槽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并且所述凹槽的沿着第一方向彼此面对的每个内表面与所述显影辊的至少一个端部和至少一个轴承中的任一个的外表面之间设有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显影辊的两个端部和两个轴承中的任一个可以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在所述凹槽中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孔,并且
所述主体在其外表面上包括要穿过所述长孔插入的伸出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每个支撑构件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孔,
所述主体在其外表面上包括分别要插入所述长孔的一对伸出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长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成大于所述伸出部分的直径,且在所述长孔的第一方向上彼此面对的每个内表面与所述伸出部分的外表面之间设有空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还包括:
紧固构件,该紧固构件安装在插入到长孔中的伸出部分的端部上,用来防止所述伸出部分与长孔脱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还包括:
紧固构件,该紧固构件安装在插入到长孔中的伸出部分的端部上,用来防止所述伸出部分与长孔脱离。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伸出部分和显影辊的旋转轴线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相对的两个端部附近。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
所述伸出部分和显影辊的旋转轴线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相对的两个端部附近。
9.一种处理单元,包括:
一对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上的支撑构件,其中
所述支撑构件一体地支撑着显影装置和图像承载体,
所述显影装置包括布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之间并且包括显影辊的主体,
所述显影辊的两个端部沿着显影辊可以朝着以及远离图像承载体运动的第一方向分别由支撑构件支撑,
在每个支撑构件上形成有凹槽,
所述显影辊的端部和支撑着该端部的轴承中的任一个插入到凹槽中,并且
所述显影辊的至少一个端部和至少一个轴承中的任一个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成小于所述凹槽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并且所述凹槽的沿着第一方向彼此面对的每个内表面与所述显影辊的至少一个端部和至少一个轴承中的任一个的外表面之间设有空间。
10.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布置在一对支撑构件之间并且包括显影辊的主体,其中
所述显影辊的两个端部沿着显影辊可以朝着以及远离图像承载体运动的第一方向分别由支撑构件支撑,
在每个支撑构件上形成有凹槽,
所述显影辊的端部和支撑着该端部的轴承中的任一个插入到凹槽中,并且
所述显影辊的至少一个端部和至少一个轴承中的任一个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被设定成小于所述凹槽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并且所述凹槽的沿着第一方向彼此面对的每个内表面与所述显影辊的至少一个端部和至少一个轴承中的任一个的外表面之间设有空间。
CN2008101906709A 2007-12-28 2008-12-26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14703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39846A JP5339026B2 (ja) 2007-12-28 2007-12-28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39846/07 2007-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0385A CN101470385A (zh) 2009-07-01
CN101470385B true CN101470385B (zh) 2011-08-17

Family

ID=40798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906709A Active CN101470385B (zh) 2007-12-28 2008-12-26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95035B2 (zh)
JP (1) JP5339026B2 (zh)
CN (1) CN1014703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5008B2 (ja) * 2009-02-06 2013-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2614B2 (ja) 2009-07-02 2014-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8133A (ja) 2009-08-27 2011-03-10 Ricoh Co Ltd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7938B2 (ja) * 2009-09-01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2828B2 (ja) 2009-11-05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56868B2 (ja) 2010-02-19 2012-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257417B2 (ja) * 2010-07-23 2013-08-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6186B2 (ja) 2011-01-27 2015-09-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01997B2 (ja) * 2012-02-24 2016-04-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496269B2 (ja) * 2012-06-28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60325B2 (ja) * 2013-07-19 2017-07-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像担持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264534B2 (ja) 2013-11-08 2018-0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48884B2 (ja) * 2018-09-14 2022-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着脱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05346B2 (ja) * 2019-03-28 2023-0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395852B2 (ja) * 2019-06-11 2023-1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1295A (ja) * 2004-12-15 2006-06-29 Canon Inc 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881109A (zh) * 1999-02-26 2006-12-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感光元件盒
CN101030061A (zh) * 2006-03-03 2007-09-05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234B2 (ja) 1986-10-01 1994-02-02 財団法人半導体研究振興会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3163474A (ja) * 1986-12-26 1988-07-06 Toshiba Corp 現像装置
JPH10133475A (ja) * 1996-10-30 1998-05-22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42945A (ja) * 1996-11-15 1998-05-29 Mita Ind Co Ltd イメージングユニット
JPH11249481A (ja) 1998-02-27 1999-09-17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0298397A (ja) * 1999-04-14 2000-10-24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42636A (ja) * 1999-08-02 2001-02-16 Canon Inc 軸受け部材及び現像剤担持体ユニット及び現像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443386B2 (ja) * 2000-05-17 2003-09-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824068B2 (ja) * 2001-12-03 2006-09-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658709B2 (ja) * 2004-06-29 2011-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99984B2 (ja) * 2004-06-30 2012-12-19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接触圧力設定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10468B2 (ja) * 2005-11-04 2011-0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回収装置、作像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3248A (ja) * 2005-11-11 2007-05-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11190B2 (ja) * 2005-12-20 2011-01-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回収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76345B2 (ja) * 2006-04-24 2013-04-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036240B2 (ja) * 2006-07-21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ローラ軸受部材、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1383B2 (ja) * 2006-10-11 2012-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廃トナー収納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3752B2 (ja) * 2006-10-13 2012-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5723B2 (ja) * 2006-10-18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0569B2 (ja) * 2006-11-02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US7812822B2 (en) * 2006-11-30 2010-10-12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Opto-mechanical pointing devices that track the movement of rollers positioned at the base of the pointing devices
US7676184B2 (en) * 2006-12-04 2010-03-09 Ricoh Company, Ltd. Developing apparatus
JP5110866B2 (ja) * 2006-12-13 2012-12-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と画像形成装置
JP4892330B2 (ja) * 2006-12-18 2012-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JP2008152155A (ja) * 2006-12-20 2008-07-03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手段、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75956A (ja) * 2007-01-17 2008-07-31 Ricoh Co Ltd 粉体搬送装置、トナー搬送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9390B2 (ja) * 2007-02-02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75285B2 (en) * 2007-02-26 2012-09-25 Ricoh Company, Lt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33117B2 (ja) 2007-03-06 2011-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潜像担持体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079581B1 (ko) * 2007-03-09 2011-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가지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4890338B2 (ja) * 2007-04-25 2012-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3280A (ja) * 2007-06-22 2009-01-08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1109A (zh) * 1999-02-26 2006-12-2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感光元件盒
JP2006171295A (ja) * 2004-12-15 2006-06-29 Canon Inc 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30061A (zh) * 2006-03-03 2007-09-05 夏普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095035B2 (en) 2012-01-10
US20090169246A1 (en) 2009-07-02
JP5339026B2 (ja) 2013-11-13
CN101470385A (zh) 2009-07-01
JP2009162854A (ja) 200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0385B (zh) 显影装置、处理单元和成像设备
JP4429856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952490B2 (ja) 回転体支持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650607B1 (en) Developer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seal members
JP50457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865383A1 (en)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enhanced functionality
US1096291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ountable unit for discharging developer
US8019259B2 (en)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433628B2 (en) Photoreceptors, developing cartridge us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4787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8016616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convey printing medium
US8768236B2 (en) Duplex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56280B2 (ja) 給紙カ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31788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ounted with an open and close unit
JP3293985B2 (ja) 給紙装置
US1180912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mountability of a cartridge while conserving space
JP40289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3431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238216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377593B2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40394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48080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搬送装置
US20100156031A1 (en) Feed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KR100541444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62764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