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7125B - 电开关 - Google Patents

电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7125B
CN1937125B CN2006101541607A CN200610154160A CN1937125B CN 1937125 B CN1937125 B CN 1937125B CN 2006101541607 A CN2006101541607 A CN 2006101541607A CN 200610154160 A CN200610154160 A CN 200610154160A CN 1937125 B CN1937125 B CN 19371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tactor
activation region
switch
sel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541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7125A (zh
Inventor
甘特·鲍尔
爱德华·罗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937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7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37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7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3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sliding
    • H01H1/42Knife-and-clip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5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 H01H13/5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single operating member the contact returning to its original state immediately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e.g. bell-push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2001/0005Redundant contact pairs in one switch for safety reason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lide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Air Bags (AREA)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开关具有共用接触体(21)、第一选择接触体(22)和第二选择接触体(23)。接触器(25)以导电的方式与共用接触体(21)机械连接。所述接触器(25)包括弹性的导电材料。其由片簧的基本形式形成为一个多功能的部件,该部件具有夹持区域(25a)、变形区域(25b)和在滑动弯曲部(27)终止的强化致动区域(25c)。致动区域(25c)具有两个与接触指(26)保持连续的边条(12)。接触指(26)对可以围住设置在第一选择接触体(22)和第二选择接触体(23)上的接触面(22b,23b)。接触器(25)的预张力使接触指(26)位于紧贴第一选择接触体(22)的接触面(22b)的位置上。滑动弯曲部(27)上的压力使接触器(25)发生弹性变形,并且致动区域(25c)随接触指(26)一起向上绕轴转动,从而接触指(26)以可切换的方式围住第二选择接触体(23)的接触面(23b)。

Description

电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开关,这种开关的壳体内设有共用的接触体、第一选择接触体和第二选择接触体。可以克服弹簧力移动到壳体外的可移动接触器在共用的接触体和第一选择接触体或第二选择接触体之间形成导电连接。
背景技术
例如可以从第4420 665B4号德国专利中知晓这种类型的开关。在这种已知的开关中,第一选择接触体和第二选择接触体的接触面设置在开关壳体的壁面中。接触器为一个滑动体,其设有从壳体中突出来的致动部件。滑动体上加设有一个接触板,该接触板具有突出的接触指。可以借助压缩弹簧将接触器压至终极位置内,所述压缩弹簧为螺旋形弹簧的形式。该螺旋形弹簧在接触指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共用接触体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在第一终极位置内,螺旋弹簧的作用使位于接触器上的接触指顶着第一选择接触体的接触面定位。当致动部件上施有压力时,接触器就克服螺旋弹簧的复原力移至其第二终极位置内,在该第二终极位置处,接触指顶着第二选择接触体的接触面定位。
小型化和超小型化领域有这种类型的开关,这种开关在上述领域执行切换任务,致动部件上的机械作用使得通常闭合的电触点临时中断,并且在通常闭合的第二触点上形成导电连接。
这种类型的开关特别适合执行自动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检测作业。但是,其典型的应用领域还可以为车身和机动车辆内部区域的锁定系统,和家用设备或其它机构中各种位置查询。
在根据第DE4420 665 B4号文件所述的已知开关中,接触器的接触指以滑动的方式从接触第一接触面变换到接触第二接触面,该开关可以实现有目的地影响切换状态。产生影响的变量主要为接触指的滑动路径、接触面的大小和接触面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些变量可以相对于彼此得以优化。例如,可以保持两个切换位置之间在特定狭窄范围内的分离,或者可以防止出现两个接触面都与接触指导电接触的中间位置。而且,这种类型的开关能实现在所需点处及时可靠地发生切换过程,而与外部的致动动作是迅速地发生还是缓慢地发生无关。
在根据DE4420 665 B4的已知开关中,不利的是导电连接从固定的共用接触体开始经由螺旋形弹簧和接触板直到接触指需要多个部件,而且另外需要接触器的滑动体用于夹持或定位这些部件。而且,必须非常精确地沿着平的壳壁引导接触器板状主体较窄的一侧,第一选择接触体和第二选择接触体的接触面设置在所述平的壳壁内。必须不能挤压接触器或使其倾斜。如果要确保开关长期可靠地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极其精确地制造单个部件和复杂组件。
由EP1533 823A1知晓的是另外一种开关,在该开关中,利用接触器使共用的接触体有选择地与第一选择接触体或第二选择接触体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接触器为可弹性变形的片簧,该片簧在纵向上从它形成的舌簧承受预张力,因此驱使片簧呈曲线状。片状接触器借助其自由端的整个宽度嵌在选择接触体相应形成的区域的中间空间内。这些区域的表面与片状接触器的表面平行。通过利用其它较小的接触体可以在接触器和两个选择接触体中的其中一个之间形成导电连接。所述较小的接触体设置在片状接触器的自由端和第一选择接触体以及第二选择接触体的上述区域处。片状接触器的表面和选择接触器上前述区域的表面彼此平行。切换状态被改变在于致动部件作用在片状接触器的相对自由端上。通过压缩弹簧对致动部件起作用,在与切换区域相对的片簧的一端上施加拉力。片状接触器由于拉力的作用而形成伸长的形状。当压下致动部件时,片状接触器在其内部张力的作用下松弛下来,转变到其曲线形状,从而进入相反的切换位置,在该位置接触器与第二选择接触体导电连接。因而根据EP1533 823A1的开关为所谓的“敏感开关”,这种开关具有与根据前述DE 4420665 B4的开关不同的切换特性。首先,如前面所述,无法用EP1533 823A1中所述的开关来精确地调节切换功能。此外,根据EP1533 823A1,必须将前述专用的开关体放置在可弹性变形接触器的自由切换端上,同样也要将该开关体放置在第一选择接触器和第二选择接触器相对区域的表面上,第二选择接触器和第二选择接触器的表面与开关体配合;否则就不能形成可靠的电接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根本的目的是构造一种电开关,在该开关的切换过程中,无论操作的类型如何,都可以精确地调节其切换状态,该开关还使中间位置与两个选择接触体都接触,并且,该开关借助简单的结构、简单的制造和简单的组装仍然能够实现长期可靠的工作。
这个目的是借助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技术特征的整体实现的。
在发明的电开关中,以片簧的基本形式提供可弹性变形的接触器。致动部件的作用会改变这个接触器的变形状态。该接触器设有从片簧的平面突出来的多个接触指,这些接触指可滑动地覆盖包含在第一选择接触体和第二选择接触体上的接触面。接触指对接触面的滑动覆盖类似于一种滑动接触,实现接触面的自清洁。如果开关必须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话,这是非常重要的,所述的不利环境条件例如氧化物层、硅酸盐层或者其它不希望的积聚物可出现在接触面上。经常以机械的方式除去影响开关功能的外来层。滑动接触甚至可以去除外来粒子或者来自接触指共用表面和接触面的塑料部分的磨损粒子。原则上致动部件不需要分立的复原弹簧。
可以非常经济地将由片簧的基本形式形成的可弹性变形的接触器制造成具有弯曲部分的单个冲压部件,但是该冲压部件是一个多功能部件,其集可移动切换部件、导电触点和复原弹簧的功能于一体。
权利要求1至11中提供了本发明开关的其它实施方案。
权利要求2主要涉及接触器的功能部分,在接触器上依次设置有夹持区域、中心变形区域和邻接的强化致动区域。所述接触指始自所述强化致动区域。该接触器可以具有阶梯形、U形、或角状。采用阶梯形接触器的目的是使夹持区域和致动区域位于两个不同的平面上,其形状类似于Z形,并且夹持区域和致动区域通过变形区域彼此连接在一起,所述变形区域位于夹持区域和致动区域之间并且以大致垂直于上述区域的方式延伸。在U形的接触器中,夹持区域和致动区域也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但是夹持区域和致动区域彼此相对,从而U形的支腿部形成变形区域。对于角状接触器而言,角部的顶部区域替代了U形的支腿部。权利要求2中限定的结构要求接触器是一个多功能部件。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施方案具有额外的优点,即可以在接触器的长度上不同地分配夹持区域、变形区域和致动区域的延伸部分。在开关的设计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转换比,并且可以从致动部件的运动和接触指切换路径之间设定该转换比。这意味着切换状态的另一个变量选择。相反,在根据DE4420665B4的上述开关中,致动部件和接触器以不可变换的一起线性运动的方式被连接在接触板上。因此致动部件和接触指的运动被非常严格地确定为1比1的比例。
对于大部分任务而言,接触器的内张力或预张力足以使该接触器返回到优选的切换位置。但是如果需要,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也可以加设增强压缩弹簧。
权利要求4提供了用来强化致动区域的可选方案,而权利要求5的主题是一个特别有利的方案,该方案靠着致动区域来安放接触指。
权利要求6和7包括当将接触器和选择接触体专门用在阶梯形的接触器中的有益实施方案。
权利要求8和9提供了有益的可选方案,方案是以U形接触器的实施方案为基础。
权利要求10和11的主题是基于角状接触器设计的改进实施方案。
在权利要求2至11所述的接触器的具体结构中,由于使片簧变形区域得以相对精确定位,所以通常会出现致动部件的绕轴旋转运动。
另外,应当强调:在所有类型的实施方案中,自接触器向外弯曲的接触指较宽的一侧会移动到两个选择接触体的接触面上。即使用做滑动触点的接触指端部以常规的方式呈带有角度或弯曲的形式,该接触指也有较窄的接触面,该接触面较宽的一侧在选择接触体的接触面上移动。这与根据DE4420665B4的现有技术明显不同,并支持确定的切换状态以及开关的自清洁。同样,与现有技术不同,权利要求中提供的成对接触指的排列由于它们的重复而大大增强了开关可靠性。
附图说明
现在用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来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附图示出了下述内容:
图1为本发明电开关的第一种实施方案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
图2以透视图的形式示出了与这种实施方案有关的接触器。
图3示出了贯穿根据图1所示位于第一切换位置处的开关的纵剖面。
图4为对应于图3的图1所示开关在第二切换位置上的纵剖面。
图5为本发明开关的第二种实施方案的局部剖开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与图5相应的同一个开关,但是在该附图中省略了个别部件,并且相对于图5改变了切换状态。
图7为说明图5和6的开关的功能部件的协作关系的透视图。
图8以放大和修正透视图的形式示出了图7的细节。
图9提供了本发明电开关的第三种实施方案的透视图,在该图中省略了壳的盖。
图10示出了在稍微改进的实施方案中与与图9所述的开关有关的接触器。
图11示出了确定接触体透视布置的原则,该接触主体为第三种实施方案中开关的接触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电开关的第一实施方案。该开关具有壳体,该壳体包括具有用于扣紧盖3的扣紧突起2的座1。三个接触体设置在基座1的绝缘材料内,具体是共用接触体4、第一选择接触体5和第二选择接触体6。接触体4、5和6具有平板状结构,并具有不同的轮廓(见图3和4)。
连接器触点4a包含在共用接触体4的底部,类似地,连接器触点5a包含在第一选择接触体5的底部,连接器触点6a包含在第二选择接触体6的底部。开关的功能是以导电方式连接到连接器触点5a或连接器触点6a,这取决于连接器触点4a的切换位置。
采用由导电的可变形弹性材料制成的接触器9用于这种电开关。接触器9的基本形式为一定程度上弯曲成Z形的片簧的形式(见图2)。为将接触器9固定在基座1上,在基座上形成支座7,共用接触体4穿过支座7,并在该支座的顶部侧面上形成接触器9平夹持区域9a的平的定位表面。共用接触体4的顶部在延展部件8中终止,这些延展部件8自支座7平的定位表面上突出出来,并穿过接触器9平的夹紧区域9a中的固定孔10。接触器9以这种方式被牢固地夹持在基座7上,并同时以导电方式连接在共用接触体4的连接器触点4a上。
图2非常清楚地示出了接触器9的详细信息。与接触器9的夹持区域9a相对,构成接触器9基本形状的片簧具有强化区域,该强化区域由大的中心开口11和两个向上弯曲的边条12形成,所述边条12沿纵向围住中心开口11。附图2中的接触器9前部较窄一侧上包含滑动抓取掣爪15(slide-and-grab latch),后面将说明该滑动抓取掣爪的重要性。可以看到,边条12和滑动抓取掣爪15一起形成刚性框架,该刚性框架基本上不能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其用作接触器的致动区域9c。而将夹持区域9a连接在致动区域9c上的Z形中心部分用作接触器9的变形区域9b。当移动力作用在与片簧的平面垂直的滑动抓取掣爪15上时,变形区域9b产生变形,并且致动区域9c以类似于车轮辐条的绕轴运动方式运动。
在接触器9的边条12上形成第一对接触指13和第二对接触指14。第一对接触指13彼此相对,第二对接触指14也是如此。接触指13和14从边条12的平面向内弯曲,并且他们具有偏置的形状,从而它们可以向外弹性弯曲。
确定成对布置的接触指13和14之间的距离,以便它们能够环绕平的板状第一选择接触体5和第二选择接触体6卷绕,并从两侧包围它们。接触指13和14借助它们偏置部分的顶部区域,可复原地靠在选择接触体5和6的接触面5b和6b上。
从图3和4中可以看到依照所述开关结构的接触指13和14相对于接触面5b和6b的精确配置。在图3中,接触器9位于其第一切换位置,该第一切换位置由其变形区域9b的内部张力或预张力的作用形成。第一对接触指13位于紧靠第一选择接触体5接触面5b的位置处,它们的偏置形成可复原的弹性滑动接触。当第一对接触指由于致动区域9c的绕轴运动而移动到接触面上时,它们还可以和接触面5b保持导电连接。第二对接触指14对接触器9的第一切换位置没有作用。
在图4描述中,接触器9位于其第二切换位置。此刻接触器9的致动区域9c在基座1附近的底部处大致保持水平,并且此刻第一对接触指13没有作用。此刻第二对接触指14环绕平的板状第二选择接触体6卷绕,并且接触指14位于与第二选择接触体的接触面6b滑动接触的位置处。
这样,在第一切换位置(图3)上,共用接触体4的连接器触点4a以导电方式连接在第一选择接触体5的连接器触点5a上。另一方面,在第二切换位置(图4)上,在共用接触体4的连接器触点4a和第二选择接触体6的连接器触点6a之间形成导电连接。
用致动部件18来使接触器9从其第一切换位置转换到其第二切换位置。致动部件的控制头18a穿过开关的盖3向外突出出来,由此,位于盖3内的通孔由密封环19密封。致动部件18以呈叉状的两个支架18b终止,这两个支架18b形成压力表面18c,并环绕接触器9的滑动抓取掣爪15(见图1,和图9右上方所示的支撑部件18的同样实施方案)。
作用在致动部件18上的向下压力克服接触器9的内张力或预张力。接触器9发生弹性变形,其致动区域9c向下转换到如图4所示的第二切换位置。在许多情况下,接触器9的弹性复原力足以获得明确的切换状态。但是,如果需要,也可以通过设置附加的压缩弹簧17来增大切换和复原用的力。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该压缩弹簧具体为螺旋弹簧的形式,该螺旋弹簧固定在基座1底部上的定位凹部16内。在与定位凹部相对的一端处,滑动抓取掣爪15嵌在压缩弹簧17的内部。同时,致动部件18的支架18b也从外部固定压缩弹簧17。为使两对接触指13、14能够更容易地围住第一和第二选择接触体5、6的接触面5b、6b,在两个选择接触体5、6位于接触指13、14路经中的较窄侧面处设置有导向角5c、6c。
包含弹性导电材料的接触器9是一个多功能部件,它既能通过接触指13、14形成接触连接,还能使致动部件18回到第一切换位置。实际上,所述开关被应用在超小型化的领域;该开关致动部件18的控制头18a例如由机械控制装置或液压控制装置内的移动凸轮致动。
图5-8的主题是本发明开关的第二种实施方案。在这些图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相同的部件保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改变的是接触器25的形状,接触器形状的改变也促使接触体形状的改变。在接触器25的第二实施方案中,片簧开始弯曲成U形,以便将夹持区域25a和平的致动区域25c布置在彼此的上方;夹持区域25a和平的致动区域25c还通过变形区域25b相互连接在一起。两个接触指26自夹持区域25a沿直线延伸,这两个接触指26自片簧的平面弯曲出来,并从片簧的表面突出来。因而接触器25只有一对接触指26,这种设计缩短了开关的结构长度。
在其它方面,第二实施方案在极大程度上保持了第一实施方案所述的结构。与第一选择接触体22和第二选择接触体23类似,共用接触体21和连接器触点21a、22a、23a都具有平的板状结构。接触指26的接触区域26a向内偏置至两选择接触体22、23的宽度,并且接触指沿横截面方向被弯曲成V形,由此,V形的顶部内线26b形成滑动接触,这些滑动接触可复原地覆盖第一和第二选择接触体22、23的接触面22b、23b(图8)。在这种情况下,导向角22c、23c也便于利用接触指26围住选择接触体22、23。
为了与致动部件18配合,在接触器26与接触指26相对的一端,接触器26具有滑动弯曲部27,该滑动弯曲部构成致动区域25c的端部。共用接触体21在铆钉状固定头24中顶部处终止,固定头24穿过接触器25夹持区域25a内的开孔,从而该固定头通过机械的方法以导电的方式将接触器固定。
图9至11示出了本发明电开关的第三种实施方案。已经用图1至4对该实施方案的主要部件进行了说明,并且这些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这种情况下,开关也有共用接触体31和第一、第二选择接触体32、33。所述共用接触体31具有连接器触点31a,所述第一、第二选择接触体32、33带有连接器触点32a和33a。固定孔的标记为31b和33c,这些固定孔用来将共用接触体31和第二接触体33固定在基座1的绝缘材料上。与已经说明过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同,第一和第二接触体32和33不再保持是连续平的板状形状。相反,形成接触面32b和33b的两个选择接触体32、33的区域从选择接触体基本平的形状向外弯曲大约90°,因而这些区域横穿接触器35的纵向方向。
接触器仍然具有扁片簧的基本形状或初始形状,该接触器沿其纵向延伸经过全部三个接触体31、32和33。接触器35的夹持区域35a从初始平面向下并向后弯曲,直到该夹持区域成锐角形式延伸到接触器35的支撑部件处(图1)。固定槽36使得可以安置包含在共用接触体31上的固定凸起34。所述弯曲部件中的弯曲区域变成变形区域35b;这个功能区域由该区域内的中心切口37专门支撑。
两个纵向的切口39将形成接触器35的片簧的剩下区域分开,所述切口39沿纵向延伸,并且其从与夹持区域35a相对的接触器35的自由端开始突出到接触器35的中心区域内。纵向切口39将一个中心杆和两个接触指40分隔开,这两个接触指40以与夹持区域35a相同的方式从片簧的平面向外弯曲一个角度,这就用接触指的弹性端部形成了滑动接触。相反,中心杆借助加强筋38得以强化,并大体上保持在片簧的原始平面内。从而中心杆形成了接触器的致动区域35c。如果要使用前面提到的附加的压缩弹簧17,则致动区域35c的自由端设有接合在压缩弹簧17中的接合端41(图9)。压缩弹簧的最下端设置在安装基座42上。
在接触器35的夹持力和复原力对正确的切换功能足够的那些情况下,优选将致动区域35c的自由端设计为略微弯曲的形式。
当组装时,由于接触器35的一侧上具有夹持端部35a,其另一侧上具有弹性接触指40,该接触器35围住基座1的中心区域,所以接触器35受到纵向张力的作用。这使得作为滑动触点的接触指40的弹性端部产生足够大的压力。在根据图9至11的实施方案中,只是在第一和第二选择接触体32和33的一侧上设有接触面32b和33b。在基座1中,接触面32b和33b位于的选择接触体32和33的那些区域牢固地支撑在基座1中它们的背侧上。利用变形区域35b获得的接触器35的预张力可以实现开关的第一切换位置,在该第一切换位置上两个接触指40与第一选择接触体32的接触面32b可切换地接触,该接触面32b横穿接触体35的纵向。压下致动部件18会克服接触器35的预张力,并启动第二切换位置,在该第二切换位置上接触指40位于靠着第二选择接触体33的接触面33b的位置上。

Claims (11)

1.一种电开关,该开关具有下述特征:
a)共用接触体(4,21,31);
b)可弹性变形接触器(9,25,35),该接触器具有片簧的基本形式,所述接触器(9,25,35)以导电的方式与所述共用接触体(4,21,31)连续地连接;
c)用来改变所述接触器(9,25,35)的变形状态的致动部件(18);
d)第一选择接触体和第二选择接触体(5,6;22,23;32,33),这些接触体上设有与所述接触器(9,25,35)配合的接触面(5b,6b;22b,23b;32b,33b);
e)为了与设置在所述选择接触体(5,6;22,23;32,33)上的所述接触面(5b,6b;22b,23b;32b,33b)可切换地接触,所述接触器(9,25,35)设有接触指(13,14;26;40),接触指(13,14;26;40)从形成所述接触器(9,25,35)基本形状的所述片簧的平面突出出来;
f)所述接触指(13,14;26;40)在接触器(9,25,35)预张力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选择接触体(5,22,32)可切换地接触,但当促动所述致动部件(18)时,所述接触器指(13,14;26;40)则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二选择接触体(6,23,33)接触,并且逐渐与所述第一选择接触体(5,22,32)分离;
g)所述接触指(13,14;26;40)和所述的两个选择接触体(5,6;22,23;32,33)的所述接触面(5b,6b;22b,23b;32b,33b)在几何上一起构成共同的接触面,当所述接触器(9,25,35)产生变形时,所述接触指(13,14;26;40)以滑动的方式覆盖所述选择接触体(5,6;22,23;32,33)的接触面(5b,6b;22b,23b;32b,33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具有如下特征:
a)所述接触器(9,25,35)自纵向的平片簧的基本形态开始,具有阶梯形、U形、或角形状;
b)所述接触器(9,25,35)沿其纵向延伸经过所述共用接触体(4,21,31)和所述的两个选择接触体(5,6;22,23;32,33),所述共用接触体和选择接触体依次设置在所述纵向方向上;
c)所述接触器包括夹持区域(9a,25a,35a)、临近夹持区域的中心变形区域(9b,25b,35b)和领接的强化致动区域(9c,25c,35c),由此由所述阶梯形的所述中心区域、所述U形的杆部、或者所述角形状的顶部区域形成所述变形区域(9b,25b,35b); 
d)所述接触器(9,25,35)通过其夹持区域(9a,25a,35a)固定在所述共用接触体(4,21,31)和开关壳的基座(1)上,并且该接触器在其预张力的作用下通过其强化致动区域(9c,25c,35c)与所述致动部件(18)接触;
e)所述接触指(13,14;26;40)始自所述接触器(9,25,35)的所述致动区域(9c,25c,35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该开关具有附加的压缩弹簧(17),该压缩弹簧对所述接触器(9,25,35),在接触器(9,25,35)的所述致动部件(18)和所述致动区域(9c,25c,35c)上的预张力有增强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开关,其中从所述接触器(9,25,35)向侧面弯曲的边条(12)或包含在所述致动区域(9c,25c,35c)上的至少一个加强筋(38)使所述致动区域(9c,25c,35c)得以强化,所述边条(12)和加强筋(38)都沿所述接触器(9,25,35)的纵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中所述接触指(13,14;26)始自所述边条(12),并且其构成边条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中所述接触器(9)的致动区域(9c,25c,35c)的纵向方向上有延伸的中心开口(11),所述第一选择接触体(5)和第二选择接触体(6)伸入到该中心开口(11)内,并且在所述中心开口(11)的纵向侧面上设有两对接触指(13,14),每个接触指都呈从两侧面以可切换的方式将其中一个所述选择接触体(5,6)围住的形状,从而所述接触器(9)的变形状态和所述致动区域(9c)的位置决定所述第一选择接触体(5)和/或所述第二选择接触体(6)以导电的方式与所述接触体(9)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其中所述第一选择接触体(5)和所述第二选择接触体(6)具有平的板状结构,沿所述接触器(9)和所述中心开口(11)的纵向设置包含在第一选择接触体(5)和第二选择接触体(6)较宽侧面上的所述接触面(5b,6b),所述接触指(13,14)是靠着第一选择接触体(5)和第二选择接触体(6)的所述较宽侧面安置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该开关具有如下特征:
a)所述接触器(25)的所述致动区域(25c)在所述中心变形区域(25b)上沿所述夹持区域(25a)的方向以U形的形式向后弯曲; 
b)设置在所述夹持区域(25)上的所述两个边条(12)在所述致动区域(25c)的纵向 方向上延伸超过该致动区域并形成两个接触指(26); 
c)所述两个接触指(26)以叉状的形式围住设置在它们之间的所述选择接触体(22,23); 
d)在所述选择接触体(22,23)的较宽侧面上设有呈平的板状的所述接触面(22b,23b),这些表面是用来与所述接触指(26)配合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其中所述的两个呈叉状的接触指(26)始自过渡区域(25d),并且该接触指(26)在与所述致动区域(25c)自由端相对的方向上延伸,所述过渡区域(25d)位于所述致动区域(25c)和所述边条(12)的夹持区域(25a)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该开关具有如下特征: 
a)所述接触器(35)具有沿纵向伸展的形状,在所述致动区域(35a)的方向上接触器的夹持区域(35a)跨过所述变形区域(35b)向后弯曲,使得夹持区域与变形区域成锐角; 
b)从所述致动区域(35a)伸出并在侧边上由两个纵向切口(39)分隔开的是两个接触指(40),这两个接触指也在余下的致动区域(35a)的方向上向后弯曲,所述的两个纵向切口(39)始自所述致动区域(35a)的自由端; 
c)加强筋(38)使所述余下的致动区域(35a)得以强化; 
d)所述第一选择接触体(32)和第二选择接触体(33)具有沿横切所述接触器(35)纵向的方向延伸的接触面(32b,33b),这些接触面用来与所述接触指(40)配合,由此 
e)彼此分隔开的所述两个接触指(40)始终共同地靠着所述第一选择接触体(32)的所述接触面(32b)或者所述第二选择接触体(33)的所述接触面(33b)。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开关,该开关的选择接触体(32,33)具有平的板式基本形状,上面形成有所述接触面(32b,33b)的那些区域从这些选择接触体处弯曲90°。
CN2006101541607A 2005-09-16 2006-09-15 电开关 Active CN19371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020267A EP1764813B1 (de) 2005-09-16 2005-09-16 Elektrischer Schalter
EP05020267.0 2005-09-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7125A CN1937125A (zh) 2007-03-28
CN1937125B true CN1937125B (zh) 2011-06-22

Family

ID=35911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41607A Active CN1937125B (zh) 2005-09-16 2006-09-15 电开关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442895B2 (zh)
EP (1) EP1764813B1 (zh)
JP (1) JP4933207B2 (zh)
CN (1) CN1937125B (zh)
AT (1) ATE437446T1 (zh)
DE (1) DE502005007754C5 (zh)
ES (1) ES2328255T3 (zh)
PL (1) PL1764813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8581B3 (de) 2007-10-10 2008-09-18 Cherry Gmbh Schleifkontaktschalter
DE102010029979A1 (de) * 2010-06-11 2011-12-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leifkontaktschalter
JP1532529S (zh) * 2014-08-06 2015-08-31
JP1532127S (zh) * 2014-08-06 2015-08-31
JP5954450B1 (ja) * 2015-02-23 2016-07-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EP3166123B1 (fr) * 2015-11-09 2018-05-02 Microprécision Electronics Holding SA Interrupteur électrique
CN106710944B (zh) * 2016-11-21 2019-03-29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断口结构、灭弧室及开断装置
CN106894608B (zh) * 2017-04-28 2018-03-30 福建金竹竹业有限公司 一种重组竹地板
USD962874S1 (en) * 2019-11-25 2022-09-06 Hitachi Energy Switzerland Ag Electrical switc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3813Y (zh) * 1992-12-19 1993-10-13 陈文宗 微动开关
US5568860A (en) * 1994-06-23 1996-10-29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Pivot point contact with scrubbing action switch
CN2333079Y (zh) * 1998-06-30 1999-08-11 厦门市富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微动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88616A (en) * 1964-05-08 196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US3786209A (en) * 1972-01-03 1974-01-15 Molex Inc Snap switch with pre-wired terminals
JPS55117729A (en) * 1979-03-05 1980-09-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agnetic head
US5075516A (en) * 1990-05-30 1991-12-24 Augat Inc. Miniature single in-line package electrical switch
JPH05274949A (ja) * 1992-03-26 1993-10-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小型スイッチ
US5369238A (en) * 1992-08-20 1994-11-29 Alps Electric Co., Ltd. Spring-return switch
JP2951152B2 (ja) 1993-06-15 1999-09-20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3246648B2 (ja) * 1996-05-24 2002-01-1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DE19946424A1 (de) 1999-09-28 2001-04-05 Deckel Maho Gmbh Dreh- oder Schwenkeinrichtung einer Werkzeugmaschine
JP4583675B2 (ja) * 2001-08-30 2010-11-17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FR2862809B1 (fr) * 2003-11-20 2006-03-10 Crouzet Automatismes Minirupteur
US6791038B1 (en) * 2003-11-25 2004-09-14 Defond Components Limited Electrical switch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43813Y (zh) * 1992-12-19 1993-10-13 陈文宗 微动开关
US5568860A (en) * 1994-06-23 1996-10-29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Pivot point contact with scrubbing action switch
CN2333079Y (zh) * 1998-06-30 1999-08-11 厦门市富亚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微动开关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55-117729U 1980.08.20
JP昭63-285829A 1988.11.22
JP特开2000-195379A 2000.07.1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64813B1 (de) 2009-07-22
JP2007095676A (ja) 2007-04-12
ES2328255T3 (es) 2009-11-11
DE502005007754C5 (de) 2012-08-23
ATE437446T1 (de) 2009-08-15
PL1764813T3 (pl) 2009-12-31
DE502005007754D1 (de) 2009-09-03
CN1937125A (zh) 2007-03-28
US7442895B2 (en) 2008-10-28
EP1764813A1 (de) 2007-03-21
JP4933207B2 (ja) 2012-05-16
US20070062796A1 (en) 2007-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7125B (zh) 电开关
US6605790B2 (en) Switch apparatus
US8816800B2 (en) Relay with an improved contact spring
US10211007B2 (en) Electrical pushbutton switch
US20150380838A1 (en) Spring-loaded clamping connection and conductor terminal
KR101420689B1 (ko) 차량용 스티어링 휠
US20080047820A1 (en) Switch
JP2006210310A (ja) 車両用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US5901839A (en) Switching device
CA1160269A (en) Pushbutton key switch
US10707031B2 (en) Electrical pushbutton snap switch with means for identifying the position of the pushbutton and/or of the driving member
US4544811A (en) Electric switch
CN113169464A (zh) 弹簧接线端子
US5651452A (en) Electric switch having a pivotal contact link-actuating arm
JP3956806B2 (ja) 押釦スイッチ
US20110180378A1 (en) Sliding electrical switch
WO2020121584A1 (ja) 温度スイッチ
US20030025308A1 (en) Steering wheel with movable airbag module
JP4023884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の接点開閉機構
CN1139954C (zh) 按钮式开关装置
US9048032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US8143538B2 (en) Multi-directional operating switch assembly
EP2747112B1 (en) Switch
JP2013222596A (ja) 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US8648272B2 (en) Bracket and shell assembly housing a push button swi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F FRIEDRICHSHAFEN A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R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10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1023

Address after: Philip Delie Ludwigshafen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Address before: German Auerbach

Applicant before: Cherry GmbH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