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3251A - 连接器壳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3251A
CN1933251A CNA2006101290651A CN200610129065A CN1933251A CN 1933251 A CN1933251 A CN 1933251A CN A2006101290651 A CNA2006101290651 A CN A2006101290651A CN 200610129065 A CN200610129065 A CN 200610129065A CN 1933251 A CN1933251 A CN 19332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ase
injection portion
terminal
resin in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290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33251B (zh
Inventor
仓桥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33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3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33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32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4Assembling by moulding on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33Special insulation
    • Y10S439/936Potting material or coating, e.g. grease, insulative coating, sealant or, adhesi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壳,其具有连接器部分、端子以及树脂壳体,凹形的连接器部分容纳着外部连接端子。所述端子的一端是该外部连接端子,所述端子通过插物模制插入到该树脂壳体中,所述连接器部分、端子和树脂壳体一体化为一个本体。端子上除了外部连接端子以外的部分暴露于树脂壳体外面作为树脂壳体侧端子。所述树脂壳体具有凹形树脂注入部,所述树脂注入部容纳着所述端子的位于外部连接端子和树脂壳体侧端子之间的中间部,该中间部暴露于在该树脂注入部中,且被完全填充有封接树脂。

Description

连接器壳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与2005年9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261457相关并要求该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气密性增加的连接器壳,其安装在车辆交流发电机上,且包括要与阳连接器相接合的阴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来,由于将车辆的前部做成斜头形车身已成为一种趋势,以减小车辆的运动阻力,例如空气阻力,以及需要加大车辆的乘坐空间,所以使得车辆中发动机安装空间减小了,从而使车辆交流发电机的安装空间越来越受限。因此,车辆交流发电机就被安装在车辆的底侧,或者是将贮液箱、制动流体箱或水泵的管道系统安装在车辆中该车辆交流发电机的上方或附近。
当车辆交流发电机安装在车辆底侧且车辆在泥水路面行进时,车辆交流发电机被路面上的水淹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另外,在该车辆交流发电机上方或附近安装不同的流体材料箱时,如果在向这些箱中补充流体材料的过程中进行错误补充的话,该车辆交流发电机就会被覆上流体材料。
因此,按照各种需要以及车辆制造工艺学的需求,车辆交流发电机的安装环境就是恶化的。
另外,人们越来越需要增加安装在车辆上的连接器的气密性,这些连接器使许多导线相连,通过这些导线,控制信号被传输以用于电连接控制,从而对车辆交流发电机产生电的过程进行详细控制,目的是例如增加发动机的燃料消耗,并减少发动机磨擦的产生。
通常,安装在车辆交流发电机上的连接器都是被一体化为一个本体,其作为电压控制装置(例如调压器)中的树脂屏蔽壳的一个部分。例如,各种现有技术的文献中已公开了这种技术。例如,见日本专利公开号JP 2001-16829中的第4-6页和图1-图7,其中,位于连接器壳内且暴露于连接器壳外的连接器端子中的每个端部都嵌在树脂屏蔽壳中,该树脂屏蔽壳通过插物模制而成,每个连接器端子的另一个端部暴露出来作为与连接器壳外面相连的金属端子。
顺便说一下,安装在车辆交流发电机上的连接器壳具有防水防潮能力,并通过放在车辆交流发电机的连接器壳的连接器部分和用于外部接线的连接器部分之间的配合部分间的封接橡胶或其他东西来进行保护。但是,对于位于车辆交流发电机内的调压器而言,在封接树脂壳体中,很难使树脂与插物模制的端子紧密粘合。例如,即使在制造过程中树脂与插物模制的端子紧密粘合在一起,但在车辆常规行进过程中,由于安装在车辆中的内燃机热循环操作中所产生的热应力和热膨胀,在树脂和插物模制的端子之间容易产生裂缝或小缝隙,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以及其他原因。当金属端子的端部暴露于封接树脂壳体的外面时,通过这种裂缝或小缝隙,水或潮气就会进入到封接树脂壳体的内部,并且,在最坏的情况下,水或潮气会通过端子到达连接器部分的内部,就破坏了封接树脂壳体的气密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壳,该连接器壳内部的气密性得到提高。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壳,其包括端子、连接部分以及树脂壳体。所述端子具有作为其一个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中间部、和作为其另一端部的树脂壳体侧端子。在凹形的连接器部分中,外部连接端子容纳并暴露于外部。与连接器部分做成一体的树脂壳体具有凹形的树脂注入部,端子被插入到树脂壳体中作为插入模。外部连接端子和树脂壳体侧端子之间的端子中间部暴露并被容纳在树脂注入部中。树脂注入部和容纳在其中的中间部被填充有封接树脂。
这样,位于外部连接部分和树脂壳体侧端子之间并插在树脂壳体中的中间部就暴露于树脂壳体中所形成的凹形树脂注入部中。该树脂注入部和端子的中间部被填充封接树脂。中间部的表面因此被封接树脂完全密封住。因此,即使在树脂壳体侧端子和树脂壳体之间产生裂缝或小缝隙,由于在树脂注入部中存在封接树脂,也可以防止这种裂缝或小缝隙通过端子延伸到连接器部分,并因此也可以增加连接器壳中的连接器部分的气密性。
另外,优选使端子由外部连接端子、中间部以及具有单电极件的树脂壳体侧端子构成。因此,即使在树脂壳体侧端子和树脂壳体之间产生裂缝或小缝隙,由于存在封接树脂以及位于树脂壳体的树脂注入部中和中间部,也可以完全防止这种裂缝或小缝隙通过端子延伸到连接器部分。
还另外,优选使端子由外部连接端子、中间部以及具有至少两个电极件的树脂壳体侧端子构成,还优选该分开的电极件在位于树脂壳体的树脂注入部中的端子的中间部处电连接起来。因此,因为端子的中间部暴露于树脂壳体的树脂注入部中,容易形成具有两个电极件的端子以及可以使两个电极件在树脂注入部中的暴露的中间部处进行电连接,由于存在封接树脂,还可以防止端子和树脂壳体之间产生的这种裂缝或小缝隙在端子的中间部延伸。
还另外,优选使树脂注入部在树脂壳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中形成,以及使端子的中间部暴露于树脂壳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的树脂注入部中。因此,端子的中间部的两个面在相反的方向上露出,且两个表面上的树脂注入部被填充封接树脂,即使在树脂壳体侧端子和树脂壳体之间产生裂缝或小缝隙,由于在树脂壳体的两个表面中存在封接树脂,也可以防止这种裂缝或小缝隙通过端子延伸到连接器部分,并因此也可以增加连接器部分的气密性。
此外,优选地,能吸收输入到外部连接端子的电磁噪声的电气元件被插入到树脂壳体的树脂注入部中,且优选地,容纳着端子中间部以及电气元件二者的树脂注入部被完全填充封接树脂。此外,还优选地,将这种树脂壳体安装到车辆交流发电机上,并将用于吸收在车辆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端子处产生的冲击的电容(作为冲击吸收器)插到树脂注入部中,并且优选地,容纳着端子中间部以及电容器元件的树脂注入部被填充封接树脂。因此,仅通过改变连接器壳的设计,从而使端子的中间部暴露于树脂壳体中的凹部的树脂注入部中,就可以增加连接器壳中连接器部分的气密性,而不必增加发计成本和制造成本,其中电气元件和电容器元件插入、放置在该树脂壳体中,并填充有封接树脂。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并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且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进行将封接树脂注射到树脂壳体的树脂注入部的封接模制过程之前连接器壳的正视图;
图2为在进行将封接树脂注射到树脂壳体的另一个树脂注入部的封接模制过程之前,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的后视图;
图3为在完成将封接树脂注射到树脂壳体的树脂注入部的封接模制过程之后连接器壳的正视图;
图4为在完成将封接树脂注射到树脂壳体的树脂注入部的封接模制过程之后连接器壳的后视图;
图5为在完成将封接树脂注射到树脂壳体的两个树脂注入部的封接模制过程之后连接器壳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在下面对各实施例进行的描述中,类似的参考号表示在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实施例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原理所适用的连接器壳。
图1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在进行将封接树脂注射到树脂壳体的凹形树脂注入部52的封接模制过程之前连接器壳100的正视图。图2为在进行将封接树脂注射到树脂壳体的另一凹形树脂注入部62的封接模制过程之前图1所示连接器壳100的后视图。图3为在完成进行将封接树脂54注射到树脂壳体的树脂注入部52的封接模制过程之后的连接器壳100的正视图。图4为在完成进行将封接树脂64注射到树脂壳体的树脂注入部62的封接模制过程之后图3所示连接器壳100的后视图;图5为在完成将封接树脂注射到树脂壳体的两个树脂注入部52、62的封接模制过程之后连接器壳100的纵剖视图。
图1到图5所示的连接器壳100被安装到车辆交流发电机(图中省略了)上。该连接器壳100用于输入/输出在调压器和外部控制器之间传输的各种控制信号,该调压器能够控制车辆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壳100具有连接器部分10、端子20、30,以及树脂壳体40。凹形连接器部分10容纳每个外部连接端子22、32的一部分。树脂壳体40和连接器部分10被组装成一个本体,端子20、30通过插物模制而嵌入在该本体中。
连接器部分是具有凹部12的阴连接器(见图1、3、5特别是见图5),外部连接端子22、32位于该凹部中并暴露于连接器壳100的外部。
在车辆中,外部连接端子22、32与嵌在阳连接器(图中省略)中的连接端子相接合。即,连接器部分10的凹部12作为阴连接器被紧密接合到阳连接器(未示出)的凸部上,且封接橡胶或O形圈密封件放在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之间,以增压形成于它们之间的空间的气密性。在通过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彼此相接合而形成的此空间中,外部连接端子22、32以及阳连接器(未示出)的端子在其中相接合并被容纳。
如图1、2和图5所示,树脂壳体40具有凹形的树脂注入部52、62。该树脂注入部52形成于树脂壳体100的前侧的中心处,在该树脂注入部52中容纳有电气元件50(见图5)。树脂注入部62形成于树脂壳体100的后侧的中心处,在该树脂注入部62中容纳有电容器元件60(作为冲击吸收器,见图5)。电气元件50是能吸收或防止电磁噪声输入通过外部连接端子22、32的传播的过滤元件。当在调压器(未示出)的控制下进行激发电流的ON和OFF操作时,电容器元件60吸收在车辆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端子处产生的冲击。
在电气元件50插入到树脂注入部52中且然后完成与电气元件50的必要电连接之后,凹形树脂注入部52被封接树脂54进行密封(见图3和图5)。与凹部52类似,在电容器元件60被插入到树脂注入部62中且然后完成与电容器元件的必要电连接之后,凹形树脂注入部62被封接树脂64进行密封(见图4和图5)。封接树脂54、56是环氧树脂且被注入到例如树脂注入部52、62中。
端子20形成为具有单个电极例如单个电极金属片,其一端用作外部连接端子22,该外部连接端子暴露于连接器部分10的凹部12中,其另一端是暴露于树脂壳体40外面的树脂壳体侧端子24。端子20具有位于外部连接端子22和树脂壳体侧端子24之间的中间部26。端子20的中间部26暴露在形成于连接器壳100前侧处的凹形树脂注入部52中(见图1和图5)。端子20的此中间部26还暴露在位于连接器壳100后侧的凹形树脂注入部62中(见图2和图5)。
另一端子30也形成为具有单个电极件例如单个电极金属片,其一端是外部连接端子32,该外部连接端子32暴露于连接器部分10的凹部12中,如图1所示。另一端子36暴露在位于连接器壳100前侧处的凹形树脂注入部52中(见图1和图5)。该另一端子36还暴露在位于连接器壳100后侧的凹形树脂注入部62中(见图2和图5)。
在此实施例的连接器壳100中,作为端子20一端的外部连接端子22暴露于连接器10的凹部中,作为端子20另一端的树脂壳体侧端子24暴露于树脂壳体40的外面,且位于端子22和24之间的端子20的中间部插入到树脂壳体40中。
插在树脂壳体40内的端子20具有中间部26,该中间部暴露于树脂壳体40的凹形树脂注入部52、62中。在完成凹形树脂注入部52中所容纳的中间部26和电气元件50之间的必要电连接之后,如图5所示,容纳中间部26一个面和电气元件50的凹形树脂注入部52被填充上封接树脂,如图3和图5所示。
相反,与树脂注入部52相似,在完成凹形树脂注入部62中所容纳的中间部26和电容器元件60之间的必要电连接之后,容纳中间部26另一面和电容器元件60的凹形树脂注入部62被填充上封接树脂,如图4和图5所示。
这样,凹形树脂注入部52、62被完全填充上封接树脂54、56以与连接器壳100外部隔开。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树脂壳体100,即使在树脂壳体侧端子24的外周部处,在树脂壳体40和端子20之间出现裂缝或小缝隙,雨水或潮气进入到树脂壳体40内部,由于存在密封树脂54、62,也可以完全防止任何雨水或潮气进入连接器壳100的树脂壳体40的中间部26。因此可以防止雨水或潮气通过端子20和树脂壳体40之间产生的裂缝或小缝隙进入到连接器部分10内部,因此可以增加了气密性以及防水能力。
(实验结果)
通过使用两个组来进行气密性试验,一组包括本发明的连接器壳100,另一组包括具有传统结构的传统连接器壳。在气密性试验中,增加连接器壳100的连接器部分10的内部压力,并测量通过端子20的空气泄漏。每个被试验组的取样数量分别是五次。
在具有传统结构的传统连接器壳中,其中中间部26暴露于连接器壳外面,即,没有填充任何密封树脂,结果为在7kPa压力下发生空气泄漏。相反,本发明的连接器壳100直到150kPa才发生空气泄漏。
根据该试验结果,可以认识到,本发明的连接器壳100的连接器部分10的气密性与传统连接器壳相比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壳100,因为外部连接端子22和树脂壳体侧端子24之间的中间部26、以及端子部分36被插入到树脂壳体40内,并暴露于凹形树脂注入部52、62中,可以完全将凹形树脂注入部52、62填充上封接树脂54、64,其中中间部26的两个表面都位于该封接树脂中。即使在树脂壳体侧端子24和树脂壳体40之间产生缝隙或裂缝,封接树脂54、64的存在可以防止这种缝隙或裂缝延伸到连接器部分10中,因此增加了连接器壳100的连接器部分10的气密性。特别是,因为由外部连接端子22、中间部26、以及树脂壳体侧端子24构成的端子20由单个电极元件构成,例如单个电极金属片,即使树脂壳体40和通过插物模制而嵌入在树脂壳体40中的端子20之间产生小缝隙或裂缝,端子20的中间部26的存在以及封接树脂54、64的存在可以完全切断这种缝隙或裂缝向连接部分10的延伸。
另外,由于端子20的中间部26的两个表面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即在树脂壳体4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中)暴露,且凹形树脂注入部52、62被填充有封接树脂54、64,可以完全密封住沿着端子20产生的缝隙或裂缝,因此可以增加连接器部分10的气密性。
还另外,因为其被设计和形成为使得端子20的中间部26暴露于凹形树脂注入部52、62中,该注入部中放置有电气元件50和电容器元件60,凹形树脂注入部52、62填充有封接树脂54、64,因此可以增加连接器壳100的连接器部分10的气密性,而不用增加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概念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其中,由连接器部分10和端子20构成的连接器壳100组合在调压器(未示出)或整流器(未示出)中,也可以改变本发明的连接器壳100的结构。例如,可以将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壳100用作单个部件,也可以与其他装置一起组装。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端子20由单个金属电极片构成。本发明的概念并不限于这种结构的连接器壳100,例如,可以使端子20由两个(或多个)电极件构成,它们在中间部26处分开。这两个或多个分开的电极件在中间部26彼此电连接在一起,该中间部26暴露于凹形树脂注入部52、62中,该树脂注入部别填充有封接树脂54、64。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端子20的中间部26暴露于凹形树脂注入部52、62中,该注入部中放置有电气元件50和电容器元件60,也可以使凹形树注入部形成为其中仅放置端子20的中间部26,并填充有封接树脂。
虽然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可以对这些详细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因此,本发明所公开的特定结构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替换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壳,包括:
端子,其包括作为端子一个端部的外部连接端子、中间部、以及作为端子另一端部的树脂壳体侧端子;
凹形连接器部分,该外部连接端子容纳于所述凹形连接器部分中并暴露于该连接器壳外面;以及
树脂壳体,其与所述连接器部分一体化为一个本体,所述端子通过插物模制而插入到该树脂壳体中,所述树脂壳体包括凹形树脂注入部,所述端子的位于外部连接端子和树脂壳体侧端子之间的中间部暴露于并容纳在该树脂注入部中,且该树脂注入部中被填充有封接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连接端子、中间部、以及树脂壳体侧端子的所述端子由单个电极件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连接端子、中间部、以及树脂壳体侧端子的所述端子由至少两个电极件构成,且该分开的电极件在位于树脂壳体的树脂注入部中的中间部处被电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注入部形成在树脂壳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中,且所述端子的中间部暴露于树脂壳体的前表面的树脂注入部和后表面的树脂注入部二者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注入部形成于树脂壳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中,且所述端子的中间部暴露于树脂壳体的前表面的树脂注入部和后表面的树脂注入部二者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注入部形成于树脂壳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二者中,且所述端子的中间部暴露于树脂壳体的前表面的树脂注入部和后表面的树脂注入部二者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吸收输入到外部连接端子的电磁噪声的电气元件被插入到所述树脂注入部中,且容纳着中间部和电气元件的所述树脂注入部被填充有封接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吸收输入到外部连接端子的电磁噪声的电气元件被插入到所述树脂注入部中,且容纳着中间部和电气元件的所述树脂注入部被填充有封接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吸收输入到外部连接端子的电磁噪声的电气元件被插入到所述树脂注入部中,且容纳着中间部和电气元件的所述树脂注入部被填充有封接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的树脂壳体被安装在车辆交流发电机上,且一个用于吸收在该车辆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端子处产生的冲击的电容器元件被插入到该树脂注入部中,且容纳着所述端子的中间部和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树脂注入部被用所述封接树脂密封住。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的树脂壳体被安装在车辆交流发电机上,且一个用于吸收在该车辆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端子处产生的冲击的电容器元件被插入到该树脂注入部中,且容纳着所述端子的中间部和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树脂注入部被用所述封接树脂密封住。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的树脂壳体被安装在车辆交流发电机上,且一个用于吸收在该车辆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端子处产生的冲击的电容器元件被插入到该树脂注入部中,且容纳着所述端子的中间部和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树脂注入部被用所述封接树脂密封住。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壳,其特征在于,在树脂壳体两个表面中的一个上形成的一个树脂注入部容纳着一个电气元件,该电气元件用于吸收输入到外部连接端子的电磁噪声,且在树脂壳体另一表面上形成的另一树脂注入部容纳着一个电容器元件,该电容器元件用于吸收在车辆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端子处产生的冲击,两个树脂注入部都被用该封接树脂密封住。
CN2006101290651A 2005-09-09 2006-09-06 连接器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3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1457A JP2007073449A (ja) 2005-09-09 2005-09-09 コネクタケース
JP261457/2005 2005-09-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3251A true CN1933251A (zh) 2007-03-21
CN1933251B CN1933251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878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290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33251B (zh) 2005-09-09 2006-09-06 连接器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87551B2 (zh)
JP (1) JP2007073449A (zh)
CN (1) CN1933251B (zh)
DE (1) DE102006041792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3753A (zh) * 2015-12-30 2021-09-0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缆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04258A (ja) * 2003-09-30 2005-04-21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電装品ホルダー
US20080254403A1 (en) * 2007-04-10 2008-10-16 Jack Keith Hilliard System for cnc-machining fixtures to set orthodontic archwires
DE202010006401U1 (de) * 2010-05-04 2011-10-12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Würzburg Elektrischer Baugruppenanschluss eines Kraftfahrzeugs
ITTO20110312A1 (it) * 2011-04-06 2012-10-07 Denso Mfg Italia S P A Regolatore di tensione per un alternatore
US8801463B2 (en) * 2012-01-13 2014-08-1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077098B2 (en) * 2012-06-14 2015-07-07 Magna Electronic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aled pins
US20140065880A1 (en) * 2012-09-04 2014-03-06 Remy Technologies, Llc Interchangeable magnetic switch shield connector
US8747155B2 (en) * 2012-09-07 2014-06-10 Apple Inc. Underfill applicator device and methods for assembling electrical contacts
JP5660148B2 (ja) * 2013-02-22 2015-01-28 Tdk株式会社 端子台及びそれを含む電子機器
JP6234876B2 (ja) * 2014-04-23 2017-11-22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9293870B1 (en) * 2015-03-10 2016-03-2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Electronic control module having a cover allowing for inspection of right angle press-fit pins
JP2019012590A (ja) * 2017-06-29 2019-01-24 Tdk株式会社 端子台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23047548A (ja) * 2021-09-27 2023-04-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中継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66595U (de) * 1957-09-19 1958-05-14 Siemens Ag Steckverbindung.
JPS5714368Y2 (zh) * 1977-09-22 1982-03-24
JP2569717B2 (ja) * 1987-06-05 1997-01-08 日本電装株式会社 樹脂封止型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670410B2 (ja) * 1992-12-28 1997-10-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充填剤注入型コネクタ装置
JP3307047B2 (ja) 1994-01-17 2002-07-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5703754A (en) * 1996-02-26 1997-12-30 Del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astenerless sealed electronic module
JP2000133370A (ja) * 1998-10-29 2000-05-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気接続器の防水構造
JP3180952B2 (ja) * 1999-01-18 2001-07-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コンデンサ装置
JP2000243518A (ja) * 1999-02-22 2000-09-08 Shizuki Electric Co Inc 電気部品
JP3579298B2 (ja) * 1999-06-29 2004-10-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01176617A (ja) 1999-12-20 2001-06-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352593B2 (ja) * 2000-07-13 2009-10-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樹脂封入型回路装置
US6964575B1 (en) * 2005-02-08 2005-11-1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ealed electronic module with seal-in-place connector head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3753A (zh) * 2015-12-30 2021-09-0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缆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6041792A1 (de) 2007-04-19
US20070077828A1 (en) 2007-04-05
DE102006041792B4 (de) 2010-06-02
US7387551B2 (en) 2008-06-17
JP2007073449A (ja) 2007-03-22
CN1933251B (zh) 201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3251A (zh) 连接器壳
CN101390260B (zh) 连接器壳体的防水结构
CN102882056B (zh) 连接器
CN102104348B (zh) 太阳能光伏接线盒组件
CN1592572A (zh) 电路排布部件和该电路排布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431412A (zh) 连接器装置
KR101268688B1 (ko) 자기장 센서 요소
CN1379229A (zh) 一种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控制单元
CN103733455A (zh) 线束的止水结构和线束
CN105009376A (zh) 线束
CN108368804B (zh) 用于将燃料喷射到内燃发动机内的长喷射器
CN105849981B (zh) 连接器
JP6729125B2 (ja) 内燃機関用の点火コイ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977203A (zh) 发光装置
CN203589341U (zh) 紧密封的电连接器组件
CN104112942B (zh) 用于连接器组件的密封构件和具有密封构件的连接器组件
CN105807079A (zh) 高速车用电机的速度传感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33839Y (zh) 一种发动机塑料进气管接口部的连接密封结构
CN101065889A (zh) 罩盖
JP2004285956A (ja) 燃料タンクのアース構造
CN102095767A (zh) 一种氧传感器电极连接装置
CN210245813U (zh) 一种基于密封防水的hsd连接器线束母端结构
CN102444526B (zh) 发动机控制装置
US7579727B2 (en) Connector piece for a fuel pump
CN205790658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的氮氧传感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